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汽车概论教案

 讲汽车概论教案
 讲汽车概论教案

备课本课程名称:汽车概论

授课教师:黎友源

授课班级:10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班

教材版本:《汽车概论》(成伟华主编)

授课时间:20 10 至20 11学年度第 1 学期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制

汽车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汽车概论》教材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项目一欣赏名车 任务一了解汽车工业概况发展 总课时 2 第 2 课时设计者徐昆洋 设计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简析 职高学生存在理论学习能力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从而利用学生对汽车的浓厚兴趣和 较强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维教学目标 了解汽车的起源;了解汽车工业的形成;掌握欧洲为重心的汽车工业发展时期;掌握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汽车技术发展史;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教学难点: 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 教学方法及策略以讲授为主,辅之案例提问及讨论; 实践课以参观访问汽车城品牌汽车4S店,写出PPT调查报告。 教学资源与平台教学PPT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 教学组织与准备1.教具: 多媒体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汽车城品牌汽车4S店。 2.教材: 陈文华主编《汽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多媒体上展示几辆早期有名汽车的图片,吸引学生 的注意,然后提问学生汽车是谁发明的?性能与当 代汽车有何区别? 提问讨论 集中学生上课的 注意力,激发学 生听课兴趣

讲授新课1.1 汽车发明简史 1.1.1 人畜运输 1.1.2 非机动车 1.1.3 机动汽车初探 1.1.4 蒸汽车发明史 1.1.5 内燃机的发明 1.1.6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 1.1.7 内燃机汽车技术的发展 1.2 世界汽车工业及发展与现状 1.2.1 汽车诞生于德国 1.2.2 汽车成长于法国 1.2.3 汽车成熟于美国 1.2.4 汽车兴旺于欧洲 1.2.5 汽车挑战于亚洲 1.2.6 世界汽车工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授内容边提问 边引导 引导方式集中学 生听课注意力 实 训操作资料查找:早期一些名车 网络和期刊:《汽车杂志》、《汽车技术》、《汽车工 程》、《汽车文摘》、《驾驶天地》 自主查找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 巩固 提高了解当代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课后资料查找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 课 堂小结本课程在讲解过程中,对照图片讲解,集中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同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以多媒体的形式,帮助同学们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经常出一些实际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也加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石油短缺 2.环境污染 3.气候变暖

新能源汽车概论电子教案

项目一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周 任务名称任务 1 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认知(一)学时数 1 学时 1. 能够描述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关系; 2. 能够描述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养目标3. 能够描述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4. 能够描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1. 参观实训室新能源汽车或挂图,初步认识新能源汽车; 2. 利用互联网查询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 1.能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查询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 2.能够撰写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难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讲述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备注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 课题引入教学内容业的热门话题。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你知道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你又了解多少呢? 1. 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关系 1)汽车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化合物。二氧化碳是大气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汽车每燃烧1kg 汽油排出 3.08kg 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 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 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地球上接连出现的“厄尔尼诺” 和“拉尼娜” 现象都与温室效应加剧有关。城市因人口密集、高楼密集、公路密集,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更为严重。温室气体像毯子一样把热 束缚在低层大气里,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1℃,甚至更多。城市热 岛效应已经改变了地方天气形势,特别是雨量分布形势已经发生改变, 这是全球变暖在城市的反应。 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有了明显的上升,从 1900 年以来,由于温室气体的原因,地球的平均温度已经增加了0.6 ℃。为了阻止气温的变化,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997 年12 月,由联

电动汽车概论--第一章绪论——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章绪论——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一节课内容) 内燃机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壮大,逐步实现机电一体化和全面应用现代高科技,在安全、节能、环保、可靠、舒适、成本等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内燃机车以石油为燃料,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传统内燃机车辆正面临者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 1.1石油危机——汽车发展遇到石油风险 石油是一种总量有限、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是当前人类经济社会的重要能源,交通运输(航空、航海、铁路、公路)长期以来都以石油制品作为主要原料。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每年新生产汽车超过3500万辆,每年消耗石油70亿桶以上,约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按科学家预测,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仅仅维持几十年(40-60年左右,说法不太一致),石油资源日渐枯竭。 21世纪人类面临更加严峻的石油资源挑战,石油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当前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为缺油、少气、富煤。当前中国石油消费量近4亿吨,产量和进口量各占一半,对外依存度达50%,远远超过30%的安全线。因此,大量进口高价石油,势必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加剧国际石油危机和抬高石油价格,损害我国和全球人民利益。一旦出现国际风波,更会危及国家安全。

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为5亿~6亿吨,而中国只能生产2亿吨,其余的3亿~4亿吨要靠进口,对外依存度将达60%~67%。中国目前的进口量是当前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1/10,相当于德、法、英、意4个国家当前石油消费量总和。进口如此大量的石油,极具风险。 内燃机汽车所需要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是必然趋势,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人工合成燃料、液化天然气、氢气等能源来源有限,还不能完全取代石油燃料,电能来源广泛,人们对电力的使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1世纪电能必然会成为各种地面在运工具的主要能源,发展电动汽车是交通运输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使燃料的发电效率提高到50%-55%,而且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2环境污染 内燃机汽车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汽车排气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污染源。 HC, CO, NO X, CO2,SO2,颗粒物(铅微粒、碳微粒)以及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和阳光作用下,会产生光化学烟雾。)、噪声(发动机噪声) 1.4电动汽车分类: 纯电动汽车:(EV, Electric Vehicle)

电动汽车概论--第一章 绪论——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电动汽车概论--第一章绪论——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章绪论——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一节课内容) 内燃机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壮大,逐步实现机电一体化和全面应用现代高科技,在安全、节能、环保、可靠、舒适、成本等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内燃机车以石油为燃料,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传统内燃机车辆正面临者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 1.1石油危机——汽车发展遇到石油风险 石油是一种总量有限、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是当前人类经济社会的重要能源,交通运输(航空、航海、铁路、公路)长期以来都以石油制品作为主要原料。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每年新生产汽车超过3500万辆,每年消耗石油70亿桶以上,约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按科学家预测,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仅仅维持几十年(40-60年左右,说法不太一致),石油资源日渐枯竭。 21世纪人类面临更加严峻的石油资源挑战,石油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当前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为缺油、少气、富煤。当前中国石油消费量近4亿吨,产量和进口量各占一半,对外依存度达50%,远远超过30%的安全线。因此,大量进口高价石油,势必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加剧国际石油危机和抬高石油价格,损害我国和全球人民利益。一旦出现国际风波,更会危及国家安全。

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为5亿~6亿吨,而中国只能生产2亿吨,其余的3亿~4亿吨要靠进口,对外依存度将达60%~67%。中国目前的进口量是当前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1/10,相当于德、法、英、意4个国家当前石油消费量总和。进口如此大量的石油,极具风险。 内燃机汽车所需要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是必然趋势,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人工合成燃料、液化天然气、氢气等能源来源有限,还不能完全取代石油燃料,电能来源广泛,人们对电力的使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1世纪电能必然会成为各种地面在运工具的主要能源,发展电动汽车是交通运输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使燃料的发电效率提高到50%-55%,而且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2环境污染 内燃机汽车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汽车排气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污染源。 HC, CO, NO X, CO2,SO2,颗粒物(铅微粒、碳微粒)以及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和阳光作用下,会产生光化学烟雾。)、噪声(发动机噪声) 1.4电动汽车分类: 纯电动汽车:(EV, Electric Vehicle)

(完整版)汽车概论复习题

汽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按照国家GB9417-88《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中规定的国产汽车产品分为_______ 车、_______车、_______车、_______车、_______车、_______车、_______车,半挂车及专用半挂车等八类; 2、汽车类型虽然很多,,单基本组成相同,通常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四大部分组成; 3、汽车在坡道上等速行驶时,所受到的;阻力有_______阻力、_______阻力、_______ 阻力; 二、判断题 1、载货汽车的等级时按照它的最大质量划分的,可以分为微型、轻型、中型和重型四个 等级_______ 2、汽车的整车装备质量是指装备完全的汽车质量,包括冷却液、燃料及随车附件的质量 _______ 3、汽车驱动力等于汽车行驶中中的总阻力时,汽车就停止行驶_______ 4、汽车在正常行驶时所能获得的最大驱动力总是小于或者等于车辆的附着力_______ 5、汽车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_______ 三、解释技术术语 1、CA1091 2、最大装载质量 3、附着力 4、平均燃料消耗量 四、问答题 1、汽车底盘的作用时什么? 2、保证汽车正常行驶的条件是什么?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

第一节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一、填空题 1、汽车用汽油发动机种类繁多、但基本组成相近,都由_______机构、_______机构、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2、目前一般汽车汽油机的压缩比为_______,柴油机的压缩比为_______; 3、四冲程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行程; 4、二冲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_______周,进、排气门开闭各_______ 次,活塞在汽缸内由下止点到上止点运动时,完成_______行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时,完成_______行程; 二、判断题 1、发动机燃烧室是指活塞在上止点时由活塞的顶部、汽缸壁、气缸盖的底部构成的密闭 空间_______ 2、发动机排量是指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之和_______ 3、发动机压缩比是指汽缸工作容积和燃烧室容积之比_______ 4、在进气行程中,柴油机吸入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_______ 三、解释技术术语 1、活塞行程 2、汽缸工作容积 3、燃烧室容积 4、EQ6100-1汽油机 四、问答题 1、什么叫压缩比?它对发动机的工作有何影响? 2、什么叫发动机工作循环? 第二节曲柄连杆机构 一、填空题 1、曲柄连杆机构由_______组、_______组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 2、多缸发动机汽缸排列形式通常有_______式、_______式和_______式;

新能源汽车概论学案

第一章绪论 班级:姓名:日期: 学习任务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3. 汽车的新能源 4.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学习目标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 一、完成下列填空: 1、在、、的社会背景下,研究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各类产品。 3、常规车用燃料主要是指、、、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甲醇等。 4、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三大核心技术是、、。 二、名词解释: 1、新能源汽车: 2、纯电动汽车: 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5、增程式电动汽车: 三、简答: 1、何为三纵三横?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四、知识拓展 上网查阅,然后填写下表

表:国内外研发和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评价考核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第一节纯电动汽车 班级:姓名:日期: 学习任务 1. 纯电动汽车的基础知识 2.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布置形式 3. 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及主要参数 4. 纯电动汽车的实例 学习目标 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定义及优缺点; 理解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关键技术。 学习过程 一、完成下列填空: 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燃油汽车相比,主要增加了,而取消了发动机 该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 2、纯电动汽车可分为和两类。 3、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与整车轻量化技术。 二、单选题 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纯电动汽车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的子系统() A:电驱系统 B:车载电源系统 C:整车控制系统 D:辅助系统 三、判断题QT 1、配置多档传动装置和离合器的传统驱动系统的纯电动汽车和无离合器需求的单档传动装置纯电动车,的共同点是两者都配有减速差速机构() 2、采用电机-驱动桥整体驱动模式的纯电动汽车,电机装在驱动轴上,直接由电动机实现变速和差速转换() 3、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泉,也是一直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4、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技术的核心是根据驾驶员的动作,综合整车动力系统状态,根据行驶条件计算电机所需要提供的转矩,从而向电机驱动系统发出信号,满足行驶要求。() 四、分析题 1、从各方面总结分析纯电动汽车的优缺点?

《新能源汽车概论》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了解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以及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掌握电动汽车各种类型电机与控制技术。了解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了解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石油短缺

2.环境污染 3.气候变暖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教学难点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纯电动汽车 1.纯电动汽车的类型 2.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3.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4.纯电动汽车的特点 5.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6.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第二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第三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 准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 分类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 要性 1.石油短缺 2.环境污染 3.气候变暖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及趋势 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

(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概论电子教案

项目一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周

都议定书》,英文名称为“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或《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签署的国家已达185个。 京都协议书规定(下图),在2008年至2012年间,工业国家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相比1990年排放数量减少5%。 这一公约的出现刺激了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公司股价的大幅上涨。从而新能源这一名词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逐渐蔓延到了对温室效应有直接影响的汽车行业。 2)汽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导致市区大气污染以机动车为重要污染源,许多国家的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有五成以上来源于汽车尾气。 目前,绝大部分汽车采用的发动机是内燃机。汽车发动机燃烧燃料产生动力的同时排放出尾气。尾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 X)和碳氢化合物(HC),还有铅尘和烟尘等污染物和一些固体细微颗粒物。 二氧化碳是燃油正常燃烧的产物,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4)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从能源利用方式上汽车从传统汽车到混合动力汽车,再发展到纯电动汽车,如下图所示。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表现。 (1)降低环境污染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本质上是一种零排放汽车,一般无直接排放污染物,间接污染物主要产生于非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与氢气制取过程。其污染物可以采取集中治理的方法加以控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纯电动行驶模式下同样具有零排放的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燃油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30%以上。另外,电动汽车比同类燃油车辆噪声也低5dB以上,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将大幅度降低城市噪声。 (2)节约能源 据测算,传统燃油从开采到汽车利用的平均能量利用率仅14%左右,采用混合动力技术后,能量利用率可以提高30%以上。另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可以利用电网夜间波谷充电,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 (3)优化能源消耗结构 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3%,从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石油消耗量约占石油总消耗量的一半。由于电动汽车具有能源来源多元化的特点,各种可再生能源可以转化为电能或化学能加以有效利用;同时,利用电网对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石油短缺 2.环境污染 3.气候变暖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 势

4讲汽车概论教案

备课本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黎友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10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班_________ 教材版本:《汽车概论》V成伟华主编) 授课时间:2018至20 1住年度第1 学期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制

新课导入: 1、课后任务完成情况讲评; 2、抽查1-2名冋学,对于《汽车工业》的预习情况 新课 第4章汽车性能评价 4.1汽车动力性评价 汽车是一种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因此,汽车动力性是汽车各项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性能。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最咼车速、加速能力、爬坡能力 4.1.1最咼车速 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平直良好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行驶,可以达到的最高速度 它与汽车的类型、用途、道路条件、自身安全条件和发动机功率的大小等有关 4.1.2加速能力 加速能力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评价。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在良好平直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汽车用I挡或n挡起步,以全油门加速,在发动机最大功率转速时换挡,换至最高挡后,且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 超车加速时间是指汽车用最高挡或次高挡从稍高于该挡最低稳疋车速的某一低车速全力加速到某一咼速所需的时间 力口速性能的测试与驾驶员的驾车换挡技术、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4.1.3爬坡能力 爬坡能力是指汽车满载、在良好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各挡能爬过的最大坡度或最大坡度角。 最大爬坡度代表了汽车的极限爬坡能力。汽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可能超过它的接近角,汽车的最大下坡度也不可能超过它的离去角 4.1.4动力性影响因素 汽车动力性影响因素包括: 动力因素,如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阻力因素,如滚动阻力、上坡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附着作用因素,如轮胎类型和地面性质等。 4.2汽车经济性评价 汽车经济性是指为完成单位运输量所支付的最少费用的一种使用性能。它是评价汽车营运经济效果的综合指标 1.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燃油经济性是指汽车以最小的燃油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的能力。其评价指标为: 一是单位行驶里程消耗燃油升数 二是单位燃油升数行驶里程 三是运输企业用运送单位质量的货物至单位里程所消耗的燃料量

汽车概论(绪论).

汽车概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编苏伟 绪论 汽车是一种机动性很强的陆上交通工具之一,它广泛地应用于交通、建筑、农林、 商业等国民 经济各部门,并可供私人使用,承担人员和货物的转移以及完成其他各种特殊作业。 一、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汽车运输包括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两种。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相比,汽车运输具有下 列主 要特点: (1)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由于装卸次数少,所以易于保持货物的完好性,运输 质量高。 (2)汽车运输的个体性和机动性强,使用、调度方便,出车快,可以减少运 输前、后的辅助时 间和非生产准备时间,运输及时,时间效益好。 (3)以干线公路为主体,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是目前惟一可以实现“面”上运 输的一种运 输方式。 由于汽车运输具有上述一些独特的优势,所以,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 强。随着公 路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汽车运输成为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 (二)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汽车运输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最庞大的 工业部门之一。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工业产值高。汽车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技术含 量高,是一种价 值很高的产品。 (2)大量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汽车市场由国家内部的垄断与竞争转向了全 球生产、全球销 售的世界范围内竞争。大量出口汽车,已成为一些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3)技术密集。在汽车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型材 料、新工艺和新 装备等各种科技成果。这样,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 平,也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4)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汽车工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每辆汽车在生产过程

《汽车概论》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 学时:总计6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 学分:2学分 面向对象: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等 教材:《汽车概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第 1 版第4次印刷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1. 《汽车构造》上、下册,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6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掌握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汽车的总体构造、分类、行驶原理和性能指标,汽车的使用和汽车相关文化等内容,为今后合理设计和正确使用汽车打下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掌握汽车的分类、性能和基本组成,掌握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汽车各部分的作用,了解汽车的使用和汽车文化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汽车概述(9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汽车工业发展简介 2、汽车总体构造 3、汽车分类 4、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5、汽车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汽车总体构造; 2、熟悉汽车分类和汽车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 3、了解汽车工业发展。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8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发动机概述 2、曲柄连杆机构 3、配气机构与进、排气系统

4、燃油供给系统 5、润滑系统与冷却系统 6、点火系统与起动系统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发动机各系统机构。 第三章汽车底盘(8学时) (一)教学内容 1、传动系统 2、行驶系统 3、转向系统 4、制动系统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 第四章汽车车身及车身附件(6学时)(一)教学内容 1、汽车车身 2、车身附件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汽车车身形式; 2、熟悉车身各附件; 第五章新能源汽车(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电动汽车 2、燃气汽车 3、醇类汽车 4、氢燃料汽车 5、生物柴油汽车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新能源特点。 第六章汽车外形与汽车色彩(2学时)(一)教学内容 1、汽车空气动力学知识 2、汽车外形的演变 3、汽车的色彩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外形与汽车色彩。 第七章汽车消费信贷与汽车保险(2学时)(一)教学内容 1、汽车消费信贷 2、汽车保险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汽车消费信贷; 2、熟悉汽车保险。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 准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 类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汽车概论教学大纲

汽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史,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汽车的发展趋势等;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汽车底盘的结构及各主要总成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驾驶技术及维护,修理的基础知识;对汽车的基本使用性能及其评价指标有较深的认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以国产主流轿车车型为主,兼顾解放CA1092型和东风EQ1090型等系列货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国产主要车型各总成、零件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国内外先进汽车的结构特点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为学习汽车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时分配表

四、课程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总论 教学要求 1.了解汽车工业发展、汽车类型、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掌握汽车总体构造及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教学内容 §1—1 汽车发展概述 §1—2 汽车的类型 一、我国汽车类型 二、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1—3 汽车总体构造 一、汽车的总体构造 二、汽车结构特征与技术参数 §1—4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一、驱动力的产生 二、汽车所受到的主要阻力 三、附着力及其对驱动力的限制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 教学要求 1.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了解发动机的类型、型号编制规则。 3.掌握发动机基本术语、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与组成。 5.掌握各主要机件的作用、类型与结构。 6.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与组成。 7.了解空气供给装置、可燃混合气供给及废气排出装置中各部件的作用、结构及工作情况。 8.掌握典型化油器的作用、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车概论教案

教案 第3周计划课时:4节 课题(章节):第一章第一节汽车的产生和演化 课型:□讲授□ 习题□讨论□ 复习其它 【教学分析】主要通过一些实例引起学生学习汽车的兴趣,并应掌握汽车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汽车发展的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各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2、认识各国汽车品牌 3、熟识各国汽车特点、优点 【教学难点】汽车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视频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汽车工业通常指发动机、地盘、车身等各种零部件设计与制造、营销等所涉及的企业和 企业活动。汽车工业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育时期。汽车诞生在欧洲,但是,以大规 模生产为标志的汽车工业的形成是在美国,以后又扩展到欧洲、日本直至世界各国。 二、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福特T 型车创造的神话 福特是于 1883 年开始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他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结构简单而实用,最高 车速可达 20 英里 / 小时。 1903 年福特汽车公司诞生。福特汽车公司积极研制结构简单、实用,同时性能完善售 价低廉的普及型轿车。 1908 年 10 月,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投产 T 型汽车,该车发动机排量 2.89L、25 马力、四缸、四冲程。 福特汽车公司 1913 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生产流水线,并实行了工业大生产管理

1914 年福特汽车公司年产量达到 30 万两辆。 1926 年达到 200 万辆。而每辆汽车售价由首批的 850 美元下降到 265 美元。 福特汽车公司T 型车 【作业】 【教学反思】 教案编写时间:年月日 系部查阅情况教务处查阅情况 签字:年月日签字:年月日

新能源汽车概论-第1章 绪论

第1章绪论 课题: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类型 教学目的:掌握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哪些类型? 教学重点: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哪些类型? 教学难点: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哪些类型? 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2 引入:案例倒入P2,汽车的发明极大的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也产生了资源消耗过度,空气污染和气候变暖的负面问题。 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新能源汽车英文为“New energy vehicles”,我国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一般可分为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和氢燃料汽车等。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 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2.增程式电动汽车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一种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 其运行模式可以根据需要处于纯电动模式、增程模式或混合动力模式,是介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之间的一种过渡车型,具有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征,有人把它划分为纯电动汽车范畴,也有人把它划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范畴,认为它是一种插电式串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概论》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而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了解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以及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掌握电动汽车各种类型电机与控制技术。了解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了解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立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左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泄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泄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1.石油短缺 2?环境污染 3.气候变暖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第三节 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