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老街”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海口骑楼老街”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海口骑楼老街”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8130261.html,

“海口骑楼老街”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管惠琴

来源:《成长》2019年第04期

摘要:我园以《指南》为依据,本着传承与发展海南传统文化的眼光,根据园所环境的

独特设计,创新设计了以幼儿熟悉的海口“骑楼老街”为生活背景,由三个创意工坊和两条街组成的“骑楼老街”自主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情境游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尽情地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打破年级和班级的混龄游戏中结识更多的同伴,享受自主游戏的快乐。

关键词:自主游戏;骑楼老街;设计与实施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我园教师在自主游戏的设计和实施上有了较大的突破。教师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游戏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给幼儿更多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孩子获得更大的个人成长空间,满足孩子多面发展的成长需求。本学期我园开展以“海口骑楼老街”为主题的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在自主游戏本土化的方向上又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1 创意来源

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中心一处最具海南特色的街道景观和旅游景点,每天往来游客络绎不绝。骑楼老街的建筑极具特色,雕塑、凭栏和门窗雕花配以优美精致的洋派装饰具有南洋建筑风格,楼层大都两三层,有的还完好的保留着早年的商号。街道两旁各类店铺琳琅满目,主要以销售海南特产、海南椰雕和海南珍珠和贝壳类手工艺品为主。骑楼小吃街和海南特产一条街更是海口老市民周末常去品尝海南美食和日常消费的地方。如今的骑楼老街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海口文化的集中呈现地,是最能体现海口作为国家历史名城的建筑街区之一。

2 研究目标

1.从“骑楼老街”自主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内容生成、观察指导、组织实施等方面,培养教师的游戏精神,优化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方法,提升我园教师自主游戏设计方面的专业能力。

2.幼儿通过创意设计、美工制作和商品销售为一体的游戏方式,促进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欣赏力,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水平。

3.“骑楼老街”中“三坊两街”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关海南人民日常生活经验体验,促进幼儿与同伴沟通交往与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3 区域规划与环境创设

社会实践报告(骑楼老街)

社会实践报告(骑楼老街) 时间:2020年08月03日编稿:作者一 第一篇:社会实践报告(骑楼老街) 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09级班级:1班姓名:李虹虹学号:200900110141实践单位:海南省农垦医院食堂实践时光:2010年2月13日——2月16日 实践目的: 虽然说和北京、西安相比,海口这个城市并不那么古老。让人更多想到的是柔软的沙滩、缓缓的海风和飘逸的椰子树。想要在海口找古的确不那么简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不信啊,去海口老街古巷看一看。对于建造,我们从来都是一窍不通的,可是对于老房子,却总有一种猎奇的心理,想知道沉淀在后面的毕竟是怎样的繁华与古老。我们带着好奇,走在海口的老街,感觉另一个年代的辉煌。 实践内容: 走进老街,是一个明丽的午后,与海口随处可见的烂尾楼相比,老街的骑楼显得底蕴十脚。在街头站立,抬头可见玻璃及木格组成窗花的满洲窗,那是最具中式建造特色的。楼顶的爬藤和女儿墙,则是西方古建造特有的圆熟。年华老区,这墙面哪怕是轻轻一拂,也会扬起一地的灰尘。百年以前,这一街的骑楼,在风雨飘扬中定是夜夜笙歌,醉生梦死。那是一个放着老旧胶片唱机的时代。尽管海口不能如同江南普通“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但多少有过一

份“商贾络绎,烟火稠密”的气韵和三分淡淡的哀伤。海口的青石板路并不多“疏雨滴胡同”的情境第一次不作为幻想浮现在眼前。一片柔细的光雾冉冉升起,向各个角降飘去,漫上弥漫青苔的骑楼的墙角,渗透,青苔越发青翠却掩不住那班驳的老骑楼的苍老。这个时候的骑楼,很美很优雅,充满了人性与温情。 海口的老街大多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造,也就是这一幢幢充满热带风情的骑楼。要想逛海口的老街,可千万别错过得胜沙路、中山路、新华南路、博爱路和水巷口。这些白色的骑楼乍一看,十分欧化。再走近一点,又不完全是这样。它们充满了浓郁的南洋风格,墙面上细致的雕工,呈弧形或尖形的女儿墙,富有装饰性的柱廊,都透露着老街的别样风情。闲逛其中,您似乎又走进了那个放着胶片唱机的时代。从中山路拐到水巷口,路口的这幢骑楼因为无人照管,二楼的柱廊窗台已经衰败,住在楼对面的阿婆告诉我们,这幢楼已经有上百年了。我们拜访了水巷口老居民,这个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她告诉我们:“是祖宗建的,现在曾祖父过世了爷爷过世了,爸爸也过世了,水巷口老居民这房子现在都是危房,要坏了,都不敢住人了,你看都锁上了嘛。”这幢骑楼已经废弃太久,房子的墙面已经长满了青苔,屋檐下爬满了树藤。站在这里,似乎能触摸得到骑楼里沉淀着一段段耐人找味的往事。算起来,海口的骑楼也有百十来年的历史了,当年闯荡南洋的老一辈华侨,叶降归根之后,带回了这些他们在异乡向来梦想的屋宅。据说,这些南洋建造所用的材料,还是从东南亚一船船运回来的。

骑楼

骑楼 目录[隐藏] 骑楼定义 骑楼进入中国的背景 骑楼的优点 仿哥特式 南洋式 古罗马券廊式 仿巴洛克式 现代式 骑楼定义 骑楼进入中国的背景 骑楼的优点 仿哥特式 南洋式 古罗马券廊式 仿巴洛克式 现代式 ?中国传统式 ?东莞骑楼 [编辑本段] 骑楼定义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词语·骑楼 基本信息 【拼音】:qílóu

骑楼 【注音】:ㄑㄧˊㄌㄡˊ 【英文】:Building overhang 详细解释 (1).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巴金《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 (2).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许杰《我和鲁彦》:“把这临马路的楼房,修理了一下,改作一字骑楼形式,租给人们,当作临时宿舍。”《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弄堂口上空,离头顶不太高的地方,悬挂着一座跨街骑楼。” [编辑本段] 骑楼进入中国的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 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

“海口骑楼老街”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8130261.html, “海口骑楼老街”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管惠琴 来源:《成长》2019年第04期 摘要:我园以《指南》为依据,本着传承与发展海南传统文化的眼光,根据园所环境的 独特设计,创新设计了以幼儿熟悉的海口“骑楼老街”为生活背景,由三个创意工坊和两条街组成的“骑楼老街”自主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情境游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尽情地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打破年级和班级的混龄游戏中结识更多的同伴,享受自主游戏的快乐。 关键词:自主游戏;骑楼老街;设计与实施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我园教师在自主游戏的设计和实施上有了较大的突破。教师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游戏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给幼儿更多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孩子获得更大的个人成长空间,满足孩子多面发展的成长需求。本学期我园开展以“海口骑楼老街”为主题的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在自主游戏本土化的方向上又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1 创意来源 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中心一处最具海南特色的街道景观和旅游景点,每天往来游客络绎不绝。骑楼老街的建筑极具特色,雕塑、凭栏和门窗雕花配以优美精致的洋派装饰具有南洋建筑风格,楼层大都两三层,有的还完好的保留着早年的商号。街道两旁各类店铺琳琅满目,主要以销售海南特产、海南椰雕和海南珍珠和贝壳类手工艺品为主。骑楼小吃街和海南特产一条街更是海口老市民周末常去品尝海南美食和日常消费的地方。如今的骑楼老街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海口文化的集中呈现地,是最能体现海口作为国家历史名城的建筑街区之一。 2 研究目标 1.从“骑楼老街”自主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内容生成、观察指导、组织实施等方面,培养教师的游戏精神,优化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方法,提升我园教师自主游戏设计方面的专业能力。 2.幼儿通过创意设计、美工制作和商品销售为一体的游戏方式,促进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欣赏力,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水平。 3.“骑楼老街”中“三坊两街”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关海南人民日常生活经验体验,促进幼儿与同伴沟通交往与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3 区域规划与环境创设

浅谈海南骑楼建筑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思考

浅谈海南骑楼建筑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思考 摘要:海南海口骑楼街区可算海口年岁最高的历史街区,自骑楼建筑风格流入海南以来,近代骑楼建筑构成了海南建筑的特色种类之一。由于历史和人为破坏等原因,现在的骑楼老街遭到许多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骑楼建筑文化的维修需要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字:骑楼,南洋风格,年久失修,历史文化 一.延续了一百六十多年的骑楼故事 i[所谓骑楼,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我国传统意义上一般多指我国南方地区,无论城镇乡村,人民大众为满足使用、安全、舒适等要求,于面街出入口部分楼层或屋顶要素“骑”在人行道上,左右绵延成公共敞廊的建筑或建筑群。]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海口骑楼老街建筑保留规模大、保存完好,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的骑楼一般是2至5层建筑,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延街立面经常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等处加以丰富的装饰纹样或浅浮雕,所有的装饰与纹样自下而上逐渐丰富,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海口被设为对外贸易出口,《天津条约》签订后,海口成为中国沿海十大通商口岸之一。海南当时正是南洋的商贸中心,底层设敞廊的骑楼建筑在此流传。海口的骑楼建筑与海南的自然条件有机结合,同时与形成了地道的“南洋”风格商业街。海口骑楼建筑风格呈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中国传统建筑成分,又有对西方建筑店铺的立面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细部装饰,并且还有明显地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影响的拱券和图案。海口骑楼的华丽壮观,在我国及东南亚都是绝无仅有的。如今海口的骑楼建筑连绵,二、三层楼则“骑”在人行道上,骑楼街的柱廊让行人避免阳光辐射和突然而来的暴雨。海口骑楼老街为不仅承载了海南的历史文化,也为海南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ii按人类学分析,影响海口骑楼建筑的人口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 (1)英法等国殖民人士。西方殖民者在南洋留下大量殖民文化后,又纷纷到海口扩张西方势力。他们兴建零事故、学校、医院等,有效的影响当地建筑的设计趋向。与广大民众相比,殖民者人数虽少,但他们掌握了物质文化交流的主动权,具有强势文化的地位及相对先进的生产力,推广自己的建筑文化是很容易的

18篇海口市美景诗联作品

18篇海口市美景诗联作品 作者:福建霞浦一中林承强 1.海口万绿园--旧语情深 绿竹吐春新园香满 黄莺报喜旧语情深 2.海口万绿园--美人攀月桂 如意树上,玉女悦眉梢,想乐都来尽情乐幸福湖边,美人攀月桂,当歌只管放声歌 3.海口万绿园--娇儿幸福 绿坪花香,嫩芽破土,慈母欢欣移入画曲径苔湿,大树参天,娇儿幸福缀成诗 4.海口万绿园--翠涌晴岚 清新山水,翠涌晴岚,仙人蕉下醉 秀丽花园,风生爽籁,游客画中行 5.海口万绿园--花树香中 花树香中,休闲嘉所草堂妙 竹林深处,健体乐园诗客钦

6.海口万绿园 碧水蓝天,白云悠悠,名胜星罗红土地青松翠竹,枝叶蔚蔚,道桥交错绿家园 7.海口东寨港红树林 鹭点烟霞,碧波浮翡翠 风开雾霭,红树映晴晖 8.海口市--前景如意 前景如意,鸿运当头辞旧岁 家庭和谐,春风拂面接新年 9.海口滨海公园 角梅点点,阳叶艳丽,百般优美 春意融融,家庭温馨,满眼和谐 10.海口西秀海滩公园 绿草芳菲,一滩碧水与君醉 红葩妩媚,百里金沙待月痴 11.海口万绿园 一树黄鹂鸣胜境

八方翡翠绕仙居 12.海口白沙门 南望飞云,白沙带水,花香万里 东来爽气,绿椰连天,海浪千重 13.海口秀英炮台 抚古炮,细思国难之秋,并肩御法临高台,长忆近代史上,携手筑城 14.海口秀英古炮台(七绝) 剑气冲天御敌侵,镇东拱北弹开花。定西烽火连琼海,振武振威振国家。 15.海口假日海滩(七绝) 篷阁扬辉翠岸前,金滩溢彩韵流连。寝涛卧浪清风拂,海国神游飘欲仙。 16.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七绝)池岭仙人多妙绝,熔岩结壳尽奇珍。洞中有洞蓬莱景,天外有天山展春。

源远流长的骑楼文化

源远流长的骑楼文化 ——《关于海口骑楼》研究性调查报告 海南岛的今昔,留给正史著述和口口相传的人们更多的是孤悬海外,偏安一隅,贬放流徙之地,文明闭塞之岛。千多年的岁月,名臣良士北望京城,有口莫辩;芸芸百姓,耕读持家,却在远离京都和中原大陆的小小岛上,开垦出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民风淳朴、性情自由的一方土地。靠着海的缘故,百姓胸怀宽大、包容八方,东南亚的习俗在原住民的生活中影响渗透。海南省海口市的五条骑楼老街,就是这样一个透着历史气息、温暖海风、灿烂阳光与纯朴民风的世界。 一、海口老街区的起源 海口骑楼老街的由来,跟海口的港口开放通商史 大有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 海贸易。琼州(海口)从此海运四通八达;至咸丰八 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海 口)即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从此,琼籍人士 热衷于下南洋谋生,外国人则可以在琼州自由往来。 1924年,为了建省办特区,当年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 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拆去具有629年历史 的护城古城,城墙方石被用来铺设一条12米宽的大路,这就是长堤路的雏形。原来五六米宽的石板路全部扩建为通行汽车的街道,原来的四五条马路扩建到了30多条。为了搞好市政建设,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 《海口文史资料》载“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 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这批琼籍 归国华侨,因为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回到海口后纷 纷效仿南洋建筑风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骑楼式 的建筑,不仅有单边外廊,甚至扩展到双边、三边以 致四边回廊,用于商用和居住。这种建筑特色非常适 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凉爽舒适的骑楼, 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邻港口,这些家家户户所

海口市内及周边旅游景点-个人整理版

海口市内及周边旅游景点 41路=》五公祠=》44路白沙门.=》21路到万绿园(21路回家)=》37路假日海滩(37或35绿色家园回家)=》28 金龙市场站=》21路六和市场。 一、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强烈推荐),位于定安,适合孩子。门票80。 二、西海岸,开车到西秀海滩就可以了,从那里开始就有观海道和轮滑道。免费 三、万绿园,开放式生态公园,放风筝比较好。免费 四、白沙门公园,开放式公园,免费。里面有个项目挺多,而且非常便宜的游乐场。五、 六、 1 公园建议去: 七、@万绿园:就在滨海大道,具体公交车站牌就可以知道怎么去了; 八、@还可以来白沙门公园,这里可以看海,不可以游泳,海边还没开发。 九、2景点的话就建议你去假日海滩:看一看海,楼主看过海没有?如果你人多的话还可以烧烤(资 格准备好烧烤的食物哦),可以一下游泳。 十、3市区步行街你就去解放西和明珠(海口市中心),在那里可以观赏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 口骑楼老街”;还要去金龙路美食街,你可以在那里吃饭,找家海南文昌鸡饭店品尝一下文昌鸡,最好问一下有没有鸡饭,很好吃的。还可以去博爱南博爱北逛逛,那都是海口老街。 十一、4小吃的话当然要数清补凉啦,晚上你可以出来逛逛街,顺便吃清补凉,有椰奶的,冰沙的;还可以吃炒冰,这些都是热带地区才有的哦!楼主是哪人呢?去万绿园走累了可以喝椰子,坐在阴凉的椰子树下,一边遥望着大海一边喝着凉爽的椰子汁,那感觉..... 十二、5公交的话不知道你要住在哪?建议你到海口火车站后先去找住的,不懂路线的话就拨打号码百事通114询问吧,祝楼主国庆在海口玩的愉快! 十三、中华美食一条街 海口金龙路是各地风味餐馆最集中的地方,这里荟萃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如湘菜、川菜、山东菜、新疆菜、江西菜等。而海秀路、南沙路、西沙路等路段也汇聚了东北菜、西北菜等菜系。 在这些地方风味餐馆中,尤其以湘菜馆和川菜馆居多 十四、 十五、楼主找海口旅游攻略算是找对人了,小弟刚从海口回来,在此给楼主提供一些信息仅供参考。 关于景点:假日海滩(来海口必然到海滩,这地方还真必须去)、金牛岭公园(除了海滩外又一重点推荐)、红树林、万绿园等; 关于吃:海南粉(很具海南特色)、琼式月饼(中秋节要到了)、海南斋菜煲(清淡经济却好吃)鱼煲(喜欢吃鱼的朋友不可错过)石山扣羊肉、四宝琼山豆腐等; 关于特产:纪念品无非是贝雕工艺品或是水晶制品,漂亮而且便宜,其他的例如:咖啡、椰子、芭蕉、海口槟榔、锦山牛肉干、菠萝蜜、榴莲等等。 如果楼主想知道更详细的资料,可以到白云机场易旅阳光网看看,里面的旅游攻略栏目里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大城市的景点、美食、特产等等,希望可以帮到你吧

广州骑楼的保护与发展

广州骑楼的保护与发展 摘要:广州骑楼由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形式多样,保存较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本文首先介绍了广州骑楼产生的背景,然后简述了广州骑楼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阐明了针对现有问题所得出的解决对策(方案)。 关键词:广州骑楼;拆迁;传统建筑保护;制度化 在岭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保护与发展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广州骑楼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广州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骑楼,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然而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广州骑楼开始遭到拆迁的厄运。本文详细阐明了针对广州骑楼现有问题所得出的解决对策。 1 广州骑楼的起源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的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产物,并具有很深的地理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1.1广州骑楼出现的地理根源 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广州骑楼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温度高、雨量多是发展骑楼建筑的先决条件和必备因素。 1.2广州骑楼出现的社会历史根源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得以发展。上世纪初期,广州商业发展较快,骑楼在广州商业繁华地段出现反映了当时的商业需求。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有着很大的冲击。骑楼作为民间商住功能的建筑形式,商人们一方面为了迎合顾客的崇洋心理,另一方面为了标新立异,常常采用“洋式店面”,最终造就了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骑楼。 2.广州骑楼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据调查,广州市区内骑楼街路段总计有36条,长度超过20公里,集中分布在旧城区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向为广州人遮风避雨的骑楼,经过了太多的风雨冲刷,已经垂垂老矣。一部分骑楼被拆除了;连成一条线的骑楼,有些也因其中的某一座骑楼日久坍塌,后来翻盖时不再采用骑楼的形式;有的居民为增加建筑面积而搭建违章建筑;旧城区各类电力、电讯线“飞舞”在陈旧的檐壁上,花花绿绿的招牌广告与青砖碧瓦极不和谐。另外,广州市城市化在不断进行中,而很多骑楼就成了城市化的牺牲品。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广州骑楼开始遭到拆迁的厄运。1990年代初,广州沿中山路修建地铁一号线,引入开发商沿线发展物业,骑楼成为建设阻碍,开始被拆迁。典型事件是六二三路、中山路、人民路、解放路等骑楼街的拆除和破坏。

骑楼旅游资源开发

骑楼旅游资源开发 骑楼建筑承载着海口的历史,见证了海口的发展。本文通过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其文化特质,进行骑楼的开发与保护,希望对其的旅游开发能有所借鉴意义。 它是西方敞廊式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商住楼房建筑形式,这种建筑适应南方潮湿多雨,夏季阳光强烈的天气和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形式。骑楼最先于英国传往印度,与当地建筑结合,以后传至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两广、福建和海南等地。 旅游一词古已有之,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社交活动。从最早的自然景观游览到社会景观感悟以及现在的文化遗产旅游,人们逐渐将视线从鬼斧神工的自然唯美,转向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社会景观美,而如今逐步倾向于文化历史的残缺美,对于现在层出不穷的文化遗址旅游我想就是这样的一个表现吧。 历经磨难而开始踏上坦途的人类社会,其实是建立在支离破碎的历史记忆和具象遗迹基础之上的。这一点,我们从世界性的文化巡游过程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华夏的圆明园

废墟、埃及的卢克索神庙以及置放在法国罗浮宫内的断臂维纳斯……太多现实的历史图景在无声地向我们吟唱,前人所创造的璀璨文化流传至今的,往往是这一种残缺之美,虽是“文明的碎片”,但却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跌宕,却是一个城市的印记和符号,也是人们感情的寄托。正因如此,那些几近忘却的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前提下慢慢得到有效利用而向旅游产品转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资源逐步向旅游产品转化,将文化遗产开发为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当前旅游开发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如丽江古城的开发不仅完整的保留了文化遗产的历史性,也很好的开发了文化遗产的商业性,借此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各种旅游产品也在不断增多。 在这大背景下,文化遗产——骑楼的旅游开发,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骑楼”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南方多雨炎热地区邻街楼房的一种建筑形式,将下层部分做成柱廊或人行道,用以蔽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这是一种顺应近代南方经济繁荣需求而出现的商业建筑。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天津条约》签订以后,英法

海口骑楼老街的开发情怀

海口骑楼老街的开发情怀 一、骑楼老街的来源 1.1什么是骑楼 骑楼是具有浓厚的中国南方特色的建筑,在华南及台湾等地均十分罕见。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现在的骑楼一般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即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以防雨遮晒,且方便顾客在购物时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中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1.2骑楼从何而来 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于欧洲,近代才传至华南地区的。十八世纪后半期,正处于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南亚多雨、多烈日,长时期生活在凉爽条件下的英国人很难适应,但为了克服这个生活上的不利因素,他们改善居住环境,创造舒适凉爽的居住环境,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地区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晚清时期《天津条约》的签订,海口市是当时全国十大对外的口岸,是全岛对外开放的窗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更好地生活,很多中国人出现在东南亚一带打工,在异地打出一片天地后,纷纷回家乡建屋,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出现了不少南洋风格的建筑——骑楼。由于归侨大多是商人,“前店后厂、下店上宅”的骑楼更方便于他们在海南继续从事经商贸易。 二、海口骑楼老街的开发过程 2.1骑楼老街历史文化 钟楼是海口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以前的海口是指骑楼一带,就是以钟楼为起点的。海口骑楼老街作为国内现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骑楼建筑,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随着海口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活跃于东南亚与大陆沿海区域的华侨将南洋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形成了海口近代骑楼老街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 海口骑楼老街是国内现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骑楼建筑区,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2009年6月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南洋骑楼风格在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它记录了海口城市的发展与历史变迁,是海口市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是海口城市发源地,承载着厚重的中外交流史,也是当前建立国际旅游岛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骑楼建筑具

骑楼调查报告

关于海口骑楼开发现状及问题 调查报告 一、海口骑楼风格简介 海口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的亮丽景观。 二、骑楼社会地位及规模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于2009年7月20日揭牌。海口骑楼建筑群形成于十九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2009年六月,获评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十大名街”。初建于1849年的海口骑楼老街是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分布在海口市龙华区和美兰区的中山路、得胜沙路、新华路等。柱廊相连、骑楼相依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达200余座,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的骑楼样式最多,约有39座。这些骑楼,或中国传统式,或欧亚混合的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或独

特的海口南洋式。 三、海口骑楼开发的区位优势及吸引要素 海口骑楼位于海南省会城市海口,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海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海南岛的阳光、沙滩、雨林渐渐的吸引着去世界的眼球,但是随着海南岛国际旅游岛的建立,急需开发一批具有海南地方文化特色的景区,骑楼文化的开发恰好符合国际旅游岛的开发趋势。 海口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的亮丽景观。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迹,人文色彩丰富多样,骑楼体现着海南人民独特的智慧,劳动的结晶,值得我们尊敬及学习 四、骑楼现阶段开发及面临的问题 骑楼当前的开发:主要以骑楼小吃为主。骑楼小吃街实行封闭化经营的模式,外部建筑仿造骑楼建筑的建筑风格,内部装修风格类似于骑楼底部的模式。让人在就餐的同时也可以感受骑楼的文化。骑楼小吃街汇聚海南各地的名小吃以及全国各地的小吃。在这里品尝海南海

各地骑楼总汇

各地骑楼总汇东莞骑楼 概况 东莞是我省的历史文化 东莞骑楼

名城,离不开传统的东西附丽。骑楼建筑,作为一种特别适应东莞身处的南方亚热带气候,由独特的中外历史文化背景熔铸而成,曾在20世纪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重要建筑,记载着东莞昔日的风土人情,在20世纪岭南建筑史上曾经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在21世纪,市委市政府“城市牌”的大力指引下,对这种建筑风格保留较完好的莞城振华路、大西路、维新路、和平路等旧马路沿街店铺得以“穿衣戴帽”装饰一新,既保留传统风格,又注入现代元素,形成了莞城独具近代商业街市特色的典型街景,提升为东莞旅游的品牌和亮点,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骑楼特点 骑楼多为砖木结构,一般是两层或三层。街面的繁华贸易与内向的封闭市井生活也已各自成型:骑楼下让人自由通行,适合南方地区避雨遮阳之需,作为住房或写字楼,地层则是商栈或店铺,骑楼檐廊是人行道,而骑楼上则作商号写字楼或货栈,开展商贸活动十分方便;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这种以遮阳为主要功能的家居“外廊式建筑”,从单边外廊,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至四边回廊,最先由英国人首先发明建造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地方,称之为“廊房”,当地的方言叫ouveranda。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

骑楼的保护与发展 1932年,东莞人刘纪文任广州市长,在当时主持广东事务的陈济棠(主粤政时间为1929-1936年)的支持下,将这种建筑风格引进广州。随着明末清初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特别是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进一步促进了莞城商业的兴盛繁荣。其时莞城一些街道已出现商品专业一体化,比如打锡街专营锡器,卖麻街专卖黄麻,文房街主营布匹,猪仔圩专卖猪仔,其他如卖饭街、皮鞋巷、果巷、葵衣街、床街、炉街、元宝街、钉屐街、纸扎街、豆豉街、道富巷、芽菜巷、油巷等均趋于专一化。旧时的麻石街巷既狭窄又挤拥,原来的坊式房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的需要。 时任东莞县县长兼明伦堂副会长的陈达材,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与刘纪文是同窗,而且常有往

海口骑楼老街区更新的策略研究

海口骑楼老街区更新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3-01-08T11:30:58.5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1月Under供稿作者:刘业日[导读] 对于海口旧城的骑楼老街区,归根到底的目标是永葆其活力。刘业日(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70105 摘要:一段时期以来,一方面,在大规模的旧城更新中,文物被毁坏、传统街区被夷平、城市肌理被破坏、历史文脉被割断的现象屡见不 鲜;另一方面,市民参与旧城更新却缺乏政策引导和相关法规、法律的控制,公众的参与热情受到压制。为此,通过对海口市骑楼老街区旧城更新进行实证探讨和现状分析,提出一条以旧城街区小业主为主体,政府、开发商及小业主三方合作,以小规模渐进式更新为主要方式的可持续之路。关键词:旧城更新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海口骑楼老街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全球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人们在追求创造崭新现代生活环境的同时仍抱有一种怀旧的文化心态,往往眷恋着昔日城市的历史情景和古老风采。尤其是在那些富有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对历史建筑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更新与整合不仅给这些即将衰落的地区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也将使其城市历史文化的艺术、人文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当前,海口市所面临的状况是:一方面,随着旧城周边环路的建成、通车,旧城更新的条件日趋成熟,并逐步向旧城核心区推进;另一方面,对旧城更新的研究只局限于局部地段和某些单项,缺乏系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多角度的全面把握,旧城更新仍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日益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的今天,开展海口骑楼街区的更新研究既十分必要、又很有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旧城更新是城市规划实施环节的重要内容,没有旧城更新的城市复兴无从谈起,功能的调整、空间的优化、环境的整治、居住条件的改善等城市规划的既定目标就无法实现。 近年来,海口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积极建设“滨海型旅游城市”的同时,为达到合理更新、提高品质、强化特色等目的,逐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旧城更新。因此,结合海口骑楼老街区的具体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探讨海口骑楼老街区更新的对策、思路,以指导和推动海口旧城发展,是本次研究的动机和目的。 2 海口骑楼老街区更新的现状分析 2.1 概况 2.1.1 范围的划定 骑楼老街区位于海甸溪南岸,地处旧城区中心地带,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其四致界线为:长堤路以南,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总用地面积为121hm2。 图2-1 区位与范围 2.1.2 基本情况 人口分布:范围内共涉及1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为38974人,平均人口密度为3.2万人/平方公里。 骑楼街区的居住建筑主要分为三类:传统海南院落式民居——多为历史悠久的砖木结构,建筑构件精致,但绝大多数建筑近乎荒废,无人居住和打理;解放后改建、插建的私宅;多层、高层公寓式住宅或宿舍。 道路交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多数路段较为狭窄且线型曲折,丁字型路口的数量很多,马路集市制约了机动车的通行流量与效率。该地区的道路密度明显偏低,现状路网密度仅为0.62km/km2。 风貌评价:从现状来看,中山路、解放东路西段和得胜沙路中段风貌保存相对完整和连续。新华北路、博爱北路等路段上风貌大都不够完好、连续;其它道路沿线或街坊内部仅有个别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建筑。 在历史风貌街道沿线,各类新建、改建、插建的当代、现代建筑数量众多,建筑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建筑在建筑形式、高度、体量、材质、色彩、装饰等各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够协调的情形,对道路沿线的历史风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大 得胜沙社区用地约6.5hm2,现状容积率达2.1;富兴社区用地约2.4hm2,现状容积率达1.9。除此之外,旧城的建筑密度也很大,现状建筑毛密度约在60%左右。 2.2.2 用地功能不明确,布局不合理 老街区内用地混杂,商居混合模式较普遍,既不利于商业上档次、上规模,也不利于居住水平和沿街环境质量的提高。小学和幼托布局不合理,例如仅“人和坊”社区便有三所小学,且用地紧张,环境也参差不齐。另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3.58m2,远远低于海口城市的总体水平。

海口骑楼资源开发与保护调查报告

海口骑楼资源开发与保护调查报告 目录 一:海口骑楼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必要性二:海口骑楼的来源 三:海口骑楼的价值 四:海口骑楼老街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五:海口骑楼老街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六:海口骑楼老街的业态调整与改进 七:关于海口骑楼老街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建议

一、海口骑楼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必要性 提起海口的古楼,我认为位于海口老城区的古建筑群——骑楼应首当其冲。海口得胜沙路、中山路、新华路、博爱路等几条老街,布满了具有南洋风情的古老骑楼,是海口市最具特色的地方。海口骑楼建筑数量多,分布集中,保存基本完整,反映了海口古老城镇发展为沿海繁华商业城市的重要历史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保护价值。骑楼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既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文化特征,同时也融入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还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以及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是海南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建筑文化、风格式样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风情的海口骑楼老街,作为海口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入选首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具有文物、经济和审美价值,并且拥有悠久历史的极富内涵的骑楼,以其最独特的历史及文化魅力令人深深折服。然而这些古老建筑经过七八十年的风风雨雨后,以及现今业态开发的需要,致使骑楼风阻残年纷纷成了危房。骑楼即将纷纷倒塌,海口骑楼老街的历史即将消失,这让不少海口老居民以及社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骑楼老街是老海口的神韵,它见证了海口的百年沧桑,充分体现了海口人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保存和延续着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城市不能没有灵魂、没有精神,必须要有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这个途径来形成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如今城市文化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海口骑楼老街如果能很好地保护和开发,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海口的文化品位,获得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吸引力。 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和骑楼文化,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这里的骑楼建筑连绵廻转,层叠壮观;外观生动,多姿多彩;花饰细腻,中西合璧;它有着南洋近代商市的雍容华贵的剪影,又闪烁着东方巴洛克风格的浪漫和辉煌;它是海口人的灵气,是海南侨商的魂;它里面有多少深沉的文化缩影,多少血和泪的历史,它是不可多得的时光隧道,是中西结合建筑艺术的旷世奇葩,是急待打磨的一颗钻石。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海口骑楼,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骑楼,保护这来之不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对海口骑楼进行了系列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关于骑楼开发与保护的一些看法。但愿海口骑楼文化能再现生机,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最具历史价值的人文名片。 二、海口骑楼的来源 (一)、什么是骑楼 骑楼是具有浓厚的中国南方特色的建筑,在华南及台湾等地均十分常见。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现在的骑楼一般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以防雨遮晒,且方便顾客在购物时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中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海南的骑楼

海南的“楼文化”: 骑楼,是中国南方极富有特色的建筑,在广东,广西,福建和东南亚很是流行,大多是二,三层的沿街商业建筑。底层的骑廊能遮阳避雨,又是人们交往小聚的地方,在 20世纪90年代,华南一带不少骑楼在大建设中被拆毁,造成了历史景观破坏的无可挽回的损失。 近年来,广州,梧州,南宁等地都对骑楼大力保护,修造成大规模的商业步行街。在东南亚,骑楼仅在新加坡,澳门得到很好的保护性开发。澳门的骑楼不仅在老街里保护完好,并在近年新建的商业大街,休闲小巷及平民住宅区里,得到很好的创新推广。骑楼老街是海南乃至全国极其珍贵的文化载体,是先辈们留下的珍贵财富。海南的许多市镇里都保留有骑楼老街,当属世上所有骑楼建筑中的精品。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价值,但大都已衰败湮没。最可惜的是三亚原有的骑楼老街区颇具规模,被誉为“民国第一楼”,至今已近消失。海南各地的骑楼老街还各有特色,海口的大气整体;文昌的柔美优雅。儋州的华丽伟岸。给海南的城市带来了风情万种。 在海口,骑楼老街共有八条。具有壮观,精美,总体尚完好的特点。海口的骑楼老街里约有900多栋楼房,真正的骑楼近700栋;内已严重损坏,及拆改成棚架临建的近80处。虽长年失修,但当下政府已正式进行规划,着手保护性的修建。在吸收各地先前修

建骑楼商业街的经验,摈弃“伪欧陆风”的影响和更为理性的开发下,海口定会还骑楼老街以文化的灵魂,靓丽的新姿,和新生的活力。并给全省的骑楼保护做个榜样。 可喜的是,在反思海南城市建设的同时,去年已在海口的“上邦百汇城”商业中心的“风情步行街”,和琼海的“阳江花园”沿街100多米的商铺中,已经恢复了骑楼商业街的风格。虽然在手法和质量上还不尽如意,但必竟是迈出了发扬海南骑楼建筑文化的第一步。“上邦百汇城”商业中心的“风情步行街”造型中大胆采用了现代时尚元素,并组织立体电梯交通,都给骑楼商业街带来了新的活力。 ㈠海南“楼文化”的“小载体”: 1. 海口市:(9个) ⑴中山路―――长近400米,共有123个门牌号。是海口老街中墙面化饰最丰富,楼顶天际线最优美,保存的最好的一条骑楼商业老街。建于清朝康熙年代(1662年),原名“还海坊”,曾改名为北门外路,大街,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为中山路。传说当时该路中段建有一凉亭,孙中山先生曾在此亭暂歇而得此名至今。这该街现主要经营五金,交电产品。街里63号里的邱氏宗祠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大院.。87号小巷口里是有着700年历史的天后宫。除外还有民国时期著名的“裕大商行”,“大亚旅店”

历尽沧桑风韵犹存 细数府城老街巷里的海口之往事海口府城老街

历尽沧桑风韵犹存细数府城老街巷里的海口之往事海口府 城老街 居仁坊本是明代驻军马厩所在居仁坊,海口的老街巷,那可是滨海城市的“风水宝地”。其实,现在居仁坊的所在地,原先叫“马厩”,位于“海口所城”西门,是当年“千户府”和“参将署”官员安顿马匹的地点,也叫“马房”。“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原先是“海南卫城池”的拱卫。从“马房”到“马房村”到“居仁坊”,已经走过好几百年。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风雅的名字呢?明清时期,千户府、同知署等武官大都粗通文墨,把近邻居处称为马房村“有失风雅”,于是便改名为“居仁坊”。今天,漫步骑楼老街,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审视老街巷口那富有南洋风格的“居仁坊”牌坊,会令人感到海口老街巷别有风味。提起这名字,会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孟子的名言“居仁由义”。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孟子提倡“仁义”,主张“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当年,所城武官的坐骑早已跑进历史长河。不知道当年海口有多少骏马,但知道当时有个“马厩”,曾是“马房村”,到了清代改名“居仁坊”。这是城市的记忆。城市发展离不开与“马”相关的内容。城市文化如果离开马首是瞻、马到成功的精神实质,历史将黯然失色,城市将失去活力。居仁坊保存有极为罕见的太阳

太阴庙,那是极有人文价值的历史遗产。居仁坊是现代海口的肇始地,城市文化发源地。1924年拆除所城,扩建街区,相继建起博爱路、文明路、新华路和新民路等街道。从居仁坊到居仁坊社区,街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对“仁”的崇尚与坚守,是居仁地,行仁道,是“首善社区”。地名是城市历史的人文符号,是一处街区文化的精神风貌。居仁坊是“仁”的集聚,除了海口所城历史遗址之外,还有中山纪念堂、关帝庙和龙井等历史文化遗存。联桂坊曾是海府两地交通要道联桂坊位于文明中路南侧,“海口所城”的南墙外。原先,城墙就筑在水田里,早年海口先民绕城居住,聚居村落就叫“田边村”。虽然所城已拆除,联桂坊也声名显赫,但墙外那绿油油的禾苗仍在市民眼前闪现,所以他们至今仍习惯将联桂坊称为“田边村”。从“田边村”到“联桂坊”,该坊居民讲述一个传奇故事。据传,某年科考张榜,田边村有两名士子同中进士。皇帝览榜,闻知两进士来自海外琼州,世居“海口所城”脚下,村名叫“田边”,龙颜大悦,一边赞赏田边村地灵人杰,一边御赐村坊名“联桂坊”。曾有人寻根问底,问两进士何姓何名。老街坊说一名是王克义,另一名有待考证。明万历《琼州府志》记载:“王克义,琼山海口人,永乐乙酉乡荐丙戌进士”。史载,时任琼州知府王伯贞为表彰王克义,在其居住处建“联桂坊”,所谓御赐云云,实属美丽谎言。从这个意义上讲,

海口骑楼文化

海南岛的今昔,留给正史著述和口口相传的人们更多的是孤悬海外,偏安一隅,贬放流徙之地,文明闭塞之岛。千多年的岁月,名臣良士北望京城,有口莫辩;芸芸百姓,耕读持家,却在远离京畿和中原大陆的小小岛上,开垦出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民风淳朴、性情自由的一方土地。靠着海的缘故,百姓胸怀宽大、包容八方,东南亚的习俗在原住民的生活中影响渗透。海南省海口市的五条骑楼老街,就是这样一个透着历史气息、温暖海风、灿烂阳光与纯朴民风的世界。 海南本地人称海口的五条骑楼老街为“南洋街”,街道上一栋栋饱尝岁月沧桑的骑楼静静雕刻着百多年来的历史印迹。这里既凝结着海峡北边内陆文化的厚重血脉,又受着南洋文化的熏陶,连接了文化的世代更迭,又横跨了文化的地域板块。在动荡的20世纪,海口骑楼老街见证了时代特有的交汇和挤压,特有的爆发和沉寂,以及非同寻常的欣悦与悲凉。骑楼老街与内陆和南洋有着诸多血缘、经历、文化、习俗的联系,有着众多普通人思想和情感的纵深,以及我们的探寻和想象。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市区中山路、新华南路、解放东路、博爱路及得胜沙路一带,街道两侧是近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骑楼。骑楼作为南洋一带的特色建筑形式,适合南方热带气候,一楼过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区别于欧洲西洋建筑,自成一格。海口骑楼建筑依托着南洋的思潮、风气、人力以及物质资源,也是别有特色。上世纪初,一批批早年去南洋谋生的海南华侨,在外面闯荡经商,做生意挣钱后又陆续回到海南,建立自己的家园,借鉴了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并流传至今。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沉淀的历史。海口的骑楼老街作为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串起了海口变迁的历史,是一个世纪里来往南洋的人们记忆的共同载体,是海口文化变迁的生动记录,也是历经多年,海口留给今天最丰赡的城市情怀。 海口骑楼街区的由来 海口骑楼老街的由来,跟海口的港口开放通商史大有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琼州(海口)从此海运四通八达;至咸丰八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海口)即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从此,琼籍人士热衷于下南洋谋生,外国人则可以在琼州自由往来。1924年,为了建省办特区,当年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拆去具有629年历史的护城古城,城墙方石被用来铺设一条12米宽的大路,这就是长堤路的雏形。原来五六米宽的石板路全部扩建为通行汽车的街道,原来的四五条马路扩建到了30多条。为了搞好市政建设,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海口文史资料》载“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这批琼籍归国华侨,因为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回到海口后纷纷效仿南洋建筑风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骑楼式的建筑,不仅有单边外廊,甚至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致四边回廊,用于商用和居住。这种建筑特色非常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凉爽舒适的骑楼,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邻港口,这些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 路通财通,随着商业铺面的建设,老城区的商贸业也急速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迅速发展到600多家,贸易总额达到一年数百万元。到了夜间,店铺灯火辉煌,广告牌被映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