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水下传感器网络综述

【2015-12】水下传感器网络综述
【2015-12】水下传感器网络综述

1水声通信

由于声音(Acoustic)在水中的衰减低,声波通信成为在水下环境中最通用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尤其是在热稳定的深水区域。声波通信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浅水区域中的温度梯度差异、海面噪声和反射折射引起的多径传播;次要的限制因素是水中声速(约为1500米/秒)慢,也限制了其通信效率。所以,水声通信受到严重的带宽限制和干扰限制,难以实现短距离、高带宽通信。综观整个水声通信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地与这些干扰相抗争的过程。例如:根据不同的干扰特点,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编(解)码方法和调制方式;采用各种抑制干扰的技术;采用分集的办法来抵抗衰落;采用均衡技术抵消信道缺陷引起的畸变;采用自适应技术来适应信道特性的变化以及增加功率等。水声通信在几KHz到几十KHz的带宽下,可以实现1-2000公里距离的通信,在小于1公里范围的短距离通信中,水声通信在几十KHz带宽下,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kbps,带宽效率可达几个bits/sec/Hz。

2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研制低成本、高能效、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对于海洋环境监控、海洋资源开发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由于受自身特性限制和水声通信环境制约,水下无线通信网络面临各种威胁和攻击,然而现有的水下通信研究多以节省能耗、延长网络寿命为出发点,忽视了潜在的安全问题。因此,研究现有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需求,设计适用于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技术和安全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若干安全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体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末,它以其低成本、低能耗、自组织和分布式的特点为网络带来了一场信息感知的变革。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军事国防、生物医疗等领域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国际上它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二大网络,被评为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新兴技术之首。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规模大、自组织、动态性、鲁棒性、应用相关、以数据为中心等特性,能更真实有效的获取客观的物理信息,并将其与现代传输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不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海洋以其70%的地球覆盖率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的开发与发展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成熟以及各国对海洋权益的日益重视,水下传感器网络以其低成本、高可靠特征逐渐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的关注,成为21 世纪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水下传感器网络通过部署在指定海域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获取所需的各种海洋监测信息,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之后传输给基站,最后经由卫星送达用户。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涵盖多个领域,包括水下开发、灾难预警、水下环境监测、数据收集、辅助导航、海底军事等。

水下传感器网络部署在极为复杂的水下环境中,而无线电波在海水中的衰减十分严重,因此以声波作为信息载体的水声通信成为水下传感器网络的主要通信方式。这也使得水下传感器网络具备许多不同于陆上传感器网络的特性。首先,大多数陆上传感器节点都是静止不动的,而水下传感器节点则随着海水的运动不断移动,通常一个传感器节点每秒随水流移动2-3米;其次,水下传感器节点与陆上传感器节点的能耗不同,一些重要的水下应用需要大量数据,这使得水下传感器节点的体积偏大,对于水下传感器来说电池的更换工作是很困难的,从海底取回节点耗时耗力;第三,水下信道带宽低、数据传输率低,尽管水声通信根据带宽和通信范围分为多个类别,但在短期内,其数据传输率在1km距离内很难超过40kb/s。这些都为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水下信道的低带宽、高衰减、高延迟和高误码率等特性使得陆地传感器网络的相关协议无法直接适用于水下,对适用于水下通信和应用的新协议的研究迫在眉睫。路由协议是协议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路由协议主要负责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通信路径的建立和维护问题。对水下传感器网络来说,路由协议的设计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网络的动态性、节点能耗、节点配置以及数据融合等问题。目前陆上传感器网络的路由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成果依然较少,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设计高效的路由协议对于推动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意义重大。

3水下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水下传感器网络就受到了美国研究者的关注。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海洋研究署联合开发的自主式海洋采样网络计划(AOSN)首次提出了水下声学网络的概念。接着,美国又启动了多个水下传感器网络的项目,包括:由ONR(Office of Naval Research)发起的DADS(Deployable Autonomous Distributed System)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开发一个水下通信网络用来对潜艇和水面的行船进行检测和跟踪,并验证建立一个协作检测和数据融合系统的可行性;Seaweb项目是DADS 的一个扩展项目,主要是为DADS提供控制、通信、命令和导航等功能,已经进行了多次海上测试,最多节点数已经达到了17个;NOPP(National Oceanographic Partnership Program)资助的FRONT(Front Resolving Observational Network with Telemetry)项目,该项目涉及多个学科,目标是开发可实时的远程探测海洋速度、温度和盐度结构的一种技术。

WUWNet(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Underwater Networks)是水下传感器网络的顶级学术会议,于2006年在洛杉矶举办第一届,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六届。我国对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仿真研究阶段。研究机构也相对较少,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等。研究内容涵盖水声信道仿真技术、调制解调、水下定位和导航、各层协议、水下机器人等方面,并进行了一些海上组网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4路由协议概述

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五层协议栈中,网络层主要负责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消息传输路径,即实现路由功能。复杂的水下环境给网络层路由协议的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水下传感器节点通信半径和覆盖面积较小,事先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完整的通信路径是不现实的,因此水下传感器网络主要采用多跳传输的路由机制。这种消息中继的方式要求多个节点共同协作完成消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传输,这就涉及到中间节点选择的问题,如何选择中间节点从而有效降低传输延迟、提高数据传输率是路由协议主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还要具备以下特性:(1)可扩展性,能有效的检测和处理由于节点失效或移动造成的链路中断,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拓扑;(2)节能性,在保证消息传输效率的前提下,降低能量消耗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大都是以电池供电的,电量十分有限,且电池的更换耗时耗力,因此,节能成为对各层协议设计的重要要求;(3)容错性和鲁棒性,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失效是很难避免的,造成节点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能量耗尽和环境因素,此外,水声信道的通信质量也很难保证,这就要求路由协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有效避免部分节点的失效或链路的中断给整个网络造成影响。

路由协议历来是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在过去几年里自组网和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者们相继提出了多种路由协议。这些路由协议在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的分类方式。目前通常将路由机制分为三类:主动路由(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被动路由(Reactive Routing Protocol)

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Geographical Routing Protocol)。

(1)主动路由协议:在这种路由协议中,网络中每个节点都要建立并维护一个路由表,记录该节点到网络中其他所有节点的路由信息,并根据网络当前状态实时进行更新,所以又被称为表驱动(table-driven)路由。这些路由信息(如距离向量)主要是从基站周期性广播的控制包中获得的。这种协议在路由第一次建立以及每次网络拓扑由于节点移动或失效发生变化时会造成较大的网络开销,这是由于基站需要广播最新的拓扑信息给每一个节点。主动路由协议主要包括DSD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WRP(Wireless Routing Protocol)和OLSR(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等协议。这种协议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传输质量较高,能有效的避免网络拥塞。但是路由表的建立和维护会造成巨大的网络开销,节点的频繁移动、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更是会加剧这种状况,这对于资源有限的水下传感器网络来说是不现实的。

(2)按需路由协议:按需路由协议不同于主动路由协议,网络节点无需建立并维护去往其他节点的路由信息,而是根据通信需要临时建立路由,所以又称为被动(反应)式路由。只有当源节点要向目的节点发送消息时,源节点才进行路由的查找和建立,路由建立之后,将由一个专门的路由维护程序[23,24]进行维护,直至该路由失去作用。按需路由协议主要包括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AODV(Ad-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TORA(Temporally Ordered Routing Algorithm)等协议。

在按需路由协议中,路由表都是根据通信需要临时建立的,基站不需要周期性的广播路由信息,此外,建立好的路由会保存在缓存中供后续通信使用,而无需节点维护,这大大降低了网络开销,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相较于主动路由来说更适用于拓扑动态变化的网络。但是,路由发现和建立的过程是不可预知的,这使得路由延迟更加多变和难以预测。

主动路由和按需路由都对消息洪泛有一定程度的依赖,而洪泛造成的网络开销对于水下传感器网络来说是难以承担的。此外,实验表明,这两种路由协议在通信链路对称的网络中性能较好,而水下传感器网络并不满足这一点。

(3)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这种协议主要依靠网络中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来建立路由[25]。GFG[26]和PTKF(Partial Topology Knowledge Forwarding)[27]是两种常见的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目前,节点的定位技术主要有三种:全球定位系统GPS、基于测距的定位和基于非测距的定位。源节点在获得了目的节点的地理位置之后,可以轻松的选择最优的邻居节点作为下一跳,有效避免消息洪泛带来的网络开销,提高消息传输的效率。但是,对于不能使用GPS的水下传感器网络来说,要对节点进行精确定位是很困难的。

5几种典型路由协议介绍

(1)洪泛路由协议(Flooding Routing)

洪泛路由是一种基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它不需要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相关的路由计算,只要求接收到信息的节点以广播的方式转发数据包[28]。当源节点要发送数据包时,会将消息副本发送给其每一个邻居节点,然后邻居节点会再将消息副本发送给除了发送数据来的节点之外的其他邻居节点,如此反复,直至消息到达目的节点或者消息的生存期终结。

洪泛路由没有复杂的算法设计,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且网络中每个节点至少有消息的一个副本,这使得消息传输的可靠性非常高。但同时,这种无限制的消息冗余会使消息产生内爆和交叠,造成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消息的传输目标只有一个节点,而网络中每个节点都至少有一个消息的副本,这对于资源十分有限的水下传感器网络来说明显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现实的。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改进,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许多新的路由协议,在文献[29]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定向洪泛(Directed Flooding)的路由机制,减少了网络资源浪

费;在文献[30]中,作者提出了定向洪泛的谣传路由机制(Single gossiping with directional flooding routing protocol),引入了梯度的概念来实现数据包的定向传输,有效降低了网络负载和延迟。

(2)SPIN(Sensor Protocol for Information via Negotiation)协议

SPIN协议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适应通信路由协议,它使用节点间的协商制度和资源自适应机制,主要采用三种类型的数据包:ADV、REQ 和DATA,SPIN 有效解决了传统协议存在的内爆、重叠以及资源盲目利用等问题,与Flooding、Gossiping 协议相比有效节约了能量[31]。但在大规模的网络中,SPIN依然存在内爆的问题,当数据节点的周围节点都不需要该数据时,该数据不能继续得到转发,使得其不能到达较远节点;而当周围节点都需要该数据时,则节点能量容易耗尽,因此,很难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3)能量感知路由协议

能量感知路由协议(Geographical and Energy Aware Routing,GEAR)是一种基于节点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在该协议中,网络中每个节点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信息和能量信息,继而通过短消息交换获得所有邻居节点的位置信息和能量信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前接收到数据的节点将邻居节点与目标节点的传输代价与自己与目标节点的传输代价进行对比,若存在代价更小的节点,则选择代价最小的邻居节点作为下一跳;若不存在代价更小的节点(我们称这种情况为路由空洞routing hole),则根据邻居节点的最小代价来选择下一跳。GEAR以节点间的通信开销作为选择下一跳节点的标准,能将消息扩散到更适当的区域内,减少了中间节点的数量,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期。但是,该协议基于节点的位置信息,成本较高,要将其使用于水下传感器网络还有待研究。

6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现状

文献[32]对截止到2000 年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进行了一个综述,其后又有多种适用于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被相继提出。这一小节就来简单介绍下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的现状。在文献[33]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路由的路由协议VBF(Vector Based Forwarding),该协议不需要获取传感器节点的状态信息,适用于节点分布密集的网络。在消息传输过程中,每个数据包都携带源节点、目的节点以及转发节点的位置信息,消息的转发路径由路由向量(Routing Vector,连接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向量)来确定。当接收到数据包时,节点将通过测量与转发节点的距离以及信号到达的角度来计算得出其相对于转发节点的位置,同理,所有接收到数据包的节点都计算它们的位置。当某个节点认为其足够接近路由向量(如距离小于某门限值)时,它就把自己的位置信息放入数据包并转发;否则,将数据包丢弃。这样,所有的转发节点构成了一个路由管道,管道中的所有节点都是这个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可能的转发节点。路径的冗余和交叉能较好的应对数据包丢失和节点的失效,减少重传;但同时也降低了能量和带宽的利用率。

文献[34]为长期的水下监测应用提出了一种两个阶段的灵活路由机制。该机制主要采用集中规划网络路由的思想,并提出了数据路径。接着,作者们又提出了一种同时适用于延迟敏感网络和延迟容忍网络的路由协议。在该协议中,主要使用一种跨层方法对路由机制与水下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文献[35]对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动态源路由,适用于陆上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适用于动态的带AUV(Acoustic Underwater Vehicle)网络的位置感知源路由协议。该协议在传输延迟的基础上使用TDMA以及TDMA帧计时计算传输范围,并将其作为确定路由的标准。

对于基于节点位置的路由协议来说,获取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三维位置信息是必需的,而这对于水下传感器网络来说很难实现。基于此,文献[36]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深度的路由

协议DBR(Depth-Based Routing),该协议不需要获取节点的完整位置信息,只需要节点的深度信息,这对于水下传感器网络来说并不困难,只需要为每一个节点配备一个低成本的深度传感器。仿真结果表明,DBR 能在密集网络中用更少的通信成本获得较高的数据传输率。但是,这种路由协议目前并不适用于稀疏网络。

正如前一小节所说,传统的洪泛路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献[37]为间歇性连接的网络提出了一种传染路由(Epidemic Routing)和单副本洪泛的混合机制,称为基于效用的分布式路由(Utility based Distributed Routing,UDM)机制。其主要思想是:当节点要转发数据包给目的节点时,只将消息发送给一部分邻居节点。节点使用“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机制,将消息副本进行缓存直至遇到对目的节点的传输效用值更高的节点。如此反复,直至其中的一个数据包到达目的节点。UDM的优势在于用有限的负载实现可靠的传输。此外,它使用的缓存管理机制能实现较高效用节点对较低效用节点的替换,及时删除过期的数据包,增加延迟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仿真结果表明,UDM在传输数据包以及降低延迟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性能。

正如前一小节所说,传统的洪泛路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献[37]为间歇性连接的网络提出了一种传染路由(Epidemic Routing)和单副本洪泛的混合机制,称为基于效用的分布式路由(Utility based Distributed Routing,UDM)机制。其主要思想是:当节点要转发数据包给目的节点时,只将消息发送给一部分邻居节点。节点使用“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机制,将消息副本进行缓存直至遇到对目的节点的传输效用值更高的节点。如此反复,直至其中的一个数据包到达目的节点。UDM 的优势在于用有限的负载实现可靠的传输。此外,它使用的缓存管理机制能实现较高效用节点对较低效用节点的替换,及时删除过期的数据包,增加延迟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仿真结果表明,UDM 在传输数据包以及降低延迟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性能。

在事先不知道任何节点位置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大量的广播查询会给网络造成很大的负担,造成网络性能的降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洪泛,在文献[38]中作者为水下声学网络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路由协议FBR(Focused Beam Routing)。FBR假设网络中每个节点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信息,源节点知道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除此之外,不需要知道其他节点的位置信息。路由是在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动态建立的,下一跳节点的选择是在每一步传输中完成的。在性能的考虑上,该协议致力于让每一个比特的端到端延迟和能量消耗都是平均的。仿真表明,由于该协议动态路由发现带来的额外负担很小,因此其性能接近于理想状态。

在文献[39]中,作者为水下DTN 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路由机制。该协议主要根据数据包特征以及网络条件进行路由选择。数据包的优先级是根据数据包的紧急程度、数据包的时间、节点周围邻居节点的密度以及节点的电池能量计算得到的。为了提高协议的灵活性,信息中的所有元素,除了数据包的紧急程度以外都是可变的。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较好的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如传输率、平均端到端延迟和能量消耗。

文献[40]为3D 水下网络提出了两种地理路由算法,用来满足延迟敏感网络和非延迟敏感网络的不同应用需求。该路由算法的设计专门针对水下环境的特点,包括较高的传输延迟(在垂直链路和水平链路上可能不同)、传输损耗的各组成部分、物理链路的损坏、十分有限的带宽、高误码率以及有限的电池能量。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每个节点都能以降低能量消耗为目的选择自己的下一跳节点。仿真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性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复习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2.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 和的三种功能。 3.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四类基本实体对象:目标、观测节点、和 。 4.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和。 5.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包含四个模块,他们是: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 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包括物理层、、、传输层 和,还包括能量管理、移动管理和任务管理等平台。 7.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层和物理层协议采用的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协议。 8.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调制技术 和。 9.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三种影响信号传播的基本机制:、绕射和。 10.无线传感器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侦听状态和时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是依次减少的。 11.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根据信道的分配方式可分为、 和混合式三种。 12.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的应用可以将其路由协议分为五类,你知道的有:、、。(任意给出3种)。 13. IEEE 标准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即和。 14. Zigbee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MAC层使用标准,而网络层和应用层由Zigbee联盟制定。 15. Zigbee协议中定义了三种设备,它们是:、和Zigbee终端设备。

16.Zigbee支持三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它们是:、和。 17.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有很多,按照网络应用的深度可 以划分三种:、和。 18.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有很多,按照时间同步的参考时 间可以划分为和。 19.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有很多,根据需要时间同步的不 同应用需求以及同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划分为和。20.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和 。 21.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的非测距定位算法有、APIT算法、 以及等。 2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策略可以分为、以 及。 2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故障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 。 24. 根据网络提供服务的能力可以将QoS分为3种等级,分别是:、 和。 25. 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包括:、、及安全机制等。 26.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能耗主要集中在模块。 二、名词解释: 1.无线自组织网络 2.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3.基带信号 4.模拟调制 5.数字调制 6.物理信道 7.逻辑信道 8.路由选择 9.路由协议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和挑战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外文翻译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和挑战研究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 for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ing 学部(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张毅男 学号:201081335 指导教师:殷福亮 完成日期: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和挑战研究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 for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ing 信息科学研讨会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摘要:(原文中如果无摘要,此内容不写) 要求忠于原文,语意流畅。 关键词: (黑体、小四) (此处空一行) 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图、表、公式如果不加入到译文中,则必须在相应位置空一行。标出图名、表名或公式编号。 参考文献:略(翻译到此为止,此行不省略)

摘要:这篇文章研究了水下传感器网络化的因应用和挑战。我们认为它在近海岸油田的地震监测,装备检测和水下机器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我们把研究方向定位近程声学通讯,测量与控制,时间同步,声学网络的高时延定位协议,网络长时间持续睡眠,数据传输的应用权限。我们把初步研究放在短程声波通讯硬件上,并分析高时延时间同步的结果。 引言:传感器网络是科学,工业,政府等许多方面革新的保证。这种分布在目标周围能被感知的小型物理装置带来了观察和研究世界的新机会。例如对于微生物环境的监测,结构的追踪和工业的应用。今日传感器网络正在被安排应用在地面上,相比之下水下运行仍旧有许多限制。远程控制淹没经常被使用,但是活动和被使用硬件他们的部署是本质上临时的。一些广阔地区的数据收集结果已经有了保证,但是精确程度较低(数以百计的传感器覆盖着地球)甚至当地区性的方法也被考虑过,这些通常都是有线而且昂贵的。 陆上传感器网络科学获从无线的使用,组态设定,每个能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值获得好处。他们分析了低成本节点(大概100美元)密集分布(大概100米以内)短程,多次反射通讯。相比之下,今日水下声学传感器网络典型的昂贵(10k 美元往上),稀疏的分布(很少节点间隔在千米),典型通讯经过长距离直达基站而不是互相通讯。我们通常探索如何把陆上传感器网络的有点移植到水下声学传感器网络上去。 水下传感器网络有许多潜在应用(在第三部分)在此作为代表性的应用,我们简单的考虑水下油田的地震成像。许多近海岸油田的地震监测任务是在表面上用一艘船拖着一队的地震波检测器。这种技术的花费很高,而地震调查很少能被发现,例如:每二到三年,相比之下,传感器网络节点花费很低而且能够长久的铺设在海底。这样的系统能够使得地震成像频繁的存储(也许几个月),也能够帮助资源勘探和油条开采。 为了实现水下应用我们可以从不间断的地表传感器研究借鉴到许多设计准则和工具。然而有一些挑战是从根本上不同的。第一,无线电波不适合水下通信。因为传输极端受限(微波通常传输50-100cm),而声学遥测对于水下通信来说是很有前途的,现成的声学模型并不适用于具有数以百计节点的水下传感器网络。他们的能量,范围和价格都是为稀疏的,长距离的昂贵的系统而设计的,而不是密集的便宜的传感器节点。第二点,从射频到声学的迁移,改变了物理通讯的速率,从声速(1.5×103m/s)到光速(3×108m/s)——相差五个数量级之多。然而对于短程射频通信传播时延是可以忽略的,在水下通信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这在定位和时间同步上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对于能量的利用水下传感器和陆上传感器是不同的因为传感器会更大而且一些重要的应用会需要大量数据但却很稀少(一周一次或更少)。 因而我们把重点放在这三个方面:硬件,声学传感器网络节点(第四部分),协议,水下传感器网络自我分析,物理层协议设计,时间同步和定位(第五部分)主要运行,能量感知数据储藏和推荐(第五部分)。我们相信低成本能量消耗低的声学模型是可行的,我们将目光聚焦在短程通讯将会避开许多长距离通讯的问题。多路存取的发展和实验容忍协议在完成密集网络是必须的。低成本循环运行和一体化的应用能够成功对抗高时延和带宽受限。 第二部分系统结构 在描述明确的应用前,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我们为水下传感器网络预测的传统结构。 图1是对于我们最近的实验设计我做了一个图。我们预见那种能使传感器具有更大资源的布局。

水下无线传感网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摘要: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包括声、磁场、静电场等的物理网络,它在海洋数据采集、污染预测、远洋开采、海洋监测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将在未来的海军作战中发挥重要的优势。描述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并针对水下应用的特点,分析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中面临的节点定位、传感器网络能量、目标定位等诸多难题,最后根据应用需求提出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定位 1.引言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使用飞行器、潜艇或水面舰将大量的(数量从几百到几千个)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随机布放到感兴趣水域,节点通过水声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接收者。近年来,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关注,正在被广泛用于海洋数据采集,污染预测,远洋开采,海难避免,海洋监测等。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传统传感器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1]:传感器网络是由密集型、成本低、随机分布的节点组成的,自组织性和容错能力使其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在恶意攻击中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分布节点的多角度和多方位的信息融合可以提高数据收集效率并获得更准确的信息;传感网络使用与目标近距离的传感器节

点,从而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因此能提高系统的检测性能;节点中多种传感器的混合应用使搜集到的信息更加全面地反映目标的特征,有利于提高系统定位跟踪的性能;传感器网络扩展了系统的空间和时间的覆盖能力;借助于个别具有移动能力的节点对网络的拓扑结构的调整能力可以有效地消除探测区域内的阴影和盲点。因此,传感器网络能够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在军事领域,通过多传感器系统的密切协调,形成空-舰-陆基传感器构成的多传感器互补监视网络,对目标进行捕获、跟踪和识别。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其应用环境的特殊性,要考虑海水盐度、压力、洋流运动、海洋生物、声波衰减等对传感器网络的影响,使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比陆地无线传感器网络更难,对硬件的要求更高。 2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 由于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巨大应用价值,它已经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军事部门的极大关注。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海军军事战略的变革。由于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海战可充分发挥近海空间优势。 最早开展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国家是美国,早在上世纪50 年代,美国就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中耗巨资建设庞大的水声监视系统(SOSUS)。近几年美国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较大的项目有:1999~2004 年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的SeaWeb 计划;2004 年哈佛大学启动的CodeBlue 平台研究计划;坛上,披露了“近海水下持续监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信息传输、采集、处理方面的能力非常强。最初,由于军事方面的需要,无线传感网络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其应用的范围也日益广泛,已从军事防御领域扩展以及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全面描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过程、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影响传感器应用的若干因素。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限制因素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liu pe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china) 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 tion,collecting,processing capacity is very strong.initially,due to the needs of the military aspect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progress its increasing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from military defense field to expand and spread to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life.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并从安全协议、安全算法、密钥管理、认证技术、入侵检测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所用的安全技术。最后分析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未来安全技术研究应该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安全问题协议算法认证技术入侵检测 1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被认为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由于其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具有自组织网络,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交通管制、森林防火、目标定位、医疗保健、工业控制等场景[1]。 大多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被部署在无人值守或地方区域,传感器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就变得更为突出,且由于传感器节点体积小,其储存开销、能量开销、通信开销都受到限制,所以传统无线网络的安全机制并不能完全的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缺乏有效的安全机制已经成为传感器网络应用的主要障碍. 近些年来,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其安全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传统网络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他们的出发点有相同的敌方,均需要解决信息机密性、完整性、消息认证、信息新鲜性、入侵检测等问题[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协议跟传统网络的安全协议有着其独特性也有其同性。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算法、密钥管理、认证技术、体系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将对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路安全要求是基于在传感器节点和网络本身条件限制而言的,如而节点的电池能量、睡眠模式、内存大小、传输半径、时间同步等。部署的环境也是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2.1网络受到的威胁和攻击 攻击是一种非法获取服务、信息,改变信息完整性,机密性的行为。无线传感

【2015-12】水下传感器网络综述

1水声通信 由于声音(Acoustic)在水中的衰减低,声波通信成为在水下环境中最通用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尤其是在热稳定的深水区域。声波通信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浅水区域中的温度梯度差异、海面噪声和反射折射引起的多径传播;次要的限制因素是水中声速(约为1500米/秒)慢,也限制了其通信效率。所以,水声通信受到严重的带宽限制和干扰限制,难以实现短距离、高带宽通信。综观整个水声通信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地与这些干扰相抗争的过程。例如:根据不同的干扰特点,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编(解)码方法和调制方式;采用各种抑制干扰的技术;采用分集的办法来抵抗衰落;采用均衡技术抵消信道缺陷引起的畸变;采用自适应技术来适应信道特性的变化以及增加功率等。水声通信在几KHz到几十KHz的带宽下,可以实现1-2000公里距离的通信,在小于1公里范围的短距离通信中,水声通信在几十KHz带宽下,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kbps,带宽效率可达几个bits/sec/Hz。 2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研制低成本、高能效、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对于海洋环境监控、海洋资源开发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由于受自身特性限制和水声通信环境制约,水下无线通信网络面临各种威胁和攻击,然而现有的水下通信研究多以节省能耗、延长网络寿命为出发点,忽视了潜在的安全问题。因此,研究现有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需求,设计适用于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技术和安全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若干安全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体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末,它以其低成本、低能耗、自组织和分布式的特点为网络带来了一场信息感知的变革。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军事国防、生物医疗等领域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国际上它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二大网络,被评为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新兴技术之首。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规模大、自组织、动态性、鲁棒性、应用相关、以数据为中心等特性,能更真实有效的获取客观的物理信息,并将其与现代传输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不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海洋以其70%的地球覆盖率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的开发与发展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成熟以及各国对海洋权益的日益重视,水下传感器网络以其低成本、高可靠特征逐渐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的关注,成为21 世纪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水下传感器网络通过部署在指定海域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获取所需的各种海洋监测信息,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之后传输给基站,最后经由卫星送达用户。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涵盖多个领域,包括水下开发、灾难预警、水下环境监测、数据收集、辅助导航、海底军事等。 水下传感器网络部署在极为复杂的水下环境中,而无线电波在海水中的衰减十分严重,因此以声波作为信息载体的水声通信成为水下传感器网络的主要通信方式。这也使得水下传感器网络具备许多不同于陆上传感器网络的特性。首先,大多数陆上传感器节点都是静止不动的,而水下传感器节点则随着海水的运动不断移动,通常一个传感器节点每秒随水流移动2-3米;其次,水下传感器节点与陆上传感器节点的能耗不同,一些重要的水下应用需要大量数据,这使得水下传感器节点的体积偏大,对于水下传感器来说电池的更换工作是很困难的,从海底取回节点耗时耗力;第三,水下信道带宽低、数据传输率低,尽管水声通信根据带宽和通信范围分为多个类别,但在短期内,其数据传输率在1km距离内很难超过40kb/s。这些都为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

1武警部队监控平台架构介绍与设计 1.1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 基站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如上图所示,主要由三个大的部分构成,分别是监控中心、监控站点、监控单元。整个系统从资金、功能以及方便维护性出发,我们采用了干点加节点方式的监控方法。 监控中心(SC):SC的定义是指整个系统的中心枢纽点,控制整个分监控站,主要的功能是起管理作用和数据处理作用。一般只在市级包括(地、州)设置相应的监控中心,位置一般在武警部队的交换中心机房内或者指挥中心大楼内。 区域监控中心(SS):又称分点监控站,主要是分散在各个更低等级的区县,主要功能是监控自己所负责辖区的所有基站。对于固话网络,区域监控中心的管辖范围为一个县/区;移动通信网络由于其组网不同于固话本地网,则相对弱化了这一级。区域监控中心SS的机房内的设备配置与SC的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功能不同以及SS的等级低于SC,SS的功能主要是维护设备和监控。 监控单元(SU):是整个监控系统中等级最低的单元了,它的功能就是监控并且起供电,传输等等作用,主要由SM和其他供电设备由若干监控模块、辅助设备构成。SU侧集成有无线传感网络微设备,比如定位设备或者光感,温感设备等等。 监控模块(SM):SM是监控单元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监控信息的采集功能以及传输,提供相应的通信接口,完成相关信息的上传于接收。

2监控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及监控中心功能 基站监控系统的组网分级如果从管理上来看,主要采用两级结构:CSC集中监控中心和现场监控单元。CSC主要设置在运营商的枢纽大楼,主要功能为数据处理,管理远程监控单元,对告警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可实现告警查询和存储的功能。一般管理员可以在CSC实现中心调度的功能,并将告警信息进行分发。而FSU一般针对具体的某一个基站,具体作用于如何采集数据参数并进行传输。CSC集中监控中心的需要对FSU采集的数据参数进行报表统计和分析,自动生产图表并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直观,方便的可视化操作,为维护工作提供依据,维护管理者可以根据大量的分析数据和报表进行快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发现网络的故障点和优先处理点,将人力资源使用在刀刃上。监控中心CSC系统的功能中,还有维护管理类,具体描述如下: 1)实时报警功能 该系统的报警功能是指发现机房里的各种故障后,通过声音,短信,主界面显示的方式及时的上报给操作者。当机房内的动力环境,空调,烟感,人体红外等等发生变量后,这些数据通过基站监控终端上传到BTS再到BSC。最后由数据库进行分类整理后存储到SQLSEVRER2000中。下面介绍主要的几种报警方式: 2)声音报警 基站发生告警后,系统采集后,会用声卡对不一样的告警类别发出对应的语音提示。比如:声音的设置有几种,主要是以鸣叫的长短来区分的。为便于引起现场维护人员的重视紧急告警可设置为长鸣,不重要的告警故障设置为短鸣。这样一来可以用声音区分故障的等级,比方某地市的中心交换机房内相关告警声音设置,它的开关电源柜当平均电流达到40AH的时候,提示声音设置为长鸣,并立即发生短信告警工单。如果在夜晚机房无人值守的情况下: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目前网络技术的研究热点。在深入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过程中,发现其在军事、农业、医疗、交通和家庭应用等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文章首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介绍,其次列举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方向,然后简要说明了其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标签: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关键技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nsor technology,embedded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wireless sensor network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hotspot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in-depth study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it is found to have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military,agriculture,medical,transportation and family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n enumerates the application direc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nd briefly describes its key technologies. Finally,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are analyzed. Key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application;key technology 引言 無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种自组织网络,这些传感器节点不仅能感知网络内的环境信息,还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同时可以将感知和计算后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具有一定的通信能力。传感器节点是WSN中最重要的节点,它是整个WSN的基础,具有感知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和传输数据的功能。传感器节点负责感知网络内的环境信息,收集监测数据并通过汇聚节点上报给用户节点。 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相比,WSN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 大规模性: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分为两种含义,一种是在某些很大面积的监测区域内部署传感器节点,如森林、山地等区域为了监控火灾或进行其他环境监测活动;另一种是在面积有限的区域内部署大密度的传感器节点。 自组织性:WSN是一种分布式自组织的无线网络,它没有中心控制管理,是由对等节点构成的网络。这种分布式结构可以更好的适应网络的变化,在网络发生变化时可以自动进行配置和管理,灵活性和实用性较强。 路由多跳性:由于WSN的监测范围很大,传感器节点间数据传输距离会很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模拟题一参考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模拟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空为1分,总分20分) 1 移动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 2 无线电波红外线光波 3 物理位置符号位置 4 处理器单元无线传输单元传感器单元电源管理单元 5802.15.4 6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 7低速率低价格低功耗 8已调信号调制信号 二、选择题(多项选择,每题2分,总分20分) 1 AD 2 AC 3 C 4 BCD 5 AC 6 BCD 7 D 8 ADA 9 D 10 BDA 三、概念题(每题5分总分20分) 1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工作过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2 CSMA/CA CSMA/CA机制是指在信号传输之前,发射机先侦听介质中是否有同信道载波,若不存在,意味着信道空闲,将直接进入数据传输状态;若存在载波,则在随机退避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测信道。这种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方案简化了实现自组织网络应用的过程。 3 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是一种面向自动化和无线控制的低速率、低功耗、低价格的无线网络方案。ZigBee无线设备工作在公共频段上(全球2.4GHz、美国915MHz、欧洲868MHz),传输距离为10~75m,具体数值取决于射频环境和特定应用条件下的输出功耗。ZigBee的通信速率在

2.4GHz时为250kbps,在915MHz时为40kbps,在868MHz时为20kbps。 4跳数 两个节点之间间隔的跳段总数,称为这两个节点间的跳数。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安全需求内容包括哪些? ①数据的机密性——保证网络内传输的信息不被非法窃听。 ②数据鉴别——保证用户收到的信息来自己方节点而非入侵节点。 ③数据的完整性——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恶意篡改。 ④数据的实效性——保证数据在时效范围内被传输给用户。 2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的主要传输介质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的主要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红外线和光波等。 ●无线通信的介质包括电磁波和声波。电磁波是最主要的无线通信介质,而声波一般仅 用于水下的无线通信。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毫米波和光波等,其中无线电波在无线网络中使用最广泛。 ●无线电波是容易产生,可以传播很远,可以穿过建筑物,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室内或室 外的无线通信。无线电波是全方向传播信号的,它能向任意方向发送无线信号,所以发射方和接收方的装置在位置上不必要求很精确的对准。 五、详述问答题(总分20) 请列出十种以上的传感器,并说明其用途? 1 温度传感器感知室内温度,感知温室大棚内的温度 2 湿度传感器智能家居中,调节人体舒适度 3 震动传感器军事战场,感知周边敌情,包括人员,车辆 4 声响传感器军事战场,感知周边敌情,包括人员,车辆 5磁性传感器实现对携带武器的人和车辆的探测 6红外传感器战场上运动的人员或车辆感知,也可以用于野生动物探测。 7压力传感器军事战场,感知周边敌情,包括人员,车辆 8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可以简单地估计出被测物体的距离 9微量气体传感器通过敌方车辆排出气体的气味和含量浓度来判断车辆种类和数量等 10MOS图像传感器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转换功能,将其光面上的所成像转换为与光对应的电信号图像,用以观察战场上声像并存的敌方活动情况 11气体传感器对污染空气的检测 12摄像头传感器感知图像的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李烨张旗黄晓霞 摘要随着“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等战略性的课题提出,无线传感网络的核心技术与标准将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在无线传感网络中,低功耗是最核心的问题。本文以降低节点的通信能耗和延长网络寿命为出发点,阐明了通信OSI模型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及传输层的低功耗策略与方法。 1 引言 无线自组织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能够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状态监控、城市交通、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领域。随着“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等国家战略性的课题提出,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甚至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重大意义。最近二十年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化,然而,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终究是虚拟的,与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互联网必须与传感网络相结合,才能与现实世界相联系。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的新型传感网络(又称物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其目的是让物品与网络连接,使之能被感知、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高度关注与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

2013秋川大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第一二次作业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2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哪种协议不属于路由协议( C )。 A.地理位置路由协议 B.能量感知路由协议 C.基于跳数的路由协议 D.可靠的路由协议 2.ZigBee的通信速率在2.4GHz时为( D )。 A.40Kbps B.20Kbps C.256 Kbps D.250kbps 3.传感器节点( D )范围以内的所有其它节点,称为该节点的邻居节点。 A.视线 B.跳数 C.网络 D.通信半径 4.TinyOS是一个开源的( D )操作系统,它是由加州大学的伯利克分校开发, 主要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 A.桌面 B.后台 C.批处理 D.嵌入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2e3995173.html,N技术使用了哪种介质( A )。 A.无线电波 B.双绞线 C.光波 D.沙狼 6.传感器节点消耗能量主要消耗在( A )上。 A.无线通信模块 B.处理器模块 C.传感器模块 D.管理模块 7.传感器最早起于二十世纪( B )年代。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8.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DD)路由协议是一种( B )机制。 A.能量感知路 B.基于查询的路由

C.地理位置路由 D.可靠的路由 9.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方向性要求较高时,应 选择在其它方向上灵敏度()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越()越好。 A A.小;小 B.小;大 C.高;高 D.高;底 10.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越(),则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越()。C A.小;高 B.大;宽 C.高;宽 D.大;高 11.传感器的线形范围是指输出与输入成正比的范围。理论上在此范围内,灵敏度保持 定值。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则它的量程就越(),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D A.小;宽 B.小;高 C.高;大 D.宽;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7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节点数目的多少,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AD)。 A.平面结构 B.网络结构 C.星形结构 D.分级结构 2.传感器节点消耗能量的模块包括(ACD)。 A.传感器模块 B.存储模块 C.处理器模块 D.无线通信模块 3.下面哪些属于数据融合的方法(ABD)。 A.模糊逻辑法 B.神经网络方法 C.优选法 D.综合平均法 4.目前人们采用的节能策略主要有(AC)。 A.休眠机制 B.定时发送机制 C.数据融合机制

11通信工程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试题B卷答案

1.从无线联网的角度来看,传感器网络结点的体系由分层的网络通信协 议、 、 三部分组成。 2. 传感器一般由__________、敏感元件、__________组成。 3.传感器网络的无效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串扰、_________和控制开销。 4. 根据数据进行融合操作前后的信息含量,可以将数据融合分为 、 两类。 5. 通常计算机网络的研究与设计方法包括 、实验方法和、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谣传路由协议属于( )。 A. 能量感知路由协议 B. 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 C. 地理位置路由协议 D. 可靠的路由协议 2.下列哪一种类型的帧不属于IEEE802.15.4网络定义的帧( )。 A. 信标帧 B. MAC 命令帧 C. 数据帧 D. 超帧 3.下列定位算法中,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有( )。 A.APIT 算法 B. TOA 算法 C. RSSI 算法 D. AOA 定位算法 4.下列不属于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设计时需考虑的是( )。 A 、节能设计 B 、小体积 C 、高速率 D 、低成本 5.IEEE802.11MAC 协议规定的三种帧间隔的关系为( )。 A. SIFS >PIFS> DIFS B. PIFS > DIFS >SIFS C. DIFS> SIFS > PIFS D. DIFS>PIFS>SIFS 6.设计传感器网络的硬件结点,以下无需考虑的是( )。 A. 微型化 B. 阻抗匹配 C. 高速率 D. 稳定性 7.下列不属于IEEE802.15.4标准规定的物理层负责的任务为( )。 A. 信道能量检测 B. 信道频率选择 C. 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D. 数据检测与压缩 8.下列不属于网络安全考虑的问题是( )。 A.机密性问题 B.低能耗性问题 C.完整性鉴别问题 D.新鲜性问题。 9.下列不属于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的作用是( )。 A.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B.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C.提高数据的实时性 D. 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 10.下列不属于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的主要性能参数为( )。 A.最大误差 B.同步范围 C.可用性 D.鲁棒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无线自组织网 2.LR-WPAN 网络 3.传感器的灵敏度 4.战场感知 5. TODA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2.设计基于竞争的MAC 协议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传感器网络实现时间同步的作用是什么? 4. 如何对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方法进行分类? 五、综述题(共20分) 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节点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模块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络与应用 B 1 3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综述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综述 摘要:随着监测环境的日趋复杂多变,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较之传统传感器网络更多地关注于音频、视频、图像等大数据量、大信息量媒体的采集与处理,在军事、民用及商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特点关键技术 0.引言 随着监测环境的日趋复杂多变,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所获取的简单数据愈加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监测的全面需求,迫切需要将信息量丰富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引入到以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的环境监测活动中来,实现细粒度、精准信息的环境监测。由此,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WMSNs)应运而生[1]。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具有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的多媒体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分布式感知网络,它借助于节点上多媒体传感器感知所在周边环境的多种媒体信息(音频、视频、图像、数值等),通过多跳中继方式将数据传到信息汇聚中心,汇聚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全面而有效的环境监测[2]。 1.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一个典型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通常由多媒体传感器节点(multimedia sensor)、汇聚节点(sink node)、控制中心(control center)等。 多媒体传感器节点散布在指定的感知区域内。其采集的数据沿着其他多媒体传感器节点逐跳进行传输,经过“多跳”路由传送节点,最后通过Internet网络或通信卫星到达控制中心。用户通过控制中心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监测任务以监测数据,如图l所示[2, 3]。

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问题的思考

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问题的思考 目前对于水下传感器的研究已经成为逐渐成为新的讨论热点,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会对水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对其主要的特点展开研究。同时对于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我们会进行相关的介绍。 一、引言 水下传感器网络指的是将能耗很低、具有较短通信距离的水下传感器节点部署到指定海域中,利用节点的自组织能力自动建立起网络。我们说水下传感器网络如今的发展是备受关注的,在国际上它是处在前沿领域的,其发展的前景是很广阔的,在多个方面它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例如说在军事等方面。近年来关于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组成是有多个节点构成的,那么接下来我们会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推进水下传感器的通信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传感器网络是目前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的技术之一。我们对于传感器网络的使用,提高了接收信号的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那么对于提高水下传感器通信系统的检测性能我们有以下的几点想法,首先是节点中的多种传感器的混合应用对于搜集信息方面要更加全面周到的反映出其明显特征。其次对于水下传感器的跟踪定位功能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 二、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 水下通信方式主要有长波通信、水声通信、水下激光通信,中微子通信等。长波通信所需要设备体积大价格贵而且效率低,目前主要用于基地和潜艇之间的远程通信;而水下激光通信目前主要研究蓝绿激光水下通信系统,其穿透力强,可实现与水下400m以上的潜艇通信,通信频带宽,数据传输能力强,方向性好,不足的是里活性不够,难以用于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微子通信时最近新兴的技术,较为复杂,目前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因为声波时唯一一种能在水介质中进行长距离传输的能量形式,因此对于水下传感网络而言,水声通信时目前最合适的通信方式,得带各发达国家和军方的高地重视,它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海军军事战略的变革。由于水下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海战可充分发挥近海空间优势。 2006奶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水下移动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列为重点研究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等多家高校和研究单位均已开展了无限传感器网络相关领域的研究。随着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李烨 张旗 黄晓霞 摘?要?随着“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等战略性的课题提出,无线传感网络的核心技术与标准将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在无线传感网络中,低功耗是最核心的问题。本文以降低节点的通信能耗和延长网络寿命为出发点,阐明了通信OSI模型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及传输层的低功耗策略与方法。 ? 1?引言 无线自组织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能够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状态监控、城市交通、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领域。随着“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等国家战略性的课题提出,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甚至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重大意义。 最近二十年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化,然而,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终究是虚拟的,与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互联网必须与传感网络相结合,才能与现实世界相联系。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的新型传感网络(又称物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其目的是让物品与网络连接,使之能被感知、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高度关注与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随着美国“智慧地球”计划的提出,物联网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因素。美国将新型传感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加入传感网的研究,欧盟将传感网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据Forrester等权威机构预测,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将是传感网产业,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 图1?物联网示例图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由其提出的传感网络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协同架构等代表传感网络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已被ISO/IEC国际标准认可。目前,我国传感网络研究已形成以应用为驱动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规模和应用与服务等方面进入了世界领先

【CN109905846A】一种基于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19822.4 (22)申请日 2019.02.18 (71)申请人 天津城建大学 地址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26号 (72)发明人 郝琨 于凯丞 李成 赵璐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12108 代理人 庞学欣 (51)Int.Cl. H04W 4/029(2018.01) H04W 4/30(2018.01) H04W 64/00(2009.01) H04W 84/18(2009.01) G01C 21/16(2006.01) G01C 21/20(2006.01) G01S 19/42(2010.01) (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57)摘要一种基于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其包括设定水下定位系统;建立三维坐标系;自主水下航行器从各个位置向待测节点发送信息;待测节点对自身坐标进行计算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水下自主航行器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是将TDOA定位方法和水下自主航行器结合起来,通过水下自主航行器能够在水域中自由移动的特性,利用水下自主航行器在不同位置对待测节点进行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的距离测算,由此得出待测节点的坐标,不需要节点进行时钟同步。本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定位精度,同时由于使用了水下自主航行器,因此在水下的定位覆盖范围也显著扩大, 耗能也相对减少。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CN 109905846 A 2019.06.18 C N 109905846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