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比例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它是学生学完“比”、“正反比例关系”及“图形的放缩”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行教材中,没有比例和解比例,所以有关计算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另外,本节课暂不涉及放大图形的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三、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四、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导入激趣、意义建构,实际应用。

1、导入激趣。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看一把装在套中的尺,问学生者可能是比例尺吗?回答不一。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造成了悬念,激发了探究欲望。接着借助成语,展开联想。板书以当。让学生填空。在此基础上,问学生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多少当一百二十?你是怎样算的?这个环节为学生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2、意义建构

安排了探、议、说三个小的环节:

(1)探:首先让学生将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一张纸上。学生不能按原来大小画,只有想办法缩小。当学生画好时,教师找一大一小两幅图,展示给学生看,问:“哪一张画错了?”“没有错,他们缩小的程度不一样。”“那你能在图上标注出你缩小的标准吗?”然后让学生尝试标注。学生在标注时教师巡视,

找有代表性的,如“以一当千”,“以一当五百”;“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8厘米相当实际80米”;“1:1000”,“1:500”等等贴在黑板上,并摘抄下标注。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议:议什么呢?先议标注的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学生结合自己和同伴的标注,及黑板上的板书,讨论交流:形式有多样,但表示的内容会不会一样呢?然后师生共同根据表示的内容进行分类,调整板书。再议意义相同哪种最优。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比例尺的意义,强调注意点。这一认知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构建比例尺意义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3)说:说具体比例尺的意思。依据自己的理解,说刚才得到的比例尺和老师提供的比例尺意义。这样安排有利于突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这一难点。

总之,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完成了意义建构,接着就是实际应用

3、实际应用:

(一)基本运用

我设计了下面的三个问题:

求比例尺问题:

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

米,宽画了2.5厘米。

判断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200()

通过比较判断说理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求实际距离。这是比例尺应用最常见的问题。因为北师大版不再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所以必须让学生运用比例尺意义,进行解答。

我分步出示题目,边出示边引导:“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求图上距离问题。有前面的基础,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解答。所以这里教师出示相关条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评价。题:“深圳到上海的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

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二)拓展延伸。

为了拓宽知识面安排如下拓展练习。

(1)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没有背景,纯人像),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解答这两个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总结全课: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五、板书设计:

板书反应出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汇编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小编整理的比例尺的认识课件,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

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 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的教学设计第一学时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比例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P48-4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 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比例尺的意义 2.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3.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 游戏:我说长度,你画线段! 1、让学生画一段2cm长的线段, 2、让学生画一段5cm长的线段, 3、让学生画一段1m长的线段。 从而产生疑问:1m的长度怎么能画到作业本上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可以画成2cm、5cm…的线段。(师:这些就是我们把1m画到图上的长度如此把这个长度叫做图上距离,我们把1m叫做实际距离) 让学生求出自己画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些比,就是把1m画到图上的比例尺) 二、揭示课题 认识比例尺(出示课件) 三、全面认识解比例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根据刚才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课件演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你知道这些比例尺是代表的意思吗?(图上1cm代表实际的…cm) 指名说说. 3.介绍怎么求比例尺(课件出示例题) 4. 强调比例尺的特点: 请同学观察这些比例尺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a.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b.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思考:对“一般”怎么理解?点名回答(通常,大多数,还有特殊情况)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情况.( 出示课件.) 5、介绍扩大、缩小比例尺。 (1)说比例尺2:1的含义 (2)判断与前面比例尺的不同之处(扩大与缩小) (3)什么时候用到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6、比例尺的分类和互化。 (1)、课件出示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0的中国地图。介绍:像这样的比例尺是一个比的形式,并且前项后项都是数值,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也能把它写成分数的形式。 (2)、课件出示一幅江西省地图。介绍线段比例尺。 (3)、将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先说说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再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比例尺的前项一定是1。() (2)小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3)一个零件的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是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4)比例尺是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 2、课本53页练习八第1、2、3小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

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版

《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教学设计与评 析(苏教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P35~38。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点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②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渗透教学重点比例尺的应用。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设置教学情境,感受比例尺(一)画画比比1、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前的这块黑板同学们熟悉吗?请你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和宽。2、丈量黑板的长和宽:(板书:黑板实际长3。5米,宽1。5米)3、画黑板:你能照样子把黑板画在本子上吗?(师巡视)4、质疑:这么大的黑板,为什么能画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呢?(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评析:“照样子画黑板”是同学们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实为教者的匠心之笔!] 5、挑两个黑板图(一个画得不像一个画得较像)出示: a) 评价:①谁画得更像一点?②分析图A画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b)

师生合作,算一下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屏幕显示) 图上长7厘米,长缩小:350÷7=50 图上长5厘米,长缩小:350÷5=70 宽1。5厘米,宽缩小:150÷1。5=100 宽2。5厘米,宽缩小:150÷2。5=60 c) 点拨:从上面计算结果来看图A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即比例失调),所以看上去画得不像;而图B长和宽缩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画得较像。[评析: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分析画得“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二)再画再比1、想一想怎样画得更像?(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2、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3、请你帮老师算算长和宽分别缩小多少倍?图上长3。5厘米缩小:350÷3。5=100 宽1。5厘米缩小:150÷1。5=100 4、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评析:从画黑板——提出问题到“比比谁画得像”——分析问题再到“如何画得更像”——解决问题。教者均是置学生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意义,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二、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一)说一说①讲授:课件中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②谁来说说比例尺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比例尺9《认识比例尺》教案浙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比例尺9《认识比例尺》教案浙教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学教具 教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唤起与生成。 1、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让学生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学生很快画完﹚ 3、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学生迟疑﹚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本子没有那么长,画不出来。师:那该怎么办呢?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如果想把10米长的线段画在本子上,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生:把这条10米长的线段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本子上。﹚ 学生画完后,找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根据其中一个进行介绍。﹙画在图上的10厘米叫图上距离,它表示实际的10米叫实际距离。﹚ 师:10米长的线段画在本子上,为什么同学们画得长短不同? 生:……

师:缩小的倍数不一样,画出来的长短就不同。 让学生计算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1:100 1:200……﹚ 师:画图时,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们就把它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 让生说出自己画图的标准即比例尺,并分别说出1:100 1:200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比例尺。 师: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师: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处。 ﹙1﹚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的中国地图。 让生说出比例尺1:100000000的意思。﹙当学生回答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千米。﹚ ﹙2﹚出示:机器零件图。 说出图中的2:1表示什么意思。﹙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由于机器零件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 师:像1:100、1:100000000、2:1,这些比例尺有个特点,前项或后项都是1,为什么不是2或3或其他数呢? ﹙生……﹚ 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都把前项或后项写成是1的比。像这样用数字比的方式表示的比例尺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 ﹙3﹚出示: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北京市地图。让生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并介绍线段比例尺。 过渡:那怎样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呢? 3、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例1: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尝试改写。 师板书例1。 师:谁能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1)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2)比的前项为1。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叫比例尺,还知道了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认识比例尺》说课稿

《认识比例尺》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比例尺的认识和例1及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资源开发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部分,该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比和比例中的重点内容。本单元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第三小节安排了“比例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2、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又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学习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为第三学段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学习理念。 3、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学习比例尺,能读懂地图或示意图上的比例尺,并能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等。 4、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内容 (1)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教学时,可由绘制地图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出比例尺,并结合地图使学生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让学生找出教材呈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 (2)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

比例尺的认识课件 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 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实录及反思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实录及反思 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中心小学庞玉波 教前困惑: 1.文本所呈现的比例尺概念的生成太平铺直叙,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让知识的建构更加合理,课堂的生成更富个性,成为摆在自己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2.文本所呈现的线段比例尺的知识文字虽少,但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易理解,成为摆在自己面前的第二大难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出示52页情境图或足球场地实景图) 师:同学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注意过教练指挥比赛的场景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这是我校的雏鹰少年足球队赛前训练的情景,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同学们正在足球场上进行训练。 生2:我发现场地旁的跑道上,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指导。 生3:我发现为了研究战术,需要画一个足球场的平面图。 师:大家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怎样画这个足球场的平面图呢? (课件出示问题) 【学情预设:(1)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2)用问题引发学生对画平面图的思考。】活动二:提供平台探究新知 1.画图。 师:怎样画这个足球场的平面图呢?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1:我认为我们不能把真正的足球场地画在纸上,因为它太大了,我们应把足球场地适当缩小后再画在纸上。 生2:我们可以把足球场地的长和宽缩小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在纸上。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请大家就按照这两位同学提供的方法在纸上画一个足球场的平面图,要求:(1)不能走样儿;(2)要说明画法。 (课件出示足球场地资料:长95米、宽60米) 生画平面图,师巡视指导。 2.交流。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画的足球场的平面图展示给大家,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比例尺的认识

比例尺教学设计 王寮镇明德小学 成亚菊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求比例尺。 2、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数学、用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千米=()米1米=()厘米 1千米=()厘米4千米=()米 1000厘米=()米3000000厘米=()千米 2、化简下面的比。 6cm∶12m 3cm∶6km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做了这么多的题,现在来轻松一下,请看图片: 问:大家看图上有什么 生:中国地图和国旗 师:地图和国旗都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指名回答。 师:大家说得对,这些地图和国旗虽然大小不变,但是形状没有变,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师:把它们的长和宽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的,那么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大家会不会想不想试一下呢 2、出示图片2 有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操场,请你帮忙设计,画出这个操场的平面图。 ①师:谁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哪100米呢 如果按真实的距离来画,咱们的练习本大小够不够 ②提出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③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3、教师小结: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

师:什么是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板书并讲解另一形式) 4、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比例尺 (指名回答) 5、出示比例尺中应注意的问题。 6、例题:(出示并要求学生完成)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要求学生对照错对。 三、课堂练习 1、出示 师:像这种用线段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关系的,叫做线段比例尺,谁能说说这个比例尺的意思。 指名回答并出示答案订正。 2、说说下面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 ①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②指名回答并总结。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五、作业 课本22页第2、3、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