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集技术

关于分集技术
关于分集技术

分集技术

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快衰落深度可达30~40dB,如果想利用加大发射功率、增天线尺寸和高度等方法来克服这种深衰落是不现实的,而且会造成对其它电台的干扰。

如何提高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提高通信速率和可靠性的办法之一就是使用多个发送和多个接收天线,也就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通信系统。这一点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证明。

这一节我们考虑在多个发送天线单个接收天线的系统中不同信号发送形式时多用户分集问题,首先来看看2个发送天线1个接收天线的情形。当发送端没有信道信息,而接收端具有完全的信道信息时,最佳的单用户发送信号结构是Alamouti提出的时空正交码(STOBC)。这个码字占用两个连续的时刻,并且假定信道保持不变。这种码字的构造形成了两个子信道 1 s ,2 s 。这两个子信道具有相同的信道容量,调度的时候将它们分配给同一个用户。现在采用另外一种发送信号形式,也就是两个子流 1 s ,2 s 轮流通过发送天线1 和发送天线2发送出去,也就是在连续的两个信道使用中,第一个时刻使用第一个发送天线,第二个时刻使用第二个发送天线,这样也形成了两个子信道。这种轮流发送方式导致两个子信道的容量不等,一个子信道容量大于STOBC的容量,另一个小于STOBC的信道容量,并且导致了容量损失。从另外一方面看,采用这种信号结构之后,导致了子信道信噪比分布的尾部(tail)更大,这对于多用户分集是有利的。如果两个子信道独立调度,两个子信道可以选择各自最强的用户,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由于两个子信道具有对称性,可以只求第一个子信道调度后的吞吐量。当用户数为1的时候,由于没有调度增益,轮流发送的吞吐量小于STOBC,但是当用户数多于1个时,其吞吐量大于采用STOBC 信号结构的吞吐量。因此,采用STOBC对于多用户分集是有害的。可以预见,由于LD 码是单用户最优化的,因此,其信号结构形式对于多用户分集也是有害的。如果信道是各态历经的,则这种轮流发送的方式得到的平均吞吐量和单发单收相等。

图 1 接收天线为1 时吞吐量与用户个数的关系(a=0.39)

图2 接收天线为1 时吞吐量与权值a 的关系

当接收天线为一个时,和其它发送信号结构相比,STOBC对于调度性能有着很大危害,其性能甚至低于单发送天线的性能。信道反馈信息越多,调度性能就越好,并且1 比特的反馈可以获得最大部分的增益。当接收天线为两个时,可以看出,通过发送天线选择和不同的组合选择策略,在相同的反馈信息情况下,得到不同的性能。本文主要讨论了三种组合选择策略:max-max, max-sum和max-min。由于max-max选择子信道最大的那个组合,其动态范围相对最大,因而其调度性能优于其它两种策略。因此,在发送分集系统中,发送信号的结构,反馈信息量多少,接收机结构,选择策略都严重影响着多用户分集。

而采用分集方法即在若干个支路上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相应的还需要采用分集接收技术减轻衰落的影响,以获得分集增益,提高接收灵敏度,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移动通信,短波通信等随参信道中。在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这些分集接收技术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集技术-研究意义

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常常工作在城市建筑群或其他复杂的地理环境中,而且移动的速度和方向是任意的。发送的信号经过反射、散射等的传播路径后,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往往是多个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的信号的叠加,使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出现随机起伏变化,形成多径衰落。不同路径的信号分量具有不同的传播时延、相位和振幅,并附加有信道噪声,它们的叠加会使复合信号相互抵消或增强,导致严重的衰落。这种衰落会降低可获得的有用信号功率并增加干扰的影响,使得接收机的接收信号产生失真、波形展宽、波形重叠和畸变,甚至造成通信系统解调器输出出现大量差错,以至完全不能通信。此外,如果发射机或接收机处于移动状态,或者信道环境发生变化,会引起信道特性随时间随机变化,接收到的信号由于多普勒效应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失真。在实际的

移动通信中,除了多径衰落外还有阴影衰落。当信号受到高大建筑物(例如移动台移动到背离基站的大楼面前)或地形起伏等的阻挡,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将降低。另外,气象条件等的变化也都影响信号的传播,使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这些都是移动信道独有的特性,它给移动通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可以采用分集,均衡和信道编码这3种技术来改进接收信号质量,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分集技术-基本原理

根据信号论原理,若有其他衰减程度的原发送信号副本提供给接收机,则有助于接收信号的正确判决。这种通过提供传送信号多个副本来提高接收信号正确判决率的方法被称为分集。分集技术是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它通常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同一信号的独立样本之间不相关的特点,使用一定的信号合并技术改善接收信号,来抵抗衰落引起的不良影响。空间分集手段可以克服空间选择性衰落,但是分集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要满足大于3倍波长的基本条件。

分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副本的衰落就不会相同。接收机使用多个副本包含的信息能比较正确的恢复出原发送信号。如果不采用分集技术,在噪声受限的条件下,发射机必须要发送较高的功率,才能保证信道情况较差时链路正常连接。在移动无线环境中,由于手持终端的电池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反向链路中所能获得的功率也非常有限,而采用分集方法可以降低发射功率,这在移动通信中非常重要。

分集技术包括2个方面:一是分散传输,使接收机能够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处理,即把接收机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以降低衰落的影响。因此,要获得分集效果最重要的条件是各个信号之间应该是“不相关”的。

分集技术-技术分类

总结起来,发射分集技术的实质可以认为是涉及到空间、时间、频率、相位和编码多种资源相互组合的一种多天线技术。根据所涉及资源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个大类:

1.空间分集

我们知道在移动通信中,空间略有变动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场强变化。当使用两个接收信道时,它们受到的衰落影响是不相关的,且二者在同一时刻经受深衰落谷点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这一设想引出了利用两副接收天线的方案,独立地接收同一信号,再合并输出,衰落的程度能被大大地减小,这就是空间分集。

空间分集是利用场强随空间的随机变化实现的,空间距离越大,多径传播的差异就越大,所接收场强的相关性就越小。这里所提相关性是个统计术语,表明信号间相似的程度,因此必须确定必要的空间距离。经过测试和统计,CCIR建议为了获得满意的分集效果,移动单元两天线间距大于0. 6个波长,即d>0.61,并且最好选在l/4的奇数倍附近。若减小天线间距,即使小到1/4,也能起到相当好的分集效果。

空间分集分为空间分集发送和空间分集接收两个系统。其中空间分集接收是在空间不同的垂直高度上设置几副天线,同时接收一个发射天线的微波信号,然后合成或选择其中一个强信号,这种方式称为空间分集接收。接收端天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波长的一半,以保证接收天线输出信号的衰落特性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当某一副接收天线的输出信号很低时,其他接收天线的输出则不一定在这同一时刻也出现幅度低的现象,经相应的合并电路从中选出信号幅度较大、信噪比最佳的一路,得到一个总的接收天线输出信号。这样就降低了信道衰落的影响,改善了传输的可靠性。

空间分集接收的优点是分集增益高,缺点是还需另外单独的接收天线。

2.频率分集

频率分集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频率间隔的微波频率同时发送和接收同一信息,然后进行合成或选择,利用位于不同频段的信号经衰落信道后在统计上的不相关特性,即不同频段衰落

统计特性上的差异,来实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功能。实现时可以将待发送的信息分别调制在频率不相关的载波上发射,所谓频率不相关的载波是指当不同的载波之间的间隔大于频率相干区间。

当采用两个微波频率时,称为二重频率分集。同空间分集系统一样,在频率分集系统中要求两个分集接收信号相关性较小(即频率相关性较小),只有这样,才不会使两个微波频率在给定的路由上同时发生深衰落,并获得较好的频率分集改善效果。在一定的范围内两个微波频率f1与f2相差,即频率间隔△f=f2-f1越大,两个不同频率信号之间衰落的相关性越小。

频率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其优点是在接收端可以减少接受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量,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频带资源,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带内(频带内)分集,并且在发送端可能需要采用多个发射机。

3.时间分集

时间分集是将同一信号在不同时间区间多次重发,只要各次发送时间间隔足够大,则各次发送降格出现的衰落将是相互独立统计的。时间分集正是利用这些衰落在统计上互不相关的特点,即时间上衰落统计特性上的差异来实现抗时间选择性衰落的功能。为了保证重复发送的数字信号具有独立的衰落特性。

若移动台是静止的,则移动速度v=0,此时要求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才为无穷大。这表明时间分集对于静止状态的移动台是无效果的。时间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优点是减少了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目,缺点是占用时隙资源增大了开销,降低了传输效率。

4.极化分集

在移动环境下,两副在同一地点,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呈现出不相关的衰落特性。利用这一特点,在收发端分别装上垂直极化天线和水平极化天线,就可以得到2 路衰落特性不相关的信号。所谓定向双极化天线就是把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副接收天线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中,通过极化分集接收来达到空间分集接收的效果,所以极化分集实际上是空间分集的特殊情况,其分集支路只有2 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只需一根天线,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缺点是它的分集接收效果低于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并且由于发射功率要分配到两副天线上,将会造成3dB的信号功率损失。分集增益依赖于天线间不相关特性的好坏,通过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天线位置间的分离来实现空间分集。

而且若采用交叉极化天线,同样需要满足这种隔离度要求。对于极化分集的双极化天线来说,天线中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的正交性是决定微波信号上行链路分集增益的主要因素。该分集增益依赖于双极化天线中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是否在相同的覆盖区域内提供了相同的信号场强。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要求具有很好的正交特性,并且在整个120“扇区及切换重叠区内保持很好的水平跟踪特性,代替空间分集天线所取得的覆盖效果。为了获得好的覆盖效果,要求天线在整个扇区范围内均具有高的交叉极化分辨率。双极化天线在整个扇区范围内的正交特性,即两个分集接收天线端口信号的不相关性,决定了双极化天线总的分集效果。为了在双极化天线的两个分集接收端口获得较好的信号不相关特性,两个端口之间的隔离度通常要求达到30dB以上。

5.角度分集

利用不同方向到达的信号的不相关性产生多路分集信号的技术。

分集技术-接收合并技术

分集技术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传输中的多径信号能量,以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它也是一项研究利用信号的基本参量在时域、频域与空域中,如何分散开又如何收集起来的技术。“分”与“集”是一对矛盾,在接收端取得若干条相互独立的支路信号以后,可以通过合并技术来得到分集增益。从合并所处的位置来看,合并可以在检测器以前,即在中频和射频上进行合并,且多半是在中频上合并;合并也可以在检测器以后,即在基带上进行合并。合并时采用的准则与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最大比值合并(MRC:Maximal Ratio Combining)、等增益合并(EGC:Equal Gain Combining)、选择式合并(SC:Selection Combining)和切换合并(Switching Combining)。

1.最大比合并(MRC)

在接收端由多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适当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在接受端各个不相关的分集支路经过相位校正,并按适当的可变增益加权再相加后送入检测器进行相干检测。在做的时候可以设定第i个支路的可变增益加权系数为该分集之路的信号幅度与噪声功率之比。

最大比合并方案在收端只需对接收信号做线性处理,然后利用最大似然检测即可还原出发端的原始信息。其译码过程简单、易实现。合并增益与分集支路数N 成正比。

2.等增益合并(EGC)

等增益合并也称为相位均衡,仅仅对信道的相位偏移进行校正而幅度不做校正。等增益合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最佳合并方式,只有假设每一路信号的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在信噪比最大化的意义上,它才是最佳的。它输出的结果是各路信号幅值的叠加。对CDMA系统,它维持了接收信号中各用户信号间的正交性状态,即认可衰落在各个通道间造成的差异,也不影响系统的信噪比。当在某些系统中对接收信号的幅度测量不便时选用EGC。

它选择瞬时SNR最高的支路信号;

当N (分集重数)较大时,等增益合并与最大比值合并后相差不多,约仅差1dB 左右。等增益合并实现比较简单,其设备也简单。

3.选择式合并(SC)

采用选择式合并技术时,N 个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先送入选择逻辑,选择逻辑再从N 个接收信号中选择具有最高基带信噪比的基带信号作为输出。每增加一条分集支路,对选择式分集输出信噪比的贡献仅为总分集支路数的倒数倍。

4.切换合并

接收机扫描所有的分集支路,并选择SNR 在特定的预设门限之上的特定分支。在该信号的SN R 降低到所设的门限值之下之前,选择该信号作为输出信号。当SNR 低于设定的门限时,接收机开始重新扫描并切换到另一个分支,该方案也称为扫描合并。由于切换合并并非连续选择最好的瞬间信号,因此他比选择合并可能要差一些。但是,由于切换合并并不需要同时连续不停的监视所有的分集支路,因此这种方法要简单得多。

对选择合并和切换合并而言,两者的输出信号都是只等于所有分集支路中的一个信号。另外,它们也不需要知道信道状态信息。因此,这两种方案既可用于相干调制也可用于非相干调制。

分集技术-合并方式性能比较

这里比较的主要是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选择式合并三种方式。

三种合并方式性能比较

可以看出,在这三种合并方式中,最大比值合并的性能最好,选择式合并的性能最差。当N较大时,等增益合并的合并增益接近于最大比值合并的合并增益。

分集技术-分集改善效果

分集改善效果指采用分集技术与不采用分集技术两者相比,对减轻深衰落影响所得到的效果(好处)。为了定量的衡量分集的改善程度,常用标称改善效果,即用分集增益和分集改善度这两个指标来描述。

现在用下面的分集效果改善图加以说明。图中的纵坐标及横坐标的意义已经标出。曲线A表示在深衰落情况下无分集时的相对电平累积分布曲线;曲线B表示采用分集接收的相对电平累积分布曲线。

分集改善效果

分集增益是指在某一累积时间百分比内,分集接收与单一接收时的收信电平差。这一电平差越大,分集增益越高,说明分集改善效果越好。例如下图中,对应50%、5%、0.1%的累积时间百分比时,这一电平差分别为3dB、5.5dB、14dB。积累时间百分比越小,分集增益越高。0.1%时间百分比的分集增益为14dB意味着:无分集时由曲线A查出此时的衰深深度比自由空间收信电平低30 dB;采用分集技术后,由曲线B查出此时的衰落深度仅比自由空间收信电平低16dB。可见分集接收使衰落深度减轻了14dB。

分集改善度是指在某一相对的收信电平时,单一接收与分集接收的衰落累积时间百分比之比。其比值越大,说明分集改善效果越好。在上图中,当收信电平低于自由空间收信电平20dB时,单一接收与分集接收对于同一收信电平,其衰落的累积时间百分比分别为1%和0.01%,两者的比值为100,亦即分集改善为100。在数字微波系统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分集接收方式,都会使系统的有效衰落储备增加,即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能力增强。还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带内失真,改善交叉极化鉴别度。

移动电视双天线分集接收技术

随着DVB-T在手机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地铁电视等户外广播领域内的发展,在这些接收范围内,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移等小范围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解决这些衰落和干扰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衰落,改善数字电视广播移动接收的信号质量,在接收设备上使用了多种措施,如信道解码纠错技术、抗衰落接收技术等,但双/多天线分集接收技术是最明显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多径信号衰落和多普勒效应

什么是衰落,简单的说信号电平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叫衰落,衰落分为慢衰落和快衰落。衰落产生的原因很多,无线地面传输信号很容易受到因高楼大厦、山地丘陵地形等障碍物云雨等天气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产生衰落。在DVB-T移动接收中常见的两种衰落是多径信号衰落和多普勒频移。

上图(图1)就是一个多径衰落产生过程,当地面波信号在传输途径当中受到高楼、丘陵、运动车辆等多个障碍物的阻挡时,就会产生反射或散射,形成多路信号到达接收天线,由于到达接受天线的时间不同、相位不同,相反相位的不同信号因叠加而相互消弱,从而产生信号的衰落。

另一种移动接收过程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多普勒效应。如果信号以波的形式传播,当接收者与产生者发生相对运动时,接收者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因运动而发生变化,这就叫多普勒效应。这是任何波动过程都具有的特性,电磁波也是如此。如果接收几相对于发射机时,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具体的特性,电磁波也是如此。如果接收几相对于发射机时,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具体取决于接收机相对于发射机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如上图2 所示),当接收机和发射机相向运动时,他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就高于发射频率,相反,当他们发生相背运动时,接收的信号频率就低于发射频率,这种频率变化也叫多普勒频移,它产生的衰落会对使接收机很难准确的解出信号。

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导致的小范围衰落对移动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破坏力极强,能引起较大的码间干扰和频率的矢量减小,因此在接收时要求信号功率足够强或接收机灵敏度足够高。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引起的衰落在小范围内都属于快衰落,理论和实测表明:快衰落的振幅服从瑞利分布,相位服从均匀分布,克服快衰落影响的有效办法是分集接收。

二分集接收技术思想

上面说明了信号衰落的产生原因,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因反射等干扰产生多径分量信号,接收端利用多天线同时接收不同路径的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选择、合并成总的信号,以减轻信号衰落的影响,这叫分集接收。分集就是把分散得到的信号集中合并,只要几个信号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经恰当的合并后就能得到最大的信号增益。

三DVB-T中的分集接收技术的应用理论

DVB-T(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Terrestrial)是DVB标准中的数字电视地面波传输标准。DVB -T 标准创建于1997 年,采用COFDM (正交频分复用编码)调制传输,内编码采用卷积码,外编码采用RS 码,交织器采用卷积交织。

在DVB -T 标准中编码和交织方案都已确定的情况下,要再提高它的移动接收性能,就只能在接收机上做改进了,改进基本途径一般有两条:

(1) 在现有内接收机的结构下,提高接收机中频率、定时地同步与跟踪算法,针对瑞利衰落信道提高信道估计和补偿算法的效能;

(2) 改变现有接收机的结构。

试验研究表明,双/多天线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抗信号衰落,对DVB -T 的移动接收性能有较大改善。原因在于某个已知点的信号强度是主信号和多径信号的矢量和(相加或相减),故利用移动天线或是利用间隔为至少一个波长的多个天线,在每个天线处都会产生不同的信号电平,此时移动天线可以引起接收电平的变化,并且总是可以找到一个最强的信号,可使接收质量比使用单一天线有明显的改善。为了使组合天线的输出信号得到明显的改善,应用最大比例组合技术MRC,来解决分集信号的最佳合成问题,但目前只有法国DIBCOM公司成功地运用了该技术。

上图是天线分集技术来提高DVB -T 性能的解决方案。首先部分地解调信号,然后利用最大比例合成技术MRC,因此解决了信号的最佳合成问题。这项技术可以直接的改善灵敏度, 降低C/N门限值, 提高多镜路抗干扰性能。

四DIBCOM中天线分集接收技术的应用

目前在DVB-T领域中天线分集接收技术应用最为领先、成熟的是法国DIBCOM公司。法国DI BCOM是DVB解调IC的专业设计公司,DIBCOM在这一领域拥有多项专利. 英诺科技作为DIBCO M的设计公司与代理商,已地将DIBCOM的成熟技术应用于手持移动设备、车载、家用机顶盒,PVR,地铁、楼宇等场合, 并与市场上绝大多数主流后端芯片完成了搭配,如Freescale,ST,Telechips,Zora n,Fujitsu等公司的后端。

DIBCOM的dmodulator完全适用与基于COFDM调制的DVB-T、DVB-H、DVB-SH、ISDB-T、T-DMB、CMMB等。DIBCOM公司的天线分集接收技术和通信的基本原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分散信号的合成算法上远远领先于其他方案。

1 DIBCOM的分集接收原理及应用

DIBCOM的分集接受采用最大比值合并算法,如下图(图5),双天线分集接收分别控制各支路接收增益,获得不同天线的最好信号,同时还时实时提供着个支路信号的信噪比,信号经相位调整后,以适当的增益系数,同相合并后,就获得最大信噪比的优质信号。

对于信道衰落大,或移动速度要求更高的环境下,DIBCOM 还可多颗IC采用菊花链形式连接实现分集接收,即每个芯片都可以把自己接收到的信号根其他芯片接收到的信号最大比值合并,这也是DIBCOM公司的专利技术。

2. DIBCOM分集接收天线的处理

实践研究表明,即使两根天线相距大约为λ/5,仍然可以得到80%的功效,譬如两根天线相距8cm,对UHF来说,仍然有很高的效率,这是其他方案做不到的(分集接收要求天线体相距至少为1个波长)。如果天线接收了两个不同极性的信号,效率会更加高,譬如两个天线呈90度放置,或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等,会获得更好的分集接收效果。

3. DIBCOM在分集接收下的性能

仅双天线分集接收,在8k QAM64 2/3的调制模式下,信号灵敏度可以提高2~10dB,降低6 dB的C/N门限值,在周边复杂环境的情况下,如闹市区,展览会等地区,可以提高多达3dB以上的多镜路抗干扰性能。一般条件下,双天线分集接收将使你更可能接收到好的信号,相对来讲可以使信号覆盖扩大3倍。车载等运动接收,同等条件下,可以使运动速度提高3倍。

4. DIBCOM分集接收的具体测试

下图是室内接收的效果比较图,由于室内接收时不仅存在信号被建筑物等吸收的问题,还同样存在小范围衰落。下面两附图分别是DIBCOM解调器的测试,图7采用双天线分集接收,在BER< 10-4时,接收范围达可到95%,同样条件,图8单天线只能达到67%。车载移动接收时,分集接收也同样表现出它的优越性能。下面(图9)三幅图是在法国某城市DVB-T标准信号下的实地测试图,三幅图分别示意出单天线接收、双天线分集接收和四天线分集接收不同效果。

五结束语

双/多天线分集接收不仅在DVB-T移动接收中,有着很强的抗衰落效果,它带给终端用户了更大的信号覆盖

面积、更高的信号质量和更快的接收机移动速度。今后在车载机、手持机,室内机等要求高的地方会得到

更大的发展和普及。

高速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分集技术

收稿日期:2005 08 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60332020)。 高速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分集技术* 解 坤 朱 刚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100044) 摘 要: 克服高速移动带来的多普勒(Doppler)效应是无线通信系统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存在的Doppler 效应,指出了它对误码率的影响,介绍了Doppler 频域分集的主流技术并进行了性能分析,最后针对现有Doppler 分集的不足分析了改进方案,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速移动 无线信道 Doppler 频移 Doppler 分集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无线移动通信应用于高速移动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兼容各种通信环境和不同的通信终端,提供高达2~155Mbps 的传输速率和多媒体业务平台,应用到高速移动环境能大大增强通信和导航的能力。无线信道主要特征是由多径传播引起的时延扩展和由于移动台运动引起的Doppler 频移,以及由阴影效应引起的慢衰落。对于无线信道的慢衰落和多径时延扩展,已经有了很多的解决方案。与普通的移动通信环境相比,高速移动环境中的无线信道最突出的问题是Doppler 频移对通信产生的影响。如当载波fc=900MH z,移动速度v=300km/h,则最大Doppler 频移fd=v/ 250Hz,BER >10-2[1] ,而一般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要求达到10-6~ 10-5。在较高移动速率和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下,要同时考虑无线信道中多径效应和Doppler 效应带来的影响。所以,在采用CDMA 系统及OFDM 系统以克服多径效应的同时,研究这些系统克服Doppler 效应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采用Doppler 分集技术是解决Doppler 效应问题的重要趋势之一。 1 解决Doppler 频移问题的一般方法 对于较低频段的GSM 系统,可以采用增加保 护带宽的方法克服Doppler 频移引起的误码率问题。在采用FDMA 多址技术的通信系统中,整个系统带宽被分为若干个不相重叠的子带来传输并行的数据流,每个子带被称为一个信道,大约为几十KH z 或十几KHz,在接收端用一组滤波器来分离各个子信道。此时的Doppler 频移低于0.5KH z,为了避免子带间相互干扰,可以在子信道之间增加保护频带,从而克服Doppler 频移产生的影响。该方法优点是实现简单,且不增加传输时间,但频谱的利用率低,而且在频分路数较大时多个滤波器的实现使系统复杂化。 对于频段很高的3G 系统,一般解决的方法是在接收端估计出频偏值,再用均衡或同步的方法进行补偿。但这些方法都需要准确的信道估计,在接收机移动速率很大、信道处于快衰落的情况下,要实现准确快速的信道估计非常困难。而且一般的信道估计算法只能得到一个固定的频偏值,所以在Doppler 扩展(同时存在多个频偏)的情况下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LEO 卫星通信系统通过设计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使接收机对Doppler 效应不敏感,可以消除载波频偏以及相位漂移带来的影响,如双信道解调器(DCPSK)、双差分解调器(DDPSK)等。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陆地CDMA 系统中,但现有的非相干

移动通信分集技术

` 移动通信报告 设计题目:分集技术 班级:11通信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 年 12 月 10 日

分集技术 Diversity Techniques 【摘要】无线移动通信因其信道的特殊性,使得多径现象及各种衰落极影响 通信质量,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多径性能,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信号采用分集技术。分集技术因为他的良好的抗衰落性能而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基本思想是在相关性很小的若干个支路上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分集技术通常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同一信号的独立样本之间不相关的特点,使用一定的信号合并技术改善接收信号,来抵抗衰落引起的不良影响。在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技术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Abstract: Multipath phenomenon and attenuation make great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its special channel. The attenuation effect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ti-multipath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is the use of diversity techniques to signals. Because of its good resistance to attenuation, diversity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iversity techniques mean carrying the same messages on different branches which have littl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other, and then it will output the signal from those branches by the combining techniques, so it ca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deep attenuation greatly in receiving terminal. Diversity techniques usually make use of the uncor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same signal’s independent samples in wireless propagat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received signals by signal combining techniques to resist attenuation effects. In the third and fo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iversity techniqu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关键词】空间分集;合并技术;MIMO技术 Keywords: Space Diversity; Combining Techniques; MIMO Techniques 【正文】 一、分集技术基本原理 “分集”背后的主要思想是提供发射到接收机信号的不同复制信号。如果不同复制信号独立的衰落,所有发射信号的复制信号同时深衰落的可能性就会降低[1]。因此分集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复制信号,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复制信号的

粪尿分集式厕所介绍

粪尿分集式厕所介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粪尿分集式厕所介绍 随着全国城乡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一些疾病同时也不断发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害日趋严重,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在农村直接影响老百姓健康的就是那个又臭又脏的厕所,厕所不改造,农村卫生是句空话,厕所的质量和卫生已经成为人们日益高涨的卫生需求。 由来已久的农村厕所状况,不能不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回顾一下历史,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市每次疾病的暴发流行,无不与那未改良的原始厕所有关。特别是厕所内飞出的苍蝇蚊子,带着它们的使命,如同空袭的机群,威协着我们那麻木不觉的农民百姓。“夏天蚊蝇轰,下雨随水冲,就地挖个坑,鸡挠蛆更凶”,这就是农村厕所的生动写照。这的确没有半点过分的夸张。几十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虽在农村厕所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甚至增添人力、物力,但一直没有寻求到一种既经济实用,又科学合理,符合我市实际,农民乐意接受,便于普及推广的农村卫生厕所模式。 农村初保,上级有关部门将“双瓮式”“三格式”“沼气式”和“三壁一顶式”相继在我市推广,但与我市实际不符,没有推广成功。由北京王俊起教授引进创 造发明的“粪尿分集式厕所”(示图),不但造价 低廉,更有诸多优点,使其成为一种既经济 实用,又科学合理,符合地方实际,便于农民接受的新型农村卫生厕所模式。现已在牡丹区都司镇靳楼行政村试点推广,并得到群众欢迎。它的推广,必将彻底结束我市乃至全国(与我区同类地区)农村厕所长期得不到改观的历史。无疑为造福民众的大业,增添一块姿色。

关于分集技术

分集技术 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快衰落深度可达30~40dB,如果想利用加大发射功率、增天线尺寸和高度等方法来克服这种深衰落是不现实的,而且会造成对其它电台的干扰。 如何提高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提高通信速率和可靠性的办法之一就是使用多个发送和多个接收天线,也就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通信系统。这一点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证明。 这一节我们考虑在多个发送天线单个接收天线的系统中不同信号发送形式时多用户分集问题,首先来看看2个发送天线1个接收天线的情形。当发送端没有信道信息,而接收端具有完全的信道信息时,最佳的单用户发送信号结构是Alamouti提出的时空正交码(STOBC)。这个码字占用两个连续的时刻,并且假定信道保持不变。这种码字的构造形成了两个子信道 1 s ,2 s 。这两个子信道具有相同的信道容量,调度的时候将它们分配给同一个用户。现在采用另外一种发送信号形式,也就是两个子流 1 s ,2 s 轮流通过发送天线1 和发送天线2发送出去,也就是在连续的两个信道使用中,第一个时刻使用第一个发送天线,第二个时刻使用第二个发送天线,这样也形成了两个子信道。这种轮流发送方式导致两个子信道的容量不等,一个子信道容量大于STOBC的容量,另一个小于STOBC的信道容量,并且导致了容量损失。从另外一方面看,采用这种信号结构之后,导致了子信道信噪比分布的尾部(tail)更大,这对于多用户分集是有利的。如果两个子信道独立调度,两个子信道可以选择各自最强的用户,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由于两个子信道具有对称性,可以只求第一个子信道调度后的吞吐量。当用户数为1的时候,由于没有调度增益,轮流发送的吞吐量小于STOBC,但是当用户数多于1个时,其吞吐量大于采用STOBC 信号结构的吞吐量。因此,采用STOBC对于多用户分集是有害的。可以预见,由于LD 码是单用户最优化的,因此,其信号结构形式对于多用户分集也是有害的。如果信道是各态历经的,则这种轮流发送的方式得到的平均吞吐量和单发单收相等。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原理、建造与使用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原理、建造与使用 原著:黄志友 粪尿分集式厕所也叫“干式厕所”、“堆肥厕所”,其应用在国内外均有历史记载。我国河南巩县介绍的“粪尿分流式厕所”、安微界首“粪尿分贮双罐厕所”及清朝宫廷应用的恭桶,其应用方法和现代的粪尿分集式厕所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昭和24年介绍厕所的文章亦谈及“粪尿分离式”厕所。 作为世界环保与生态建筑的新趋势,粪尿分集式非冲水生态卫生厕所的推广、应用与可行性研究,是联合国在许多地区推动的工作,旨在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减低寄生虫与传染病问题、和适应于世界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与生产环境。 全国爱卫办依据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SIDA)的合作,1997~1999年在吉林汪清县、山西太原市清徐县、广西田阳县粪尿分离式生态卫生厕所系统应用与推广可行性的研究结果,以及2000~2001年在山东、广东、四川、安徽、贵州、青海、陕西等7个省的乡村进行扩大试点的经验,确定了粪尿分离式非水冲生态卫生厕所的设计模式和要求。 借鉴全国爱卫办的经验与成果,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与台湾第三建筑工作室合作,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在大陆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兴建了近十所各类型的粪尿分集式厕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因应各地、各(民间)机构的需求,亦配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推展,生态农业工作室/乡村建筑工作室将这三年多来的实践经验予以总结,同时结合全国爱卫办的成果,对粪尿分集式非水冲生态卫生厕所的原理、建造与使用作一综述,供农民朋友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参考。 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是“小而美、小而实用”的新事物,确实能为农村地区解决生活、生产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发挥一定功用。该型户厕主要特点有:减量化——只处理必须处理的粪便;无害化——基本无污染环境与危害人体健康的污物排放;资源化——自然能源与粪肥的循环应用,减少化肥的应用量;节约水资源——少用或几乎不用水。设计体现了废物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现代科学观念。该型户厕推导粪、尿等排泄物在自然界构成闭路循环的生态卫生观念,所以是一种先进的户厕建设模式,在我国适宜地区广泛推广应用,可获得明显的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 农村改水改厕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不但要克服资金上的困难,更需要一种好的方法,并扭转观念、改变习惯。粪尿分集式厕所技术简单,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材料和剩余劳动力,可以以很少的资金投入即可实现,它所依赖和考验的,更多的是人们自力更生的意识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以及改善生活品质和保育自然环境的愿望与信念! 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的种子已经撒下,我们期待着它在更广大的乡村生根、发芽和开花。 一、建造依据及粪便无害化原理 1、粪、尿对肠道传染病的不同影响(病原学)

2010级《移动通信技术》复习提纲(DOC)

2010级《移动通信技术》复习提纲 第1章概论 1. 什么叫移动通信?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通信就叫做移动通信。 2. 移动通信有哪些主要特点?1.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 息传输。2.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 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5.移动通信包括哪些基本技术? 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调制技术: 把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的技术。 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或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二者结合),来总结和建立有普遍性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可以估算一些传播环境中的传播损耗和其它有关的传播参数 多址方式:提高信道的容量。 抗干扰措施:除存在大量的环境噪声和干扰外,还存在大量电台产生的干扰,如邻道干扰、共道干扰和互调干扰等。利用抗干扰技术可以减少这些干扰噪声。 组网技术:研究网络结构、网络接口、网络的控制与管理。 第2章移动信道 1. 什么是信道?根据信道特性参数随外界各种因数的影响而变化的快慢,信道由可分为哪两种类型,移动通信信道属于哪种类型?移动通信信道有哪些基本特征? 简述移动通信信道存在的3类损耗和4种效应。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信道可以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移动信道属于随参信道 特点:①带宽有限;②干扰和噪声影响大;③存在着多径衰落。

移动通信分集技术

移动通信报告 设计题目:分集技术 班级: 11通信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 年 12 月 10 日 分集技术

Diversity Techniques 【摘要】无线移动通信因其信道的特殊性,使得多径现象及各种衰落极大地 影响通信质量,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多径性能,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信号采用分集技术。分集技术因为他的良好的抗衰落性能而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基本思想是在相关性很小的若干个支路上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分集技术通常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同一信号的独立样本之间不相关的特点,使用一定的信号合并技术改善接收信号,来抵抗衰落引起的不良影响。在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技术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Abstract: Multipath phenomenon and attenuation make great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its special channel. The attenuation effect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ti-multipath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is the use of diversity techniques to signals. Because of its good resistance to attenuation, diversity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iversity techniques mean carrying the same messages on different branches which have littl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other, and then it will output the signal from those branches by the combining techniques, so it ca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deep attenuation greatly in receiving terminal. Diversity techniques usually make use of the uncor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same signal’s independent samples in wireless propagat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received signals by signal combining techniques to resist attenuation effects. In the third and fo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iversity techniqu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关键词】空间分集;合并技术;MIMO技术 Keywords: Space Diversity; Combining Techniques; MIMO Techniques 【正文】 一、分集技术基本原理 “分集”背后的主要思想是提供发射到接收机信号的不同复制信号。如果不同复制信号独立的衰落,所有发射信号的复制信号同时深衰落的可能性就会降低[1]。因此分集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复制信号,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复制信号的衰落就不会相同。这样,接收机就可以可靠地用这些接收信号解码发射信号。 分集技术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在接收端必须能够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且在统

2020年计算机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计算机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下面是的计算机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

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 第一代AMPS、TACS FDMA 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性差 第二代GSM、CDMA TDMA 第三代WCDMA、CDMA2000、 CDMA TD-SCDMA 2.移动通信的分类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Ps:SDMA 空分多址 第二章 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 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 3.什么是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 (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P31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 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P39 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 7.预测模型 适用围 Okumura模型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 COST-231模型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 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2.话音编码技术 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优点:一方面,传递这些参数本身需要数据量较小;另一方面,

浅析发射分集与接收分集技术

浅析发射分集与接收分集技术 1 概述 1.1 多天线信息论简介 近年来,多天线系统(也称为MIMO系统)引起了人们很大的研究兴趣,多天线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它可以增加系统的容量,改进误比特率(BER).然而,获得这些增益的代价是硬件的复杂度提高,无线系统前端复杂度、体积和价格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而增加。使用天线选择技术,就可以在获得MIMO系统优势的同时降低成本。 图1 MIMO系统原理 有两种改进无线通信的方法:分集方法、复用方法。分集方法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利用发送和接收天线之间的多条路径,改善系统的BER。在接收端,这种分集与RAKE接收提供的类似。分集也可以通过使用多根发射天线来得到,但是必须面对发送时带来的相互干扰。这一类主要是空时编码技术。 另外一类MIMO技术是空间复用,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在一个具有丰富散射的环境中,接收机可以解析同时从多根天线发送的信号,因此,可以发送并行独立的数据流,使得总的系统容量随着min( , )线性增长,其中

和 是接收和发送天线的数目。 1.2 空时处理技术 空时处理始终是通信理论界的一个活跃领域。在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注重空间信号传播特性和信号处理,对空间处理的信息论本质探讨不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移动通信爆炸式发展,对于无线链路传输速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时频域信号设计很难满足这些需求。工业界的实际需求推动了理论界的深入探索。 在MIMO技术的发展,可以将空时编码的研究分为三大方向:空间复用、空间分集与空时预编码技术,如图2所示。 图2 MIMO技术的发展

1.3 空间分集研究 多天线分集接收是抗衰落的传统技术手段,但对于多天线发送分集,长久以来学术界并没有统一认识。1995年Telatarp[3]首先得到了高斯信道下多天线发送系统的信道容量和差错指数函数。他假定各个通道之间的衰落是相互独立的。几乎同时, Foschini和Gans在[4]得到了在准静态衰落信道条件下的截止信道容量(Outage Capacity)。此处的准静态是指信道衰落在一个长周期内保持不变,而周期之间的衰落相互独立,也称这种信道为块衰落信道(Block Fading)。 Foschini和Gans的工作,以及Telatar的工作是多天线信息论研究的开创 性文献。在这些著作中,他们指出,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天线接收(MIMO)系统可以成倍提高系统容量,信道容量的增长与天线数目成线性关系 1.4 空时块编码 (STBC) 本文我们主要介绍一类高性能的空时编码方法——空时块编码( STBC: Space Time Block Code)。 STBC编码最先是由Alamouti[1]在1998年引入的,采用了简单的两天线发分集编码的方式。这种STBC编码最大的优势在于,采用简单的最大似然译码准则,可以获得完全的天线增益。 Tarokh[5]进一步将2天线STBC编码推广到多天线形式,提出了通用的正交设计准则。 2 MIMO原理及方案

粪尿分集式厕所介绍

我国从九七年开始分别在广西、山西、吉林三个省区开展试点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全国爱卫会又确定在四川、陕西、安徽、吉林、山东、贵州、广东七个省份继续开展试点与推广工作。 一、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原理 粪尿分集式厕所是把粪尿分别进行收集和处理的,其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理上粪和尿就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各有不同的排泄口; 2、正常人尿没有致病微生物的,致病微生物包括肠道寄生虫主要存在于粪中,正常成年每人每年排尿400-500升,排便50升左右。 3、成年人每年每人的排泄物中所含的养份以氮、磷、钾为主,含氮5.5公斤,磷0.8公斤,钾2公斤,这些养份80%以上存在于尿中。 基于以上依据,粪尿分集式厕所把粪和尿分开收集,把数量较多、富含养份且基本无害的尿直接利用;把数量较少、危害性较大的粪便单独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粪便作为优良的土壤改良剂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生态上的循环。 二、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特点及优势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是一种新型旱厕,与传统及一般常用的水冲厕相比,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节水。基本不用水冲,排尿部分仅需小量水,每次约100-200毫升即可,大便部分绝对禁水,这点对缺水地区尤为可贵。 2、能有效地切断肠道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人体的这些致病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是一种水环境,采用粪便干燥脱水的办法可从源头来杀灭致病微生物。 3、把粪尿当作资源处理后再进行循环利用,实现生态上的平衡。与传统旱厕及水冲不同,经干燥处理后的粪便形同腐熟的腐殖质、干燥无臭,不仅量少,而且没有那种污秽的外观。 4、保护环境。由于不需要水冲故既不会污染地表水,也不会污染地下水。把粪尿中的养份循环利用,不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一些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排泄物也许微不足道,但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经排泄物出来的氮就达500000公斤之巨,而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农村则谈不上污水处理,水体受家庭生活污水污染之重可想而知。 5、造价低廉。由于不用水冲,同时尿也不进入粪坑,大大减少了粪坑的容积。与水冲厕相比,每人每年排泄物处理量由2000升减至仅50升,家庭户厕只需0.6立方米即可满足5口人的需要。 6、易于建于户内,且多能利用原有的房屋结构从而进一步降低造价。厕所无蝇无臭,方便使用与维护,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尤其是从根本上降低蚊蝇密度有立竿见影的功能。 7、生态卫生旱厕虽然技术简单,却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对人类排泄物进行处理的观念及趋势。生态卫生厕所把集中处理变为就地处理;把先混合扩大污染后再去治理为预防污染在前,把处理减至最低限度;把人类的排泄物当作废物看作转变为当作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正好克服了水冲厕所的弊端。 三、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结构原理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核心是粪尿分集,这是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便器来实现的。整个结构非常简单,除便器外,包括一根塑料尿管,尿桶,粪坑排气管等组成。粪坑根据房屋结构及周围环境情况可设计为双坑交替,单坑太阳能等多种类型,便器与粪坑可直接联通,也可通过一根粪管连接。 1、粪尿分集式便器:与传统便器的最大区分点是这种便器有两个排出口,前部口径较小的孔用来排尿,孔下端接排尿管,通过管与集尿液的容器相连接;后部口径较大孔是排便用的,下端与粪坑相连,排粪孔有盖,防止苍蝇等昆虫进入粪坑,也起阻止臭气外溢的作用。 2、排尿管:为直径108mm的塑料管,一端接便器的排尿口,另一端与贮存尿液的容器相连,长度根据各家厕所情况定。

浅谈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分集技术

浅谈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分集技术 分集技术作为无线和移动通信中对抗衰落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有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这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新一代无线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分集的强大优势和具体实现结合起来,以提高通信的效率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通信网络分集技术基本原理作用及增益 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快衰落深度可达30~40dB,此时,利用加大发射功率、增加天线尺寸和高度等方法来克服这种深衰落是不现实的。采用分集方法即在若干个支路上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目前,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移动通信,短波通信等随参信道中。 1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 根据信号论原理,若有其他衰减程度的原发送信号副本提供给接收机,则有助于接收信号的正确判决。这种通过提供传送信号多个副本来提高接收信号正确判决率的方法被称为分集。分集技术是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它通常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同一信号的独立样本之间不相关的特点,使用一定的信号合并技术改善接收信号,来抵抗衰落引起的不良影响。空间分集手段可以克服空间选择性衰落,但是分集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要满足大于三倍波长的基本条件。 分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副本的衰落就不会相同。接收机使用多个副本包含的信息能比较正确的恢复出原发送信号。如果不采用分集技术,在噪声受限的条件下,发射机必须要发送较高的功率,才能保证信道情况较差时链路正常连接。在移动无线环境中,由于手持终端的电池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反向链路中所能获得的功率也非常有限,而采用分集方法可以降低发射功率,这在移动通信中非常重要。 分集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散传输,使接收机能够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处理,即把接收机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以降低衰落的影响。因此,要获得分集效果最重要的条件是各个信号之间应该是“不相关”的。 2 协作分集技术对通信起到的作用和增益 2.1 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研究证明,当两个用户到基站的信道统计特性相似,即有相同的均值,并且两用户间的信道质量较好时,协作方案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的幅度就越大,系统性能的提升就越显著。当两个用户到基站信道统计特性不同时,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doc

四、研究方法及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及互联网等广泛查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分析与研 究。 2.文本分析法。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本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打造“”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等权威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法律整体,深刻理解精神实质,分析其中的条文关于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定及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要求。 3.实地调查法。为更好地了解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真实现状,在三区各选择 3 个能 体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主体公园、游乐园、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及科技馆等进行现场观察和询 问,并做好记录。 4.访谈法。计划选择20 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及科技、文化、旅游及宣传等相关部门 的政府工作人员,针对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问题分别进行半小时左右的访谈,并根据情况,召开 2 到3 次的小型座谈会。 5.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省市及企业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持续追踪调 查,进行剖析,深入研究,总结经验。 6.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做法与特点,总结 成功经验,得出启示,以供借鉴。 7.统计分析法。统计 2002-2008 年本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数额及其占消费支出的 比重,并与发达城市对比,分析本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发展空间。 8.分析归纳法。研究分析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其研究内容并合理分类;根据比较 研究及案例分析的结果,总结归纳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技术路线 1.研究的总体思路 首先,根据本市 2013 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指南,结合研究条件和自身研究优势,确定文化 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这一选题。其次,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权威政策文本,了解国内外研究现 状,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再次,选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有成功经验的美国、日本和德 国,从理念、体制机制、路径、模式及政策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得出一 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同时,选取北京海淀、上海张江、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美国的电 影、日本的桑蚕与丝绸以及德国柏林的创意经济产业发展等六个代表性的案例做分析研究,总结其成功的发展经验,为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构想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从动力机制、组 织机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长效体 制机制。然后,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得出的总结与启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本市文化科 技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 2.技术路线图 (见下页) 权威政策文本解读、专家学者 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 咨询获得相关方面权威信息 内外研究现状 确定 研究 确定研究课题:文化科技融合 目标 发展战略研究

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技术的分析

论文题目: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技术的分析 专业: 学生:签名: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 摘要 本文第1章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他的定义,工作方式,信道特点及无线信道的信号传播方式,同时提到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移动环境的复杂性,无线信号在发送传输和接收过程中有很明显的衰落现象。而分集技术是一种主要的抗衰落技术,它可以大大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下的传输可靠性,本文第2,3章通过分集接收技术的介绍分析以及分集接收技术在移动通信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介绍了传统RAKE 接收机和WCDMA 中采用的典型RAKE 接收机。并且通过针对系统采用MPSK调制情况下,对合并方式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MRC性能最好,EGC性能稍差,而SC性能较差的结论。 空时编码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容量和传输速率,并能有效抵制多径衰落、抑制噪声和干扰。本文第4章着重讨论了空时分层编码,研究了它的模型,编码算法和译码算法,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分集接收;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RAKE ;空时编码技术;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Titl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diversity technology analysis Major: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Name:signature: _____________ Supervisor:signature: _____________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chapter 1 the basic concep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his definition, work methods and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wireless channels signal propagation mode, Also mentioned the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mobile environment, the wireless signals in send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the process to have obviously decline phenomena.And diversity technology is a major fight decline technology,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the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This paper first two or three chapters through diversity of receiving techniqu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receiving technique and diversity 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RAKE receiver and WCDMA RAKE receiver adopted in the typical. Space-time coding technology, can greatly impro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capacity and transmission rate, and can effectively resist multipath fading, reduce the noise and interfere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in chapter 4, layered coding space-time of its model, coding algorithm and decoding algorithm, and draws a conclusion. 【key words 】 : diversity receiving;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AKE; Space-time coding technology;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项目简介 一、背景 公共卫生是大多数村庄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农村的绝大多数厕所仍是尿粪混合开敞式腐化池,其中,含有大量水分的尿液滋生了蛆虫和苍蝇。如果没有适当的卫生防疫措施,厕所排放物很容易污染地下水,进而导致儿童痢疾和多种肠内寄生虫。 然而,贫穷的农村往往缺乏财力与手段来改善卫生条件,我们的策略是利用当地资源(当地人力与材料),使村民们能够建造生态的、适于村民使用的、低造价的厕所,以有效解决农村粪便污染和水资源保护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健康水平,并通过相应的健康与卫生教育和能力建设活动促进村民意识与行为的改变。

粪尿分集式堆肥厕所有诸多优势:造价低;建造简便;无臭味;苍蝇少;有效地抑制粪中细菌的繁殖;最重要的是这种厕所在“卫生”与“农耕”之间建立了联系。尿与粪分离之后,粪能够迅速干燥,进而加速堆肥的进程;尿液被收集在另一个独立的容器中,稀释后可作肥料。利用这一简单的装置,能够有效地将人类粪便转化为农肥。 二、推动机构及其简介 1、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原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 国仁自2003年7月创办以来,在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的领导下,经过近7年的发展,在合作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建筑(生态厕所)、乡村文艺、实习生/志愿者培养、有机农产品城乡贸易、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探索、市民农园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社会网络资源。 2、北京常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原乡村建筑工作室) 常民自2004年7月创办以来,在台湾著名建筑师谢英俊的领导下,经过近6年的努力,已在河北翟城、河南兰考、安徽南塘、北京小汤山、四川地震灾区等地,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多种生态建筑和生态厕所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三、历往工作与成果 1、建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