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资料最终版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最终版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最终版

掌握单一材料层、组合材料层和封闭空气间热阻的求法。 单层平壁的稳定热导:热阻--R=d/λ,热流密度(热流强度):q λ=(θi -θe ) /R

多层平壁的稳定热导:热阻--∑R=R1+R2+……+Rn ,热流密度:q λ=(θi -θe ) /∑R

组合壁的热导:加权平均热导:R=∑h/∑(h/R) 会求通过多层平壁的总热流密度和总传热阻。

传热阻R 0=R i +∑R+R e ,其中R i =1/αi ,∑R=R 1+R 2+……+R n , R e =1/αe

热流密度q=(t i -t e ) /R 0

*熟练掌握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计算;求室外综合温度最高值t sa,max 及出现时间τtsa,max 1室外综合平均值te =tsa

+αs I

/αe

2太阳辐射热等效温度的振幅A ts =αs (I max -I )/αe

3室外气温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及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

t sa,max =15h 。τImax =8h (东墙),12h (屋顶)、16h (西墙) 4 I max 与t e,max 出现的时差:△τ=|τImax -τte,max |

5室外综合温度的振幅及最大值At sa =(A te +A ts )β (时差修正系数β根据A ts / A te 及△τ查表得到) t sa,max =tsa +At sa 6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τtsa,max =τte,max ±

Ate

Ats Ats

+×△τ (计算西墙取“+”,计

算东墙或屋顶取“-”)

了解窗口遮阳基本形式,重点计算水平式遮阳板的尺寸。 水平式:水平挑出长度L =H*ctgh s *cosγs,w ,两翼挑出长度D=H*ctgh s *sinγs,w 。(γs,w =|As-Aw|)

理解四个基本光度量的概念

光通量Φ,lm 流明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各个方向发出的光能数量,说明光源的发光能力。

发光强度I ,cd 坎德拉 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

表示光源在某个方向上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密度I=Φ/Ω,

Ω=A/r 2 照度E ,lx 勒克斯=lm/m 2 被照面上单位面积接受的光通量,说明物体的被照射的程度E=Φ/A,照度可以直接相加E 总=E 1+E 2+…+E n 。

亮度L ,sb 熙堤,cd/ m 2光源在视线方向(α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光强,表示发光面的明亮程度。L α=I α/(A*cosα) 电光源光强I 与被照面照度E 的关系

1当直射光线与被照面垂直时(正射)E=I/ r 2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2当直射光线与被照面的法线成α角时(斜射)E=Icosα/r 2(照度余弦定律)

照度与亮度的关系(L ←→E )

1由光源表面的亮度形成被照面的照度(L→E )E=LαΩcosθ

2由照度形成的表面亮度(E →L )1)反光材料(光透射比ρ≥0.6);L=ρE/π 2)透光材料(光透射比τ≥0.6);L=τE/π 熟练掌握两个定律(照度余弦定律、立体角投影定律)的应用。

照度余弦定律,当直射光线与被照面的法线成α角时(斜射)E=Icosα/r 2

立体角投影定律,由光源表面的亮度形成被照面的照度(L→E )E=LαΩcosθ Ω=A l cosα/r 2

采光系数和采光系数标准值的概念 采光系数C,% C=

Ew

En

面上天然光照度同时刻室外全云天地平然光照度室内工作面上某点的天×100%,规定,我国Ⅲ类光气候区的临界照度Ew=5000lx 采光系数标准值—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

采光系数最低值—侧面采光事,房间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

交线上采光系数最低一点的数值

声音的概念,声压级的定义及其叠加方法

声音的概念: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以波动方式疏密相间地在介质中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作用于人耳便形成声音。声波是纵波,即介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用声

线表示。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声源、传声介质(根据介质的不同,声音分为空气声和固体声)

声压与声压级:声压p,Pa 帕斯卡)—介质中有无声波传播时压强的该变量。可闻声的声压范围:p min =2×10-5

Pa(听阀),p max =2×10Pa (痛阀)。声压级Lp ,dB 分贝)Lp=20lg p/p 0其中基准声压p 0=2×10-5Pa 。可闻声的声压范围:Lp=0~120dB 。

声压级的叠加:1)n 个相等声压级Lp 1叠加(总声压级Lp≠nLp 1)Lp= Lp 1+10lg n 。2)连个不相等声压级叠加(Lp 1 >

声波平面反射和曲面反射的特点,用反射定律作图 1平面反射时,真声源S 与虚声源S ’对称于反射面,反射声可视为从虚声源发出的直达声。

2凸面反射产生声扩散,凹面反射产生声聚焦。

3当反射声与直达声的声程差大于17m (或时差超过50ms )时,就可能产生回声。*作图:p383

吸声系数和吸声量的概念及其求法。

吸声系数α=入射声能

吸收声能(包括投射) 当α=0→入射声能全被

反射,当α=1→入射声能全被吸收,一般地0<α<1查表p433

吸声量A, m 2 A=S×α S —构件材料表面积,m 2。若房间的内表面由多种不同材料组成,其面积和吸声系数分别为S1、S2…、Sn 和α1、α2…、αn ,则此房间的总吸声量为A= S1α1+

S2α2+…+Snαn =∑Sα 。平均吸声系数

α=

∑S

A

*混响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1混响时间T 60,s )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时,声源停止发声,其声压级衰减60dB 所经历的时间。 塞宾公式(应用条件:2.0πα)

T 60=

mV

4)1ln(S V 161.0+--α

V —房间容积,m 3;A —室内表面总吸声量,m 2,A=∑S

α。

伊林公式(应用条件:声场充分扩散,声吸收式均匀的)T 60=

mV

S V

4)1ln(161.0+--α 。当 α→1时,-ln(1- α)→∞,

T 60→0。 当

α→0(较小)时,-ln(1- α)≈ α, 伊林公式转换为塞

宾公式。

在计算室内混响时间时,需将各种材料在各个频带的无规则入射吸声系数代入公式求出T 60。通常取125,250,500,1000,2000,4000Hz 六个频带的吸声系数。 4mV 为空气吸声单位。 透声系数、隔声量的概念,隔声质量定律 透声系数τ:

ο

ττE E 入射声能投射声能=

隔声量R ,dB (也叫传声损失TL )—构件一侧入射声与另一侧透射声的声压级之差,说明构件对空气声的隔绝能力。

10

/101

lg

10R R -?→?=ττ

。τ↑→R ↓→隔声性能越差;τ↓→R ↑→

隔声性能越好

隔声质量定律:隔声质量定律,吻合效应。R=20lgf+20lgM-48 f —入射声频率,Hz ;M —墙体面密度,kg/ m 2(查表)。M ↑或f ↑→R ↑。

各种墙体(重质墙、轻质墙、组合墙)的隔声特性噪声评价数、等效声级的概念及其求法

重质密实墙(M ≥40kg/m 2)1当层墙—隔声质量定律,吻合效应。R=20lgf+20lgM-48 f —入射声频率,Hz ;M —墙体

面密度,kg/ m 2(查表)。M ↑或f ↑→R ↑。2双层墙(有空气层),声桥;当空气层厚度D=80~120mm (最佳厚度)时,空气层的隔声量△R=10~12dB 。 轻质墙(M ≤40kg/m 2)隔声能力较差:R =20~31dB 。提高隔声量的措施(使R >50dB ):1)做夹层结构。将轻板和密室板相间组成多层结构,应使各层材料重量不等。2)设置空气层。也可在空气层内填充吸声材料。 组合墙(带门、带窗的墙)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f=5000Hz )门

组门组S S R lg

10R +=。R 门—门或窗的隔声量,S 组—组合墙(包括门的面积,S 门—门或窗的面积。提高组合墙隔声能力的措施:1)增大R 门,改进门窗轻而单薄的特性,提高缝隙的密实程度,使R 门≥组R 10dB ,如加橡皮垫,或多层

门,隔声门。2)减小S 门。3)在建筑平面上设置“声闸”,并在声闸内布置吸声材料。

噪声评价数(NR 值):等于1000Hz 时倍频带声压级的分贝数,说明噪声干扰和危害程度。1)对噪声进行频带分析。2)以中心频带为横坐标,声压级为纵坐标做出频谱图。3)将频谱图与噪声评价曲线叠合比较,则接触到最高的一条NR 曲线之值就是所求的NR 值。4)将求出的NR 值与国家规范进行比较,判断噪声是否超过允许标准。一般地,NR ≤15(超低噪声区);15<NR ≤45(舒适范围);NR >45(有害噪声区)。等效声级(等效连续A 声波)L eq ,dB (A ):把间歇出现变化的A 声级L A 在一段时间内取能量的平均值。在正态分布条件下,60/)(2901050L L L L eq -+=。对于连续的稳态噪声,L eq =L A 。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定义 太阳高度角h s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日出日落时h s =0;正午时h s 最大。 太阳方位角A s :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正南方向的夹角。规定:以正南点S 为零点,上午为负,下午为正,即逆时针向东取负,顺时针向西取正 华南地区一般可按十月中旬9时~15时的太阳位置数据设计遮阳。

熟悉室内过热的原因及建筑防热的基本途径

原因:1)热量通过屋面和外墙传入室内。2)太阳辐射热和

由于自然通风热空气从开敞的门窗直接透入。3)临近建筑

物、地面对房间围护结构的反射辐射及长波辐射。3)室内

生活余热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包括人体散热

基本途径:1)合理选择房屋的朝向和布局,减弱室外的热作用。2)组织好房间的自然通风,争取穿堂风。3)注意材

料的性能和构造方法,使外围护结构更地隔热和散热。4)

窗口遮阳,环境绿化。5)充分利用自然能,包括建筑外表面的长波辐射、夜间对流、被动蒸发冷却、地冷空调、太阳

能降温等。

掌握我国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方法及建筑要求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东冷地区、夏热冬暖、温和地区。

我国有关规范对建筑防热设计有如下要求:1)夏热冬暖地

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的要求。2)夏热东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3)寒冷地区的部分地区,必须兼顾

夏季防热。

炎热地区室外气候特征: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气温高且持续

时间长。相对湿度大,去降水量多。季候风旺盛,但风速不很大,风向多为东南和南

理解隔热设计标准及室外综合温度的概念

隔热设计标准和原则:θi,max ≤t e,max 。1)争取适宜的朝向和间

距。2)创造良好的室外环境,设法降低室外综合温度。3)

注意重点部位的处理。设计隔热重点顺序:屋顶西墙东墙南墙北墙。4)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适合本地区特点。 室外综合温度,。—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共同作用于材料层

表面所形成的温度,他与围护结构的朝向及表面状况有关,且随时间变化。t sa =t e +t s =t e +αs I/αe

掌握屋顶隔热几种常见的基本措施

1)屋顶外表面做浅色处理。2)增加屋顶的热阻和热惰性,如用实体隔热材料层和带封闭空间层的屋顶隔热。3)使用

通风屋顶,带走白天传入的热量,夜间内部通风队屋顶起降

温作用。4)使用蓄水屋顶,大量减少传入室内的热量,降

低屋顶表面温度,达到隔热目的。5)使用植被屋顶。植物

可遮挡强烈阳光,种植的基质材料还可增加屋顶的热阻和热

惰性。

熟悉炎热地区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总体规划。建筑分区和功能分区,低层建筑、卫生要求较高

的建筑应在夏季上风位;房屋排列,建筑群布局,行列式和

自由式比周边式的通风效果好,而行列式中错列和斜列比并

列好;朝向和间距,单独的或在坡地上的房屋最好朝向夏季

主导风向。平地建筑群采用行列式时,房屋宜高低相间,朝

向可与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角,间距为迎风面建筑檐高

1~2倍,且不得小于10m ,广州地区最佳朝向南偏西5°~

10°;建筑体形。2)建筑的平剖面处理原则。建筑布局采用

交错排列,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的方式;正确选择平面

的组合形式,使用漏空隔断、屏门、推窗、格窗和旋窗等;

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

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

场分部均匀;改进门窗及其他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风量、风速等。3)房间开口的位置和大小。居住用房、浴室、厕所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的班面积的1/20;厨房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其他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8m 2;夏季自然通风的进风口,其下檐距室内地面的高度,应采用0.3~1.2m 。

各种采光口的采光特性 侧窗:常见测采光方式,根据位置可分为,单向侧窗、双向

侧窗、高侧窗、低侧窗采光。双向采光能够使室内环境获得较为充足的光线;单向采光用低窗时,靠窗区域较明亮,离窗远的区域则较暗,照度的均匀性较差;采用高窗时,有助于使光线射入房间较深的部位,提高照度的均匀性。天窗:顶部采光的光线自上而下,有利于获得才为充足(采光效率约为侧窗的8倍)和均匀的室外光线,并且很少受到遮挡,光照效果自然怡人在现代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经常采用。

1)矩形天窗,位置较高,不易形成眩光,为避免直射,天窗的玻璃最好朝南北向;2)锯齿形天窗,有有倾斜的顶棚做反射面,增加了反射光,采光效率比矩形天窗高,窗口一般朝北;3)天平窗,采光效率高,但设计时应注意采取防光污染、防直射阳光和防结露措施。4)横向天窗,天窗玻璃也宜朝南北;5)井式天窗,主要用于通风兼采光。 天然采光设计的一般步骤

步骤:1)了解设计对象对采光的要求,由视觉工作等级确定采光标准。2)合理选择采光口的形式、位置及开窗的可能面积3)用窗地比法初步估算采光口的尺寸4)作详细采光计算,以便进行采光设计或检验采光效果5)布置采光口,设计调光装置,保证采光质量

天然光环境处理技法:透光—在侧窗上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如玻璃幕墙、大面积的玻璃窗,可使室内外空间浑然一体,获得一种透明的感觉;遮光和控光—利用透光材料不同的透光特性来控制室内亮度分布,或利用各种遮光构件来遮挡或部分遮挡光线;滤光—金属镀膜着色玻璃及茶色玻璃具有滤光的性质,能减弱直射阳光,避免出现眩光,使室内环境柔和;混用光—在大空间、大跨度的房间内,由于开窗面积及层高的控制,室内距离较远处的天然光照度较小,因此,除了用天然光外,还用补充人工照明,形成天然光和人工光的混用光。

建筑照明设计的一般步骤 1)根据照明设计对象的用途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照明方式;2)有视觉工作等级确定照明标准和照度值;3)正确选择光源和灯具,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和照明质量要求;4)进行详细的照明计算,以便布置灯具或检验照明效果;5)合理布置灯具

噪声控制的一般原则方法

一)降低噪声源的声压级(根本措施)。1)改进结构,提高机器精度,合理操作,减少噪声源辐射;2)安装减振、消声器。二)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1)使强噪声源远离安静的地方;2)注意噪声的传播方向;3)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4)采用吸声材料,将传播的声能转化为热能;5)制定合理的城市防噪规划及民用建筑隔声措施。三)加强接受者的个人防护措施。1)带护耳器、头盔等。保护听觉器官;2)减少在强噪声中暴露的时间。

厅堂容积确定、体型设计和混响设计的一般方法

厅堂容积确定:1)保证足够的响度;2)保证合适的混响时间(每座容积率V/n )

厅堂的体型设计:1)充分利用直达声。缩短直达声传播距离,限制纵向长度,听众席多时用挑台;适应声源指向性,听众席不超出声源正前方104°角范围;避免直达声能被室内部件遮挡或被听众吸收,提高声源位置或使地面有一定得坡度。2)争取和控制前次反射声(直达声后50s 内到达的的反射声,加强声源)。调节反射面的几何倾角;减少顶棚高度和两侧墙面间的距离,缩短反射声的延迟时间。在顶棚或墙面上交错布置吸声材料和反射面;组合建筑艺术处理;扩散体的尺寸要合适a ≥217/3)采用适当的扩散处理,使声场更均匀f ,b/a ≥0.15(f 入射声频率,a 扩散体宽度m ,b 扩散体凸出高度m )。4)消除可能出现的声学缺陷。消除房间共振,合理选择房间尺寸、比例和形状,做吸声处理,防止因共振频率分部不均匀而出现“简并”现象;消除回声,在可能产生回声的部位布置吸声材料,也可改变反射方向或作扩散处理;消除声聚焦,令凹面的曲率半径接近厅堂高度的一半或两倍,使反射焦点落在听众席以外,也可进行吸声、扩散处理;消除声影区,控制挑台的开口比,D/H ≤1(音乐) ,D/H ≤2(语言)D-挑台深度,H-挑台下开口高度。

厅堂混响设计:1)确定适合厅堂使用要求和容积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2)混响时间的有关计算(V 、S 、 α、A )。3)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与布置。4)调整与修改

分清围护结构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特点:1.导热:当物体本身或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热量就从温度高的一端通过物体传往温度低的另一端。(固体之间)2.对流换热:当流体(气流或液体)与固定表面接触且它们之间存在温差时,依靠流体的流动就产生传热现象。空气与屋顶或墙壁表面之间的温差越大,或表面越光滑,换热量就越多。对流的方向和表面的状况也会影响换热的快慢。3.辐射换热:两个物体表面之间不需要接触而以辐射方式交换热量。两表

面间的辐射换热量取决于表面温度、发射和吸收辐射热的能力、表面的几何尺寸和相对位置。

理解人体的热舒适要求: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即保持人体的热平衡。充分条件:皮肤温度处于舒适的温度范围内(约36.5℃),人体按正常比例和速度散热而取得热平衡。

了解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及城市气候的特征。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因素:1.室内、外的热湿作用(尤其是室外的热湿作用);建筑规划与设计(特别是单体建筑的平、剖面形式)。围护结构材料的性能及其构造方法。设备措施(空调、采暖、通风、以及灯具、家电等)和人体活动的影响。2.对室内气候的要求(取决于房间的使用性质)a 以满足人体生理卫生需要为主的房间(如居住、公共和一般生产房间):保证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维护人体健康。b 以满足生产工艺和科学实验要求为主的房间:气候标准按相应的规范和文献。3.城市气候特征:大气透明度差,太阳辐射减弱。气温偏高,形成“热岛效应”。降水增多。蒸发弱,空气湿度小。风速减小,风向不稳定。雾多,能见度低。说明反光材料和透光材料的基本光学性质。

提高楼板隔绝撞击声能力的措施:a 柔性面层(楼板上):用地毯、橡胶地毡、软木砖、塑料地板,吸收部分冲击能量。b 弹性垫层(结构层与地面层之间):用矿棉、玻璃棉、木丝板、泡沫塑料,减弱固体声。浮筑楼板,切断“声桥”。c 隔声吊顶(楼板下):分离式构造,弹性连续,吊顶内铺设吸声材料,减少空气传声。

噪声评价数、等效声级和统计百分数声级的概念及其求法:噪声评价数(NR 值):等于1000Hz 时倍频带声压级的分贝数,说明噪音干扰和危害程度。N R ≦15(超低噪声区); 1545(有害噪声区) 等效声级:把间歇出现的变化的A 声波级 在一段时间内取能量的平均值。对于连续的稳态噪声,

统计百分数声级:在整个测量时间内,n%(10%、50%、90%)的噪声所超过的声压级(L10、L50、L90),说明起伏较大,时间较长的噪声情况(如交通噪声)。L90≦L50≦L10L10:峰值L50:平均值L90:背景噪声(本底噪声),即被噪声源未发声时,其它一切噪声的总和。

厅堂音质的评价标准:主观听音要求:a 响度合适。对语言60-80方;对音乐50-100方。b 清晰度高(主要对语言)。c 足够的丰满度(主要对音乐):余音悠扬(活跃),坚实饱满(亲切),音色浑厚(温暖)。d 良好的空间感:方向感、距离感、环绕感。e 无回声、声聚集、声影、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f 低噪音:厅堂内背景噪声足够低。客观的声学技术指标:最佳的混响时间。其它:声压级、噪声级、反射声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等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声压级、声级及频谱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声压级、声级及频谱,了解声压级、声级及频谱的概念,了 解噪声频谱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1)白噪声、粉红噪声、窄带噪声及语言声的频率特性及主观识辨。 2)噪声声压级、声级及频谱的测量。 3)倍频程、1/3倍频程等频谱的表示。 三、实验仪器:计算机、MC3022声学分析仪、传声器、扬声器、功率放大器、传输 线等。 四、实验装置图: 计算机产生需要的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声,传声器接收声信号,送声学分析仪进行信号采集,将信号送计算机,由声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到需要的声学数据。 五、实验要求: 1.请绘制理想白噪声、粉红噪声、倍频程500Hz窄带噪声、1/3倍频程500Hz 窄带噪声的频率特性。

2.使用声级计测量噪声频谱和声级。请将测量数据添入表格,并绘制噪声频谱。 63 125 250 500 1k 2k 4k 8k 频率(Hz) 六、实验习题: 1.在自由场中(可认为四周无反射)理想情况下,声源声功率提高10dB,那么某测点: A、A声级增加10dB。 B、A声级增加小于10dB。

C、L声级增加10dB。 D、A声级增加量小于L声级增加量。 2.70dB+70dB+70dB=____________________。 3.dB(A)是参考______________曲线确定的。 4.在常温常压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约在钢铁中的________倍。2KHz声波的波长为________。 5.人耳对一个声音听觉灵敏度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叫________效应。6.在房间中,那些因素会引起离声源距离相同但测到的声压级不相同? A、声源的指向性。 B、哈斯效应。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实验] XXX XXXX XXXXXXX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建筑热工学实验 (一)温度、相对湿度 1、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了解室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量的目的;进一步感受和了解室外气象参数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2、实验设备:TESTO 175H1温湿度计 3、实验方法:` (1)在测定前10min左右,把湿球温度计感应端的纱布用洁净水润湿。 (2)若为手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用钥匙上紧上部的发条,并把它悬挂于测点。待3~4min,当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读数时,视平线应与温度计水银面平齐。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3)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获得测点空气温度。 (4)根据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值查表,即可得到被测点空气的相对湿度。

4、实验结论和分析 室内温湿度 仪器:TESTO 175H1 位置湿度(%)温度(℃) 暖气上方A 24.5 17.5 桌面上方B 25.6 17.0 南边靠墙柜子C 25.5 16.8 室内门口处D 25.1 16.5 5.对测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 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室内各处的温度及湿度较为平均。暖气上方的区域温度较高而导致相对湿度较低。桌子由于靠近暖气,所以温度较高。柜子由于距离暖气较远,温度相对较低,较为接近室内的平均气温。门口处由于通风较好,温度较低,湿度相对较高。

(二)室内风向、风速 1、实验原理:QDF型热球式电风速计的头部有一直径约0.8mm的玻璃球,球内绕有镍镉丝线圈和两个串联的热电偶。热电偶的两端连接在支柱上并直接暴露于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镍镉丝线圈时,玻璃球的温度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和气流速度有关。当流速大时,玻璃球温度升高的程度小;反之,则升高的程度大。温度升高的程度反映在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校正后用气流速度在电表上表示出来,就可用它直接来测量气流速度。 2、实验设备:TESTO 425 3、实验方法: (1)把仪器杆放直,测点朝上,滑套向下压紧,保证测头在零风速下校准仪器。 (2)把校正开关置于“满度”位置,慢慢调整“满度调节”旋钮,使电表指针在满刻度的位置。再把校正开关置于“零位”的位置,用“粗调”、“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针在零点的位置。 (3)轻轻拉动滑套,使侧头露出相当长度,让侧头上的红点对准迎风面,待指针较稳定时,即可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若指针摇摆不定,可读取中间示值。 (4)风向可采用放烟或悬挂丝的方法测定。

建筑物理热工参数和日照实验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建筑物理实验室 2012年11月

实验日期:2012年10月29日小组成员:xx、xx、xx、xx、xx 学生成绩: 实验题目(一):建筑热工参数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热工参数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温度、湿度、风速的测试方法,达到独立操作水平; 3、利用仪器测量建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场分布,检验保温设计效果; 4、测定建筑室内外地面温度场分布; 可通过对室外环境的观测,针对住宅小区或校园内地形、地貌、生物生活对气候的影响,进而研究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如何应用有力的气候因素和避免不利的气候影响 实验内容: 1.测定建筑室内外热工参数 2.测定建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检验保温效果。 3.测定建筑室内外地面温度场分布。 4.测定住宅小区或校园内建筑环境气候。 实验测试表格及简单说明: 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地点: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楼 天气:雪 建筑周围环境描述:该建筑为弧形平面,建筑四周有绿化,位置处在校园圆形建筑群之中。建筑材质说明:该建筑室外墙面为深咖色贴砖,室内墙面为白色墙面。室外地面为灰色面砖铺路砖,室内地面为浅色光滑地砖。

空气温湿度及风速数据表表面温度数据表 地点 室外地面与墙距离外墙距地高 0 0.5 1 1.5 0 0.5 1 1.5 +-+-+-+-+-+-+-+- 表面温度3.7 2.8 5.0 2.7 4.7 2.6 4.3 2.4 3.7 2.8 3.6 3.3 3.4 2.9 3.0 2.7 3.6 2.9 4.9 2.5 4.6 2.8 4.5 2.3 3.6 2.9 3.4 3.1 3.6 2.8 2.9 2.8 3.7 3.0 4.9 2.8 4.8 2.7 4.4 2.4 3.7 2.8 3.3 2.9 3.7 2.7 2.9 3.0 备注+:阳面 -:阴面单位:米 表面温度数据表 地点 教室地面与墙距离教室墙面距地高 0 0.5 1 1.5 0 0.5 1 1.5 +-+-+-+-+-+-+-+- 表面温度15.7 8.4 16.4 8.9 16.2 9.0 15.9 9.1 15.7 8.4 16.0 9.1 16.4 10.3 16.8 10.1 14.9 8.7 17.3 8.7 16.7 9.5 15.8 9.5 15.9 8.7 16.1 9.3 16.7 10.0 16.7 10.1 15.5 9.0 16.9 8.6 16.4 9.3 15.8 9.4 16.1 9.1 15.8 9.3 16.8 10.2 16.6 10.2 备注+:阳面 -:阴面单位:米 地点室外阳面室外阴面一廊二廊三廊四廊阳面教室阴面教室气温9.3 5.8 11.6 15.9 15.6 16.4 16.4 15.7 湿度36.8 47.4 32.2 28.5 27.1 33.1 45.5 33.6 风速0.35 0.44 0.32 0.26 0.07 0.06 0.03 0.05 备注一、二、三、四廊分别为一、二、三、四层的廊道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 闫海燕 职晓晓 编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 声 环 境 光环境

2011年3月

目录 学生试验守则 (2)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3) 实验二建筑日照实验 (5) 第二篇建筑光学实验 实验三照明模型试验 (7) 实验四天然采光模型试验 (9) 第三篇建筑声学实验 实验五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12) 实验六环境噪声测量 (14)

建筑物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一、要按时进入实验室并签到,迟到15分钟禁止实验。 二、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回答指导教师的提问,否则应重新预习,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进行实验。 三、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穿拖鞋、短裤和背心,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废物,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四、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 五、要爱护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内其它设施,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要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认真填写使用情况登记表,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对不听劝阻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按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人身事故,防止损坏仪器设备,若出现问题,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指导教师,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建筑声学实验报告格式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建筑声学实验 学院(系):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建筑学 班级:建筑1102班 学号:201155014 学生姓名:马新程 2014年6 月25 日

实验一: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和测试方法,掌握空气声隔声基本原理及影响隔声量的有关因素,了解空气声单一值评价的计算方法,增强对环境量化的认识,从而指导建筑设计。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在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中,我们用标准化声压级差来表达: 021lg 10T T L L D nT +-= D nT ——标准化声压级差(适用于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L 1 ——发声室某倍频带的平均声压级,是该室各测点声压级能量平均值(dB)(注意按频率测) L 2 ——受声室某倍频带的平均声压级,是该室各测点声压级能量平均值(dB)(注意按频率测) T ——受声室内的混响时间 T 0 ——参考混响时间;对于住宅,T 0=0.5S 三、主要仪器设备 我们采用爱华6270C 精密声级计作为测量两室声压级的仪器,它兼作频率分析仪和记录仪(表头指示)。使用方法如下:

1、测量前的准备 将电池放入电池盒中(或接好外接电源),按下仪器面板上的“开/复位”按键,约 1秒后放开,仪器上的液晶显示器全部点亮,接着显示型号“6270”,2 秒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如果显示不正常可再按一下“开/复位”键。 的测量 2、A声(压)级L A 按一下“开/复位”键或按中心频率上下移动键使液晶显示器的左右两边箭头不显示,仪器上显示的数值就是A声级,液晶显示器每秒刷新一次,声(压)级实际指的是一秒内的最大声级。 3、声压级(全通)Lp 的测量 按中心频率上下移动键使液晶显示器的左右两边箭头不显示,并且液晶显示器的左边出现“—”。此时仪器上显示的数值就是声压级Lp。测量声压级时滤波器为全通状态。 5、倍频带声压级的测量 按中心频率上下移动键使液晶显示器的左边箭头指向“125Hz”,此时仪器上显示的数值就是125 Hz中心频率倍频带的声压级。其余各倍频带声压级与此类似。 4、频谱分析时量程的设定 当仪器在测量倍频带声压级时,由于滤波器的动态范围不够大,所以仪器设有高、低两档量程。当所测噪声的声压级大于98dB时就应采用高量程,小于98dB 时可以采用低量程。按动“量程”键,可以使滤波器的量程在高、低之间来回切换。 其他仪器: 噪声信号发生器:JTS01 功率放大器:美国EV P1201 无指向性声源:荷兰Prite OS12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包含发声室、受声室平面及测点、声源布置图)

建筑物理实验

建筑物理实验 实验指导书 马欣 张宏然 李海英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物理实验室 2008年6月

第一部分光学实验部分 实验一教室天然光环境评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室内光环境的基本评测方法。 2、了解采光设计要点。 3、检验实际采光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二、实验设备 照度计,亮度计,对讲机,米尺,直尺,线,胶带纸等。 三、预习要求 《建筑物理》第七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1、概述 在建筑现场进行光度测量是评价光环境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检验实际照明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了解不同光环境的实况,分析比较设计经验;确定是否需要对照明进行改装或维修。 室内光环境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工作面上各点的照度和采光系数;室内各表面,包括灯具和家具设备的亮度;室内主要表面的反射比,窗玻璃的透射比;灯光和室内表面的颜色。 为得到正确的测量数据,在着手测量前,必须检查仪器是否经过校准,确定它的误差范围。 选择标准的测量条件也很重要。天然采光的采光系数测量,应当尽可能在全阴天进行。 2、照度测量 在进行工作的房间内,应该在每个工作地点(例如书桌、工作台)测量照度,然后加以平均。对于没有确定工作地点的空房间或非工作房间,通常选0.8m高的水平面测量照度。测量时可将测量区域划分成大小相等的方格(或接近方形),测量每格中心的照度。 测量数据可用表格记录,同时将测点位置正确标注在平面图上,最好是在平面图的测点位置直接记下数据。在测点数目足够度的情况下,根据测得数据画出一张等照度曲线分布图更为理想。图

1是一个示例。 3、亮度测量 光环境的亮度测量应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先选定一个工作地点作为测量位置,从这个位置 图1:照度测量数据在平面图上的表示方法 图2:光环境亮度测量数据的表示方法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光学实验: 1.采光系数测量 2.教室亮度测量 3.测定材料光反射系数 4.测定材料光透射系数 小组成员:王林 2011301569 范俊文 2011303156 肖求波 2011301549 沈杰 2011301544 指导教师:刘京华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2013年11月3日

一 实验目的 室内光环境对于室内生产,生活,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光环境能够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和视力。天然采光效果的好坏及合理与否,可以通过天然采光实测作出评价。采光系数是评价室内自然光环境,室内开口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实验了解室内自然光环境测量方法及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并对该实测房间的光环境作出评价。 二 实验原理及仪器 1.原理: 室内采光测量最主要的工作是同时测量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室内工作面上的照度和室外水平面的照度值。室外照度是经常变化的,必然引起室内照度的相应变化,不会是固定值。因此对采光系数量的指标,采用相对值,这一相对值称为采光系数(C ),即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 n ),和同一时间的室外全云天的天然光照度(E w )的比值。 w n E E C 2.仪器:照度计2台/组 卷尺 两台照度计为同型号,分别用于室内和室外的照度测量。 三 实验时间及,地点及天气状况

时间: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地点:教学东楼D座 四实验要求 1测量数据记录(不少于5个测点) 2.附加测量项目: (1).采光系数最低值C min 采光系数最低值取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各测点中采光系数值中最低的一个,作为该房间的评价值。 (2). 采光系数平均值C av 采光系数平均值取典型剖面与假定工作面交线上各测点的采光系数算术平均值。 当室内有两条或以上典型剖面时,各条典型剖面上的采光系数应分别计算。取其中最低的一个平均值作为房间的采光系数平均值。(3).采光均匀度U c 采光系数最低值与平均值之比,即U c=C min/C av 国家规范规定,对于侧窗和顶部采光要求为I-IV级的房间,其工作面上的采光均匀度不应低于0.7。采光均匀度应按各个不同剖面计算,取其中均匀度最低的一个值作为该房间的评价值。 五实验方法 1.测点布置 室内采光测点的布置反映各工作面上照度值的变化和光的分布情况,因此采光实测时要在待测建筑物内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室内采光质量的典型剖面,然后在剖面与工作面交线布置一组测点。侧面采光的房间有两个代表性的横剖面,一个通过侧窗中心线,一个通过侧墙中心线;剖面图上布置测点的间距2m;测点距墙或柱的距离为0.5~1m,中间测点等距布置。 2.测量条件 我国采光设计标准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标准天空,即全云天作为天空亮度分布规律的标准。因此采光系数测量的天空应该选取全云天(云量8~10级),天空中看不到太阳的位置。不应在晴天和多云天测量,也不宜在雨雪天测量。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建筑热工部分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室内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定应达到的目的。 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温度的测定;(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三)气流速度的测定。 二、测定的方法与步骤 (一)温度的测定 本试验与试验(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共同完成,通风干湿球温度计中干球温度计的指示值即为室内的温度。记录在试验报告表1中。 (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 1、仪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2人一组。 2、将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挂于支架上,感温包部距地面高 1.5m,在每次测定前5分钟(夏季)至10分钟(冬季)用蒸馏水均匀浸润湿求感温包纱布。用钥匙上紧发条后,戴3~4分钟等温度计读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读值时要先读小数,后读整数。记录在实验报告表2中,并查出相对湿度。 (三)气流速度的测定 1、设备:QDF热球式电风速仪,2人一组。 2、步骤:⑴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如有偏差可轻轻调整电表上的机械零螺丝,使指针指向零点。 ⑵“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电源选择”开关置于所选用电源处。用仪器内部电源,将四节一号电池装在仪器底部电池盒内,“电源选择”开关拨至“通”的位置。 ⑶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塞压紧,使探头密闭,“校正开关”置于“满度”的位置,慢慢调整“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在满刻度的位置。 ⑷“校正开关”置于“低速”的位置,慢慢调整“零位粗调”和“零位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在零点的位置。 ⑸轻轻拉动螺塞,使测杆探头露出,即可进行0.05~5米/秒风速的测定,测量时探头上的红点面对风向,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根据电表上的读数,查阅所供应的校正曲线,查出被测风速。 (6) 如果5~30米/秒的风速,在完成3、4 步骤后只要将“校正开关”置于“高速”位置,即可对风速进行测定,根据电表读数查阅所供应得高速校正曲线。 ⑺在测量若干分钟后(一般为10分钟)必须重复3、4步骤一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建筑声学测量方案

建筑声学测量方案 适用范围 1、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 1)概述:隔声测量主要测量发声室和受声室两侧不同中心频率下的声压级差。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 A、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测量; B、楼板撞击声隔声测量。 (2)相关标准: GB/T50121-2005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19889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1~10 部分) 第 1 部分:侧向传声受抑制的实验室测试设施要求 ; 第 2 部分:数据精密度的确定、验证和应 用 ; 第 3 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 第 4 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 场测量 ; 第 5 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 第 6 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 的实验室测量 ; 第 7 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 第 8 部分:重质标准楼板覆面层 撞击声改善量的实验室测量; 第9 部分:吊顶上空相通的两室之间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第 10 部分:小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2、室内混响时间测量 (1)概述:声音达到稳态后停止发声,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 60 dB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混 响时间,记做 T60,单位为秒(s)。 中断声源法是声源发声达到稳态后,突然切断声源停止发声,直接记录室内声压级 衰减曲线的方法。 ( 2 ) 相关标准: GBJ 76-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ISO 3382-2 : 2008 声学房间声学参数的测量一般房间混响时间测量新的《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 3、混响室吸声测量 ( 1) 概述:在混响室内测量用于处理墙壁或顶部等界面的声学材料的吸声系数,或诸如家具、人、空间吸声体等的吸声量的方法。 按混响室放入吸声材料前和放入吸声材料后混响时间的差异,计算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这里吸声系数是指试件吸声量与试件面积的比值。用于测量声音无规入 射时的吸声系数,即声音由四面八方入射材料时能量损失的比例。 ( 2) 相关标准: GB/T 20247-2006 声学混响室吸声测量

建筑物理声学计算题汇总题库

声环境精选例题 【例1】例:某墙隔声量Rw=50dB,面积Sw=20m2 ,墙上一门,其隔声量Rd=20dB,面积2m2 ,求其组合墙隔声量。 【解】 组合墙平均透射系数为: τ c=(τw S w+τd S d)/(S w+S d) 其中:Rw=50dB àτw=10-5,Rd=20dB àτw=10-2 故,τ c=(20×10-5 + 20×10-2 )/(20+2)=9.2×10-4 故Rc=10lg(1/ τ c)=30.4d 【例2】某墙的隔声量,面积为。在墙上有一门,其隔声量,面积为。求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 【解】此时组合墙的平均透射系数为: 即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比单独墙体要降低20dB。 【例3】某长方形教室,长宽高分别为10米、6米、4米,在房间天花正中有一排风口,排风口内有一风机。已知装修情况如下表: 吸声系数a 500Hz 2000Hz 墙:抹灰实心砖墙0.02 0.03 地面:实心木地板0.03 0.03 天花:矿棉吸音板0.17 0.10 (1)求房间的混响时间:T60(500Hz);T60(2kHz)。 (2)计算稳态声压级计算:风机孔处W=500uW(1uw=0.000001W),计算距声源5m处的声压级。

(3)计算房间的混响半径。 【解】 【例4】某一剧场,大厅体积为6000 m3,共1200座,500Hz的空场混响时间为1.2秒,满场为0.9秒,求观众在500Hz的人均吸声量。 【解】 人均吸声量为由赛宾公式可得: 空场时, 满场时, 解上两式有:A=805m2

=0.22 m2 【例5】一面隔墙,尺寸为3×9m,其隔声量为50dB,如果在墙上开了一个尺寸为0.8×1.2m的窗,其隔声量为20dB,而窗的四周有10mm的缝隙,该组合墙体的隔声量将为多少dB? 【解】: 计算墙、窗、缝的隔声量--------1.5分 计算墙、窗、缝的面积 有等传声量设计原则: 得组合墙的透射量-------1.5分 组合墙的隔声量------2分 【例6】一房间尺寸为4×8×15米,关窗混响时间为1.2秒。侧墙上有8个1.5×2.0m 的窗,全部打开,混响时间为多少? 【解】利用赛宾公式求证: A=S 体积V=15×8×4=480m3 关窗时的内表面积S=424m2,求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 开窗时的室内表面积S=400m2 。窗的面积为24 m2

居民区公共空间建筑物理环境分析

居民区公共空间建筑物理环境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06T16:45:22.2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作者:杨莹 [导读]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日益提高,建筑公共空间使用的舒适性越来越来重要。 杨莹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学院 摘要: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日益提高,建筑公共空间使用的舒适性越来越来重要。但因居住区的情况以及设计师的水平等因素,设计出来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给使用者带来的感受好坏不一。本文将对居民区公共空间的建筑物理环境从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建筑物理环境要求进行探究,以期为居住区公共空间适宜性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理环境;环境要求;舒适性 居民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日常活动娱乐最常使用的区域,此区域舒适性和美观性则至关重要。要想人们处于温度舒适、湿度适宜、安宁静谧、夏凉冬暖的环境离不开建筑物理环境的影响,而建筑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声、光、热三个方面。人们通过视觉、听觉、热觉等感官感受着物理环境,若能对物理环境刺激进行有效调控(例如温度、湿度、风速、亮度和声强等),使之处于人体可接受环境的刺激量的最佳范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舒适。 一、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建筑物理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是室内外物理环境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热工环境、声环境、光环境,人们通过感官接触物理环境,并因此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热工环境的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辐射,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与围护结构外表面传热,及室内环境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传热过程中;二是对流,围护结构表面气流与壁面之间热交换;三是热传导,主要体现在围护结构内部热量传递。因此,要达到对热工环境有效调控的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温、防热、防潮、以及可再生资源利用。光环境与人的视觉感受密不可分,同时光的日照和材料的光学性能也是照明设计必要的部分。光环境的调节包括建筑的采光与照明设计。声环境是人耳能感受到的介质振动,通过对噪声特性、吸声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对声环境的调控主要包括和建筑隔音两个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物理环境框架 目前人们对于居民区建筑各项要求不断提高,在建筑设计之初,应从建筑热工、声学、光学三方面环境因素入手,结合计算机软件模拟结果进行设计。即实现各项要素有较高效的把控,也能全面提升建筑空间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二、居民区公共空间的物理环境分析 1、热环境分析 对热环境调控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温度适宜的居住环境,因此居住区物理环境要从室外和室内两个角度进行环境分析。室外气候环境主要是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被地面及周边建筑吸收,地表及周边建筑的温度升高,在经过空气流动热量交换,引起建筑物本身及周围温度发生变化,完成建筑与室外环境的热传递。对室内热环境要求满足人体热舒适条件,使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即身体的产热量通过身体与室内空气的对流,身体与周围壁面的辐射和皮肤及呼吸的蒸发等途径调节,达到人体热平衡。 在建筑保温上,按照我国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严寒地区(例如黑龙江省)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可不考虑夏季防热;寒冷地区(例如河北省)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在建筑保温设计时,应着重在建筑保温综合处理和围护结构保温构造方面。严格控制体型系数,节约耗能;合理布置建筑朝向(例如平面布局采用周边式),由于建筑体型或布局的不当,很可能出现不良的风环境,部分楼间距风速过强,使行人感觉不适,加大围护结构的换热量,室内温度下降迅速。也很可能影响建筑间的自然通风及污染物的扩散等;防止冷风渗透,降低外围结构散热量。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设计时,外墙和屋顶是重点做保温处理对象。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得小于最小传热阻。外墙保温一般为复合结构保温,是由保温层与承重层复合而成,依照保温层所在位置可分为内保温、外保温与中间保温。复合结构保温不仅可以有良好得保温性能,还可以提高围护结构得安全性能,同时兼具节约能耗的作用。 随着节能环保倡导,绿色可持续技术在建筑方面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太阳能电池板、热水器等。太阳能在建筑方面使用,依据运行过程是否需要动力,分为主动式利用与被动式利用。被动式利用太阳能是不借助其它动力,完成能量的集取、存储、输送等过程,实行房间供暖。主动式利用太阳能则需要借助机械动力完成蓄热、保持等热循环完成供暖。 在建筑防热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如武汉,广州等地区。这些地区防热的主要任务是尽量降低室外热环境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加速室内热量向外扩散。可采取综合防热措施主要有:(一)外围护结构的防热(屋顶和外墙),要达到标准是内表面最高温度小于等于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对外墙而言,重点是东西墙隔热处理,采用浅色或反射外饰面,减少对辐射吸收。对于屋顶而言,可采取绝热层屋顶、吊顶防热屋顶、阁楼隔热屋顶等设计。(二)外窗遮阳,既可以减弱阳光透过窗户进入室内造成温度过高,又可避免直射阳光产生的眩光妨碍正常工作和学习。根据地区气候、窗口的朝向和房间用途三方面因素考虑采用遮阳的方式和种类。遮阳方式主要是固定式、活动式和遮阳膜等。外窗遮阳还可搭配绿色植被和遮阳构件结合方式以提升遮阳效率,同时合理的室内遮阳如窗帘、百叶窗等也有良好的遮阳效果,这类活动式遮阳构件调节灵活,能够有效防止眩光,兼具保温与装饰的功能。(三)自然通风。有效通风能调节室内环境,因此,合理的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布局,起着引风导风作用,影响着是否形成自然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

建筑物理环境与 设计作业 姓名:姜亚兰 学号:201106323 专业:建筑学 指导老师:卢玫珺

生态节能建筑 案例分析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梅纳拉商厦 ★新加利福尼亚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处原上海市静安区,市中心的静安雕塑公园内。公园被山海关路、石门二路、北京西路、成都北路围合,自然博物馆就在这公园的中北部盘旋升起。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和定位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功能,努力把上海自然博物馆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博物馆,是我们在思考和力图解决的重要课题。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是关系到百年大计的事业,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后代人的发展需要留下空间,也是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人们目前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街与资源、降低能耗是每一个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建筑能耗占总能源的四分之一,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公共建筑能耗巨大。作为一个以“分析自

然奥秘、展现自然与人和谐与矛盾、激发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与责任感”为主题的建筑项目,上海自然博物馆将不仅通过展品和科普活动发挥教益作用,更应该在自身场馆建设中集成与博物馆建筑特点相适应的生态技能技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上海自然博物馆大量使用建筑节能技术,并以可战士的方式呈现,使建筑形态本身和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成为展示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最大限度的体现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 2.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思路:由于上海位于长江三角区,而长江三角地区的特征为水热同季,湿润多雨,但变率稍大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降低夏季制冷能耗;由于雨量充沛,场地雨水综合管理也十分重要;详细分析该地区的年风向,将确定自然通风设计的开窗面积和开窗。 上海市的气候属于夏热冬冷,同时又具有常年高温、太阳辐射不强等特点。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气候的特点,结合世界上最先进的整合技术工具来进行绿色生态建筑整合设计。根据上海的气候特征和资源状况来合理设计通风、采光和能源方案,最大限度优化建筑的能源特性。 节能设计: (1).东北部墙体是活生态墙体,垂直绿化墙可为办公区窗户遮阳;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建筑112 姓名:刘伟 学号: 01111218 指导教师:周洪涛 建筑物理实验室 2014年10月15日 小组成员:张思俣;郭祉良;李照南;刘伟;王可为;

第三篇建筑热工实验 一、实验一建筑热工参数测定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热工参数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温度、湿度、风速的测试方法,达到独立操作水平; 3、利用仪器测量建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场分布,检验保温设计效果; 4、测定建筑室内外地面温度场分布; 5、可通过对室外环境的观测,针对住宅小区或校园内地形、地貌、生物生活对气候 的影响,进而研究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如何应用有力的气候因素和避免不利的气 候影响。 三、实验仪器概述 I.WNY —150 数字温度仪 ●用途:用于对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温度测量。 ●特点:采用先进的半导体材料为感温元件,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温度值 数字显示,清晰易读,测温范围:-50℃~150℃,分辨力:0.1℃。 ●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1.取下电池盖将6F22,9V叠层电池装入电池仓。 2.按ON键接通电源,显示屏应有数字显示。 3.插上传感器,显示屏应显示被测温度的数值。 4.显示屏左上方显示LOBAT时,应更换电池。 5.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以免损坏仪表。 II.EY3-2A型电子微风仪 ●用途:本产品是集成电子化的精密仪器,适用于工厂企业通风空调,环境污染监测, 空气动力学试验,土木建筑,农林气象观测及其它科研等部门的风速测量,用途十分广泛。 ●特点: 1.测量范围宽,微风速灵敏度高,最小分度值为0.01m/s。 2.高精度,高稳定度,使用时可连续测量,不须频繁校准 3.仪器热敏感部件,最高工作温度低于200℃,使用安全可靠,在环境温度为 -10℃~40℃内可自动温度补偿。 4.电源电压适用范围宽:4.5V~10V功耗低。 ●主要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0.05~1m/s 1~30m/s(A型) 2.准确度:≤±2﹪F.S。 3.工作环境条件:温度-10℃~+40℃相对湿度≤85%RH。 4.电源:R14型(2#)电池4节 ●工作原理:本仪器根据加热物体在气流中被冷却,其工作温度为风速函数这一原理设 计。仪器由风速探头及测量指示仪表两部分组成。 ●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建筑物理(声学).do

1.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分类?①多孔材料,板状材料,穿孔板,成 型顶棚吸声板,膜状材料,柔性材料吸声结构:共振吸声结构,包括1。空腔共振吸声结构,2。薄膜,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其他吸声结构:空间吸声体,强吸声结构,帘幕,洞口,人和家具,空气吸收(空气热传导性,空气的黏滞性和分子的弛豫现象,前两种比第三种的吸收要小得多)。吸声与隔声有什么区别?吸声量与隔声量如何定义?它们与那些因素有关?答:吸声指声波在传播途径中,声能被传播介质吸收转化为热能的现象。隔声指防止声波从构件一侧传向另一侧。吸声量:指材料的吸声面积与其吸声系数的乘积,单位为m2。隔声量:指建筑构件的传声损失,,单位为(dB)。 它们主要与构件的透射系数有关,和构件的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有关。 2.衍射的定义: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起伏尺寸与波长大 小接近或更小时,将不会形成定向反射,而是声能散播在空间中,这种现象称为散射,或衍射。影响因素:障碍物的尺寸或缝孔的宽度与波长接近或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不是决定衍射能否发生的条件,仅是使衍射现象明显表现的条件,波长越大,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3.解释“波阵面”的概念,在建筑声学中引入“声线”有什么作用? 答:声波从声源发出,在某一介质内向某一方向传播,在同一时刻,

声波到达空间各点的包迹面称为“波阵面”,或“波前”。“声线”主要是可以较方便地表示出声音的传播方向;利用作图法确定反射板位置和尺寸。波阵面为平面的称为“平面波”,波阵面为球面的称为“球面波”。 4.什么是等响线?从等响线图说明人耳对声音的感受特性。答:等响线是指响度相同的点所组成的频谱特征曲线,从等响线图可知:1.人耳在高声压级下,对声音频率的响应较一致;2.在低声压级下,人耳对于低于1000Hz的声音和高于4000Hz的声音较不敏感,而对1000Hz~ 4000Hz的声音感受最为敏锐;3.在同一频率下,声压级提高10dB,相对响度提高一倍。 5. 等效连续A声级解释Leq,L50 LA表示什么意义?答: Leq 的含义是:噪声的A声级是变化的,不能简单的使用某一时刻的A声级,需要使用在一段时间内使用平均A声级来表示能量平均,即Leq。L50的意义是: L50 表示在所测的时间范围内有百分之50的时间出现了A声级大于 L50 的情况。如:L10=70dB,表示有10%的时间里噪声的A声级超过了70dB。Las是声级计上的A计权网络直接读出的数据,单位dB。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评价的一种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的A(计权网络)声压具有与时间变化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声压级,则这一连续稳态的声级就是此时间变化噪声的等效声级。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 闫海燕职晓晓编 光 班级: 学号: 姓名: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

2011年3月

目录 学生试验守则 (2)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3) 实验二建筑日照实验 (5) 第二篇建筑光学实验 实验三照明模型试验 (7) 实验四天然采光模型试验 (9) 第三篇建筑声学实验 实验五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12) 实验六环境噪声测量 (14)

建筑物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一、要按时进入实验室并签到,迟到15分钟禁止实验。 二、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回答指导教师的提问,否则应重新预习,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进行实验。 三、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穿拖鞋、短裤和背心,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废物,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四、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 五、要爱护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内其它设施,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要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认真填写使用情况登记表,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对不听劝阻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按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人身事故,防止损坏仪器设备,若出现问题,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指导教师,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七、实验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无误后方可离开,严禁擅自将实验室任何物品带走。 八、值日人员要认真打扫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学生应认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指导教师批发的报告要认真改正。实验报告交实验指导教师留存。 十、课外到实验室做实验,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 十一、学生因病、事假缺实验者,可凭假条找任课教师补做实验。因旷课缺实验者,必须写出检查,经辅导员签字同意后,方可补做实验。 十二、学生未完成实验室安排的全部实验无权参加最后考试。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指导老师: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温湿度计 热舒适度仪 自动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建筑物理——建筑声学习题

建筑声学习题 一、选择题 1.5个相同的声压级迭加,总声级较单个增加分贝。 A 3 B 5 C 7 D 10 2.4个相同的声压级迭加,总声级较单个增加分贝。 A 3 B 5 C 6 D 10 3.+10dB的声音与-10dB的声音迭加结果约为分贝。 A 0B13 C 7 D 10 4.50dB的声音与30dB的声音迭加结果约为分贝。 A 80B50 C 40 D 30 5.实际测量时,背景噪声低于声级分贝时可以不计入。 A 20 B 10 C 8 D 3 6.为保证效果反射板的尺度L与波长间的关系是。 A L<λ B L≥0.5λ C L≥1.5λ D L>>λ 7.易对前排产生回声的部位是。 A 侧墙 B 银幕 C 乐池 D 后墙 8.围护结构隔声性能常用的评价指标是。 A I a B M C α D L p 9.避免厅堂简并现象的措施是。 A 缩短T60 B 强吸声 C 墙面油漆 D 调整比例 10.当构件的面密度为原值的2倍时,其隔声量增加分贝。 A 3 B 6 C 5 D 10 11.测点处的声压值增加一倍,相应的声压级增加分贝。 A 2 B 5 C 3 D 6 12.70dB的直达声后,以下的反射声将成为回声。 A 20ms65d B B 70ms64dB C 80ms45dB D 30ms75dB 13.邻室的噪声对此处干扰大,采取措施最有效。 A 吸声处理 B 装消声器 C 隔声处理 D 吊吸声体 14.对城市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噪声源是。 A 生活 B 交通 C 工业 D 施工 15.吸声处理后混响时间缩短一半则降噪效果约为分贝。 A 2 B 5 C 3 D 10 16.凹面易产生的声缺陷是。 A 回声 B 颤动回声 C 声聚焦 D 声染色 17.厅堂平行墙面间易产生的声学缺陷是。 A 回声 B 颤动回声 C 声聚焦 D 声染色 18.多孔吸声材料仅增加厚度,则其吸声特性最明显的变化趋势是。 A 高频吸收增加 B 中低频吸收增加 C 共振吸收增加 D 中低频吸收减少19.某人演唱时的声功率为100微瓦,他发音的声功率级是分贝。 A 50 B 110 C 80 D 100 20.普通穿孔板吸声的基本原理是。 A 微孔吸声 B 共振吸声 C 板吸声 D 纤维吸声 21.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的基本原理是。 A 微孔吸声 B 共振吸声 C 板吸声 D 纤维吸声 22.薄板吸声构造的吸声特性主要吸收。 A 高频 B 中频 C 中低频 D 低频 23.降低室内外噪声,最关键、最先考虑的环节是控制。 A 传播途径 B 接受处 C 规划 D 声源 24.A声级采用的是方倒置等响曲线作为计权网络所测得的声压级。 A 40 B 50 C 80 D 100 25.为避免声影,挑台高度h与深度b的关系是。

建筑声学标准GB1252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建筑声学标准GB 12523-19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121-2005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 11670-1989 声学实验室标准电容传声器的特性与规范。 GB/T 12060-1989 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GB/T 12524-19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GB/T 14476-19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T 15261-94 超声仿人体组织材料声学特性的测量方法。 GB/T 16406-1996 声学声学材料阻尼性能的弯曲共振测试方法。 GB/T 16463-1996 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GB/T 16538-1996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使用标准声源简易法。 GB/T 16593-1996 声学振速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用于封闭机器的测量。 GB/T 1670-1997 建筑用门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T 16730-1997 建筑用门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T 16731-1997 建筑吸声产品的吸声性能分级。 GB/T 17247.1-2000声学户外声传播衰减第1部分:大气声吸收的计算。 GB/T 17247.2-1998声学户外声传播的衰减第2部分:一般计算方法。 GB/T 17311-1998标准音量表。 GB/T 17561-1998 声强测量仪用声压传声器对测量。 GB/T 17696-1999 声学测听方法第3部分语言测听。 GB/T 17697-1999 声学风机辐射入管道的声功率测定管道法。 GB/T 18022-2000 声学1-10MHz频率范围内橡胶和塑料纵波声速与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GB/T 18204.22-2000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 GB/T 18313-2001 声学信息技术设备和通信设备。 GB/T 18321-2001 农用运输车噪声限值。 GB/T 1859-2000 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 GB/T 18696.1-2004声学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第1部分:驻波比法。 GB/T 18696.2-2002声学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第2部分:传递函数法。 GB/T 18697-2002 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 GB/T 18699.1-2002声学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第1部分:实验室条件下测量(标示用)。GB/T 18699.2-2002声学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第2部分:现场测量(验收和验证用)。GB/T 19052-2003 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噪声测试规范起草和表述的准则。 GB/T 19512-2004 声学消声器现场测量。 GB/T 19513-2004 声学规定实验室条件下办公室屏障声衰减的测量。 GB/T 2820.10-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0部分:噪声的测量(包面法)。GB/T 2888-1991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 GB/T 3222-1994 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T 3238-1982 声学量的级及其基准值。 GB/T 3239-1982 空气中声和噪声强弱的主观和客观表示法。 GB/T 3240-1982 声学测量中的常用频率。 GB/T 3241-1998 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 GB/T 3450-1994 铁路机车司机室噪声允许值。 GB/T 3557-1994 电影院视听环境技术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