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地部署资料

微服务架构地部署资料
微服务架构地部署资料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微服务架构项目的实践经验:架构选型、开发测试环境下的相关工具支持、人员分工及开发部署流程、相关设计及注意事项。最后,将根据实践经验讨论提高微服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的切实需求,进一步理清本项目所实现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的完善性需求。

本项目是一个企业级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基于容器实现的应用运行环境管理,以及应用开发阶段的持续集成和持续发布。简单的理解该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管理复杂应用的开发和运维环境,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项目的开发背景如下:

首先,该系统具有典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特征:

该平台所运行的服务器配置不高,例如华为RH1288这类低配置服务器,允许硬件失败;

系统平台要求可根据实际用户数的规模进行伸缩部署,保证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系统平台之上需要运行若干企业应用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允许单点失效。

其次,本系统功能复杂,从架构的角度需要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和若干个子系统。不同的层次、子系统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由不同的开发小组完成。

第三,项目组成员由几个城市的异地团队协同开发,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协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上述项目背景的考虑,本项目选择基于微服务架构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测试、部署使用到的工具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适合的流程和相关工具集,才能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应用开发效率。本项目利用DevOPs流程并选用一套相关工具集实现应用开发管理,提高开发、测试、部署的效率。

代码库:本项目使用分布式代码库Gitlab,它的功能不限于代码仓库,还包括reviews(代码审查), issue tracking(问题跟踪)、wiki等功能,是代码管理和异地团队沟通、协作工具的首选。

Docker镜像仓库、Docker:本项目用容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以容器作为应用发布的载体,应用的开发环境和测试发版环境都运行在Docker容器中。对于复杂的开发和运维环境管理Docker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有大多数都已经将Docker应用到了他们的开发或者生产环境中了。

K8s:本项目采用Kubernates作为容器调度管理的基础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的Docker 容器都由K8s负责调度管理。

Jenkins:快速的部署发布离不开老牌持续集成明星Jenkins,本项目通过Jenkins任务构建代码、将应用打包成Docker镜像,最终发布到K8s环境中将容器运行起来。

Shell脚本:编写Shell脚本将项目打分支、发布应用等开发阶段的配置管理工作自动化,降低运维门槛、提高配置管理和运维的效率。

WIKI:Gitlib上的WIKI功能相对简陋,因此项目组选择dokuwiki作为异地团队协作和沟通的工具,团队成员可以将设计文档、知识分享文档、公告信息等信息可以更新到wiki上,便与协同开发。

禅道:为了便于开发计划、开发任务和bug关联起来,本项目使用禅道进行开发任务和bug 管理。

人员分工及开发流程

微服务架构应用的开发、部署的复杂度都是远大于单体式应用的,靠运维人员手工的配置管理显然是难于应付了。DevOps主张以自动化任务处理方式实现软件交付及基础设施更新,可以说是微服务架构应用开发和运维的必要条件,本项目采用DevOps的理念的开发流程进行开发。实现部署和运维的自动化需要工具,同时DevOps强调软件开发者与其他IT员工及管理层间的协作与沟通,因此明确的人员分工和开发流程是与工具同样重要的因素。通俗的说,就是有了工具,大家要知道怎么使用工具,并且愿意使用工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研发效率的目的。

项目组的主要工作成员无非也是做开发、测试和系统管理三类工作,这里只说明与传统的企业应用开发过程中三类人员所做的工作略有不同的工作内容。

开发人员:

a) 开发者做开发设计,需要将涉及到接口部分设计更新到wiki上,供调用者评审和调用。

b) 开发者除了编写程序逻辑外,还需要注意编写单元测试用例,因为分布式应用联调相对复杂,先做在编写单服务时做好了测试再联调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c) 由于本项目是采用Docker容器作为发布载体的,开发者可能需要修改DockerFile模板里的部分参数,便于部署阶段能将编译后的代码打包到镜像中。相对于传统的开发方式,这是对开发者额外的要求。让所有开发者懂Dockerfile似乎要求也有点高,其实每个子项目中的DockerFile及脚本一般是在搭建项目框架时,主要系统配置管理员编写的好的模板,若开发人员不懂相关技术,也可以跟配置管理员沟通需求,由配置管理员修改相关文件。

测试人员:测试人员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只是需要注意除了每个Sprint阶段的测试外,还需要配合开发人员持续集成的测试;

系统配置管理人员:一般DevOps的开发方式是依赖于云基础平台以及自动化发布工具的,因此相对于传统开发方式,对系统配置管理者的技术要求会比较低。但是,我们的项目开发目的就是构建一个能支撑DevOps流程的平台,其开发本身还不具备相应的平台基础。因此,我们项目最初的系统配置管理工作是由架构师来做的,主要需要做如下这些事:

a) 部署运行项目组开发需要用到公共的服务组件、例如zookeeper注册中心、Docker Registry镜像仓库、数据库等;

b) 为子项目编写在git上打分支的脚本,便于测试发版的时候打分支;

c) 编写各类型应用发布部署成镜像的Dockerfile;

d) 制作或者在网上找到现成的开发所需环境的Docker镜像,并且Push到项目开发使用的私有镜像库中;

e) 编写Shell脚本实现将子项目打包成Docker镜像,并且Push到镜像仓库中。

f) 在Jenkins上配置自动编译或者部署任务,实现持续集成和部署。

本文将对项目的开发、部署联调以及测试发版流程和规范做简要说明,并提供项目各个阶段使用到的部分自动化脚本工具示例。

图 1 项目持续集成和部署流程

代码分支管理:

如图所示,在git上创建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至少建立develop和master两个分支。开发人员只有权限把代码提交到develop分支上,平时的持续集成和联调都从develop分支上获取代

码。每个Sprint阶段测试发版时,配置管理员从develop分支上创建一个用于测试的release

分支。当测试修改bug时,开发人员只把修改后的代码提交到对应的测试Release分支上。当测

试版本稳定后,由配置管理员将代码合并到Master分支中。

自动部署和发布:

项目借助于Shell脚本、Dockerfile、K8s配置文件和Jenkins任务实现了自动化的持续集成和部署。配置管理员在项目目录下编写的脚本文件结构如图2所示。

a) 创建分支的shell脚本,示例见附件1;

#!/bin/bash

if [ -z "$1" ]; then

cat <

Usage:

branch-release.sh

EOF

exit 1

fi

DEPLOY_VERSION=$1

RP_FILES=(subproject1/kube-rc.yaml subproject1/pom.xml subproject1/Makefile)

if [ -z $(git branch -a | grep -e /${DEPLOY_VERSION}$) ]; then

git branch ${DEPLOY_VERSION}

git checkout ${DEPLOY_VERSION}

else

git checkout ${DEPLOY_VERSION}

git pull

fi

#替换k8s配置文件中环境指向,从开发切换到测试

#替换掉pom.xml文件中的SNAPSHOT为release版本号

#替换掉makefile中发布的镜像Tag的latest为release版本号

for f in ${RP_FILES[@]}; do

sed -i -e "s#https://www.360docs.net/doc/69665622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696656228.html,#g" \

-e "s#0.0.1-SNAPSHOT#${DEPLOY_VERSION}-SNAPSHOT#g" \

-e "s#latest#${DEPLOY_VERSION}#g" $f

done

git commit -a -m "Create Branch ${DEPLOY_VERSION}"

git push origin ${DEPLOY_VERSION}

b) Dockerfile示例文件,将Java dubbo服务发布为镜像为例,示例见附件2:

FROM https://www.360docs.net/doc/696656228.html,/java:openjdk-7-jre

MAINTAINER zhangsan

ENV spring.profiles.active="production"

ENV JAVA_OPTS="-Xmx1024m"

RUN mkdir -p /app

COPY target/subproject1.war /app/

COPY ./startup.sh /app/

RUN chmod +x /app/startup.sh

WORKDIR /app

CMD ["./startup.sh"]

EXPOSE 8080

c) Makefile文件:包括编译项目、将项目打包成Docker镜像、将镜像Push到镜像仓库、

在K8s上创建ReplicationController、在K8s上创建service的命令脚本:

IMAGE_PREFIX = https://www.360docs.net/doc/696656228.html,/project1/

COMPONENT = subproject1

ifndef BUILD_TAG

BUILD_TAG = latest

endif

IMAGE = $(IMAGE_PREFIX)$(COMPONENT):$(BUILD_TAG)

ifndef KUBE_OPS

KUBE_OPS = --server=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96656228.html, --namespace=project1

endif

clean:

mvn clean

compile: clean

mvn -U -DskipTests=true -Dmaven.javadoc.skip=true package

#将当前程序打包成Docker镜像

build:

docker build -t $(IMAGE) .

#将当前镜像Push到镜像仓库

push:

docker push $(IMAGE)

run:

docker run --rm -it -e spring.profiles.active=application -p 8080:8080 $(IMAGE)

#部署RelicationController

deploy:

kubectl create -f kube-rc.yaml $(KUBE_OPS)

redeploy:

kubectl replace -f kube-rc.yaml $(KUBE_OPS)

undeploy:

kubectl delete -f kube-rc.yaml $(KUBE_OPS)

#创建service

deploy-svc:

kubectl create -f kube-svc.yaml $(KUBE_OPS)

undeploy-svc:

kubectl delete -f kube-svc.yaml $(KUBE_OPS)

d) K8s部署配置文件,创建ReplicationController、创建service示例见附件4:

#创建ReplicationController

apiVersion: v1

kind: ReplicationController

metadata:

name: subproject1

spec:

replicas: 1

selector:

name: subproject1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name: subproject1

spec:

containers:

- name: subproject1

im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696656228.html,/project1/subproject1:latest

imagePullPolicy: Always

env:

- name: DUBBO_REGISTRY_ADDRESS

value: "kube://zookeeper:2181"

- name: DUBBO_REGISTRY_REGISTER

value: "true"

ports:

- containerPort: 8888

#创建Service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subproject1

labels:

component: subproject1

spec:

ports:

- port: 8888

nodePort: 16888

selector:

name: svc-subproject1

type: NodePor

e) 配置管理员在Jenkins上配置自动或手动触发的任务,在jenkins任务中配置shell脚

本,可实现应用的一键部署,示例见附件5。

#!/bin/bash -e

IMAGE=https://www.360docs.net/doc/696656228.html,/project1/sub-project1:$IMAGE_VERSION

make compile

if [ $build = "true" ]; then

echo "docker build -t $IMAGE"

docker build -t $IMAGE .

echo "docker push $IMAGE"

docker push $IMAGE

fi

if [ $undeploy = "true" ]; then

make undeploy

fi

if [ $deploy = "true" ]; then

make deploy

fi

if [ $deploysvc = "true" ]; then

make deploy-svc

fi

具体的过程说如下:

i. 从Git上拉取代码,编译、发布项目;

ii. 将编译好的程序包,打包成Docker镜像;

iii. 将打包好的Docker镜像Push到镜像仓库;

iv. Jenkins执行Shell脚本命令,从镜像仓库拉取镜像在K8s环境中创建pod和RC,将应用程序及其运行环境所在的容器在K8s平台上运行起来。

测试与发版:

从图中可以看到,项目的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是相互隔离的两套环境。

a) 部署在开发环境的应用代码,来自develop分支,对应的Docker镜像Tag用latest,

供开发人员调试、以及测试人员随时协助做集成测试;

b) 部署在测是环境的应用代码,来自每到一个Sprint阶段发版测试时配置管理员从

develop分支中打出的测试发版分支,分支名对应的版本号不同,相应的Docker镜像的tag也

会随是版本号改变。测试环境中部署的应用主要用于测试验证。

部署联调:

项目分为四层:前端UI、WEB层有若干个web应用、Service层包括若干个分布式服务、基础底层。这里简要说明一下各层之间的调试方式:

a) 前端和Web层联调:前端开发人员本地启动一个Nginx,配置nginx.conf文件将

localhost代理指向web server的地址,即可在本地调试与动态Web端的交互。

b) WEB层与服务层联调、服务层之间联调、服务层与基础层联调,分为两种方式:

本地调试:部署一个专用的zookeeper注册中心,开发者可以把本机地址注册到注册中心,供相关人员临时调用服务调试。

集成环境调试:提交代码触发Jenkins任务,将服务打包成容器镜像,部署到K8s上在完整的系统运行环境中联合调试。具体的集成环境编排依赖于k8s完成。

微服务的分层和服务交互设计

关于微服架构的利弊以及设计原则有很多著名的文章有介绍,例如MarinFowler的博文《Microservices:a definition of this new architectural term》和来自DZone community 社区的《Microservices in Practice: From Architecture to Deployment》在InfoQ等技术网站都有中文翻译,本文就不对概念和设计原则做过多赘述。本小节主要是说明关于项目的逻辑分层结构和服务交互方面的设计。

本项目遵守以下微服务架构的主要基本原则,但是也会根据具体项目情况有所保留。

i. 单一责任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

ii. 保证微服务设计能支持服务的敏捷/独立地开发和部署。

图 2分层结构及通信机制

架构分层设计

如图2所示,项目的架构是分为四层:静态UI层、动态WEB层、业务服务层、基础业务层。

i. 静态UI层,直接面向用户的操作展示界面,包括静态UI设计和JS交互代码,主要采用Angulars框架;

ii.动态WEB层是各业务服务的“门面”,根据前端设计的需要调用、组装业务服务层的API,相对来说,这一层变动的频率较高,例如系统需要进行流程优化或者前端UE改造,相应的都要变更这一层。动态WEB层采用Java Spring或者python Django框架实现;

iii.业务服务层,根据业务需求按照功能对基础服务层进行扩展和包装,采用Dubbo分布式服务框架实现,具体版本是当当扩展过的Dubbox,支持REST API,并且对Spring的支持升级到了3.x;

iv. 基础服务层比较稳定,提供一些基础功能,采用Go语言/Ruby/Java/Python等多种语言实现的。

基于SpringCloud 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1.微服务本质 微服务架构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分布式架构,与其说是一种新架构,不如说是一种微服务架构风格。 简单来说,微服务架构风格是要开发一种由多个小服务组成的应用。每个服务运行于独立的进程,并且采用轻量级交互。多数情况下是一个HTTP的资源API。这些服务具备独立业务能力并可以通过自动化部署方式独立部署。这种风格使最小化集中管理,从而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存储技术。 对于微服务架构系统,由于其服务粒度小,模块化清晰,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对系统整体进行功能、服务规划,优先考虑如何在交付过程中,从工程实践出发,组织好代码结构、配置、测试、部署、运维、监控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体现微服务的独立性与可部署性。 本文将从微服务系统的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部署阶段进行综合阐述。 理解微服务架构和理念是核心。 2.系统环境

3.微服务架构的挑战 可靠性: 由于采用远程调用的方式,任何一个节点、网络出现问题,都将使得服务调用失败, 随着微服务数量的增多,潜在故障点也将增多。 也就是没有充分的保障机制,则单点故障会大量增加。 运维要求高: 系统监控、高可用性、自动化技术 分布式复杂性: 网络延迟、系统容错、分布式事务 部署依赖性强: 服务依赖、多版本问题 性能(服务间通讯成本高): 无状态性、进程间调用、跨网络调用 数据一致性: 分布式事务管理需要跨越多个节点来保证数据的瞬时一致性,因此比起传统的单体架构的事务,成本要高得多。另外,在分布式系统中,通常会考虑通过数据的最终一致性来解决数据瞬时一致带来的系统不可用。 重复开发: 微服务理念崇尚每个微服务作为一个产品看待,有自己的团队开发,甚至可以有自己完全不同的技术、框架,那么与其他微服务团队的技术共享就产生了矛盾,重复开发的工作即产生了。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微服务架构项目的实践经验:架构选型、开发测试环境下的相关工具支持、人员分工及开发部署流程、相关设计及注意事项。最后,将根据实践经验讨论提高微服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的切实需求,进一步理清本项目所实现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的完善性需求。 本项目是一个企业级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基于容器实现的应用运行环境管理,以及应用开发阶段的持续集成和持续发布。简单的理解该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管理复杂应用的开发和运维环境,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项目的开发背景如下: 首先,该系统具有典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特征: 该平台所运行的服务器配置不高,例如华为RH1288这类低配置服务器,允许硬件失败; 系统平台要求可根据实际用户数的规模进行伸缩部署,保证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系统平台之上需要运行若干企业应用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允许单点失效。 其次,本系统功能复杂,从架构的角度需要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和若干个子系统。不同的层次、子系统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由不同的开发小组完成。 第三,项目组成员由几个城市的异地团队协同开发,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协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上述项目背景的考虑,本项目选择基于微服务架构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测试、部署使用到的工具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适合的流程和相关工具集,才能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应用开发效率。本项目利用DevOPs流程并选用一套相关工具集实现应用开发管理,提高开发、测试、部署的效率。 代码库:本项目使用分布式代码库Gitlab,它的功能不限于代码仓库,还包括reviews(代码审查), issue tracking(问题跟踪)、wiki等功能,是代码管理和异地团队沟通、协作工具的首选。 Docker镜像仓库、Docker:本项目用容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以容器作为应用发布的载体,应用的开发环境和测试发版环境都运行在Docker容器中。对于复杂的开发和运维环境管理Docker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有大多数都已经将Docker应用到了他们的开发或者生产环境中了。

微服务和大数据支撑架构一体化

微服务和大数据支撑架构一体化

微服务、大数据、AI、移动、物联网、云计算是软件的革命,微服务支持devops 敏捷开发,有利于开发效率提升和产品升级、运维,使用spring cloud开发微服务,部署在云平台上,对产品运行的数据通过大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分析业务数据和用户行为,达成产品运营,优化业务,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这是一个系统化的的解决思路,对产品一体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1.微服务介绍 微服务是目前最先进的架构设计思想,在许多国内外大互联网公司得到成功的应用,其核心是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把应用分解为小的服务模块进行独立开发。微服务的这一特点使其便于部署到容器,对整个开发、测试、运维都发生了革命性影响,有力地支持了devops开发,提高效率,便于维护升级和故障处理,带来了一系列优势。那么,微服务有哪些奥秘呢?下面从技术原理上进行剖析。 化整为零的思路不是开发一个巨大的单体式的应用,而是将应用分解为小的、互相连接的微服务。一个微服务一般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比如下单管理、客户管理等等。每一个微服务都是微型六角形应用,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适配器。一些微服务还会发布API给其它微服务和应用客户端使用。其它微服务完成一个WebUI,运行时,每一个实例可能是一个云VM或者是Docker容器。 Spring Cloud是微服务开发的优秀框架,在spring Boot的基础上进行开发,Spring Cloud 为开发者提供了在分布式系统(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能路由、微代理、控制总线、一次性Token、全局锁、决策竞选、分布式会话和集群状态)操作的开发工具。使用Spring Cloud 开发者可以快速实现上述这些模式。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① 张晶1, 黄小锋2, 李春阳3 1(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100192) 2(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48) 3(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31) 摘 要: 相对于传统单块架构, 微服务框架具有技术选型灵活, 独立部署, 按需独立扩展等优点, 更适合当前互联网时代需求. 但微服务架构的使用引入了新的问题, 如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 对微服务框架引入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出了微服务框架的一种实现方案, 在框架层面解决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共性问题, 使业务系统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逻辑实现, 简化系统开发的难度, 提高开发效率. 关键词: 微服务框架; 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服务容错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ZHANG Jing1, HUANG Xiao-Feng2, LI Chun-Yang3 1(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92, China) 2(PowerChin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Beijing 100048, China) 3(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31,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ngle block architecture,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technology selection, independent deployment, and independent scalability more suitability for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internet age, etc. But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also introduces new problems such as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on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framework, which can solv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and other common problems. Based on this, developers only nee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unctions, so that it can simplify the difficulty of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 fault tolerance 传统信息化系统的典型架构是单块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即将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打包成一个应用, 每个应用是最小的交付和部署单元, 应用部署后运行在同一进程中. 单块架构应用具有IDE友好、易于测试和部署等优势, 但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单块架构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维护成本高、持续交付周期长、可伸缩性差等方面[1].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的出现以及在国内外的成功应用, 成为系统架构的一种新选择. 很多大型宝等都已经从传统单块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2]. 微服务架构提倡将单块架构的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 互联网公司如Twitter、Netflix、Amazon 、eBay、淘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 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 采用一组服务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应用, 服务独立部署在不同的进程中, 不同服务通过一些轻量级交互机制来通信, 例如RPC、HTTP等, 服务可独立扩展伸缩, 每个服务定义了明确的边界, 不同的服务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由独立的团队来维护[3]. 相对于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 微服务架构具有单个服务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 复杂度可控; 技术选 ①收稿时间:2016-09-18;收到修改稿时间:2016-11-03 [doi: 10.15888/https://www.360docs.net/doc/696656228.html,ki.csa.005796]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第一版v终审稿)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第 一版V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试行稿) 1总则 目前研发中心的后台开发中,基于Java/Spring MVC/Spring Boot框架开发,每个部门引入的支撑组件却各异,缺乏统一性,甚至每个部门都维护着一堆非业务组件,影响开发人员对快速变化业务支持的专注性。这套方案的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及良好的代码风格,可以为公司各类型的应用开发提供统一、通用、而强大的基础架构,完全能支持公司所有后台服务沉淀和演化出一个稳健企业中台。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创维数字本部及各分子公司,在使用微服务技术架构进行系统开发时,需遵循此技术规范 3微服务概述 3.1微服务定义 什么是微服务 1.微服务 - 也称为微服务架构 - 是一种架构风格,它将应用程序构建为一组服务 2.高度可维护和可测试 3.松散耦合 4.可独立部署 5.围绕业务能力进行组织。

6.微服务架构支持大型复杂应用程序的持续交付/部署。它还使组织能够发展其技术堆栈。 ChrisRichardson 世界着名软件大师 3.2使用微服务 传统的单体服务,或者模块化不彻底的项目可能存在以下弊端:1.团队职责不清晰 2.构建和部署耗时长 3.全量部署耗时长、影响范围广 4.单体只能按整体横向扩展,无法分模块垂直扩展 5.受技术栈限制,团队成员使用同一框架和语言 6.升级和变革技术框架变得困难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和演变,服务器软件进入了微服务化阶段。对服务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用性这些维度更加让从业人员关注。而微服务化正是解决这些观注的良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微服务化正是软件发展演化的结果。在新的目项目应该微服务化解决方案。微服务化的程度可以具体项目具体场景决定。 4开发规范 4.1基本理念

论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

论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 摘要 2016年7月,我所在的公司为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开发了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的产品,我担任系统架构师职务,主要负责软件架构和安全体系设计的工作,该项目是基于互联网,为单位、企业和个人等公众群体提供7*24小时的查询申请服务,同时兼顾行贿犯罪预防宣传。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以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为例,论述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首先概述我参与管理和开发,并采用微服务架构开发的工作,然后具体描述微服务架构的特点,最后结合项目描述软件的架构,说明该系统是如何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的,并说明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经过项目组近一年的努力,本产品已顺利开发完成,目前,已在浙江、云南等多省上线使用,取得客户和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正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公司或组织业务的不断扩张,需求的快速变化以及用户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单块(Monolithic)软件架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已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对软件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微服务架构模式(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Pattern)逐渐流行。它强调将单一业务功能开发成微服务的形式,每个微服务运行在一个进程中;采用HTTP等通信协议和轻量级API实现微服务之间的协作与通信。这些微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以及不同数据存储技术,能够通过自动化部署工具独立发布,并保持最低限制的集中式管理。 2015年7月,我所在的公司为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开发了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的产品,我担任系统架构师职务,主要负责软件架构和安全体系设计的工作。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论述微服务架构及其应用。首先概述我参与管理和开发,并采用微服务架构开发的工作,然后具体描述微服务架构的特点,最后结合项目描述软件的架构,说明该架构是如何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的,并说明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微服务架构,单体架构,面向服务的架构的区别

“微服务架构提供了一系列技术优势,有助于提高软件项目的开发速度和产品质量,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整体业务灵活性” - MARK EMEIS,软件技术高级总监,CA技术 自从该术语成立以来,微服务一直在软件开发中获得成功。微服务(又称微服务架构)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的变体,用于开发大型应用程序,其中服务按照业务域分为多个块。它提供了复杂应用程序的持续交付/部署,使应用程序更易于理解,开发,测试,并且对架构侵蚀更具弹性。微服务架构提供了一种以新颖方式编织现有系统的新方法,以便快速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由于其提供模块化,可扩展性,可用性的能力,成为软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许多企业软件开发公司都热衷于采用它。 但是,微服务究竟是什么?它能改善组织的文化,技能和需求吗? 为了深入理解微服务,让我们首先理解相反方法单片架构的要点。 关于单体软件的一切 维基百科说:“单片应用程序描述了一个单层软件应用程序,其中用户界面和数据访 问代码从单一平台组合成一个程序。” ![ 单片软件使用三层架构,即 表示层 - 它是应用程序的最顶层,描述了用户界面。主要功能是将任务和结果转换为用户可以理解的内容。用户界面代码使用HTML,JavaScript和CSS等客户端技术编写。 业务层 - 该层做出逻辑决策并执行计算。它处理两层之间的数据,并使用像Spring这样的技术。 数据访问层 - 这里存储信息并从数据库中检索信息。信息将传递到业务层,最终传递给用户。它使用像Hibernate这样的ORM工具来处理信息。 这里,Web应用程序客户端发送请求;层执行业务逻辑,数据库存储应用程序特定数据,UI将特定数据显示给用户。但是,由于它们共享相同的代码库,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微服务架构项目的实践经验:架构选型、开发测试环境下的相关工具支持、人员分工及开发部署流程、相关设计及注意事项。最后,将根据实践经验讨论提高微服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的切实需求,进一步理清本项目所实现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的完善性需求。 本项目是一个企业级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基于容器实现的应用运行环境管理,以及应用开发阶段的持续集成和持续发布。简单的理解该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管理复杂应用的开发和运维环境,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项目的开发背景如下: 首先,该系统具有典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特征: 该平台所运行的服务器配置不高,例如华为RH1288这类低配置服务器,允许硬件失败; 系统平台要求可根据实际用户数的规模进行伸缩部署,保证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系统平台之上需要运行若干企业应用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允许单点失效。 其次,本系统功能复杂,从架构的角度需要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和若干个子系统。不同的层次、子系统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由不同的开发小组完成。 第三,项目组成员由几个城市的异地团队协同开发,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协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上述项目背景的考虑,本项目选择基于微服务架构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测试、部署使用到的工具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适合的流程和相关工具集,才能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应用开发效率。本项目利用DevOPs流程并选用一套相关工具集实现应用开发管理,提高开发、测试、部署的效率。 代码库:本项目使用分布式代码库Gitlab,它的功能不限于代码仓库,还包括reviews(代码审查), issue tracking(问题跟踪)、wiki等功能,是代码管理和异地团队沟通、协作工具的首选。 Docker镜像仓库、Docker:本项目用容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以容器作为应用发布的载体,应用的开发环境和测试发版环境都运行在Docker容器中。对于复杂的开发和运维环境管理Docker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有大多数都已经将Docker应用到了他们的开发或者生产环境中了。 K8s:本项目采用Kubernates作为容器调度管理的基础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的Docker容器都由K8s负责调度管理。 Jenkins:快速的部署发布离不开老牌持续集成明星Jenkins,本项目通过Jenkins任务构建代码、将应用打包成Docker镜像,最终发布到K8s环境中将容器运行起来。 Shell脚本:编写Shell脚本将项目打分支、发布应用等开发阶段的配置管理工作自动化,降低运维门槛、提高配置管理和运维的效率。

微服务架构

什么是微服务?就目前而言,对于微服务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定义。但通常在其而言,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架构风格,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每个服务运行独立的自己的进程中,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通常是基于 HTTP 的 RESTful API ) 。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被独立地部署到生产环境、类生产环境等。另外,应尽量避免统一的、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其进行构建,可以有一个非常轻量级的集中式管理来协调这些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来编写服务,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 总结了以下几点: ①小服务 小服务,没有特定的标准或者规范,但他在总体规范上一定是小的。 ②进程独立 每一组服务都是独立运行的,可能我这个服务运行在 Tomcat 容器,而 另一个服务运行在 Jetty 上。可以通过进程方式,不断的横向扩展整 个服务。 ③通信 过去的协议都是很重的,就像 ESB,就像 SOAP,轻通信,这意味着相 比过去更智能更轻量的服务相互调用,就所谓 smart endpoints and dumb pipes。

这些 Endpoint 都是解耦的,完成一个业务通信调用串起这些 Micro Service 就像是 Linux 系统中通过管道串起一系列命令业务。 过去的业务,我们通常会考虑各种各样的依赖关系,考虑系统耦合带来 的问题。微服务,可以让开发者更专注于业务的逻辑开发。 ④部署 不止业务要独立,部署也要独立。不过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开发流程会 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开发的适合也要有一定的运维职责。 ⑤管理 传统的企业级 SOA 服务往往很大,不易于管理,耦合性高,团队开发 成本比较大。 微服务,可以让团队各思其政的选择技术实现,不同的 Service 可以 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技术栈来实现其业务逻辑。 微服务的利与弊 ?优点是每个服务足够内聚,足够小,代码容易理解这样能聚焦一个指定的业务功能或业务需求。 ?开发简单、开发效率提高,一个服务可能就是专一的只干一件事。 ?微服务能够被小团队单独开发,这个小团队是 2 到 5 人的开发人员组成。?微服务是松耦合的,是有功能意义的服务,无论是在开发阶段或部署阶段都是独立的。 ?微服务能使用不同的语言开发。 ?易于和第三方集成,微服务允许容易且灵活的方式集成自动部署,通过持续集成工具,如 Jenkins,Hudson,bamboo。 ?微服务易于被一个开发人员理解,修改和维护,这样小团队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果。无需通过合作才能体现价值。微服务允许你利用融合最新技术。 ?微服务只是业务逻辑的代码,不会和 HTML,CSS 或其他界面组件混合。?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存储能力,可以有自己的数据库,也可以有统一数据库。 总的来说,微服务的优势,就是在于,面对大的系统,可以有效的减少复杂程度,使服务架构的逻辑更清晰明了。 但是这样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就譬如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测试的复杂性,运维的复杂性。 什么组织适合使用微服务? 微服务带了种种优点,种种弊端,那么什么组织适合使用微服务? ①墨菲定律(设计系统)和康威定律(系统划分) 设计系统的组织,其产生的设计等同于组织之内、组织之间的沟通结构。

基于SpringCloud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1. 微服务本质 微服务架构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分布式架构,与其说是一种新架构,不如说是一种微服 务架构风格。 简单来说,微服务架构风格是要开发一种由多个小服务组成的应用。每个服务运行于独立的进程,并且采用轻量级交互。多数情况下是一个HTTP的资源APl。这些服务具备独立业务能力并可以通过自动化部署方式独立部署。这种风格使最小化集中管理,从而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存储技术。 对于微服务架构系统,由于其服务粒度小,模块化清晰,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对系统整体进行功能、服务规划,优先考虑如何在交付过程中,从工程实践出发,组织好代码结构、 配置、测试、部署、运维、监控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体现微服务的独立性与可部署性。 本文将从微服务系统的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部署阶段进行综合阐述。 理解微服务架构和理念是核心。 2. 系统环境

3. 微服务架构的挑战 可靠性: 由于采用远程调用的方式,任何一个节点、网络出现问题,都将使得服务调用失败,随着微服务数量 的增多,潜在故障点也将增多。也就是没有充分的保障机制,则单点故障会大量增加。 运维要求高:系统监控、高可用性、自动化技术分布式复杂性: 网络延迟、系统容错、分布式事务 部署依赖性强: 服务依赖、多版本问题 性能(服务间通讯成本高):无状态性、进程间调用、跨网络调用数据一致性: 分布式事务管理需要跨越多个节点来保证数据的瞬时一致性,因此比起传统的单体架构的事务,成本要高得多。另外,在分布式系统中,通常会考虑通过数据的最终一致性来解决数据瞬时一致带来的系统不可用。 重复开发: 微服务理念崇尚每个微服务作为一个产品看待,有自己的团队开发,甚至可以有自己完全不同的技术、框架,那 么与其他微服务团队的技术共享就产生了矛盾,重复开发的工作即产生了。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第一版V2.2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第一 版V2.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试行稿) 1总则 目前研发中心的后台开发中,基于Java/Spring MVC/Spring Boot框架开发,每个部门引入的支撑组件却各异,缺乏统一性,甚至每个部门都维护着一堆非业务组件,影响开发人员对快速变化业务支持的专注性。 这套方案的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及良好的代码风格,可以为公司各类型的应用开发提供统一、通用、而强大的基础架构,完全能支持公司所有后台服务沉淀和演化出一个稳健企业中台。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创维数字本部及各分子公司,在使用微服务技术架构进行系统开发时,需遵循此技术规范 3微服务概述 3.1微服务定义 什么是微服务 1.微服务 - 也称为微服务架构 - 是一种架构风格,它将应用程序构建为一组服务 2.高度可维护和可测试 3.松散耦合 4.可独立部署 5.围绕业务能力进行组织。 6.微服务架构支持大型复杂应用程序的持续交付/部署。它还使组织能够发展其技术堆栈。 Chris Richardson 世界著名软件大师

3.2使用微服务 传统的单体服务,或者模块化不彻底的项目可能存在以下弊端:1.团队职责不清晰 2.构建和部署耗时长 3.全量部署耗时长、影响范围广 4.单体只能按整体横向扩展,无法分模块垂直扩展 5.受技术栈限制,团队成员使用同一框架和语言 6.升级和变革技术框架变得困难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和演变,服务器软件进入了微服务化阶段。对服务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用性这些维度更加让从业人员关注。而微服务化正是解决这些观注的良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微服务化正是软件发展演化的结果。在新的目项目应该微服务化解决方案。微服务化的程度可以具体项目具体场景决定。 4开发规范 4.1基本理念 4.1.1无状态服务(Stateless) 无状态就是一次操作,不能保存数据。 在编程层面,无状态对象(Stateless Bean),就是没有实例变量的对象.不能保存数据,是不变类,是线程安全的。比如Java开发中的EJB, Servlet, Spring MVC, Spring Service都是无状态的。 HTTP 也是一种不保存状态,无状态(stateless)协议。HTTP 协议自身不对请求和响应之间的通信状态进行保存。也就是说在 HTTP 这个级别,协议对于发送过的请求或响应都不做持久化处理。

企业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

企业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 ZeroCIceGrid、Spring Cloud、基于消息队列、Docker Swarm 微服务架构是当前很热门的一个概念,它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微服务架构没有公认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草案,但业界已经有一些很有影响力的开源微服务架构平台,架构师可以根据公司的技术实力并结合项目的特点来选择某个合适的微服务架构平台,以此稳妥地实施项目的微服务化改造或开发进程。 本文盘点了四种常用的微服务架构方案,分别是ZeroCIceGrid、Spring Cloud、基于消息队列与Docker Swarm。

ZeroCIceGrid微服务架构 ZeroCIceGrid作为一种微服务架构,它基于RPC框架发展而来,具有良好的性能与分布式能力,如下所示是它的整体示意图。 IceGrid具备微服务架构的如下明显特征。 首先,微服务架构需要一个集中的服务注册中心,以及某种服务发现机制。IceGrid服务注册采用XML文件来定义,其服务注册中心就是Ice Registry,这是一个独立的进程,并且提供了HA高可用机制;对应的服务发现机制就是命名查询服务,即LocatorService 提供的API,可以根据服务名查询对应的服务实例可用地址。

其次,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微服务通常会被部署为一个独立的进程,当无状态服务时,一般会由多个独立进程提供服务。对应在IceGrid里,一个IceBox就是一个单独的进程,当一个IceBox只封装一个Servant时,就是一个典型的微服务进程了。 然后,微服务架构中通常都需要内嵌某种负载均衡机制。在IceGrid 里是通过客户端API 内嵌的负载均衡算法实现的,相对于采用中间件Proxy转发流量的方式,IceGrid的做法更加高效,但增加了平台开发的工作量与难度,因为采用各种语言的客户端都需要实现一遍负载均衡的算法逻辑。 最后,一个好的微服务架构平台应该简化和方便应用部署。我们看到IceGrid提供了grid.xml来描述与定义一个基于微服务架构的Application,一个命令行工具一键部署这个Application,还提供了发布二进制程序的辅助工具——icepatch2。下图显示icepatch2的工作机制,icepatch2server类似于FTP Sever,用于存放要发布到每个Node上的二进制代码与配置文件,而位于每个Node上的icepatch2client则从icepatch2server 上拉取文件,这个过程中采用了压缩传输及差量传输等高级特性,以减少不必要的文件传输过程。客观地评价,在Docker技术之前,icepatch2这套做法还是很先进与完备的,也大大减少了分布式集群下微服务系统的运维工作量。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精修订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微服务架构项目的实践经验:架构选型、开发测试环境下的相关工具支持、人员分工及开发部署流程、相关设计及注意事项。最后,将根据实践经验讨论提高微服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的切实需求,进一步理清本项目所实现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的完善性需求。 本项目是一个企业级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基于容器实现的应用运行环境管理,以及应用开发阶段的持续集成和持续发布。简单的理解该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管理复杂应用的开发和运维环境,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项目的开发背景如下: 首先,该系统具有典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特征: 该平台所运行的服务器配置不高,例如华为RH1288这类低配置服务器,允许硬件失败; 系统平台要求可根据实际用户数的规模进行伸缩部署,保证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系统平台之上需要运行若干企业应用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允许单点失效。 其次,本系统功能复杂,从架构的角度需要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和若干个子系统。不同的层次、子系统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由不同的开发小组完成。 第三,项目组成员由几个城市的异地团队协同开发,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协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上述项目背景的考虑,本项目选择基于微服务架构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测试、部署使用到的工具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适合的流程和相关工具集,才能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应用开发效率。本项目利用DevOPs流程并选用一套相关工具集实现应用开发管理,提高开发、测试、部署的效率。 代码库:本项目使用分布式代码库Gitlab,它的功能不限于代码仓库,还包括reviews(代码审查), issue tracking(问题跟踪)、wiki等功能,是代码管理和异地团队沟通、协作工具的首选。 Docker镜像仓库、Docker:本项目用容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以容器作为应用发布的载体,应用的开发环境和测试发版环境都运行在Docker容器中。对于复杂的开发和运维环境管理Docker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有大多数都已经将Docker应用到了他们的开发或者生产环境中了。 K8s:本项目采用Kubernates作为容器调度管理的基础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的Docker容器都由K8s负责调度管理。 Jenkins:快速的部署发布离不开老牌持续集成明星Jenkins,本项目通过Jenkins任务构建代码、将应用打包成Docker镜像,最终发布到K8s环境中将容器运行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