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归纳与整理]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 ?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 " -硫酸盐

K2CO3 ' 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归纳与整理]

化学物质]

(根毎所含物质的种类数)

[实践与探究]

1、 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 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 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思考与交流]

1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 又可以按

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归纳与整理]

2 ?化学反应的分类:

[思考与交流]

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 待对已学知识?

[实践与探究]

1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 质?你的这

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

2 ?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归纳与整理]

1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 其变化的

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 ?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 类法是化

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回顾与总结]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2)树状分类法

单辰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八*二、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 化

学反应《

根据反应中物质得氧或 ■

I …

置换反应 、

类别丿

复分解反应 砧

々."化合反应 的多

少」 '分解反应

失氧;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补充习题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

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A .置换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A .分析纯盐酸

B .氧气

C .黑火药

D .干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

于氢化物的是()

A . H2O

B . NH3 C. NaH D. H2SO4

4.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正确)。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A. KHSO4

B. C U2(OH)2CO3 C . Ca(H2PO4)2 D . NH4NO3

5.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I ③H2SO4 ④Ca(OH)2 ⑤Fe2O3 ⑥FeSOq^H?。⑦HNO 3 ⑧ AgNO 3 ⑨

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属于碱的是 ___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 ;属于盐的是_________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6.胆矶(CuSO4 ? 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用它进行以下几个实验:①取少量胆矶晶体,用研钵研碎后,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可以看到固体颜色逐渐变成白色,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②冷却后,取试管内白色粉末少许,用蒸馏水溶解后得到蓝色溶液,将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

③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④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第二支试管中,过一会,取出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

并指出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

⑴加热胆矶晶体:,( )

⑵生成蓝色沉淀:,()

⑶生成红色物质:,()

参考答案:1 . A2 . D3 .D4 . D5 .①②④ ③⑦②⑥⑧⑨

6 . CuSO4 ?5H2O CuSO4十5H2O T分解反应

CuSO4+2NaOH =Cu(OH)2J/ 十Na

2SO4 复分解反应

CuSO4+ Fe= Cu + FeSO4置换反应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3.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4.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1?将少量NaCI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

2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归纳与整理]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及其分类

⑴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

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归纳与整理]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

[思考与交流]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2 .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

[实验与探究]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蒸馏水、25 mL CuS04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b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

热。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CuS0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

1.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

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2.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思考与交流]

1.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丁达尔效应在吗?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胶体有哪些认识?

[归纳与整理]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inm~100nm之间(在超显微镜下可见)。

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

[阅读与拓展]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布朗运动,胶体介稳性的应用。

[思考与交流]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一些有关纳米材料,你知道有哪些呢?[阅读与拓展]

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发展,胶体化

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

[回顾与总结]

1.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类

2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类,有3种类型。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

4.纳米技术与胶体

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具准备 3只100 mL的小烧杯、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教学过程 教学推进 [学生自学]阅读P25最后一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师:什么是分散系? 生:回答 [板书]分散系 师: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是树状分类还是交叉分类? 生:交叉分类 师: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 请同学们画出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完成并讨论。 9种分散系 [思考与交流] 师:请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实例,并讨论交流。 生:讨论并交流。 答案:见从容说课的[思考与交流2]

师:对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态(包括水)的分散系进行再分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P26第三段、第四段,画出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图。 生:自学并试着画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教学推进 师:溶液和胶体怎样区别呢? [科学探究] 1.Fe(OH)3胶体的制备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 CuSO4溶液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水 同学讨论回答: 生:土壤胶体;牛奶;墨水;烟雾;水泥;烟水晶。 …… [课堂总结] 师:(微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大家所举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胶体的用途十分广泛。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胶体的定义,学习了胶体的性质,知道了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粒子的大小,学习了胶体的一些重要用途,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学生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完成下表) 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00 nm >100 nm 1~100 n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 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 高分子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1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 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归纳与整理]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 ?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 " -硫酸盐 K2CO3 ' 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归纳与整理]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_第1节物质的 分类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 需要的商品 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 新 知学习指导 阅读 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 两种 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 思考 交流 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 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 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 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 归纳 整理 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 讨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 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化合物(根据组成) 化合物(能否电离) 化合物(根据结构)

新知学习思考 讨论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 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 性质等方面 纯净物混合物 有固定组成和结 构 无固定组成和结 构 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 保持该种物质的 化学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 自的化学性质 学习 探究 归纳 总结 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 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 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学习 探究 归纳 总结 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 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合物的分类 2.化学反应的分类 3.交叉分类法 4.树状分类法

物质的分类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 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 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 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 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 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第4节 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

第4节 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课标要求为“初步了解”或“常识性了解” ,要求层次较低,处理教材时 不宜超出教材要求深度。教材内容分五部分。对固、液、气三态区别的教学,在学生已有认识基础上,仅从微粒运动角度指出结构上的区别即可,不要引申;对非晶体的教学,与学生已有晶体知识作对比,了解其性质、了解其构成微粒排列无规律即可;对液晶、纳米材料、等离子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录像、图片、文字资料,自主学习、交流研讨,了解其结构特点,不宜深究。 【教材内容展现】 1. 2.初步了解这些聚集体的实际用途及作用。 3.能从物质聚集状态按不同类型和不同聚集程度来区分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手段,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对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认识过程及现今化学技术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特点。 【教学媒介、教学素材、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素材:录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材料 教学方法:查阅资料、交流研讨、比较、归纳、概括、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 课前将学生分为四组,每一组学生负责非晶体、液晶、等离子体、纳米尺度聚集体这四类聚集状态的一种,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查阅有关资料。课堂上请小组代表以文字、图片、录像等多种形式介绍这四种聚集状态物质的发现、性质和应用。 【课堂互动----阅读思考与交流】 1、典型的物态是固,液,气三态!在生活中你还见到或实用过其他物态的物质吗? (请举几例!) 2、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常见的非晶体有哪些?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3、液晶有什么性质特点?各向异性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用途? 4、纳米材料在结构和性质上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其用途。 5、等离子体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能够产生等离子体?举例说明其用途。 【知识整合】 一、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2、非晶体材料有优异的性能,如某些非晶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耐腐蚀性;非晶态硅对太阳光的吸收系数 二、液晶 液晶的特点是,液晶呈现各向异性的原因是 ;液晶最重要的用途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微粒大小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也是影响性质的一个因素,微粒大小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关于氧化物分类的教学 建议在课本P25实践活动1中,设计下列问题,实行渗透性衔接教学。 (1)带领学生回忆CO2和CaO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CO2和CaO分别与酸或碱的反应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整合归纳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 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 【主题】第4节物质的分类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https://www.360docs.net/doc/2d17709249.html,/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506841601 5509a92dfe02a1 - ##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寻找物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流程图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方法; 通过流程图的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对流程图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寻找物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会根据物质的组成流程图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这些书籍是怎样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你是怎样快速找到你想要的商品的呢? (二)新课教学 自然界中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就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物质分类的方法 【思考】请根据生活经验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分类时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一】观察图中所示的物质,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按颜色分类、按状态分类 请你另外设计两种分类方法,并说明分类依据? 【学生活动】按溶解度分类、按气味分类 【总结】分类时需要了解这些物质的基本性质。 如:状态、颜色、气味、是否溶于水等 【活动二】如图所示,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物质。能否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 【设计方案】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方案一】设计成表格的形式。 【方案二】设计成树状图的形式。 【方案三】运用你自己的经验设计成你觉得美观的形式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一、二、三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实验现象不同加以区别。 【实验结论】⑴不溶于水、淡黄色液体:色拉油

物质的分类 优秀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节物质地分类必修一第二章第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一、. 预习物质分类地方法和意义;初步掌握胶体地定义和主要性质预习内容:二、常用地地物质分类法(一)、CONa 、SO、K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地标准分类,如对NaCO、1343222、.四种盐分类KSO42. 盐以组成其中地阳离子为标准分类: 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1) . 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以组成其中地阴离子为标准分类:(2) 盐;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既属于在交叉分类法中NaCO_____3()32 盐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KSO既属于422、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地组成对物质分类:混合物 金属物质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纯净物 酸无机化合物 碱 化合物盐 有机化合物 分散系、胶体(二)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地概念:把_____________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得地体系.(2)组成: 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物质 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物质 (3) 分类 a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地状态,可分为_____种分散系; b 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 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_______________ 1 / 4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胶体地制备和性质 (1)Fe(OH)胶体地制备方法3用烧杯取一定量地蒸馏水,加热至_________;然后向_____水中加入1~2mlFeCl饱和溶3 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所得液体就是Fe(OH)胶体.3反应方程式: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认识丁达尔效应 3.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4.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1.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 2.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 新知学习指导 阅读 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 和分散剂? 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 归纳 整理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 质叫分散剂。 思考 讨论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 它们之间的能使方式有哪些,并各 举一两例 分散质分散剂举例 气体气体空气 液体气体云、雾 固体气体烟灰尘 气体液体泡沫 液体液体牛奶、酒精溶液 固体液体糖水、油漆 气体固体泡沫塑料 液体固体 固体固体有色玻璃、合金归纳 小结 分散系具有多样性 学习 探究 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 小) 思考 讨论 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大小 主要特征 粒子能否通 过半透膜 粒子能否 通过滤纸 举例

新知学习 浊液>100nm 不均一、不稳定不能不能泥浆水 溶液<1nm 均一、稳定能能盐酸 胶体1~100nm 均一、介稳定不能能蛋清 归纳 小结 1.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 浊液 实验 探究 Fe(OH)3胶体的制备:指导操作 操作1: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 液,继续煮沸 现象:体系变红褐色 操作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 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 前者:体系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后者: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 归纳 总结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实验 探究 与上表结论对比:胶体粒子能透过 滤纸 1.将上述得到的Fe(OH)3胶体和泥浆水进 行过滤 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与原体系 无明显差异;泥浆水过滤后得澄清透明的 液体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 的液体:有丁达尔效应 思考 讨论 1.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2.如果没有丁达尔效应地球上将 是什么情形? 自学 指导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 阅读教材、 课后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简介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 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案总第()课时课题 2.4 物质的分类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物质分类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物质分类的方法。 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课程资源 的准备 PPT 教学设计备注引入 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 它们进行分类。在第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今天让我们一 起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分类。 新授 1、物质分类的方法 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 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1)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2)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提问: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么?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讨论,并回答)――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类。 讲授:物质的分类 *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 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未知物质的特性 1 2 3 4 5 6 7 状态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加热熔化 …… 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活动:根据分类图,对镁、硫、氧气、氧化镁、二氧化硫、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锰酸钾等8种物质进行分类,并把结果填入P57表格2-2中。 作业布置:作业本A、B第4节物质的分类(一)(二),课本练习1 课后反思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物质并按其组成进行分类。学生对“保险丝到底是不是金属单质?”、“洗衣粉到底是不是碱?”等发生了争论,课堂气氛顿时沸腾,学生情绪高涨,愉快而迅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化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化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第1节物质的分类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精品学案】 必修一第二章第1 节物质的分类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预习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初步掌握胶体的定义和主要性质。 二、 预习内容: (一) 常用的的物质分类法 1、 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如对 四种盐分类。 以组成其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和 _______________ 以组成其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和 _______________ 在交叉分类法中 Na 2CO 3既属于 _______ ■ _________ 盐,又属于 ___________ 盐,又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 (1) (2) (3) K 2SO 4既属于 Na z CO 3、Na 2SO 4、、K 2CO 3、K 2SO 4 盐. 盐. ____ 盐; 2、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 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二)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的概念:把 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组成: 分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散齐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类 a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 b 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合物 分散在 ,种分散系; 之间 中所得的体系。 的物质 的物质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4节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重难点处理策略重点方面: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如整理学习用品、衣服等生活的分类迁 移到物质的分类上来 难点方面:选择合适的分类依据要从物质的性质、结构、用途等着手 探究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情景展示] 观察图中的物质,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完成表格 分类依据不同类的物质 颜色 无色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色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固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哪些?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分类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分类的依据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可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知识梳理] 1.可根据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腐蚀性、可燃性、组成等不同方法将物质进行分类。 2.根据组成成分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将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解题指引] 例1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的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B.制造金刚石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C.CCl4是一种化合物D.制造金刚石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指引:金刚石是碳单质中的一种,所以A是正确的;CCl4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纳米级金刚石粉末是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制造出的,其中C元素由化合态变成了游离态,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此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D正确,而B是错误的。 答案:B 例2已知硫化铜(CuS)、硫化亚铜(Cu2S)的颜色与氧化铜粉末相似且都不溶于水,在空气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会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不用任何化学试剂鉴别以上三种物质的简便实验,方案如下: (1)三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象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上述三种物质来炼单质铜,你认为选用哪一种最好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指引: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三种物质中只有氧化铜符合。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产生了二氧化硫,所以都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冶炼和制备物质时要考虑原料的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CuS、Cu2S反应后都有造成环境污染的二氧化硫气体产生,且相比较利用相同质量的物质得到的金属铜也较少。 答案:(1)氧化铜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2)另两种闻到刺激性的气味硫化亚铜(3)氧化铜相同质量的材料冶炼出的金属铜产量最多,且产物中没有会引起大气污染的二氧化硫气体 [达标训练] 1.科学上常常根据什么来给物质进行分类() A.物质的颜色B.物质的状态C.物质的组成D.物质的某一性质 2.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

物质的分类

编号:Gswhgzhxbx1---211 文华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编制人:苏兆辉审核人:张志编制时间:2016年8月30日 班级组名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及其运用 学习方法 引导启发式、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以分为,,三态。 例如:对于空气、水、硫酸、矿石、石油、煤炭,进行从状态分类,可以将归为一类。将归为一类,将归为一类 2.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元素和元素;其中Na、Mg 、Al 、Fe、Cu、Zn等属于元素,O、S、N、P、Cl等属于元素。 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 四大类,是否还可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把它们分为、 、、。 二、自主学习 1、常见的分类方法 (1)分类及其意义 ① . ② . ③。 (2)常见的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①定义:。 ②应用:某些盐的交叉分类

按阴离子分类按阳离子分类 Na2CO3 碳酸盐Na2 SO4钠盐 K2SO4 硫酸盐K2CO3钾盐 Na2CO3既是盐,又是盐; Na2 SO4既是盐,又是盐; K2SO4既是盐,又是盐; K2CO3既是盐,又是盐; 树状分类法 ①定义:。 ②应用: 金属单质 单质 纯净物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物化合物碱 质酸 混合物盐 2、分类法的应用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如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问题导引 1、可以根据哪些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 2、初中所学的酸、碱、盐、氧化物是如何定义和区分的?纯碱Na2CO3是碱吗?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一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吕剑飞 (陕西省乾县第二中学陕西乾县713300) 【教材依据】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要求,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迸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法进行学习,虽然教科书列举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但必须给学生强调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单一分类法”为基础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同时也复习了初中学过的知识,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复习初中所学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 类。 2.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 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方法与途径: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分类事例入手,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 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 效果。 情感与评价: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2020—2021年浙教版9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2020—2021年浙教版9年及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一、单选题 1.(2016九下·杭州开学考)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 水银、干冰、冰水混合物、纯盐酸 B. 钢、水、双氧水、洁净的空气 C. 金刚石、生石灰、熟石灰、胆矾 D. 臭氧、氯酸钾、浓硫酸、波尔多液 2.某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单质 D. 纯净物 3.(2018八下·柯桥月考)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 B. 液氧 C. 雨后洁净的空气 D. 生理盐水 4.“ ”和“ ”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 B. C. D. 5.(2019·吴兴模拟)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 B. 盐酸 C. 冰水混合物 D. 铝合金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 B. 一氧化碳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 C. 在已知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占大多数 D. 金属铁和非金属硫都属于单质 7.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括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 一氧化碳 B. 硫酸铜 C. 空气 D. 铜 8.据报道,日本科学家确认世界上存在一种与C60结构非常相似的具有空心类似于足球结构的分子——N60 它在高温或机械撞击后,其中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瞬间释放出来。N60的发现,开辟了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有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单质 D. 元素 9.(2017九上·苍南月考)下表所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0.(2017九上·义乌月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第4节 物质的分类》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纯真物的一些特性。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真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2、掌握对纯真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感受小组合作活动的欢乐和胜利的怡悦。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5、在小组讨论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2、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实验仪器和药品 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多见物质的图片如:煤、水、食盐、水晶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探究 1、将全班学生按每五人一组进行分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3、小组内部讨论后将答案写在方格纸中。分类依据样品特征样品名称 4、将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把各小组的卡片进行展示,并让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介绍小组分类的依据。 5、教师给出一些分类的例子。 (1)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xx:氯气 xx:高锰酸钾 (2)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3)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三、讲授物质的分类 1、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学生比较以下物质的例外:氧气与空气,蒸馏水与盐水,纯金和矿石。 2、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3、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4、结合教材进行讲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课堂互动】 1、化学物质的分类的方法 (1) 分类法:对同一事物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即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例如:NaHCO 3既属于 又属于 ; (2) 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层层深入,有粗到细的分类方法。 2、常见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酸 物质 碱 盐 氧化物 混合物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 分散质 分散剂 (2)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3)胶体: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大小在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性质 ①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时,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是区分 与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 Fe(OH)3胶体的制备: ①滴加1~2 mL(少量)FeCl3饱和溶液,②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 重难点突破 四种基本类型 ②化学反应的分类 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 二、典型例题 1、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A、硝酸钠、NaNO3、盐 B、氧化铁、Fe2O3、氧化物 C、纯碱、Na2CO3、碱 D、乙醇、CH3OH、有机物 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滴加盐酸时,先产生沉淀后有溶解 B、都能通过滤纸 C、都是混合物 D、都有丁达尔效应 3、随着人们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研究的深入,物质的分类也更加多样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SO4、NaOH、NaNO3都是电解质 B、Na2O 、Al2O3、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 C、磁铁矿、铝土矿、小苏打都是混合物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