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_问题和教育对策_杨宗仁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_问题和教育对策_杨宗仁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_问题和教育对策_杨宗仁

文章编号:1001-4373(2004)05-0154-04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教育对策

Ξ

杨宗仁

(兰州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从创业教育的缘起入手,在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意识淡薄;三是创业教育的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提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具体对策:重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建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营造宽松的创业教育环境;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评价。关键词: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现状;问题;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自主就业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教育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教育的缘起

高校选择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外部因素作用于教育,教育对其做出反应的必

然结果。这种外部作用力主要来自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的巨大压力。面对就业与再就业的双重压力,世界劳动力市场长期处在高失业率的危险边缘。严重的就业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和日俱增的高等学校能有所作为。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要求,并在印、泰、中、菲等国家开展实验;同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事业心和开

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 )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它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昭示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即面向未来,把培养学

生的事业心、冒险与创新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6年之后,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得到全面阐述。《文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思想,使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稳固的理念,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

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要“使他们

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行动框架》)。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与世界高等教育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索更早,但主要散见于诸如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论层面上的探讨,集中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多。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应对国际教育的新趋势,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

Ξ收稿日期:2004-07-05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04年立项课题:“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杨宗仁(1969-),男,甘肃通渭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第23卷 第5期2004年10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23No.5Oct.2004

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凤泰在会上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会后发出的通知指出:“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适当增开一些课程。专业教育中也要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要贯彻创业教育精神。”教育部还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院校列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上海交通大学主要通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创业管理学院,设立了专门的创业资金,以培养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湖南零陵学院承担了国家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湖南省教改重点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目前正在组织理论研究和创业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尽管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政府重视,力度较大,对创业教育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具休要求。

二、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

创造学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高校的总体而言,除了少数重点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外,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对创造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及其研究规律等知之颇少。即使是重点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层面上,没有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很难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无法在校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有些院校甚至连创业教育的“母体”创造教育都很难开展,更谈何创业教育。

2.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意识淡薄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1999年)至今,已有数年之久。从目前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看,存在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现象。主要表现在:其一,有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勿需创业教育。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认识。事实上,大学生边学习边创业,在创业中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和“闪光点”,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创业意识,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都不无裨益。其二,有人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作为群体的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这种片面的认识扼杀、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创业积极性。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它并不苛求学生的每次创业实践都以成功作为圆满的结束,旨在向学生灌输一种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得以激发和发展,这种教育重视的是事物的过程,而并非一味是事物的结果。其三,有人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学校领导的工作,作为研究课题则是某些专家、学者的事情,与己无关,因而把自己看作“局外人”。其四,部分师生把创业看成是高不可攀之事,畏手畏脚,不敢尝试。其五,有人对创业与就业,对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种种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3.创业教育的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

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建立起培养既有轧实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业者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通常脱离学生的创业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模式上,搞统一刚性的教学计划,同一专业的学生以一种模式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局限在校内和课堂内,还是一种较为陈旧、封闭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组建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没有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而且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途径单一。从而,造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千篇一律,同一类型和层次的人才过剩,社会所需的具有良好的创业能力、鲜明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严重不足,造成现有的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只能被动地求职,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1.重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内部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造成的。高等学校必须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

551

第5期杨宗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教育对策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择业能力、适应能力。首先,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制订上要贯彻夯实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努力避免本科教育教学内容偏窄、偏专、偏深的倾向,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其次,学校应加强综合性教育,拓宽专业基础学科范围,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理工科专业增加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和法律等课程;文科专业增加自然科学、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力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学校要开放教学制度,增加选修课程,实行并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允许学生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提前或延缓毕业,而不受苛刻的时间限制;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选择教师和研究项目,而不受专业、学院和学校等界限的阻碍。最后,学校要解除羁绊,拆除无形围墙,实施体验性教学。要真正实施创业教育,学校必须摆脱无形的干扰,从统一标准中解脱出来,实施自主办学,推崇学术自由,以便独立追求教育理念,独立决定办学策略,独立创造教育特色,履行创业教育的使命。学校还应拆除长期存在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无形围墙。一方面校门要向全社会敞开,准许有学习需要的人自由入学,并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要,按他们的意见和需求来改革教育;另一方面师生也都要走出校园,到现场去体验创业的艰辛与喜悦。同时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向学生传播创业信息,并请富有创业经验的人士作学生的老师和辅导员,最好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创业咨询与服务机构,在校外建立创业合作与联系网络,以保证把创业教育落在实处,并经常性地得到校外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实施体验性教学。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输关于创业的知识,而是开发创业能力,训练创业意志,并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操作与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为此学校必须废止本本式的教育,代之以主动参与式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充实大量的实例、情境和活动,开放式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体验型教学策略,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实行并完善“3+1”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前三年完成课程学习,第四年以准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入教研室,实验室、企业内部,参与导师的科研、技术推广等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并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营造宽松的创业教育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人才的适宜气候和肥沃土壤。罗杰斯认为,至少有两个条件对于创造性活动是必要的,那就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打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基本前提。

一是要改革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管理环境。2000年1月,教育部出台新政策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应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管严”与“管活”的新途径,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时间。

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高校要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及周边环境治理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为大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广泛开展有关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广大青年学子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并积极地进行创业实践;紧紧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旨广泛开展如参观、访问和请优秀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活动。

三是要建立创业教育服务机构,保证资金来源,为创业教育提供硬件环境。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服务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应包括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及实施、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审查和辅导,与校外创业基地的联系、风险投资的争取和管理、对各院(系)开展创业教育的检查和评估等。一方面加强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努力创造创业教育的硬件环境。

3.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评价

尽管创业教育理念在我国提出较早,但创业教育的真正实施不过几年时间。因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更缺少对创业教育的评价。然而,随着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其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变得日益重要,因为只有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提高。评价本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创业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其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评价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评价方法、制订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和对评价结果

651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

做出反应。其中,制订评价标准体系则是重中之重。

关于创业评价体系标准,我国目前尚属空白。美国Vesper (1997)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主要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毕业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包括举办创业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期刊)。Vesper 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根据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性特点,我国的创业教育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创业教育不能仅通过对学生本身的衡量来检验效果,检验创业教育效果的标准不是试卷、计划书等纸面上虚的东西,而是已经产生的、为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实施创业教育后,学生有了多少新思路、写了多少高质量创业计划书、得了多少创业竞赛奖、办了多少公司等,都不足以作为衡量创业教育效果的真正标准。而只有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后,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为社会增加了财富,或者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和压力(增加就业),才能说明我们的创业教育已经有了成效。尽而言之,创业教育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操作层面,而应从其基础层面进行全面评价。

高校要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必须尽快制订创业

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并将其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价之中,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依据之一。参考文献:

[1] 刘德恩.创业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J ].外

国教育资料,2003,(3).

[2] 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J ].中国人才,2003,(8).

[3] 朱再法,郭亚芳.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 ].

中国高教研究,2001,(6).

[4] 唐德海,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J ].

教育研究,2001,(2).

[5] 钱辉.试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2,(11).

[6] 王海珍.谈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J ].高等理科教育,

2002,(4).

[7] 刘鑫玲.创业教育探析[J ].教育探索,2002,(3).[8] 韩力争.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3,(3).

[9] 古月明,宋振文.零陵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

策[J ].零陵学院学报,2003,(3).

[10] 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 ].中

国高等教育,2002,(10).

Current Situ ation ,Problems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of

E nterprise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 niversities

Yang Z ongre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China )

Abstract :Begin with the origin commencement of enterprise education ,the problem that university promotes en 2terprise education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s enterprise e 2ducation ,that is ,first ,the discipline foundation is weak to start an undertaking and educating in the higher edu 2cation of our country ;second ,the thought and knowledge are uncompleted ,and consciousness of enterprise edu 2cation is faint ;third ,the mode of enterprise education is sealed ,the content is outmoded ,and the method is single.After that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that the university of our country promotes enterprise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that is ,to reconstruct an enterprise educational system ,to set up a good educational atmosphere of undertaking ,to construct loos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o build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enterprise educa 2tion and evaluating scientifically.

K ey w 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erprise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

7

51第5期杨宗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教育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019年作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 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 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强。甚至很多大学中年纪较长的教师对计算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新新事物的掌控力还不及年轻人,这就使许多现代工具不能在其教学和引导学生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理想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虽然部分当代大学生有创业欲望,但是在自我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使其心存压力,甚至感到前途迷惘。大学生除了迫切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训、实践活动和能力训练方面多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外,还需要认识到自身因素的不足给创新创业带来的问题。下面主要说明在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身因素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内涵介绍 什么是创新?在产业领域,商业成功往往是创新的最终检验标准,所以一般把创新定义为:能为组织创造新的附加值的新思想在市场上的成功实施。在这一创新定义中,它包括对新思想的开发(取得)和付诸实施,其中,新思想的开发或取得过程是一个组织创造性的体现,而实施一词则强调了创新和创造性之间的关键区别。但是,当把创新融入教育理念的时候,创新的含义其实是等同于创造性的,意思是引入新的东西或思想,或富有想象力的新思想的产生或“有用的、新颖的思想”。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除了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之外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通过创业教育,使高校毕业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二、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灌输,轻视理论联系实际,较少落实实践实习的传统教育观念,理论知识先于并重于实践操作的课程实施模式,实践活动辅助并依附于理论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中贯彻不够彻底、不够深入。目前,教育教学依然停留在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层面,大多数仍旧按照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实施套路,以实习实践为主导,以体验式实训为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施模式均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彻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仅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一个职能,缺乏资源整合和实施体系的构建,效果并不理想。举例来说,大多高校按照教育的要求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或选修课程,里面涵盖的创新创业教育部分也仅仅是2-4学时的创业启蒙与概述的课程,而且这些学时的课程往往是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相关讲座或辅导报告,还鲜有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实现开设独立的、正式的课程的少之又少,更没有建立起统一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也就是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各实施环节之中,没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 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不够。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层面来看,偏重于政策宣讲、行业分享等,内容狭窄,功能单一,在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实务训练等方面着力较少,致使学生并没有从中获益,也无法真正去开创一项事业。此外,教育教学的实施模式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要求的互动体验式实训的方法手段,没有凸显在实践过程中领会运用并检验理论,以及形成理论观点乃至创新创造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的实施者,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开发者,是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培养者,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引领者。虽然各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高校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大力宣传创业教育观念。本文通过考察国内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情况,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文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扩招带来就业人数的剧增,这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已日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高校已得到普遍重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开展试点工作数年,其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行完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创业教育的概念及其实施必要性 创业教育,即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的中文表述,上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这一新的教育概念,并将其表述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定义为: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指导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向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创业方向,作好创业准备。 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但总的来讲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大学生中全面实施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毕业生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413万人。但就业岗位并没有与高校扩招的规模一起增加,面对每年就业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就会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况且大多数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只有专心搞好专业知识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没有用,所以兴趣不高。这种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成了边缘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学生没有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展开。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 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问,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要远胜于概念规则的纯理论讲授,因此,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面临着学历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少,这里的经验不是指教学经验,而是指普遍缺少工程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_问题和教育对策_杨宗仁

文章编号:1001-4373(2004)05-0154-04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教育对策 Ξ 杨宗仁 (兰州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从创业教育的缘起入手,在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意识淡薄;三是创业教育的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提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具体对策:重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建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营造宽松的创业教育环境;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评价。关键词: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现状;问题;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自主就业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教育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教育的缘起 高校选择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外部因素作用于教育,教育对其做出反应的必 然结果。这种外部作用力主要来自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的巨大压力。面对就业与再就业的双重压力,世界劳动力市场长期处在高失业率的危险边缘。严重的就业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和日俱增的高等学校能有所作为。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要求,并在印、泰、中、菲等国家开展实验;同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事业心和开 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 )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它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昭示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即面向未来,把培养学 生的事业心、冒险与创新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6年之后,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得到全面阐述。《文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思想,使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稳固的理念,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 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要“使他们 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行动框架》)。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与世界高等教育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索更早,但主要散见于诸如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论层面上的探讨,集中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多。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应对国际教育的新趋势,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 Ξ收稿日期:2004-07-05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04年立项课题:“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杨宗仁(1969-),男,甘肃通渭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第23卷 第5期2004年10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23No.5Oct.200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 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建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2017年1月,99所高校被认定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7月认定了第二批101所高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高校开展双创教育。2016年,教育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 (二)高校领导普遍重视,设立校级领导机构 示范高校普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由校领导亲自负责实施,相关投入大幅增加。双创教育也引起了非示范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始仿效。 在高校内部,多数院系参与了双创教育,包括工科院系、商科院系、美术设计院系等,牵头部门主要由教务处、团委,或者专门设立的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双创学院担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例如,清华大学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教育,并设立了校级协调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有85%的高校设立了双创学院,有独立的,也有依托教务处、团委、商学院的。浙江省的高校全部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 (三)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推进通识教育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被动、救急的特征,仅注重对创业教育外在表现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创业教育内涵和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探究。 一、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对于创业教育,虽然教育部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实际上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更没有在行动上重视起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仅局限在开展创业方面的讲座,或者通过创业计划大赛提供相关的创业知识,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系统设计。 2.高校尚未建立正规化的课程体系。据上海理工大学对上海市22所本科院校及13所专科院校进行调查的结果,只有26%的高校专门开设了较为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74%的高校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感兴趣,但是高校对这类课程没有学分要求,学生的选课动力不足。另外,全国范围内,没有指定的创业教育规范教材,有的高校采用自编教材,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教材,导致创业教育没有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之中。 3.教学及评价手段不合理。目前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以教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手段,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缺乏。在教学评价手段上,采用传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及考试的分数高低为衡量手段。 4.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成为阻碍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数量上不足,尽管团中央学校部近几年委托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举办示范性师资培训班,但对于庞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4:41:56.0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赵阳王文新王铭坤杨鹏程王慧缘郭楠 [导读] 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 赵阳王文新王铭坤杨鹏程王慧缘郭楠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很多高等教育院校的重点教学工作,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但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与之匹配,于是便出现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诸多就业机会,也会为社会经济增长带来新的优势。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使学校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潜力。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活力和激情,创新意识强、敢于对传统说不,所以大学生应是当之无愧的创业主力军。可是在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现实问题,本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展开论述,希望能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所帮助。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就业形势就变得日趋严峻。我国大学毕业生从2014年的727万人已经上升到2017年的795万人,其增长的速度是不容忽视的。当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情况,除就业择业外,自主创业就变成了解决就业压力的良好选择。一般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创业的历史不长,加之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社会的创业氛围不够浓烈、创业条件不够成熟以及高校里对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大学生创业气氛不够浓厚,从而使得我国高学毕业生选择创业比例很低。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创业的学生数不到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创业学生数一般占大学毕业生总数的20%―30%[1]。这说明,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与其他国家创业人数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对创业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创新创业发展不完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创新创业相关单位没能形成一个能够良好衔接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机制。高校毕业生毕业前的管理培训由教育部门负责,而毕业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时间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此二部门并没有完全做到无缝衔接,导致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政策不统一、鼓励制度难落实、也会对高校与就业部门的合作产生困扰,无法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 2.大多数创新创业学生缺乏经验,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也不具备足够的市场常识、法律常识、产品设计的有关经验。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力不足。虽然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较高,但活动后能真正创办企业的人数少之又少。缺乏良好的项目与合作伙伴,尤其是当前的创新创业项目内容偏简单化,有科技含量的项目不够丰富。 三、解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建议 1.国家应加大并落实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完善创新创业相关单位间的衔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资金、政策上入手,规范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保证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公开和公平。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21世纪是迎接创新创业的新时代,是积极进取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这就尤其需要家庭的理解,家长应对孩子的创业行为表示支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创业。政府和学校则要通过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大学生创业不仅是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型企业,要对其强调给予创新创业的企业多一些包容和指导,使各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实现双方共赢。 2.学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学生的指导,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充分学习了解当下创新创业社会环境,以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应运而生。高校应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的人才为核心,将培育敢于引领社会前沿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创业人才的思维纳入高校办学教学方针中去,巩固创业教育的重要位置。[2]首先,学校应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多组织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参加创业培训,使创新创业观念深入人心;其次,高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相关教师的技术培训,提高讲师的专业性;还可以邀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以兼职外聘、培训、交流的形式给学生授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深入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活力。为大学生做出明晰的创业理论指导,使其能够更加清楚地认清当今社会创新创业现况,以便更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实现高校生创新创业的高效率、高水平、低风险。除此之外,学校应积极创办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大力发展创业社团和创业协会,并借助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培养并鼓励大学生在按时完成学业的基础上热情的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 3.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养,加强有关创新创业各方面的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市场知识、管理知识、创业知识。并且要熟知创新创业的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未来真正创业多积累经验。时刻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模拟运营来丰富自己。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通过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从而达到目的。只有拥有了高素质和强大的创新创业能力才会为日后创新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并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结语: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给我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探索,尤其是承担如此重要责任的大学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

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是创新创业思维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原料和支持。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包括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中,而且这些素质方面是一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女大学生;女性就业;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女大学生通过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也能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 一、高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在大学教育阶段,女大学生虽然与男大学生享受着平等的教育学习机会,但由于先天的生理、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面临着就业、发展机会等的不平等。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03年开始,就有30%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生。要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减少就业风险,不但需要女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素养。 综合分析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水平低于男大学生。传统女性角色期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也严重影响了其女性潜力和效能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她们创业意识较低。 其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偏好于传统三产服务业。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特点,女性从事第一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多,尤其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这也和女性自身的性别特征相关。 再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中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女大学生家庭在经济方面能对其以后就业和创业的资金资助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一些城市有针对女性的创业贷款,但贷款数额较小,而且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贷款。因此,从经济基础看,女大学生很难获得创业创业起步资金和运行资金,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要难题。 除以上现状外,还有一个现状是:女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缺乏。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特别对女大学生来说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知识分享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困难的分析,并对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对策及创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创业。 一、引言 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在社会就业岗位未相应增多的情况下,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必然形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因此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将越来越多,甚至也有可能成为今后就业的主流。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但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状况仍旧不容乐观,实际困难较多。如何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1、创业失败率高 高校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数,而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只凭一股热情而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合伙人不团结、资金不足、家庭变故、学习压力大而中途退出等等。 2、自主创业参与者少, 旁观者多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问题论析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问题论析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从企业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企业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各异。有的企业愿意到高校去授课,有的不愿意去给大学生讲理论;有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当选择启动资金少的,有的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选择与专业相结合的;有的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困难的环节是资金问题,有的认为最困难的环节是项目创意构思等。 2、从高校老师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老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持有不同的观点。大部分的老师都支持大学生自己创业,有少部分老师不支持大学生创业;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邀请企业一线工作者承担创业课程授课,有的老师认为应该由专业课程讲师承担创业课程授课;有的老师认为学校应该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为大学生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有的老师认为应向大学生提供配套资金支持,有的老师认为应该向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渠道、技术指导、政策指导等。 3、从大学生自身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大学生没毕业就持有创业的想法并付诸了行动,有的大学生压根就没有过自己创业的野心;有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最困难的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有的大学生认为最困难的是对市场前景不了解;有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需要学校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有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失。 创新创业教育有诸多特性,而主体性是该模式较为显著的属性之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积极发掘学生的实践操作潜力,使其具备社会实践操作的基本素养。同时以学生的能动主体为着眼点,通过科学的引导方法促使其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创新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教育模式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大部分高校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这一主体往往因为教育资源的缺失而失去自主性。 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因素,优良、充裕的教师资源是学生发挥能动性的基石,但师资却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短板之一。首先,我国高校教师组成单一,缺乏“多面手”人才,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求。此种教育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通识教育的基本知识容量,还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此类“综合性”教师的人

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发展战略。当前 的高等教育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是简单的成立就业培训部,而 应大力推动创新及创业能力教育。显然,高等学校应培育形成有利于创新创 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教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 活动强调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继续进行知识探索 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因此,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对任何高校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创业是可以被教的-(Vesper, 1982)。虽然创业作为一门学科并未得到教育界的完全认同,但是,这一认识正在逐渐被接受(Gartner Vesper, 1994;Fiet, 2000;Dickson 等,2003)o 第一门创业课程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Katz, 2003);第一个创业教授席位出现在20 世纪60年代(Vesper Gartner, 1997);第一次创业研究年度会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Vesper, 1981 )o 近年来,学生对创业课程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对创业师资的支持力度也不 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创业教育的研究呈繁荣景象,其研究的内容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1从创业教育重要性视角。Shepherde ( 2000 )通 过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者及创业团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弥 补创业者及创业团队创业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系统发展相关的创业技能。相比其他创业者,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人,在提高新事业存活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全球创业观察(GEM,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建立了创业教育重要性标准,提出了政府政策、教育培训、经费支持、社会文化规范、研究与开发、政府规划、商业基础建设、内部市场公开等与创业相关的 几大要素,众多国家的实践表明,政府政策、教育培训、经费支持三个方而 是最为重要的关键要素。② 从创业教育目标视角。Gerald E. Hills (1988)通 过研究得出,大多数人认为关于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其中“创业教育 增加学生对所创事业的创立过程及管理过程等的认知与理解”被认为是最重 要的目标,而?创业教育使学生对创业生涯及职业选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处在当前的教学发展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就显得比较关键。文章主要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策略加以实施,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为实际教育提供相应参考。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大学生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学改革的实施使得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向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比较重要的目标。面对每年毕业人数的增加、就压压力的增大,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减缓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对优化市场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从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能够看到,其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没有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要充分注重教学的准确定位。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定位还没有准确化,这就直接造成教育的效果不显著,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从实际的发展现状能够看到,我国的创新创业的教育队伍建设工作还没有得到加强,从事这一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兼职的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校没有进行外聘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直接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低下。 其三,学科基础不强。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充分注重学科基础的加强和系统化呈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但是从实际现状能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没有明确化,学科的基础也比较薄弱,学科知识系统性不强等,这些都影响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实施 第一,加强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要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在当前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下,高校要注重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创业平台环境,完善院校、街道以及区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创业平台。要突破传统“官本位”思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大学生找商机的能力,为学生的创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