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临床以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为主要症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1.潜伏期:自6-18日不等,多在3周之内。

2,前驱期:一般为3~4日,发热是最显著的症状,可达39℃-40℃,伴见眼结膜发炎,眼皮发肿,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音哑,自第2~3日始,颊黏膜上相当于下部磨牙的外侧可见白色斑点,直径约0.5-lmm,可有红晕环绕,迅速弥漫整个颊黏膜。

3.出疹期:约2~5日。一般于发热的第4日开始,皮疹自耳后、发际开始,渐至前额与颊部,然后自上而下,急速蔓延全身,最后到达四肢,手足心及鼻尖见疹为出齐。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发作时其他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也达极点。重症麻疹可见出血性皮疹;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疏淡而不能透发;有重度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的患儿,皮疹往往于显现后隐退或减弱,或完全消失。

4.恢复期:如果没有并发症,在皮疹出透之后,从面部起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热度同时下降,精神食欲好转。疹退时,原出疹处可见麦麸状细微脱屑,存留棕色色素沉着,经1--2个星期才完全消

失。当皮疹消退时,婴幼儿或体弱儿童如果仍持续高热,为发生并发症的征象。

[诊断]

1.前驱期注意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接触史及是否未曾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等流行病学情况。

2.见到麻疹黏膜斑和典型皮疹,即可诊断。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有合并症时白细胞数可升

高。鼻咽拭物涂片检查到多核巨细胞,可帮助早期诊断。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对症处理

①降温:

②止咳:伴咳嗽者可给予复方甘草合剂(每次lml,每日3次),美可糖浆(复方右美沙芬糖)0.5-7.5ml/次,每日3次(每日量~lml/kg)。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病毒唑)10--15mg/kg·日,分2次肌注,无环

鸟苷15~20m~ks,日,分2~3次静滴。

(3)并发肺炎、喉炎者选用抗生素,分别参见“肺炎”,“喉炎”节。

2.中医药治疗

[预防与调养]

1.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2.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不得外出,可给予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3.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

4.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之物。

攸攸板镇卫生院

成人麻疹

成人麻疹简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黏膜麻疹黏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长期以来麻疹一直是严重威胁小儿的传染病,我国自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然而,近几年麻疹疫情呈回升趋势。专家分析认为,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与否及流行趋势,与自然人群中存在的、针对这种病毒的抗体水平密切相关。其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自然感染率明显下降,人群总的麻疹抗体水平降低了。这同时意味着人群对麻疹病毒的易感性增加。第二,麻疹疫苗的复种工作有较大差距。这与有些地方只抓基础免疫忽略加强免疫有关。第三,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时间有限。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麻疹疫苗为减毒活疫苗,接种4至5年后,免疫力即有明显衰减。科学的做法是,应酌情复种。第四,麻疹免疫存在空白点。尤其应重视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漏种现象。第五,警惕麻疹病毒变异。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说明麻疹病毒存在变异,但麻疹本身改变了百年来形成的固有流行规律,这就警示我们要注意研究麻疹病毒的变异可能。 【流行】冬春季是麻疹的流行季节,麻疹的传染性极强,急性期的病人为最主要的传染源,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过麻疹疫苗或麻疹抗体水平低者接触麻疹感染者后,90%以上将发病。麻疹主要由呼吸道传播,麻疹患者在潜伏期及出疹期初期其口、鼻、咽及眼部黏膜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麻疹病毒,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借飞沫小滴散布周围空气中,然后经鼻咽部或眼黏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也可通过手的污染而传播。 【症状】麻疹的症状相当典型。专家指出,易感人群接触麻疹患者后,约1周左右开始发病。先有高热,一般持续在40℃度以上,同时眼睛充血、畏光,伴有流泪、咳嗽及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症状。高热3天后,在口腔内侧的黏膜上可见麻疹黏膜斑,这是麻疹最早、最可靠的特征。此黏膜斑出现后的第2天,全身便出现皮疹,皮疹起初是分散的细小淡红色斑丘疹,逐渐增多而呈鲜红色。先在耳后发际,渐渐蔓延到前额、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掌脚底。声音嘶哑,十分难受,这是病情的最高潮。皮疹出齐后,病情逐渐好转,但抵抗力急

荨麻疹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特征性皮肤反应性疾病,有20%的人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荨麻疹,在特应性体质的患者中发病更为常见。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荨麻疹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荨麻疹是由数种免疫机制和非免疫机制引起,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可以为下列四种发病机制之一:免疫调节性的;补体调节性的;非免疫调节性的;自身免疫调节性的[1]。免疫调节性荨麻疹是由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表面上的IgE与抗原结合引起的。见于药物疹、食物过敏等;补体调节性荨麻疹是由于补体蛋白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引起的,最常见的补体蛋白过敏毒素为C3a、C4a和C5a。见于血清病或输血反应;非免疫调节性荨麻疹是由于非IgE机制直接激活肥大细胞而引起的。见于机械刺激,酒精或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是由于循环的自身抗体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变化所形成,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特殊类型。 二、临床病情评估 荨麻疹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

定。持续时间:急性(几天-几周)、慢性(>6周)。具备“发病频率高、病情来去迅速和发病部位不固定”三大特点。该病反复发作,甚至于一日数次;儿童荨麻疹,通常发病和恢复都很迅速,且不会在体表留下疤痕;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众多,对于全科医生来说,评估与处理荨麻疹患者是有挑战性的。除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几乎没有其他方法让全科医生去发现荨麻疹的病因。这就给临床处理荨麻疹增加了不少难以预料的困难。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表(DLQI),1994年用于临床研究以来,被世界各国的皮肤科医生所采用,可供临床参考: UAS包括计算风团数量和瘙痒程度。具体评分方法如下: 根据风团数量计分1-3分: 0 –小于10 个小风团(直径< 3 cm); 1 –10 - 50个小风团或少于10个大风团(直径> 3 cm); 2 –多于50个小风团或10- 50个大风团;

身上有红疹子的治疗方法

身上有红疹子的治疗方法 其实在夏天这个季节是很容易就过敏的,天气比较的炎热就会导致皮肤很干燥的,一点儿水分都是没有的,无论怎样的补水,身上都会出现一些红疹子的,可以去医院做一些详细的检查的,如果很痒的话就要特别的引起注意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身上有红疹子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可考虑是急性荨麻疹,应详细检查明确,积极治疗,此病为过敏性疾病,首先应详细检查明确过敏原,如食物,药物,环境等,避免接触,治疗应用西替利嗪,敏迪,维生素c,钙剂,酮替芬,强的松等缓解,必要时静脉用药,日常合理饮食,忌食辛辣,海鲜,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不良刺激,多可好转的. 建议继续口服扑尔敏片抗过敏止痒。同时口服皮肤病血毒丸清血解毒,消肿止痒,用于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引起的风疹,湿

疹,皮肤刺痒,雀斑粉刺,面赤鼻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头目眩晕,大便燥结。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勤洗澡,穿舒适透气纯棉内衣裤并勤换洗晾晒就行了。 过敏的可能性大,发作时建议你口服抗过敏药。另外一定注意脱离过敏源,就是使你加重的一切因素。另外你找一下你家里是否有可能过敏的因素,如吃的东西,油漆,搞过装修,衣物等。另外鱼,虾,蟹,动物羽毛,花粉,蘑菇,荨麻,药物,日光,细菌,寄生虫等都可能过敏,一定要去除过敏因素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或者你去做一个过敏源的检查。查清楚后避免接触过敏源才能从根本上控制. 可能是由于皮肤细菌感染引起的,目前建议你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现在建议你应该注意这些区域的清洁,可以使用络合碘清洗消毒等,可以外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软膏或者使用达克宁治疗,可以使用激光照射等治疗,如果有瘢痕,建议可以使用超声波治疗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麻疹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流行病学】 天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 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

【并发症】 (一)喉、气管、支气音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的小儿喉腔狭小、粘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气管切开术。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二)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AIDS病人合并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 (三)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 1、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西医 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1、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久用一种抗组织胺药容易引起耐药性,可另换一种。或交替或合并应用。儿童的耐药性较成人大,因而相对用量也大。 抗组织胺药物的种类很多,结合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安泰乐(羟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和巨大荨麻疹,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 类固醇激素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应用。有人应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2、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二、中医 1,中医疗法 血热症 【荨麻疹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荨麻疹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以上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苓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气虚血热 【荨麻疹症状】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荨麻疹治法】益气滋阴,祛风泻火 【荨麻疹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炒枳壳15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荆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以五剂为一个疗程。初愈后复发,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荨麻疹按语】以黄芪益气固表,表固则邪不易入。《本草正义》:“故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当归、生地、白芍、玉竹滋阴养血,使营阴内守;防风、桑叶、牛蒡子、荆芥疏散风邪,透热于外;以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配枳壳理气除湿止痒;更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湿困脾土 【荨麻疹症状】发疹时四肢不温,脘闷纳呆,神倦身困重,口腻,腹胀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荨麻疹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荨麻疹方药】多皮饮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藓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临床以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为主要症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1.潜伏期:自6-18日不等,多在3周之内。 2,前驱期:一般为3~4日,发热是最显著的症状,可达39℃-40℃,伴见眼结膜发炎,眼皮发肿,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音哑,自第2~3日始,颊黏膜上相当于下部磨牙的外侧可见白色斑点,直径约0.5-lmm,可有红晕环绕,迅速弥漫整个颊黏膜。 3.出疹期:约2~5日。一般于发热的第4日开始,皮疹自耳后、发际开始,渐至前额与颊部,然后自上而下,急速蔓延全身,最后到达四肢,手足心及鼻尖见疹为出齐。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发作时其他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也达极点。重症麻疹可见出血性皮疹;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疏淡而不能透发;有重度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的患儿,皮疹往往于显现后隐退或减弱,或完全消失。 4.恢复期:如果没有并发症,在皮疹出透之后,从面部起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热度同时下降,精神食欲好转。疹退时,原出疹处可见麦麸状细微脱屑,存留棕色色素沉着,经1--2个星期才完全消

失。当皮疹消退时,婴幼儿或体弱儿童如果仍持续高热,为发生并发症的征象。 [诊断] 1.前驱期注意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接触史及是否未曾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等流行病学情况。 2.见到麻疹黏膜斑和典型皮疹,即可诊断。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有合并症时白细胞数可升 高。鼻咽拭物涂片检查到多核巨细胞,可帮助早期诊断。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对症处理 ①降温: ②止咳:伴咳嗽者可给予复方甘草合剂(每次lml,每日3次),美可糖浆(复方右美沙芬糖)0.5-7.5ml/次,每日3次(每日量~lml/kg)。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病毒唑)10--15mg/kg·日,分2次肌注,无环 鸟苷15~20m~ks,日,分2~3次静滴。 (3)并发肺炎、喉炎者选用抗生素,分别参见“肺炎”,“喉炎”节。 2.中医药治疗 [预防与调养]

麻疹防控培训试卷及答案

麻疹防控知识培训测试试卷 单位或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空2分,共50分) 1.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或口腔粘膜出现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疹。 2. 麻疹疑似病例是指:具备、,并伴有咳嗽、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者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3.麻疹的标本采集一般有和,标本要求尽早采集,并于小时内送达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麻疹治疗中呼吸道隔离至疹后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到出疹后天。 5、麻疹高热一般使用、、等,忌用强烈退热药、或。 6、麻疹恢复期临床特异性表现为糠麸样脱屑和,天痊愈。 7、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出现时间:,病程天;常出现的部位在双侧颊粘膜沿磨牙的处;直径针尖大小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

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 文章目录*一、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二、麻疹怎么治疗*三、麻疹不能吃什么 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1、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 在我国,麻疹被定为二类传染疾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是一种儿童很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会伴有高烧、呼吸道发炎,有的还会出现畏光的症状。麻疹的传染性很强,所以一定要将患者隔离,因为患病的大多数是孩子,所以一定不要再去上学了,最好去医院治疗,以免家人也被传染。对于患者穿过的衣服,一定要在阳光下暴晒,对于患者呆过的屋子,一定要用紫外线照射灯进行消毒,并且要很好地通风。在麻疹易流行的时节,易感人群尽量不要到人员过于密集的场所。此外还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加以防治。 2、小儿麻疹的症状 2.1、前驱期:刚患麻疹到出现疹一般需要3~5天。人体会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医生一般通过这些症状判断是否为麻疹。麻疹粘膜斑会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齿处,出现灰色的点,粘膜斑在出现后2—3日就会消失。 2.2、恢复期:半周后,发烧开始退去,全身症状和痛苦得以减轻,皮疹渐渐消退留下色素斑,大约半个月就会全部消去。 3、小儿麻疹的检查方法

细胞学和病毒抗原检查,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或尿液沉渣的脱落细胞涂片,采用GEMSA或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可见到多核巨细胞形成和分布于上皮细胞核内和胞浆内的嗜酸性, 包涵体。病程第1周检查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对麻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果对上述涂片标本作特异性抗体标记染色,则可进一步检查麻疹病毒抗原。 麻疹怎么治疗1、成药自疗法 荆防败毒散,每次1-3克,每日2次。 消疹散,每次1/2-1袋,每日2次。 小儿紫草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犀角透表丹,口服;1/2-1丸,日服2次。上药应用需根据使用说明或遵医嘱。 2、验方自疗法 葱白1大把、芫荽1大把,将药物水煎,用宁麻蘸汁五心及全身擦之即透。本方主治疹出不透,擦之有透疹外出之功效。 紫草、防风、桔梗、甘草各9克,水煎频频饮服。用于麻疹隐伏不出或出而速回。 地肤子6克、浮萍3克、蝉蜕3克、紫草10克,水煎频服。用于麻诊初起。 犀角3克、生地10克、桃仁6克、元参10克、黄芩6克,煎水30毫升,徐徐服之。用于麻疹初出未齐,收没太速。

麻疹预防隔离措施

麻疹预防隔离措施 1、提高临床医生对麻疹病例的诊断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以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2、一旦确诊为麻疹或临床高度疑似患者,应立即转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一时无法转院的患者应实行单间隔离观察;严禁将麻疹确诊或临床高度疑似的患者收治在与其他疾病患者同一间病房内;在收治麻疹确诊或临床高度疑似患者的病房或病区入口处,应有明显的“空气隔离”警示标识。 3、做好预检分诊,控制输液患者数量。预检分诊是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应将发热患者(患儿)引导至发热门诊,做到发热与不发热的患者(儿)实施分诊(输液)、小于1岁与大于1岁患儿分诊(输液);输液室(大厅)的容量,有效控制输液人数,减少不必要的留院输液人员,缓减院内人群拥挤的现象,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要注意空间上的隔离意识,理想的患者间的物理距离在1m以上。 4、病房通风换气,定期空气紫外线消毒。开展湿式卫生,减少扬尘机会;必要时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为250mg/L)擦拭环境表面与拖地;工作结束时,在静态下采用紫外线灯照射30min。 5、做好个人防护与免疫接种工作。医务人员在开展医疗活动中,应实行“标准预防”措施,提高手部卫生的依从性,尤其是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后要注意手部卫生;缺乏麻疹免疫力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或进入麻疹患者隔离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有3层组成,外层为防水层,中间为尘埃吸附,内层具有吸湿动能,并带有鼻夹);建议对这些医务人员实施免疫接种,这不仅有效保护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医务人员作为传染源在医院内发生病原体的播撒。 7、医护人员被确诊为麻疹或高度疑似时,应立即离岗,接受隔离治疗;接触麻疹患者的易感医务人员,应在48h内接受免疫接种或注射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 8、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咳嗽礼仪”。利用多种途径,对患者(儿)及其家属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提倡“咳嗽礼仪”。患者在咳嗽、喷嚏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用手纸等用品捂住口鼻部位(如来不及取手纸时,可双手捂住口鼻部,并立即洗手),污染的手纸应丢入污物桶,并立即洗手;咳嗽患者应劝其佩戴口罩,对戴口罩有一定难度的患者(如儿童),应告知与其他未感染人群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严禁对着他人咳嗽、喷嚏;对缺乏麻疹免疫力的患者家属,在医院逗留期间应佩戴口罩;48h内到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疫接种。

荨麻疹的根治方法

荨麻疹的根治方法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荨麻疹的诱因很多,患者在预后应尽量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得了荨麻疹治疗是关键,但是治疗荨麻疹绝对不能胡乱吃药,否则也是能够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导致白斑扩散。那么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呢? 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1、内用药 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 抗组织胺药物的种类很多,结合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安泰乐(羟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和巨大荨麻疹,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 类固醇激素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应用。有人应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2、局部用药 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3、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散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以气味具厚药物为引导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灶。敷于体表的中药干粉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 【萱乙荨疹膏】是由苦参、黄芩、苍术、鱼腥草、金银花、黄柏、土荆皮、薄荷油等.多种中药,萃取精华,参考古代方剂合理搭配而成。具有清热燥湿,抗菌解毒、祛风止痒、益气健脾养血,气血顺畅,匡扶正气,协调阴阳,令邪毒无法入侵体内,彻底治愈急慢性荨麻疹症。

麻疹患者预防措施

麻疹患者的预防措施 何谓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有疫苗可预防的发疹症。虽然普遍认为是儿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6%的患者可并发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脑炎、中耳感染、惊厥也可能发生。如婴幼儿感染麻疹,可能很危险。 麻疹感染途径?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麻疹有哪些症状? 一般分为二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第二阶段出现红疹,可持续至少4天。皮疹一般出现于脸,后蔓延至全身。发疹期除咳嗽。结膜炎、流涕,还可伴有高热。 麻疹何时出现症状? 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 麻疹传染期多长? 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 麻疹有否预防疫苗? 有。凡1995年后出生,未患麻疹的人必须接种疫苗。 麻疹患者是否需要隔离? 是。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小儿麻疹如何预防 预防:知道了发病原因也就能更好的预防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而引起,麻疹病人是麻疹的主要传染源。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眼、口、鼻、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当麻疹病人打喷嚏、说话或哭叫时,病毒可随着唾液飞沫喷射出来,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这种含有病毒的飞沫被易感者吸进呼吸道,就会被传染上麻疹。同一家庭、同一幼儿园、同—班级的小儿,因为接触多,最容易受到传染而患病。在电影院、公共汽车、娱乐场所与麻疹病人短时间接触,也能造成传染。如果接触了病人刚刚用过的手巾、玩具等,也有传染上麻疹的可能。在照顾了麻疹病孩后,不注意消毒又去照顾别的孩子,也会造成传染。 生活调理:(1)对麻疹患儿应早发现、及时隔离、及早治疗。隔离患儿不要出门,易感小儿不串门。(2)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有的患儿护理得当,可不治而愈。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时要及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3)室内温度要适宜,不可忽冷忽热。保持空气新鲜。灯光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眼睛。(4)给患儿勤翻身和擦洗皮肤,注意清洁口鼻,如果眼眵过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擦洗。(5)供给患儿足够饮水,在出疹期给于清淡易消化食物,进入恢复期应及时适量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6)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麻疹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若有合并症及时送医院治疗。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对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避免发病,5日后或用量不足,也可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4 . 按国家计划免疫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生于有疫苗免疫史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临床经过。少部分症状典型。不典型麻疹还有先出现肺炎、咽峡炎、喉炎等后出现皮疹的表现。或可表现前驱期很短(仅1天)或很长(可长达11天),也有出疹前期卡他症状不典型或在此期不发热或始终无口腔黏膜斑。若无肯定的流行病学依据,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要实验室确诊。实验室诊断依据为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那些? 1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 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3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5 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6 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呼吸道吸入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肝、脾器官,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 麻疹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6-12),应血清被动免疫后,有的可延长至3周。 前驱期2-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卡他症状,并伴全身不适。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为主,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径2-5mm,疹盛时可互相融合,颜色渐转暗。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度,神萎倦怠,昏睡终日,或烦躁不安甚而惊厥。颈淋巴结、肝、脾均肿大。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皮疹多密集,但继发细菌感染者较少。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此型分三期: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 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成人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 2.轻型麻疹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 3.重型麻疹病情重笃。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 4.异型麻疹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种者。我国用减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见。 恢复期为2-3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增加。一般热退后 2-3天周内退尽。整个病程约2周。 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麻疹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都能使其灭活,对日光及紫外线敏感。

幼儿疹子的症状及护理技巧-麻疹

幼儿疹子的症状及护理技巧:麻疹 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具有通过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力,一般较少发病。患过一次麻疹后即能获得自动免疫而不再得病。 病人的口、鼻、眼部粘膜的排泄物都含病原体,出疹前后5天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给他人。症状类似重感冒,发热可达39℃,眼部发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灰白色似针尖样斑点,症状严重时可见出血性皮疹,合并粘膜出血及肺炎,当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不能透出,甚至隐退,可危及生命。 1、小儿麻疹与急疹的区别与预防: 小儿麻疹和小儿急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要注意区分它们的不同并有效的预防,就能控制它们的蔓延。 小儿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以春冬季节最为常见。起病时,有轻度的体温上升。2~4天出现皮疹。这时的体温达40度以上。 小儿急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发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1岁左右的宝宝。幼儿急疹的潜伏期大约是10~15天。发病时突然,高烧可达39-40度,可出现高热惊厥,热退后9~12小时内出疹。还会出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它虽然是传染性的疾病,却很安全,不会象麻疹那样广泛传染。

麻疹与急疹的预防方法差不多。除了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并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外。还要让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宝宝抵抗力的提高也大有好处。另外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合去,防止传染。还要定时到医院接种疫苗。 2、小儿麻疹的护理 1)居室要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室温不要太高,衣被不要太多,以免患儿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脱水。且出汗后易着凉,不利于麻疹透发而并发肺炎。 2)饮食宜清淡,含高热量及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少食多餐。不要进食品店油腻劳腥食物。多喂开水。如有消化不良,可暂食米汤或脱脂牛奶。在恢复期可适当多进食高蛋白食物,以增加抵抗力。 3)注意皮肤、粘膜、口腔清洁。由于眼部分泌物多,以致结痂,使眼不能睁开,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清洗,每天3~4次,然后用金霉素眼膏涂于眼脸内。由于鼻腔内分泌物也增多,易结痂堵塞影响呼吸,可用棉花签蘸石蜡油清除结痂及分泌物,然后涂金霉素眼膏于两侧鼻腔内。为预防口腔炎,稍大的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婴儿用棉花签蘸生理盐水揩试口腔,每天2次。

麻疹与风疹的区别

风疹的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发热半天至一天后出诊(没有说1天内出齐);麻疹的说发热3-4天后出诊,出诊期为发热高峰期。(相比之下也许这个更接近点) 解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麻疹的防控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三)、增强人群免疫力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被动免疫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目前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免疫有效期3-4周。

麻疹的预防与控制

麻疹的预防与控制 (一)、控制传染源 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 (三)、增强人群免疫力 1、主动免疫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 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 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 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被动免疫 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目前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免疫有效期3-4周。

麻疹诊疗指南

麻疹诊疗指南 【概述】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最常见并发症有肺炎、喉炎。本病传染性极强。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近年来6月龄以下和15岁以上发病人数有明显增多。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终年均有散发,流行多见于冬、春季。由于麻疹疫苗广泛使用,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详细询问有无麻疹预防接种史、近三周有否麻疹密切接触史及既往有否麻疹病史。 2.临床表现前驱期认真询问有无发热、咳嗽、流涕、结合膜充血、流泪、畏光等上呼吸道炎症状;出疹期询问出疹时间、顺序、分布及皮疹形态,发热与皮疹关系,出疹后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有无加重,是否合并喉炎(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肺炎(剧烈咳嗽、气急、鼻扇、缺氧、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及脑炎(昏迷、惊厥、脑膜刺激征等)等;恢复期重点询问有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体检要点】

1.前驱期重点观察体温,口腔颊、唇粘膜有无粘膜斑,球结合膜有无充 血、分泌物。 2.出疹期重点观察皮疹颜色、形态、大小、分布,疹间有无正常皮肤, 皮疹有无融合及出血。同时观察有无气急、紫绀、鼻扇、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等(出疹期肺炎、喉炎是最常见并发症)。 3.恢复期重点观察皮疹消退后有无麦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 【辅助检查】 1. 多核巨细胞检查于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取患者鼻咽分泌物或口腔粘膜斑涂片,瑞氏染色后直接镜检找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2. 病原学检查 1)病毒分离可从早期患者的血液及眼、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病毒。 2)病毒抗原检查用免疫荧光检测鼻咽分泌物或尿脱落 细胞中病毒抗原。 3)特异性抗体检查特异性IgM可作为近期感染诊断的 主要依据。 3.影像学肺部有并发症(肺炎或肺结核)者,可行肺部X线摄片或

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 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1.一般治疗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 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 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 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 ①H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 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 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 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 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 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急、 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②多塞平是一 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对 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 ①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为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②酮替酚通过增加体内

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 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③色 甘酸钠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若与糖皮质 激素联合作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④曲尼司特通过 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3)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静脉滴注或口服,应避免长期应用。常用药物如下:①泼尼 松;②曲安西龙;③地塞米松;④得宝松。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 (4)免疫抑制剂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等,常与抗组胺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