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与制冷专业《暖通CAD》课程教学大纲

空调与制冷专业《暖通CAD》课程教学大纲
空调与制冷专业《暖通CAD》课程教学大纲

空调与制冷专业《暖通CAD》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空调与制冷专业

学时数:56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暖通CAD》是本专业的一门模块课。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暖通空调工程采暖、空调负荷计算方法,介绍采暖通风图纸绘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暖通空调图纸的基本规定与构成。

2.能正确识读暖通空调图纸。

3.学会用计算机绘制暖通空调施工图。

4.学会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空调工程负荷计算。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绪论

1.了解暖通CAD的概念及所使用的软件

2.软件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课题二建筑图的绘制

1.轴网与墙体的绘制及轴号标注。

2.门窗、柱、楼梯的绘制。

课题三暖通空调负荷计算

1.采暖热负荷计算

2.空调负荷计算

3.采暖水力计算

4.动态焓湿图

课题四采暖图纸绘制

1.采暖平面设计

2.采暖系统图设计

课题五空调系统设计及图纸绘制

1.空调方风管

2.空调圆风管

3.空调风口

4.空调水路系统

5.空调风系统设计

6.空调专标、工具及风阀

四、编制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我院空调制冷专业的教学计划而制定的,适用于空调制冷专业三年制班。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完整版暖通空调教学大纲

《暖通空调》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135031 总学时:72学时(讲课66学时、实验6学时) 总学分:4.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预修要求: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创造建筑物热、湿、空气品质环境的技术,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涵盖了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来从事准业工作所需的主要专业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并辅以一定的实践环节训练后,能具有一般建筑的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建筑冷热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 2、掌握各种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和调节方法; 3、掌握系统中主要设备、构件的构造、工作原理、特性和选用方法; 4、了解建筑节能、暖通空通自动控制、暖通空通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技术。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教学。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含义、工作原理、分类。 重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含义;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4、采暖通风与空气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热负荷、冷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 6学时(讲课6学时)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冬季建筑的热负荷,夏季建筑围护结构的冷负本章讲授要点: 荷,室内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湿负荷,新风负荷及空调室内的冷负荷与制冷系统的冷负荷计算。 重点:热负荷、冷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 第一节: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二节:冬季建筑的热负荷 第三节:夏季建筑围护结构的冷负荷 第四节:室内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第五节:湿负荷 第六节:新风负荷 第七节:空调室内的冷负荷与制冷系统的冷负荷 第八节:计算举例 第三章全水系统 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全水系统的末端装置,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热水采暖系统的失调与调节,全水风机盘管系统。 重点: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水力计算、失调与调节。 第一节:全水系统的概述 第二节:全水系统的末端装置 第三节: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第四节: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第五节: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第六节: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 第七节: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八节:热水采暖系统的失调与调节 第九节:全水风机盘管系统 第四章蒸汽系统 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蒸汽采暖系统的概念,蒸汽在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蒸汽采暖系统专用设备。重点:蒸汽在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及专用设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蒸汽采暖系统

大学美育论文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论 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古典美学特征 姓名:XXX

浅谈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古典美学特征 姓名:XXX 摘要中国古代园林风景如画,别具风格,历史悠久,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是东方园林的典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代园林在造园时,注重以整体为美,以期达到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古典美学在古代园林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和阐释。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古典美学审美情趣以和为美 中国古典美学自先秦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生产力低下,人民几乎是靠天吃饭,使得人们对自然、对天地都有一种敬畏的精神。这也就促使古典美学风格的形成。其间儒家、道家、释家、禅宗美学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及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在以和为美的思想影响下,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出发,中国古代伟大的园林艺术家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东方古典园林。同时,中国古典美学相比西方美学,更加注重意境的美感。道家美学认为道是浑然虚无的,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生息变化的整体。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也是美学产生的根源。受道家的影响,古典美学兼重虚实相生,追求若有若无的那种飘渺之美。 据典籍记载,最早的园林始于商周的囿,秦汉的苑,明清时达到创作的高峰。总的来说,看过这些园林的图片,我们会发现这些园林的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但是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达到了中国美学中的“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这一点和西方的园林有极大的区别,对比之下,中国古代园林做到了源于自然,师法自然,回到自然的和谐统一。 如果有仔细观察,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名字。他们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暖通空调新技术大纲

河南工程学院 专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暖通空调新技术 课程编码: 080367 适用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学制:三年 所属系部:土木工程系 制订日期: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日

河南工程学院 专科《暖通空调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暖通空调新技术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HVAC 课程编码:080367 课程性质:限选课 适用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 学时数: 24 ;其中:讲课学时: 24 ;实验学时: 0 ;学分数: 2 ; 编写人:陈爱东;审定人:段焕林;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了解本行业技术发展前沿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暖通行业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使学生了解置换通风、电锅炉、冰蓄冷、地源热泵技术、分户热计量、辐射采暖、CFD技术的应用、空调自控、节能及CO2热泵技术等暖通行业发展的新的研究课题及其应用现状,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眼界、使学生树立对新事物不断探索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置换通风的工作原理、系统的组成及与稀释性通风相比较的特点。掌握电锅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及性能优劣;了解电锅炉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掌握冰蓄冷系统工作原理、运行方式,了解冰蓄冷系统设计方法;低温空调系统组成和特点。掌握水源热泵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了解其发展趋势及应用中存在问题;了解CFD技术的应用;了解CO2作为制冷剂的历史及其性质,CO2热泵系统的原理、优势、研究现状、发展前景;了解分户热计量现状、系统安装形式,了解热计量方式、热费的收取等。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空调制冷技术》、《建筑给排水》、《空气调节》、《热源与供热工程》、《通风工程》 2、后续课程:《综合设计》、《毕业设计》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维修作业特种作业人员考试最新题库(完整版)

考试类型: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1 单选题 第1题:洁净室事故排风系统的换气次数应为( )。 A、无穷大 B、15至20次/h C、5至10次/h 正确答案:B 第2题:在启动氟利昂压缩机之前,先对润滑油加热的目的是( )。 A、使润滑油中溶入的氟利昂溢出 B、降低润滑油的黏性 C、防止润滑油冻结 正确答案:A 第3题:R22压力继电器的高压压力值调整数值是( )MPa。 A、1 B、1.2 C、1.8 正确答案:C 第4题:为减少溴化锂溶液表面张力,对溴化锂机要定时添加的活性剂为( )。 A、松香水 B、异辛醇 C、煤油正确答案:B 第5题:蒸发器、冷凝器中润滑油过多会使( )。 A、压缩机出现湿冲程 B、制冷量偏低 C、蒸发器、冷凝器内散热管表面形成油膜,减低传热系数正确答案:C 第6题:在制冷技术中,采用多级压缩与复迭式制冷机的目的,是为了达到( )。 A、较低的蒸发温度 B、较高的蒸发温度 C、气态的制冷剂正确答案:A 第7题:在氟利昂制冷系统管道上发现有滴油现象是( )。 A、脏堵 B、冰堵 C、制冷剂泄漏正确答案:C 第8题:某空调工程应用日本产冷水机组,产品样本上给出其制冷量为2000冷吨,用国际单位制表示其制冷量应为( )。 A、7722kW B、7.34kW C、24000kcal/s 正确答案:A 第9题:溴化锂制冷机短时间停电,再次起动机组时,首先起动的设备应是( )。 A、真空泵 B、冷冻水泵 C、冷水泵和冷却水泵正确答案:C 第10题:定期检查和计划维修,使制冷设备可靠性增加,基本上防止( )的发生。 A、一般事故 B、常见事故 C、突然事故正确答案:C 第11题:下列对爱岗敬业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抓住机遇,竞争上岗 B、具有奉献精神 C、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正确答案:A 第12题:扑灭燃油、燃气和电器类火灾可用“1211”灭火器,其优点之一是( )。 A、灭火后不留痕迹 B、能查明起火原因 C、能灭温度很高的火正确答案:C 第13题: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天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A、30 B、60 C、90 正确答案:B 第14题:连接管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060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3学分 适用对象: 各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除计算机专业外的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知识应用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搜索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将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分为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培养两部分,基本技能培养主要解决基本操作问题,综合技能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理论课时36学时;课堂实践36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讲授时间为一学期,内容有: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三章操作系统Windows 7,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第五章常用工具介绍、第六章文字处理软件、第七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八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内容根据能力结构按模块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各部分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以便学生直观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辅导、答疑。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难点章节是第六章、第八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暖通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暖通空调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于供暖通风与空调专业4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供热通风空调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以专业施工应用技术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供暖、通风空调、、锅炉、制冷、给排水工程等建筑设备工程的施工安装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和生产运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施工技术基础理论,使学生初步掌握供暖、通风空调、、锅炉、制冷、给排水工程等建筑设备工程的施工安装知识,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经营管理打下基础。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熟悉管材、管子附件及常用材料、钢管的加工及连接。 2.基本掌握室内供暖系统安装的组织及实施。 3.基本掌握通风空调系统安装的组织及实施。 4.基本掌握室内给排水系统的安装方法。 5.了解制冷设备安装方法 基本技能目标 1.初步具备审查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图和技术文件的能力 2.初步具备组织本专业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管理能力 3.具备实施本专业工程项目施工的基本技能 4.基本建筑设备工程施工验收所必须的测试、调试技能 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热爱专业、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2.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38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了解施工安装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要求、施工技术发展概况、本课程的任务内容。 (二)管材、管子附件及常用材料 1.掌握钢管及其附件的通用标准:公称直径、公称压力、试验压力、工作压力、管螺纹标准。 2.了解各种钢管(无缝钢管,焊接钢管,铸铁管等)特点及适用范围。3.了解各种管子配件的名称,用途,标注 4 了解各类板材和型钢种类,用途 5.了解阀门的分类,用途及型号表示方法 6.了解常用紧固件的种类,用途 (三)钢管的加工及连接 1.掌握钢管的加工和联接方法:钢管切断方法. 钢管螺纹连接与管螺纹加工,钢管焊接,钢管法兰连接的方法和适用场合. 2.了解钢管调直方法. 3.弯管加工:了解弯曲长度计算及弯管方法. 4.了解各种三通变径管的加工方法。 (四)室内供暖系统的安装 1.掌握室内供暖系统的安装程序,方法。 2.掌握室内供暖管道安装安装程序,方法和各注意事项. 3. 掌握散热器的组对、试压、安装方法。 4.掌握各附属器具的作用,安装方法。 5.了解室内供暖系统的试压、清洗、冬季通暖与竣工验收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 1.了解通风工程的常用材料及使用场所,各种材料的连接方法. 2.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掌握安装前与其它工种配合,安装前的检查准备工作,安装方法(包括部件,设备) 39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得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与美学理论知识就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得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得目得,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得基本原理,以及美育得意义、任务与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得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得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发展对美得事物得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与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得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得一代新人 1、教育得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就是要培养做人得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得人。 美育得根本问题就是要培养完美得人格,它就是人得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与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得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得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得学科 1、高校美育得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得审美观.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得审美理想,健康得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得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完美得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得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得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得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与谐得发展。 高校美育得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与文学艺术教育方面得课程,开掘与发挥所有课程得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得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得美化与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得任务,了解美育得实施。 第二章美就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得本质问题得代表性观点:美就是理念,美就是主观观念,美就是事物得属性,美就是关系,美就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得本质得意义及局限性。 美得本质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在于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所谓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肯定与确证,就是指人在一定得社

2020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基本条件、安全技术培训(以下简称培训)大纲和安全技术考核(以下简称考核)要求与具体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化工类(石化、化工、天然气液化、工艺性空调)生产企业,机械类(冷加工、冷处理、工艺性空调)生产企业,食品类(酿造、饮料、速冻或冷冻调理食品、工艺性空调)生产企业,农副产品加工类(屠宰及肉食品加工、水产加工、果蔬加工)生产企业,仓储类(冷库、速冻加工、制冰)生产经营企业,运输类(冷藏运输)经营企业,服务类(电信机房、体育场馆、建筑的集中空调)经营企业和事业等单位的大中型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GB 9237-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工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operator 指对本大纲1范围中所指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大中型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 4. 基本条件 4.1 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4.2 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4.3 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4 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4.5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5. 培训大纲 5.1 培训要求 5.1.1 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复审培训。复审培训周期为3年。 5.1.2 培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应注意对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工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法律意识、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 5.1.3 通过培训,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应掌握安全技术知识(包括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5.2 培训内容 5.2.1 安全基本知识 5.2.1.1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冷与空调设备操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有关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国家标准、安全生产法规、规章的安全知识; 2)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

12-13-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H110015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30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学时:16学时, 上机学时:14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组成、微型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几种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使学生掌握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 This course is a common basic course for all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s co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work principle of micro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WORD2003, EXCEL2003, POWERPOINT2003, basic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Internet, Student studying the course should master knowledg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culture, mas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use OA software and basic knowledge of network expertly.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全院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微型机计算机的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为以后的计算机后续课程及应用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难点:数制转换。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 (2)掌握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 (3)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4、作业与思考题 (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知识,能根据工程性质、要求和在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确定施工技术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所涉及的各种室内外管道系统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知识为主要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熟悉常用各种管道的管材、管件及性能,能正确选择管材及管件,了解施工机具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 2.掌握管道加工连接的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并能确定施工材料消耗。。 3.掌握室内采暖系统、给水系统、空调系统、室外供热管道及其主要设备、附件的安装程序、方法、技术要求、系统试压、冲洗和质量验收标准,能测绘加工安装草图。 4.掌握阀门、水泵、风机、箱类罐类的安装程序、方法、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领会室外管道的试压、清洗与调试的程序、方法和验收标准。 5.掌握通风及空调管道及部件的尺寸确定、放样划线和通风空调设备的安装方法、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能测绘通风管道的加工安装草图。 6.掌握管道、设备及附件的防腐与绝热的施工程序、方法、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7.了解起重搬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 1.绪论部分

了解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课的性质、内容与要求,明确学习本专业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本课程的任务;了解本专业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 2.常用金属管材及其加工连接 ①掌握管子的切断、套丝、弯曲和钢制管件加工的方法与技术要求,能确定加工过程中消耗材料的品种和数量。 ②掌握管子的切断、套丝、弯曲和钢制管件加工的方法与技术要求,能确定加工过程中消耗材料的品种和数量。 ③掌握管道焊接的要求,熟悉焊缝形式、焊接机具和焊接材料的型号、规格及不同等级道焊缝检验要求。 ④掌握常用管法兰的装配方法和技术要求。 ⑤掌握铸铁管承插连接各种接口的特点、要求及适用条件,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接口形式、操作工具和施工用料。 ⑥掌握各种不同管材的性能和在施工中的使用场合,熟悉各种管件的用途和选用。 ⑦了解有色金属管和不锈钢管的性能、连接方法和技术要求。 3.常用非金属管材及复合管材的加工连接 ①了解塑料管的种类、特点及型号表示方法,掌握塑料管的连接方法、技术要领和质量要求,掌握塑料管的加工方法和安装注意事项,塑料管的质量检验方法和要求。 ②了解各种复合管的特点和使用场合,了解复合管的连接方法。 4.风管及其加工连接 ①掌握通风及空调工程中风管所用主材的种类,各种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场合,了解风管所用的辅助材料及选用。 ②熟练掌握金属风管和部件、配件的加工制作过程,加工安装程序、方法、技术要求与质量标准。掌握金属风管的连接方法、操作步骤和质量要求。掌握各种连接方法的适用条件。 ③掌握矩形风管和圆形风管的展开下料的尺寸确定,风管的加工制作方法和技术要求。了解风管的加固和加固方法。 ④熟悉风管管件的加工制作,包括会画管件的平面展开图和利用平面图加工成所需的管件。 ⑤了解风管支吊架的形式、制作和安装方法和支吊架的间距要求。 ⑥了解非金属风管的加工制作和塑料风管的焊接以及塑料风管法兰的制作。 5.阀门、水泵、风机、箱类罐类及管道支吊架的安装 ①了解阀门的型号、类别和驱动方式,掌握暖通空调中常用的阀门种类,熟悉各种阀门的结构和工作特性,掌握各种阀门的选用以及安装、验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②了解水泵机组的安装程序和步骤,掌握水泵机组的安装技术要求和配管,了解水泵机组的试运行以及运行故障的检查和处理。 ③了解轴流式风机和离心式风机的安装和技术要求。 ④掌握水箱的类型、加工制作、安装和配管的技术要求,了解膨胀水箱、除污器、集气罐、疏水器、冷却塔的安装和技术要求。 ⑤掌握管道支架的类型及构造,掌握管道支架的安装,包括位置确定、安装方法和技术要求,了解补偿器的类型和安装方法、步骤。 6.管道系统的安装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大学美育》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的目的。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 美根源于实践之中。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2、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 理解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制冷与空调检测实训装置使用说明书概要

目录 一、概述 (2) 二、技术参数 (2) 三、装置的特点 (2) 四、装置的组成与基本装备说明 (3) 五、装置的启动及运行 (7) 六、故障设置及分析 (8) 七、装置放置环境要求 (9) 八、装置放置空间要求 (13) 九、电源要求 (13) 十、装置的保养与维护 (13)

一、概述 THPKT-1A 型制冷与空调检测实训装置是根据教育部“振兴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要求,按照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训要求研发的产品。适合高职院校、技工学校、职教中心、鉴定站/所制冷类专业的制冷技术、《热泵技术教学》、《家用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制冷空调装置操作安装与维修》、《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制冷空调机器设备》、《空气调节技术与运用》、《冷库制冷工艺》、《制冷空调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制冷与低温工程》等的实训教学及相关专业《制冷工中、高级》实训考核。 该智能考核系统装置培养掌握空调与制冷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从事空调、制冷设备及系统的技术升级、改造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该智能考核装置在实训室管理、考核管理方面更加科学化、更加贴近实际教学,可供学生学习锻炼,通过模拟故障设置,有利于开展技能鉴定、考核工作,是适合高职院校、职业学校制冷技术、热泵技术教学的实训装置,更是制冷与空调设备维修专业技能考核的理想设备。 二、技术参数 1.输入电源:单相三线 AC220V ±10% 50Hz 2.装置容量:<1kVA 3.外形尺寸:1000mm×590mm×1610mm 4.制冷剂类型:R22 5.安全保护:具有漏电流保护装置,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三、装置的特点 1.系统采用真实的制冷机组,与实际教学接轨。整个空调系统真实完整,与市场上的遥控分体热泵落地式空调的总体结构、性能完全相同。具有制冷、制热、通风、除湿、温度、风速选择、定时、扫风控制、睡眠、自动、灯光等功能 2.整套实训装置集制冷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模拟系统于一体,系统真实完整,结构清晰、紧凑,与实际空调制冷系统、电气系统一致,满足对实训的要求 3.实训装置直观展示了柜式空调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可清楚的看到制冷循环系统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实物,系统还配置有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温度表、真空压力表、发光二极管使整个空调系统的实时工作状态一目了然;便于教学演示讲解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 4.装置设有室外机部件电气控制线路接线区域,可完成对电气连接、压缩机绕组、室外风机绕组判断等,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5.可模拟故障设置,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并进行排故。有利于开展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University Aesthetic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1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学院航服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人文素质教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第一章要求了解美育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以及大学生和美育的关系。 2、第二章要求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以及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形状、声音;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3、第三章要求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本质和特征。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成;掌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4、第四章要求艺术美和科技美之间的区别。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5、第五章要求掌握审美的四种基本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第六章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和社会功能。 7、第七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以及它的虚构问题是什么。 8、第八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典型问题。 9、第九章要求了解形象思维的定义,掌握它的特点以及一些潜思维与灵感的关系。 10、第十章要求掌握文学艺术的构成的细节,了解它的结构与情节。 11、第十一章要求了解文学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制冷与空调作业实操考核标准

制冷与空调作业实操考核 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制冷与空调作业实操考试标准 说明: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实操考核各含22道题,分值40分为否决题,分值30分的为非否决题。每人抽取3道题,其中抽取1道40分的题目,抽取2道30分的题目。 一.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实际操作考核试题(22) 项目一万用表、钳型电流表、绝缘电阻表的正确操作 1.准备工作 场地准备:不少于5个工位操作空间,要有操作平台,操作空间不少于10平方米。 工具准备:万用表、钳型电流表、绝缘电流表若干等。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2.操作步骤 正确选用测量挡位(电压、电流、电阻、电容测量)和量程;测量前两只表笔碰头表针摆动并回零;测量电容前应先将电容放电。 被侧导线不得与钳型电流表表钳有接触。 绝缘电阻表也叫兆欧表,是用来测量绝缘电阻的专用仪表。使用时将两侧两头一头卡接在电机接线柱上,另一头接外壳,摇90~150转。 验收内容: (1)万用表的正确使用(电压、电流、电阻、电容测量)。

(2)钳型电流表正确使用。 (3)绝缘电阻表的正确使用(500伏)。 3.安全技术要求 使用万用表前要正确选档,测直流时要判明极性,不可测试时换挡,测量时人体不得接触被测端及万用表上裸露的带电部分。 使用钳形电流表时不可测量裸导线上的电流,测量时要与附近带电体保持距离,使用后将挡位置于电流最高档。 使用绝缘电阻表前要将表放平稳,电缆放电,接地以保证安全。 4.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10min,具体可根据实际考核情况调整。 配分标准:30分,各项目所扣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项应得分值。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