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2练习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2练习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2练习新人教版

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

1.防治此类决堤现象发生的现行的措施是( )

A.飞机轰炸B.跨流域调水

C.修水库D.加固大堤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最重要的地震带,几乎囊括了世界90%的浅源地震和60%~70%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同时也是干旱、洪水、热带风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多发区。

材料2:干旱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各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

(1)材料1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性?环太平洋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和华北地区受旱灾影响的差异及成因。

3.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而目前人类还无法改变大气环流,因此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具体到干旱,它具有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延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表示:应急援助必不可少,而帮助当地进行农业转型,建立长期粮食安全体系也是重中之重。请结合所学,回答东非防御干旱的措施有哪些。4.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

5.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

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③西气东输

④沿海防护林

⑤大亚湾核电站

⑥加固荆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④⑥

6.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7.中国防灾、减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回答问题。

1.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有()

①三蛱水利枢纽②三北防护林③青藏铁路④西气东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北京市的应急避难场所()

A.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 B.更好地利用公园和绿地

C.能有效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 D.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8.为增强重庆未来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B.在山区大规模进行格栅坝建设

C.将山区全面改造成梯田

D.为保护山区,放慢经济发展速度

9.地震防灾中,有一个名词叫“黄金12秒”具体指 ()

A.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

B.纵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

C.人在地震发生时所能利用的躲避时间

D.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的时间

10.“三北”防护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对我国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2题。

1.“三北”防护林的三北是指()

①北京②西北大部分③华北北部④东北西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三北”防护林树种的是()

A.针叶林 B.阔叶林

C.硬叶林 D.灌木丛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2.答案: (1)区域性、联系性。该地区处在地壳板块边界地带,岩层活动,多高大山脉,山高坡陡,气候条件复杂,多暴雨、洪涝灾害,再加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所以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

(2)新疆地区受旱灾影响远小于华北地区。

成因:新疆地区以冰雪融水为主要水源,稳定可靠;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虽大于新疆地区,但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求,且季节、年际变化很大,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

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2)

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自然灾害的监测与 防御(2) 1.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能够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实行监测 D.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解析:除B项涉及的作用外,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作用还包括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 答案:B 2.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能够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解析: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基本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再结合本题的题干不难判断出D项准确。 答案:D 3.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世界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卫星云图制作的过程是,先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的分布状况,然后将其作为信息源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未来的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发展作出预测,最后根据其影响的地区做出天气预报。 答案:A 4.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作用的连续性表现在( ) ①灾前预警②灾中跟踪③灾后评估④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④ 解析:四项都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作用,连续性表现在 ①②③。 答案:A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实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据此完成5—6题。 5.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 ) ①监测机构②监测机构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④多种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④ 6.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是( ) ①气象灾害②地质灾害③水文灾害④生物灾害⑤气象雷达⑥基层社区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③ D.①②③④⑤⑥ 5—6.解析:只要熟悉教材图3.1,不难看出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各级组织。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是各种自然灾害。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华德文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结合东亚台风路径和孟加拉地区、板块构造理论图表资料分析风暴潮、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亚台风路径和孟加拉地区、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理论图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海洋自然灾害的图片资料,对学生加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培养与教育教学重点: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风暴潮、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应对措施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自学辅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课件制作 3、收集有关海洋灾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二.风暴潮和海啸 3.巨浪:形成 ; 、 以及开敞的海岸 三.防灾与减灾 (一)要点1 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 (一)要点2风暴潮和海啸

探究活动1结合东亚台风路径和观察图3-1-7和3-1-9、3-1-10,分析风暴潮海洋自然灾害 64页活动题学生收集资料讲述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发生过程、造成的损失以及吸取的教训。 (一)要点3防灾与减灾

探究活动3学生自己互相讨论后回答:减轻各种海洋自然灾害的对策 三课堂小结 为本节课设计知识体系 [应用提升] 1 下列有关风暴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暴潮表现为海水水位急剧的升降并伴有狂风巨浪 B. 热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C. 北海、波罗的海均属内海,其沿岸国家不易遭受风暴潮灾害 D. 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沿海地区热带风暴潮发生频率最高 2. 下列有关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啸都是由海底浅源大地震引起的 B. 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越洋海啸两类 C. 海啸的表现形式就是先涨后退,反复多次 D.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 .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3~4题: 3.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3中的() A.①B.②C.③D.④ 4.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5.下列地区不易发生风暴潮的是 A孟加拉湾 B墨西哥湾 C太平洋西岸 D秘鲁沿岸 6.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 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C. 海底火山的喷发D. 地震 7.不属于海啸的形成条件是 A. 海底地震震源较浅B. 海底大面积的垂直运动 C. 要有一定的水深D.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8.如图: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6°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5分)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121班 设计人员: 学号:113932140姓名:吾提克·克得艾里 学号:113932110 姓名:达尔曼·赛力克 指导教师:肖峰 成果编号:LIS- 113932140 113932110 设计时间: 报告成绩:批改时间/签名: 目录 前言 0 1、系统目标 (4) 2、技术思路 (4)

2.1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监测网点的布设—标准监测点的选择及其数量和分布6 2.2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7) 2.3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配套辅助软件 (8) 3、工作流程 (8) 3.1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序: (8) 3.2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立工作流程如下: (10) 3.3功能模块 (11) 4、数据库 (14) 表1:[监测点信息表] (14) 表2:city [城市表] (16) 表3:城市主要自然灾害指标体系 (16) 表4:中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指标强度分级 (17) 5、处理流程 (18) 6、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8) 7、学习心得 (20)

8、参考文献 (2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关注。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但自然灾害也是可以预防的。灾害发生后的救灾,损失远比事前预防要大得多。应急管理的重心正在从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警。加强应急管理预警工作建设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工作重点。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是作为有关自然灾害预警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传播的计算机系统,它是传统学科(如土地科学与技术、地图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科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处理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数据的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互联网和土地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其新概念层出不穷、技术日新月异。 自然灾害信息系统数据主要是动态监测环境数据、日常所产生的社会变更数据、GPRS 定位监测的成果数据、与监测单位管理密切相关的数据、规划与现状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分为空间与非空间两大类,其中的环境基础数据与各种背景地理信息在空间上都统一地理坐标为基础,环境基础数据伴有大量的相关属性信息。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组成,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汇集、信息服务、预警信息发布模块等。预警信息发布模块根据不同的预警等级,及时向各类预警对象发布预警信息。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灾害防御系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高考地理重点复习:自然灾害

2019高考地理重点复习:自然灾害 2019高考地理重点复习: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004]

附件3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 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大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围绕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重大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极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综合防范等5项重点任务开展科研攻关和应用示范,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质灾害、极端气象灾害、重大水旱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与防范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成灾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备、应用示范、技术及风险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并完善从全球到区域、单灾种和多灾种相结合的多尺度分层次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仪器装备的标准化、 —1—

产品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5年。2017年拟优先安排30个项目,约占专项总任务的30%左右,国拨经费总概算约6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市场导向且明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1以上。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 1.1强震危险区活动地块与孕震模型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主体地区与强震高危险区重合的区域,以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理论为指导,研发基于深部行为和物理机制的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孕育动力学模型;研究我国大陆强震构造环境的具有时间相关性的强震地点预测理论。 考核指标:建立适用于板块内部的区域强震孕育动力学模—2—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3

[例题1]读图,解释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的作用: (1)在A区,森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B区森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B区森林对河流水文特点的影响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区森林比较明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森林调节气候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森林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森林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自然资源、国土资源和环境资源,森林有多种作用,大致可分为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而环境作用是主要的。一般看来,环境作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据专家估算,是其直接经济效益的5—10倍多,尤其是在减灾方面。如1998年夏季洪水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 000多亿元人民币,其危害之烈,很大程度上是河流中、上游山区破坏森林造成的。中、上游山区如果植被覆盖良好,灾害就会大大减轻。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作为环境资源所减少的损失,要大大超过采伐那些森林所能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 答案:(1)防风固沙、保护农田(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河水含沙量调节径流的时间变化森林使山坡上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避免了暴雨时河水暴涨,干旱时地下径流可稳定地补给河流(3)净化空气吸烟滞尘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4)降低风速,森林的蒸发作用使空气湿润,增加降水,夏季森林的蒸发作用吸收大量汽化热,降低气温(5)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提供食物(6)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4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大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围绕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重大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极端气象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综合防范等5项重点任务开展科研攻关和应用示范,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质灾害、极端气象灾害、重大水旱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与防范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成灾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备、应用示范、技术及风险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并完善从全球到区域、单灾种和多灾种相结合的多尺度分层次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仪器装备的标准化、 —1—

产品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2019年拟部署27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约5亿元。结合中央财经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要求,本年度重点围绕大地震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重大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极端气象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部署有关研究方向。 项目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有关应急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对于典型市场导向且明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1以上。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其他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及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区开展。 本专项2019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2—

2018上海地理一模简答题汇编专题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018.崇明.一模)欧洲西部是个风光怡人,社会经济发达,而且经常创造奇迹的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主要为欧洲部分区域示意图,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南部最雄伟的山脉。 材料二:2017年10月10日凌晨,世界杯足球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诞生了,那就是人口仅有33万的去年欧洲杯大黑马冰岛,历史上第一次杀进了世界杯。冰岛也是史上人口最少的世界杯参赛国。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 材料三:甲、乙两城市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相近,上表为两城市主要月份降水量(单位:mm)分布表 22.冰岛积极开发清洁能源,结合该国的位置、气候和地形推断其发展电力工业的资源优势。(6分) 答案: 22.冰岛处板块张裂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2分);冰岛处中纬西风带,常年风力稳定,有利于发电(2 分);冰岛地形山地多,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2分)。《任答两点,共4分) (2018.崇明.一模)长三角城市群将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将提升核心竟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赴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引领长三角域市群一体化发展。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位优,建设承接产业技移示范区。 材料二: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A区域河网示意图和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23.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4分) 24.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5.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29.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人工开凿运河,(任答两点,共4分) 30.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2分)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显。(任答两 点,共4分) 31.差异:A地洪涝:(1分)B地滑坡、泥石流(1分)原因: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充沛水流速度快。(2分) (2018.奉贤.一模)(一)读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和丁山脉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2)练习讲解

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1.防治此类决堤现象发生的现行的措施是( ) A.飞机轰炸 C.修水库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最重要的地震带,几乎囊括了世界90%的浅源 地震和60%?70%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同时也是干旱、洪水、热带风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多发区。 材料2:干旱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各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 (1)材料 1 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性?环太平洋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和华北地区受旱灾影响的差异及成因。 3.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而目前人类还无法改变大气环流,因此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具体到干旱,它具有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延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表示:应急援助必不可少,而帮助当地进行农业转型,建立长期粮食安全体系也是重中之重。请结合所学,回答东非防御干旱的措施有哪些。 4.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 5.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③西气东输 ④沿海防护林 ⑤大亚湾核电站 ⑥加固荆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6.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7.中国防灾、减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回答问题。 1.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有() ①三蛱水利枢纽B.跨流域调水 D.加固大堤 ②三北防护林③ 青藏铁路④ 西气东输 1A.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2.北京市的应急避难场所() A.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 B.更好地利用公园和绿地 C.能有效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 D.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8.为增强重庆未来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B.在山区大规模进行格栅坝建设

河北省自然灾害特征与防灾减灾

河北省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专业:08资环姓名:学号:2008510214 【摘要】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的危害性,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造成的损失正呈现逐年加剧加重的态势。河北省作为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灾害的类型多样,如旱涝,土壤盐碱化,沙尘暴,寒潮,暴雨以及地质灾害等屡见不鲜。通过对这些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所造成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河北省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从而在相应的减灾防灾措施上加以改进,为河北省的灾害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实现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自然环境 1 引言 自然灾害就是在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产生的、超出人类社会控制的承受能力,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损失的事件,是自然与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包括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灾害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不仅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活,造成人口的死亡、伤病、失踪以及缺粮、断水等危害,而且还会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创伤,造成心理阴影。与此同时,灾害还会损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破坏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网络以及其他产业活动,影响社会功能和社会经济正常的发展秩序。 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对灾害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灾害机理和预测,重点调查分析某种灾害的形成条件与活动过程。70年代以后,随着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与日俱增,使得防灾减灾工作成为又一研究重点,并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拓宽了灾害研究领域,在继续深入研究灾害机理的同时,开始了灾害的评估工作,以此来减少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河北省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社会经济经济蓬勃发展,河北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了全国较高的水平,较多的学者也开始用一些地理方法对河北的地质灾害进行系统地研究,并且有了较大的突破。经过多年来对灾害的统计和分析,河北省在防灾减灾上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其防灾减灾的体系也逐步得以完善。现阶段河北省关于灾害方面的研究还在进行,其成果对河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同样是不可估量的。 2 河北省自然环境概况 2.1地理概况 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东部濒临渤海,东南部和南部与山东、河南两省接壤,西部隔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相接。地域广阔,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之间,总面积为18.7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6%,居第14位。 2.2 气候概况

(完整word版)2019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二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基础知识1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含义:太阳直接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辐射总量(焦耳/平方米·年)和年日照时数 3)影响因素: 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数多,光照资源丰富 地形: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光照时数长,光照资源丰富 气候:阴雨天、云雾天较多的地区,光照资源较少 4)分布 世界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位于各大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副高控制,降水较少),以及亚欧大陆中部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我国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纬度低,晴天多;海拔高,大气稀薄);最少的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形封闭,水汽含量大,云雾天气多) 2.热量资源 1)含义:某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提供的热辐射(辐射收支差额) 2)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积温:日平均气温高于某一指标温度期间的温度累积总和,常用≥10℃或≥5℃的积温来衡量 无霜期:一地春季最后一次结霜日至秋季最早一次结霜日之间的天数 3)影响因素:纬度(纬度越低,热量资源越丰富)、海拔(海拔越高,热量资源越缺乏) 4)分布:我国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海南岛,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比较少。 3.水分资源 1)含义:大气降水和地面湿润状况 2)衡量指标:降水量和干燥度(一个地区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3)影响因素:降水和气温 4)分布: 一般情况下,水分资源的分布与降水分布大体一致;降水较少的区域,如果气温,蒸发微弱,也可能成为湿润地区,如北极地区和我国三江平原。 (二)水资源 1)含义:广义(水圈的全部水体);狭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总降水量-总蒸发量)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我国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

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我国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震发地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1、自然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陆地自然资源。 2、气候资源及利用 (1)气候资源的特点 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气候资源与农业: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 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B、风与城市规划。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盛行季 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气候资源与交通 A、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出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 B、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

C、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 ④气候资源与旅游 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独特非凡性,如冰雕、雾凇、日光等。 3、海洋资源及利用 (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①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③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等;近岸带滨海区——砂、贝壳、金属矿;深海海盆——锰结核。 ④海洋能源: 优点: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密度很小,利用难度大。 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和波浪发电。 (2)海洋渔业生产 ①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A、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B、温带海域:鱼类饵料浮游生物丰富。 C、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②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③主要渔业国:我国和日本等国家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3)海洋油气开发 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开发和勘探的工作基地。

2020年高考地理微专题7 自然灾害

微专题7 自然灾害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如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月B.11~12月C.1~2月D.4~5月 2.TV 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充分利用了流域的水和煤炭等资源,大规模发展各种形式的发电站,其中不包括() A.火电B.核电C.风能发电D.水电 3.为了提高水质,TV A采用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其中不包括() A.修建抽水蓄能电站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C.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D.污染防治(2019·天津高考模拟)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面为极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极涡,叙述正确的是 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D.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5.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①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②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 ③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 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山东高考模拟)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7.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2018·全国高考模拟)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 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 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根据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8.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 9.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0.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11.(2016·陕西高考模拟)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冬春季节 经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该河流 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 连绵的阿尔卑斯山泳,南临亚平宁山脉)。波河中下游含沙 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 分析波河中下游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灾害的监控与防御

3.1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教学目标】 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 2.基于遥感和GIS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性. 3.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说明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基本知识】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及作用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及作用: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遥感(RS)技术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②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2、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信息集成与分析: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②灾害评估与预报: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超强复习提纲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自然异变为诱因;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旱灾 成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 特点:具有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的地域广 常发地区:非洲(最严重)、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中国四个旱灾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 江淮地区(伏旱) 应对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思考:华北地区春旱特别严重,为什么? ①春季雨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降水少;②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又多大风 天气,水分蒸发快。③春季正值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需水量大;④华北地区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思考:华北地区冬季比春季降水少,为什么不说“冬旱”更严重?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一般不影响小麦的收成,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2.洪水灾害 类型:暴雨洪水(危害最大)、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暴雨洪水的成因: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降雨持续时间长或暴雨集中 分布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南坡多,西坡北坡少 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兴修水库;修建堤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湖、还林、还草;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增强人们对洪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思考: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雨多,暴雨集中;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③东部季风区工 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资产密度大;④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如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⑤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从事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2019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2练习新人教版

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防御 1.防治此类决堤现象发生的现行的措施是( ) A.飞机轰炸B.跨流域调水 C.修水库D.加固大堤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最重要的地震带,几乎囊括了世界90%的浅源地震和60%~70%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同时也是干旱、洪水、热带风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多发区。 材料2:干旱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各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 (1)材料1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性?环太平洋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和华北地区受旱灾影响的差异及成因。 3.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而目前人类还无法改变大气环流,因此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具体到干旱,它具有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延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表示:应急援助必不可少,而帮助当地进行农业转型,建立长期粮食安全体系也是重中之重。请结合所学,回答东非防御干旱的措施有哪些。4.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 5.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 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③西气东输 ④沿海防护林 ⑤大亚湾核电站 ⑥加固荆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④⑥ 6.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7.中国防灾、减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回答问题。 1.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有() ①三蛱水利枢纽②三北防护林③青藏铁路④西气东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