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应用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应用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应用

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导读: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油气资源勘探,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及优选,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录

一、理论篇

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1

我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喜获成果 6

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与战略选区 8

新疆煤炭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法律对策研究 13

油气回收是提高油气资源利用率的必要之举 16

油气资源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19

油气资源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应用 24

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 31

二、发展篇

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简析 36

油气资源税改革下的新疆财税形势浅析 37

油气资源所在地政府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问题与对策 39 油气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41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探索 45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前景 51

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56

中国石化西部油气资源前景解读 58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挑战 59

中国油气资源生产发展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研建 66 中国与中亚油气资源合作现状与展望古丽娜尔 70 中哈油气资源合作面临的挑战趋势及启示 72

中日东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及法律适用 77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资源经济研究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彭飞鸽1袁飞2李志学1

(1.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5;2.江苏省江阴市人事局,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我国现行的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其制订初的目的相悖甚远,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基于石油行业面临的变化,我国目前正在酝酿对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为了促进改革,国内对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总的来说,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我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研究、油气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国家石油安全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系研究、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系研究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其中仍有不足之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油气资源;有偿使用;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F4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645(2009)02-0005-05

0引言

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中存在油气资源税费远不能反映资源的真正价值、税费体系设计不规范、油气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这些问题已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因此对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就显得相当的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1996年,蒲志仲、刘永爱等人提出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为改善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应建立科学的油气价值理论,实现矿权配置的市场化,规范油气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和作业者之间关系等建议。[1](P24-27)之后,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对我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的研究

对于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最初,国内学者们大多都是介绍了国外石油税费制度,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比较来讨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他们的研究增加了我们对国外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了解,对我国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2001年,雷涯邻、赖月莲对我国石油税制进行了分析,并从征收办法这一新角度对国外油气税收制度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存在资源差异考虑不充分、征税方式和计税依据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国内的研究更进了一步。[2](P37-41)2005年,王甲山、李绍

收稿日期:2008-11-28

作者简介:彭飞鸽(1983-),女,陕西武功人,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与审计。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环境补偿机制研究0(项目编号08E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卷2期

平通过对国内外油气资源征收矿区使用费情况的分析,推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存在资源税费重复征收、计税依据不一、管理体制分割等问题,[3](P53-54)较之前只将国外油气税收制度进行比较,推理过程显得更具有逻辑性。2006年,潘继平通过对国内油气资源税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提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两费一税0的税费体系过于复杂、单位税额偏低、资源差异考虑不充分、对油价变化的影响考虑不充分、征税方式和计税依据不合理的问题。[4](P5-8)对于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他的认知是比较深刻的,但是从论证过程来说,仅仅通过对国内油气资源税现状的梳理和分析就推出结论,并不能让人信服。2006年,吴文洁、胡健比较分析了我国石油税费制度与国外矿业发达国家石油税费制度的异同,提出我国石油资源税费制度中存在税费体系过于复杂、资源差异考虑不充分、对油价变化的影响考虑不充分的问题。[5](P5-13)他们的分析有一定的深度,但其最大的贡献则是在方法上,给以后的研究以重大的启示。

(2)解决现行油气资源税问题方案的研究。2004年,孙旭光、张宇等人针对我国现行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没有充分考虑油气藏的各种级差因素及市场因素的问题,提出在对油气资源价值成本级差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准噶尔盆地已开发油田实际情况,采用价值分级方法动态地对不同地区、不同油田、不同油品分别进行评价,确定其资源价值等级,科学合理地确定税赋水平。[6](P526-528)他们用实证法说明了油气资源价值分级方法解决我国油气税费问题,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改革要在全国全面彻底的实施,还需要对石油资源价值分级的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等问题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探讨。2005年,王甲山、李绍平建议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油气资源,实现资源税对油气田企业级差收入的有效调节,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矿区使用费费率的成功经验,对油气资源统一征收矿区使用费。[3](P53-54)但对于如何征收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虽然统一征收矿区使用费有与国际接轨、便于国家征收管理等优点,但其是否适应我国当前国情,是否能贯彻实施下去,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3)完善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政策的研究。在完善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政策方面,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01年,雷涯邻、赖月莲对于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提出了取消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改征矿区使用费和改革目前计量从征的方式的建议。[2](P37-41)2006年,潘继平在描述我国与西方国家油气资源税的基础之上,指出我国现行油气资源税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全国油气资源品质结构和等级研究,系统、科学地划分优劣资源的税额标准;逐步采取计价征收或考虑价格因素的计量征收,或按照某种动态税率标准对油气销售总额分别征收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税;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配比例;资源税费改革与油气产品改革同步配套进行;加强对油气资源的一级管理,逐步建立油气地质勘查基金等五条建议。[4](P5-8)2007年,张贡生、马衍伟针对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构石油资源税费的理论基石;根据石油资源禀赋差异与级差地租性质设计石油资源税费制度;石油资源税(费)率设计中应考虑资源开采利用对环境的损害成本;实行弹性税率;按价计征;改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为权利金制度;建立资源耗竭补偿制度;重新确定油气资源税费收益中中央与地方的分配比例等八条建议。[7](P27-37)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对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更加完善。这些研究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推动改革不断进行。

在我国油气资源税改革方面的研究,近些年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存在问题研究上的新进展。2008年,李富兵、张道勇等人采用通过对国内外油气资源税费进行对比,然后找出中国油气资源税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8](P18-20)与以前的研究比较,他们提出对国内外油气资源税费水平进行比较的概念,但实际内容并没有较大的进步,也仅仅是简单进行油气资源税税目和税率的比较。二是对级差税制的进一步研究。2007年,樊明武、李志学等人在对我国石油业缴纳资源税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实施级差式资源税的必要性,非常详细地介绍了石油资源价值分级的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最后,以石油资源价值分级结果为依据,对我国实施级差式资源税的具体操作

彭飞鸽等: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的新进展资源经济研究

方法作了说明。[9](P49-54)他们的研究,对于全面论证不同地区、不同开采阶段的油气资源级差特征,科学合理、相对详细地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等级分类,在资源税单位税额标准整体提高的基础上,扩大不同等级、品质资源的级差收益,加强对优质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开采,促进低品位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有决定性的作用。

2对我国油气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

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我国油气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对其研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油气储量的定义及分类研究现状。在储量评估之前,有必要对评估的储量范围进行界定。国外对储量的定义和分类的研究文章较多,且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各自相应的分类系统。在国内,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储委会来做的,因此这方面的学者探讨性文章较少。与国外较有代表性的储量定义和分类系统(如石油工程协会(SPE)和世界石油委员会(WPC)的分类系统)比较起来,我国目前的储量分类系统主要差异在于/储量0含义的不同。考虑到国际合作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对目前的储量分类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革。

(2)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对油气储量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1)勘探成本法;(2)收益现值法;(3)实物期权法。胡健、李志学等人对勘探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模型及应用又作了进一步的介绍和分析。[10](P5-7),[11](P7-9)近年来,刘锡健等很多学者提出用实物期权法评估石油储量价值,[12]且历成芳、杨湘龙结合实例表明,经期权理论修正的净现值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不确定性的价值,从而更真实地反映油气储量的价值。[13](P18-20)所有这些方法建立在/地租论0、/财富论0、/效用论0和/社会价值论0等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各方面都认可且操作性较强的储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3)油气储量交易市场的建立及有关立法的研究。从我国油气资源方面的有关法律来看,并无具体的政府部门来加强油气的矿权管理,许多管理职能由国家公司分割代理的状况是不正常的。朱起煌对国外油气矿管权的五种配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应借鉴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尽快确立规范的矿权管理机构,以利油气储量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14](P24-27)

鉴于石油工业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不少国家都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活动实行特别严格的管理。我国仅将其作为特定矿种进行管理。现有的5矿产资源法6、5对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条例6(分陆上和海上)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油气勘探开采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亟待建立相应的法律规范,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石油法0。

(4)石油资源资产的权属管理。虽然国内对油气资源资产的权属管理研究不多,但对矿产资源权属管理的大量研究,对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众多学者持续地探索,矿产资源产权领域中的以下问题在学术界已形成共识: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其所有权是明确的;在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要手段的经济中,矿产资源的产权必须明晰;矿产资源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探矿权和采矿权作为财产权是可以流转的,要建立矿业权流转市场等等。在矿产资源产权研究中,对矿产资源产权的设置与结构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等问题仍存在分歧。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法学界和制度经济学界的深入探讨,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

从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共识的油气储量资产化方法。再者虽然一些学者对油气储量资产的实际会计处理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油气储量资产的实际会计处理问题也未得到解决。尤其是油气储量市场运作问题更是没有进展。在我国油气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盲点,许多问题都需进一步的研究。

在我国油气资源资产化管理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发展。2007年,胡健、吴文洁对长期以来资源经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卷2期

学研究中存在的理论盲点)))忽略了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中矿权与土地产权关系的探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5](P8-15)

3国家石油安全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系研究

有效的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应充分考虑国家石油安全这个重要的因素。国内对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国家石油安全关系的研究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方面是国家石油安全与油气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2003年,张永胜只是提到了我国必须通过油气资源税费改革来增加国内石油产量、提高石油利用效率,以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本国石油安全,[16]对国家石油安全与油气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关系并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则不断深入。2007年,王甲山、王井中通过对我国油气田企业税费政策现状的分析指出,从量定额征收不够合理,不但影响油气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符合保障石油安全的要求。因为中国油气田企业海外上市,都存在相应比例外资股,按照目前征税政策,油价上升利润将部分被外资占据,外资低价享有中国油气资源,有悖于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初衷。[17](P10-14)另一方面是国家石油安全与油气资源资产化的关系研究。2005年,赵春喜、崔连秀就如何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提出加快石油行业市场化进程,放松石油市场准入管制,放开石油开发市场和终端销售市场,允许和鼓励国内有资质的个体和私营企业,以及外国石油公司参与我国的油气资源开发;加大新区勘探开发力度等建议。[18](P294)从我们文献检索的结果看,对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数量比较少,面也比较窄,现有研究成果也不是很深入。

我国在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国家石油安全关系的研究方面的新发展,主要是在国际能源合作方面。如赵建安以世界和中国油气资源赋存、分布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世界和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与供需的基本态式和变化趋势,总结了中国利用世界油气资源的背景和基本格局,提出了中国的战略选择对策:以和平和协商为主要方式平衡世界能源输出与消费的战略关系,全面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工作,坚持油气资源利用多元化和来源多元化原则,全面参与油气资源输出国家和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坚定不移地建立和实施油气资源战略储备,强化利用世界油气资源运输的保障能力。[19](P322-329)

4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系研究

除了石油安全因素,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我国学者在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可持续发展与油气资源税费改革的关系。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04年,谈捷通过与国外石油税制对比,指出我国石油税制存在着增值税征收方式不合理、税率高等问题,建议改革我国石油税收制度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建立起高效、完善的石油工业税制,以促进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0](P29-32)如同以前国内大多数学者一样,她的研究只是将这个问题摆出而已,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2007年,王甲山、王井中指出现行资源税级差调节目的基本没有达到,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也不利于油气资源优化利用,更不利于油气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首先应改变征收机制,将资源税调节级差收入的目的定为保护资源、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完善征收方式,将计税方法由按/销售量或自用量0计税,改为按/从价定率0和/从量定额0复合征收,从而迫使企业注意节约、环保,减少消耗。[17](P10-14)从文献检索的情况看,在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方面,已有的文献资料较少,研究也不深入。

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能源可持续发展关系方面,比较热门的专题则是对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探讨。2007年,韩亚芬、孙根年等人为了解决/资源诅咒0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优化产权制度,防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破坏,在区域政策设计上增大能源补贴和财政转移,促进区域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等建议。[21](P188-193)

彭飞鸽等: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的新进展资源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蒲志仲,刘永爱.油气资源有偿使用问题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1996,(3).

[2]雷涯邻,赖月莲.关于中国石油税费改革的几点思考[J].资源.产业,2001,(8).

[3]王甲山,李绍平.油气资源统一征收矿区使用费的思考[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12).

[4]潘继平.我国油气资源税现状及改革方向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06,(2).

[5]吴文洁,胡健.我国税费制度及国际比较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6]孙旭光,张宇.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价值分级[J].新疆石油地质,2004,(10).

[7]张贡生,马衍伟.我国石油资源税费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12).

[8]李富兵,张道勇.中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探索[J].中国矿业,2008,(2).

[9]樊明武,李志学,等.基于价值分级的级差式石油资源税制研究[J].经济管理,2007,(4).

[10]胡健,李志学,等.石油储量价值评估的勘探成本途径[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3).

[11]胡健,李志学,等.石油储量价值评估的收益现值途径[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4).

[12]刘锡健.石油资源资产价值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13]历成芳,杨湘龙.实物期权法在石油储量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7,(3).

[14]朱起煌.国外油气矿管权的配置模式及其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1996,(1).

[15]胡健,吴文洁.油气资源矿权与地产权的冲突[J].资源科学,2007,(5).

[16]张永胜.论我国对外战略中的石油问题[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17]王甲山,王井中.中国油气田企业可持续发展税费问题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8]赵春喜,崔连秀.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与建议[J].经济师,2005,(6).

[19]赵建安.世界油气资源格局与中国的战略对策选择[J].资源科学,2008,(3).

[20]谈捷.中外石油税制对比分析及政策改革建议[J].当代石油石化,2004,(10).

[21]韩亚芬,孙根年.资源经济贡献与发展诅咒的互逆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07,(11).

(责任编辑王诠)

The Recent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Compensated Use of Oil-Gas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PEN G Feige1,Y UAN Fei2,LI Zhix ue1

(1.T he Research Center of Oil-Gas Resource Economy and M anagement,Xi.an Shiyou University,X i.an,

Shaanx i,710065,China;2.Personnel Dep ar tment of Jiangyin,Jiangyin,Jiangsu,2144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ising of petroleum price,the present system of compensated use of oil-gas re-source in China is far away from the original goal w hen it w as established,and can not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changes facing petroleum industry,our country is discussing the reform in the system of compensated use of oil-gas resource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compensated use of oil-gas resources has been deepened steadily.On the w hole,the domes-tic research mainly concentrates on four aspects:the reform of taxes and administrative charges of oil-gas resources ow ned in China,the assets management of oil-gas resources,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national petroleum security and the system of compensated use of oil-gas resour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il-gas resource and its system of compensated use.The study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but it should be deepened because of som e shortag es.

Key words:oil-gas resource;compensated use;new progress

用户、无管输系统等原因,利用率很低,很大一部

分都被冷放空或烧掉,导致了资源浪费[6]。从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边际油田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平台最终推荐采用热电联供电热站,最大限度利用伴生气,减少伴生天然气的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

3工程设施策略研究

优选和简化工程方案,是边际油气田开发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对国内外各种海上采油设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渤中3-2油田实际情况,推荐采用/简易井口平台+可移动式采油平台0、/蜜蜂式0采油设施方案[7]。

所谓/蜜蜂式0采油设施是对采用集生产、动力、储油、外输、生活为一体的小型移动式生产储油装置的一种形象称呼。其特点是移动性能和重复利用性能,该设施造价较低,建造周期短,生产安全,可以有效地降低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风险,是渤海边际小油气田开发的理想选择。

渤中3-2油田与渤海湾其他边际小油气田滚动开发,若渤中3-2油田采用/简易井口平台+可移动式采油平台0,后面油田可与其共用一套生产设施,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实现/当年决策、当年打井、当年投产0。4结论

(1)渤中3-2油田主力砂体全部应用水平井采油,实现了高速开发。/蜜蜂式0采油工程设施方案做到了合理简化、成本节约,提高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2)同井抽注方式的污水零排放设计,热电联供电热站的应用做到了环保节能。

(3)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得边际小油气田成功开发得以实现。渤中3-2油田的开发模式为渤海开发类似边际小油气田积累了实践经验,开辟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鼎源.海上边际油气田的开发模式[J].海洋石油,1999(1):

1-6.

[2]严世华.浅谈海上边际油气田的开发[J].中国海洋平台,

2007,22(6):7-10.

[3]郑洪印.中国近海油气田高效开发的途径[J].石油天然气学

报,2005,27(5):784-786.

[4]程时清.复杂岩性多底水断块油藏合理开发方式研究[J].特

种油气藏,2007,14(3):62-65.

[5]宋顺琼.采用先进技术确保海上油田高速有效开采[J].中国

海上油气,2002,16(3):160-171.

[6]张理.海上边际油田伴生气的利用[J].中国造船.2007,48

(B11):222-226.

[7]Lovie P M.Developi ng samller offshore fields w ith FPSO[J].

World Oil,July1998:61-66.

天然气将主导未来能源发展

近20年来,世界天然气产量从1991年的20015.3@108m3快速上升到2008年的30655.8@108 m3,年均增长率达2.54%,明显高于同期石油产量年均增长率1.29%的速度。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从1991年的21.7%上升到2008年24.1%,石油却从1991年的38.6%下降到2008年的34.8%。专家预测,随着环保日益受重视,世界能源将形成以天然气为主导,其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存、相互补充的格局。

李晓兰摘编自5中国石化报62010年1月25日

我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喜获成果

从2010年1月16~17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组织召开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评审验收会上获悉,我国在南海北部、南黄海、大庆盆地外围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中取得一批新成果。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是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的油气地质工作,目标是实现油气新发现和重大突破,优选有利目标区和勘探接续区。据介绍,2004年启动的第一批15个项目,迄第30卷第1期刘小鸿,等1渤中3-2边际小油气田开发策略研究#71#

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现状_何小超

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现状 何小超,王娴,杨海军,卫军,王攀,李长亮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520) 摘要:分析了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南海的地理特征和潜在的油气资源概况进行了概述,简单分析了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因素,综述了我国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最后指出深海采油技术、风险的防范和处理事故的技术仍是深海油气开发需要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南海;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量的增大,陆地石油产量的日趋萎缩以及世界上除少数海域以外大部分地区近海油气资源的日趋减少,石油开采转向海洋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目前已探明的世界海洋石油储量的80%以上在水深500 m以内,全部海洋面积的90%以上水深却集中在200~6 000 m之间,因而有大量的深海海域面积有待探明[1]。 另一方面,经过数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海油在深海采油的装备、技术上的突破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支持。亚洲首艘3 000 m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以及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相继建成,填补了中国在深水装备领域的空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深海油气田开发的行列。 1 南海的地理特征和潜在的油气资源[2] 南海因在中国大陆南方而得名,亦称南中国海。它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共有270多个岛屿和海礁。南中国海海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中国疆界内海域面积约210万km2,平均深度是1 212 m,最深处达5 567 m。濒临南海的国家有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从地理位置看,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和联结亚洲、大洋洲的海上战略要道。它北部的台湾海峡通往东海和黄海;南部的卡里马塔海峡通往爪哇海;东北有巴士海峡通往太平洋;西南侧的马六甲海峡联系印度洋,是通往欧洲、非洲的要道。可以看出,南海是我国和其他东北亚国家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非洲等地区的主要海上通道。 南海除了它的战略位置以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对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认识:南海是东南亚地区具有极好油气远景的地区,是继波斯湾、北海和墨西哥湾之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对南中国海油气资源量的估算中外差距较大,199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南中国海地区海上盆地的资源所做的估计为:石油280亿bbl,天然气266万亿m3,而其他西方国家乐观的估计仅为:石油100亿bbl,天然气35万亿m3;而我国的估计为:石油1 050亿bbl,天然气2 000万亿m3。最有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为曾母暗沙盆地、万安盆地、南徽盆地和东纳土纳盆地。目前在南中国海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均有油气发现,估计探明的石油储量约77亿bbl,天然气储量约4.36万亿m3,石油产量约175万bbl/d,天然气产量约710.33亿m3。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都在南中国海地区有重要的油气发现。 2 开发南海油气资源面临的挑战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水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油气储藏条件决定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受到海上自然环境和南海特殊海况等条件的限制,南海天然气开发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2.1 恶劣的自然环境[3] 南海是台风频发海域,每年至少会有4 次台风经过该地区。因此在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增加工程结构强度以适应台风环境。 内波流是中国南海所特有的、严重的、频繁的海洋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在海洋中海水的密度、质量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海洋流。其在南海最快的速度可达到2 m/s,其力量可以将一座平台在瞬间摧毁,其能量非常巨大,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将一座大型的轮船移位于几十公里。 南中国海的海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沙地沙沟比较明显,而且沙波沙脊是移动的,其速度能达到每年作者简介:何小超(1983—),男,工学硕士,配管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平台/FPSO管线设计。E-mail: hexiaochao@https://www.360docs.net/doc/2e4061969.html,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海洋资源简介

海洋资源简介 矿产资源 人们已经发现的有以下六大类: 1.石油、天然气。据估计,世界石油极限储量1万亿吨,可采储量海洋资源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1350亿吨;世界天然气储量255~280亿立方米,海洋储量占140亿立方米。上世纪末,海洋石油年产量达3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0%。中国在临近各海域油气储藏量约40~50亿吨。由于发现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 2.煤、铁等固体矿产。世界许多近岸海底已开采煤铁矿藏。日本海底煤矿开采量占其总产量的30%;智利、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也有开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之一。亚洲一些国家还发现许多海底锡矿。已发现的海底固体矿产有20多种。中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 3.海滨砂矿。海滨沉积物中有许多贵重矿物,如:含有发射火箭用的固体燃料钛的金红石;含有火箭、飞机外壳用的铌和反应堆及微电路用的钽的独居石;含有核潜艇和核反应堆用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的锆铁矿、锆英石;某些海区还有黄金、白金和银等。中国近海海域也分布有金、锆英石、钛铁矿、独居石、铬尖晶石等经济价值极高的砂矿。 4.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世界海洋3500~6000米深的洋底储藏的多金属结核约有3万亿吨。其中锰的产量可供世界用18000年,镍可用25000年。中国已在太平洋调查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有30多万平方公里为有开采价值的海洋资源 远景矿区,联合国已批准其中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分配给中国作为开辟区。富钴锰结壳储藏在300~4000米深的海底,容易开采。美日等国已设计了一些开采系统。 5.热液矿藏。是一种含有大量金属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喷出的高温岩浆冷却沉积形成,已发现30多处矿床。仅美国在加拉帕戈斯裂谷储量就达2500万吨,开采价值39亿美元。 6.可燃冰。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组成的冰态固体物质。其能量密度高,杂质少,燃烧后几乎无污染,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广,资源丰富。据估计,全球可燃冰的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在上世纪日本、前苏联、美国均已发现大面积的可燃冰分布区。中国也在南海和东海发现了可燃冰。据测算,仅中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于中国陆上油气资源量总数的1/2。在世界油气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可燃冰的发现又为人类带来新的希望。 按照中国可燃冰开发战略规划的安排,2006年—2020年是调查阶段,2020年—2030年是开发试生产阶段,2030年—2050年,中国可燃冰将进入商业生产阶段。 由于人类对两极海域和广大的深海区还调查得很不够,大洋中还有多少海底矿产人们还难以知晓。 食物资源 海洋食物资源 仅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年产小麦总量的15倍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 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精品文档5页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基础储量为3700亿吨;矿山铁(即铁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铁)储量为800亿吨,基础储量为1800亿吨。由表3—1可知,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俄罗斯、巴西、中国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300亿吨、250亿吨、210亿吨、210亿吨和18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8.8%、15.6%、13.1%、13.1%和工1.3%,五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71.9%;另外,哈萨克斯坦、美国、印度、委内瑞拉和瑞典也有较丰富的铁矿资源,其铁矿石储量分别为83亿吨、69亿吨、66亿吨、40亿吨和35亿吨,分别占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的5.2%、4.3%、4.1%、2.5%和2.2%。同时,由表3—1还可看出,世界矿山铁储量主要集中在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140亿吨、140亿吨和11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7.5%、17.5%和13.8%,三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48.8%。矿山铁储量和基础储量最能代表一国铁矿资源的丰富程度,因此,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是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同时也说明,乌克兰和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很大,但贫矿多、富矿少,铁矿石含铁量低。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矿山锰(即锰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锰)储量为3。8亿吨,基础储量为51亿吨。世界锰矿资源(基础储量)分布很不平衡,在已探明的51亿吨矿山锰基础储量中,南非独占40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近80%;乌克兰拥有5.2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lo%;而其它国家拥有的锰矿资源仅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10%。从储量方面来看,世界矿山锰的储量分布要相对均衡—些。乌克兰储量为1.4亿吨,占世界储量的36.8%,居世界首位,其后依次为印度、中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加蓬,储量分别为0.93亿吨、0.4亿吨、0.32亿吨、0.32亿吨、0.23亿吨和0.2亿吨,分别占世界储量的24.5%、10.5%、8.4%、8.4%、6.1%和5.3%o上述七国储量之和几乎等于世界储量。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铬铁矿储量为8.1亿吨,基础储量为18亿吨,但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非洲南部。哈萨克斯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分别为2.9亿吨和乙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5.8%和26.1%。南非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分别为1亿吨和2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12.3%和11.1%。哈萨克斯坦和南非两国铬铁矿储量之和占世界储量的48%,两国铬铁矿基础储量之和占世界基础储量的37%。另外,印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也比较丰富,分别为0.25亿吨和0.5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与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1%和3.2%。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一70。之间,约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分布有煤炭资源,其中60多个国家进行了规模性开采。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可采储量5190.6亿吨,占总储量的52.7%;褐煤和亚烟煤可采储量为4653.9亿吨,占47.3%。 尽管全球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储量分布极不平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的一半以上(52.9%)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此外,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和南非的探明储量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28.6%。上述七大产煤国的煤炭探明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的

海洋油气田开发审批稿

海洋油气田开发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 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60多个含油、气构造,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其中,石油储量上亿吨的有绥中36—1(2亿吨),埕岛(1.4亿吨),流花11—1(1.2亿吨),崖城13—1气田储量800—1000亿立方米。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自2005年来,我国近海油气开采勘探进入高速高效发展时期。尽管勘探工作一度遭遇了挫折,但长期的研究和勘探实践均表明中国近海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我们转变了勘探思路, 首先鼓励全体人员坚定在中国近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加大了勘探的投入, 狠抓了基础研究和区域评价, 通过科学策和合理部署, 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勘探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2005 年以来, 共发现了 20余个大中型气田, 储量发现迅速走出了低谷, 并自2007年以来达到并屡创历史新高, 步入了高速、高效发展的历史时期, 实现了中国近海勘探的再次腾飞。其中, 渤海海域以大面积精细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通过区域研究, 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特征的全面再认识促成了储量发现的新高峰; 南海东部的自营原油勘探获得了恩平凹陷和白云东洼的历史性突破, 有望首次建立自营的独立生产装置; 南海西部的天然气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文/江怀友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概述。 发达国家海洋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日渐成熟,海上油气产量继续增长,开采作业的范围和水深不断扩大,墨西哥湾、西非、巴西等海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潮流。 二、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现状。 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油气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占60%,深水和超深水占30%。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浅海和深海的划分标准,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目前从全球来看,形成的是“三湾两海两湖”的格局。海洋油气产量,海洋油气产量在迅速增长,以上是第二部分。

三、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历程。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上石油的延续,经历了从浅水深海、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1887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钻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序幕。 四、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 1.工作环境的特点。与陆上相比,海洋有狂风巨浪,另外平台空间也比较狭窄,这是美国墨西哥湾在05年因为飓风的平台遭到了损坏。 2.勘探方法的特点。陆上的油气勘探方法和技术,原理上来讲,陆上和海洋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陆上的地质调查到海上就很难大规模开展,主要是要受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3.就是钻井工程的特点。无论是勘探还是采油都要钻井,但是在海上,要比陆上复杂得多,因为海上我们要到平台上进行钻井,根据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钻井平台。 4.投资风险特点。因为海上特殊的环境,因此它的勘探投资是陆上的3-5倍,这张图,随着深度的增加,成本在增加。但是海洋勘探开发也有优势,比如说在海洋的地震,地震船是边前进边测量,效率比陆上要高。以上是第四部分。 五、世界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况。 我们讲一下世界海洋的格局,找到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海洋工程装备指海洋工程的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的装备,但是目前把开发装备认为是主体,世界海洋油气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的格局,目前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挑战和机遇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挑战和机遇 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 深水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全球范围内,海上油气资源有44%分布在300 m以深的水域,已于深水区发现了33个储量超过8 000万m3的大型油气田;此外,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总量(含碳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总含碳量的2倍,其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是陆地冻土带的100倍以上。到2004年末,全世界已有124个地区直接或间接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其中海洋有84处,通过海底钻探已成功地在20多处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岩心;同时,在陆上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已获得成功。 我国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30亿~300亿吨,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在我国南海海域已经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及生物等标志,但我国目前油气开发还主要集中在陆上和近海。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需求的增长,在加大现有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开辟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以寻求新的资源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 1世界海洋石油工业技术现状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深水油气田开发中,传统的导管架平台和重力式平台正逐步被深水浮式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所代替(图2),各种类型深水平台的设计、建造技术不断完善。目前,全世界已有2 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最大工作水深张力腿平台( TLP)已达到1 434 m、SPAR为2 073 m、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FPSO)为1 900 m、多功能半潜式平台达到1 920 m以上、水下作业机器人(ROV)超过3 000 m,采用水下生产技术开发的油气田最大水深为2 192 m,最大钻探水深为3 095 m。与此同时,深水钻井装备和铺管作业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全世界已有14艘在役钻探设施具备进行3000 m水深钻探作业能力,第5代、第6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已在建造中(图3)。第6代深水钻井船的工作水深将达到3 658 m,钻井深度可达到11 000 m;深水起重铺管船的起重能力达到14000吨,水下焊接深度为400 m,水下维修深度为2000 m,深水铺管长度达到12 000 km1)。 2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技术现状 若从1956年莺歌海油苗调查算起,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合作开发到自主开发的技术突破,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水深200 m以内海上油气田的技术能力,建成投产了45个海上油气田,建造了93座固定平台,共有13艘FPSO (其中8艘为自主研制)、1艘FPS(浮式生产装置)、4套水下生产设施,形成了3 9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海洋油气勘探新技术

海洋油气勘探新技术 摘要:近些年来,陆地油气资源逐渐面临枯竭,大家都将目光转向海洋。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的第一步就是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本文通过对几种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技术的描述,介绍一下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海洋油气勘探技术新发展 1.引言 我国是海洋大国,传统海域辖区总面积近3×106km2[3,4]。以300 m水深为界,浅水区面积约1.46×106km2、深水区面积约1.54×106km2{2]。南海我国传统疆界内石油地质储量为1.6439×1010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4029×1013 m3,油当量资源量约占我国总资源量的23 %,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300 m以下深水区盆地面积为5.818×105km2,石油地质储量为8.304×109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7.493×1012m3。目前我国在南海的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北部4个盆地,面积约3.64×105km2[3,4]。 陆地油田经过长期的勘探开发,大部分已进入勘探开发的后期,受勘探资源枯竭以及油田开发规律的影响,陆地油田产量增长难度较大,不仅如此,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陆地典型老油田的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图1给出了1971年到2013年全国石油产量构成柱状图,全国石油产量整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以陆地油田为主的公司年产油增长缓慢,自1990年以来,全国石油增长总量的60 %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我国近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的程度远低于陆地,尚处于蓬勃发展期,近海油气田将是我国油气产量主要的增长点。当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年产油气当量规模在5×107t,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发展规划,到2030年国内海上将建成1×108t油气当量年产规模,未来17年将增加一倍的产能,届时近海油气产量在我国石油产量构成中的比重将更加突出,近海油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1]。

全球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全球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文|康玉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全球共发育上千个沉积盆地,它们的形成演化以及所经历的构造作用非常复杂,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沉积盆地类型进行过多种划分,但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笔者基于对全球主要大型盆地进行的几十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对沉积盆地提出以下划分标准: ①大地构造背景及环境、构造体系特征、地球动力学因素等; ②盆地形成演化及纵横向结构特征; ③盆地充填沉积及相变。 据此将上千个沉积盆地总体上划分为3大类型: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其演化特征、沉积体系及油气分布规律等均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研究盆地类型及盆地演化特征,不但可以丰富石油地质 理论,而且对油气勘探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古生代克拉通盆地 1.1克拉通盆地的概念 克拉通盆地的概念:有广泛沉积、-般规模较大,以浅海相沉积为主,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岩浆活动较弱,多呈碟状、大而平缓的沉积盆地。该类盆地主要发育在古生代及中生代早期。

全球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在各大地块均有。如中国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盆地,俄罗斯西伯利亚盆地,美国密执安、二叠盆地,中东波斯湾盆地,非洲利比亚木祖克盆地等(图)。 1.2克拉通盆地的演化 1.2.1中国克拉通盆地的演化

中国大陆的形成及演化情况如表所示。 中国克拉通盆地演化共分4个阶段(表),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演化特征如图所示。

1.2.1.1裂陷-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Z-O2) 震旦纪早期-早寒武世昆仑-秦岭裂谷带已扩张成洋盆,发育了完整的洋脊型蛇绿岩套,华南陆块与华北-塔里木-柴达木陆块分离。此时,后3个陆块尚未分离,遍布于华北陆块南缘,如河淮、豫西、北秦岭、北祁连镜铁山、北山,柴达木陆块欧龙布鲁克、阿尔金山,塔里木陆块鲁克塔格等地,震旦系-下寒武统冰碛岩是充分的证据。 祁连-阿尔金的裂谷期延续到中寒武世早期。甘肃郭米寺一带早寒武世晚期-中寒武世早期大面积出露的富钠酸性火山岩和少量双峰式基性火山岩,含有多金属硫化矿产的较深水硅泥质沉积标志了裂谷轴之所在。中寒武世中晚期洋脊型-裂谷型蛇绿岩的出现表明北祁连已从裂谷阶段演化到了洋盆阶段。这时塔里木陆

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姓名:龚文 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班级:矿物S101 学号:201071012 2011 年 6 月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班级:矿物S101 学生:龚文学号:201071012 资源评价是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勘探数据、成果与地质认识综合分析归纳基础上,通过恰当方法,对地下油气资源总量与分布做出估算与评价。油气资源评价是为油气勘探决策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油气勘探决策的依据,为政府制定国家能源政策提供依据的一门科学,它是石油勘探综合研究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介于石油地质学和勘探经济学之间的一门应用学科。 油气勘探评价包括区域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具体勘探目标评价两大方面。油气勘探评价结果是制定勘探部署决策、开展具体勘探生产实践的主要依据与基础,可以说,勘探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中首要且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因此,探讨与分析油气勘探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技术发展水平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提高勘探评价水平,不断满足勘探生产的实际需要,以及促进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油气勘探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 1 .1区域资源评价只关注总资源量,不能提洪资源的空间分布,无法称总资源量落实到具体目标,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及专家特尔斐法等四大类川。 以盆地模拟为主的成因法,虽然能够较好地揭示评价区内各烃源灶的生烃潜力,但由于目前在油气运聚模拟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技术难题,尚无法在工业评价中真实重建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从而难以直接得到各勘探目标的工业聚集量(资源量)。因此,在实际工业化评价中,成因法资源量计算一般采用生烃量乘以运聚系数或排烃量乘以聚集系数的方式得到。 类比法是在对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理论依据为地质成因与结构相似的地质对象之间,其油气资源潜力具有相应的可比性。因此,类比法的主要做法是:首先进行评价对象的地质特征分析并选定已知类比对象;然后根据类比对象之间的具体参数指标值确定两者的相似性与相似系数,从而确定评价区的关键参数—资源丰度值;最后利用资源丰度值,采用对应的面积丰度法、体积丰度法、沉积岩体积法得到评价对象的总资源量。可见,作为一类应用于低勘探程度地区的简便评价方法,类比法无法提供具体目标及目标资源量。 统计法,是根据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整理、分析已完成的勘探工作和(储量)成果,建立预测模型,进而预测未发现油气资源量并估算总资源量。根据其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及着眼点的不同,又可分为统计趋势预测法、油气田(藏)规模概率分布法、地质因素分析法等3类。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分析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分析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支撑着世界工业、经济和军事的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来源。我国是重要的石油消费大国,人口多,地域广阔,工业化规模广等,使得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但是,现阶段的石油资源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为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经济支出。为缓解当前状况,应加强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合理性开发,针对此项问题,文章就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模式的战略性构建予以分析。 标签: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战略 海洋中蕴含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存在着固态、液态、气态等多种形式。然而,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各个领域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大,陆地资源状况严峻,部分区域出现了枯竭的状态。为了支撑我国的全面发展,必须着眼于海洋资源,注重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合理化开发,运用深水处油气开采技术对海洋内的相关资源进行开采,能及时获取新能源,进而替代原有的能源供社会各个领域的使用。 1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先进性的勘查与开采技术 通过对现阶段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现状的有效分析,了解到由于受到国家实力、人为素质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勘查与开采技术相对落后,致使油气资源开采质量与效率不高。我国地产丰富,海域面积相对较广,在管辖范围内的海域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为油气开采提供优质的开采平台[1]。但是,尤其勘查与开采技术不过关,是制约油气资源开采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相对落后,科学技术含量低,缺乏先进的海洋勘查设备与探测设备,制约着油气开采的质量,是当前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社会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过大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各个领域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油气资源常常是供不应求,由于技术的约束,导致油气开采效率不高,开采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能源紧张的状态始终未得到有效的缓解。为了维持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我国不得不采取能源进口措施,2012年,我国进口原油达到约2.8亿吨,越来越依赖于石油进口方式,致使资金费用大量流失海外,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抑制性。来自国土资源局的消息,中国的陆海天然气沉积量为600万km2,但是三大石油公司在相关数据登记时,其所登记的数据为435km2[2],真实的开采情况要远远低于登记的数据,使得天然气开采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1.3 油气开采导致的环境问题恶劣

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

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现状据预测,全球陆上的油气可采年限约为30-80年。随着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进入21世纪,世界随之步入了石油匮乏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石油时代”。 业内专家表示,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丰富的资源现状让全世界再次将目光瞄准了海洋这座石油宝库。 据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会提高到35%。2009年海洋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41%。 目前,深水和超深水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采的重点领域。TSC海洋集团董事长蒋秉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海洋石油方面,过去十几年世界上新增的石油后备储量、新发现的大型油田,有60%多来自海上,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深海。” 中国的沿海大陆是环太平洋油气带的主要聚集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据预测,中国海洋油气的资源量达数百亿吨。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第二大国,2009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因此,加快中国海洋石油工程业务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及储量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世界(不含美国)海洋待发现石油资源量(含凝析油)548亿吨,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7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的47%和46%。因此,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测前景良好。 世界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资源一样,分布极不均衡。在四大洋及数十处近海海域中油气含量最丰富的数波斯湾海域,约占总储量的一半左右;其余依次为: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海域、北海海域、墨西哥湾海域、中国南海以及西非等海域。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两极大陆架也蕴藏着丰富的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广泛且具有不平衡性。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 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 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比较丰富的有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其中地质储量在5,000亿吨以上的7个大煤田是苏联的勒拿、通古斯、泰梅尔、坎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巴西的阿尔塔—亚马孙,美国的阿巴拉契亚。此外,储量超过10亿吨的煤田尚有近200个。 各大洲相比,北半球的三大洲都比较丰富,现探明煤炭资源量中,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2.7%;北美洲有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8.0%;欧洲及欧亚大陆有28709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1.6%。南半球各大洲的煤炭资源都比较少,其中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2%;非洲和中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5. 6%。 从各国拥有煤炭资源来看,储量上100亿万吨的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10个国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探明储量246643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27.1%;其次是俄罗斯,探明储量157010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7.3%;中国和印度分别是114500百万吨和92445万吨,分别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2.6%和10.2%。 2005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909064百万吨,其中:北美洲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8.0%;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2%;欧洲及欧亚大陆287095 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1.6%;非洲与中 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5.5%;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2.7%。

全球油气分布特征

目录 一、前言 (2) 二、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2) 2.1世界石油储量 (2) 2.1.1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不足 (2) 2.1.2世界石油储量分布不均 (3) 2.2全球石油价格及发展趋势 (5) 2.3全球石油的分布和储量 (5) 三、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9)

一、前言 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因石油而引起的争端和战争不断,甚至有人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对能源争夺的战争。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它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其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它还与该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及控制力相联系。在此种情况下,各国都在努力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对经济的作用越大,就越造成世界经济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日本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但其自身能源匾乏,主要依赖进口。中国虽然自己有石油生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93年起,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2003年日消费石油546万桶,己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二、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2.1世界石油储量 2.1.1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不足 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是非再生资源,探明储量对石油价格影响很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世界油价长期走低,导致国际资本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大量撤离,自此世界石油勘探再无重大进展,国际石油市场新增产能停滞不前,而原有产能却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据工AE估计,现在低成本的大油田基本上都己被发现,

全球油气资源分布格局

1 中国于年开始,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成为石油进口国A.1978B.1985C.1993D1999答案C 2 中国天然气生产量一直自我消费,从年开始天然气消费量开始大于生产量,成为天然气进口国A.1978B.1990C.2001D.2009答案D 3 OPEC国家包括国家A.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以色列B.伊朗、卡塔尔、利比亚、印度C.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巴尼亚、尼日利亚等D.科威特、伊拉克等答案:D 4全球最大油田是沙特阿拉伯的油田。发现于1948年,1951年投产,最终可采储量107亿吨大庆布尔干加瓦尔基尔库克答案:C 5全球最大气田是气田,拥有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30万亿立方米 A.卡塔尔-伊朗的北方-南帕斯B.克拉2C.苏里格D.乌连戈依答案:A 6海上大气田分布较多的盆地主要是等A.欧洲的北海盆地和波斯湾海盆地 B.墨西哥湾岸盆地和渤海湾盆地C.吉普斯兰盆地和巴布亚湾盆地D.波斯湾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答案:A 7中国最大整装气田是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缘的气田A.苏里格B.克拉2C.普光D.威远答案:A 8中国天然气丰富的盆地主要有A.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B.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C.渤海湾盆地和沁水盆地D.江汉盆地和四川盆地答案:B 9欧洲的含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其东部、西部和南部,有等。 A.伏尔加-乌拉尔盆地、中欧盆地等B.北海盆地、巴黎盆地、洛杉矶盆地等C.莫斯科盆地、波罗地盆地和红海盆地D.北海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等答案:A 10 欧洲的主要产油国为等A.英国、阿尔巴尼亚等B.挪威、荷兰、英国等C.挪威、德国等D.英国、波兰等答案:B 11全球油气最丰富的含油气盆地是等A.波斯湾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等 B.波斯湾盆地、莫斯科盆地等C.红海盆地、三叠盆地等D.渤海湾盆地、吐哈盆地等答案:A 12全球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是 A.西西伯利亚盆地B.波斯湾盆地C.塔里木盆地D.滨里海盆地答案:A 13 全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域分布不均。目前发现主要集中于等地区A.中东、俄罗斯B.非洲和北美C.东南亚、大洋洲D.非洲和中南美洲答案:A 14全球石油生产开始的时间很早,最早开始有石油产量记录的时间是年 A.1850B.1857C.1901D.1910答案:B 15 国家是全球第一个有产量记录的国家A.俄罗斯B.美国C.加拿大D.罗马尼亚答案:D 16天然气勘探比石油勘探要晚!年才有天然气年产量记录,当年产气710亿方A.1920B.1936C.1940D.1960答案:B 17 年,全球石油产量超过1亿吨。A.1910B.1921C.1931D.1938答案:B 18 . 2010年末,全球天然气年产量由高到低排名的国家依次是等A.沙特阿拉伯、伊朗B.美国、俄罗斯、加拿大C.伊朗、卡塔尔和中国D.卡塔尔、俄罗斯、伊朗答案:B 19 全球已探明的超重原油和沥青砂的地质储量较高的国家主要是等A.俄罗斯、美国、沙特阿拉伯B.加拿大、俄罗斯、委内瑞拉C.加拿大、俄罗斯、委内瑞拉D.沙特阿拉伯、卡塔尔、伊朗答案:B 20 全球主要产煤国有和澳大利亚。A.俄罗斯、加拿大B.中国C.美国、加拿大D.澳大利亚答案:A

世界各国竹资源分布和发展

世界各国竹资源分布和发 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世界各国竹资源分布和发展 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木质资源,在当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木材短缺的背景下,研究的发展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世界竹类资源分布状况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已达220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左右;年竹材产量1500万~2000万吨。 世界竹子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有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印度有竹林面积约万公顷;缅甸有竹林面积有217万公顷;泰国有竹林面积81万公顷左右;孟加拉国有竹林面积60万公顷;越南有竹林面积100万公顷;美洲的竹产区南至阿根廷南部,北至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在北美,主要集中在东部。 亚马孙河流域有34,000万公顷森林中,有1,020万公顷的竹林,占森林面积的3%;非洲竹区范围较小,南起莫桑比克南部,北至苏丹东部: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 近百年来,英、法、德、意、比、荷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 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状况 亚太竹区是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的45%,竹种资源占全世界竹种资源总数的80%。 1、中国竹产业。 历史悠久,树立了产业榜样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作“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