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绝技针刺疗法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奇(转)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十人九痔,五口之家必有一腰痛,这些经常挂嘴边的谚语,足以说明痔疮和腰痛的普遍性和高发率,说起痔疮,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这两种病,虽然不是说明大病,但很难缠,往往伴随患者一生,可是有一个穴位,能够同时治疗这两种病,这个穴位就是在任督二脉的交汇点--龈交穴。

龈交穴在人上唇内与牙龈的系带上,如果这个穴位上有一个像小米粒般大小的小白点,则预示我们,可能我们身体有两种病同时存在,一个是痔疮,一个是腰痛。

国内有很多资料对这种望诊有过详细的报道,通过望唇诊断痔疮的诊断率为百分之87,其实检查方法很简单,用左手或右手拇食二指翻起患者上唇,注意唇内正中于牙龈交界处的唇系带,有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小滤泡及小白点的,此人就极有可能患有痔疮或腰痛。

为什么说这么高发的痔疮和腰痛,能通过一个小点就可以准确判断呢?其实唇系带白点诊断痔疮的道理并不复杂,只要熟悉经络运行,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因为痔疮生于肛门内外,于任督二脉有密切关系,督脉起于长强穴,终于唇带龈交之处;任脉起于会阴(回阴为任督交汇之处),以上至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间,终于上下唇之承浆,所以肛门有痔疮这,自然可以反映到唇系带上。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奇(转)

在过去,很多人只是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痔疮,并没有从中引申出治疗的方法,只是按照常规的外科枯痔疗法或常规的肛肠手术治疗,患者要忍受极大的疼痛,非常痛苦。

早年在京郊访道时,在民间遇到一位远近闻名治疗痔疮的高手,我曾亲眼看到他为患者治疗痔疮,效果确实神奇,他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捏起上唇,用三棱针刺破龈交穴上的小白点,少则一到两次,多则三五七次不等,大部分患者有严重痔疮的患者经他治疗后都有很大程度的缓解,有的人痔疮治愈后,常年不愈的腰痛也随之康复了,此人在当地享有很大的名气,每日门前车水马龙,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我当时向这位高手请教时,费了很大力气,同他交换了一些治疗颈椎病的绝招,他才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我,学会后,我和他开玩笑,这个1+1大于2啊,咱们都学到一招了,皆大欢喜啊!其实说破了,这个方法一点都不神秘,就是道家医学里诊即为治的原则,不过这也是我多年后才悟到的,正常人龈交穴这个位置是没有小白点的,有小白点则表明体内相应的部位有淤阻,淤则不通,刺破这个小白点,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用针刺破小白点,挤出小白点里的黏液,刺破后使其恢复常态,很多病人也就相应而愈了。

在临床上,我也屡次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痔疮和腰痛,可以说是屡收捷效,不过在使用当中,也可以对此方法作一些变通,自己在家,没有三棱针的时候,可以用经过酒精消毒后竹牙签将小白点刺破,效果和三棱针事一样的。

不管是刚患上痔疮和腰痛的新患者,还是常年不愈的痔疮腰痛的患者,这个方法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实后来把这种方法重点放在了腰痛上,经年不愈的慢性腰病,比如腰椎盘突出、腰肌劳损等,也可以寻找龈交穴,发现有小白泡了,除了常规的用委中穴、肾腧穴治疗以外,也可以用针刺破的方法,治疗起来如虎添翼,效果非常明显。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患者把我当做专治腰病的专家,让我哭笑不得,其实只要大家学会了这个小方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家庭医生,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这才是上工之道。

中医知识

痔疮是一种很难缠的慢性病,发作起来患者很痛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避免患痔疮的最好方法,中医将造成痔疮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容易使体内生湿积热,湿热下注到肛门,使肛门充血灼痛,引发痔疮。

2 劳累过度: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淤血流注肛门而生痔疮。

3 便秘:久忍大便,大肠积热,也是痔疮发病的一个原因。

四千元换来根治牛皮癣秘方

癣乃顽症,牛皮癣乃顽症之顽症,治愈极难,根治更难。故医家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之说,足见此病之顽固,患者之可怜。笔者一佛友患此症,医院跑遍,花钱无数,病情未减。偶闻无棣乡下有祖传治疗牛皮癣者,四千元可根治,遂往,果两月而愈。乃知其法极简,效果极好,成本为零,其家祖辈皆以此术积德行善,概不收费,到此辈却贪心无厌,只知靠祖宗敛财,而不知为子孙积德也!

佛友痊愈后,同病相怜,慈悲为怀,遂以此法(挑治疗法)免费为他人治疗,治愈多例,效果皆好。与余磋商,反复权衡,现决定在网上公开此术,济世利人,以期扶中医于既倒,救患者于倒悬,扬正气于华夏,播福泽于四海,岂不美哉!

医乃仁术也,岂曰小补哉!因此疗法简便易行,无副作用,不花一分钱,根治多种病。故最宜积德行善,最忌乘人之危,昧心敛财。济世利人者,功德无量,子孙兴旺;欺世损人者,自断善根,殃及子孙。岂不闻,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诸君勉乎哉!

一针根治牛皮癣,万金难买慈悲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脱苦轮!

庚寅桂月莲台居士了悟子谨识

一、针挑疗法根治牛皮癣(身边实例,强烈推荐)

针挑疗法也称挑治疗法、针刺疗法、挑病筋、截病根疗法,是用针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部位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挑出、挑断皮内纤维状物质(此即病根所在,淤塞经络,气血不通,导致疾病丛生;而健康人则没有,一挑即出血),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简易外治疗法。它由远古的砭刺法和络刺发展而来,是通过刺激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物理刺激疗法,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解除瘀滞的功效。此疗法历史悠久,操作简便,安全根治,无副作用,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可有效治疗胃脘痛、腹痛、胸胁痛、腰痛、肩凝痛、落枕、坐骨神经痛、痔疮、疳积、急性结膜炎、痤疮、淋巴结结核、癫痫等疾病。

1、治疗牛皮癣的取穴

在背部大椎穴与肩胛骨内侧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两肩背部),重点是夹脊与膀胱经上寻找反应点,反应点特点:略突出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褪色的小红点(如果没有小红点,就直接在两肩背部用针挑刺,患者一般不出血,皮下有白丝丝,一一挑断)。

2、操作

将小红点或病区用针刺破,再挑断皮肤内的白色纤维(只有病人才有,且不出血,微痛),出血就停止,再挑其它病点。每次左右肩背各挑刺3-5个点,挑完后用涂碘酒消毒,一般不必敷盖纱布。每隔7天挑治一次,选点不同。一般3次即可见效,两月痊愈。

顺便透露一个秘密:患有痔疮的人,在脊背下方靠近脊椎的地方肯定有小红点,用针挑破皮肤,里面有很多白丝丝,那就是罪魁祸首,沉住气,一一挑断,出血为止,三次即可痊愈!本人刚刚治好!

痔疮患者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可见一种痔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灰白或暗红色,压之不退。有时点上还生长一根毛。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点。找到痔点后,可用粗针挑破痔点,挑出白色纤维样丝状物数十条,但很少出血。挑治法对内痔效果更好。

【附录1】挑治法根治痔疮、麦粒肿、颈淋巴结核

挑治痔疮取腰骶部之大小如米粒,呈灰白、暗红、棕褐或淡红色,高起皮肤的丘疹,部分病人在上述区域内没有痔点,则可取大肠俞、次醪;颈淋巴结结核取肩胛区小米粒大的压之不退色的红色“结核”点,左侧有病挑右侧,右侧有病挑左侧;麦粒肿找肩胛区内小米粒大、高出皮肤、淡红色、压之不退色的丘疹,左眼病挑右侧,右眼病挑左侧。

在患者背部、腰骶部寻找红色或暗红色,压之不褪色,米粒大小的血疹样点作为挑治点,右手持针与皮肤水平表面成30度角刺入皮下,然后由浅向深逐层挑出、挑断皮下白色筋膜纤维。每次治疗2~3个部位,挑尽后,涂碘酒消毒,适当休息。效果不明显者,隔3-5天再行挑治。

1,痔疮:在患者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可见一种痔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灰白或暗红色,压之不退。有时点上还生长一根毛。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点。找到痔点后,可用粗针挑破痔点,挑出白色纤维样丝状物数十条,但很少出血。挑治法对内痔效果更好。

2,麦粒肿: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找到粟粒大、高出皮肤、淡红色、压之不退的小皮疹,挑法如挑痔点一样。左挑右,右挑左。一般挑后一日即可痊愈。

3,颈淋巴结核:在患者脊柱两侧、肩胛骨下角以上,可找到结核点,挑法同上。左挑右,右挑左。一般挑后数日内可以消散。

【附录2】用针挑疗法根治慢性前列腺炎

针挑疗法又名“截病根法”,是在一定部位用消毒三棱针或普通大号缝衣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或挑破皮肤挤压出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疗法疗效好,简便易行。

(1)挑治部位:取腰骶部之皮肤疹点或敏感点。疹点的特征为形似丘疹,稍突于皮肤,小米粒大小,颜色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或淡红色,压之不褪色。反应点与痣色素斑应鉴别。如找不到疹点时,也可选取与前列腺有关的穴位,如肾俞、长强等穴位挑治。每次挑2~5个点。

(2)挑治方法:挑治部位确定后,局部皮肤用碘酒、酒精消毒,术者右手持三棱针或缝衣针,左手捏起挑治点,将针斜刺入皮肤,然后抬高针尖并用力挑出、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状物质,全部挑尽为止。针挑时,略觉疼痛,一般不出血或略有出血。如疼痛难忍,可用0.5%普鲁卡因1~2毫升进行局麻后挑治。挑后常规消毒即可,创口深者可以消毒纱布固定。

【附录3】挑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挑治疗法能消除或减轻腰背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关节功能活动,无副作用,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理想的方法。

1、取穴:颈、背、腰部的膀胱经、华佗夹脊穴、督脉共7条线的穴位。

2、操作:采用挑针或三棱针,选好穴位,常规消毒,将针横刺刺入穴点的皮肤,将针尾压低,针尖翘起,将皮内的浆液性白色纤维挑断,或让纤维缠在针体上拉出,提高针体做左右摇摆、上下提拉等动作,然后挑断,如此直至把针口周

围的纤维全部挑完为止。一般先取膀胱经穴,由下往上顺序挑治,然后取华佗夹脊穴,最后取督脉穴。如疼痛较甚,应先取疼痛部位相应的穴位或阿是穴。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挑筋疗法的机制主要是对五脏六腑经气输注之处的膀胱经的背俞穴,华佗夹脊和阳脉之海督脉穴的皮层进行挑治,通过“自控调节系统”一方面起到扶正祛邪,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的整体作用;另一方面起起到通督脉,化痰祛瘀,推动气血运行的局部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挑筋背俞、华佗夹脊、督脉穴有减轻和消除炎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作用。

治疗不同疾病的挑治部位

1、痔疮挑治点:痔点一般散布在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腋后线的范围内,多见于中、下部,靠近脊椎。呈丘疹样,针帽大小,稍突起,略带色素,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浅红色,压之不褪色,有的点上可长一根毛,但须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等区别开。

痔点寻找困难时,可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观察痔点的出现。若同时出现两个痔点,选其明显的一个,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

此外,也可行穴位挑治,可取关元俞、大肠俞、气海俞,也可在第三、四、五腰椎0.5寸处挑治,每次挑一对穴位。

2、麦粒肿挑治点:在病人患眼对侧的肩胛区内,找到粟米大、高出皮肤、淡红色、且压之不褪色的小皮疹点。

3、颈淋巴结结核挑治点:在病人两肩胛间下角以上的脊柱两侧,找到红色,小米粒大,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的的挑治点。

挑治方法:挑治点局部消毒,用局麻药皮内麻醉。用三棱针或粗针挑破表皮约1厘米长,将真皮层的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进行大幅度牵拉达到强刺激,最后将纤维全部挑断,至露出皮下脂肪组织为止。此时病人微痛,出血极少,挑后涂碘酊消毒,敷盖纱布,贴胶布(现可直接用创可贴),挑治后7天,再行第二次挑治。一般3次可获效。

【附录4】古老而神奇的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又称挑筋法、截根法(容易引起误会,应称为挑病筋法、截病根法),是在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用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临床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劳损、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偏瘫、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

针挑疗法源于古老的砭石、砭针,是针灸中一种特殊针法,由我国传统中医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从古至今多以祖传口授的形式流落民间,无人整理发扬,故历代针灸书中无记载。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郭右陶排除外界干扰,不怕被同行讽笑,把民间挑、刮、放血等治疗痧胀的方法加以总结,写成了《痧胀玉衡》。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在治疗痧胀急症中也介绍使用针挑法、针刺法。清同治四年(1865年),吴尚先因为见到民间很多治疗方法效果甚佳,也排除一切困难,对民间各种外治疗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写成了《理瀹骈文》一书,介绍了不少民间挑治法。

挑治疗法的重点是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用针挑破皮肤,挑断皮内丝状纤维。这是通过疏通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解除瘀滞等作用。

(一)挑治用具

1、三棱针、圆利针、大号注射针头,亦可用普通缝衣针。

2、消毒用品、酒精棉球、碘酒和碘酒棉球、敷料、胶布等。

(二)常用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选点挑治、区域挑治和截根疗法三种。

1、选点挑治:在背部上起第七颈椎,下至第五腰椎,旁及两侧腋后线范围内寻找疾病反应点.反应点多为棕色,灰白色,暗灰色等,按之不褪色,小米粒大小的丘疹.此法适用于颈部多发性疖肿.

2、区域挑治:在腰椎两侧旁开1~1.5 寸的纵线上任选一点挑治,尤其在第三腰椎到第二腰椎之间旁开l~1.5 寸的纵线上挑治效果更好.本法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等.

3、截根疗法:取大椎下四横指处,在此处上下左右lcm 范围内寻找反应点或敏感点.治疗时让病人反坐在靠椅上,两手扶于靠背架,暴露背部.挑治前局部常规消毒,用针刺入皮下至浅筋膜层,挑断黄白色纤维数根,挑毕以消毒纱布敷盖。一次不愈,可于2~3 周后再行挑治,部位可以另选。

(三)部位选择

挑刺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明确病位,以作出临床诊断,确定治则和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和部位。

1.以背俞、夹脊穴为主作定点挑治:背俞,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灵枢?背腧》提出背俞穴可主治五脏疾病,并提出了五脏背俞的穴名和穴位。同时还提出了背俞穴定穴时所出现的“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阳性反应现象。临床可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反应现象,以此分析、判断属于某一经的疾病。也可以此寻求有关穴位邻近的阳性反应点作为取穴依据。如临床治疗头面、颊、颈、项部诸器官疾病,取颈1至7椎夹脊穴;治疗胸腔内脏及上肢疾病,取颈3至胸7椎夹脊穴;治上腹部内脏疾患,取胸8至12椎夹脊穴;治疗腰部和下腹部内脏疾患,取胸10至腰2椎夹脊穴;治疗肛门部和下肢部的疾患,取腰2至骶4椎夹脊穴等。

2.以痛为腧找痛点挑刺:在病变体表局部区域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刺,如肩痛多在肩胛岗上的表面和三角肌的前缘等处找到痛点;腿痛多在腰骶关节表面找到痛点,即可在该痛点处挑治。

3.以脊髓神经节段分布选点挑刺,这是运用“脊髓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理论应用于挑刺疗法中的一种方法。

4.选反应点挑治: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有关部位出现的反应点,如压敏点、疹点等。疹点的特征似丘疹,稍突出于皮肤,似针帽大小,多为灰白色或暗红色,棕褐或浅红色,压之不退色。选点时要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找点困难时,可用手摩擦相应部位皮肤后,再进行寻找。

以上四种选穴方法,可单独应用,亦可综合选定穴位或部位进行挑治。

(四)操作方法

挑刺部位确定后,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将针横刺刺入穴点的皮肤,纵行挑破2-3mm皮肤,然后将针深入表皮下挑,挑断皮下白色纤维丝状物,以挑干净为止。用碘酒消毒即可。

选好挑点后,进行消毒,用细长而足够硬度的针(缝衣针或特制的挑针均可),慢进针,当针尖进入皮肤后,挑破表皮,便可挑出一些稍具黏性的皮内纤维状白丝,此物即病根所在,成分不明(目前无人研究),健康人没有,只有病人有,而且不出血、不很痛,此物堵塞经络,气血不通而致病,所以一般不出血,挑干净后才见血;而健康人一挑就出血。挑一条拨出一条,一针一针往下挑,直至把针口内的纤维挑完为止。然后再挑另一病点,可连续挑多个。

(五)适应证和对应点

头痛、头晕、感冒、神经衰弱、结膜炎、热性病,可于颈项部、颞部选穴或选择敏感点;偏头痛、额神经痛、感冒、眼病、热性病,可于颈项部和颞部、额部选穴或敏感点;头晕、眼病、发热、小儿抽搐,可于项部、额部和眼区选穴或敏感点;眼病,于风池穴和眼区周围选穴和点。

急性结膜炎、眼底或视网膜出血,可于耳郭后风池穴附近和眼区周围部选区敏感点;颈淋巴结结核,可于颈部选穴或选点。

急慢性喉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于结喉附近及颈部选取敏感点;胸痛、肋间神经痛、感冒,可于任脉选穴或敏感点,亦可于相应背俞穴选穴或选点。

热病、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及神经痛、膀胱炎、月经不调,可循经选穴或按以痛为腧、脊髓神经分布、敏感点几种取穴原则综合取穴。

上肢部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疾病,于颈椎部选穴选点,亦可按以上四种选穴方法相结合,选取部位或敏感点。下肢部的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于腰骶部选穴或敏感点,亦可按以上四种选穴(点)方法结合应用。

疳积,于鱼际部选穴或脾俞、肺俞部取穴;消化不良,选取四缝或脾俞、胃俞。

(六)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嘱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3-5日不用水洗,防止感染。

2、针尖应在原口出入,不要在创口上下乱刺。

3、挑治后注意休息,不吃刺激性食物。

4、孕妇、严重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二、土家族传统疗法:挑背筋法

挑背筋法是用针在人体背部某一部位挑断小白筋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多用于肚子痛、痔疮、脱肛、肛裂、翳子、牛皮癣、痤疮等疾病。令患者显露背部,用一根针在火上烧一下,在背部仔细寻找一根细小、长约几分、淡白色的筋(注:可能表述有误,应该是皮肤下的白色纤维,与上方同),找到后用针尖从筋的中部将其挑断即可。

三、火针治疗牛皮癣

火针是民间中医的传统疗法,用于治疗各种顽疾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但没有接触过火针治病的人,一听说火针就望而生畏,其实没那么可怕,只要认识了也就不怕了,因为不是很痛。

本人(余医师)用火针治疗小面积的牛皮癣有很好的疗效,一般4至5次就能痊愈。其操作方法是:

取中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有癣块的部位点刺,深度以透过真皮为准,密度为0.5厘米左右,把长癣的部位都点刺到,5至7天治疗一次,疗效显著。缺点是愈后皮肤留下浅黑色印记,大面积和全身型的牛皮癣,该疗法不很适应,但可采用刺血和【经络挑刺疗法】配合余氏艾灸疗法结合治疗,有很好的疗效,治愈率很高,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是牛皮癣患者的首选疗法。

(河南信阳余医师提供)

针刺疗法治痔疮

针刺疗法治痔疮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十人九痔,五口之家必有一腰痛,这些经常挂嘴边的谚语,足以说明痔疮和腰痛的普遍性和高发率,说起痔疮,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这两种病,虽然不是说明大病,但很难缠,往往伴随患者一生,可是有一个穴位,能够同时治疗这两种病,这个穴位就是在任督二脉的交汇点--龈交穴。 龈交穴在人上唇内与牙龈的系带上,如果这个穴位上有一个像小米粒般大小的小白点,则预示我们,可能我们身体有两种病同时存在,一个是痔疮,一个是腰痛。 国内有很多资料对这种望诊有过详细的报道,通过望唇诊断痔疮的诊断率为百分之87,其实检查方法很简单,用左手或右手拇食二指翻起患者上唇,注意唇内正中于牙龈交界处的唇系带,有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小滤泡及小白点的,此人就极有可能患有痔疮或腰痛。 为什么说这么高发的痔疮和腰痛,能通过一个小点就可以准确判断呢?其实唇系带白点诊断痔疮的道理并不复杂,只要熟悉经络运行,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因为痔疮生于肛门内外,于任督二脉有密切关系,督脉起于长强穴,终于唇带龈交之处;任脉起于会阴(回阴为任督交汇之处),以上至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间,终于上下唇之承浆,所以肛门有痔疮这,自然可以反映到唇系带上。 在过去,很多人只是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痔疮,并没有从中引申出治疗的方法,只是按照常规的外科枯痔疗法或常规的肛肠手术治疗,患者要忍受极大的疼痛,非常痛苦。 早年在京郊访道时,在民间遇到一位远近闻名治疗痔疮的高手,我曾亲眼看到他为患者治疗痔疮,效果确实神奇,他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捏起上唇,用三棱针刺破龈交穴上的小白点,少则一到两次,多则三五七次不等,大部分患者有严重痔疮的患者经他治疗后都有很大程度的缓解,有的人痔疮治愈后,常年不愈的腰痛也随之康复了,此人在当地享有很大的名气,每日门前车水马龙,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肩周炎治疗方法针刺法

多针透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多针透刺法治疗肩周炎5例,与传统的局部循经取穴针刺法42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2.72%,总有效率为%.36%;对照组治愈率为28.57%,总有效率为73.8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针透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明显高于普通针刺法。 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囊及关节周围 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主要引起 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本病是50岁左右中老年人的一 种常见疾病,因此也被称为“五十肩”。由于肩关节发病初 期症状较微,往往易被患者忽略而不能给予及时治疗,待到 症状明显时,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已逐渐形成广泛粘连而使疾 病缠绵难愈。对于本病的治疗,如何才能取得快捷而良好的 疗效,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摸索,采用多针透刺的方法与普 通针刺方法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一、主穴取肩贞透极泉、肩骼透极泉、巨骨透肩骼、肩修透臂蠕、肩贞透糯俞;患者取侧坐位,将患肢置于桌面,尽可能呈外展位,常规消毒后,以035mmx75mm毫针透刺,进针约 2.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使整个肩部出现较强的酸麻重胀

感,同时针感向前臂和手指放射。配穴取天宗、肩井、曲池、合谷,外邪内侵和气滞血疲型加肩前、阳陵泉,气血虚弱型加足三里、气海,局部配合TDP照射,留针30min,间歇行针3次,每日1次,ro次为1疗程。 二、瑶金堂系列中药颈肩松按摩膏:使用时,取颈肩松按摩膏适量即可.涂于使用部位后,顺时针按摩使其吸收。按摩切勿过度用力。按摩3-5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油膏完全吸收即可。2.2对照组 根据病变部位循经取穴,选用肩骼、肩修、臂蠕、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3o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1疗程后评定疗 效。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肩关节疼痛消失,前屈上举150,外展90, 内旋后伸达对侧肩脚下角。 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基本不痛,前屈上举102。, 。18·Shan沙aiJAcu一mox,MarZ(X)7,Vol26,No3 外展80,内旋后伸达第10胸椎。 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前屈上举10“,外展70,内旋后 伸达第2腰椎。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 奇(转)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十人九痔,五口之家必有一腰痛,这些经常挂嘴边的谚语,足以说明痔疮和腰痛的普遍性和高发率,说起痔疮,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这两种病,虽然不是说明大病,但很难缠,往往伴随患者一生,可是有一个穴位,能够同时治疗这两种病,这个穴位就是在任督二脉的交汇点--龈交穴。 龈交穴在人上唇内与牙龈的系带上,如果这个穴位上有一个像小米粒般大小的小白点,则预示我们,可能我们身体有两种病同时存在,一个是痔疮,一个是腰痛。 国内有很多资料对这种望诊有过详细的报道,通过望唇诊断痔疮的诊断率为百分之87,其实检查方法很简单,用左手或右手拇食二指翻起患者上唇,注意唇内正中于牙龈交界处的唇系带,有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小滤泡及小白点的,此人就极有可能患有痔疮或腰痛。 为什么说这么高发的痔疮和腰痛,能通过一个小点就可以准确判断呢?其实唇系带白点诊断痔疮的道理并不复杂,只要熟悉经络运

行,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因为痔疮生于肛门内外,于任督二脉有密切关系,督脉起于长强穴,终于唇带龈交之处;任脉起于会阴(回阴为任督交汇之处),以上至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间,终于上下唇之承浆,所以肛门有痔疮这,自然可以反映到唇系带上。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奇(转) 在过去,很多人只是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痔疮,并没有从中引申出治疗的方法,只是按照常规的外科枯痔疗法或常规的肛肠手术治疗,患者要忍受极大的疼痛,非常痛苦。 早年在京郊访道时,在民间遇到一位远近闻名治疗痔疮的高手,我曾亲眼看到他为患者治疗痔疮,效果确实神奇,他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捏起上唇,用三棱针刺破龈交穴上的小白点,少则一到两次,多则三五七次不等,大部分患者有严重痔疮的患者经他治疗后都有很大程度的缓解,有的人痔疮治愈后,常年不愈的腰痛也随之康复了,此人在当地享有很大的名气,每日门前车水马龙,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我当时向这位高手请教时,费了很大力气,同他交换了一些治疗颈椎病的绝招,他才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我,学会后,我和他开玩笑,这个1+1大于2啊,咱们都学到一招了,皆大欢喜啊!其实说破了,这个方法一点都不神秘,就是道家医学里诊即为治的原则,不过这也是我多年后才悟到的,正常人龈交穴这个位置是没有小白点的,有小

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

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 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很多病一用就灵- 瀛子- 瀛の小笺 急救脑血栓疗效如神 治疗血栓一法。此法百试百灵,无不神效。病人如果出现口眼歪斜,不能言则为中风和栓塞之症,应马上检查患者口腔两齿间定有两白色如带状物,并用割刀竖切断之。病人马上恢复常态。另检查舌下,如有如疣状物,应以镊子钳之出血,定有回天神力。应当牢记此法。救人于顷刻之间。还人健康,快乐自己。 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很多病一用就灵- 瀛子- 瀛の小笺 用针点刺“风疙瘩”出尽恶血中风就不会发作 有中风先兆或中风刚发作时如果治疗及时,完全可以消除中风的发生。中风先兆或刚发中风时在患者的后头颈部风池,风府附近有一“风疙瘩”,用针点刺出尽恶血,中风就不会发作了。方法简单,又没有危险性, 希望大家广为流传,为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保驾护航,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消灭中风了。具体操作方法:用手捏住“风疙瘩”随便用什么针都行,多点刺几下,再用火罐拔,使其出尽恶血。注:不可刺的太深,以免发生危险。 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很多病一用就灵- 瀛子- 瀛の小笺 针刺齦交穴治疗小便频繁 嘴唇中间有一条细筋,靠近顶端应该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白点,用消毒针挑破这个白点。就行了。 解释如下: 这个米粒白点的位置就是龈交穴,是督脉的终点,为任,督,足阳明胃经的交汇点。是任脉的盖头。龈交鼓起突出,就是盖头揭开了,膀胱的开关海底会阴穴之上的曲骨穴(女叫赤女亦曰玉女穴,男叫铜壶滴漏穴)就会漏水。 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很多病一用就灵- 瀛子- 瀛の小笺 扁桃体发炎,用针刺后溪穴,疗效极快。 一患者,感冒嗓子疼的特别厉害,连咽唾液都不行,采用针刺后溪穴,针刺到后溪穴后,即刻感到疼痛减轻,又留了二十分钟针,咽部竟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了,三天以后便彻底的好了(中间再没做任何治疗)。这之后,他每遇扁桃体发炎,即针后溪,几乎都能立即止痛。 另一患者,感冒发烧39.6度,扁桃体已经化脓,不能咽任何东西,随针刺后溪穴,当即就能咽唾液了,留针一小时后既可以吃东西了,以后又连针了五天便痊愈了。 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很多病一用就灵- 瀛子- 瀛の小笺

中医针刺治疗常用方法

1.普通针刺 主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的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对机体各系统功能有调整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 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可视为首选疗法。 2.电针 主治:具有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痛,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低频脉冲电流的波形、频率不同,其作用亦不同。 适应症:凡用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症均可用电针治疗。其中对癫痫、神经官能症、神经痛、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胃肠疾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疗效较好。在针刺麻醉手术中,电针更有独特的优点。 3.火针 主治:借火助阳,以热引热,祛寒除湿,消肿散结,去腐排脓、生肌敛疮,祛风止痒,止痛去麻,升阳举陷,温中和胃。 适应症:痹证、寒证、经筋证、骨病。 4.皮肤针 主治:主要经络学说之皮部理论为依据,应用皮肤针叩击皮部,通过孙脉-络脉-经脉而作用于脏腑,以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营养,达到治病目的。 适应症:头疼,失眠,多梦,痛经,肌肤麻木,牛皮鲜,斑秃,弱智儿童,缺乳。 5.梅花针 主治:是以皮癣的部位、形态、数量的不同,处于进行期还是静止期或退行期的不同,是初发患者还是复发多年的不同,以及以往治疗情况的不同等客观存在事实为理论依据,将梅花针叩击治疗和药物治疗完美结合,通过其三大核心技术极强的渗透性、亲和性和抑制性,能够定向释放有效活性物质群离子堆,迅速渗透至皮下组织,改善皮肤微循环,修复受损的末梢神经,抑制变异白细胞释放异常蛋白,阻断其对皮肤细胞分裂的影响,恢复皮肤细胞正常的分化机制,并且重新建立起免疫机体屏障,从根本上消除瘙痒、红肿、脱屑、溃烂等症状以及牛皮癣发病根源,达到治疗牛皮癣的目的。

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适应证】 针刺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可视为首选疗法? 1、毫针刺法 【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

【民间秘笈】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

【民间秘笈】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 A A A A 急救脑血栓疗效如神 治疗血栓一法。此法百试百灵,无不神效。病人如果出现口眼歪斜,不能言则为中风和栓塞之症,应马上检查患者口腔两齿间定有两白色如带状物,并用割刀竖切断之。病人马上恢复常态。另检查舌下,如有如疣状物,应以镊子钳之出血,定有回天神力。应当牢记此法。救人于顷刻之间。还人健康,快乐自己。用针点刺“风疙瘩”出尽恶血中风就不会发作 有中风先兆或中风刚发作时如果治疗及时,完全可以消除中风的发生。中风先兆或刚发中风时在患者的后头颈部风池,风府附近有一“风疙瘩”,用针点刺出尽恶血,中风就不会发作了。方法简单,又没有危险性,希望大家广为流传,为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保驾护航,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消灭中风了。具体操作方法:用手捏住“风疙瘩”随便

用什么针都行,多点刺几下,再用火罐拔,使其出尽恶血。注:不可刺的太深,以免发生危险。 针刺齦交穴治疗小便频繁嘴唇中间有一条细筋,靠近顶端应该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白点,用消毒针挑破这个白点。就行了。解释如下: 这个米粒白点的位置就是龈交穴,是督脉的终点,为任,督,足阳明胃经的交汇点。是任脉的盖头。龈交鼓起突出,就是盖头揭开了,膀胱的开关海底会阴穴之上的曲骨穴(女叫赤女亦曰玉女穴,男叫铜壶滴漏穴)就会漏水。 扁桃体发炎,用针刺后溪穴,疗效极快。一患者,感冒嗓子疼的特别厉害,连咽唾液都不行,采用针刺后溪穴,针刺到后溪穴后,即刻感到疼痛减轻,又留了二十分钟针,咽部竟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了,三天以后便彻底的好了(中间再没做任何治疗)。这之后,他每遇扁桃体发炎,即针后溪,几乎都能立即止痛。另一患者,感冒发烧39.6度,扁桃体已经化脓,不能咽任何东西,随针刺后溪穴,当即就能咽唾液了,留针一小时后既可以吃东西了,以后又连针了五天便痊愈了。 作者:天祥阿比甲当嘎第五批【健康长寿】精品推荐如下:[精]【中医秘方】 《金公丸》治疗癌症秘方,治愈率96%以上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一、身柱妙用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 (一)增加强壮 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 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 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 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 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 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 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 1.感冒高烧至39℃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 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连续3—7天。 病例举要: 1、高烧 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

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 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 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 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服药无效。我试用相对缪刺而愈。类似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 三、大接经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l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案例举要: 刘X,男,40岁,某设计院会计师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它脱离不了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如果你只是想学点皮毛,那么可以只看针灸方面的书,比如《针灸学》教材、《针灸大成》之类,还有《马丹阳天星12穴》、《玉龙赋》、《标优赋》等歌诀。学完这些你只能治好别人都能治好的病和书上描述过的病,要想兵来将挡,还得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我们本次主要讲的是针刺手法即针法。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一、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

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二、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

中医绝技之亲历

中医绝技之亲历 治疗急性咽炎 一针见效,不论是一侧、还是双侧,红肿的大小,吞咽困难者,严重者呼吸都困难者,一般都可一次治愈。具体方法是:只需病人取坐姿,用三棱针在胸椎的第三节处和肺腧处针刺,然后加拔罐15分钟,这时病人的疼痛感就开 始减轻,红肿部位开始萎缩,大约20—30分钟后,病人就没有痛感了。此方 法每次见效。 止一切汗异证 部位:在手背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骨与指骨结合处上一寸五分。 解剖:肝与脾细交错神经 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头上一寸六分,中指与无名指指骨间是穴手术:针深三至五分。 来源:胡丙权《董氏奇穴图谱治疗学》 急性踝关节扭伤 取穴:膈腧(双)肝腧(双)阳陵泉(双)法:用拇指点揉5—7 分钟,同时嘱患者活动患部,使术完毕,让患者自由走动,多数感觉其痛若失。如有个别还有疼痛,再如法操作一遍,即好。慢性效差。 按:膈,乃血会,主一身之血,能养血活血,乃活血之效。肝腧,乃肝之腧穴,肝主筋,主一身之筋,乃揉肝舒筋之效。阳陵,乃筋之会,主一身之筋,乃舒筋柔筋之效。急性踝关节扭伤,乃伤筋淤血之病。三穴功用,活血柔肝舒筋,故效如浮鼓也。一同学突扭伤,灵光一闪,想到的,没想到一用竟如此有效。效果非常好。 眼疾的治疗 昨天晚上,看到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介绍北京一位老兄,10多年前,他因白内障、眼球发炎(具体专业名词没记住)而失明,当时他才27岁,对于 后天失明的人,要比先天失明的自然要痛苦许多,这种打击对他和他的家人可想而知。 他妻子介绍,当时他们到北京同仁医院看病,但苦于目前的治疗水平,即使同仁也没有办法止住眼球内炎症的发展;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进步,国家在推广“复明工程”,这位老兄被社区定为救助人选,经过手术,很幸运的, 他的一只眼睛恢复到了零点六的视力。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奇(转)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十人九痔,五口之家必有一腰痛,这些经常挂嘴边的谚语,足以说明痔疮和腰痛的普遍性和高发率,说起痔疮,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这两种病,虽然不是说明大病,但很难缠,往往伴随患者一生,可是有一个穴位,能够同时治疗这两种病,这个穴位就是在任督二脉的交汇点--龈交穴。 龈交穴在人上唇内与牙龈的系带上,如果这个穴位上有一个像小米粒般大小的小白点,则预示我们,可能我们身体有两种病同时存在,一个是痔疮,一个是腰痛。 国内有很多资料对这种望诊有过详细的报道,通过望唇诊断痔疮的诊断率为百分之87,其实检查方法很简单,用左手或右手拇食二指翻起患者上唇,注意唇内正中于牙龈交界处的唇系带,有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小滤泡及小白点的,此人就极有可能患有痔疮或腰痛。 为什么说这么高发的痔疮和腰痛,能通过一个小点就可以准确判断呢?其实唇系带白点诊断痔疮的道理并不复杂,只要熟悉经络运行,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因为痔疮生于肛门内外,于任督二脉有密切关系,督脉起于长强穴,终于唇带龈交之处;任脉起于会阴(回阴为任督交汇之处),以上至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间,终于上下唇之承浆,所以肛门有痔疮这,自然可以反映到唇系带上。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奇(转) 在过去,很多人只是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痔疮,并没有从中引申出治疗的方法,只是按照常规的外科枯痔疗法或常规的肛肠手术治疗,患者要忍受极大的疼痛,非常痛苦。 早年在京郊访道时,在民间遇到一位远近闻名治疗痔疮的高手,我曾亲眼看到他为患者治疗痔疮,效果确实神奇,他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捏起上唇,用三棱针刺破龈交穴上的小白点,少则一到两次,多则三五七次不等,大部分患者有严重痔疮的患者经他治疗后都有很大程度的缓解,有的人痔疮治愈后,常年不愈的腰痛也随之康复了,此人在当地享有很大的名气,每日门前车水马龙,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我当时向这位高手请教时,费了很大力气,同他交换了一些治疗颈椎病的绝招,他才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我,学会后,我和他开玩笑,这个1+1大于2啊,咱们都学到一招了,皆大欢喜啊!其实说破了,这个方法一点都不神秘,就是道家医学里诊即为治的原则,不过这也是我多年后才悟到的,正常人龈交穴这个位置是没有小白点的,有小白点则表明体内相应的部位有淤阻,淤则不通,刺破这个小白点,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用针刺破小白点,挤出小白点里的黏液,刺破后使其恢复常态,很多病人也就相应而愈了。 在临床上,我也屡次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痔疮和腰痛,可以说是屡收捷效,不过在使用当中,也可以对此方法作一些变通,自己在家,没有三棱针的时候,可以用经过酒精消毒后竹牙签将小白点刺破,效果和三棱针事一样的。 不管是刚患上痔疮和腰痛的新患者,还是常年不愈的痔疮腰痛的患者,这个方法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实后来把这种方法重点放在了腰痛上,经年不愈的慢性腰病,比如腰椎盘突出、腰肌劳损等,也可以寻找龈交穴,发现有小白泡了,除了常规的用委中穴、肾腧穴治疗以外,也可以用针刺破的方法,治疗起来如虎添翼,效果非常明显。

浮针疗法针刺方法

浮针疗法针刺方法 第四节针刺方法 本节将介绍进针和运针,进针的方向,留针和出针。 一进针和运针 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 在进针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紧密配合。关于这个问题,古代学者这样认为,“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灵枢?九针十二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难经?七十八难》),《针经指南?标幽赋》更进一步阐述其义,它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这里“徐入”是指进皮后缓慢细致进针)。这几段话虽然都是针对毫针刺法而言,而且与浮针疗法的要求也不一样,这里引用这些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左右手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见图2-4-1),用左手拇指、食指挟持辅助针身(见图2-4-2),类似毫针刺法中的挟持进针法。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 -35 角左右刺入(见图2-4-3),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一般5mm,略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左手,右手改变斜持毛笔样的姿势,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拿捏针座,仔细地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 浮针在不在皮下的标志有二:一是不扶持时,针身随即倾倒,若在肌层,不易倾倒;二是医生在提拉浮针的过程中有突然轻松的感觉。确保浮针针尖在浅筋膜层,即可放倒针身,做好运针准备。 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空松软滑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痛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 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mm-35mm之间。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及达深度,作扫散动作。 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的鲜明特色,是运针完毕到抽出针芯前的一个动作。操作方法是: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见图2-4-4)。 扫散动作的操作要点: 1.动作要轻柔有节律、稳定,不或上或下,要圆中有方,方中带圆; 2.神情要专注,心无旁鹜,医者细心体会针下的感觉和病人的反应; 3.操作时间尽量长,一般在2-3分钟,直到病人的疼痛完全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 扫散动作和推拿手法一样,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并不容易,简单完成整个过程容易,做好每一个步骤不容易。初学者必须多练习细体会,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扫散完毕,抽出针芯(见图2-4-5),弃之安全处,务必放于人不易触摸的地方,防止刺伤。最好把针芯重新放回保护套管,再放置于医疗垃圾筒内。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可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 二针刺的方向 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一般来说,如果针刺方向偏离进针点与痛点的连线超过20゜,疗效即大受影响。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成180゜,效果更不理想。 浮针疗法的方向问题,无疑是值得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不仅对浮针疗法的机理阐释清楚很多,而且对几乎所有外治疗法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于这个问题,日本针灸家赤羽幸兵卫氏、、关于皮内针的研究工作可作参考。因为皮内针和浮针疗法都是与皮肤紧密相关的两种疗法,关于皮内针的论述有助于帮助理解。他在皮内

针刺疗法技术规范.

针刺疗法技术规范 一、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 常用进针法主要为以下5种: ①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于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此法适用于短毫针针刺入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②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此法适用于3寸以上的长毫针针刺入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③舒张进针法:以左手五指平伸,左手拇食二指或食中二指置于穴位上,分开两指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之间刺入皮下。此法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 ④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皮下。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特别是面部穴位的进针。 ⑤管针进针法:用金属管或特制的进针器代替押手,选用平柄或管柄的毫针,从管中拍入或弹入穴位内,进针后将套管抽出。 二、行针基本手法及操作 行针技术是指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这是针刺的基本手法。主要有两种: ①提插法:针尖进入皮肤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即将针从浅层插入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的纵向行针手法。 ②捻转法:针尖进入皮肤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的行针动作,即将针向前向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行针手法。捻穿的幅度一般掌握在180~360°左右。必须注意捻转时不能单向转动,造成肌纤维缠绕,导致出针困难。 三、辅助行针手法及操作 辅助行针手法是为促进针后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常用的辅助行针手法有: ①循法:是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 ②弹法:是用手指轻弹针尾,使针体微微震动,以加强针感。 ③刮法:是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柄,促使针感扩散。 ④摇法:是轻轻摇动针体,直针而摇,可加强针感;卧针而摇,可促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 ⑤震法:持针作小幅度的快速颤动,以增强针感。 ⑥飞法: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四、针刺单式补泻手法及操作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总则,补泻手法贯穿于从进针到出针的整个针刺过程。常用的补泻手法有如下7种: ①随补泻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②疾补泻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补法。 ③提插补泻法: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针刺疗法操作注意事项

针刺疗法操作规程 注意事项 1、治疗室经常保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定期进行通风和空气消毒。 2、针刺用的毫针,药经高压蒸汽灭菌或煮沸消毒方可使用。对有硬弯、锈蚀、有钩等不合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 3、针刺前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选择合理的体位,注意保暖。 4、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针刺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意外,应紧急处理。 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防止将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发生意外。 6、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体弱者不宜过强刺激,尽量采用卧位。 7、对胸胁腰背部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8、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通络的腧穴,紧张针刺。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9、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及有出血倾向、高度水肿者,不宜针刺。

针刺意外的处理 1.晕针指针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晕厥现象。 处理:立即出针,使患者平卧,头稍低,给饮热茶,闭目休息,即可恢复。重症用指掐或针刺入中、足三里、内关、灸百会、气海,也可以向鼻内吹少许通关散,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2.弯针指针身在患者体内发生弯曲。 处理:轻度弯针,可按一般起针法将针拔出,若弯曲的角度较大,可轻轻地摇动针体,顺着弯曲的方向慢慢退出,若弯曲时由患者的体位异动所致,则要先矫正体位,再行起针。 3.滞针指针体在体内一时性的捻转不动,而且有进退不得的现象。 处理:嘱患者放松肌肉并稍留片刻,轻弹针柄,或按摩穴位四周,或在滞针附近针刺1~2针,以解除肌肉痉挛,然后起针,若滞针是由于同一方向捻转过度所致,则应向相反方向捻转,再进行起针。 4.折针指针在体内发生折断的现象。 处理:保持镇静,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如折断处尚有部分在皮肤外,可用止血钳取出。若微露出皮肤表面,可用手按压四周皮肤,使残端露出皮肤外,再用止血钳取出,若用上述方法取针无效,应采用外科手术取出。 5.血肿多因刺伤血管所致。 处理:轻者可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即可,重者应立即按压并冷敷加压止血,必要时注射止血药。 6.气胸针刺胸背部穴位过深,刺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腔,引起外伤性气胸。 处理:可让患者取半卧位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并速做抽气等处理,不要时给于抗感染治疗。

古今民间刺血疗法验方摘录

古今民间刺血疗法验方摘录 第一节头颈部疾病的刺血验方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晴,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骨清凉始见功。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芦叶或竹叶搐入鼻内,出血为妙.不愈再针合谷(《针灸大成〃玉龙歌》)。 赤眼迎香出血奇,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精卤(舌下两边紫筋)(《医学入门》)。 东坦日: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刺晴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针灸聚英》)攒竹:两眉头陷中。《素注》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禁灸,针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宣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明堂》宜细三棱针三分出血,灸一壮(《针灸大成》)。 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日,宜刺百会出血.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之刺,

微出血,立愈(《针灸大成》)。 (治喉蛾神方)将病头上看有红点.用外挑破即愈(《良朋汇集》)。 喉痹:觅头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串雅外编.针 法门》)。 耳尖,以耳翼卷折,取耳尖上。主治沙眼,眼有翳膜。 灸五壮。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 疗诀》)。 耳后静脉出血,治目疾,目赤痛俱效,亦即瘈脉之分枝(《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赤目。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宜用三棱针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紫脉即见,刺见血立愈。又法以手紧扭其领令紫脉见,却于紫脉上刺见血,立愈(《奇效良穴》)。 鼻准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鼻准穴,鼻柱尖上,三棱针出血.治疗鼻上生酒渣风(《针灸输穴索引》)。 喉闭:竹纸渗巴豆令满,作纸捻点灯旋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或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盖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血即已(《串准外编、熏法门》)。 目热。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若还血出真为美,目

20个最有用的针刺处方和25个放血疗法

.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日1次。3-5次即愈。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4-6次愈。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6次为1疗程。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轻者一般3-10次痊愈。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刺血心得体会 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百病一针(刺血特效疗法)

百病一针(刺血特效疗法)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如果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导致气血瘀滞,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针刺放血疗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大成》记载“人之气血凝而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水之不通,决之使流入湖泊;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针刺放血治疗疾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袪邪而实现的;放血因可清除血液中恶血,对身体内外亦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如体外皮肤丹毒、疥肿、某局部红肿发炎,或体内良性恶劣性无名肿毒发炎都可用棱针放血,将毒血排出,减除中毒危险、清血消炎、解毒消肿,三棱针放血,常有意想不到的功效。经过放血后,脏腑气血大调整,“数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 止痛可说是第一适应症,放血疗法具有明显的止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放血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消瘀化滞,所以常常产生迅速而明显的止痛作用。例如急性腹痛,心绞痛时曲泽肘弯区放血,急性腰扭伤时委中膝腘区放因常用常用可能获得显著的效果。三棱针放血,使用最多也最突出的就是治痛、止痛,其主治范围不少就是止痛的。常用三棱针放血后,迅速缓解病痛,效果常较毫针为快。“痛必有瘀,痛则不通,经络气血长期严重不通,不通则痛,

一经放血疏通,不通则痛,一经放血疏通, 疼痛亦可止于倾刻.. 疗效快速当首重放血 《千金方》云:计病皆因气壅滞,不得宣通。当全身气血阻塞,药物常不易立即发挥作用时,这时如能找出阻塞之穴区,然后在此相关穴区放出恶血,多年沉苛,常能立即改善,其神奇之作用,常较药物更加快速!在临床上有许多病,针药施用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当气血瘀滞严重时,平常的针与药是治疗不动的,这时当先观察看是否血脉闭塞,如气血闭塞不通针药疗效作用是不能到达病灶。这时当先打通气血循环通路,放也恶劣血,气血一通,再行行用针药,才能发挥其疗效作用。如在曲泽肘弯区放血,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常能一针见血,血出即改善,疗法迅速。放血疗法对心脏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对心率和心脏本身血液的循环也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针法安全而有益 因放血放的是较黑较不好的血,且放血的血量占全身血量的比率是非常少的,故放血是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会促成并改善健康的!健康人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9%,所以体重70公斤的人,全身血问题约6300CC。而每次放血治疗时,也血量仅在5~60CC左右,约占全身血量的0.2~1%,这是根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那怕是长期捐血的人,每三个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非常好)

我们科室将以下特色针灸方法用于临床 第一部分 从脏腑和经络角度来看,疾病可分为脏腑病和经络病,针灸治病应采用脏腑辩证和经络辩证法,其中脏腑病采取脏腑辩证,头面躯干四肢的经络病症都应采取经络辩证。但无论何种辩证都应与八纲辩证结合以确定治疗原则。 经络辩证首先辩病是在经还是在络,第二要辩在何经或与何经相关。如:坐骨神经痛,我们知道此病症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上,但有些病按这条经去治就是不见好,这时我们要想到还有“络”的问题,病久或按常规循经针刺不见效者,要看看疼痛部位有无血络,如有血络则表明病已入络,此时应刺络放血,往往霍然而愈。 要辩病是否入络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是看体表是否有络脉(细小血管),如有,则表明病已入络,治要刺络出血。络青则有寒有痛,络赤则有热。但要辩清是在何络则属不易,人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更不计其数。 再就是辩病在何经了,一:主要是看疼痛的部位都有哪些经经过,是何经经过就是何经的病,如:头痛一病,前头痛属阳明,后头痛属太阳,侧头痛属少阳,巅顶痛属厥阴。一头顶痛患者,一生气头就痛,症属厥阴,治在足厥阴肝经,因为此经行于巅顶,在其原穴太冲针刺用泻法,立效!再之,如果病发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则根据发病时间也可确定是

何经病。二:在病痛周围或沿经络走行路线切、循、按、弹,看看有无疼痛、结节、条索、虚软凹陷,这些反应出现在何经上则表时是何经之病。如膝关节痛,我们应先在其周围按压,看看哪些地方有疼痛、结节或是络脉(

“大络之血结而不通”,是实证),或凹陷虚软(“虚而脉陷空者”,是虚证),针灸治疗时,何经有病就针何经,实用泻虚用补。三:就是找穴位,穴位并不是精确的一个点,书上所言“一寸”也并非一丝不差就是一寸,而是一个大概位置,我们要在其旁边通过手摸心会,通常相对应的穴位按之会有酸胀痛、快感或阳性反应物,这才是穴位。穴位望诊也是有助于诊治的,如肝俞隆起(多见于左侧),则证属肝火,如肾俞、太溪凹陷,则肯定有肾虚。如针足三里后针孔凹陷,则表明胃经气虚,如针几次后针眼渐平复,表明胃气渐复,病情好转。 经络辩证应与八纲辩证相结合,具体为:阴证宜灸,阳证宜针,表证浅刺,里证深刺,寒者留之,热者疾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关节对应取穴法 一:腕关节与对侧踝关节对应,膝关节与对侧肘关节对应,髋关节与对侧肩关节对应。 二:阳经与阳经相对应,阴经与阴经相对应。如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对应,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对应,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相对应,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相对应,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对应。但阴经相对应关系有时不太严格,这时候就要按解剖关系来确定对应关系,把人的四肢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