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txt13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应用(诱变育种)

2.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应用(杂交育种)

一、复习提纲

生物的变异

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

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

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基因

中碱基对替换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

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

改变;即产生了新的基因。

基时期:DNA复制的时期,通常为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突原因内因:DNA自我复制过程中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变普遍性:(自然突变、诱发突变)各种生物如生物异常性状的产生

随机性:不同的个体、部位、基因、时间

特点不定向性:如复等位基因的产生,A突变成a1、a2、a3

自然突变的频率很低:种群个体数、细胞数、基因数很多

一般有害:对生物体生存来说

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应用:诱变育种

概念: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基类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四分

因体时期的交叉互换)

重 DNA重组技术:人为状态下的细胞融合如基因工程、体细胞杂交

组意义: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二、要点辨析

1、基因突变

⑴基因突变不能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只改变基因的结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即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上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也引起基因突变。

⑵隐性突变与显性突变

①AA→aa:隐性突变;野生型为显性性状(显性纯合子),突变性状为隐性性状,表现为突变性状的一定为隐性纯合子aa。

②aa→A :显性突变;野生型为隐性性状,突变型为显性性状,表现为突变性状的可能为显性纯合子AA,也可能为杂合子Aa。

若要进行判别可将突变型×野生型(常染色体):若后代皆为野生型,则为隐性突变;若后代皆为突变型或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则为显性突变。

⑶突变对肽链的影响

①碱基对的替换

肽链长度不变:氨基酸种类变化或不变(原因:密码子的简并性)

肽链变短:可能会使mRNA终止密码提前

②碱基对增添或缺失

肽链长度改变,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从碱基对增添处或缺失处)

⑷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传给后代(后代个体),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若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则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2、基因重组

⑴只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核基因遗传,正常情况下无性生殖过程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⑵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区别与联系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本质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可能出现新性状

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发生时期及原因

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碱基互补配对出现了差错

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后期)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

条件

外界条件的剧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即有性生殖中减数分裂

适用

范围

所有生物均可发生(包括病毒),具普遍性

只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核基因遗传

意义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的基础

是生物变异的重要因素,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发生

可能

可能性很小

非常普遍

联系

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重点 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难点 1.染色体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概念及联系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一、复习提纲

缺失:染色体某一片断缺失

类型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断

染色体结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构的变异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断位置颠倒

结果: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不会产生新的基因,但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染色体。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特点(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比较

多倍体大;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数原理:染色体(或染色体数目)变异

目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处理萌发的种

的应用--多倍体育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的植株

变其他方法:如低温处理

异秋水仙素作用?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概念: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特点(与正常植株即二倍体相比):植株长的弱小,高度不育单倍体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

过程:

应用--单倍体育种

特点:单倍体(一般是指二倍体)染色体

加倍为纯合子,缩短育种年限

探究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根尖低温诱导培养

步骤处理根尖

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必修1 P116)

观察:

二、要点辨析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⑴缺失: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其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分在联会时出现环形

⑵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某一片断移接或交换;若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则为基因重组。

⑶重复和倒位:一般只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⑴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同源染色体来源相同

①根据染色体形态

同源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即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则该细胞内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数=总数/形态数:如20条染色体有五种形态,即有四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控制同一性状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现几次,则该细胞内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二倍体:Aa、AaBb、AABb;四倍体:Aaaa、AAaaBBbb

⑵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比较

二倍体

多倍体

单倍体

概念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染色

体组

2个

3个或3个以上

1至多个

来源

受精卵

配子

自然

成因

正常有性生殖

未减数的配子受精;合子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或孤雄生殖)

植株

特点

正常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举例

几乎全部动物、过半数高等植物

香蕉、普通小麦

玉米、小麦的单倍体

⑷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概念

类型

自由组合、交叉互换

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结构变异、数目变异

观察

光镜下观察不到

光镜下观察不到

光镜下一般能观察到

适用

范围

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减数分裂时核遗传中发生

任何生物均可发生(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

真核生物核遗传中发生

产生

结果

只改变基因型,基因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的种类改变,数目不变

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数量上的变化

育种

应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多倍体育种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重点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一、复习提纲

人类遗传病概念: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类型

概念: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特点: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同胞中发病率较高,在群体中发病率较低。

单基因概念: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遗传病显性遗传病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分类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类型概念: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隐性遗传病常隐: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

分类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伴X隐:色盲、血友病

类型概念: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特点: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病例: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唇裂、无脑儿等

概念:由染色体异常(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引起的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常染色体病:由常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分类如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猫叫综合征

性染色体病:由性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遗传病的危害: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遗传病的监遗传咨询

测和预防监测和预防产前诊断: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的血细胞检查、

基因诊断

监测和预防遗传病引起的社会问题:

人类基因组: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22条常染色体+X和Y)的全部DNA序列

组计划参与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1%测序工作)测序结果:人类基因组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约有2-2.5万个基因

意义:

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的基因取代或修补病人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也就是正常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二、要点辨析

1、区分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病、传染病

先天性疾病

家族性疾病

遗传病

传染病

特点

出生时已经表现出来的疾病

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都表现为同一种病

能够在亲子代之间遗传的病

有传染性

病因

可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也可能与遗传物质改变无关

可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也可能与遗传物质改变无关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

病原生物的感染引起的

关系

不一定是遗传病

不一定是遗传病

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的

举例

遗传病:多指、白化、苯丙酮尿症

非遗传病:胎儿在子宫内感染天花,出生时留有瘢痕

遗传病:显性遗传病

非遗传病:由于食物中缺乏VA,家族中多个成员患夜盲症

乙肝、艾滋病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并非一个基因;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并非两个以上基因。

3、如何调查"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

调查对象及范围

注意事项

结果计算及分析

遗传病

发病率

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

遗传

方式

患者家系

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

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及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重点:1.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及优点和不足

2.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及优点和不足

一、复习提纲

古老的育种方法过程: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优

--选择育种良品种

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基因重组

①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

植物杂交育种②F1自交得到F2

③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再自交,

杂交育种方法直到得到纯合子

①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

动物杂交育种②F1自交(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

③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测交

优点:集中优良性状为一个体上,操作简便

缺点:育种时间长;远缘(或源)杂交不亲和

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

方法: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优点: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目的性不强,有利的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通过基因工程育种目的性很强)二、要点辨析: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

物理方法(射线照射、激光处理)或化学方法(用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处理动植物、微生物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

将一种生物的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内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优点

操作简单、目的性强

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获纯优良品种

目的性强,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缺点

育种年限长

目的性不强、有利个体不多

发育迟缓、结实率低

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实例

大麦矮秆、抗病新品种的培育

青霉菌高产菌株的培育

无子西瓜、糖量高的甜菜

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养

抗虫棉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重点:1、基因工程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过程及应用

一、复习提纲

概念: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也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原理:DNA重组(不同生物之间基因重组)

来源: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

基因的剪刀特点: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

--限制性内切酶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体现酶的专一性和特异性)

实例:EcoRI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间将该序列切开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将双链DNA分子片断"缝合"起来,恢复

基因操作的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即碱基配对

基本工具以后,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边缘)"缝合"起来

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

具备因连接

条件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鉴定和选择

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基因的运输工具④对受体细胞无害易分离

--运载体:质粒

常用的运载体噬菌体

动植物病毒

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

人工合成:一般真核细胞基因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限制酶

基因操作的质粒黏性末端

基本步骤基因黏性末端

限制酶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目的基因的检测一般检测运载体的标记基因

目的基因的表达受体细胞是否表现出特定性状

育种: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基因工程的应用生产基因工程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应用于环境保护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二、要点辨析

1、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够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并整合到其DNA分子中去的原因:不同生物的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物质基础);都是规则的空间双螺旋结构(结构基础)

2、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

⑴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⑵DNA连接酶的作用: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即碱基配对以后,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边缘)"缝合"起来

⑶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比较:

①相同点:两者都能形成磷酸二酯键;都是蛋白质

②不同点:

Ⅰ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将DNA分子片断恢复被

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

Ⅱ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不需要模板。

⑷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运载体是运载工具而不是工具酶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⑴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目的基因需要用限制性内切酶

⑵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①若要获得转基因植物,受体细胞是植物的体细胞或受精卵;;若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受体细胞是动物的受精卵;若要获得某一种产物常用的受体细胞一般为微生物(菌类),原因是菌类的繁殖速度快

②只有这一步不需要碱基配对

⑷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目的基因的检测一般检测运载体的标记基因

目的基因的表达受体细胞是否表现出特定性状

4、基因工程的应用

⑴转基因生物是指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生物

⑵基因工程育种优点:可将优良性状定向转移到其他生物(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目的性强,培育周期短;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重点 1.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局限性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种群、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判定及有关计算

4.生物多样性及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复习提纲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

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主要内容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意义(先进性):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局限性: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

评价: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渡繁殖:自然选择的条件

主要内容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手段、途径

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进化的内因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中心论点:变异是自发的,是普遍存在的,并非环境条件引起的,环境只是选择因素。也就是,先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

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意义脱了神学的束缚,走向科学轨道

揭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意义与不足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不足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局限于个体水平

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对于遗传和变异本质的研究: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二、要点辨析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是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3、自然选择从表面看,是对一个个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即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上是对个体基因型的选择。也就是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三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复习提纲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基因频率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

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动的原因: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

种群基因库中基因数目众多,每一代产生大量的变异

原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突变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形成多种基因型结论: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

类型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

隔离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物种形成过程: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指的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二、要点辨析

1、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种群

物种

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范围

较小范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

标准

种群:同一地点、同种生物、全部个体;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

主要根据在自然状态下能否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联系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成为不同的亚种(或品种),进而形成多个新物种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生物只要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

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

⑴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⑵基因频率

⑶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

⑷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某种群:A% = p a% = q AA% = D Aa% = H aa% = R 则

① p + q = 1 D + H + R = 1

② p = D + H/2 q = R + H/2

③遗传平衡定律:理想状态

种群非常大、所有个体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无迁入迁出、没有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的理想状态下

D = p2 H = 2pq R = q2;(p + q)2 = p2 + 2pq + q2 = 1

在理想状态下,子代A% = p2 + pq = p a% = q2 + pq = q基因频率不变生物没有进化。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和隔离的关系

隔离的本质:彼此基因不能交流

与生物进化关系: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要形成新物种必须经过进化

与隔离关系:形成新物种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即:

6、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尽而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如生物代谢类型的进化:异养、厌氧→光能自养、需氧→异养、需氧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II)知识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 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1:高豌豆 F1: Aa ↓?↓?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最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i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i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 :高豌豆X矮豌豆P:AA X aa F 1: 咼豌豆F1: Aa F 2:咼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 3 : 1 1:2 : 1 二、基因的分离现象【理解】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 1、测交是:将F i X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以测定F i遗传因子的组成。 2、孟德尔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F i)Dd (高茎)X dd (矮茎) Dd (高茎):dd (矮茎) 1 : 1 3、判断某生物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植物:常用方法:测交; 最简单方法:自交。 动物:常用方法:测交; 四、基因的分离定律【理解】 1、分离定律的内容 (1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P: 黄圆X绿皱P YYRR X yyrr J F 1:黄圆F1: YyRr J F 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Y_R_ Y __ rr yyR —yyrr 9 : 3:3:1 9 3 : 3 : 1 在F2代中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解释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理解】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R(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 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 Yr、yR、yr,数量比例是:1 :1 :1 :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9 :3 : 3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 数都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 )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7、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优化设计P15) 五、受精作用的过程(课本P 25)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 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课本P 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合。 (课本P 3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2.1、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3.《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必修(I I)知识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 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 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 1:高豌豆 F 1 : Aa ↓↓ F 2:高豌豆矮豌豆 F 2 :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 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 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 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 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

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重点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重点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2

生物必修(II)知识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 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 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1:高豌豆 F1: Aa ↓?↓?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 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第3页共1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数都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染色体不再复制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7、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优化设计P15) 五、受精作用的过程(课本P 25)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课本P 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合。 (课本P 30)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讲义

闽文单课教案B版

复习部分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知识清单】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符号解释)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三、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 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注意: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与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一致的。 思考与收获

思考与收获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分析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性状表现有四种 (2)分析图解:棋盘法、分枝法 (3)熟悉F2的性状类型与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例关系。(P10五三)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测交验证及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 (2)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 的基因型为dd; (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思考与收获本节课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一、有丝分裂 1、真核细胞的分裂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细胞周期 (1)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2)阶段划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3、有丝分裂的过程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合集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 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 4.投影仪; 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问题清单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是什么? 3.什么是性状 ? 4.什么叫做相对性状? 5.什么叫做杂交? 6.什么叫做自交? 7.什么叫做显性性状? 8.什么叫做隐性性状? 9.什么叫做显性基因?什么叫做隐性基因? 10.什么叫做性状分离? 11表现型是什么?什么是基因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12什么称为纯合子?举例说明 13.什么称为杂合子? 1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原因提出的假说是什么? 1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是怎么做的? 16.孟德尔的分裂定律是什么?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1.孟德尔的两队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怎么做的? 2.孟德尔的两队相对性状测交实验怎么做的? 3.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5.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什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概减数分裂念是什么? 2.减数分离进行的范围是什么? 3.减数分离的特点是什么? 4.减数分离的结果是什么? 5.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在哪里? 6..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增值方式为? 3.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如何画? 4.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吗? 5.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特点是什么? 6.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是什么? 7.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特点是什么? 8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什么? 9.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的特点是什么? 10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特点是什么? 1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特点是什么? 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什么? 13.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特点是什么? 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在哪那个时期?15.什么称为同源染色体?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试题

生物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2.某种高等植物的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C、雌配子:雄配子=1:3 D、含A遗传因子的雌配子:含a遗传因子的雄配子=1:1 3.下列表述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D和T B.D和d C.D和D D.d和d 4.下列四个杂交组合中,理论上,子代中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是 A.Aa × Aa B.AA × Aa C.Aa × aa D.AA × aa 5.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A.3种、9种 B.3种、16种 C.4种、8种D.4种、9种 6.某一杂交组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7.将具有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代,在F3中纯合子比例是() 8 8 16 16 下表为三种生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据表回答第8~9题: 8.在黑麦一 列数字中, ①应填写的 数字是 A.14 B.7 C.28 D.21 9.在豚鼠一列数字中,②应填写的数字是 A. 16 B. 32 C.64 D.128 10..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8 8 B.2 4 8 C.8 16 16 D.8 0 8 1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印证 12.下列关于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母亲是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B.父亲是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C.母亲是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D.父亲是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1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 A.DNA B.RNA C.多糖荚膜 D.蛋白质 1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 C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和B 15.白化病为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夫妻,丈夫肤色正常但患红绿色盲,妻子肤色及色觉均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有白化病兼红绿色盲的儿子,则该夫妻的基因型依次为 A.AaXbY和AAXBXb B.AaXBY和AaXBXb C.AAXbY和AaXBXb D.AaXbY和AaXBXb 16 RNA的是 17.在双链DNA中有7200 A.7200个个 D.1200个 18 ①DNA的复制的复制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9. A.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碱基排列顺序 B.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 C.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就代表遗传信息 D.它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20.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由细菌裂解释放出的n个子代噬菌体中 A.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B.没有35S C.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D.都有32P 21.在同一草场,牛和羊虽吃同样的草料,但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牛羊肉所含物质成分不同 B、牛羊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C、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D、牛和羊的祖先不同 22.21三体综合征患者在我国估计不少于100万人,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该病属于 A.单基因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A C 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参考答案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三维设计第86页)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5、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三维设计第91页)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F1 (YyRr)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YyRr自交产生的F2共有9种基因型,单杂合子占比为8/16,单显性状占比为6/16。 6、常见组合问题(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都可以简化为用分离定理来解决,即先求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最后把结果相乘,即进行组合,因此,要熟记分离定理的6种杂交结果)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2×2=8种 (2)基因型种类数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种类数为多少?3×2×3=18种(3)表现型种类数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型种类数为多少?2×2×2=8种(4)求解比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占比为多少?1/2×1/2×1/2=1/8 7、常见遗传学符号 符号P F1 F2 ×♀♂ 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8、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即一个着丝点就代表一条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配对的一对染色体(有丝分裂中也有同源染色体),其特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四分体指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9、交叉互换:在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 部分片段。 10、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 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分裂。 11、减数分裂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场所:雄性在睾丸中,雌性在卵巢中。 过程:(必修二教材第16-20页)(三维设计第78-79页)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萨顿的假说方法:类比推理法 内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染色体携带着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3】摩尔根的实验选材:果蝇 1、繁殖快,周期短 2、易饲养 3、成本低 4、多对相对性状 5、染色体少,便于观察 6、后代数量多【4】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概念 1、有性别的生物(不包括雌雄同体) 2、雌雄同体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3、XY型ZW型ZO型 4、方式多种,性染色体决定只是一种方式 二、规律总结 【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判别方法 方法一: 一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Ⅱ 二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减Ⅰ, 无上述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方法二: 前期→有无四分体无→看染色体是否两两相同是→有丝分裂;否→减Ⅱ 有→减Ⅰ 中期→谁排列在赤道板上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两侧→减Ⅰ 无配对现象→看染色体是否两两相同是→有丝分裂;否→减Ⅱ 后期→有无染色单体有→减Ⅰ 无→看染色体是否两两相同否→减Ⅱ;是→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数目变化的曲线模型 【3】伴性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 1、伴Y遗传“男全病,女全正”“父传子,子 传孙” 2、伴X显性遗传 ①连续遗传②女多男少③男病,其母、女病④女正, 其父、子正 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伴X隐性遗传 ①隔代交叉遗传②男多女少③女病,其父、子病④男正,其母、女正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 【4】人类遗传图谱分析 1、(1)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病的系谱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为常隐 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为常隐 (2)在已确定显性遗传病的系谱中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为常显 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是常显 2、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非伴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内容精炼

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所有章节习题及知识点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网络 答案:相对显性性状 1:2:1 3:1 配子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 体 配子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配子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 非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 因 ●重点难点 一.概念辨析 1.交配方式: ①自交:植物自花受粉(如豌豆)和同株异花受粉(如玉米)。基因型相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 对 相 对 性 状 的 杂 交 实(4)归纳综合--揭示规律(分离定律) (现代解释)在形成 的时候, 随着 分开而分离,独立的随 遗传给后代。

生物间相互交配。 ②杂交:指同种生物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叫杂交。 ③测交:F1与隐性亲本类型相交。 ④正交与反交:若甲♀╳ 乙♂为正交方式,则乙♀╳♂甲就为反交。 2.性状表现: ①性状: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②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③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叫显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叫隐性性状。 ④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⑤表现型和基因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两者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发育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也相同。 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3.基因组成: 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 ②成对基因和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基因叫成对基因。成对基因(两个相同基因)控制的个体叫纯合子,成对隐性基因控制的个体叫隐性纯合子,成对显性基因控制的个体叫显性纯合子。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的个体叫杂合子。 ③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二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也是非等位基因。 如图: Aa是1、2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是3、4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A和B,a和 B ,是1、2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B和B是成对基因;A和D,A和d,a和D,a和d以及B和 D,B和d则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二.问题理解 1.遗传定律的实质及适用范围 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都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两个基本定律所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遗传给子代的规律,所以,原核生物的遗传、细胞质遗传都不符合该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揭示的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行为。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最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1:高豌豆 F1: Aa ↓?↓?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 2 ︰1 二、基因的分离现象【理解】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 1、测交是:将F1×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以测定F1遗传因子的组成。 2、孟德尔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F1)Dd(高茎)× dd(矮茎) ↓ Dd (高茎):dd(矮茎) 1 : 1 3、判断某生物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植物:常用方法:测交;最简单方法:自交。 动物:常用方法:测交; 四、基因的分离定律【理解】 1、分离定律的内容 (1)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实质 ....彼此分离 .........的.遗传因子 ....。 .......是体细胞中 .....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P:黄圆×绿皱 P: YYRR×yyrr ↓↓ F1:黄圆 F1: YyRr ↓?↓? 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F2:Y_R_ Y_rr yyR_ yyrr 9 ︰ 3 ︰ 3 ︰ 1 9 ︰ 3 ︰ 3 ︰ 1 在F2代中有4 种表现型、 9种基因型。 二、解释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理解】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数量比例是:1︰1︰1︰1。受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