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第23卷第4期中国农业气象2002年11月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Ξ

谢军飞,李玉娥

(中国农业科学院气象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要: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相关机理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动物废弃物施用于农田土壤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对一些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有关的定量模拟方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影响因素;模拟方程

中图分类号:S16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62(2002)04-0047-06

全球气候变化是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土地与植被变化、地球的大气物理化学作用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已成为全球变化最主要的因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The Inter2 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3次评估报告指出:在1990~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很可能上升114~518℃[1]。农业生产是一种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农田土壤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的源汇。通过对农田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准确测量,研究分析其机理和影响因素,正确地评价农田土壤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贡献,有助于我们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规律和减排措施的正确了解,从而为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减少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提供理论依据[2]。

1 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CO2)的产生过程与影响因素

111 农田土壤中CO2的产生过程

CO2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及对气候变暖的贡献远超过其它温室气体。

土壤中CO2产生的过程通常又称为“土壤呼吸”,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及矿化速率、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活性、土壤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CO2排放实际是土壤中生物代谢和生物化学过程等所有因素的综合产物,通常可使土壤空气中CO2浓度升高到3000mg/kg,约是大气中的10~50倍。

112 影响农田土壤CO2排放的因素

11211 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升高可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增加土壤中CO2浓度,温度对CO2释放量的影响是通过多种途径起作用的。国外学者长期观测得出了一些定量关系。Kucera[5]等在1968~1970年得出下列公式

Iny=a+bln(T+10)(1)

(1)式中:y为土壤CO2释放量;a为常数;b为温度系数(10~30℃时取116~213);T为土壤温度(℃)。K1Mathes等人[6]通过实验也得出了回归方程

Y=a+bx2(2)

(2)式中:Y为土壤CO2释放量;x为土壤温度;

a、b为统计常数。并且认为x值用地表下5cm处的温度比用地表温度效果要好一些[4]。

Monteith经长期观测发现:冬季土壤CO2释放较少,初春后逐渐增加,当8月份土温升到最高时, CO2释放量最大。农田CO2释放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主要是气温变化的结果。

温度不仅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物理反应及化学反应速率,而且对环境的物理化学特征也有影响,微生物细胞的活动是受热力学定律所控制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分解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其中一部分进一步矿化成CO2、CH4等,该矿化过程受温度的控制。CO2排放速率的日均值与气温、地表温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Ξ收稿日期:2001-12-20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及全球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为:39899370 作者简介:谢军飞(1976-),湖南湘潭人,男,硕士生

11212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不仅影响生物体的有效水分含量,也影响土壤通气状况、可溶物质的数量和p H 值等,在一定的水分含量范围内,CO 2释放量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在Joukoslvola 的实验中[5],有效的排水会引起约一倍的CO 2排放增长。这可能是因为CO 2在水中能被离子化,溶解度高,约为019cm 3/L (O 2约01031cm 3/L ),有效的排水会减少土壤中CO 2的溶解,从而导致CO 2排放增长。目前关于土壤水分与CO 2释放的定量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还较少。Valerie 通过测量干湿交替循环的土壤呼吸强度,得出公式

[6]

A =aln (-Φ)+b (3)

(3)式中:A 为土壤CO 2呼吸强度;Φ为土壤水

势;a 、b 为统计常数。

11213 农业管理 农业生产中的水肥管理及耕作

方式直接影响土壤CO 2释放量。一般培肥土壤和调节农田小气候的措施,都有增加土壤CO 2释放的作用。

2 农田(稻田)土壤中甲烷(CH 4)产生、氧

化、传输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CH 4是第2大重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驻留

时间很长,单位质量的CH 4增温潜势是CO 2的56倍。尽管近年来CH 4在大气中的浓度增长速率有所变慢,但其增长幅度仍值得重视。其中稻田产生的

CH 4占相当重要的比例。

211 农田(稻田)土壤中CH 4产生、氧化、传输的机

21111 CH 4产生 生态系统中的CH 4都是在严格

厌氧环境下由微生物活动而产生的,即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碳水化合物成单糖,单糖再分解成酸,进而生成CH 4,基本化学式如下[7][8]:

C 6H 12O 6+2H 2O =2CH 3COOH +2CO 2+4H 2CH 3COOH =CH 4+CO 2CO 2+8H +

CH 4+2H 2O

有机碳C +4H +

CH 4

产生CH 4的土壤环境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湿地及水稻田。目前认为水稻田是CH 4的主要人为源,但在好气条件下CH 4又会被CH 4氧化菌所氧化,从而使好气土壤成为CH 4吸收汇。

21112 CH 4氧化 CH 4氧化在农田CH 4的排放过

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测表明,稻田CH 4排放量只占CH 4产生量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约82%~

84%)在输送到大气前被土壤微生物氧化,土壤中消

耗CH 4的微生物有CH 4氧化细菌和CH 4硝化细菌两种,但土壤CH 4的氧化主要由CH 4氧化细菌完成。注意到CH 4氧化细菌[7]同时也参与氨氧化,氨氧化是稻田氮素反硝化损失的基本过程。因此研究稻田的CH 4氧化机理也可能有助于揭示稻田氮素损失的机理。CH 4的氧化基本在土壤表层发生。孙向阳[10]运用化学动力学中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C =C 0e -kt 对森林土壤中CH 4的吸收速率进行了计

算,式中,C 、C 0分别为t 时刻初始的CH 4浓度,k 为与浓度无关的速率常数或叫一级反应常数。CH 4氧化过程也与土壤温度、水分等因子密切相关[9]。

DNDC 模型还确定了在CH 4向大气输送的过程中土

壤的多孔结构与植物的通气性所起的重要作用。

21113 CH 4传输 稻田土壤中的CH 4传输通过3

个路径向大气排放,即水稻植物体内部的通气组织、水田冒气泡和水中液相扩散。水稻植物体排放CH 4的能力随水稻的生长呈线性增长趋势,抽穗中期达到最大,后随水稻的成熟不断下降。整个季节平均排放的CH 4中,通过水稻植株传输的占73%(早稻)及55%(晚稻);气泡的作用占总排放的24(早稻)及

41%(晚稻);液相扩散可以忽略。若甲烷传输畅通,

则有利于甲烷排放,在稻田养萍实验[11]中,陈冠雄等发现甲烷排放增加可能与增加植株的传输作用有关。

212 影响CH 4排放的因素21211 环境因素

土壤质地 不同质地的土壤,CH 4排放量有明显的不同,壤质稻田的CH 4排放量显著大于粘质稻田土壤,但砂质和壤质土壤CH 4平均排放通量的比较结果在年际之间不一致。粘质土壤排放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其对有机质有较强的保持作用,对氧化还原电位(Eh )变化的缓冲作用较强,同时气体扩散也较慢的缘故。另外,不同耕地类型和管理措施对

CH 4的氧化量是不同的,直播土壤的CH 4氧化率为

连续开耕土壤的415~11倍[13]。

土壤温度 产生CH 4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温度在

30~40℃范围内,土壤CH 4的产生量随着土壤温度

的升高而增长;意大利对稻田CH 4排放的研究表明,当温度从20℃增加到35℃时,CH 4排放量增加1倍。在中国,5cm 深处的土壤温度从18℃上升到

31℃时,稻田CH 4排放量增加很快。孙向阳[9]通过CH 4排放通量与几种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得

出:5cm 深处土壤温度和CH 4排放通量关系最为密

切,其次为地表温度。与生成作用相比,其氧化作用对温度较不敏感。王明星等[3]研究发现CH4氧化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研究表明:土壤氧化CH4的最适合温度为25~35℃,超过37℃时大多数CH4氧化菌停止生长。

土壤水分 土壤常年淹水可导致大量的CH4排放,土壤水分的微小变化都会明显改变CH4排放量。徐星凯等[14]指出15%~22%的土壤水分含量是促进CH4氧化的最适水分条件。当土壤水分含水量很高(如当水稻田处于淹水状况下),CH4排放量会增大。Rach等[15]发现不同水分含量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有较大差异。在比利时,Boeckx等[16]通过实验发现土壤水分含量是能解释当时CH4的氧化变化的重要参数。

土壤p H 大多数已知CH4氧化菌生长的最适p H值为616~618。它和土壤Eh控制着CH4形成的微生物过程。当p H小于5175或大于8175时[17],CH4产生几乎完全受到控制。

土壤Eh 因生成CH4的反应处于土壤氧化还原系列的还原端,经实验观察,只有当土壤Eh低于-100~-150mV时才有CH4产生。因此,土壤还原状态是生成CH4的前提,当Eh低于上述数值时, CH4排放量随Eh的下降而呈指数增加[18];另外,蔡祖聪等[19]研究发现,土壤温度和Eh变化对稻田CH4排放通量日变化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但它们不是决定稻田CH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21212 农业管理措施

施肥(有机肥、无机肥) 施肥增加了土壤基质供应,必定会增加CH4排放,但不同的施肥方法会产生不同效果,不同的实验结果差异也很大,有的甚至相反。一般来说,化肥处理CH4产生及排放低于有机肥处理,王明星等[20]研究了几种不同比例有机肥及化肥的施肥方案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在维持氮、磷、钾含量基本不变时,施较多的有机肥是CH4排放率高的重要原因,而施化肥则能降低CH4排放,同样是有机肥,已在沼气池中发酵后的沼渣对稻田CH4排放的正效应也要大大低于“新鲜”的有机肥。

Chan(2001)发现[22]:在一段时间内,自然土壤CH4累积净排放为负值;而在垃圾处理与动物废弃物处理下的土壤,CH4累积净排放为正值。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可利用的碳含量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CH4排放。

灌溉管理 灌溉管理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很大,科学的间歇晒田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减排措施,在韩国[21]的实验中,间歇灌溉比漫灌可减少36%的土壤CH4排放。

耕作制度 卢维盛等[23]用密闭箱法研究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水旱年间轮作显著减少早稻甲烷排放,对晚稻甲烷排放影响较少。在广州[24]的田间观察发现:水稻种植前连续种植旱作也显著地影响水稻生长期间的甲烷排放,这与土壤水分状况含量及保持密切相关。很明显,非作物生长期的土地管理对CH4排放与季节变化也有影响[25]。

影响甲烷排放的众多因素都存在时间和空间变异性,且相互影响,故加强土壤和环境因素与稻田甲烷排放量关系的定量研究将有助于精确估算其排放量。

3 土壤中氧化亚氮(N2O)产生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温室气体,由于N2O在大气中的驻留时间长达140年,因而其温室效应是等质量CO2的310倍(IPCC, 1995年),在增温贡献中约占6%,而且还是平流层中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光化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热带土壤和农田土壤,是大气中N2O的最主要来源,其贡献高达70%左右。

311 农田土壤中氧化亚氮(N2O)产生的机理农田土壤中N2O的产生主要是在微生物的参与下,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完成。参照相关资料可以得出[7]:

硝化作用:NH+4H2NOH NOH NO-2NO-3

↓ ↓

NO N2O

反硝化作用:NO-3NO-2NO N2O N2

上述反应中,NO作为中间产物还有争议,基于对土壤中N2O产生机理的不同理解,导致不同的硝化过程表达,蒋静艳等[26]文中就有不同表述,但N2O作为中间产物是肯定的。在有氧条件下,硝化作用是产生NO与N2O的主要来源。土壤的温度、湿度、p H与NH+4的浓度控制着硝化的进程。

如何判断N2O的产生来源,在Mǔller等[27]的文章中提出用N的示踪技术或硝化抑制剂的方法来确定。史奕等通过研究施肥条件下土壤反硝化酶活性与N2O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区分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产生的N2O[28]。

312 影响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因素

31211 影响氧化亚氮(N2O)排放的环境因素在众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土壤作为N2O产生的载体,通过控制硝化、反硝化进程与土壤温室气体的扩散而影响N2O的排放。

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状况由水分含量、O2在土壤中扩散的难易程度以及微生物对O2的需求所决定。反硝化速率与O2含量成反比。明显的反硝化作用发生在Eh为300~650mV之间,氧化势在0mV以下则不对N2O/N2之比产生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嫌气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强于好气状况。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通透性和水分含量,因而影响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相对强弱以及N2O在土壤中的扩散速率。土壤质地还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进而会影响产生N2O的基质供应。徐华[29]等的实验表明,土壤质地明显影响小麦和棉花田N2O的排放量,壤质土壤排放的N2O高于砂质和粘质土壤。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除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强度外,还强烈影响调节土壤中N2O传输速率的物理化学参数。据研究,15~35℃为硝化作用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温度,反硝化微生物所要求的适宜温度为5~75℃。郑循华等通过实验发现[30],在华东地区水稻-冬麦轮作农田中,在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下,N2O 排放通量对温度的依赖性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同时发现轮作周期内显著N2O排放发生的频率随5cm 土壤温度的变化呈正态分布,67%的排放量都集中在15~25℃温度范围内。

K amp等为了解在全球变暖的条件下N2O的排放正负反馈响应,通过人为提高休闲地与小麦地的地温发现;在夏季增温处理的N2O排放速率是非增温处理的3倍[31]。

Dorland和Beauchamp的研究发现,在-2℃~25℃的范围内,反硝化量的平方根与温度成直线关系。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或减少均会影响不同微生物的活性。实验表明,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N2O产生主要来自硝化过程,反之,N2O 主要来自反硝化过程。徐华等的实验表明[29]:在淹水状态下稻田N2O排放很少,水分落干期间的N2O 排放占水稻生长期N2O排放总量的8715%~9816%,同时干湿交替也会增加排放,这与K amp等实验发现冻结与解冻的次数有助于增加N2O排放的原理一致[31]。郑循华[30]等发现在温度适宜的旱地阶段,当土壤处于饱和含水量以下时,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

土壤p H 土壤p H对N2O净排放的影响十分复杂,一般认为反硝化菌最适宜的p H值为6~8,活动范围在315~1112之间。

土壤Eh 倪吾钟等[32]通过实验发现:氧化还原条件下均能进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在实验中测得的氧化(Eh为290~330mV)和还原(Eh为-114~42mV)条件下的15N气态损失分别占加入量的60123±8104%和83189±4179%,但是,氧化条件下反硝化作用速率明显减缓,外加的硝态氮的半衰期延长,显示了溶解氧对反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31212 影响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农业管理措施农业活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到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

施肥(有机肥、无机肥) 反硝化过程是酶促反应,故与底物浓度含量呈正相关,氮肥的施用将导致N2O在短期内增加。含氮量相同的有机肥要比无机肥对反硝化的促进更明显;但有机碳的加入使供氧不足,最终导致自养微生物参与的硝化作用减弱。一般土壤微生物适宜的有机质C/N比为25~30∶1。有研究表明,有机肥处理要比无机肥处理排放的N2O更大,但也有相反的结论。

另外,由于大量的家畜废弃物在农田中的施用,相关影响研究已经展开,Watanabe等的实验表明[33]:在施用牛粪和猪粪后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出现两排放高峰;同时NO-N/N2O-N的比率与土壤含水量也成负相关。Cabrera等[34]发现: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下,团粒与非团粒畜肥料的施用也有不同的N2O排放通量。

Kuroda等使用堆肥处理设备[35],对猪的废弃物进行了处理,得出N2O排放迅速重复上升下降,氨气的排放量最大,CH4排放量最少。总体来说,目前有关动物废弃物在不同处理下的N2O排放的研究还较少。

考虑施肥时既要保证作物产量又要控制N2O 排放,可在某些化肥中添加硝化抑制剂[36]。

灌溉管理 旱田灌溉不应采用漫灌的方式。旱地土壤的间歇灌溉能促进反硝化过程的进行,因而增加了N2O排放。在淹水条件下,大田的短期落干促进硝化反应的进行,同样增加N2O排放。

耕作制度 不同作物系统的N2O排放通量有差异,丁洪等[37]实验中表明,大豆、花生、玉米和棉

花4种作物N 2O 排放通量随时间变化。Baggs 等[38]发现作物轮作系统中,前茬作物残留物的性质在短期内会产生影响。H énault 等[39]通过实验发现油菜与冬小麦对农田N 2O 排放通量影响很小,另外,植物的多样性也会影响氮的分解[40]。

实际上,由于硝化与反硝化过程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的,从而导致控制N 2O 排放存在一定的难度。

4 讨论

在农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的机理研究中,关于氧化亚氮的硝化与反硝化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影响因子所起的作用还有待通过实验室进一步确定。关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单因子模拟方程计算,由于考虑的参数较少,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制。参考文献:

[1]T 1M 1L 1Wigley and

S 1

C 1

B 1Raper

(2001)

1Interpretation of high projections for global 2mean warming 1

Science 1293:451~454

[2]Myles R 1Allen et al (2000)1Quantifying the uncertainty in forecasts of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1Nature 1407:617

~620

[3]王庚辰,温玉璞1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监测及相关过程[M ]1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4]杜宝华,等1农田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问题的研究[J ]1水

土保持研究,1996,3(3):100~103

[5]Joukosllvola et al (1996)1CO 2fluxes from peat in boreal mires under varying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1Journal of Ecology 184:219~228

[6]杨平,杜玉华1国外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问题的研究动态[J ]1中国农业气象,1996,17(1):48~50

[7]C 1S 1Li (2000)1Modeling trace gas emissions from agri 2cultural ecosystems 1Nutrient Cycling in Agro 2ecosystems 158:259~276

[8]郭李萍,林而达,李少杰1大气氮化物的源汇及气候与

环境效应[J ]1农业环境保护,1999,18(5):193~199

[9]孙向阳1北京低山区森林土壤中排放通量的研究[J ]1

土壤与环境,2000,9(3):173~176

[10]蔡祖聪1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J ]1土壤,1999,5:266~269

[11]陈冠雄,等1稻田CH 4和N 2O 的排放及养萍和施肥的

影响[J ]1应用生态学报,1995,6(4):378~382

[12]宋文质,等1我国农田土壤的主要温室气体CO 2、CH 4

和N 2O 排放研究[J ]1环境科学,1996,17(1):85~88

[13]B 1W 1H ǔtsch (1998)1Tillage and land use effects on methane oxidation rates and their vertical profiles in soil Biol

Fertil Soils 127:284~292

[14]徐星凯,周礼恺1土壤源CH 4氧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与

减排措施[J ]1生态农业研究,1999,7(2):18~22

[15]A 1K 1Rath et al (1999)1Methane production in una 2mended and rice 2straw 2amended soil at different moisture lev 2els 1Biol Fertil Soils 128:145~149

[16]P 1Boeckx 1O and Van Cleemput 1T 1Meyer (1998)

1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and pesticides on methane oxidation

in some Belgian soils 1Biol Fertil Soils 127:293~298[17]齐玉春,等1农业微环境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1生态农业研究,2000,8(1):45~48

[18]徐华,等1土壤Eh 和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季节变化的

影响[J ]1农业环境保护,1999,18(4):145~149

[19]蔡祖聪,等1土壤质地、温度和Eh 对稻田甲烷排放的

影响[J ]1土壤学报,1998,35(2):145~153

[20]王明星,等1华中稻田甲烷排放的施肥效应及施肥策

略[J ]1中国农业气象,1995,16(4):1~5

[21]Y ong 2kwang shin ,等1韩国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对

策[J ]1Ambio 2人在环境杂志,1996,25(4):289~291

[22]A 1S 1K 1Chan and T 1B 1Parkin (2001)1Effect of land use on methane flux from soil 1J 1Environment Quality 130:786~797

[23]卢维盛,等1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

的研究[J ]1农业环境保护,1999,18(5):200~202

[24]许炳雄,等1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研究[J ]1环

境科学研究,1997,10(4):10~13

[25]徐华,等1冬作季节土地管理对水稻土CH 4排放的季

节变化的影响[J ]1应用生态学报,2000,11(2):215~218

[26]蒋静艳,黄耀1农业土壤N 2O 排放的研究进展[J ]1农

业环境保护,2001,20(1):51~54

[27]M ǔller 1r (1998)eld.Method to determine N 2O emission from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1Biol Fertil Soils 128:51

~55

[28]史奕,黄国宏.土壤中反硝化酶活性变化与N 2O 排放

的关系[J ]1应用生态学报,1999,10(3):329~331

[29]徐华,等1土壤水分状况和质地对稻田N 2O 排放的影

响[J ]1土壤学报,2000,37(4):499~505

[30]郑循华,等1温度对农田N 2O 产生与排放的影响[J ]1

环境科学,1997,18(5):1~5

[31]T 1Kamp 1H (1998)1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a fal 2low and wheat field as affected by increased soil temperatures 1Biol Fertil Soils 127:307~314

[32]倪吾钟,等1不同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稻田土壤中15N

标记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J ]1中国环境科学,2000,20(6):

519~523

[33]T 1Wantanabe ,T 1Osada ,M 1Y oh &H 1Tsuruta (1997)1N 2O and NO emission from grassland soil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cattle and swine excreta1Nutrient Cycling in A2 groecosystems149:35~39

[34]M1L1Cabrera et al(1994)1Nitrous 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palletized and nonpelletized poultry lit2 ter incorporated into soil1Plant and Soil163:189~196 [35]Kazutaka et al(1996)1Emissions of malodorous com2 pounds and greenhouse gases from composting swine feces1 Bioresource Technology156:265~271

[36]黄斌,陈冠雄1长效碳酸氢氨对土壤硝化2反硝化过程和NO与N2O排放的影响[J]1应用生态学报,2000,11(1): 73~77[37]丁洪,等1华北平原不同作物2潮土系统中N2O排放量的测定[J]1农业环境保护,2001,20(1):7~9

[38]E1M1Baggs(2000)1Nitrous oxide emission from soils after incorporating crop residues1Soil use and management1 16:82~87

[39]C1Hénault X(1998).Influence of different agricultural practices(type of crop,form of n2fertilizer)on soil nitrous ox2 ide emissions1Biol Fertil Soils127:299~3061

[40]Peter B1Reich et al(2001)1Plant diversity enhances e2 cosystem responses to elevated CO2and nitrogen deposition1 Nature1410:809~812

A R evie w of Studies on Mechanism of G reenhouse G as(GHG)

Emission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in Arable Soils

XIE Jun2fei,L I Yu’e

(Institute of Agro2meteorology,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the mechanisms of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on soil carbon dioxide,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were reviewed1The effects of animal waste application to change of the GHG were introduced1The relevant simulation equations to affecting factors of soil GHG were dis2 cussed1

K ey w ords: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 mechanism;E ffect factor;Simulation equation

(上接第25页)

Agro2meteorology Operation and Service System in Shaanxi Province L I Xing2min,L IU An2lin,FAN Jian2zhong,JING Yi2gang

(Center of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Xi’an710015)

Abstract:The designations,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agro2meteorology operation and service system in Shaanxi province were introduced1This system includes collecting,managing,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consulting service for agriculture1This system is one of the operation and service plate form combinedwith agro2meteorological knowl2 edge,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for agriculture1

K ey Words:Agro2meteorology;Remote sensing;Service system

(上接第43页)

A ne w T echnique for Q uick R aising of Crab Seedlings in Plastic H ouse

ZH ONG Ji2hong1,L I Zhi2hong2

(11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Baoying County,Jiangshu province,Baoying225800;21Aquatic Bureau of Baoying County) Abstract:The climatic conditions in plastic house were created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iver crab seedlings1By the developed modern raising techniques,the raising period of commercial river crabs were shortened from2~3years to7~10months,and the average weight of commercial river crabs reached at110~135g per crab1The costs were reduced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improved by the new raising technique1

K ey w ords:Crab seedling;Plastic house;Raising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试行) 二○一一年五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能源活动 (3) 一、概述 (3) 二、化石燃料燃烧活动 (5) 三、生物质燃烧活动 (19) 四、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 (20) 五、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 (21) 六、能源部门清单报告格式 (23) 七、电力调入调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核算 (24) 第二章工业生产过程 (26) 一、概述 (26) 二、水泥生产过程 (26) 三、石灰生产过程 (28) 四、钢铁生产过程 (29) 五、电石生产过程 (31) 六、己二酸生产过程 (32) 七、硝酸生产过程 (33)

八、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 (35) 九、其他工业生产过程 (36) 十、工业生产过程清单报告格式 (44) 第三章农业 (46) 一、概述 (46) 二、稻田甲烷排放 (47) 三、省级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量 (53) 四、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 (57) 五、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61) 六、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 (68) 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69) 一、概述 (69) 二、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 (71) 三、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 (79) 四、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清单报告格式 (83) 第五章废弃物处理 (84) 一、概述 (84)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 (85) 三、废水处理 (93)

四、清单报告格式 (102) 第六章不确定性 (103) 一、概述 (103) 二、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 (103) 三、量化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 (105) 第七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8) 一、概述 (108) 二、质量控制程序 (108) 三、质量保证程序 (111) 四、验证、归档、存档和报告 (112) 附录一:温室气体清单基本概念 (115) 附录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汇总表 (118) 附录三: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 (120)

温室气体计算公式及方法介绍

依試行計畫結果持續更新 溫室氣體計算公式及方法介紹 排放源及排放實體完成排放源鑑別後應進行溫室氣體排放計算方法之選擇,排放源及排放實體進行溫室氣體之排放量計算得採用下列方法之一: 一、排放係數法:利用原料、物料、燃料之使用量或產量等數值乘上特定之排 放係數所得排放量之方法。 1.固定燃燒源: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固定燃燒源年活動強度×排放係數× GWP值 2.移動燃燒源: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移動燃燒源年活動強度×排放係數× GWP值 已知移動燃燒源之行駛里程數者,應將行駛里程數換算成燃料使用量, 再以前述移動燃燒源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公式計算。 3.廢水厭氣處理、廢污泥厭氣處理或化糞池厭氣處理: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系統處理之BOD或COD量×排放係數) × ( 1 -甲烷捕 集率×燃燒效率) × GWP值 4.溶劑、噴霧劑、冷媒之氟氯碳化物逸散: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設備數量×設備之原始充填量×設備之年平均逸散率× GWP值 5.外購電力: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電力使用度數×電力排放係數× GWP值 二、直接監測法:以連續排放監測或間歇採樣之方式來進行廢氣內容直接監 測,測定出溫室氣體之排氣濃度,並根據排氣濃度與流量來計算溫室氣體 排放量之方法。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排氣濃度×流量×排放係數× GWP值 三、質量平衡法:利用製程或化學反應式中物種質量與能量之進出、產生、消 耗及轉換所進行之平衡計算,來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方法。 1.含碳化合物: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物質質量×含碳比例%× 44/12 每克碳分子可轉換成44/12克之二氧化碳。 2.溶劑/噴霧劑/冷媒等氟氯碳化物之逸散: 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氟氯化合物逸散量×排放因子) × ( 1-消除率×使用率) × GWP值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第23卷第4期中国农业气象2002年11月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Ξ 谢军飞,李玉娥 (中国农业科学院气象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要: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相关机理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动物废弃物施用于农田土壤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对一些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有关的定量模拟方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影响因素;模拟方程 中图分类号:S16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62(2002)04-0047-06 全球气候变化是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土地与植被变化、地球的大气物理化学作用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已成为全球变化最主要的因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The Inter2 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3次评估报告指出:在1990~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很可能上升114~518℃[1]。农业生产是一种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农田土壤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的源汇。通过对农田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准确测量,研究分析其机理和影响因素,正确地评价农田土壤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贡献,有助于我们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规律和减排措施的正确了解,从而为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减少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提供理论依据[2]。 1 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CO2)的产生过程与影响因素 111 农田土壤中CO2的产生过程 CO2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及对气候变暖的贡献远超过其它温室气体。 土壤中CO2产生的过程通常又称为“土壤呼吸”,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及矿化速率、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活性、土壤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CO2排放实际是土壤中生物代谢和生物化学过程等所有因素的综合产物,通常可使土壤空气中CO2浓度升高到3000mg/kg,约是大气中的10~50倍。 112 影响农田土壤CO2排放的因素 11211 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升高可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增加土壤中CO2浓度,温度对CO2释放量的影响是通过多种途径起作用的。国外学者长期观测得出了一些定量关系。Kucera[5]等在1968~1970年得出下列公式 Iny=a+bln(T+10)(1) (1)式中:y为土壤CO2释放量;a为常数;b为温度系数(10~30℃时取116~213);T为土壤温度(℃)。K1Mathes等人[6]通过实验也得出了回归方程 Y=a+bx2(2) (2)式中:Y为土壤CO2释放量;x为土壤温度; a、b为统计常数。并且认为x值用地表下5cm处的温度比用地表温度效果要好一些[4]。 Monteith经长期观测发现:冬季土壤CO2释放较少,初春后逐渐增加,当8月份土温升到最高时, CO2释放量最大。农田CO2释放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主要是气温变化的结果。 温度不仅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物理反应及化学反应速率,而且对环境的物理化学特征也有影响,微生物细胞的活动是受热力学定律所控制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分解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其中一部分进一步矿化成CO2、CH4等,该矿化过程受温度的控制。CO2排放速率的日均值与气温、地表温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Ξ收稿日期:2001-12-20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及全球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为:39899370 作者简介:谢军飞(1976-),湖南湘潭人,男,硕士生

碳排放计算方式

碳排放计算方式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有5种气体: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一氧化二氮); 臭氧; 氯氟烃(CFC). 烃: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碳氢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的成员、脂环烃(如环状萜烯烃及甾族化合物)和芳香烃(如苯、萘、联苯),在许多情况中它们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和沥青(石油、天然气、煤、沥青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中。 沥青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天然沥青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氯氟烃的英文缩写为CFCs,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明并且开始使用的一种人造的含有氯、氟元素的碳氢化学物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途。在一般条件下,氯氟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很低的温度下会蒸发,因此是冰箱冷冻机的理想制冷剂。它还可以用来做罐装发胶、杀虫剂的气雾剂。另外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产品的印刷线路板的清洗也离不开它们。氯氟烃的另一大用途是作塑料泡沫材料的发泡剂,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泡沫塑料,如冰箱的隔热层、家用电器减震包装材料等。 然而,氯氟烃有个特点:它在地球表面很稳定,可是,一蹿到距地球表面15~50千米的高空,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新的物质和氯离子,氯离子可产生一系列破坏多达上千到十万个臭氧分子的反应,而本身不受损害。这样,臭氧层中的臭氧被消耗得越来越多,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区域例如南极上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甲烷(CH4):甲烷是在缺氧环境中由产甲烷细菌或生物体腐败产生的,沼泽地每年会产生150Tg (1T=1012)消耗50Tg,稻田产生100Tg消耗50Tg,牛羊等牲畜消化系统的发酵过程产生100-150Tg,生物体腐败产生10-100Tg,合计每年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会净增350Tg左右。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反应:CH4 + OH --> CH3 + H2O 消耗掉,而用于此反应的氢氧根(OH)的重量每年就达到500Tg。

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有效地对本公司温室气体进行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及管理。 三、职责 行政人事部负责本公司温室气体管理。 四、定义 温室气体(GHG Greenhouse Gas): 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SF6)。 五、实施流程 流程: 组织和运营边界设定----选择基准年----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1、组织和运营边界 为了有效地对温室气体进行管理,设定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的运营边界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部风险,利用好价值链上的机会。针对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设定了三个“范围”。它们共同提供管理和减少直接和间接排放的全面温室气体核算框架。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出现在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钎焊、车辆等产生的燃烧排放。 范围2:电力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核算公司消耗的采购电力产生

的温室气体排放。采购电力的定义是通过采购或者其他方式进入公司组织边界的电力。这部分的排放实际上出现在电力生产设施。 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是选择性的报告类别,允许对所有其他间接排放进行处理。范围3的排放是公司活动的结果,但出现在非公司持有或者控制的排放源。例如提炼和生产采购的原材料、运输采购的燃料,以及使用出售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排放。 通常情况下,建议公司至少对直接排放(范围1)和使用电力造成的间接排放(范围2)进行核算,这也是大多数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倡议的要求。 2、选择基准年 公司可以选择一个基准年报告其温室气体排放,目的也是为了今后进行比较。选择基准年的原则是公司有可靠数据的最早相关时间点。 公司制定一个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的政策也同样重要,如果数据、报告边界、计算方法或有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那么需要重新计算基准年排放量。 3、确认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公司在确定组织和运营边界以及基准年后,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确认温室气体排放源 ·选择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 ·搜集活动数据和选择排放系数 ·采用相应的计算工具

农业温室气体

农业温室气体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主要参考文献 农业温室气体CH4和N2O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措施 1、水稻田 1、种植业

2、秸秆还田 农业源CH4 1、家畜胃肠道发酵 2、粪便管理系统 1、产生机制: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将土壤有机质分解成甲烷。 2、影响因素:土壤特性、灌溉、施肥、水稻品种等。 3、减排的措施:○1合理灌溉;(是最简单效果最明显的措施,间歇灌溉和烤田可以有效的降 低甲烷的排放,但增加了N2O的排放,减排效应应从两者综合增温效应 考虑。) ○2科学施肥;(推广用沼渣代替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混施。) ○3选育新品种。(选育土壤氧化层根系发达、厌氧层根系分布小、通气组织不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根际形成有氧环境,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如杂交水稻。选 育根系较大,氧化获利较强,经济系数高,CH4排放量低的水稻品种, 如超级稻。) ○4土壤耕作方式(稻麦两熟制农田采用周年旋耕措施能有效减少甲烷的释放。) 二、秸秆还田 1、产生机制:焚烧后的秸秆灰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为产甲烷菌提供了产甲烷基质。 2、影响因素:秸秆还田量、还田时间、还田方式等; 3、不同还田方式对甲烷排放量的影响程度:不还田处理<原位焚烧处理<均匀混施处理。 三、肠道发酵(反刍动物是最大的甲烷排放源)

1、产生机制:瘤胃中的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产生H2和含有甲基的初级发酵产物,然后在产甲 烷菌的作用下释放出甲烷和能量。 2、影响因素:动物类型、年龄、体重、饲料质量和重量等。 3、减排措施:○1秸秆青贮和氨化(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甲烷的排放。); ○2日粮的合理搭配(日粮的粗精比,粗纤维水平过高,会使动物营养浓度低而增加采食量,增加甲烷排放,精纤维水平过高,磁疗能量以甲烷排放形式损失。); ○3使用多功能添砖和营养添加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家畜生产力。(育种选择饲料利用率高的奶牛;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生产效率越高,单位产品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提高家畜生产力,降低 养殖数目。) 四、粪便管理系统 1、产生机制:粪便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H 2、CO2和有机酸,最后在微生物体内生成 甲烷。 2、影响因素:粪便甲烷产生的潜力(猪粪>牛粪、液体>固体、高温>低温)、处理方式气候 条件等。 :○1建沼气工程回收利用CH4;(变废为利,把CH4转化为可以利用的3、减排措施 农业能源) ○2通过覆盖等改变粪便贮存方式;(粪浆贮存过程中添加覆盖物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卵石,秸秆等覆盖物,其中稻草覆盖的效果最好。) ○3粪便堆肥处理; ○4改湿清粪为干清粪。(厌氧环境是产生甲烷的先决条件,减少进入厌氧环境的有机物总量,减少甲烷的排放量。)

农业温室气体

农业温室气体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与减排路径》 《农业生产的问世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排放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减排技术与策略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挑战》 《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中国农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 《免耕施肥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稻田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及其温室气体排放效应和机理研究进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研究综述》 《稻田CH4和N2O排放消长关系及其减排措施》 《免耕施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 《农田N2O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措施》 《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 《农田土壤N2O排放和减排措施的研究进展》 农业温室气体CH4和N2O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措施

1、水稻田 1、种植业 2、秸秆还田 农业源CH 4 1、家畜胃肠道发酵 2、畜牧业 2、 粪便管理系统 一、 水稻田: 1、产生机制: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将土壤有机质分解成甲烷。 2、影响因素:土壤特性、灌溉、施肥、水稻品种等。 3、减排的措施:○1合理灌溉;(是最简单效果最明显的措施,间歇灌溉和烤田可以有 效的降低甲烷的排放,但增加了N 2O 的排放,减排效应应从两者综 合增温效应考虑。) ○2科学施肥;(推广用沼渣代替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混施。) ○3选育新品种。(选育土壤氧化层根系发达、厌氧层根系分布小、通气组 织不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根际形成有氧环境,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 如杂交水稻。选育根系较大,氧化获利较强,经济系数高,CH4排 放量低的水稻品种,如超级稻。) ○4土壤耕作方式(稻麦两熟制农田采用周年旋耕措施能有效减少甲烷的 释放。) 二、秸秆还田 1、产生机制:焚烧后的秸秆灰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为产甲烷菌提供了产甲烷基质。 (其增 温潜能 是CO2 的 20-30 倍)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本报告由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编写,经专门委员会认可但未详细批准。 尽管付印之时,本IPCC报告所言内容据信真实准确,但对任何可能的错误或疏漏,作者和出版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或义务。对于本报告中所提到任何网址的是否持续存在,作者和出版商均不承担责任,亦不能保证此等网站的任何内容现在或将来会一直准确或适当。 日本Hayama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为IPCC出版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权所有。 使用本指南时,请引作: IPCC2006,《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编写,编辑:Eggleston H.S., Buendia L., Miwa K., Ngara T. 和 Tanabe K.。 出版者: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 技术支持组 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转 2108 -11, Kamiyamaguchi Hayama, Kanagawa 日本,240-0115 传真: (81 46) 855 3808 http://www.ipcc-nggip.iges.or.jp 译自英文 马耳他国际翻译有限公司(ITA Ltd) 在法国印刷 ISBN 92-9169-520-3

目录 前言 序言 概述 词汇表及参加人员名单 第 1 卷一般指导及报告 第 2 卷能源 第 3 卷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 第 4 卷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第 5 卷废弃物

前言 在认识到潜在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后,世界气象组织(WMO )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在1988年共同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IPCC 的一项活动是,通过其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方面的工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支持。 本报告是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三年工作的结晶,是对其以前编写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的更新。200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科技咨询附属机构(SBSTA )在新德里举行了第十七次会议,这项任务就是响应这次会议上发出的邀请而开始的。当时,IPCC 被邀请修订《1996年IPCC 指南》,以便反映在《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开展的相关工作1,旨在于2006年早期完成这项任务。 为回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出的邀请,IPCC 在其第20次会议(2003年2月于巴黎)上启动996年的指南包括《199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修订本》3,以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写本指南有赖主要协调作者、主要作者和供稿作者 —— 全世界有250余名专家供稿 —— 的专业技 Taka Hiraishi (日本)和 Thelma Krug (巴西)及 盛顿(美国)、阿鲁沙(坦桑尼见,第二次是政府和专家联 了一项进程,这项进程使其在第21次会议(2003年11月于维也纳)上就《2006年IPCC 指南》的职权范围、目录和工作计划2达成了一致。工作计划旨在及时完成这项任务,以便在将于2006年4月召开的IPCC 第25次会议上予以批准和通过。 1和不确定性管理》4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优良作法指南》5。《2006年指南》正是依据这些大量工作逐步制定的,以便确保尽可能顺利地从前一些指南过渡到这些新的指南。新指南中纳入了新源和新气体,此外还根据以前指南发行之后科学技术知识的进步,对以前出版的方法进行了更新。 编能、知识和合作。这些作者在IPCC 进程的各个起草和评审阶段,为编写本报告投入了精力、时间和努力,对此我们表示十分感谢。如上所说,本报告依据IPCC 以往的清单报告和有关清单专家利用IPCC 清单指南的经验的报告,没有这些报告作为基础,这项任务本会更加艰巨得多,我们十分感谢所有为这些报告供稿的人所做的贡献。 由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Michael Gytarsky (俄罗斯联邦)、William Irving (美国)和 Jim Penman (英国)共同组成的指导小组对这些指南的编写进行指导,以确保各卷的一致性并与以前的IPCC 清单报告保持连续性。因此,我们希望对他们在引导和指导本报告编写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表示感谢。 编写报告期间,分别在奥斯陆(挪威)、Le Morne (毛里求斯)、华亚)、渥太华(加拿大)、马尼拉(菲律宾)、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和悉尼(澳大利亚)召开了多次作者和专家会议。在此特别对组织这些会议的主办国和有关机构表示感谢。我们还希望感谢所有为作者和评审人提供过支持的政府,没有他们的贡献,本报告不可能完成。 本指南在2005年进行了两次评审。第一次是专家评审,提出了6000多条意合评审,又提出了8600多条意见。评审人所做的努力及其意见为最终报告的质量改进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我们希望对他们表示感谢。此外,评审编辑所做的工作确保了收到的所有意见得到适当的考虑,因此我们也希望对他们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1 尤其包括科技咨询附属机构和执行附属机构的工作,以及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国家通讯专家咨询小组的工作和附件一缔约方温室气体清单的技术评审工作。 2 http://www.ipcc-nggip.iges.or.jp/提供有权限范围、目录和工作计划。 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7)。 Houghton J.T.,,Meira Filho L.G.,Lim B., Tréanton K.,Mamaty I.,Bonduki Y.,Griggs D.J. 和 Callander B.A. (编辑). 《199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修订本》。 IPCC/OECD/IEA ,法国巴黎。 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2000)。Penman J.,Kruger D., Galbally I.,Hiraishi T.,Nyenzi B.,Emmanuel S.,Buendia L.,Hoppaus R.,Martinsen T.,Meijer J.,Miwa K.,和 Tanabe K. (编辑)。《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IPCC/OECD/IEA/IGES ,日本叶山。 5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2003), Penman J.,Gytarsky M.,Hiraishi T.,Krug, T.,Kruger D.,Pipatti R.,Buendia L.,Miwa K.,Ngara T.,Tanabe K.,Wagner F.,《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优良作法指南》。 IPCC/IGES ,日本叶山。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1标准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是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议题,国际社会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夕,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GHG)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首个自愿碳减排标准——“熊猫标准”也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发布,这标志着国内碳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目前,国际通行的碳排放计算标准主要包括:CDM(清洁发展机制)、GS(黄金标准)、VCS、VER+、VOS、CCX、CCBS、Plan Vivo System等,其中自愿碳减排市场较常用到的是VCS、VER+等少数几个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基于项目层面,不适用于全面核算组织层次的排放量。2006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14064标准,其中ISO14064—l:2006《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用于指导政府和组织量化、报告和核查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ISO14064—l标准并未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无法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国内关于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尚未制定,与标准相配套的计算方法仍处于开发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机编制《基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于: (1)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服从并服务于我国政府提出的单位GDP碳排放量考查的要求; (2)针对湖南省行政区划内不同行业组织的特点,全面计算和审核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操作性强; (3)为组织特别是企业建立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记账提供依据,使企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减排措施; (4)随着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制定与实施,碳交易将成为促进我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将作为碳交易过程中的基础工具发挥重要的意义; (5)本标准的制定将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碳交易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经验。 2标准编制过程 2.1 任务来源 温室气体计算是温室气体考核和交易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服务于我国政府提出的碳排放量考查要求,审核湖南省不同行业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湖南省科技厅批准了《基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方法学开发》的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FJ3070),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度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湘质监函[2010]238号)。本标准由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由湖南省湘科清洁发展有

废气及温室气体清单

废气、及温室气体排放源清查情况及清单 一、废气排放情况 常见的废气来源于生产生活当中,如车间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气、食堂厨房产生的油烟气等,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本公司的食堂是使用液化气为燃料,产生的油烟废气排放很少。另因本公司生产加工过程较为简单,不存在注塑、丝印、喷油等工序,经环保检测部门来我司检测后,未有废气排放及超标。 二、温室气体排放源调查情况 通常典型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来源有以下四类: 1.固定燃烧源 指固定式设备之燃料燃烧,如锅炉、熔炉、燃烧炉、蒸汽涡轮机、加热炉、焚化炉、引擎及燃烧塔等 2.移动燃烧源 指交通运输设备之燃料燃烧,如汽车、卡车、火车、飞机及船舶 3.制程排放源 物理或化学制程之排放,例如:CO2从炼油制程中之触媒裂解、PFC从半导体晶圆制程及光电业之干式蚀刻或清洗化学气相沈积制程反应室所造成之排放等 4.逸散排放源 有意及无意的排放,如从设备之接合处、密封处、顷料、填塞物之泄漏。亦可能含从煤堆、废水处理厂、矿坑、冷却水塔之排放及从瓦斯加工设备排放的甲烷 结合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经过对温室气体排放排的分析调查,得出清单如下: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温室气体CO2排放当量(吨/年) 注:所用CO2灭火器使用量较小,无法量化,故忽略不计

量化原则:各种排放源温室气体排放量之计算主要采用“排放系数法”,公式如下: 使用量或产生量(活动数据)Χ 排放系数ХIPCC2006全球暖化潜势系数= CO2当量数 (1)各种温室气体之排放依来源不同,将单位化为吨或升之重量与体积单位。 (2)各种不同的发生源,依《温室气体盘查工具》所提供之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 (3)选择好排放系数后,计算出之数值再依2006 PICC 之各种温室气体之全球暖化潜趋GWP,将所有之计算结果转换为CO2e (二氧化碳当量值),单位为吨/年 4.1.2 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0.0165 NOX(氮氧化合物)0.0156 烟尘0.0096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8.03 NOX(氮氧化合物)6.90 烟尘 3.35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

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 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 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 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 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 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 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20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方案

20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开展低碳试验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xx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17%。控制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和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和城市,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推广一批具有良好减排效果的低碳技术和产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并落实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xx 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47%和8%左右。 (四)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加快节能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到20xx 年,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年下降16%。 (五)积极发展低碳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清洁利用,鼓励开发利用煤层气和天然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到20xx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1.4%。

农业温室气体

农业温室气体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主要参考文献 农业温室气体CH4和N2O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措施 1、水稻田 1、种植业

2、秸秆还田 农业源CH4 1、家畜胃肠道发酵 2、粪便管理系统 1、产生机制: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将土壤有机质分解成甲烷。 2、影响因素:土壤特性、灌溉、施肥、水稻品种等。 3、减排的措施:○1合理灌溉;(是最简单效果最明显的措施,间歇灌溉和烤田可以有效的降 低甲烷的排放,但增加了N2O的排放,减排效应应从两者综合增温效应 考虑。) ○2科学施肥;(推广用沼渣代替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混施。) ○3选育新品种。(选育土壤氧化层根系发达、厌氧层根系分布小、通气组织不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根际形成有氧环境,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如杂交水稻。选 育根系较大,氧化获利较强,经济系数高,CH4排放量低的水稻品种, 如超级稻。) ○4土壤耕作方式(稻麦两熟制农田采用周年旋耕措施能有效减少甲烷的释放。) 二、秸秆还田 1、产生机制:焚烧后的秸秆灰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为产甲烷菌提供了产甲烷基质。 2、影响因素:秸秆还田量、还田时间、还田方式等; 3、不同还田方式对甲烷排放量的影响程度:不还田处理<原位焚烧处理<均匀混施处理。 三、肠道发酵(反刍动物是最大的甲烷排放源)

1、产生机制:瘤胃中的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产生H2和含有甲基的初级发酵产物,然后在产甲 烷菌的作用下释放出甲烷和能量。 2、影响因素:动物类型、年龄、体重、饲料质量和重量等。 3、减排措施:○1秸秆青贮和氨化(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甲烷的排放。); ○2日粮的合理搭配(日粮的粗精比,粗纤维水平过高,会使动物营养浓度低而增加采食量,增加甲烷排放,精纤维水平过高,磁疗能量以甲烷排放形式损失。); ○3使用多功能添砖和营养添加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家畜生产力。(育种选择饲料利用率高的奶牛;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生产效率越高,单位产品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提高家畜生产力,降低 养殖数目。) 四、粪便管理系统 1、产生机制:粪便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H 2、CO2和有机酸,最后在微生物体内生成 甲烷。 2、影响因素:粪便甲烷产生的潜力(猪粪>牛粪、液体>固体、高温>低温)、处理方式气候 条件等。 :○1建沼气工程回收利用CH4;(变废为利,把CH4转化为可以利用的3、减排措施 农业能源) ○2通过覆盖等改变粪便贮存方式;(粪浆贮存过程中添加覆盖物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卵石,秸秆等覆盖物,其中稻草覆盖的效果最好。) ○3粪便堆肥处理; ○4改湿清粪为干清粪。(厌氧环境是产生甲烷的先决条件,减少进入厌氧环境的有机物总量,减少甲烷的排放量。)

碳排放计算方法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 NOX(氮氧化合物) 烟尘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 NOX(氮氧化合物) 烟尘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发电厂按使用能源划分有几种类型:一是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二是水力发电厂,是将高处的河水通过导流引到下游形成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是核能发电

农业温室气体

农业温室气体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主要参考文献 农业温室气体CH4和N2O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措施 1、水稻田 1、种植业 2、秸秆还田

农业源CH4 1、家畜胃肠道发酵 2、粪便管理系统 一、水稻田: 1、产生机制: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将土壤有机质分解成甲烷。 2、影响因素:土壤特性、灌溉、施肥、水稻品种等。 3、减排的措施:○1合理灌溉;(是最简单效果最明显的措施,间歇灌溉和烤田可以有效的降 低甲烷的排放,但增加了N2O的排放,减排效应应从两者综合增温效应考 虑。) ○2科学施肥;(推广用沼渣代替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混施。) ○3选育新品种。(选育土壤氧化层根系发达、厌氧层根系分布小、通气组织不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根际形成有氧环境,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如杂交水 稻。选育根系较大,氧化获利较强,经济系数高,CH4排放量低的水稻品 种,如超级稻。) ○4土壤耕作方式(稻麦两熟制农田采用周年旋耕措施能有效减少甲烷的释 放。) 二、秸秆还田 1、产生机制:焚烧后的秸秆灰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为产甲烷菌提供了产甲烷基质。 2、影响因素:秸秆还田量、还田时间、还田方式等; 3、不同还田方式对甲烷排放量的影响程度:不还田处理<原位焚烧处理<均匀混施处理。 三、肠道发酵(反刍动物是最大的甲烷排放源)

1、产生机制:瘤胃中的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产生H2和含有甲基的初级发酵产物,然后在产甲 烷菌的作用下释放出甲烷和能量。 2、影响因素:动物类型、年龄、体重、饲料质量和重量等。 3、减排措施:○1秸秆青贮和氨化(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甲烷的排放。); ○2日粮的合理搭配(日粮的粗精比,粗纤维水平过高,会使动物营养浓度低而增加采食量,增加甲烷排放,精纤维水平过高,磁疗能量以甲烷排放形式损 失。); ○3使用多功能添砖和营养添加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家畜生产力。(育种选择饲料利用率高的奶牛;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生产效率越高,单位产品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提高家畜生产力, 降低养殖数目。) 四、粪便管理系统 1、产生机制:粪便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H 2、CO2和有机酸,最后在微生物体内生成甲 烷。 2、影响因素:粪便甲烷产生的潜力(猪粪>牛粪、液体>固体、高温>低温)、处理方式气候条 件等。 :○1建沼气工程回收利用CH4;(变废为利,把CH4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农3、减排措施 业能源) ○2通过覆盖等改变粪便贮存方式;(粪浆贮存过程中添加覆盖物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卵石,秸秆等覆盖物,其中稻草覆盖的效果最好。) ○3粪便堆肥处理; ○4改湿清粪为干清粪。(厌氧环境是产生甲烷的先决条件,减少进入厌氧环境的有机物总量,减少甲烷的排放量。)

《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附件2 中国电网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试行)

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 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二、编制过程 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 三、主要内容 《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不核算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源包括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的修理和退役过程以及输配电损失引起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电力输配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两部分。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泄漏,但是气体的泄漏率低且监测难度大,因此暂不考虑这部分的排放。 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 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