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课堂小结艺术赏析

胡晓敏

(杭州市上城区胜利小学,310016)

摘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教学改革方向如何,每一种课堂教学都离不开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既有自己的任务,又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课堂小结的主要任务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小结;教学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提炼等等。尽管课堂小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视我们的课堂小结,仍然不尽如人意。课堂小结往往被看作一个承上启下的程式、一段故事(情境)情节延伸,甚至是一句空洞的套话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小结,并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在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艺术。 1 整理知识,恰当评价,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一个课堂小结意味着学习将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前面的学习和知识将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小结是教学过程一个固定的程式和必要的环节,其实更是上课教师教育理念和智慧的体现。朱老师在“几分之一”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2

1后,在小结时有这么一个片段是: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分数2

1。也就是说,被除数除以除数,我们刚才用小数表示,现在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像这样,就是刚才我们所学的分数,这个2

1可以这样写,它是1

除以2的商(演示:写分数线——写2——写1)。1除以2的商,商是多少?我们用分数表示,商是多少一起说。 生:

21。师:注意啊,从下往上读。来读一遍(灯片显示:2

1是一个分数,它是1除以2的商) 这个片段看起来不是那么精彩,甚至感到有些啰嗦。但朱老师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课堂小结除了让大家有一个反思和梳理知识的机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学困生重新整理知识,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否则,连2

1都没有掌握和理解的学困生,是很难进行下一阶段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像“学了哪些知识”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尽量让“学困生”完成;像“应注意什么”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可先让“中等生”完成;概括性比较强或深层次的“反思型”的小结则由优等生完成。

在开放题“找次品球”教学中,在学生完成探究,准备汇报的时候,朱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小结:

“好,我们停一下。老师刚才在下面看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不断地在想各种方法,想出一种再去找第二种,有的同学已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找出这个次品球,这非常好。还有个别的小朋友,写好以后,他觉得没事了。这样不好,你要不断地去找,去思考。好,现在我们来交流学习情况……

朱老师没有马上进行探究结果汇报,而是先做了一个评价性小结。在评价中有鼓励、批评,更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了“课堂上自己该怎么做”,解决问题要不断追求,勇于创新。同时,也要求学生明白“自己做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进行学习”,朱老师在暗暗地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横向比较自己学习情况,反思总结自己的前期行为,促进学习能力提高。

2 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有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再次经历核心内容,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有可能为进行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思路、目标和内容等。

例如,在“与众不同”的教学中,在交流“那你看我跟牛有什么不同?”之后,朱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小结:

看待我跟牛的区别这个问题,可以从多种的角度进行思考,会有很多不相同

的地方。其实,数与数之间也有不相同的。下面,请大家观察2、4、6、7、10,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正是有了这样巧妙的总结,将课前 “人与牛的不同” 的谈话环节巧妙地过渡到了新课内容。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打开了学生找出与众不同的数的思路,为他们进行开放性思维添加了充足的润滑剂,有利于发展学生独创思维。

再如,在“分数基本性质”教学中,朱老师先让学生在一群小数中找出几组相等的数,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它的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通过这个活动之后进行了这样小结:

我们还学过了分数,是吗?你看,如果我们像刚才那样,在一群分数中(幻灯片出示:21,42,84,93,193,9045,155,295,3

1……),你能找到几个相等的数吗?如果有,请说明为什么相等?请每一个同学安静地、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用归纳法去发现规律是小学问题解决中经常使用的策略,但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还未能达到积极选择、主动使用的水平。通过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重新经历获得小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同时,为学生进行新的内容的探究发现创设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 自主体验,合作交流,优化学习方法

“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给教学的启示是:学习中,诸多的知识不可能全部由教师传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朱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学生计算24×31的积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了10种以上的方法:

(1)24+24+…+24(31个24相加)

(2)31+31+…+31(24个31相加)

(3)24×30+24

(4)24×5×6+24

(5)24×10+24×10+24×10+24 (6)31×4×6 (7)31×3×8 (8)31×30-31×6 (9)31×20+31+6 (10)竖式计算

……

面对众多的计算方法,朱老师并没有马上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的方法,也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评价这些的方法优劣,而是创造环节让学生继续活动,自主体验,自我小结。

师:每位同学都非常不错,都创造了自己的计算方法。现在,请每位同学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交流每种算法所花的时间、精力和计算的难易程度等,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然后,对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讨论一下,尝试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计算方法多样化、如何优化计算方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朱老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体验,不仅使他们体会到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可以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还能及时纠正自己在思维活动中的偏差,在信息交流中体会优劣,并找出最优和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真是“无声胜有声”。

4 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展正确价值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我们往往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束手无策,难以做到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而朱老师在这方面确为我们作出了示范。例如“花了多少钱”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交流,发现从出生到现在,平均每位学生的父母为他们大约花了300000元。此时学生感到有些意外和惊讶,但并不激动。300000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在场听课的老师来说,都应该是一个有相当震撼力的数字。但朱老师却显得格外的平静,只字未提300000,只是表情有些凝重地说:大家好好想一想,长辈对我们的爱,有一部分或许可以用钱计算出来,但很大一部分是没法用钱计算出来的。通过上面的估算,你一定会有所感受,请你把它写下来。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听课的教师也渐入佳境,全场一片静寂……当学生一一上场发言时,师生一片呜咽,有的学生感动地含着眼泪,嘴里念着写给爸妈的信:要好好学习,平时太任性,以后不能辜负父母的一片心……

再如,在“平均数”一课拓展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池塘里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20厘米,小明身高135厘米,不会游泳,如果他不小心跌入池塘内,是否会有危险?为什么?

这是一个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在教学中,朱老师总是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思维。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平均水深120厘米,有可能超过135厘米,所以认为会有危险。在一般的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平均数,教学可以到此为止。但,朱老师却出乎意料的做了这样的一个小结:

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小明可能没有危险,也可能有危险。有危险当然是对的,就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平均水深120厘米,最深的地方有可能超过135厘米。但是,根据平均数意义,这个池塘的水深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如果池塘的水深都是120厘米,那么,小明跌入池塘后,不一定有危险。我们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考虑的它前提条件,正确和错误不是绝对的,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

数学课堂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小结更是生命成长的一个个重要支点,朱老师把握规律、驾驭知识、尊重孩子、精心小结,让原本平凡、短暂的环节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朱乐平.朱乐平开放题课堂教学集锦.太原: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2006.

[2] 郑毓信.教育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热点透视与个案点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Rich wormeli.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小学数学课堂总结的方式及作用(陈凤麟)

小学数学课堂总结的方式及作用 双湖小学陈凤麟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就认为大功告成,很少主动去反思小结活动的过程,可以说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课后小结。数学小结是数学思维活动延续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教学的小结,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易形成系统,思维能力就不会得到创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能上升到更高的水准。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学生往往不可能一次就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必须要经过不断小结、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控,才能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与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知识靠近到一致。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结尾,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而且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还要有回味无穷的尾声,才能达到“课堂尽、思未了”的境界。 一、数学课堂教学小结的一般形式 1. 归纳总结课堂小结。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教师往往在课堂小结时利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文字、表格或图形对一节课或几个知识点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归纳。这种小结能准确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表象和内在

实质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2. 知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新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组织学生通过练习的形式结束本节课,这样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并应用于实践,又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及时、准确地指导学生的信息活动。 3. 知识对比——比较式课堂小结。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进行识记的有效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 4. 对比——比较式的课堂小结。一般是对教学中意义相近或相异的内容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培养学生比较鉴别能力。 5. 预设悬念式课堂小结。好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或知道其所以然,就像小说、电视剧,当情节发展到关键时刻嘎然而止,能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追求问题之心。 6. 探究式课堂小结。问题探究既是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至高阶段,也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最高体现。如在“中位线”教学时,可做这样的知识小结:你能在一张梯形纸片只剪一刀,使得分成两个部分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梯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之后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梯形中位线的性质,通过梯形中位线性质学习,继续引导学生将梯形中位线的性质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的问题进行探究。 7. 交流评价式课堂小结。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浅议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课的课堂小结

浅议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课的课堂小结 教师们一般都重视新课的引入,导语的设计,因为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往往忽视课末小结。如果说巧妙的引课导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开启思维的钥匙的话,那么一个精彩的课末小结,则能起到画龙点晴的功效。有经验的教师都重视课末小结的设计,因为它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既可以可以理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可以承上启下,为新课作铺垫,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就自己的亲身实际谈一点怎样搞好数学课后小结。 一、课后小结要有趣味性和煽动性 新课授完后,临近下课,学生思维散乱,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充分结合教材实际,运用数学史料适时介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或身边的教学故事或者“笑话”,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巧设疑问、推波助澜、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做好首尾呼应,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新教材在编排时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大部分章节之前都有一定的问题,它们都是来源于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在上课设计情景引入时也往往喜欢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与此相对应,在课堂结尾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以增强学生解题之后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设计这样的引入学生会很感兴趣。如图一,圆柱的高为12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在 A处有一只蚂蚁,B处是一块蛋糕,现在蚂蚁想沿着圆柱爬着去吃蛋糕,请问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一开始很难下手解题,通过学习后,就知道实际上就是求圆柱的展开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如图二线段AB的长就是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这样的课堂小结方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首尾呼应,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后小结要有及时性和科学性 人类遗忘的规律通常为先快后慢。而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接受了大量的零碎信息,他们尚缺乏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对所学知识如不及时加以总结,遗忘得会更快。只有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重复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才能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记忆。因此,在每节课结束前,及时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对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是必不可缺的。 注重对每堂课的新知识(即定义、定理、法则、性质)的梳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1、提问的形式,比如,在八年级的《平行四边形》这节内容时,可以这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答:平行四边形)问:那么你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答:它的对边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等)问: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性质有什么区别?(答: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方法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武功县游凤中学 张玲 张利波 刘焕妮 摘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教学改革方向如何,每一种课堂教学都离不开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既有自己的任务,又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课堂小结的主要任务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小结;教学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提炼等等。尽管课堂小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视我们的课堂小结,仍然不尽如人意。课堂小结往往被看作一个承上启下的程式、一段故事(情境)情节延伸,甚至是一句空洞的套话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小结,并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在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艺术。 1 整理知识,恰当评价,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一个课堂小结意味着学习将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前面的学习和知识将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小结是教学过程一个固定的程式和必要的环节,其实更是上课教师教育理念和智慧的体现。朱老师在“几分之一”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2 1后,在小结时有这么一个片段是: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分数2 1。也就是说,被除数除以除数,我们刚才用小数表示,现在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像这样,就是刚才我们所学的分数,这个2 1可以这样写,它是1除以2的商(演示:写分数线——写2——写1)。1除以2的商,商是多少?我们用分数表示,商是多少一起说。 生: 21。师:注意啊,从下往上读。来读一遍(灯片显示:2 1是一个分数,它是1除以2的商) 这个片段看起来不是那么精彩,甚至感到有些啰嗦。但朱老师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课堂小结除了让大家有一个反思和梳理知识的机会之外,还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课题计划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阶段研究小结 2009——2010学年 埔上中心小学肖金凤本学年围绕“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这一主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情况和创设的方法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小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调查与分析 我对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调查结论如下: 1.由于家庭背景,个体智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些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体验。 2.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各方面分布不均衡,所以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体验比较广泛,而对统计与概率的体验比较缺乏。 3.由于学生没能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不能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生活实践比较匮乏,所以增强数学体验大都来自于课堂。 4.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比较单一,怎样把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用数学的体验去感受生活,用数学知识去指导生活,感受数学的美,感知数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 我对正在使用的一~五年级的北师大版的九册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发现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许多形象逼真的情境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了许多适合数学探究的操作图和问题研究图。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的研究。

课题组每月集中一次,交流理论学习和研究课的活动情况。根据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多样,如低年级可创设猜谜语、做游戏和讲故事等生活情境及童话情境;中年级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生活表演,或者现场动手操作等;高年级可创设关于大自然、人类社会、科技领域等生活背景,或者创设有利于探究的数学问题情境等。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的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可喜的变化,数学学习能力有了提高。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本人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策略研究 宁夏西吉县回民小学金明强 摘要: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成功的一节课,小结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小结方法多样,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有效策略 一、课堂小结本身具有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等等。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巧妙的课堂小结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是否成功埋下伏笔,更因为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好课最出彩的地方;第三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发现问题,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方面;也许课堂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轮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已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 其次,课堂小结不仅仅是课中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小结,更重要的

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深化。它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再现,又是对课堂内容的高度提炼、精要概括和系统整理,把知识点由点状编织成网状。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加深学生理解,以巩固当前所学知识,使学生统揽知识要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又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还能保持和深化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掌握若干课堂小结的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发展思维,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体。 二、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及原因 通过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和听到的各种公开课的观察分析,不难发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没有全课小结,就匆匆下课了,这样的课不能称之为一堂完整的课,更不可能称为好课;(2)、最后的小结差不多问的都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这样的小结虽然改变了原来由教师一手包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把时间恰当的留给学生进行归纳梳理,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然而事实情况如何呢?指名几个学生蜻蜓点水般的每人说一点就过了,虽然学生能说出各个知识点,却很少能将知识点展开,更别说高度的概括和梳理了,结果全课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知识点的过场戏。这样的全课小结既反映了教师只重该环节的形式而忽视了其时效性,也反映了目前课堂小结教学的形式单一。 造成目前课堂小结低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时间上不能保证。课堂小结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

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一、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可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课堂小结就是其中一种高效率的方法,通过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堂小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升华学生思维。当教师讲授完新课后,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渐渐变得心不在焉,为此教师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得以升华。三、课堂小结可以承上启下,为新课作铺垫。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作铺垫。但实际学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只能就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本课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讲解的较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往往死记硬背,或者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因此,每节课结束前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小结,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新课作铺垫。总之,利用课堂小结,既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教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精选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精选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如果设计得好,不仅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起到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使课堂效果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语,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本人的工作实践,现将个人对课堂小结的一些见解阐述如下: 一、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 2、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 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结语,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课堂小结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常用的类型有: 1、知识梳理型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①概括式的小结 例如,初中几何中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列出来,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知道,有哪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力得到提高。 ②问题式

数学课堂小结的新方式

数学课堂小结的新方式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微整理”这种课堂小结新方式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课堂小结方式,提高了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一堂课最后做个小结,可以突出重点,小结的内容容易巩固,这就充分发挥了近因效应。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活跃思维,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一、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是关乎一堂课是否成功的第一步,更因为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好课最关键之处;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关注,因为它是发现问题,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课堂小结的现状,笔者对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课堂小结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1.教师对课堂小结有所关注,但重视程度不够 从调查结果来看,100%的教师认为新授课是需要课堂小结的,分别有75.9%和89.7%的教师认为练习课和复习课也需要课堂小结。看来,一线的老师已关注到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认为课堂小结主要有以下作用:梳理知识,总结方法,更好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孩子总结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还有37.9%的教师是有时间就小结,没有时间就不小结。在一部分课堂里,课堂小结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时内容比较单一,达不到学生的需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的内容比较单一,如问“你有什么收获”(占89.7%),“还有什么疑惑”(占72.4%),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整理(分别占89.7%与75.9%),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整理的只占到了17.2%。而从学生调查中可以发现,除了知识与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有32.5%的学生希望能整理学习是否快乐,有37.5%的学生希望能在整理的时候提出还想知道的问题或者还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可见,教师的课堂小结达不到学生的基本需求。 二、微整理:改变课堂小结现状的重要抓手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见,改变课堂小结的方式与方法已势在必行。在课堂实践中,笔者以“微整理”这种新的课

课堂总结重要性模板(规范版)

课堂总结重要性模板(规范版) Importance template of classroom summary (Standard Vers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课堂总结重要性模板(规范版)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总结的重要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很少有人重视。 一堂课如一乐曲,结尾犹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 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一、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 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趣味性总结 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李国琼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几乎谈不上,在几年的教学中,将我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今,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的潜能就像取之不尽的宝藏。学生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二、用爱心为学生搭建求知的桥梁。 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 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积极给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下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对数学课的看法,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求知的过程,让学生有的放矢。 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体验成功的快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去获取新知。 3、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

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身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 1、独立思考习惯。 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交流习惯。 经过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这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受益无穷。 3、质疑习惯。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答;第二,发现别人不正确的地方,矫正别人的错误观点,学生开始学着提问题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或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逐渐形成。 4、自我管理习惯。 小学生虽然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具体负责管理好他们的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上课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合作最积极。在小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

数学课堂小结的作用

数学课堂小结的作用 孙家小学张兴锁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一、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可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课堂小结就是其中一种高效率的方法,通过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堂小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升华学生思维。 当教师讲授完新课后,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渐渐变得心不在焉,为此教师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得以升华。 三、课堂小结可以承上启下,为新课作铺垫。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作铺垫。但实际学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只能就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本课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讲解的较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往往死记硬背,或者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因此,每节课结束前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小结,把本节课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

7月中旬,根据运教研函字[2011]42号文件精神,我们河津市教育局组织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特点 1、组织严密,层层选拔。 4月份,我们接到运城教研室关于组织首届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文件后,立即以“河教研”的文件形式转发给我市各单位,要求自下而上按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大赛。各单位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于4月—5月进行了校级初赛,5月中、下旬,每个单位选拔出2名教师准备参加市级复赛,共34名选手。 7月中旬,我们下发了补充通知,在河津第四小学举办市级大赛。大赛分低、中、高三段,各确定一个课题,同讲一节课。(低段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中段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高段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对每名选手编号,面对评委讲课,当堂亮分,力求公正、公平赛出真水平。 最后,在34名讲课教师中选拔出一等奖3名(其中2名并列),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其中3名并列)。 2、选手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4名选手风格各异,34节课精彩异呈,人人亮特点,节节显特色。比如赵云霞老师的《回收废品》以情境串为主线进行教学;任水平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郭美玉老师神情怡然的教态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等等。 此外,34节课也有共同的特点:首先,参赛选手都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比如三维目标的结合、教师角色的转化、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等等。最为突出的是:在《回收废品》这节中,老师们都采用了“创设情境——图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已学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课程改革目标。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中,老师们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同时,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课堂小结艺术赏析 胡晓敏 (杭州市上城区胜利小学,310016) 摘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教学改革方向如何,每一种课堂教学都离不开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既有自己的任务,又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课堂小结的主要任务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小结;教学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提炼等等。尽管课堂小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视我们的课堂小结,仍然不尽如人意。课堂小结往往被看作一个承上启下的程式、一段故事(情境)情节延伸,甚至是一句空洞的套话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小结,并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在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艺术。 1 整理知识,恰当评价,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一个课堂小结意味着学习将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前面的学习和知识将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小结是教学过程一个固定的程式和必要的环节,其实更是上课教师教育理念和智慧的体现。朱老师在“几分之一”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2 1后,在小结时有这么一个片段是: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分数2 1。也就是说,被除数除以除数,我们刚才用小数表示,现在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像这样,就是刚才我们所学的分数,这个2 1可以这样写,它是1

除以2的商(演示:写分数线——写2——写1)。1除以2的商,商是多少?我们用分数表示,商是多少一起说。 生: 21。师:注意啊,从下往上读。来读一遍(灯片显示:2 1是一个分数,它是1除以2的商) 这个片段看起来不是那么精彩,甚至感到有些啰嗦。但朱老师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课堂小结除了让大家有一个反思和梳理知识的机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学困生重新整理知识,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否则,连2 1都没有掌握和理解的学困生,是很难进行下一阶段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像“学了哪些知识”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尽量让“学困生”完成;像“应注意什么”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可先让“中等生”完成;概括性比较强或深层次的“反思型”的小结则由优等生完成。 在开放题“找次品球”教学中,在学生完成探究,准备汇报的时候,朱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小结: “好,我们停一下。老师刚才在下面看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不断地在想各种方法,想出一种再去找第二种,有的同学已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找出这个次品球,这非常好。还有个别的小朋友,写好以后,他觉得没事了。这样不好,你要不断地去找,去思考。好,现在我们来交流学习情况…… 朱老师没有马上进行探究结果汇报,而是先做了一个评价性小结。在评价中有鼓励、批评,更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了“课堂上自己该怎么做”,解决问题要不断追求,勇于创新。同时,也要求学生明白“自己做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进行学习”,朱老师在暗暗地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横向比较自己学习情况,反思总结自己的前期行为,促进学习能力提高。 2 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有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再次经历核心内容,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有可能为进行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思路、目标和内容等。 例如,在“与众不同”的教学中,在交流“那你看我跟牛有什么不同?”之后,朱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小结: 看待我跟牛的区别这个问题,可以从多种的角度进行思考,会有很多不相同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导读:范文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范文一: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课堂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课堂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开展第二课堂,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范文二: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现就本学期数学第二课堂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如果设计得好,不仅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起到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使课堂效果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语,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本人的工作实践,现将个人对课堂小结的一些见解阐述如下: 一、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 当我们进入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当我们面对学生提问

今天有何收获时,学生在思考。教师也应当回顾,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应是一种回顾,回顾每一个教学环节,思索每一个教学细节。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此时,课堂小结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亦或暗淡亦或闪耀着明亮的光辉。 2、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 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结语,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课堂小结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常用的类型有: 1、知识梳理型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①概括式的小结

怎样进行课堂小结复习课程

怎样进行课堂小结

“如何创建高效课堂”系列活动发言稿 《让课堂小节更高效》 课堂小结虽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但其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巧妙的课堂小结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是否成功埋下伏笔,更因为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好课最出彩的地方;第三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发现问题,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方面;也许课堂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轮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已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我把近两年听过的课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大多数教师最后的课堂小结都差不多问的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这样的小结虽然改变了原来由老师的一手包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样的小结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把时间恰当地留给学生进行归纳梳理,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然而事实情况如何呢?虽然学生能说出各个知识点,却很少能把知识点展开,更别说高度的梳理和概括了,结果课堂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知识点的过场戏。这样的课堂小结既反映了教师只重该环节的形式而忽视其实效性,也反映了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单一。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小结呢?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融为一体——知识梳理式总结。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梳理知识可以采用四种不同的方式: 1、阅读式:例如“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我们使用的人教实验版教材上没有直接给出公式,可在课的结束时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看看课本,看看自己的所思所想与教材是否相同,并在书上把公式填写完整。 2、问题式:师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在一问一答中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3)梯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口诀式: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口诀让学生朗读、记忆的总结方法。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 4、图表式:用图表或列表的方法归纳总结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整理复习“质数与合数”这一单元时,概念非常多,应建立一个知识整体,通过这样的串联,理

课后小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后小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般来讲,教师对于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课后小结"这一环节。课后小结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优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因此课后小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的作用。 整堂回顾就是给一节课打一个基本分,产生一个总体认识,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比如:在讲“印度”一节时,我根据地形区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北部山地组、中部平原组、南部高原组,每组同学根据课本中的文字和地图分析各区内的自然环境,在了解了自然环境之后,分析本区的经济状况。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课后我进行了很好的小结,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回顾小结,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其次,课后小结有助于我们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所谓“得”,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较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和片段。“得”有的反映在教师热情高,训练精彩、得法之处;有的反映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思维活跃之处;有的反映在师生双边活动到位之处……,课后就该细细体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运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是怎样找到突破口的?采用何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等。比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时,我采取了分组在图上做图上旅行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我是这样做的:在班级中提出倡议:让我们现在一起去旅行吧!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两组,从赤道出发,沿东经15度经线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去旅行,沿途你需要的日用品将会有哪些调整?你认为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沿途你看到了那些植物和动物?然后提出要求: 1、南边三行从赤道向南走,北边三行从赤道向北走,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2、看课本第74—75页相关地图、景观图片和文字; 3、讨论过后,由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经过激烈的讨论、发言后,同学们发现向南走和向北走所经过的气候类型一样,从而可以总结出本区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但是在经过热带草原时,所看到的景观南北差异很大,通过分析,同学们明白了热带草原的气候特征,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在图上旅游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突破口,我想为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发挥提供空间。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查询、搜集、读图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失”是指授课不得法或语言点拨欠妥,影响学生的接受,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之处。为此,课后就应该抓住它大做文章,探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转“败”为“胜”,为今后再讲此课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失”在哪里?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教学设计不切实?还是对教材钻研不透,无法满足学生的质疑?出现这类情况,也不必懊丧,应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或降低要求,或分步解决难点。比如在讲“经纬网”一节时,在工作之初的几年中,教学就有些不得法之处。只是按课本上的顺序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告诉了学生,没有注意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高估了学生,认为我讲一遍,他们就能明白,结果到考试时全傻眼了。把这些教训及产生的原因和今后的预防措施记下来及时自省、吸取教训,就能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从而变本节课的“失”为下节课的“得”。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