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汽车减震器总体设计说明书

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汽车减震器总体设计说明书
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汽车减震器总体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 2014届 )

题目: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汽车减振器总体设计学院: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学生姓名:孙挺学号: 10520129 指导教师:曹振新职称:副教授

合作导师:职称:

完成时间:2014 年月日

成绩: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英文摘要 (1)

英文关键词 (1)

1 引言………………………………………………………………………………X

2 汽车减振器的国内外状…………………………………………………………X 2.1 汽车减振器的国内现状……………………………………………………X

2.2 汽车减振器的国外现状……………………………………………………X

3 理论基础…………………………………………………………………………X 3.1 减振器的概述………………………………………………………………X

3.2 减振器相对阻尼系数和阻尼系数的确定…………………………………X

3.2.1 悬架弹性特性的选择………………………………………………………X

3.2.2 相对阻尼系数的选择………………………………………………………X

3.2.3 减振器阻尼系数的确定……………………………………………………X

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汽车减振器总体设计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

孙挺(10520129)

指导老师:曹振新(副教授)

摘要: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工作过程中通过液压油往返流经阀体和间隙产生阻尼,吸收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衰减车辆的振动,并将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耗散掉。液电馈能式减振器采用机-电-液混合系统,通过单向阀组成的液压回路将由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身与道路间的往复振动变成流动方向不变的液压油流动,由液压油驱动液压马达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可为汽车空调以及其他电器系统提供电能。本项目通过建立机-电-液混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分析机械能、液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汽车振动能量回收模型的研究,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能量转换机理研究和原理样机的研制。同时研究基于该种形式减振器所建立的悬架系统,对能量回收利用的程度,以及通过相关控制算法实现悬架系统主动或半主动控制的可行性。

关键词:汽车减振器;回收发电;振动能量

The vibration energy recycled for overall design of 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

Sun Ting Director:CAO Zhen-xin

(Engineering College、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olleg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10520129)

Abstract:Shock absorb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working through the hydraulic oil flows through the body back and forth and damping clearance, to absorb the vibration energy in driving on rough road surface cars, thus attenuation vibra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his part of the energy in the form of heat dissipation. Liquid can feed type shock absorber using machine - electric - hydraulic hybrid system, through the check valve of hydraulic circuit will be caused by surface uneven body between the road and reciprocating vibration into a flow of hydraulic oil flow direction, driven by hydraulic oil hydraulic motor to drive the generator power, thus the vibr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can provide electricity for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and other electrical system. This projec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chine - electric - hydraulic hybrid system dynamics model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mechanical energy, flui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power trans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automobile vibration energy recovery model, energy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a liquid feed electricity to shock absorber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prototyp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on this kind of form of shock absorber of suspension system, the degree of energy recycl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 was achieved by relevant control algorithm is active or semi-active control is feasible.

Key Words: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Recovery and power generation;The vibration energy

1引言

2 汽车减振器国内外现状

2.1 国内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轿车减振器的发展时间短,起点低,技术水平落后,因此在国产中、高级轿车上还大量使用进口减振器。所以,提高我国悬架减振器的自主研制开发水平,加速我国悬架减振器的发展,已经成为车辆悬架系统一个极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悬架减振器已列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划中优先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我国减振器的发展同国外先进工业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大约只相当于国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我国液压减振器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特别是最近十余年的发展,通过CKD(completelyknockdown)的组装与技术及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提高。现在我国制定了减振器及其相关零部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且许多生产制造企业也建立了各自的企业标准,为减振器的设计、制造与验收提供了依据;为减振器制造各种专用设备(如在单、双动寿命试验台,旋压封口机,流量试验台,专用焊接设备,气密性检测设备,注油机,清洗机等)的生产厂家也在不断出现;同时为减振器提供各种配套零部件(如粉末冶金件、橡胶件、油封、弹簧、无油润滑轴承、阀

片、减振器油、缸筒等)的生产厂家其设计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减振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自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外开始对汽车振动能量回收悬架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研究从机械式振动能量回收悬架逐步转移到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悬架。在国内相关项目的研究大多仍然停留在仿真及初步试验的阶段,尽管也都对馈能悬架的结构及原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实际研究成果较少。其中,吉林大学与上海交通人学对馈能悬架的可行性分析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上海交通大学的喻凡、郑雪春等提出了山滚珠丝杆结合永磁直流无刷力矩电机构成的主动悬架作动器方案,并对电机的选用、电机作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具体的系统参数做了一定的设计和探索,试制了电机作动器的功能样机,并对电气特性和被动响应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初步验证了该电机作动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表明,滚珠丝杆式馈能减振器在低频大振幅激励的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悬架特性,但在高频区域的表现却不如被动悬架。吉林大学的王伟华、于长森等提出了由齿轮齿条机构结合直流伺服电机构成的主动悬架作动器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微型面包车用独立悬挂减振器,并且己经为部分国外引进轿车配套生产独立悬挂减振器;在减振器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同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关主动液压减振器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研制出主动液压减振器的试验样机。

综上所述,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开始了对汽车振动能量回收悬架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该技术没有得到商业应用。振动能量回收悬架按能量回收装置分,主要有液压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和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两种;按其工作方式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液压式振动能量回收悬架的响应频率较低,能量回收能力有限,而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悬架能量转换方便,且利于存储和再利用,因此正在成为振动能量回收悬架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存在的馈能式悬架形式方案中,并没有真正能够应用于实际的有效方案,还处于在理论和试验研究的探索阶段。为了能够使汽车振动能量回收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馈能式减振器系统解决方案。

2.2 国外发展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末,学者们开始从理论上分析研究车辆悬架的振动能量和回收的可行性。日本公司Nissan开发了一种蓄能式减振器,其性能接近半主动悬架。它通过利用振动能量抑制振动,但由于具有蓄能功能,因而对功率的需求大大减少了。该减振器通过压力控制阀同小型蓄能器和液压油缸的结合,让蓄能器吸收不平路面的振动能量输入,这样系统所需流量相对减少,液压系统的主动阻尼和被动阻尼共同实现几车身的减振,从而降低能耗。

Nakano提出了一个新的自供电式主动控制的概念,研究了载重汽车驾驶室悬架系统,其基本原理是由底盘前悬架上的电机作动器回收振动能量并储存于蓄电池内,以提供座舱后悬架电机作动器进行主动控制。为了简化系统,Nakano(2003)又提出仅含单个直线直流电机的自供电式主动隔振控制系统,将电机电枢高速运动时的再生能量用于电枢低速运动时驱动电机。

Okada则通过一个直线直流电机和双向电压变换电路组成的电动能量再生阻尼作动器来吸收振动。简单的台架试验证明了该作动器能在高速运动的清况下回收能量。但是该作动器在低速运动时并不产生阻尼力,也不再生能量,这样阻尼器的效率受到影响同时还会产生高频共振干扰。Okada(2002)就针对这一问题在双向电压变换电路中引入调定斩波器,通过电感的作用,将电流从低反电动势输入电压相对较高的电池,实现低速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再生。由于以往的试验仅局限于小质量块系统,Okada在2003年年改用直线交流电机以便将该类阻尼器用于车辆并实现车身高度调节。

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在军用车改装项目中将电磁式阻尼器安装在高机动多功能轮式车辆上进行实车试验。这一系统将振动能量的回收、储存合电能的管理统一起来。提高了整车的操控及动力性能,减小车辆在粗糙路面上行驶时的滚动阻力,由此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及行驶速度。尽管德克萨斯大学对试验所用悬架系统结构及控制算法都做了周密的设计,但由于该试验主要是改进军用车辆的性能,因此研究得重心在于提高动力性和行驶平顺性上,而在节能方面还有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004年德国博士公司宣称,用直线电机取代弹簧与减振器,其内置缠绕电线的线圈与磁铁,线圈通电后悬架系统根据车身和车轮的相对位置的不同而伸张或收缩,而当悬架收缩时直线电机犹如一个发电机可以将产生的能量返送给功放器。公司通过这项技术建立的电磁式悬架系统,在利用电磁力和直线电机抵消道路冲击的同时回收部分能量。

3 理论基础

3.1 减振器的概述

为加速车架和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都装有减振器。减振器和弹性元件是并联安装的如图2-1所示。

图2-1 减振器和弹性元件的安装示意图

液力减振器的作用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相对运动时,当减振器中的活塞在缸筒内也作往复运动,减振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的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并散到大气中。减振器的阻尼力越大,振动消除得越快,但却使并联的弹性元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同时,过大的阻尼力还可能导致减振器连接零件及车架损坏。为解决弹性元件与减振器之间的这一矛盾,对减振器提出如下要求:1.在悬架压缩行程(车桥与车架相互移近的行程)内,减振器阻尼力应较小,以便充分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以缓和冲击。

2.在悬架伸张行程(车桥与车架相对远离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大,以求迅速减振。

3.当车桥与车架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减振器应当能自动加大液流通道面积,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在压缩和伸张两行程内均能起减振作用的减振器称为双向作用式减振器。另有一种减振器仅在伸张行程内起作用,成为单向作用式减振器。

3.2 减振器相对阻尼系数和阻尼系数的确定

3.2.1悬架弹性特性的选择

在前轮或后轮上,把前、后轮接地点垂直方向的载荷变化和轮心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量关系称为悬架系统的弹性特性。如图2-1所示,在任一载荷状态下,该点曲线的切线斜率,就是该载荷下的悬架刚度。在满载状态下,弹性特性曲线的切线斜率便是满载悬架刚度。在满载载荷下可以确定车轮上、下跳行程,两者之和称为车轮行程。

图2-1 悬架弹性特性

设悬架刚度为k,簧上质量为m,则根据下式可求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f:

车轮上下跳动行程的一般范围是:上跳行程70~120mm,下跳动行程80~120mm。悬架垂直刚度随车辆参数而不同,换算成系统固有振动频率为1~2Hz 。由于我设计的是轿车减振器,主要是用于城市一些比较好的路面上。所以,轿车在行驶时路面激起振动频率会相对比较高。所以取减振器系统固有频率f=

π

1.5Hz,而m=1200kg,则根据上式k=1080022

3.2.2相对阻尼系数ψ的选择

减振器在卸荷阀打开前,减振器中的阻力F与减振器振动速度v之间有如下关系

F=δv

(2.1) 式中,δ为减振器阻尼系数。

图2—1b示出减振器的阻力-速度特性图。该图具有如下特点:阻力-速度特性由四段近似直线线段组成,其中压缩行程和伸张行程的阻力-速度特性各占两段;各段特性线的斜率是减振器的阻尼系数F/v=δ,所以减振器有四个阻尼系数。在没有特别指明时,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是指卸荷阀开启前的阻尼系数而言。通常压缩行程的阻尼系数与伸张行程的阻尼系数不等。

汽车悬架有阻尼以后,簧上质量的振动是周期衰减振动,用相对阻尼系数ψ的大小来评定振动衰减的快慢程度。ψ的表达式为

ψ=

(2.2) 式中,c 为悬架系统垂直刚度;sm 为簧上质量。

式(2-2)表明,相对阻尼系数ψ的物理意义是:减振器的阻尼作用在与不同刚度c 和不同簧上质量s m 的悬架系统匹配时,会产生不同的阻尼效果。ψ值大,振动能迅速衰减,同时又能将较大的路面冲击力传到车身;ψ值小则反之。通常情况下,将压缩行程时的相对阻尼系数Y ψ取得小些,伸张行程时的相对阻尼系数S ψ取得大些。两者之间保持Y ψ=(0.25~0.50) S ψ的关系。

设计时,先选取Y ψ与S ψ的平均值。对于无内摩擦的弹性元件悬架,取ψ=

0.25~0.35;对于有内摩擦的弹性元件悬架,ψ值取小些。对于行驶路面条件较差的汽车,ψ值应取大些,一般取S ψ>0.3;为避免悬架碰撞车架,取Y ψ=0.5S 。

根据以上所述:取S ψ=0.36 Y ψ=0.5S ψ=0.5×0.36=ψ=0.27

3.2.3减振器阻尼系数δ的确定

减振器阻尼系数δ=2

因悬架系统固有振动频率ω所以理论上δ=2s m ψω。实际上应根据

减振器的布置特点确定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例如,当减振器如图2-2a 、b 、c 三种安装时,我选择了如图2-13b 所示安装。减振器阻尼系数δ用下式计算

图2—2 减振器安装位置

2-2b 所示安装时,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占用下式计算

2

222cos s m n a ψωδα

=

(2.3) 式中,a 为减振器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然而,2δψ=ψ=0.27 阻尼系数:

220.322304δψπ==?=

伸张阻尼系数:

220.53600

δψπ==?=

减振器作为悬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原理设计到实际应用需要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本文所研究的液电馈能式减振器需要在保证悬架特性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的回收振动能量,达到改善行驶舒适性和节能的目的。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馈能式减振器设计采用机-电-液混合系统,通过单向阀组成的液压回路将由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身与道路间的往复振动变成流动方向不变的液压油流动,由液压油驱动液压马达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原理如图1所示。该减振器包括活塞减振部分,

阀路部分和发电部分,所述的活塞减振部分由液压缸 (1)和活塞 (2) 组成,所述发电部分包括液压马达 (13) 和发电机 (16),车辆减振时推动活塞在液压缸 (1) 中上下运动,将液压缸 (1)中的液压油从液压缸 (1) 的上腔或下腔的出口压出,经所述阀路部分后推动液压马达 (13) 带动发电机 (16) 发电。本项目通过建立机-电-液混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分析机械能、液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汽车振动能量回收模型的研究,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能量转换机理研究和原理样机的研制。

1.液压缸

2.活塞 3,4,5,6,7,8.三通阀 9,10,11,12.单向阀

13.液压马达 14. 储能器 15.油箱 16.发电机

图1 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汽车减振器原理图

项目创新点与关键技术:

1. 开发机-电-液混合系统的车用馈能式减振器原理和控制策略

针对现有馈能式悬架形式的缺陷建立了机-电-液混合系统的车用馈能式减振器原理,这种方案通过灵活的液压传动系统能有效提高馈能效率;建立了减振器动力学模型,提出随动状态下通过发电机负载控制减振器阻尼力控制机理;建立了阻尼力控制理论模型,在实现在能量回收的同时实现减振器阻尼力的主动控制或半主动控制。

2. 建立液电馈能式减振器仿真模型与样机参数设计

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建立液电馈能式减振器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观察其工作特点,分析其性能特性,并借助仿真试验确定原理样机中各关键零部件的参数;提出了馈能减振器参数设计流程,实现了各关键零部件总成参数设置参考仿真模型数据进行了优化匹配;回收的电能采用蓄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复合电源进行整流利用,进而提高系统的蓄能效率。

3. 开发了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原理样机综合测试和试验分析

搭建原理样机试验台架,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可视化减振器工作状态和发电机工作状态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液电馈能式减振器仿真和台架试验,采集了馈能减振器振动幅频特性和发电特性数据;进行原理样机台架试验,详细了解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实际工作特性,将台架试验结果与仿真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会对减振器性能造成影响的结构、分析其原因并加以改进。

四、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项目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汽车减振器能量回收装置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利用机、电、液的专业知识,对振动能量发电的能量转换进行研究,通过发电机的特性和原理样机的试验,实验数据分析该减振器的发电特性,以对振动发电能力进行预测。利用发电机的反电动势的阻尼作用替代传统减振器的阻尼,通过液压整流桥将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的相对直线运动转变成电动机转子的旋转运动,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拟采取的技术如图3所示。

图3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研究技术路线图

1.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动力学系统建模及阻尼力控制机理

由于在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系统中,活塞阻尼力的可调部分取决于发电机的工作状态,但是发电机反电动势的阻力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活塞,处在活塞与发电机之间的液压马达起到了传递力的作用,间接的使发电机的反电动势阻力影响表现

为作用于活塞上的阻尼力大小。在这个力的传递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即是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动力学特性,可分别建立功率平衡方程和转矩平衡方程。由于液压马达与发电机由联轴器固态连接,则功率平衡方程为:

0112*P P n T P em +==π (1)

将公式(1)两边同时除以角速度,可得到转矩平衡方程:

01T T T em += (2)

其中P 1为液压马达输出功率,T 1为液压马达转矩,n 为液压马达转速,P em 为直流发电机的电磁功率,P 0为发电机空载就存在的损耗,T em 为发电机输出电磁

转矩,T 0发电机空载转矩,C T 为转矩常数,Φ为磁通,η为液压马达总效率,η

v 为液压马达容积效率。进一步推导可得转矩阵平衡方程式:

0*2*T I C q P a T v

m +=?ηηπ (3) 根据转矩平衡方程(3)可知,发电机负载电流I a 与液压马达进出口压力差

P m 线性相关,液压马达和发电机转矩的平衡取决于这两个关键因索。当减振器系

统需要改变其阻尼系数时,可通过控制发电机负载,即前文提出的恒电流控制方法,调节发电机负载电流I a 。当I a 增大时,减振器阻尼系数相应增大,但阻尼

系数增加或减少的范围受限于液压马达进出口压力的可调节性。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是一种比较适合于半主动悬架控制。通过改变发电机负载调节整体的阻尼力,实现悬架粘性阻尼因子ζ的可调,在车桥与车架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则可通过蓄能器调节,使阻尼力保持在一定限度以内,以避免过大的冲击载荷。通过建立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模型,得到该减振器半主动控制时阻尼力控制模型。

2. 馈能式减振器仿真优化研究和样机设计制造

根据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基本原理,拟对其进行虚拟建模仿真研究,由于该减振器涉及机械、液力传动、电力电子多种学科,故选用跨学科仿真软件对其进行结构仿真,并通过分析仿真结果优化系统结构。将仿真模型中各零部件的参数设置作为选取原理样机模型零部件的依据。AME-Sim (Advanc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for Systems Engineering )是世界著名的工程系统高级建模与仿真平台,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级工程设计的完整平台,使得用户可以在单一的平台上建立复杂的一维多学科领域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计算和深入的分析。工程师在一个基于工程应用的友好环境下可研究

任何元件或者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而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使得用户可以在完整的应用模型库中选择需要的模块来构建复杂系统的模型。建模仿真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构建方案的模型、选择模型复杂程度、设定模型的参数和仿真计算分析。

各关键零部件总成参数设置参考仿真模型数据进行匹配,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各零部件参数的计算流程如图4所示。原理样机的各个零部件应在考虑时间因素和成本因素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市场上成熟的零配件搭建。一些机械结构件、非标准件采用自行设计,委托加工单位代工的方式进行加工制造。考虑到减振器位于车辆底盘,装配空间有限。通过比较选择体积小、重量轻、启动转矩相对较大的永磁直流无刷发电机。发电机控制端则直接采用成熟的电子负载产品,这样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液压马达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国标减振器台架试验中的激励要求,选择了排量与之适应的内啮合齿轮马达,这种马达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噪音低等特点,比较适合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对液压马达的要求。蓄能器选择了市场上最常见的皮囊式蓄能器。原理样机中使用的液压缸就是在口径、行程的标准普通油缸上加以改造而成,具体方法就是在上下腔各增加一个油口,并替换活塞密封圈使之可承受高频运动。由于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对单向阀技术参数的特殊要求,单向阀需定制才能满足要求。

图4 液电馈能减振器参数设计流程图

3. 振动能量回收电能的控制策略和软硬件电路设计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电机产生的交流电压波动比较大,需要对该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从电路设计方面考虑: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发电产生的三相交流电在由电机内部自带的整流器整流后输出脉动的直流电压,经由LC-π型滤波电路使得脉动的直流电压稳定输出。为了避免蓄电池以较大的瞬间峰值电流充放电,拟采用蓄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复合电源,进而提高系统的蓄能效率。馈能回收充电电路设计的工作原理为:车体振动速度的不断变化使得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转速不恒

定,发出的变化交流电经过电机内部整流器整流滤波后变成幅值不断变化的直流电,然后通过稳压输出电压幅值稳定的直流电,即输出的充电电压不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然后对超级电容组和蓄电池的复合储能装置进行充电。馈能装置能量回收系统的硬件电路的总体结构图如图5所示,它包括稳压输出电路、超级电容组、升压输出电路和恒流恒压充电电路等部分组成。

图5 能量回收系统的电路设计流程

参考文献:

[1] Nankano Kimihiko, Suda Yoshihiro. Self-power active control applied to a

truck cab suspen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s, 2000,43(3):726-731

[2] Okada Yohji, Kim Sang. Energy regenerative and active control suspension.

Proceedings of the ASME,2003(5):2135-2142

[3] 贺李平,顾亮.基于流—固耦合的汽车减振器动态特性仿真分析.机械工程学

报,2012,48(13):96-101

[4] 宁国琛,宁晓斌,王来钱. 汽车自激馈能式减振器的仿真研究. 机电工

程,2008,28(7):793-797

[5] 何仁,陈士安. 馈能型悬架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方案评价. 农业机械学

报,2006,37(5):5-9

[6] 李世民.汽车减振器液固耦合动力学特性的分步间接耦合模拟分析.汽车技术,

2005(2):12-15

[7] 李金田,文玉梅. 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装置研究进展. 现代电子技

术,2011,34(18):184-189

[8] 边义祥,杨成华. 基于压电材料的振动能量回收技术现状综述. 压电与声

光,2011,33(4):612-621

[9] 李百明. 压电振动能量捕获装置研究.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41(9):82-86

[10] 陈家瑞. 汽车构造(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9-215

[11] 李征,万杰,阚君武. 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压电液压振动俘能器. 光学精密工

程,2012,20(5):1002-1008

[12] Kim Sang, Soo Okada. Variable resistance type energy regenerative damper

using pulse width modulated step-up chopper.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2002,124(1):110-115

[13] Yasuhiro Kawamoto. Modeling of Electromagnetic Damper for Automobile

Suspension. Journal of system Design and Dynamics,2007(1):524-536

[14] 王伟华,李志成. 一种新型汽车馈能减振器的结构设计与特性分.汽车技术,

2010(3):44-50

[15] 周长城,郑志蕴. 汽车减振器阀系参数建模及CAD软件开发. 汽车工

程,2009,31(3):262-266

[16] 顾信忠,张铁山. 汽车减振器相对阻尼系数的确定. 车辆与动力技

术,2011(2):29-33

[17] 富丽娟,曹建国. 一种新型汽车减振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汽车技术,2005(6):5-8

[18] 李治国,金达锋等. 基于预测控制和频率成型性能指标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汽车工程,2002,24(5):426-429

[19] 陈小梅.基于磁流变原理的汽车减振器控制系统研究. 机电技术,2010(4):20-23

[20] 郑雪春. 馈能式汽车电动主动悬架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XX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

工程学院,2007:28-40

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汽车减震器总体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 2014届 ) 题目: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汽车减振器总体设计学院: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学生姓名:孙挺学号: 10520129 指导教师:曹振新职称:副教授 合作导师:职称: 完成时间:2014 年月日 成绩: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英文摘要 (1) 英文关键词 (1) 1 引言………………………………………………………………………………X 2 汽车减振器的国内外状…………………………………………………………X 2.1 汽车减振器的国内现状……………………………………………………X 2.2 汽车减振器的国外现状……………………………………………………X 3 理论基础…………………………………………………………………………X 3.1 减振器的概述………………………………………………………………X 3.2 减振器相对阻尼系数和阻尼系数的确定…………………………………X 3.2.1 悬架弹性特性的选择………………………………………………………X 3.2.2 相对阻尼系数的选择………………………………………………………X 3.2.3 减振器阻尼系数的确定……………………………………………………X

回收振动能量发电的汽车减振器总体设计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 孙挺(10520129) 指导老师:曹振新(副教授) 摘要: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工作过程中通过液压油往返流经阀体和间隙产生阻尼,吸收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衰减车辆的振动,并将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耗散掉。液电馈能式减振器采用机-电-液混合系统,通过单向阀组成的液压回路将由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身与道路间的往复振动变成流动方向不变的液压油流动,由液压油驱动液压马达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可为汽车空调以及其他电器系统提供电能。本项目通过建立机-电-液混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分析机械能、液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汽车振动能量回收模型的研究,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能量转换机理研究和原理样机的研制。同时研究基于该种形式减振器所建立的悬架系统,对能量回收利用的程度,以及通过相关控制算法实现悬架系统主动或半主动控制的可行性。 关键词:汽车减振器;回收发电;振动能量 The vibration energy recycled for overall design of 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 Sun Ting Director:CAO Zhen-xin (Engineering College、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olleg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10520129) Abstract:Shock absorb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working through the hydraulic oil flows through the body back and forth and damping clearance, to absorb the vibration energy in driving on rough road surface cars, thus attenuation vibra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his part of the energy in the form of heat dissipation. Liquid can feed type shock absorber using machine - electric - hydraulic hybrid system, through the check valve of hydraulic circuit will be caused by surface uneven body between the road and reciprocating vibration into a flow of hydraulic oil flow direction, driven by hydraulic oil hydraulic motor to drive the generator power, thus the vibration of

离合器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 本次设计,我力争把离合器设计系统化,为离合器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抛弃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新式的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是本次设计的主要特点。 1.2离合器发展历史 近年来各国政府都从资金、技术方面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使其发展速度明显比其它工业要快的多,因此汽车工业迅速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对于内燃机汽车来说,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听总成。目前,各种汽车广泛采用的摩擦式离合器主要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 在早期研发的离合器中,锥形离合器最为成功。现今所用的盘片式离合器的先驱是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末,直到进入30年代时,只有工程车辆、赛车和大功率的轿车上才采用多片离合器。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上的改进使人们逐渐趋向于首选单片干式离合器[1]。 近来,人们对离合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形式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因此,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发动机转速、功率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离合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提高离合器工作性能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因此,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设计工作已从手工转向电脑,包括计算、性能演示、计算机绘图、制成后的故障统计等等。 1.3离合器概述 按动力传递顺序来说,离合器应是传动系中的第一个总成。顾名思义,离合器是“离”与“合”矛盾的统一体。离合器的工作,就是受驾驶员操纵,或者分离,或者接合,以完成其本身的任务。离合器是设置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其功用是能够在必要

减震器设计及发展毕业论文

减震器设计及发展毕业论文 目录 1 绪论 (1)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减振器的发展历史 (1) 1.3 减振器的分类 (2) 1.4 液压减振器国外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3) 1.5 研究的主要容及方法 (4) 2 减振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5) 2.1 减震器的类型与型号 (5) 2.2 减震器形式的选择 (5) 2.3 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6) 2.4 减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优点 (6) 2.5 减震器的标准 (7) 2.6 减震器的使用措施及注意事项 (7) 3 减震器的设计 (9) 3.1 减震器数据的选择 (9) 3.3 芯轴的设计与强度校核 (11) 3.4 上接头凸台校核 (12) 3.5 螺纹的选择 (13) 3.6 螺纹牙的强度校核 (13)

3.7 花键的设计与选择 (16) 4密封元件 (20) 4.1 密封元件材质的设计和选用 (20) 4.2 密封元件常用的材料 (20) 4.3 密封盘根 (24) 5 液压减震器的使用方法 (28) 5.1 减震器在钻柱中的连接位置 (28) 5.2 下井前的检查 (28) 5.3 起钻后的检查 (28) 5.4 注意事项 (28) 5.5 维修与试验 (29) 5.6 检查与维修 (29) 5.7 组装 (29) 5.8 注油 (30) 6 结论 (31) 参考文献 (32) 致谢 (33)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减振器主要是用于减小或削弱振动对设备与人员影响的一个部件。它起到衰减和吸收振动的作用。使得某些设备及人员免受不良振动的影响, 起到保护设备及人员正常工作与安全的作用,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的频繁起降等, 对减振器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不但要求安全可靠, 而且要求旅途舒适, 对此减振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减振器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比较简单的减振器是1897年由两个姓吉明的人发明的。他们把橡胶块与叶片弹簧的端部相连,当悬架被完全压缩时,橡胶减振块就碰到连接在汽车大梁上的一个螺栓,产生止动。这种减振器在很多现代汽车悬架上仍有使用,但其减振效果很小。 1898年,第一个实用的减振器由一法国人特鲁芬特研制成功并被安装到摩托赛车上。该车的前叉悬置于弹簧上,同时与一个摩擦阻尼件相连,以防止摩托车的振颤。减振器的结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发展形式: 加布里埃尔减振器,它是由固定在汽车大梁上的罩壳和装在其里面的涡旋形钢带组成,钢带通过一个弹簧保持其力,钢带的外端与车桥轴端连接,以限制由振动引起的弹跳量。 平衡弹簧式减振器,这是加到叶片弹簧上的一种辅助螺旋弹簧。由于每一个弹簧都有不同的谐振频率,它们趋向于抵消各自的振颤,但同时也增大了悬架的刚性,所以很快就停止了使用[1]。 空气弹簧减振器,空气弹簧不仅兼有弹簧和吸振的作用,而且常常可省去金属弹簧。第一个空气弹簧减振器是1909年由英国考温汽车工厂研制成功的。它是一个圆柱形的空气筒,利用打气筒可以把空气经外壳上部的气阀注满空气筒,空气筒的下半部分容纳一个由橡胶和帘布制成的膜片。因为它被空气所包围,所以其工作原理与充气轮胎相似,它的主要缺点是常常泄漏空气。 液压减振器,第一个实用的液压减振器是1908年由法国人霍迪立设计的。液压减振器的原理是迫使液流通过小孔产生阻尼作用。通常的筒式减振器是由一个与汽车底盘固定的带有节流小孔的活塞和一个与悬架或车桥固定的圆柱形贮液筒组成。门罗在1933年为赫德森制造的汽车装用了第一个采用原始液压减振器的汽车。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双作用减振器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上被普遍采用。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采用的杠杆式液压减振器占了优势,这种减

汽车弹簧减震器阴极电泳涂装工艺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 级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I、专业课程设计题目: 汽车减震器弹簧的阴极电泳涂装生产线工艺设计II、专业课程设计任务及设计技术要求: 1、按年产1000万个汽车减震弹簧设计生产线 2、工件材质:60Si2Mn工件最大重量为1kg(见零件图)弹簧钢弹簧外径:110mm 钢丝直径:12.5mm 自由高度:390mm磷化膜厚度(2~2.5)g/m2 (约5μm ); 采用黑色厚膜阴极电泳涂装膜厚≥28μm 该涂装线由前处理设备、电泳涂装设备、漆膜固化炉、悬挂输送系统、电控系统、纯水设备、废水废气处理设备等组成。 3、确定工艺流程,选择前处理各工序的溶液配方及工艺参数(尽量选用节能环保 的工艺技术)和阴极电泳涂料类型。 4、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及工艺卡;利用AutoCAD完成生产线工艺平面布置图(A3) 一张。 5、采用A4纸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及工艺卡,工艺设计说明书编写不少于15页。 II I、专业课程设计进度: 1、利用3周查阅相关资料并完成以上全部设计工作内容; 2、第4周周二上午提交初稿,周四上交正式稿,周五课题答辩。 11010132 班级学号腐蚀与防护系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类 学生:郑宜绘 日期:自 2014.12.15 至2015.01.09 指导教师:周雅系主任:刘光明

目录 1 设计依据 (1) 2 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 (1) 2.1 车间任务 (1) 2.2 生产纲领 (1) 3 工艺设计 (1) 3.1 工作制度 (1) 3.2 年时基数 (1) 3.3 生产节拍 (2) 3.4 线速度 (2) 4 技术和设备特点 (2) 4.1 涂装 (2) 4.2 技术特点 (3) 5 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 (3) 5.1 前处理电泳工艺 (3) 5.2 面漆工艺 (3) 5.3 工艺参数 (4) 6 工艺技术说明 (5) 6.1 工件上线 (5) 6.2 脱脂 (5) 6.3 水洗 (6) 6.4 纯水洗 (6) 6.5 表调 (7) 6.6 磷化 (7) 6.7 前处理液温的控制 (8) 6.8 电泳 (8) 6.9 电泳后喷淋 (10) 6.10 制纯水设备 (10) 6.11 电泳漆烘道 (11)

汽车减振器的选型设计

汽车减振器的选型设计

目录 一、汽车减振器的作用和功能---------------------------4 1、减振器的作用--------------------------------------4 2、减振器的功能--------------------------------------4 (1)对自然振动--------------------------------------4 (2)对强迫振动--------------------------------------6 二、汽车减振器选型设计的任务-------------------------8 三、汽车减振器额定阻力和工作缸直径的选择-------------9 1、线性减振器的阻尼特性------------------------------9 2、实际减振器的非线性--------------------------------9 3、减振器示功试验的标准规范-------------------------10 4、悬架系统相对阻尼系数与减振器阻尼系数的关系-------11 5、计算额定阻力-------------------------------------12 6、选择减振器工作缸直径-----------------------------13 四、验算悬架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振动特性--------------14 五、减振器行程和长度的确定--------------------------14 1、减振器最大压缩(上跳)行程-----------------------14

汽车离合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1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 专业:交Y 班级:091 学号:200900207X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韦志林 完成日期: 成绩:

1 目录 任务与背景分析 (4) 1离合器主要参数选择 (5) 1.1 初选摩擦片外径D、内径d、厚度b (5) 1.2 后备系数β (5) P (6) 1.3 单位压力 1.4 摩擦因数f、离合器间隙Δt (6) 2 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 (6) 2.1 设计变量 (6) 2.2 目标函数 (7) 2.3 约束条件 (7)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7) 4膜片弹簧的设计 (8) 5.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11) 6减振弹簧的计算 (12) 6.1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R0 (12) 6.2单个减振器的工作压力P (12) 6.4减振弹簧刚度k (13) 6.5减振弹簧有效圈数 (13) 6.6减振弹簧总圈数n (13) l (14) 6.7减振弹簧最小高度min 6.8全部减震弹簧总的工作负荷 (14) 6.9单个减震弹簧的工作负荷P (14) 6.9.1减震弹簧总变形量 (14) 6.9.2减震弹簧自由高度 (14) 6.9.3减震弹簧预变形量 (14) 6.9.4减震弹簧安装高度 (14) 6.9.5从动片相对从动毂的最大转角 (14) 7.1从动盘毂 (15) 7.2从动片 (15) 7.3波形片和减振弹簧 (15) 8压盘设计 (15) 8.1离合器盖 (15) 8.2压盘 (16) 8.2.3分离轴承 (16) 9.总结 (17) 10参考文献 (17)

1 前言 对于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按动力传递顺序来说,离合器应是传动系中的第一个总成。目前,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弹簧压紧的摩擦式离合器,摩擦离合器是一种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它主要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作机构等四部分。 离合器是设置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其主要功用是:切断和实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平顺地结合,确保汽车平稳起步;在换挡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分离,减少变速器中换挡齿轮之间的冲击;在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动载荷时,能限制传动系统所承受的最大转矩,以防止传动系各零部件因过载而损坏;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和噪声。 随着汽车发动机转速、功率的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离合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提高离合器工作性能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因此,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设计,我力争把离合器设计系统化,让离合器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既能可靠的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过载。结合时要完全、平顺、柔和,保证起初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分离是要迅速、彻底。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以减轻换挡时变速器齿轮间的冲击,便于换档和减小同步器的磨损。应有猪狗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效果,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延长寿命。操纵方便、准确,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以保证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为离合器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轿车减振器的设计方案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轿车减震器的设计 (英文):Shock Absorber Design of car 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 姓名:曾令剑 学号:2004090243025 指导教师:陈森昌 日期:2009年5月28日

轿车减震器的设计 摘要 本文设计出适用于中国一般城市道路使用的双作用筒式减振器。首先,根据轿车的质量算出减振器的阻尼系数,确定缸体结构参数,然后建立流体力学模型,先选定一条理想的减振器标准阻尼特性曲线,然后利用逼近理想阻尼特性曲线的方法,进行各阀、系的设计计算;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整个减震器,并对主要部件的强度进行了校核。 关键词:双作用筒式减振器;流体力学模型;理想特性曲线;强度校核

轿车减振器的设计 Shock Absorber Design of car Abstract The double use of drum shock absorber which applicable to the general city road conditions in China is designed in the paper. First of all, the damping coefficient of the shock absorber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of car. The parameters of the cylinder structure are determined. And then a hydrodynamic model is set up. The valve and the Department are calculated and the designed by using the way of approach to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al standard shock absorber curve. After that a set of the double use of drum shock absorber is designed. The strength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shock absorber is checked. Key words: Double use of shock absorber; hydrodynamic mode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al curve; strength checking 1

汽车液压减震器的设计与研究范本

汽车液压减震器的设计与研究

论文题目: 汽车液压减震器的设计与研究 Design and research of vehicl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小组成员签字:

摘要 当前,汽车行业一直在快速的发展,这样情况也致使广大人民群众除了要求汽车要有最基本的安全,同时还对汽车的舒适度以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所要求的汽车是要具有相正确稳定性以及舒适性,二者缺一不可。那么想要增加汽车乘坐的舒适度,汽车减震器则是汽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零件,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汽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有效的避免其它零件的过度损坏,因此当前在汽车领域中对于减震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汽车;液压减震器;设备控制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uto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this situation has also led to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in addition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utomobile must have the most basic safety, but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vehicle comfort and stability, people's car just required a stable and relative comfort of vehicle vibration can effectively solution. The shock absorber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but also can ensure the vehicle comfort and stability in a certain extent, besides, it can also effectively avoid excessive damage to other parts, so the current in the automotive field for the study of shock absorber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automobil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equipment control

汽车减震器能量回收装置设计概要

目录 1 绪论 (1) 1.1 能量回收装置简介 (1)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2) 1.3.1国外发展现状 (2) 1.3.2国内发展趋势 (2) 2 理论基础 (3) 2.1 减震器 (3) 2.2 电磁发电技术 (4) 2.2.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2.2.2电磁感应发电装置结构 (4) 2.3 压电发电技术 (5) 2.3.1压电材料 (5) 2.3.2压电效应 (5) 3 基于压电叠堆储能的新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 3.1 压电叠堆发电装置的结构 (7) 3.2 能量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 (7) 4 能量回收装置的等效模型分析 (8) 4.1 模型假设 (8) 4.2 等效模型 (8) 4.3 发电装置的性能分析 (8) 4.4油压频率f对回收装置输出特性的影响 (9) 4.5 压电叠堆长度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9) 4.6 压电叠堆截面面积S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10) 4.7 本章小结 (11) 5 能量回收装置输出电路 (11) 6 结论与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汽车减震器能量回收装置设计 摘要:传统的被动悬架以及半主动悬架只能起到加速车架和车身震动的衰减作用,而起不到对振动能量回收的作用。当汽车对减震器施加力时,减震器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的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并散到大气中,这一部分能量被白白浪费掉。设计一种能量回收装置,能量回收装备将减震器内部的部分压力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通过查阅大量关于能源转化的资料,并对各种能量回收方案进行比较,最终确定用压电叠堆能量回收的装置对减震器内部的压力能进行回收。本文主要对压电能量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理论设计、及数学模型的分析进行概述。 关键词:能量回收;储存;压电叠堆 1绪论 1.1能量回收装置简介 目前,大多数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都配有制动能量回收装置,该装置有推广到非混合动力车的趋势,国际汽联也希望通过KERS系统在F1中的推广,树立环保先锋的形象。制动能量的回收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以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能量,二是车轮在制动时带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储存于电池组中。制动产生的额外能量可以回收,那么汽车行驶中产生的其它能量也可以回收。减震器是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架的好坏关系到汽车的舒适性。在能源短缺的今天,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在考虑动力性、舒适性、美观的同时,经济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减震器能量回收装置,能够回收减震器在伸张、压缩行程产生的能量,通过压电能量回收原理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之中,为其他用电设备供电。1.2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从汽车发明以来,汽车工业带动了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出现。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采用新的技术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汽车成为各国企业不断攻克的难题。 当前内燃机汽车普遍采用的是普通的液力减震器。由于传统的减震器只起到缓解汽车振动的作用,并不能回收汽车在振动过程中的能量,这就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众所周知,在经过不平的路面时,汽车车身会发生振动,并且路面越不平稳,汽车振动的越厉害。通常情况下,振动的能量会以减震器内部机油摩擦生热而损耗,如果能将汽车振动作用在减震器上的能量加以回收再利用,为汽车的其他电器提供能量,已达到节能的目的。

离合器设计说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X X X X X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学生: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

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摘要 离合器的主要功用是切断和实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设计的离合器应在任何行驶条件下,都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所在工况的最大转矩,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并且防止传动系过载。本设计在参考了多种离合器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具体设计了一个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 关键词: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设计

目录 1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1) 2 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 (1) 2.1 设计变量 (1) 2.2 目标函数 (1) 2.3 约束条件 (2) 3 膜片弹簧的设计 (3) 3.1 膜片弹簧的基本参数的选择 (3) 3.2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 (4) 3.3 强度校核 (4) 4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4) 4.1 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 (4) 4.2 减振弹簧的计算 (6) 5 从动盘总成的设计 (8) 5.1 从动盘毂 (8) 5.2 从动片 (8) 5.3 波形片和减振弹簧 (8) 6 压盘设计 (8) 6.1 离合器盖 (8) 6.2 压盘 (8) 6.3分离轴承 (8) 7 小结 (10) 参考文献 (11)

1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1.1 初选摩擦片外径D 、内径d 、厚度b 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式3.2.1,有D =A T e max 100 ,对于小轿车 A=47,得D=100 32847 264.173= 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表3.2.1可知,取D=325mm ,d=172mm ,b=3.5mm 1.2 后备系数β 由于所设计的离合器为膜片弹簧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其摩擦片的磨损工作压力几乎不会变小(开始时还有些增加),再加上小轿车的后备功率比较大,使用条件较好,宜取较小值,故取β=1.25。 1.3 单位压力0P 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3.2.3节可知,对于小轿车 当D ≥230mm 时,则0P =1.18/D Mpa ; 当D< 230mm 时,则0P =0.25Mpa ; 所以由于D =325mm,取0P =0.165Mpa ; 故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表2-2,摩擦片材料选择石棉基材料。则取0P =0.2Mpa 1.4 摩擦因数f 、离合器间隙Δt 故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表2-4摩擦因数f=0.3 离合器间隙Δt=3mm 选用单片从动片所以摩擦面数取 Z=2 2 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 2.1 设计变量 后备系数β取决于离合器工作压力F 和离合器的主要尺寸参数D 和d 。单位压力P 也取决于离合器工作压力F 和离合器的主要尺寸参数D 和d 。因此,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设计变量选为: T T FDd x x x X ] [] [321== 2.2 目标函数 离合器基本参数优化设计追求的目标,是在保证离合器性能要求的条件下使

轻型货车悬架减震器匹配计算与结构设计说明书文稿

轻型货车悬架减震器匹配计算与结构设计说明书文稿

摘要 减振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振后反弹时的振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振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振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振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振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 本次设计题目为轻型货车减振器设计,考虑轻型货车的用途主要是用来运输货物,所以本设计的减振器首先考虑需要满足载重量的需要,在满足货车载重量的前提下设计,本次设计采用的方案为双作用式液力减振器?这种减振器作用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时,减振器中的活塞在钢桶内也做往复运动,则减振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狭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到大气中?减振器的阻尼力越大,振动消除得越快,但却使并联的弹性元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同时,过大的阻尼力还可能导致减振器连接零件及车架损坏?本次设计综合分析整体工作状况,设计合理减振器结构及尺寸,最终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 关键词:货车;悬架;减振器;设计;匹配?

Abstract Shock absorber spring is mainly used to suppress vibration at the time of oscillation after the rebound from the impact of the road. After uneven pavement, while a spring vibration absorber can filter road vibration, but the spring itself will have reciprocating motion, which is used to control this kind of shock absorber spring jumping. Shock absorber is too soft, the body will be jumping up and down, too hard Shock Absorber will give rise to any serious resistance to impede the normal work of the spring. The design of shock absorber for light goods vehicles subject design, consider the use of light goods vehicles are mainly used to transport goods, so the design of the shock absorber of the first consider the need to meet the needs of load, truck load to meet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design, The design options for dual-actio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The principle role of this shock absorber is done when the frame and axle back and forth relative movement, the shock absorber piston in steel drums has done in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then the oil shock absorber shell will be repeated from one in cavity through a narrow pore lumen inflow. At this point, the hole wall and the friction between oil and the liquid molecules will form a friction damping force of vibration to the body and frame of the vibration energy into thermal energy, oil and shock absorber to be absorbed by the shell, and then scattered into the atmosphere. The greater the shock absorber damping force, vibration to eliminate the faster, but so that the elastic element in parallel can no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at the same time, too much damping force shock absorber can also lead to damage to connected parts and the frame. The desig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working conditions, design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size of shock absorber, the final assembly drawing and components drawing Fig. Key words: Goods; suspension; shock absorber; design; match.

汽车离合器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1、离合器概述 对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的总成。目前,各种汽车广泛采用的摩擦离合器是一种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它主要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等四部分。 离合器的功用主要的功用是切断和实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地接合,确保汽车平稳起步;在换档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分离,减少变速器中换档齿轮之间的冲击;在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动载荷时,能限制传动系所承受的最大转矩,以防止传动系各零件因过载而损坏;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和噪声。 2、设计要求及其技术参数 基本要求: 1)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既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过载。 2)接合时要完全、平顺、柔和,保证起初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 3)分离时要迅速、彻底。 4)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以减轻换档时变速器齿轮间的冲击,便于换档和减小同步器的磨损。 5)应有足够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效果,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延长寿命。 6)操纵方便、准确,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 7)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一保证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技术参数: 车型:华丽特锐2WD 整车质量(kg):1050 最大扭矩/转速(N·m/rpm):120/3200 主减速比:5.285 一档速比: 滚动半径:350mm 3、结构方案分析 3.1从动盘数的选择:单片离合器 单片离合器:对乘用车和最大质量小于6t的商用车而言,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一般不大,在布置尺寸容许条件下,离合器通常只设有一片从动盘。 单片离合器的结构简单,轴向尺寸紧凑,散热良好,维修调整方便,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在使用时能保证分离彻底,采用轴向有弹性的从动盘可保证结合平顺。 3.2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 膜片弹簧是一种由弹簧钢制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碟形弹簧,主要由碟簧部分和分离指部分组成。 1. 膜片弹簧离合器与其他形式的离合器相比,有如下优点: 1) 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 2) 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 3) 高速旋转时,弹簧压紧力降低很少,性能较稳定。 4) 以整个圆周与压盘接触,使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接触良好,磨损均匀。 5) 通风散热良好,使用寿命长。 6) 膜片弹簧中心与离合器中心线重合,平衡性好。 2. 与推式相比,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具有许多优点:取消了中间支承各零件,并不用支承环或只用一个支承环,使其结构更简单、紧凑,零件数目更少,质量更小等。 3.3膜片弹簧的支撑形式 图3-1为拉式膜片弹簧的支承形式—单支承环形式,将膜片弹簧大端支承在离合器盖杀中的支承环上。 图3-1

汽车悬架优化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

4.4.4主销内倾角的优化 (23) 4.4.5轮距优化 (23) 4.4.6各定位参数同时优化 (24) 4.4.6.1前束优化后的图形 (25) 4.4.6.2车轮外倾角优化后的图形 (25) 4.4.6.3主销后倾角优化后的图形 (25) 4.4.6.4主销内倾角优化后的图形 (25) 4.4.6.5轮距变化优化后的图形 (26) 4.4.6.6各参数优化前后的数值表 (26) 4.4.6.7小结 (27) 结论 (27)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7)

引言 汽车悬架是汽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汽车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 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 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 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另外,悬架系统能配合汽车的运动产生适当的反应, 当汽车在不同路况作加速、制动、转向等运动时,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性,保证操 纵不失控。所以,悬架是汽车底盘中最重要、也是汽车改型设计中经常需要进行 重新设计的部件。汽车行驶中路面的不平坦、凸起和凹坑使车身在车轮的垂直作 用力下起伏波动,产生振动与冲击;加减速及制动和转弯使车身产生俯仰和侧倾 振动。这些振动与冲击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等重要性能。悬架作为上述各种力和力矩的传动装置,其传递特性能的好坏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 和操纵稳定性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只有当汽车底盘配备了性能优良的悬架, 才会得到整车性能优良的汽车。 悬架按照结构分大体可以分为独立式悬架和非独立式悬架。非独立悬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保养容易、行车中前轮定位变化小的优点,但由 于其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都较差,在现代轿车中基本上已不再使用,多用在货车和大客车上。独立悬架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悬挂在车架或车 身下面的。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 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 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不过,独立悬架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便 的缺点。现代轿车大都是采用独立式悬架,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独立悬架又可分为横臂式、纵臂式、多连杆式、烛式以及麦弗逊式悬架等。麦弗逊悬架因为其 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节省空间方便发动机布置等优点被广泛地运用。大到宝马M3,保时捷911这类高性能车,小到菲亚特STILO,福特FOCUS,甚至国产的哈飞面包车前悬挂都是采用的麦弗逊式设计。 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大多侧重于汽车整车的研发,而忽视了汽车主要零部件和相关配套产业的提供。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整车对于汽车产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创新和发展。关键零部件的科技含量综合体现汽车整车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我国在底盘的集成设计及开发领域开发 设计起步较晚,设计和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大多数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都没有掌握悬架系统的自主设计和开发技术,大多数为引进外国技术进行复制开发和生产,几乎可以说国内企业的底盘技术基本上都是照搬过外 的,没有任何自己的技术。 在现代的工程研究领域,计算机仿真己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计算能力,人们不仅可以求出所需要的数值结果,还可以模拟出工程中的具体情况,以便人们可以直观的进行分析研究,我们称为计算机仿真技术。今天的机械系统仿真技术研究中,大多以多体系统理论作为研究上的理论基础。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机构动力学分析的面貌,使工程师从传统的手工计算中解放了出来,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模型,就可由计算机自动求解,并可提供丰富的结果分析和利用手段;对于原来不可能求解或求解极为困 难的大型复杂问题,现可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顺利求解;而且现在的动力学分析软件提供了与其它工程辅助设计或分析软件的强大接口功能,它与其它工

外置阻尼器设计说明

重庆地维长江大桥斜拉索外置式杆式黏滞阻尼器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地维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西郊大渡口区跳蹬镇白沙沱与江津市珞磺镇之间,大桥结构形式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全长734.8米,总宽15米,双车道,设计车行时速40公里。跨径布置为141米+345米+141米,倒Y型索塔高148.89m,钢绞线斜拉索。 大桥设计为双向两车道,桥面宽15米,全长737米,设计载荷等级为汽车-20级、挂车-120级。双塔各高130.89米,呈花瓶形,全桥设168根斜拉索和4根0号索。 二、编制依据 《斜拉索外置式黏滞阻尼器》J T/T1038-2016 三、斜拉索外置式杆式黏滞阻尼器设计 为减小斜拉索颤振频率,在梁端斜拉索设置外置杆式黏滞阻尼器,设置在编号为n10~n21、n10’~n21’号长索上,共计96套。对斜拉索预埋管采用发泡填充材料、聚硫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置。为防止行人割伤索皮,斜拉索梁端安装离桥面2.5m高度的不锈钢护管,平均长度3.5m计,全桥共计172根不锈钢护管。 黏滞阻尼器参数选择最大位移±50m m,设计能承受的最大阻尼力20k N;黏滞阻尼器性能符合力-速度曲线关系式F=C Vα,其中阻尼系数C=37.0K N/(m/s)α;阻尼指数α=0.33。 斜拉索外置式杆式黏滞阻尼器主要由黏滞阻尼器、索夹连接件、底座以及销轴、紧固件组成。索夹连接件采用Q235B钢材,索夹内表面粘贴优质三元乙丙橡胶垫。销轴材料采用2C r13不锈钢。向心关节轴承、孔用弹性挡圈材料采用304不锈钢。黏滞阻尼器缸体、端盖、活塞材料采用45#优质碳素结构钢;活塞杆材料采用40C r合金结构钢。底座采用Q235B结构钢。斜拉索外置式杆式黏滞阻尼器成品防腐涂装外表面涂层配套体系参照J T/T722-2008,总干膜厚度≥240μm。 目标振幅是指斜拉索安装外置式阻尼器后,斜拉索容许产生的最大振幅。本项目n10~n21、n10’~n21’号斜拉索均属短索(索长小于250米),按《斜拉索外置式黏滞阻尼器》J T/T1038-2016规定,安装斜拉索外置式阻尼器后其目标振幅按L/1000计算,目标振幅如下表3-1、3-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