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民主

浅谈美国民主
浅谈美国民主

浅谈美国民主

美国的民主,简直就是美国麻烦。比如说,一个清洁工被解雇,就有去示威游行反对歧视的;一个万里外的地方发生了屠杀,美国人就沸腾恨不得冲过去伸张正义;一个小小的决策就值得开一次大听证会;再看看布什为了反恐提出的《爱国者法案》吧,为了一条“可以窃听恐怖分子嫌疑人的电话”的规定,全国差点没翻天,就差把小布什弄下台了(我想美国人肯定很后悔没这么做)。

而前副总统发表演说,称“美国的民主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我们这些P 民还不知道身边到底谁是人大代表呢(再说知道了有啥用?),;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民一个个和自己被监听了似的的义愤填膺时候,天朝已经把所有能监听的东西全奸了一遍,而媒体噤声,我们甚至不知道发生过啥呢。

当然,我们还可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曲折】来安慰自己,对上面拍桌子想出来的种种不合理命令逆来顺受,远离“麻烦”。而美国群众显然没那么好打发,他们似乎不喜欢自我安慰,而更偏向去“找麻烦”

——罢工,上街游行,向媒体举报,跑到法院诉讼。非讨个说法不行。

——但是谁让人家工会力量大呢?谁让人家有着真实的政治自由呢?谁让人家媒体的心脏没在政府手中呢?谁让人家的法院简直就差写着“不告白不告”了呢?美国民主的细节,简直就是无处不在的过敏神经末梢,牵一“梢”,全身都给过敏,而且不是呼吸急促一下子就好那种,而是你不治疗它立马就给你歇菜那型。于是,为了呵护着个娇弱的民主大小姐,【美国总统】,【国会】,【法院】都给夹着尾巴,小心翼翼伺候着选民,看着这位大小姐的脸色。而我国的大小姐?嘿!那是绿坝娘!当然,她是【我们】伺候的对象。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民主国家定期举行全体公民参与的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民主国家的选举不会成为独裁者或单一政党的门面装饰,而是争取人民支持的真正角逐。民主使政府遵循法治,确保全体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其权利受到司法体制的保护。民主体制多种多样,反映着每个国家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决定民主体制的是其基本原则,而不是某种特定形式。在民主国家,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民主社会奉行容忍、合作和妥协的价值观念。民主国家认识到,达成共识需要妥协,而且时常无法达成共识。用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话说:"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是妨碍真正民主精神发展的障碍。"

政府需要保证社会民主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民主国家定期举行全体公民参与的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民主国家的选举不会成为独裁者或单一政党的门面装饰,而是争取人民支持的真正角逐。民主使政府遵循法治,确保全体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其

权利受到司法体制的保护。民主体制多种多样,反映着每个国家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决定民主体制的是其基本原则,而不是某种特定形式。在民主国家,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民主社会奉行容忍、合作和妥协的价值观念。民主国家认识到,达成共识需要妥协,而且时常无法达成共识。用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话说:"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是妨碍真正民主精神发展的障碍。"

什么是民主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所有民主国家都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民主国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府权力分散到地区和地方,并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须最大程度地对人民敞开和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

新闻界需要自身监督的机制

新闻界创造不出民主,民主也制造不出新闻界,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正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以及媒体研究学者迈克尔?舒德森在本书中要论述的核心问题。以美国媒体为研究对象,但辅之以比较研究的文本背景,作者把新闻理解为既是故事讲述又是事实指向的操作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新闻报道规范与框架下,作者围绕今天的公共知识是什么以及应当是什么这二者之间所产生的诸多争辩进行了阐释。

作为媒体的新闻界也许可以进行宣传。但是没感觉那么可爱。这是对新闻界提出的一种伦理要求,要求新闻界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坚守民主的价值,守护民主制度。这样的要求是正当的。民主制度不是一项自然事物,而是一项人造的事物,它是一组制度,也是一套习惯,甚或是一种特殊的思考问题的精神取向。归根到底,民主制度需要活生生的人来创造和维系。民主制度确实可以为新闻业的健全发育提供良好的制度框架,反过来,一个活跃的新闻界也可从很多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民主制度的运转与自我改进。

人类构建的任何制度,如果不能提供对自身的监督、批评与修正的话,那么这样的制度就不值得我们忠诚于它。反之,那些能够真正提供对自身监督、批评与修正的制度则值得我们去赞成与拥护。对这个命题,我们可予以转换:一个制度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可以正常运转,必须得看它是否内置了一套自我监督、批评与修正的机制。这个机制本身必然十分复杂,但其中恐怕也必须包括一个大体健全的新闻界。

当然,对于社会来说,存在一个悖论:一个不那么民主的社会,为解决其社会问题,需要一个不可爱的新闻界。但在这样的社会,新闻媒体也经常会受到控制,尤其是当新闻界变得不那么可爱的时候,他们发挥作用的空间会遭遇更低的天花板。从这个角度看,富有活力的新闻界确实与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比较紧密的联系。

西方先哲托克维尔说:“如果我们以为报纸仅仅确保了自由,那我们就低估了新闻的重要性,因为它们维持的是文明。”这句话估计会让所有报纸从业者胸中升起无尽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报纸媒体在美国历史上长期是资本的侍从、政治的仆人。舒德森在《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一书中指出,“最初华盛顿的记者都同时为六七家甚至更多报纸写稿子,这些人同时是国会议员的办事员或是政治人物的演讲撰稿人,记者的兼职是为补贴工资收入”。

你甚至难以想象美国新闻界曾经“新闻与政治的职业领域在当时没有什么差异”,编辑记者从属于党派,也常常追随他们的政治赞助人入仕为官,参与政治分赃。同时联邦政府和主要党派是报纸广告的主要来源,新闻界和政治几乎融为一体。政治卵翼下的新闻,何来独立客观、何来民主自由的追求?同时在一些新兴城镇,办报也不是如今天认为的那样为了满足知情权、沟通信息,而是开发商为了聚集人气的举措,报纸本身办得如何倒在其次。

新闻理想和原则是后来的事情,并结合美国宪政制度,成为和民主相辅相成的“第四权力”。记者的独立取决于采编与政治和财富的适当距离,报纸要首先摆脱财富和权力的过多干预。这一进步在美国也是晚近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政府的宣传策略更加纯熟,资本也无孔不入地渗透入新闻界,新闻中充斥着各种表演排练的成分,有意无意散发的消息都带着特定目的,一切都带着操纵的痕迹。“面对焦虑感,新闻记者们深感有必要整肃他们的职业团队,维护他们的集体声誉”,记者们开始自我设置社会担当的责任感,赋予自身理想的气质。同时,选票的改革也推动了民主选举的变化,民选给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美国宪政和两党政治也给媒体提供了足够的“客观空间”,可以在政府审查和市场审查间找到足以生存的夹缝,这又成为媒体和民主关联起来的一个前提。

作者舒德森认为,“民主不一定能塑造新闻业,新闻业也不必然会产生民主”。笔者极为认同,如果没有宪政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支持,孤军奋战的新闻界不会促进民主,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努力也往往会付诸东流。作者列举了新闻服务于民主的七项主要功能,但作者也坚持认为,这些作用不是单向度起作用的,新闻记者整天和社会名人打交道,报道、评价名人的言谈举止,但是久而久之,也会有“被体制化”的嫌疑。而且,随着新闻媒体的演进,无论是政客还是商人都在逐渐适应媒体这种表演方式,很多刻意安排的公关活动、新闻发布会都在给记者创造着陷阱,以垃圾信息埋设诸多障碍。

现代媒体人的自豪感,独立客观的专业主义精神,如作者所言,是美国历史演进的产物,其间包含着美国人对政府的警惕心。他们叙述社会中的矛盾冲突,揭露官员公司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充当着社会价格守卫者的角色,而政党政治又抵消了媒体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冲突,巧妙地将之转化为价值观和政策之争。从这个角度而言,新闻是民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只有民主结构合理,才有新闻的空间。而这之中,隐隐藏着新闻界自身的悖论。

“没了报纸,人们会怀念它吗?如果有,又会怀念它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揭露丑恶、曝光见不得人的勾当,前提是民主在某种相互制衡的宪政框架中,所有的势力都要相互制衡,鼓励各种利益通畅表达。如果前提不存在,新闻本身就是固有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哪里有动力去推动民主,估计就连专业主义精神也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还想着新闻去推动民主,那更是幻想。身处中国这样一个试验场,或许读者们可以拭目以待。

《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

人类构建的任何制度,如果不能提供对自身的监督、批评与修正的话,那么这样的制度就不值得我们忠诚于它。

舒德森的著作,总能一针见血挑明问题的关键。民主就是需要吹毛求疵、刨根问底、一点不可爱的新闻界,这样的民主制度才有活力。因为民主并不仅仅是投票,更不只是鼓掌通过。从其原初意义上看,民主应该充满讨论、辩论,各抒己见,众声喧哗,使民意得以充分地舒张,并落到实处。作者在这里所推崇的民主制,从学理上看,应该称为“审议民主”,与我们习惯的“直接民主”有所区别。审议民主的支持者认为,没有什么比不需说明理由而简单投票更粗暴的事情了,需要增加一个环节,人们在投票之前,先要在小范围内陈述自己投票的理由,并接受大家的讨论和质疑。作者认为,新闻应当被理解为既是故事讲述又是事实指向的操作模式。也就是说,新闻界一方面在传递信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公共事务,另一方面,也在塑造和影响我们对于这些事务的看法。真正参与公共讨论、公共决策的人,应该是理性健全的人。这样的人,可以通过不可爱的新闻界和不和谐的审议民主获取全面信息,最终做出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判断决策。

论美国民主

《论美国民主》演讲稿 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出生于今伊夫林省塞纳河畔维尔内伊,1859年病逝于戛纳。他出身家庭是诺曼底贵族世家,托克维尔虽出身贵族,但在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曾拒绝继承贵族头衔。他经历过5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1839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并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曾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称帝而被捕,因此提高了知名度。但是这件事使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因此专门从事著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问世于法国,它是研究美国民主的最经典著作。这部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普遍好评,也使年仅25岁的作者托克维尔名扬海外。这本书先后在英、美、德、荷、匈、意、西班牙、瑞典、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出版发行。 《论美国的民主》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它也是一本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托克维尔在这部著作里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他对平等与自由的关系的观点。这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两部分,主要讲述了当时美国的民主对其国家的法律制度,政府的工作和国家事物所产生的影响,下卷主要是对美国的民主对美国的公民社会,人民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想先说下关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民主》一书当时的时代背景,在1830年七月革命后,因在效忠奥尔良王朝(奥尔良王朝又称七月王朝,始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法国革命后被第二共和国取代。1830年,资产阶级对被剥夺选举权大为不满,因而发动七月革命,法国国王查理十世退位。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1820年—1883年)为继承人,然而亨利并未继位。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依靠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称奥尔良王朝。)的问题上与拥护已被推翻的波旁复辟王朝的家庭有意见分歧,以及为了避免七月革命的余波的冲击,而与好友古斯达夫·德·博蒙商定,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向司法部请假,要求去美国考察其受到欧洲各国重视的新监狱制度。而其实际真正目的是到美国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应用。在

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陈峰) 关于高一历史小论文,高一历史有一种题型,是就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某个话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这样的论文该如何写作,我们是否有什么参考性的范文能给大家提供帮助。下面是高一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析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 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 ,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 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 ,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 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 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 ,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 .5% ,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 ,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1 92 9年1 0月2 4日 ,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3.1%,1930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该协会的新闻公报———《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在控诉了不合理的体制后,还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包括“对年老和失业者实施社会保障”。路易·斯安那州的联邦议员休伊·朗甚至提出要“共享财富”的复兴计划,并立即掀起了一个要求重新分配国家财富以拯救国家的运动。据统计,“1929-1933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由90万增至156万。”他们强烈要求就业和救济。1932年夏,依阿华州农民进行暴力反抗斗争,他们用路障和暴力阻止载

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的民族性和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而美国民主制度的输出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也都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外输出民主制度并不是美国某些统治者的癖好,而是有美利坚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决定的,有着深厚的民族信仰,民族理念和制度根源。它贯穿于美国整个对外关系的历史。建国伊始美国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在进行领土扩张,经济扩张的同时,也进行着制度扩张。美国历来都以“天定命运”为使命感,把美国的民主制度推向“普天下”以“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是美国建国伊始就一直做着的梦。并把美式民主的扩张作为上帝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一) 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法律至上的宪政制度 美国作为外来移民建立的国家,没有封建传承,没有显存的统治权威。这些主要来自欧洲,信仰基督教和资本主义的移民靠什么把统治者的意志提升为全社会的意志,来建立社会秩序和治理社会呢?做为一种创造,就是把《圣经》中的契约和戒律提升为现实中的资本主义法律。早在殖民地时期,各殖民地就已《圣经》中的简朴律法作为基础或参考,制定了许多社会契约的法律,主要依靠社会契约和法律的权威维持社会秩序和运转,这就有意无意地把法律放在了最高权威的地位。 美国法律的至上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宪法是至高无上的,它具有最高的权威,是所有人都必须依照宪法行事,这是美国的社会基础。美国的其他是所有法律都是依据宪法精神制定的无论是普通老百姓,企业家或者是政府官员,在考虑自己行为时都必须考了吧的就是是否符合法律。在美国人的思维中,尊重法律,依法行事无条件服从法律是一个不能背离的前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法制化,就是对已有的法律,在司法过程中,基于对法律条文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也不

美国外交史论文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演变 美国外交史姓名:梁铁芹学号:2009210035 专业:历史学 概要:19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对华交涉时处处追随英国的炮舰政策,奉行“搭便车”外交,以分取一杯羹;19世纪60年代,美国联合英、法等强国为进一步维护和扩大在华特权,由蒲安臣推行“合作”政策;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和大陆铁路的完工,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掀起一股强大的反华浪潮,美国开始实行排华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单独提出对华“门户开放”,初步体现了美国对华外交的独立姿态。 关键词:“搭便车”外交“合作”政策排华政策“门户开放” 学术界对美国对华外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阶段,尤其是对排华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入,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国对华外交的研究就显得有点单薄,本文就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演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19世纪40年代美国对华“搭便车”外交 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早期中美对等的外交关系,美国开始实行以侵略为特征的不对等外交。鉴于美国生存在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圈内,没有足够的实力与英国抗衡;又正忙于开展西进运动和向拉丁美洲扩张势力,而美国在华商业利益占其海外投资总额的分量很小,没有必要像英、法那样在中国咄咄逼人。因此,美国打着有别于英国炮舰外交的“和平”旗号“选择追随英国的办法,借英国的实力达到自己的目标。狮子一吼,猎物到手;豺狼微笑,拾起骨头①”,奉行被欧洲国家极为不屑一顾的“搭便车”外交,来谋求在华利益,这是美国在当时保护自身利益的最佳方式。 英国以炮舰外交打开中国大门后,美国权衡利弊,在其“还是强国中一个不发达的弱国,即使有在东亚施展政治和军事权威的愿望,它也不具备这种能力②”的情况下,决定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坐收渔翁之利。1842年8月《南京条约》开创了列强强迫清廷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恶例,美国不再无动于衷。12月30日,美国总统泰勒在国会咨文中的提议“国会拨出专款、遣使团来华、要求通商权利、处理外交事务和保护在华侨民③”就被国会采纳,总统任命凯莱布·顾盛为赴华专使。1843年5月8日国务卿丹涅尔·韦伯斯特训令顾盛打着有别于英国炮舰政策的“和平”旗号,步英国后尘,力争与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获得在华特权。而在中国,清廷“天朝上国”的信念受到致命挑战,为阻止顾盛使团北上,于1844年7月3号,以《南京条约》为蓝本,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美国援引英国在华特权,获得最惠国待遇,成为其此后共享条约体系的法定依据。因此,顾盛曾趾高气扬地宣称“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了《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打开得更宽阔了④”就很形象地说明了美国首次搭英国便车的外交方略大获全胜,以损害中国利益为条件,美国在“中美望厦条约中,初次披上了几件帝国主义的衣着⑤”就充分体现了其侵略性质,美国伪装和平的假面具被拆穿,美国人在中国的“美好”形象大打折扣,从根本上改变了早期中美对等的外交关系,成为近代中美不对等外交史的开端。 在鸦片战争中,美国靠拾英国人的牙慧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这在外交界一直为西方国家所不齿,“美国作为一个伙伴跟在英国的后面,泰然自若地分沾了英国在中国的侵略特权⑥”就是明证。但此时美国对华的外交决策是正确的,它不仅适应了国内外形势,而且很明智地借用英国的强大的实力,为美国在华争得了切合自身实际的条约权利,为其以后对华外交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

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 自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布美国为“自由独立之邦”开始,美国资产阶级建立起了包括普选制、代议制、三权分立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制度,并且宣布了一系列人民主权原则:“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不能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的正常权利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政府如果要破坏这些原则,人民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另建新政府。”………这一切是对“君权神授”思想的彻底否定,他作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的对立物,对历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民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以议会制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大体包括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等;一是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公民的自由权利。这些制度和法律有哪些基本要点呢? 一、普选制 美国普选制就是选民投票选举产生美国的最高行政首脑——总统及参、众两院议员。美国的普选制度主要包括选民资格、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候选人资格、以及选举的程序三方面: 1、选民资格 在美国历史上,曾有对选民资格的种种限制,如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税款,必须接受文化测验,妇女和黑人无选举权等等。但现在,这些限制都已取消,年满18岁的美国公民,都可参加投票选举。 2、总统和议员候选人资格: 有国籍、年龄、住所三种基本要求。 国籍资格:总统必须出生在美国;议员可以是移民,但必须在取得美国国籍7年(众议院)、9年(参议员)之后,才具有被选举权。 年龄资格:总统需满35岁,参议员需满30岁,众议院需满25岁。 住所资格:总统必须是在合众国居住满14年。议员当选时必须是选出州的选民。 3、选举程序 美国总统每四年改选一次(可连任一次),称为大选。国会每两年改选一次,国会选举除了一次与总统选举同时举行外,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还要举行一次,称为中期选举。 尽管宪法中并没有规定政党在选举中的地位,但美国目前已形成宪法正式规定和不成文习惯并存的选举制度。 议员选举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总统选举美国的总统选举主要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运作和控制的。总统候选人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的,要想被确立为总统候选人,首先必须在党内击败其他的竞争者。作为总统候选人,也可以是一些小党成员或无党派人士,但这些总统候选人获胜的可能性很小。而两大政党人多势众、势力强大,这就保证了各州的选举人票落入两党手中。 美国公民拥有选举权,总统候选人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就必须在选民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出吸引选民的口号和纲领,甚至向选民作出某些承诺。选民将最终决定总统候选人竞选的成败。总之,两党的总统候选人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推举,但能否当选总统是由公民选举决定的,并非由两党决定。 总统选举则具有一整套复杂的程序。它分预选和正式选举两部分。预选实际上就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名本党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的过程。正式选举采用的是间接选举法:即先由选民在本州投票选出“选举人”,然后由各州的选举人再投票给各党提出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为明确起见将总统选举过程列表如下:美国总统的选举程序 预选过程1、由各州基层党组织选出参加全国两党代表大会代表;2、各党全国代表大会以简单多数票推出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3、以候选人为核心开展两党在全国的竞选。 正式选举1、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总统选举人(即已明确其政党倾向的投票代表);2、各州获选举人票半数以上的党包揽本州全部选举人票(各州名额按州人口数划定),此时,此时总统实际已经确定出来:3、各州选举人票投给两党候选人; 4、全国选举人票共538张,获超过270张票的党其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当选。 美国普选制比专制制度显然是一大进步,这种方法客观上给民众提供了表达自己意愿、选择国家领导人的机会。而且整个竞选活动既可以使选民接触了解到候选人的情况,同时也是对竞选者的思维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的一大考验,并能促使竞选者更多地熟悉整个国家行政、立法、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为今后当选执政打下基础。 二、议会制度 1、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参议院: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及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还有权审判弹劾案,有权在特殊条件下复选副总统。参议员每州2名,实行各州代表权平等原则。共有议员100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连选得连任。副总统是参议院的当然议长。 众议院:众议院有权提出财政案和弹劾案,有权在特殊条件下复选总统(在总统或副总统所得选举人票未过半数时,众议院决选总统,参议员决选副总统)。众议员数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每州至少1名。按1929年《议席分配法》,将众议员总数固定为435名,并根据联邦商务部统计局每10年提供的各州人口变动情况,重新调整各州之间的议席分配。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众议院议长由全院大会选举产生。 2. 议案一般经过提出、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等程序。一院通过后,送交另一院,依次经过同样的程序。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即正式成为法律。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若总统否决但经两院三分之二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 3. 国会还拥有宪法所规定的其他权力。如: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等。批准或否决总统的下列权力:官员任免、与外缔约、驻外使节派遣。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无权解散国会。 4. 议会对行政部门的工作及行政、司法官员具有监督、查询的权力,弹劾——是监督权最引人注目的体现。所谓弹劾,

从总统大选看美国民主的虚伪本质

从总统大选看美国民主的虚伪本质 201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在北京时间11月7日落幕,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成功连任美国第57届总统。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此次大选颇受国际社会关注。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呈下降趋势。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和普世价值观受到质疑,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政治制度腐朽衰落的特征日益显现。此次大选所暴露出来的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更是为美国推进海外民主和人权外交蒙上阴影。在新形势下看清美国大选本质,需要从以下三大方面理解。 美国选举制度和运作确保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当选总统 首先,美国独立后,逐步确立了以保护垄断资本主义利益为核心的选举制度和与之相关联的政党制度。概括起来就是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组织选举,实行简单多数当选、由选举人选举总统的制度。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也是以这—制度作为规范的。我们从上述角度分析一下美国的这种选举制度,首先,由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组织选举,无法摆脱政党纷争的“顽疾”,所产生的代表也只能代表部分人的利益。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选民人数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有—个组织来组织、动员选民,在这种背景下政党开始出现,并逐渐把动员日益增加的选民作为获得权力的手段。1800年美国成为第—个组建初具规模的全国性政党的国家,并开始通过选举将政权从一派转到另一派手中,两党制日趋制度化,形成了代表不同社会群体利益主张的两大政党—一民主党和共和党。一般而言,民主党的力量核心主要是“少数民族、劳工阶层和各种族群的联盟;共和党更多地从大学毕业生、收入较高的家庭、专业人士或者商人那里获得支持”。这种制度有利于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政党控制选举,排挤其他小党,左右选民投票倾向。 其次,竞选资金是赢得总统宝座的最基本条件,广大中产阶级和贫民的真正代表不可能当选总统。总统候选人把筹款当做头等大事,并把金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谁占有更多资金,谁就占据优势。资金短缺的候选人往往在初选中就被击败,有人说美国总统当选是靠金钱托起来的。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两位候选人共筹得将近10亿美元的竞选经费,其中奥巴马向支持他的320万名捐助者筹得高达6亿4100万美元的经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以投票率计算,平均每张选票的价值将近8美元。相比之下,2004年每张选票只值5.5美元。据人民网今年3月报道:2012年,美国将迎来史上最烧钱的大选。美国媒体估计,今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总体花费将达到创纪录的60亿美元。这个数额比东非国家卢旺达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高。美国的政治捐款愈演愈烈,选举成了政治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选举严重脱离人民此选举严重脱离了人民,两党候选人与选民的接触交流服从 竞选策略需要,政策宣示和打民意牌的目的都是为了捞取选票,赢得大选。极其复杂的选举规则和程序为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赢得大选布下多层保险网,中产阶级和低收入劳动者难有作为。各州各异的法律限制剥夺公民的选举权。美国人民经过近200年的长期抗争,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赢得普选权。因选民登记手续繁难,至今仍有部分选民没有选举权。另外,奥巴马和罗姆尼口头上都表白为国家和人民竞选,行动上却始终把赢得大选放在首位,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降低失业率、减少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等问题,多的是相互攻讦,少的是有效的举措和对策。同时,美国国会成了共和、民主两党争权夺利角斗场美国的民意机构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2011年8月24日,美联社发表的民调显示,美国国会的支持率下降到12%,总体来说,87%以上的人不支持国会的表现。2012年1月16日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

论文作业之美国外交史

从热内事件看联邦政府初期的对外政策 百度mmxxyy01原创,欢迎转载 摘要:随着1782年美国在独立战争中打败英国赢得了自己的独立,合众国开始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了国际外交舞台,实行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但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1789年美国的盟友法国国内爆发了大革命,美国的外交政策将不得不进行一番调整。而此时新到法国驻美公使热内对美国的外交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美国从倾向于法国开始转入恪守严格的中立,并且对以后也影响深远。 关键词:联邦政府外交政策热内 美国和法国的友谊是有较长的历史的。美国的独立战争得到了法国的大力援助。虽然在战争初期法国出于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明而一直按兵不动,但随着萨拉托加大捷,法国人认识到可以凭借美国的力量打击英国来一雪七年战争战败的耻辱后,便开始大力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派遣海军封锁海岸,同英国舰队交战,破坏了英国的增兵计划,并且派遣了地面部队直接参战,多次同美国军队并肩作战。法国的加入还引来了很多同样对英国不满的国家的支持。西班牙、荷兰等国相继派出海军支持美国独立战争,同时其它国家建立了对英国有敌视性质的武装中立组织。可以说,法国为美国的独立不但直接援助,而且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也使得美国人对法国一直充满好感,他们在独立后同法国签订了长期的盟约,并且美国承诺用武力保卫法国的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 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从大革命的一开始,它便受到了美国人民的热切关注。法国于1793年对英宣战。由于英国同美国的经济联系较大,统治阶级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直采取的亲英政策。但美国人民的感情还是在法国一边者占大多数。并且如前面所说美法之间有同盟条约,美国有保护法国西印度群岛殖民地的义务。而此时,新任法国驻美公使热内已经在赴美途中了。如何对待法国大革命引发的英法冲突,如何接待新任法国公使成了重要问题。美国的外交政策将不得不做出重要抉择。

论美国的民主

一、写作背景 托克维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1835年,他发表了《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40年该书下卷又相继问世。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普遍好评,托克维尔也名扬海外。托克维尔当时所处的时代正值法国大革命结束后的动荡岁月,革命风潮涌起,政权更叠频繁。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封建主义卷土重来。1830年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大资产阶级建立了七月王朝,此时的法国实际正处于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争夺的十字路口。托克维尔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他对当时法国现状深感忧虑,作为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己经觉察到贵族时代己经没落,民主与平等是大势所趋。他借考察美国监狱制度之机,对美国社会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考察。终于写就了被世人赞誉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 二、内容简介 《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受到普遍好评,使托克维尔名扬海外。托克维尔在书中认为,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他没有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政治体制的对比中去寻求这一政治理论,也没有通过引用古希腊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的历史来说明这一问题,他认为,现在民主理论要从当时的具体实践中去追寻,反对用一般的规律去解释。在托克维尔所处的年代,具备这种实践研究意义的国家只有美国。托克维尔希望客观的描述美国的民主,将其所见所闻忠实地报道出来,“绝没有要求事实迁就观点,而是让观点以事实为依据”。 原著分上下两卷,上卷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共八章,主要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前三章主要介绍美国的地理情况与特点,美国人权的来源及其对后来美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后五章具体介绍美国的人民主权原则,乡镇,县和州的行政制度,联邦的行政,司法和立法三权分立的设置,联邦宪法等几个方面。第二部分共十章,主要是对美国民主进行社会学分析:前四章主要介绍美国的正当状况,出版自由和政治社团的特点;第五,六章主要说明美国的民主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七八章主要论述多数在美国享有的去向权威及其后果,多数的保证所具有的危险以及防止这种危险的措施和方法;第九章主要论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的一些因素,如自然地理因素,法制,民情,教育和宗教等;第十章主要论述美国境内的黑人,印第安人和白人三个种族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最后简略地分析了一下美国商业保持兴盛的原因。 原著的下卷共有四个部分,主要是论述民主对美国的智力、感情、民情和民主的思想和感情对公民社会的影响,它的实质是托克维尔以美国为背景来发挥,阐述他本人的政治哲

美国的民主

读后感 托克维尔写的《论美国的民主》是政治类著作中的名著,也是许多专家学者推荐的研究美国民主的重要作品。自我对政治学方面的书籍感兴趣以来,我总是想弄懂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民主到底是怎么样的?于是我在2012年就买了这套书(上下册),但直到2014年的2月份才开始看这套书。从2月9号开始看起到现在才看完这套书的上册,看的比较慢。因为我做了部分的读书笔记,而做读书笔记实际上是比较花时间的,因为你要重新开始看一遍书并且还要找出书中的重点。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间想从豆瓣上找点书评或者读后感来看看,发现没有找到我满意的。于是我只好自己找重点,看看这套书的上册主要讲了美国民主的什么?托尔维尔的论述思路跟我们中国思维不一样,托克维尔并没有按照这样的套路来写,什么是民主?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哪些特点?为什么美国的民主制度比欧洲国家都要好?哪些地方是值的欧洲国家学习的?托克维尔在论述的时候在我看来有点杂乱无章,不知道是不是我很少读西方著作的缘故,反正你要想把上面的几个问题搞清楚,需要自己去找出来连成一条线。我把它分为两为几部分: 第一:为什么民主会在美国这个地方生根发芽? 首先是英裔美国人的来源对未来的民主走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托克维尔举了新英格兰海岸线移民的例子,这批移民在英国时都受过很好的教育,许多人才学出众,他们有着良好的秩序与道德因素,他们自称为朝圣者,属于清教的教派,这个教派的宗教学说本身就掺入了许多民主共和的理论,所以他们本来就有很强的民主共和理念。 另外这个清教的教徒在英国时多数属于中产阶级,所以来到美国以后他们之间各方面都日益均质化。他们不仅在财富上平等,在学识上一定程度上也是平等的,换句话说他们在力量上是非常平等的,这导致美国的社会情况上本质上民主的。另一方面对美国的民主起到方面大的作用是美国的乡镇精神、地方自治。美国是先有乡镇再有县、州,再有联邦的。乡镇精神指的是美国的乡镇都非常的独立与有权,他们认为乡镇是一个自由而强大的集体,乡镇是人们求名获利、掌权求荣的爱好之所向。而地方自治显的尤其重要,当英裔美国人来到美国时,他们早已经在乡镇这级确立了自治原则,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税负、规定行政官员的权限与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与审判。 其次美国人在革命前就确定了人民主权原则。美国革命的爆发导致人民主权原则走出乡镇走向州,人民主权原则成为法律中的法律。在民主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美国的上层阶级非常的务实与理智,他们看到既然不能从人民手中夺回权力,而且也不能嫌恶相当多的人敢于冒犯他,所以他们只要不惜一切的去讨好人民。 第二:美国的民主制度的几个特点: 一是美国法院的权力很大。刚才已经讲到,美国有乡镇自治的传统,也就是说县、州的官员一般无权指挥乡镇官员行动的,他们不去视察乡镇的政绩、去指导他们的行为、谴责他们的错误,而且在乡镇这级他们的官员都是平级的,没有隶属关系,他们是当地的人民选举产生的,不能随意的罢免与提升。那么既然美国乡镇有这样大的独立性,美国社会怎样按照统一的计划去指导社会呢?通过强大的立法权,法律规定到事情的细枝末节,只要一切下属单位与全体官员按照法律行事,那么美国的社会就会步调一致的行动。那么又如何使下属单位与官员遵从法律呢?那就是使法院惩治违法的官员,所以美国法院的权力很大,法官是美国最有权势的政治势力之一。另外美国授权法院可以宣布某项法律违宪的权力,为了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独立,美国规定最高法官为终身制,最高法官不是由立法机构或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经总统提名征求参议院同意后任命。

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回顾西方民主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2500多年历史中,有2300多年西方的主流思想是排斥民主的,认为民主是个坏东西。近一百多年来西方对民主态度大转变,甚至以民主为招牌,试图影响和引导世界,但此时他们兜售的“代议制”、“三权分立”等,与民主的本意已相去甚远。 1. 雅典民主——原始状态和特定条件下的民主实践 “民主”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它的原初含义,就是“人民的统治”,即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决策管理。这在西方民主思想产生和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良好的追求和愿望,而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人民的统治”。 民主思想最早是随着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兴盛而孕育、发展起来的。雅典是如何实施“人民的统治”的呢?雅典的政治体制主要是三个机构。一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不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的,而是全体公民都能参加的大会,一般要达到6000人(当时雅典公民约4万人,不包括4万左右外邦人和35万左右的奴隶),才是法定最低人数;公民大会可以对雅典事务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和表决,包括战争、条约、外交、财政、法律、流放等事务,也包括宗教、喜庆、摆渡等议题;公民大会每年至少召开40次,每次的会期是5个小时。 二是公民大会的一个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任何公民都有权经五百人议事会向公民大会提出建议与议案。除了节日和不吉利的日子外,议事会每天都要召开会议,每年至少有260天要开会。议事会的500位成员都是从雅典当时的10个部落抽签抽出来的,任期一年,每个公民一生最多可以担任两次议事会成员。 三是作为司法机构的民众法庭。当时没有专业法官,也没有专业律师,如果有人被指控犯了法,就由200多位公民组成的民众法庭进行审判,根据多数票断案。苏格拉底就是被陪审团认定有罪而被判处死刑的。 雅典民主延续了180多年,它诠释了民主最基本的一些理念,展现了人类对民主理想的追求:第一,实行直接民主,所有公民(当时的公民在雅典总人口中占少数)一律平等,当时绝大多数议事会成员和官员都不是选举出来的,而是采用抽签的方式产生的,公民直接参与的主要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意见;第二,民主的范围涉及所有的公共事务,虽然包括选举权,但更重要的是发言权、辩论权;第三,民主的目的在于维护城邦内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 雅典民主在内容和形式上带有原生态特征,当然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它是奴隶制城邦国家的治理形式,相对于6000人,还有35万奴隶,4万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也正因为奴隶制度比较完善,才有可能采取这种自由民广泛参与的直接民主,不然,6000人经常开会,没

美国的民主政治与决策效率

美国的民主政治与决策效率 美国的民主政治与决策效率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其决策过程是由一批权力中心的相互作用体现的。由于美国政治的权力分散特征,政府决策效率低下及其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批评与关注。考虑到民主政治涉及政府统治的合法性,有利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同时使社会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渐进的变革,因此,不能因为强调效率而否定民主。决策效率不高既是美国民主政治的体现,又是民主政治所付出的代价。 (一)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两百多年来美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直至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民主制度功不可没。与此同时,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招致了不少批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点就是决策效率的低下。

民主的价值观和原则在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中主要体现为三权分立、代议制、政党政治、利益集团政治、新闻自由和公民权利等。美国政府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同时又相互制约,它们是直接的政策制定者。另外美国又是一个权力多元化的社会,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利益集团、媒体同样参与政策制定。现代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认为,美国是典型的多元民主政体国家,在多元民主社会,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中,民主的决策“并不是一个许多人在特定的政策上联合起来向政府庄严进军的过程,而是集团之间的稳步的妥协过程。”美国多元民主的特征是权力分散,或曰权力中心的多元化。因此,美国的政治生活表现为多个权力中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数统治”,但由于美国的政治过程是由一批权力中心的运作来体现的,而且美国的权力中心还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因此,在美国政治中,要想在某些重大问题上获得一致意见,迅速、及时地制定有关政策,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一来,决策的效率不可能很高。下面的一组数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材料1:第89届国会众议院的5个委员会受理、报告的议案表

美国史小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 2010 ~ 2011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日期2010 年12 月27 日 科目:美国史话(小论文)(A卷) 英语专业本科08 年级班姓名学号 试题内容:写一篇关于美国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论文。选题自由,可以写关于美国历史中的各个方面,如文化、语言、社会、政治、经济等。 字数:1000字左右 字号:小4号 APA格式,单倍行距;大小标题与正文之间空格,A4纸打印,详细信息见试卷后面介绍与说明。 我承诺:以下内容是完全由我自己独立完成的。签名:__________ Martin Luther King?s Nonviolence Movements Martin Luther King, Jr. was well known as an inspired black leader, a great speaker and a Nobel Peace Prize winner. Almost every young people has heard his famous speech “I Have a Dream”, which ignited the world and a generation in the course for American civil rights. Although his life was extinguished more than 30 years, but his spirit of pursuing equal rights through nonviolence movements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American civil development are still here. I.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artin Luther King?s life Martin Luther King, Jr., was born on January 15, 1929, in Atlanta, Georgia, the middle child of the Reverend Martin Luther King, Sr. and Alberta Williams King.

论美国的民主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生于1805年,卒于1859年,是法国著名的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先生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分别是今天选择的这部《论美国的民主》以及《旧制度与大革命》。可以说,《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先生的成名作,正是本书,让托克维尔先生誉满欧洲。 作者说完了,继续回到书本身。本身分为上下两卷,洋洋洒洒近70w 字,上卷重点侧重于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发表于1835年,下卷主要讲述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以及哲学考察,发表于1840年。可以算的上是研究美国制度的百科全书级著作。小子不才,今天就斗胆说一说自己从书中汲取的养分吧。还是那句话,这部书博大精深,并非三五千字就能总结的,书中包罗万象,从不同的角度一定可以获得不同的收获。 首先,来说说第一点感觉。我一直感觉是书的名字起错,本书名为《论美国的民主》,实则长篇累牍地讲述《论美国的平等》。其实,仔细想想,何为民主?民主是一类制度还是一种思想?这其实是很模糊的。如果说民主是一种制度的话,那么是不是有投票就算是民主的?或者可以换一种问法,现今的全世界,除了少数国家以外,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民主”的制度,那么这些国家的民主是不是一样的。我想很明显不一样,有的“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有的是富有人说了算,有的是你为民我为主。

所以,托克维尔先生认为,美国的民主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建立在社会的高度平等之上的。关于平等一事,我想起了霍布斯先生的《利维坦》,书中认为平等是现代国家的首要要义,只有大家基于法律面前的平等,共同让渡权利,国家才是合法。这也和托克维尔先生对美国的民主进行考察的结论不谋而合。 好了,既然平等是美国民主的重要因素。那么这种平等缘何而来呢?托克维尔先生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宗教。托克维尔先生认为美国人对平等和自由的信念是源于宗教的,自由的信念是新教的产物,因为人直接自主地和上帝进行沟通,而平等的观念是有天主教培育的,因为天主教表示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一样的。这么说有几分道理,但也许是因为托克维尔先生本人是天主教徒的缘故吧。 第二,移民。书中托克维尔先生盛赞了美国的产生,正是因为大多一穷二白的移民,美国才建立了这样平等的制度。因为所有踏上这片土地的人,基本都差不多,不像欧洲那样拥有世袭的土地,那样世袭的爵位。正是因为美国是一群基督教移民,在机会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赤手空拳地建立起来的,所以平等由经济层面进入了政治层面。 第三,地理。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托克维尔先生认为,但凡周围强敌环伺的国家,都容易产生独裁,而周边安宁的国家都更容易民主。这有点和我们小的时候背诵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浅谈美国民主

浅谈美国民主 美国的民主,简直就是美国麻烦。比如说,一个清洁工被解雇,就有去示威游行反对歧视的;一个万里外的地方发生了屠杀,美国人就沸腾恨不得冲过去伸张正义;一个小小的决策就值得开一次大听证会;再看看布什为了反恐提出的《爱国者法案》吧,为了一条“可以窃听恐怖分子嫌疑人的电话”的规定,全国差点没翻天,就差把小布什弄下台了(我想美国人肯定很后悔没这么做)。 而前副总统发表演说,称“美国的民主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我们这些P 民还不知道身边到底谁是人大代表呢(再说知道了有啥用?),;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民一个个和自己被监听了似的的义愤填膺时候,天朝已经把所有能监听的东西全奸了一遍,而媒体噤声,我们甚至不知道发生过啥呢。 当然,我们还可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曲折】来安慰自己,对上面拍桌子想出来的种种不合理命令逆来顺受,远离“麻烦”。而美国群众显然没那么好打发,他们似乎不喜欢自我安慰,而更偏向去“找麻烦” ——罢工,上街游行,向媒体举报,跑到法院诉讼。非讨个说法不行。 ——但是谁让人家工会力量大呢?谁让人家有着真实的政治自由呢?谁让人家媒体的心脏没在政府手中呢?谁让人家的法院简直就差写着“不告白不告”了呢?美国民主的细节,简直就是无处不在的过敏神经末梢,牵一“梢”,全身都给过敏,而且不是呼吸急促一下子就好那种,而是你不治疗它立马就给你歇菜那型。于是,为了呵护着个娇弱的民主大小姐,【美国总统】,【国会】,【法院】都给夹着尾巴,小心翼翼伺候着选民,看着这位大小姐的脸色。而我国的大小姐?嘿!那是绿坝娘!当然,她是【我们】伺候的对象。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民主国家定期举行全体公民参与的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民主国家的选举不会成为独裁者或单一政党的门面装饰,而是争取人民支持的真正角逐。民主使政府遵循法治,确保全体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其权利受到司法体制的保护。民主体制多种多样,反映着每个国家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决定民主体制的是其基本原则,而不是某种特定形式。在民主国家,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民主社会奉行容忍、合作和妥协的价值观念。民主国家认识到,达成共识需要妥协,而且时常无法达成共识。用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话说:"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是妨碍真正民主精神发展的障碍。" 政府需要保证社会民主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民主国家定期举行全体公民参与的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民主国家的选举不会成为独裁者或单一政党的门面装饰,而是争取人民支持的真正角逐。民主使政府遵循法治,确保全体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其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 2004)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 2004年第4期 肖华锋: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大众化杂志、进步知识分子与公共舆论 2004年第1期 彭小瑜:罗马天主教语境中的美国历史和民族——奥雷斯蒂斯?布朗森论移民的美国化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马萨诸塞立宪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2003年第6期 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2003年第4期 王立新: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陈兼:张曙光著《经济冷战:美国对华经济禁运和中苏同盟》 2003年第3期 刘晓原:“蒙古问题”与冷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2003年第2期 王铭:美国的亚洲移民史研究 2002年第3期 王立新:“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

王旭:对美国大都市区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崔丕:美国《共同防卫援助统制法(1951)》的形成及其影响2002年第2期 牛军: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美苏国共关系 顾宁:关于亚洲冷战的中美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2002年第1期 李剑鸣:英国的殖民地政策与北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白建才: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 2001年第6期 梁茂信:当代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困境 2001年第3期 周钢、田吉贡:美国西部野马的驯养使用与保护 刘文涛、杨成良:十九世纪美国的德意志和爱尔兰移民之比较2001年第2期 王立新: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高春常:英国历史传统与北美奴隶制的起源 2000年第4期 李剑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2000年第3期 任东来:1934—1936年间中美关系中的白银外交 2000年第1期 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 1999年第6期 郭沂纹:刘文涛著《伟大的解放者——林肯》 1999年第5期 杨奎松: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读后感 一作者生平及著作 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生于今伊夫林省塞纳河畔威尔内伊,1859年4月16日病逝于纳。家庭是诺曼底贵族。1823年由默兹的高级中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习法律,1827年出任凡尔赛初审法院法官。1830年与好友古斯达夫·德·博蒙商定,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向司法部请假,要求去美国考察其受到欧洲各国重视的新监狱制度。经过一番周折和亲友的斡旋,请求获准。其实,这只是表面的目的,他们真正目的是到这个国家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 1833年,他与博蒙写出《关于美国的监狱制度及其在法国的运用》的报告。这个报告后来被译成英、德、葡等几国文字。1835年,托克维尔成名之作《论美国的民主》上卷问世。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出版。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写成的《回忆录》,详述了二月革命的内幕。1856出版的《旧制度与革命》,也是一部名著,有多种文字译本。 二写作背景和由来 托克维尔认为,建立一个新世界,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他没有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政治体制的历史对比分析去创制这个民主理论,也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引用古希腊城邦和共和时期罗马的历史去说明当时资产阶级民主的过程,而认为当代的民主原则主要应当从当代的具体历史条件去总结和解释,不能用某种一般规律去总结和解释。 在托克维尔那个时代,这样能够最全面的表现出发展规律的民主的国家只有美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经历过这场革命的国家中找出一个使这场革命发展得最完美和最和平的国家,从而辨明革命自然应当产生的后果;如有可能,再探讨能使革命有益于人类的方法”(见本书上卷第17页)。这才是托克维尔去美国考察的真正目的,也是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由来。他希望客观地描述美国的民主,将其所见所闻忠实地报道出来。他在美国搜集大量资料,向权威人士请教,访问过广大地区。结果,利用他在社会学中首创的“访问法”,依据其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只在美国逗留九个月,就写出至今仍被世人赞誉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 托克维尔在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他的祖国。“我深信,这样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