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

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建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2017年1月,99所高校被认定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7月认定了第二批101所高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高校开展双创教育。2016年,教育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

(二)高校领导普遍重视,设立校级领导机构

示范高校普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由校领导亲自负责实施,相关投入大幅增加。双创教育也引起了非示范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始仿效。

在高校内部,多数院系参与了双创教育,包括工科院系、商科院系、美术设计院系等,牵头部门主要由教务处、团委,或者专门设立的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双创学院担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例如,清华大学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教育,并设立了校级协调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有85%的高校设立了双创学院,有独立的,也有依托教务处、团委、商学院的。浙江省的高校全部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

(三)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推进通识教育

示范高校开设的基础性双创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如南京大学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双创教育课程,举办了大量双创论坛、讲堂,普通专业课也开始探索教学方式改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各地高校通过通识性双创教育,在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培养了大批人才,出现了一批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创业。国内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COS)对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情况的分析表明,大学毕业生从事创新创业的比例五年来从2.2%上升到了3.0%。

(四)以实践训练为手段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高教育

各地高校投入大量资源,并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开放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双创实践平台,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使用这些资源。学校鼓励师生合作,组建多学科协作的工作组、项目组,交叉学科大量出现。以“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为代表的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引导作用。

对已经取得一定创新成果的老师和学生,各地高校设有孵化平台,帮助他们对接孵化资源,转化创新成果。

(五)立足高等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一些高校把深化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在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机制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积极探索。一些高校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对传统教法加以改进。一些高校着力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双创教材开发大幅增加,如南京大学开发了一批双创教育课程。

通过双创教育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内院系之间打破壁垒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有不少问题存在。正如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的,高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缺乏制度保障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社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空间还比较有限。

(一)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除少数示范高校外,大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裂。一些高校由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教师和各专业辅导员兼任双创教师,一些高校则直接聘请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教师兼职进行双创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应试教育还是主要内容,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即便有实践环节,也以验证性实践为主,缺乏创新性实践。双创教育缺乏整体设计和规划,整体性不够。

(二)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对专业院系中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缺乏足够激励,教师积极性不高,主要依靠个人兴趣。一些高校开设的双创教育课程虽然可以计入教学量,但其工作在院系内却得不到认可,对教师职称、职务晋升没有多大帮助。一些高校的双创教育课程开设在周末,需要教师额外付出。

(三)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

首先是师资不足。我国高校教师大多属于科研型人才,擅长理论研究,但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缺乏专业、系统、全面的创业理论知识,有能力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少。有的高校依靠外部兼职教师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请企业家来给学生讲课。虽然企业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的理论水平却普遍不高。

其次是创新链后端的孵化资源不足。高校与产业、资本缺乏深度合作,大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渠道不畅,高校孵化平台与资本、产业链的对接体系不完善。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间合力实施双创教育的局面尚未形成。

(四)创新创业竞赛运动化,数量过多

目前,双创大赛的作用被过分强调,各级各类赛事一哄而上,数量过多。有高校反映,地方牵头申报部门还会向学校下达指标,不得不参与。参赛项目虽然多,但真正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少,实际效果欠佳。有的高校以赛促学,依托双创大赛进行双创教育,课程教学被弱化。

(五)一些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

有些高校认为创业率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指标,用经济指标来评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近年来,持这种观点的高校逐渐减少,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教育,不应追求双创结果。

有些高校将双创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实际上关心的是就业率,而不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六)尚未开展过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

我国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已有一段时间,探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经验做法,也有很多教训需要总结,已经具备了总结评估的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对试点高校有过工作层面的评估,通过组织双创大赛等活动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干预和督促,但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监督评估机制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发达国家可供借鉴的做法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社会深度参与、注重师资培养和激励、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经常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等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社会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由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等多主体深度参与的双创教育体系。专职教师与成功创业者、企业管理者等兼职教师共同实施双创教育,企业和社会组织热衷于支持双创教育。例如,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商学院的兼职教师数量约为全职教师的50%,主要从政界和企业界聘请。德国的银行、大型企业往往设有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专项基金,每年都会对合作大学的创业项目进行资助。

(二)注重双创师资培养和激励

师资水平是提高双创教育质量的关键,美国提高双创教育师资水平的做法是,选择优秀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并给予充分激励。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学院要求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有工程学本科学历,有硕士学位,有创业经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聘任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要求其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专门开设了旨在提高兼职教师授课能力的培训课程,从事双创教育的兼职教师可以参加。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针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开设了培训课程,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可以自愿参加。

美国康奈尔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奖励基金,奖励对双创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以提高教师从事双创教育的积极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许多美国高校既在商学院开设创业课程,也依托专业学科开设创业课程,将双创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如康奈尔大学在“创业精神和个人创业项目(EPE)”的支持下,到2010年已经有13个专业开设了创业课程。各高校在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双创教育特色。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双创教育侧重于高技术产业,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双创教育重点是生命科学应用、大型机构创新和创业。

在英国,由科菲尔德大学、约克大学、利兹大学合作成立的白玫瑰创业教学中心(WRCE)倡导在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块中植入创业元素,并为此作了很多改革和尝试。

(四)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毕业学生的必备素质

美国高校除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双创教育课程外,还普遍在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进行双创能力训练,确保所有学生在毕业前夕再接受一次双创教育。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时,通常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领域,产生多个创意并与老师共同遴选可行的项目,然后探索可行的商业化路径,最后形成报告。

对于希望开展双创实践的学生,美国高校一般建有专门的创新中心等机构,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软硬件支持。如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工程学院技术创业学院除了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外,还注重与社区和业界建立伙伴关系,一方面协助教师和学生创办企业,另一方面用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成果帮助企业创新。德国高校一

般也设有专门的双创指导服务中心,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技能培训,以及必要的条件保障。

(五)经常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对提高高校双创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除高校本身外,评估主体还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行业组织或其他第三方机构。例如在美国和英国,一般由行业组织来实施第三方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双创教育质量评估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虽然也关注创新创业成果,但不强调学生毕业时的成果,而是其毕业后一段时期内的表现。

四、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政策建议

开展双创教育,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已经形成全球趋势。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量创新创业人才。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既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明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

开展双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即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校双创教育应以此为根本出发点,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教法;把具备一定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生毕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创业率和就业率是客观结果,而不应是主观目标。

(二)大力培养双创师资,调动教师积极性

完善教师进修、培训机制,鼓励教师系统学习双创理论知识,并提供观摩、考察、交流、实践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

平。对于从事双创教育的优秀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高校应给予必要的荣誉和物质鼓励。

鼓励企业家兼职从事双创教育。对于从事双创教育的兼职教师要有基本的培训。

(三)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支持和鼓励专业院系开设教授双创基础知识的通识教育课程,允许全校学生选修这些各具特色的课程。鼓励专业课教师改革教材和教法,在专业课中融入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容,开设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双创教育课程。

扩大高校自主权,鼓励高校自主调整学科设置和教职岗位设置,优化对学生的学分要求。

(四)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教育不能只靠高校,只有汇聚社会力量,才能有效地促进双创教育。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为高校与企业、社会组织牵线搭桥,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促进多方联合。对于支持双创教育,为双创教育提供资源、平台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税收抵免或资助。

(五)政府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实践训练是提高双创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除少数示范高校外,一般高校限于资源条件,双创实践平台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践需求。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对高校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给予资助,协助资源对接,研究制定针对高校双创实践平台的支持政策。

(六)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专项评估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开展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发挥专项评估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地高校提高双创教育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评估重点要放在教育质量上,即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长效评估与短期评估相结合,不能只评短期效果,更不能过多地关注赛事。要评估双创教育是否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双创教育不能削弱专业教育,双创教育质量评估要与其他评估联动。

参考文献:

[1]刘志军、郝杰,2016:“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中国大学教学》,第10期。

[2]吴伯志、唐滢、欧颖,2017:“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再认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3]刘春湘、刘佳俊,2017:“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演进与实施路径”,《大学教育科学》,第4期(总第164期)。

[4]闫利利、曲波,2017:“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与现实对策”,《教育与职业》,第22期(总第902期)。

[5]陈诗慧、张连绪,2018:“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模式、经验及借鉴——基于美国、德国、日本等三国的比较”,《继续教育研究》,第1期。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内涵介绍 什么是创新?在产业领域,商业成功往往是创新的最终检验标准,所以一般把创新定义为:能为组织创造新的附加值的新思想在市场上的成功实施。在这一创新定义中,它包括对新思想的开发(取得)和付诸实施,其中,新思想的开发或取得过程是一个组织创造性的体现,而实施一词则强调了创新和创造性之间的关键区别。但是,当把创新融入教育理念的时候,创新的含义其实是等同于创造性的,意思是引入新的东西或思想,或富有想象力的新思想的产生或“有用的、新颖的思想”。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除了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之外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通过创业教育,使高校毕业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二、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灌输,轻视理论联系实际,较少落实实践实习的传统教育观念,理论知识先于并重于实践操作的课程实施模式,实践活动辅助并依附于理论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中贯彻不够彻底、不够深入。目前,教育教学依然停留在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层面,大多数仍旧按照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实施套路,以实习实践为主导,以体验式实训为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施模式均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彻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仅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一个职能,缺乏资源整合和实施体系的构建,效果并不理想。举例来说,大多高校按照教育的要求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或选修课程,里面涵盖的创新创业教育部分也仅仅是2-4学时的创业启蒙与概述的课程,而且这些学时的课程往往是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相关讲座或辅导报告,还鲜有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实现开设独立的、正式的课程的少之又少,更没有建立起统一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也就是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各实施环节之中,没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 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不够。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层面来看,偏重于政策宣讲、行业分享等,内容狭窄,功能单一,在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实务训练等方面着力较少,致使学生并没有从中获益,也无法真正去开创一项事业。此外,教育教学的实施模式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要求的互动体验式实训的方法手段,没有凸显在实践过程中领会运用并检验理论,以及形成理论观点乃至创新创造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的实施者,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开发者,是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培养者,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引领者。虽然各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

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工作的有序开展,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现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认定范围和标准 1.学科竞赛可认定范围参照学校当年学科竞赛立项发文清单。其中国家级A类赛事一般为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主办;国家级B类赛事为教指委主办;国家级C类赛事为全国性学术团体、行业部门、行业(系统)或有关全国性企业主办。 2.对于未在认定范围的赛事,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学院组成评议小组审议并提出给予学分、成绩认定建议、报学校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审批。 3.第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数,获准专利(著作权),认定第一作者且须署名上海海洋大学为第一单位。收录论文或作品单位须为国内外正式出版物。 二、认定规则 1.我校2014级起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达到 认定要求,均可进行我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 2.全学程内每生每门课程成绩只记录一次(同一课程有多种认定结论时按就

高计),按百分制记载纳入绩点计算。 3.学生所获得超计划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办法》替代部分等量不及格课程的学分数。 4.学院根据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和实施细则,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认定方案和管理细则,报教务处审批备案。 5.学院成立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 工作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和工作职责,负责本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的审核、认定、公示、材料归档等具体工作。 三、认定程序 1.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每学期认定一次(6月、12月),由教务处下达认定通知。 2.学生本人根据通知填写《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申请表》,并附相应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报各学院审核认定。 3.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证明材料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名单审核认定学分。 ●创新创业训练类 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证明材料(创新活动证明书)等进行审核认定。 ②骆肇荛科创基金等校内其他科创项目: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指导教师意见及项目所属学院提供的相关清单进行审核认定。 ●学科竞赛类: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竞赛获奖证书等进行审核认定。 ●创业实践类: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和证明材料(营业执照等)进行审核认定。 ●科研训练类A: 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学院根据研究生院提供的结题并考核合格名单审核认定。 ●科研训练类B: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证明材料(论文发表期刊、收录通知、专利软件证书、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函等)进行审核认定。 ●科研训练C: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参与项目材料和指导教师意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高校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大力宣传创业教育观念。本文通过考察国内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情况,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文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扩招带来就业人数的剧增,这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已日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高校已得到普遍重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开展试点工作数年,其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行完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创业教育的概念及其实施必要性 创业教育,即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的中文表述,上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这一新的教育概念,并将其表述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定义为: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指导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向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创业方向,作好创业准备。 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但总的来讲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大学生中全面实施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毕业生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413万人。但就业岗位并没有与高校扩招的规模一起增加,面对每年就业人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最新资料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了,各大高校都会相关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就是指大学生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利用自己现有的、可以控制资源,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周边的和自己了解的经济环境中寻找把握创业机会来创建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但是创业之路是一条艰苦之路,大多数人会遭遇失败。所以研究创业会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1“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困境 1.1我国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创业的启蒙或许来自多个方面,但是创业教育绝大程度上是由各大高校承担的。但是由于“双创”的口号提出时间还不是很久远,还没有彻彻底底的落实到各个高校,所以相较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创业相关课程设置单一、忽视创业实践教育等。除此之外,当大学生毕业之后,政府与社会并没有没有承接起大学生创新教育,所以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并不完整。 而这种种都是由于我国创业体系不够完善。 1.2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较低 就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情况,很多项目都集中于相对较为成熟且风险较小的产业,而对高技术与新产业等高成本与高风险的行业敬而远之。大学生争相趋于起点低、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市场竞争相对缺乏的行业,这些或许可以盈利一时,但是更多的可能是走不长久,因为这些创业项目缺少特色与创新,因而缺乏竞争力,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方面的欠缺。 1.3大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创业素质不足 创业并不是有想法、有点子就可以了,它还需要很多方面的能力,如必要知识技能、智慧、魄力、胆识等。而事实上,大多数大学生并不具备这些能力。由于我国目前还是实行应试教育,这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应付考试,而忽视真正的知识技能的掌握。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只是有创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_问题和教育对策_杨宗仁

文章编号:1001-4373(2004)05-0154-04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教育对策 Ξ 杨宗仁 (兰州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从创业教育的缘起入手,在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意识淡薄;三是创业教育的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提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具体对策:重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建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营造宽松的创业教育环境;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评价。关键词: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现状;问题;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自主就业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教育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教育的缘起 高校选择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外部因素作用于教育,教育对其做出反应的必 然结果。这种外部作用力主要来自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的巨大压力。面对就业与再就业的双重压力,世界劳动力市场长期处在高失业率的危险边缘。严重的就业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和日俱增的高等学校能有所作为。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要求,并在印、泰、中、菲等国家开展实验;同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事业心和开 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 )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它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昭示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即面向未来,把培养学 生的事业心、冒险与创新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6年之后,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得到全面阐述。《文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思想,使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稳固的理念,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 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要“使他们 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行动框架》)。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与世界高等教育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索更早,但主要散见于诸如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论层面上的探讨,集中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多。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应对国际教育的新趋势,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 Ξ收稿日期:2004-07-05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04年立项课题:“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杨宗仁(1969-),男,甘肃通渭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第23卷 第5期2004年10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23No.5Oct.2004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后练习答案(1)教学教材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后练习答案(1)

第一讲创新与创业灵感的捕获与价值塑造 1.最先提出创新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是熊彼特 2.创新与创业的依托和基石是理论 3.实现地区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模式为模仿创新模式 4.哪种创业模式平台是由政府、学生、企业三者共同参与的优质创 业平台“技术导向+园区孵化”模式 5.“创业及其相关内容是可以被教的”,这句话暗示创新创业的必 要条件为合理的知识结构 6.我国当前的原始创新能力的主体为研究院所与高校 7.哪一类不属于按照创业时间划分的创业模式法人股份制创业 8.创业成功的重要标识为领导能力 9.管理能力的核心部分为决策能力 10.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依存于物质资本的寿 命长短 第二讲目标客户评价与消费者市场细分策略 1.由于销售额不足,较差的增长前景以及高额的费用等造成的企业 倒闭,一般被认为在哪个方面存在着问题经营管理 2.消费者的购后评价主要取决于产品质量和性能发挥状况

3.倾向于价格低廉,产品差异不大且经常购买的消费行为属于就 便消费 4.采用的模式的企业应具有较强的资源和营销实力市场专业化 5.成熟的风险投资家在选择投资目标企业时,都有一个重要的标 准,就是这个企业是否实行员工持股 6.供应商应把中间商视为顾客的,而不是销售代理人,帮助他们 为顾客做好服务销售代理人 7.为了弄清市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收集有关市场变量的数据资 料,运用统计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判明变动原因和结果以及它们变动的规律,这是属于因果关系调研 8.关于创业计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创业计划应基于详细和真实 的调查而完成 9.创业者进入市场时最常用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 10.只要存在(),就有商机,就有创业的机会尚未满足的需 求 第三讲如何编写一个创业计划书? 1.好的创业计划书的标准是所属科技行业;商业模式独特;竞 争优势明显;需求定位准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 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建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2017年1月,99所高校被认定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7月认定了第二批101所高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高校开展双创教育。2016年,教育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 (二)高校领导普遍重视,设立校级领导机构 示范高校普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由校领导亲自负责实施,相关投入大幅增加。双创教育也引起了非示范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始仿效。 在高校内部,多数院系参与了双创教育,包括工科院系、商科院系、美术设计院系等,牵头部门主要由教务处、团委,或者专门设立的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双创学院担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例如,清华大学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教育,并设立了校级协调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有85%的高校设立了双创学院,有独立的,也有依托教务处、团委、商学院的。浙江省的高校全部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 (三)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推进通识教育

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高〔2017〕573号

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高〔2017〕573号 2017-07-11 11:15:53 【浏览字号:大中小】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分享到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我厅制订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河南省教育厅 2017年7月4日附件 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汇聚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各方资源,形成培养合力,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撑。 二、改革目标 “十三五”期间,面向全省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建设、认定一批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高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服务载体,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0957235.html,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作者:宋亚文赵海涛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2期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是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新要求。西安石油大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普及教育、参与主体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助力就业四个方面着手,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培养有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新型知识型人才、助力大学生就业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政府对创业和创新的重视。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在创新创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则承担了将培养适应就业市场的人才逐渐培育成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和渠道的新任务,为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培育人才。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依托电子商务专业学科优势,从实践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途径和方向,具体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推出全员参与方案 普及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环节,中心任务为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激情。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核心组织为创业协会,该协会此前成立之初是由有意向参与创新创业的同学报名,进而通过组队参与项目,而没有此意向的同学无形中也就失去了了解创新创业的机会,参与的比例较小。目前我院推行的“全员参与方案”的对象为我院全体本科学生,通过课程设置、项目开展并配备专业指导老师。通过成立项目小组、项目参与等方式,要求每位同 学入组,每组毕业前必须参与一项科技创新竞赛,达到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百分之百。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参与主体体系建设 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参与主体体系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学院全体本科学生+部分专业教师,创业协会为主要活动组织。该体系以全体本科学生为主,专业教师为辅。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入这个体系,加入创业协会,低年级的学生以参与学习为主,通过参加创业协会开设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就会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况且大多数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只有专心搞好专业知识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没有用,所以兴趣不高。这种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成了边缘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学生没有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展开。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 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问,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要远胜于概念规则的纯理论讲授,因此,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面临着学历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少,这里的经验不是指教学经验,而是指普遍缺少工程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被动、救急的特征,仅注重对创业教育外在表现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创业教育内涵和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探究。 一、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对于创业教育,虽然教育部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实际上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更没有在行动上重视起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仅局限在开展创业方面的讲座,或者通过创业计划大赛提供相关的创业知识,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系统设计。 2.高校尚未建立正规化的课程体系。据上海理工大学对上海市22所本科院校及13所专科院校进行调查的结果,只有26%的高校专门开设了较为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74%的高校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感兴趣,但是高校对这类课程没有学分要求,学生的选课动力不足。另外,全国范围内,没有指定的创业教育规范教材,有的高校采用自编教材,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教材,导致创业教育没有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之中。 3.教学及评价手段不合理。目前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以教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手段,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缺乏。在教学评价手段上,采用传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及考试的分数高低为衡量手段。 4.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成为阻碍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数量上不足,尽管团中央学校部近几年委托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举办示范性师资培训班,但对于庞大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的政策解析(深度解读)

【网站点评】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解读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度成为 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解析。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简单定位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存在大 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就是就业、考研、出国等这一教育观念,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和创业教育,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严重不足。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 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 的各种变革。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契机。 经济和社会环境得到优化,创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创业空间更加广阔,创业教育纳 入教育体系。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和张扬个性的要求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 供了可能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1、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 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这和我国对发达国家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吸收是分不开的。但我们要进一步赶超发达国家,则不能一味地学习、吸收、引进,而要更多地依靠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我国党和政府已充分认 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把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只有从教育方面不断重视起创新,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才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发展方向。 2、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我们力图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性、实践性,但却没有开 设专门的课程来系统地加以培养和强化,这是不够的。和中小学生不一样,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学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视。开 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创业促就业,减轻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当然,并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去创办自己的企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就业,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思维 我国近年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但是这种方式的刺激,往往是以短期收益为结果,竞赛和活动结束之后,学生获得了奖励,老师取得了荣誉,在后续的过程中很少有继续深入实践的,多数团队就此终止研究,同时指导教师也转向其他方面的科研中。由此可见,以科技竞赛带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虽然有助于 调动老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短期行为严重,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观念、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4:41:56.0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赵阳王文新王铭坤杨鹏程王慧缘郭楠 [导读] 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 赵阳王文新王铭坤杨鹏程王慧缘郭楠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很多高等教育院校的重点教学工作,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但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与之匹配,于是便出现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诸多就业机会,也会为社会经济增长带来新的优势。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使学校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潜力。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活力和激情,创新意识强、敢于对传统说不,所以大学生应是当之无愧的创业主力军。可是在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现实问题,本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展开论述,希望能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所帮助。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就业形势就变得日趋严峻。我国大学毕业生从2014年的727万人已经上升到2017年的795万人,其增长的速度是不容忽视的。当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情况,除就业择业外,自主创业就变成了解决就业压力的良好选择。一般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创业的历史不长,加之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社会的创业氛围不够浓烈、创业条件不够成熟以及高校里对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大学生创业气氛不够浓厚,从而使得我国高学毕业生选择创业比例很低。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创业的学生数不到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创业学生数一般占大学毕业生总数的20%―30%[1]。这说明,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与其他国家创业人数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对创业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创新创业发展不完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创新创业相关单位没能形成一个能够良好衔接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机制。高校毕业生毕业前的管理培训由教育部门负责,而毕业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时间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此二部门并没有完全做到无缝衔接,导致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政策不统一、鼓励制度难落实、也会对高校与就业部门的合作产生困扰,无法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 2.大多数创新创业学生缺乏经验,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也不具备足够的市场常识、法律常识、产品设计的有关经验。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力不足。虽然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较高,但活动后能真正创办企业的人数少之又少。缺乏良好的项目与合作伙伴,尤其是当前的创新创业项目内容偏简单化,有科技含量的项目不够丰富。 三、解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建议 1.国家应加大并落实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完善创新创业相关单位间的衔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资金、政策上入手,规范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保证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公开和公平。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21世纪是迎接创新创业的新时代,是积极进取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这就尤其需要家庭的理解,家长应对孩子的创业行为表示支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创业。政府和学校则要通过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大学生创业不仅是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型企业,要对其强调给予创新创业的企业多一些包容和指导,使各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实现双方共赢。 2.学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学生的指导,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充分学习了解当下创新创业社会环境,以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应运而生。高校应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的人才为核心,将培育敢于引领社会前沿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创业人才的思维纳入高校办学教学方针中去,巩固创业教育的重要位置。[2]首先,学校应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多组织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参加创业培训,使创新创业观念深入人心;其次,高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相关教师的技术培训,提高讲师的专业性;还可以邀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以兼职外聘、培训、交流的形式给学生授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深入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活力。为大学生做出明晰的创业理论指导,使其能够更加清楚地认清当今社会创新创业现况,以便更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实现高校生创新创业的高效率、高水平、低风险。除此之外,学校应积极创办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大力发展创业社团和创业协会,并借助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培养并鼓励大学生在按时完成学业的基础上热情的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 3.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养,加强有关创新创业各方面的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市场知识、管理知识、创业知识。并且要熟知创新创业的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未来真正创业多积累经验。时刻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模拟运营来丰富自己。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通过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从而达到目的。只有拥有了高素质和强大的创新创业能力才会为日后创新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并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结语: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给我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探索,尤其是承担如此重要责任的大学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实践 [摘要]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目前中国高校教学热点,中国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创新创业实践成功率较低,创新创业型人才还很匮乏。为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该文章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及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部分高校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为实例,探讨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对实践中的问题的思索,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实践;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被联合国称为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短期的知识技能教育,也不是快速创建企业的教育。它是以创造性、创新性、开创性为内涵,以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使大学生敢于创新创业、善于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设知识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 2005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2012年7月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建设,勇于投身社会实践,推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的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2. 促进人才合理分配,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我国目前人才分布极其不均,由于高校培养人才模式过于单一化、简单化、模式化,教育模式偏重于通识教育,学科专业特点弱,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创建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想敢干、有经济头脑、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善于人际交往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利用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女大学生;女性就业;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女大学生通过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也能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 一、高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在大学教育阶段,女大学生虽然与男大学生享受着平等的教育学习机会,但由于先天的生理、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面临着就业、发展机会等的不平等。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03年开始,就有30%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生。要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减少就业风险,不但需要女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素养。 综合分析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水平低于男大学生。传统女性角色期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也严重影响了其女性潜力和效能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她们创业意识较低。 其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偏好于传统三产服务业。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特点,女性从事第一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多,尤其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这也和女性自身的性别特征相关。 再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中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女大学生家庭在经济方面能对其以后就业和创业的资金资助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一些城市有针对女性的创业贷款,但贷款数额较小,而且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贷款。因此,从经济基础看,女大学生很难获得创业创业起步资金和运行资金,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要难题。 除以上现状外,还有一个现状是:女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缺乏。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特别对女大学生来说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