《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应用题》(提高)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应用题》(提高)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应用题》(提高)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1)有一个自然数,被6除余1,被5除余1,被4除余1,这个自然数最小是几?

2)把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铁板裁成面积相等,最大的正方形而且没有剩余, 可以裁成多少块?

3)把长132厘米,宽60厘米,厚36厘米的木料锯成尽可能大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锯后不能有剩余,能锯成多少块?

4)用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长方形砖块去铺一块正方形地,最少需要多少块砖?5)—盒钢笔可以平均分给2、3、4、5、6个同学,这盒钢笔最少有多少枝?

7)每筐梨,按每份2个梨分多1个,每份3个梨分多2个,每份5个梨分4个, 则筐里至少有多少个梨?

8)现在有香蕉42千克,苹果112千克,桔子70千克,平均分给幼儿园的几个 班,每班分到的这三种水果的数量分别相等, 那么最多分给了多少个班?每个班 至少分到了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

9)有三根铁丝,一根长54米,一根长72米,一根长36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 长的小段,不许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米?

10)有一级茶叶96克,二级茶叶156克,三级茶叶240克,价值相等?现将这 三种茶叶分别等分装袋(均为整数克),每袋价值相等,要使每袋价值最低应如 何装袋?

学生不满50人,那么得差的学生有多少人? 12) —次会餐供有三种饮料?餐后统计,三种饮料共用了 65瓶;平均每2个人饮用一瓶A 饮料,每3人饮用一瓶B 饮料,每4人饮用一瓶C 饮料?问参加会餐的人数是多少人?

13)把20个梨和25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分完后梨剩下 2个,而苹果还缺2个,一共 最多有多少个小朋友?

11) 一次考试,参加的学生中有 1 1

7得优,3得良, 1 2得中,其余的得差,已知参加考试的

14)因夜间施工需要,要把施工区的一条长120米的路边路灯有间隔6米改成间隔4米,除两端不需移动,中间还有几盏不需移动?

15)两个数的积是6912,最大公因数是24,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6)甲、乙、丙三个学生定期向某老师求教,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6天去一次, 丙每9天去一次,如果这一次他们三人是3月23日都在这个老师家见面,那么下一次三人都在这个老师家见面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17)求被5除余2,被6除余3,被7除4的大于1000、小于1500的所有自然数.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题

一、填空:

1、如果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7,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2、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能被5、7、16整除的最小自然数是()。

4、(1)(7、8)最大公因数(),[7, 8 ]最小公倍数()

(2)(25, 15)最大公因数(),[25、15 ]最小公倍数()

(3)(140, 35)最大公因数(),[140 , 35 ]最小公倍数()

(4)(24, 36)最大公因数(),[24、36 ]最小公倍数()

(5)(3, 4, 5)最大公因数(),[3 , 4 , 5 ]最小公倍数()

(6)(4, 8, 16)最大公因数())[4 , 8 , 16 ]最小公倍数( )

5、5和12的最小公倍数减去(。就等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91和13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倍。

&已知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53 ,这两个互质数是()和()。

7、甲数=2X 3X 5X 7,乙数=2X 3X 1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3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0,这三个数是()、()和(

)。

9、被2、3、5 除,结果都余1的最小整数是(),最小三位整数是(

))

10、一筐苹果4个4个拿,6个6个拿,或者8个8个拿都正好拿完,这筐苹果最少有()个。

1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42,这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2、三个13、自然数m和n,n= m+1,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4、把自然数a与b分解质因数,得到a=2x 5x 7X m,b=3x 5X m,如果a与b

的最小公倍数是2730,那么m =()。

15、(273, 231, 117)最大公因数(。,[273, 231, 117]最小公倍数(。

16、三个数的和是312,这三个数分别能被7、& 9整除,而且商相同。这三个数分别是()、()和()。

17、已知(A, 40)=8, [A , 40]=80,那么A=()。

18、找一个与众不同的数(三个方法)并说明理由):1、2、3、5、7、9、15

1:选,因为

2:选,因为

3:选,因为

19、按要求写互质数

两个都是质数()和();两个都是合数()和();一个质数

和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5和一个合数()和(。一个

质数和一个合数(。和();一个偶数和一个合数()和()。

二、解决下列的问题:

1、有一行数:1, 1, 2, 3, 5, 8, 13, 21, 34, 55……,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在前100个数中,偶数有多少个?不同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05,这三个质数是()、()和()。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自然数,面积是36平方米,这样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有多少种?

3、一种长方形的地砖,长24厘米,宽16厘米,用这种砖铺一个正方形,至少需多少块砖?

4、有一个长80厘米,宽60厘米,高115厘米的长方体储冰容器,往里面装入大小相同的立方体冰块,这个容器最少能装多少数量冰块?

5、已知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超过100人,而不足140人。将他们按每组12人分组, 多3人;按每组8人分,也多3人。这个学校六年级学生多少?

&有四个小朋友,他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一岁,四个人的年龄的乘积是360他们中年龄最大是多少岁?

7、汽车站内每隔3分钟发一辆公交车,4分钟发一辆中巴车,1小时共发了几辆汽车?其中有几辆中巴车?

8、一块长方形铁皮,长96厘米,宽80厘米,要把它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这种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被剪成几块?

9、王老师把25本作文和39本数学分别平均分给第一组的同学,结果作文本多1本,数学本多3本,第一组最多有几位同学?

10、一张长方形纸长16厘米,宽12厘米,把它裁成大小一样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最少可以裁成多少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11、某班同学,排成7排多3人,排成8排少4人,这个班至少多少人?

12、五(1)班同学做操,排成8排少1人,排成10排也少1人,这个班至少多少人?

初中化学常见易错题解析及历年中考难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常见疑难易错题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C + O 2CO2 B.CH4 + 2O 2 CO2+ 2H2O C. CaO + H2O == Ca(OH)2 D.CuO + H2 Cu + H2O 2.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将温度降低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3.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海绵能吸水 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5.集气瓶中装有某气体,经检验只含有氧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是氧气(O2),属于单质 B.该气体一定是臭氧(O3)属于纯净物 C.该气体一定是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D.该气体一定不属于化合物 6.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 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 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 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 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KClO 3B.MnO 2 C.空气 D.SO 2 该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硫磺,应将它放在()。 A.甲柜B.乙柜C.丙柜D.丁柜9.某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则该元素的原子() A.一定得到了电子B.一定失去了电子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常见物质的俗名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2MgO+C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难度较高)

元二次方程练习题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 —2(k —1)x + k 2 =0有两个实数根 ⑴、求k 的取值范围; ⑵、若x 1 + X 2 = X i " X 2 —1,求 k 的值。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亠 2(擀+5 +存+5=0 有两个实数根X 1与X 2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⑵若(X i -1)(x 2 -1)=7,求 m 的值。 2 3.已知A(X 1 , yj , B(X 2 , y 2)是反比例函数y =-一图象上的两点,且x^ x^ -2 X (1)求5 72的值及点A 的坐标; (2)若一4V y < —1,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 k 2 4.(本小题 8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1)x + +1=0的两根是一个矩形的两邻边的长。 4 (2)当矩形的对角线长为亦时,求k 的值。 (1) k 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x 1、x 2

5已知关于x 的一兀二次方程F-(2上+1)才+4^■- 3- 0 . (1) 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当Rt △ ABC 的斜边长□二后,且两直角边i 和C 是方程的两根时,求△ ABC 的周长和面 积. 那么称这个方程有邻近根” (1)判断方程X 2 -(J 3+i)x + 73 =0是否有 邻近根”并说明理由;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m-1)x-1 = 0有 邻近根”求m 的取值范围. 7设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px+1=0有两个实数根,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试求实数P 的范围. 8已知方程X 2 -mx +m + 5=0有两实数根P ,方程x 2-(8 m + 1)x + 15m + 7 = 0有两实数根 Y ,求a 2 PY 的值。6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两根X 1、x ?均为正数,且满足1< x X 2 <2 (其中 X 1 > X 2),

2020-2021【化学】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 3和CaCl 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88.8g 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X 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 (3)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 时(即B 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 【答案】固体物质不断溶解 有气体产生 CaCl ? 368.2g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提供的信息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碳酸钙和稀盐酸不断反应,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盐酸完全消耗,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 ?; (3)设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73 44 146g×10% x 7314610%44g x ?= x=8.8g 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42.2g+188.8g+146g ﹣8.8g=368.2g , 答: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368.2g 。 2.下列A→D 的实验装置进行合理组合,即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也可制取氧气。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元二次方程》能力提高训练题

《一元二次方程》能力提高训练题 1、已知x 2+ 21x =3,求1242++x x x = 2、如果m 、n 是两个不相等于的实数,且满足122=-m m ,122=-n n ,那么代数式=+-+199944222n n m 3、已知a 、b 、c 是ABC ?三条边的长,那么方程()042=+++c x b a cx 的根的情况是 4、方程0132=--x x 与032=+-x x 的所有实数根的和是 5、将代数式2x 2+3x+5配方得 6、某工厂计划在长24m ,宽20m 的空地中间划出一块322m 的长方形建一住房,并且使剩余的地为正方形,则这个宽度是 m 7、下列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的是( ) A 1562-+x x B 3732++y y C 2242y xy x -- D 22542y xy x +- 8、已知0534222=+++ +-+c b a b a ,求a,b,c 的值。 9、解下列方程:(x+1)2+9=0 10、已知()3123132±=± b a ,求整数a,b 的值。 11、挖土机原计划在若干小时挖土220m 3,最初3小时按计划进行,以后每小时多挖10m 3,

因此提前2小时超额20m 3完成任务,问原计划每小时应挖土多少m 3 ? 12、设a、b、c是ABC ?的三边,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0222 =-+-a c x b x 有两个相等的是数根,方程a b cx 223=+得根为0 ⑴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⑵若a、b为方程 032=-+m mx x 的两根,求m的值 13、已知方程()()221k x x =--,其中k 为实数且0≠k ,不解方程证明 (1) 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这个方程的一个根大于1,另一个根小于是。

初中化学除杂问题与练习题

初中化学除杂问题与练习题

初中化学除杂专题 一、明确目的 物质除杂又叫物质提纯,即把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出去,得到较纯净物质 的过程。明确要得到的是什么物质,除了此物质之外,其它的都不能存在。 二、除杂原则与技巧 简单概括为:不增,不减,易分, 最佳,重在积累。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被提纯物质不能减少,如加入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 与被提纯物反应。 (3)易分:操作简单,容易分离。 (4)最佳: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 (5)知识重在积累,熟练贯通,灵活运用。尊重事实,合理应用。 三、常用除杂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法、降温结晶法、蒸发结晶法、利用物质的磁性等。 2、化学方法:沉淀法、气化法、置换法、中和法、吸收法。 三、初中常见物质提纯方法总结 物质杂质除杂方法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H2、CO2、O2H2O通过浓硫酸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O2、H2、CO CO2、S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洗气CO2HCl通入碳酸氢钠钠溶液中洗气 Cu Fe、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Fe 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 Cu CuO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CuO Cu或C在空气中灼烧 CaO CaCO3高温煅烧 CaCO3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 CaCO3CaCl2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 CaCl2 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蒸发 NaCl NaHCO 加入足量盐酸,蒸发 3 KNO3 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NaCl KNO3蒸发结晶;降温结晶(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 大) NaNO3NaCl加入适量AgNO3过滤 NaCl CuSO4加入适量Ba(OH)2,过滤 NaOH NaCO3加入适量Ca(OH)2,过滤 NaCl Na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Na2SO4CuSO4加适量NaOH溶液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集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集 1.将1LH2、O2,N2、Cl2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里点火,生成1g溶液,则剩下的气体可能是( ) A H2、O2、N2BH2、N2、HCl C HCl、 O2、N2 D O2、N2、Cl2 答案;B,D 2、在托盘天平两盘上,放上A、B两个烧杯,烧杯内均盛有质量不同但都含有硫酸9.8克的稀硫酸,已知A烧杯比B烧杯重,现在A、B两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铁和锌反应结束后,天平保持平衡,则反应前A、B烧杯最大质量差为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0、0027g、0、0014g 3、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渣的质量与所加的铁粉质量相同,则混合溶液中盐酸和氯化铜两溶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 假设加入64g铁粉,参与反应,生成64g铜需要铁粉56g 和酸反应要铁粉8g 8x2/56:1=2:7 所以酸和氯化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2:7 答案:2:7 4、SO3溶液在浓硫酸中所形成的液体称发烟硫酸,其浓度通常以游离的SO3含量来表示,如20%的发烟硫酸即表示在硫酸中含有20%的SO3。现有20%的发烟硫酸5Kg,用水冲稀可得______Kg25%的稀硫酸.

答案:20.9 SO3 + H2O ====H2SO4 80 98 5kg*20%=1kg x=1.225kg 1.225kg+(5kg-1kg)=5.225kg 5.225kg/25%=20.9kg 5、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X( g )和2LY( 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 g )+3Y(g )=2Q(g)+nR( g).达到平衡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n的值是____. 答案:6 4+3<2+n n>5 6 两金属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9,等质量的A和B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之比为3:4.则两金属的化合价之比为(): A1:2B2:1 C3:2D 2:3 x/8:y/9=3:4 x:y=2:3 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m氢气 答案:D 7、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与水中的Ca2+、Mg2+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沉淀而不能起泡。现有肥皂水溶液和四种等体积的待测溶液:①蒸馏水;②0.1% CaCl2溶液;③1% CaCl2溶液;④10% MgCl2溶液。试回答:检验这四种溶液应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别在溶液中滴加肥皂水溶液,看起泡的快慢。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讲解

23.1 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解题要点: (1)若一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是整式方程;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有些方程需要先整理,再判断。 (3)分母中含有未知数或根号下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均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题型1、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 例1.下列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5x222.C.D .B.A32x?x?)1(t)??2t(t?1(x?1)(x?2)?x?22?1x例2.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指出它们的序号。 1132222)4 (3)(1))(2(;;01?x?x0?1?x?01??y?x??x x?122)(6)(55)?x?3(x?2)(4?6x?2x(3x5)? 题型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的值。 |m|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则(.方程)例 3x0?1?3xm?2)mx?( A.B.C.D.2m??2m?2?m?2??m 22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例4.关于的方程x2??mxmx?3x?x 题型3、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求不等式的解集 2是一元二次方程,且满足不等式,则的取值范围是(.若)例5aa0?3ax??5x03a?6?1 .D 且C B A ...0a?a?a?2?22??a???a 2 1/16 类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解题要点: (1)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特点是:方程左边是按未知数降幂排列的整式,右边是0,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左边各项系数不含有公约数。 2,后确定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般形式中,、可以等于2)先化为一般形式:0。(c0ax??bx?cba?0(3)在应用时,如果求各项系数,不要漏掉前面的符号。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训练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用配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x2﹣8x﹣4=0,经配方后得到的方程是()A.(x﹣4)2=20B.(x﹣4)2=16C.(x﹣4)2=12D.(x﹣4)2=4 2.(5分)用配方法解方程时,下列配方错误的是() A.x2+6x﹣7=0化为(x+3)2=0 B.x2﹣5x﹣4=0化为 C.x2+2x﹣99=0化为(x+1)2=100 D.3x2﹣4x﹣2=0化为 3.(5分)方程x2﹣4x﹣12=0的解为() A.x1=2,x2=6B.x1=2,x2=﹣6 C.x1=﹣2,x2=6D.x1=﹣2,x2=﹣6 4.(5分)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5x+6=0的一个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13B.16C.12或13D.11或16 5.(5分)一元二次方程x2﹣8x=32可表示成(x﹣a)2=32+b的形式,其中a、b为整数,则a+b的值为() A.20B.12C.﹣12D.﹣2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若方程x2﹣4x+3=0的两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它的周长为. 7.(5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3)2=a﹣1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8.(5分)方程x2+2x﹣3=0的解是x1=1,x2=﹣3,则方程(2x﹣3)2+2(2x ﹣3)﹣3=0的解是. 9.(5分)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其第三边是方程x2﹣13x+40=0的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10.(5分)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我们规定max{a、b}表示a、b中较大

初三化学压轴题集锦

化学计算 2014 福州质检 17.(13分)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图14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氧气。请你参与探究: 7.9 g 棉花 水 图14 (1)图14中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气体发生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为防止水槽中冷水倒吸,实验结束后应先。 (2)计算7.9 g 高锰酸钾(KMnO4)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解: (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若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约为 1.4×10-3 g/mL,则理论上产生氧气体积是mL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实际操作过程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大于理论值。请分析:实际收集的气体体积偏大的原因是(填标号)。 A.装置的气密性不良 B.加热时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较大 C.部分氧气溶于水 (4)小庆同学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7.9 g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请分析:小庆的方法是(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17. (13分)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如图14所示实验: (1)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 装置的作用是 ;C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D 装置的作用是 。 (4)小明提出能否用盐酸代替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 (5)小华提出,要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应把A 装置改成图15所示装置,并在反应前鼓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还要鼓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2.0 g ,实验前、后C 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61.2 g 和65.6 g ,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 %(精确到0.1%)。 2013 福州质检 18.(5分)电解水时(2H 2O 2H 2↑ +O 2↑),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但硫酸本身不发生化学反应。现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90.0 g 通电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生成氧气为8.0 g ,计算: ⑴ 电解所消耗的水的质量。 解: ⑵ 停止反应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通电 图14 图15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1 x 2 -4-(2x+4)=0 (因式分解法)解:(x+2)(x-2)-2(x+2)=0 (x+2)[(x-2)-2]=0 (x+2)(x-4)=0 所以 x 1=-2 , x 2=4. (配方法)解:x 2 -2x-8=0 X 2-2x=8 X 2 -2x+(-1)2 =8+(-1)2 即(x-1)2=9 X-1=±3 所以 x 1=4 , x 2=-2. (公式法)解:x 2 -2x-8=0 →Δ=(-2)2 -4×1×(-8) =36>0 所以 x 1,2=1 236)2--?±( 即x 1=4 , x 2=-2. (“x 2 +(a+b)x+ab=0→(x+a)(x+b)=0”法) 解:x 2-2x+(-4)2?=0 (X-4)(x+2)=0 所以 x 1=4 , x 2=-2. 1

例2 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x 2 -6x+5=0; (2) 2x 2 +4x-3=0; (3) 9x 2 +6x-1=0; (4) 4x 2-12x+m=0 (m 为任意实数). 解:(1) x 2-6x=-5 X 2 -6x+(-3)2 =-5+(-3)2 即(x-3)2 =4 X-3=±2 所以 x 1=5 , x 2=1. (2) x 2 +2x=2 3 X 2 +2x+12 =2 3+12 (X+1)2 =2 5 X+1=± 210 所以 x 1=-1+ 2 10 , x 2=-1- 2 10 (3) (3x)2 +2×3x=1 (3x)2 +2×3x ×1+12 =1+12 (3x+1)2=2 3x+1=2± 所以x 1=32 1-+ ,x 2=-3 2 1+ . 2

一元二次方程拓展训练试题

北京十一学校初二数学培优讲义——一元二次方程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解法综合 1.关于x 的方程02=++q px x 与02=++p qx x 有一个公共根,则()2 q p +的值是____________. 2.若方程0622=+-kx x 的两个根为素数,则=k ____________. 3.设a b c 、、为ΔABC 的三边,且两个方程:2220x ax b ++=和2220x cx b +-=有一个公共根,证明ΔAB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4.解方程:16252736 x x x x x x x x +++++=+++++. 5.设x a y b =??=?是方程组223515x y y mx ?+=?=?的解;x c y d =??=?是方程组223515350x y x my ?+=?-=? 的解,求证:2222d c b a +++是与m 无关的定值. 6.对于任意实数k ,方程()()2 2221240k x a k x k k b +-++++=总有一个根是1,试求实数a b ,的值及另一个根的范围. 7.解方程:()2 22160x x --= 8.解方程:((2130x x +-++= 9.解方程:()()() 2222223211x x a x b ab x --+-=+ 10.解方程:()210abx a b x ---= 11.解方程:222320x bx a ab b --++= 12.02)1(3122=-+-+x x x x 13.135322+=+--x x x x 14.23152x x ++= 151= 16.已知关于x 的方程0483222=-+--m m mx x . (1)求证:当2m >时,原方程总有两实数根. (2)若原方程的两根一个小于5,另一个大于2,求m 的取值范围. 二、判别式的应用 1.已知方程2 20x x m --=没有实数根(m 为实数),则关于x 的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提高训练

飞跃文化培训 一元二次方程提高训练 一 填空题(本题20分,每小题4分): 1.方程4x 2 +(k +1)x +1=0的一个根是2,那么k = ,另一根是 ; 2.方程 kx 2 +1 = x -x 2 无实数根,则k ; 3.如果 x 2 -2(m +1)x +m 2 +5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 ; 4.若方程 x 2 +mx -15 = 0 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8,则m = ; 5.若方程 x 2-x +p = 0 的两根之比为3,则 p = . 二 选择题(本题24分,每小题4分): 1.若一元二次方程 2x (kx -4)-x 2 +6 = 0 无实数根,则k 的最小整数值是……( ) (A )-1 (B )2 (C )3 (D )4 2.若c 为实数,方程x 2 -3x +c =0的一个根的相反数是方程x 2 +3x -3=0的一个根, 那么方程x 2 -3x +c =0的根是……………………………………………………( ) (A )1,2 (B )-1,-2 (C )0,3 (D )0,-3 3.方程x 2-3|x |-2=0的最小一根的负倒数是…………………………………………( ) (A )-1 (B ))173(41-- (C )21(3-17) (D )2 1 4.对于任意的实数x ,代数式x 2 -5x +10的值是一个…………………………………( ) (A )非负数 (B )正数 (C )整数 (D )不能确定的数 5.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 0 (a ≠0) 的两根之比为2:3,那么a 、b 、c 间的关 系应当是……………………………………………………………………………( ) (A )3b 2 =8ac (B ) a c a b 232592 2 = (C )6b 2 =25ac (D )不能确定 6.已知方程3x 2 +2x -6 = 0 ,以它的两根的负倒数为根的新方程应是……………( ) (A )6x 2 -2x +1=0 (B )6x 2 +2x +3=0 (C )6x 2 +2x +1=0 (D )6x 2 +2x -3=0 三 解下列方程(本题24分,每小题6分): 1.0223422 =-+x x ; 2.1 415112-=--+-x x x x ; 3.4x 2 +19x -5=0; 4.06)1 (5)1( 2=+---x x x x . 四(本题10分) 若方程2x 2 -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不解方程求x 4 1+x 4 2的值; 五(本题10分) 两列火车分别从A 、B 两站同时发出,相向而行,第一列车的速度比第二列车每小时快10 km ,两车在距A 、B 中点28 km 处相遇,若第一列车比原来晚发出45分,则两车恰在A 、B 中点相遇,求A 、B 距离及两车的速度. 六(本题12分) 挖土机原计划在若干小时挖土220m 3 ,最初3小时按计划进行,以后每小时多挖10m 3 ,因此提前2小时超额20m 3 完成任务,问原计划每小时应挖土多少m 3 ?

初三化学难题集锦(1)

一、选择题 1.家庭常用的生粉和去污粉都是白色粉状固体,外观极为相似。生粉主要成分是淀粉,去污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极细的沙子。下列可以用来区别它们的物品是 A.食用油B.酱油C.白醋D.碘酒 2.某化学活动小组提出了以下四条设想,你认为将来合理而且可行的是 A.在工业上采用过滤的方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我国的淡水危机 B.让塑料制品完全“走出”我们的生活,来解决“白色污染” C.用高梁、薯类等制取酒精代替汽油作为内燃机的燃料 D.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方法获得大量氢能源 3、某同学利用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如下探究:将a g黑色粉末加入到盛有50 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49.8+a)g。他对实验的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后不可能得到红色固体 B.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加入黑色粉末质量一定为5.6 g C.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粉 D.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低于19.6% 4、下列实验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区别氨气和氯化氢气体 B.用锌粒和浓盐酸两种试剂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 C.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硝酸并微热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5、2007年3月26日,央视《生活315》披露了“胡师傅无烟不粘健康紫砂锅”的真相,引起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关注。据检测这种锅所使用的材料是铝合金而不是锰钛合金,所谓的紫砂只是一种紫砂颜色的涂料。其实紫砂主要成分是氧化硅和氧化铁,紫砂是: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6.在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中,装有足量质量相等且同样的稀盐酸,在两只试管上方各罩一个完全

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点整理总结

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其他物质也叫“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相对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2、化学变化中一定有伴随现象发生,但是出现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 3、原子弹爆炸、核裂变、核聚变等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 4、变化与性质:变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性质是可能发生的变化或事情。 5、基本实验操作中的易错点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慢慢竖立②未用完的实际不能放回原瓶 (2)液体药品取用:①试管倾斜45°②标签朝向手心③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 (3)量筒使用:①俯视:读数>液体实际②仰视:液体实际>读数 (4)滴管使用:①胶帽在上②悬空在试管口③不能平放或倒置④用完清洗 (5)酒精灯使用:①燃着时禁止加酒精②禁止酒精灯互相引燃③灯帽盖灭④打碎失火后,用湿抹布扑灭(6)加热液体:①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②先预热③试管口不能对着人④烧完不能立即接触冷水(7)三不原则:不尝、不摸、不直接闻 (8)闻气味:扇闻法,扇少量气体到鼻孔处闻气味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划分是按照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红磷测氧气含量的用量 (2)体积五分之一是剩余的瓶体还是整个瓶。 (3)误差分析的方法与角度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4、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 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eg: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 ①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②纯净物一定由一种元素组成 ③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④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单质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一元二次方程总复习 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系数不为 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 程. 一般形式:ax 2+bx+c=0(a ≠0)。注意:判断某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时,应首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考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对形如(x+a )2=b (b ≥0)的方程两边直接开平方而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X+a=± b ∴1x =-a+b 2x =-a-b 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k ≠0)的一般步骤是:①化为一般形式;②移项,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③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④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化原方程为(x+a )2=b 的形式;⑤如果b ≥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b ≤0,则原方程无解. 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 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a ac b b x 242-±-=(b 2-4ac ≥0)。步骤:①把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②确定a ,b ,c 的值;③求出b 2-4ac 的值,当b 2-4ac ≥0时代入求根公式。 4.因式分解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理论根据:若ab=0,则a=0或b=0。步骤是:①将方程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5.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某中心城市有一楼盘,开发商准备以每平方米7000元价格出售,由于国家出台了有关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开发商经过两次下调销售价格后,决定以每平方米5670元的价格销售. (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 (2)房产销售经理向开发商建议:先公布下调5%,再下调15%,这样更有吸引力,请问房产销售经理的方案对购房者是否更优惠?为什么? 【答案】(1)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10%.(2)房产销售经理的方案对购房者更优惠. 【解析】 【分析】 (1)根据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的要求,设出未知数,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 (2)分别求出两种方式的增长率,然后比较即可. 【详解】 (1)设平均每次下调x%,则 7000(1﹣x )2=5670,解得:x 1=10%,x 2=190%(不合题意,舍去); 答: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10%. (2)(1﹣5%)×(1﹣15%)=95%×85%=80.75%,(1﹣x )2=(1﹣10%)2=81%. ∵80.75%<81%,∴房产销售经理的方案对购房者更优惠. 2.解方程:(2x+1)2=2x+1. 【答案】x=0或x=12 - .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先移项,再利用ab=0的关系求解方程即可. 试题解析:∵(2x+1)2﹣(2x+1)=0, ∴(2x+1)(2x+1﹣1)=0,即2x (2x+1)=0, 则x=0或2x+1=0, 解得:x=0或x=﹣ 12 . 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2 2130x k x k --+-=有两个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设方程两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满足221223x x +=,求k 的值. 【答案】(1)13 4 k ≤;(2)2k =-. 【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推断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推断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 错 难题篇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A~F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 是一种黑色物质,B 、C 组成元素相同,C 、D 、E 、F 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 和E 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 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 的化学式为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属于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2Ca(OH) 2232CO +2NaOH=Na CO +H O 复分解 【解析】 【分析】 A~F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E 可用作建筑材料,D 和E 的溶液均呈碱性,则E 是氢氧化钙,D 和氢氧化钙反应,D 是碳酸钠,F 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则F 是酸,B 、C 组成元素相同,则B 、C 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的一种,D 生成C ,B 也能生成C ,则C 是二氧化碳,B 是一氧化碳,A 是一种黑色物质,则A 是碳。 【详解】 (1) E 可用作建筑材料,D 和E 的溶液均呈碱性,则E 是氢氧化钙,E 的化学式为2Ca(OH) (2)反应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O +2NaOH=Na CO +H O (3)反应②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属于复分解反应。 【点睛】 A~F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E 可用作建筑材料,D 和E 的溶液均呈碱性,则E 是氢氧化钙,D 和氢氧化钙反应,D 是碳酸钠,A 是一种黑色物质,则A 是碳。 2.A 、B 、C 、D 、E 是由H 、C 、O 、Cl 、Na 、Ca 组成的五种初中常见化合物,其中A 、B 、C 、D 各代表酸、碱、盐和氧化物中的一种物质,通常情况下E 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如图用圆和方框表示这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及基础题型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式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0) ++=≠。其中a为 ax bx c a 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注意:三个要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所含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形如2 x a b b +=≥的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两边直接 ()(0) 开平方得x a b +=或者x a b =-±。 +=-,∴x a b 注意:若b<0,方程无解 (2)因式分解法: 一般步骤如下: ①将方程右边得各项移到方程左边,使方程右边为0; 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的形式; 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他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3)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0(0) ++=≠的一般步骤 ax bx c a

①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②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与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③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般的平方,把方程 化为2()(0)x m n n +=≥的形式; ④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 注意:当0n <时,方程无解 (4) 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根的判别式:24b ac ?=-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42b b ac x a -±-=(240b ac -≥)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 0?

(完整版)初三化学难题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烧碱(含少量Na2CO3、NaCl、MgCl2、CaCl2等)制Na2CO3·10H2O。【制取流程】 【相关资料】①Na2CO3+H2O+CO2=2NaHCO3 ②2NaHCO3Na2CO3+H2O+CO2↑ ③在NaH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2NaHCO3+BaCl2=BaCO3↓+2NaCl+ H2O+CO2↑ ④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晶体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产生Mg(OH)2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Ⅰ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3)取少量溶液B,加入BaCl2溶液,充分混合,若观察到(填现象),则溶液B中含NaHCO3。 (4)结晶后,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 (5)“母液”不能沿流程中虚线路径循环使用,原因是(选填序号)。 ①“母液”不含Na2CO3②“母液”多次循环后,NaCl含量增加 【组成确定】 (6)取少量的粗产品,加水溶解,加足量(选取数字序号,下同),充分搅拌,再加少量,无沉淀,证明其中不含NaCl。

①AgNO3溶液②稀盐酸③稀硝酸 (7)兴趣小组同学取32.8g干燥粗产品,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1:Na2CO3?10H2O加热至32℃,开始分解失水,充分加热可以完全失水;NaHCO350℃时开始分解,270℃完全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 查阅资料2:Ba(OH)2溶液能吸收CO2,Ba(OH)2+CO2=BaCO3↓+H2O ①实验前先要,再装入粗产品,装置A的作用是。 ②粗产品加热至270℃,据(填装置编号及现象),可知粗产品中含。 试题分析:(1)由废烧碱的成分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CaCO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2)过滤法得到滤渣和溶液,故操作Ⅰ过滤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3)依据题给的相关资料可知碳酸氢钠与氯化钡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不能,故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B中含NaHCO3;(4)结晶得到Na2CO3·10H2O,依据题给的资料可知,高于32℃晶体会分解,故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32℃;(5)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均可溶于水,结晶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碳酸钠是目标成分,氯化钠是杂质,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浓度大时蒸发会结晶析出,使得到的晶体不纯,故选②;(6)证明碳酸钠中是否含氯化钠,应先加入过量稀硝酸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没有氯化钠;(7)①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使称得的数据准确;实验中要称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故碱石灰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实验数据准确;②因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Na2CO3·10H2O分解产生水蒸气、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装置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E装置变浑浊证明粗产品中含碳酸氢钠;C.D增重的m1是两个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E增重的m2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9:22,故m1:m2>9:22;由m2=1.1g。依据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为4.2g;③依据题给资料4和可知,此时36℃得到的是Na2CO3·nH2O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再依据减少的质量是晶体生成的水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解得.具体步骤如下: Na2CO3·10H2O△Na2CO3·nH2O+(10-n)H2O 286 18(10-n) 32.8g-4.2g=28.6g 32.8g-27.4g=5.4g 解得n=7 故该剩余固体是Na2CO3·7H2O和NaHCO3的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