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爆炸特性

转炉煤气爆炸的特定条件包括三个方面:
1.煤气与空气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混合,混合气体中的煤气浓度在爆炸范围之内,这是气体爆炸的必要条件。如超出这个范围,即使具备其他条件也不会引起爆炸。
2.煤气在燃点(着火点)以下与空气混合,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如两者在燃点以上相遇,则立即燃烧形不成爆炸性气体。
3.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还必须有火种的存在,这是爆炸的充分条件。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任缺其中之一,就引不起爆炸.所以防爆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三个特定条件,不让其同时存在。

在转炉煤气回收中,主要是回收利用其中的CO作为燃料或原料,因此不能以降低煤气中的有效成份CO为代价来作为防爆手段,而只能用严格控制煤气中的含氧量为办法来防止发生爆炸。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控
制煤气中含氧量要比5.25%低得多,使其远离爆炸极限以确保安全生产。

防爆工作重点
通过对转炉煤气的爆炸性间题和影响爆炸诸因素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煤气在转炉出口至溢流文氏管入口这一区段内,煤气温度很高,利用烟道中的汽化冷却装置对煤气显然进行回收,气流中携带大量赤热的烟尘,到处存在火种。同时煤气与空气或吹炼过程中过剩的氧气也经常共
同存在。因此,在煤气进入溢流文氏管之前,系统温度不宜控制太低,必须高于CO的着火温度63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CO与氧只能燃烧而不致形成气体爆炸物而发生爆炸。

2.煤气进入溢流文氏管后,温度骤降到60℃以下,系统中的煤气与漏入的空气很容易形成气体爆炸物,因此要求在溢流文氏管喉部应大量喷水,一方面冷却净化煤气,另一方面可以彻底熄灭煤气中的火种,避免因
火种的存在而引起爆炸。

3.CO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为75%,也即当有25%体积的空气混入时,才能形成爆炸性气体,这时混合气体中的含氧量应为:25%*21%=5.25%在转炉吹炼过程中,从开始吹氧、出渣直至吹炼结束出钢,整个过程中经常存在着煤气与空气互相置换的情况,为避免煤气与空气直接接触而产生气体爆炸物,要求煤气与空气之间有惰性气体过渡。因此,可利用
冶炼的前烧期和后烧期产生的一部份煤气,这种煤气成份中CO:含量多而CO较少,回收利用价值不大。用这部份煤气在炉顶开罩充分燃烧后产生大量CO:,用以置换系统中的煤气或空气,作为过渡性气体将煤气空气隔开。所以要求在煤气回收中转炉应有足够的前烧期和后烧期。

4.采取密封措施,如在料仓、氧枪插入口等处,采取氮封措施防止空气漏入。另一方面,在有水冷的地方,应防止

冷却水漏入炉内,因在高温情况下水蒸汽可以分解成H:,H:的爆炸范围较CO大得多,煤气中H:成份增加不利于防爆。

防爆工作措施
1.严格控翻炉气成份,避免形成可爆性气体
①严格操作制度,要有足够的前烧期和后烧期,利用一部份煤气在炉顶燃烧生成的废气作为惰性气体,防止系统中煤气与空气直接接触。

②在煤气回收期,掌握好炉口微差压,保证炉口稍呈微小的负压,防止空气大量吸入炉内或煤气漏入厂房。

③注意系统的严密性,防止空气和水漏入系统,在原料仓及氧枪插入口用氮气密封。烟罩和氧枪的水冷部份,要防止漏水入炉而使煤气成份恶化。煤气回收系统大部份在负压下操作,为防空气插入,要求系统有良好的严密性。管路应通顺流畅防止形成死角,使系统中产生气体爆炸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

④煤气成份实行自动检测:转炉是间歇性生产,生产过程中煤气成份变化很大,很难用人工凭经验进行控制,必须设置一氧化碳自动分析仪和含氧量自动分析仪,连续检测煤气中的CO和O:,并以此控制煤气三通切换阀,对煤气进行回收或放散。只有当煤气含氧量低于爆炸下限,一
氧化碳含量大于一定值时,煤气才予回收。为确保安全,在煤气贮罐区也应设置氧气自动分析仪,随时监测贮罐中煤气的含氧量,接近爆炸极限时自动放散。

2.控制煤气沮度,防止系统中存在火种
①在煤气回收系统中,溢流文氏管前的高温干煤气温度应控制在燃点以上。而在溢流文氏管处则应大量喷水,使煤气充分冷却,保证在后面的系统中不致有火种存在.

②为防止系统中产生静电火花,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③在生产操作中,系统中的设备管线检修动火,应有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和完善的安全措施。

3。为减少煤气爆炸时造成的损失,系统中应有泄压措施
①在有水封装置的地方,除考虑水封必须的有效高度外.还应结合考虑发生爆炸时的泄压面积。
②在适当的部位设置放爆孔。
⑧建立各种必须的操作、检修规程的同时,还要制订出完善的事故处理规程,当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可以及时正确地处理,避免事故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