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其特点

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共发现油田493个,累计探明含油面积15092㎞,石油地质储量190.66×108t,可采储量54.99×108t,平均采收率29%。在493个油田中,特大型油田一个,这就是著名的大庆喇萨杏油田,含油面积920km地质储量41.7×108t大型及特大型油田合计34个占油田总数的6.1%地质储量共112.7×108t占全国储量的59.6%。中国80%以上的石油储量分布陆相沉积盆地中。从地理分布状况来看,陆上(含海滩)有油田465个,占全国储量的94.7%。海上油田28个,地质储量10.15×108t,占全国储量的5.3%。

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国东部地区,包括大庆、吉林、辽河、冀东、大港、华北、中原、胜利、河南、江苏、江汉和安徽等油区,共有油区322个,石油地质储量为148.05×108t,占全国总储量的77.7%。中部地区,包括长庆、四川和滇黔桂油区,发现油田62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13×108t 占全国储量的4.8%。西部地区,包括玉门、青海和新疆塔里木、克拉玛依、吐哈油区,共有油田81个,石油地质储量为23.32×108t,占全国储量的12.30%。

一、盆地油气聚集和分布的基本理论要点

1、陆相盆地凹陷期具有一定规模和稳定状态的水体,是生物发育和生油岩系形成的物质基

础。

2、高速的补偿率与非补偿率交替沉积是陆相盆地成油的重要条件。

3、陆相湖盆水体的性质这烃类的形成以及丰度。

4、河湖沉积体系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叠置砂体和生储组合类型。

5、陆相盆地多种类型的有效圈闭控制着油气的聚集和分布。(有效圈闭为A、位于或邻

近生油凹陷B、与各类储集岩体(包括三角洲砂体、湖体扇砂体、洪积扇砂体、沙坝、碳酸盐古盐溶合裂缝发育区)有机的配合C、圈闭形成期早于或者与油气生成和运移期相同)

6、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是陆相盆地油气聚集的显著特征。

7、盆地的地质结构控制着油气藏类型在水平面的分布模式。

(1)、断陷型裂谷盆地油气藏分布模式。

(2)、断坳型裂谷盆地油气藏分布模式。

(3)、复合型盆地油气藏分布模式。

(4)、山间盆地油气藏分布模式。

8、在含油气盆地中多含油气结构系具有普遍意义,控制着油气藏类型的纵向分布。

9、早纵向上油气藏相态分布主要受生油岩的成熟程度和温度、压强条件控制。

二、陆相油藏特征

第一节陆相湖盆的沉积特征

一、陆相沉积盆地的类型

1、拗陷盆地

2、裂谷盆地

3、大陆边缘近海盆地

4、褶皱带内盆地

二、陆相盆地的沉积填充形式

1、大型拗陷盆地沉积填充形式

1)冲积扇—辩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及深湖泥质沉积

2)冲积扇—辩状河—三角洲—湖底扇及深湖泥质沉积

3)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及深湖泥质沉积

4)冲积扇—河流—滨浅湖沉积

2、裂谷盆地沉积填充形式

1)冲积扇—湖底扇—深湖泥质沉积

2)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及深湖泥质沉积

3)冲积扇—辩状河—三角洲及深湖泥质沉积

4)滨浅湖沙滩和沙坝沉积

5)冲积扇—河流—沙坝(三角洲)—盐湖沉积

3、褶皱带内盆地沉积填充形式

(1)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充填形式

1)扇三角洲—湖底扇及深湖泥质沉积

2)冲积扇—辫状河—曲流合—三角洲—湖泊沉积

3)冲积扇—辫状河—曲流合—三角洲—海相沉积

(2)活动大陆边缘盆地充填形式

1)冲积扇—曲流合—三角洲—湖泊沉积

2)冲积扇—曲流合—三角洲—海相沉积

三、陆相湖盆的沉积体系

1、冲积扇体系

2、河流体系

3、三角洲体系((1)曲流河三角洲(2)辫状河三角洲(3)扇三角洲)

4、湖泊体系

5、沼泽体系

第二节陆相油藏储集层特征

一、陆相碎屑岩储集层具有多层、薄层、沙泥岩间互的特点

1)四周环山或高地作为碎屑物质供应区,以湖盆为沉积中心,呈多物质、多沉积体系向湖盆汇集。

2)湖盆规模较小。

3)湖泊水体规模小、能量小。

4)频繁的湖进湖退。

二、不同的沉积环境的碎屑的碎岩共存于一个油藏,加剧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

1)各种沉积环境的碎屑岩里深湖区距离都很近。

2)烃源岩所占面积大。

三、陆相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具体特征

孔隙非均质性:表示储集层岩石内部孔隙大小、分布和连通状况的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表示单个油层层内垂直向上岩石粒度和物性的非均质性

平面非均质性:表示一个含油砂体平面上不同部位岩石物性的非均质性

层间非均质性:一套含油层系内各个油层之间的非均质性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来说,储集层非均质性的核心是渗透率非均质性,通常用以下参数来表示:渗透率级差: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之比值

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标准偏差与其平均值之比

渗透率突进系数(或非均质性系数):是指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之比值

四、矿物、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结构复杂

近物源段距离搬运导致陆相湖盆碎屑岩矿物和结构成熟度都很低。中国中、新生代湖盆碎屑岩几乎全属长石——岩屑砂岩类,极少发育石英砂岩。颗粒分选以中到差为主,良好分选者极少;杂基含量极高,纯净砂岩几乎不见。这些特征进一步导致了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

五、储集层物性变化大,各级渗透率都有分布

六、储集层埋藏深度以中浅层为主

第三节陆相油藏原油及其他流体性质

一、原油性质

1)原油粘度

中国有65.8%的原油粘度高于5mPa·s,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原油粘度偏高的面貌。东部主力产油区的绝大多数油田的原油粘度全部高于5 mPa·s。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中国东部油田较大部分可采用储量须在高于含水阶段采出。低渗透率原油残藏原油粘度低,近年西部发现较多的亲质油油藏。

2)含蜡量与凝点

3)含硫量

原油中的硫一有机物形式存在。硫是活跃元素,当超过一定量时,对管线由严重的腐蚀作用,影响原油的加工工艺和经济价值。

4)相对密度

中国原油储量按相对密度分析:

轻质油:相对密度低于0.87的占59.7%;

中质油:相对密度0.87~0.92占21.6%;

种质油:相对密度高于0.92占18.7%;

5)油藏内原油性质变化

二、溶解气性质

三、地层水性质

1、地层水总矿化度变化范围大

2、油藏地层水型以CaCl2,NaHCO3型为主

四、流体分布

1、绝大部分原油储存于边水层状油藏(一种是在一定层断内油水分异明显的油藏,一种是油、水层复杂间互的油藏)

2、古地貌、古潜山等盆地基岩油藏都属于块状油藏

3、不存在大型天然水压驱动的油藏

4、气顶产状类似于边水

第四节陆相油藏的圈闭及断层特征

一、油藏圈闭类型

统计表明:构造圈闭油藏占全部储量的53.7%,板块圈闭油藏占15.6%,

岩性圈闭油藏占24.3%,地层圈闭油藏(包括古潜山)占6.4%。各个油区有所不同。主要产

油区大庆、吉林、辽河、胜利、塔里木、吐哈等油区以够着圈闭为主;大港、中原等油区以断口圈闭油藏为主;长庆、延长、新疆、四川等油区以岩性圈闭油藏为主;华北油区以断块圈闭(古潜山)油藏为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圈闭类型则有一定差距。西部地区以背斜圈闭为主。东部地区以断块圈闭占相当比例。

二、断层特征

中国境内的断裂方向有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北北西—北西、北西西—东西和近东西等六组。深大断裂可划分为古亚洲断裂体系、特提斯—喜马拉雅断裂体系和滨太平洋断裂体系。

盆地内断层可分为四级:一是盆地边界断层;二是二级构造断层,控制着含油气构造带;三是局部构造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圈闭;四是局部构造内断层。

影响油藏注水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四级断层或更一次级断层。这些断层的产状,除受区域大断裂体系的控制外,局部构造因素对其影响也很大,级次越低,后者的影响愈大。

以下为几个代表性油田的实例:

1、酒西盆地老君庙油田

断层局部改变了油水系统。老君庙L油藏是一个完整的不对称穹窿背斜构造,是个中国西部典型的挤压型构造。轴向北西(290°)——南东(110°),长轴6.6Km,短轴3.3Km,北陡(倾角30°~60°,甚至倒转)南缘(倾角22°)。平均埋藏790m,构造闭合幅度720m。

构造北翼被北西西向逆掩断层切割掩挡,南翼为边水封闭。发育断层4组(图1),除F35平移断层不封闭外,其他对油气均有封隔作用(表1)。北翼被多条逆掩断层分隔成几个独立断块;南翼油水边界受背斜高程度控制,而高程在断层两侧有所不同;西翼形成局部小型独立断块(F105、F101断层交切)。在注水开发中全油藏受断层分隔形成了6个开发区。

2、东濮凹陷濮城油田

濮城构造是个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走向北北东,长15Km,宽4.5Km构造面积54的(图2),构造西翼陡,东翼缓,向南北两端状,有浅而深,构造倾角及隆起幅度逐渐增大(表2)。

主要断层将濮城油田划分五东、西、南三个开发区,8个断块区和52个断块(表3)断层破坏了背斜油田统一的油水系统(图2图3)然而断块区面积都大于3的,且西区濮4断块区(濮4断层以西)为油水主体,占有多数储量,仅其东侧形成一个面积不足2的的复杂断块区。总体来说,是个受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油田。

3、济阳拗陷东辛油田

东辛油田是中国东部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位于济阳拗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段,东西长约28Km、南北宽7.7Km,以探明含油面积85,地质储量约1.3×108t。油田形成过程中具有边缘边段的特点,故发育了数百条多种级别大小不同的断层,使油田成为复杂断块油田(图4)。其地质特点表现为:

1)主断裂控制下的由多级别断层构成的复杂断裂系统,把油田分割成众多相互独

立的断块油藏群体。

2)含油层系多,断块油藏之间含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

3)储集层物性、原油性质、油层产能差别大。

4)天然驱动方式与能量差别大。

①天然能量充足、稀油膏渗透、开启型强边水驱断块油藏

②有一定天然能量、以中高渗透中低粘度为主、半开启弱边水驱油藏

③无边水封闭型纯弹性驱的断块油藏和高粘度稠油油藏

三、裂缝特征

裂缝是烃类储集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具天然裂缝的储集层在中国有大量发现,除碳酸盐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等基岩油藏普遍发育裂缝外,以碎屑岩为主体的陆相储集层中,也有不少发现,特别是低渗透碎屑岩储集层,裂缝的普遍存在及其在注水开发中发的作用不容忽视。

1、以构造断裂为主

储集层裂缝主要有两类:构造缝和成岩缝。中国碎屑岩储集层中的裂缝以构造缝为主。成岩缝较少,且常见的是层面缝,由于其低角度的产状,在上覆岩石压力的作用下多数难以开启,在注水开发作用不大。构造缝中,高角度张性和张扭性缝对注水开发影响最大。

构造缝产状,受制于大地构造机制,东西部地区有所不同。东部地区处于伸展型盆地构造体制,裂缝常以一组优势组出现,近似区域性裂缝特征。如松辽盆地南部诸多油田中,注水开发中起窜流作用的都是近东西这一组裂缝。西部地区属于挤压型构造机制,构造裂缝伴随褶皱形成,其发育产状受局部构造控制,在背斜中出现多组系特征,注水开发中,裂缝引起的窜流表现得更为复杂,调整控制更难。

2、裂缝强度属中小型

裂缝强度指裂缝规模、发育程度,以及对储集层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增强度的综合反映。裂缝规模是指裂缝宽度、延伸长度。裂缝的有效宽度即裂缝开度。

3、大多数构造裂缝属于潜在缝性质

中国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发育的构造裂缝的特征,即多属潜在缝。在原始地层状态下,裂缝并为张开,只有在人工激动(压裂、注水等)促发裂缝张开后,流体渗流才出现双重介质特性.

第五节陆相油藏类型

一、分类油藏特征

1、多层砂岩油藏

中国的大型油田多属于此类,如大庆喇萨杏油田、胜利胜坨油田、中原濮城油田等。这类油田均具有中高渗透率储集层,其成藏圈闭条件以各种成因的背斜构造或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为主,构造形态比较完整且相对简单,构造面积大,构造闭合宽度达数百米。(1)、“河流——三角州”体系沉积的多层砂岩储集层是这类油藏的首要特点。

1)储集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2)层间非均质性事主要矛盾,决定于沉积相变,相带类型的多少及相带组合关系。(2)、整体构造控制油藏

多层砂岩油藏的成藏圈闭条件及各种成因的背斜为主,构造形态比较完整且相对简单,构造面积大,闭合高度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2、气顶砂岩油藏

气顶油藏是指圈闭上方存在有气态烃的油藏。气顶油藏又可根据气顶指数(气顶与油区的体积比)、烃类流体性质、油气水接触关系等条件,进一步分类。气顶油藏在中国老油区都已有所发现并投入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庆油区喇嘛甸层状砂岩气顶油藏、中原油区濮城油田西沙二气顶油藏和辽河油区双台子油田气顶油藏。这些气顶油藏的特点是:(1)储集层为多层砂岩

(2)具统一的油气、油水分界

(3)气顶指数大小不一,较小者居多

(4)流体性质多样化

3复杂断块油藏

油层上倾方向被断层遮挡形成圈闭的油藏称为断块油藏;以断块油藏为主的油田称为断块油田;地质储量一半以上储量于面积小于1的油田,称为复杂断块油田。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时渤海湾地区首先突破的,之后又在中原、江汉、江苏等油区有了新的发展。

断块油田的特点:

(1)构造特点

1)断层多、断块小、构造复杂

2)构造类型多,以断块构造为主

(2)储集层特征

1)储集层沉积

2)储集层物性较好,但变化大

3)含油系多,主力含油系层分布突出,面积大

4)不同区块含油层系不同

(3)原油性质变化大

(4)油藏特点

1)油藏类型多,按圈闭类型分为两大类:断块油藏和混合型油藏

2)油水关系复杂,油藏数目多。

3)断块油藏之间天然能量不同

4、低渗透率砂岩油藏

(1)低渗透率砂岩储集层

1)储集层沉积特征

2)岩石学及岩石物理

3)孔隙结构

4)宏观非均质性

5)裂缝

(2)构造

(3)流体分布及其性质

1)原油

2)天然气

3)油层水性质

4)原始油层压力和温度

5、砂砾岩油藏

砂砾岩油藏是指砾岩、砾状砂岩等碎屑储集层为主的油藏,它们仍属孔隙型油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砂岩油藏,具有更为复杂的双重孔隙结构等重要特征。在准格尔盆地、泌阳凹陷、渤海湾盆地、二连山盆地等地区均有发现,常见的有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冲击,其中为典型的是克拉玛依冲积扇相砾岩油藏及双河油田扇三角洲相砂砾岩油藏。

(1)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以双重孔隙结构为主

(2)厚层块状,层内非均质性突出

(3)平面连续性相对较好,非均质性仍大

6、裂缝性潜山基岩油藏

裂缝性潜山基岩油藏是根据储集层特性划分的油藏类型。我国的裂缝性潜山油藏多属于断块古潜山油藏,虽然储集层为古生代海相沉积的基岩,但生油层为中、新生代类型沉积的泥岩,属于“新生古储”油藏。从70年代开始在华北、胜利、辽河发现和投入开发30多个裂缝潜山基岩油藏。油藏储量占总储量的8%,其特征有:

1)储集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和变质岩、火成岩

2)储集层孔、洞、缝发育,具有双重介质特征

3)由多种类型圈闭形成油藏

4)以块状油藏为主,底水活跃

7、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是根据原油性质进行分类,凡是地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的油藏都划归为这一类.其具有以下特点:

(1)原油粘度高、密度大

(2)稠油油藏储集层以河流相为主

(3)以构造圈闭为主,边底水较活跃

8、高凝油油藏

高凝点油藏是根据原油凝点进行分类的油藏,就是原油凝点高于40℃,相应的含量油藏多属于构造圈闭油藏。油藏储集层层数多,边水比较活跃,部分厚油层可形成底水油藏。

如港羊三木油田田馆Ⅰ、Ⅲ油藏均为底水油藏;胜利单家寺油田上部储集层为边水油藏,下部沙三段6、7砂体为底水油藏。

(1)原油凝点高、含蜡量高

(2)储集层为多层层状砂岩、物性中等

(3)储集层温度均为高于凝点温度

参考资料

《中国油藏开发模式》王乃举编著

《中国油气聚集与分布》《中国油气聚集与分布》编委会编

中国油田分布图及各油田产量等情况介绍

中国油田分布图及各油田产量等情况介绍 节能产业2010-03-06 17:21:10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 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领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目前,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3.4.1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是海洋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几乎与海洋中所有现象都有密切的联系。 从宏观上看,世界大洋中温、盐、密度场的基本特征是,在表层大致沿纬向呈带状分布,即东—西方向上量值的差异相对很小;而在经向,即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却十分显著。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度的增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盐、密的分布均匀。它们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相对水平方向上要大得多,因为大洋的水平尺度比其深度要大几百倍至几千倍。图3—10为大洋表面温、盐、密度平均值随纬度的变化。 一、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对整个世界大洋而言,约75%的水体温度在0~6℃之间,50%的水体温度在1.3~3.8℃之间,整体水温平均为3.8℃。其中,太平洋平均为3.7℃,大西洋4.0℃,印度洋为3.8℃。 当然,世界大洋中的水温,因时因地而异,比上述平均状况要复杂得多,且一般难以用解析表达式给出。因此,通常多借助于平面图、剖面图,用绘制等值线的方法,以及绘制铅直分布曲线,时间变化曲线等,将其三维时空结构分解成二维或者一维的结构,通过分析加以综合,从而形成对整个温度场的认识。这种研究方法同样适应于对盐度、密度场和其它现象的研究。

(一)海洋水温的平面(水平)分布 1.大洋表层的水温分布进入海洋中的太阳辐射能,除很少部分返回大气外,余者全被海水吸收,转化为海水的热能。其中约60%的辐射能被1m厚的表层吸收,因此海洋表层水温较高。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大洋环流两个因子。在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 大洋表层水温变化于-2~30℃之间,年平均值为17.4℃。太平洋最高,平均为19.1℃;印度洋次之,为1 7.0℃;大西洋为16.9℃。相比各大洋的总平均温度而言,大洋表层是相当温暖的。 各大洋表层水温的差异,是由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洋形状以及大洋环流的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太平洋表层水温之所以高,主要因为它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宽广,其表层温度高于25℃的面积约占66%;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小,表层水温高于25℃的面积仅占18%。当然,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和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相比,比较畅通,也是原因之一。 从表3—2可以看出,大洋在南、北两半球的表层水温有明显差异。北半球的年平均水温比南半球相同纬度带内的温度高2℃左右,尤其在大西洋南、北半球50°~70°之间特别明显,相差7℃左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南赤道流的一部分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另一方面是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阻碍了北冰洋冷水的流入,而南半球则与南极海域直接联通。 表3-2三大洋每10°纬度带内表面水温的年平均值(℃)(据Defant,1961)

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

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我国主要的海上油田有: 近海油令田伯布 【埕北油田】 謀州如弋凝析油气田 西江24T油田 绥中36-1油 犬然气亍泡 卜|輝州g七油田 蓬莱旧-3油田 漓洲1“1油 歧口 18-1油 秦皇S32-6油田 歧口 17-2. 1卜空油 田 陆丰门-1油田 陆^22-1油田 凉花11叫油 西江次-3油田 涯洲11-4 口油堆北油田 渤中34-2/4油 平湖油气田 澜洲1「4油 爭禺4吃油 田 惠H32-2油田 惠州邀-5油田 惠州乾-3油田 东方1T气田 惠州那T油田 I文昌油田群 崖城141气田 番禺A1油田

1972年12月发现,中日双方合作进行开采,1985年10月B平台投产,1987年1月A平 台投产。 【渤中油田群】 由渤中28-1 油田、渤中34-2 油田和渤中34-4 油田组成。其中,渤中28-1 油田于1981 年5月发现,1989年5月投产。渤中34-2油田和渤中34-4油田于1983年5月发现,1990 年6 月建成投产。 1999年最新发现渤中29-4 油田、渤中25-1 油田。 【渤西油田群】 由歧口17-2 油田、歧口1 7-3油田、曹妃甸18-2和歧口18-1 油田形成渤西油田群。其中,歧口18-1油田于1992年1月发现,1997年12月投产。歧口17-3油田于1993年6 月发现,1997年12月建成投产。 1999年最新发现曹妃甸11-1 油田。歧口1 7-2油田新打31口生产井,平均井深2262米,平均建井周期5.66天。200年6月14日。歧口1 7-2油田提前半个月投产。年生产能力为55 万吨。 2000年发现歧口18-2 含油构造。科麦奇发现了曹妃甸12-1 含油构造。 【渤南油田群】 南堡35-2 等。 【锦州20-2 凝析油气田】 油田于1985 年11 月发现,1992年8月投产。 【锦州9-3 油田】 油田于1988 年11 月发现,1999年10 月30日投产。该油田年产能力为100万吨,地质储量3080 万吨。 【绥中36-1 油田】 绥中36-1 油田是迄今中国海上发现的最二大的油田。它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距辽宁省绥中县近岸46 公里。油田所处水深为32 米,一般年份冬季有流冰,寒冷年份将出现冰封。 该油田于1987年6月正式发现,发现时油田面积为24平方公里,地下油藏深度1600米,

海水水温调查

海洋水温的调查论文 海洋管理081班董永520821123 关键词颠倒温度计感温贮蓄泡 摘要1874年,英国人制成的一种温度计叫颠倒温度计,这是海洋测温技 术的重大革新,它大大提高了海洋测温的精度。现代的温度计就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一、调查目的 1、掌握海洋水温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2、正确使用各种水温计,学会分析观测数据和结果分析。 3、了解水温变化与海洋养殖的关系以及生物生长与活动状况。 二、调查对象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 三、调查方法 1、观测层次 表层,即海洋表面一下1m以内的水层。底层规定如下:水深不足50m时,底层为离底2m的水层;水深在50-100m范围内时,底层离底的距离为5m;水深在100-200m范围内时,底层离底的距离为10m时;水深超过200m时,底层离底的距离,根据水深测量误差、海浪状况、船只漂移等情况和海底地形综合考虑,在保证仪器不触底的原则下尽量靠近海底,通常不小于25m。 2、观测时次 沿岸台站只观测表面水温,观测时间一般在每日的2,8,14,20时进行。海上观测分表层和表层以下各层的水温观测,观测时间要求为:大面或断面站,船到站就观测一次;连续站每两小时观测一次。 四、观测仪器 颠倒温度计 (1)、结构原理 由主温表和辅温表组装在厚壁玻璃套管内而成的温度表。专用于测量海洋或湖泊表层以下各水层的温度,准确度高达±0.02℃,只适用于定点不连续的测量。测量时常与颠倒采水器配合使用。 受压型的颠倒温度计的套管一端封闭,防压型的两端完全封闭。主温表为双端式水银温度表,由贮蓄泡、接受泡、毛细管和盲枝等部分组成。贮蓄泡和

各大城市峰值日照时数资料

各大城市峰值日照时数资料 城市斜面日均辐射量(kJ/m2)峰值日照时数(h)计算公式(峰值日照时数) 哈尔滨15838 4.3997964 长春17127 4.7578806 沈阳16563 4.6012014 北京18035 5.010123 一、(斜面日均辐射量×2.778)/10000千焦/米2 = 斜面日均辐射量/ m2/3600s÷1000W/ m2 (h) 天津16722 4.6453716 呼和浩特20075 5.576835 太原17394 4.8320532 乌鲁木齐16594 4.6098132 二、(年总辐射量×0.0116)/365 千卡/厘米2 西宁19617 5.4496026 兰州15842 4.4009076 0.0116是单位转换系数银川19615 5.449047 西安12952 3.5980656 上海13691 3.80335981卡=4.18焦kal=4.18J 南京14207 3.94670461J=1W·S W= J/S 合肥13299 3.6944622 杭州12372 3.4369416 南昌13714 3.8097492注:此表是按公式一计算的福州12451 3.4588878 济南15994 4.4431332 郑州14558 4.0442124 武汉13707 3.8078046 长沙11589 3.2194242 广州12702 3.5286156 海口13510 3.753078 南宁12734 3.5375052 成都10304 2.8624512 贵阳10235 2.843283 昆明15333 4.2595074 拉萨24151 6.7091478 最简单、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就是到美国NASA(航空航天局)的网站上查询数据,其中的一项就是每天每平方米的日辐射量:kwh/平米/天。 由于折算成了标准日照时间,也就是在标准日辐射强度下的日照时间,而国际电工委员会定义标准日辐射强度为1000w/平米;所以某地的日标准辐射量就相当于1000w的辐照照射了几个小时,而此小时数就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日照时

中国近海盆地油气资源概况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概况 海洋,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形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滨海的砂矿、洋底的多金属结合、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藏,这些来自海洋的油气、矿产资源为人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1]。通过对海洋资源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海洋中蕴含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矿产以及绚丽的海洋生命形态,并对海洋资源中讨论最热的油气资源产生浓厚兴趣。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历程、技术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前言 海洋资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对于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来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浅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勘察家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的深水区[2~3]。当前,以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BP、荷兰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全球掀起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潮[4]。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相投资的热门领域,全球 18个深水盆地(水深大于500m)均已进行了勘探。但大部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墨西哥湾、西非沿海(主要是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沿海深水区[5]。这三个地区是当前最热门的深水勘探地区,不仅如此,这三个地区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深水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区发现储量的 88%,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所谓的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图1)。

中国油田分布图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

海洋温度分布与化

海洋温度分布与化

————————————————————————————————作者:————————————————————————————————日期:

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对整个世界大洋而言,约75%的水体温度在0~6℃之间,50%的水体温度在1.3~3.8℃之间,整体水温平均为3.8℃。其中,太平洋平均为3.7℃,大西洋4.0℃,印度洋为3.8℃。 当然,世界大洋中的水温,因时因地而异,比上述平均状况要复杂得多,且一般难以用解析表达式给出。因此,通常多借助于平面图、剖面图,用绘制等值线的方法,以及绘制铅直分布曲线,时间变化曲线等,将其三维时空结构分解成二维或者一维的结构,通过分析加以综合,从而形成对整个温度场的认识。这种研究方法同样适应于对盐度、密度场和其它现象的研究。 【一】海洋水温的平面(水平)分布 1.大洋表层的水温分布进入海洋中的太阳辐射能,除很少部分返回大气外,余者全被海水吸收,转化为海水的热能。其中约60%的辐射能被1m厚的表层吸收,因此海洋表层水温较高。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大洋环流两个因子。在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 大洋表层水温变化于-2~30℃之间,年平均值为17.4℃。太平洋最高,平均为19.1℃;印度洋次之,为17.0℃;大西洋为16.9℃。相比各大洋的总平均温度而言,大洋表层是相当温暖的。 各大洋表层水温的差异,是由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洋形状以及大洋环流的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太平洋表层水温之所以高,主要因为它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宽广,其表层温度高于25℃的面积约占66%;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小,表层水温高于25℃的面积仅占18%。当然,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和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相比,比较畅通,也是原因之一。从表中可以看出,大洋在南、北两半球的表层水温有明显差异。北半球的年平均水温比南半球相同纬度带内的温度高2℃左右,尤其在大西洋南、北半球50°~70°之间特别明显,相差7℃左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南赤道流的一部分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另一方面是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阻碍了北冰洋冷水的流入,而南半球则与南极海域直接联通。 世界大洋2月和8月表层水温的分布,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⑴等温线的分布,沿纬线大致呈带状分布,特别在南半球40°S以南海域,等温线几乎与纬圈平行,且冬季比夏季更为明显,这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密切相关。 ⑵冬季和夏季最高温度都出现在赤道附近海域,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近赤道海域,可达28~29℃,只是在西太平洋28℃的包络面积夏季比冬季更大,且位置偏北一些。 ⑶由热赤道向两极,水温逐渐降低,到极圈附近降至0℃左右;在极地冰盖之下,温度接近于对应盐度下的冰点温度。例如南极冰架之下曾有-2.1℃的记录。 ⑷在两半球的副热带到温带海区,特别是北半球,等温线偏离带状分布,在大洋西部向极地弯曲,大洋东部则向赤道方向弯曲。这种格局造成大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在亚北极海区,水温分布与上述特点恰恰相反,即大洋东部较大洋西部温暖。大洋两侧水温的这种差异在北大西洋尤为明显,东西两岸的水温差,夏季有6℃左右,冬季可达12℃之多。这种分布特点是由大洋环流造成的:在副热带海区,大洋西部是暖流区,东部为寒流区;在亚北极海区正好相反。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三大洋连成一片,有著名的南极绕极流环绕南极流动,所以东西两岸的温度差没有北半球明显。 ⑸在寒、暖流交汇区等温线特别密集,温度水平梯度特别大,如北大西洋的湾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之间和北太平洋的黑潮与亲潮之间都是如此。另外在大洋暖水区和冷水区,两种水团的交界处,水温水平梯度也特别大,形成所谓极锋(thepolarfront)。 ⑹冬季表层水温的分布特征与夏季相似,但水温的经线方向梯度比夏季大。 2.大洋表层以下水温的水平分布大洋表层以下,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迅速减弱,环流情况也与表层不同,所以水温的分布与表层差异甚大。水深500m水温的分布,显见水温的经线方向梯度明显减小,在大洋西边界流相应海域,出现明显的高温中心。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南部高温区高于10℃,太平洋北部高于13℃,北大西洋最高达17℃以上。

全国各地主要城市日照辐射参数表及修正方法

全国各地主要城市日照辐射参数表及修正方法 2010-12-06 09:46:32| 分类:能源环保|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经过光伏工作者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并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邮电通信方面,由于近年来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对通信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稳定可靠的太阳能电源被广泛使用于通信领域。而如何根据各地区太阳能辐射条件,来设计出既经济而又可靠的光伏电源系统,这是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已久的课题,而且已有许多卓越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光伏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学习各专家的设计方法时发现,这些设计仅考虑了蓄电池的自维持时间(即最长连续阴雨天),而没有考虑到亏电后的蓄电池最短恢复时间(即两组最长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这个问题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我国南方地区阴雨天既长又多,而对于方便适用的独立光伏电源系统,由于没有应急的其他电源保护备用,所以应该将此问题纳入设计中一起考虑。本文综合以往各设计方法的优点,结合笔者多年来实际从事光伏电源系统设计工作的经验,引入两组最长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作为设计的依据之一,并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太阳能辐射条件的因素,提出了太阳能电池、蓄电池容量的计算公式,及相关设计方法。 2 影响设计的诸多因素 太阳照在地面太阳能电池方阵上的辐射光的光谱、光强受到大气层厚度(即大气质量)、地理位置、所在地的气候和气象、地形地物等的影响,其能量在一日、一月和一年内都有很大的变化,甚至各年之间的每 年总辐射量也有较大的差别。 太阳能电池方阵的光电转换效率,受到电池本身的温度、太阳光强和蓄电池电压浮动的影响,而这三者在一天内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太阳能电池方阵的光电转换效率也是变量。 蓄电池组也是工作在浮充电状态下的,其电压随方阵发电量和负载用电量的变化而变化。蓄电池提供的能 量还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太阳能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由电子元器件制造而成,它本身也需要耗能,而使用的元器件的性能、质量等也 关系到耗能的大小,从而影响到充电的效率等。 负载的用电情况,也视用途而定,如通信中继站、无人气象站等,有固定的设备耗电量。而有些设备如灯塔、航标灯、民用照明及生活用电等设备,用电量是经常有变化的。 因此,太阳能电源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而复杂。特点是:所用的数据大多为以前统计的数据, 各统计数据的测量以及数据的选择是重要的。 设计者的任务是:在太阳能电池方阵所处的环境条件下(即现场的地理位置、太阳辐射能、气候、气象、地形和地物等),设计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及蓄电池电源系统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某特定地点的太阳辐射能量数据,以气象台提供的资料为依据,供设计太阳能电池方阵用。这些气象数据 需取积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平均值。 地球上各地区受太阳光照射及辐射能变化的周期为一天24h。处在某一地区的太阳能电池方阵的发电量也有24h的周期性的变化,其规律与太阳照在该地区辐射的变化规律相同。但是天气的变化将影响方阵的发电量。如果有几天连续阴雨天,方阵就几乎不能发电,只能靠蓄电池来供电,而蓄电池深度放电后又需尽快地将其补充好。设计者多数以气象台提供的太阳每天总的辐射能量或每年的日照时数的平均值作为设计的主要数据。由于一个地区各年的数据不相同,为可靠起见应取近十年内的最小数据。根据负载的耗电情况,在日照和无日照时,均需用蓄电池供电。气象台提供的太阳能总辐射量或总日照时数对决定蓄电 池的容量大小是不可缺少的数据。 对太阳能电池方阵而言,负载应包括系统中所有耗电装置(除用电器外还有蓄电池及线路、控制器等)的 耗量。 方阵的输出功率与组件串并联的数量有关,串联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工作电压,并联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工作电流,适当数量的组件经过串并联即组成所需要的太阳能电池方阵。

中国主要山脉特征高考必备

中国主要山脉位置及特征 大兴安岭 118°-123°E ;43.4°-52.6° ′N 南北长约1220 公里,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农牧区分界线。大兴安岭是嫩江发源地,也是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黑龙江源头支流的分水岭。长白山脉 123°40'~131°E 41°~44°30'N 是辽、吉、黑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 狭义的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长白山最高部分,又称白头山,是中、朝两国界山,白头山天池,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发源地。中朝两国的界湖,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历史有过数次喷发,长白山景色秀丽,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与五岳齐名。 天山山脉 是准噶尔盆地(中温带)与塔里木盆地(暖温带)分界线。 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边缘地区的绿洲上能种粮,棉和瓜果。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一些绿洲可以种植春小麦、棉花、瓜果。 这里的草场也很优良,畜牧业发达,有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 太行山 36-40° N;112-115° E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东北-西南走向。 山脊海拔1.5002.000 米,位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之间。 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 米以上。 贺兰山 38.8°N ;106°E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南北走向、山势雄伟,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海拔2000~3000 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 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山前冲积平原上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 贺兰山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与外流区的分水岭,高耸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对保护富庶的宁夏平原具有重要作用。 祁连山 36-39° N, 95°-10 3 ° E 位于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河西走廊西南侧,聚宝盆柴塔木盆地东北侧,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 秦岭 34°N,100-112°E 我国中部的西走向山脉,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 米,秦岭北部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中国油田分布及各个石油单位的情况

《中国油田分布及各个石油单位的情况分析》 [02-05 20:45]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

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领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

我国的主要山脉、地形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山脉、地形的分布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打开中国地形图,它展示了中国地形的高低起伏。读图2.1—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图2.1-2中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西部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因此,中国的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三级阶梯概况如下表所示: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之间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地形的影响是指地形地势特征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地势的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其有利的影响有三方面:第一,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第三,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时,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其不利的影响是:东西方面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 活动(1):读中国地势三级阶示意图,认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①看图2.1-1,填出阶梯分界 第一、二阶梯:第二、三阶梯:②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对河流的影响:③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④中国地势对东西部交通会产生什么影响? 2.地形复杂多样 从中国地形图(图2.1-3)上可以看出,中国山川壮丽,境内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中国已开采油田分布图及简介

中国已开采油田分布图及简介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

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第十二章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12.1自然环境概况 12.1.1地理位置、区划和岸线 中国近海,依传统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一、渤海 渤海是中国内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型的一个浅海。它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沟通;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陆地所包围,即分别邻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天津市。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老铁山头),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登州头),宽度约106km。 二、黄海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因古黄河在江苏北部入海时,携运大量泥沙而来,使水色呈黄褐色,从而得名。 三、东海 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东海西有广阔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四、南海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南方,纵跨热带与亚热带,而以热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要特征。也是中国海疆国界伸展最南之处。 12.1.2海底地形、沉积与构造 —、渤海 在四个海区中,渤海深度最浅,小于30m的海域近7.2×l04km2,

因而海底地势最为平坦,地形也较单调。若再细分,可分5部分:渤海海峡、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中央海盆。 二、黄海 海底地势比东海和南海平坦,但地貌形态却比渤海复杂。最突出的特征有黄海槽、潮流脊和水下阶地。 三、东海 东海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而不同于渤海和黄梅,但仍以浅海特征比较显著。浅海特征中,尤以大陆架宽广最为突出。 四、南海 南海居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海底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岸边向海盆中心的阶梯状下降,但突出特征是,南、北坡度缓而东、西坡度陡。 12.1.3径流特征 流入中国近海各海区的径流量,彼此相差很悬殊。即使同一海区,在不同季节,差别也很大。

中国重要山脉经纬度及特征

中国重要山脉经纬度及特征 大兴安岭118°-123°E;43.4°-52.6°′N 南北长约1220公里,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农牧区分界线。大兴安岭是嫩江发源地,也是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黑龙江源头支流的分水岭。 长白山脉123°40'~131°E 41°~44°30'N。是辽、吉、黑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狭义的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长白山最高部分,又称白头山,是中、朝两国界山。白头山天池,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发源地,中朝两国的界湖。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历史有过数次喷发。长白山景色秀丽,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与五岳齐名。 天山山脉42.5°-43°N 是准噶尔盆地(中温带)与塔里木盆地(暖温带)分界线。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边缘地区的绿洲上能种粮、棉和瓜果。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一些绿洲可以种植春小麦、棉花、瓜果,这里的草场也很优良,畜牧业发达。有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 太行山36-40°N,112-115°E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东北-西南走向,山脊海拔1,500~2,000米。位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之间。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 贺兰山38.8°N ,106°E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南北走向。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海拔2000~3000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 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山前冲积平原上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贺兰山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高耸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对保护富庶的宁夏平原具有重要作用。 祁连山36-39°N,95°-103°E。位于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河西走廊西南侧。聚宝盆柴塔木盆地东北侧。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 秦岭(34°N,100-112°E) 我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秦岭北部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南部的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 巫山30~32°N,110°E。东北-西南走向。西面为重庆,东面为湖北。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长江经过这里时横切巫山,形成了长江三峡。 大别山30°10′~32°30′N,112°40′~117°10′E。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位于豫、鄂、皖3省边境。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 冈底斯山脉29°-32°N 79°-88°E 西北-东南走向,与喜马拉雅山平行。冈底斯藏语意为众山之主。海拔约6000米。佛教中认为是宇宙的中心。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南侧即藏南地区。 横断山脉22°~32°N,97°~103°E 四川、云南西部和西藏东部系列南北走向山脉的总称。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分界线。山高谷深,岭谷高差一般在1000~2,000米以上。为中国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分布区。27°10′N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 横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各种矿藏多达百种以上;在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一带富含钒钛磁铁矿,攀枝花是中国铁矿储量很大的地区,钒钛金属和其他有色金属的重要基地。横断山脉是中国主要水能资源分布区。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近1亿千瓦。森林资源富饶而广布,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树种极其丰富。

中国油田分布

中国油田排名及分布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到1996年已连续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1年。1995年年产原油5600万吨,是我国第一大油田。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地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30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产量1552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是我国第一大气田,1995年年产天然气71.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7万吨。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1995年年产原油466万吨,天然气3.13亿立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