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浅谈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再生稻的概念及结合生产实际讲高

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期及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留茬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稻区生产者提高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利用杂交籼稻进行再生稻栽培,是获取两季高产、省工、省种、低成本、充分利用水热资源的好措施。2010年射阳县临海镇再生稻面积发展到近100hm2。据笔者在六垛村的推广示范,面积6.6?hm2,品种为ⅱ优69,前季平均产稻谷7?650kg/hm2,再生季平均产稻谷3?600kg/hm2,两季合计产稻谷11.25kg/hm2,比单纯种一季稻多收获一季,比临海镇双季稻均产10.5t/hm2增产稻谷750kg/hm2。

一、再生稻的生长特点

再生稻是靠地上各节位的腋芽生长发育而抽穗结实的,它的腋芽在前季稻成熟前就已开始伸长分化。前季稻地上各节都有一个腋芽,越在上节位的腋芽,生长发育越早,同株上节位的腋芽对其下节位腋芽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现象(顶端优势)。为了促进腋芽生长发育,宜在前季稻抽穗后15d左右增施肥料,供给腋芽足够的营养需要。此外,留茬高度与再生成穗率呈显着的正相关。据笔者观察:齐泥割的,腋芽死亡多,成穗率极低,留茬15cm的再生穗率达70%,留茬30cm的再生成穗率达90%。

二、栽培技术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xx栽培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小麦生产的意义;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小麦产量形成特点;掌握春小麦播种技术;掌握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理解小麦收获与贮藏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春小麦播种技术;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难点是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麦的栽培学基础 麦类作物属禾本科(Gramineae),—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包括小麦属(TriticumL.)有冬小麦、春小麦;大麦属(HordeumL.)有裸大麦、皮大麦;燕麦属(Avena L.)有裸燕麦、皮燕麦;黑麦属(Secal L.)小黑麦。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目前栽培的主要有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波兰小麦、东方小麦。我国栽培小麦以普通小麦为主。 1.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居第一。 2.小麦对温光反应的不同,使小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可早春播或秋播,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4.营养价值高,含丰富蛋白质(9—18%)、氨基酸(0.3—0.4%)故加工特性好。 5.小麦是许多轻工业及医药卫生的重要原料,副产品麦草与麸皮也是不可缺少的加工原料和精粗饲料。 6.小麦籽粒水分含量低(11—13%),在11%水分下可以较长时间储藏而不霉烂变质,生产过程可以高度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一、小麦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春小麦70~90天,冬小麦270~280天。 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 黑龙江省小麦不同地区播种期不同,中部和南部较早,北部较晚,各区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全省播种期为3月中旬~4月下旬。根据播种日期推算出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出现时间: 播种到出苗15~25d;出苗期到分蘖期10~15d;分蘖期到拔节期15~ 25d;拔节期到抽穗期为15~25d,再经过2~5d开花;开花期到成熟期30~38d。 二、小麦的生育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 出苗至拔节,以长根、茎、叶、蘖为主,此阶段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2、“两长”并进生长阶段: 拔节至抽穗,是根、茎、叶的生长与幼穗分化 同时进行的并进阶段;此期是穗粒数的决定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 抽穗至成熟,以开花受精和籽粒形成、灌浆成熟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粒数的关键时期。

花椰菜栽培技术

花椰菜栽培技术 花椰菜,又名花菜或菜花,属十字花科,是秋冬栽培的2年生蔬菜作物。以顶端花球为食用器官,鲜食。因其食用部分粗纤维少,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是我国主栽品种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蔬菜之一。因贮藏和运输较易,供应上市时间较长,是蔬菜生产大户的主栽品种。 花椰菜主根茎部粗大,根系发达,但入土不深,主要根系分布在30厘米的耕作土壤中。根系的再生能力强,经移栽后发育良好,同时容易发生不定根,可用扦插法进行繁殖,但主要是种子繁殖。 叶片形状狭长,叶色浓绿,光滑无色,具有白色蜡粉。从第一片真叶开始,叶片逐个更新扩大叶面积,近底层叶片易脱落,一般只有二十余张成长叶,形成花椰菜的营养叶簇,为花球的生长制造营养。 花椰菜的花球由发育畸形的花枝所组成。一个成熟的花球,横径一般有 20~30厘米,纵径10~20厘米,个体重在0.5~2.5千克不等,有的超过5千克。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花椰菜性喜温和冷凉的气候,不耐炎热干旱,属于耐寒的蔬菜。对温度的要求,一般说来在15~20℃最为适宜。种子发芽在2~3℃时开始,但不能出土,种子发芽出土的温度为8~25℃,在35℃高温条件下,也能正常发芽出苗。在20~23℃时,适宜于外叶生长,花球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7~18℃,温度高达 24~25℃时,花球形成停止。正常温度条件下,花球形状端正,约20天完成。生长临界温度为5℃。幼苗具有4~5叶的健壮植株,能忍耐-3~-5℃,短时-12℃或更低的温度。 花球不耐低温,当气温-1℃时,花球受冻害,受冻的花球易腐烂。 2、对水分的要求 花椰菜要求在湿润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耐干旱。一般在80%~90%的空气湿度和70%~80%的土壤湿度条件下生长最好。

百香果栽培管理技术经验

百香果栽培管理技术经验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百香果栽培管理技术百香果又名西番莲、鸡蛋果、时汁果,原产巴西南部、阿根廷北部和巴拉圭一带,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百香果品种繁多,百香果属约有400种,其中60多种可以食用,主要有黄果种、紫果种、绿果种及黄果与紫果杂交种四大品种。百香果营养丰富,其果汗具有菠萝、芒果、番石榴、香蕉、苹果、酸梅等100多种水果的香味,故有“百香果”之称。百香果饮料在国际市场上享有“饮料之王”的美誉。 百香果是一种多年生藤本常绿果树,生长发育天明显休眠期,只要温度适宜全年均可生长。百香果属热带、亚热带果树,不耐寒,温度要求为15—35℃,最适温度为20—30℃,适宜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除极端的粘壤土和沙地外均可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壤土,砂质壤土或粘壤土为好,要求土壤PH值为6-7。我市引进种植百香果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规模种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现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2万吨,主要品种为杂交紫果种,也有少量黄果种,在市场上很畅销,主要用于鲜食、鲜榨果汁和工厂化加工。 百香果种植具有适应性强,便于管理,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现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百香果的栽培技术 1、苗木繁殖 苗木繁殖的方法有多种,可采用种子、压条、扦插和嫁接等形式进行繁殖。育苗地经翻晒消毒及耕耙细碎后起成长5米、宽1-1.2米,高15厘米的苗床。 ①种子繁殖育苗 种子繁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春、秋播种为佳。先长势健壮、无病虫害、高产稳产的植株作母株,采果形端正、稍重、完全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洗去残

春 小 麦 的 栽 培 技 术

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春小麦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短、三少、一早”。三短即生育期短,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260天左右,春小麦仅95天左右,如从出苗期计算,春麦生育期只占冬麦的三分之一;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秋播气温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通过春化阶段缓慢,除去越冬期,营养生长期长达70天左右。而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不足20天。因此,就形成了分蘖期也短的发育特点。三少即主茎叶片少,冬小麦主茎叶片10片~13片,春小麦仅7片~9片;分蘖少,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也低,主要靠主茎成穗;次生根少,而且根浅根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一早即穗分化早,一般三叶期生长锥开始分化,进入伸长期,四叶进入二棱期,五叶小花原始体分化。 根据春小麦这些生物学特性,在种植管理上就为前重型栽培体系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治蚜保粒重。” 两足一早: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作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此时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所以底肥一定要施足,要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一般公顷产量为4500千克(300公斤/亩)左右,应施二铵300千克(20公斤/亩)左右,混尿素75千克~105千克(5~7公斤/亩)。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厘米~7厘米,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天津地区一般应掌握2月20日播种,3月5日前结束。 两浅一密:即浅施肥,浅播种,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厘米~

百香果栽培管理技术百香果种植方法

百香果栽培管理技术百香果的种植方法 百香果又名西番莲、鸡蛋果、时汁果,原产巴西南部、阿根廷北部和巴拉圭一带,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百香果品种繁多,百香果属约有400种,其中60多种可以食用,主要有黄果种、紫果种、绿果种及黄果与紫果杂交种四大品种。百香果营养丰富,其果汗具有菠萝、芒果、番石榴、香蕉、苹果、酸梅等100多种水果的香味,故有“百香果”之称。百香果饮料在国际市场上享有“饮料之王”的美誉。 百香果是一种多年生藤本常绿果树,生长发育天明显休眠期,只要温度适宜全年均可生长。百香果属热带、亚热带果树,不耐寒,温度要求为15—35℃,最适温度为20—30℃,适宜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除极端的粘壤土和沙地外均可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壤土,砂质壤土或粘壤土为好,要求土壤PH值为6-7。我市引进种植百香果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规模种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现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2万吨,主要品种为杂交紫果种,也有少量黄果种,在市场上很畅销,主要用于鲜食、鲜榨果汁和工厂化加工。 百香果种植具有适应性强,便于管理,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现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百香果的栽培技术 1、苗木繁殖 苗木繁殖的方法有多种,可采用种子、压条、扦插和嫁接等形

式进行繁殖。育苗地经翻晒消毒及耕耙细碎后起成长5米、宽1-1.2米,高15厘米的苗床。 ①种子繁殖育苗 种子繁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春、秋播种为佳。先长势健壮、无病虫害、高产稳产的植株作母株,采果形端正、稍重、完全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洗去残渣后晾干即可播种。播时按每亩1.5公斤种子用多苗灵15-30克拌种20分钟左右,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盖一层薄草,淋足水。播后应根据天气情况淋水,晴天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约半个月后开始出土。当出苗达80%以上时应及时追肥,可用稀粪水或0.3%以下稀尿素液泼浇以培育壮苗,幼苗长出2片真叶后用0.1%多菌灵或托布津溶液每隔一周喷一次,连续喷2次。为提高种植成活率和便于运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可进行装袋栽培,苗木长出4片(净地育苗)-8片(袋装育苗)真叶后可出圃移栽大田。 ②扦插育苗 目前,我市普遍种植的紫色果品种大多属杂交种,种子繁殖变异性大,大面积生产上使用应选用扦插育苗等营养繁殖的方法。扦插育苗选用的枝条应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与适量的氮素营养,对发根具有良好的作用。因而选用向阳、生长健壮、成熟的一二年生枝作扦插材料较好。 扦条剪成有2-3个节,下端切口斜切成与芽平行,切口与节间的距离以1厘米为宜,上端切口离节可留长约3厘米,以带1片全叶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城厢镇农技推广站潘彩楼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桩(茎杆)上的腋芽萌发成穗收获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不需播种、育秧和插秧和犁耙田,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特点。过去,由于缺乏再生稻专用品种,加上管理粗放,产量极低,很少在南方双季稻地区推广。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新型品种的选育成功,南方双季稻作区再生稻生产展现出新的发展前景。 一、选用良种 选择茎秆粗壮,叶片挺直,脚叶少,耐肥抗倒、抗虫抗病,穗大粒多,产量潜力大、再生力强的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种植,是夺取南方双季稻作区再生稻高产量的前提。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是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联合选育的新型杂交稻新品种。属弱感光性籼粳杂交稻组合,其中,甬优6、12号生育期随着播种期提早而延长,随着播种期推迟而缩短;甬优1540生育期随日照长短而变化,短日照环境生育期短,长日照环境生育期长。故其在南方双季稻作区作早稻再生稻栽培,具有其它感温型品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播期提早生育期延长可充分利用春夏秋季温、光、水资源实现早稻及再生稻超高产,是南方双季稻作区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再生稻超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1、甬优1540:早稻生育期125天,再生稻80-85天,早稻产量潜力1300-1500斤/亩,再生稻产量潜力800-1000斤/亩。 2、甬优6号:早稻生育期140-145天,再生稻75-80天,早稻产量潜力1500-1800斤/亩,再生稻产量潜力800-1000斤/亩。 3、甬优12号:早稻生育期140-145天,再生稻75-80天,早稻产量潜力1500-1600斤/亩,再生稻产量潜力800-1000斤/亩。 二、强化头季稻栽培 (一)适期早播嫩秧浅栽 籼粳型杂交稻在本县再生栽培适播期为①甬优1540:3月21日(春分日)。②甬优6、12号:4月10-20日。播种期不宜提早或推迟,否则,成熟期过早或过迟,不利于再生稻产量的提高。播种后8-12天,秧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开始抛秧。大田耙后沉浆10-12小时再抛栽(沙质土随耙随抛)。抛秧后8天及时进行查苗移密补缺。 (二)重施基肥全层施放沉浆抛秧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作早稻再生稻栽培,生育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一般亩施纯N 16-18kg,P 2O 5 8-10kg、K 2 O 15-17kg。耕前或耙前将100%的农家肥、磷肥,70%的氮肥,30% 钾肥作基肥施用,基肥一般亩施放腐熟农家肥800kg,过磷酸钙50kg(或磷酸二氢铵15kg),尿素20(15)kg,氯化钾10kg。施后一犁多耙,使肥、泥充分混合,做到土壤全层有肥,大田耙后沉浆10-12小时再抛栽(沙质土随耙随抛)。立苗后及时追施分蘖肥及除草剂,亩用尿素8kg、氯化钾7-8kg与除草剂混合施放;主茎倒数叶龄3.5叶抽生时施用穗肥(约在

回顾中国超级计算机研发历程 美国人总是震惊

“天河二号”获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三连冠 2014年06月24日09:51:47 新华信息化 新华网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林小春)国际TOP500组织23日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比第二名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快近一倍的速度,连续第三次获得冠军。 TOP500榜单每半年发布一次。自去年6月以来,“天河二号”就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稳居榜首。除了芯片技术外,这一系统大多由中国自主研发。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泰坦”则连续3次屈居亚军,其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7.59千万亿次。 第三名至第五名分别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红杉”、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京”和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米拉”,这一排名与上一期榜单无异。与上一期相比,前十名的唯一变化是第十名,新入选的是隶属于美国政府的“克雷”XC30超级计算机,其运算速度不到“天河二号”的十分之一。 国际TOP500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从榜单看,“超级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提升速度已降至历史最低点”。例如,在1994年至2008年间,榜单最后一名的计算性能平均每年提升90%,而过去5年每年只提升了55%。 从整个榜单来看,美国进入前500强的超级计算机从上一期的265个下降至本期的233个,但优势依然明显。第二名中国大陆则从63个增至76个。日本和英国分别以30台并列第三。 超级计算机是国家科研的重要基础工具,在地质、气象、石油勘探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是汽车、航空、化工、制药等行业的重要科研工具。TOP500榜是对全球已安装的超级计算机“排座次”的最知名排行榜。从1993年起,由国际

百香果栽培技术

百香果栽培技术 百香果(passionflora edulis f. flavicarpa deg.)又名鸡蛋果,百香果科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原产巴西南部,它叶形奇特,花色鲜艳,四季常青,其果实为椭圆形浆果,单果重60~120克,果汁澄黄,馨香优美,具有石榴、菠萝、草莓、柠檬、芒果、酸梅等十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风味特殊,因而得名百香果。百香果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碱酸,还有糖、维生素和磷、钙、铁、钾等多种化合物及17种氨基酸,营养丰富。百香果素有“饮料之王”的美称,其果汁可加工制成纯天然优质饮料,不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滋补健身,帮助消化,市场供不应求。还可以加工制成的果露、果酱、果冻、蜜饯。百香果全身是宝,百香果种籽含油量达25%,油质可与葵花油媲美,适于作食用油;果皮提取的果胶是食品加工的良好稳定剂和增稠剂;根、茎、叶均可入药,有消炎止痛、活血强身、降脂降压等疗效;百香果提取的香精是点心和酒类的良好添加剂。 百香果的种植业与加工业方兴未艾,极具发展潜力。百香果当年种植当年结果,株产果110斤左右,亩收入一万元左右,可连续收益十年。因此,种植百香果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之路。 一、环境要求 (一)温度。百香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一般在不低于0℃的气温下生长良好,到-2℃时植株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年平均气温18℃以上的地区最为适宜种植。 (二)水分。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且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百香果生长最好,商品性发展种植地区的年降雨不宜少于1000毫米。 (三)光照。作为热带水果,百香果喜欢充足阳光,以促进枝蔓生长和营养积累。长日照条件有利于百香果的开花,在年日照时数2300~2800小时的地区,

超级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6838530.html, 超级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胡子通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22期 [摘要] 农作物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持市场物价平稳有着重要 的作用。粮食的丰产和高产对于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和丰富城市居民餐桌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研究粮食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对我国的农业有着重要的帮助,而且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超级水稻实现高产的栽培技术流程, 希望通过作者的分析能为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67-02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遍布全国各地,产量每年也不断的增加,特别是中科院院士袁隆平的杂交系列超级水稻研究成功之后,为我国水稻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水稻亩产1千公斤的宏伟壮举。但是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和实现高产的栽培措施,导致产量不很理想。因此向农户推广超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本文主要结合晚稻深两优5814品种的种植为实际例子,来讨论超级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适时播种,培育种苗 1.品种和培养田的选择 深两优5814在本地全生育期117-119天,穗大粒多,米质优,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 目前占全镇水稻播种面积70%以上,全县播种面积达6万亩,培育秧田应选择光照充足、灌溉方便、排水便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块,培育壮秧采用塑料软盘育秧抛秧技术,一般大田亩用秧盘45片,保证大田插植1.7-1.8蔸苗。 2.浸种催芽 浸种工作开展之前应将水稻种子在晴朗的天气下充分的晾晒2-3个小时,然后将种子洗净去掉秕谷放入清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再次将浸泡好的种子转入到含有咪鲜胺或强氯精的溶液中浸泡4小时左右,由于晚造温度较高,将种子捞出后放在通风透气的竹筐进行催芽工作。以后看种子干燥程度用清水淋2-3次,等到种子萌发露白就可以进行播种工作了。 3.选择合适播种时间进行播种插秧 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进行播种,深两优5814品种在晚造播种时,播种的时间一般选在7 月上旬进行播种。每亩大田种子的用量为1.25公斤左右,播种时应该采用稀播培育,植株生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潜伏芽(休眠芽、再生芽)萌发,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培育出的一季稻。它具有以下特点:①一种两收,种一季可收两季,既不需要再播种、育秧,又不需要翻耕犁田和中耕;②生育期短,我国一般为50~60天, 这有利于增种增收, 发展三熟, 促进稻田的综合开发利用;③产量高,杂交水稻有分蘖优势强的特性,也表现在再生稻上,再生季一般每公顷产量2250~3000千克, 最高单产可达每公顷7500千克以上; ④省种、省工、省时、省肥、省水、省药;⑤栽培技术简便、容易掌握;⑥米质优,再生稻生长季一般温差大,米质好。因此说,再生稻是一种费省、效宏的稻作形式。用杂交稻培育再生稻,实现头季与再生季都高产,是杂种优势再利用的良好途径。 我国是再生稻利用最早的国家,早在1700年前就有记载。70年代,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杂交稻的再生利用也开始进入生产。近几年来,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杂交稻再生利用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四川、福建、湖北等地,发展再生稻已成为“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改革耕作制度、增产粮食的一条有效途径。全国再生稻的应用面积已由1987年的22.7万公顷发展到1990年的66.7万公顷, 到1995年,已达到80余万公顷。据分析,我国再生稻适宜面积约200~333.3万公顷,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使再生稻获得高产,必须根据各地的生态特点,选择高产组合和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1. 确定再生稻的适宜种植区域 再生稻主要是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发展。再生稻能否种植,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结合杂交组合再生稻的生育特点来确定,主要是看当地头季稻收割以后到冬种前有没有2个月左右的空闲时间,或者是杂交组合收割蓄留的再生稻能否安全齐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春季日均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至秋季连续3天日均温在23℃以上终日之间的天数和活动积温能否满足杂交水稻播种至再生稻齐穗的生育需要。不同组合这个阶段需要的活动积温有一定的差异。凡组合所需的安全生育天数、积温和某一地区所提供的热量条件相吻合,该地区就可以蓄留再生稻。根据各地经验,一般年均温18℃以上、水稻安全生育期180天、春早、秋迟的地区、杂交水稻生育期130~150天, 能满足蓄留一季再生稻的要求。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实施]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实施]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深松与翻、耙、卡相结合,化学灭草与防病健身相结合,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相结合,灌水与化控追肥相结合;指的是耕作、施肥、除草、灌水等项技术措施实施中的方法与技巧。各项措施相互结合,每项措施相互联系,构成了小麦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模式。 1 春小麦高产栽培模式的实施 春小麦大面积采用“以松为主,两定三改,多元结合”优质高产栽培模式过程中,豆茬深松秋施肥这一项措施就可以增加产量两成以上。 全程施肥的重点在于叶面肥的应用,全程根外追肥2~3次。根外迫肥的品种有磷酸二氢钾+尿素、强力增产宝、丰产素、络合微肥、多氮液肥、新华液肥、壮丰胺等;特别在干旱年份根外追肥效果更明显。 精量播种、适期灌溉。意思是说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要求精量播种,适当加大施肥量,这是该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也是项目推广的一项常规措施。根据旱情掌握适宜的灌溉时期和适宜的灌水量,是灌溉技术的关键。―般应抓好三叶期至拔节期的坐胎水和开花期之后的灌浆水。

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中的重中之重是“深松”,它涵盖了合理轮作、科学耕作和精细整地这三项针对土壤基础的重要内容。它改良了土壤环境、培肥了地力;使得种植小麦乃至轮作中的其它作物持续获得高产。 2 春小麦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2.1 播种前的技术规程及其立体施肥:包括选茬、整地、选种及其种子处、立体施肥技术等。 (1)选茬及整地技术: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保水保肥且成区连片的地块。选择前茬为有深松基础的豆茬或玉米茬,采用秋耙茬或旋耕,耙深18~22cm,旋耕深度14~16cm;对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实行深松,深松深度在35cm以下。整地标准:耕层细碎、疏松,上虚下实,地面平整。l0m内高低差不超过±3cm,地表无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10cm土层内每平方米直径大于3cm的土块不超过1块。 (2)选种及其种子处理:当前主选品种龙麦29和龙麦30。种子精选后达到:纯度>99.5%,净度>99%,发芽率>90%。种子包衣:用50%多菌灵种子量的0.3%+50%福美双种子量的0.3%进行湿拌

花椰菜栽培技术

花椰菜栽培技术 一、花椰菜的植物学特征 (一)生长发育特性 花椰菜为1 年或2 年蔬菜, 它的根系较强大, 须根发达, 多集中于土壤表层中, 根系受伤后不易恢复。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 有蜡粉, 在将现花球时, 心叶自然向中心弯曲或扭转, 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而变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营养贮藏器官, 由主花茎、肉质花梗及绒球状花枝顶端聚合而成。当温度等条件适宜时, 花球逐渐松散, 花茎、花梗迅速发育而伸长, 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花蕾, 继而开花结实, 由于花球是畸形发育, 又加上组织致密, 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开花。花椰菜的花为完全花,果实为长角果, 成熟后易爆裂, 每个角果含种子10余粒, 千粒重3~3.50g。 (二)阶段发育与开花授粉习性 1、阶段发育特性。花椰菜属于低温长日照和绿体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对温度的要求, 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需6~7 片叶, 中熟品种需11 片叶, 晚熟品种需14 片叶, 才能感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是:极早熟品种为20~23 ℃、早熟品种为17~20 ℃、中熟品种为12~15 ℃、晚熟品种为25 ℃左右。在上述温度条件下, 一般经15~30d 可完成春化的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完成后植株才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花球形成后, 在适温和长日照下, 花枝开始伸长。 2、开花授粉习性。花椰菜从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长成, 约需20~25d,从花球边缘松散到花茎伸长, 约需10d 左右; 从花茎伸长到开花, 在适温下需20d 左右。复总状花序,各级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陆续开

放, 整个花期大约1 个月左右, 从谢花到角果成熟,约需20~40d。3、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 其雌蕊柱头在开花前4~5d 至开花后2~3d 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 开花前2d 和开花后1d 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花椰菜喜冷凉, 属半耐寒性蔬菜, 怕热又不耐霜冻。生育适温范围比较窄, 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比较严格。种子在2~3 ℃就能发芽, 但以25 ℃发芽最快。营养生长适温为8~24 ℃, 花球生育适温为15~18 ℃, 低于8 ℃生长缓慢,高于25 ℃花球小而松散。在采种生产中导致发育不正常, 花粉失去发芽力。适宜的开花结实温度为15~19 ℃。 (二)光照 花椰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太严格, 但喜光, 少耐阴。 (三)水分 花椰菜喜湿润, 耐旱, 耐涝能力较差。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 尤其是在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 导致叶片少而小, 提前形成小花球, 降低产量和品质。如土壤水过多, 会造成花球松散,花枝霉烂。 (四)土壤 花椰菜喜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 而在花球生长和抽薹开花期、结实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适宜的土壤pH 为5.50~6.50。但其耐碱性也很强,在PH8.0的土壤也能正常生长发育。

百香果种植技术(繁育与高产栽培要点)

百香果种植技术要点 百香果( passionflora edulis f. flavicarpa deg. )又名鸡蛋 果,百香果科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原产巴西南部,它叶形奇特,花色鲜艳,四季常青,其果实为椭圆形浆果,单果重60?120克。百香果适应性广、粗生易长、抗寒耐热、病虫极少,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百香果植株根系浅,水平根发达,要求土壤疏松、湿润、通气、不积水。百香果对温度的要求基本与普通番茄相同,北方宜在大棚内越冬,南方在 1400m 海拔以上霜期来临前要覆盖防寒,方能安全越冬,否则主茎上部和侧枝多被冻枯,甚至整株冻死。所以,广西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一、栽植 百香果当年种植当年产出,以每年的2-3 月份种植为宜。一 般百香果经济栽培年限为3-4 年,在第4 年采收后,将老株砍除全面更新。因百香果为热带水果,连茬极易为病毒所侵染,降低产量和品质,为减少百香果受病毒侵染为害,以无病毒健康苗,每年更新栽植最好。种植方式和规格有:单行单株棚架式种植,株行距5 X4米;单行双株棚架式种植,株行距2 X8米;单行单株篱笆式种植,株行距2 X6米以上种植方式规格,可任选一种。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植时选阴天或雨后晴天,植后淋水,保温。 一)栽植距离

百香果为蔓性果树,枝蔓延长,因此棚架式栽培以行距 2 米,株距2 -3 米为宜,亩种200 株左右;单线篱式栽培行距-1.8 米,株距-4 米为宜,亩植100 株左右。 (二)栽植方法 按预定种植的行株距,挖宽60 厘米,深20 -30 厘米的定植沟,先放入混合好的堆肥或其它土杂肥,同时每株加用0.25 公斤磷+-0.25 公斤复合肥,然后起墩种植,定植成活后,应随时将腋芽摘除,只留主蔓的顶芽,并将蔓绑在支柱上,使植株尽快攀上棚架。 二、搭设棚架百香果栽培期间必须设置棚架,以便管理、采收。棚架的搭设有多种形式,目前以水平型棚架和单线篱式架为主。单线篱式架柱高2.3 米,在株与株之间树立,植入地下约30 厘米,每条柱拉2 条12 号线。 三、整枝修剪当百香果幼苗定植成活后,在幼苗期应插立支柱,以便引诱主蔓上棚架。通常留1—2 条主蔓上架,剪去过多侧枝,短期内枝蔓就可长满棚架。待主蔓1 米高时剪除顶芽,让其长出侧蔓,每侧留2 个侧蔓,分向两侧生长,当侧蔓长至2 米时,将侧蔓顶端剪除,以促进次生侧蔓生长。若是水平棚架栽培时,应等主蔓到达棚架上时,留侧蔓向四方平均生长。百香果一级蔓是主要营养枝,二、三级蔓是主要结果枝,所以培育健壮的二、三级蔓是提 高产量的重要一环。百香果忌重剪,每年无须强剪。若过度修剪,易使主蔓逐渐枯萎,严重时整株死亡。一般每批果采收后,每个侧蔓留3-4 节进行短截,促其重新长出侧蔓,同时每年夏季必须疏剪生长过密的枝条,或将

超级计算机的现状及展望

超级计算机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超级计算是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一系列重大挑战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综合国力、科技竞争力和信息化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在计算机领域,超级计算泛指设计、制造和应用超级计算机的各类活动;在其他行业领域,超级计算通常指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的大规模科学和工程计算、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等应用活动。超级计算机在全球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近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的公布,超级计算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天河一号”虽然居于第二位,但是这已经表明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逐渐成为我们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迅猛发展,它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业、科研和学术等领域。就拥有量和运算速度上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就超级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来说我们和发达国家美国、德国等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利用超级计算机来为我们的工业、科研和学术等领域服务已经成为我们今后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超级计算机、发展、挑战 1、超级计算机概念 超级计算机是指“当前时代运算速度最快的大容量大型计算机,是计算机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类似称谓还有高性能计算机、高效能计算机等。超级计算机的界定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与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以峰值速度指标为例,2000年前后,具有每秒万亿、十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能力是超级计算机的标志;而在2009年前后,百万亿次以上成为超级计算机的新标志;当前,千万亿次已成为超级计算机的新高峰。 2、超级计算机主要用途 日常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存在一系列复杂、大型的问题,都建立了越来越精细的物理模型,都需要计算机求解。最复杂、最大型的一类被称为“挑战性问题”,必须依赖同时代中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1.条施肥,肥托种。在播种前,把肥条施在地下9厘米深处,然后把种子播到3~4厘米深处,麦苗在三叶期麦粒养分耗尽时,恰好肥料供应上。 2.施足底肥。若冬前作准备,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磷铵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进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达到20~25厘米。冬前未做准备,每亩施标准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适当增减)、标准磷肥30~50公斤,钾肥及微肥适量。 3.适时早播,缩小行距。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小麦在春化阶段抗冻能力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冻害。春小麦分蘖少,个体较小,采取密植更能获得高产。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播种量依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及亩穗数而定,一般亩穗数35万穗左右为宜,这样播种量20公斤左右为宜,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适当增加播量。 4.早管理。春小麦3叶期胚乳养分用尽,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需要大量的养分。春季雨水少,麦苗覆盖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墒快。因此,春小麦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进早分蘖。二叶一心灌头水,地力差的结合浇水追施碳铵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迟到起身拔节期。原则上头水后二水要紧跟,间隔10~15天。二水后,三水要缓,一般在第二节间定型、无效分蘖死亡后再灌三水。 5.浇好灌浆水。灌浆期注意雨天、大风天不浇水,防止小麦倒伏。小麦扬花后按间隔15天左右浇一水。 6.注意病虫害防治。由于春小麦茎叶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因此,春小麦比冬小麦更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专家建议:麦田应提早追肥抓紧保墒去年冬季天气的特殊性表现为降温之早和雪情之大都打破了历年纪录,北方麦区在“小雪”节气之前,先后下了大雪到暴雪,这使大多数麦苗在弱小和分蘖少的状态下就提前进入了冬眠状态,并使得今年麦田水肥管理有其特殊性。今春麦田苗情长势复杂虽然冬前麦苗有大雪覆盖,不会受冻和受旱,但随着雪融化,年后麦苗处于无覆盖状态,加上春节前后的天气频繁降温,在持续低温条件下,麦苗可能会遭受冻害,尤其是一些晚播麦田和冬性较弱的小麦品种。春节前专家对于北京地区麦田调查已发现,有少部分的死苗现象。但经仔细观察主要是地上部茎死,并非是整株冻死。随着土温上升后根系的活动,这些麦苗还有返青的可能。总之,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麦苗在冬前的生长期普遍缩短,麦田积温不够,麦苗缺乏适当低温(指1℃-5℃)的阶段性锻炼,导致今春北方麦田普遍呈现弱小苗多、壮苗少和基本无旺苗的状况。针对当前麦田的上述特殊情况,专家认为:今春麦田水肥管理,比往年复杂,原则上要比往年适当提早,但是在具体落实时,既不能盲目地过早施肥灌水,又不要采用简单化的“一刀切”作法,而要体现出因地情和因苗情分别制宜的科学性。通过采用适时、适量和适法的水肥管理措施,以达到促进各类麦苗春后复壮和最终实现高产的目的。麦田应按苗情类型分别施肥春后麦苗将进入从返青至开花的中期生长阶段,既长蘖、根、茎和叶,又进行小穗、小花的分化,完成多器官建成,贯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一段快速生长的时期。这时如何通过适时适量的施肥调控达到增穗、壮秆和穗大穗齐的目标,应该按苗情类型分别施肥。“弱苗”麦田的主要特点是群体较小、总茎数不超过70万;年前营养生长平均不到4片叶;叶色发黄,根系较少;对于这样的麦田要适当早施追肥,提前到起身初期,即返青后期春天第一叶伸长时进行追肥,这次施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穗数。主要施用速效氮肥,有些麦田如果年前底肥未施复合肥的,

百香果的种值方法

百香果的种值方法 百香果别名西番果、鸡蛋果,学名西番莲,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的藤本果树。原产巴西南部,它叶形奇特,花色鲜艳,四季常青,果实为椭圆形浆果,单果重60~120g,果汁澄黄,可散发出番石榴、菠萝、香蕉、草莓、柠檬、芒果、酸梅等十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甜酸适中,风味独特,营养价值很高。可加工制成果汁、果露、果酱、果冻、蜜饯。果皮可作饲料和提取果胶,根、茎、叶均可入药,有消炎止痛、活血强身、滋阴补肾、降脂降压等疗效。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百香果的繁殖 百香果属于雌雄异花,雌花结果,雄花用于授粉,其授粉媒介主要是蜜蜂和昆虫,也可以人工授粉。百香果的繁殖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用种子播种繁殖,另一种则是用蔓条扦插繁殖。春季种植的百香果,当年7月即可开花,9月收果。第2年以后,每年4月开始开花,1年可开5~6批,每批花相隔20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60~70天,果实收获4个多月。 2 百香果对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的要求 2.1温度 百香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一般不低于0℃的气温下生长良好,到-2℃时植株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 2.2水分 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2000mm之间且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百香果生长最好,种植地区的年降雨量不宜少于1000mm。 2.3光照 作为热带水果,百香果喜欢充足阳光,以促进枝蔓生长和营养积累。长日照条件有利于百香果的开花,在年日照时数2300~2800小时的地区百香果营养生长好,养分积累多,枝蔓生长快,早结,早产。 2.4土壤

百香果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不耐湿而抗旱性较强的多年生蔓性果树,对土质选择不严,以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排水良好的河滩冲积地最为适宜,土壤的pH值在5.5~7.5为适宜。 3 果园建立 3.1选地 植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较为适宜。 3.2栽植距离 百香果为蔓性果树,枝蔓延长,因此棚架式栽培以行距3m、株距3~3.5m为宜,667m2种70株左右;单篱式栽培行距1.7~1.8m、株距3.5~4m为宜,植100株左右。 3.3栽植方法 按预定种植的行株距,挖宽60cm、深20~30cm的定植沟,先放入混合好的堆肥或其它土杂肥,同时每株加施磷肥0.25kg+复合肥0.15~0.25kg,然后起墩种植,定植成活后,应随时将腋芽摘除,只留主蔓的顶芽,并将蔓绑在支柱上,使植株尽快攀上棚架。 3.4搭架 百香果为蔓生植物,依赖棚架支撑才能正常生长。架式有平顶式、篱笆式、“人”字形和“门”字形等。一般棚架高以1.8~2m为宜。棚架材料可选水泥柱、石柱、木柱和竹竿、木杆、铁线等。 3.5定植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植时选阴天或雨后晴天,植后淋水,保湿;而百香果属当年种植当年产出的果树,以每年的2~3月份种植最为适宜。一般百香果经济栽培年限为4~5年,在第5年采收后,将老株砍除全面更新。因百香果为热带水果,连茬极易为病毒所侵染,降低产量和品质,为减少百香果受病毒侵染为害,以无病毒健康苗,每年更新栽植最好。 4 果园的管理 4.1施肥 新定植的百香果,前期以氮肥为主,以促进植株生长。定植后10~15天根系开始生长,可施0.5%稀尿素或稀人粪尿,以后每隔20天施1次,每次株施腐熟人粪尿5kg或复合肥0.1kg。每年每株施农家肥20~30kg、尿素0.6~0.7kg、磷肥 0.6~0.9kg、钾肥1.2~1.3kg。农家肥及磷肥腐熟后于立春前后沟施,尿素及钾肥在开花结果期间每20天施1次,株施混合肥0.3~0.4kg。 4.2灌溉 百香果是浅根系植物,喜湿润,既忌渍水又怕干旱。在雨季,尤其是连日大雨、暴雨,渍水超过12小时会产生大量的落花、落果、落叶现象,造成减产减收。故开花结果期应注意及时排水,畦面应高而平,防止畦面凹凸不平造成局部积水。水分不足的旱季,尤其是旱地和山坡地,干旱缺水会导致花朵发育不好,授粉受精不良,果实发育变小,果肉少,出汁率低,同时诱发缺硼等微量元素缺乏症,甚至会导致部分落果,因此必须及时灌水。在百香果开花结果期间,特别是在 7~8月高温期间,连续晴2~3天就要考虑灌水,但不要在大白天灌水,以防止土壤温差太大烧伤根系,应在早上或傍晚灌水,灌水至土壤湿润即可,或灌“跑马水”,以防止积水造成烂根。有条件的果园采用喷灌更佳。在水源较缺的地区,可在雨季结束后及时松土,用塑料地膜覆盖园土,起保水作用,缓解水源不足的矛盾。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麦生产的意义;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小麦产量形成特点;掌握春小麦播种技术;掌握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理解小麦收获与贮藏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春小麦播种技术;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难点是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麦的栽培学基础 麦类作物属禾本科(Gramineae),—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包括小麦属(Triticum L.)有冬小麦、春小麦;大麦属(Hordeum L.)有裸大麦、皮大麦;燕麦属(Avena L.)有裸燕麦、皮燕麦;黑麦属(Secal L.)小黑麦。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目前栽培的主要有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波兰小麦、东方小麦。我国栽培小麦以普通小麦为主。 1.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居第一。 2.小麦对温光反应的不同,使小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可早春播或秋播,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4.营养价值高,含丰富蛋白质(9—18%)、氨基酸(0.3—0.4%)故加工特性好。 5.小麦是许多轻工业及医药卫生的重要原料,副产品麦草与麸皮也是不可缺少的加工原料和精粗饲料。 6.小麦籽粒水分含量低(11—13%),在11%水分下可以较长时间储藏而不霉烂变质,生产过程可以高度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一、小麦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小麦的生育期: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春小麦70~90天,冬小麦270~280天。 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 黑龙江省小麦不同地区播种期不同,中部和南部较早,北部较晚,各区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全省播种期为3月中旬~4月下旬。根据播种日期推算出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出现时间:播种到出苗15~25d;出苗期到分蘖期10~15d;分蘖期到拔节期15~25d;拔节期到抽穗期为15~25d,再经过2~5d开花;开花期到成熟期30~38d。 二、小麦的生育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出苗至拔节,以长根、茎、叶、蘖为主,此阶段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2、“两长”并进生长阶段:拔节至抽穗,是根、茎、叶的生长与幼穗分化

夏秋季花椰菜栽培技术

夏秋季花椰菜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选择耐热、抗病、早熟,花球紧实、柔嫩、洁白,定植后40-60天收获, 9-10月上市,恰值秋季蔬菜淡季。 2、培育壮苗:在漯河地区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为宜,亩用种量30 克,苗龄25天左右,最多不超过30天(4-5片真叶)。育苗时搭小拱棚或在棚室内用遮阳网或旧棚膜上覆盖旧草帘遮荫育苗,防暴雨冲刷、防强光曝晒。 育苗采用营养快(营养钵)点播,避免移栽时造成伤根。一亩地需20-25 平方米的苗床,苗床内施入腐熟过筛农家肥(10kg/平方米),充分与土混合均匀后,表面铺2-3 cm厚的过筛细园土,再撒施磷酸二氢钾5 g/平方米,随后浇足底水,进一步以细土平整床面,待水渗下后撒一薄层细土,按6-8 cm见方切块,干籽点播,每方块一粒或者用8 cm x 8 cm营养钵,上覆盖0.8 cm厚的过筛细土,盖遮阳网,苗出齐后及时揭去.并且要视天气情况揭盖遮盖物。苗期水分管理应保持苗床间干间湿,防止干旱,不蹲苗,定植前一天浇一次水。 3、及时定植:花菜喜湿润,耐旱、耐涝能力较弱,对水分和土壤营养条件要求较严格,夏季栽培特别要求选择土质肥沃,地势高,易排能灌的田块。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3000 kg以上,翻耕耙平,按行距45-50 cm开沟,亩施20 kg磷酸二氢钾于定植沟的株间,定植株距35-40 cm,亩栽苗3500株左右,注意保持苗的营养块(钵土)完整不散坨以免伤根,以利缓苗。

4、水肥管理:定植后要肥水齐攻切忌蹲苗,早熟品种生长期短,缓苗后及时追肥促长,亩施尿素10-15 kg,以水促肥,封垄前中耕锄草2-3遍并培土成垄以便排灌。花球现蕾期,亩施尿素10 kg(或15-20 kg 硫酸铵)。水分管理以间干间湿为原则,现花球后,视天气地力情况3-5天一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排涝并以井水灌洗,切忌渍水。花球横径5 cm左右时折断外叶盖花球,以避免阳光直射,保持花球洁白,注意及时采收。 5、虫害防治:夏秋季栽培花椰菜虫害较多,应重点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等。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1.8﹪虫螨克(阿维菌素)或吡虫啉6000-8000倍液,可与菊酯类农药交替施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