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

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特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包括:总则、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

与分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

业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清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苏州科技学院。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国家城

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总则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特编制本指南。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城市建成区内的水体。主要用于指导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的排查与识别、整治方案的制定及与实施、整治效果评估与考核、长效机制建立与政策保障等工作。

工作目标

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

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基本原则

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水体特征、人文社会环境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兼顾近远期目标,提出适合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指导性原则。

(1)明确目标,整体规划。科学识别黑臭水体及其形成机理与变化特征,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和补水来源等情况,合理制定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目标、总体方案和具体工作计划。

(2)因地制宜,标本兼治。针对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应用控源截

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消除黑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3)生态改善,长效保持。多渠道科学开辟补水水源,改善水动力条件,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实现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

(4)部门联动,政策保障。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鼓励多渠道融资,健全

城市水体日常维护管理机制。

(5)强化监管,公众参与。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水体水质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开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公开渠道,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工作流程

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城市

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的水体黑臭状况进行逐一排查,并向社会公布排查结果,接受公众评议。根据排查和公众评议结果,确定黑臭水体名单和总体整治计划(含年度整治计划),并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黑臭水体总体整治计划,委托专业机构针对各黑臭水体逐一编制整治方案,按规定程序开展论证和工程实施,同期委托第三方机构按评估方案全过程跟踪实施进展,适时开展公众评议,并由地方政府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对各黑臭水体的整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地方政府根据所公布黑臭水体名单、总体整治计划及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每季度或每半年)公布水体整治效果,并根据所建立的长效机制,开展水体日常维护与监管工作。

图1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流程

第二章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与分级

城市黑臭水体定义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城市黑臭水体识别

根据以往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城市政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专门机构)应对所有城市水体的黑臭情况进行预评估,将结果列于表1中并予以公示。

表1城市水体黑臭状况预评估结果

对于可能存在争议、预评估结果为无黑臭的城市水体,主管部门可委托专业机构对城市水体周边社区居民、商户或随机人群开展调查问卷,进一步判别水体黑臭状况。原则上每个水体的调查问卷有效数量不少于100份,如认为有“黑”或“臭”问题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60%以上,则应认定该

水体为“黑臭水体”。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手机二维码形式完成公众调查。公众调查问卷可参考附1。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识别结果,提出城市黑臭水体的初步名单。

城市黑臭水体分级与判定

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 和“重度黑臭”两级。水质检测与分级结果可为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制定和整治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分级标准与测定方法

城市黑臭水体分级的评价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3-N),分级标准见表2,相关

指标测定方法见表3。

注:相关指标分析方法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

四版)(增补版)》

布点与测定频率

水体黑臭程度分级判定时,原则上可沿黑臭水体每

200?600 m间距设置检测点,但每个水体的检测点不少于3 个。取样点一般设置于水面下处,水深不足时,应设置在水深的

1/2处。原则上间隔1?7日检测1次,至少检测3 次以上。

黑臭水体级别判定

某检测点4项理化指标中,1项指标60%^上数据或不少于2项指标30%^上数据达到“重度黑臭”级别的,该检测点应认定为“重度黑臭”,否则可认定为“轻度黑臭”。

连续3个以上检测点认定为“重度黑臭”的,检测点之间的区域应认定为“重度黑臭”;水体60%以上的检测点被认定为“重度黑臭”的,整个水体应认定为“重度黑臭”。

城市黑臭水体清单编制

根据黑臭水体识别和分级结果,综合考虑整治工作难易程度,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清单(见表4),绘制黑臭水体分布图,分析其在城市建成区内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状况,为城市黑臭水体总体整治计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黑臭水体清单包括水体名称、起始边界、类型、面积/长度、所在区域、黑臭级别、水质现状、整治责任主体及具体责任人、达标期限等。城市黑臭水体清单参考格式见表4。

第三章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

整治方案编制流程

在系统分析城市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法,初步确定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线,预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和实施周期,预测水体整治效果,形成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整治方案编制流程见图2

图2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流程

污染源调查点源调查

点源是指以点源形式进入城市水体的各种污染源,主要包括排放口直排污废水、合流制管道雨季溢流、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非常规水源补水等。

调查内容包括污染物来源、排放口位置、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及排放量,以及上述指标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

面源调查

面源是指以非点源(分散源)形式进入城市水体的各种污染源,主要包括各类降水所携带的污染负荷、城乡结合部地区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的污染等,通常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变化特征。

调查内容包括城市降雨、冰雪融水的污染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城市下垫面特征,畜禽养殖类型及其污染治理情况等。

内源调查

内源主要是指城市水体底泥中所含有的污染物以及水体中各种漂浮物、悬浮物、岸边垃圾、未清理的水生植物或水华藻类等所形成的腐败物。

调查内容包括水体底泥厚度、颜色、嗅味及主要污染物特征;岸边垃圾、水生植物及其腐败情况等。

其他污染源

其他污染源主要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超标、工业企业事故性排放、秋季落叶等,通常属于季节性或临时性污染源。

秋季落叶问题在北方地区较为明显,落叶进入水体后将逐渐腐烂并沉入水底,可能形成黑臭底泥。

需关注雨污水管网错接所造成的污染问题。

环境条件调查

周边环境特征

黑臭水体周边环境特征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整治方案中有关工程实施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黑臭水体周边建筑群特征、城市道路和交通情况、水体沿岸其他基础设施情况等。

水文条件

黑臭水体水文条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整治技术的选择和工程量预测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水体的位置、边界范围、水面大小、水位和水深、流速及流量,以及与周边水系的连通关系等。

水体岸线硬化状况

水体岸线硬化状况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水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制定、工程量预测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硬化岸线和河湖床的面积、硬化厚度、硬化类型等。

其他

其他需调查的内容包括黑臭发生时段、持续时间、百姓

投诉情况、影响居民人数等,同时可选择性调查水体的化学

需氧量(CODCr)、总氮、总磷、水温、pH表观污染指数(SPI,参考指标,见附3)等指标。

整治技术选择

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应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具体实施,其中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是选择其他技术类型的基础与前提。

各地应结合黑臭水体污染源和环境条件调查结果,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合理确定水体整治和长效保持技术路线。相关技术的选择原则、适用范围、技术要点和限制因素见本指南第四章。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应体现系统性、长效性,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通过整治工程的全面实施,综合考虑城市生态功能的系统性修复。另外,需考虑对已黑臭水体本身的净化,原则上整治工程实施后的补水(含原黑臭水体)水质应满足本指南“无黑臭”的水质指标要求。选用清淤疏浚技术,应安全处理处置底泥,防止二次污染。

整治工程量预测

根据选定的整治技术和环境条件调查结果,以及水体在城市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城市交通等情况,兼顾城市绿化、

道路恢复和清淤底泥的处理处置,合理确定整治工程量和实施周期,预测整治工程成本。

考虑到水体和污染物的流动特性,黑臭水体上游污染可能对整治工作影响较大,制定整治方案和开展工程量预测时,应考虑适当向黑臭水体上游污染区延伸。

整治效果预测

结合城市水体的水质水量特征、水环境容量及水体自净能力,对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水体黑臭状况进行预测。

对于黑臭已经基本消除,但生态自净能力相对较弱的城市水体,应强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确保整治工程长效运行。

第四章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

技术选择原则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的选择应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

(1)适用性:地域特征及水体的环境条件将直接影响黑臭水体治理的难度和工程量,需要根据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法及组合。

(2)综合性:城市黑臭水体通常具有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其整治技术也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需系统

考虑不同技术措施的组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

(3)经济性:对拟选择的整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长效性:黑臭水体通常具有季节性、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整治方案既要满足近期消除黑臭的目标,也要兼顾远期水质进一步改善和水质稳定达标。

(5)安全性:审慎采取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等治理技术,强化技术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采用曝气增氧等措施要防范气溶胶所引发的公众健康风险和噪音扰民等问题。

控源截污技术

截污纳管

适用范围: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

技术要点:截污纳管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输运)泵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应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无法沿河沿湖截流污染源的,可考虑就地处理(见本指南等工程措施。严禁将

城区截流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下游。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溢流装置排出口和接纳水体水位的标高,并设置止回装置,防止暴雨时倒灌。

限制因素:工程量和一次性投资大,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截污将导致河道水量变小,流速降低,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水措施。截污纳管后污水如果进入污水处理厂,将对现有城市污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造成较大运行压力,否则需要设置旁路处理(见本指南。

面源控制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城市初期雨水、冰雪融水、畜禽养殖污水、地表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

技术要点:可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采用各种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初期雨水控制与净化技术、地表固体废弃物收集技术、土壤与绿化肥分流失控制技术,以及生态护岸与隔离(阻断)技术;畜禽养殖面源控制主要可采用粪尿分类、雨污分离、固体粪便堆肥处理利用、污水就地处理后农地回用等技术。

限制因素:工程量大,影响范围广;雨水径流量及径流污染控制需要水体汇水区域整体实施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等综合措施,系统性强,工期较长;工程实施经常受当地城市交通、用地类型控制、城市市容管理能力等因素制约。

内源治理技术

垃圾清理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垃圾临时堆放点清理。技术要点:城市水体沿岸垃圾清理是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其中垃圾临时堆放点的清理属于一次性工程措施,应一次清理到位。

限制因素:城市水体沿岸垃圾存放历史较长的地区,垃圾清运不彻底可能加速水体污染。

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水生植物和岸带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季节性落叶及水面漂浮物的清理。

技术要点:水生植物、岸带植物和落叶等属于季节性的水体内源污染物,需在干枯腐烂前清理;水面漂浮物主要包括各种落叶、塑料袋、其他生活垃圾等,需要长期清捞维护限制因素:季节性生物残体和水面漂浮物清理的成本较高,监管和维护难度大。

清淤疏浚

适用范围:一般而言适用于所有黑臭水体,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

技术要点:包括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工程中需考虑城市水体原有黑臭水的存储和净化措施。清淤前,需做

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根据当地气候和降雨特征,合理选择底泥清淤季节;清淤工作不得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清淤后回水水质应满足“无黑臭”的指标要求。

限制因素:需合理控制疏浚深度,过深容易破坏河底水生生态,过浅不能彻底清除底泥污染物;高温季节疏浚后容易导致形成黑色块状漂泥;底泥运输和处理处置难度较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需要按规定安全处理处置。

生态修复技术

岸带修复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已有硬化河岸(湖岸)的生态修复,属于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的长效措施。

技术要点:采取植草沟、生态护岸、透水砖等形式,对原有硬化河岸(湖岸)进行改造,通过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强化水体的污染治理效果;需进行植物收割的,应选定合适的季节。

限制因素:工程量较大,工程垃圾处理处置成本较高;可能减少水体的亲水区,降雨或潮湿季节,岸带危险性可能增加;生态岸带植物的收割和处理处置成本较高、维护量较大。

生态净化

适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系统构建,持续去除水体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

技术要点:主要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种植等技术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综合考虑水质净化、景观提升与植物的气候适应性,尽量采用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物种,并关注其在水体中的空间布局与搭配;需进行植物收割的,应选定合适的季节。

限制因素:应用生态净化技术要以有效控制外源和内源污染物为前提,生态净化措施不得与水体的其他功能冲突生态净化措施对严重污染河道的改善效果不显著;植物的收割和处理处置成本较高。

人工增氧

适用范围:作为阶段性措施,主要适用于整治后城市水体的水质保持,具有水体复氧功能,可有效提升局部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并加大区域水体流动性。

技术要点:主要采用跌水、喷泉、射流,以及其他各类曝气形式有效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水平;通过合理设计,实现人工增氧的同时,辅助提升水体流动性能;射流和喷泉的水

柱喷射高度不宜超过1米,否则容易形成气溶胶或水雾,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限制因素:重度黑臭水体不应采取射流和喷泉式人工增氧措施;人工增氧设施不得影响水体行洪或其他功能;需要持续运行维护,消耗电能。

其他治理措施

活水循环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缓流河道水体或坑塘区域的污染治理与水质保持,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

技术要点:通过设置提升泵站、水系合理连通、利用风力或太阳能等方式,实现水体流动;非雨季时可利用水体周边的雨水泵站或雨水管道作为回水系统;应关注循环水出水

口设置,以降低循环出水对河床或湖底的冲刷。

限制因素:部分工程需要铺设输水渠,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工程实施难度大,需要持续运行维护;河湖水系连通应进行生态风险评价,避免盲目性。

清水补给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缺水水体的水量补充,或滞流、缓流水体的水动力改善,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

技术要点:利用城市再生水、城市雨洪水、清洁地表水等作为城市水体的补充水源,增加水体流动性和环境容量。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强化城市降雨径流的滞蓄和净化;

清洁地表水的开发和利用需关注水量的动态平衡,避免影响或破坏周边水体功能;再生水补水应米取适宜的深度净化措施,以满足补水水质要求。

限制因素:再生水补源往往需要铺设管道;需加强补给水水质监测,明确补水费用分担机制;不提倡采取远距离外调水的方式实施清水补给。

就地处理

适用范围:适用于短期内无法实现截污纳管的污水排放口,以及无替换或补充水源的黑臭水体,通过选用适宜的污废水处理装置,对污废水和黑臭水体进行就地分散处理,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黑臭事件的应急处理。

技术要点:采用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方法,选用占地面积小,简便易行,运行成本较低的装置,达到快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的目的;临时性治理措施需考虑后期绿化或道路恢复,长期治理措施需考虑与周边景观的有效融合。

限制因素:市场良莠不齐,技术选择难度大;需要费用支持和专业的运行维护;部分化学药剂对水生生态环境具有不利影响。

旁路治理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无法实现全面截污的重度黑臭水体,或无外源补水的封闭水体的水质净化,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黑臭事件的应急处理。

技术要点:在水体周边区域设置适宜的处理设施,从污染最严重的区段抽取河水,经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另一

端,实现水体的净化和循环流动;临时性治理措施需考虑后期绿化或道路恢复,长期治理措施需考虑与周边景观的有效融合。

限制因素:需要费用支持和专业的运行维护。

第五章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

评估程序

城市人民政府应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制定期间,遴选评估机构。评估机构或相关监测单位需对治理工程实施前的基本情况做摸底调查,并全程跟踪工程实施进展情况,为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工程实施单位应于工程完工后1个月内向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提交工程竣工报告。

城市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于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完工后向评估机构下达评估通知,评估机构需在连续6个月的整治效果跟踪基础上,完成评估工作,评估结论应向社会公示。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工作,应报上级住房城乡建设、环保等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

评估方法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主要采取第三方机构评价法或专家评议法。

第三方机构评价法是指由具有工程咨询或环境影响评价乙级以上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组织对整治工程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关评估报告的方法。

专家评议法是指由地方人民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组织行业专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进行集中评议,并出具专家评议结论意见的方法。

评估专家实行利益规避原则,参与相应黑臭水体整治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人员、工程实施单位人员、监测机构人员均不得作为评估专家。

评估内容与技术要求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应包括公众调查评议材料、专业机构检测报告、工程实施影像材料、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等。其中,公众调查评议结果是判断地方政府是否完成黑臭整治目标的主要依据,其他专业评估结果可为整治工作绩效考核、政府购买服务支付服务费等提供技术支撑。

公众调查评议材料

加强公众参与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评估中的作用。城市人民政府可委托专业调查公司或第三方评估机构,采取公众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黑臭水体影响范围内的社区居民、商户等,进行水体整治前后的效果调查。专业调查公司或第三方评估机构应系统总结公众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总结报告,作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中2019年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 A.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基本实现长治久清 B.各省、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显著提高 C.各省、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 D.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2.下列水质属于重度黑臭的是()。 A.透明度11C.m溶解氧0.3mg/L氧化还原电位-150mV氨氮13mg/L B.透明度11C.m溶解氧0.2mg/L氧化还原电位-170mV氨氮14mg/L C.透明度10C.m溶解氧0.1mg/L氧化还原电位-150mV氨氮12mg/L D.透明度10C.m溶解氧0.2mg/L氧化还原电位-200mV氨氮15mg/L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下列哪些属于内源治理的任务()。 A.科学调度活水冲污 B.科学实施清淤疏浚 C.合理使用药剂降低黑臭 D.加强水体及其岸线的垃圾治理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2.《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是()。 A.加快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B.建立长效机制 C.显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强化监督检查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 1.恢复自然生态基流很困难,但可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作为生态补水。()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0 2.为改善某地区合流制区域溢流污染,应加大扩建污水处理厂力度。()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0

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新)

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防护治理工作,巩固防护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城〔X〕10X号)、《X省水污染防治X年度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X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X年底,全面杜绝建成区黑臭水体,完成排洪渠道治理及雨污分流改造,确保示范区城市建成区内不再出现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制久清。 二、加快实施黑臭水体防护治理工程 (一)实施控源截污。进一步推动示范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加快示范区排洪渠截污工程建设进度,推动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以及老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所截生活污水纳入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达标排放;建成区内未接入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新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要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协调一致。(X区政府,示范区环保局、住建局、城管局、发改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深入开展三河两渠河道沿线排污口整治。研究制定排污口管理相关措施,对河道排污口进行统一编码和管理。进一步摸清底数,明确责任主体,逐一登记建档。通过取缔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入河渠排污口,不断加大整治力度。(示范区水务局、环保局分别牵头落实,X区政府、示范区住建局、城管局配合)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区内排放污水的工业企业应依法持有排污许可证,并严格按证排污。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新建冶金、电镀、化工、印染、原料药制造等工业企业(有工业废水处理资质且出水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制造企业除外)排放的含重金属或难以生化降解废水以及有关工业企业排放的高盐废水,不得接入X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入园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后,接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示范区环保局牵头,X区政府、示范区发改局、经贸和安监局、住建局配合) 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控制。严禁城镇垃圾和工业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当持有排污许可证,并严格按证排污。推进X镇、X镇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村镇延伸覆盖。积极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防止垃圾直接入河入渠或在水体边随意堆放。(X区政府,示范区农业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 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特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包括:总则、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 与分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 业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清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苏州科技学院。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国家城 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总则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特编制本指南。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城市建成区内的水体。主要用于指导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的排查与识别、整治方案的制定及与实施、整治效果评估与考核、长效机制建立与政策保障等工作。 工作目标 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 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13T13:23:48.5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武群凯 [导读]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污水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的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未经处理排放,使得污染水体黑臭化。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黑臭水体治理是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确保黑臭水体治理的规范化,对于用水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城市黑臭水体现状的基础上,就水体黑臭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指出“一河一策”指导下,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内容。以期有利于水体治理技术应用质量的提升,继而在保证黑臭水体净化的同时,实现城市用水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一河一策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污水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的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未经处理排放,使得污染水体黑臭化。从水体成分成分上看,这些黑臭水体中的COD、N、P等物质含量已远远超标,对人们日常用水和生活质量提升造成严重影响。新时期,进行黑臭水体污染质量已成为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一、城市黑臭水体现象 近年来,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城市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地表水系下降且干渠补充水源短缺,较多的水渠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聚集场、废弃垃圾的丢弃长,由此造成了渠道中水体的严重变质,水体发黑、发臭现象对周围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城市黑臭水体质量,其不仅会影响人们生活中的正常用水,更会对换及鞥造成较大影响,阻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我国制定《水污染防治计划》,其将城市黑臭水体质量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并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应低于10%,并且在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现象应在总体上得以消除[1]。 二、城市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 1、外来污染源影响 水体污染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黑臭水体形成中,外来污染源排入水体是其最常见的污染形势。具体而言,这些污染源包含了多种形态,如生产原料、中间产物、氨气、甲烷等。从污染过程来看,此类有机物质的富集,水体的水气界面交换被有机物膜破坏,并且随着有机氮磷、糖类对水体中氧气的消耗,水体的黑臭现象就会愈发强烈。 2、水体自身污染源 自身污染源是造成水体黑臭化的重要成因。城市污水中,底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内源污染物,当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转化是,不仅会产生一系列的臭味气体,如NH3、H2S等。而且会与金属硫化物进行反应,产生致黑物质。此外,在污水底泥中拥有大量微生物,其使得放线菌和蓝藻代谢十分广泛,造成了底泥的甲烷化和反硝化,持续性的化学作用加剧水体的黑臭化程度。 3、其它污染源影响 城市水环境管理中,水循环不佳或滞流现象的存在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黑臭问题。具体而言,一旦水体循环不佳,则其自身的复氧速率会有所下降,并且当水体中DO低于2.0mg/L时,水体就会黑臭化。另外,河道渠道化、硬质花、船舶燃油排放等也会对水体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加剧其污染程度。 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应用 就目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而言,其常见的治理形式包含需要几类: 1、进行河道清淤疏浚 底泥是城市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该污染源污染范围大、污染程度深;故而在黑出水体治理过程中,进行河道底泥的处理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异位处理和原位处理是底泥处理的两种方式(如图1)。具体而言,通过排干清淤、水下清淤和环保清淤进行河道的清淤疏浚,是其底泥异位处理的基本形式。排干清淤会将和道德底泥直接挖除,而水下清淤过程中,抓斗式、泵吸式、绞吸式和斗轮式是其常见的应用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底泥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要注重设备的准确定位,同时要确保操作系统的高度精确,此外,保证作业人员的专业性,从而在淤泥清理的基础上,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2、实现黑臭水体增氧 曝气增氧是黑臭水体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曝气量的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的以增加,确保了水体内部的自净化和循环。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固定式曝气和移动式曝气是曝气增氧的两种基本形式,并且在机动性、灵活性特征的影响下,移动式曝气增氧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曝气增氧水体净化过程中,各种曝气方式对于应用环境具有严格规范,故作业人员应在黑臭水体治理环境考察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曝气方式的应用。譬如,纯氧曝气应用下,黑臭水体的充氧效率得以明显提升,然需要专门采购纯氧或制备纯氧,总体成本要要求较高。而鼓风曝气虽可实现黑臭水体治理,且成本低廉,然其噪音污染较大,故可应用于偏远郊区的污水处理。

工作方案: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根据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公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的通知》,全省设区市共有城市黑臭水体148条。到201X年底,全省50%的城市黑臭河道疏浚一遍;X市建成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其余设区城市建成区实现河(湖)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全省设区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全省设区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实施、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全省设区市均要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并完成达标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到2019年底,全省设区市75%的城市黑臭河道疏浚一遍,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底,全省设区市100%的城市黑臭河道全部疏浚一遍,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全覆盖,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0%。 二、工作措施 (一)深化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全省设区市要建立建成区内水体台账,摸清水体本底环境质量,开展点源、面源、内源污染情况调查分析,并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进行识别判定,对新排查出的疑似黑臭水体,识别结果经省级住建、环保部门核查认定后上报,并列入黑臭水体整治名单。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档案,

按照“一水一策”原则,编制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整治措施和实施周期,并排定各年度整治计划。各设区市要在201X年7月底完成实施整治方案编制、审批、报备。各地要按照年度计划,对列入整治的黑臭水体,制定详细的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做到整治任务项目化、项目工程化、恢复生态化、运营长效化;对于已确定的工程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完善审批手续,力争尽早开工;同时加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储备,实行挂图作战。 (二)开展河道排水口专项整治。把控源截污作为整治黑臭水体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性措施,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要求,彻底查明河道两侧排放口的位置、排放量,通过改造排水管道、封堵排水口、敷设截污管道、设置调蓄设施等措施,做到旱天污水不入河,控制雨天溢流频次。环保、建设(水务、城管)等部门要加强对路边餐饮、洗车、绿化等排污、排水的执法管理,加大乱排乱倒、偷排偷倒行为的整治和查处力度。强化道路保洁作业管理,严禁将餐厨垃圾、树叶、机扫残液等,向雨水管道(管井)中倾倒。 (三)加强黑臭水体内源治理。科学确定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合理选择底泥清淤季节,利用生态清淤方式清理水体底泥污染物,妥善运输和处置底泥,严防二次污染。到2020年底,各设区市黑臭水体全部疏浚一遍。清理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做好河岸、水体保洁和水生植物、沿岸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及时清除季节性落叶、水面漂浮物,严厉查处向河湖倾倒垃圾、污水的行为。 (四)推进水系沟通和活水循环。加强城市“蓝线”规划管控,新建城区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沟塘,严控侵占河道水体行为,保持城市现状水面不减少。创造条件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终板)

衡阳市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幸福河改造项目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一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2 二、整治目标---------------------------------------------------4 三、整治方案---------------------------------------------------4 (一)截污工程-------------------------------------------------4 (二)河道清淤处理---------------------------------------------9 (三)河床铺底及护坡------------------------------------------12 (四)河道拓宽、开挖-------------------------------------------16 四、劳动力及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19 4.1、劳动力计划----------------------------------------------19 4.2、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20 五、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20 5.1、安全保护措施--------------------------------------------20 5.2、文明施工措施--------------------------------------------22 5.3、环境保护措施--------------------------------------------23

城市黑臭水体及其治理技术探讨

城市黑臭水体及其治理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4T11:45:38.2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作者:黄圣琳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突出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 2001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突出。许多城市水体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好氧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累积,大量水体出现常年性发黑发臭现象。如此一来致使城市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城市水体黑臭问题及其治理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理;形成条件;治理技术 1城市水体污染现状综述 我国水资源缺乏且开发较困难,现如今许多城市水体流量逐渐流失,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资源耗损严重。同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大力发展经济加速生产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生活、商业、工业等产生大量的污废水。目前,污水收集系统还不完善,同时缺少科学的排污治污手段及设备,污水大量排入水体,垃圾随意堆放在河道边,严重污染了城市水体。此外,由于水处理知识还不普及,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污废水没有及时的被收集与处理,污水直排水体导致水体发黑发臭,造成了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现在很多的城市已经开始进行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治理思路和治理技术,有些污染治理并未从源头出发,仅暂时缓解污染并没有根治,即未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及自净能力,一段时间过后水体水质恶化,水体污染依然存在。 2 黑臭水体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 2.1形成机理 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水体致黑机理大致分为3类:(1)缺氧条件下水体中的Fe、Mn元素与水中的硫化物反应产生FeS、MnS 等带负电胶体,沉于池底或吸附在悬浮颗粒上使水体发黑;(2)有机物尤其是含硫有机物负荷达到了一定水平就对水体有致黑作用,7~13d就能导致变黑;(3)水体中的不溶性物质和溶于水的带色有机化合物(主要是腐殖类物质)也是造成水体颜色加深的重要因素。 水体中的致臭物质主要有5类:(1)硫化氢、氨、硫醇等发臭物质:在厌氧菌作用下由有机物分解产生;(2)土臭素和异茨醇:由厌氧放线菌在厌氧条件下分泌产生;(3)游离氨、硫醚类物质:腐殖酸、富里酸的水解产物在细菌分解作用下或在水体中脱氨基、脱羧酸产生;(4)乔司脒和2-二甲基异莰醇:由蓝藻、硅藻等产生,低浓度就能导致水体发臭;(5)二甲基三硫醚(DMTS):死亡藻类在缺氧腐败过程中与底泥释放的硫化氢作用产生。 2.2形成条件 目前城市河道黑臭形成条件主要有5类:(1)城市排水体制、市政工程不完善,地区污水排放不合理,排污口直排河流;(2)水体中以溶解态和悬浮态形式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消耗大量氧,释放硫化氢、氨、胺等臭味气体,引起水质恶化和黑臭;(3)水动力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的影响,黑臭水体流通性不强,水体生态功能衰退;同时水体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使有机物的呼吸强度加强,加剧水体黑臭;(4)底泥等内源污染物的影响,在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吸附在底泥上的污染物释放回水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底泥也是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其中蓝藻和放线菌能通过代谢作用使底泥甲烷化、反硝化,产生DMTS导致底泥上浮及水体黑臭;底泥也增加了水体表层的硫化物和Fe2+的浓度,使得水体发黑;(5)径污比,即径流量与排入河流中污水量的比值,径污比越大稀释能力越强,河流受到污染的程度就越小,当径污比小于8∶1时,河水易受到严重污染,发生黑臭。 3黑臭水体治理的必要性及应遵循的准则 3.1黑臭水体治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城市水体黑臭现象已成为环境问题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城市黑臭水体不仅消减了水体对区域的经济、文化及生态发展可创造的效益,制约城市发展,甚至会对人们的生活品质与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新时期积极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当下,黑臭水体治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从本质着手积极开展黑臭治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水体黑臭、恢复自净其能力,如此才能真正恢复水体生境保证水质。 3.2黑臭水体治理需要遵循的准则 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黑臭水体治理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及指南,治理黑臭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行动路线,即分析其产生原因,做好污染物核定及目标控制,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等。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针对黑臭水体问题进行了探究,对其治理模式进行了规定。黑臭水体治理需考虑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分区管理策略,遵循一河一策的基本准则。在总体治理过程中采取任何一项治理技术均要遵循三个步骤:一是控源截污、二是净化水质、三是生态恢复。只有严格按照三步走,将改善水质作为主要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治理与修复的相互整合,做好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4黑臭水体治理技术 4.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治理黑臭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环保疏浚、河道曝气、控源截污、调水工程等技术。利用物理方法可以加深河床,减少河道中积存的污染物,增强河流冲刷能力,有效削减黑臭。 (1)环保疏浚 环保疏浚主要是清除悬浮在底泥表层的污染物,但保留原始生物种群基因库,保证后续生物种群及河道生境恢复。清淤疏浚时,需对清淤的深度及精度加以控制,避免破坏下层底泥从而对生境产生影响。此外对疏浚底泥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水体曝气复氧 曝气可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解决水体供氧耗氧失衡问题,有效减轻黑臭,这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措施之一。传统情况下,对水体进行高强度连续曝气的运行费用较高,研究表明,长时间低强度连续曝气,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氨氮等污染物,且能耗仅约为高强度连

(推荐)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

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县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xx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xx省水污染防治整治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打造创新性“五个xx”,即实力xx、宜居xx、生态xx、活力xx、幸福xx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属地负责、综合整治、协调推进、确保达标”的工作原则,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河道清淤、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科学治理路径,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长效管理,全面提升水体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消除城区黑臭水体”为核心,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用4年时间对城区排查出的7条黑臭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达到一般景观用水标准,确保到2020年底前,我县城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实现城区河道水循环正常、水生态良好。 三、工作内容 (一)制定整治计划 20xx年12月30日前,编制完成7条黑臭河道基础资料清单,绘制黑臭水体分布图,明确水体名称、起始边界、类型、面积、长度、所在区域、黑臭级别、水质现状、整治责任主体及具体责任人、达标期限等。

根据已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对7条黑臭河道进行民意调查,进一步判别水体黑臭状况,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所确定的水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照《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划分该水体的黑臭等级,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 (二)确定整治方案 在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法,初步确定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径,预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项目总投资、项目概算、年度资金需求和实施周期,预测水体整治效果,“一河一策”确定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整治方案的编制要与防汛排涝相结合;充分考虑每条黑臭河道实际,结合地区规划和周边环境景观,努力彰显特色。20xx年11月前完成整治方案编制工作,组织专家技术论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有序推进整治 从现在起至2020 年,分阶段对7条河道实施整治,20xx年5月底前,县城管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完成列入20xx年度整治的4条黑臭河道的工程设计方案,每年10月底完成将列入下一年度的黑臭河道工程设计方案,由专家进行论证后报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备案。 各镇园区、环保局、城管局、住建局、水务局、农委,根据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和论证后的工程设计方案按进度、职责组织实施。 四、职责分工 各园区:负责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要求确定黑臭水体名单,制定辖区内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统筹协调、部门联动、标本兼治”原则,通过水利调度、截污纳管、雨水利用、生态修复、防洪排涝、智慧水务等六大措施,综合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四大问题,实现水体污染物总量持续削减,水体环境质量有效提升,滨水空间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确保xx年年底前完成双龙沟、林园公园2处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实现基本消除黑臭的任务目标。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统筹我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特成立xx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 (二)指挥部及下设办公室工作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有关要求,统筹、协调、调度我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掌握全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抓好双龙沟、林园公园2处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办理工程前期手续、督促工程施工进度,管控施工质量,同时完成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责任分工 按照我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总体安排,下列单位承担如下任务:

1.区委宣传部:负责联系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我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2.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负责对各责任单位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3.区住建局:负责牵头组织2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过程管理工作。 4.区环境保护分局:负责对非法排放污水和畜禽规模养殖排放污水和粪便倾倒进行监管;按照《xx市“河长制”实施方案(试行)》有关要求,对完成治理任务的黑臭水体牵头进行长效管理。 5.区市容环卫局:负责协调组织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涉及的垃圾清理工作;协调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涉及的征拆工作。 6.区农业局:负责对畜禽养殖(散养)进行监管;对双龙沟水得工程进行监管;对双龙沟沿线树木移植砍伐进行审批。 7.区规划分局:负责协调规划设计单位提供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规划条件,帮助办理工程建设相关规划手续。 8.区国土分局:负责协调组织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涉及的土地征收工作及土地手续。 9.区信访局:负责协调解决黑臭水体改造过程中引发的个体访、群体访问题。 10.各镇:负责双龙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辖区段涉及的征拆工作;对非法排放污水和畜禽规模养殖排放污水和粪便倾倒进行监管;对畜禽养殖(散养)进行监管;对辖区段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做好整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实施方案【最新版】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实施方案 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基本原则 系统治理,有序推进。多元共治,形成合力。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群众满意,成效可靠。 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到2019年底,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显著提高,到2020年底达到90%以上。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加快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控源截污 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推动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以及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全面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科学实施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建设。所截生活污水尽可能纳入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达标排放;现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的,要加快新、改、扩建设施,对近期难以覆盖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处理设施。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污水管网的新建

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新建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参与,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城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深入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研究制定排污口管理相关文件,对入河湖排污口进行统一编码和管理。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沿岸排污口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责任主体,逐一登记建档。通过取缔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入河湖排污口,不断加大整治力度。(生态环境部牵头,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全面推进建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市政雨污水管道混错接改造。除干旱地区外,城市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管道截流、调蓄等措施降低溢流频次,采取快速净化措施对合流制溢流污染进行处理后排放,逐步降低雨季污染物入河湖量。(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 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区排放污水的工业企

黑臭河道治理-黑臭河道方案-臭水沟治理-太臭了不能开窗

黑臭河道治理,黑臭河道方案,臭水沟治理,太臭了不能 开窗 黑臭河道: 由于长期的外源污染输入,尤其是合流制系统雨天溢流、分流制系统雨污混接及降雨初期污染径流等重要的外源污染,使河流理化环境表现为强还原性质,有机无机污染极其严重,水体有异味,已经不适合水生生物生存,水生植被退化甚至灭绝,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只有少量耐污种类存在。食物链断裂,食物网支离破碎,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功能严重退化甚至丧失。 城市河流出现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尤其在近海城市和水网地区。因此消除黑臭、改善感观,美化城市,成为我国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中亟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 引起河流水“黑臭”现象的原因 河流水体“黑臭”现象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的厌氧分解。 ⑴“臭”:微生物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产生的如胺类、硫化氢、氨

等使水体发臭。 ⑵“黑”:因为缺氧导致河水中的铁、锰等重金属还原,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等使水体呈现黑色。 治理方法: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以下为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1.物理方法: ①引水换水 用“以清释污”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可以使水体黑臭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和有机物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等有所下降。但对于蓄水量较大的水域,补水量太小起不到净化效果,而提高补水量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费用高昂。所以“引水释污”只是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暂缓效果,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用“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

无锡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发文)

无锡市市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 为推进我市市区黑臭水体整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苏政办发[2016]44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属地负责、综合整治、协调推进、确保达标”的工作原则,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河道清淤、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科学治理路径,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长效管理,全面提升水体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消除市区黑臭水体”为核心,以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用5年时间对市区排查出的38条黑臭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达到一般景观用水标准,确保到2020年底前,我市市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实现市区河道水循环正常、水生态良好。 三、工作内容 (一)制定整治计划 2016年3月15日前编制完成38条黑臭河道基础资料清单,绘制黑臭水体分布图。明确水体名称、起始边界、类型、面积、长度、所在区域、黑臭级别、水质现状、整治责任主体及具体

责任人、达标期限等。 根据已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对38条黑臭河道进行民意调查,进一步判别水体黑臭状况,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所确定的水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照《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划分该水体的黑臭等级,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 (二)确定整治方案 在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法,初步确定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径,预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项目总投资、项目概算、年度资金需求和实施周期,预测水体整治效果,“一河一策”确定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整治方案的编制要与当地防汛排涝相结合;涉及航道的,应征求当地航道管理部门意见;充分考虑每条黑臭河道实际,结合地区规划和周边环境景观,努力彰显特色。2016年10月前完成整治方案编制工作,组织专家技术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于12月底前报省住建厅备案。 (三)有序推进整治 从现在起至2020年,分阶段对38条河道实施整治(整治年限详见附件1):2016年5月底前,各区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完成列入2016年度整治的6条黑臭河道的工作设计方案,每年10月底完成将列入下一年度的黑臭河道工程设计方案,由专家进行论证后报市市政园林局备案。 各区政府根据黑臭水体治理计划和论证后的工程设计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前言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 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特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包括:总则、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与分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苏州科技学院。

本指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总则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特编制本指南。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城市建成区内的水体。主要用于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的排查与识别、整治方案的制定及与实施、整治效果评估与考核、长效机制建立与政策保障等工作。 工作目标 2015 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2017 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熊跃辉(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城镇区域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认清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消除黑臭。 黑臭水体是感官性污染常见现象 20世纪中期,英国的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早发生黑臭问题的河流之一。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莱茵河由于流经重工业区,工业污水排入莱茵河,其污染也达到了顶峰。同时期美国的芝加哥河、特拉华河等,也因为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体常年黑臭。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由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滞后,或者能力有限与水平低下,一些城市水体尤其是中小城市水体,直接成为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场所,导致城市水体大面积受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 所谓“黑臭”,主要属于环境景观、物理指标范畴。是指在视觉上河流水体呈现因污染而产生的明显异常颜色(通常是黑色或泛黑色),同时产生在嗅觉上引起人们感觉不适甚至厌恶的气味,是水体感官性污染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我国河流黑臭现象最早出现在上海苏州河,随后南京的秦淮河、苏州的外城河、武汉的黄孝河和宁波的内河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近几十年来,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水体绝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各大流域的二级与三级支流的黑臭问题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篇一:黑臭水体整治工程ppp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黑臭水体整治工程ppp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ppp项目实施方案是指政府为实施ppp项目编制的计划性文件,由于ppp项目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专业性较强,实施周期漫长,为保证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政府或其授权主体有必要针对ppp项目拟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内容逐步推进ppp项目的实施。 根据《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经济社会情况发展需求,以及有关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特许经营项目建议等,提出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因此,项目实施方案一般是由政府确定的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授权部门负责编制。而实施方案的内容,参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名称;(二)项目

实施机构;(三)项目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实施进度,以及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标准等基本经济技术指标;(四)投资回报、价格及其测算;(五)可行性分析,即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的分析估算等;(六)特许经营协议框架草案及特许经营期限;(七)特许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及选择方式;(八)政府承诺和保障;(九)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后资产处置方式;(十)应当明确的其他事项。”虽然特许经营属于ppp模式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操作模式,但其规定项目实施方案的内容涵盖了ppp项目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即实践中ppp项目实施方案一般包括项目概况、风险基本分配框架、项目运作方式、项目合作期限、交易机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及采购方式选择等内容。 实施方案框架 一、黑臭水体整治工程ppp项目概况 (一)黑臭水体整治工程ppp项目基本情况 (二)黑臭水体整治工程ppp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三)黑臭水体整治工程ppp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二、黑臭水体整治工程ppp项目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 (一)风险分担 1、政策风险 2、汇率风险 3、技术风险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现状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现状 发表时间:2018-10-30T17:06:06.1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汪向阳 [导读]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 230001 摘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也是难点工作,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市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对我市黑臭水体现状、成因、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试图提供一些有效解决黑臭水体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发展 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 1.1点源污染问题突出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点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社会的发展,众多城市水体沿岸面临开发建设的情况,而与之相应的城市雨污水管网系统,确没有跟上建设的步伐。老旧城区的雨污水合流制管网,导致了溢流口溢流污染;新建城区的污水管网的滞后、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了生活污水直排;污水处理管网本身的质量相对较低,工作人员没有对管网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施工,导致雨污水管网混接和错接现象。 1.2面源污染问题复杂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面源污染问题较为复杂,其中河道两岸的垃圾堆放、农业耕作,以及畜禽养殖是最主要的几种面源污染类型。河道沿线的散户居民、在建建筑工地产生的生活、建筑垃圾多数没有系统回收处理,而是沿河道堆砌,在雨天随着雨水进入到水体中造成污染。沿线的农业施肥,以及散户的畜禽养殖,会使得大量的氮磷污染物随雨水进入水体,从而造成污染。 1.3水体净化能力大幅降低 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没有合理的对城市当中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使得城市可利用水资源的开采难度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科学的工程,例如,不合理的水电能开发、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等,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当中的水循环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从而导致了部分河流出现截流、断流的现象,部分的重要河流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水情况。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幅度降低,同时也使得城市蓄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 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应把握其适用性、经济性和长效性。在黑臭水体的治理实践过程中,发掘出了非常多的治理技术,其治理方式和形式也各不一样。《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对不同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2.1控源截污技术 控源截污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控制污染来源从根本上防止水体污染,是一种最根本有效的治理手段。防止污染物和污水通过降雨流入城市水体中,主要通过污水管道和控制城市污染源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利用污水管道收集污水最为有效。通过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的方式是治理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部分地区选择向黑臭水体中投入除藻剂或铁盐等,这些化学药剂可以让污染物快速沉淀,在较快的时间内让黑水变为透明,但是污染物并没有从水中消除或分解,只是沉淀到了水底,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问题。 2.2内源控制技术 内源控制技术就是运用打捞、净化等方式清除水体中的垃圾、淤泥等污染物,从水体内部解决污染问题。水体中的污染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化学作用和沉淀,会大量聚集在水底的泥层中,在泥层中沉淀的污染物会在一定时间后再次释放,进行水体的再次污染,因此,对黑臭水体中的底泥处理十分重要。底泥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原位处理方式和异位处理方式。异位处理方法需要通过挖掘或吸淤的方式清理水底的淤泥。其中包括环保清淤方式和工程清淤方式,其差别在于清淤时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环保清淤方式对水体的环境影响较小,但也对清淤过程中的施工方式和人员具有较高要求。利用工程清淤的方式虽然能够将带有污染物质的底泥清出河道,但是会造成水底剩余的底泥浮动,甚至混合在水中或悬浮在水面之上,形成二次污染。根据研究发现,对黑臭水体中的底泥进行清理后,会对水中的微生物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在一年以内都无法恢复。另外,对黑臭水体中清理出的淤泥的堆放和处置问题也有待解决。 2.3植物修复技术 利用自然生物对水质进行净化,例如在水中种植水生植物让植物将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吸收,这样做不但能提高水质还美化了水环境,提高了观赏效果。在水中可以种植的植物有浮萍、水葫芦、荷花、水莲等,具体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水质进行选择,挑选适宜生长的水生植物。种植地点也可以根据植物的不同种类选择水下种植、水上漂浮或河岸边种植等。在水中种植沉水植物可以将水底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进行降解,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和赖氧微生物数量,起到提高水质的作用。在水底的底泥上种植植物可以对底泥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底泥悬浮,造成水质的再度污染。 2.4活水循环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向污水中注入洁净水,从而使污染物得到稀释并分解。河道自身都存在一定的自净能力,这种自净能力主要受河水水力强度的影响。快速的水流速度能为水中提供大量的氧气,从而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水力受到影响时,可以采用人工增水,将洁净的水源引入到受污染的河流内,增强水力。在利用活水循环技术时,需要注意使用再生水,避免造成可引用水的过度浪费,再生水是将污水进行重复多次处理后产生的,多用于城市景观喷泉等的使用,使用再生水对污染河流进行稀释可以极大地避免水源的浪费,也符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三、黑臭水体治理思路 以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贯彻“全区域统筹、全方位治理、全过程控制”的总体方针,遵循“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污染削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