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建立基于战略的规划管理体系,建立职能归口、分级实施的三级计划体系,建立基于项目群的科研项目计划管理体系,建立面向经营的资源计划管理体系,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商务管理体系等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已取得的管理成效。本文对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计划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是在一定环境、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对于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是开展综合管理的基础,主要体现在:计划作为管理职能的首位,是全面预算的依据与基础,是链接战略与业务的桥梁;计划是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指令,是内部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计划是对各项目、各部门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有无计划管理体系,或计划管理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军工科研院所战略的有效实施以及具体业务的运行质量。

一、军工科研院所的业务特点

首先,多业务、多项目交叉并行。从国家战略和行业前

景来看,军工科研院所科研生态转化为多项目高度并行的趋势将长期存在,同时向多业务方向不断发展。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多业务、多项目并行研发的资源需求与资源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军方等客户对技术、进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上级机关不断提高经营业绩要求,使军工科研院所承受的经济增长压力也越来越大。

其次,业务系统各自为政,协同效应无法显现。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随着业务不断运行,大多数军工科研院所内部系统的职能不断自我强化,逐渐形成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和管理壁垒:原有业务流程变长、变得复杂;缺乏顶层、统一的体系架构,各项业务按各自独立的体系运行,部门之间的流程互不兼容;在科研生产中的协同效应无法显现。

第三,强计划、弱市场的外部业务管理难度大。军工科研院所的大多数项目仍以军机型号为主,而固有的科研管理模式,实际上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其特点是强计划、弱市场,主要体现在供求价格按照计划定价制、供求双方并不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游戏规则运行。客户经常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增加额外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是行政性的或者计划性的,没有相应的成本管理和资金支持,需要科研院所自己承担。

在此情况下,唯有从管理入手,通过体系创新,才能进一步释放出管理效能,提升经营业绩。

二、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作为军工科研院所,通过开展计划管理体系建设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面向战略的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战略及其承接体系进行重新思考与架构,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由上至下、分层管理,通过内部管理的制度化改革实现从战略到执行的完整管理链条。即从战略出发,建立基于战略的规划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职能归口、分级实施的三级计划体系;尤其是针对核心业务建立基于项目群的科研项目计划管理

体系;进一步地,通过建立面向经营的资源计划管理体系为各项业务提供资源保障;最终,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商务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的升级与跨越。

(一)建立基于战略的规划管理体系

战略,是一个单位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也是牵引其发展的内在动力。规划,是为了实现战略而制定的中长期目标及一整套顶层行动规划。战略的执行需要将战略方案从时间和空间进行分解:从时间维度将战略分解为几个实施阶段,每个阶段有分段目标,有相应的实施路径、重点计划和保障措施;从空间维度,通过科学的层?将战略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这一分解的过程就是规划。

建立基于战略的规划管理体系,确定“总体规划-业务规

划-支撑规划”的内容架构。其中,总体规划是全面指导规划期内各方面工作的纲领;业务规划分为型号项目、技术发展、产品发展等,分别确立其在规划期内的发展目标、路径、措施等;支撑规划分为人力资源、能力体系(包括综合管理、条件建设、信息化等)和文化建设等,主要确立各个业务规划所需要的资源保障和支撑环境的发展规划。为将规划管理落到实处,建立四级规划组织体系:职工代表大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编制组。此外,另设专家咨询组,负责规划编制、实施和调整各阶段的咨询服务。同时,还制定了完整的规划管理制度,以年为周期进行滚动调整,以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规划的有序“落位”,使得战略有了可靠的“依托”。

(二)建立职能归口、分级实施的三级计划体系

规划是中长期的“计划”,是战略与计划之间的桥梁,规划的落实需要依托计划。因此建立职能归口、分级实施的三级计划体系:第一级是综合计划,第二级是业务计划,第三级是执行计划。

综合计划是为了落实发展规划、职代会精神及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而制定的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综合性工作计划,用以确立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和总体经营指标。业务计划是为了落实综合计划而制定的分业务年度计划,用以指引各业务主要节点目标和年度目标,内容主要包

括:科研计划、生产计划、投资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技措维保计划等。执行计划是为了落实业务计划而制定的实施性/操作性工作计划,用以指导各业务日常工作。

通过实行分级管理,建立决策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执行部门经营管理的完整体系,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实现了全员参与。管理体系通过计划制定、发布、实施、监控、调整、总结和考核,实现了管理的闭环,确保体系科学高效、良好运行。

(三)建立基于项目群的科研项目计划管理体系

科研项目是军工科研院所的核心业务,科研项目计划是综合计划中最核心的业务计划,是组织实施科研项目高效、顺利进行的唯一依据,是完成国家指令性任务的重要保证。针对科研项目,制定专门的科研计划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基于项目群的科研项目计划管理体系,实现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促进科研项目的科学管理。项目群,是指在技术和管理需求上类似的项目群体。实施项目群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效率。在项目组织结构方面,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实施“项目群领导-项目经理-分包项目经理-设计师”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各项目办公室、各管理部门、各专业为横向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组织结构上实现矩阵式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项目内部各专业横向沟通顺畅的优点,提

高项目间资源、成果的共享率。这一体系的建立,保证了多品种多项目的科研管理,保障了多项目并行交叉管理的实现。

(四)建立面向经营的资源计划管理体系

资源是实施各级业务计划、达成综合计划目标的物质/

条件保障。合理的资源计划,应该以面向经营、支撑业务为主要依据和标准。“面向经营”,指资源安排确保实现经营目标;“支撑业务”,指资源安排确保实现业务目标。军工科研院所的经营特征决定了这两个依据和标准对资源的需求在

很多时候会形成冲突,而资源计划管理的要点就在于调和矛盾,均衡需求,在“经营”和“业务”之间做出平衡,从而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广义的资源,包括科研院所可支配的一切可用于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条件,所有的资源保障最终都通过全面预算来作出预先安排。这样,资源计划的内容就已经明确:资源计划就是要结合年度综合计划,合理规划资源配置,通过全面预算推动科研经营活动开展,实现科研经营目标。

在建立面向经营的资源计划管理体系的同时,应建立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管理职责清晰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经营预算确立以项目预算为核心、以执行预算为纽带、以经营指标预算为目标和约束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管理充分互动,确保业务计划有对应预算、预算对应

相应业务计划的良性匹配,有利保障了科研经营任?盏耐瓿伞?

(五)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商务管理体系

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是实现计划体系结构的最后一环。通过建立体系,打通了各流程环节,打破了原有的职能壁垒,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架构与运作机制。在微观层面形成了大量的、对管理有用的底层信息。将这些信息归集、分析与处理,借助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将原来深埋在业务流程中的运营信息显现出来进行决策支持,这就需要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商务管理体系。

建立规划体系、计划体系、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同时,在信息化平台上建立决策支持(含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全面预算、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模块。基于这些模块,运用BI技术手段,打通从战略到业务的体系,将不同层次的运营信息呈现给不同的管理者。计划的反馈监控和指标考核在BI系统中将客观呈现,实现随时查询动态报表、随时线上分析处理、可视化的运营信息仪表板、协助预测规划等功能,大幅增进决策效率、改善决策品质。这样既降低了整体的运营成本,又能使内部信息源统一,从而使处于不同岗位的人员高效协同。

三、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效与意义

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客户需求

-战略-规划-计划-资源支持-商务体系”的完整体系;实现了战略规划与综合计划的统一,实现了综合计划、业务计划与执行计划的统一,实现了资源配置与业务计划的统一,实现了内控体系与客户需求的统一;实现了军工科研院所从战略思维变革到体系变革,再到运营变革的跨越;为更加有效地实施战略,优化资源配置,顺利组织、开展和完成科研、型号、产品等业务和项目,持续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发挥出更加有力的作用。本文介绍的相关做法对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国.新科学管理:面向复杂性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第2版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5版

[3]暴丽艳,林冬辉.管理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3版

企业培训管理制度(全新版)

1.目的 理顺和规范公司培训管理工作,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岗位达标率和人力资本准备度,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 2. 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员工的培训管理与控制工作。各分子公司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参照本制度制定本单位的培训管理办法,并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3. 职责 3.1集团培训部负责集团母公司及集团高层培训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培训需求 评审,培训计划(方案)制定,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资料整理、归档,培训费用控制。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分子公司人力行政部培训管理工作; 3.2集团分子公司人力行政部负责本单位其他员工培训的归口管理,并与集团培 训部的整体培训工作相衔接。 3.3集团总裁负责审批集团母公司及集团高层年度培训计划; 3.4集团分子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批各单位年度培训计划; 3.5集团各单位主管负责配合培训部/人力行政部进行本单位人员培训工作。 4. 作业细则 4.1培训原则 4.1.1有效性原则:员工培训后能达到培训的目的:学到某方面的知识、提升某方面的技能或养成某方面的习惯; 4.1.2实用性原则:员工通过培训掌握的知识或提升的技能能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1.3针对性原则:根据性质不同对岗位分层分类,实行侧重点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的针对性强的培训。4.2培训形式及内容 4.2.1新员工入职培训 (1) 目的 (a) 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历史、企业文化、制度,使新员工对公司有整体的了解; (b) 让新员工感受到公司的欢迎与重视,体会到归属感; (c) 减缓新员工初进公司时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快适应公司; (d) 使新员工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熟悉工作流程,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八大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丁慕青:实战派培训! 世界500强讲师 16年培训经验。曾担任过外企500强企业内训师、法资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北京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特聘讲师;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讲师; 2009年华人500强讲师, 2011年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讲师团特约讲师; 中华培训讲师网讲师 品牌课程: 团队管理与团队建设 高效能时间管理 中层管理者能力提升训练 现代质量理念即核心质量思想,是质量管理方法的精髓。质量管理理念与其他理念的区别在于,质量管理理念不仅理论上有比较成熟的成果,而且实践中也形成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开展税收质量管理工作,八大质量管理理念值得国税系统关注和借鉴。 质量管理理念一、质量理念 (一)质量的内涵 从字面来理解,“”是指产品或的优劣程度。而按照9000给出的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固有特性”是指某事物本来就有的永久性的特性;“要求”既包括明示的需求或期望,也包括隐含的需求或期望。有的管理学着作将“质量”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概括为“满足甚至超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现代质量理念的实践要求 1、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把追求质量应用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质量、分析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质量。 2、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质量,积极投身质量管理,认真实施质量管理理念的文件。 3、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定的质量标准衡量自身的工作,杜绝不达标的“不合格品”。 4、对于工作质量的衡量,既要进行定性评估,更要进行定量分析,注重用可以量化的质量标准去评判工作质量的优劣、管理水平的高低。 5、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既要完成工作任务,更要确保工作质量,克服过去工作重布置轻落实、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 质量管理理念二、顾客理念 (一)顾客理念几乎是全部质量管理方法共同遵守的原则 9000八项质量原则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定义为“满足及超过顾客的期望值”;流程再造()第一条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导向”,站在顾客的角度策划流程;6δ管理(一种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有六大主题,第一大主题就是“真正关注顾客”。 (二)行政机关有必要强化顾客意识 1、机关顾客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其一,行政机关的顾客不是直接为他们接受的付费,其实,纳税人缴税就是为政府的服务付账,但是由于付款的过程和接受服务的过程相差太远,淡化了这种等价交换关系。其二,大部分政府的服务是垄断性的,许多政府职员认为“顾客们不会有别的选择,只能在他们店里购物”,因而滋生优越感、缺乏危机感。 2、行政机关强调顾客理念的意义。其一,强调顾客理念要求人员将注意力由组织内转移到组织外;其二,强调顾客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政府机关的服务也代表一种交换关系,服务对象有权利得到最好的服务。因此,在行政机关强调顾客理念有助于提高服务的自觉性、自发性,把服务变成内在要

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建立基于战略的规划管理体系,建立职能归口、分级实施的三级计划体系,建立基于项目群的科研项目计划管理体系,建立面向经营的资源计划管理体系,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商务管理体系等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已取得的管理成效。本文对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计划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是在一定环境、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对于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是开展综合管理的基础,主要体现在:计划作为管理职能的首位,是全面预算的依据与基础,是链接战略与业务的桥梁;计划是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指令,是内部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计划是对各项目、各部门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有无计划管理体系,或计划管理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军工科研院所战略的有效实施以及具体业务的运行质量。 一、军工科研院所的业务特点 首先,多业务、多项目交叉并行。从国家战略和行业前

景来看,军工科研院所科研生态转化为多项目高度并行的趋势将长期存在,同时向多业务方向不断发展。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多业务、多项目并行研发的资源需求与资源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军方等客户对技术、进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上级机关不断提高经营业绩要求,使军工科研院所承受的经济增长压力也越来越大。 其次,业务系统各自为政,协同效应无法显现。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随着业务不断运行,大多数军工科研院所内部系统的职能不断自我强化,逐渐形成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和管理壁垒:原有业务流程变长、变得复杂;缺乏顶层、统一的体系架构,各项业务按各自独立的体系运行,部门之间的流程互不兼容;在科研生产中的协同效应无法显现。 第三,强计划、弱市场的外部业务管理难度大。军工科研院所的大多数项目仍以军机型号为主,而固有的科研管理模式,实际上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其特点是强计划、弱市场,主要体现在供求价格按照计划定价制、供求双方并不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游戏规则运行。客户经常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增加额外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是行政性的或者计划性的,没有相应的成本管理和资金支持,需要科研院所自己承担。 在此情况下,唯有从管理入手,通过体系创新,才能进一步释放出管理效能,提升经营业绩。

华为公司员工培训体系以及培训管理方案

华为公司员工培训体系 将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条件,永不停息地致力于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 华为公司员工培训体系 将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条件,永不停息地致力于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 华为公司员工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培训系统、管理培训系统、技术培训系统、营销培训系统、专业培训系统、生产培训系统。 华为培训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教学设备和环境为一体,拥有专、兼职培训教师千余名。建在深圳总部的培训中心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含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在内的各类教室110余间,能同时实施2000人的培训。教室的装备和设计满足教师授课、TBT(Technologies Based Training)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需要。培训中心还拥有三星级学员宿舍、餐厅、健身房等生活娱乐体育设施,为培训学员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

华为员工培训的主要培训方式为: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上机操作、工程维护实习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广泛采用Multimedia C D-ROM Training、Video Training、Audio Training 等教学手段,并逐步发展基于internet和电视网络的远程教学,使学员无论何时何地均可得到华为系统化、个性化的培训。 新员工培训系统 华为新员工培训采取全封闭、半军事化的培训方式,将操练、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团队竞赛、集体活动有效的结合,使新员工在学习中引发思考,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在竞赛中实践演练,在活动中展示才华。华为新员工培训致力于培养具备开放意识、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富有责任心,具有自我批判能力,理解公司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认同公司文化,掌握基本的工作常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新一代华为人。 管理培训系统

军品科研型号项目管理办法

军品技术中心管理制度2006-006 军品科研型号产品管理办法 为确保军品科研项目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促进军品科研的有序管理,加强军工体系建设,提高产品开发质量,实现科研的快速开发成功,结合工厂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工厂在研的型号项目。 第二条工厂对型号项目必须严格按照三师系统组建型号项目组,行政指挥系统、设计师系统和质量师系统应该分工明确,对型号质量全面负责,相关人员名单应上报驻厂军代室。 驻厂军代室针对型号项目成立相应的质量监督项目组,并将项目组人员情况通知型号项目组。 第三条型号项目要编制研制网络图,整个研制过程严格按网络图的规定进行。 第四条型号项目研制过程应严格按照产品质量保证大纲执行,对其中相关条款的修订应召开评审,由总师系统批准后实施。 第五条型号项目组和质量监督项目组一起对外协零部件的研制生产单位进行考察,检查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达标情况,对不符合研制生产能力的单位予以取消。 第六条由质量师系统组织对入厂的外协件进行验收,设计师系统负责提供相应的技术要求和验收准则,驻厂军代室参加验收并进行产品抽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 第七条由质量师系统组织对出厂产品进行验收,设计师系统负责提供相应的技术要求和验收准则,驻厂军代室参加相关试验,合格后方可办理产品质量证明书等相关文件。 第八条技术攻关活动由设计师系统牵头,质量师系统和驻厂军代室参加,对方案策划、方案实施等过程进行全面监管。

第九条型号项目组和质量监督项目组每月应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通报本月的项目研制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安排下月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十条本办法由军品技术中心负责解释。 军品技术中心2006年4月10日

企业亟需建立培训管理体系

企业亟需建立培训管理 体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中国企业亟需建立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比较新鲜的词汇,“培训”一词在没有进入中国现代社会之前,其要表达的内容被“学习”、“教育”、“开会”、“指导”这些具体的词汇所代替着。 培训是社会职业化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单一的“学校教育”向“终身学习”这样一个社会教育体系的转型而发展起来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知识更新的速度已远远不足以应付工作的需要,也许,今后大学文凭都要像工厂生产的面包一样要注明有效期。而培训就将是未来知识的“保鲜剂”和“再造机”。 单指企业的培训是指企业为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使员工能在自己现在或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达到企业要求而进行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努力。 中国企业的培训,伴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地做类似培训的工作 这一阶段“培训”还没有正式作为一项企业的职责引入到企业中,此时,中国企业也会经常“开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学习”;也会实施“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模式……这些都是培训工作,却是无意识地在做,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培训的概念。 第二阶段:有意识地参加公开课 上世纪末,“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一些高校,在外资企业有过经理人经验的人士,以及各类组织培训的“咨询公司”等,顺应时代的需要,为社会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资源。企业的培训意识也由此产生,企业开始参加各种类型的公开课,接受各种新思想的冲击。

这个阶段的培训,更多是由公司的老板、经理参加,他们成为了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第一批人。这批人通过参加公开课,思想意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但回到企业看看员工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远古时代”,于是出现了“老板一个人在天上飞,看着员工们在地上爬”的形象比喻。 第三阶段:重视培训,并频繁组织培训 老板与员工的思想意识差距是促使企业开始重视员工培训的直接原因。意识上的重视,必然带来行动上的重视,企业开始频繁地组织各种各样的培训,掀起了培训的热潮。只要是对培训有关的话题,企业都会表现出十足的兴趣。员工外出参加公开课,请讲师到公司进行内训,拓展训练,沙盘模型,MBA……前几年,一些专事培训的公司,以奇迹般的速度发展,充分证明了企业培训热潮的热度之高。 在这一阶段,企业往往在参加培训的时候,会问:多少钱培训什么而很少去考虑我们需要什么培训,怎么来规划培训。而只是培训什么听什么,人家培训我也培训。前几年,某培训大师一堂课各地来回反复讲,就能吸引不少企业不惜斥资几十万,组织几乎全员参加一场培训。而课程结束后,往往听到员工这样的反馈:“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就是不知道如何行动”。也有企业发现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运用电脑不很熟练,认为员工需要进行有关电脑应用方面的培训,于是就在某大学里找了一个很出名的电脑培训班让员工们参加。结果却是员工学到一半才发现,这个培训班主要讲授的是高级程序语言,而员工们需要掌握的是基本的办公软件的应用就可以了,从而出现了培训需求与培训供应错位的现象。 荀子说,“学至于行而止矣”,培训不能有效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问题,逐渐显现。难怪企业发出这样的感叹:培训投入产出比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该不该培训怎么做培训更有效 第四阶段:构建培训管理体系,持续打造学习型组织

国际项目管理发展史

国际项目管理发展史 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CPM 和PERT技术。 项目管理专家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80年代之前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六十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因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后面将详细介绍)。60年代初华罗庚教授将这种技术在中国普及推广,称作统筹方法,我们现在通常称为网络计划技术。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项目的特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人员发现许多在制造业经济下建立的管理方法,到了信息经济时代已经不再适用。制造业经济环境下,强调的是预测能力和重复性活动,管理的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制造过程的合理性和标准化。而在信息经济环境里,事务的独特性取代了重复性过程,信息本身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灵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词。他们很快发现实行项目管理恰恰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手段。他们还发现项目管理在运作方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于是纷纷采用这一管理模式,并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在发达国家中现代项目管理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和行业,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 用一句话来给一个学科体系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在《项目管理知识指南》中的一段话来了解项目管理的轮廓:"项目管理就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效的项

公司项目负责制与项目管理办法

公司项目负责制与项目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推行项目法施工,规范项目管理活动,制定本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承包部自行组织管理的工程项目。3...... 项目管理的总体原则 3.1.. 项目管理是以所签合同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优质工程为目标,《项目经营责任书(或项目承包合同)》为纽带,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方式。 3.2.. 项目经济管理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交、预算管理、风险抵押”的原则,每个项目都要做好《年度经营责任书》和《项目经营责任书》的过程承包及综合考核,确保项目管理的连续性和项目的最终经济效益。 3.3.. 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利用企业所赋予的权利,将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力求优质、高效,最终实现项目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3.4.. 推行项目管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必须以下列条件为前提: a)项目的开工手续合法、齐全。 b)总承包部能够为项目提供适度资金,必要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必要的施工设备。 4...... 项目的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 4.1.. 组织机构 项目的组织机构为项目部。 项目部是完成某一确定工程项目的从事施工管理的临时性机构。项目部的组建应根据项目性质、规模,按照“精简适用、高效节约”的原则,合理设置业务部门。工作量1000—5000万元的项目部原则上设四部一室,即:经营部、工程部、供应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工作量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项目经理酌定;核电、军工工程和合同额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部,由总承包部专项组建项目部;实行整体分包的项目部不设业务机构。 项目部党、团组织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设定。 4.2人员组成

军工建设项目责任制暂行办法

军工建设项目责任制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军工建设项目管理,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实施效果,根据原国家计委《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和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军工建设项目实行责任制管理,项目论证与审批、组织实施、验收等事项的实施责任和组织管理责任,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军工建设项目,是指由国防科工局(含原国防科工委)负责审批、核准或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全部或部分使用中央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第四条项目单位是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其法定代表人是项目实施责任人,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 (一) 负责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 (二) 负责编报项目实施计划,保证项目按照年度计划和预算实施; (三) 负责按规定组织管理项目招投标、资金、质量及安全保密等工作; (四) 负责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五) 负责按季度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报表等有关信息,随时报告重大问题; (六) 对需要调整的项目,负责及时编报项目调整方案; (七) 负责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准备工作,配合完成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档案验收以及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科学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中央直属企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部门(以下称主管部门)是项目组织管理责任主体,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 (一) 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编制或审批初步设计,对建设方案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二) 组织审查上报项目实施计划; (三) 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开展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处理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督促项目按照年度计划和预算实施; (四) 按要求组织上报项目执行情况、重大问题等有关信息; (五) 对于需要调整的项目,及时组织上报或审批项目调帐方案; (六) 组织编报项目竣工验收计划,组织上报项目验收申请,或按要求组织竣工验收工作。 第六条项目实施成效显著的,国防科工局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项目单位和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项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对于未按规定履行相关责任的实施责任人,国防科工局有关方面提出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建议: (一) 前期工作存在问题,对项目实施造成严重影响; (二) 实施进度拖期超过批复建设周期一年以上; (三) 项目单位年度预算执行率低于国防军工基本建设总体预算执行率10个百分点,且滞留资金5000万元以上; (四) 擅自调整建设方案; (五) 未按批复的建设目标完成建设; (六) 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八条出现第七条所列事项的,国防科工局对项目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一) 停止安排非型号保障类项目国拨资金; (二) 一年内停止审批非型号保障类项目; (三) 调减项目国拨资金5—10%; (四) 收回项目国拨资金。 第九条主管部门为按规定履行相关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国防科工局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条国防科工局承担项目监管职责,机关工作人员履行监管责任情况按《公务员法》、《国防科工局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国防科工局党政领导干部问

军工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

军工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与国际竞争的加剧对军工科研院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必须构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本文在分析军工科研院所人才特点的基础上,从人才规划、引进、培育的全环节入手,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方案,通过人员的优化达到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军工科研院所 选择多样化的今天,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与部分企业相比还是缺乏竞争力,导致部分特别优秀的人才外流,而且越优秀、能力越强的人往往流动性更强,反而是一些能力较弱或想“混日子”的人不愿离开。 二、军工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设计构想 总体来讲科研人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高度还有限,仍缺少促进科技创新及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激励机制,满足于完成表面上的任务,对企业长远发展及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培育不够。本文从人才的选用育留全过程入手,以有效构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为目标,设计了人才队伍建设方案。 1.做好科研团队建设规划 高度重视科研团队规划工作,以未来为导向,在充分把握单位战略的基础上,分析未来5年、10年的人才需求,做好人员层次搭配,形成雁阵结构,规划核心科研人员的发展路径,构建科技创新团队。 2.有目标性地引进外部人才 根据部门的发展战略,结合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明确人才需求。同时加大对外部市场的调研力度,熟悉各大高校、主要院所的人才培养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招聘制度与流程,有重点、有方向的招收所需人才,确保有效引进外部人才,有效稳定拟用人才。

3.有选择性地甄选博士后 军工科研院所可以利用博士后流动站这一平台,围绕未来三年主要培育技术需求,坚持“少而精”引进原则,针对性引进高端人才,通过在站期间的工作,一来实现技术突破,并实现应用,二来促进其了解团队文化,以便于出站后快速融入团队,发挥作用。由于定位明确、任务清晰,这批博士后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都取得了更为快速、显著的成就,在型号任务核心技术突破、专利申请、学术交流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4.有针对性地培育行业精英 科技创新需要有行业精英作为带头人。他们经历了长期的科研实战,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同时作为团队带头人,能够发挥传-帮-带的导师作用和凝聚团队战斗力的指挥作用。要注重培育核心科研人才,培养有潜力的人员承担重要课题或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接受新挑战,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 5.有普遍性地鼓励岗位成才 (1)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研究所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制度,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言献策。(2)大力宣传爱岗敬业典范:转变员工的“雇佣”思想,强调敬业奉献。开展爱岗敬业主题活动,激发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宣传爱岗敬业典型,激励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3)培养鼓励业务能手: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员工高水平的业务能力,通过开展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在生产现场营造浓厚的“比?赶?超”氛围,鼓励大家成为岗位能手,在后续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佳绩。 三、结论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科技人才是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军工科研院所的大体制下,通过做好人才规划、有效引进外部人才、高效培养内部人才,建设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领域宽广、价值认知多元、创新意识较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公司员工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公司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一、公司培训工作现状 1、培训管理缺乏系统规划,培训管理平台建设滞后,培训没有真正达到支持和服务公司业务的目的,难以形成培训管理理念及培训成果的整合和沉淀。 2、粗略的分层分类,缺乏对各层各类培训的系统规划和管理,培训课程缺乏系统设计。考虑了解决部分共性问题,但同一层级的不同类别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类别的系统性和共性考虑不足,难以解决各个层次纵向培养和提升的问题。 3、从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到培训评估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规范的工具。培训需求分析不够深入和准确,计划制定与培训目标结合度不高,培训评估和效果转化缺乏标准和有效的工具。 4、结合公司培训管理工作实际阶段的管理制度没有落地,缺乏相应的培训辅助制度建设。部门级培训的执行,没有规范和制度化的约束,渠道、流程、监督缺失。 5、培训的软件资源建设,如内外师资、课程库、档案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管理和统一规范的工具,不利于培训成果的沉淀和资源的整合。 二、公司培训体系建设定位 建立基于公司战略导向和高素质团队塑造的培训分级管理体系。(高层的重视+中层的认识+员工的配合=全员的、积极开放的学习型组织) 三、建设思路

1、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管理系统,梳理出培训重点关注对象,关注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 2、梳理培训运作流程,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形成公司特色的培训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3、建立健全培训相关管理制度,使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4、强化培训管理职能建设,优化培训管理平台,发挥指导和服务的功能。 5、有效整理、整合、评估各类培训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力。 四、建设策略、工作要点及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体系搭建阶段(近一年内) 1、启动培训战略管理,建立、完善分层分类的培训发展体系与培训课程体系。 针对培训战略管理,将公司职位体系进行层、类的划分和细分。按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一线生产和技术人员进行分层;按不同的职位序列和不同类别的培训项目进行分类,对各层各类的培训进行系统规划和分析,梳理出各层各类重点培训关注点。 (1)高层管理序列培训重点规划:管理战略和方向。目标是分析市场环境,确立竞争地位,确立方向、目标和战略,统一思想,激励组织。建议:每名高管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必须学一门课程,培训规划到个人。 (2)职能管理序列培训重点规划:中层培训重点为流程管理

新时代下军工科研院所的员工绩效管理方向研究

新时代下军工科研院所的员工绩效管理方向研究 当前,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攻坚阶段,国家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军工科研院所担负强军首责,同时也面临着改革的巨大压力。只有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使绩效工资发挥激励作用,促进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使科研院所能真正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标签:新时代科研院所员工绩效绩效管理 引言 2018年伊始,先是南京、武汉、成都、西安、长沙等二线城市放出“送户口”、“送房补”、“免费租借办公区”等大招来吸引人才,再是力求控制人口规模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分别出台针对高端和相关产业的人才引进办法。不经意间,这场人才争夺“大战”已经在全国打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力资源更成为军工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构建军工院所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推动科研院所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员工绩效管理概述 员工绩效是指组织内部的员工为组织所做的努力及贡献的收益。 绩效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保证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实现组织发展与个人进步的“双赢”。因此科学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与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过程,一般应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实现岗位分类设计,任务指标考核,过程监督检查,绩效结果反馈,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最终可以达到提升员工绩效,同时又可以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 二、军工科研院所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科研院所内部的岗位分工细分,管理人员、科研技术人员、生产辅助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大不相同,没有根据岗位细分制定科学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标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绩效考核形式化,缺乏量化标准 军工科研院所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形成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两张皮”。考评指标设置不合理,主要从“资历、能力、考勤、业绩”等方面为主,不能很好的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客观评估,缺乏量化指标,形式也多以领导打分为主,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的现象仍旧存在,缺乏按照不同岗位、不同层级设置个性化、标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仍旧停留在主观评价和印象评价阶段,主管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讲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的 一支高素质,高团结队伍 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培育和构建良好企业文化组织氛围 由来理想的种子和沃土,怎样通过松土、浇水、施肥,使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企业价值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全力创造价值、科学评价价值、合理分配价值,构成了独具特色 的内部动力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定义:根据文化的价值体系,构筑价值创造、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的价值链,并使之形成良好的价值链循环。 价值创造——-------- ?价值评估——*价值分配 ___ 1丿II值创造要素口J 课题价值创造源泉价值贡献率价值回报方式 结论为什么创造价值创造了多少价值如何分配 性质理念依据实现 现实承认价值创造如何回报多少 管理职位价值评估绩效评价体系薪酬 、价值创造体系 1、以价值观统一价值创造活动,以价值观创造价值 企业文化的培育;良好的组织氛围;使员工感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 2、价值创造的要素 劳动、知识、资本和企业家共同创造了企业的全部价值尊重知识、个性、集体奋斗,不迁就有功的员工 让有水平的员工做实、让做实的员工提高 小建议、大奖励,大建议、不鼓励 反对不思进取、鼓励员工本职岗位作贡献 3、通过培训、发掘和提高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人力真正当作资本;人力资本增值;财务资本增值 4、通过招聘、吸纳高素质而且认同公司事业的员工 5、市场压力机制,员工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干部永不懈怠竞争是动力之源; 自由雇佣;干部可上可下,集体大于个人;工资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退 点:考核本身是一种报酬、机会分配机制、怎样提供知识、尊重个性的同时,也强调控制不迁就有功员工、管理绝对不是对立统一;人才能力强、破坏力强不去国企,因为不创造价值 、价值评价体系 1、传导媒介 2、业务管理中关键角色 3、内部机制的重要组成 4、价值分配依据 5、KPI指标体系、处理好扩张和控制关系,保证平衡。 6、业绩考核为主,360度的全方位人事考核与评价制度 7、对过程与结果进行系统的制度评价

公司培训体系架构

公司培训体系架构 培训需求调查 在企业内部进行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分为中高层和基层员工调查,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全员面谈,基层员工抽样调查,明确以下两点: 1、明确企业培训的定位 在明确企业战略管理、运营协调、组织机构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在承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同时,还承担企业整体培训职能,以整合培训资源,并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的培训管理体系。明确界定企业人力资源部对培训的管理、监控及提供支持与服务的范围。 2 、明确企业培训的目标 确定短期内培训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初步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培训体系的建立,从内部培养企业需要的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培训体系建设 第一阶段 1、制订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根据培训调查结果和执行反馈的情况调整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人力资源部培训机构、职能系统部门联系人、培训负责人的职责分工;明确培训管理体系的基础架构;建立企业基础培训管理平台;规范培训工作的管理;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 2、建设培训管理团队 成立培训管理小组,开展对各管理团队培训负责人的相关培训,加强培训管理经验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团队的培训管理意识和水平。通过建立团队间的管理机制,培养一支企业的专业培训管理团队。 3 、组建内部培训师团队 选拔具有培训授课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内部讲师团队。包括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公共课程培训师和产品专业培训师;保证企业的每个部门有一名岗位技能培训师;确定各部门新员工带领人,并明确带领人职能和奖惩措施。 第二阶段 1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重点开发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和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是各职能部门制订的标准化操作手册、职位说明书、工作流程等专业或系统公共课教材。 引进重要职位所需的技能培训课程、管理技能课程。引进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派遣内部培训师参加外部培训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公司内部培训课程;直接聘请外部培训师,形成外部培训课程及外

军工科研项目管理要点及捷为解决方案

军工科研项目管理要点及捷为解决方案 军工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精细化管理的“大工程”。以航空航天为例,航空航天型号的研制属于高新技术知识集成的复杂系统,从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到试飞定型,覆盖材料工程、航电控制、机械制造、电子、软件等多个学科,涉及到系统、子系统、组件、零件等多个层级,同时产业链上数以百计的企业以项目为驱动协同推进。这么复杂的项目管理,如何进行强有力的管理?近年来,国产软件捷为科技iMIS-PM集成项目系统在军工科研项目管理实际应用上表现卓越,解决方案如下,期待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 军工科研项目管理要点 军工产品研制的产业链涉足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设计、制造、总装集成等各个环节,涉及到材料、零件、核心部件、分系统、系统等众多领域,环环相扣。在军工产品型号研制项目的实际工作中,面临着的一系列项目管理难题,尤其是在进度计划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难题,痛点突出,迫切需要系统性地解决,主要表现在: 1、军工产品研制项目高度专业分工,对项目计划的精细度要求较高,但目前计划编制过于粗犷。型号项目的一级计划是与上游单位要求“大墙不倒”的计划安排,需要逐步细化到二、三级各专业子计划,如何轻松高效地做到? 2、上游单位要求的研制周期越来越短,由于对交付时间的预估不合理,项目前期的交付周期压缩得过于厉害,使得计划执行困难,反而从整体上延长了交付周期并造成进度延误,对此如何做出改变? 3、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高,项目计划的风险点设置不到位,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难以迅速根据突发情况做出进度调整,为项目的正常交付留下了隐患。型号项目计划需要随着项目的开展而变化,对之如何灵活应对?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体系与管理体系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体 系与管理体系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体系与管理体系 汪秋磊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管理系,山东烟台 264005) 摘要:企业由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首先面临的是观念的转变,而基本观念的缺乏使我国许多企业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本文从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出发,从理论的角度系统地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念体系,并对其相互联系及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制度的关系进行阐述,提出了解决当前理论与实践中核心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制度体系 On the Concepts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Modern HRM Abstract:The lack of basal concepts has became the “Bottleneck of Concepts” for many enterpris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etting up the modern HRM system.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 basal concepts system in theory and gives an overview on the relationships with concepts, policy and system of HRM. At last, it gives a way to solve the essential proble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RM. Key words: HRM concept policy system 一、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面临的“观念瓶颈”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初期的常见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人力资源竞争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人力资源部”作为一个新兴的职能部门,迅速地进入了广大企业的组织机构图中。管理者们普遍希望,这一变革能够迅速改变传统的人员管理格局,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与工作积极性,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进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缺乏,企业或由原从事劳动人事管理或其它专业的员工经过参加短期培训或自修有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后承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委托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进行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在采取种种措施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常会迅速、全面地开展起来: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及工作说明书,一系列有关员工聘用、素质测评与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员工培训、选拔晋升等方面的制度文件也陆续出台,人力资源部成为企业变革的核心部门。表面看来,企业似乎已成功地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但是,一段时间后,许多管理者却失望地发现,这一系列变革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许多必要的基础工作尚是空白,一些制度制定后从未得到应用与执行,已经实施的新的管理方式与管理制度有许多漏洞,矛盾层出不穷,需要不断进行修订。而购买或开发的先进的管理软件与工具无法正常的使用,只能束之高阁。新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对改革失望或不满的气氛开始在企业中漫延开来。 2、“人才瓶颈”背后的“观念瓶颈” 面对问题,管理者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面临一个“人才瓶颈”,即没有高水平的人才来全面规划、设计与实施有关制度。而笔者发现,在“人才瓶颈”的背后,真

搭建公司培训体系框架之一培训制度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优化公司人力资源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和工作技能,规范企业培训管理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培训工作理念:员工培训以“”为理念。 第四条培训原则: (一)坚持以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为导向; (二)坚持培训多样化、多层次原则; (三)坚持分级管理,归口负责原则; (四)坚持培训系统化,制度化原则; (五)坚持内部培训与外派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我学习与企业集中培训相结合。 第二章培训内容、形式与组织管理 第五条企业培训按层次分为员工培训与管理培训。按培训的内容分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教育。 (一)通过对员工实施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其具有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系统知识,同时具有接受新任务所需要的新知识。 (二)对全体在岗员工实施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自由应用和操作,并能独立解决经营中的问题。 (三)不断实施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拓展训练,建立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则侧重提升管理水平和领导力的培训。 第六条培训形式分为内部培训、外派培训和员工自我培训。

(一)内部培训是指培训地点在公司内部的培训。其形式为员工入职培训、岗位(在岗或转岗)培训、继续教育等培训。 (二)外派培训是指培训地点在公司以外的培训。其形式为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部门或公司统一组织的各种培训。 1、外派学习人员须按要求填写《外派培训审批表》(见附件二),并报相关领导审批后,人力资源部登记、备案。财务部凭领导签批的审批表,报销相关费用。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受训员工必须与公司签订《外派培训协议》(见附件二) ,明确相关责任。 (1) 单次脱产培训时间5天以上; (2)公司支付培训费用单次3000元以上。 (三)员工自我培训是指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参加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学习和培训。 第七条公司的培训体系由三个层级构成,第一层级是公司统一安排的,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第二层级是各工作(班)组组织的培训。 第八条培训工作职责与权限: (一)人力资源部职责与权限: 1、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工作流程,不断规范公司的培训工作计划、课程体系、讲师体系、培训组织与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工作; 2、根据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和各部门提出的培训计划,分析培训需求并统筹安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含财务预算); 3、组织实施公司主管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各项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4、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各部门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有权力要求各部门提交培训计划和实施记录;有权力对不符合公司培训管理要求的部门提出相应的改进要求; 5、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总体培训计划,有权力对各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包括课程、教材、师资进行调配。 (二)各基站和推广队伍职责和权限 1、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员工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细化到季度),并组织实施培训; 2、建立员工的培训档案; 3、向公司推荐内部培训师和教材;

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讲解学习

公司培训管理体系

公司培训管理体系 目录 第一章培训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培训需求调研 第三章培训形式 第四章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第五章培训计划 第六章培训实施和管理 第七章培训效果评估 第一章培训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体系设计的原则 1、体系设计的总体原则:有利于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及获利水平的提高。 2、体系设计的具体原则:有利于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和发展能力。 3、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原则: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培训形式的针对性 ■培训对象的针对性 二、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员工”为中心,以“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落实”为基本点。 1、“以员工为中心”

培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员工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因此,培训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员工”这一中心进行,将培训工作视为员工和公司的双赢投资,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培训体系。 “以员工为中心”要求公司最高管理层、各级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员工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参与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 2、“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通过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设置培训课程及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为了检验培训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分析开展培训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第二章培训需求调研 一、培训需求调研流程图,见下图: 1 内部现有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 培训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