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城轨15-1

李胜

1548043122

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研究

李胜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城轨15-1 1548043122

摘要:本文从我国近30年来在城市地质工作中取得主要成果分析入手,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在理论研究、数据采集,方法创新。分析应用,效益成果展示,表达方法创新上的主要进展,并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指出不同区域城市群、不同环境特点.。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最后对

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地质学;发展历程;应用;展望

1、引言

城市地质工作就是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或未来城市化地区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种地质要素,研究其对城市发展所提供的资源,所施加的约束条件以及城市发展对各种地质要素所产生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地质工作。

国外城市地质工作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在70年代取得了重大进展,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城市总体规划”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和不莱梅市自然环境潜力地质科学图系”等成果。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城市地质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亚太经社委员会的推动下开始兴起。

2、我国30年来城市地质工作主要成就

我国城市地质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三十年来取得了大量成果。

2.1开展了大规模基础地质调查,为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地质背景资料。 1983年,北京市、地质矿产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联合开展了北京地区航空遥感方法调查,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城市地质工作的序幕。1984年地质矿产部召开了14个沿海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座谈会,明确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中具有先行性、基础性作用。1986-1990年地质矿产部部署了上海、天津等21个沿海城市的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先后在天津市、武汉市、广州市等城市部分市区开展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成都、太原等开展了城市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城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至“七五”计划期末共完成130多个城市1:5万区域地质调查,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不同城市不同需求的图件,应用现代地质理论总结形成了我国1:5万地质填图理论方法指南,显著提高了城市基础地质研究水平。

2.2开展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水工环综合调查研究,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开始关注

地质环境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城市为中心的水工环综合调查工作区域从单个城市到国土综合开发区、江河流域,完成了长江、黄河流域的环境地质调查和编图;17个国土综合开发区112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水资源和地质环境评价;对8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进行了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评价;对京津沪等75个主要城市2000年水资源进行了预测,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系统反映了5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文地质工作主要成果。这一时期开始关注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区域地壳稳定性、软土地基、江海岸稳定性等地质环境问题,并在秦皇岛、宁波、闽南金三角等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2.3开展了全国范围内重大地质灾害整治和西北地下水计划,为城市防灾减灾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地质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城市地质工作由资源环境并重向更加注重环境地质工作转变,城市地质环境成为城市地质工作的新定位,完成了全国1:50万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实施了长江中下游水患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首都圈、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区地质环境调查;在鄂尔多斯边缘和西部干旱地区开展了找水工作,缓解了当地人畜用水紧缺问题,实施了全国400多个地质灾害严重的市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完成了三峡库区19县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城市地质工作开始关注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形成机理研究,上海、天津、西安等城市对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进展,上海市在地下水流准三维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维地面沉降模型,地面沉降机理研究从定性化向定量化发展;在对城市地质环境质量方面开展了以土壤质量、农产品安全为目标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3S技术应用形成了城市地质工作的新模式。

2.4开展了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和全国7省市主要城市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工作,取得了具有我国不同区域城市地质调查特色的成果,数字城市地质雏形初现。

进入21世纪,城市地质工作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实施了全方位服务功能的多目标立体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采取部、市合作方式开展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南京、广州6个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成果直接为政府部门采用,如北京围绕战略性资源开展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其成果应用于解决北京应急供水,为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起到了重要作用;围绕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开展的地质调查,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资料,如上海利用地面沉降监测井网,结合GPS、InSAR、GIS和自动化监测技术,建立了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杭州市查明了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南京市对江岸崩塌、软土地基调查评价;围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开展的地球化学调查为土地规划提供了主要依据,如北京、天津市开展的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养分调查;围绕基础地质问题,北京、天津、上海开展了立体地质体结构调查,为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在城市地质成果展示上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各地依地质资料精度采用不同方法建立了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可直观展示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概貌,初步建成集海量数据资料一体化管理的城市地质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2004-2006年,共完成浙江、江西、海南、云南、四川、黑龙江、甘肃共7个省的98个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查明了地下水污染、软土地基、地面沉降、土壤沙化、泥石流、地裂缝、应急水源地、地热、地下空间等多项资源与环境问题,并编制了系列图件;提出了我国城市分布受区域地质环境控制的规律。

6个城市多目标立体地质调查和综合地质环境评价工作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里程碑,对于推动我国城市

工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5在取得上述成果的进程中。城市地质工作理论、方法体系等趋于形成,各专业技术指南、工作规范(国标、行标)相继完成。

1989年地矿部发布1:5万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991年1月,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指南出版。11月,花岗岩区、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分别出版;这三套指南的出版彻。底改变了传统地质填图理论方法,形成了多重填图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地质成果的表达方式。1995年地矿部发布1:5万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2003年李烈荣主编《中国地质灾害及防治》出版,著作中论述了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提出了地质防治工作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总体部署,对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特别是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战略思考。2004年孙培善臣编城《市地质工作概论》出版,书中对城市地质工作理论方法、基本内容、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进行了概要论述,开启了城市地质工作之门。2005年由李明朗、刘玉主编,王秉忱,王学德定稿的《中国城市地质》出版,该书系统论述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形成发展过程,提出了城市地质作用的概念,系统论述了我国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和城市地质工作内容,阐述了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奠定了在我国建立城市地质学新学科的基础。2006年城《市地质》创刊,这是全国首份以反映城市地质工作为主题全国学术期刊,搭建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学术交流研讨、信息沟通的平台。王秉忱在城《市地质》创刊号上撰文}旨出:要加强城市地质工作,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要努力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这是城市地质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他还特别谈到,首都北京近年来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城市地质工作,指导方针非常明确,贯彻了中央关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6年完成城《市环境地质图系编制指南》,指导全国环境地质图编制工作,2008年完成《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对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和环境地质图系编制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2008年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根据多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城市地质工作成果,编著了城市地质系列丛书共五册,即《北京城市地质》、《北京城市地质图集》、《北京地质灾害》、《北京地下水》和北《京浅层地温能资源》,其中,由卫万顺,吕晓俭等编著的《北京城市地质》全面总结了北京市开展城市地质工作的经验,明确了今后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方向,提出了以保障城市地质安全为目标,全面实施战略性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和建设地质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城市地质工作战略目标…。同年王洪德、高幼龙主编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方法研究与示范》出版,该书系统总结了建设三峡库区巫山县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示范站建设经验,开展了对GPS、固定式钻孔倾斜仪、时间域反射技术、孔隙水压力、降雨量、地下水流量等一批高精度监测方法集成试验,同时对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滑坡监测进行尝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水平。

2.6城市地质理论不断丰富,关注多学科融合,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应用,各类城市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研究评价趋向定量化。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大量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不同城市地质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罗攀认为,人为物质流已经成为引起地壳物质运动的重要地质营力,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表层系统,对城市地质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已成为地球和人类社会潜在的灾难。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的本质;丁俊等人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特征及分布规律,

指出山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对城市地质工作如何开展是一项挑战课题;潘懋、金江军认为城市地质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卫万顺分析了北京城市快速发展的主要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出为确保城市发展亟需实施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和城市地质安全保障工程信息服务系统,而且城市地质工作要走理念发展型模式。这些探讨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地质理论体系。

对于城市地质工作手段方法应用最具标志性的是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如明镜等对北京平原区新生界三维建模方法;严学新等对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评价方法,可将地质体以三度空间形式直接展示给观众。

3、21世纪城市地质工作现状

21世纪城市城市地质工作以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广州6城市部市合作城市地质多目标立体地质调查试点工作为代表,其中北京围绕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的建设开展的多城市地质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多项成果被政府部门采用,产生了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1城市地质工作战略定位明确,丰富了城市地质工作理论体系。

围绕北京发展总体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北京地勘局组织了针对北京市存在的重大地质问题开展

了9项战略研究工作,即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突发性地质灾害、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一体

化建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地下空问资源开发、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南水北调进京后地下水蓄养,这些都是关系首都安全的地质资源和环境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进步明确了北京城市地质工

作是为城市经济发展、建设、安全运行提供地质安全保障的战略定位,并实施了“两项工程一个系统”的

城市地质工作战略部署,即建立战略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生态安全保障工程和城市地质安全保障工程信息

服务系统。城市运行地质生态安全是城市地质工作在特大城市开展工作的根本目的,这一主题思想和3战

略部署得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关于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作用,魏连伟明确指出:“地质工作作为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先行性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正快速地从地质找矿向城市

地质、环境地质等新领域拓展,在解决资源瓶颈、保障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工程基础、防治地

质灾害、城市建设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战略性资源保障工程

(1)水资源是北京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北京市年用水量为35.1x109m',地下水年均可开采量26.33x108m3,平原区为24.55x10Sm3,可采资源量为24.43x108m3/a,在调査评价基础上,提出建设平谷、不柔、昌平、西部和房山5个应急水源地方案(图1、图2) ,被市政府采纳。到目前先后建成的应急水源地运行几年,每年向北京城市供水2.8x108m3,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形势,保证了城市供水安全。

在北京平原区3~150m以浅范围内开采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折合标准煤为每年1530x104t,冬季可利用供l暧面积为9.59x10Sm2,夏季制冷面积为16.02x108m2。与其他形式能源相比,科学开发利用冬季节能

不低于30%,夏季制冷节能不低于10%,每年冬季采暧每平米可以减排C0222.2kg、 Nx〇l22.7g、 S〇2 326g、粉生34.77g。依据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査评价成果,中国地质调査局编制了浅层地热能地质勘查规范,有力的支持了全国浅层地温资源勘查开发利用。2008年中国地质调査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在北京市地勘局成立。

(3)地热是北京又一种战略性资源,经分析计算,北京地下热水总存储量为250x10?m3,以降深1m计算,每年可采地下热水量为7775x104m',可采年限100年,以热量计算可折合标准煤7.4x107t。天津市对地热开发利用高度重视,至2005年地热供曖面积达1x107m2,是我国应用地热采暖面积最大的城市。

(4)土地资源一地下空间资源,对北京而言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利用更显重要(表1)在城中心区二、三环之间可供有效利用地下空间为11.2x108m3,扣除已用部分尚余9x108m3,可见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可以大大缓解地表资源紧张状况。

上海市政府将地下空间资源纳入国土权属管理。天津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和功能分区成果,已应用到天津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中。

3.3地质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工程

(l)区域地売稳定性评价: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活动断製的展布特征进行了详细调査,并采用“安全岛”理论以构造稳定性评价为主, 配合岩土体稳定性和地形变进行综合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地应力测量、跨断层水准测量和地形变监测测量等资料,采用多因子模糊数学评判法对平原区主要隐伏活动断裂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图5、6)。

(2)地面沉降监测站网建成及其成果: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沉降的范围和幅度逐年扩大(图7),对首都城市建设和人民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截止到2008年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二期)工程途工并投入运行,北京市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平原区主要地面沉降区域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通过对地面沉降现状调查、监测及地面沉降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对平原区地面沉降进行了

危险性分区评价(图8)。上海市在地面沉降机理研究中建立了以地下水流模型为基础的一维沉降模型。

(3)土壤地球化学调査成果:通过调查表明,平原区面积的96%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优良,但土壤养分状况不容乐观,普遍缺乏氮、磷和有机质,农业种植时,需要因地制宜地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图9、10)。该成果已提交北京市农委与延庆、大兴等区县使用,并进一步开展了专项农业地质详细调査工作。天津市演海新区土壤盐碱化调査和城区周边土壤污染调査成果为土地资源规划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

(4) 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调査及监测网建设,对保证北京市用水水质提供

了保障:将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按o~4om,4o~80m,80m以下3层进行水质调査,

发现浅层超标面积大于深层(图11~13),完成了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见图

14)。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对全平原区地下水质量实行

区域性的立体实时监控。

(5)浅层地温监测站网初步框架建设,为浅层地温能科学利用和土壤

坏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图l5、16)。根据监测结果,在合理开发利用条件

下,在采暖季后和制冷季后较短时问内地温场恢复至原始状态。

(6)城市生活境圾调査:采用遇感解译与地面调査相结合的方法,完成

了北京平原区的生活垃圾场现状调査,共査出生活垃圾场490处(见图17),

并从地质角度对生活垃圾场地选址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见图1 8),为编制

垃圾处置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

(7)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査:目前北京市正积极构建“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这一-新的城市空间结构,针对每个新城区域特点,开展了前期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调査,重点对30m以浅工程层特点和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对各类地质灾害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和治理措施,为新城的科学规划和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图19、20)。

3.4城市地质安全保障工程信息服务系统

北京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是一个集基础地理地质、数掘输入、管理、可视化以及分析呼价为一体的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理代数据庫技术、G I 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研制而成,系统面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単位和社会公众,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个基础服务平台,为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综合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工具平台。

(1)多元数据库功能简介: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地理地质底图数据、

地形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DE M数据、钻孔数据)和综合成果数据。

地质结构模型,可以进行模型数据的导入与管理;地表三维建模及可视化; 三维地质模型交互建模过程:

三维地质模型的分析应用:包括模型切割、开挖、地下漫游、生成虚拟钻孔、属性査询等功能,新生界地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设,利用412个钻孔,40条剖面,以地层的岩性为单位,生成681个地质体,面积约

5328km2,图21、22是应用已建成三维地质模型软件分别在地铁6号线某站和昌平高教圆区建立的高精度

三维地质模型。

(3)系统实现的主要应用功能:网络化分析研究与运行管理功能、可视化显示的空间分析功能、快速分析和应急决策支持功能、现代会商演示和远程交互会商功能、数据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功能.

上述是“間项工程一个系统”中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部分成果;尚有6项已列入北京市防実减灾规划之中,并拟列入北京市“十二五”地质:勘査规划中。

北京正向国际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要求程度迅速提高。数字城市地质建设和国家级地质实验室建设已刻不容缓,北京市与国土资源部合作共建数字北京和浅层地温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推动城市地质工作项目有望列入国家和北京市发展规划之中,这将使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更快地发展。

4城市地质工作未来发展方向

21世纪以来的城市地质工作展示了以下特色:城市地质理论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融合多学科理论思想,形成了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天地人协调发展的思想:城市地质工作方法向定量化、动态化、数字化发展,城市地质工作模式以问题推动型为主体,明芽了理念发展型思想:工作部署以单个城市和专项调査为区域性综合性城市地质调査评价工作开展较少尚来发挥作用。针对此现状可以预见城市地质工作将在以下方向发展。

4.1城市地质工作理论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城市地质工作秉承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融合多学科理论观点,形成以确保城市地质生态安全为主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体系,推崇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实现社会经济在地质环境容量允许、质量良好的前提下加快发展。要特别加强对三维建模、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建立地下水、土壤污染评价理论体系。

4.2城市地质工作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和方法手段不断创新

城市地质工作特点是覆盖深、干扰强度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地质工作方法,新技术、新

方法不断被试验应用,如浅层地震在判别松散层中断裂发育特征中应用,示踪技术在地下水动态调

査中应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技术在覆盖区地层划分中应用都取得良好效果。三维地质建模

技术的应用更使地质成果的展示效果令人振奋,它可直观地展示地质体三维特征,代表了2 1世纪

的地质前沿技术水平。城市地质工作精度的提高要求方法手段必须不断创新,城市土地特别是工业

用地性质改变后土壤环境质量平价方法和标准晚需创新;元素在土壤水体中迁移运动规律监测技

技术方法完善等这些内容是今后城市地质工作必须攻关的课趣。

4.3城市地质工作规模向区域化发展,工作内容向系统性动态化发展,突出城市发展阶段性特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辞划分l241和东西部经济发展带的宏观部署(图23),城市地质工作必将向大规模区域化系统性全方位发展。针对不同经济发展带、同一发展带内

不同城市群特点开展地质工作,以资源和环境安全为原则,有所侧重地部

署城市地质工作内容。例如对西部发展带城市群(关中城市群)而言,地质

环境地质灾害评价是主要城市地质工作内容:对东部发展带沿海城市群

则是地质环境评价为首要工作,如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城市地质工作就以地质环境评价监测为主要内容,对地面沉降、江岸坍塌、岩溶塌陷、软土地基、海水入侵以及水质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方法采用定量模型评价加实时监测;对于特大城市的管理运行是以保障地质生态安全为主,对突变的灾害实施评价治理,对缓变的灾害实施监测地(面沉降、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地裂缝、活动构造),建设监测系统;对中部发展带,如中原城市群地质工作则要资源环境并重,加强黄河岸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和水质污染调查评价,建设各类监测站网。

4.4城市地质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1)城市地质工作模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以问题推动型为主,与目前地质工作及总体规划相比仍处于落后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目前地质工作成果精度看,远不能完全适应政府的需要,一是定性多、定量少,二是中小比例尺多、大比例尺少,三是成果资料公开共享少、入库收藏多,四是专业性报告图件多、专题性直观性成果少,由此造成了社会各界对城市地质工作认识程度不高,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不能体现。推动工作只能靠向政府提问题,或政府向我们问问题的方式,因而称为念发展型需要相当长时间内的不断努力。

(2)努力构建城市地质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新机制将城市地质工作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将地勘部门列入城市防灾减灾组织机构,使城市地质工作有据可依,工作成果直接转化成公益性产品,为社会共享。

(3)加强和持续实施中央和地方合作模式,中央指城市地质工作学术交流提供平台。导性

政策和地方配套实施结合,中央重视地方响应以实施项目和培养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

量,共同为生态化城市建设服务。

(4)建立健全高效的城市地质工作体系(图24),设想如下:

决策层:高度重视,制定规划,国家层面的近期和中长期城市地质勘查规划,应在地质勘查规划或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体现。

实施层:各部委、省、市相关部门,按职责落实“规划”内容,分解任务,确定具体项目,落实资金和承担单位。

承担层:中央直属和地方地勘单位作为城市地质工作的主体承担单位,通过合法程序承担并完成项目,对成果质量负责。

应用层:城市地质工作成果应用于城市各项规划、建设、管理、防灾减灾和企业、社会公众,各应用者将需求及时反馈至相关实施部门,对工作内容、成果表达及时更新、补充、完善、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友枝,庄育勋,蔡纲等城市地质一国家地质工作的新领域,地质通报.

[2]金江军,潘懋,近10年来城市地质学研究和城市地质工作进展述评[J],地质通报,2007.26(8).

[3]李烈荣主编,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出版社,2003.

[4]孙培善主编,城市地质工作概论,地质出版社,2004.

[5]高亚峰,高亚伟,我国城市地质调查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城市地质,2007,(22).

[6]殷跃平,关于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思考,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2).

[7]文冬光,刘长礼,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J],城市地质,2006,1(2).

[8]李明朗,刘玉海主编,中国城市地质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9]王秉忱.加强城市地质工作,促进城市地质可持续发展[J],城市地质,2006,1(1).

[10]卫万顺,吕晓俭等编著,北京城市地质冲国大地出版社,2008.

[11]王洪德,高幼龙等编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方法研究与示范,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12]罗攀,人为物质流及其对城市地质环境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6).

[13]丁俊,魏伦武,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7).

[14]潘懋,金江军,城市地质学发展前景展望[J],城市地质,2006,1(1).

[15]卫万顺,城市地质工作应走理念发展型之路[J],城市地质,2008,3(4).

[16]卫万顺,未来 10-15年北京城市地质工作的战略思考[J]城市地质,2007,2(4).

[17]明镜,潘懋,屈洪刚等.北京市新生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1).

[18]严学新,杨建刚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主要方法、成果及其应用[J]上海地质,2009(1).

[19]李兰银,柴波,城市滨海地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7(3).

[20]曾杰,董继元等基于多种模型的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研究一以杭州为例,资源与环境科学论坛,2008,第12期下.

[21]刘衍君等,基于地质累积与内梅罗指数的耕地重金属污染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

[22]罗以达,梁河城市岩溶地质调查评价方法探讨一以浙江杭州市为例[J],中国地质,2009,36(5).

[23]魏连伟,地质工作一城市化不可或缺的一环[J],城市化,2010(1).

[24]肖金成,袁朱等编著,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5]孙海鸣,赵晓雷主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城市群规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 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 储量,掌握资源/ 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

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 年至少进行1 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附件一: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 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 一、适用范围 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 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一)封面

(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 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 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

关于城市地质调查装备建设的思考建议

城市地质调查装备建设的思考建议 一、城市地质调查基本情况 城市地质调查是在城市地区开展地质工作,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工作。城市地质调查涉及专业、学科广,采用技术手段多,综合性、针对性、服务性、适时性都极强。 当前国家对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9月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正在积极、高效、有序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建国以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紧密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先后针对北京、天津、西安、上海等大城市开展了供水水源地勘查、地面沉降勘查等工作,并在宁波、厦门、武汉、成都、太原等城市开展了水工环调查。1980—1985年,完成了沿海14个开放城市环境地质调查研究1986-1990年,完成了宁波、天津、苏州、常州、无锡城市等环境地质调查研究1991--1995年,完成了上海浦东、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等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到1998年,全国共完成130多个城市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地质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

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城市地质工作快速发展,先后完成了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沿海重要经济区的环境地质简测、部分矿山城市环境地质调查。2004年-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完成了全国32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广州等六个超大城市三维地质调查试点,不断完善了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2011-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海峡西岸、北部湾、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开展了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阶段,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实现人地和谐,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除上述六个超大城市三维地质调查试点外,近些年来全国又有20多个城市进行了城市地质综合调查,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郑州、青岛、西安、武汉、延安、成都、宁德等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目前,雄安新区、上海市的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已成为样板,供其他城市参考借鉴;另外,许多城市表示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地质工作需求十分旺盛。 城市地质调查是为提升涉及城市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地质条件的认识,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支撑服务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当前,我国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29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了查明并完善本矿水文地质资料,了解矿井井田内及周边矿井水文情况,掌握本矿井下涌水情况,进一步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现制定水文地质工作制度。 (一)对本矿及周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本井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查阅图纸、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为防治水工程提供依据。 (二)加强本矿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必须请资质部门对本矿水文地质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编制、能够指导安全生产。 (三)了解并掌握矿井井田范围内地面河流、水库、水井、机井、泉点等水体分布情况,及时填绘水文地质图,为井下采掘布置提供第一手可靠资料。 (四)掌握本矿井田周边煤矿开采情况,了解其采空区情况,对周边关闭废弃煤窑进行调查,对其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积水积气情况进行详细掌握。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一、填空题 1、2013年12月3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字()135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自()年()月()日起执行。 2、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的基础上,从煤矿()开始,直到()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3、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4、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和(),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5、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年至少进行()次。 6、井工煤矿应根据()、()、()、()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 7、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和()4种类型。 8、煤层稳定性以()和()划分,采用()和()结合的方法确定。 9、薄煤层以()为主,()为辅;中厚及厚煤层以()为主,()为辅。 10、一个煤矿原则上只评定划分()地质类型,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等有明显分区规律时,可分()、分()划分地质类型。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组织审定。 11、煤矿地质类型每()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12、矿井地质勘探按其目的不同,分为()、(、()和()等四类。 13、矿井地质勘探应遵循()先于(),()先于(),()先于()和物、钻、巷探相结合的原则。 14、井工煤矿补充勘探工程布臵应坚持(),且与()工程结合。补充勘探钻孔应穿过最下部可采煤层底板至少()。 15、煤矿必须备齐()、()、()和()等地质资料。 16、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内容(),每()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17、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以查明()、()、()、()和()等为主要任务,满足工程设计和安全采掘(剥)要求。 18、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程应遵循()、()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多用”,钻孔应兼顾()、()、()和()等多项任务。 19、观测描述断层,应围绕确定其()、()和()的力学属性来进行。 20、地质观测应做到()、()、(、()。 21、实测资料必须()、();预测资料必须(),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 22、凡()、()和其它的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均应做观测点进行观测。 23、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24、矿井充水的条件分析主要是对()和()的分析。 25、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和()四种。 26、煤矿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提出()报告,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27、煤层顶底板特征观测包括:伪顶、直接顶、伪底和直接底的()、()、()、()及其()。必要时,测试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28、井下()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于升井后()天内整理完毕,并反映在相关图件或台账、素描等地质文档中。对采掘(剥)工程布臵有影响或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应及时报告()总工程师。 29、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为基础。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地质立局、地质强队”发展战略,提高地质工作质量,规范全局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各地勘单位承担的国家地质勘查项目(国土资源调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国家财政补贴项目等)、省地质勘查项目(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和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局地勘费项目和市场地勘类项目(含水工环、矿山环境治理、地灾治理、物探、测试等项目)。 第三条根据“局为单元,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实行地质勘查项目分类管理。局参与国家和省重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和矿产勘查项目的组织协调,参与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对局地勘费项目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对市场类地勘项目局抽检,队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局(所属地勘单位)投资入股勘查的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参照局地勘费项目管理。 第二章项目的立项和确认 第四条项目的立项 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立项要围绕国家和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和重要矿产勘查目标,按项目主管部门指南和要求进行。 局矿产勘查项目的立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矿业权的经营进行,主要安排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和能开发利用的项目,对能争取国家地质勘查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支持,适当安排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地质研究,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拓展服务领域的地质环境类研究项目。 第五条项目的申报 申报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须先报局总工办。由局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对重复项目进行协调后方可上报。国家或省自上而下部署的项目除外。 局地勘费项目的立项由局统一部署。局根据财政项目预算时间要求,下达立项指南或通知,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经局组织专家论证后批准立项,列入下年度地质工作计划。 第六条项目的确认 地勘单位根据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任务书组织编写设计,并组织专家进行设计初审。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调查项目按要求报各主管部门审查;省地质勘查项目设计须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再按要求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设计审批后均需报局一份备案。 局地勘费项目任务书下达后,各申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编写设计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经局批准后实施。 除局地勘费项目以外,其他所有项目合同签订后,应报局相关处室备案。 第三章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第七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批准的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完成设计的任务和工作量,并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如有工作变动,需上报各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第八条局地勘费项目承担单位应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承担单位除按项目主管部门要求上报工作报告外,同时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 第九条局对国家及省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局地勘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第十条局参与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的野外验收,组织局地勘费项目的野外验收。 第十一条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报局总工办,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报有关主管部门评审验收。 局地勘费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先由地勘单位进行验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对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验收。

中国城市地质工作内容

中国城市地质工作内容 城市地质工作的重点、填图主题和工作内容需根据城市、经济区具体的地质问题和发展需求而定。北方资源型缺水城市,解决地下水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城市地质的主题,查明含水层的空间分布,进行地下水源地的勘查,优选和评价地下水库等成为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城市地质要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做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脆弱性调查评价、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等。矿山城市要重点调查开矿产生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污染等,进行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提出治理对策;对将要闭坑的矿山城市,为生态环境恢复,可进行土地复垦、地面塌陷治理条件、治理方法适宜性的调查评价等。总体而言,城市地质工作拟在3个层面上展开:基础地质调查、主题填图、综合评价与研究。各层面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依托,互为促进。 1 基础地质调查 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地质环境的组成要素往往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以往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必须围绕城市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比例尺的基础地质调查。值得指出的是,寻找基础地质与水、工、环地质评价的结合点,加强基础地质调查与主题填图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提高城市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效率、成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的关键。目前正在试点的城市立体填图工作,有望成为联系基础地质调查与城市环境地质评价的桥梁。城市立体填图将进一步查明城市地质体的空间特征和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认识和了解各种地质作用过程,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使具有时空分布特征的地质数据得到直观形象的展现,为分析研究城市地质条件提供便利,其地质调查成果可望直接为地下水、土地、矿产、地下空间等资源的开发和环境安全评价所用,实现学科或专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达成共识。 2 主题填图 归纳起来,城市地质大致涵盖四大主题: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安全性、灾害评估和信息集成。根据资源、环境的组成要素,又将其分为若干个次一级主题。城市地质主题填图,以次一级主题为主,填图对象比较明确。但由于很多资源和

水文地质勘察包括的内容及勘察手段

水文地质勘察包括的内容及勘察手段 内容: 水文地质勘察(指工程中的)应包括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及各类水文地质试验,主要探明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各含水层的水头、渗流情况及准确测定各类水文地质参数,应主要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如深基坑降、排水等。 主要手段: ⒈水文地质测绘:主要用于规划选址(或普查)和初步设计阶段,而详细和开采阶段,除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基岩区外,一般都无需再投入测绘工作量。初步分析地下水的类型、分布、边界、补给排条件、水动力条件和水循环系统。 ⒉物探方法: 物探可以确定含水层位置和富水带位置,为布置探孔或布井提供可靠依据;也可以用物探测井技术与钻探配合,能可靠地划分钻孔岩性剖面、确定含水层(带)、岩溶和裂隙发育带、地下咸淡水界面位置;可以确定含水层的某些水文地质参数,如地下水流速、流向、地下水的矿化度、钻孔流量、抽水井的影响半径及岩层孔隙度等。 ⒊钻探 钻探工作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最费时,费资金的工作,也好似能否以较少的投资获得水文地质资料的关键。用少量钻孔,配以测绘、物探工作,查明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总的变化规律。 布置钻孔要为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提供所需资料,应在计算区内布置几条勘探线,了解水位、含水层结构和参数的变化规律。在含水层的边缘也应有适量钻孔,以确定边界位置和性质。为取得边界水位的资料,有时还需布置专门的水位观测孔。还应考虑取水工程设计的要求,应将勘察孔尽可能布置在未来可作为生产井的地点,有的孔就可作为探采结合孔。 ⒋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是获得地下水水量计算所需资料的关键。抽水试验孔的布置,应在布置勘探孔设计工作时一并考虑。 抽水试验的抽水井的布局应与未来生产井一致。为更好的揭露底下径流场的特点,应尽可能在所选抽水井之间产生强烈的干扰作用;抽水强度应尽量接近设计取水量,最小不得小于设计取水量的1/3到1/2。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新标准】

《规定》执行日期为2014年3月1日,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11月颁发的《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和1984年5月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同时废止。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

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表2-1)。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释义最新

Meikuang Dizhigongzuo Guiding Shiyi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释义 2014年7月22日

目录 前言 .......................................................................................................................................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二节煤矿地质基础资料.................................................................. 第三章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第四章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第五章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 第一节地质观测.......................................................................... 第二节资料编录.......................................................................... 第三节综合分析.......................................................................... 第四节地质预报......................................................................... 第六章煤矿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一节开工前的地质工作.................................................................. 第二节施工中的地质工作.................................................................. 第三节建矿地质资料移交.................................................................. 第七章煤矿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二节采区掘进的地质工作................................................................ 第三节掘进和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工作........................................................ 第四节煤矿水平延深的地质工作............................................................ 第五节露天煤矿的工程地质工作............................................................ 第八章煤矿闭坑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九章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 第十章附则............................................................ 附录A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B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C 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暂行) 地质说明书是矿井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资料,它直接关系到采掘工程的合理布局,日常生产的合理安排,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使之更好的配合和服务于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一、一般要求: (一)各矿地测部门所提供的地质说明书的编制格式要符合集团公司下发的统一标准,正式打印。并依据技术程序,有相关人员签字。说明书打印装订整齐美观,无错漏字,文字通顺,表达准确文图一致,附图内容齐全,平剖面图一致,图纸色泽均匀,注字盖印或微机制图。 (二)技术部门所需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回采和掘进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巷道的掘进地质说明书,应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提前下达由总工程师签字的编制委托书,其委托编制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区设计所需地质说明书至少应在设计前二年通知,在正式设计前三个月提交。 2、回采工作面所需地质说明书,应在采面掘出后五天内提交。 3、掘进各类巷道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应提前一上月通知,在设计前十五天交付。 地测科必须按委托书要求的时间及时提供。 (三)地质说明书编写时,除将根据技术部门设计要求所需的巷道、峒室绘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外,还应将工作面四邻100m范围内查明的因工作面掘进或回采而影响的地面建筑物、井下巷道、采空区以及各类保护煤柱等绘制在图上,并在说明书文字中予以说明,需采取措施的应叙述清楚。

二、地质说明编制前,地测科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通风各专业进行会审,重点查明以下情况: 1、区域内地面建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水库、大坝及积水坑;对新生产的建筑物和积水塌陷坑应及时测绘,并填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需留设的建筑物、巷道和边界保护煤柱进行检查、校核。 2、区域内四周和上覆煤层的采掘状况,揭露的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陷落柱及岩浆侵入体情况。 3、分析区域内及附近对采、掘有水害威胁的巷道及采空区,重点是掘进工作面上方20m内,回采工作面上方40m内或采掘工作面四周20m以 内有积水(黄泥浆)的巷道和采空区。 4、排查区域内已有的地面钻孔情况,分析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5、区域内岩浆岩侵入、瓦斯、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 三、地质说明书的内容要求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文字部分: 1、简述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上下限标高及埋深,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高程。 2、简述采区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孔号,见煤及构造情况,水文情况,终孔层位及深度,封孔结论,以及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3、概述相邻采区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4、详细叙述采区内煤岩层产状及变化情况,断层及褶皱的产状,分布范围及控制程度,对开采可能造成的影响。 5、详述区内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煤层厚度、结构及变化情况,可采范围和可采性预测,评价煤层的稳定性。煤层物理特征及工业指标情况。

城市地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城市地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发表时间:2019-05-23T15:48:04.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郑浩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出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出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地质工作主要是为城市发展所服务的,是制定各种科学合理城市化发展路线的基础。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城市地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地质工作;基本思路;技术路线 1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城市的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人口数量也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各种新型产业在城市中的出现也越来越多。为了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就需要进一步做好城市地质工作,有效分析和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 2城市地质的各种内涵 城市地质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非常迅速,各种制约性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这对城市地质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城市地质科学这门学科,还没有科学和统一的定性,有人认为其适用范围在城市地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中。有的专家认为,其是依附于环境地质学的。更为科学的定性是,城市地质更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是为了有效解决在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地质中涌现的各种问题,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地质结构,所使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是地质科学。城市地质可以对城市地质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解决,有效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保护【2】。 3城市地质的基本思想和技术路线 城市地质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具体问题,通过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城市地质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将这些地质问题有效进行化解,并承担着向社会大众普及城市地质知识的责任,并有效接受城市居民的监督。 在城市地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收集,可以通过向社会征集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在收集到这些问题后,有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找出一些典型的问题,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和讨论,来寻找出一条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法【3】。 对城市区域的合理划分,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需要对城市发展的期望来进行划分。在实际划分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的问题非常多,这些问题往往没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法,只能采取折中优选的方法。一个城市经济区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和其它经济区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也往往众多。因此,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考虑政府对地区的发展意见,有效对各种人民的利益进行平衡,保证在城市区域规划过程中,能够得到大多数人员的支持,保证各种城市规划建设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地质单元的完整性进行考虑,不断对规划建设计划进行完善,有效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在完成城市规划设计的初步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对工作的具体成果进行调研,有效发现规划中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改进。 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地质工作的质量,一定要在工作中融入创新性的思维。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城市经济区的变化也在不断进行着,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地质问题上,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上要敢于创新。为了对城市地质的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应该加大对地质探测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评估,掌握城市发展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对城市要素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建立相关的平台【4】。 4城市地质发展的未来趋势 城市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有效掌握城市的基础地质情况,并将调研结果绘制成图,通过对各种地质资料的收集、评估和讨论,来对城市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为了有效做好城市地质工作,首先应该做好对城市地质的调研工作,将制约城市发展的地质问题,充分发掘出来,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积极的探讨,有效找出解决的途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地质工作涉及的范围不断拓展,各种地质信息越来越丰富,必须充分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和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城市地质开发策略,让城市地下空间,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有效环境城市空间紧张的现状。 在地质工作中,应用到的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发展,这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传统的地质检验和调查方法已经显得不太适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了各学科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地质工作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新技术和新设备。我们在实际的地质调查、检验工作中,应该积极对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应用。例如现在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民用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通过将该技术应用到地质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地质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及时掌握地面沉降和水污染问题,也可以更加及时发现各种地质灾害,让对灾害的应急处置变得更加及时,进一步保证人身的财产安全。此外,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信息网络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疆域的覆盖,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中信息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可以打造地质信息网络平台,该平台负责对地质信息的统一管理,让各种地质信息可以更加及时进行共享,让这些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对地质信息的管理效率。此外,通过对地质信息的进一步利用,还可以打造专业的城市地质地图,为城市各行工作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会和城市建设规划有效结合起来,有效完成对地质信息的共享。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其就专门建设了地质信息管理平台,并使用GIS技术将所含的地质信息集中进行管理,这时城市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结语 城市地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工作,其是在保留地质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有效采用高科技地质设备,对城市地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有效发现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城市地质问题,通过采用现代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更加合理的解决,是保证城市化正常发展的强有力武器。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地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应该积极将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应用其中。 参考文献 [1]贾佳佳,贾超,韩建江,黄丙湖.菏泽市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7(05):15-17.

地质预报编制细则-团体标准

ICS73.040 D09 团体标准 T/SXDZ 041—2020 煤矿地质预报编制细则 Detailed rule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geological forecast for coal mine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年3月20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基本规定 (1) 4 地质预报编写基本要求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质预报编写提纲 (3)

前言 煤矿地质预报是矿井地质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矿井安全生产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环节。由于地质预报工作难度较大、准确率较低、制约因素多,往往导致地质预报成果的准确率难以保证。针对此类问题,煤矿企业要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健全地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对地质预报的建设,确保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煤炭地质保障长效机制,并且依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煤矿地质预报的管理文件及企业标准。同时一些国内及省内的知名技术服务单位为了完成山西煤矿的技术服务业务与相关煤炭企业协同完成了一些技术管理成果。 为了更好地帮助省内煤炭地质技术力量较薄弱的单位提升煤矿地质工作水平和技术水平,使得煤矿地质工作更有效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及专家依据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及相关企业有关煤矿地质工作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按照国家团体标准的编制要求,将一些针对性强、经过多数煤矿技术人员验证有可操作性、煤矿地质工作普遍适用、工作方法可重复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汇总编辑成为协会团体标准,便于推荐给相关单位参考使用。 本标准附录A《煤矿地质预报编写提纲》是标准的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木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城 市 地 质 工 作 的 主 要 研 究 城轨15-1 李胜 1548043122

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研究 李胜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城轨15-1 1548043122 摘要:本文从我国近30年来在城市地质工作中取得主要成果分析入手,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在理论研究、数据采集,方法创新。分析应用,效益成果展示,表达方法创新上的主要进展,并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指出不同区域城市群、不同环境特点.。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最后对 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地质学;发展历程;应用;展望 1、引言 城市地质工作就是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或未来城市化地区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种地质要素,研究其对城市发展所提供的资源,所施加的约束条件以及城市发展对各种地质要素所产生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地质工作。 国外城市地质工作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在70年代取得了重大进展,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城市总体规划”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和不莱梅市自然环境潜力地质科学图系”等成果。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城市地质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亚太经社委员会的推动下开始兴起。 2、我国30年来城市地质工作主要成就 我国城市地质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三十年来取得了大量成果。 2.1开展了大规模基础地质调查,为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地质背景资料。 1983年,北京市、地质矿产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联合开展了北京地区航空遥感方法调查,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城市地质工作的序幕。1984年地质矿产部召开了14个沿海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座谈会,明确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中具有先行性、基础性作用。1986-1990年地质矿产部部署了上海、天津等21个沿海城市的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先后在天津市、武汉市、广州市等城市部分市区开展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成都、太原等开展了城市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城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至“七五”计划期末共完成130多个城市1:5万区域地质调查,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不同城市不同需求的图件,应用现代地质理论总结形成了我国1:5万地质填图理论方法指南,显著提高了城市基础地质研究水平。 2.2开展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水工环综合调查研究,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开始关注

矿井地质工作管理规定

矿井地质工作管理规定 一、观测记录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本上,不准弄虚作假。 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三、对岩石巷道的观测要及时,做到不漏层、不漏构造,两次观测的间距不大于10米;锚喷巷道规定1-2天观测一次,观测的位置必须从测点开始丈量。 四、岩石巷道要每10米测绘一个迎头断面,两个断面间要连续追踪绘成地质剖面图,并要测量巷道的方向、坡度和规格。 五、对煤层巷道的观测,煤厚较稳定、构造较简单的煤层,两次观测的间距不大于15米;煤厚不稳定,构造复杂的煤层,两次观测间距不大于5米,观测点的位置必须从测点开始丈量。 六、每次观测的结果必须绘制迎头地质断面,两个断面间要连续追踪绘成地质剖面图,要测量巷道的方向、坡度和规格,并标在剖面图上。 七、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以及因地质原因或人为因素造成撇顶、底煤时,要求每隔10-15米探查一次全煤厚,把煤厚点绘到剖面图上,并用虚线连接出煤层形态。 八、对工作面的地质观测。工作面每推进10-20米,要进行一次观测。不能采全高的工作面,必须探清煤厚,规定沿走向10米一条线,线上倾斜方向10米一个煤厚点,并填绘在采区地质图或储量

计算图上。 九、在地质工作正常的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地质方面的预报工作,要求做到预报及时、措施有效、单位落实。以提高质量和兑现率,防止发生差错和事故。 十、掘进地质预报,要在开拓区域、采区地质说明书的基础上,针对巷道掘进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预报前方地质变化的位置、性质、规模、发展趋势以及对巷道施工影响程度等。 十一、回采地质预报,要在回采地质说明书的基础上,对某些有可能影响回采的地质问题,在回采中边收集资料、边分析研究、边预报前方的地质变化、发展趋势和影响生产程度等。 十二、瓦斯地质预报是在巷道掘进时,对巷道前方的有可能出现的瓦斯和煤尘的涌出进行预报。 十三、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必须在工作面采完后一个月内完成;采区总结必须在采区结束后二个月内完成。要求做到准确、详细、完整。 十四、对“三书”的编写要及时、详细,不准滞后。 十五、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井下涌水量要定点、定时观测,及时分析其变化情况,“水害”预报必须及时,并下发到有关单位,做好预防措施。 十六、对预计有水患的区域,防治水工程要有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工作结束后要有总结报告。 十七、坚持“有疑必探”的原则,凡对不清楚或有怀疑的地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