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和速度

路程时间和速度
路程时间和速度

路程时间和速度

————————————————————————————————作者: ————————————————————————————————日期:

路程、时间和速度

1、小红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汽车的速度大约是65千米/时,第一天行驶了6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天,王亮去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用了15分钟,从山顶原路返回山脚用了9分钟,已知王亮上山的速度是60米/分。

(1)从山脚到山顶有多远?(2)王亮返回时每分钟行多少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先用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3时,然后又用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2时,正好达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64千米/时,共用了5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5、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6、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速度为40千米/小时,3小时到达,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李叔叔开货车从佛山运货到东莞用了3小时,货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李叔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0、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11、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

12、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要求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3、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1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火车提速以后,平均每小时行96千米。现在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多少小时?

14、小红平均每分钟走70米,10分钟由家走到学校。如果想7分钟走到学校,她每分钟要走多少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几分钟能到学校?

15、一辆汽车上午行了120千米,下午用同样的速度行了200千米。下午比上午多行了2小时。它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6、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是38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晚上7:00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17、一辆小汽车5小时行驶450千米,一辆大货车4小时行驶400千米,哪辆车跟跑得快些?

18、小明2分钟走100米,小芳3分钟走180米,谁走得慢些?

19、小汽车3小时行驶27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2160千米要多少时间?

20、、淘气要演写一份800字的稿件,已经写了15分钟,每分钟写20个字,还剩多少字没写?

21、一列火车每小时行95千米,小明家和省城相距300 千米,小明坐火车到省城大约需要几小时?

22、汽车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行了5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时按原路返回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3、同学们去秋游,汽车以每小时38千米的速度行使了2小时后,距目的地还有8千米,如果返回时用了2小时,那么返回的速度是多少?

24、一辆汽车15小时行使了675千米,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5、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小时走6千米,25小时就到达。如果乘汽车3小时就到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6、一辆汽车在平原和山区速度分别是50千米/时和30千米/时,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目的地。这段路程有多长?

27、小明一家去旅游,先坐汽车2小时,速度为45千米/时,再坐火车8小时,速度为120千米/时。小明家到旅游点有多远?

28、海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29、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30、一架直升飞机3小时飞行2400千米,一辆汽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直升飞机每小时比汽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1、甲乙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轿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这辆轿车几小时能到达乙城?

32、一辆汽车从A城开往B城,在平原上行了2小时,速度是80千米/时,在山区行了3小时,速度是58千米/时,A城到B城的路程是多少?

33、一艘船从B港开往C港,速度是32千米/时,15小时到达。返回时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需要几小时?

34、甲地到乙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3小时行了18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几小时能到达乙地?

35、从武汉到某地,水路212千米,公路432千米。一艘轮船3小时行驶159千米,一辆公共汽车4小时行驶288千米。

①轮船与公共汽车哪个行驶得快一些?

②现在轮船与公共汽车同时从上海出发,谁先到达目的地?

36、一辆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另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行驶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多少千米?

37、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行程是2000千米。如果它每小时飞行110千米, 19小时能飞到吗?

38、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35千米,一架飞机飞行的速度是汽车的28倍还少60千米,这架飞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9、一辆汽车从建湖到南京,行驶了5小时,以同样的速度从南京到上海用了4小时。建湖到南京的公路长34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40、一辆汽车每分钟行驶800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行驶288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41、王东步行每分大约走60厘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20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4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使126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使42千米,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几倍?

43、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城开往乙城。已知客车平均每小时行使89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行使71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44、二00七年底通车的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308千米,一辆客车从济南开往青岛,以每小时112千米的速度行驶。3个小时能到达青岛吗?

45、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如果一个警报的声音足够大,声音发出12秒钟后,4000米远处能听到吗?

46、王叔叔自驾车以每小时78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两地相距850千米。他早上7:00出发,晚上6:00之前能到乙地吗?

47、一辆汽车10时3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平均每小时行36千米。已知甲、乙两城的路程是180千米,这辆汽车到达乙城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48、同学们从学校到公园春游,每分钟行60米,学校到公园的路程是3600米。

(1)出发15分后,同学们走了多长的路程?

(2)同学们从早上8:30分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多少时间?

49、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50、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1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52、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

53、甲乙两辆旅游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9千米,两车8小时相遇。求AB两地的路程。

54、火车2小时行驶20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广州到北京的铁路长2346千米,要行驶

多少小时?

55、迎迎从家到学校840米共走了14分,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新华书店有360米,要走几分?

56、明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照这样算,(1)他从家走到图书馆用了14分钟,明明家到图书馆的路程是多少米?(2)明明放学回家最少要走多少分钟?

57、自行车3小时行45千米,汽车4小时行216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比自行车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58、马每分钟能跑1480米,大象比马的速度的2倍还多280米,大象每分钟能跑多少米?

59、两艘轮船同时从两个港口相对航行,甲轮船每小时航行28千米,乙轮船每小时航行35千米,经过12小时还相距30千米,两个港口之间的航程是多少千米?

60、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经过240千米的上坡路,160千米的下坡路,汽车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下坡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问这辆车从乙地返回甲地用多少小时?

61、张明和王亮从学校同时出发到离学校5040米的某地去,到达后立即往回走,张明往返每分钟都走80米,王亮去时每分钟走90米,返回时每分钟走70米。谁先回到学校?

62、一艘轮船顺流而下,前3个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后4个小时共行使90千米,这艘轮船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63、一艘轮船顺流而下,前3个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后4个小时共行使90千米,这艘轮船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64、南京到上海有280千米,一辆汽车从南京出发4小时后离上海还有2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5、卡车从南方出发,沿高速公路开往杭州。如果每小时行90千米,已经行了2小时,此时距终点还有20千米,南京到杭州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呢?

66、星期天,王亮去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用了15分钟,从山顶原路返回山脚用了9分钟,已知王亮上山的速度是60米/分。

(1) 从山脚到山顶有多远?

(2)王亮返回时每分钟行多少米?

67、小雪从1楼走到四楼需要6分钟,她家住14楼,如果她的速度不变,请问她从楼下到家需要多少分钟?

68、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80千米/时用了5小时,返回时只用4小时,这辆汽

明明家 学校 600米

图书馆

车返回时速度是多少?

69、从甲地到乙地有320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能赶到乙地吗?

70、李叔叔开货车从佛山运货到东莞用了3小时,货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李叔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1、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72、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3、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74、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75、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

76、北京到广州铁路长2313千米,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广州的速度是112千米/时,行了15时,离广州还有多少千米?

77、自行车的速度是260米/分,从甲地到乙地骑了24分。同样的这段路,汽车只用了6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78、小刘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他想到7千米外的某地野餐,30分能骑到吗?

79、张大伯把一车蔬菜送到菜市场,去时的速度40千米/时,用了3小时送到,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80、汽车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行了5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时按原路返回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1、小强每天早上跑步21分钟,速度是138米/分,小强每天早上大约跑多少米?

82、明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照这样算,(1)他从家走到图书馆用了14分钟,明明家到图书馆的路程是多少米?(2)明明放学回家最少要走多少分钟?学校到家600米83、小杨叔叔把一批货从甲地运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6小时到达;返回时因为是空车,仅用了4小时。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几千米?

84、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

85、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86、车间原计划每天生产15台机器,24天就可以完成,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只要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

四年级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供参考)

四年级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 1、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5、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6、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7、一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0千米。求这辆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8、一名学生用5km/h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从家到达学校,走了全程的1/3后,他搭乘了速度是20km/h的公共汽车,因此,比规定时间早2h到达学校,问:他家离学校有多远?9、某架飞机最多能在空中飞行4h,飞出的速度是600km/h,飞回的速度是550km/h,问:这架飞机最远能飞出多少千米? 10、两列火车分别行驶在平行的轨道上,其中快车的车长为100m ,慢车的车长为150m,当两车相向而行时,快车驶过慢车某个窗口所用时间为5s,求: (1)两车相向而行时,慢车驶过快车的某一窗口所用的时间。 (2)如果两车同向而行,慢车速度为8m/s,快车从后面追赶慢车,那么,从快车的车头赶上慢车的车尾开始到快车的车尾离开慢车的车头,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相遇问题应用题 班级姓名 例1、一列货车早晨8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已知客车在货车开出后2小时才出发,下午2时两车同时经过途中某站,然后仍继续前进。那么,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练一练: 1、甲乙两站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站出发驶向乙站,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到乙站后停留0.5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站,两车对面相遇的地点离乙站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以平均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使两车在全程的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几点出发? 例2、小军和小琴两人同时从相距2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军每分钟行120米,小琴每分钟行80米,如果一只狗与小军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它每分钟行400米,当它遇到小琴后,立即回头向小军跑去,遇到小军后又立即回头向小琴跑去。这样来回不断,直到小军和小琴相遇为止,这时狗行了多少千米?

路程时间和速度

路程时间和速度

————————————————————————————————作者: ————————————————————————————————日期:

路程、时间和速度 1、小红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汽车的速度大约是65千米/时,第一天行驶了6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天,王亮去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用了15分钟,从山顶原路返回山脚用了9分钟,已知王亮上山的速度是60米/分。 (1)从山脚到山顶有多远?(2)王亮返回时每分钟行多少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先用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3时,然后又用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2时,正好达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64千米/时,共用了5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5、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6、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速度为40千米/小时,3小时到达,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李叔叔开货车从佛山运货到东莞用了3小时,货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李叔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0、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11、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 12、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要求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3、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1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火车提速以后,平均每小时行96千米。现在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多少小时? 14、小红平均每分钟走70米,10分钟由家走到学校。如果想7分钟走到学校,她每分钟要走多少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几分钟能到学校? 15、一辆汽车上午行了120千米,下午用同样的速度行了200千米。下午比上午多行了2小时。它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6、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是38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晚上7:00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内涵,知道速度的表示方式,能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学习和交流中开阔思维,发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以境引问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国庆节去走亲访友,或者到外地观光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啊?(有) 师:谁来介绍一下大家是怎么去的(引导学生主要讲交通工具的选择)(出示: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图) 为什么大家选择的交通工具会不同,比如xx同学一定要乘汽车不乘自行车去旅游呢?(自行车太慢) 2、引发问题

师:汽车比摩托车快是什么意思?我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生:在一样的时间里看谁走的路多些,谁就快。 二、解决问题 (一)建立“速度”的概念 1.抽象概括“速度”的意义。 (1)师:向大家推荐一种办法。看看,和刚才这几位同学是不是想到一块儿去了。(出示数据)我们都想到了什么办法?(在一样的时间里看谁走的路多些,谁就快)不一样在哪?(一样的时间是每小时) 哦,规定在1小时内看谁行驶的路程长,就表示谁快。这里谁最快!(2)像这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就叫做速度。(板书) (3)每小时是一个单位时间,想一想,单位时间除了每小时,还有哪些?生:每秒、每分钟、每天、每月等...(板书:每秒、每时) 师:一般我们把每分、每秒、每时、每日、每星期等等称为单位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一秒钟或一分钟或一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比如(课件出示定义)反问,什么叫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行人每分钟大约能行80米 自行车每秒钟大约能行4米 小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 大货车每分钟行1100米 公交车每小时行50千米 小结:在单位时间经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深刻理解“速度”的意义。

《路程、速度和时间》

《路程、速度和时间》导学案执教: 学习目标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 点1.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点拨。流程具体内容 一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复习:口算练习 20×2=30×2=240÷30=960÷40=280÷40=360÷40=350÷70=120÷40=360÷60 =270÷3 =480÷80=320÷40= 二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学生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1.看一看哪辆车每时行驶的路程多。 列式:120 ÷2=60(千米) 210÷3=70(千米) 2.小气车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它的速度是60/千米 3.显然面包车跑得快。 小组合作,相互举例,共同探讨。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程,时间和速度。 1.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引出:速度=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每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强化梳理拓展延伸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完成课本试一试 四 达标检测总结评价1.甲乙两镇的距离是15千米,如果步行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走多长时间可以从甲镇走到乙镇? 2.客车从A城开往B城,客车的速度是50千米/小时,货车从B城出发往A城,它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经过2小时两车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案模板三篇《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xx”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路程速度时间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公式 速度 = 路程除以时间: u=s/t 路程 = 速度乘以时间: s=ut 时间 = 路程除以速度: t=s/u 1m/s=3.6km/h 1,一辆汽车在 5min 内通过的距离是 36000m ,求汽车的速度? 2,一辆汽车在做匀速运动速度是 30m/s ,它在 3min 内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 ,一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25m/s ,它行驶了 900m ,求汽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4 ,一运动物体在 1min 内行驶了 0.12km ,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驶 1km 需要多少时间? 5 ,一个运动物体在 3min 内行驶了 900m ,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驶 2h ,物体能运动多远? 6 ,一个运动物体从甲地行驶到乙地,在前一段路用 4min 行驶了 0.72km ,在后段路用了 6min 行驶 900m 刚好到达了乙地,问物体从甲地到达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追激问题:是速度之差:时间 = 路程除以(大速度—小速度)既: t=s/(u1—u2)

例:甲乙两地相距 1km ,甲人从甲地以 9m/s 的速度去追乙人,而乙人从乙地与甲人同时,同向以 7m/s 速度跑,问:甲人追上乙人需要多少时间? 相遇问题:是速度之和:时间 = 路程除以(速度 1 +速度 2 )既: t=s/ ( u1+u2 ) 例:甲乙两地相距 5km ,甲以 20m/s 速度从甲地出发,乙以30m/s 的速度从乙地出发,他们同时同向行驶,问:他们需要多少时间相遇? 9 ,一座大桥全长是 300m ,一列火车长为 200m ,火车以 20m/s 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10 ,一座大桥全长 300m ,一列火车以 20m/s 匀速通过大桥,需要 40s 钟完全通过大桥,问: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11 ,某人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后, 2s 钟听到第一声回声,再过 1s 后听到第二声回声。求:此人离较近的山有多远?此人离较远的山有多远?两座大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路程速度和时间》评课稿

《5、4、3、2加几》评课稿 执教教师:张仕林 评课教师:张光荣 时间:2017.12.1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早上听了张仕林老师执教的《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听课,我发现张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体验,是一节非常成功汇报课: 第一、教学的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张老师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9加几,8、 7、 6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读一读凑十儿歌,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从而渐渐过度到即将要学习的5、4、3、2加几,过渡自然,不仅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由小猴吃梨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技能,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二、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与运用

张老师设计了大量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如:算“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个水果?”、“一班和二班体育用品共有多少?”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增强了计算的能力,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有所用的道理。 第三、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题目的理解分析还不是很清楚明白,张老师在教学时强调学生要注意写上单位名称,答语要把问句的问号改写成句号等等,这些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来获取新知,而且在交流中体验了5、4、3、2加几的多种算法,教学中教师语言富有亲合力,教态自然大方,总结的非常及时、到位。但唯一美中足之处就对学生提问的面太窄和课题的板书应该与内容有一定的间隔。 作为他的指导兼主评老师,我很高兴,因为我非常荣幸的遇到了这么一个勤学务实的优秀老师,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他的成长,可以说他的进步是非常大的,我相信只要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大家一如既往的帮助关心和支持他,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三小的骄傲,加油吧!新老师们,因为有你们,三小的明天会更辉煌!谢谢大家!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供参考)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云岩中心小学:骆佩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抽象出路程、时间与速度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模型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揭示课题。 1、从争吵声,引出问题情景. 课件播放争吵声 师:同学们,请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此真吵不休?(出示教材P79情景图) 哦,原来是松鼠、猴子、兔子都在炫耀自己的竞走成绩,为谁的速度最快吵得不可开交。 2、速度是什么?到底谁的速度最快呢?速度与表格中的路程、时间这三者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并解决以上疑问。(板书课题) 二、探索体验,经历过程 生:松鼠4分钟走了280米,猴子4分钟走了240米,兔子3分钟走了240米。 师:从表格中我们知道了他们的竞走比赛的时间和路程。举例说一说什么是路程:路程就是一定时间内走了多远? (二)根据表格数据,小组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①:如果松鼠和猴子为一组,谁走的快呢?(学生自组讨论)

生:松鼠和猴子比赛,松鼠快。因为都是4分钟,但是松鼠走的路程远。 师:也就是说相同时间比路程(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走的越快。) 2、探究问题②:要是猴子和兔子为一组,又是谁走的快呢?为什么? 生:猴子和兔子比赛,兔子快。因为猴子和兔子走相同的路程,小兔用的时间短,所以小兔走的快。 师:也就是说相同路程比时间。(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走得越快。) (小结:相同时间比路程的远近,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长短。) 3、探究问题③:松鼠和小兔比赛,他俩时间不同,路程也不同,怎么比较他们的快慢呢? 生1: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他们的时间都变成12分钟。 生2:分别求出他们每分钟走了多远? 松鼠:280÷4=70(米) 兔子:240÷3=80(米) 可见,松鼠每分走70米,兔子每分走80米,因此,兔子比松鼠走得快。 师:其实这利用的就是比速度的方法。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每时、每分、每秒),所行驶的路程就叫作这个物体的速度。 松鼠每分走70米就是松鼠竞走的速度,表示为70米/分。请同学们说一说猴子和兔子的速度分别是多少?(60米/分、80米/分)速度的单位与之前学过的一些单位不同,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 (三)认识速度 1、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教材P79看一看,说一说。(强调读法,表示意义)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分;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声音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速度大约为3万千米/秒像这些所告诉我们的都是速度。 小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每时、每分、每秒),所行驶的路程叫作速度。 (通俗的说速度就是每时/每分/每秒走了多远?) 速度的单位与之前学过的一些单位不同,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 三、建立模型,抽象出路程、时间与速度间的关系 1、师:速度如果如果没有直接给出,可以怎么求呢? (1)让学生尝试写一些。 (2)全班反馈:速度=路程÷时间 师: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V= S ÷ t 2、生活中运用 (1)面包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小轿车4时行驶了220千米,怎样比较行驶的快? (2)P80教材试一试,填一填,想一想。 ①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②为什么这样列式?③用文字把关系式补充完整。 (3)教材P81第5题,算一算,填一填。 我们可以借助乘除的互逆关系记忆路程、时间与速度间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公式:s=vt v=s÷t t=s÷v 2、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3、正方形面积公式:S=a2 4、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5、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6、加法交换律:a+b=b+a 7、加法结合律:a+b+c=a+(b+c) 8、乘法交换律:a·b=b·a 9、乘法结合律:〔a·b〕·c=a·〔b·c〕 10、乘法分配律:〔a+b〕·c=a·c+b·c 1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 1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4、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15、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1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2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4、学会画角 25、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6、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钱的换算:1元=10角=100分1角=10分 时间单位:1时=60分=3600秒1分=60秒 1年=12月=365天或366天1天=24小时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 2、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知道其表示的含义。 3、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知道其含义 2、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概念 教学关键:认识速度的单位,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咱们班谁跑得快?(选2-3人)。我们怎么能知道他们到底谁跑得快呢?小象、小熊和小牛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最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这就是它们的比 赛成绩,请看。 小象:4分钟280米 小熊:4分钟216米 小牛:3分钟216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板书) 生1:小象跑了272米,小牛跑了216米,小熊也跑了216米。 生2:小象跑了4分钟,小牛跑了3分钟,小熊也跑了4分钟。 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路程、时间、速度概念的教学

我们把它们跑的距离叫做路程,4分钟、3分钟都叫做时间。 (板书):路程时间 师:你能一眼看出来,小象和小熊谁跑得快吗?你是怎么观察的? 生:小象和小熊比,它们都用了4分钟,时间相同,但是小象跑的路程比小熊长,所以小象比小 熊快。 师:你能再说说小熊和小牛谁跑的快吗?怎么看出来的? 生:小牛和小熊比,它们都跑了216米,路程相同,但是小牛用的时间比小熊少,所以小牛比小 熊快。 师:剩下小牛和小象,能知道它们谁跑的快吗?应该怎么做?(擦掉“小熊”) 生:看一看小牛和小象每分钟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牛、小象1分钟行驶的路程。 师:怎么算他们每分钟跑多少米?你来说一说算式。(先“不写单位”) (板书):280÷4=70() 216÷3=72() 师:我们把每分(每小时、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师:那么刚才我们算出的这些每分钟行的路程就是—— 生:速度 2.速度单位 小象每分钟跑70米,也就是说小象的速度是70米/分,小牛每分钟跑72米,也就是小牛的速度是 72米/分。(板书“单位”) 280÷4=70(米/分) 216÷3=72(米/分)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小象和小牛的速度(70米/分72米/分),请看速度的单位,和我们以 前认识的单位有什么不同? 生:速度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专题精华】 【教材深化】 题1 小强从家里到学校,步行每分钟走75米,要走24分钟,跑步的速度是步行的2倍,如果他从家道学校一半的路程步行,一半的路程跑步,要用多少分钟? 敏捷思维 如果用一般的数量关系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先算出家道学校的路程,再算路程的一半,然后分别算出步行和跑步的时间在求和,但是这样解题过程比较麻烦。 如果研究速度变化和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得到规律,行同样的路程,速度扩大2倍,时间就缩小2倍,无需计算路程,可以简便的解答。 全解 一般方法:家到学校的路程:75×24=1800(米);一半的路程是:1800÷2=900(米);步行时间:900÷75=12(分);跑步时间:900÷(75×2)=6(分)。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共用:12+6=18(分)。 简便方法:步行时间:24÷2=12(分);跑步时间:12÷2=6(分)。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共用:12+6=18(分)。 拓展探究 解决问题时,深入探讨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有助于简化解题过程。 化规律来解决吗? 1. 李兰芳步行每分钟走60米,从家到学校要21分钟,有一天她以每分钟跑180米的速 度跑到学校,跑了多少分钟? 2.张汉华骑自行车道叔叔家,要行12分钟,打手行了三分之一的路程车坏了,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走完剩下的路程,他共用多少分钟到叔叔家? 3.李少芬和王志明同时从学校去少年宫,少芬每分钟走70米,志明骑车的速度是少芬步行的3倍,志明9分钟到少年宫,他比少芬早多少分钟到学校? 题2 李伟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他走了1千米比骑自行车行1千米多用10分钟,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敏捷思维 求出骑自行车行1千米的速度与步行的速度进行比较。 全解 1小时=60份,步行1千米的时间是60 ÷4=15(分),骑自行车行1千米的时间是15-10=5(分),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速度的15÷5=3(倍)。 拓展探究 都是走1千米,步行用15分钟,骑 自行车用5分钟,步行的时间是骑自行车的3 第10讲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在行程问题中,经常要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就是: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我们不仅要理解和运用好这几个关系,还要深入探讨有关数量变化怎样引起其它数量变化的问题。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二题。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

路程速度时间公式

1、路程速度时间公式:s=vt v=s÷t t=s÷v 2、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3、正方形面积公式:S=a2 4、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5、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6、加法交换律:a+b=b+a 7、加法结合律:a+b+c=a+(b+c) 8、乘法交换律:a·b=b·a 9、乘法结合律:〔a·b〕·c=a·〔b·c〕 10、乘法分配律:〔a+b〕·c=a·c+b·c 1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 1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4、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15、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1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2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4、学会画角 25、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6、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钱的换算: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时间单位: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1年=12月=365天或366天 1天=24小时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

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关于路程,时间,速度方面的计算 速度=路程除以时间:V=s/t 路程=速度乘以时间:s=Vt 时间=路程除以速度:t=s/V 1m/s=3.6km/h 1,一辆汽车在5min内通过的距离是36000m,求汽车的速度? 2,一辆汽车在做匀速运动速度是30m/s,它在3min内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一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25m/s,它行驶了900m,求汽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4,一运动物体在1min内行驶了0.12km,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km 需要多少时间? 5 ,一个运动物体在3min内行驶了900m,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驶2h,物体能运动多远? 6,一个运动物体从甲地行驶到乙地,在前一段路用4min行驶了0.72km,在后段路用了6min行驶900m刚好到达了乙地,问物体从甲地到达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某人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后,2s钟听到第一声回声,再过1s后听

到第二声回声。求:此人离较近的山有多远?此人离较远的山有多远?两座大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追击问题:是速度之差:时间=路程除以(大速度—小速度) 既:t=s/(V1—V2) 8.甲乙两地相距1km,甲人从甲地以9m/s的速度去追乙人,而乙人从乙地与甲人同时,同向以7m/s速度跑,问:甲人追上乙人需要多少时间 相遇问题:是速度之和:时间=路程除以(速度1+速度2) 既:t=s/(u1+u2) 9:甲乙两地相距5km,甲以20m/s速度从甲地出发,乙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出发,他们同时同向行驶,问:他们需要多少时间相遇? 10,一座大桥全长是300m,一列火车长为200m,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11,一座大桥全长300m,一列火车以20m/s匀速通过大桥,需要40s 钟完全通过大桥,问: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优秀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阳山县第一小学四(7)班郑春燕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行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书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运动会百米比赛场景。 2、谈话:同学们,一百米比赛中,我们是如何判断输赢的? 我们所说的快慢可以用一个词来说——速度,你们想知道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3、板书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自主探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 3、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索“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1)自学课本,大家把79页的内容看一遍。 在森林里一群小动物正在举行竞走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 出示竞走比赛成绩表 (2)猜一猜,谁走得快? A、对照表格说理:4和280分别叫什么?4和240分别叫什么?3和240又叫什么? B、教师指出:要判断谁走得最快?就要看在相同的时间里谁走的路程多,谁就快。 C、结合表格: 松鼠与猴子比:它们的时间相同,松鼠走的路程多,所以松鼠比猴子快; 猴子与小兔比:它们的路程相同,小兔用的时间少,所以小兔也比猴子快。 (3)比一比: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 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松鼠和小兔的时间与路程都不相同,怎样才能比它们谁快?你们有什么办法?(算一算小兔和松鼠1分钟各自走了多少米?即速度) A、速度的概念:1 时、1 分、1秒像这样每时、每分、每 秒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叫做它的速度。 板书:松鼠每分走:280÷4=70(米/分) 小兔每分走:240÷3=80(米/分) 因为80米>70米,所以小兔走得快。 B、速度单位的写法:用一条斜线把它分成两部分,左边是 路程单位,右边是时间单位。 C、速度单位的读法: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理解速度的意义,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三个动物比快慢。 师:谁最快,谁最慢?快慢是什么意思?怎么比快慢? 学生设计比赛方案: (1)、同时跑60米,理解路程一样直接比时间。 (2)、同时跑2分钟,理解时间一样直接比路程。 2、小明和小东比快慢。 师:出示小明6分钟走到学校门口,小东8分钟走到学校门口。 学生发表想法: (1)、认为时间少的快 (2)、认为路程可能不一样,不能比。 师:出示小明、小东各自到学校的路程,学生列出算式比快慢。 240/6=40(米)每分钟走40米 400/8=50(米)每分钟走50米 3、提出速度的含义。 师:每分钟走多少米就可以表示各自的速度。说一说要求速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4、练习求速度 (1)、天宫二号5秒飞行约40千米。

(2)、小龙骑自行车2小时骑16千米。 (3)学生列出算式:40/5=8(千米) 16/2=8(千米) 5、引出速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天宫二号的飞行速度和自行车一样快吗?那应该怎么表示呢?每次后面加一句话解释是不是很麻烦?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6、读一读速度单位,并说一说表示的意思。 7、深化速度的含义。 师:像每秒、每分、每时等行的路程都叫速度。 问:速度怎么求? 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刘翔12.88 师:12.88表示什么?路程是多少?怎么求速度?8.5米/秒能感受他有多快吗? 2、出示蜗牛的速度8.5米/时 师:表示什么意思?感受它有多慢 3、出示鹰和飞机的速度 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 师:为什么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见闪电后3秒听到雷声,那闪电离我们有多远? 5、趣味数学 师:人倒着走时,你们认为是耳朵走得快,还是鼻子走得快?怎么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 三、全课总结 师:回顾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路程时间和速度

路程、时间和速度 1、小红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汽车的速度大约是65千米/时,第一天行驶了6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天,王亮去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用了15分钟,从山顶原路返回山脚用了9分钟,已知王亮上山的速度是60米/分。 (1)从山脚到山顶有多远?(2)王亮返回时每分钟行多少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先用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3时,然后又用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2时,正好达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64千米/时,共用了5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5、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6、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速度为40千米/小时,3小时到达,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李叔叔开货车从佛山运货到东莞用了3小时,货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李叔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0、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11、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 12、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要求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3、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1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火车提速以后,平均每小时行96千米。现在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多少小时? 14、小红平均每分钟走70米,10分钟由家走到学校。如果想7分钟走到学校,她每分钟要走多少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几分钟能到学校? 15、一辆汽车上午行了120千米,下午用同样的速度行了200千米。下午比上午多行了2小时。它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6、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是38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晚上7:00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完整版)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一班共有50名学生,男生25人,女生25人。他们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越过程。虽然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学习和认识事物时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借助于具体的感性经验。思维较为活跃,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的提问,对于教师教授的新课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快的接受,并能很好的反映在作业中。只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不好或者个人兴趣问题,在课堂上表现出跟不上教师进度,作业中反馈出的问题也较大。而且由于思维发展的局限性,四年级一班的学生在学习一些规律时如: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时,在课堂上可以很快地接受这些方法,但是对

于公式的理解不深,不能在做题中准确的应用和迁移,常常出现混淆的状况。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 才能达到良好的掌握程度。这说明他们在借助具体事例揭示出规律后,没能达到抽象应用的程度,这也是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在设计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采用了逐层递进的导入方式及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速度这一抽象概念。 五、教法、教具

六、教学过程

越快第二组: 猴子4分钟跑了240米 小兔3分钟跑了240米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跑得越快 (三)引导探究 1、出示比较场景,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松鼠4分钟跑了280 小兔3分钟跑了240米 松鼠说自己虽然用的时间长,可跑的远;小兔说自己跑的短,可自己用的时间比松鼠少,两个小家伙到底谁跑的快呢? 2、请学生说说解题的方法,并进一步讲解,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三) 1、认真分析比较场景 的 信息 2、小组讨论,商讨解题 3、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 同的情况。使学 生初步的感知路 程、时间及速度 三者之间的关 系,同时也使下 面速度含义的引 出更加自然 (三) 1、衔接上面的 递进比较,出示 路程和时间都不 相同的比较场 景,进而引出速 度的概念 2、让学生先自 己思考,然后经 过小组商定解 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