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

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司兴奎1,尹庆亮2,张济培1,陈建红1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31;

2.化州市丽岗中学,广东化州525100)

摘要:采用ELISA方法对华南某种鸡场4群种鸡直肠拭子进行禽白血病病毒p27(ALV-p27)抗原检测,同时采集相应种鸡血清样品并对新城疫(ND)、禽流感(AI)H5、H9亚

型、减蛋综合征(EDS-76)、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按照相应标准

计算对应免疫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A、B、C、D群种鸡直肠拭子中ALV-p27抗原检出率分别

为86%(12/14)、77%(23/30)、37%(11/30)和56%(10/18);与其它3群种鸡相比ALV-p27抗原检

出率最高的A群种鸡其对应的ND、EDS-76、AI H5及H9亚型抗体水平最低,分别为7.26log2、

4.74log2、7.32log2及6.21log2;ALV-p27抗原检出率最低的C群种鸡其AIV H5亚型及IB抗

体水平最高,分别为8.65log2和7012log2,且C群与其它3群相比AI H5亚型、ND及IB抗体合

格率/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0%(18/20)、95%(19/20)和100%(20/20)。结果表明,ALV感染的

严重程度与4种免疫抗体水平呈负相关。

关键词:种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免疫抗体水平

Effects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Infection on Four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s in

One Chicken Breeder Farm in South China

SI Xingkui1,YIN Qingliang2,ZHANG Jipei1,CHEN Jianhong1

(1.Fo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oshan,Guangdong528231;

2.Huazhou Ligang Middle School,Huazhou,Guangdong525100)

Abstract: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27antigen of 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in fecal swabs of four flocks in one chicken breeder farm in south China,and serum samples of corresponding flock were collected for detection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 and satisfied immunization rate of four infectious diseases i.e.newcastle disease(ND),avian influenza(AI)subtype H5or H9,egg dropping syndrome-76(EDS-76),infectious bronchitis(IB).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ALV-p27antigen of A,B,C,D flock was86%(12/14),77%(23/30),37%(11/30)and56%(10/18),respectively.The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 of ND,AI(H5),AI(H9)and EDS-76of A flock which had the highest ALV-p27antigen detection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flocks was the lowest,which was7.26log2,4.74 log2,7.32log2and 6.2log2,respectively;C flock which had the lowest ALV-p27antigen detection rate had the highest immunized antibooly level of AI(H5)and IB,which was8.65log2and7012log2,and the satisfied immunization rate

收稿日期:2008-04-01

修回日期:2009-02-24

of AI(H5),ND and IB was the highest,i.e.90%(18/20),95%(19/20)and100%(20/2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V infection rate was negativ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four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s.

Key words:chicken breeder;avian leukosis virus infection;immunized antibody level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并形成肿瘤为特征的一类多病型的渐进性传染病,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等多种病型,以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ALV鸡体分离株可分为6个,即A、B、C、D、E和J亚群。其中A、B、C、D亚群均为外源性病毒,具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和传染性,主要引起3月龄以上鸡发生肿瘤;E亚群为常见的内源性致瘤病毒;J亚群为导致肉用型鸡骨髓样细胞瘤为主的白血病。自1868年Roloff 首次报道本病以来,世界上多个国家都有该病发生和流行的报道[1]。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在甘肃首次报道可疑禽白血病病例以来,几乎每个省(市、区)均发现该病存在[2~4]。禽白血病对鸡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引发肿瘤造成一定死亡率,造成亚临床感染进而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下降,ALV可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播成为污染以鸡胚为原料的人和动物疫苗等,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4~6]。

某种鸡场,在开产前后开始出现死亡和淘汰增加,且存在长期腹泻、产蛋量下降,不能达到产蛋高峰,畸形蛋和软壳蛋增多,种蛋的受精率及孵化率降低等生产异常现象。对该场病鸡进行现场剖检结果发现肝脏、脾脏、肾脏及腺胃有增生性肿胀,怀疑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为澄清该种鸡场生产性能下降及鸡增生性肿胀的原因,采用IDEXX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ALV-p27抗原进行检测,同时测定4种免疫抗体水平,通过将抗体水平与ALV感染情况比较以明确ALV感染的程度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被检血清与直肠拭子

取自华南某种鸡场育成期及产蛋期鸡,共4群,每群的饲养数量约在8000~10000只,其中A和D群为育成期,分别为35和19周龄,B和C 群为开产后种鸡分别为43和62周龄(产蛋时间为38周龄)。A、B、C和D群的样品采集情况为:直肠拭子分别为14、30、30和18份,血清样品采自已取直肠拭子的个体,其数量分别为19、19(20)、20和18份。

1.2检测试剂盒

禽白血病抗原检测ELISA试剂盒(09254-EB116)及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09262-AC302)由IDEXX公司生产;禽流感H5N1亚型标准抗原、标准阴性及阳性血清均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及减蛋综合征病毒均为本实验室保存。

1.3禽白血病抗原的检测

按公司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所检测的ALV为

A、B、C、D、E和J亚群的p27抗原。

1.4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检测

按公司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采用其提供x-Check软件分析血清的效价。

1.5禽流感H5亚型抗体水平检测

按《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试行)》(2004)进行[1,7]。

1.6ND、禽流感H9亚型及减蛋综合征抗体水平检测

参照上文1.5方法,按照微量HI试验方法进行。2结果

2.1禽白血病抗原的检测结果

采用ELISA试剂盒对A、B、C和D群种鸡直肠拭子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率分别为86%(12/14)、77%(23/30)、37%(11/30)和56%(10/18),见表1及图1。

2.2禽流感H5、H9亚型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2.2.1禽流感H5亚型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对4群种鸡血清中禽流感H5亚型抗体表1各群种鸡直肠拭子检测禽白血病抗原的结果

阳性率

(%)

86

77

37

56

1.55±0.89

1.40±0.91

0.52±0.84

0.80±1.06

阳性样本

(份)

12

23

11

10

阴性样本

(份)

2

7

19

8

被检样本

(份)

14

30

30

18

A群

B群

C群

D群

组别S/P值

注:S/P>0.2判定为阳性。

水平检测结果表明,按照抗体效价达到6log2为免疫合格的判定标准,A 、B 、C 和D 群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74%(14/19)、84%(16/19)、90%(18/20)和

78%(14/18),见表2及图1。

2.2.2禽流感H9亚型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对4群种鸡血清中禽流感H9亚型抗体水平

检测结果表明,按照抗体效价达到6log2为免疫合格的判定标准,A 、B 、C 和D 群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58%(11/19)、90%(18/20)、70%(14/20)和

94%(17/18),见表3及图1。

2.3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对4群种鸡血清中新城疫(ND )抗体水平检

测结果表明,按照抗体效价达到6log2为免疫合格的判定标准,A 、B 、C 和D 群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4%(16/19)、90%(18/20)、95%(19/20)和

94%(17/18),见表4及图1。

2.4减蛋综合征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对4群种鸡血清中减蛋综合征(EDS-76)抗

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按照抗体效价达到6log2为免疫合格的判定标准,A 、B 、C 和D 群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42%(11/19)、70%(18/20)、65%

(14/20)和61%(17/18),见表5及图1。

2.5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按照IDEXX 公司试剂盒的判定标准对4群

种鸡血清中传染性支气管炎(IB )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A 、B 、C 和D 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17/19)、84%(16/19)、100%(20/20)和89%(16/18),见表6及图2。

表2

各群种鸡血清中禽流感H5亚型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合格率(%)

74849078

抗体效价(log2)

7.32±2.837.32±3.008.65±1.958.06±2.21合格血清(份)

14161814不合格血清

(份)

5324被检血清(份)

19192018A 群B 群C 群D 群组别

注:*抗体效价>6log2判定为免疫合格。

表3

各群种鸡血清中禽流感H9亚型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合格率(%)

58907094

抗体效价(log2)

6.21±2.10

7.75±1.776.75±2.207.67±1.50合格血清(份)

11181417不合格血清

(份)

8261被检血清(份)

19202018A 群B 群C 群D 群组别

注:抗体效价>6log2判定为免疫合格。

表4

各群种鸡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合格率(%)

84909594

抗体效价(log2)

7.26±1.918.20±1.828.50±1.368.67±1.46合格血清(份)

16181917不合格血清

(份)

3211被检血清(份)

19202018A 群B 群C 群D 群组别

注:抗体效价>6log2判定为免疫合格。

表6

各群种鸡血清中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阳性率(%)

898410089

抗体效价(log2)

3862±26683790±25397012±3294*3186±2618阳性血清(份)

17162016阴性血清(份)

2302被检血清(份)

19192018A 群B 群C 群D 群组别

注:*C 群抗体水平极显著(P <0.01)高于A 、B 和D 群。

表5

各群种鸡血清中减蛋综合征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合格率(%)

42706561

抗体效价(log2)

4.74±2.336.70±1.726.20±1.64

5.94±1.73合格血清(份)

8141311不合格血清

(份)

11677被检血清(份)

19202018A 群B 群C 群D 群组别

注:抗体效价>6log2判定为免疫合格。

(上接第11页)

参考文献:

1Grabstein K H,Eisenman J,Shanebeck K,et al.Cloning of a T cell growth factor that interacts with theβchain of the in-terleukin-2receptor[J].Science,1994,264:965-968.

2Choi K D,LILlehoj H S,Song K D,et al.Molecular and fu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icken IL-15[J].Dep Comp Im-munol,1999,23(2):165-177.

3Sundick R S,Gill-Dix C.A cloned chicken lymphokine ho-mologous to both mammalian IL-2and IL-15[J].Immunol,1997,109:720-725.

4Kaiser P,Mariani P.Prometer sequence,exon-intro structure,and synteny of genetic location show that a chicken cytokine with T cell proliferative activity is IL-2and not IL-15[J].Im-munogenetics,1999,49:26-35.

5刘胜旺,孔宪刚,马云燕,等.鸡IL-15的分子克隆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4):255-258.6Lillehoj H S,Min W,Choi K D,et al.Molecular,cellular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icken cytokines homologous to mammalian IL-15and IL-2[J].Vet Immunol Immunopathol,2001,82(1-2):229-224.

7独军政,刘胜旺.鸡IL-15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25(2):105-110.

8段丽娟,李明峰,宋晓琳,等.鸡白细胞介素15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J].中国家禽,2006,28(22):17-19.

9Lowenthal J W,York J J,Oneil T E,et al.Potential use of cytokine therapy in poultry[J].Vet Immunol Immunolpathol,1998,63:191-198.

10Lowenthal J W,Oneil T E,David A,et al.Cytokine thera-py:A natural alternative for disease control[J].Vet Immunol Im-munolpathol,1999,72:183-188.

11徐向明,朱善元,张泉,等.鸡白细胞介素2对La Sota弱毒苗免疫效果促进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家禽,2008,30(13):21-23.

3小结和讨论

尽管本次试验中采用的ELISA试剂盒不能区分禽白血病病毒的亚群,但由于针对直肠拭子进行检测,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种鸡场中外源性病毒的感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种鸡场存在较严重的ALV感染,感染率最低在37%,最高可达86%,这在一定程度解释了该种鸡场生产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对相应群中随机进行剖检,发现多数种鸡内脏器官有明显的肿大或增生性肿瘤,也进一步验证了本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相比之下,处在不同育成期的A、D群感染率分别为86%和56%,其结果提示说明越接近产蛋期的鸡群(A群)其感染率越高,其结果符合ALV感染和发病特征即随着生产的时间延长加大ALV水平传播速度;处于产蛋不同时期的B、C群结果的却异常于预期结果,即产蛋中后期的C群其感染率较低,产蛋初期的B群感染率略高,进一步研究证实由于C群在产蛋过程中进行过多次腹部肿大,鸡冠苍白等异常种鸡的淘汰工作,且在采样前刚刚做过一次自检淘汰有关。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与其它3群相比ALV感染最高的A群,其禽流感H5、H9亚型,ND及EDS-76抗体水平均值最低;而ALV感染最低的C组,其禽流感H5亚型及IB抗体水平均处于最高水平,其中IB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它3群(P<0.01),且禽流感H5亚型、ND及IB抗体的合格率(阳性率)均为最高。其结果提示,ALV 感染的程度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说明ALV可以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播引发肿瘤造成一定死亡率,造成亚临床感染进而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但其感染导致机体免疫抑制或免疫失败给种鸡及其后代造成的潜在威胁应引起养鸡业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卡尔尼克B W.禽病学[M].第10版.高福,苏敬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529-595.

2叶建强,秦爱建,刘岳龙,等.祖代肉用鸡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中国兽医科技,2002,32(3):18-19.

3崔治中,张志,杜岩.我国肉用型鸡群中J亚群白血病流行现状的调查[J].中国兽医学报,2002,24(4):292-294.

4成子强.家禽业面临J亚群白血病的挑战[J].中国家禽,2004,26(2):11-12.

5童淑梅

赵振华,杨玉莹.J亚群禽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07,29(1):8-11.

6傅义娟.青海省禽白血病血清抗体的检测[J].中国家禽,2004,26(16):33-35.

7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试行),2004.

!!!!!!!!!!!!!!!!!!!!!!!!!!!!!!!!!!!!!!!!!!!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论文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论文 摘要动物防疫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动物疫情又呈上升的趋势以及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对动物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传染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关键的。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没有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抗体没达到应有的水平,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 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也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生物制品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因此,免疫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生物制品因素和非生物制品因素2个方面。 1动物免疫失败原因 1.1生物制品方面因素 一是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品种繁多[1]。从产品上看,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销售人员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推销到县、市、区畜牧主管部门,深入到乡、镇、村甚至养殖户。但这些生物制品在什么条件下运输保存,养 殖户不得而知。二是生物制品是特殊的产品,必须按照它的类别和性质,在低温 或超低温的环境运输和保存。目前,许多生物制品的储存与运输不符合要求,有 人用保温箱运输,有人则干脆放在长途汽车上进行长途运输,由于存储条件不合格,势必影响生物制品的效力。在生物制品的保管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户保管意 识相当淡薄,将生物制品随意堆放,销售之前放入冰箱中冻一下;有的经营户则为省电,往往是白天将冰箱通电,夜晚将冰箱断电,使生物制品反复冻融。由于生物制品效力的不可逆性,必然会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免疫的质量。三是 在免疫注射方面,有的防疫人员未能认真负责,未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标签、 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进行检查登记,没有仔细阅读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2]。四是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临产,致使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易感动物免疫前的健康检查也是保证有效免 疫的关键措施之一。五是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有许多防疫人员不能很好地按规范操作。对器械、注射部位极少进行消毒, 有的不是一畜一针,而是一个针头注多头动物。六是免疫注射的剂量不准,注射 后不认真观察,也不作任何记录[3]。在免疫注射过程中有的随意加大注射剂量,有的怕反应而减少剂量,如注射口蹄疫生物制品,许多防疫人员就不根据动物的 大小和说明书注射相应剂量。生物制品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根据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如果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治疗,完全可以挽回损失。

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才能称作职业病。 白血病职业病诊断标准: (1)体征: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2)临床症状: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3)实验室:血象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 ≥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中国职业病呈现的特点是: (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 (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职业病定义: (1)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 (2)法定职业病,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2013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所列的132种疾病。 (3)职业病诊断标准,具有法规意义的职业病诊断技术标准。作为职业病科和有关临床医师诊断及处理职业病的依据。 (4)职业病诊断分级标准,采用能作为职业病诊断依据的临床及实验室有代表性的指标,区别病情的严重程度。

(5)现场调查,深入作业或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职业危害因素 的品种、性质、来源、同工种人群的接触情况及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作业环 境的监测及接触者的健康检查等以明确职业性危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的关系。 (6)职业病诊断,对某种疾病的本质、病情程度及其与职业性危害因素 有无因果关系所作出的判断结论。必须依据职业史、现场调查和医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辨证分析和逻辑推理,除外类似表现的其他疾患,方可作出诊断。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1]。目前,国内养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 1 ALV 病原学特征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α反转录病毒属[2],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染力。在pH5~9 稳定,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感[3]。 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 和内源性ALV二大类,详见表一[1,4]。致病性强的鸡ALV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亚急性和慢性型除见不同程度的败血性变化外,还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本病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将本病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政府对该病实施强制性免疫。 现在虽然疫苗已广泛使用,但非典型性猪瘟却仍不断发生,甚至有些养殖场更换猪瘟疫苗及免疫程序后,猪瘟的防控仍不理想,本文就其原因做以下简要分析。 1、猪群的随意流动是传播和扩散该病的重要原因 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王琴研究员曾报道:我国猪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了猪群的随意流动是传播与扩散该病的重要原因。通过监测,发现我国的猪瘟流行在大部分地区依然是基因2群和1群,没有发现基因3群;疫苗毒株抗原性没有发生变异,目前疫苗依然有效。 2、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2.1、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 圆环病毒被行业内形象的称为猪的“艾滋病”,不言而喻,这是因为圆环病毒像艾滋病病毒一样,侵害的都是免疫系统,造成普遍的免疫抑制,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畜牧兽医学报》2012年04期刊发了一篇题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的文章。文章指出: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前或免疫后感染PCV2均会影响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导致PBLC内细胞因子的表达严重抑制和紊乱。实验结果见图1。 图1: 2.2、蓝耳病毒的免疫抑制性干扰 先感染PCV2,2日后免疫猪瘟单免猪瘟疫苗 先免猪瘟疫苗,2日后感染PCV2对照组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国际上有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3~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30%~60%[1];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诊断治疗指南,我国于2012年发表我国第1版成人ALL 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最近2016版WHO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3]发表,对于ALL的分类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对于成人ALL的临床指南也先后几次修改[4]。基于此,对我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一、诊断分型 (一)概述 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模式[5],诊断分型采用WHO 2016标准。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才可以诊断ALL;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可以参考1995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标准(表1)[6],疾病分型参照WHO 2016版分类标准[3]。同时应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确定建议参照WHO 2008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表2),可以同时参考1998 EGIL标准(表3)[7]。

表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学分型(EGIL,1995) 表2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WHO 2008诊断标准 表3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积分系统(EGIL, 1998)

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摘要:分析了当前畜禽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为畜禽疫病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畜禽;免疫失败;原因;应对措施 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非易感动物的重要手段,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畜禽免疫失败致使疫病发生和传播的现象非常普遍,已成为困扰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结合动物疫病检验和防治业务工作,就当前畜禽免疫接种存在的问题、免疫失败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畜禽免疫工作的开展。 1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1.1疫苗因素 (1)假冒伪劣疫苗充斥市场。目前,制售未经国家批准疫苗、贴假标签疫苗、质量不合格疫苗、自制疫苗等现象还比较严重,部分养殖户贪图便宜、省事,购买使用来路不明的疫苗,免疫效果无保障。 (2)疫苗保存和运输不当。近年来,政府加大了疫苗供应量,对畜禽几种重大疫病的防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疫苗在供应、防疫渠道中环节较多,冷链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疫苗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达不到要求,致使疫苗失效。 (3)疫苗使用不当。免疫是一项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由于疫苗使用者责任心不强,或文化水平较低,或免疫知识欠缺等原因,未严格按疫苗使用规范操作,致使免疫效果大打折扣。 (4)疫苗间相互干扰。任何一种疫苗接种后机体都会产生干扰素,同时接种或几天内连续接种2种以上疫苗就会相互干扰,影响免疫效果[1]。 1.2动物自身因素 (1)母源抗体干扰。初乳、卵黄中母源抗体能中和疫苗毒,首免时间较早会影响活苗的免疫效果。 (2)疾病。发生免疫抑制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贫血病、禽脑脊髓炎、禽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猪肺炎支原体、猪伪狂犬、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会影响所有疫苗的免疫效果[2]。若大群正在发病或个体处于不健康状态或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体弱、多病、生长发育较差的动物注射疫苗后应答能力差,易发生不良反应;怀孕动物易发生早产、流产或影响胎儿发育等。动物在体格健壮、发育良好时,注射疫苗后产生免疫力较强。 (3)营养水平低下。如氨基酸不平衡或必需氨基酸不足,维生素缺乏或不平衡,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缺乏均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3环境因素 (1)环境污染严重。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大量蓄积,会刺激呼吸道、眼等黏膜系统,严重影响疫苗的局部黏膜免疫,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过多,导致动物抵抗力下降,并易引起接种感染[3]。 (2)应激。动物受到拥挤、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应激因素刺激时,血压升高,血液中肾上腺素增加,血浆中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提高,胸腺、淋巴组织和法氏囊机能退化,此时接种疫苗,免疫器官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下降[4]。另外,机体为了抵抗不良应激,往往使防御机能处于一种疲劳状态,使疫苗不能产生有效免疫力。 (3)饲料发霉变质。有十多种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可抑制机体IgG和IgA的合成,使胸腺和法氏囊、脾脏萎缩,导致免疫抑制。玉米霉变现象在实际生产中是比较普遍的。 (4)化学元素。如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可增加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易感性,影响免疫

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抗体检测方法

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1. 目的范围 检测鸡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为禽白血病综合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适用于鸡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的检测。 2.依据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GB/T 26436-2010); 禽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美国IDEXX公司)。 3.检测原理 将病毒抗原包被在96孔酶联免疫反应板上,加入被检样品后,如样品中含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的抗体,就会与病毒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洗板液后,洗掉没有反应结合的物质。在孔中加入可与鸡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的抗体结合的酶标二抗,通过洗板后,将没有结合的酶标二抗洗掉。加入底物后,通过孵育显色,显色强度与被检样品中禽白血病病毒抗体(A亚群和B亚群)含量正相关。 4.仪器设备 4.1 量程为100μL的单道移液器和300μL的八道或十二道移液器; 4.2 酶标仪; 4.3 自动或手动洗板系统; 4.4 稀释用96孔板; 4.5 一次性移液器吸头; 4.6 1000mL量筒; 4.7 吸水纸。 5.试剂和样品 5.1 试剂盒组成 5.1.1 酶标板:ALV抗原包被板5块(96孔/块) 5.1.2 酶标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鸡抗体1瓶(50mL) 5.1.3 阳性对照:稀释的鸡抗ALV抗体,叠氮钠防腐1瓶(1.9mL) 5.1.4 阴性对照:稀释的鸡血清,不与ALV反应,叠氮钠防腐1瓶(1.9mL) 5.1.5 样品稀释缓冲液,叠氮钠防腐1瓶(235mL) 5.1.6 TMB底物溶液1瓶(60mL) 5.1.7 终止液1瓶(60mL) 5.2 纯水或超纯水 5.3 样品准备:检测前用样品稀释液将被检样品进行500倍稀释(如:1μL的样品用样品稀释液稀释到500μL)。 6.操作步骤 使用前所有试剂应恢复至室温(20~25℃),将其振摇混匀后再进行使用。 6.1 取出酶标板并标记好被检样品的位置。 6.2 加样:加100μL阴性、阳性对照(不需稀释)和稀释的被检样品到板的相应孔中,加盖室温孵育30min。 6.3 洗板:甩去各孔的液体,每孔加入约350μL的纯水或超纯水进行洗板。第一次加入纯水后浸泡2min,甩去各也的液体,再重复洗板4次(无需浸泡)。在吸水纸轻拍使之吸干。注意在加下一种液体前不要让板干燥或放的时间太长。 6.4 加酶标抗体:每孔加入100μL酶标羊抗鸡抗体,室温孵育30min。

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导读:英法美协作组诊断标准:英法美协作组(FAB协作组)于1976和1985年先后提出了AML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修改建议,1991年又增补一特殊亚型,即AML微分化型,先介绍如下。…… (1) 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志CD33及(或)CD13可阳性。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 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 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 M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 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的早期粒细胞形态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 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正常的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的颗粒,有时颗粒聚集,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 (4)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异常的多颗粒早幼粒 细胞为主。 (5)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

1) 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细胞占30%--80%,不同成熟阶段的单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 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 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个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形态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成熟的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显阳性。 (6)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M5n :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 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等。 (7) M6(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细胞系≥50%。 (8)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如原始

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免疫失败,对策,原因 一、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疫苗质量本身存在问题。疫苗包装密封不严。疫苗存放超出有效保质期限。疫苗存放温度不适宜(如:应该低温冷藏保存的疫苗用冷冻保存,应当冷冻保存的疫苗却用冷藏保存)。疫苗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疫苗接受阳光直射。注射疫苗时所选用的稀释液不恰当,对疫苗本身产生伤害。接种疫苗时正在服用抗菌或抗病毒药物,使疫苗效价降低。接种疫苗前后24小时内对圈舍进行消毒。动物年龄太小,本身存在母源抗体,接种疫苗时产生母源抗体干扰。动物正在发生疾病的同时进行疫苗接种。动物在运输前后3天内进行疫苗接种。多种疫苗(两种以上)同时接种,使得疫苗相互干扰。两种疫苗接种间隔时间太短(正常情况下弱毒苗间隔至少7天,灭活苗应间隔在14天以上)。同种疫苗两次免疫间隔时间相距太近(因体内尚存有抗体,再进行疫苗接种时使得体内抗体效价降低。。 免疫接种是预防畜禽疫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有时免疫接种实际保护率低于疫苗规定的保护率,也就是免疫失败笔者将其常见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 免疫接种程序有误 疫苗接种时机不对,疫苗接种晚,畜禽不能在疫病易发日龄或流行季节前产生免疫力;接种过早则大量疫苗被母源抗体或上次接种产生的抗体中和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或接种间隔时间短,疫苗之间相互干扰有些疫苗间的干扰作用比较明显,如鸡疫苗与疫苗疫苗与疫苗猪瘟疫苗与猪蓝耳病疫苗等许多疫病的疫苗须加强接种,若接种次数不够,就不能产生坚强持久的免疫力有些疫病有死苗活苗或其它新型疫苗,每种疫苗可能又有不同的血清型或毒株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适

用范围,如病原强弱不同畜禽年龄不同等如果选错,就会导致免疫失败如在强毒流行时使用弱毒疫苗则不能抵抗强毒侵袭,给幼畜禽接种强毒苗会引起较重的接种反应,甚至死亡。 免疫抑制性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一些传染病可严重损害免疫系统,抑制免疫,常见的有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生 症当畜禽为这些疾病的阴性慢性感染者或耐过者时,很可能被误认为健康而被接种疫苗,但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不能产生免疫应答疫苗接种前后使用对该疫苗有抑杀作用的药物,如抗菌药抗病毒药某些中草药板蓝根金银花大蒜穿心莲鱼腥草柴胡连翘黄芩等,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抗球虫药青蒿素等购买的饲料中含有抗菌药,而用户未注意到 二、对策 因疫苗接种成功与否无法用肉眼观察到,所以在尽量避免以上原因发生的同时,在疫苗接种后20—30天左右做一次疫苗抗体监测,以确保免疫成功, 在已接种过同种疫苗的情况下若要再次进行免疫接种,最好在免疫前进行抗体检测,以确保不会事得其反到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部门或国家指定的疫苗销售点购买疫苗,选择信誉好的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备好必要的冷藏设备,按照说明书上要求的条件运输和保存疫苗通常死苗保存在,冻干苗保存在以下,液体苗防止冻结购买时抽查疫苗是否有异常,如变色冻结油水分层瓶体破裂封口松动等若能便捷地买到疫苗,最好现用现买备足相应的稀释剂饮水接种时如用井水,需准备脱脂奶粉或山梨醇,饮水器要用瓷器或无毒塑料制品备齐接种器械并清

2019年整理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1]。目前,国内养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1 ALV 病原学特征 [2],α反转录病毒属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3]。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 感稳定,染力。在pH5~9 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1,4]。致病性强的鸡ALVALV二大类,详见表一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和内源性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 宿主内、外源性亚型 A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B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C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D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J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E 鸡内源性 F 环颈雉、绿雉内源性

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 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司兴奎1,尹庆亮2,张济培1,陈建红1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31; 2.化州市丽岗中学,广东化州525100) 摘要:采用ELISA方法对华南某种鸡场4群种鸡直肠拭子进行禽白血病病毒p27(ALV-p27)抗原检测,同时采集相应种鸡血清样品并对新城疫(ND)、禽流感(AI)H5、H9亚 型、减蛋综合征(EDS-76)、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按照相应标准 计算对应免疫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A、B、C、D群种鸡直肠拭子中ALV-p27抗原检出率分别 为86%(12/14)、77%(23/30)、37%(11/30)和56%(10/18);与其它3群种鸡相比ALV-p27抗原检 出率最高的A群种鸡其对应的ND、EDS-76、AI H5及H9亚型抗体水平最低,分别为7.26log2、 4.74log2、7.32log2及6.21log2;ALV-p27抗原检出率最低的C群种鸡其AIV H5亚型及IB抗 体水平最高,分别为8.65log2和7012log2,且C群与其它3群相比AI H5亚型、ND及IB抗体合 格率/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0%(18/20)、95%(19/20)和100%(20/20)。结果表明,ALV感染的 严重程度与4种免疫抗体水平呈负相关。 关键词:种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免疫抗体水平 Effects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Infection on Four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s in One Chicken Breeder Farm in South China SI Xingkui1,YIN Qingliang2,ZHANG Jipei1,CHEN Jianhong1 (1.Fo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oshan,Guangdong528231; 2.Huazhou Ligang Middle School,Huazhou,Guangdong525100) Abstract: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27antigen of 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in fecal swabs of four flocks in one chicken breeder farm in south China,and serum samples of corresponding flock were collected for detection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 and satisfied immunization rate of four infectious diseases i.e.newcastle disease(ND),avian influenza(AI)subtype H5or H9,egg dropping syndrome-76(EDS-76),infectious bronchitis(IB).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ALV-p27antigen of A,B,C,D flock was86%(12/14),77%(23/30),37%(11/30)and56%(10/18),respectively.The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 of ND,AI(H5),AI(H9)and EDS-76of A flock which had the highest ALV-p27antigen detection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flocks was the lowest,which was7.26log2,4.74 log2,7.32log2and 6.2log2,respectively;C flock which had the lowest ALV-p27antigen detection rate had the highest immunized antibooly level of AI(H5)and IB,which was8.65log2and7012log2,and the satisfied immunization rate 收稿日期:2008-04-01 修回日期:2009-02-24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国际上有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3~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30%~60%;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诊断治疗指南,我国于2012年发表我国第1版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最近2016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发表,对于ALL的分类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对于成人ALL的临床指南也先后几次修改。基于此,对我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一、诊断分型(一)概述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模式,诊断分型采用WHO 2016标准。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才可以诊断ALL;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可以参考1995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标准(表1),疾病分型参照WHO 2016版分类标准。同时应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确定建议参照WHO 2008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表2),可

以同时参考1998 EGIL标准(表3)。预后分组参考G?kbuget 等发表的危险度分组标准(表4)。细胞遗传学分组参考NCCN 2016建议:预后良好遗传学异常包括超二倍体(51~65条染色体)、t(12;21)(p13;q22)和(或)ETV6-RUNX1;预后不良遗传学异常包括亚二倍体(<44条染色体)、t(v;11q23)[t(4;11)和其他MLL重排]、t(9;22)(q34;q11.2)、复杂染色体异常。建议开展相关的遗传学检查,提供诊断分型、预后判断所需的标志,如:IKZF1缺失、CDKN2A/B缺失、CRLF2重排、JAK2重排、NOTCH1突变等(有条件者可以行ABL1、ABL2基因分离探针的分析)。ALL诊断确立后应根据具体分型、预后分组采用规范化的分层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二)WHO 2016版前体淋巴细胞肿瘤分类1.原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体见表5。2.原始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根据抗原表达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早期前T、前T、皮质T、髓质T。建议分类: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三)几种特殊类型ALL的特点 1.BCR-ABL1样ALL(BCR-ABL1-like ALL):(1)和BCR-ABL1阳性ALL患者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2)共同特征是涉及其他酪氨酸激酶的易位、CRLF2易位。还包括EPO受体(EPOR)截短重排、激活等少见情况。CRLF2易位患者常与JAK基因突变有关。(3)涉及酪氨酸激酶突变的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免疫失败得原因及预防措施免疫防制就是预防畜禽发生传染病有主要手段,但并不就是所有经过疫苗免疫得畜禽都有能达到预期得免疫效果,在实践中常常因各种因素得影响而发生免疫失败,爆发传染病。这些因素有母源抗体,疫苗质量,疫苗选择不当,疫苗使用不当,畜禽群体中感染某些疾病发生免疫功能不健全受到早期感染,应激因素与免疫抑制因素得影响以及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疫苗血清型得差异等等。因此分析与了解造成免疫失败得原因,掌握与运用预防措施则就是搞好畜禽疾病防制得关键。 一.免疫失败得定义 从广义上说:免疫失败就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造成免疫后群体或个体未达到疫苗预期得免疫效果,而呈现得一种不健康状态得表现形式。从狭义上说:疫苗免疫过得动物机体不产生相应得免疫应答,或显著减弱,并由此造成不能预防相应疫病得这一现象称为免疫失败。根据形成得原因,免疫失败又可分为真性免疫失败与假性免疫失败,真性免疫失败就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机体得不反应性而产生得免疫失败,假性免疫失败就是由某种原因造成机体得暂时性未反应而形成得免疫失败。 二.免疫失败得主要临床表现 1.注射疫苗后免疫动物仍发生相应得疾病。 2.动物免疫后虽不发生相应得疾病,但引起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得疾病增多。 3.群体免疫后虽未发生明显得疾病,但引起免疫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率下降现象。 4.注射疫苗后动物很快发生相应疾病死亡;或不死亡,也不表现临床发病,而且体内也检测不到抗体。 5.临床上广泛存在着隐性感染,持续感染与带毒动物及垂直感染得现象。 三.免疫失败得原因分析 有些饲养场按规定得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后,畜禽群体中仍发生传染病,免疫群体流行传染病得原因相当复杂,主要原因如下:

禽J型白血病防治

骨髓型白血病病毒(ALVJ)的诊断及控制 禽白血病病毒(ALV)隶属于反转录病毒科反转录病毒属,导致一系列以肿瘤性病变为特征的疾病。ALV的病毒粒子具有多种酶活性成分,反转录酶存于核芯,由pol基因编码。此外,该病毒核芯含有由gag基因编码的非糖基化蛋白,其中的p27作为主群特异性抗原(GSA〕,成为多种诊断试验的检测目标之一。病毒囊膜上含有env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其中的p85决定病毒表面的球形结构,并据此将白血病病毒分为A、B、C、D、E和J亚群。其中A和B亚群为实际中最为常见的外源性病毒,引起法氏囊衍生的细胞的病变并导致淋巴白血病,C和D亚群在田间鲜有报道,E 亚群包括在几乎所有正常鸡群中都存在的内源性ALV,J亚群由Payne (1991)和Fadly (1996) 分离鉴定,并予以报导。 从生物学特性上讲,J亚群的ALV中除gag和pol基因具有与其它亚群的ALV 高度的同源性之外,env基因与ALV中EAV序列组中的env和类env基因有75%-96%的同源性。这些发现说明白血病病毒J亚群是外源性病毒和内源性病毒EAV的重组体。外源性ALV是引起鸡只肿瘤病变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激活宿主细胞中onc基因,造成细胞转化,并可水平和垂直传播。内源性ALV无致病能力,存在于包括SPF鸡在内的正常鸡只的基因组中。因此,在诊断时有必要将致病的外源性ALVJ 与非致病性的内源性病毒加以区分。 ALVJ亚群对骨髓细胞具有高度侵蚀性,而对法氏囊细胞侵蚀性较低。因此,可导致骨髓型白血病,并在临床引起龙骨、脊柱、肋骨、肝、脾和肾的肿瘤样病变,这些肿瘤以髓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变化为特征。在肉鸡中ALVJ所引起的致病性不尽相同,低水平的传播可不表现肿瘤,不引起明显的死亡率且对生产性能影响较低。而在有些病例中可见超过1-2%的死亡率。在严重发病的鸡群中也可因应激或其它野毒的侵袭导致免疫抑制。 诊断 对ALVJ感染的诊断应从对肿瘤细胞的病理诊断和对病毒的血清学诊断两方面进行。肿瘤常见于肋骨、龙骨、骨盆、下颌骨和颅骨表面,可呈结节状或弥散分布,通常为多个、柔软、易碎且黄白色肿瘤。肿瘤浸润也可见于内脏,如肝、肾、脾

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 1.临床表现症状: 起病缓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最早出现的自觉症状往往是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脾肿大可引起左季肋部或左上腹沉重不适、食后饱胀的感觉。由于症状进展缓慢,就医时往往离起病已有数月之久。较少见的症状有背痛或四肢痛,因脾脏梗塞而觉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晚期当血小板减少时皮肤、齿龈易出血,女性可有月经过多。白细胞过多的病人,有时可发现由于白细胞在血管内“阻滞”或栓塞而诱发的症状,如视力模糊、呼吸窘迫以及阴茎异常勃起等。在这些病例中,其白细胞计数常远远高于500×109/L。体征,最突出的体征是脾肿大,一般病人初次就诊时常常已达脐平面以下,坚实、无压痛,但如有新近发生的脾梗塞则有明显的局部压痛,并可以听到摩擦音。慢粒有贫血和脾肿大时,须与肝硬化、血吸虫病、何杰金氏病相鉴别。肝脏亦常有中度肿大,但不如脾肿大显著。皮肤及粘膜中度苍白。浅表淋巴结多不肿大。胸骨下部常有轻至中度压痛。晚期可出现皮肤和粘膜瘀点。眼底可出现静脉充血和白心的疲点。眼眶、头颅以及乳房和其他软组织可出现无痛性肿块(绿色瘤)。 2.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计数高在100×109/L以上,血片中大多为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其余为分叶核、中幼粒、早幼粒和少数原始粒细胞。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亦增多。早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轻度减少,血小板正常或增加,晚期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在血象方面须与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 骨髓象:骨髓呈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细胞分类与周围血相似,骨髓片中,可见到各期粒细胞,其中以中、晚幼粒为主,原粒细胞及早幼粒较正常增多,但一般不超过5%~10%,嗜酸和(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系相对减少,粒:红约10~50:1,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早期常增多,晚期减少。90%患者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 染色体检查:Ph’染色体见于90%以上慢粒病人。Ph’染色体被认为是慢粒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标志,少数慢粒病人Ph’染色体为阴性,根据有无Ph’染色体可将慢粒为Ph’阳性和Ph’阴性两大类,前者预后优于后者。 血液生化: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及维生素B12结合力显著增高为本病特点之一,增高的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成正比。增高的原因是大量正常的和

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猪场疫苗越来越做的多,但疫病的防控还是不近人意,多数猪场疫病还是时有发生,这和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有直接关系。 1、免疫抑制性疾病造成的免疫失败, 如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附红细胞体等均会侵害机体免疫系统,破坏免疫细胞,使机体无法产生足够保护力,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2、免疫抑制性药物的滥用, 如某些氯霉素、卡那霉素、糖皮质激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磺胺类、抗病毒化学药物等均可使机体白细胞减少、抗原传导受阻,应答不足。有的对机体B淋巴细胞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显著影响细菌性和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效果。尤其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 3、霉菌毒素的影响 发霉变质饲料使用,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破坏免疫器官,导致淋巴结出血、水肿。营养缺乏和健康状况低下都会影响到免疫应答的效果。 4、不良因素引起的应激 不良因素的刺激导致应激反应,导致免疫抑制影响到免疫应答效果。受外界应激因素影响,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严重损伤淋巴细胞。在这种情况下接种疫苗,就会减弱免疫能力;或正处在传染病的潜伏期,往往在接种后可诱发疫情造成死亡。 5、母源抗体影响, 母源抗体在首免时参差不齐,当母源抗体水平很高时,因疫苗中的抗原被母源抗体中和而致免疫失败,或母源抗体过低又迟迟没有进行免疫,而出现免疫空白期,在这期间如果感染野毒易导致免疫失效。 6、疫苗的问题 (1)疫苗的保护期过短,有的疫苗保护期较短,抗体水平降到无法提供有效保护时,极易出现免疫失败,虽然原来有免疫过,但照样有猪发病。 (2)疫苗之间的干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 (3)疫苗选择不当,选择不同的血清型或变异的疫苗时,不仅起不了免疫作用,相反会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 (4)疫苗的质量、运输、保存和使用方法不当,如猪瘟疫苗应在-15℃条件下保存运输,并严禁反复冻融。但基层分销商大多用冰柜0℃保存,反复冻融现象及其普遍,疫苗的质量和效价就会大打折扣。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c4822117.html,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作者:秦卓明仉伟刘霞马秀丽黄兵李玉峰徐怀英 来源:《家禽科学》2014年第11期 摘要: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开产后死淘率突然升高,死亡鸡肝脏、脾脏、腺胃等内脏器 官肿大,高峰期周产蛋率仅为72%,明显低于同场区未发病鸡群的83%,更显著低于其标准 产蛋率(87%)。利用RT-PCR技术对肿大的脏器分别进行分子病原学诊断,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等PCR检测结果阴性,而ALV pol基因检测阳性,经测序与GenBank已发表的ALV E亚群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5%~99.5%。血清学检测证实, ALV-AB亚群在发病前阳性率为8.3%,而发病后的抗体阳性率则攀升为70%。鸡群发病后的种蛋蛋清p27抗原检测ALV阳性率为5.3%。综上所述,鸡群可能混合感染ALV。 关键词:肉种鸡;禽白血病;pol基因;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11-0006-05 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 virus,ALV)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具有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等特点。它即可诱发产生肿瘤,造成鸡只的死亡,又可产生非肿瘤综合症,导致鸡群生长发育不良,影响生产性能[1-3]。禽白血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A、B、C、D和J亚群等外源性病毒,具有致病性;另一类为E亚群,属内源性病毒,主要以前病毒的形式存在,对鸡几乎不致病,但可以加重ALV其他亚群和其他病原的感染[4,5]。 2011年初至2012年11月以来,山东省十多个父母代肉种鸡场发生大肝大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20周龄以后的鸡,鸡体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产蛋下降、死淘率升高,缺乏产蛋高 峰等。剖检可见发病鸡肝脏和脾脏肿大、腺胃肿大,个别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和腹腔有血凝块等。康复鸡群多数产蛋达不到指标,加之死淘增高,后代雏鸡质量差等,经济损失巨大。现结合一个鸡场的实例,进行病原分析,以期找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料来源和病毒分离病料来自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场,所采组织为死淘鸡的可疑肿瘤病变组织,主要包括肝脏、脾脏、腺胃等。采集的肿瘤等病变组织,一部分进行病原学分离和分子病原诊断;另一部分,利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病毒分离和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