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论的创立与发展

集合论的创立与发展
集合论的创立与发展

三次数学危机与集合论的创立

一、 前言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数学,常被认为是一门完善的自然学科也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同一切事物一样,数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次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概念还是体系,内容还是方法,理论还是应用,都是伴随着各种问题的斗争和解决而进步和发展的。比如无理数,连续,无穷等概念的出现,没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刺激着数学的发展。

1、数学危机

虽然总是不断的有新问题的出现,但是就数学的整个历史发展历程来说,曾遇到过三次数学危机。第一次危机是由无理数的发现引发的;第二次危机是由于无穷小量引发的;第三次危机则是由罗素悖论产生的。每一次危机的出现都猛烈冲击着原有的理论体系,都是对原有理论体系内在矛盾的揭示,通过对其中逻辑矛盾的发现,启发人们对原有理论的缺陷或局限性进行思考。

危机的出现刺激着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而每一次危机的解决都是对科学的进一步的改正、完善、补充和促进,对数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推动数学的快速发展。正如人们常说,“危机是一种激化了的非解决不可的矛盾冲突,每一次危机都大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2、集合论简介

集合论作为整个现代数学的基础,是数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集合论是19世纪70年代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G.Cantor 1845 - 1918创立的。集合论到现在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科学领域,并成为了数学的基础,产生了很多数学分科。

3、集合论与数学危机的联系

集合论的出现,使得第一第二次数学危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成为了其理论基础。而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出现对作为根基的集合论提出了矛盾,从而形成了更大的危机。

二、 三次数学危机

1、 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希泊索斯(Hippasis )对无理数的发现而引发的。

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当时“万物皆数”是在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信条。他们认为一切都可以归结到整数或整数比,也就是说世上只有有理数。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有一大贡献就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然而希泊索斯发现了不可公度性的两条线段——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与斜边,致使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的理论体系中产生了矛盾。

假设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长a b =,而其斜长c 为有理数。

反证法:可知,2222

2c a b a =+=。不妨设a 和c 互素,则可以知道 c 为偶数,必有a 为奇数。取2c p =,得到222a p =,a 为偶数。得到矛盾。

对于第一次危机的研究,人们把几何建立在古典逻辑的基础上,不再把几何与数密切联系起来(数形分离),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对于这个危机要么勾股定理不对,要么就承认有理数的不完备,进而预示着无理数的存在。

2、 第二次数学危机

(1)危机产生

无理数的引入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第一次数学危机也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

解析几何将数学演算与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十七和十八世纪,微积分得到了发展和创立,并在生活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微积分的不严密性,引发了科学家对无穷小的怀疑,这个新的数学领域对传统的数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第二次数学危机在这个时候产生。 当时对导数的定义为y x ??或()dy f x dx

'=,,dx dy 为无穷小量。并解释无穷小量为绝对值很小的书,比任何正数都小,但是不为零。莱布尼兹还把无穷小量称为“正在消失的量”。但是由于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而不能自圆其说。如,牛顿在求n y x =的导数时,有()12(1)()2

n n n n n n n x x x nx x x x x --++?=+?+?++? ,则()112()(1)2

n n n n n x x x n n nx x x x ---+?-+=+++?? ,将无穷小量舍去,得到其导

数为1n y nx -'=。贝克莱指出,其中前面除以x ?认为其不是

零,后面将含x ?的项舍掉又认为其为零,自身前后矛盾。

因此贝克莱嘲笑其为“消去的量的鬼魂”。

同样,对于曲边梯形的面积,用到面积微元

()dA f x dx =,求累积()b

a A f x dx =?。但是利用面积微元求累积得到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是否得到了真正的面积?以及对无穷级数不讨论收敛性而使用,到底是否存在和?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这次危机所研究的。

无穷小量到底是否为零,并且无穷小的存在及其分析到底是否合理,导数、微

分、积分、无穷小、无穷大、级数收敛等问题的出现,引发了第二次危机。

(2)危机的解决——集合论的诞生

这次危机的产生,推动了集合论的诞生和发展。柯西(Cauchy )用εδ-语言

对无穷小进行了定义,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 )对其又进行了加工,给出了极限的定义。极限的研究为有限和无限的联系逐渐明确。之后代德金,康托尔,海涅等人对实数理论的研究,完成了实数的完备性工作。康托尔(Cantor )又将主要工作放在了对无穷量的研究上,在考察实数理论的基础是,康托尔有创立了集合论。实数理论与极限理论、集合论的几何,为微积分建立了稳固的基础。第二次数学危机得到了解决。

3、 第三次数学危机

(1) 危机的产生

第二次危机的产生,促进了微积分理论的基础的完善,集合论得到了创立。

集合论被认为是其他概念的基础。但在数学家们考虑理论体系是否完善的时候,

英国数学家罗素(Russell )对作为基础的集合论提出了疑问。

罗素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悖论——“理发师难题”。他提出,如果有个理发师,

他“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理发师是否为自己理发?这就是罗素悖

论。还有其他相类似的悖论,如谎言悖论,鳄鱼悖论,上帝万能论。罗素悖论可

以用集合来表示做:考察把集合分做两类,N 类:不以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M 类:以自身作为自身元素的集合。可知两集合相互拍此,任何一集合必属于其中

一个,那么N类属于哪一类?

罗素悖论的提出成为了数学史上一次更大的危机,它直接冲击着数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2)危机的解决

三、集合论的诞生

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于19世纪末创立的。

十七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在之后的一二百年中这一崭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其推进速度之快使人来不及检查和巩固它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到1874年康托尔开始一般地提出“集合”的概念。他对集合所下的定义是: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

1 无穷集合的早期研究

康托尔集合论的全部历史都是围绕无穷集合而展开的。在数理哲学中,有两种无穷方式历来为数学家和哲学家所关注,一种是潜无穷,一种是实无穷。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要将它们加以区别。公元5世纪,普罗克拉斯410 - 485年在研究直径分圆问题时,注意到圆的一根直径分圆成两个半圆,由于直径有无穷多,所以必须有两倍无穷多的半圆。为了解释这个在许多人看来是矛盾的问题,他指出:任何人只能说有很多很多数目的直径或者半圆,而不能说一个实实在在无穷多的直径或者半圆,也就是说,无穷只能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个数,不能参与运算。到中世纪,随着无穷集合的不断出现,部分能够同整体构成一一对应这个事实也就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伽利略1564 - 1642年注意到:正整数与它们的平方可以构成一一对应,这说明无穷大有不同的“数量级”。十七世纪,无穷小量被引进数学,构成所谓“无穷小演算”,这就是微积分的最早名称。由于无穷小量运算的引进,“无穷”概念进入数学,虽然给数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基础及其合法性仍然受到许多数学家的质疑。

“数学家之王”高斯1777 - 1855年说:“我必须最最强烈地反对把无穷作为一完成的东西来使用。”法国大数学家柯西1789 - 1857年也不承认无穷集合的存在,他认为部分同整体构成一一对应是自相矛盾的。

2康托尔集合论的诞生

面对“无穷”的长期挑战,数学家们为解决无穷问题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854年,黎曼在论文《关于用三角级数表示函数的可能性》中首次提出“唯一性问题”。康托尔就是通过对“唯一性问题”的研究,认识到无穷集合的重要性,并开始从事无穷集合的一般理论研究。1870年和1871年,康托尔两次在《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了函数的三角级数表示的唯一性定理,而且证明了即使在有限个间断点处不收敛,定理仍然成立。1872 年他在《数学年鉴》上发表论文,把海涅一致收敛的严酷条件推广到允许间断点是某种无穷集合的情形。这是从唯一性问题的探索向点集论研究的开端,并为点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1873年康托尔把导致集合论产生的问题明确提了出来:正整数的集合N与实数的集合R之间能否一一对应?并于同年成功地证明实数的“集体”不可数,也就是不能同正整数的“集体”一一对应。1874 年,他又提出了“可数集”概念,并以一一对应为准则对无穷集合进行分类,证明了一些重要结果:(1)一切代数是可数的;(2)任何有限线段上的实数是不可数的;(3)超越数是不可数的;(4)一切无穷集并非都是可数的,无穷集同有穷集一样也有数量上的区别。从1879年到1883年,康托尔写了6篇论文,讨论了集合论的一些数学成果,特

别是涉及集合论在分析上的一些应用。它在数学上的主要成果是引进超穷数。该文从内容到叙述方式都与现代的朴素集合论基本一致,标志着点集论体系的建立。康托尔最后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对超穷集合论基础的贡献》。该书的发表标志集合论已从点集论过渡到抽象集合论。但是,由于它还不是公理化的,而且它的某些逻辑前提和某些证明方法如不给予适当的限制便会导出悖论,所以康托尔集合论通常称为朴素集合论。朴素集合论创立后,一些学者包括康托尔自己对集合论提出了怀疑,因为他们构造出了一系列集合论悖论。

二、集合论悖论

集合论提出伊始,曾遭到许多数学家的激烈反对,康托尔本人一度成为这一激烈论争的牺牲品。在猛烈的攻击下与过度的用脑思考中,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几次陷于精神崩溃。然而集合论前后经历。到二十世纪初集二十余年,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合论已得到数学家们的赞同。数学家们为一切数学成果都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的前景而陶醉了。他们乐观地认为从算术公理系统出发,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造起整个数学的大厦。在1900 年第二次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布“数学已被算术化了。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已经达到了。”然而这种自得的情绪并没能持续多久。不久,集合论有漏洞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数学界。

集合论悖论的提出给逻辑界、数学界出了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逻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并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推动了逻辑学、数学的发展及康托尔集合论的完善。1布拉里- 佛梯悖论

1897年3月,布拉里和佛梯在巴勒摩数学会上宣读的论文中发表了第一个逻辑史上集合论悖论。在集合论中,有一个关于序数的定理:即:一个序数组成的良序集本身的序数必大于作为元素的任一序数。按照康托尔构造集合论的“概括原则”,布拉里和佛梯就构造了一个由一切序数构成的良序集B。于是,B 的序数B是否是B中的一元素? 按照构造时所说的性质,B应在B中,然而,按序数定理,B大于B中的任一元素,故B又不在B之中。这一悖论又被人们称为最大序数悖论。

2 康托尔悖论

1899年8月,康托尔给出了最大基数悖论,康托尔依据“概括原则”构造了一个“以一切集合为元素组成的集合C”,而Pc是C的幂集。根据康托尔定理,任一集合R的基数R 必小于其幂集PR的基数PR,亦即R < PR。于是有C< Pc,可是,由于Pc是C的一切子集之集合,即Pc的任一元素必为集,而C是一切子集。因此,即Pc又是C的子集,即C> Pc 。这就导致了C< Pc且C> Pc的逻辑矛盾。

3 罗素悖论

1901年6月,罗素使用集合论中几个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概念“集合”、“元素”和“属于”,构成了一个新的集合论悖论,史称“罗素悖论”。罗素把集合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把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称为寻常集;另一类是把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称为不寻常集。问题是:由一切寻常集所构成的集合是寻常集还是不寻常集。如果它是寻常集,那么它就是把自身作为其元素的集合,故应为不寻常集;如果它是不寻常集,那么它就不把自身作为其元素,故应为寻常集。这样就导致逻辑矛盾。

三、公理化集合论的建立

罗素悖论出现后,人们普遍认为这动摇了数学的基础,这一仅涉及集合与属于两个最基本概念的悖论如此简单明了以致根本留不下为集合论漏洞辩解的余地。这就是数学史上严密的数学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的第三次数学危机,就连当时像弗雷格、贝克莱等数学界和逻辑界的许多大学者都为之震惊。这就引导人们去解决这个问题。

1908 年,策梅罗提出公理化集合论,后经改进形成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系统,简称ZF 公理系统。原本直观的集合概念被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悖论的出现。这

就是集合论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公理化集合论。

公理化集合论是对朴素集合论的严格处理。它保留了朴素集合论的有价值的成果并消除了其可能存在的悖论,因而较圆满地解决了第三次数学危机。现代公理化方法的奠基人是希尔伯特。他发展了欧氏几何的公理体系,形成了现代公理化方法。现代公理化方法重在公理结构而不是对象概念。这样现代公理系统就表现了更大的一般性。当赋予公理关系中以具体对象时,那么公理系统就形成了各种各种特殊的理论。

希尔伯特建立了现代公理方法的基本逻辑要求,即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这样的体系就为公理系统结构建立严密的逻辑基础。因此,公理化方法成了现代科学组织理论知识的工具。集合论和公理化方法在20世纪组建成为数学抽象和科学抽象的范式,它们的相互结合把数学甚至科学引向了高度抽象的道路。。公理化集合论的建立,标志着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所表述的一种激情的胜利,他大声疾呼:没有人能把我们从康托尔为我们创造的乐园中赶出去。

四、康托尔集合论的发展及展望

自从康托尔创立古典集合论一个多世纪以来,集合论得到迅速发展和创新,后来相继出现了Fuzzy集合论与可拓集合论。

1从Cantor 集合到Fuzzy集合

集合论思想经历了从Cantor到Fuzzy的演变。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数学处理问题的主导思想通常是语言的“准确”,推理的“严格”,结论的“确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知识视野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大,需要探讨的问题剧增。于是,不确定性现象,特别是其中的模糊性现象,逐渐被人们意识到。严格地说,这些概念都没有明确的外延。若按这些概念去确定“集合”,则相应的“集合”都没有清晰的边界。一个对象对于一个这样的集合,除可以属于和不属于外,还可以有某种程度的属于或不属于,而且后者才是更一般的情形。这就是事物的模糊性。为了研究和处理模糊性事物,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教授于1965年提出了Fuzzy集合论。这从根本上建立了模糊性与分明性的联系,为分明性研究和处理事物的模糊性奠定了基础。随后给出的模糊子集的截集概念及所证明的分解定理进一步架起了普通子集与模糊子集间的桥梁,引入的扩展原理把集合间的映射扩展到了Fuzzy集合论。

2可拓集合论的产生与发展

可是,Cantor集合论与Fuzzy 集合论还描述不了现实中的许多事物,仍然满足不了日益广泛的科技实践的需要。就客观现实而言,许多事物均可按某性质P一分为二,其中不具有性质P的又可分为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具有性质P的和不能转化为具有该性质的两类。例如产品检验,有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又分为可经返工以达合格的产品和返工也不能合格的废品。这类例子所反映的现实正体现着辩证法关于矛盾转化和内外因关系的思想。然而,Cantor集合论与Fuzzy集合论都无法描述这类问题。实际上,它们都只能描述静态的事物,而无法描述在一定条件下“非”与“是”互相转化的情形。因此,第三种集合论的问世成为必然。

可拓集合论创始人蔡文在创立新学科物元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找到处理矛盾问题的数学工具,建立了可拓集合理论正文。蔡文发现:传统数学解决不了矛盾问题是因为它只就事物某特征的量值关系进行研究,而不同时考虑事物本身及其特征两个要素。于是他引入事物、特征、量值这个有序三元组,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称为物元。他指出:任何问题都可利用物元来描述;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物元进行变换。为给物元变换建立数学模型,必须有适应这种思想的集合理论。这个新数学工具就是可拓集合论。蔡文这一研究的开创性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在1983年发表于《科学探索学报》。这篇论文的发表宣告了可拓集合论的诞生,标志着新学科物元分析从孕育阶段进入了初创阶段。1994年,蔡文的第二本专著《物元模型及其应用》出版。书中确定了新学科的研究范围,必须采取的

范畴,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和研究途径,并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标志着新学科的创建已由初创阶段转入完成阶段。随着可拓集合理论研究的深入,以此为基础的一些课题如可拓代数、可拓概率、可拓矩阵、可拓逻辑与算法等的研究也逐步展开,它们将形成解决矛盾问题的新的数学分支——可拓数学。由于可拓集合概念的普适性,使可拓集合可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如:人工智能、市场、资源、检测、控制、系统和信息等。但由于该研究的时间还很短,有很多生长点,不但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应用领域也需要进一步开拓。

总之,从数学史上看,每一次危机都是由数学体系内部形成悖论所引发,且在每一次悖论消除之后都建立了新的数学理论体系。在集合论发展历程中,我们已经看到征服无穷的路途中,悖论一次次出现,历经几百年,数代数学家的艰苦努力,解决了这些悖论。Fuzzy集合论的问世,使数学开始摆脱Cantor集合论思想的束缚,宣告了集合论的多样性,促进了数学家学术思想的开放,为可拓集合论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可拓集合论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使数学第三次跨越了确定性研究范围,步入了事物可变性领域,成为一门当代最新的数学分支——可拓数学,并逐渐形成体系,从而使数学有可能为各门科学不仅仅解决量变范围的问题,而且能有效地解决质变范围的问题。

语文发展史作业

作业一:选题:胡适文言教学与当代文言教学的误区

作业三:小论文 胡适文言教学法与当代文言教学的误区 蒲沛君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时至今日语文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然而文言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但我们也并非无律可循,早在1915年胡适发表的《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就提出了文言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当代文言教学却误解了胡适先生,认为这是文言内容的选择。从而使得文言教学在内容上存在几个误区。 关键词:胡适、文言文、教学法、误区 Misunderstand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and Hu Shi contemporary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Pu Peijun The College of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oday, the Chinese has hundreds years of history, but th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s still a difficulty in Chinese teaching. But we are not without law to follow, first published in 1915 Hu Shi's "how to make our Chinese languageeasily taught"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but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but misunderstood Mr. Hu Shi, think this is the classical content selection. So there are some misconceptions i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 Hu Shi,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error 文言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的一大瑰宝,它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语言。几千年过去了仍然活跃在语文教学的舞台上和我们的生活中,但是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却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但怕作文。文言文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同时也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难点。但是我们并不是无教法可依,胡适先生对国文教学提出的问题,其中涉及文言教学的有很多处,很多方法被我们沿用至今,特别是他在1915年发表的《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提出了文言教学方法的关键,他认为: (1)历来文言文教授在教法上的四大弊端:一是“以为徒事朗诵,可得字义”,忽视了译释字义的重要;二是教者不懂文字学,不知推究字源;三是忽视文法探讨;四是不讲究句读、标点,致使文法不易解,字义不易定; (2)文言文教法上应当与教外国文字略相似,“须用翻译之法”; (3)应当重视字源学的教学,重视文法分析; (4)教文言文应当重视句读和标点。 文言之教学在于翻译,将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在某种意义上他的目的在于推崇白话文,但确实是为我们的文言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文言更加贴学生的生活,有一

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

诗歌发展史(二) 一、现代诗歌的概念 (一)定义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 (二)分期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 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天上的市街》 (三)提倡格律的新月派 闻一多——“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新格律诗理论——走出“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 《七子之歌》 (四)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左翼诗派 (二)后期的新月派 1.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再别康桥》 2.卞之琳 (三)现代派 1.戴望舒 戴望舒,浙江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雨巷》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2.废名 废名,原名冯文炳,师从周作人,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以禅写诗” 四、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二)七月诗派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三)九叶派 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现象”:50年代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打击,身心遭到极大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翻译外国诗歌,直到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排行榜,穆旦名列榜首。

集合论的发展史

集合论的发展史 集合是什么,通俗地说它是一些元素组成的集体,是一些确定而又可分的“物”的集体。集合并不指具体的“物”,而是由物的集体所组成的新对象。20世纪以来的研究表明,不仅微积分的基础——实数理论奠定在集合论的基础上,而且各种复杂的数学概念都可以用“集合”概念定义出来,而各种数学理论又都可以“嵌入”集合论之内。因此,集合论就成了全部数学的基础,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个数学分支的发展。现代数学几乎所有的分支都会用到集合这个概念。集合论最重要的创建者是康托尔(Georg Cantor,1845—1918)。在19世纪人们很少怀疑微积分的基础应该建立在严密的实数理论上,而严密的实数理论可以由集合论推出。但是微积分本质上是一种“无限数学”。那么无限集合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否具备有限集合所具有的性质? 从19世纪60年代起,法国数学家康托尔承担了这一工作,他清楚地看到以往数学基础中的问题,都与无穷集合有关。康托尔的集合论的建立,不仅是数学发展史上一座高耸的里程碑,甚至还是人类思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努力,终于基本上弄清了无限的性质,找到了制服无限“妖怪”的法宝。苏联著名数学家柯尔莫戈洛夫说:“康托尔的不朽功绩在于向无限冒险迈进。”德国数学大师伯特赞扬康托尔的理论是“数学思想最惊人的产物,在纯粹理性的范畴中人类活动最美的表现之一”。 然而事情并非总是顺利的。1900年左右,正当康托尔的思想逐渐被人接受,并成功地把集合论应用到了许多别的数学领域中去,大家认为数学的“绝对严格性”有了保证的时候,一系列完全没有想到的逻辑矛盾,在集合论的边缘被发现了。开始,人们并不直接称之为矛盾,而是只把它们看成数学中的奇特现象。1903年英国哲学家兼数学家罗素(Russell, B.A.W,1872—1970)提出了一个悖论,“一切不包含自身的集合所形成的集合是否包含自身?”答案如果说是,即包含自身,属于这个集合,那么它就不包含自身;如果说否,它不包含自身,那么它理应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即包含自身。 可能有人看不懂罗素悖论,没关系,罗素本人就用通俗的“理发师悖论”作了比喻;理发师自称,他给所有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但不给任何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试问理发师该不该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从来不给自己刮胡子,就属于“自己不刮胡子的人”。根据他的自称,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但是,一旦他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成了“自己刮胡子的人”了。还是根据他的自称,他就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所以不管理发师的胡子由谁来刮,都会产生矛盾。罗素悖论以其简单、明确震动了整个西方数学界和逻辑学界,逻辑学家费雷格收到罗素的信之后,在他刚要出版的《算术基础法则》第二卷末尾写道:“一位科学家不会碰到比这更难甚的事情了,即在工作完成之时,它的基础垮掉了。当这本书等待付印的时候,罗素先生的一封信把我置于这种境地。”弗雷格对罗素悖论的迅速反应是惊恐地感到:“算术开始受难。” 数学史上第三次危机来临了,数学王国的居民们惶惶不安,因为数学家们一贯追求严密性,一旦发现他们自称绝对严密的数学的基础——集合论并不严密,竟然出现了“悖论”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果,可以想像,他们是多么震惊。震惊之余,数学家们意识到,应当建立某种公理系统来对集合论作出必要的规定,以排除“罗素悖论”和其他有关的“悖论”。现在,各种成功地解决悖论的方案都对集合的“无限扩张”进行了限制,因此现在任何一种形式的集合论,实质上都包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作业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时分层作业(一)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 由于( )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逐渐产生D.国家开始形成 A [农耕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故A项正确;早期 城市出现是由于人们过上了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定居点发展为早期城市,B项不符合题意, 可排除;私有制产生,国家形成都是在人类变成食物生产者和定居以后,排除C、D两项。] 2.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C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④符合 要求,故选C项。] 3.当你漫步法国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根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 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诞生在( )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B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 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在两河流域。] 4.下图是某地仿建的古代建筑,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 ) A.古阿拉伯文明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D.古希腊文明 B [题干中图片很明显是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古埃及文明, 故选B项。] 5.古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文化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 A.《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B.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康托尔集合论-推荐下载

康托尔集合论-罗素悖论-公理化集合论-不完全性定理 1. 第二次数学危机的解决---集合论成了全部数学的基础。 (第二次数学危机详细见参考中三次数学危机.) 19世纪,柯西详细而有系统地发展了极限理论。柯西认为把无穷小量作为确定的量,即使是零,都说不过去, 它会与极限的定义发生矛盾。无穷小量应该是要怎样小就怎样小的量,因此本质上它是变量,而且是以零为极 限的量,至此柯西澄清了前人的无穷小的概念,另外Weistrass创立了极限理论,19世纪70年代初,外尔斯特 拉斯、狄德金、康托等人独立地建立了实数理论,而且在实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极限论的基本定理.从而把 无穷小量从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二次数学危机基本解决。从而使数学分析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 础之上。而严密的实数理论可以由集合论推出。集合论是19世纪70-80年代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它建立 在一种无限观——“实无限”的基础上。所谓“实无限”,即把“无限”作为一个已经完成了的观念实体来看待。例如,在集合论中用N={n:n是自然数}表示全体自然数的集合就是如此。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的几千年数学发展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另一种无限观,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潜无限”观念。所谓“潜无限”,是把“无限”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又永远无法完成的过程来看待。例如,把自然数看成一个不断延伸的无穷无尽 的序列1,2,3,…,n,…就是如此。集合论是数学观念和数学方法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由于它在解释旧的 数学理论和发展新的数学理论方面都极为方便,因而逐渐为许多数学家所接受。实数理论奠定在集合论的基础上,而且各种复杂的数学概念都可以用“集合”概念定义出来,而各种数学理论又都可以“嵌入”集合论之内。因此,集合论就成了全部数学的基础,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个数学分支的发展。现代数学几乎所有的分支都会用到集 合这个概念。 2. 康托尔集合论(现在有人也称之为朴素集合论)面料挑战. 从康托尔创立了数学领域中的“集合论”,用集合论中的观点来诠释各个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真可谓是“天 衣无缝”。因此集合论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然而事情并非总是顺利的。1900年左右,正当康托尔的思想逐 渐被人接受,并成功地把集合论应用到了许多别的数学领域中去,大家认为数学的“绝对严格性”有了保证的时候,一系列完全没有想到的逻辑矛盾,在集合论的边缘被发现了。开始,人们并不直接称之为矛盾,而是只把 它们看成数学中的奇特现象。1897年意大利数学家布拉里.福尔蒂揭示了集合论的第一个悖论。1899年,康托尔发现了 “康托尔悖论”,亦称“最大基数悖论”。福尔蒂和康托的悖论只涉及到集合论中的结果,没有引起当时数 学家们的足够重视。但罗素于1901年5月发现了一个悖论。它除了涉及集合概念本身外不需要别的概念。此后 又有其他朴素集合论的悖论出现, 例如理查德悖论, 培里悖论, 格瑞林和纳尔逊悖论等. 集合论的现代悖论与逻辑 的几个古代悖论还有关系。例如,公元前4世纪的欧伯利得悖论:“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个陈述是假的。”埃皮门尼 德(公元前6世纪,克利特人)悖论:“克利特人总是说谎的人。” 3. 罗素悖论和理发师悖论 罗素悖论的数学表达:设性质P(x)表示“x不属于x ”,现假设由性质P确定了一个类A----也就是说“A全集P(x) (x属于A 与 x不属于A 性质不能同时成立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A属于A 是否成立?首先,若A属于A , 则A是A的元素,那么A具有性质P,由性质P知A不属于A ;其次,若A不属于A ,也就是说A具有性质P,而A是由所有具有性质P的类组成的,所以A不属于A 。 罗素悖论的普通表达:“一切不包含自身的集合所形成的集合是否包含自身?”答案如果说是,即包含自身,属于 这个集合,那么它就不包含自身;如果说否,它不包含自身,那么它理应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即包含自身。 可能有人看不懂罗素悖论,没关系,罗素本人就用通俗的“理发师悖论”作了比喻;理发师自称,他给所有自己 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但不给任何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试问理发师该不该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从来不给 自己刮胡子,就属于“自己不刮胡子的人”。根据他的自称,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但是,一旦他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成了“自己刮胡子的人”了。还是根据他的自称,他就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所以不管理发师的胡子由 谁来刮,都会产生矛盾。

流形概念的演变与理论发展

流形概念的演变与理论发展 一、引言 流形是20 世纪数学有代表性的基本概念,它集几何、代数、分析于一体,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数学中,流形作为方程的非退化系统的解的集合出现,也是几何的各种集合和允许局部参数化的其他对象。〔1〕53物理学中,经典力学的相空间和构造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模型的四维伪黎曼流形都是流形的实例。 流形是局部具有欧氏空间性质的拓扑空间,粗略地说,流形上每一点的附近和欧氏空间的一个开集是同胚的,流形正是一块块欧氏空间粘起来的结果。从整体上看,流形具有拓扑结构,而拓扑结构是“软” 的,因为所有的同胚变形会保持拓扑结构不变,这样流形具有整体上的柔性,可流动性,也许这就是中文译成流形(该译名由着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江泽涵引入)的原因。 流形作为拓扑空间,它的起源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谁解决的?形成了什么理论?这是几何史的根本问题。目前国内外对这些问题已有一些研究〔1-7〕,本文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流形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上述问题给予解答。 二、流形概念的演变 流形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高斯

( C.F.Gauss,1777-1855)的内蕴几何思想,黎曼(C.F.B.Riemann,1826-1866)继承并发展了的高斯的想法,并给出了流形的描述性定义。随着集合论和拓扑学的发展,希尔伯特(D.Hilbert,1862-1943)用公理化方案改良了黎曼对流形的定义,最终外尔(H.Weyl,1885-1955)给出了流形的严格数学定义。 1. 高斯-克吕格投影和曲纹坐标系 十八世纪末及十九世纪初,频繁的拿破仑战争和欧洲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绘制精确的地图,于是欧洲各国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本国领域的大地测量工作。1817 年,汉诺威政府命令高斯精确测量从哥廷根到奥尔顿子午线的弧长,并绘制奥尔顿的地图,这使得高斯转向大地测量学的问题与实践。高斯在绘制地图中创造了高斯-克吕格投影,这是一种等角横轴切椭圆柱投影,它假设一个椭圆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横切于某一条经线上,按照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各3°或1.5°经线范围内的经纬线投影到椭圆柱面上,然后将椭圆柱面展开成平面。 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是为了使投影边缘的变形不致过大。当大的控制网跨越两个相邻投影带,需要进行平面坐标的邻带换算。高斯-克吕格投影相当于把地球表面看成是一块块平面拼起来的,并且相邻投影带的坐标可以进行换算。这种绘制地图的方式给出了“流形”这个数学概念的雏形。 大地测量的实践导致了高斯曲面论研究的丰富成果。由于地球表面是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椭球面,绘制地图实际上就是寻找一般

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业

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业 ——浅谈中国文学进展史 中国文学进展史 一、摘要 文学史是文学进展的“历史”,是对文学的动观而非静视。把文学现象、文学流变和文学作品放在文学进展的长流中作通观凝视,在宏观的视角下确定其价值和意义,这是文学 史研究与写作差不多的学理要求。

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尚未取得独立地位,往往与政治、思想、哲学、历史融为一体,较为纯粹意义上的作家还不多见,文体以诗歌、散文为主,风格上要紧表现出典重淳厚、磅礴大气的特点。 魏晋至两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自觉期和鼎盛期。此一时期文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独立进展的空间,文学的地位也大大提升,诗、词的兴盛并进展到臻于极致的美的境域标志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审美上论结构的恢张、气概的博大虽已无法与先秦两汉文学相提并论,但词采之美、体式之纯、性情之真、韵味之厚却是它独具的魅力。 元明清时期,为中国文学的转型期和新变期。受专制政治和程朱理学的严峻束缚和世俗文化的极大冲击,文人地位一落千丈,思想缺乏自由,精神惶恐落魄,而整个民族精神既失去了先秦两汉时期的雄大之势,又没有了魏晋以来直到宋代的灵动之气,作为士人雅文学标志的诗词和散文开始走向衰落,而受俗文化滋养的散曲、戏剧、小讲却大放异彩。 由此看来,文学史的编著虽不可幸免要涉及文学的分期,但绝不是分期文学的排列,而必定要将时期之变与作家之变、文体之变、文风之变、审美之变等等种种因素作真切的把握和深刻的揭示,进而深入探求整个文学系统深层结构的演变和文学进展的全然走向。 文学史的进展观往往体现出对文学认识的联系观和系统观。对文学现象的认识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孤立”的看待,另一是“联系”的看待。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咨询题如果采纳前一种态度,就不免就事论事,从而得出流于狭隘、片面和简单化的结论;相反,后一种态度则注重将每一文学环节纳入文学进展的系统中去凝视,由此确定它应有的位置,认识它产生的因由和存在的意义。文学史研究和写作的总体趋向是抛弃前一种认识观,自觉地接纳后一种认识观。 正文 古代文学的进展 (1)早期

康托与集合论

康托与集合论 康托(Georg Cantor ,1845-1918) 德国数学家,19世纪数学伟大成就之一——集合论的创立人。1845 年3月3日生于俄国彼得堡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1856年全家迁居德 国法兰克福。康托先后就学于苏黎世大学、哥廷根大学、法兰克福大学 和柏林大学,主要学习哲学、数学和物理。 十九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 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在著名的《克雷尔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无穷集合论的第一章革命性文章。从1874年到1884年,康托尔的一系列关于集合的文章,奠定了集合论的基础。他对集合所下的定义是: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集合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着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其基本概念已渗透到数学的所有领域。如果把现代数学比作一座无比辉煌的大厦,那么可以说集合论正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由此可见它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其创始人康托尔也以其集合论的成就被誉为对二十世纪数学发展影响最深的学者之一。 但是如同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一样,集合论一经问世就遭到许多数学家及其他学者的激烈反对。当时的权威数学家克罗内克(Kronecker)非常敌视康托尔的集合论思想,时间达整整十年之久,法国数学大家庞加莱(Poincare)则预测后一代人将把集合论当作一种疾病。在猛烈的攻击下与过度的用脑思考中,康托尔本人一度成为这一激烈论争的牺牲品,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几次陷于精神崩溃。然而乌云遮不住太阳,经历二十余年后,集合论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到二十世纪初集合论已得到数学家们的赞同。数学家们乐观地认为从算术公理系统出发,只要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造起整个数学的大厦。在1900年第二次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布“……数学已被算术化了。我们可以说,现在数学已经达到了绝对的严格。”然而这种自得的情绪并没能持续多久。英国哲学家罗素(Russell)就很怀疑数学的这种严密性,他经过三年的苦思冥想,于1902年找到了一个能证明自己观点的简单明确的“罗素悖论”。不久,集合论是有漏洞的消息迅速就传遍了数学界。

发展史作业

I 摘要 阶级的产生把人类从原始平等状态推入了不平等的深渊。但从那一刻开始,人类就从未放弃过对平等理想的追求。平等只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完全平等。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追溯和回归,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恩格斯对杜林的平等观批判的基础上,立足文本,解析恩格斯平等观的内涵真谛,用以指导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的哲学反思,旨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处于转型时期的人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平等观予以探讨。 关键词:平等;恩格斯平等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言 “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恩格斯语,“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马克思语。 我国关于平等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于西方较为滞后。自上世纪末尤其从 90 年代中期理论界有关平等理论的研究才日渐升温,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专著也相继发表出版。理论与实践往往是同步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对平等、公平与正义等价值追求受到普遍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平等的追求和争取。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体现较为突出的不平等现象主要集中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个人分配不平等两方面。“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很快实现,而“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富”则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这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说不过去的。我国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所采取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恰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从十三大的“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到十四大提出的“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到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直至十七大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人们收入差别的扩大,社会平等问题又一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可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恩格斯平等观在其整个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关于理论基础方面有关问题论述。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历史主义为基本方法,坚持了平等的价值性与事实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到“平等”问题时,首先批判了杜林用数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先验主义,认为杜林用这种先验主义方法建立起来的道德和法的学说,是抽象的、空洞的。指出研究社会生活领域问题不能用先验的方法,而必须尊重社会事实及其历史发展,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杜林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第一步把每一类认识对象分解成最简单的要素;第二步把同样简单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应用于这些最简单的要素,然后是要素加上公理就得出他的结论。杜林认为对待社会问题、历史问题、道德和法的问题也“应当从单个的、简单的基本形式上,按照公理来解决,正如对待简单的??数学的基本形式一样。”恩格斯指出,杜林的这种方法就是先验主义方法,其基本特点是:研究某一对象的特性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它不是从现实本身推论出现实,而是从观念推论出现实。”先是从对象构成对象的概念,然后颠倒过来,再用对象的概念去衡量对象。这样研究的结果,不是概念应当和对象相适应,而是对象去适应概念。关于平等问题,杜林同样根据他的先验方法,首先把社会分解为它的最简单的要素,而且在这里他发现最简单的社会至少由两个人组成。然后,杜林的公理是“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开始就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由此,杜林得出他的结论“道德上的正义的基本形式就被表达出来了”;同样,“法上的正义的基本形式也被表达出来了”,因为,杜林认为“为了阐发法的基本概念,我们只要有两个人的十分简单的和基本的关系就够了”。也就是说,按照杜林的观点只要有两个人这样简单和基本的关系,而不需要别的什么,道德上的正义和法上的正义就可以实现了。恩格斯指出杜林的这“两个人”只能是“摆脱了一切现实,摆脱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关系,摆脱了一切性别的和个人的特性。”最后只剩下“人”这个光秃秃的概念的两个人。显然,这样的两个人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只能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杜林所提出的“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的公理不可避免的使自己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自相矛盾之中。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通过“三个退却”揭示批判了杜林平等学说的自相矛盾性。杜林的第一个退却是,两个人意志实际上存在不平等。首先杜林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克罗内克与康托尔--数学的欺骗

克罗内克与康托尔--数学的欺骗 欧几里得几何的核心部分用了很多著名的定义、公理和符号。这个自成体系的数学分支用它的精确和有序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广为人知的一个“普遍观念”是:整体大于部分。这个观念历经2000多年都没有受到质疑。 后来,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一个不知名的数学家开始宣称:对数和数论来说,整体不一定大于它的一部分。这似乎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主张,如果它不是由天才而执著的德国年轻人格奥尔格·康托尔提出来,会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它只是康托尔众多震动数学界的断言之一,另一个与这个神秘观念有关的是无穷。 对这个神秘的观念,长期以来,数学家和哲学家们一直关注着,缓慢地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始终没有深入。一些人,比如伽利略,主张“从根本上来说,无穷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Karl Friederich Gauss)写信给另一位数学家说:“我反对把无穷量当作实体来用,数学中从来不允许这样做。无穷仅仅是一个说法而已。”康托尔不仅主张一个实在、具体的无穷概念,还坚持认为有很多种不同规格的无穷,他甚至找到了一种在数学上处理这个观念的方法。 康托尔的工作有多重要?他创造了集合论,这成为拓扑学、分形论和其他很多现代科学的基础。康托尔在集合上的成就所推动数学的进步帮助微积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集合论和无穷这两个观念结合起来,他提出了无穷集。这个观念让其他人激动,为很多人开拓了新研究领域,也让他自己陷入了悲喜交加的境地。 康托尔的新数论将影响他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并对他们的数学观念形成挑战。它引发了一场动摇数学根基的批判性的数学内审。另外,它的蕴意和矛盾还会继续影响接下来的几代数学家,直到现在。后来,杰出的德国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形容康托尔的工作为“数学思想中最惊人的成果,纯智力领域中人类活动最完美的实现”。 提出一项新成果,从而面临反对,这并非不寻常的事。但康托尔的遭遇似乎特别严重和不幸。约瑟夫·W·道本可能是美国最重要的康托尔研究者,他把康托 1

集合论的创立与发展

三次数学危机与集合论的创立 一、 前言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数学,常被认为是一门完善的自然学科也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同一切事物一样,数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次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概念还是体系,内容还是方法,理论还是应用,都是伴随着各种问题的斗争和解决而进步和发展的。比如无理数,连续,无穷等概念的出现,没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刺激着数学的发展。 1、数学危机 虽然总是不断的有新问题的出现,但是就数学的整个历史发展历程来说,曾遇到过三次数学危机。第一次危机是由无理数的发现引发的;第二次危机是由于无穷小量引发的;第三次危机则是由罗素悖论产生的。每一次危机的出现都猛烈冲击着原有的理论体系,都是对原有理论体系内在矛盾的揭示,通过对其中逻辑矛盾的发现,启发人们对原有理论的缺陷或局限性进行思考。 危机的出现刺激着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而每一次危机的解决都是对科学的进一步的改正、完善、补充和促进,对数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推动数学的快速发展。正如人们常说,“危机是一种激化了的非解决不可的矛盾冲突,每一次危机都大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2、集合论简介 集合论作为整个现代数学的基础,是数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集合论是19世纪70年代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G.Cantor 1845 - 1918创立的。集合论到现在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科学领域,并成为了数学的基础,产生了很多数学分科。 3、集合论与数学危机的联系 集合论的出现,使得第一第二次数学危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成为了其理论基础。而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出现对作为根基的集合论提出了矛盾,从而形成了更大的危机。 二、 三次数学危机 1、 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希泊索斯(Hippasis )对无理数的发现而引发的。 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当时“万物皆数”是在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信条。他们认为一切都可以归结到整数或整数比,也就是说世上只有有理数。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有一大贡献就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然而希泊索斯发现了不可公度性的两条线段——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与斜边,致使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的理论体系中产生了矛盾。 假设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长a b =,而其斜长c 为有理数。 反证法:可知,2222 2c a b a =+=。不妨设a 和c 互素,则可以知道 c 为偶数,必有a 为奇数。取2c p =,得到222a p =,a 为偶数。得到矛盾。 对于第一次危机的研究,人们把几何建立在古典逻辑的基础上,不再把几何与数密切联系起来(数形分离),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对于这个危机要么勾股定理不对,要么就承认有理数的不完备,进而预示着无理数的存在。 2、 第二次数学危机 (1)危机产生

10秋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史形考作业

科学发展简史练兵题(一) 一.单选题 1. 战国末期秦国()父子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 石申 姬昌 荀子 李冰 2.阿拉伯最著名的医学家伊本?森纳 (980~1037,) 完成了一部百万字的百科全书式的医学著作,它是()。 《医典》 《医药》 《血液循环》 《外科》 3. 《黄帝内经》《脉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是秦汉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的医学著作,其中哪一本书的作者是“王叔和”。 《黄帝内经》 《针灸甲乙经》 《脉经》 《针灸甲乙经》 4.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 明代 清代 民国 元代

5. 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文字是由()创造的 古代苏美尔人 古代腓尼基人 古希腊人 古巴比伦人 6. 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思想家。马克思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泰勒斯 毕达哥拉斯 苏格拉底 亚力士多德 7. 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在大约()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原核细胞的菌藻类。 30亿 六、七千万 三千万 一千万 8. 如果说,古希腊人对自然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话,古罗马人则在()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科学 技术 理论 哲学 9. 古代埃及人发现每当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尼罗河水就

开始泛滥.这种历法将尼罗河泛滥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一年分为12个月,年终加5天,一年为365天.这是一种() 太阳历 太阴历 农历 公历 10. 恩格斯在1876年指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能否制造工具是人与猿之间本质的分界线。 大脑 劳动 行走 住宅 11. 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是: 赵州桥 洛阳城 长安城 大明宫 12. 司戊母鼎重1000公斤,它是在中国()铸造的。 商代 夏代 周代 春秋战国 二.多选题 1. 东汉中期,张衡在前人制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先后设计并制造了()。 恽天仪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 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 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 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 (19 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 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 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 经济兴起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②列强对世界其它地区国家的侵略、宰割,使亚非拉国王地区陷入长期落后状态,但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归纳】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包括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殖民体系三大部份。其形成可分为工场业时期(萌芽)、蒸汽机时代(初步形成)、电气时代(最终形成)三个阶段,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丧失原因:a、19世纪末 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

康托尔与集合论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 康托尔与集合论 康托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伟大得数学家,集合论得创立者.是数学史上最富有想象力,最有争议得人物之一.19世纪末他所从事得关于连续性和无穷得研究从全然上背离了数学中关于无穷得使用和解释得传统,从而引起了激烈得争论乃至严厉得责备.然而数学得进展最终证明康托是正确得.他所创立得集合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得数学制造,集合概念大大扩充了数学得研究领域,给数学结构提供了一个基础,集合论不仅妨碍了现代数学,而且也深深妨碍了现代哲学和逻辑. 1.康托尔得生平

1845年3月3日,乔治·康托生于俄国得一个丹麦—犹太血统得家庭.1856年康托和他得父母一起迁到德国得法兰克福.像许多优秀得数学家一样,他在中学时期就表现出一种对数学得特别敏感,并不时得出令人惊奇得结论.他得父亲力促他学工,因而康托在1863年带着那个目地进入了柏林大学.这时柏林大学正在形成一个数学教学与研究得中心.康托非常早就向往这所由外尔斯托拉斯占据着得世界数学中心之一.因此在柏林大学,康托受了外尔斯特拉斯得妨碍而转到纯粹得数学.他在1869年取得在哈勒大学任教得资格,不久后就升为副教授,并在1879年被升为正教授.1874年康托在克列勒得《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无穷集合理论得第一篇革命性文章.数学史上一般认为这篇文章得发表标志着集合论得诞生.这篇文章得制造性引起人们得注意.wwWcoM 在以后得研究中,集合论和超限数成为康托研究得主流,他一直在这方面发表论文直到1897年,过度得思维劳累以及强列得

外界刺激曾使康托患了精神分裂症.这一难以消除得病根在他后来30多年间一直断断续续妨碍着他得生活.1918年1月6日,康托在哈勒大学得精神病院中去世. 2.集合论得背景 为了较清晰地了解康托在集合论上得工作,先介绍一下集合论产生得背景. 集合论在19世纪诞生得差不多缘故,来自数学分析基础得批判运动.数学分析得进展必定涉及到无穷过程,无穷小和无穷大这些无穷概念.在18世纪,由于无穷概念没有精确得定义,使微积分理论不仅遇到严峻得逻辑困难,而且还使实无穷概念在数学中信誉扫地.19世纪上半叶,柯西给出了极限概念得精确描述.在这基础上建立起连续、导数、微分、积分以及无穷级数得理论.正是这19世纪进展起来得极限理论相当完美得解决了微积分理论所遇到得逻辑困难.然而,柯西并没有完全完成微积分得严密化.柯西思想有一定得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