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觉醒

中国的觉醒
中国的觉醒

中国的觉醒

09机制一班夏坚

在遥远的东方,存在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国度,她拥有着五千年的渊远流长的文明史,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13亿炎黄子孙,同时她也经历了太多太多:风雨洗礼过,苦难磨砺过,战争侵袭过;但是就在今天,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曾经的所有所有,都已在今天改变,我们要站在河之洲,在水之湄,在山之阳,在海之滨,向全世界宣告今天的中国已经如雄狮般觉醒了。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全面认识我们伟大祖国母亲的平台,同时这也是中国奥运健儿扬眉吐气的舞台。你看,那郭晶晶的完美翻腾跳跃,在空中抛出的美丽光环,蓝色水面洋溢着胜利的烟花;你看,张怡宁挥动“国球”,舞动着的是不可战胜的意志;你看,陈飞那平衡木上如仙女般跳步,如入无人之境,那飞动的是中华自信的光芒;你看,杜丽气定神闲地朝黑色靶心胸有成竹地开枪,那传递的是坚定的信念与灿烂的未来…中国健儿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的前进,51次《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折服了世界人民。奥运的帷幕已经落下,但是那关于奥运的记忆却永远铭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在2000年时申奥成功时刻的欢呼,在奥运举行前所有人的凝重眼神,一切在中国人民的努力和智慧下,一届崭新的“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2009,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一排排整齐的队伍,先进的武器,全新的装备,高新的科技。2010,世界杯的预选赛,上海的世博会,让全国人民欢呼的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升空,期待中的广东亚运会等。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着我们每一个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经得到空前的提高。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六十一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了。金融危机的来袭的时候,中国人民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胜利果实,看到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虽然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创伤,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而且我们的祖国抓住了机遇,中华民族为世界上了意义深远的一课。

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社会的秩序井然,世界的格局也在中国人民的积极参与中悄然变化,中国已站在了世界的大舞台的最中央。看到这一切,我想歌颂您,我美丽的祖国啊!

我美丽的祖国啊!弹指间、沧桑巨变,61年前,毛主席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几代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

我美丽的祖国啊!爱国高于一切,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成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张骞出使匈奴、苏武牧羊北海边、文天祥为保国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戚继光率兵抗倭、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谭嗣同为中华的变革和摸索维新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为还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洒一腔热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稳如泰山……

我美丽的祖国啊!您也曾痛哭过,南京大屠杀,侩子手的哈哈大笑,我知道那留下的鲜血是您痛哭的眼泪;您也曾失望过,圆明园的那团火,在烧焦的废墟上,多少的美好和希望都已经不在了;您也曾迷茫过,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导下,谁才是您正确的引导者;后来您看到了,也看清楚了中国共产党才是东方巨人的先锋队。

我美丽的祖国啊!不管曾经发生了什么,您总是正确的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做我们发展中坚强的后盾,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支持着我们,让我们敢于冒着苦难风雨,在艰辛中勇敢无畏的向前进!不管我们经历什么灾害和侵害,您总是解读着渊远流长的不屈的民族魂,让我们坚信自己,不屈的灵魂是不可战胜的,我们挺起的是不屈的中华脊梁——中华魂。比如说98年的南方历史罕见的洪灾,03年的让人

闻风丧胆非典疫情,07年的超强台风“圣帕”,08年的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09年的随风飘散的强感染甲流,今年的舟曲特大泥石流和最近海南一千多个村庄被淹没的特大暴雨等等,特别是前年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祖国母亲伤痕累累,兄弟姐妹患难与共。但是,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压不垮的,中国人民又挺起了那坚强脊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位炎黄子孙伸出了双手,世界人民也伸出了双手。灾难面前我们从来都是这样的,全国人民携手互助,众志成城,因为我们知道: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灾难何其渺小;再小的援助乘以13亿,数目何其巨大!

是什么让我们在苦难中勇敢前行;是什么让我们战胜了一切自然灾害;是什么让我们的祖国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提升国际地位;是什么……?

是她,是我们不屈的中华魂。她是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为目标的民族精神!

当你站在国旗的下面,面对着冉冉升起的国旗,聆听着雄浑的国歌,回想着祖国的昨天,看着祖国的今天,你的心中是否想着祖国的明天?

祖国的明天是已经觉醒的明天!我们年轻的一代要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21世纪的祖国将由我们来掌舵,我们是崭新的一代,我们也将会是辉煌的一代!祖国,母亲,我们来了!

我们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如何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买办

如何认识中国的买办 对于“买办”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为:殖民地半殖民的国家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而中国的买办,则是指1800年-1910年,帮助欧美国家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这类人被外商雇佣的商人通常外语能力强,一方面可在中外贸易中充当翻译的角色,另一方面可处理欧美国家商界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沟通,另外,这类商人还能自主经营商铺,因而致富者颇众。 历史上对买办大多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认为买办帮助了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了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解体,从而使中国经济出现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民不聊生,在某种意义上,正如严中平1先生所指的那样,“买办在外国资产阶级的操纵、只是和庇护下,发挥为外国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作用,通过为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方式,以积累自己的资本”。㈠但我认为,此类观点不免有些偏颇,现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时期,我想对于旧中国的买办阶层更应有正确客观的认识。 由于中国在早期近代化运动时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利,在经济上是强大但已经在解体的自给自足的封建主义小农经济结构,加之,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以及清政府自身的腐败,都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且最高统治阶1严中平(1909--1991),江苏安东(今涟水)人。中国经济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顾问、研究员。

级的贪图享乐又使国家财政陷入崩溃的边缘,因而那时整个中国没有独立运行早期近代化的经济实力。虽然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甚至是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都或多或少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与民主化,但实际上,中国在资金、技术上要依靠外资的管理经验,这样买办就成了洋人和政府的媒介。㈡ 对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一般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很难与封建地主阶级、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相抗衡,而发展壮大。而在此状况下,买办作为一个“两面性”职业,拥有一般商人或资本家所没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他们不仅是洋行的雇佣,同时又是自营生意的商人或工矿企业的所有者;不仅是商业货物的经纪人,同时又是或者;不仅赚取薪金和佣金,同时还赚取大大超过两者的商业或工业利润㈢,所以我认为,买办不是单单的为资本-帝国主义服务,用来压迫、掠夺中国人民的“强盗的帮凶”,而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有能力逃脱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压迫的,能自主积累财富的阶层,正是他们的特殊性质,能在旧中国这样一个背景下能在较短的士气内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成为近代中国的“暴发户”。㈣ 任何国家的近代化运动都是全民族的运动,需要以国家政府为主题的领导阶层,具有现代意识的社会精英和各种利益集团,人民群众三个层次在思想行动上充分协调,一致行动之后,才有可能实近代化的目标。㈤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步入近代化的进程,开始卷入近代资本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在几代学者探索、争鸣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约110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得出的,是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考察为出发点的,是符合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科学的学科体系。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简单地以现代化范式替代革命史范式,未必是正确的思考方向。近代中国的时代基调是革命,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的处理,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的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相联系。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只能在“革命史范式”主导下,兼采“现代化范式”的视角,更多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及其对于革命进程的作用,使“革命史范式”臻于完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努力的。 中国近代史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产物,受到国外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他种种资产阶级史学观的重大影响。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经历了萌生(20世纪初—30年代)、兴起(20世纪30年代—新中国成立)、发展(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停滞(文化大革命期间)、繁荣(改革开放—2000年)几个阶段。在兴起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开始出现并挑战那时占主导地位的近代史研究。在发展时期,国家建立涉及近代史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各大学历史系设置近现代史教研室,近代史学界结合研究中国近代史学习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成为主流,中国近代史学科成为学术研究中的显学。在繁荣阶段,近代史学界拨乱反正,纠正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出现了用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张和实践,研究领域大大拓宽,研究专题大大加深;同时又出现了淡化意识形态、轻视唯物史观、轻视阶级分析方法的倾向。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并针对各个时期的学术潮流进行分析,提出看法和建议。中国近代史研究不能脱离政治,又不等同于政治,如何把握其中分寸,是总结以往的研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关键。 研究百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学科体系建设问题。这里讨论的不是各个历史时期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具体问题的进展,这种进展是非常巨大的,正是这种进展推动了我们对中国近代历史认识的深化,推动了我们对近代中国国情全面深入的了解,推动了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巨大进步;这里讨论的是建设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方面的演化和趋势,一门学问的学科体系是什么面貌,关系到我们对这门学科基本面貌、总体面貌的认识,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学术性、科学性问题。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是如何在建设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的,看到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的演化,以及它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今后还可能发展到哪里去。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主要是指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所涵括的时间范围,怎样看待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建立这样的学科体系所必须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工作中所秉持的基本的指导思想,等等。我们依据这里所提示的线索,来分析20世纪里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学者们探索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情况。 结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主要考察近代以来发生的历史巨变,把1840至1949年所经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的近代史,是符合中国历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的。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开始了独立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国历史越出了近代,进入了自己的现代时期。 另一个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自己面临的革命任务的时候所确立的基本理论纲领,也是自己的革命实践纲领。提出这个革命理论的基本事实根据,是中国的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度里进行的。这个革命的任务,对外是争取民族独立,对内是推翻封建统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觉醒年代》观后感 7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 7篇 吕文婷:《觉醒年代》观后感一《觉醒年代》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 在剧头,我们了解到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空前惨烈的第二年,趁德国在欧洲战场分身乏术,日本加紧了在中国的扩张。在此前后,自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等被迫流亡海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中国依然没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地步,军阀混乱、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 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群有志之士奋起抗战。陈独秀同志认为中国有出路而不是老路。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摸索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

史必然。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我们为了爱国,必须要救国,倒袁。我们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更必须要救国,倒袁。”一个个字,说出来时是那么有理有据,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直指人心!我相信这些话一定是肺腑之言! 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有探索,他们的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递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胡惠茜《觉醒年代》观后感二 数百年前,中国还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让外国人称自己为“东亚病夫”。那时的中国没有船坚利炮、没有发达的商业工业。 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袁世凯下令同意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根据这个条约,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日本在中国南满和蒙古东部享有的特殊权利等等。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遭到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如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誓雪国耻,表现出坚定的爱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流亡海外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呼吁革命者回国倒袁。听到这个消息,一群爱国人士,如在日本的李大钊、陈独秀都悲愤不

近代中国与世界

1.历史的由来:英语历史意为“一个人的点查记录”;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音节词的合成词,意为“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2.历史的主要含义:历史,或简称史,历史的第一个含义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 3.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考古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社会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4.学习历史的原因:连横在《台湾通史·序》中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於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然而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 5.“世界”一词,来源于佛经,追溯其源头乃出于佛教。“世”为时间意,即迁流之义,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界”为空间意,指方位。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 6.(1)中国传统社会的“天下观”:“天下观”是古代中国思想界利用空间概念建构出的一套世界秩序观。它具有鲜明的人文和政治含义,既体现了“天下一家”的高级旨趣,又显示了森严的尊卑等级特征。 (2)“天下观”的具体含义:一、古代中国对世界秩序在空间上的一个构想 二、一种人文与政治的构想 1、体现了“天下一家”、“王者无外”的一元观念 2、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和尊卑秩序的思想 华夏 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7.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土地兼并 日益严重; 广大人民生活困苦 二、社会经济: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农业经济,构成社会经济的主体。 三、军事上: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的武装力量,八旗兵约有20万,绿营兵约有60万(1812年),另外还有临时招募的乡勇。除京都以外,驻地高度分散。当西方军队已经使用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炮时,清朝士兵仍沿用数百年来的旧式“冷兵器” 四、思想上:严酷的统治思想、科举考试的束缚 五、对外政策上: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天朝大国”自居,形成盲目自大、闭目塞听的局面。至十八世纪中期,西方殖民者开始对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侵扰,对此,清朝实行了更加严格的闭关自守、限制贸易的对外政策。但是,这项政策没有将

近代中国外交史学研究

近代中国外交史学研究 【摘要】: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兴起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经过晚清、民国初年两阶段的缓慢发展,到20世纪30、40年代,迅速壮大,而初具规模。但作为一门历史学分支学科,其起源、发展、研究状况以及在近代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如何,尚未见有系统的讨论。缘于此,本文拟从史学史角度,对中国近代有代表性的外交史料汇编和外交史家学术实践作通盘的考察,力求在理论反思与史料梳理的基础上,勾勒出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基本状况,揭示其近代的外交理念与史观对中国外交史乃至整个近代学术所造成的影响,从中总结出这一学科发展的特点及趋势,评估其在近代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学科发展全貌。全文除绪论、结语外,凡七章。绪论部分,首先梳理我国近代外交史学的发展历程,阐述研究之目的和意义,然后回顾与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外交史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后介绍本文的撰述旨趣、拟解决的重点问题和采取的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和篇章结构。第一章研究三朝《筹办夷务始末》。三朝《始末》开启了有清一朝大型官方外交史料编辑的序幕,其编纂活动历经三朝,成为一常设性的修史机构,其确立的外交档案的编纂范式,对推动后来官私编纂外交档案资料热潮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冲破了传统政治史的束囿,丰富了晚清外交史的编纂内容,在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故宫博物院将其影印出版,它的出版面世,推动了30、40年代外交史研究的不断

发展,并直接带动了近代外交史研究风气的转变。从这意义上说,《始末》不愧为中国近代官纂外交史料的典范。第二章讨论王氏父子与《清季外交史料》。王彦威以经世思想,感愤时局,王亮游历欧美,考察海外,忧念外交的重要,他们历经半个世纪编成的《清季外交史料》,是继三朝《始末》之后私人纂修的又一晚清史料巨制,其编述与《始末》相衔接,从而使得晚清近七十年的外交始末得以全貌呈现。赅博的史料,辅以近代科学的编辑方法,使其史学价值更加得以彰显。它既丰富了史料编例,规范了编纂程序,刺激了后来外交史料纂辑之风的兴起。《清季外交史料》不仅有力促进了外交知识的普及,而且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获得重要突破的动力。第三章探讨近代外交史研究的开创者蒋廷黻的学术成就。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到了蒋廷黻,进入了一个变革的临界点。在外交史研究由传统向近代科学化转变之际,蒋氏为中国外交史做出了贡献,开风气之先。他以现代外交的基本原则,以开放的心态和思维,着重阐述近代世界普世的外交理念和思想,打破了传统狭隘的治学模式。而他在史学研究中始终服膺科学的方法论,以纵、横两方面的对比来论述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并将考证与义理相结合,探求历史真相。可以说,无论从史料搜求与整理层面,还是从研究理念与实践方面考量,他对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都具有开拓和奠基意义。第四章阐述民国时期外交资料出版的新局面。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在客观上需要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补充,在三朝《始末》与《清季史料》之后,民国时期迎来了史料出版的新局面。故宫博物院以自己所藏,继续整理清朝官方档案;在“信守条约”方针指

觉醒的“巨龙”——中国 演讲稿

觉醒的“巨龙”——中国 固镇县瓦疃中心小学 五(2)班王晨晨 世人皆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而我觉得,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若谁触动了它的逆鳞,便会“杀”之。 八年,整整八年!硝烟弥漫,我们饱受屈辱!付出血的代价!而今,改革开放,我们直登巅峰! 当时,帝国主义龚断航天科技,让我们的航天事业举步维艰。如今,飞机,飞过神州大地,在云中穿梭。太空船直穿云霄达太空,探索银河。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而今日,古人飞天之梦,圆在今朝,圆在改革开放之中。“天河一号”在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排行第一;世界首颗“量子卫星”也在中国升空;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更不用说那覆盖全国的网络以及我国高铁里程的飞速发展……我们亲眼目睹的富强,我亲身感到的繁荣。这便是今朝的中国,无畏其国的中国!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改革开放的太阳浮出水面! 我们对全球经济之贡献,试问,何人可敌?而且,我们进出口贸易额直线上升,带动整体经济持续繁荣。对百姓而言,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不正是中国繁荣的美丽蓝图吗?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改革开放的太阳高挂天空!

您相信吗?从一穷二白、一无所有走到今日,我们仅用了四十年,令人惊叹,这便是今朝的中国!吾且问之,从古至今,何国能无出其右? 中国本着和平与共赢的原则,获得了多国的支持与赞扬,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向别国伸出援手,中国从未犹豫。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走得坚决,走得有力量! 从孤立无缘到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四十年的改革变化,今日的中国,不惧任何挑战。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改革开放的太阳在空中熊熊燃烧,渲染了云与天空,化为世间最美的诗篇。 因改革开放,中国梦并非遥不可及。 如今,沉睡的巨龙早已苏醒,他震动的将是整个世界!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907786.html,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作者:曹娟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9年第11期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惊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对该专题中的知识基本上年年考查。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维新思想等。高考试题不拘泥于教材中的表述和结论,突出历史的学科特色,以新情境、新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这一特色预计还将延续。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近万名举人对梁启超等请求“废八股取士之制”的态度为背景材料,考查维新变法的局限性。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29题,考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遭到清政府禁毁的原因。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清末留日学生的区域分布为切入点考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为背景材料,考查清政府外交局限。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2)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时事热点,以中国基层治理为背景,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2018年 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8题,运用史料考查与维新思想相关的知识。 【例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解析:本题运用史料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基层社会治理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民生,责任重大。回答历史背景类试题时,同学们一定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回答。同学们可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时空定位。清末,即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回答时,同学们要从材料中时间信息入手,联系

中国近代史学术的研究新观点介绍

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的新观点介绍 关注学术研究动态,吸纳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活跃史学思维,这是一个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形成了以“八大事件”“三次革命高潮”为基本内容的结构体系,这一体系突出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突出了阶级斗争和进步势力的作用。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忽视了历史的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一些新的理论范畴,如现代化理论、国家与社会的理论等引入史学研究,导致研究视角和评价标准的变化;历史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交叉,大大扩展了史学研究的内容,社会史、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经济史、军事史、城市史、人口史等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区域、社区、阶层、群体、基层组织、乡村社会、民众信仰等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史学研究的深入,促使很多问题的认识发生新的变化。现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为对照,将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转换研究视角、更新研究理论、开拓研究方法,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研究的学术园地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视角、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大量涌现。 1、运用现代化的视角、理论和方法作为历史研究的范式或主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所接受。有学者指出:“‘现代化’并不排斥‘革命’,但‘革命’显然不能涵盖现代化的全过程。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在于:它拓宽了史学家的视野与史学研究领域,并且将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融入史学,进一步实现了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和跨学科的研究,有利于对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历史现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 有学者认为,用现代化史观考察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进程,不仅包纳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涵盖了像戊戌变法这样的改革运动和其他众多的社会变迁,这就比革命史观广泛的多,也比较接近历史的真实。 更有学者分析到:“如果就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而言,反帝反封建的改革和革命应该包含在现代化进程之中。这是因为,反帝是为了正确国家独立、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以便合理地利用国外资源;反封建是为了争取民主、建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好地进行现代化的社会动员。所以,反帝反封建的改革和革命既是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动力,也为现代化建设解决制度、道路问题,并扫除障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分析改革和革命的现代化意义。” 从“范式”的角度看,“以现代化为中心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必须重新建立一个包括革命在内而不是排斥革命的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必须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国际性整合等综合标志对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变革给予新的客观定位。”“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自己的现代化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开始形成。理论的主要基点是:把以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转变为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现代化作为世界历史进程的中心内容是从前现代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或大过渡)。从这个新视角来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发生的极为错综复杂的变革都是围绕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这个中心主题进行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趋势。有了这个中心主题,纲举目张,就不难探索近百年中国巨变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线索。”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先生指出:“近代中国的时代基调是革命,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的处理,区域发展,

中国式买办的前世今生

中国式买办的前世今生 中国式买办的前世今生——群魔乱舞的买办时代 分享到:时间:2018-05-13 10:57 龙语天下事 ·作者: 巨龙 ·浏览:1134 评论:0 历史是一面镜子。虽然现在中国严厉禁毒,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的买办力量,特别是渗透在体系内的两面人,却还是非常深入,短期看似乎危害还不算大,长期的危害呢?不要忘记,今天是5.12汶川地震10周年,即使在抗震救灾中,各种NGO和宗教组织,都在往里面渗水。 上一章写到,买办们(其实包括所有的私营资本),其生存原

则,就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其实除了资本,中国的千年官僚体系,也差不多是一样的原则。到了清朝统治的后半阶段,维护延续清朝最出力的,不是八旗子弟和满清贵族,而是汉族的地主豪强士族阶层,因为他们本能地意识到,维护清朝的统治,对他们所处的阶层最有利。 因为清政府与官僚豪强阶层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也是为 什么晚清出现了那么多鞠躬尽瘁的“裱糊匠”,比如晚清四大 名臣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力主禁烟的林则徐,实际上一生也是在践行“福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清政府给了最高谥号“文正公”,但是另一头的绰号是“曾剃头”(根据人口学家估算,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超过7000万人的死亡,绝大多数都是汉 族人);抬棺进入西北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平定“同治回乱”有功,也是有力“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大功臣;即使是“洋务运动”,也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本质上也是为了维护统治。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生存在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在帝 国主义、封建王朝、地主豪强、买办阶层、宗教势力的战争和勾结中,遭遇了一轮轮“割韭菜”式的惨烈大屠杀。论绝对 死亡的人口,近代史没有任何族群,付出了这么大的死亡数量代价。——中华民族的崛起,实际上是以上亿人口的牺

中国的觉醒

中国的觉醒 09机制一班夏坚 在遥远的东方,存在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国度,她拥有着五千年的渊远流长的文明史,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13亿炎黄子孙,同时她也经历了太多太多:风雨洗礼过,苦难磨砺过,战争侵袭过;但是就在今天,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曾经的所有所有,都已在今天改变,我们要站在河之洲,在水之湄,在山之阳,在海之滨,向全世界宣告今天的中国已经如雄狮般觉醒了。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全面认识我们伟大祖国母亲的平台,同时这也是中国奥运健儿扬眉吐气的舞台。你看,那郭晶晶的完美翻腾跳跃,在空中抛出的美丽光环,蓝色水面洋溢着胜利的烟花;你看,张怡宁挥动“国球”,舞动着的是不可战胜的意志;你看,陈飞那平衡木上如仙女般跳步,如入无人之境,那飞动的是中华自信的光芒;你看,杜丽气定神闲地朝黑色靶心胸有成竹地开枪,那传递的是坚定的信念与灿烂的未来…中国健儿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的前进,51次《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折服了世界人民。奥运的帷幕已经落下,但是那关于奥运的记忆却永远铭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在2000年时申奥成功时刻的欢呼,在奥运举行前所有人的凝重眼神,一切在中国人民的努力和智慧下,一届崭新的“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2009,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一排排整齐的队伍,先进的武器,全新的装备,高新的科技。2010,世界杯的预选赛,上海的世博会,让全国人民欢呼的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升空,期待中的广东亚运会等。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着我们每一个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经得到空前的提高。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六十一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了。金融危机的来袭的时候,中国人民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胜利果实,看到了中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 年五四运动前) 主题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 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 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 A .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 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 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 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 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 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 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D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4.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 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 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 学术研究与现实需要的高度契合,是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学者指出,这门学科从 20 世纪初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当时的救亡需要而出现的,是直接为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题而产生的。因此,虽然早在这门学科形成之初就存在着两种解释体系,即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在西方冲击下走向近代化历史的“近代化(现代化)体系”,和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过程的“革命史体系”。由于其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合拍、对近代史事的高度解释能力以及针对性极强的资治功能,“革命史范式”在长时期中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唯一范式。 80 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了实质性的社会转型,“此时的‘时代精神'已由激烈的‘革命'‘斗争'转向现代化追求……这就为从‘现代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新范式'的出现和影响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先决条件”。这种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趋向,在 80 年代初就已出现,后逐渐扩大影响,并从理论上加以系统化,形成学派。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革命史范式”(旧范式、革命史取向、革命史观)和“现代化范式”(新范式、现代化取向、现代化史观)的论辩反复展开,是近年来近代史学界少有的针对性强并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学术争论之一。笔者认为,两种范式的讨论对于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近代史研究中理论思维的深入,对于不同学术流派发现和纠正自身及对方的偏颇和不足,对于推动学术界的思想解放,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革命史范式” “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 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的时代基调和主要内容,发生于近代一百多年来的阶级斗争、革命斗争被给予更多的关注。从革命的视角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革命事业的成败相联系。一部中国近代史,如果抓住了这个基本线索,就能够顺藤摸瓜,理清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相反,如果忽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特殊性,将现代化视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或本质内容,说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则证据不足,不符合历史事实。 持“革命史范式”的学者认为对方对自己的理解存在着误差甚至严重歪曲。革命史观,诚然是以革命为基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但绝对没有把中国近代史仅仅看作是一场革命史,更不是“以农民战争为主线”。在“革命史范式”下所写

【感悟“新觉醒”——学习《中国新觉醒》有感.docx】

【感悟“新觉醒”——学习《中国新觉醒》 有感.docx】 感悟“新觉醒”——学习《中国新觉醒》有感《中国新觉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专家之一,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者郑必坚所著的一本专题论集。书中收录了郑必坚自2003年至20XX年间撰写的论文及讲演稿等七十篇,分六大专题展示了他对“爱国主义和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梦和天下大势”“国际范围的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大变动、新觉醒、两重性”等六方面的思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单元学习时读到这本书,感觉它不仅是一部深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和道路、中国和平崛起与未来发展战略的权威著作,更是一本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和平崛起道路选择,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新觉醒的思想文化宣传读本。 爱国主义是唤起中华民族觉醒的巨大精神推动力郑必坚开篇就饱含深情地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我是一个深爱我的祖国的爱国者,我以爱国主义安身立命,也以爱国主义立论立言,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正是基于这份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对中华民族崛起之路的深刻解析与强烈认同,他尤其看中并强调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历史“觉醒”中的巨大精神推动力,“这股精神力量越是在民族面临危亡威胁的严重关头,就越发昂扬,

越发显示出战斗的锋芒”,尤其当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领导力量后,被注入马克思主义新的血液的爱国主义更加具有巨大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义上的威力。 历史迈入二十一世纪,在伟大祖国面临空前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他再次坚定地号召“正确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确地认识我们每一个人对于祖国的责任,用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力量和前途的信心来扫除一切民族自卑心理和颓唐情绪”,实现中华民族更伟大的“新觉醒”,呼吁要清醒而彻底地认识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认识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是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伟大事业,这个事业目前暂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唤起每一个中国人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新觉醒,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发扬。我们的认识和觉醒愈清醒、愈彻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就会越坚定,力量就会更强大。 新觉醒源自对历史的科学总结和对大变动的科学认知在世界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命运的三次大转折中,中国人先后觉醒到“天朝大国”的腐败,必须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以图强; 觉醒到照搬西方道路走不通,必须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行武装斗争以图强; 觉醒到苏联模式的僵化停滞是死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以图强等三次伟大觉醒。 在科学总结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动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五个根本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一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

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

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而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1882年登州文会馆正式升为学院,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则成立于1898年。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教会大学只在香港和国外才有,而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教会大学,则相当陌生。当一些人听到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这些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今天的一些民办的野鸡大学呢。而实际上,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这十几所教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中国融入现代文明,为教育和社会的现代化都居功至伟。这些教会大学培养出的学术大师的人数,学生的成材率,今天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难以望其项背。只是在1952年的那次全国院校大调整中,教会学校都集体消失了。 19世纪晚期,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到了上世纪20年代之后已蔚为大观,包括新教创办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沪江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13所和天主教创办的3 所。教会大学已经遍布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各地。 近日,香港浸会大学公布了2010年的招生计划,今年将在中国大陆招收140名本科生,除了高考成绩要达到重点本科线以外,还要

求严格的面试筛选,每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一起,也要86000港币。而在一百多年前,中国的这些教会学校则要“优惠”太多。很多学校招收贫困家庭的子弟甚至是无家可归的小乞丐,学校不仅免收学费,还提供膳宿生活甚至路费。而教会大学,除了一小部分学费收入,绝大多数开销都来自于海外教会和私人机构的捐赠。教会大学还积极争取国外教育机构的资助。如密苏里大学为燕京大学新闻系提供赞助;康奈尔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为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的农业科学提供赞助;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疗培训等。 教会大学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把现代教育模式移植到了中国。几千年来,中国沿袭的官学、书院、科举等传统教育模式都与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相去甚远,无法培养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而教会大学的进入,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中国塑造了仿效样板,使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融入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大潮。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教会学校自然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开启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的先河。1846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将马礼逊学堂的3名高年级学生容闳、黄宽和黄胜送到美国求学。由于这3位学生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教会在他们留学期间还给他们的父母寄赡养费,为期不少于两年。后来除黄胜因病回到香港外,黄宽和容闳都学成回国,黄宽成为了经过医科大学正规训练的第一位中国西医。而容闳,从耶鲁大学学成归来后,致力于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教育计划。后来,他先后带领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

葛兰素史克:中国买办经济的活标本

葛兰素史克:中国买办经济的活标本 所谓买办,即是替外国资本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从近期爆出的葛兰素史克贿赂门来看,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CI)内部高管和推销团队的经营方式,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现代买办经济的核心特征。 一、不给在华分公司核心技术,利润大头汇往国外母公司 葛兰素史克主打推销的药物大部分是在境外生产,在华分公司进口销售,即便有国内工厂,也只是贴个标签。以知名药品贺普丁为例,其真实成本为15.7元,在韩国卖只有18元,而该药在境外生产后进口到中国工厂的口岸价已经是73元。因此,只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卖得多,哪怕在华分公司本身不挣钱,巨额的利润已经流向境外了。 这是跨国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主要方法。在原产国分公司把要赚的利润确定好,把确定后的(原产国)零售价作为销往另一个国家分公司的成本价。[1] 二、炒作概念,漫天要价 据报道,新药进口到中国前,公司便会启动“倒推计算”价格过程:就是先开展国内市场价格调研。一是参考其他跨国药企相同或者相近的药品确定价格;二是如果属于原研药,“想卖多高的价格就定多高的价格”。 所谓原研药、进口药,都是可以炒作的概念。GSKCI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在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的基础上,设定高额销售成本支撑贿赂资金。否则就不可能出现同样的药品在韩国卖18元在中国卖142元的奇葩现象了。 三、造不如卖,“市场换技术”成空谈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国有研发中心和6个生产基地,有5000多名员工。而据犯罪嫌疑人、人力资源部招聘总监郭建华介绍:2009年销售部门突然开始加速“扩军”,每年招入数百到上千人不等,至今为止,销售人员总数已达5500人。可见,现在的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是一个靠买药为生的空壳公司。研发生产根本不是其主要业务。 加入WTO以前,在外商投资方面,我国制定了对外国投资者的外汇平衡、出口实绩、当地含量、技术转让等规定。而加入WTO以后这些要求都被取消,外商控股、独资企业大量增加,对我国在关键产业部门的控股以及实施“市场换技术”、通过国产化带动国内产业升级等带来不利影响。葛兰素史克正是在2004年末中国政府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医药分销市场后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的药品经营企业的,之后便开启了“销售为王”的战略转型,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帝国。[6] 这个庞大的推销集团几乎具备了买办的一切特点:不事生产,没有技术,受雇外资,垄断销路,收取佣金,行贿受贿,官商勾结…… 四、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危及人民利益和民族产业 为了垄断销路,葛兰素史克不惜进行巨量的商业贿赂,形成了自营药品销售、外包药品

近代篇之板块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板块随堂演练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战争后的中国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2018 ?东北名校联考)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 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 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 B. 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C. 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 D. 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

解析: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朝日新闻》的报道描绘了中国的撤侨行动, 是大规模战争来临的前兆,A 项正确。 2. 自1904年以后,地方督抚便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 到1910年的 国会请愿运动期间, 更是大规模地加入, 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前召开国会, 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 A. 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 B. 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 C. 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影响 D. 维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 解析:B 汉族地主在此之前参政的途径只有加入封建官僚集团,清朝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竞选议员参政,B 项正确。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 满洲贵族权力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A 项错误。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势力, 但是没有达到目的,C 项中的“消弭了”错误。立宪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 项中的“维护了”错误。 3. (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 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 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 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 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本原因”的限制条件,从材料内容看,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实业救国思想, 但是, 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是西方列强的经 济侵略,D 项正确,B 项不是“根本原因”。材料仅仅涉及民族企业的 做法,其结果如何并未涉及,A 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民间行为,并没

中华学术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1、经学: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後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学,当然指注解经书的学问,所以我们言及“经学”,首先要明确“经”是什么。《说文解字》将“经”训为“织”,段玉裁注为“纵线”,以以此引申为穿订书册的线,进而指书籍。然而这里的“经”当然不是指所有书籍,而是专指儒家经典,明确到这一点尚且不够,因为从前的儒者们就因为“经”的包含范围做了很多论辩,甚至兴起了名曰“经名考”的学问,有人以为经只专指孔子的著述,而有人主张经是官方指定的儒家经典,本文采后说。 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但早期的儒家经典并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