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从接受角度看青春文学的缺陷和误导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从接受角度看青春文学的缺陷和误导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从接受角度看青春文学的缺陷和误导

从接受角度看青春文学的缺陷和误导

青春文学,狭义来说,指的是近十年来在中国由青年人主笔撰写的、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青春文学的缺陷和误导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前言

《全球华语大系·青春卷》又将这个概念细化到主要是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少年作家创作的、以青少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风靡国内的文学作品。

自青春文学萌芽之初,到后来大放异彩,产生了一大批风格各异的青春偶像作家:韩寒、郭敬明、春树等。一直以来,青春文学与青少年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消费诉求密不可分的特性,使得它的消费者和受众是它至关重要的部分。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文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艺术作品唯有经过读者的积极参与和传递,才具有生命力。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青春文学蓬勃的生命力源于与它的特定读者有着极为切合的部分,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但是,青春文学在被读者接受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与误导,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从接受角度看青春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在接受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指“在文

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

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姚斯认为衡量一部作品的审美尺度取决于“对它的第一读者

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青春文学满足了青少

年的期待视野,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诉求

青春期正是个性不断张扬、自我不断膨胀的时期,而青春文

学的兴起是一个引起全世界来关注青少年的契机,他们有了一个

展示自己的舞台。它以这个时代的青少年为主要描写对象,反映

他们真实的生活,迎合了他们在成长过程当中的一系列特殊心理,让他们产生一种“被理解”的感觉,使得“孤独的青少年”有了“不再孤独”的情感投射。

在接受美学上,当一部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一致的时候,就能被读者很快地理解和接受。青春文学对青少年心理的满足,

即是对他们期待视野的满足,其中包括文本表层期待、文本内容

期待以及文本意蕴期待。

从文本表层来看,青春文学的文体多为小说,它容量大,情

节性、表现性强,加上言情、武侠、玄幻、穿越等多元素的使用,满足了青少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文本内容来看,这里既塑造

了冲出生存与困境的个性少年,也描绘了呈现自我心智的少女自

画像,青少年总能从中“找到自己”。从意蕴来看,青春文学因

写作群体和阅读群体在年龄和阅历上的相似,在世界观、价值观

上的一致性,在面对事情时相同的处理手段,常常让他们产生感

同身受的“共鸣”。

饶雪漫在《左耳》中写:“我常常想我们的青春,它真是奇

形怪状的玩艺儿,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一盏

灯还亮着,但一首歌已唱完了;一场戏还没散场,一份爱已走到了

尽头。”

这段话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青少年心中短暂的“青春”模样。

而这种无限接近青少年心理的创作原则,和这样细腻的语言风格

和表达方式,满足了大多数青少年的期待视野和心理诉求———

一位读者在《萌芽》杂志组织的“80后作者与读者见面会”上说:“青春文学之所以受到我们的关注,原因是他们知道我们那颗炽

热的心如何跳动,知道我们在想什么。”

(二)反映了当前青少年集体审美趣味

姚斯曾提到:“每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受到历史环境影响的,读者的想象能力、生活经历、审美情趣等影响了对作品的认

识和接受。”

根据这一论点,青春文学能在短时间内风靡整个青少年阅读

群体,与当前青少年的集体审美趣味是分不开的。

中国自1971年实行计划生育,导致“80后”、“90后”们

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比其他时代的青少年要更加压抑与苦闷。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又不断涌入,青少

年作为最早接触这些新东西的群体总能感到一种强烈的“分裂”感,于是他们通过青春文学来叩问世界,叩问内心,想要以此来

找到一种平衡。《三重门》中的林雨翔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对Susan有着一种朦胧的情感,感情处理上带着青春期特有的

冲动和笨拙;他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的不满(重理轻文的教育制度、拜金主义等),却无能为力;他空有一身才华和一腔热情……他就

是无数青少年的缩影,是无数青少年的集合。韩寒塑造的林雨翔,正切合了当前青少年的困惑、思考和梦想。

青春文学满足了无数青少年的心理诉求,为青少年带去了心

理慰藉;同时又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的集体审美趣味,帮助人们更深

刻地认识青少年这一群体。青春作家在向世界表达自我的基础上,也获得了同代人广泛的认同和回应。

二、从接受角度看青春文学的缺陷和误导

纵观人类的整个成长期,青春期是可塑性最强,也是未定性

最强的时期。而青春文学作为他们主要读物,因自身的缺陷,对

青少年形成了十分恶劣的误导。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隐含的读者”畸形,迎合青少年消极心理根据埃里克

森的自我发展理论,青春期同一感的混乱,会使青少年对自身的

角色认识不清,产生消极心理,而青春文学对这种现象不是作健

康引导,反而迎合青少年的拜金、病态、自毁等消极心理。根据

伊瑟尔提出的作为一种完全符合对阅读的期待来设想的“隐含的

读者”入手,可以看出,许多青春作家对“隐含的读者”的预想

从一开始就是畸形的。

第一,对拜金心理的迎合。郭敬明写《小时代》本是“写一

部反映我们现在这个年代的青春心灵史”,但据不完全统计,

《小时代》中提到的名牌多达三十多种。根据这些选材,可以看

出郭敬明构想的隐含读者就是对奢侈品了如指掌的青少年。这样

的书写方式无疑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误导,使他们走上一味追

求物欲的错误道路。石一枫评价:“如果说《悲伤逆流成河》还

算是现实的青春片,《小时代》则是纯粹虚幻的肥皂剧。”

第二,对病态心理的迎合。张悦然有一篇短篇小说《小染》,讲述了一个叫小染的姑娘为摆脱束缚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的故事。这篇小说无疑是柔弱的、病态的、矫情的,作家张悦然在创

作之初对于“隐含的读者”的定位可能就是病态且仇父的,然而

这个定位是完全错误的。它在不知不觉中对青少年,尤其是少女

有了一个恶劣的引导,滋长了她们那种矫情的心理,还损害了父

亲在她们心目中的形象。这不仅对她们的成长没有起到任何帮助,甚至伤害了她们纯洁的心灵。而大量言情类、武侠类、玄幻类、

穿越类等小说的畅销,给了他们一个逃避社会、逃避现实的“避难所”。

第三,对自毁心理的迎合。青少年读者因对现实世界感到幻灭而普遍都有一种自毁的趋向,他们喜欢看到主人公在遭受各种苦难之后还被毁灭。像《悲伤逆流成河》里基本上所有主人公都自杀而亡;《三重门》的林雨翔最终选择自杀;《左耳》里吧啦为了一个少年堕胎,还为了他最终死去。这些小说迎合了青少年的“自毁”情结,都选用悲剧收场,令文本接受更容易,也令青少年产生一种阅读后的快感。但实际上,这些消极的东西对他们毫无益处,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叛逆和毁灭的倾向,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发展。

(二)接受距离为零,滋养读者心理惰性

根据接受理论,读者的阅读经验和一本作品所需要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着该部作品的艺术特性。当作品缩短这个距离,使接受意识无需转向未知经验视野,那么这部作品就接近“通俗”艺术。

青春文学正是这样的文学的典型代表。许多青春作家早期的确是认真创作,想为青少年读者带来一些意义深刻、非同凡响的作品,然而随着作者偶像化与读者粉丝化,这些年轻的作家们迷失了文学精神。他们根据当下最流行的趣味来撰写,既不负责开拓读者的视野,也不关心是否启发读者思考。

这其中最明显的代表就是由辽宁出版集团主管、春风文艺出

版社主办的文学杂志《布老虎青春文学》。它内容单调、重复、

贫乏,与它的读者群体之间的接受距离基本为零,很少有读者因

为阅读这类书籍产生“视野上的变化”。这类“通俗”艺术的存

在价值本在于“令人喜闻乐见,甚至可以从中提出道德问题”,

但有些作品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的道德问题,只仅仅为娱乐和猎奇,如果读者长久沉溺其中,就会养成心理惰性,钝化自身的审

美感受力。

(三)“审美净化”环节缺失,不能引发读者反思姚斯在他的《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一书中将审美愉快及相关审美分为了

审美创造、审美感受、审美净化三个方面,同时还设想了五大交

流模式。青春文学在审美创造和审美感受环节相对完满,因此受

众能从文本中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愉悦。他们或通过联想模式,将自己代入成小说中的主角;或通过同情模式,与人物共同受难产

生怜悯;更有甚者被激出灵感,提起笔来开始自己的创作。但鲜有

青少年读者在阅读完青春文学后进入一种反思的状态,他们大多

数只感受到一种欲望被满足后的“愉悦”或是欲望并未被满足的“压抑”。

“审美净化”环节的缺失令青少年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的认同

感和快感远远大于对作品的思考。这是青春文学作品对人物的塑

造不够立体,对文学题材的把握不够深刻所造成的。优秀的文学

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总是注重其立体性,来揭露人性的丰富性、

复杂性,使阅读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审美经验的拔高,最终令其得

到精神上以及心灵上的自由解放。而青春作家们因生活体验和积

累还是有限的,他们还尚不能把平凡琐碎的细节生活归纳成规律

性、普遍性的东西,反映在作品上也是停留于一时一事的表面叙述。他们始终没能聚集起来一种能使青少年面对世界,正视成长,好好生活的力量。

三、对青春文学创作的几点建议

中国自古就缺乏有关青春的抒写。自1996年郁秀的《花

季·雨季》问世,青春文学应时而生,它作为这个时代的标记,

记录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史、生活史。

就这一个层面来看,青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应该得到相当一

部分的肯定,它是文学史发展历程上必然发生的一个文学现象。

但青春文学的发展在保持对青少年的关注与反映的同时,理

应有一份自觉和自省。它在文学体裁和语言风格上能满足青少年

读者的期待视野,有自身的市场(读者)定位,这是青春文学的

“自觉”。然而在“自省”的方面,青春文学还尚有欠缺。伊瑟

尔有一个理论很值得我们注意:“审美反应论根植于文本中”,

因此我们仍旧还需从文本出发,提出一些要求与建议。

首先,在创作上,青春作家可以保留那些青春文学特有的方面,例如细腻的心理描写、大量网络语言以及独特学生的视角等

好的方面,尽量挖掘“青春主题”中深层次的东西,不能只停留

在表面书写。尽量避开一些敏感的、病态的题材,不能迎合青少

年的消极心理。

其次,在文学功用上,青春文学应当变“反映青少年集体审美”到“健康积极的引导青少年集体审美”,拔高读者期待视野

的高度,最终为青少年提供正能量。

最后,在主题上,青春文学应当既反映青少年对成长的拒绝,又体现他们对成年的妥协,既写出这其中的悲哀和无奈,又道出

其中的欣然与欢快,给予他们从厌世到面世的正确引导。青春文

学不仅旨在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应该激发他们去深思、去探讨的

能力,最终升华到“审美净化”的境界。它不能仅作为一种文学

消费存在,更应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留下能流传于世的作品以

求得“不朽”。

参考文献

[1]焦守红.当代青春文学生态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8:15-16.

[2]葛亮亮.青春文学的崛起[M].阅江学刊,2012(8).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11.

[4](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

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译文出版社,1987:31-36.

[5]饶雪漫.左耳[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6]曾详书.“80后”写作:代际沟通热烈展开[N].文艺

报,2005-8-9.

[7]刘蓓蓓.郭敬明新长篇《小时代》将连载五年[N].中国新

闻报出版社,2008-1-15.

[8]石一枫.时代是怎样变小的———读郭敬明《小时代》[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8(6):219.

[9]伊瑟尔.阅读行为·中文版序言[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21.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 一、初中语文教育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非常必要。然而,我国现在有关初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到其发 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 (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形势挑战与教学弊端 (二)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三)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 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解决传统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问题,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结语 学生的发展,不仅依靠知识,还需要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外国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可让初中语言教学 变得更加灵活和丰富。 参考文献: [1]林淑玲.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意义和现状[J].新课程:中学版,2011(3):123. [2]刘清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究[D].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领域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可以说现代性已经成为当前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对于现当代文学

中的现代性,一方面促进了新的艺术、审美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对文学艺术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因此,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 1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定义 关于现代性的研究,有的领域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有的领域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思维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在文学领域中,有很多学者认为,文学的现代性是一种审美的现代性的体现,因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艺术的存在。严格的讲,文学现代性是很难定义的,总的来说,文学现代性是一个系统,具有审美、启蒙等功能,而文学现代性的中心则是审美现代性。 2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2.1审美现代性有悖论性: 2.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发展两难性: 2.3文学现代性体现的怨恨情结: 2.4文学现代性的转型: 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存在的问题,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笔者看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是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开始的,从实际创作看,鲁迅是从精神感受、文学观念等方面来体现文学现代的。此外茅盾在《蚀》中,通过知识青年的情绪感受来体现文学现代性,在《子夜》中,通过火车、轮船、烟囱来体现出主人公对“现代”的向往。在胡适、鲁迅、茅盾等作家的带领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逐渐发生了转型,并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带向了“现代性”的高潮,也逐步去除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现代性”的弊端。 3总结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产生于西方现代性的压迫,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发展存在两难性,

古代文学优秀论文--清代论词绝句研究

清代论词绝句研究 绪论 清代论词绝句是清代词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以绝句体进行词学批评,与其他批评形式相比自有其独具的特色与优点,即“诗”与“论”的完美结合。吴熊和先生认为“自宋以来,词论的形式,大体有四类,词话仅是其中之一。另外三类,一是词集序跋……二是词集评点……三是论词绝句……”。1清代论词绝句是词学批评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 近年来,吴熊和、陶然、孙克强、王伟勇等都对清代论词绝句有所搜集,所得颇丰。目前对清代论词绝句搜集最为完备的是台湾王伟勇先生,王先生于二零一零年九月出版《清代论词绝句初编》一书,共搜集到清代论词绝句133家,1067首。但是正如吴熊和先生所说:“如果翻检更多的清人诗集(清诗别集在七千种以上),所获当不止于此。”2 论词绝句自清初产生,作者代不乏人,蔚为大观,但是参与这一特殊词学批评形式研究的人却并不多,在清代则更是寥寥无几,而且评价也不高。目前所见清代词学批评论及论词绝句的有: 1.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四“王士祯词”条,卷十二“王一元词”条和“尤维熊小庐词”条,卷二十“粤人词”条,引用并论及孙尔准、厉鹗、朱依真、尤维熊、谭莹五家的论词绝句。但就在这仅有的四处,作者也多批评之语,称“文靖论词绝句中,有‘人籁定输天籁好,长芦终是逊迦陵语’,未免阿好乡曲。”“朱小岑论词。古今各半,其谓美成铺张可厌,已属非是,且取乃父词论之,尤觉悖理。”“尤二娱论词,多同时朋旧,乃怀人诗耳。”“(谭莹)抑扬间有未当”。 2.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曾引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关于孙尔准、厉鹗、朱依真、尤维熊四人论词绝句的论述,但并未作评论。 3.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陈聂恒栩园词弃稿”条,引陈聂恒论词绝 1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3页。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随着第一次文代会后,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的主题也随之转变。 在时间、空间的推移下,作家们的创作思路以及审美意义也随之慢慢 变化。彼时的江南就存有这样一批作家,他们小说里的“江南世界” 因各具特点的创作手法和反映不同时代的主题,如实的记录着时代潮 流的走向。他们有的经历了从建国到*这段苦难历史,有的成长于这段 历史之中,他们将自己敏锐的视角寄托于江南想象之中,抒发着对于 江南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反省,将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的审美意义及其 文学史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所以选此为题正是为了探寻中当 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的文学内涵,希冀发掘其文学史意义的变化。 2、研究意义: 经过建国后至七十年代初期的沉寂,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 大批江南籍作家涌现,江南文学“边缘化”的格局逐渐被打破。进入 新世纪,关于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研究逐渐兴盛起来,这类研究的文献虽然概述性的总结居少、个体研究居多,但透过 这样一个繁杂的参照系,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和文学史意义的价 值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成果条分缕析,审视评估,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 的发展。 选题研究现状 当前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研究综述有: 1、在时间、空间的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变化对于作家创作的 影响:

自九十年代后期起,学者们已经有意识的尝试从江南作家及其小 说里的江南意象和叙事手法着手,并以此探寻当代江南文学发展的新 趋势。而关于江南地域文化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可看作为江南作家 对于江南世界的一种“寻根”。正是在这种越发多元化的研究形势下,当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也逐步表现出了新的文学价值。 相关的文献有王德威的《当代小说二十家》、张炯的《中国当代 文学研究》、孙其勇的《论故乡苏州对苏童创作的影响》、陈娇华的《小巷文化的独特镜像——论苏州小巷文化对陆文夫小说创作的影响》、高松年、沈文元《论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小说》等等。 2、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创作思想、作品主题及其题 材抒写的变化 任何文学创作都是对一定时代的反映,关于第二个研究方向—— 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创作思想、作品主题及其艺术风格 的转变,则是当代小说在江南想象这个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关的文献有崔致远的《中国当代小说流变史》、方中的《童心 观照下的悲悯——评毕飞宇的人文关怀》、史国铭的《论苏童小说与 江南文化》、曾一果的《“南方”的复活——读朱文颖的》、张清华 的《南方的细小、漫长与悲伤》等。 例如崔致远先生所著的《中国当代小说流变史》从人文情怀与社 会进程的角度来探寻当代小说的流变。他在书中便阐述了当代小说在 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流变,并从叙事结构出发,将当代小说分为“革 命现实主义”、“启蒙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等走向,他认为在这个流变的过程中,江南作家的相关于“江南叙事”的创作手法和思路也所以发生了变化,他们作品的主题多以城市的兴 起与乡村传统文明的堕落为主,反映了在那个时期里江南作家对于江 南意象的“苦难写实”,以及现代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 3、关于江南社会的转型中作家关于江南想象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 义的变化的研究:

最新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doc

最新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例一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8-11 第一章动物叙事的缘起 11-19 第一节后花园与动物结缘 11-13 第二节村庄中与动物相伴 13-15 第三节其他因素的影响 15-19 第二章赞颂与批判——动物叙事的深层内涵 19-32 第一节对自在生命状态的追求与赞美 19-22 第二节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批判与悲悯 22-26 一、野性的缺失——历史惰性中动物般的生存状态 22-24 二、人性的匮乏——病态与苦难的生存境遇 24-26 第三节漂泊意识与"家养动物"的书写 26-29 第四节女性焦虑的释放与动物叙事 29-32 第三章动物意象的呈现 32-40 第一节 "羊"意象 32-35 第二节 "猫"意象 35-37 第三节 "爬虫"意象 37-40 第四章萧红创作中动物叙事的文学史意义 40-45

第一节东北精神的另类书写 40-42 第二节 "象征符号"与"生命主体"的双重变奏 42-45结语 45-46 参考文献 46-52 后记 52-5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3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例二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8-10 绪论 10-20 第一章 "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病态人格 20-36 第一节忧郁:革命者的病源 20-25 一、忧郁症:革命者共有的病症 21-22 二、忧郁的原因探究 22-25 第二节焦虑:忧郁病症的延续 25-28 一、焦虑症:忧患革命的意识世界 25-27 二、焦虑的原因探究 27-28 第三节癫狂:焦虑过度的宣泄 28-36 一、癫狂症:逃入幻象的路途 29-32 二、癫狂的原因探究 32-36 第二章 "乌托邦"三部曲的意象世界 36-53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925870.html,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1949~1966 2、论中国民间文学 3、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4、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5、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6、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7、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 8、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 9、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10、“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 11、刘绍棠小说与中国民间文学 12、中国民间文学史 13、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14、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学史 15、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 16、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传奇 17、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18、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 19、佛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925870.html, 20、世纪描述: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风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纪要 二、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民间文学经典论 2、表演理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3、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4、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教学设计新探 5、中国民间文学中“鱼”的意象 6、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文体研究史略 7、试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的两个问题 8、喜读刘守华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对谚语、谜语的影响 9、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 10、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 11、论中国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格局 12、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3、中国民间文学的符号学阐释 14、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5、对《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几点看法 16、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丰碑 17、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 18、中国民间文学影响力评价问题研究--以愚公移山故事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

古代文学史论文

浅谈李煜《阮郎归》 摘要:闺怨词虽然表达的是女子的孤单和寂寞,但是说来有趣,这些词却大多出自男词人之手,这首《阮郎归》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与一般男词人写的闺怨词所不同的是,李煜的这首词并不是主要表达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的苦痛,更不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这也许和他自己的身份有关,更和李煜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首词中,爱情并不是唯一的主题,几句话,道出了李煜内心的繁复的情绪。 关键词:闺怨词阮郎归从善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他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懦弱,昏庸而无能的皇帝,他在政治家的眼里是一个无才无能的废人,他被无奈的卷入了历史,本知最后的结局又无力逃脱命运的魔掌。可是梦醒时分,又有谁看到他眼角的泪痕?谁又懂得这位宽厚仁慈的皇帝内心万千的焦虑和悲叹?莫要批判他,他有他的苦楚;莫要轻视他,他有他的才华;莫要曲解他,他有他的理由;莫要忘记他,他有他的奉献。我懂得李煜,更懂得他的《阮郎归》。 说起这首词,你也许会和李煜的情史联系到一起,想找到一些他为什么会写闺怨词送给从善的缘由。李煜的爱情有两段,“大周女英”,如果我是男子,有此二位美女相伴,一定会羡慕他坐享吉人之福。但是仔细想想,这两段美好的爱情,似乎不能让李煜心生怨恨,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那李煜为何要发出如深闺怨妇般的哀怨呢?在我看来,原因有很多。 “阮郎归”又名忆桃园,相传“刘晨、阮肇二人共入天台山,在西边遇到两个仙女,结为了夫妻。半年后出山回家,‘亲旧零落,邑屋改易,无复相识。问询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从题目上来看,“阮郎归”表达的是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在乱世的厌恶和痛苦。李煜以此为题,赠给郑王十二弟从善,想必,他要表达的是另一种独特的深意。 十二弟从善,曾经在李煜还没有登机之前曾有过篡夺皇位的念头。在先帝驾崩之时,从善恰好是先帝身边唯一一个陪伴的皇子,他曾动过私改遗诏的念头,后因被拒和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断了这个念头。照理说,对待这样一个曾经有心对李煜不利的人,作为刚刚登基的皇帝,理应是该斩草除根,解除后顾之忧的把从善暗中处理掉的。但是李煜没有,他反倒是对从善越来越好,百般呵护,甚是珍惜这段兄弟情。从善也许是心生愧疚,被李煜的所作所为感化了,于是在李煜准备派人代表后周,出使北方去见赵匡胤的时候,从善主动请命,替兄长分担忧虑。谁知,就在从善见到赵匡胤的时候,就被扣留当了人质,成了赵匡胤金丝笼里的金丝雀,无法返回家乡。 这首词正是写在从善被当做人质之后,李煜所写。如果,从这段背景看,你会认为《阮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余秋雨散文的“寻根”情结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目的:在当代散文作家群体中余秋雨是独特的,余秋雨的散文被认为是“重拾困扰着若干代人的重大课题,避开庸俗社会学、政治学的羁绊,直指民族心灵的深处”的文化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余秋雨散文中的处处透露出来的寻根意识,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和深入探究,试图通过文学寻找的文化根基来体现和折射民族文化的精神。进而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力和思索寻根意识对当代文明的重要性。 意义:本文通过探索余秋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寻根意识,尝试性地揭示出寻根意识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现状:寻根文学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思潮,主要是作家们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把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之根”弘扬光大并且开拓创新,其中余秋雨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深厚的寻根意识便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之一。但是对于余秋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寻根意识方面的研究也有,却没有总结性的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余秋雨散文中寻根意识产生的根源 余秋雨的众多作品中之所以体现出浓厚的寻根意识,这也跟余秋雨本人的成长、思想、经历等有关。 2、“寻根”中的文化人格及其灵魂 (1)深邃的文化人格 余秋雨散文通过描写“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使得文化人能够“轻够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透露出中国文人坚韧执着的精神世界。 放逐路上显露出来的强健人格与官格 余秋雨作品解析和探索中国知识分子和文人形象,并进行文化反省,体现出深深的人文精神。 (2)与世俗无关的文学追求和人格修养 作者渴望人格的自由,我们阅读余秋雨的作品不难发现,实际上他是有意要进入一种现在“中国式文化团体”的自我放逐的状态。 3、重塑当下文化人格 余秋雨散文在结合历史的同时,又与现实相联系,在对文化的探索中体现出一种深深地忧患意识,在观看历史的进程中,反省中华民族的现状和前途。 4、结语 余秋雨正是在文化与文学中努力实现着一位文化学者的职责。正是作者这颗怀古思今,不断探索民族文化和文化人出路的赤诚之心,使得笔下流泻出来的文章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餐饮业分餐制的探讨 2.旅游景区星级卫生间文化刍议 3.导游辞解说艺术浅议 4.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分析 5.导游语言艺术探析 6.旅游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纵横谈 7.现代饭店服务质量评述 8.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9.论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10.试论现代饭店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11.旅行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12.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13.旅游者旅游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研究 14.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诌议 15.论旅游景点的形象塑造与推广 16.旅游黄金周的游客心理研究 17.旅游服务策略研究 18.试论"金钥匙"服务与我国旅游饭店业 19.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0.饭店个性化服务研究 21.饭店服务标准化研究 22.浅析集团化趋势下中小旅行社的经营管理 23.试论旅游饭店的绿色营销 24.饭店内部营销浅析 25.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26.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7.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28.饭店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29.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30.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1.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32.试论中国酒店业的专业化及集团化 33.中外饭店管理集团发展对比研究 34.经济型酒店发展探讨

35.高职旅游专业教学问题探析 36.高职旅游教育模式构建探讨 37.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38.《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以下为06和07级同学的选题参考: 39.“欢乐谷之家”设计方案 40.浅谈我国度假旅游的现状与发展 41.中国旅游商品发展思考 42.“法老的家”餐厅设计方案 43.远通维景酒店安保工作调查报告 44.企业文化对酒店的影响 45.浅谈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46.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产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47.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探究 48.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49.论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0.“上善若水”咖啡厅设计方案 51.浅谈航空旅游高端旅客服务 52.酒店个性服务的现状和发展探讨 53.主题酒店在国内的发展浅析 54.关于旅游业改革的基点思考 55.酒店员工流动的影响分析 56.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57.浅谈酒店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 58.试论旅游业的环境影响 59.论地震后四川地区的旅游市场趋势 60.饭店行业人才竞争浅析 61.餐饮服务中投诉现象的研究 62.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63.中外酒店服务业的比较研究 64.重庆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和思考 65.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66.旅游发展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 67.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酒店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 68.对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探讨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有关现代文学论文

有关现代文学论文 导语: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 里未淨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以下为大家介绍有关现代 文学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现代文学语言,白话并简洁 语言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文学思想进行 变革,那么就要现对语言进行改革,鲁迅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在语言表述方面,鲁迅的文学作品也 颇具研究价值,是现代文学语言的典范。鲁迅擅长用平白如话的 语言阐释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性特点,通俗点讲,在现代文 学语言的呈现上体现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 特点。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对采用白话文进行文学 创作十分的提倡,暗藏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 感悟。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也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白话文学主张, 在他的杂文中还对那些反对白话文的人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另外,在“五四”时期,西方文化曾经大量的涌人中国,一些新的名词 也就随之传人中国,这个时候作家们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对 于这些新名词的运用,鲁迅先生曾说:“欧法文化的侵人中国白 话中的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所以说他非常 主张主动对这些外国语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吸收和利用,丰富自己 的文学语言。 二、现代文学体裁,新诗应创新

关于文学体裁,鲁迅先生予以很多的建设性论述,他用 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且这些论述对于 现代文学理论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时新诗的出现,可以说在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鲁 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但鲁迅先生在诗歌的创作以及批评方 面都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他的新诗只有《梦》、《他》、《桃花》等六七首而已,远不如他的杂文以及小说的创作数量。鲁迅 先生对新诗的理论建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鲁迅先生认 为新诗应该是对真实的情感进行的表达,他对新诗的择选和对新 诗诗人的评价,要求用真实的健康的情感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第二,鲁迅先生认为诗歌创作时应该对其内容进行重视。一首好 的诗歌应是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对其语言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组合,有利于精炼文字,使诗歌富有韵律。第三,鲁迅先生主张 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采用白话作诗,对新诗进行创新。在现代文 学发展史上,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贵在创新。中国诗歌只有 进行创新,才能够走上新生的道路。这里的创新是指题材内容的 创新,语言与手法的创新。 三、结语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 变的结果,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先生 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在进行中国现代文学 中的鲁迅研究的过程中,应深究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题材、语言、体裁方面的主张,通过研究鲁迅的人生选择与创作道路,促进现 代文学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目录 一、现代汉语部分 二、写作部分 三、文学理论部分 四、美学部分 五、现代文学部分 六、古代文学部分 七、当代文学部分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九、外国文学部分 十、民间文学部分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十二、中学语文教学法部分 十三、新闻理论及新闻史部分 十四、秘书学部分

一、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外国文学小论文

从《格列佛游记》中看小人国家庭责任观与中国家庭责任观的差异摘要:通过对《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分析,探讨小人国的父母同孩子的家庭责任观念,正确理解小人国中的家庭责任观,以便读者在阅读这本小说时有所吸收和借鉴。 关键词:小人国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观小人国的家庭责任观 一、小人国的家庭关系现状 在小人国里面,男女的结合是基于伟大的自然法则,是为了人类繁衍生存的需要,男人和女人结合在一起,是出于一种性欲的需要,就同其他的动物一样,而不是情感的共鸣。正因为如此,他们从不认为孩子该为父亲赋予他生命,或是母亲将他带到人世而承担任何责任。在他们那个国度里,父母亲并不想要生儿育女,因此,他们便认为,父母是不能胜任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为此,他们在每个城镇都设有公办养育院,所有的父母,除了村民和工人,在自己的婴儿满了二十个月后,一定得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养育院去抚养和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在小人国中,孩子将近两岁时便离开了父母。在男孩养育院,他们受到荣誉、正义、勇敢、谦虚、仁慈、宗教、爱国等等方面原则性的培养教育,除了短暂的吃饭、睡觉时间以及包括身体锻炼在内的两小时娱乐活动之外,他们总有些事情要做。孩子们绝不准许同仆人交谈,只许一小伙或大群地在一块儿玩耍,还总得有一位教师或者助教在旁,这样他们就不会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幼年时代染上愚顽的恶习。

一年中父母亲只准看望孩子们两次,每次看望的时间只有一小时,见面和分别时可以吻一下自己的子女,但那种时候总有一位教师在旁,他们不允许做父母的窃窃私语或对孩子表示爱抚,也不允许他们带进玩具、糖果之类的礼物。在女孩养育院,高贵人家出身的女孩子所受的教育大致和男孩子差不多。也就是说,他们的人生黄金时期都得在符合自己身份的养育院中度过,并且同父母亲近的机会特别少,甚至连父母亲向自己的孩子表达爱意的机会都不给予。在这样的一种家庭关系中,父母和自己的子女之间的关系显得特别疏离。 二、中国家庭责任观的内涵 一般来说,所谓责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按照社会要求所承担的任务或者使命。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责任的定义是:“(1)、分内应作的事,例如:尽责。(2)、没有做好分内的事情,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例如:追究责任。”1家庭责任观就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安全的、伦理的、情感的等等多种形式。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会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任何人的需要及其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现实世界。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家庭责任观抱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比如在封建社会,拥有三妻四妾对 家庭的男主人来讲并不意味着他的家庭责任观念的缺失。但在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当代社会,重婚、纳妾则被视为对家庭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不仅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会受到法律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5.第五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情结 学生姓名:李晓燕 学生学号: 200810102016 院(系):人文社科学院 年级专业: 2008级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蒋莲副教授 二〇一二年六月

摘要 中华民族早在炎黄时期就开始使用木梳,木梳距今已有四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木梳的发展历经了漫长岁月,近年,梳子已形成一条传统文化产业链,并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本文追溯木梳的制造起源,探寻木梳的发展历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意象,分析作者寄托的情感,指出木梳背后的情结,提出了木梳情结的实质是对自我价值的珍惜。本文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木梳文化提供参照,以期推动木梳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关键词古代文学,木梳,情结,自我价值

ABSTRACT Chinese wooden comb has a long history more than four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 years. In recent years,the comb has formd a traditional cultural industy chain,and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process,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study,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works in comb imagery,explain author reposing emotion,point out the comb behind the complex,proposed the comb complex is the essence of the self value.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comb cultur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b’s industrialization,to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vival. Key words ancient literature,comb,complex,self value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文学编 一、文学史篇 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8论“革命传奇”小说 9论“样板戏” 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 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 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 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 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 16论“文革”叙述模式 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 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 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 二、文学思潮论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 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 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 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 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 6论“朦胧诗” 7论“后朦胧诗” 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 9论新历史小说 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 11论“寻根文学”思潮 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三、作家论 1鲁迅小说创作论 2鲁迅散文创作论 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

4郭沫若创作论 5茅盾创作思想论 6茅盾评论特色论 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 8巴金小说创作论 9老舍的平民观探 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 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 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 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 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 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 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 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 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 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 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 四、作品篇(小说) 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 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 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 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 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 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 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 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 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 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 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 13钱钟书《围城》失探 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 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 17论方方的小说 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 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广告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广告学毕业论文选题(一)媒体类、传播学类 1网络传播中的传播模式论 2、E时代把关人的角色转变 3、对于媒介娱乐化的思考 4、沉默的螺旋理论”在XX领域的特征体现 5、台湾中兴百货的意识流广告 6、媒体组合策略探讨(以某品牌为例) 7、中国媒体伦理道德原则 8(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广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 9、传统广告媒体的挑战与机遇 10、新媒体在广告中的应用 11对于媒体公信力的思考 (二)创意、品牌、文化类 1美女战略”在广告中的应用 2、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3、(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中的应用

4、广告的神似”与形似” 5、广告中(怀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表现 6与明星代言与体育用品广告 7、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 8广告中的意识倾向与偏见 9、品牌导向与广告应用 10、创意就在你身边一一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 11、创意与生活经验 12、论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创新 13、某品牌护肤品的促销策略 14、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 15、广告的韵味与品味 16、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 17、论商品各在价值层次广告中的体现(如核心价值、附加价值等) 18、谈商品的(附加、符号)价值 19、广告中的人文主义表现 20、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21、广告创意艺术谈 2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23、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广告的影响 (三)消费行为、广告心理 1不同年龄段的广告心理(儿童、青年、老年等选一) 2、从某一著名品牌看广告策略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3、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广告的影响 4、广告心理的变化趋势及度的把握 5、事实性思维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6消费心理分析与广告(具体某一广告类型 7、新时代消费心理对营销的影响 (四)广告与营销、公关 1、买方市场下企业的市场营销 2、论企业营销的战术策略 3、某品牌的营销策略分析 4、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体育营销(CBA、足球俱乐部等) 5、提高市场销售率常见的错误和对策 6、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市场营销 7、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 8、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民间文学灯谜论文2200字_民间文学灯谜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民间文学灯谜论文2200字_民间文学灯谜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民间文学灯谜论文2200字(一):浅谈《红楼梦》里的灯谜与民间谜语 摘要:灯谜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情感和文学主旨的表现形式,当然灯谜在《红楼梦》中也不例外,并且出现了很多次,在《红楼梦》中,据统 计这部文学作品收录灯谜的数量有二十几则。在《红楼梦》中灯谜的作用非常大,作者通过灯谜来表现具体的人物形象,渲染这部文学作品的所要表现的悲情的故 事气氛,《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将灯谜在整部作品中呈现的淋漓尽致,同样这 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很多灯谜与谜语都是对于当时清朝时期的人文风俗的具体反映,表现了在清朝时期一些学者对谜语是非常有研究的。 关键词:红楼梦灯谜民间谜语 一、在《红楼梦》里,灯谜的几种主要作用 1.运用灯谜塑造人物性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借助很多文学表现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在《红 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灯谜的描写,塑造出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表现 了人物的性格,当然在表现人物性格的形式上,也是有非常多种类的,有的是通

过猜灯谜的整个过程即从灯谜的编造,灯谜的说出到猜出灯谜的答案的这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过程来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还有的是透彻全面的利用灯谜本身的含义来将人物的具体性格进行揭示。 在《红楼梦》中,作者在很多情节中将灯谜运用了进去,并且通过对猜灯谜这一活动的叙述,将人物的性格也是水到渠成的展现开来,在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典型,非常鲜活的,例如薛宝钗,薛宝钗有着封建的妇道思想,她的举止都是非常委婉不张扬的,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太监将元春编制的灯谜拿出来让大家来猜,元春所制得灯谜由于非常的通俗易懂,寓意浅显,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出来,所以薛宝钗一看谜面就将灯谜的答案猜出来了,但是她并没有马上说出来,因为这则灯谜是元春设计的,所以她表现的很丰富,一边称赞灯谜编制的巧妙,一边又假装思考,这样简单地变现就将薛宝钗心思缜密,八面玲珑,举止稳重不张扬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2.用于将人物的命运进行揭示 在红楼梦中探春有一则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则灯谜的谜底是风筝,大体一看探春编制的这则灯谜,从浅显的表面来看只是一则关于事物的谜语,但是通读整部著作我们会发现这就是作者为探春这个人物的命运所故意设计比喻的事谜,探春的命运就像是风筝一样虚无缥缈,跟她所做的灯谜中所讲的正好契合。 3.对文章的主旨起到点睛的作用,增添悲剧气氛

文学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论文

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论文 一、原著创作的背景意图 在阅读《傲慢与偏见》这部著作中,要想体会此部作品 的话语含义,就要了解并熟悉作品中的话语表达,而且还要明白 原著作品作者的创作动机、写作思想等各方面信息。而且对整部 作品进行翻译,就要借助目的语对源语中所蕴含的语用含义充分 且详细地进行传达。那么,比较常见的运用方法就是首先了解原 著作者当时在怎样的时代环境中进行创作,并且了解作者创作这 部作品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翻译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原 著作品,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语境。以原著作品这 句英语为例有翻译者将这句翻译为“……对我们这些姑娘来讲, 这是件很好的事!”而也有的将其翻译成“……女孩们真有福气!”,在原著作品中,“fine”是一个形容词,在翻译时要想 获得良好的翻译效果,首先就要了解原著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和 意境。在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JaneAusten很擅长于将一个普通 家庭极极为复杂的生活琐事,通过作品将每个人物特征生动、具 体地呈现出来。在此部著作中,表面上看是采用了轻松的叙事写 作风格,其实内含着极大的幽默、讽刺意思。例如,在作品开头 的这个句子中作者间.奥斯丁以班纳特就是以这个家庭为创作题材,向读者阐述了这个家族为了争夺继承财产而表现出的种种丑陋面目。真正了解了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后,从中可见,翻译者将原著 中班纳特妻子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原作者 的创作意图和语境。 二、原著作品中人物中的角色关系

原著在人物对话中语言的应用表达得比较微妙,在翻译 原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时,要准确把握是相当不易的。因此,在翻 译时,翻译者要掌握好说话者和听话者两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原 著作者在对话中采用了非常高超的语言艺术,充分刻画出作品中 人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并较为生动地描写了人物性格特征。例如,在这句话中:“Ihvaeellverdesie rdyuorgoodopinioll,andyouhavecertainlybesttoweditmosunwillingly。”在王科一 的翻译中,他翻译为:“我从来不稀罕你的抬举,况且你的抬举 我也非常勉强。”而张玲和张扬则将其翻译为:“我从来不期望 得到你的美意,而且你刚才表达这番意思时,也完全不是出于心 甘情愿。”这句是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表达爱意时伊丽莎白的 回答。在作品中,达西是一个非常清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人物, 伊丽莎白对他非常反感,对他的求婚更是非常讨厌,达西故意破 坏了她姐姐和她朋友宾利之间的关系,达西在伊丽莎白心中就是 一个非常可恶的人。因此,伊丽莎白为了灭达西的威风,在达西 面前常表现出一副高傲的态度,从他们之间的对话中就可看出, 内含着特殊关系的语境,在这句话中,王科一的翻译中,将伊丽 莎白对达西的傲慢态度充分展现出来。 三、文化时代环境 一般来讲,文学形式不会限制到文化语境,它属于能够 对语义产生影响的非语言因素,社会文化语境可直接影响到作品 中的语言表达,在每个社会时代背景中,都蕴藏着当时的风土习俗,在这样的背景中创作,作品的主要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都 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初次动笔是在1795年,对那个时候的英 国生活背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就非常充分地考虑到了这点。在注释原作时,要为读者提供一些文化背景,只有这样,作者才能了解原作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与原因

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与原因 晚唐咏史诗的兴盛也就造就了咏史诗在艺术极具自身的艺术特色,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咏史诗在晚唐兴盛表现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咏史诗内涵的界定 自古以来,研究者们对于咏史诗内涵界定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览史书咏其行事得失,或自寄情。"是吕延济在《文选》六臣注中对咏史诗的界定。虽然寥寥数语就总结了咏史诗的基本特点。而现代《辞海》中对"咏诗"的解释是:"歌咏史实,以历史事件为题材。尽管古代诗歌性质的定义一般是根据作者的命题来分类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根据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自身的感受来决定的分类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咏史诗这样定义:咏史诗的吟咏对象一般是与历史有关的事件、人物和历史神话以及历史遗迹等,并且借这些事物表达和抒发自身的情感,并且加以评述和论说。 二、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 (一)咏史诗人和诗作的增加。根据有关研究者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统计,在本书中咏史诗大概有50首,其中专门是咏史诗人就有30位。而在《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有一千六百多首诗是出自于唐代。尤其是晚唐时期(公元836年至公元

907年),在这七十年见创作的咏史诗是之前咏史诗总量的一倍之多,咏史诗人的数量也是之前数量的一半。在这其中还包括了杜牧、李商隐、皮日休等着名诗人。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晚唐时期专门致力于咏史诗人也在增加,其中胡曾、周昙的咏史诗还成卷成书,并且还开创了诗坛的新风--七言绝句。 (二)诗作质量提升较大。晚唐时期由于咏史诗人的增加,很多诗人对于咏史诗的研究和创作就进入更高的和更深的层次。 特别是在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也达到了巅峰,还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赤壁》《过清华宫绝句》《贾生》等着名咏史诗篇。 (三)创作题材广泛。晚唐时期咏史诗人们对历史题材的挖掘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之后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咏史诗的范围从后妃宫闱、到闺中佳人在至市井之人都是诗人创作的题材。李商隐的《浑河中》、周昙的《唐尧》都是讲述唐德宗时期的史事。 (四)诗作风格呈现多样化。晚唐时期的咏史诗在创作风格上非常丰富,能够突出体现咏史诗人的创作个性和特点,有的诗风气势豪迈、洒脱俊朗、有的诗风隽缠绵、独出机抒,有的用新奇的表现手法创作出极富感染力的不朽诗句。杜牧的挥洒豪迈、李商隐的曲婉动人、孙元晏的朴实无华、罗隐的雄健挺拔都为晚唐咏史诗的兴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 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论文题目参考 1、小班幼儿音乐游戏的特点及实施意义 2、歌唱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的作用 3、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培养策略 4、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5、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问题与思考 6、艺术领域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7、谈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模仿学习”的价值 8、幼儿意愿画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9、幼儿园安全教育实施现状研究 10、在园幼儿心理伤害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11、幼儿攀比行为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1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分析 13、幼儿园虐童事件事件分析 14、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研究 15、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16、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17、3-6岁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研究 18、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19、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 20、幼儿创造力认识与培养的调查研究

21、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22、幼儿绘本阅读的行为研究 23、幼儿家庭玩具选择与使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24、室内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25、角色游戏中幼儿性别角色认同和教师介入的研究 26、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 27、幼儿家长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28、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9、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30、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31、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32、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33、教师与幼儿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34、教师与家长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35、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 36、幼小衔接问题研究 37、论离异家庭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38、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9、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40、论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 41、从虐童事件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