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特色

表达特色
表达特色

文学作品阅读之表达特色

一、核心知识

表达技巧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一般认为它包括四个方面:

①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九种。

②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

③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记叙有人称、方法(顺叙、倒叙、插叙)等知识。

描写是重点,它同古诗的描写知识没有多大区别。

④语言特色,包括语言风格、词语选用、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等。

⑤篇章结构:包括线索、组材、思路等

二、规范与突破

下面题目的答案是考生的现场答案,均有问题,请指出问题所在并修改为满分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躲过了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儿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节选自方爱华《孤独的守望》) 第三段中画线的文字描写了宁静的清溪,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现场答案1

问题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答案虽然从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两个角度切入鉴赏,但仍存在两个典型问题:一是修辞手法有遗漏,二是少了题干提示的描写角度。

现场答案2

问题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答案虽然具体,兼顾表达效果,但是,漏掉拟人要点、未从描写角度切入的问题依然存在。其实,考生应该明白:像这样片段的描写文字,描写手法首先是一个切入角度。

满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描写。②想象丰富。③运用比拟(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和感染力。

规范点拨

【教你审题】

散文表达特色赏析题的审题与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赏析题的审题类似,也包括以下要点: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你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文字。

2.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4.审步骤

散文赏析题多是完整型的,即三步答题——明确手法+具体解释+简述效果。江苏卷题干用语“请分析×××表达特色”多只含第一、二两步。有的题题干明确要求赏析其表达效果,应包含这三步,不过重点放在“效果”上。

5.审数量

即审答案数量。一般是多个的(因为它要求多角度切入),个别要求的除外(如“请简述全文的主要写作手法”)。其他方面,有时要关注有无提示(暗示)性语言。

【教你答题】

1.答题模式

多为完整型,且分析的重点多在“效果”上。因此,特别强调在写出该表达技巧自身效果的同时,重点写出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赏析赏析,有赏有析,重点在赏,关键在析

分析时要把握好两个结合。一是与文章的中心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表达技巧,任何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二是与语言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评价主旨还是鉴赏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体会、把玩、涵咏。因此,答题之前,须对所给材料反复品读。

另外,有时分析表达技巧不单单是看所给文字本身,还要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判断。

3.要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鉴赏表达技巧的几个要领

1.要区分概念、记牢概念

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着答题方向。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只是要求分析“表现手法”时,答题思路要先狭

后广,即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考虑,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考虑。如问“修辞手法”,绝不可同“表达特色”等术语混用。只有熟练掌握“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特色”“修辞手法”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弄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才能准确选择答题方向,否则,难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2.多角度切入

除题干明确规定的角度外,一般都要求多角度切入鉴赏。如果是局部鉴赏,则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其次是表现手法和语言。在每一个角度切入后还要注意多种技巧的运用。如果是整体鉴赏,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其次是表达方式。至于修辞手法和语言,除非从整体、主要、显著的角度确实存在,才可切入鉴赏。

3.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分析,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要立足文本,用足文本,整合文本,甚至就用文本中的词句回答。

三、例题展示:

1、(2011年湖南)……,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罢,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春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像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涂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徐志摩《想飞》)

问题: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上面选文即为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2分)②有利于躲着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2分)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鉴赏题。涉及的考点为人称的作用。这类题的答案应该分为两部分,即作为某人称运用的共性特点,以及在本文中这一人称的个性特点。掌握了这一答题思路,就容易应对了。作为二人称的好处,一般为有面谈的感觉,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与文本的距离,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当然,关键是要结合具体的文本来分析,考生在这一点上因对文本理解的程度,可能会有失分。

2、(2012年湖南)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鲁迅《忆韦素园君》)

例题:16.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5分)

【答案】①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

②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C。情感概括并不困难,突出了由喜至悲的过程,要善于从文段中去筛选表明情感的关键词,从而概括出情感是什么,有何表现特征;而四个“想到”的排比,则显示出作者心理活动之丰富,对韦素园君关爱之真诚入微。作者在叙述中糅入议论与抒情,配之以凝重、诚挚的笔调,突出地显示了鲁迅对韦素园的爱重与怀念。

3、(2009全国Ⅱ卷)……。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任林举《岳桦》)

问题: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好处:①通过拟人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有平凡到卓越的的过程更加生动;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③作者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岳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1)先找到句子,拟人: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比喻: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神。(2)抓住关键语句,学会瞻前顾后。拟人,修辞作用生动,句子本身说明了变化和原文对照,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谷底和峰顶)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过去是平凡的现在已经完成了超越,就是有平凡到超越)。比喻修辞作用是形象,一场风,抽象的神,是对岳桦高度的概括,当然就是对岳桦岳桦最本质的一种揭示和升华了

4、(2010年上海)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问题1: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2分)

【答案】: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眶里饱含着泪水,表达了母亲的悲伤之情。

【解析】:这个比喻形神兼备,首先是形似,用海水状满含的泪水,其次是写出了内心的巨大起伏,结合前面“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及后文对故事原委的叙述,可知,内心翻动的是极度的悲痛之情。比喻的效果是:形象。

问题2: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3分)

【答案】: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解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这段文字最突出的当然是: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比喻、对比、借景抒情等也有使用。解答的时候,先要概括作者使用的手法,再具体分析其是如何使用的,以及表达效果是什么。该段文字主要是表现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这从“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等描写中可以看出。而在母亲的追念中,突出了烈士的坚毅,文中写他的脚印“沉稳”,他的目光“坦然”——“他沉稳的脚印……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5、……。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问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6、……。⑨一个雨夜,陪老妻找一家名唤?青春?的服装店,灯光在雨雾中炫射成带芒刺的光球,分不清立着还是挂着。妻忘了带地址,见人就问:青春在哪里?被问的人投以诧异的眼神,—对霜鬓的夫妇,竟然向他询问青春?后来我们恍然,凄凉地对笑起来,仿佛在一霎中捡取童稚时的疯和傻。最后终于找着那间窄门面的店子,玻璃橱窗里,挂满中国古典式的服装,猜想妻穿起它们来,将会有些戏剧的趣味。若说人生如戏,也就是这样了,她的笑瞳里竟也闪着泪光。三分的甜蜜,竟裹着七分的苍凉。我们走过的日子,走过的地方,恍惚都化成片片色彩,图案出我们共同爱恋过的。中国不是一个名词,但愿你懂得,我们不是庄周,精神化蝶是根本无需哲学的。(司马中原《握一把苍凉》)

问题:文章第⑨段写自己和妻子寻找“青春”服装店,请分析其技巧特色。(4分)

【答案】:①寻找?青春?一语双关,既实写寻找?青春?服装店,又暗含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远离故国的苍凉和困惑;②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描写,抒写了多年来对祖国的热切思念;③想象妻子穿中国古典式的服装的情形,虚实结合,写出了年轻时所经历的磨砺和苦难,以及执着的中国情结;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表达了时祖国刻骨铭心的思念。(答对两点,分析到位即给满分)7、……。④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上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了寒冰的高度。

问题:第④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2分,答出四种中的任何两种即可)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1分)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1分)。

8、……。⑤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冰客《怀念乡村春节》)

问题: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答:

答案:场面描写,白描手法;(2分)写了乡村春节的欢乐场面,表现乡村淳朴的民风;(1分)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1分)

9、文中画线句子描写了作者眼中秋日黄昏的景象,请加以赏析。

这的确是个好地方,阳台的脚下,一条小河蛇一样地蜿蜒爬过。两岸的蒿草已显衰败,顶着一蓬枯黄的乱发,在略有凉意的秋风中沙沙作响。河里紫褐色的浮萍随风漂游,翻来覆去的是无根的愁绪。岁月蹉跎,荣辱枯荣,繁华尽处的落寞,在这秋风秋色里浓浓淡淡、牵牵绕绕。临窗看秋,秋意盈胸,何况在这日落西山时,更易多愁善感,竟忍不住轻叹,衰黄了太多的岁月,还有多少生命的绿可以支撑那些未曾实现的梦呢?(节选自《秋日黄昏》)

【答案】①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以蒿草、浮萍为主体形象,以秋日风声为背景,全方位地表现了秋日黄昏的衰败景象;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枯草比作乱发,说浮萍也有愁绪,想象丰富,给无情感的自然景象以人的思想情感;③语言形象,内涵丰富,描写中带有渲染,虚实结合,由眼前的蒿草、浮萍联想到岁月荣辱、繁华尽处的落寞。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

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本身的含意。其次,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鉴赏知识,注意一些常规的鉴赏角度,如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还有修辞手法以及语言特色等,这样才能全面分析,不会遗漏答题要点。

10、(2006·安徽)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了一番。我仿佛看到了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贲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来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节选自《行吟阁遐想》)

【答案】 (1)特征: (2)作用:

答案:(1)秀美、宁静。

(2)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节选自李笙清《故乡的芦花》)

问题:该段重点描写了水乡女子采菱角的情景,请分析这段文字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

答案:表达特色主要是:比喻,将女子采菱角的动作比喻为大家熟悉的纳鞋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女子采菱的娴熟(围绕“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分析有理也可以);衬托,以男子的笨拙衬托女子的灵巧。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语,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动。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节选自肖复兴《水之经典》)

问题:该段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结合的角度,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从强悍变为平缓柔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都江堰的赞美(或喜爱)之情。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首音韵动人的美好诗篇。幼时在乡下,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红薯、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伴着习习的凉风,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出来偷食。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声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中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着迷于这秋之天籁,到黎明方才睡去。(节选自《灯下草虫鸣》)

问题:该段写了作者幼时在田野里守秋时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试从描写角度、句式特点、修辞手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答案:①作者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全方位地传达出夜听虫鸣的美好感受。②此处以整句为主,兼有散句,语言典雅,富有感染力。③综合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夜虫鸣的动人情景。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上开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一一从春日开始萌发,经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象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他们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踏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透着一种惬意。看来,只有希望不落空,眉宇间才有笑意。(朱以撒《秋日的灯盏》)

问题:文段有哪些表达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将谷仓比喻为灯盏,突出了谷仓对人们的重要作用——给人们带来美好心情,使人们内心踏实。将歉收的人家和丰稔的人家进行对比,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

15、问题: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在语言和选材上的特点。(6分)(李木生《泰山赋》)

答案:语言方面:行文多用短句,充满激情,有气势;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

选材方面:材料丰富典型,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说服力;选择材料丰富,正反结合,

正面如司马迁,反面的如李斯。

16、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

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双练与反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那是个暮春时节,黄河入海口的风却依然料峭,四下里弥漫着一份几近于永恒的静谧。我向那一片片一个个圆土包似的树丛奔去,当地人告诉我,那也是柳树。我愕然。我这一生见过各种各样的?柳树?。而我眼前这些被人们所指的?柳树?既没有?软于丝?的枝条,也没有被春风剪出的?细叶?,更没有那般淡红和鹅黄去悦人眼球。面对奔腾了几千百里后明显露出疲态的黄河,它们虽然也倚得了半匹寒风,却不见半点狂势。它们既不像垂柳那般的柔媚婀娜轻盈,更无旱柳常有的高大伟岸刚毅。它们只是一丛自沙地上向上萌生的灰色枝条,那由一根根手指头粗细的枝条组成的灰褐色树丛却又不动声色地渗透着一种沉稳和倔强。而让我最为惊愕的是,当地人说,这样的?柳树?全都是眼前这条黄河从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带下来的。 (陆天明《有一种柳树长在黄河入海口》节选) 2.这一段文字描写了奇特的“柳树”,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案:抓住了“柳树”静谧、沉稳、倔强的神韵;从质、形、色、势多角度描写;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富有文化内涵。(化用了白居易《杨柳枝》中的“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

丝”和贺知章《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方法点拨:对局部文字的赏析

........,优先切入的角度有:

①修辞手法局部看修辞。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②描写方法。因为所给的片段文字多是描写,所以要从描写的角度和方法考虑,首先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是人物描写,则考虑是哪种描写如动作、心理等;是景物描写,则要考虑其角度和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方面描写;调动多种感觉,使用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等。

③表现手法。多是联想想象、对比烘托等,不大涉及整篇文章赏析用的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

④语言表达。只有该段文字语言有特色,才会从这个角度考虑。至于表达方式,则需要较大篇幅的文字才可考虑。

从整体上分析

......文章的艺术特色、写作特色,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角度切入。不过,“整体看手法”,首先是文章所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对比衬托等;其次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看它以哪种方式为主一般是记叙描写,以及几种方式的结合,如描写与抒情相结合,记叙、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等;再次可以考虑构思结构、语言表达。至于修辞手法,必须着眼于全篇,一般不予考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榆中,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其实小城很有一段历史。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沿黄河至阴山建立了44个城,最西边的城就叫?榆中城?。此时的?榆中?和彼时的?榆中?有一些地理上的差异,但属于同一脉。小城很小,巴掌大一点。绕城一圈,跑步的话就一个多钟头。但小城有山,名曰兴隆山。有泉,泉水潺潺,清澈,夏日里都格外冰凉,孩子们戏水时水珠像刚化开的冰粒一般在胳膊上乱滚。兴隆山上的树一律高耸入云,盘根错节。到了晚秋时,山上的红叶漫山遍野,油画一般的美丽。小城的久远与山的雄浑互补,但凡到兰州能住几日的人,十有八九会去三十多公里外的榆中游历一番。有山的城,再如都江堰的青城山,城也许很小,但整座城都弥漫着山上的树的气息,黑土的气息,水的气息。空气自然,人情淳朴。在这样的城中生活,相当惬意与悠然。(许峰《小城与大城》节选)

问题: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答案:①选取小城有典型特色的意象(泉、山)来写;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从触觉、视觉两个角度来写;④长短句结合;⑤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地描绘出小城环境的宁静安适,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小城生活的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③莲叶似少女打着褶皱的裙裾,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又似一柄柄张开的绿伞,在艳阳下欢快地舞蹈。莲叶上的晨露,似顽皮的孩子在打着滚儿。点缀在这万顷碧涛之上的朵朵白莲花,便是这大片风景画中当仁不让的主角了。这洁白如玉、大如团扇的莲花纤尘不染,大汤匙般的花瓣错落有致。被花瓣层层包围的莲心羞答答不肯露面,流苏般的黄色花蕊众星捧月般将她呵护,这嫩黄的莲蓬等到花瓣凋零时,便会披上深绿色的外衣脱颖而出,吟唱属于她的主题曲等待前来收获的主人。凑上前去,莲花的香气让我顿觉神清气爽,暑气尽消。这清新中带着淡淡药香的气味,不张扬,不媚惑,令人遐想,使人沉静。

④最妙的要数那些即将盛开的莲花了,一枝枝从绿伞之中挺身而出,像一支支花剑直指长空,对着这神秘的大地凝望。这些花苞如娇面含春的少女,呈现一派羞色。微风过处,到处是芳香弥漫。白色的莲花掩映于莲叶之间,粉红的朵儿,则探着脑袋,露于莲叶之外。无数洁白粉红的花儿朵儿在水面上漫卷开来,像晚霞,像云彩,像少女那一抹不经意飘起的红晕。(曹艳春《荡里莲花》)3.比较文章第③段、第④段写莲花的文字表达特色的异同。

答案:同: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从视觉、嗅觉角度写莲花美的姿态和神采,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异:第③段是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了人的主观感受;第④段主要是正面描写,用了排比手法。

分析常用表达方式

1、记叙文常用表达方式 2、常用表达方式:说明;叙述(概括叙述、具体叙述);议论(文首议论、文间议论、文 末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以人物内容来划分---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坏境。 (1)人物描写作用 ①体现人物性格、情感 例: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故乡》(体现了闰土麻木、迟钝、痛苦的性格和情感) ②体现人物身份 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③反映社会环境 例:中年闰土的贫穷、衰老、麻木、迟钝、痛苦,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背景。 (2)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 例: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己》(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的活动环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 ②展开、推到故事情节 例:雨越下越大了,裹着冷风,夹着雷鸣,一起向慌乱的人们袭来,也好像在向没带雨具的我示威……妈妈来给我送伞来了。《雨中情》(有了这场雨,才有了妈妈送伞的情节,才能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象征和暗示 例: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憧憬。) 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暗示了当时生活环境的黑暗冷酷和毫无生机) ④为下文作铺垫 《竹林深处人家》开篇写竹林为后文写人家和“欢笑声”作铺垫。 ⑤烘托人物形象 例:见它迈着坚定的步划,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斑羚飞渡》(烘托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 (3)社会环境描写作用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 (4)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作用 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指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作用是给人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如:《故乡》中对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背景》中对父亲买橘子动作的描写。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作用:

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特点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特点: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往往通过以下手法来实现: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三是虚实相生,借助设想、想象,曲折地表达好恶与爱憎;四是运用象征或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将真意婉转而出。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应该把握好这四个方面。 分析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可以从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热闹、杏花的如霞似锦、梨花的素淡皎洁,领略到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过程。

(完整版)表达方式.赏析句子

表达方式 有五种 1、叙述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 再现客观类,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这就是说,在某地出现的事,写出来再传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个行业里创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业传递。作者在观察、思考与表达时,多取客观态度,力求真实表述客观事物。 表现主观类,包括议论和抒情。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是作者在观察生活发现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之后,有题而议才写成文章。作者在体验生活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感而发才写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话,主观的东西向外转化和传递,即所谓表现。 赏析句子 1、分析句式特点和修辞的作用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精心整理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三)第三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答题方法讲解。 1先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2可从几个方面入手找句子:找有确数或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答题模式讲解。(1)举例句;(2)分析。(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种相同。) 3、例题讲解。(请在《复习指导》P.41《中国石拱桥》<片段>中找出两个体现说明语言准 确性的语句,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四)第四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1、答题模式讲解:1不可以;(2)因为原词表达……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答:(1)不能;(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答:???????????????????????????????????????????????????? 【答案】(1)不能。(2)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补充介绍限制性的词语。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 4 5 6 7 1、所谓“ 2、所谓“采用 1 2(此 (1 (2 ●●……(具 (3 (4)句式: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3、试题演示(A) 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复习指导》P.42) (1)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答:?????????????????????????????????????????????????? 【答案】特点: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平实说明: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2)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答:?????????????????????????????????????????????????? 【答案】第一句: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 4、试题演示(B) “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

表达方式

初中阶段,孩子们常常用到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我简单的列以下几种:初中阶段,孩子们常常用到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我简单的列以下几种: 表现手法例子作用 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一种,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 情语。如《春望》《春》 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突出表现主题。 托物言志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 上。 如《石灰吟》 寄情与物,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抑扬法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如《拿来主义》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突出强调事物(人) 某方面特征。 对比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突出,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反衬、突出等。 象征 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如和平鸽象征着和平。 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以小见大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 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 思想。如鲁迅《一件小事》。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 更有震撼力。 想象想象是一种凭空(或者凭借经验)构想的思 维如:郭沫若《静夜》 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熏陶。 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 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 情节更生动感人。 伏笔和铺垫如:《小桔灯》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照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初中阶段,孩子们常常用到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我简单的列以下几种: 表现手法例子作用 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一种,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春望》《春》 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突出表现主题。 托物言志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如《石灰吟》 寄情与物,给读者留下丰富的 想象空间。

(完整版)如何分析散文语言特色

如何分析散文语言特色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 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 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 如比喻的作用是化 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 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①.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②.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③.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④.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⑤.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⑥.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书面语与口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严谨、 说服力强)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 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6、表现手法角度鉴赏

(象征、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等) 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象: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特征。 对比: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衬托(烘托):突出本体的××特征。 抑扬: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前后)照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正侧描写: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 本文的语言具有朴素、清新、自然、流畅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1、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例如“。。。。”朴实清新中有隽永,没有斧凿痕迹,很有韵味,有一种自然流动的节奏,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自己的节奏。2、作者也特意锤炼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语句,例如“。。。。”这是全文的点晴之笔。3、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文学语言的精彩。有比喻、拟人、排比等,有文采,有气势,有感情,像诗一样美。如“。。。”比喻生动、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想象力丰富。我们在写作时应学习本文的遣词造句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用婉笔书写柔情,用形象表达主旨。

(完整版)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第四节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

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作家的语言风格举例 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 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

2013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高三语文组 2013.3.29 语言特色 一、【解题指导】 这类试题题目一般设置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答题示例】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风格解析】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1)含蓄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诗歌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回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人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通过“遥怜”“未解”“湿”“干”等词,含蓄地表达了望月思亲的苦思之情。 (2)平淡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中人。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区别

“表达方式”是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有以下5种:1、记叙2、描写3、抒情4、议论5、说明 其中,记叙,说明,议论是文学的三大文体。 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功能 5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 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1) 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2) 一篇文章(article )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1.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景物语段描写的表达特色(效果)题综练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10年《溜索》)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06年《麦天》) 2.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笛子是一尾游动在树腔中的气,有时蹿上梢头,只轻灵地一点;有时从树根直贯云霄,荡气回肠。(上学期初《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3.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油灯下的母亲打禅般地盘腿坐在炕上,凑近油灯为我们纳鞋底、缝鞋帮,穿针引线。由于光线太暗,母亲的头发时常被灯火燎得“滋滋”作响,一双双结实的鞋底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个夜晚做成的。(上学期中《母亲的煤油灯》) 4.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

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08年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5.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参考答案: 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2.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3.比喻、比拟、夸张,表现了笛声的抑扬顿挫,语言富有动感,韵味。 4.选取了典型景物,通过细节描写(动作),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母亲为子女操劳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敬爱、感激以及对灯下生活的怀念之情。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鉴赏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过关检测含解析.doc

“散文鉴赏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过关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神眷顾的平原 简 兰阳平原的孩子,首先认识的是水:雨水、井水、河水……一年两百多天自成一本雨谱,宜兰人恐怕大部分在雨天出生,死时听着雨歌敛目。 宜兰地形长得大胆,像一只从山脉跃下,打算盛海的“水畚箕”,众水汇聚只好归诸天意。这就难怪宜兰人长得水瘦水瘦,一街子来来往往,没几个胖;男的像瘦石、女似竹,眼睛里七分水意三分泪意,好像一生都是湿的。 宜兰人天生带山带水,性格里难免多一份巍峨的柔情,与人订交,动不动就靠近山盟海誓,且在浪漫中又自行加工“舍我其谁”的义气;可是,一旦出现严重裂痕,让他铁了心,其壮士断腕的气概又十分悲壮。这两种极端性格糅合在宜兰人身上并不难理解,柔情属水神后裔,悲壮来自先祖垦拓遗血。祖先们攀山越岭历经艰险,终于在溪埔、河畔落脚时,难免仰首大哭,自后柔水钢刀性格便定了。所以,鸭赏、胆肝与金枣糕、蜜饯成为宜兰名产,外地人弄不懂怎么“咸得要死”与“甜得要死”可以一起出品。只要了解宜兰人性格就懂,它总是加倍给,爱与憎、同志与异类,每一种情感都推到极致。 宜兰人讲“真水”,是动了真感情的,短短二字绕了九拐十八弯,声音极尽缠绵。早年我到台北,有一次买水果,试吃一瓣橘子喊声:“真酸!”老板马上换了表情:“宜兰的!”喜出望外,自家乡亲一切好说,他像不要钱似的猛往塑胶袋装橘子,我是八十给一百不要找,他坚持八十算四十,两人一面“推托”一面“牵拖”把宜兰县市地图复习一遍,总算在远房的远房亲戚那边找到更进一步的交集。这种萍水相逢的恋恋不舍,非常宜兰味。三山一海的平原里,装着水粼粼的人情。 站在我家大门往前看,通过广袤的稻原,最后视线抵达一列起伏的山峦。离家门最近的扭腰处约一百五十公尺,她就是“冬瓜山河”。离开故乡那年,她开始接受整治,逐渐变成今日面貌;没有亲见她转型的过程,保留在记忆里的,仍是她旧时的彪悍与沛然莫之能御的水魔个性。我喜欢坐在屋顶上,隐身于苍郁的丛竹间,想象低飞的白鹭鸶正沿着她的身体投下倒影,想象她抵达海口,终于释放被禁锢的灵魂。漂浮在乡野间的多神传说,让我自然而然形塑她的神格,点拨忧伤、鼓动幻想,甚至在不可言喻的压抑下,期待她借着强台而破堤决岸,赎回狂野与自由。 她,带来大水。水,漫入屋子的速度如厉鬼出柙,浩浩荡荡冲入大门,瓦解屋舍是人最安全的庇护所的定律。苍莽暗夜,一切浸在水里,无边界的漂泊感在我幼小的心内种下一株清明:毁灭与永逝乃动人的暴力。强风咆哮,折断竹身,随势横扫屋顶,砖落瓦碎的声音如细针掉地而已;滂沱大雨摔击屋顶,耳膜只接收巨大鸣响,无法听辨身旁人的语句。 多年之后,我才发觉自己陷溺文字世界,是因为贪婪地想搜罗更多的唇舌替我抒发抑郁

常见表达方式

有五种 1、叙述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通过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和联想议论,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 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构思特色题散文

构思特色题散文

构思特色题散文 【篇一:构思特色题,散文】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共有六个考点,第一点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我们简称为结构思路题。此考点,一般会设置两种题型,一是分析文章构思脉络,一是分析构思特色。构思特色题,在试卷上出现的频率相对更高,难度也更大。 下面我就本市第一次统考试卷上《迟行》一文,对构思特色题的解题方法加以解说。 真题再现: 迟行 蒋勋 ⑴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 ⑵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⑶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的节拍。 ⑾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因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 问题:本文构思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学生答案展示: 答案一:先以木棉花开篇,让我停下脚步,看到了美景和急忙行走的人,引发了我对迟行的思考,接着写到“亭子”,由此表达自己应当停下来欣赏的观点,然后再写人类很早就有缓慢行走的习惯,最后写到人类文明也是一步步慢慢发展而来。 答案二:(1)本文以“迟行”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思路清晰明了。 (2)运用了比喻、排比、想象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形象生动。(3)由“迟行”感受到了人生,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参考答案: .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易于人们接受;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4分)

散文语言特色鉴赏题

散文语言特色鉴赏题 一、什么是语言特色鉴赏 语言特色鉴赏与表达技巧鉴赏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鉴赏散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既可以说是技巧鉴赏,也可以说是语言特色鉴赏。但鉴赏语言特色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这一点和鉴赏技巧侧重分析手法的如何运用及运用效果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怎样考语言特色鉴赏[题在书外] 三、怎样答语言特色鉴赏[学考贯通] (一)语言特色鉴赏“4角度” 1.用词之美

叠字、叠词 2.句式之美 3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4.手法之美 [提示]语言特色(风格)除以上角度外,还可以从“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等角度分析,因这3大角度已在“小说”专题中详解,本处就不再细说。 (二)语言特色鉴赏“3步骤” 第一步:概括特点 从用词、句式、修辞或风格等角度,用一两个词概括。概括时既要考虑到一般文本语言的特征,又要充分考虑所给语言片段的特征。 第二步:举例分析 结合文本具体表现,紧扣内容(关键词、关键句)析作用(对主旨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 第三步:规范作答 题目所涉及的语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题时应先答最主要、最突出的,然后再答

次要的。答案要分点表述,形成合理的顺序。另外,指明效果时用词要准确,要注意运用术语。 [例三](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

散文标题的作用

一、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二、如何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散文作品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那么,散文标题在文章中有何作用,以及如何把握散文标题解答试题呢?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任林举《岳桦》(全国卷2)、楚岩《老屋》(天津卷)、和谷《司马祠》(北京卷)、《画家黄永厚》(江苏卷)等,这些作品,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阅读中我们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 雷抒雁《彩色的荒漠》(全国卷1)、杨振声《书房的窗子》(湖北卷)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阅读中,我们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林斤澜《春声和春深》(上海卷)这类的标题则属于关系命题,阅读时我们应该从二者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推敲和理解。从而真正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亲,明白了吗? ③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的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 ④近两个月来本市连续的警报,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出路打算也都是只顾眼前。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我们如真能够像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的陶冶我们、启发

语言表现风格的种类——蕴藉和明快

语言表现风格的种类——蕴藉和明快 一、蕴藉 1、蕴藉的涵义。 蕴藉又叫含蓄。含蓄就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龙《论词随笔》) 含蓄也就如刘知几所说:“言近而意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史通·叙事》) 文中不让本意从字面上直接表露出来,而将它蕴含在言辞的深处或所写的形象里,让读者“思而得之”以后,感到如饮甘泉般的甜美,这就表现为蕴藉的语言风格。 蕴藉的语言风格具有语体制约性。大体说来,蕴藉的语言,主要存在于文学语体,因为文学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感染读者的,一般地说,思想倾向不宜直接说出,而应该寄托于形象,诗歌和散文尤其是“思想愈隐蔽愈好。”蕴藉的语言也见于政论语体,其中杂文体尤多含蓄,因为杂文是文学和政论的结合,它的语言具有文学的特点;优秀的杂文都是意味隽永的。蕴藉的语言还出现于外交语体中,因为外交语体有其本身的特点,在外交礼仪上还有特殊要求,很多事情往往不便直说,而要委婉措辞。蕴藉的语言在其他语体里则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蕴藉风格的特点。 ①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就是钟嵘《诗品》所说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段,使“义生文外”,在出人意料中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刘大櫆说:“昔人谓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而意不尽者尤佳。”(《论文偶记》)。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止,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说诗啐语》)。情味表现在文辞以外,能启迪读者深思遐想,留下深刻的印象。 意在言外,常见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就是“托义于物,借物言志”。辞面上描写的是具体事物,实质上是寄寓另外一种意思。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盖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丰富的内容。”(《论文学》)象征蕴藉隽永,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韵味无穷的感觉。例: △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用黄河象征中华民族,借黄河的怨恨与怒吼,象征中华民族在生死关头的怨恨和怒吼。 △茅盾的《白杨礼赞》:(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以白杨树的伟岸、正直、力争上游、倔强挺立,来象征北方抗日军民坚强不屈、力争上游的精神和意志,能给人以战斗的鼓舞。 意在言外,还常见于修辞方式的运用之中。巧妙地运用双关,反语、比喻、比拟、借代、拈连等根于联想的修辞方式,尤其能够收到“得其意于语言之外”的艺术效果。 ②意藏辞中。 意藏辞中,就是采用藏里于表的修辞手段把所要表达的意思隐藏在字里行间,使语言“显而不露”。 明代唐志契《绘画微言》中说:“能藏处多于露处,趣味愈无尽。”意藏辞中,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Word版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阅读分析与综合的知识要求。 2.掌握分析与综合“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方法与技巧。 【预习单】 【考点要求】 分析综合 C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散文的“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和各种表达技巧。2008年考纲在表述此部分时补充要求:“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还要能善于区分它们在作品中的灵活运用的不同,弄清它们在文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和借景抒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象征衬托、先扬后抑等各种手法。 ●知识储备 一、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表达特色

文学作品阅读之表达特色 一、核心知识 表达技巧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一般认为它包括四个方面: ①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九种。 ②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 ③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记叙有人称、方法(顺叙、倒叙、插叙)等知识。 描写是重点,它同古诗的描写知识没有多大区别。 ④语言特色,包括语言风格、词语选用、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等。 ⑤篇章结构:包括线索、组材、思路等 二、规范与突破 下面题目的答案是考生的现场答案,均有问题,请指出问题所在并修改为满分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躲过了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儿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节选自方爱华《孤独的守望》) 第三段中画线的文字描写了宁静的清溪,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现场答案1 问题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答案虽然从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两个角度切入鉴赏,但仍存在两个典型问题:一是修辞手法有遗漏,二是少了题干提示的描写角度。 现场答案2 问题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答案虽然具体,兼顾表达效果,但是,漏掉拟人要点、未从描写角度切入的问题依然存在。其实,考生应该明白:像这样片段的描写文字,描写手法首先是一个切入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