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G6PD缺乏症)的遗传方式和特点

试题研究:蚕豆病到底是怎么样的遗传病?说法不一,有资料说是伴X不完全显性,那为什么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一、蚕豆病是什么病?

蚕豆病,也称G6PD缺乏症,学名: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

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食用蚕豆后引起溶血性贫血,故名“蚕豆病”。

蚕豆病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较多,发病年龄以1-4岁最多,发病高峰在蚕豆收获季节,男女之比为7:1。

诱因有:①蚕豆;②氧化药物:解热镇痛药、磺胺药、硝基呋喃类、伯氨喹、维生素K、对氨水杨酸等;③感染:病原体有细菌或病毒。

二、蚕豆病的发病机制

G6PD

缺乏可因合成量减少、 G-6-PD 与其底物

(G6P) 或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

亲和力降低等机制所引起。

G6PD

酶活性减低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H) 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等抗氧化损伤物质缺乏,导致高铁血红素生成和珠蛋白变性,形成海因小体,红细胞膜过氧化损伤则使膜脂质膜蛋白的巯基氧化。这些改变使红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变形性降低和抗原性改变。所以红细胞

G6PD

缺乏症患者一旦受到氧化剂的作用,因红细胞内不能形成足够的还原物质,红细胞即被破坏而溶血。

三、蚕豆病的遗传方式怎么样?

病因本症是一种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7:1)(我认为,这也是很多资料认为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原因)。

女性的遗传表现比较复杂,杂合子女性

G-6-PD

活性偏低,但无溶血;纯合子女性可以发病,但很少见。控制

G-6-PD 的基因呈复杂的多态性,可形成多种

G6PD 缺乏症的变异型。

有参考资料认为:蚕豆病是一种伴X单基因遗传病,表现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病。g

基因不能控制合成G-6-PD,GF、GS基因均能控制合成功能正常的G6PD,分别记为G6PD-F、G6PD-S。

四、蚕豆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里,蚕豆症病人要注意几件事,包括避免吃蚕豆,衣柜及厕所里不可以使用樟脑丸,受伤时不要使用含龙胆紫的消毒水,例如紫药水,以及有病时不可以自行服用成药,应该请教医师或药师。看病吃药前,也要先告知医师或药师,自己患有蚕豆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