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ubernetes的微服务框架实践

基于SpringCloud 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1.微服务本质 微服务架构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分布式架构,与其说是一种新架构,不如说是一种微服务架构风格。 简单来说,微服务架构风格是要开发一种由多个小服务组成的应用。每个服务运行于独立的进程,并且采用轻量级交互。多数情况下是一个HTTP的资源API。这些服务具备独立业务能力并可以通过自动化部署方式独立部署。这种风格使最小化集中管理,从而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存储技术。 对于微服务架构系统,由于其服务粒度小,模块化清晰,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对系统整体进行功能、服务规划,优先考虑如何在交付过程中,从工程实践出发,组织好代码结构、配置、测试、部署、运维、监控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体现微服务的独立性与可部署性。 本文将从微服务系统的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部署阶段进行综合阐述。 理解微服务架构和理念是核心。 2.系统环境

3.微服务架构的挑战 可靠性: 由于采用远程调用的方式,任何一个节点、网络出现问题,都将使得服务调用失败, 随着微服务数量的增多,潜在故障点也将增多。 也就是没有充分的保障机制,则单点故障会大量增加。 运维要求高: 系统监控、高可用性、自动化技术 分布式复杂性: 网络延迟、系统容错、分布式事务 部署依赖性强: 服务依赖、多版本问题 性能(服务间通讯成本高): 无状态性、进程间调用、跨网络调用 数据一致性: 分布式事务管理需要跨越多个节点来保证数据的瞬时一致性,因此比起传统的单体架构的事务,成本要高得多。另外,在分布式系统中,通常会考虑通过数据的最终一致性来解决数据瞬时一致带来的系统不可用。 重复开发: 微服务理念崇尚每个微服务作为一个产品看待,有自己的团队开发,甚至可以有自己完全不同的技术、框架,那么与其他微服务团队的技术共享就产生了矛盾,重复开发的工作即产生了。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微服务架构项目的实践经验:架构选型、开发测试环境下的相关工具支持、人员分工及开发部署流程、相关设计及注意事项。最后,将根据实践经验讨论提高微服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的切实需求,进一步理清本项目所实现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的完善性需求。 本项目是一个企业级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基于容器实现的应用运行环境管理,以及应用开发阶段的持续集成和持续发布。简单的理解该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管理复杂应用的开发和运维环境,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项目的开发背景如下: 首先,该系统具有典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特征: 该平台所运行的服务器配置不高,例如华为RH1288这类低配置服务器,允许硬件失败; 系统平台要求可根据实际用户数的规模进行伸缩部署,保证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系统平台之上需要运行若干企业应用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允许单点失效。 其次,本系统功能复杂,从架构的角度需要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和若干个子系统。不同的层次、子系统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由不同的开发小组完成。 第三,项目组成员由几个城市的异地团队协同开发,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协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上述项目背景的考虑,本项目选择基于微服务架构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测试、部署使用到的工具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适合的流程和相关工具集,才能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应用开发效率。本项目利用DevOPs流程并选用一套相关工具集实现应用开发管理,提高开发、测试、部署的效率。 代码库:本项目使用分布式代码库Gitlab,它的功能不限于代码仓库,还包括reviews(代码审查), issue tracking(问题跟踪)、wiki等功能,是代码管理和异地团队沟通、协作工具的首选。 Docker镜像仓库、Docker:本项目用容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以容器作为应用发布的载体,应用的开发环境和测试发版环境都运行在Docker容器中。对于复杂的开发和运维环境管理Docker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有大多数都已经将Docker应用到了他们的开发或者生产环境中了。

微服务架构落地最佳实践

微服务架构落地最佳实践

难点1:“一步到位”的认知错觉 这些年微服务大红大紫,但是真正能够拿出来做为可实践的案例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微服务案例只能看到微服务架构的“演进结果”,但是看不到微服务架构的“演进过程”。这就像每个人看到一个架构的高峰,却没有看到攀登高峰的路径。 这就给很多架构师一个假象:微服务的架构是通过能力极高的架构师一步到位设计出来的。 这和很多团队自上而下的架构设计感受和相似。于是架构师们蜂拥而至,各种分析方法论层出不穷,讨论和分享络绎不绝。然而真正落地实施的却很少,使得微服务在网络上慢慢变成了一种“玄学”:微服务的实施在“理论研究”的阶段。 这违反了软件架构的最基本规律:架构是解决当前的需求和痛点演进的,而无法对没有出现的问题和痛点进行设计。因此,一步到位的整体的微服务架构设计完全没有必要。况且一个集中化的设计,很难体现微服务的轻量级优势。 我相信技术的发展一定是向不断降低成本的方向上发展的。如果新技术没有降低成本反而提升了成本,要么这个新技术有问题,要么一定是姿势不对,走错了路。 因此,准备实施微服务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思想准备。不过跨过了最初的门槛之后,剩下的工作可以被复制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 难点2:“架构师精英主义”

很多产品对架构师的依赖很大,即“架构师精英主义”:认为产品架构只有这个组织的“技术精英”——架构师才可以完成,而团队其它成员只需要实现架构师的设计就可以。这是大型企业和大型系统的常见问题,这来源于长期的重量级企业级架构习惯。 而微服务则类似于一种“敏捷边际革命”:即由一个不超过2~8个人的小团队就可以完成的功能。而且这种规模的团队即使从整个产品团队移除也对整体产品的研发进度没有影响。因此,即使失败了不会带来太多的损失。不过,当第一个微服务改造成功,那么成功经验的复制带来的乘数效应却能带来很大的收益。 从架构改造投资的风险收益比来看,这是非常划算的。 因此,微服务团队完全没必要大张旗鼓,只需要两三个人就可以动工。但是,谁也没有微服务的实践经验啊,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这就带来了下一个难点。 难点3:缺乏一个信任并鼓励创新的环境

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战

关于举办“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战”高级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和架构理念,微服务自2014年首次提出就引发了业界激烈的讨论。同时,Docker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微服务架构的实施变得更加容易。相比于传统的单体式应用而言,微服务这种小而化之、互相连接的设计理念不仅能让复杂应用的构建变得更加灵活,更能帮助创业企业在面对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时,快速推出新产品,低成本试错。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去设计、开发和部署微服务到自己的业务中去?如何做好服务发现和服务治理呢?中国软件产业培训网决定在举办“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战培训班”望各单位收到通知后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及地点 2019年12月20日-12月23日北京 2020年01月10日-01月13日上海 二、主讲专家 程老师 CTO,微服务架构首席咨询师,国内较早倡导和实践微服务的先行者,多次受邀在大型技术会议主题分享“微服务架构”相关主题。超过10年以上的软件行业经验,从企业应用、互联网应用、服务化平台的架构设计、开发到自动化构建、持续集成、持续交付以及DevOps 的转型实施等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范老师国内架构设计专家、多领域架构评审委员和技术架构组委员。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坚实的学术背景和教学培训经验,多年研发和客户项目高级管理咨询能力,多年包括华为IPD 研发管理工作经历。善于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架构和方法指导团队完成设计工作,具有雄厚的咨询能力。具有大型分布式团队的领导和管理经验。 三、培训特色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与行业应用穿插进行; 2. 专家精彩内容解析、学员专题讨论、分组研究;

微服务架构设计V1

微服务架构设计

目录 一、微服务架构介绍 (3) 二、微服务出现和发展 (3) 三、传统开发模式和微服务的区别 (4) 四、微服务的具体特征 (7) 五、SOA和微服务的区别 (9) 六、怎么具体实践微服务 (11) 七、常见的设计模式和应用 (17) 八、优点和缺点 (23) 九、思考:意识的转变 (26)

一、微服务架构介绍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是一种架构概念,旨在通过将功能分解到各个离散的服务中以实现对解决方案的解耦。你可以将其看作是在架构层次而非获取服务的 类上应用很多SOLID原则。微服务架构是个很有趣的概念,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功能分解到离散的各个服务当中,从而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并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支持。 概念:把一个大型的单个应用程序和服务拆分为数个甚至数十个的支持微服务,它可扩展单个组件而不是整个的应用程序堆栈,从而满足服务等级协议。 定义:围绕业务领域组件来创建应用,这些应用可独立地进行开发、管理和迭代。在分散的组件中使用云架构和平台式部署、管理和服务功能,使产品交付变得更加简单。 本质:用一些功能比较明确、业务比较精练的服务去解决更大、更实际的问题。 二、微服务出现和发展 微服务(Microservice)这个概念是2012年出现的,作为加快Web和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进程的一种方法,2014年开始受到各方的关注,而2015年,可以说是微服务的元年; 越来越多的论坛、社区、blog以及互联网行业巨头开始对微服务进行讨论、实践,可以说这样更近一步推动了微服务的发展和创新。而微服务的流行,Martin Fowler功不可没。 这老头是个奇人,特别擅长抽象归纳和制造概念。特别是微服务这种新生的名词,都有一个特点:一解释就懂,一问就不知,一讨论就打架。

论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

论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 摘要 2016年7月,我所在的公司为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开发了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的产品,我担任系统架构师职务,主要负责软件架构和安全体系设计的工作,该项目是基于互联网,为单位、企业和个人等公众群体提供7*24小时的查询申请服务,同时兼顾行贿犯罪预防宣传。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以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为例,论述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首先概述我参与管理和开发,并采用微服务架构开发的工作,然后具体描述微服务架构的特点,最后结合项目描述软件的架构,说明该系统是如何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的,并说明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经过项目组近一年的努力,本产品已顺利开发完成,目前,已在浙江、云南等多省上线使用,取得客户和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正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公司或组织业务的不断扩张,需求的快速变化以及用户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单块(Monolithic)软件架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已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对软件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微服务架构模式(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Pattern)逐渐流行。它强调将单一业务功能开发成微服务的形式,每个微服务运行在一个进程中;采用HTTP等通信协议和轻量级API实现微服务之间的协作与通信。这些微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以及不同数据存储技术,能够通过自动化部署工具独立发布,并保持最低限制的集中式管理。 2015年7月,我所在的公司为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开发了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的产品,我担任系统架构师职务,主要负责软件架构和安全体系设计的工作。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论述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首先概述我参与管理和开发,并采用微服务架构开发的工作,然后具体描述微服务架构的特点,最后结合项目描述软件的架构,说明该架构是如何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的,并说明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金融行业微服务架构落地实践

金融行业微服务架构落地实践

谈到微服务,大家听的也比较多了,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自己对微服务架构的理解,相比于在互联网企业的大量落地,微服务在传统金融行业(银行、证券、基金、租赁、期货等)还没有普及,个人认为:一方面和行业的天然属性有关,传统金融行业线上系统需求更新和版本迭代没有互联网公司那么频繁,传统的技术架构能够应对这样的变更频率;一方面和传统金融行业IT系统的建设模式有关,传统金融行业很多IT系统还是基于外包厂商在做,外包厂商的技术能力约束了新技术的落地。另一方面传统金融行业对系统可用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 下面我将把自认为微服务架构在传统金融行业落地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一个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微服务架构最简单的理解方式是什么; 二是微服务能够带来什么; 三是微服务架构开发框架选型; 四是微服务与容器技术; 五是微服务落地涉及的部门墙; 六是微服务落地路径。 一,首先来谈一谈微服务架构是什么,如何最简单的理解

如图一所示,应用A由两个服务组成,各个服务之间存在调用依赖,各个服务的配置信息都存在自身的配置文件中,并且很可能公用一个schema,这样就会带来一些问题。 场景一:服务1如果需要调用服务2,那么服务1需要将服务2的服务ip地址写在自己的配置文件里,这样就增加了服务1与服务2的耦合性,当服务2由于某种原因更换ip地址时,服务1的配置文件也要跟着手工进行修改,不但增加劳动量,而且容易出错或者遗漏,导致系统故障;场景二:该应用A的所有服务都使用同一个schema,那么当由于某个服务的原因需要升级schema配置,那么会同时影响服务2对数据库使用,从而两个服务都不可用。 微服务架构则可以轻松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图一中的应用,按照微服务理论拆分后,效果如图二所示: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微服务架构项目的实践经验:架构选型、开发测试环境下的相关工具支持、人员分工及开发部署流程、相关设计及注意事项。最后,将根据实践经验讨论提高微服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的切实需求,进一步理清本项目所实现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的完善性需求。 本项目是一个企业级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基于容器实现的应用运行环境管理,以及应用开发阶段的持续集成和持续发布。简单的理解该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管理复杂应用的开发和运维环境,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项目的开发背景如下: 首先,该系统具有典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特征: 该平台所运行的服务器配置不高,例如华为RH1288这类低配置服务器,允许硬件失败; 系统平台要求可根据实际用户数的规模进行伸缩部署,保证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系统平台之上需要运行若干企业应用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允许单点失效。 其次,本系统功能复杂,从架构的角度需要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和若干个子系统。不同的层次、子系统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由不同的开发小组完成。 第三,项目组成员由几个城市的异地团队协同开发,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协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上述项目背景的考虑,本项目选择基于微服务架构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测试、部署使用到的工具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适合的流程和相关工具集,才能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应用开发效率。本项目利用DevOPs流程并选用一套相关工具集实现应用开发管理,提高开发、测试、部署的效率。 代码库:本项目使用分布式代码库Gitlab,它的功能不限于代码仓库,还包括reviews(代码审查), issue tracking(问题跟踪)、wiki等功能,是代码管理和异地团队沟通、协作工具的首选。 Docker镜像仓库、Docker:本项目用容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以容器作为应用发布的载体,应用的开发环境和测试发版环境都运行在Docker容器中。对于复杂的开发和运维环境管理Docker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有大多数都已经将Docker应用到了他们的开发或者生产环境中了。 K8s:本项目采用Kubernates作为容器调度管理的基础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的Docker容器都由K8s负责调度管理。 Jenkins:快速的部署发布离不开老牌持续集成明星Jenkins,本项目通过Jenkins任务构建代码、将应用打包成Docker镜像,最终发布到K8s环境中将容器运行起来。 Shell脚本:编写Shell脚本将项目打分支、发布应用等开发阶段的配置管理工作自动化,降低运维门槛、提高配置管理和运维的效率。

微服务技术调研与实践

微服务技术调研与实践 微服务架构简介 微服务架构模式(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Pattern)的目的是将大型的、复杂的、长期运行的应用程序构建为一组相互配合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很容易得局部改良。 微服务(micro services)这个概念不是新概念,很多公司已经在实践了,例如亚马逊、Google、FaceBook,在国内我自己知道的有:BAT、滴滴、饿了么、携程、唯品会、酷狗等公司。 一个单体应用可能是下图这样的架构,各个功能在应用内部通过模块划分,这样的应用有它自己的好处如:调试简单、部署方便等。 但是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如:

不同模块发生资源冲突时无法解决(有些业务需要无阻塞的io操作,这明显使用nodejs之类的语音是非常棒的,但是有些业务需要做算法密集型的操作,这明显就是nodejs的短板,这时候单体应用就需要做一个妥协,而不能都取最优解)。 单体应用一般所有应用都运行在同一进程中,在某个模块产生bug后会导致整个应用挂掉。 其中最突出的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个应用会越来越大,会大到任何单个开发者都不可能搞懂它。 将上图单体应用拆分为微服务的架构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到每一个模块功能都变成了一个单独的服务,各服务之间通过各自暴露的API 接口相互调用,对外的接口通过一个API GATEWAY 来统一处理。 这种架构看起来明显是稍显复杂,但是其扩展性却是非常棒的,下图很好的描述如何去构建和扩展一个微服务架构。

X轴表示在物理层面做负载均衡、应用副本来提高吞吐能力。 Y轴表示从功能方面拆分服务,来对应处理单一专注功能。 Z轴表示如何通过优化路由来整合相关服务(API GATEWAY)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与不足 优点: 每个服务足够内聚,足够小,代码容易理解、开发效率提高 服务之间可以独立部署,微服务架构让持续部署成为可能; 每个服务可以各自进行x扩展和z扩展,而且,每个服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部署到合适的硬件服务器上; 容易扩大开发团队,可以针对每个服务(service)组件开发团队; 提高容错性(fault isolation),一个服务的内存泄露并不会让整个系统瘫痪; 系统不会被长期限制在某个技术栈上。 缺点

企业微服务架构实践

企业微服务架构实践

美丽好车的微服务实践是基于Spring Cloud 体系来做的,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踩了不少坑,对于微服务也有了实际的切身体会和理解,而不再是泛泛而谈。在整个Spring Cloud 技术栈中,基于不同职责需要,我们选择了相应组件来支持我们的服务化,同时配合Swagger 和Feign 实现接口的文档化和声明式调用,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极大地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研发联调和测试的效率。 从应用架构来看,正是由于基于Spring Cloud 来实现,整个系统完全秉承了微服务的原则,无论是Spring Cloud 组件还是业务系统,都体现了服务即组件、独立部署、去中心化的特性,由此提供了快速交付和弹性伸缩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基于各个组件具体介绍一下美利好车的微服务实践,首先最基本的就是Eureka,其承载着微服务中的服务注册和服务发现的职责,是最基础的组件,必然有高可用的要求。 基于高可用的Eureka 集群实现服务发现

美利好车在生产实践中部署了一个三节点的Eureka Server 的集群,每个节点自身也同时基于Eureka Client 向其它Server 注册,节点之间两两复制,实现了高可用。在配置时指定所有节点机器的hostname 既可,即做到了配置部署的统一,又简单实现了IP 解耦,不需要像官方示例那样用profile 机制区分节点配置。这主要是由于Eureka 节点在复制时会剔除自身节点,向其它节点复制实例信息,保证了单边同步原则:只要有一条边将节点连接,就可以进行信息传播和同步。在生产环境中并不要过多调整其它配置,遵循默认的配置既可。 服务发现

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

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

引言:“微服务”是当前软件架构领域非常热门的词汇,能找到很多关于微服务的定义、准则,以及如何从微服务中获益的文章,在企业的实践中去应用“微服务”的资源却很少。本篇文章中,会介绍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的基础概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应用。 1.单体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 企业级的应用一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业务需求,而常见的方式是把大量功能堆积到同一个单体架构中去。比如:常见的ERP、CRM等系统都以单体架构的方式运行,同时由于提供了大量的业务功能,随着功能的升级,整个研发、发布、定位问题,扩展,升级这样一个“怪物”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单体架构的初期效率很高,应用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大。在每次的迭代中,开发团队都会面对新功能,然后开发许多新代码,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简单的应用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怪物。 图1:单体架构 大部分企业通过SOA来解决上述问题,SOA的思路是把应用中相近的功能聚合到一起,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出去。因此基于SOA架构的应用可以理解为一批服务的组合。SOA带来的问题是,引入了大量的服务、消息格式定义和规范。 多数情况下,SOA的服务直接相互独立,但是部署在同一个运行环境中(类似于一个Tomcat实例下,运行了很多web应用)。和单体架构类似,随着业务功能的增多SOA的服务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本质上看没有因为使用SOA而变的更好。图1,是一个包含多种服务的在线零售网站,所有的服务部署在一个运行环境中,是一个典型的单体架构。

单体架构的应用一般有以下特点: ?设计、开发、部署为一个单独的单元。 ?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导致维护、升级、新增功能变得异常困难 ?很难以敏捷研发模式进行开发和发布 ?部分更新,都需要重新部署整个应用 ?水平扩展:必须以应用为单位进行扩展,在资源需求有冲突时扩展变得比较困难(部分服务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部分需要更多内存资源) ?可用性:一个服务的不稳定会导致整个应用出问题 ?创新困难:很难引入新的技术和框架,所有的功能都构建在同质的框架之上 2.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应用是由多个小的、相互独立的、微服务组成,这些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开发和发布都没有依赖。 多数人对于微服务的定义是, 把本来运行在单体架构中的服务拆分成相互独立的服务,并运行在各自的进程中。在我看来,不仅如此。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不同的服务能依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构建的不同的技术架构之上,并且聚焦在有限的业务功能之上。 因此,在线零售网站可以用图2的微服务架构来简单概括。基于业务需求,需要增加一个账户服务微服务,因此构建微服务绝不是在单体架构中把服务拆分开这么简单。

微服务治理的技术演进和架构实践

微服务治理的技术演进和架构实践

随着业务的发展,规模扩大,服务越来越多,需要协调线上运行的各个服务,保障服务的SLA;基于服务调用的性能KPI数据进行容量管理,合理分配各服务的资源占用;对故障业务做服务降级、流量控制、流量迁移等快速恢复业务。怎样的服务治理框架能满足需求? 本文档,将分为三个部分。 1.为什么需要服务治理 2.服务治理的技术演进历程 3.云端微服务治理框架设计 为什么需要服务治理? 第一、业务需求 随着业务的发展,服务越来越多,如何协调线上运行的各个服务,保障服务的SLA,对服务架构和运维人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小服务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渐显现,需要能够基于服务调用的性能KPI数据进行容量管理,合理分配各个服务的资源占用,提高机器的利用率。线上业务发生故障时,需要对故障业务做服务降级、流量控制、流量迁移等,快速恢复业务。 着开发团队的不断扩大,服务的上线越来越随意,甚至发生功能相同、服务名不同的服务同时上线。上线容易下线难,为了规范服务的上线和下线,在服务发布前,需要走服务预发布流程,由架构师或者项目经理对需要上线的服务做发布审核,审核通过的才能够上线。为了满足服务线下管控、保障线

上高效运行,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服务治理框架对服务进行统一、有效管控,保障服务的高效、健康运行。 第二、技术需求 大部分服务化框架的服务属性通过XML配置或者Java注解的方式进行定义,以服务端流量控制为例: 服务发布的XML文件通常会打包到服务提供者的jar包中,部署在Java Web或者Java Container 容器中,存储在服务端的本地磁盘中。 无论采用注解还是XML配置的方式,如果需要在运行态动态修改服务提供者的流控阈值,都需要在本地修改配置或者修改源码,重新打包部署并升级应用。无法实现在线、配置化的修改和动态生效。由于诸如流控阈值、服务的超时时间等无法预测出最优值,需要修改之后上线验证,根据服务运行效果决定是否再做调整,因此经常需要反复调整,采用修改源码-重新打包部署-应用升级的方式进行服

GraphQL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实践架构

GraphQL 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实践架构 目录 GraphQL 是什么? (1) GraphQL 在微服务架构中的使用 (2) GraphQL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3) 合理的GraphQL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 (4)

一、GraphQL 是什么?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从今天来看已经是一门非常古老的Web 服务技术了,虽然很多服务仍然在使用遵循SOAP 的接口,但是到今天REST 风格的面向资源的API 接口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也非常的成熟;但是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主角其实是另一门更加复杂、完备的查询语言GraphQL。 作为Facebook 在2015 年推出的查询语言,GraphQL 能够对API 中的数据提供一套易于理解的完整描述,使得客户端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得它需要的数据,目前包括Facebook、Twitter、GitHub 在内的很多公司都已经在生产环境使用GraphQL 提供API;其实无论我们是否决定生产环境中使用GraphQL,它确实是一门值得学习的技术。 二、GraphQL 在微服务架构中的使用 类型系统 GraphQL 的强大表达能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它完备的类型系统,与REST 不同,它将整个Web 服务中的全部资源看成一个有连接的图,而不是一个个资源孤岛,在访问任何资源时都可以通过资源之间的连接访问其它的资源。

如上图所示,当我们访问User 资源时,就可以通过GraphQL 中的连接访问当前User 的Repo 和Issue 等资源,我们不再需要通过多个REST 的接口分别获取这些资源,只需要通过如下所示的查询就能一次性拿到全部的结果: { user { id email username repos(first: 10) { id url name issues(first: 20) { id author

微服务架构技术栈指南

微服务架构技术栈指南

前言 近年,Spring Cloud俨然已经成为微服务开发的主流技术栈,在国内开发者社区非常火爆。 我近年一直在一线互联网公司(携程,拍拍贷等)开展微服务架构实践,根据我个人的一线实践经验和我平时对Spring Cloud的调研,我认为Spring Cloud技术栈中的有些组件离生产级开发尚有一定距离。 比方说Spring Cloud Config和Spring Cloud Sleuth都是Pivotal自研产品,尚未得到大规模企业级生产应用,很多企业级特性缺失(具体见我后文描述)。另外Spring Cloud体系还缺失一些关键的微服务基础组件,比如Metrics监控,健康检查和告警等。 所以我在参考Spring Cloud微服务技术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战落地经验,也结合国内外一线互联网公司(例如Netflix,点评,携程,Zalando等)的开源实践,综合提出更贴近国内技术文化特色的轻量级的微服务参考技术栈。希望这个参考技术栈对一线的架构师(或者是初创公司)有一个好的指导,能够少走弯路,快速落地微服务架构。 这个参考技术栈和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主要包含11大核心组件,分别是: 核心支撑组件 1.服务网关Zuul 2.服务注册发现Eureka+Ribbon 3.服务配置中心Apollo 4.认证授权中心Spring Security OAuth 5.服务框架Spring MVC/Boot 监控反馈组件 1.数据总线Kafka 2.日志监控ELK 3.调用链监控CAT 4.Metrics监控KairosDB 5.健康检查和告警ZMon 6.限流熔断和流聚合Hystrix/Turbine 一、核心支撑组件 服务网关Zuul 2013年左右,infoq曾经对前Netflix架构总监Adrian Cockcroft有过一次专访[附录1],其中有问Adrian:“Netflix开源这么多项目,你认为哪一个是最不可或缺的(MOST Indispensable)”,Adrian 回答说:“在NetflixOSS开源项目中,有一个容易被忽略,但是Netflix最强大的基础服务之一,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