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IC

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IC
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IC

无线供电IC VOXxxMPxx及其应用

作者:古人

时间:2007-9-1

无线供电(WirelessPower)是一个古老又时新的话题。从1831年法拉第的第一台发电机的发明,使有线供电成为现实以来,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漫长过程中,无数的科学家和幻想家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无线供电,并为之奋斗不息。近来,在Internet上,无线供电可谓是捷报频传,如无线供电的蓝牙耳机、无线供电的电动牙刷、无线供电的圣诞树等等,特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无线供电,竟能在2米外点亮一只60W灯泡,真是神奇!

在google中输入“无线供电”进行搜索,意外地发现,无线供电不但实用而且已经产业化了。明天科技公司的VOXxxMPxx系列(x为数字)无线供电IC就是一个先例。它有多个型号,如VOX06MP01、VOX12MP05、VOX24MP20等,从网上下载它们的使用说明书后发现,这些型号的无线供电IC具有不同的工作电压和无线供电能力,它们分别是1W、5W 和20W(指接收端实际接收到的电功率),它们的应用电路十分简单,外围元件极少,只有两三个常见电容或电阻,更令人兴奋的是,其价格也十分便宜,均在人民币十元以内,颇具实用价值。

现将此类IC的应用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VOX00MP00的主要特征

的主要特征:

1、 三极或四极结构、厚膜封装。

2、 DC-AC转换。应用电路简单,调试方便。

3、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是完全分离的。发射线圈在用电器我外,接收线圈在用电器内,

电能从用电器外部传到用电器内部,因此,实现了电力的无线传输(无线连接),

也实现了电源与电器的彻底分离,增强了电器的安全性、灵活性、防水性、神密性

等。

4、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匝数很少,仅需数圈便可工作,且形状可任意改变,适用于

不同的电器。

5、 不依赖任何介质而工作。电力的无线输送可以穿越多种介质,如空气、木质材料、

玻璃、甚至水等非金属介质,并实现了同样的功能和效率。但贴近的金属将严重影

响其工作效率。

6、 工作时不干扰常用家电,对人畜无害,也不影响磁卡数据。

二、工作电路

现将它们的工作电路摘录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VOX12MP05和VOX24MP20的工作电路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工作电压和输出功率。可参看下表:

1、工作电压表

型号 工作电压范围 推荐工作电压 最大输出功率

最大接收功率

VOX06MP01 5-9V DC 5V 或6V 2W 1W VOX12MP05 5-15V DC 9-12V 10W 5W VOX24MP20

6-36V DC

18-24V

40W

20W

2、电阻测量(仅供参考)

电阻值(机械表) 极号 1 2 3 备注 VOX06MP01C 6.8K 0 ∞ VOX12MP05 14.2K ∞ 0 VOX24MP20

14.2K

∞ 0

不同的表量得的参数可能不同。

3、VOX24MP20元件参数表:

元件元件 参数参数 备注备注 IC1 VOX24MP20 C1 2200uF/50V C3 822P/630V

L1 15uH-18uH 8匝/φ0.41线/匝径85mm/

需调试

L2 1-数匝 根据电器需要调整

R1

R1≈ 50 *(V-6)

2W

VOX12MP05元件参数表:

元件元件 参数参数

备注备注 IC1 VOX12MP05 C1 220uF/50V C3 822P/630V

L1 15uH-18uH 8匝/φ0.41线/匝径85mm/

需调试

L2 1-数匝 根据电器需要调整

R1

R1≈ 50 *(V-6)

1W

VOX06MP01C 元件参数表元件参数表::

元件元件

参数参数

备注备注 IC1 VOX06MP01C C1 220uF/10V C2 822P/630V

L1 20uH 10匝/φ0.41线/匝径

85mm/需调试 L2

1-数匝

根据电器需要调整

4、应用环境

项目项目 参数参数 备注备注 工作温度 0-50 °C

100°C 以下贮藏 工作湿度 0-100% 密封状态下可水中工作

贮存条件

-50-150°C

干燥

5、外形尺寸(单位:毫米)

外形

长(高)

引脚长

引脚间距 引脚大小

18

15.2 5.0 8.0 5.08 φ0.8

22 12 9.5 8.0 2.54 0.8*0.4

22 12 9.5 8.0 2.54 0.8*0.4

三、工作原理

从上面的电路图可以看到:其接收部分完全相同,均只有一个空心线圈L2,这是接收天线,发射部分均有一个空心线圈L1,就是发射天线。

这类IC 的工作原理均为电磁感应。主要通过磁场来传递电能,具体一些说,是一个频率较高的电源逆变器(原理不再赘述)。与传统逆变器不同的是,它们采用了空心线圈,而且匝数很少,只有数圈(通常为10匝左右),两个线圈可以完全分离,在小功率接收(如点亮LED 灯)的前提下,其最大距离可以达到30CM 左右,在大功率接收的前提下,距离只有几个毫米。更有趣的是,两个线圈之间允许存在各种非金属介质,如空气、水、玻璃、塑料、木板等,这就体现了一个重要的特性:隔物供电。

接收端的电压通过改变L2的匝数来调整。

四、应用范围

由于此类无线供电IC 具有隔物供电的功能,突破了传统的有线供电模式,是有线供电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其应用范围归纳有三类,分别是:

1、 移动性强的小电器的供电或充电,如剃须刀充电、手表充电、机器人充电等等。

2、 水下供电和防水电器,如水下照明、水下爆破、鱼缸照明、电热鞋毯等。

3、 有线供电无法实现的电器或场所,如各类传感器或探测器及某些军用场所等。

五、调试

1、L1和L2的形状与大小关系的形状与大小关系

L1与L2的形状应相似,如,同为圆形、方形等,L2不大于L1。

2、L1与L2的空间关系

的空间关系 对于VOX06MP01而言,它是双向发射,L2位于L1的两侧,具有相同的效果。对于VOX12MP05和VOX24MP20而言,它们是单向发射,L1两侧的磁场强度不同,因此,L2的接收效率不同。

L2与L1紧密相邻(平行)时,具有最佳传输效率,此时效率优于完全嵌入。 如图:

3、发射发射功率调整功率调整功率调整,,即输入电流的调整即输入电流的调整

发射功率与工作电压有直接的关系,电压高发射功率大。

当电压一定时,以上三种IC 的调试方法相似,均可以在发射端串入一电流表,改变L1的匝数,电流将随之变化,通常当电流最大值时,固定L1。 4、接收效率的调整

为增强接收效果,提高接收效率,可在接收线圈L2的两端并一个调整电容,这个电容的大小根据实际效果而定,通常为数千PF ,耐压根据需要而定。

六、应用举例

1、交流供电

接收电器如图,此法适用于给无感电器供电,如电热丝加热、LED照明(水下照明)等。

2、直流供电(充电)

电路如图,此法适用于给直流电器供电或充电。如直流马达、移动设备充电、直流音响设备供电、直流仪表等。

3、全方位接收

电路如图,三个线圈分别置于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中,并联成一个球体,这就是一个全方位电源为电器提供内动力,当它旋转到任意方位时,均可以较好地接收来自发射线圈L1的能量,无论L1处于附近的任意平面上。此法特别适用于球形或类球形运动体的无线供电。

三个线圈的空间排列顺序如下图:

七、EMC问题的解决

任何金属包括铝箔纸等,均可以全面地吸收此类IC发出的磁场,因此,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外侧(2厘米以外),衬上一层金属膜,便可以全面吸收多余的磁场,以防外泻(虽然它们的磁场对常见家电、人畜及磁卡无害)。

无线供电技术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技术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题目:无线供电系统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 姓名:陈颖程哲飞李剑锋 2014.12.18

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系统硬件部分 第三章系统软件部分 第四章总结

第一章绪论 无线供电,是一种方便安全的新技术,无需任何物理上的连接,电能可以近距离无接触地传输给负载。实际上近距离的无线供电技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该项技术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电磁波都承载着能量。无线电广播在发射时,大部分的能量都四散在了空中,而这项技术就是要用一种非放射性的场来聚集这些能量。我们都知道,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会引起物体的震动,两个固有频率相同的物体就可以传递这种震动,从而传递能量。我们可以让一个诸如铜制天线的物体发射电磁波,而让接收器来接收,转化为能量。理论上说,所有现在使用电池的电器都可以换用这种方式供电。实现无线输电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两个线圈的电磁感应方法,另一种是将电能以激光或者微波的形式,发射到远端的接收天线,然后通过整流、调制等处理后,作用于负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电磁耦合 电磁耦合对电源工程师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变压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传递能量。如果把变压器的两个绕组分开,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无线供电。电动牙刷的充电就是个典型案例,但是用电磁耦合的方式有很大的缺点,没有高磁导率的磁芯作为介质,磁力线会严重发散到空气中,导致转递效率下降,特别在两个线圈远离的时候,下降的非常厉害。所以不适合大功率,远距离的无线供电。 光电耦合 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比如激光,通过光将能量传递到目的地再转化为电能。这种无线供电技术比较直观,而且光电转换技术也相对应用广泛。但是光的传递路径具有缺陷,就是传递路径中不能有障碍物。所以这种技术,也是有很大的应用缺陷。

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堂下考试答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姓名 年级 专业 2016年 6月28日

D2D终端直通技术研究 摘要:D2D(device-to-device)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用户通过共享小区资源进行直接通信的新技术,通过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某些场景下使移动通信变得更加直接和高效,缓解基站压力,提高用户体验。本文首先给出了D2D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重点关注干扰管理、模式选择、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最后对D2D通信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D2D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资源分配;下一代网络 一、D2D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D2D(Device-to-Device)通信,也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 Se),是由3GPP组织提出的一种点到点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在蜂窝通信系统的控制下允许LTE终端之间利用小区无线资源直接进行通信,而不经过蜂窝网络中转。作为面向5G的关键候选技术,D2D技术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减轻系统负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由于降低了通信距离,D2D技术还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发射功率,减少电池消耗,提高终端续航时间。LTE-D2D 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1)工作在许可频段 基于LTE技术的D2D工作在许可频段,作为LTE通信技术的一种补充,它使用的是蜂窝系统的频段,通过基站对无线资源的控制使得对小区其他用户的干扰控制在可接受围,因此可以给用户提供干扰可控的环境和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并且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用户终端以及D2D通信链路短距离的特点,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资源空分复用增益。而蓝牙、Wi-Fi Direct、Flash Lin Q等技术,工作在免许可频段,存在严重干扰,通信QoS无法得到保障。 (2)网络参与D2D通信流程

无线输电的四种方式

无线输电的四种方式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1电磁感应原理 此原理与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变压器原理类似。在变压器的原边通入交变电流,副边会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电动势,若副边电路连通,即可出现感应电流。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也是采用了类似的原理。 相对于无线输电而言,变压器的原边相当于电能发射线圈,副边相当于电能接收线圈,这样就可以实现电能从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无线传输。 虽然电磁感应原理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初衷并不侧重于电能的传输,而是利用能量的转化改变电压、电流的数量级,但其对无线输电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尤其是电能的小功率、短距离传送。 目前使用电磁感应传递电能的主要有电动牙刷,以及手机、相机、MP3等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由充电底座对其进行无线充电。电能发射线圈安装在充电底座内,接收线圈则安装在电子设备中。这种原理的无线输电方式市场上已经存在。 2谐振式无线输电 这种无线输电方式与无线通信原理类似,其发送端谐振回路的电磁波全方位开放式弥漫于整个空间,在接收端回路谐振在该特定的频率上,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这种输电方式在接收端输出功率比较小时可以得到较高的传输效率。但其存在电磁辐射,传输功率越大,距离越远,效率越低,辐射就越严重。因此这种方式也是只适用于小功率、短距离的场合。 3磁耦合共振原理 这种方式需要发射和接收两个共振系统,可分别由感应线圈制成。通过调整发射频率使发射端以某一频率振动,其产生的不是弥漫于各处的普通电磁波,而是一种非辐射磁场,即把电能转换成磁场,在两个线圈间形成一种能量通道。接收端的固有频率与发射端频率相同,因而发生了共振。随着每一次共振,接收端感应器中会有更多的电压产生。经过产生

浅谈无线电力传输

浅谈无线电力传输 张业邹代宇陈昊 内容摘要: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科技,这项技术未来将很大程度的造福人类。本文将对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历史,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前景进行介绍,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门新兴技术。 关键词:无线电力传输,电磁感应,耦合,共振,无线充电,改变世界。 一、无线电能传输的发展历史 1820年:安培,安培定理表明电流可以产生磁场。1831年:法拉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的电磁场方程,用数学的方法描述电磁辐射。1864年:赫兹证实了电磁辐射的存在。赫兹产生电磁波的设备是VHF和UHF 波段的放电发射机。1891年:特斯拉(NikolaTesla)改善了赫兹的微波发射器的射频功率供应,并申请专利。1893年:特斯拉在芝加哥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展示了他的无线传输的荧光照明灯。1894年:勒布朗(Hutin&LeBlanc)相信可以感应传输电能,并申请了关于一个能传输3KHz电能的系统的美国专利。1894年:特斯拉分别在纽约的第五大道南35号的实验室和休斯敦街46号的实验室通过无线方式点亮了一个单极白炽灯,实验手段用到电力感应、无线共振感应耦合等技术。1894年:钱德拉玻(JagdishChandraBose)使用电磁波信号远距离点燃火药和

触响铃铛,表明不用电线也能传递能量。1895年:钱德拉玻无线传输信号将近一英里远的距离。1896年:特斯拉发射了约48公里(30英里)距离的信号。1897年:马可尼(GuglielmoMarconi)使用超低频无线电发射器传送6公里的摩尔斯电码信号。1897年:特斯拉申请了无线传输的专利。自此,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真正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一、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 无线输电技术根据其应用场合的变化有不同的原理,技术方案也不尽相同。 1.电磁感应原理 此原理与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变压器原理类似。在变压器的原边通入交变电流,副边会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电动势,若副边电路连通,即可出现感应电流,其方向的确定遵从楞次定律,大小可由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解出。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也是采用了类似的原理。相对于无线输电而言,变压器的原边相当于电能发射线圈,副边相当于电能接收线圈,这样就可以实现电能从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无线传输。虽然电磁感应原理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初衷并不侧重于电能的传输,而是利用能量的转化改变电压、电流的数量级,但其对无线输电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尤其是电能的小功率、短距离传送。目前使用电磁感应传递电能的主要有电动牙刷, 以及手机、相机、MP3等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由充电底座对其进行无线充电。电能发射线圈安装在充电底座内,接收线圈则安装在电子设备中。这种原理的无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详解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详解 未来的愿景:每个人的手机上,只需要有个充电的APP,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网上付费。随时随地,不受环境限制。 不久前三星Galaxy S8发布,其亮点功能之一便是无线充电。三星Galaxy S8搭配了折叠式无线充电器,利用无线充电,三星Galaxy S8的电量能被很快充满。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无线充电仍然只是少数厂商的坚持。不过在三星坚持的同时,苹果也暴露了布局无线充电的野心,两大巨头的不谋而合,很可能在这个尚未被重视的领域再次开战。 就目前手机行业现状来说,无线充电尚未大面积流行,没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无线充电没有搭载的必要,而是现阶段该技术还存在诸多短板。三星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达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领域最为前端的水准,但仍需要在技术方面得到质的飞跃。 有消息称,三星Galaxy S8无线充电支持Qi和PMA两种协议,这两种协议仍有两大短板尚未解决——传输距离短,摆放位置要求严格,这也是阻碍无线充电流行起来的技术门槛。为何技术难点迟迟难以攻克,我们先要从无线充电的原理讲起。 手机无线充电原理 无线充电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波感应,其过程类似于变压器通电,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

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到了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一名助手,伟大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证实了无线传输电波的可能性。现阶段无线充电存在四种不同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电磁共振技术、电场耦合技术,主要用在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是电磁感应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当然无线供电在以后的家电,以及发展势头正猛的电动汽车上也有比较广阔的前景。一旦无线充电突破技术壁垒,在保证转化率、安全性、易用性的同时,高效快速的充电就会像科幻小说《三体》里描述的那样,给人类带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我们单说一下关乎手机充电的电磁感应、电磁共振。 ①电磁感应式充电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手机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手机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终端分别内置了线圈,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终端供电。为提高供电效率,需要使线圈之间的位置对齐,不产生偏移。 现阶段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相对于磁场共振充电能够拥有更高的转化率,充电转化率可达80%左右,目前该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领域。但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技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传输距离短、位置要求严格。现阶段上市的无线充电手机,都需要手机与充电板接触才能进行无线充电,而且对放置位置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采用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传输距离难以改进,所以厂商针对其放置位置要求严苛的情况进行了改良。2011年8月从事智能手机外设业务的日本Oar公司推出了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从2011年夏季前后开始上市。任何厂商的任何机型均可使用的“Qi”规格将成为全球标准。停车即可充电的EV(电动汽车)用充电系统也在推进研发。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线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 NTT DoCoMo在2011年夏季以后陆续上市了多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座。这些手机无需在手机上插上充电线缆,只需放置在充电座上即可为电池充电。今后NTT DoCoMo 将在电影院、餐厅、酒店、机场休息室等公共场所设置充电座,便于用户在外出时使用。 软银移动也预定2012年1月上市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KDDI正在开发车载式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座。 未来无线充电的应用范围将有望扩大到EV的充电系统。 目前,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总部位于美国的业界团体“无线充电联盟(WPC)”所制定的“Qi”规格。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以松下、

韩国三星电子、英国索尼爱立信、芬兰诺基亚、电装为首,许多国家的家电厂商和汽车厂商都相继加盟了WPC。 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磁共振”及“电波接收”等多种方式,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通过实现标准化,只要是带有Qi标志的产品,无论是哪家厂商的哪款机型均可充电。 19世纪发现的物理现象 电磁感应方式采用了19世纪上半期发现的物理现象。众所周知,电流流过线圈时,周围会产生磁场。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Hans Oersted)发现了这种电磁效应。

用没有通电的其他线圈接近该磁场,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由此点亮灯泡。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这个可从线圈向线圈供电的物理现象,并称之为电磁感应现象。

无线充电模块参数资料

安捷新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ANJIE NEW TECHNOLOGY CO.,LTD Email: zqw713@https://www.360docs.net/doc/2e15475644.html, 业务QQ :2544870164 ZQW-AJ1208-15无线供电模块简介 一、 概述: ZQW-AJ1208-15是一款专业为无线充电器打造的充电模块,该模块具有性能稳定、功耗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是充电器行业的一个明智选择。 二、 应用范围: ZQW-AJ1208-15无线传能模块广泛用于游戏周边产品充电,消费性电子电子产品(电须刀、电动牙刷、无线LED 手电筒、手机无线充电、MP3\MP4充电等数码产品,应用非常之广阔。 三、 主要特点: 1、 时尚无线充电控制技术,结束有线充电的束缚。 2、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要求同时进行多项充电设计,而且互不干扰。 3、 采用该模块具有稳定性好、功耗低,安全更可靠。 4、 外围电路简单,成本更低,具有很好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 模块结构图: 五、 引脚定义和说明: 1脚:VDD (电源) 2脚:SGND (信号地) 3脚:SGND (信号地) 4脚:SING (信号输出) 5脚:X2(晶体) 6脚:X1(晶体) Aj

六、模块技术参数: 1、输入电压:DC5V 2、晶体频率:2-4MHz 3、充电距离:2-10mm(根据线圈圈数、直径和发射功率而不同) 七、模块应用电路原理图: 八、典型嵌入应用电路:

九、电能接受电路: 十、注意事项: 1、发射和接受线圈的中心轴按线圈的形状尽可能一致性或对准,这样会达到最佳状态。 2、两线圈的中间不可有金属物体遮挡住。 3、L1和L2线圈的直径和线圈圈数的不同,所产生的功率和电流也不同。所以,要根据用户产品的 具体要求设计线圈。 4、当用户需求功率大的,可以在发射电路上加多一个功率放大电路。 5、整流二极管尽量使用快速型。以上使用的是4148。 十一、测试版实验实物图: 图1 可同时进行多项充电

无线供电技术简介

无线供电技术发展简介 第一章无线供电技术概述 电能传输和信号传递是电力电子技术所涉及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往往共存于同一个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当中,电能用来给系统运行提供动力或能量,而信号用来检测系统操作状态或传递控制指令。如今,信号传输以移动手机和无线INTERNET为例,以空气为媒介已经实现了长距离的非接触传递,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存生活;而电能的传输仍然主要有导线直接接触进行传输,电工电子设备的供电通过插头和插座来进行,其发展远远滞后于信号传输的发展。长期以来,利用磁耦合原理实现电能传输只是在传统变压器和感应电机当中得到了运用,基于此原理以空气为磁介质实现高等级电能传输最开始认为是不可能的,更不用提通过空气实现远距离的电能传送了。近年来,很多新的方法应用,无线供电又受到了热捧。在给移动设备进行供电采用无线供电技术(Wireless Power Technology),简称WPT,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课题。 无线供电技术(WPT)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其具备两大优点:一是让电器与电源完全隔离,使电器的灵活性、美观性、安全性、密封性的表现更好;二是WPT可以通过非导体来传播电能,如水、空气、土壤、玻璃等,因此可以实现隔物供电。 第二章无线供电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实际上无线供电的设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1890年,尼古拉·特斯拉,这位现代交流电系统的奠基者就开始构想无线供电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个非常宏大的方案——把地球作为内导体、距离地面约60 km的电离层作为外导体,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8 Hz的低频共振,再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远距离传输电力。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的H.Yagi和s.Uda论述了无线供电概念的可行性;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学者开始研究不利用导线去点亮电灯的输电方案。随着大功率、高效率真空电子管微波源的研制成功,20世纪60-70年代,Raytheon公司的William C.Brown 做了大量的无线供电方面的研究工作,使得这一概念变成实验结果,奠定了现代无线供电的实验基础。他所演示的直流—直流转换效率在54%左右。 2000年以后,无线充供电新技术越来越频繁地在各大通信技术展、电源新技术展上露面,各大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2007年6月,麻省理工大学的Marin Sohjacic和他的研究团队公开做了一个演示,他们给一个直径60 cm的线圈通电,点亮了大约2 m之外连接在另一个线圈上的60 w灯泡。在2008年8月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西雅图实验室的约书亚·史密斯(Joshua R.Smith)领导的研究小组再次向公众展示了这项基于“磁耦合共振”原理的无线供电技术,在展示中成功地点亮了一个1米开外的60 w灯泡,而在电源和灯泡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电线,此次系统中无线电力的传输效率达到了75%。在2009年Windows 7的发布会上,微软CEO鲍尔默更是带来了最新的无线视频输出和无线供电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以下4中无线供电方式:电磁耦合、光电耦合、电磁共振、微波

国外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进展

86 上 海信息 化 无线电力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也称无线能量传输或无线功率传输,主要通过电磁感应、电磁共振、射频、微波、激光等方式实现非接触式的电力传输。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变换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在转换率、低辐射等方面逐渐取得突破,无线电力传输在军事、通信、工业、医疗、运输、电力、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领域呈现良好应用前景。 近年来,全球无线电力传输市场规模逐年递增,据IHS iSuppli数据显示,2010年无线充电设备市场收入达到1.2亿美元,到2015年将达到237亿美元。从2011 年开始,全球无线充电模块销量急剧增长,2019年将增长到9.23亿个(见表1)。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是无线电力传输的主要应用对象,厂商正将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嵌入到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蓝牙耳机在内的终端。 十九世纪末,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特斯拉”线圈,使无线电力传输成为可能。近年来,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发展迅猛,在军事、通信、工业等各大领域都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线充电的意义还不仅仅是带来充电方式的便捷化,随着无线充电技术从手机、平板等小功率设备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甚至电动汽车等大型设备的拓展,可以说,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必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 文/陈 骞 美日两国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日本等国众多企业或研究机构竞相研发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探索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致力于将其实用化,目前,已获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相应产品也陆续面世。 美国电子信息企业对短距离电力传输技术给予极大投入。Power Cast 公司利用电磁波损失小的天线技术,借助二极管、非接触IC 卡和无线电子标签等,实现了效率较高的无线电力传输,将无线电波转化成直流电,并在约1 米范围内为不同电子装置的电池充电。Palm 公司将无线充电应用在手机上,推出充电设备“触摸石”,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为手机进行无线充电。Powermat 推出的充电板有桌面式和便携式等多种,主要由底座和无线接收器组成。Fulton 公司开发的eCoupled 无线充电技术,充电器能够自动地通过超高频电波寻找待充电电器,动态调整发射功率。Visteon 公司计划为摩托罗拉手机和苹果的iPod 生产eCoupled 无线充电器。Power 公司开发的电波接收型电能储存装置以美国匹兹堡大学研发的无源型 RFID 技术为基础,通过射频发射 装置传递电能。WildCharge 公司开发的无线充电系统,充 电板的外观像一个鼠标垫,能够放置在桌椅等任何平坦表 数据来源:IHS iSuppli 单位:百万个 表1 全球无线充电应用数量 Oversea View 他山之石

关于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关于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11T10:04:56.8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王晓沛 [导读] 工作方面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不断提出更新的要求,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现代通信技术行业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放眼未来,不断改善不足之处,更新观念、创新技术,推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化、前瞻化、科学化发展。 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4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无线通信技术也开始步入飞速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在生活、工作方面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不断提出更新的要求,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现代通信技术行业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放眼未来,不断改善不足之处,更新观念、创新技术,推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化、前瞻化、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无线电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1.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1.1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义 无线通信利用电磁波型号能够在自由空间内进行传播这一特点实现了空间中的信息交换。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所应用的领域也得到了不断地拓宽。无线通信一班有两种通信模式。一是卫星通信,利用作为中继站的通信卫星来实现与地面上不同的通信体建立微波通信联系的,具有通信距离远的优点。二是微波通信,他的优点是通信容量大、频带宽。缺点是传送距离短。 1.2特点 ①世界各地的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 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移动通信普及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新增移动用户的数量逐渐减少。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才刚刚开始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用户数量迅猛增长。但发达国家的移动用户创造的ARPU值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日韩等国家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数据新业务发展十分迅速。 ②技术不断升级,发展迅速 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全球宽带无线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也开始成为热门,各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走进市场,例如WLAN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UWB技术等等,为无线通信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 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产生实现人们之间远程距离的自由沟通,为人与人之间架起了一座远距离的桥梁,无线电通信技术为人们带来了随时随地通信的需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是在无线电信号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并且信号传输过程中容易被截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通信带来影响。现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点进行概述。 2.1无线电技术存在的优点 随着通信技术与无线电技术的有效结合的不断完善,现已实现了低成本、高灵活度的无线信息传输,无形之中也促进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通信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人们通过无线电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通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无线电设备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设备功能变得越来越完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我们的生活生产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与有线电通信相比,无线电还具有防水、防电、防风等性能,这说明无线电通信技术与有线电通信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是无线电技术存在的最大的优点。 2.2无线电技术存在的缺点 无线电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远距离通信,使得人们的通信不受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可是信号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电磁信号的干扰、通信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等,这会造成信号的丢失或者信号接收不及时。还有就是无线通信信号易被截获,这会造成用户重要信息的丢失、或者隐私的外泄,给人们甚至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在今后的研究开发中应该充分考虑通信信号的干扰问题和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丢失问题,从而最大化的保证用户的利益。 3.未来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 3.1无线通信领域技术互补性日益明显 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各自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比如3G比较适合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则比较适合中距离的高速数据传输,UWB技术则能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数据接入。因此,在推进未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比较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促进无线通信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解决移动通信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未来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领域将会逐步向高带宽、覆盖范围更广的方向发展。将来,该领域还可能会出现更多更新更强的技术。目前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主要集中在固定环境下的高速度接入,其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无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相比。但是,我们应从全局出发,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使之能够与移动网络互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不当竞争。 3.2蓝牙技术将革新无线通信业的发展 基于蓝牙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研发和生产基于蓝牙技术的各种产品,如爱立信公司发布的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耳机等。有关开发芯片的厂商开发出了针对蓝牙技术的专用集成电路,并配合发布了对应的开发工具包,使越来越多采用该技术的厂商能够更快更容易地生产出采用蓝牙技术的新产品。另外,许多软件开发公司也开发出了许多利用蓝牙技术的软件,如各种便携式电脑、家用电器以及移动电话等等,这些产品可以通过蓝牙技术用无线链路连接起来,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与传输。蓝牙技术的出现革新了无线通信业的发展,不论是电信业、计算机业还是家电业都对蓝牙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愈加重视,在今后几年内无线数据通信业务将快速增长,蓝牙技术也将对未来的无线移动数据通信业务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3.3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 ①无线技术与蜂窝网技术的融合。为了实现其计费和检测功能,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一直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近几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更新的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不断涌现,例如蓝牙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短距离无线技术和蜂窝网技术的有效融

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IC

无线供电IC VOXxxMPxx及其应用 作者:古人 时间:2007-9-1 无线供电(WirelessPower)是一个古老又时新的话题。从1831年法拉第的第一台发电机的发明,使有线供电成为现实以来,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漫长过程中,无数的科学家和幻想家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无线供电,并为之奋斗不息。近来,在Internet上,无线供电可谓是捷报频传,如无线供电的蓝牙耳机、无线供电的电动牙刷、无线供电的圣诞树等等,特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无线供电,竟能在2米外点亮一只60W灯泡,真是神奇! 在google中输入“无线供电”进行搜索,意外地发现,无线供电不但实用而且已经产业化了。明天科技公司的VOXxxMPxx系列(x为数字)无线供电IC就是一个先例。它有多个型号,如VOX06MP01、VOX12MP05、VOX24MP20等,从网上下载它们的使用说明书后发现,这些型号的无线供电IC具有不同的工作电压和无线供电能力,它们分别是1W、5W 和20W(指接收端实际接收到的电功率),它们的应用电路十分简单,外围元件极少,只有两三个常见电容或电阻,更令人兴奋的是,其价格也十分便宜,均在人民币十元以内,颇具实用价值。 现将此类IC的应用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 一、VOX00MP00的主要特征 的主要特征: 1、 三极或四极结构、厚膜封装。 2、 DC-AC转换。应用电路简单,调试方便。 3、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是完全分离的。发射线圈在用电器我外,接收线圈在用电器内, 电能从用电器外部传到用电器内部,因此,实现了电力的无线传输(无线连接), 也实现了电源与电器的彻底分离,增强了电器的安全性、灵活性、防水性、神密性 等。 4、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匝数很少,仅需数圈便可工作,且形状可任意改变,适用于 不同的电器。 5、 不依赖任何介质而工作。电力的无线输送可以穿越多种介质,如空气、木质材料、 玻璃、甚至水等非金属介质,并实现了同样的功能和效率。但贴近的金属将严重影 响其工作效率。 6、 工作时不干扰常用家电,对人畜无害,也不影响磁卡数据。 二、工作电路 现将它们的工作电路摘录如下:

无线电能传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与无线通信技术一样摆脱有形介质的束缚,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是人类多年的一个美好追求。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也称之为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 Contactless PowerTransmission, CPT),是一种借于空间无形软介质(如电场、磁场、微波等)实现将电能由电源端传递至用电设备的一种供电模式,该技术是集电磁场、电力电子、高频电子、电磁感应和耦合模理论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能源传输和接入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解决了传统导线直接接触供电的缺陷,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电能传输方法,因而它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该技术不仅在军事、航空航天、油田、矿井、水下作业、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疗器械、家用电器、RFID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对电磁理论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在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中,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被列为“10 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之一。 到目前为止,根据电能传输原理,无线电能传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感应耦合式、微波辐射式、磁耦合谐振式。作为一个新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磁耦合谐振式是基于近场强耦合的概念,基本原理是两个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物体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交换,而非谐振物体之间能量交换却很微弱。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传输尺度介于前两者之间,因此也被称之为中尺度(mid-range)能量传输技术,其尺度为几倍的接收设备尺寸(可扩展到几米到几十米)。 除了较大的传输距离,还存在以下优势:由于利用了强耦合谐振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功率(可达到kW)和效率;系统采用磁场耦合(而非电场,电场会发生危险)和非辐射技术,使其对人体没有伤害;良好的穿透性,不受非金属障碍物的影响。因此该技术已经成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无线充电技术三大主流标准简介

无线充电技术三大主流标准简介 虽然大部分人对无线充电技术并不感到陌生,但诺基亚Lumia 920发布以后,无线充电功能还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主打卖点之一,无线充电让Lumia 920与目前主流的手机产品形成了差异化,个性鲜明。但实际上,诺基亚并不是最早在手机上使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厂商,一年前飞利浦就曾推出过Qi无线充电标准的手机,但最终并未引起消费者关注。 实际上,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还不算成熟,不仅技术发展缓慢,标准也尚未统一。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三种: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标准、Qi标准、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三种标准进行简单介绍。 1. 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 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是由Duracell Powermat公司发起的,而该公司则是由宝洁与无线充电技术公司Powermat合资经营,拥有比较出色的综合实力。除此以外,Powermat还是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的支持成员之一。 目前已经有ATT、Google和星巴克三家公司加盟了PMA联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缩写)。PMA联盟致力于为符合IEEE协会标准的手机和电子设备,打造无线供电标准,在无线充电领域中具有领导地位。 目前Duracell Powermat公司推出过一款WiCC充电卡采用的就是Power Matters Alliance 标准。WiCC比SD卡大一圈,内部嵌入了用于电磁感应式非接触充电的线圈和电极等组件,卡片的厚度较薄,插入现有智能手机电池旁边即可利用,利用该卡片可使很多便携终端轻松支持非接触充电。 WiCC充电卡 另外作为支持,星巴克计划在波士顿地区17家门店进行Duracell Powermat无线充电试点,这将为PMA在美国立足提供有力的支撑。星巴克首席数字官Adam Brotman表示:星巴克将在部分桌面上安置无线充电设备,看看顾客反应如何。如果顾客没有与iPhone或

浅析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最新趋势

浅析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最新趋势 摘要:文章主要追溯了国内外无线充电技术在近一百年里的发展历史。通过对无线充电技术最新发展现状的解读,浅析其当今发展的四大趋势,即发展领域扩展化、发展动力多重化、实现方式多样化与智能化以及发展瓶颈明朗化,并就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无线充电;历史;发展现状;趋势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充电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线充电,顾名思义,就是在不借助金属导线以及其他物理连接的条件下,以空气为介质实现电能传输,为设备进行充电。现阶段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实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实现电能传输的电磁感应式,第二种是利用电磁耦合共振效应的电磁共振式,第三种是将电力以微波的形式辐射到接收端的电磁波辐射式。目前,无线充电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 发展历史与现状 1.1 国外发展历史与现状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CT)并不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早在1890年,克罗地亚的发明家、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就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把地球作为导体,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远距离传输电力,并且将这一设想付诸于实践。虽然这项研究最终因经费被撤、危险系数过高等原因终止,但却为人们打开了无线充电技术梦想的大门。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沿着特斯拉的脚步,对该技术有了非常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2007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电磁共振器和电源隔空点亮了一盏2 m开外的60 W电灯泡。日本昭和飞机工业公司在2009年At International 会展上展出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无线传输电力的非接触式电源供应系统。2010年9月,日本富士通公司利用磁共振技术实现设备无线充电。2011年7月第一辆无线充电电动车在韩国首尔公园试运。2012年9月,诺基亚发布的两款智能手机:Lumia920和Lumia 820,可实现无线充电,引发公众热议。2013年芬兰首都机场,为乘客免费提供无线充电器。2013年3月,苹果公司的一项名为“保护外套综合感应充电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书曝光。在各经济大国的研究团队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无线充电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它已经从最初的概念设想发展到如今的生活实用地步。 1.2 国内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国在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的起步滞后于国外,目前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在国外市场旋风般的影响下,近十年来我国的无线充电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

无线LED照明供电系统电路模块设计

无线LED照明供电系统电路模块设计 2014-10-21电子发烧友网 无线供电,是一种方便安全的新技术,无需任何物理上的连接,电能可以近距离无接触地传输给负载。无线供电的无接触结构使得其与传统的供电方式相比有以下特点:供电系统和负载之间无任何接触,无磨擦,易维护;不受负载运动速度的限制;无噪声污染;能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如水下、冰雪天气和地下等);由于频率高,因此体积小。这种近距离无线供电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无线充电器,只需将手机、PDA等移动设备放上去,无需插拔连线就可以充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技术上有两种实现方案,一种是利用电磁波,一种是磁耦合共振。 系统硬件设计 此设计总体主要以包括能量发送模块和能量模块为主。其中能量接收模块为一个带能量接收单元和五个LED灯。两个模块之间没有任何导线连接,电能的传输通过感应线圈,由能量发送模块以无线方式传输给LED照明模块,线圈间的介质为空气。控制模块中通过按键方式对电压增益进行调节,进而控制发送能量的大小从而达到对接收模块中LED的亮暗进行调节的功能。 硬件电路总框图

单元电路设计原理 能量发送模块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LM393双电压比较器产生三角波并进行电压比较,产生一个合适的频率的控制信号,再通过IRF540N采用E类功率放大对功率进行放大最后通过LC并联谐振将能量发送出去;其中通过K1控制总电压电压增益从而控制发送能量的大小。 能量接收模块

工作原理:由LC并联谐振负责能量接收,经过全桥整流电路形成直流电压,从而对LED 进行供电。 电流采样电路模块 工作原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再接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然后经过LM358进行电压放大。 单片机模块 单片机主控模块是以芯片AT89S52为主的最小系统板,是我们学习单片机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板,它拥有优异的性价比、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控制功能强、低电压、低功

无线传屏技术原理及应用

无线传屏技术原理及应用

无线传屏概念 传屏:一般家庭中都有多个屏幕,电视机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和pad屏幕等。把一个屏幕上的内容显示到另一个屏幕上就称之为传屏。例如:把电脑屏幕显示到电视机的屏幕上,把手机屏幕显示到电视机屏幕上等等 有线传屏:一般来讲通过一根线把电脑或者手机跟电视机相连,就可以在电视上显示电脑或手机的屏幕内容,这成为有线传屏。 无线传屏:无线传屏是相对于有限传屏来讲的,就是利用WIFI把手机或者电脑的屏幕在电视机上显示出来。

图1. 无线传屏示意图 无线传屏的意义 坐在电脑前看视频,非常的不舒服;端着pad 来看视频,屏幕太小看起来不过瘾,毫无疑问大屏幕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大屏幕观影是很多用户的梦想。 无线传屏在家庭局域网内,实现电脑和电视或者手机和电视的无线连接,将笔记本电脑上当前的操作内容即时同步地显示到平板电视上,其中显示的内容包括视频、音频等各类多媒体信息。 电脑的优势在于处理能力强,操作方便,并且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视频、文字、图片和游戏等娱乐资源,但电脑的声音效果和屏幕观影效果要远低于平板电视,无线传屏技术恰好可以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可以将电视机的屏幕回传到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触摸屏上,用手指控

制电视机。也可以在家里的任一个角落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观看电视节目。 在会议现场,使用带WIFI的投影机,与会成员还可以将自已的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随时传送到投影机上,而不用切换线缆,节省会议时间,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和真实性。 无线传屏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是取代线缆,实现远距离的电子设备的无缝连接。 总而言之,在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的今天,一方面使无线传屏技术实现起来更容易,另一方面又对无线传屏技术提出强烈需求。 无线传屏的方式 对于无WIFI功能的设备互连,用户只需要通过一对无线传屏收发器,就可以把笔记本、手机或平板电脑和电视机连接到同一个WIFI中,这时候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够搜索到这个设备接着就可以轻易的把电脑上的多媒体资源传到电视机上显示出

无线充电技术简介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1] 概述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2007年6月7日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小组把共振运用到电磁波的传输上而成功“抓住”了电磁波。他们利用铜制线圈作为电磁共振器,一团线圈附在传送电力方,另一团在接受电力方。当传送方送出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后,经过电磁场扩散到接受方,电力就实现了无线传导。这项被他们称为“无线电力”的技术经过多次试验,已经能成功为一个两米外的60瓦灯泡供电。这项技术的最远输电距离还只能达到2.7米,

但研究者相信,电源已经可以在这范围内为电池充电。而且只需要安装一个电源,就可以为整个屋里的电器供电。 共振原理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组不是第一个提出无线能量转换的组织。科学家早在19世纪就发现了电磁转换现象,从理论上说,电力可转化为通过无形的介质传播的电磁波,实现电力的无线输送。但是电磁波向四面八方辐射,能量大量散失,因此“无线输电”的研究始终进展不大,19世纪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进行了远程无线能量转换系统实验,但是当他的财力用尽后,这项最有野心的尝试(29米高的瓦登克莱弗塔)宣告失败。其他尝试包括激光等定向能量转换机制。然而,它们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不同,这些都需要连续的可视线路,这对住宅周围的电力设施不好。 无线充电技术给两个手机无线充电[2] 研究组成员,助理教授马林·索亚克教授和他的科研组正在改进这个设备。“这是一项还未得到发展的系统,它证明能量转换行得通。但

无线输电技术

无线输电技术.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无线输电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无线输电 无线输电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技术传输电力能量的技术,目前尚在实验阶段。技术上,无线输电技术与无线电通讯中所用发射与接收技术并无本质区别。但是前者着眼于传输能量,而非附载于能量之上的信息。无线输电技术的最大困难在于无线电波的弥散与不期望的吸收与衰减。对于无线电通讯,无线电波的弥散问题甚至不一定是件坏事,但是却可能给无线输电带来严重的传输效率问题。一个办法是使用微波甚至激光传输,理论上,无线电波波长越短,其定向性越好,弥散越小。有人担心此技术可能给人带来健康风险,虽然尚无太多证据证实这种风险。 目录 概念的提出 方法的发明 沃登克里弗计划 编辑本段 概念的提出 无线输电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1889年尼古拉·特斯拉这位大师 作为科学上的巨匠,特斯拉本人并未获得与之相称的荣耀。但特斯拉是开启电与磁之门的人,是现代电子工程的先驱,并带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撇开他在电无线输电磁学和工程上的成就,特斯拉也被认为对机器人、弹道学、资讯科学、核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上等各种领域有贡献。包括我们使用的互联网,也是其贡献之一。抛开这些伟大的贡献,我们来谈谈现在仍未被应用的一个伟大发明。 编辑本段 方法的发明 1889年他发明了「无线传电方法」。于是在美国科罗拉多泉(Colorado Spring)建设实验室开发及研究此项「无线传电」技术,即是将现时的低频(5060Hz)高压电流转化为「高频电流」,然后再经由空气作为传送媒介来输电。此项「无线传电」技术不单省却了输电电缆的成本,更可以免去输电时因电阻所致的损耗。经过八个月的研究后,特斯拉便决定在长岛(Long Island)试建首座名为「特斯拉线圈」(Tesla Coil)的电力发射塔。 该「线圈」其一特性,是能够生产出既高频又低电流的「高压交流电」。这种「高频电流」可经由空气作远距离的「无线传电」达至另一个「接收器」处,并且对人体绝无不良影响。特斯拉发现了「高压电流」原来转化为「高频的高压电流」后,则可以无限地将电力输送。「特斯拉线圈」(Tesla Coil)正是运用了这种「无线传电」技术的发明,甚至它就是一种人类一直梦寐以求的「免费能源」了。 编辑本段 沃登克里弗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