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伴随文本的符号学意义_陆正兰

流行歌曲伴随文本的符号学意义_陆正兰
流行歌曲伴随文本的符号学意义_陆正兰

2012年第3期(总第200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 No.3,

2012Serial.No.200

·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

流行歌曲伴随文本的符号学意义

正兰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要:歌曲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符号文本。在文化传播中,歌曲文本很难单独传播,也无法作孤立理

解,歌曲的伴随文本是歌曲文本与文化的联系方式。歌曲的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不仅是形式组合,也是一个浸透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动态构造。由于当代文化对歌曲伴随文本的过于热衷,可能致使歌曲文本意义本身的丢失,从而造成流行文化中的一些畸形现象。

关键词:符号学;伴随文本;流行歌曲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12)03-0135-05

收稿日期:2012-01-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一般叙述的符号研究”

(11XWW001);中央高校科研基金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项目

“中国当代歌词交流学研究”(SKX201020)作者简介:陆正兰(1967—),女,江苏扬州人,副教授,

文学博士,从事当代诗歌和符号学理论研究。一、流行歌曲的伴随文本

任何一个符号文本,除了本身表达的意义之外,还携带了大量的社会约定和联系,这些约定与联系并不显现于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顺便”携带着,伴随着一个符号文本一起发送给接收者。这一附加成分,符号学中称之为“伴随文本”。伴随文本与文本一道出现,隐藏于文本之后、文本之外或文本边缘,它一般不是文本的一部分,但对文本的解读却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某些伴随文本因素的解释作用甚至超过文本本身。阅读任何文本,若未读出伴随文本所携带的意义,也就没有读出文本完整的文化意义。

伴随文本问题一直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西方学者从不同的层次作出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将伴随文本理解成一种语境[1]、一种

“文本间性”或是“潜文本”[2],还有的将其理解为一种“次度文本”[3],或不同于第一序列(即文

本本身)的第二序列的文本因素[4]等等。学界往往把伴随文本理解为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层面上运作的

“互文本”:水平面是文本本身的类型等因素,垂直面是原文本与其他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5]。

赵毅衡按符号表意的阶段将伴随文本分成三大类:与文本同时产生的“显性伴随文本”(副文本、

型文本);文本产生之前已经加入的“生产伴随文本”

(前文本、同时文本);与文本被接受解释时加入的“解释伴随文本”(元文本、链文本)。而先、后文本则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解释性”

的[6]。歌曲是一种特殊且复杂的符号文本,歌曲文本的边界不像文学文本边界那么清晰。就其文本形式来看,可以分成歌词文本、歌谱文本、演唱文本。正因为其文本本身的复杂性,使歌曲的伴随文本变化更加丰富。例如,围绕一首歌,就有词曲作者,

词曲作者的其他作品;歌手,歌手的介绍,歌手的演唱风格,歌手的歌迷反应;相关专辑,专辑的封面设计,发行公司;现场演唱会,同台歌星,乐队配置;各种评论,排行榜上的升降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这首歌的“伴随文本”因素群。伴随文本不仅影响歌曲文本的意义解释,实际上也是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歌曲的显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

不仅是形式组合,也是一个浸透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动态构造。就流行歌曲流传而言,伴随文本经常起比歌曲文本更大的作用。歌曲文本接受者很可能意识到或“不自觉地”意识到其存在。

二、歌曲伴随文本分类

1.副文本

歌曲的副文本因素最为明显:歌者名字、专辑标题等框架因素,醒目的渠道(例如歌单、CD 封套等)。对于演唱会来说,灯光环境等现场气氛、歌手和乐队的衣着打扮、伴舞的编排,甚至票价的高低,

听众的组成,都可能对歌曲的解释起重要

作用。

2.型文本

歌曲的型文本也是歌曲文本框架的一部分,它指歌曲文本所从属的集群,即社会规定的文本“归类”方式。一张专辑,出自同一个词作家、同一个作曲家、同一个歌手、同一个演出公司,甚至同一个时代、同一个题材、同一风格类别,用同一种媒介等等。这种文化归类的重要性,往往大过文本本身的品质。型文本可能是所有伴随文本中对意义影响最大的一种,因为它是文本与文化的主要连接方式。歌曲的型文本,也决定歌曲的流传渠道和歌众类型。

3.前文本

前文本是文本生成时受到的全部文化语境的压力及无法躲避的所有文化文本组成的网络。一首歌曲的生成,无不受到之前音乐史、文化史的意义压力。前文本实际上是产生文本时全部文化条件的总称。广义上说,前文本是一个文化中先前的文本对此文本生成产生的影响,其最典型的因素是引用、改造等。例如罗大佑的《恋曲1980》、《恋曲1990》、《2000年恋曲》以及《2010恋曲》;歌曲《刺激2007》对30多首歌的拼贴等。同一首曲调不同的填词,或者同一首词不同的曲调,这些都携带着明显的“前文本”。

4.元文本

元文本指歌曲文本生成后或被接受之前所出现的影响意义解释的各种因素,包括对此歌曲作品及对作者群(词家、作曲家、歌手、制作团队)的新闻、评论、“八卦”、传闻、指责、道德或政治标签等等。很多听众会有意识地排除元文本的压力,这种“力排众议”的排拒态度似乎是“反元文本”,实际上是变相的元文本压力。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乐评人金兆钧对中国乐坛的“西北风”音乐的评论。

歌曲元文本的评论,有时会引出悖论:例如,虽然歌曲《青花瓷》比文物“青花瓷”后出,但歌曲《青花瓷》流行之后,喜欢这一歌曲的人对博物馆里的青花瓷会更加投去欣赏的眼光。而各种商品竞相以“青花瓷”命名或以青花瓷形象包装,则构成了一个不按时序排列的伴随文本的影响网络。

5.链文本

链文本指歌曲文本可被“链接”起来一同接受的各种其他文本,如延伸文本、参考文本等。这点在网络上体现得最具体:一首歌和歌手其他歌曲的链接以及和此歌手歌迷群的链接、评论栏、跟帖等,都可以成为链文本元素。例如,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会和“中国风”歌曲、周杰伦的粉丝网站、文物青花瓷等相链接。李宇春演唱的《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会和“超级女声”、超级女声的歌迷、超级女声节目的组办方以及性别“中性化”话题甚至和论文《性别教育中的双性化教育的优势》等链接起来。歌曲链文本与歌曲型文本的最大不同是,歌曲型文本是在生产时意识到的“同型”文本集群,而链文本是在一个歌曲文本被接受同时的延续行为。一起接受的不一定是同类型文本,某个歌曲文本的接受变成一批歌曲文本的集团接受。

6.先后文本

先后文本指的是许多歌曲是承继特定的文本而来的、而且也会激发新的“往下唱”的文本。例如《浏阳河》与《再唱浏阳河》、《康定情歌》与《新康定情歌》。甚至在歌曲流行中出现的许多“活剥”现象,①都必须依靠某个“先文本”。广而言之,所有歌手或歌众翻唱的歌曲,都是某个“首唱”的后文本。这也就是说,唱歌几乎都是“跟着唱”、“学着唱”,即使唱得有所变化,也是在原唱基础上的变化。其他文体(例如电影、小说)不可能没有其他伴随文本,却很有可能没有先后文本。而对于歌曲而言,先后文本是歌曲传播的最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歌曲就不成为流行歌曲,也无法继续流传下去。因此,歌曲就是一种挂在文本承继线上的文本,它必须有后文本。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歌曲在我们的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以2004年黄磊演唱的《等等等等》为例,可以列举出该歌曲的一部分(远非所有的)伴随文本。

副文本:专辑《等等等等》的主打歌曲;黄磊演唱,林夕、许常德、于光中、张洪量、陈志远等著名音乐人联手打造;专辑封面照片是黄磊穿五四文人长袍在雪原上,标题大字直书:“不到四月天,黄磊就开始等等等等”。

型文本:专辑《等等等等》为“音乐文学”类型,其他同类歌曲有《桔子红了》、《再别,再别康桥》等。黄磊的主创歌曲让人记起他的其他作品和他的文人气质:“因为演了《人间四月天》,大家觉得黄磊就是徐志摩,成了那个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走出来的多情文人。而文学的光环也恰好符合书卷气浓厚、热爱文学和艺术,又在学院任教的黄磊。这也让更多人看到并喜欢上黄磊身上那种发自内心的文艺气质,从而也触发了国语歌坛知名的制作人许常德倾力监制了黄磊的这张结合文

①鲁迅在《华盖集·咬文嚼字(三)》一文中创造了这个词。而在流行歌曲中,歌众最容易将“歌曲”作为一种有力的“形式符码”,表达他们对社会中各类事件的价值评判。

学与音乐的品位大碟《等等等等》。”

前文本:歌曲《等等等等》继承了中国文人歌词的悠久传统以及中国歌词与文学关联的传统,让人想起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成就,也让人想起西方“音诗”的前例。

元文本:网上评论“我喜欢黄磊,在这个到处是商业抄作的娱乐界,很少能有人像他这样了。专辑里的每首歌都是经典。”网上歌迷贴吧:“我们病了,寄居在腐烂且安逸的城市之中,彼此孤独却心心相印。”

链文本:欣赏此歌的人,脑子中会回顾黄磊出演的电影《人间四月天》、电视剧《桔子红了》,也或许会想起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一系列富有文人气息的歌曲。

先文本:专辑封套上就明白写了这一点:“来自沈从文、白先勇、徐志摩、朱自清、老舍、钟晓阳等近代文人的十篇当代经典作品,作为歌曲的发想源头。”专辑中十首歌分别与十部文艺作品相关联:沈从文《边城》、琦君《橘子红了》、白先勇《玉卿嫂》、朱自清《背影》、老舍《骆驼祥子》、徐志摩《再别康桥》、钟晓阳《停车暂借问》、刘畅园《云烟》、鹿桥《未央歌》以及三浦绫子《冰点》。而主打歌《等等等等》则由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完成的种种改编,包括1984年凌子风导演,冯汉元、戴呐主演的电影《边城》,1953年香港严峻导演的《翠翠》作为先文本。

后文本:专辑后附加的《黄磊说情书》是一本有声书。黄磊以散文、诗作和小品说出他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心得,加上清新的配乐,这些都是另一种特殊的文学音乐作品。

从上面列出的歌曲《等等等等》的各种伴随文本可以看到,歌曲伴随文本是一个跨越共时和历时分界的存在,它们能对一首歌的接受和流传起很大作用,因为它们为歌曲文本接受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背景。“文化是一个社会各种表意行为的总集合”[7]。因此,一首歌让歌众接受并传唱不得不从文化中借用各种文本。反过来,文化借用必然通过各种伴随文本,可以说,伴随文本是文本与文化的所有联系方式之集合。伴随文本不可能代替文本,文本依然是歌曲意义的携带者,但伴随文本给我们相当多先入之见,或推动我们在听歌时往这些方面作解释。

在流行歌曲的生产和流传过程中,一首歌必然携带以上各种伴随文本,虽然不能说每个接收者都能充分意识到这些因素,但至少会在解释中受到一部分伴随文本的影响;而音乐界批评者本应当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批评的,却因为知识面广、比较了解情况、知道行内的评价,因而受到伴随文本影响更大。他们不一定会人云亦云,有可能逆反(你们说好我偏说不好,或者反过来),但逆反也是伴随文本产生压力的结果。

反过来,一个歌曲文本的意义必须靠这些伴随文本支撑,没有这些伴随文本的支持,一首歌很难被接受、被传唱。可以说,每一种伴随文本在歌曲的生产和流传过程中,都对建构一首歌曲的意义、包括性别身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伴随文本中文本的性别特征

情歌在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中,占了压倒性的多数。因此,研究流行歌曲文本的任何符号学特征,不可能不研究它们的性别意义。

为了说明伴随文本对歌曲性别符号建构的影响,我们试对CD封面这种典型的副文本做一个分析,因为CD封面肯定不是歌曲文本的一部分,不会是创作团队的整体意愿,而是专辑的发行商进行的“包装”的一部分。歌曲的流传具有消费性。歌曲依赖物质载体。除了现场音乐会、电视、电台、MP3、音乐彩铃等电子媒介传播方式外,流行音乐传播、音像制品的发行,是流行歌曲重要的传播渠道。这些传播消费渠道中,音像制品的封面设计也就成为展现音乐文化,促进消费活动的重要一环。

封面对于小说和电影有一定作用,但只是边缘性的影响,很少会起到主要作用。而CD封面对于歌众想象与销售量,则会起到重大影响。早就有传播界专业人士注意到封面对流行文化产品的重要性:“人们选择一本杂志到从书架上取走它的平均时间是3秒钟,杂志成功在封面,败也在封面。”[8]和杂志的封面一样,一张音乐CD封面的设计,也影响着歌众的选择和购买,尽管歌众对CD封面的挑选存在着自己对歌手偏爱的因素,但就作为一种放在书柜上作为文化产品来销售的音乐CD来说,生产制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是一样的,都想争取最大可能的销售量和最高的销售价格。

而对于歌曲购买者来说,购买一张CD,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购买行为,还是一种对歌手的态度形象,对某种音乐风格、甚至某种特殊的时尚等审美综合趣味的购买。所以,一个简单的CD封面,就成为联系歌曲生产集团、歌手、歌众消费者之间的重要媒介。通过这一媒介,也成为一个构建歌曲文本、歌手性别形象和歌众认同等各种意义的重要文本。CD销售的实现,作为一种商业方式的调控,实际上也是“把年轻人带到歌众群体认同、机制和行为模式当中,这些调控都借由他们的个人化偏好达成。”[9]

2009年,网易音乐频道推出了1999年至

2009年“十年间100张最佳情歌”专辑选,这些专辑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正式公开出版的中文专辑,专辑内至少有半数以上曲目为情歌,这些歌曲“表达歌手自己独立的现代爱情观,且有完整的概念,具有传唱度和影响力”。

入选的100张专辑中,男女歌手专辑的比例基本平衡,男歌手占51%,女歌手占49%。男女歌手专辑的封面设计,有明显的区别。

(1)对女歌手专辑的封面设计,故意突出了女性的脸部表情和身体形象,体现女性性感、妩媚的一面。而对男歌手的专辑封面设计,故意不突出男性脸部形象,设计上更强调男性的气质和情绪。

(2)在色彩上,女性歌手专辑封面设计多用暖色,尤其是粉红色和黄色,背景物多为艳丽花草等,颜色突出。相反,男性歌手的封面的色调上,多用冷色。

(3)女性歌手专辑封面突出表演性,包括和背景的搭配。相反,男性歌手的封面设计突出日常化、写实性,不具有表演性。

(4)女性歌手专辑的封面设计和作品题目的联想性不强。男性歌手的专辑的封面(尤其是无人物形象的封面)更强调和作品名称的意境合一。

例如,第一名的是男歌手黄磊的《似水年华》。专辑中的主打歌为《年华似水》,封面是昏黄的老树,陈旧的农村瓦屋,封面的意境和歌中所唱“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情调很接近。第二名是女歌手蔡健雅的《陌生人》,主打歌曲《无底洞》是写城市恋人悲喜交织的情爱世界:挣扎、无助、放纵、寂寞、自由。歌中唱道:“穿梭一段又另一段感情中,爱为何总填不满又掏不空”。此专辑的封面,是歌手表现出的略带无奈神情的脸部特写,带有一种明显的表演性。但在女歌手的表情和歌曲内容中,即所指和能指的关联性并不强烈。

一张歌曲的CD封面,只是歌曲的副文本,但它可能会成为整个专辑意义的标志性符号。我们看到,歌曲生产者一方面试图在标志性符号层面制造差异,以迎合消费的“个性化”结构;另一方面,这些个性化的划分又摆脱不了整个社会体制和社会性别文化的投射,以至于CD封面上并不能显示出真正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歌曲产品,相反,歌手的定型化的形象,在固有的性别文化中持续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

通过歌曲CD封面这样的副文本,传递出的性别信息,很大程度上是迎合消费者的需要。①在当今消费社会、娱乐社会中,女性作为消费品的重要性,作为观看和欲望对象的重要性都在提高。正如特里莎·劳瑞提斯所说,把妇女作为景观来表现———被观看的身体,性之场所,欲望之客体———在我们的文化中极为普遍。

CD封面被看成歌曲文本的一个指示符号,它作为歌曲的伴随文本,也参与了消费。文化批判理论家列斐伏尔认为,符号的消费方式比符号的意义更为深远:“不仅仅被符号与‘好’增添荣耀,因为它被意指;消费主要涉及到这些符号,不涉及到这些消费品本身。”[10]传唱歌曲的歌众用歌曲文本来“自我表达”对某个歌星的崇拜,这可以使歌众暂时获得一种身份认同,那么作为歌曲文本的中介,伴随文本所建构的性别意义也是歌曲发送者争取歌众认同的重要环节。

四、流行歌曲的伴随文本“过执”

流行歌曲的传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是合理的,用“存在即是合理”的态度来研究流行文化,会形成“流行崇拜”,从而让学者失去应有的文化批判立场。这是符号学者需要警惕的。例如,过分关注伴随文本,有可能喧宾夺主,甚至让伴随文本成为意义的全部所在。这种情况,在文化符号学中称为“伴随文本过执”[6]。歌曲文本的意义过于依靠伴随文本,往往使我们忘记了歌曲文本本身。

以歌曲文本为例:如果对副文本过于执著,就会过分注意版本或过分注意封面装帧设计;如果对型文本过于执著,就会凡是某歌手唱的必听,每天焦急地等着某个歌手的新歌;对前文本过于执著,就会对历史传统特别感兴趣;对元文本过于执著,就会被各种评论左右,就会对围绕创作者、尤其是歌星的种种八卦传闻兴趣超过对作品的兴趣;过于注意链文本,就会从喜爱一首歌爱上各种链接文本(例如某个公司推出的其他作品)。过分热衷于后文本,就会对上KTV“飚歌”模仿名家歌手特别感兴趣,或是把创作精力转向各种仿作

①“女性诱惑“是一种历史原型,当代大众文化并没有摆脱这种历史原型,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名正言顺地扩展和更新了它们的意象,这体现出三个明显特征:第一,以大众传媒为基础,使人们能够通过“复制”,集体“观看”和体验相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原型,由大众参与,而且为大众而存在;第二,紧贴大众生命的日常生活,创造接近它们世纪生活的形象,符合它们潜意识中的先不要,对他们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第三,使他们感到快感,通过一种感官上的刺激释放呢新被压抑的欲望,获得一种幻想的满足。参见殷国明《女性诱惑与大众流行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0页。

甚至恶搞。

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没有错,正如上文所说,伴随文本是流行音乐的一部分,实际上整个流行音乐产业就是按大众的这些伴随文本偏执来编制的。所谓商品化,就是用各种伴随文本把歌曲变成一种让广大听众脱离文本而上瘾的办法。例如,要办成功演唱会,传媒公司可能会用以下方式。

副文本方式:海报做得特别吸引人,租借恰当的场地,预先请好一批“特定听众”制造气氛,听众正在入场乐队就开始演奏。

型文本方式:特别强调主唱歌手是某一年超女5进4的胜利者,曾与某某巨星同台竞争;演唱会投入几千万资金,震撼登场。

前文本方式:突出演唱的歌曲属于“中国风”,或其他传统。

元文本方式:演唱会在京沪穗港甚至海外巡回演出盛况空前,轰动海内外,票房收入突破XX 万元;著名音乐人某某在权威报刊上曾做如此云云的评论。

链文本方式:宣布演唱会的收入,有多少比例将捐赠给某某事件的灾民。

先后文本方式:演唱曲目中包括上海20世纪30年代“毛毛雨派”金曲若干。演出公司的策略千变万化,但基本上可以归类于这些伴随文本的范畴。我们可以看到,销售演唱会的策略与销售电视剧类似,甚至与销售空调都大同小异,因为都是商品化。因此,伴随文本保证了听众对这场演唱会的接受方式,与整个商业文化相连接,成为社会商品机制的一部分。

歌曲文本符号是用来传送意义的,因此歌曲的价值无法量化。但围绕制作一张CD或者策划一场演唱会的“实用意义”可以比较,可以统计度量,在当代经常可以换算成金钱:符号价值货币化便成为当代文化一个明显的符号学特征。也就是说,艺术不可量化,歌曲本身是艺术,超出量化标准之上;但围绕歌曲文本的伴随本文却不得不量化,以此明码标价而成为商品。

给符号的实用意义估价,是当代消费文化的一条重要特征:如果不能给品牌标价,即给商品定下超越实际价值的价格,品牌就不成其为品牌,商品的价值就沦为物的价值。就像一首歌曲文本,如果不加上“歌星”的名气,不加上某个有著名音乐制作公司的出品,不加上某个权威音乐人的评论、推荐,不加上该专辑发行量或音乐排行榜的宣传,此歌曲就有可能无法出名,也就沦为一个普通歌众的“业余作品”。由此可见,在流行文化中出现了这样的畸形现象:流行歌曲的专业水平如何,实际上不是由歌曲文本,决定的而是由伴随文本决定的。

歌曲文本是文化的文本:我们摆脱不了伴随文本对意义的普遍控制。但歌曲也是一种强调独创性的艺术:我们也忍受不了伴随文本对歌曲文本的过分控制。所以,伴随文本是一把双刃剑,只是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社会文化通过伴随文本控制着我们的接受。只有对此进行仔细研究,找出其中的机制,认识其中的规律,我们才可以避开伴随文本几乎遮盖文本的喧嚣,比较客观地分析歌曲这种复杂文体卷入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忘了欣赏音乐本身。

参考文献:

[1]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upon Thought and of the Science

of Symbolism[M].Co-authored with C.K.Ogden.

London and New York,1923:34.

[2]徐翔,邝明艳.接受与效果研究中的“潜文本”:文学理论与传播研究的交叉视角[J].文学理论研究,

2010,(1):121-124.

[3]GENETTE.Palimpsests:Literature in the Second Degree [M].Lincoln NB: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7.

[4]MACLEAN M.Pretext and Paratext:The Art of the Pe-ripheral[J].New Literary History,1991,(2)273-

279.

[5]FISKE J.Television Culture:Popular Pleasures and Politics [M].London:Methuen,1987:58.

[6]赵毅衡.论伴随文本[J].文艺理论研究,2010,(4):2.[7]GENETTE.The Architext:An Introduction[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23.

[8]凯奇卡.杂志封面女郎[M].曾妮,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40.

[9]达内西马.酷:青春期的符号和意义[M].孟登迎,王行坤,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92.[10]LEFEBVRE H.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 [M].New Brunswick,NJ,&London:Transaction

Publishers,1984:132.

[责任编辑:修磊]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流行音乐也在发生着变化。从题材、创作形式、表演方式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20世纪后期至今,流行音乐人开始向民族音乐寻找灵感,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不断涌现。为使流行音乐更加符合国人的视听要求,在创作中逐渐走出了一条新颖的民族化发展道路,其有意识的将各种中国文化元素 通过歌词、作曲、编曲、配器等方式融入其中, 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的流行音乐样式。 关键词:流行音乐;民族元素 内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以传统的审美精神、情感为出发点,挖掘和利用本民族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采用借鉴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手法、语言等创造出新的音乐表现形式,经过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融合的具体实践后,最终形成了一种流行音乐民族化的方向。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现代音乐元素及外来元素的影响。融入新的元素,创作出民族特色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的新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曾经广为流传的民族歌曲渐渐的被流行音乐所取代,很多民族音乐也越来越不适应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而被淘汰。曾经一度让人们口口传唱的歌曲,在现代很多人,更多是年轻人认为很“过时”,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抛弃传统民族歌曲去追逐现代流行音乐。而且正如我们所知,我国大多数民族音乐因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情况的侵蚀和同化,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民族音乐也逐渐被淘汰。所以现在很多流行音乐人开始将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通过流行音乐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传承下去。很多现代音乐家也认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继承与发掘,是中国流行音乐重要的发展和创新方向。 谭维维乌兰巴托的夜,藏歌手法唱蒙歌,乐队的呼麦和长调,再加上马头琴,民族味儿十足又有点宗教意味的空灵和神圣。论煽情,民族元素的加入让意境更加悠远;有一种穿过风穿过云穿过一切回来的感觉;唱民族,对父亲的怀念又有了情感的升华。总体而言就是意境加感情。让人感到内心的沉静,能够把心沉下来的去感受,让听者感到很强烈的共鸣,还有一种苍茫雄浑的感觉,仿佛此刻就站在乌兰巴托的高岗上,感受着逝去的亲人听到呼唤又回来了。但是整首歌改编太大,失去了原本歌曲浓厚的民族气息,而更多的加入了商业化的感觉。所以原本歌曲想表达的真挚单纯的情感也受到了些影响。 韩红的莫尼山,马头琴的加入也让整首歌充满了民族气息。高亢而又激昂,让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蒙古草原和高山的苍凉,更让听者体会到了万物的本原、生命的呐喊。第一段呼麦和笛子交相辉映的蒙古风和第二段蒙语加马头琴,把蒙古族的这种民族风推向顶峰。音乐丰富现代而且保留了他们的游牧精神。有很多不是生长在内蒙古的人在听到蒙古民族音乐时可能不会体会到从小生长在草原的蒙古游牧民族所发出的呼唤与呐喊。而韩红的这首莫尼山则将民族元素

和弦和弦走向

29个和弦52个和弦走向 C大调 C小调 C AM F G AM DM G AM 1 6 4 5 6 2 5 6 C F C G AM DM E AM 1 4 1 5 6 2 3 6 C F D7 G7 1 4 2 5 D大调 D小调 D BM G A BM EM A BM 1 6 4 5 6 2 5 6 D G D A BM EM #F BM 1 4 1 5 6 2 3 6 D G E7 A7 1 4 2 5 E大调 E小调 E #CM A B #CM #FM B #CM 1 6 4 5 6 2 5 6 E A E B #CM #FM #G #CM 1 4 1 5 6 2 3 6 F大调 F小调 F DM 降B C DM GM C DM 1 6 4 5 6 2 5 6 F 降B F C DM GM A DM 1 4 1 5 6 2 3 6 G大调 G小调 G EM C D EM AM D EM 1 6 4 5 6 2 5 6 G C G D EM AM B EM 1 4 1 5 6 2 3 6 G C A7 D7 1 4 2 5

A大调 A 小调 A #FM D E #FM B E #FM 1 6 4 5 6 2 5 6 A D A E #FM BM #C #FM 1 4 1 5 6 2 3 6 A D B7 E7 1 4 2 5 B大调 B小调 B #GM E #F #GM #CM #F #GM 1 6 4 5 6 2 5 6 B E B #F #GM #CM 降E #GM 1 4 1 5 6 2 3 6 #C大调 #C小调 #C 降BM #F #G 降BM 降EM #G 降BM 1 6 4 5 6 2 5 6 #C #F #C #G 降BM 降EM F 降BM 1 4 1 5 6 2 3 6 降E大调降E小调降E CM #G 降B CM FM 降B CM 1 6 4 5 6 2 5 6 降E #G 降E 降B CM FM G CM 1 4 1 5 6 2 3 6 #F大调 #F小调 #F 降EM B #C 降EM #GM #C 降EM 1 6 4 5 6 2 5 6 #F B #F #C 降EM #GM 降B 降EM 1 4 1 5 6 2 3 6 #G大调 #G小调

谈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第21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1N o.4 2007年8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A ug.2007 谈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张 睿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 摘 要:针对建筑市场中建筑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以及方案设计各有特点的状况,文章采用符号学理论对现 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建筑师应该从理论、文化、空间组合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继而进 行建筑方案创作。 关键词:能指;所指;建筑符号;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TU202 文献标志码:A:100823634(2007)0420185204 O n A pp licati on of A rch itectu ral Sem i o logy in M odern A rch itectu ral D esign ZHAN G R u i (Schoo l of A rch itecture and A rts,H 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H efei230009,Ch ina) Abstract:T here are vari ou s arch itectu ral styles exh ib ited on p ro sp erou s arch itectu ral m arket now a2 days,so the un ique character is necessary fo r arch itectu ral p lan design.T h 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 ry of sem i o logy,th is thesis analyses the m ethods of m odern arch itectu ral design and p u t fo rw ards that m odern arch itects shou ld design arch itectu ral p lan s on the basis of a com p rehen sive con siderati on of m any facto rs,such as theo ry,cu ltu re and sp ace arrangem en t. Key words:sign ifiers;sign ified;arch itectu re sym bo l;sem i o logy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房地产行业空前繁荣,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建筑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过多的形式和风格虽然丰富了城市面貌,使建筑风格不至于过于呆板,但如果一味地抄袭模仿,势必会造成城市面貌凌乱不一、缺乏统一协调的状况,甚至会给城市居民带来心理上、生活上的种种不适,使建筑失去它应有的艺术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除了具有实用性功能外,还会给人以美的感受。西方建筑师在追求“功能”的同时,也不断地在研究,以使建筑形象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感受。从维特鲁威研究希腊柱式所象征的意义,到圣彼得堡大教堂里穹顶的惊人尺度,都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美的感受。到了近现代,自柯布西耶提倡现代功能主义以来,建筑形式在基于现代抽象艺术基础上,风格和装饰更趋于抽象化,建筑外观的研究也更加抽象化。从文丘里发表的《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一文开始,后现代设计开始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一些理论,来指导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发展空间。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词语、语法与表达意图的学科。建筑师开始结合语言学和符号学,来研究建筑创作的手法,使得建筑的创作和设计更加理性。 收稿日期:2006208231 作者简介:张 睿(1981-),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生。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 同是情感的载体,同是通俗的文化, 同是文学的创作,同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配以古

编曲和弦走向

流行乐和弦进行方式 1.万能和弦--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5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2.万能和弦的变体--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3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3.1-6-4-5加万能和弦--前面是1级-6级-4级-5级,副歌接万能和弦1~ 万能和弦大家都知道了~大大们写歌的时候记得尝试下啊~真的很爽~ 当然,有些人并不满足或者局限于这种万能和弦,所以,真正到编配和弦的时候需要了解和弦走向!(以下以C调为例:) 1.C——F ——G 古典和声优良的正格进行 2.C——G ——F 古典和声的禁止进行,但现代和声却用的很多,非常好听。小虎队《爱》,周杰伦《开不了口》等的前奏~~~《我是一只鱼》 3.C——G——AM——EM——F——C——F——G来自己欧洲的经典和声啦。《开不了口》《简单爱》《爱一个好难》《约定》《深呼吸》《光辉岁月》 4.C——AM——F——G 美国的经典乡村民谣进行。叶蓓《在却难逃》《纯真年代》 5.C——AM——DM——G 乡村进行变化。〈爱〉 6.C——EM/G——AM——G——F——EM——DM——G 经典根音下行的悲伤歌曲进行。学友的《祝福》等好象大调就这么多吧~~~~~小调还有些感*彩,象C ——AM——F——G ,又可以变为C——AM——F—FM——G,用了一个4级小和弦做色彩处理,

效果相当好。这个《人鬼情未了》歌曲的结束~~ 7.C——AM——F——G,还可以变为C9——AM9——FMAJ7——G9—G—,也相当有追忆住事的味道~~~如《明天我要嫁给你啦》的前奏,它是F调。但和弦功能和级数是一样的 8.C——AM——F——G ,还可以变为C ——AM——F——降B——G ,用了一个降B 和弦,为F和G和弦过渡,典型唯美主义色彩的运用~~~~异常好听~~~齐秦《花葬》,韩红〈家乡〉,周艳泓〈春暖花开》C -F -降B-G等等 9.C--Em7/B--Am7--G7--Fmaj7--Am7/E--Dm7--G9sus4流行很喜欢用的和弦走向,现代很多歌都是这样的走向例如《好心分手》《菊花台》《挥着翅膀的女孩》《饮歌》根音走向是1(DO) 7(SI) 6(LA) 5(SO) 4(FA) 3(MI)2(RE) 5(SO) 这个走向就叫做卡农。 以上这些经验想必也够大部分人使用了。但是在编曲上,为了让歌曲更加生动化,就要引入和弦外音: 多声部音乐中凡不属于和弦结构内的音,均称为和弦外音。和弦外音在促进旋律进行的流动性、构成旋律型,并使声部之间形成丰富的节奏组合,增强和声的色彩与紧张度的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的意思:渲染情绪的表现形式,有明亮,坚定,柔和,暗淡。)在一定的和声背景上使旋律和声部进行复杂化、音型化的处理,称为旋律音型。和弦外音是形成旋律音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后随着和声概念与和弦结构理论的形成,才将不属于和弦结构内的音称为和弦外音。在音乐创作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和弦外音成为和弦的组成部分而形成了复杂的和弦结构,例如高度叠置的九、十一、十三和弦等,均由和弦外音演化而成。几个声部和弦外音的同时结合尚可构成各种类型的装饰性和弦或复杂的和音。(二度旋律音程走向叫做级进,二度以上叫做跳进)(声部的意思是:中、低、高音其中每一个音就叫

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0120033202 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8209208 作者简介:王瑞云(19822),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景观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无锡 214122 杨茂川(19642),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江苏无锡 214122 王瑞云 杨茂川 摘 要:指出由于建筑风格的趋同化造成了“特色危机”,根据索绪尔和皮尔士对符号学的分类,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的现代建筑实例,浅析了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从而形成多样的景观建筑风格。关键词:趋同化现象,建筑符号学,地域性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千街一面”“千城一面”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成为频繁出 现的词语,指的是近些年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为了单纯的追求与国际接轨,大量的模仿西方的风格,丢弃了本地的文化特色,造成全国南北建筑风格趋同的现象。 一位设计师曾这样描绘: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出了广州车站以为还在北京。在被称为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不得不让我们进行反思。建筑风格的趋同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审美疲劳,有些建筑一味的抄袭国外的设计,造成城市文化的支离破碎,新和旧之间没有协调感,致使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越来越陌生。马斯洛在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具有归属的需要,人们所在地区的当地历史文化是人们的归属,而这种割断文脉与历史的设计,往往会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一种失落感。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播体,是反映一个时期、地区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在今天,众多的人都在呼吁地域性设计,避免趋同化,然而所谓的地域性设计应该怎样被认识。或许我们可以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找到一些答案。 2 关于建筑符号学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1]。”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他认为符号学是一个双重的统一体———能指和所指。后来的美国符号学家皮尔士将符号分为指示性符号、图像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三类。作为方法论,符号学已经被诸多学科用作分析工具,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学科符号学。这些学科不仅限于人文社会学科,还突破了学科界限进入了自然科学领域。如生物符号学、数学符号学、视觉符号学、语言符号学等,在空间方面,符号学在意大利首次被引进建筑学中,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建筑符号学,它是关于建筑的符号学。 建筑符号学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由建筑去推导分析出符号,同时作为一种概念和文化的载体,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 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符号是文化历史的浓缩精华,且具有时空性,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产生,是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文化的反映。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而且各个地区之间也独具特色。人们没有理由抛弃经文明反复琢磨并形成体系的经典,而一味地去追求不成熟的创新,特别是不经思考的照搬西方的建筑。 文章结合索绪尔和皮尔士对符号学的分类,结合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实例,浅析一下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城市街道和绿地。可见,小尺度地块结合密路网有利于提高土地开发效率和加强城市设计的控制力。 4 结语 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规划已经成为公认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手段,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城市形态的演变,如何能够塑造更吸引人的空间,如何能够将设计的意图转移到控制的指标上,许多的问题值得规划者进行思考,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地块尺度对于城市空间形态街坊层面的影响,总之,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规划对于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和控制方法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有针对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 出一套切实可行、有实际成效的控制办法。参考文献:[1] 刘青昊.城市形态的生态机制[J ].城市规划,1995(4):202 22.[2] 梁 江,孙 晖.模式与动因[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3] 武 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 ].南京:江 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曹 曙,翁一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 探究[J ].城市规划,2006(12):47248. Influence of the plot scale to the urban form L IU Min 2xia Abstract :Its points out that urban plann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factors.This paper analyzed from three angles how the plot scale influences the boundary of architecture ,how the plot scale influences the layout of architecture and how the plot scales influence the height of the architecture ,expects to explore the feasible control method.K ey w ords :urban form ,plot scale ,planning ,space form ? 33? 第35卷第1期2009年1月 山西建 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1Jan. 2009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那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要求: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分组展示要求:各小组分类列举,其他小组补充。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一、诗词配曲式。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 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二,词句提取式。

中古建论文之院落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院落空间布局 ——传统设计手法解读及其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一、平面的精髓:院落布局 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在《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中曾如此评论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建筑在平面上是离散的,若干座独立的建筑物,分配在院宇各方。”这就带来了两个结果:首先“若是以一座单独的结构,与欧洲任何全座负盛名的石造建筑物比较起来,显然小而简单,似有逊色”,同时这一点也无形中影响了人们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偏见和不理解,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是世界建筑体系中发展简陋的旁枝末节。然而,我们同时因此而意识到,离散的独立建筑物组合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和最鲜明的特色,我们在评判中国建筑时“便不应以单座建筑作为单位,与欧美全座石造繁重的建筑物作任何比较”。但是,若论整体,那么大概至今所有的外国建筑和中国古代大明宫、紫禁城的磅礴气势相比,都不免相形见绌。因此,我以为中国古建筑的核心在于平面布局,也正是我这次想要深入研究的选题。而平面布局中,最吸引人的特色无疑在于中国古建筑中强调的“院落式布局”,用离散的建筑单体围合中庭,达到外闭内敞的空间效果。 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典型是低层的院落形式。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框架体系所能承担的体量和跨度有限,一方面受中国大家庭结构、尤其是贵族群体对于多样化的空间、功能组合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建筑空间的院落式布局形态和审美。1可以说,建筑组群的院落空间才是中国居住空间的精髓。院落式布局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等级礼制的体现,也对于内外空间的过渡交融有着重要影响,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也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外国古代建筑中强调单体的华丽张扬,其中鲜明的例子比如古希腊帕提农神庙近乎完美的比例和精致的柱式;古罗马万神庙开天辟地的大穹顶和顶部天窗带来的动人的神圣天光;再至哥特式建筑夸张的高度和向上的冲劲。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常常坐落于高山之上,或者空旷的平地中央,以一己之力统领周围区域;与此同时,建筑时而为了强调宗教的神秘感和神圣感而故意创作完全脱离了人体尺度的内部空间,哥特建筑和其他教堂建筑等尤甚。这都充分体现了西方建筑强调单体夸张的引人注目的造型。然而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来说,正如同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注重群体;而西方文化突出个人,突出独立一般,中国古代建筑也正反映了这种文化传统,个体并不张扬凸显,但却强调院落布局或温馨自然或崇高威严,群体的组合拥有独特的力量感与美学韵味。 二、院落布局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 本文将从院落式布局对于住宅、乡土民居和宫殿、园林建筑群等不同类型建筑的影响入手,沿其发展轨迹和演变脉络,分析院落式平面在其中的体现与作用,探究其形成原因,并发现、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院落布局的特点在大江南北的中国乡土建筑都有体现。其中,本文将选取北方四合院、江南民居和徽派建筑作为典型分析。 1.四合院 1

校本课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中飞出的唐宋遗韵 ——浅谈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 高二语文郭丽娟时间:2010-11-18 导语设计: 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唐诗宋词,走进这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我们能体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倾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聆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殿堂里,我们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虽说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流行感冒。但是流行的歌曲绝对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最爱。那一个同学起来说一下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同学回答问题) 很多的流行歌曲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它是有品味、文质皆美的流行歌曲,扮演着人们抒情、娱乐、教育的重要角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能或缺的精神食粮,形成了一道雅俗共赏的美丽风景。 歌曲与诗词本为一家,略懂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无疑是十足的古典诗词,是十足的雅文学的。这是文学在历史发展中的结果。“凡水井处,无不歌柳词”,当年俗气非凡的柳永的词,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在今天也是雅词了。 古典诗词的词句和意蕴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再现,使流行歌曲出现了雅俗共赏的新面貌。这就构成了古典诗词的雅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俗交融的一道有时代意义的风景。其中,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的作品是这道美丽风景线的最普遍、最精妙之处,雅俗之间,雅俗融合,雅俗共赏。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是如何融合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表现形式: 一、诗词配曲式 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最新吉他和弦图大全指法

吉他实普与和弦图全指法图照 古典吉他(Classical Guitar) 是吉他演奏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通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形式出现,一般以演奏传统的古典音乐为主。广泛流行於世界各地。古典吉他造型优美、典雅,指板扁平且略宽,音箱较厚。装有三根尼龙琴弦和三根金属缠弦(尼龙弦外缠一层细金属丝),琴弦横拉于共鸣箱上,用手指拨动琴弦发音。一共有19个音品,指板与音箱衔接处为12音品。音孔呈圆形,下方无挡板。面板和底板都成水平面。 民谣吉他(Folk Guitar) 最早是美国西部乡村音乐的伴奏乐器。通常作为歌曲的伴奏形式出现,以美国西部乡村音乐为主要演奏题材。民谣吉他比古典吉他略长,音箱较大,稜角呈方形。指板稍细,表面呈弧形。音孔比较大,下侧有挡板。指板与音箱连接处是14音品(琴格)。通常装有六根金属弦。 民谣缺角吉他是其中一种现代改良形式。近年来出现的电箱两用民谣吉他给舞台表演者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佛拉门哥吉他(Flamenco Guitar) 西班牙民族乐器。外形与古典吉他基本相同,面板上由有护板,使用尼龙弦,但音色较古典吉他硬脆。用于演奏西班牙民间音乐,节奏复杂,技巧丰富,后流传世界各地,成为一种风格鲜明的具有西班牙民族 风格的世界性乐器。 夏威夷吉他(Hawian Guitar) 传统的夏威夷吉他外形类似于古典吉他,使用钢丝弦。演奏时平放在腿上,一手持金属滑棒按弦,另一只手带金属指套拨弦,音色华丽,是一种擅长表现旋律的乐器。 爵士吉他 同电吉他与民谣吉他,爵士琴一般都是使用带共鸣箱的电吉他,这样的电琴在音色调整上,音色效果靠后,成为厚重柔软的音色。 电吉他 按照演奏类型分为无共鸣箱实体琴体与有共鸣箱音孔琴体琴颈类似于民谣吉他,使用钢丝弦,使用磁性拾音器,根据弦振动到电声转换的原理,然后用扬声器放大声波信号发声,通过效果器可发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音色,是现代流行音乐及摇滚乐必不可少的乐器。周边设备庞大,如效果器、放大器等。经过给类周边设备可以使吉他出现各种不同种类的音色,可塑性强,表现力随个人爱好而定。演奏可使用拨片、滑棒等工具创造更多效果。 民谣吉他构成 民谣吉他属于和声乐器

论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论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行业,建筑给人们的生活不但带来安居乐业,同 时给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符号学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建筑符号学的应用为建筑带来了更多的内容,丰富了建筑学设计,使建 筑更具特色和内涵。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筑符号学,并对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 法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的对建筑符号学在我国传统和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 开了分析,希望能够提供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符号学;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城市的建筑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城市的一项标志,随着城市的 发展,城市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会有所不同。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建筑,在设计上多模仿西方国家的建筑形式,在自身的文化特色表现力上具有严重的不足。这种现象,使得建筑的文化内涵逐渐缺失,建筑设计趋于大众化,没有自身 的特色。而符号学的应用,使得建筑的表现形式变得更为多元化,避免了建筑设 计被同化的问题,使得建筑中的文化内涵得以保存,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 一、建筑符号学概述 (一)建筑符号的种类 1.建筑图像符号 是指在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内容上,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形似的关系。 2.建筑指示符号 指建筑形式与内容间存在着一种实质性的关系,例如门窗都是玻璃所建,但 门窗却不能给予通过的含义。 3.建筑象征符号 指建筑形式与内容间建立的任意性的关系,例如古典柱式的运用等等,完全 是一种约定俗成,墨守成规。从上述的内容可以得知,图像和指示相似,而象征 则不同,因为前者的形式或内容的体现,反应了原有的事物,而后者,更多的受 到人们思想或种种社会因素的控制而显得比较多变活跃。 (二)建筑符号的特点 1.形象性。建筑符号作为信息的承载体,要想将信息准确表达给受众,就必 须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实现,这是建筑符号的根本属性,即形象性,这种形象来源 有多个方面,比如日常生活或者创新,代表的是某种物体或者含义,需要直观、 生动的表现出来。 2.共识性。建筑符号作为能够被受众所理解的符号,就表明大众对同一建筑 符号是有着基本相同理解的,其表达的意义在大众理解中是基本一致的,受众心 理感受具有高度相似性,传递特定的文化、意识等信息,这是建筑符号区别于乱 七八糟符号的重要标志。 3.时代性。建筑符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特定的区域、 特定阶段,建筑符号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是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反映着时 代发展的特点,与大众心理需求之间具有较好匹配性,是建筑符号被广泛接受和 应用的基础。 二、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重复法 重复是建筑符号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就是将某一建筑符号重复运用于

论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

中国流行音乐流变期中论文 题目:论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行音乐创作元素多元化发展,流行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民族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得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在世界流行音乐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保持经久不衰的独特艺术魅力。本文将通过对流行音乐中民族元素的分析、流行音乐中民族元素出现的原因的分析以及民族元素对流行音乐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分析,来具体阐述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元素、推动力 正文: 一、简要分析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 “越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毫无疑问,正是因为中国流行音乐与民族元素的完美融合,才使得中国流行音乐始终保持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主要包括古典诗词、民族乐器、戏曲元素、传统文化等主题,下面将对某些方面给出简要分析: 首先,我想说的是中国流行音乐中古典诗词的运用。毫无疑问,古典诗词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比比皆是,例如,王菲《但愿人长久》,其运用当代流行音乐的韵律和演唱风格,借用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古诗《水调歌头》作为歌词进行演唱,反应出中国古代诗词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深受各界群众的喜欢;周杰伦《菊花台》中典型歌词“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和《青花瓷》中典型歌词“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也运用古代词赋的特点①;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选自杨慎《临江仙》,在该曲的演绎上杨洪基即表现出歌曲的古典苍茫之感,又彰显了豪迈奔放的现代之情,使得该曲一经问世就取得极大的成功②。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传统文化作为支撑,中国流行音乐通过对现有古诗的风格和内容进行有效的借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性。 其次,我想说的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配器广泛使用民族乐器。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众多,不仅有着独特的音色,而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此运用民族乐器来丰富自身的多样性和创作更加个性化的音乐成为流行音乐的又一重要选择。例如,《离歌》中前奏、间奏、尾声处如泣如诉的二胡演奏十分到位地照应了作品所言“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的落寞之情,强化了流行音乐的中国特色;《青花瓷》使用了二胡、琵琶、扬琴等中国传统乐器,塑造出一种现代时尚、轻灵淡雅、古今结合、古典浓郁、旋律优雅和缓的意境③。此外,一些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又见炊烟》、《我只在乎你》等作品,也加入了古筝、二胡、扬琴等民族乐器.得到了重新的演绎和诠释;林俊杰的歌曲《不死之身》加入了笛子、筝、箫等乐器;韩红的《天路》加入了笛子的声部;《尘埃》全曲贯穿了民族管弦乐和古筝乐器;阿牛 ①参考文献[1] ②参考文献[2] ③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2d3997771.html, 专业资料\人文社科\设计/艺术浅析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

和弦知识详解(关于和弦组成、编配、即兴

和弦知识详解(关于和弦组成、编配、即兴) 和弦的构成! 吉他上的和弦有九千多个,我们怎么记亿这么多的和弦呢?先来看看C系列的和弦。 和弦名称组成音记法 C大三和弦135C C小三和弦1b35Cm C增和弦13#5Caug C减和弦1b3b5Cdim C挂四和弦154Csus4 C六和弦1356C6 C小六和弦1b356Cm6 C大小七和弦135b7C7 C小七和弦1b35b7Cm7 C大七和弦1357Cmaj7 C九和弦135b72C9 C小九和弦1b35b72Cm9 C七减五和弦13b5b7C7-5 C小七减五和弦1b3b5b7Cm7-5 C大九和弦13572Cmaj9 C十一和弦135b724C11 C小十一和弦1b35b724Cm11 C十三和弦135b7246C13 C七挂四和弦15b74C7sus4 C减七和弦1b3b5bb7Cdim7 这20种是现代音乐中比较常用的和弦。记忆这些和弦是有方法的。 先来看看英文单词的意思。Min是小的意思,Augmented是增加的意思。diminished是减的意思。Suspend是挂的意思。major是大调的意思。 我们先来把和弦分为两类,135类和1b35类。135是C,1b35是Cm。 六和弦在上面加上六度音。C6就是1356,Cm6就是1b356。 七和弦在上面加上七度音。C7就是135b7,Cm7就是1b35b7。而Cmaj7就是第七度音不要降,组成大二度音1 357。 九和弦在上面加上七度和九度音。C9就是135b72。Cm9就是1b35b72。而Cmaj9就是13572。 同理我们也可以推出C11就是135b724。Cm11就是1b35b724。C13就是135b7246。

荣国府四处院落深层意义解读

荣国府四处院落深层意义的解读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向读者第一次展示了贾府的环境和众多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对贾府的方方面面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一部分读者较多关注的是贾府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荣国府主要人物的住所却很少去注意,实际上解读这几个主要人物住处的深层次奥秘更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理解。 在作者笔下,是这样安排荣国府几个主要人物的住所的。包括荣国府中心――荣禧堂在内的院落,居住的是贾政。荣禧堂的东面另辟一院,而且是独立的一个小王国,居住的是贾赦。荣禧堂的西面又是一个院落,这里居住的是在贾府中有着最尊贵地位的人――贾母,这个院落和贾政的院子有穿堂相通。贾母院子的后身,贾政院子的西北角,居住的是贾琏王熙凤夫妇,这个院子和贾母、贾政的院子都是相通的。这就是荣国府中的四大组成部分。这四个院子的主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很复杂。贾母和贾赦、贾政是母子关系;贾赦和贾政是兄弟关系;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贾赦的儿媳妇,王夫人的娘家侄女。 在荣国府中,贾政的院子居中央,是荣国府最尊贵的地方。以现代眼光来看,应该是贾母住了才算合适。实际上贾母住西院才是最最合理的,这是符合封建礼教的。封建礼教中的“三从四德”给女人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也就是说,贾母此时在死去老伴的情况下,社会地位就不如他的儿子们高了,自然也就应该住在西面了,这和贾政、贾赦住处相比是较低微的位置。如果贾代善在世,贾母自然而然就和老伴住在荣国府的中心位置了。社会地位低不等于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低,因为封建礼教还有“孝”这一道德规范,所以尽管贾母住在西院,但在荣国府的家政方面贾母还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她是荣国府这座金字塔的塔尖。因此,贾母住在西院是得其所哉。 贾赦是贾代善的长子,按理应该住在象征地位、尊严的荣国府中心位置――

常见和弦走向与作曲应用常见和弦走向与作曲应用

常见和弦走向与作曲应用常见和弦走向与作曲应用 先说一下万能和弦。所谓万能和弦就是指大部分流行歌曲所用的和弦进行,这些和弦走向非常悦耳动听,很多歌手都按照这种走向来写歌,包括JAY啊JJ啊什么的。。。。 1.万能和弦--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5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2.万能和弦的变体--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3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3.1-6-4-5加万能和弦--前面是1级-6级-4级-5级,副歌接万能和弦1~ 万能和弦大家都知道了~大大们写歌的时候记得尝试下啊~真的很爽~ 当然,有些人并不满足或者局限于这种万能和弦,所以,真正到编配和弦的时候需要了解和弦走向!(以下以C调为例:) 1.C——F ——G 古典和声优良的正格进行 2.C——G ——F 古典和声的禁止进行,但现代和声却用的很多,非常好听。小虎队《爱》,周杰伦《开不了口》等的前奏~~~《我是一只鱼》 3.C——G——AM——EM——F——C——F——G来自己欧洲的经典和声啦。《开不了口》《简单爱》《爱一个好难》《约定》《深呼吸》《光辉岁月》 4.C——AM——F——G 美国的经典乡村民谣进行。叶蓓《在却难逃》《纯真年代》 5.C——AM——DM——G 乡村进行变化。〈爱〉 6.C——EM/G——AM——G——F——EM——DM——G 经典根音下行的悲伤歌曲进行。学友的《祝福》等好象大调就这么多吧~~~~~小调还有些伤感色彩,象C ——AM ——F——G ,又可以变为C——AM——F—FM——G,用了一个4级小和弦做色彩处理,效果相当好。这个《人鬼情未了》歌曲的结束~~ 7.C——AM——F——G,还可以变为C9——AM9——FMAJ7——G9—G—,也相当有追忆住事的味道~~~如《明天我要嫁给你啦》的前奏,它是F调。但和弦功能和级数是一样的 8.C——AM——F——G ,还可以变为C ——AM——F——降B——G ,用了一个降B 和弦,为F和G和弦过渡,典型唯美主义色彩的运用~~~~异常好听~~~齐《花葬》,红〈家乡〉,周艳泓〈春暖花开》C -F -降B-G等等 9.C--Em7/B--Am7--G7--Fmaj7--Am7/E--Dm7--G9sus4流行很喜欢用的和弦走向,现代很多歌都是这样的走向例如《好心分手》《菊花台》《挥着翅膀的女孩》《饮歌》根音走向是1(DO) 7(SI) 6(LA) 5(SOL) 4(FA) 3(MI)2(RE) 5(SO) 这个走向就叫做卡农。 以上这些经验想必也够大部分人使用了。但是在编曲上,为了让歌曲更加生动化,就要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摘要]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古典诗词;流行歌曲;诗与乐的融合 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于理不合。因为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可是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而现在古典诗词却曲高和寡,成为高雅文化,并与流行歌曲对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过本文的写作,其用意并不在于对导致此种对立的原因的探究,而是想通过考察古典诗词如何进入流行歌坛,分析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互动关系,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歌与诗这两种文艺样式的差异,并就当下歌与诗的融合及分离略述己见。 一、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否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对立当然是有的,不过并非所有古典诗词都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我们注意到,流行歌曲并不绝对拒绝古典诗词,相反,有些古典诗词不但能够进入流行歌曲,而且还颇得听众的欢迎。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再如由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别亦难),同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近年经安雯演唱后,更是不胫而走,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那么,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呢?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坛与古典诗词被今人谱曲演唱是两个概念。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古典诗词都可以被谱曲演唱,但并不是所有被谱曲演唱的古典诗词都能够进入流行歌坛。 所以要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能歌与否作为区分词与诗,或声诗与徒诗的首要标准,而未能意识到歌、诗之别的实质远较此复杂。譬如说,在不少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常常会以苏轼词不乏可歌性而忽略其与婉约词的差异,进而等诗于词;再譬如说,当今一些作曲家在选择为古诗词谱曲时,其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是作品的知名度,似乎只要是名篇便可谱曲演唱。苏轼诚有好词,可是,除了一首《水调歌头·中秋》之外,苏轼再无别的作品能够被今人广为传唱。不错,如果愿意,我们完全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甚至《江城子·密州出猎》配上乐曲(也确实有人尝试过),请嗓音高亢浑厚的男歌手独唱或合唱,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就能进入流行歌坛。李清照词亦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是当今流行歌坛上最受欢迎的古典诗词之一,其传唱之广,大概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可以与之相比,然而李清照最有名的作品《声声慢》,此类尝试却少有成功。究其原因,除了古今审美趣味的差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诗(词)毕竟有别。 从实际情况来看,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还原型(拟古型),即还原古曲以保留其古音古韵的原貌。这个工作,早年杨荫浏、傅雪漪等前辈曾经做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姜白石的词,如《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近年河北大学刘崇德教授又将包括乐府、唐宋词、元曲在内的三百余首古乐曲译成五线谱和简谱,并选择其中部分曲目请人演唱制成CD。与此相类的是仿照古曲风格由今人为古典诗词重新谱曲,如台湾有一位叫蔡肇祺的老先生,就为不少古典诗词谱曲并亲自演唱;年轻一些的如范李彬的古琴曲专辑《关山月》,收入《关山月》、《蒹葭》、《秋风辞》、《阳关三叠》等十余首古琴曲。范李彬本人是台湾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系古琴教师,所以他的弹唱很有古人意味。内地音乐人专为古典诗词谱曲、演唱的也有几位,如山东歌剧舞剧院指挥吕守贵也为不少古诗词谱过曲,出过两张专辑。姜嘉锵、傅慧勤等人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古曲琴歌》等合辑行世。另外还有一位叫张庄声(咪咪)的歌剧演唱家与他人合作,将白居易的两首长诗《琵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