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系统的含义与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2.理解: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形成从案例中感悟提炼哲理并运用哲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好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同步练习B卷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同步练习B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2分)(2017·赤峰) 小张用合法收入买了一辆轿车用于上下班代步。他对自己轿车的行使的是() ①占有权 ②使用权 ③收益权 ④处分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2分) (2016八上·威海期中) 李某身患绝症,怕自己死后10岁的独子小强无人照顾,便决定依法将自己遗产的留给父母,以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另外的由小强继承,并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李某的行为,是在行使对自己的财产的,选择的财产继承方式是。() A . 占有权、遗嘱继承 B . 使用权、法定继承 C . 收益权、法定继承 D . 处分权、遗嘱继承 3. (2分) (2017八下·北海期末) 张芳的母亲黄华因癌症去世后,与舅舅一起生活的姥姥、姥爷为了母亲生前的五套房产将张芳推到了被告席。此案在北京通州法院受理后,经法官调查取证及笔迹鉴定,认定黄华生前已立遗嘱将房屋给了张芳,依法驳回了两位原告的诉讼请求。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②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继承权

③张芳的姥姥、姥爷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④继承开始后,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 (2分) (2017九下·山东月考) 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三十多年来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帮他们圆了大学梦。他用工资资助学生,这是行使对个人合法财产的() A . 占有权 B . 使用权 C . 收益权 D . 处分权 5. (2分) (2016八下·永州期末) 马某与妻子、女儿在车祸中丧生,在世的亲人有马某的养父母、同胞兄弟、叔叔和姑姑。按照法定继承,可作为马某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 . 他的同胞兄弟 B . 他的叔叔 C . 他的养父母 D . 他的姑姑 6. (2分) (2015八上·微山期末) 小李从零花钱中拿出100元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寄给灾区的小朋友们,小李的这一行为是在行使对自己合法财产的() A . 占有权 B . 使用权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试讲人:刘燕 一、教学理念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 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 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六、学法和教法分析 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 八、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其中的中国元素:贾宝玉、毛笔字、算盘、大熊猫、象棋、太极八卦图、松树、毛笔、中华砚、脸谱、中国结、三国演义、莲花、茶、《西游记》……师:短短的两分钟视频中就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元素,可见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太极八卦图是属于哲学内容,中国人赋予了松树和莲花的道德内容,除了哲学和道德,中华文化还包括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由此我们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书上66页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的作用 展示吴承恩《西游记》的图片: 师:视频最后是一只猴子去取定海神针,这出自哪部小说呢?

2017春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教案新人教版

《财产留给谁》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财产留给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三部分。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产留给谁》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节的授课内容。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为了使活着的公民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也为了使后人能够有序的继承财产,国家制定了财产继承法律制度。青少年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课程依据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使学生知道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的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顺序、范围、遗产分配原则;遗产继承方式、遗赠。 (2)能力目标 学会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受到侵害要依法维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让学生培养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的品德。 4、教学重难点 (1)“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遗产继承法律制度,学会依法继承遗产。 (2)“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同时又要发扬传统美德。只有提高继承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减少争议,化解矛盾。 二、说教法学法 鉴于本课的法律性较强,名词术语较多,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应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由于本节的案例较多,知识点也多,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实现信息与技术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容量大、教学直观、形象具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小品角色扮演法:以课本晓军一家的遗产继承案例的情节变化为主线,通过精心设计和改造,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乐于学习。 3、讨论法:通过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将教材新知识设置于一系列问题情景之中,通过该情景设置条件的变化和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不断猜想、思考、讨论、归纳以获得问题的解决,逐步弄清本课所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生活与哲学 第八课 知识点整理(全)

政治-哲学与生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解释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2、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理: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 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不可抗拒的规律。 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过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 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 折的过程。 方法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 接受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职务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Eg:再长的路,一步步走都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一步都不能走完。 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 坏苹果法则 蚂蚁效应 适度法则:物极必反/过有不及/适可而止/掌握火候 5、方法论 1)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在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Eg: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循序渐进(要有量的积累,不打无把握的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

文化生活第7课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60 257 就是备受欢迎的电视剧《亮剑》所弘扬的亮剑精神。对亮剑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亮剑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是本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D.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百色精神 8.2013年国庆节即将到来,在举国欢庆之际,当人们回首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 9.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精神、世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我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理解。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No.1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9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深刻理解体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能够结合当今国际形式和我国实际,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6-78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阅读本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即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___________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及重要性是什么?(从课本找出,标明,熟读成诵。)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1、78-80页,整理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 ② ③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闻30分”节目里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播放新闻视频:“ 2013年5月27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周喜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17098.5元。” (1)结合材料说明刑法是怎样的一部法律? (2)周喜军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3)周喜军受到的处罚是一种行政制裁吗? (4)在判决书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情景四:大结局 在以后的时间里,小聪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而弟弟小明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后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小偷小摸、参加赌博等,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过两次。为了搞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持刀抢劫,刺伤受害人,导致其死亡,抢得人民币1000多元。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小明有期徒刑十年,并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若干年后,小聪大学毕业,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守法精神,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小明却在监狱中服刑。但是小聪没有忘记自己弟弟,经常到监狱看望小明…… 问:(1)小明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小明受到的处罚哪些是纪律处罚?哪些是行政处罚?哪些是刑事处罚?确的法制观和人生观,防微杜渐,知法守法。

iSKiTA 刑审违就行为 厲罪抒为) 严巫危M1* 利爭违法性 : 刑罚当罚性 圭刑(§种) PPT 展示知识 结构,直观形 象。 有一个留学生,在乘坐的飞机上,笑嘻嘻地递给空中小姐一张纸 条,写着:“我身上有炸弹,我要劫机。”空姐笑了笑,取走了纸条。 当飞机降落时,地面上许多警卫人员荷枪实弹把飞机层层包围。虽然 那个学生大喊:“我只是开个玩笑,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可以作证 但是没有用。他被押上警车,并要面对法律的裁决。 (2)如果人们无意中犯法,可以原谅吗? (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请你 畅谈 (3)看了聪明兄弟的故事后,我们应从中吸取什 么教训? 师:《法不可违》这一课学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谈收获,交流 心得。 知识内化,互 伴成长。 不违讓歸人ffJ 拧为的底 變 整理课堂笔 记。 整理思路,形 成体系。 刑罚 阳拥刹<3?>) 课堂 练习 教师 寄语 组织学生完成基训选择题部分,及时查漏补缺。 完成基训选 择题。 有人这样说过: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 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 命运。让我们相互提醒,一起努力,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做一个知 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巩固新知 情感态度价 值观升华。 (作业) (1)开玩笑犯法吗? 法不雷 緊辭民事违滦行为 课后探 究 课后辩论 结 、

【推荐重点】2019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2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练习

自由平等的追求 1.怎样珍视自由? (1)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________。我们要________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________,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________权利。 (2)必须________行使权利。 作为公民,应自觉________、遇事________、解决问题________,树立守法光荣、__________的法治意识。 2.怎样践行平等?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的大敌,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________,不得享有不受法律________的特权。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__________。我们要以______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________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__________,必要时__________。 (4)需要每个公民把____________落实到日常的生活、________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__________,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__________。 3.特权的含义及表现、结果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________、________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________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__________。 (3)结果:法律的尊严和权威__________,任何________的行为必将受到________和惩罚。 4.为什么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________权利、________权利和__________的权利。 5.为什么要抵制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这些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__________,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亲爱的同学,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吧! 1.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珍视自由,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 2.珍视自由,要遵守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 3.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反对一切特权思想,践行平等,珍视自由。( ) 4.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要采取各种手段坚决予以打击和制裁。( )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检测题一、选择题 1.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水》写到,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D.③ 2.大连市市长夏德仁表示,如果大连承办2009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这一盛会,将把中国航海日办成航海、海洋、造船、渔业、海防等涉海行业共同的节日,办成宣传普及海洋航海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全民族文化盛会,推动我国航海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灾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十万子弟兵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到灾区,立即奔赴第一线。汶川大地震后,最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以坚强不屈的品格谱写了一曲曲壮歌。这一精神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精神 B.爱好和平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4.2008年7月1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天水第三届女娲文化论坛在秦安秦融宾馆召开。女娲文化作为华夏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其所代表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和和合精神,也激励和感染着一代代娲皇子孙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下列能反映这一名言的是()①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②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⑤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5.2008年7月19日,由两岸青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及方法论难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笑话《体会》 一位哲学系师兄这样总结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人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这位哲学系师兄,把大一时的懵懵懂懂到大四时清醒地认识自我,用几句幽默的话高度精确地加以概括,确有“渐入佳境”之妙。 基础梳理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事物。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选择题)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原因(选择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方法论要求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_________的,对未来充满_________,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________________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__________,勇敢地接受________与________,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质变含义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和场所的,是一种的、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是一种的、__________的变化。 2、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___开始的,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必要准备,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必然结果;_________又为新的_________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_________到_________,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 (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__________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_________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_________ ,促成_________,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互动探究 探究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发展历程 1、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发展历程和课本提示说明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请你谈一下事物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一、二框学案

八年级第七课第一框《礼貌显魅力》学案 【课前巩固】.对待网络交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 2.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学会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并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二、教学重点: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以礼待人。 四、学法指导:事例分析、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点。 五、课前预习: 1.礼貌的含义?礼貌有什么作用? 2.我们为什么要讲礼貌? 3.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这些方面在人际交往中有何意义? 六、学习新课:(活动设计) 【故事导入】: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1.这个年轻人悟出了什么?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 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活动一: 各小组认真阅读P78材料,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情景剧《购书》。请三位同学来扮演一下。(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2、甲、乙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什么感受? 3、甲、乙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位学生两种行为的对比,说明礼貌和不礼貌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进一步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品质。这些优良品质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如果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害我们与人交往。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别人,所以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时刻注意文明礼貌,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在你尊重他人的同时,你也会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与赞赏。 活动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能自觉地有礼貌地与家长、老师交往,但是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有礼貌呢?我想我们同学难免有时也会对人无礼的时候。

哲学第八课二节第三框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重点】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难点】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核心;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识记:理解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三个基本概念; 理解: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改造思想的基本内容; 使用:使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说明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世界环境界、人生环境界两方面得到改造和提升; ⑵水平方面: ①层层分析问题水平:如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又包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等; ②理解结合事实论证问题水平; ③综合概括水平:如概括两个境界、一个基本结论等; ⑶觉悟方面: ①要使学生增强改造思想,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觉性; ②要培养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树立实现“两个境界”的理想; 复习提问 (收集社会实践报告或社会调查报告,选择一两个写得较好的同学谈理解和体会。教师提问) 参加社会实践前后或社会调查前后: 1.你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群众的理解有何变化? 2.参加实践有何感想、收获或体会? 3.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水平有何变化? (设计上述问题,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有了切身体会,要理解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参加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思想、理解水平会有所变化和提升。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完善这个理解,我们来学习最后一框。 三、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4页,并思考: ①什么是理解世界?理解世界目的是什么? ②改造世界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两项基本活动(板书) (1)理解世界的含义(板书) 理解世界:就是准确地理解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准确理解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理解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2)改造世界的内容(板书) 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如何理解? 2.改造客观世界(板书)

《文化生活》第七课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学案 【预习质疑案】 1.阅读教材,整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通读教材,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根据预习,质疑判断: A.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C.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课堂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 1、哪些抗疫人物让你印象深刻?说说你的理由。 二、合作探究 总议题: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抗疫合力 分议题一:抗疫,践行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3)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4)伟大的()精神体现在() 2、中华民族精神在抗疫过程中是怎么体现的? 补充材料 材料一: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医护人员前赴后继地奔赴抗疫第一线,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7500多名工人、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众多企业更是星夜驰援,与时间赛跑,最终创造了10天就建成一座火神山医院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大胆创新,发挥中医优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在阿联酋开展Ⅲ期临床研究。深受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也开动脑筋,利用创新媒介平台,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比如,老师变“主播”,线上上网课,学生“云签到”,“钉钉”来打卡;上班族变“宅家族”,“云办公”不接触;央视主持人变身“网红”直播带货,帮助湖北商家销售滞销产品等。 材料三:历史上,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依然拥抱梦想,选择希望,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5月份以来,我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继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积极变化累积增多,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下 第七课第二框 节奏与旋律 导学案(学生版)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第二节节奏与旋律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处理在多个集体中不同角色带来的冲突。 2.知道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中的方法。 3.正确认识小团体,反对小团体主义。 自主预习 1.在多个集体中,为什么会带来角色的冲突? ①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承担不同的。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③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存在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④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2.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 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也会虑自己的、以及任务的 等。 3.如何正确处理不同集体间的矛盾,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 ①当遇到班、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出发,自觉地让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②我们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让自己更好 地,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4.集体中的小群体具有哪些特点? ①、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②彼此相互,相互,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③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5.如何看待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①当小群体的节奏融人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②当小群体很好地融人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产生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的,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6.如何正确看待小团体主义? ①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沦为。 ②面对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坚持,坚 持,反对。

最新高中《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高中《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新事物、旧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运用: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形成正确地对待失败与成功、挫折与理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2.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编制导学案,阅读教学参考书,上网查找资料,制作PPT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的成语、俗语。 四、板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2)启示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历曲折过程的原因 (2)启示 (二)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量变、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刮目相看》,思考:成语故事《刮目相看》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 从而引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回顾上一框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请特别注意发展的实质是什么?那么什么是新事物?旧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带着这一问题学习新课,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出示有关微信的一些图片,并出示探究材料。 材料一:微信是腾讯公司于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信支持主流的智能操作系统,发送语音、视频,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图片压缩传输,节省流量,输入状态实时显示,带给用

2015届高三第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学案

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分析个人的人生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2、结合实例,比较量变与质变两种不同状态的特点。 3、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例,说明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 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三、知识清单,找出/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 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2、比较量变与质变。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事物的发展是直线式前进的。( ) 说明: 2、发展就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 ) 说明: 3、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 说明: 4、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 说明: 5、引起质变的原因都是数量的增减。( ) 说明: 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广东惠州三调)32. 下列诗句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④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2013广东广州二模)35.下列与“骥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诗句是() A.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颠覆人 B.千淘万辘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3、(2013广东汕尾一模)32.“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漫天的星斗;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经典中的智慧;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面对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的实质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富兰克林的妙语故事 有一天,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年)邀请人们参观他的新发明。在这些被邀请的人当中,有一个阔太太问他:“你发明的这个避雷针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微微一笑,反问道:“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问题: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呢? 基础梳理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和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向、由到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着由到、由到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入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 ,是 的产生和 的灭亡。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结合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谈一谈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你认为未来的人类将 会是什么样的?人类演化的过程能够说明什么? 2、人类产生以后,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说明了什么? 3、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 深刻。这又说明了什么? 4、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由此可见,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你能列举一些你熟悉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吗? 探究二: 有人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也有人说,“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你赞成那种观点,为什么? 北京时间2009年5月20日消息,据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19日报道,5月19日, 科学家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 宣布,考古发现找到了人类进化中“缺失环 节”。考古学家在德国挖掘的一个0.47亿 年前类似狐猴的骨骼化石,可能是现今猿 类、猴类和我们人类的共同祖先,这无疑 是人类进化研究中的重大发现。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作者:曾巍华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实验中学 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八年级(模块)章节:第三单元(填单元名称)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七课(填课题名称)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二框题(填框题名称)财产留给谁(第二课时) 关键词(3~5个):遗产遗嘱继承遗赠 【教学目标】 【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对国家制定的有关财产方面的法律,学生接触得比较少,在前一框题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与其密切相关的合法财产的法律知识,而财产继承问题,在平常一般是不会涉及到的,因此对本框所介绍的知识学生会觉得很新鲜,应会有比较高的学习热情。 (二)教材分析 《财产留给谁》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节的授课内容。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为了使活着的公民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也为了使后人能够有序的继承财产,国家制定了财产继承法律制度。本框题设计三个目,主要让学生知道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基本知识,未成年人享有财产继承权,继承人继承遗产除依据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相关资源分析 1、遗产的范围[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38.3] 2、关于法定继承人[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39.4]

3、法定继承权的取得[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39.5] 4、法定继承必须遵循的原则[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39.6] 5、继承权的丧失[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40.7] 6、继承权的保护[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40.8] 7、关于遗赠[参考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P141.9] 【教学重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 【教学难点】 遗嘱继承和遗赠的区别 【教学方法】(教法)1、案例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分析讨论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遗产继承的相关案例,查阅相关法律知识。 2、多媒体制作。 3、改编教材P76关于晓军家财产问题的故事。 4、挑选部分学生扮演相应角色。(或拍成视频) 学生准备:1、了解自己周围的遗产继承事例。 2、尝试阅读及理解我国财产继承的相关法律条文。 3、部分学生排练主题故事。 【课型】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略 【板书设计】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二、财产留给谁 法定继承 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遗嘱继承 互谅互让,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继承权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