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蒙阴县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一三五四三”工作思路,聚力乡村振兴,按照年初协商工作计划,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农业农村、畜牧、蜂业协会等单位,深入蜜蜂养殖户、蜂产品加工企业、电商直播现场等,对全县蜂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多次召开座谈会、协商会,全面分析蜂产业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商讨提出建议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蜂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优势

我县人工养殖蜜蜂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全县只有两三户人家养土蜂;二十世纪初,由于有“养百群蜂可不交公粮”的政策,老百姓养蜂有所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有人引进西蜂养殖;改革开放后,全县民间养蜂规模逐步扩大;2010年以后,全县蜜蜂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总体思路的确立,有力推动了全县蜂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蜜蜂养殖、产品加工、蜂群销售、蜂旅文化全产业链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综合分析,发展蜂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我县具有明显的四大比较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养殖基础优势

1. 独特优越的自然生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基础条件,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建设“江北最美

乡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持续做好增绿护绿营绿文章。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2%,居全省第二位,林木覆盖率达到73%,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块金字招牌的县份。优良独特的生态优势,为蜜蜂养殖提供了周边地区不可比拟的发展条件。

2. 丰富充足的优质蜜源。全县拥有荆花、刺槐、酸枣等优质蜜粉源植物200余种,总面积180余万亩,每年4—10月均有蜜粉源可采;还有100多万亩蜜桃、苹果、板栗等果园,5万亩丹参、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材也都是优质蜜源。这种资源条件,是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少有的,据测算,全县最大蜜蜂载蜂量可达16万群以上。

3. 成熟稳定的养殖队伍。目前,全县蜂农1500余人,其中中蜂蜂农500余人,蜜蜂养殖规模在50群以上的有450余户,200群以上的9户。蜂业合作社27家,蜂业协会3个,临沂市蜂业协会设在蒙阴。有的蜂农一家几代人都从事养蜂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在蜂群规模控制、蜂病防治、季节变化应对、蜜源状况应对、蜂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企业和养殖户业务骨干看,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养殖户,也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年轻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岱崮镇冶子河村刘长坤,养蜂五十多年,同时养殖中蜂和西蜂,总量600多群,很好地解决了蜜蜂种群矛盾。

(二)日趋完善的产业化发展优势

1. 蜂产品生产规模居省市前列。截至目前,全县蜜蜂存养量5.8万群(规模蜂场蜂群情况见附件1),约占全市的60.2%,占全省的11.1%,占全国的0.4%,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其中,中华蜜蜂约2万群,占全省的46.5%,占全国的1%,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各类蜂产品总量约1750吨,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其中蜂蜜1107.5吨、蜂王浆96.8吨、蜂花粉7

2.6吨、蜂胶

3.63吨;部分企业已经研制开发出了蜂王浆冻干粉、蜂蜜酒、蜂蜜面膜、蜂蜜唇膏、蜂蜜香皂等延伸产品。2021年全县蜂产业产值达3.23亿元,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2. 蜂产品加工技术优品类多。全县共拥有先进蜂蜜灌装线9条,可年灌装蜂蜜6万吨;有年产500吨蜂蜜酒生产线1条,年产蜂王浆冻干粉10吨生产线1条,有山东省唯一的按药品要求生产蜂蜜的灌装线,具备了从高端产品到适合大众消费的蜂产品生产能力。巩氏蜂蜜既可以生产中药饮片,也可以生产面向各种消费者的蜂产品;蒙甜蜂业既生产销售食品类蜂产品,也生产蜂蜜酒、唇膏、面膜等日用品,还探索蜂业旅游,前景广阔。

3.成为全国蜂产品销售重要集散地。一是经过多年的经营,全县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蜂产品销售网络,大部分产品自主营销,有的企业不仅销售蜂产品还销售蜂群、蜂王。二是随着我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创建成功,蜂产品线上销售突飞猛进,2021年蜂蜜电商销售额达到2.5

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巩氏蜂蜜、深山蜜坊等企

业的日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上,最高时达20万元。三是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兴起,各企业及大部分蜂农开始直播带货销售蜂产品,有的快手店直播一天最高可售出5000单、50多万元;全县在快手平台的蜂蜜直播销量占平台该类商品总销量的70%。四是开展中蜂认养活动,实行蜂产品订单销售初见成效。野店镇大石头村每斤蜂蜜可以卖到168元,蜂农年收入可达10--20万元。正是有着比较强大的销售能力和加工能力,我县成为全国重要的原蜜集散地,现每年从全国各地采购原蜜1万多吨,约占全省蜂蜜产量的80%。

(三)初步形成的产业品牌优势

1. 2018年,全县全域创建沂蒙山国家级中华蜜蜂保护区,对全县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中华蜜蜂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2012年,“蒙山蜂蜜”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也是全省最早成功申报登记认证的县区。2021年,我县被中国养蜂学会确定为全国“中华蜜蜂示范县”共建单位。

2. 2017年以来,创建了全国“中华蜜蜂沟峪型保种模式”,依托农业农村部蜂业质量提升行动项目建立起了垛庄镇椿树沟、豆角峪,野店镇大石头,岱崮镇东上峪等10个“沟峪型”中蜂保种示范区。因自然地理特点,沟峪型保种示范区,在发挥蜜蜂自然隔离、人员管理、技术推广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全县现有省级保种场1处、省级标准化种蜂场2处、市级标准化养蜂场10处、市级中蜂生态示范场3

处。

3. 2014年以来,打造了“蒙园”“沂蒙花香”“巩氏蜂蜜”“鲁原蜜”等知名品牌40个,“沂蒙花香”牌蒙山蜂蜜2017年荣获山东省第32届畜牧博览会金奖、第19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巩氏蜂蜜”2021年获批中药饮片生产许可和GMP认证;“蒙山蜂蜜”“蒙山蜂蜜酒”位列“产自临沂”区域品牌重要特色产品。

(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优势

1. 比较效益较明显。目前主要蜂产品的价格是:中蜂蜜60-100元/斤,意(黑)蜂蜜5-25元/斤;蜂胶800-1000元/斤;花粉40-50元/斤;王浆80-100元/斤;蜂群

800-1000元/箱;蜂蜡40元/斤;蜂毒冻干粉280元/克;蜂蛹80元/斤。养殖1群中蜂,年纯收入1000元;养殖1群黑蜂,年纯收入2100元;养殖1群意蜂,年纯收入1860元。一个蜂农可以养殖100群左右的中蜂,通过销售成品蜜,正常年份可收入10万元,良好的效益拉动蜂产业持续发展。

2. 技术支持有保障。我县已与国家蜂产业体系、山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中华蜜蜂保种和系谱研究。2020年,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与蒙阴县人民政府共建优质成熟蜜生产示范县,双方依托蒙阴县自然资源优势,在优质成熟蜜基地建设及生产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度探索与合作。2019年,建成了山东省第一个蜜蜂文化科普馆。近年来,采取理论培训、现场观摩、专家指导等方式加强培训指导,累计举办培训班94次,培训学员8544

人次,全县蜜蜂养殖水平总体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3. 质量监管常态化。质量的保证,保证着市场的稳定。一是强化养蜂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引导蜂农建立养蜂档案,积极推行蜂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逐渐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二是加大对企业蜂产品检测抽查力度,每年定期开展两次成分、药残、菌落等检查,抽样企业3-5家,抽检产品主要为蜂蜜、花粉、蜂王浆等,抽检样品16-18个,近几年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不定期开展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每年抽检企业3家,抽样蜂产品42个。

4. 优势产业生态化。蜜蜂为植物授粉更均匀,经蜜蜂授粉的水果与人工授粉相比着色好、果型正、品质好,蜜蜂授粉的白菜花产量明显高于未经授粉地块。蜜蜂养殖场周边的果园,在蜜蜂飞行半径内,授粉可以全覆盖,无需再进行人工授粉。林果业是我县优势产业,中药材、蔬菜等作物在部分乡镇正在成规模发展,可与蜂业发展互相促进,有利于多种产业互利共赢。

二、全县蜂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蜜蜂养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管理粗放情况依然存在。相比先进地区,我县蜂农存在老龄化问题,平均年龄约56岁,养殖管理较粗放,有的养殖户一直采用传统的蜜蜂养殖模式,对养殖技术研究不够,创新较少。二是组织化程度较低。蜂产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蜂农养殖规模小,社会化组织间交流合作较少,对蜂农的生产流程、质量安全、市场信息等方面指导不够。三是种质资源保护和

利用不足。目前全县仅有中蜂育种场1家,没有西方蜜蜂育种场,蜜蜂繁育设施不健全,配置较低,种蜂育繁推广体系不健全。保护措施不够,中蜂种群零星分布,分布区域较小,受西蜂种群侵害、蜜源条件恶化和病虫害影响等仍然存在。

(二)蜂产品销售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拓。除5家企业和部分养殖大户外,蜂产品以蜂农小规模自产自销为主,有的包装简易,有的卫生条件一般,有的生产流程不规范,存在污染风险;蜜蜂认养等订单式销售模式刚刚起步;电商销售、直播销售还有覆盖不到的地方;有些年龄偏大的蜂农,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不会采取新型电商销售方式,影响产品销售。

(三)蜂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巩氏蜂业可以生产中药饮片,是蜂产品质量和级别较高标准,但其他企业和蜂农总体上是以量取胜,没有形成较高的市场知名度,附加值低、优质不优价现象较普遍。新开发的蜂蜜酒、面膜、香皂、唇膏等延伸产品还没有批量生产,蜂文化研究和宣传还不够深入,蜂业旅游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

(四)影响持续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需要进一步关注。一是气候变化影响蜜源植物花期长短、流蜜多少,关系到蜂产品产量及质量,影响经济效益。二是种植业药物使用不合理造成不利影响,设施农业及大田作物农药使用不科学、花期乱打药都会造成蜜蜂中毒死亡。三是种植结构改变造成蜜源植物变化,有的地方为扩大林果面积大量砍伐刺槐、侵害荆条等灌木类蜜源植物,影响蜜源的规模和质量。四是蜂产品

质量安全方面仍存在一些隐忧。蜂蜜的最大属性是天然成熟,我县还存在将非成熟蜂蜜进行浓缩销售的情况;由于检测成本较高,大部分企业和养殖户不能自主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较为薄弱。

(五)服务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政策支持不足。蜂业未纳入畜牧业发展整体规划,与种植业的统筹不够。自然灾害、疾病、转地等原因可能造成蜂群损失,却未能纳入政策性保险。二是技术指导不够。对蜂病防治、中西方蜂群混养等技术方面指导不够,有的蜂农因蜂病、跑蜂等原因造成损失。对市场销售培训还不够及时、系统,企业跟进市场快,蜂农跟进慢。三是宣传教育不够。蜜蜂被称为“农业之翼”,地球上大约85%的植物需要昆虫传花授粉,蜜蜂则是最主要的昆虫。在实际生产中,大田作物种植户对蜜蜂授粉认识较低。再就是由于对蜂产业宣传不够,干部群众保护中华蜜蜂的意识和知识普及不强,氛围不够浓厚,蜂产业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够。

三、推动我县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县蜂产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议结合五大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拉伸产业链条,放大品牌效应,提升发展质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突出特色优势巧规划。一方面,将蜂业纳入全县生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农业、畜牧业发展规划,与“果”的文章、“兔”的文章、“菌”的文章、“药”的文章以及

“水”的文章、“酒”的文章统筹谋划、一体规划、共同推进。另一方面,着力在中华蜜蜂发展上下功夫,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知名度更高。在林果业、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以及绿化彩化等方面,统筹考虑蜜粉源分布、药物使用、蜂媒传粉应用等问题,发展专业化授粉蜂场,避免蜂产业与林果等产业之间药物使用的矛盾,化解蜂业发展风险,实现蜂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二)完善机制体系重服务。一是建立全县蜂产业发展领导协调工作体系,组织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切实发挥组织领导和协调联系作用,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二是完善蜂产品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蜂产业全生产周期的服务和监管,探索建立企业与养殖户检测合作机制,消除监管盲区,保证产品质量。三是建设人才队伍支撑体系,通过“双领双全”蜂产业合作社,组建由管理服务部门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专家、营销人员等组成的人才队伍,积极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蜂产业新人;组织有关企业和蜂农到广西蒙山县、浙江江山市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邀请蜂产业专家到我县为企业和蜂农授课,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建设专业园区强产业。一是在济临经济协作区内规划建设蜜蜂产业园,持续做大巩氏蜂蜜等骨干企业,招引一批蜂蜜深加工企业,壮大蜂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按照“协会+公司+基地+合作社+蜂农”的产业运作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我县蜂产业由传统饲养型向生

产、加工、销售、旅游研学一体化发展,带动一大批农民专门从事蜂业生产,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蜂产品产量,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以科创中心平台为依托,建设智慧蜂业产业链信息平台,涵盖信息咨询、产品溯源、蜂业服务、网上交易等功能,连接产供销各方,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能力创新。二是选取基础条件好的岱崮镇作为试点,开展蜜蜂小镇建设工作。整合生态资源优势,遵循乡村风貌,高标准做好“蜜蜂小镇”建设规划,着力做强“蜂”产业、传承“蜂”文化、打响“蜂”名片,打造全国一流的蜜蜂小镇。做好“蜂产业+”文章,大力发展蜂文化旅游,开发主题旅游项目,建设蜂产业展示馆,逐步形成以蜜蜂为主题的康养旅游样板。

(四)实施品牌战略增效益。一是完成全国“中华蜜蜂示范县”验收。我县是“中国桃乡”“中国长毛兔之乡”,但是在蜂产业方面缺少“国”字号的品牌。建议由县蜂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牵头,县农业农村、畜牧发展中心、蜂产业协会等部门参与,积极与中国养蜂学会对接,完成全国“中华蜜蜂示范县”验收,争取行业组织“中华蜜蜂之乡”授牌,以创建促工作,逐步把蒙阴建设成为江北中华蜜蜂最优质成熟蜜生产基地。二是举办“蜂收节”等系列推介活动。前期,我县相继举办了全市蜂业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议、蜂产业转型升级高层论坛、“5.20世界蜜蜂日”主题活动华东会议等活动,对宣传蒙阴蜂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议以蜂产业文化为主打,深挖蜜蜂文化历史底蕴,持续举办“蜂收节”等系列推介活动,办好蜜蜂认养节、蜂蜜品鉴会,放大蒙阴蜂产

业品牌,推动蜂产业真正成为绿水青山里的“甜蜜事业”,成为全县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蒙阴县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蒙阴县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一三五四三”工作思路,聚力乡村振兴,按照年初协商工作计划,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农业农村、畜牧、蜂业协会等单位,深入蜜蜂养殖户、蜂产品加工企业、电商直播现场等,对全县蜂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多次召开座谈会、协商会,全面分析蜂产业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商讨提出建议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蜂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优势 我县人工养殖蜜蜂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全县只有两三户人家养土蜂;二十世纪初,由于有“养百群蜂可不交公粮”的政策,老百姓养蜂有所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有人引进西蜂养殖;改革开放后,全县民间养蜂规模逐步扩大;2010年以后,全县蜜蜂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总体思路的确立,有力推动了全县蜂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蜜蜂养殖、产品加工、蜂群销售、蜂旅文化全产业链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综合分析,发展蜂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我县具有明显的四大比较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养殖基础优势 1. 独特优越的自然生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基础条件,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建设“江北最美

乡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持续做好增绿护绿营绿文章。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2%,居全省第二位,林木覆盖率达到73%,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块金字招牌的县份。优良独特的生态优势,为蜜蜂养殖提供了周边地区不可比拟的发展条件。 2. 丰富充足的优质蜜源。全县拥有荆花、刺槐、酸枣等优质蜜粉源植物200余种,总面积180余万亩,每年4—10月均有蜜粉源可采;还有100多万亩蜜桃、苹果、板栗等果园,5万亩丹参、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材也都是优质蜜源。这种资源条件,是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少有的,据测算,全县最大蜜蜂载蜂量可达16万群以上。 3. 成熟稳定的养殖队伍。目前,全县蜂农1500余人,其中中蜂蜂农500余人,蜜蜂养殖规模在50群以上的有450余户,200群以上的9户。蜂业合作社27家,蜂业协会3个,临沂市蜂业协会设在蒙阴。有的蜂农一家几代人都从事养蜂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在蜂群规模控制、蜂病防治、季节变化应对、蜜源状况应对、蜂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企业和养殖户业务骨干看,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养殖户,也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年轻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岱崮镇冶子河村刘长坤,养蜂五十多年,同时养殖中蜂和西蜂,总量600多群,很好地解决了蜜蜂种群矛盾。 (二)日趋完善的产业化发展优势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 蜂蜜是深受人类喜爱的传统营养食品,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上品被推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蜂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日益受到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是什么,中国蜂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认知度如何,中国蜂蜜标准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有什么措施保障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以及中国蜂蜜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晓。 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在我国虽然蜂蜜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常常成为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常常有人对中国的蜂蜜产业做出不负责任的评价,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蜂产品协会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工作,首次发布《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的白皮书就是把中国蜂蜜产业的情况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呈现给社会公众,希望社会对中国蜂蜜产业现状、问题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广大公众更加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中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政府对蜜蜂产业十分重视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我国蜂产业的发展。 朱德委员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题词:“蜜蜂是一宝,加强科学研究和普及养蜂,可以大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获得多种收益”。[1]他还写信给毛主席,

就蜜蜂对农业的增产增收作用、蜂产品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 发展蜂业的建议。 周恩来总理1965年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对北京从事养蜂工作的王孟林同志说:“蜜蜂是一宝,是人类的朋友,很值得研究,我也很爱蜜蜂。朱老总(朱德 委员长)也十分重视养蜂,曾致信给毛主席,建议发展养蜂业,促进农业丰收。蜂产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蜜蜂,搭起蜂产品与人类健康的桥梁意义重大”[1]。 2009年12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批示:蜜蜂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议交通运输部认真研究运输绿色通道问题。建议 由农业部认真研究养蜂扶持政策。 [2]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2007年给中国蜂产品协会题词:“发挥蜂业优势服务和谐社会”[3]并多次听取中国蜂产品协会的汇报,对蜂业发展和中国 蜂产品协会工作给予指导。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一直关注中国蜂业的发展,在参加“2004中国北京国际合作社贸易洽谈会”期间专门到蜂产品展台参观、了解情况并要求:要生产优质蜂产品,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4] 国家及相关部委也十分重视蜂业发展。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首次将蜂业纳入了畜牧业产业体系中。 2006年3月和2010年3月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中国蜂产品协会先后发布了《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二五”发展 规划》。

古蔺发展养蜂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发展古蔺养蜂业

保密 精品项目咨询

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发展古蔺养蜂业 摘要:古蔺县土地肥沃,蜜源丰富,气候独特,具有发展养蜂业的诸多优势,但在我县现有的蜂业发展模式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立足我县蜂业发展的优势,总结和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古蔺蜂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可再生资源环境友好型生态农林业绿色蜂产品 一、古蔺蜂业发展的现状: 1.1地理及蜜源概况 古蔺县位于四川最南缘边陲,地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幅员面积约3184平方千米,是泸州市面积最大的县。我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理想放蜂场地。每年来我县放蜂的外地蜂群达1万箱左右。古蔺县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面积大,花期长,从早春3月到11月都有植物相继开花吐粉泌蜜,尤其是3~8月份的油菜、柑橘、玉米、黄荆等大宗蜜源,花期衔接紧密,持续时间长。我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体,结合长治工程和沃土工程,重点实施了陡坡耕地还林和坡耕地改造,近年来我县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县烤烟生产基地、中药材

生产基地、茶叶和多种经济林木生产基地的建成和投产,蜜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必将促进我县蜂业的发展。 1.2古蔺县的蜂群和生产水平 古蔺有悠久的养蜂历史,蜂农有一定的养蜂经验。现有有养蜂户200多户,养蜂5000多箱。主要是饲养意蜂(西方意大利蜜蜂)。目前我县养蜂劳动生产率低,人均饲养蜂数一般只有10-30群,以散养为主,蜂业教育和科技基础薄弱,正常年份,古蔺县的养蜂户均生产蜂蜜5t,蜂王浆30kg,蜂腊5kg。养蜂专业户年平均收入2~3万元左右,最高可达4~5万元。我县位于川黔渝旅游金三角核心区,交通方便,近年来,随着古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安全天然的绿色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蜂蜜属无污染、绿色、生态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我县的蜂蜜及其蜂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蜂蜜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上每年有五、六个月无蜂产品销售。当前的我县蜂业生产模式所产的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二、古蔺县蜂业概况 2.1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是放蜂的理想场地。 古蔺县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雨量少,是的理想放蜂场地,其中万亩油菜花——蜜海双沙,漫山秋花独隅——古蔺黄荆老林是蜜蜂的天堂,蜂农们都说“古蔺遍地是黄金(黄荆)”。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众多外来蜂群来我县放蜂。 2.2机构和品牌 我县蜂农成立了养蜂协会,已注册了“普照山”牌黄荆老林岩蜂蜜商标。

江山市蜂产业发展的现状

江山市蜂产业发展的现状 江山市蜂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蜜蜂养殖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江山市是浙江省的一个蜜蜂养殖重要基地,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得其蜂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将就江山市蜂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江山市蜂产业概况 江山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其区域内河山秀美,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0℃,全年无霜期长达280天,且空气湿度较高,因此非常适宜蜜蜂的生存与繁殖。 据测算,江山市蜜蜂种群数量在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达到120000群以上,总数位居浙江省蜂业的前列。江山市的蜜蜂品种多样,常见的有黑蜂、意大利蜂、卡尼罗蜜蜂、平原蜜蜂等。同时,江山市设有6家蜂蜜加工厂,能够满足市场对蜂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江山市蜂产业的优势 江山市发展蜂产业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江山市位于浙江省南端,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市区距离杭州、温州、义乌等大中城市里程均在200公里以内,这些城市都是蜂蜜的消费大市场。 2. 农产品种类齐全。江山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稳定,有着大量优质的农产品,如柿子、葡萄、枇杷、桑叶等,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食材,有利于蜂蜜的品质和数量的提高。 3. 气候条件适宜。江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适宜,且空气湿度较高,这些条件不仅有利于蜜蜂的生存与繁殖,而且有助于蜂蜜的质量提高。 4. 市场需求广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蜂蜜逐渐成为一种营养健康的食物,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江山市产出的蜂蜜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而且远销世界各地。

江山市蜂产业的发展现状 江山市的蜂产业多年来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发展。随着蜂产品上 市流通,使得江山市现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蜂产品产业链。 1. 蜂箱制造:蜂箱是养蜂的重要工具,江山市有着自己完整的 蜂箱制造产业链。市区域内拥有正规的蜂箱制造企业3家,年生产蜂 箱上万只。 2.养殖蜜蜂:江山市养殖蜜蜂历史悠久,拥有了自己的优良蜜蜂 种群,其中黑蜂种群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江山市有促进蜜蜂养殖发 展的相关,诸如蜜蜂的养殖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等,给蜂农带来了很 好的帮助。 3. 蜜蜂产品加工:江山市设有6家专业的蜜蜂产品加工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完整的加工流程,能够将市场上的蜂蜜加工成各种蜂蜜 制品。 4. 蜂产品销售:江山市的蜂产品市场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胶 等等,这些产品在本地市场,乃至国内外市场均有着良好的销售渠道。 江山市蜂产业面临的问题 江山市蜂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蜜蜂品种单一。江山市农民长期养殖的黑蜂品种对弱耐瘟疫,免疫力低下,有些个体蜜蜂的数量受到了影响,因此需要选育出适宜 当地气候、富有抗病力的蜜蜂品种。 2. 过度开采蜂蜜。江山市市场需求量巨大,有一些蜂农为了追 求利益,过度采集蜜蜂的蜜蜜,这样不仅会破坏蜜蜂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会导致蜂蜜品质下降。 3. 市场管理缺失。江山市部分蜜蜂农民缺乏市场经验,市场信 息较为闭塞,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江山市蜂产业发展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进江山市蜂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培育新品种。江山市应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出适宜本地区 气候条件下具备抗病能力的新品种蜜蜂,以替代传统养殖的黑蜂品种。 2. 优化市场渠道。江山市蜂产品市场应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 企业竞争,从而达到优化市场渠道的效果,增加市场透明度。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状 养蜂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养蜂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 养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人们对蜜蜂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养蜂规模逐渐扩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养蜂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户,养蜂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 2. 蜜蜂品种多样化:我国拥有丰富的蜜蜂资源,包括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蜜蜂等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蜜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能力,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的养蜂需求。 3.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近年来,我国养蜂业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了养蜂业的发展。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养殖技术、提高养蜂设备等方式,提高了养蜂效益和产量。 4. 蜂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天然食品的认可,蜂产品市场需求呈现出旺盛的态势。蜂蜜、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二、发展方向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养蜂业的发展,实现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我国养蜂业发展的几个方向: 1. 提高养蜂技术水平: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养蜂技术水平,推动养蜂业的现代化发展。加强蜜蜂饲养管理、疾病防治、蜂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养蜂效益和产品质量。

2. 加强养蜂业产业链建设:通过加强养蜂业产业链建设,完善养蜂业的上下游 产业环节,提高养蜂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蜜蜂种源繁育、蜜蜂产品加工、蜂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协调和整合。 3. 推动养蜂业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养蜂业与农业生产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相 互促进。通过加强养蜂业与农产品生产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例如,在果树、花卉等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可以引入蜜蜂进行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加强养蜂业生态环境保护:养蜂业对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受到 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保护养蜂业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蜜蜂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蜜蜂的生存环境。 总结起来,我国养蜂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通过加 强科技创新、加强产业链建设、推动养蜂业与农业的融合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养蜂业的发展,实现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蜂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贵州蜂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贵州蜂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引言: 贵州省位于中国中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贵州省的蜂业发展潜力巨大,生态环境优越,有利于蜜蜂养殖。本文主要分析贵州蜂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希望为贵州省的蜂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贵州蜂业的现状 1.1 蜂产业的发展历程 贵州省的蜂业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农民开始养蜂。但当时由于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量不高,蜂产品几乎都是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贵州蜂业经历了从传统的养蜂方式向现代化养殖方式的转变。近年来,随着投入产出比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贵州省的蜂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贵州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蜂产品的扩大生产规模 贵州蜂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稳步的发展,产量呈上升趋势。根据贵州省蜜蜂养殖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贵州 省共有约XX万个养蜂户。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养蜂户,小部分是企业养蜂户。蜂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胶等。其中,蜂蜜是贵州蜂业的主要产品,占据了蜂产品总产量的80%以上。

1.3 蜂产品质量的提高 贵州蜂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产品的质量。近年来,贵州省加大对蜂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推动了蜂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养蜂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养殖管理水平;(2)严格质量监管,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 1.4 蜂业的产业链扩展 贵州蜂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蜜蜂养殖、采集、蜜制品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蜂业的产业链扩展不仅给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推动了蜂产品的市场化销售。 二、贵州蜂业发展的挑战 2.1 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 贵州省的蜂业主要依赖于多样的山区生态环境,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面临一定的挑战。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植物开花期的不确定性,给蜜蜂的采蜜工作带来困难;而人类活动可能会破坏蜜蜂的生活环境,影响其繁衍生息。 2.2 养蜂技术的不足 贵州蜂业的发展在技术上还面临一些挑战。虽然贵州省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养蜂技术培训,但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养蜂经验的限制,养蜂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仍然较为困难。养蜂技术的不足可能影响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思考

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问题。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依赖大规模的土地耕作和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导致农业产业的规模小,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一直被政府补贴,农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利于提升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农产品质量不高。由于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质量往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销售渠道。 再次,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科技水平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以及研发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资源的浪费严重,并且缺乏科技支撑的农业企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与思考: 首先,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由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向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转变,引导农民增加农产品的品种多样性和附加值,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此外,要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

其次,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标准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追溯和溯源体系的建设力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度。 再次,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的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农业科技人才。通过科技的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 最后,要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此外,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 综上所述,要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不高和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只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质量监管、提升科技水平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与思考,才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首先,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1

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1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意味着经济增长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社会公平和共享。然而,在实践中,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本文将重点探讨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资源限制和环境压力 1. 自然资源枯竭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供应链逐渐出现脆弱和枯竭的趋势。例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日益减少,使得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 整改措施:加强资源节约和再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构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循环系统,缓解资源紧缺问题。 2. 环境压力增加问题:高质量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然而,快速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地退化等。这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也会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整改措施: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同时,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环境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

良性循环。 二、结构性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3. 结构性失衡问题: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结构具有合理的比例和组合。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失衡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缺乏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和可持续性。 整改措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新兴产业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优化。 4. 社会不平等问题: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能够普惠整个社会,减少贫富差距。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一部分人享受了经济增长的红利,而另一部分人却面临贫困和社会排斥。 整改措施:通过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同时,加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共享。 三、制度问题和政府治理 5. 制度创新和改革不足问题: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阶段的制度创新和改革。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体制机制相对僵化,存在着改革难度大、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不

蜂业发展中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

蜂业发展中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 摘要:我国的农业生产形式多样,覆盖领域多,涉及范围广。蜜蜂养殖就是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蜂蜜等蜂产品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产品前景好,但是由于蜜蜂养殖技术性强、靠天吃饭因素大,蜂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要切实提升蜂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就需要结合蜂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找准原因,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实现蜂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蜂业发展;常见问题;应对建议 前言:蜂业发展在我国由来已久,长期以来,蜂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功能多样化的食品广受市场欢迎。虽然我国在蜜蜂养殖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总结出了许多的养殖方法,但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蜂业要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还需要深入了解当前制约蜂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这些问题来针对性地解决。本文就蜂业发展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问题提出几点应对建议,以供参考。 1蜂业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1.1缺乏高素质的产业人才 蜜蜂养殖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蜂蜜在食品加工,美容保健等更多领域越来越发 挥出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现代化时代背景下,蜂业产业的发 展是全面发展,不仅仅需要从饲养技术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同时还需要从品种改良、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以及售后服务 与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强化。这就意味着需要高素质的产业 人才来推动整个行业更好发展。但从当前蜂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发展质量,还是发展规模,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影响蜂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业人才的素质水平 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蜂业要形成规模化发展,高质量 发展,需要从生产、技术、管理、营销以及服务上形成内容 完整、联系紧密、协调发展的产业技术体系。这就亟需一支 素质高、专业能力突出、思想作风过硬、前瞻性强的高素质 产业人才队伍来带领蜂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所以说,蜂产业 的高质量发展,是理论+经验+责任的深度结合,缺一不可。 从当前蜂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暴露出 来了产业人才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要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就需要不断的培养和整合人才,通过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来打 通产业发展的全环节,但由于对产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 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渠道有限,方法有限,无法从更多方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一)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提高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创新创业,为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于传统产业,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实现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水平。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人口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和小城镇集聚,避免大城市过度垄断资源和人口,促进城市间的均衡发展。 (二)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民

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由传统的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增加环保投入,加强大气、水、土壤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鼓励绿色经济模式的发展,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推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四、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创新能力。 (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改善学校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二)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创新创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三)加强人才引进和交流合作。鼓励人才引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回国发展,促进国内外人才交流与合作。

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与策略

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与策略 高质量发展是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质量上推进经济发展,在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水平创新、提高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推进协同发展,不断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说,中国的发展过去强调的是速度和规模,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时期,要更加注重品质和效益,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1、转变传统增长模式,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转变 在中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是以数量为导向,这使得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对较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传统增长模式,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市场化、法治化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共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2、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要按照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和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新动能的发展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快数字化转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经济新动能的快速崛起,这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为关键。 4、发扬创新精神,推进科技创新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推进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各方面参与科技创新,创新精神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1、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要注重实践,紧密结合经济现实,在实践中寻找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法,推进改革和发展。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其他国家的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政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理论支撑。 2、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 要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科学规划和管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

蜂调研报告(多篇)

蜂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养蜂产业调研报告 蔡坊乡发展养蜂业的几点思考 ——安远县蔡坊乡蔡坊村工作组调研报告 蜜蜂是人类最珍贵的饲养昆虫之一,蜜蜂可以为作物和果树授粉,提高产量,改良种子和使品种复壮,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蜂蜜产品的药用价值也很大,蜂蜜以其营养保健和绿色安全的特点成为一种传统的保健食品,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蜂王浆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均起到营养、保护、调整、治疗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珍贵的美容用品,长期食用,皮肤红润、光泽、倩丽。蜜蜂养殖可使农林业产量大幅提高。据统计,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油菜增产30-50%,棉花增产5-12%,果树增产55%,向日葵增产30-50%,在新疆曾出现果农抢租蜜蜂进行受粉的情况。 蔡坊乡位于安远县城中北片,东北邻天心镇,西连版石镇和重石乡,南接高云山乡。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距县城38公里,至安(远)赣(州)公路13公里(通水泥路),下辖四个行政村,人口5992人,全乡乡风淳朴、山清水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覆盖率达到80%,境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美丽的大脑河穿境而过,水流清澈,果树自然生长密度大,绿色植被覆盖率高,同时也是(林果)乡镇,果树花也是很好的蜜源;蜜源的植物好,蜜源丰富远离闹市区,没有污染、气候温和,特别适合蜜蜂养殖。为准确掌握蜜蜂养殖业成本利润情况,20XX年12月10日,蔡坊乡“三送”活动工作组干部对蔡坊乡部分蜜蜂户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成本利润情况 养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以箱为单位进行计算,

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增长速度快,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然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资源约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得资源需求急剧增加,导致许多资源供应出现短缺。这种短缺不仅包括传统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等,还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约束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解决资源约束问题的关键是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首先,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方式等,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另一个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主要依赖于大规模制造业和低端加工产业,这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中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为了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需要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提高经济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再次,人力资源问题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人才供给相对不足。此外,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所需人才的培养也会面临困难。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问题,首先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数量。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同时,还需要改革人才评价机制,鼓励创新创业,提高人才的激励机制。 最后,环境污染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不仅对人民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还损害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首先,需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推行严格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此外,还需要加大环境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综上所述,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只有通过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蜂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对于蜂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州委十届七次全委会提出,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创新驱动加快转 型升级,实现我州医药、食品、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我州蜂产业资源优 势明显,是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驱动,突出绿色有机、精深加工,打造享誉全国的特色蜂产品产业基地前景十分广阔。州人大常 委会日前组成调研组,赴敦化、安图、和龙等县市,通过实地考察蜂业企 业和养蜂户、召开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座谈会、听取州和县市政府汇 报等形式,对《某某某某州蜂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情况 以及我州蜂产业发展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我州地处长白山区,蜜源植物丰富,养蜂历史悠久,蜂业是我州畜牧 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州重要的绿色生态食品产业。为鼓励和规 范我州蜂业发展,州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6月颁布了《条例》,《条例》颁布以来,我州蜂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2年,州委州政府根据我州畜 牧业发展实际,确立了畜牧业“牛、蜂、鹿、草”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在畜牧业“三年攻艰战”(2022-2022年)中,我州蜂业得到了长足 发展,到2022年末全州蜂群饲养量增长了53.6%,占全省总量的2/3。2022年州政府制定了《某某朝鲜族自治州蜂业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 称《条例实施办法》),对鼓励和扶持我州蜂业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定,州 财政将“蜂业执法与蜂病防治经费”列入本级预算,每年为基层(县级) 下拨技术推广资金。在“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2022-2022年)中,我州把“牛(某某黄牛)、蜂”做为发展重点,在保持总量稳中有升的基 础上,注重技术提升和效益提升,蜂业产值由2022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71亿元。2022年在《某某州畜牧业十三五规划》中,我州把

我国蜂蜜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蜂蜜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 中国养蜂历史悠久,是世界养蜂大国,蜂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蜂蜜生产以个人及家庭为主,养蜂规模小而散,不成熟再浓缩蜜占主导,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中国蜂蜜出口量大,但出口价值低,进出口差价较大。未来中国蜂蜜产业将逐步向规模化、组织化经营转变,出口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人均消费量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大。但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行业标准存在缺陷、市场环境不规范等原因,中国蜂蜜产业可能面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和蜜蜂养殖后继无人的风险。下一步各相关主体应该共同发力,助推中国蜂蜜产业做优做强。 一、蜂蜜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2017年,中国天然蜂蜜产量55.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9.6%,位居世界第1位。蜂房数量915.7万个,占世界总量的10.1%,位居世界第2位。中国蜜蜂单产54.3克/只,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4.8%,位居世界第4位。 近几年,我国蜂房数量和蜂蜜产量呈下降趋势。2001~2017年,中国蜂房数量年均增长1.2%,2017年达到915.7万群。2009年起,全国蜂房存量增长率大幅降低(见图1)。1999~2016年,中国蜂蜜产量波动增加,年均增长5.5%;2017、2018年中国蜂蜜产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见图2)。

图1 全国蜂房存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图2 1999-2018全国蜂蜜产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蜂群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生产相对集中,浙江、河南和四川是中国蜂蜜主产区。2013-2017年,蜂蜜产量排名前3的省份,生产了全国50%的蜂蜜,排名前10的省份,生产了全国80%的蜂蜜。 中国蜂蜜生产以个人及家庭为主,养蜂规模小,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市场以“低质蜜”为主。全国人均饲养蜜蜂不足30群,产品质量不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