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演奏姿势

竹笛演奏姿势

笛子演奏姿势

吹奏笛子有坐立两种姿势,站立吹奏时,身体要自然、放松,并稍侧向右方,面朝正前,两脚分开呈小八字形,两臂自然抬起,用右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闭第一、二、三音孔,拇指托住笛身,用左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闷第四、五、六音孔,拇指托住笛身偏外处。把笛子拿起靠在嘴唇下面,使下唇放在吹孔大约1/3处,笛身微向右下方倾斜些即可。

在吹奏时唇部的肌肉力量应该集中在嘴唇的两角,而不应该集中在唇部接触乐器的地方,这样容易造成吹奏出来的音混浊不清,甚至吹不出所需要的音来。

演奏者常运用鼻孔换气的特殊方法,使吹奏气息得以延长,可不间歇地吹奏一段较长的乐句。

论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乐器鉴赏课程结课论文 本科课程期末论文 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课程: 教师: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12月10日

摘要 在竹笛的演奏与学习过程中,演奏技巧往往影响观众最直接的听觉感受。而演奏者本身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则是影响演奏水平的重要隐性因素。好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无疑会帮助塑造更佳的艺术作品。本文就竹笛演奏的隐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探究,给予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两个因素以细致分析,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作用,最后就如何提高演奏的内心感觉层次与艺术修养惊醒了深刻讨论。 关键词:竹笛演奏内心感觉艺术修养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竹笛演奏概述 (3) 1.1 民族乐器竹笛简述 (3) 1.2 竹笛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3) 1.2.1 竹笛的艺术特征 (3) 1.2.2 竹笛的演奏技巧 (4) 第二章关于竹笛演奏者内心感觉的探究 (4) 2.1 内心感觉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4) 2.2 竹笛演奏中关于内心感觉水平提升的分析 (4) 第三章关于竹笛演奏者艺术修养的探究 (5) 3.1 艺术修养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5) 3.2 竹笛演奏中关于艺术修养提高的分析 (5) 结论: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竹笛演奏概述 1.1 民族乐器竹笛简述 竹笛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竹笛发音动情婉转,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竹笛一般分为曲笛和梆笛: 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管身粗而长,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中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梆笛: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管身较曲笛细而短,音色高亢明亮。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1.2 竹笛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1.2.1 竹笛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由于竹笛具有独特的发音原理和制作方式,因而具有多个音色特征,在此做以简单分析: 竹笛,作为以竹管制作并与气鸣发声原理相结合的乐器,由于其制作材料与制作原理的特殊性,可以制作出十二支以上调性不同,大小不一的竹笛;在竹笛的膜孔处贴上笛膜,使竹笛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并让竹笛发出的音量也得以增强。竹笛演奏者正确地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可以对竹笛因其具有笛膜而带来的独有音色特征予以把握;在竹笛的吹奏过程中,吹奏气息的速度、口型控制的松紧以及下唇遮盖吹孔的多少都会阐释竹笛丰富的由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 综上所述,竹笛具有三个其独有的音色特征: (1)竹笛具有多调性的音色特征; (2)竹笛具有“贴膜变声”的音色特征; (3)竹笛具有由演奏者技巧控制的音色特征。 丰富的音色特征带给竹笛艺术表现的是其丰富的艺术特征。竹笛独有的材质与制作工艺使得竹笛在民乐与地方戏曲演奏上具有稳执牛耳的地位。丰富的调性则赋予了竹笛丰富的表现力,演奏者往往通过多个调性竹笛的适时切换,以达到乐曲感情最充分的表现,这在传统戏曲与现代民乐的演奏中屡见不鲜;与此相同的是,竹笛的“贴膜变声”音色特征也通过其可控的音色,赋予了竹笛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探析南派竹笛的演奏技巧正文

探析南派竹笛的演奏技巧 我国由于地域的不同,民间风俗习惯的不同,产生出了许多品种繁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这些民族乐器成为他们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中国竹笛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竹笛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发现利用河边的竹子可以做成管状并能吹响,起初人们叫它“竹管”。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这种乐器在经过很多民间艺人长期的不断改造和创新之后得到了完善,逐渐地发展成一种不仅可以为别的乐器伴奏而且成为我们中国人民非常熟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独奏乐器——竹笛。 我国划分为北、南两大地区。而这两个地区由于民间风俗习惯的不同,他们用竹笛吹奏出的乐曲旋律特点也不相同,北方人比较粗犷、豪爽,在吹奏时气息运用的比较猛,吹奏出的乐曲旋律则比较活泼、高亢、热烈、奔放。经常用音区较高笛管较细管身较短的竹笛来演奏,如G调、A调、F调等。因其刚开始经常为北方的梆子戏曲伴奏所以被称为“梆笛”。而南方人比较委婉,在吹奏时气息运用的比较稳,吹奏出的乐曲旋律特点与北方恰恰相反。经常用音区偏中笛管较粗管身较长的竹笛来演奏如C调、D调等。因常为南方的昆曲伴奏所以被称为“曲笛”。因此我国竹笛流派主要被分为南、北两大流派,而流行最广的则是本文要着重介绍的南派竹笛。 陆春龄先生就是南派竹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当中,经常用竹笛来吹奏乐曲,进而抒发他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陆春龄先生吹奏出的乐曲旋律不仅优美动听而且大部分的竹笛独奏曲都是由他本人创作出来的。如《中花六板》、《欢乐歌》、《鹧鸪飞》等,这些乐曲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南派竹笛的另一代表人物赵松庭先生也和陆春玲先生一样,他所创作出来的乐曲如《三五七》、《幽兰逢春》等也非常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他们的生动演绎下,不仅带动了我国南方竹笛的的发展,而且使这些乐曲红遍我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了中国极具代表性的竹笛演奏家。现今,在陆春龄、赵松庭等许多演奏家的带领下,很多年轻人开始学习吹奏中国这个传统的民族乐器——竹笛。这不仅把我国南方的竹笛推向了全国,让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且也使

笛子演奏入门教程[1]

笛子演奏入门教程 (发布人:https://www.360docs.net/doc/2f10629519.html,) 笛子演奏入门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吹笛子的姿势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 吹笛子的姿势,分立式和坐式两种。 立式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重奏、齐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是当身体站定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前、一脚稍后。笛尾向右者,左脚稍前;笛尾向左者,右脚稍前)。一般情况下,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必要时才向左右移位。腰部要直。胸部自然张开。头正。肩平。眼前视。双手举起笛管,两肘自然下垂,将吹孔向上(不要过分里斜或外闪)置于口唇中央处,笛管与双唇平行、与鼻梁垂直,或笛身和头部略向笛尾方向倾斜,笛头笛尾前后一致。 在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 坐式上身与立式相同。坐位高低要适当,凳子太高、太低都会防碍正常呼吸。坐式最好不要架腿,两脚分立才坐得稳定。 持笛的方向,即向右方还是向左方持笛的问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决定。这对演奏来说毫无妨害。但从笛子改革,从演卖者兼学多种笛,从参加合奏时求得统一等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以向右方持笛为宜。这不是说要把已经习惯于左方持笛的都改过来,而是建议初学者从开始学吹起便形成右方持笛的习惯。本书是按右方持笛讲述,若属左方持笛者,做反向理解。 持笛按孔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指肚按孔法。即以右手无名指、申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一、二、三孔;右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约第三、四孔之间),小指指尖随附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四、五、六孔,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第六孔与膜孔之间稍偏外侧,距第六孔约一公分左右,小指指尖同样附于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 另一种是指尖按孔法。基本方式与指肚按孔法一样,只是左手用指尖按孔。用左手指尖按孔时,手指屈度较大,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则需移至第五、六孔之间的下方内例托笛,

笛子的演奏技法

笛子的演奏技法 笛子的演奏技法 对于笛子,是本人的最爱。最早听到关于笛子的诗句就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 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本人爱诗,从李白的诗面能够看出,笛子的 声音应该是哀伤、凄凉的。而后又看到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到更多的凄凉,哀怨。 可能是受到诗的影响,每每感觉笛音应该是悲伤地哭诉,而不是 那种轻快喜悦的音调,后来接触了民族乐器,慢慢知道,原来这是和 演奏技法相关,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能够发出不同的音调。于是, 就向大师去请教了一番,回来总结了一下笛子的演奏技巧,想与大家 分享一下: 首先,笛子的演奏技巧与地域相关,根据技巧和地域的关系,形 成两个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来说: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所以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下 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笛子的技巧: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 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 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 颤指跳跃一次。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 称送音。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 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 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花舌(*):利用舌头自然持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 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实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 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 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 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 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 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泛音(。):同种指法 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 一种。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 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 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 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 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 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 出现。

高一音乐 竹笛艺术教学设计

竹笛艺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中国笛子的结构与分类有简单认识。 2.能力目标:能辨别不同派别风格的竹笛作品,能归纳总结中国南北两派笛子的风格特点,并随乐哼唱并记住部分乐曲片段。 3.情感目标:对部分经典竹笛作品及竹笛名家有所了解,对中国竹笛艺术有较高层次的认识,扩大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审美意识。 设计思路: 传统的器乐欣赏课,几乎都是以对某个器乐作品的分析来设计课堂教学。做为尝试,本课拟从竹笛本身独特的表现魅力及其相关文化结合部分乐曲来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秋湖月夜》、《扬鞭催马运粮忙》、《云雀》3首音乐片段。提问:3段音乐分别是由哪几种类型的笛子演奏的?(第一首为曲笛,第二首梆笛,第三首为口笛。) 2.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音乐直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问题较简单,基本都能回答,但对于竹笛种类和形制不一定能回答。旨在引出课题。) 二、竹笛的结构与形制 1.课件展示竹笛的种类、结构以及竹笛的定调。(展示曲笛和梆笛给观众,加深印象。) 2.介绍笛子分类:笛子一般分曲笛和梆笛。曲笛音色淳厚、柔和饱满。梆笛高亢明亮、辽阔清脆。演奏风格分南派和北派。一般情况下,南派笛子使用曲笛,北派笛子使用梆笛。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及老师的介绍,使听众加深对竹笛这门乐器的认识,以及对竹笛演奏风格有一个初步了解。) 三、南派曲笛艺术欣赏 作为一首竹笛作品,其演奏技巧与乐器形制直接构成或影响创造音乐形象时的诸多特殊性。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南派作品《秋湖月夜》的音乐片段,演奏所使用的是曲笛。 南派曲笛常用技巧及符号:指颤音:“tr或tr~~~~~”;气震音:“” 2.介绍曲笛演奏南派作品时所注意的风格特点。 曲笛演奏南派作品,一般抒情秀丽、内在含蓄,精雕细刻,讲究意境韵味,需心静来欣赏。演奏的技巧不是很多,以打音、叠音见长,以及平稳的气震音与指颤音。(老师示范演奏打音、叠音,气震音、指颤音。) (设计意图:使其对竹笛的一些表现手法有所了解,为下一步欣赏音乐打基础。) 3.欣赏音频《秋湖月夜》片段。 根据老师示范演奏的各种演奏技巧,学会听赏音乐中竹笛的表现特点,并作出标记。 4.欣赏《秋湖月夜》视频片段。 5.小结南派笛子艺术的特点:抒情、细腻、空灵、秀气,渗透了江南秀丽山川的意蕴。作品一般从其内涵出发,以高雅的笔调去深化主题的意境。 (设计意图:用此种方法,可以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帮助听众更好的感触曲笛作品的意境。) 四、北派梆笛艺术欣赏 1.介绍演奏北派笛子作品所使用的梆笛及其表现特点。 漫漫严寒,寂寥关外,受其地理位置、生存环境的影响,北方音乐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北派笛与南派适于墨客雅仕精致意境相反,多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其主要内容。豪放粗犷等等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北派竹笛艺术在技巧的表现上要远胜于南派笛。 2.重点讲述北派梆笛是如何用它独有的魅力来表现作品及其人们思想感情的。(颤音、历音、剁音、花舌、吐音、滑音等等将竹笛的表现艺术发挥得淋漓精致。)

竹笛艺术鉴赏

《喜相逢》赏析 动机机械1402 辅宏伟3140408060 竹笛,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这学期选修课我很荣幸的选修到了竹笛鉴赏这门课,通过十个星期的学习,我了解了俞顺发,赵松庭等竹笛大家的人物生平,对于他们热爱艺术,投生艺术,对于竹笛的痴迷所深深感动,为他们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同时也欣赏到了如《姑苏行》《春到湘江》这类名曲,每当我听到这些竹笛曲,我都陶醉其中,仿佛自己在和吹曲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自己已经完全融入竹笛的世界当中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喜相逢》这首由山西梆子戏所改编的竹笛曲,由冯子存老先生演奏,他那嘹亮的音色、动听的旋律、丰富而纯熟的演奏技巧塑造了鲜明、朴实的音乐形象。在当时轰动了北京及各大街小巷,并很快流传到了全国各地,把笛子演奏以独奏的形式首次搬上了舞台,完成了笛子从伴奏到独奏的历史转变。 此曲原为一首内蒙民间乐曲,后传入张家口北部地区,融合了山西梆子和二人台风格,后由冯子存先生改编而成。其改编重点在于加入了诸多民间传统竹笛演奏技巧,如“滑音”、“花舌音”、“顿音”、“历音”等,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乐曲表现出亲人依依惜别后又相逢时的喜悦心情,可从中感受到想吐亲人间那种浓烈朴实的形象以及重逢后感人至深的热闹场面。 《喜相逢》共四段,此曲用到了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整个乐曲分四段(A,A1,A2,A3)。A段由两个主题(a,b)构成,a的素材富于诉说性,亲切委婉;b的素材与a构成对比,节奏鲜明,在a和b的素材中,音乐的发展手法多用变化重复。曲首采用散拍作为开始,前六小节速度很慢,节奏较自由,流畅舒展,优美如歌。在曲首还加入了夸张的滑音技巧,表现亲人之间告别难舍难分的情绪,可以想象出乡亲们握手依依惜别的那种朴实之情。而极慢的速度展开的旋律,表现出来了亲人之间互相诉说,亲切委婉。尤其在第一段中第一、第六、第十小节的由“dol”到“la”的大幅度滑音加入了较大幅度的腹震音,体现了亲人理别时难舍难分而略带梗咽的激动之情。在第十九,二十小节里,两个加花色的低音“xi”,而且用无限延长的标记出现,更加生动的描绘了亲人之间久久舍不得离去的场景。 紧接着的第一次变奏是乐曲的第二段,乐曲的速度由原较慢的速度加快到中板的速度,速度加快,加之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这个时候乐曲曲调优美逐渐发展到热烈而欢快,为后面的乐曲发展作出铺垫。 在第二次变奏,速度再一次提升,到了每分钟一百七十六拍这一很快的速度。乐曲的第二次变奏中,在第63小节出现了雀跃的节奏型。在第66小节出现代表情感欢快的三吐。这一速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2010-12-26 09:18:15) 转载 标签: 文化 绪论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随着笛子的日益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技巧,而这些技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在乐曲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吐音。 竹笛那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其演奏中的各种技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在笛子的众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民间有“吹萧吐笛”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吐音的重要性。 笛子吐音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笛子学习者运用吐音,并且运用到独奏艺术中来。随着吐音技术的发展,很多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分为南派的软吐和北派的硬吐。山东老艺人赵玉仁先生是碎吐的创造者。后来山东笛派的代表人曲祥先生对吐音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结合南北两方面的特点,把吐音灵巧的演奏推上更高境界。曲祥先生被誉为“吐音之王”。不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还是在灵巧度上都堪称一流。系统全面的吐音技术是他的吐音上最大的特点。曲祥先生将吐音南北融合,中西合璧,借鉴长笛的吐音进一步诠释了三吐的科学理论。后来又把笛子的吐音分为以下几类: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等。 吐音是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是在长音中用“TK”将气断开,使其更有跳跃性,为连续吐音。舌,气并用的吐音为顿音,也叫顿吐。用符号“▼”表示。吐音的种类有很多,一般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吐音分为舌起音、长吐舌、短吐舌等几大类,它的出现使曲子变的特别清晰,犹如形容琵琶里面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是一样的,它还好像弦乐器演奏时弓的作用一样, 长音类似长弓,单吐类似顿弓,双吐类似跳弓,三吐类似又顿又跳的弓,轻吐类似将音乐分开的弓,花舌类似碎弓[1],可见,在笛子的演奏中,吐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乐曲的表达也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它当成重点来加强训练。 在我们了解了吐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作用后,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吐音的种类以及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技巧: 一吐音的种类 (一)舌起音 舌起音,又叫软吐,是单吐音的一种,但舌起音却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吐音,所以单独给它归一类。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听起来曲子干净利落,它常用于大连线和小连线较多的地方,运用舌起音增加了曲子的连贯程度而又不失清晰。例如: 《姑苏行》这首曲子,大量运用了舌起音使曲子听起来清晰、流畅、连贯。这一段尾声巧妙的运用了舌起音表达了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舌起音的作用就在于使乐曲的音与音之间听起来连贯、流畅,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看清连线,把每个音都吐清楚了,着重练习,以便更好的运用到乐曲当中。 (二)长吐舌 舌头堵住吹口时间短,离开吹口时间长的就是长吐舌。

2020-2021年高一音乐 竹笛艺术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一音乐竹笛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中国笛子的结构与分类有简单认识。 2.能力目标:能辨别不同派别风格的竹笛作品,能归纳总结中国南北两派笛子的风格特点,并随乐哼唱并记住部分乐曲片段。 3.情感目标:对部分经典竹笛作品及竹笛名家有所了解,对中国竹笛艺术有较高层次的认识,扩大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审美意识。 设计思路: 传统的器乐欣赏课,几乎都是以对某个器乐作品的分析来设计课堂教学。做为尝试,本课拟从竹笛本身独特的表现魅力及其相关文化结合部分乐曲来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秋湖月夜》、《扬鞭催马运粮忙》、《云雀》3首音乐片段。提问:3段音乐分别是由哪几种类型的笛子演奏的?(第一首为曲笛,第二首梆笛,第三首为口笛。) 2.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音乐直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问题较简单,基本都能回答,但对于竹笛种类和形制不一定能回答。旨在引出课题。) 二、竹笛的结构与形制 1.课件展示竹笛的种类、结构以及竹笛的定调。(展示曲笛和梆笛给观众,加深印象。) 2.介绍笛子分类:笛子一般分曲笛和梆笛。曲笛音色淳厚、柔和饱满。梆笛高亢明亮、辽阔清脆。

演奏风格分南派和北派。一般情况下,南派笛子使用曲笛,北派笛子使用梆笛。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及老师的介绍,使听众加深对竹笛这门乐器的认识,以及对竹笛演奏风格有一个初步了解。) 三、南派曲笛艺术欣赏 作为一首竹笛作品,其演奏技巧与乐器形制直接构成或影响创造音乐形象时的诸多特殊性。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南派作品《秋湖月夜》的音乐片段,演奏所使用的是曲笛。 南派曲笛常用技巧及符号:指颤音:“tr或tr~~~~~”;气震音:“” 2.介绍曲笛演奏南派作品时所注意的风格特点。 曲笛演奏南派作品,一般抒情秀丽、内在含蓄,精雕细刻,讲究意境韵味,需心静来欣赏。演奏的技巧不是很多,以打音、叠音见长,以及平稳的气震音与指颤音。(老师示范演奏打音、叠音,气震音、指颤音。) (设计意图:使其对竹笛的一些表现手法有所了解,为下一步欣赏音乐打基础。) 3.欣赏音频《秋湖月夜》片段。 根据老师示范演奏的各种演奏技巧,学会听赏音乐中竹笛的表现特点,并作出标记。 4.欣赏《秋湖月夜》视频片段。 5.小结南派笛子艺术的特点:抒情、细腻、空灵、秀气,渗透了江南秀丽山川的意蕴。作品一般从其内涵出发,以高雅的笔调去深化主题的意境。 (设计意图:用此种方法,可以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帮助听众更好的感触曲笛作品的意境。) 四、北派梆笛艺术欣赏 1.介绍演奏北派笛子作品所使用的梆笛及其表现特点。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 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 的叠音相当于717 6 一般。6 是主音,而717 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 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 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历音(/)、下历音(\)之分。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 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 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笛子基本功进阶(上册)基本动作进阶 1.0简体版2003/01/13初版作者:隆中隐 前言 任何一个实践观念的归纳,是需要透过实践证明与经得起批评辨证的考验。 小弟是一个业余的吹笛者,摸索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希望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进步,也希望学习的成效能够分享后进。 这个论坛不乏专业与业余同好,有请大家对于这篇连载文章给予必须有的专业批评指教,谢谢。 ============================================================= 第一章【论口风细如针】

笛子教学计划

少年宫笛子教学工作计划 《新课标》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例如,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在客观上给音乐新课程演奏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我作小雅镇少年宫笛子教学的辅导教师,应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笛子特色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少年宫的资源情况,笛子教学教学设计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我国民族艺术,使竹笛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兴趣,同时满足学生的愿望,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学着重基础训练及竹笛的独特演奏技巧两个方面,作到高标准、严要求、有系统、有步骤、有措施,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套完整、科学的演奏方法及能力。 三、实施方案 本学期笛子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主抓基础教学,其中包括笛子的演奏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筒间作5的指法练习,以及气息训练。高级班开始主抓笛子的演奏技巧,颤音及单吐、双吐、三吐等吹奏技巧的训练,同时演奏一些中级笛子独奏曲。在笛子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音乐的相关的基础知识,力求作到稳抓稳打,不急于求成,保证学习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教学工作安排 三月份

1、了解竹笛的历史沿革及笛子的基本构造 2、了解竹笛的分类及演奏姿势 3、基本指法练习、音阶练习初步学习一些笛子演奏技巧(颤音、打音、双吐、三吐、长音、呼吸方法等) 1、《彩云追月》 2、《民间小调》 巩固一些演奏技巧 1、笛子独奏曲《姑苏行》引子及行板练习 四月份 2、巩固指法练习和音阶练习(小工调) 1、《闪烁的小星》 2、《上学歌》 3、《新年好》 4 《粉刷匠》 1、颤音练习曲 2、双吐、三吐练习曲 3、《民间小调》 4、《运动员进行曲》 1、笛子独奏曲《姑苏行》引子及行板练习 2、快板练习 五月份 1、《种瓜》 2、《火车开了》 3、《龙的传人》 4、《红星歌》 1、《小看戏》 1、快板练习 六月份 1、《歌声与微笑》 2、《我爱北京天安门》 3、《八段锦》 1、《小看戏》

笛子高音吹奏技巧整理介绍

笛子高音吹奏技巧整理介绍 1、竹笛本身的材质直接影响了高音的吹奏。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要想成功的圆满的做好一件事,首先就应该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即“磨刀不误 砍柴功”。竹笛演奏同样如此,要想获得最佳的松透的高音,应该首先挑选一根质量上乘 的竹笛。初学者可让专业人士直接去挑选,从而可以通过他们的吹奏看看每个高音都是否 能够吹响。有很多演奏者或许只是出于竹笛演奏的爱好,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像专业演奏者 一样,买优质的竹笛来演奏,因而所买的竹笛质量较差,形制粗糙,音色晦暗,共振性小,所以即使有再高超的专业竹笛演奏技巧,却没有好的乐器是很难达到高音吹响目的的。 2、笛膜贴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音吹奏的通透性。中国竹笛艺术的奥妙就在笛膜上。这 也是中国竹笛与外国长笛在音色上最大的不同。一片小小的薄薄的笛膜就可以让竹笛的音 色大为改观,很多初学的演奏者就没有意识都这一点,因为在竹笛演奏中低音要求吹得浑 厚圆晕,高音要奏得通透明亮,所以在演奏前挑选一块干净的透明的笛膜,可以增强竹笛 的共振性,让高音演奏的更为饱满、明亮、通透。 其次,从主观原因分析。 演奏者的紧张与不放松加速了高音吹奏的难度。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演奏者一遇到高音 演奏的时候就会特别紧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高音越高,用的力与气就可能越大,所以他们无形中给身体与气息施加的多余的力,就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口风的移位、手指的 僵硬、气息的上浮,从而导致演奏时不放松,高音出不来。 一关于发音 包吹法不仅是一种笛子演奏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吹奏方法。 顾名思义,包吹法,就是把笛子的吹孔完全用双唇包起来吹奏,它是一种自有笛子和 类似笛子这类吹孔乐器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吹奏方法。 包吹法虽然是用上下双唇把身子的吹孔包起来吹形似吹巴乌状,但它的发音不是通过 簧片振动,也不像喉音那样用喉头或口腔振动发音,而是在双唇包住吹孔的唇内侧外边看 不到形成风门,气息通过风门时冲击唇内侧的唇沿产生振动,进而振动笛体使之发出音来。道理上近似吹铜管乐器,但不同的是,笛子只有吹孔而没有号嘴,没有像号嘴那样的东西 挡住双唇,也不需要像吹号那样大的,强硬的口风和气流。包吹法的风门形成是领先丹田 的控制与两腮的紧收双唇不能紧收,要自然放松风门的大小、紧松、和口风的软、硬、缓、急,决定着音的准确和音色的优劣。 用包吹法吹出的音呼效果近似巴乌和喉管。音量大、音质浑厚、低沉,如控制弱一些 就与巴乌的音色十分相似。

也谈竹笛演奏之双吐循环换气技巧训练

也谈竹笛演奏之双吐循环换气技巧训练 作者:贵州省麻江县下司中学音乐教师——贺寿祥 摘要:随着竹笛演奏事业的飞速发展,竹笛演奏技巧不断的丰富,演奏内容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作为竹笛演奏的高难度技巧——循环双吐换气也渐渐得到许多竹笛演奏家的及爱好者的重用。笔者通过刻苦学习,总结一些肤浅的经验与初学者参考,希望对竹笛演奏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竹笛演奏 正文: 自从竹笛在上世纪50年代登上独奏舞台以来,竹笛的演奏技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内容也日趋丰富。吐音循环换气技法也是为了艺术形象的表达应运而生。由于该技法难点较多,应用不广,所以自从1968年王彦教授创造以来,普及不够。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竹笛演奏事业的发展,许多专业音乐学院的竹笛教师都很重视该技巧的训练并取得惊人的突破。一些作曲家、演奏家都把该技巧在乐曲中得以体现,并逐渐体现了这一技巧的独特魅力,如作曲家莫凡先生在竹笛独奏曲《绿洲》(1989年)中的应用;戴亚教授对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无穷动》的改编并全篇运用该技巧等。这些说明,作为一个竹笛演奏者,学会这一技巧是势在必行的。 吐音循环换气的要领是:把双吐吐苦吐苦(tktk)变为吐补吐苦(tbtk)或吐苦吐补(tktb),即在换气时把那个“苦”(k)的呼气动作发音变成“补”(b)字的呼气动作发音。“补”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笔者名其曰:唇吐音。在此补(b)字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双吐演奏,使笛音不停不断。这两种方法学习者自选其一,或两者全学,但最好选一种适合自己的,形成习惯,达到目的即可。目前许多演奏家都用第一种,笔者也用第一种方法。 掌握了理论,怎样付诸实践呢?学多初学者由于训练方法不当或缺乏恒心,使得训练被迫中止。笔者通过边琢磨变训练,采用分步走的方法很有效果,总结如下: 一、打牢基础 首先,双吐的基本功要扎实。要求双吐颗粒饱满,吐音气流轻重适宜,大跳音程吐奏准:如 . 6111. 5111 . 4111 . 3111 . 2111 . 11117111611151114111311121111111 . 7111 . 6111 . 5111 ……此类练习。其次,要掌握长音循环换气和旋律循环换气技巧,做到自然自如。这两样基本功在练习双吐循环换气之前要先掌握,这样才会不好高骛远,遵从循序渐进的原理。 二、唇吐练习 唇吐即“b”音的练习,方法是用下颌(喉咙)处口腔的储存气吹响笛音,用气要短、猛而有力,与单吐有相似之处,但“b”不是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于控制的止气状态,只由下颌及口腔的积蓄气冲压而得。要求能有力吹响吐奏音,音要结实。初练可先口头练习掌握要领后选用中高音笛,先吹响三四五六孔中音,再扩展到其它音。附练习曲谱如下:

笛子演奏标记

陶笛常用的演奏标记名称 演奏记号 演奏方法 连奏: 表示要连贯地演奏,即用一口气把这组音吹完,中间的气息不能断开 单吐(T): 发出类似“嘟”音时,用舌头推进和封闭气流,从而吹出不连贯的断音 双吐(TK): 舌头向外推进时发出“嘟”音,收回时发出“咕”音,由此迅速均匀交替 三吐(TTK/TKT TTK):为单吐加双吐,TKT为双吐加单吐的感觉,一般需要连续重复 碎吐:(○……)双吐的加快,每拍8个音以上 碎音:(○ S)……吹奏时舌尖连续快速横摆 上滑音:从某一音迅速滑向上方的另外一个音标记在音的右边 下滑音:从某一音迅速滑向下方的另外一个音标记在音的右边 打音:类似下方二度的前倚音效果。同音反复时,不用吐音,而是用手指迅速打一次下方二度音的指孔,使第二个音形成一定弹性和爆发力而发响。 叠音(ㄡ):与打音相反的做法,先放到从本音上方二度音的指孔,再迅速按下本音的指孔,使第二个音形成一定弹性和爆发力而发响,类似上方二度的前倚音效果。 花舌(*……): 吹奏时舌尖迅速颤动,使气流迅速波动而产生密集而均匀的颗粒性声音。 气震音(/):腹震音以小腹的颤动带动气流波动,从而使长音自然地上下轻微抖动。 虚指颤音:在吹长音以手指微微扇动不按的指孔,带来气流的波动,使长音产生类似小提琴揉弦的效果。

颤音(Tr): 从本音开始和结束,与自然音级的上方二度音迅速均匀交替。 波音:从本音开始向自然音级的上方二度迅速波动一次即返回本音。 逆波音:从本音开始向自然音级的下方二度迅速波动一次即返回本音。 重音(>): 示单个音要奏得较响 保持音( ̄):尽量把时值吹得充足 换气号(v): 即吹奏时呼吸的位置,通常也是音乐句逗的标志。(标记在音的右边) 喉音(○x……):吹奏同时用喉音发出类似哼鸣的效果,与主旋律形成一个叠置效果。类似蒙古的“呼麦”唱法。

竹笛兴趣班教案

青山新华希望小学(少年宫)竹笛兴趣班教案 笛子演奏的基本知识 一、实训目标: 1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基本演奏方试:站姿演奏和坐姿演奏,了解笛子演奏的基本口型,及呼吸方法及持笛姿势。 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笛子发音原理,让学生能够吹响笛子,也是学习笛子演奏的第一步。 3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笛子吹奏技巧,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 二、实训重点与难点: 1对笛子演奏姿势的掌握做到:动作规范,身体自然谐调。 2笛子演奏的口型:微笑形,及包含“风门,口风,口劲”三方面要素。 3笛子演奏的持笛方法及手形。 三、实训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演示法4练习法。 四、实训时数: 这是笛子演奏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它对学生今后提高笛子演奏起着至观重要的作用。 第一学时:讲解,示范 第二学时:学生汇课练习,教师查找问题,指出优,缺,作出总结,实践指导。 第三学时:课堂汇课,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视完成情况,决定下一新课的开始] 五、实训内容 1笛子演奏基本姿势:演奏姿势为两种,立姿头要直胸要挺,肩要平,双眼平视,两肘 自然下垂,两脚分开成八字型,一脚稍前,双臂自然张开。 2坐姿的上身与站姿相同,不要架腿身体要有重心感。

3持笛方法:方向左右均可,指肚按孔,手指要自然弯曲,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 按笛孔,大小拇指自然贴放在笛身,持笛方法因人而异,总之原则上以自然,灵活,舒服, 松弛为标准。 4风门是吹笛子时上下唇肌中央椭圆形气流经过的空隙,它的大小是随着吹奏高低音时 速度而变化的,风门的形状句口形的主要因素。 5口风,为气流得速度,它的缓急影响着高低音。 6口劲上下嘴唇的用力大小,吹奏低音口劲松,高音则较紧。因此掌握好风门、口风、 口劲之间的关系是吹好笛子的关键。 六、课堂小结: 学习笛子首先必须了解笛子,切误盲目乱吹,要有系统的练习和科学的方法。对笛子 的演奏基本知识了解才能更好的学好笛子 七、应用与实践: 课后熟记老师所讲内容,认真练习。做到发音准确,音色饱满,无杂音,沙音。

笛子入门基础:不同的笛子及演奏方式

笛子入门基础:不同的笛子及演奏方式 一、北方的笛子北方的笛子多为梆笛(高音笛),发音高亢、嘹亮。 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在演奏 当地色彩的乐曲(包括各种地方戏曲)时,以“历音”、“滑音”、“吐音”、“花舌”等最为多用。气息使用上较猛。如秦腔、眉(右 边加耳旁)户、蒲剧、河北梆子等,只要多吹一吹这些欢曲音乐,就 能够熟悉北方笛子的一些传统演奏方法 。二、南方的笛子江南一带普遍多使用曲笛。这种笛子的笛膜贴 得较松,音色润丽、清晰。在演奏中以各种北装饰手法,如“唤音”、“迭音”、“倚音”、“颤音”等最为多用,一般忌用强吐和断奏。 在气息使用上要求饱满均匀,不能过猛过急。如果多吹奏一些江南的 传统乐曲,对熟悉江南笛子的特点和风格会有直接的协助。 三、蒙古族的笛子内蒙草原上的人民,常年多过着不定居的生活,那里的人们性格开朗、奔放。乐曲辽阔、高亢,常常出现一些多音的 急速实行而又突然停留在一个延长音上,造成了非常开阔、奔放的效果,就像一匹骏马在草原上飞驰一样。这个地区的笛子,笛膜一般贴 得较紧,甚至不要笛膜(有时也要松膜的效果)。在演奏技巧上多用 一些装饰手法,如“迭音”、“倚音”、“唤音”等。更突出的一个 特点是,多用上方三度或四度的颤音指法。 四、维吾尔族的笛子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明快、 火热。多用高音笛子,一般不用笛膜,或将笛膜贴得很紧(有时也用 松膜效果)。在吹奏方法上一般运气较猛,冲力较大,强弱对比特别 明显。最多的技巧是“急滑音”和一些装饰性的如“倚音”、“赠音”、“唤音”等等。此外“花舌”和“吐音” 也常常使用,而且多 半要求吐得断顿有力。

《竹笛演奏的正确姿势》改后教案

《竹笛演奏的正确姿势》改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基本演奏方试:站姿演奏和坐姿演奏,了解笛子演奏的基本口型,及呼吸方法及持笛姿势。 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笛子发音原理,让学生能够吹响笛子,也是学习笛子演奏的第一步。 3.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笛子吹奏技巧,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笛子演奏姿势的掌握做到:动作规范,身体自然谐调。 2.笛子演奏的口型:微笑形,及包含“风门,口风,口劲”三方面要素。 3.笛子演奏的持笛方法及手形。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 3练习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竹笛多媒体视频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介绍竹笛的历史、结构及音色。 2.笛子演奏基本姿势: 看视频记口诀 演奏姿势为两种 (1)立姿:头要直胸要挺,肩要平,双眼平视,两肘 自然下垂,两脚分开成八字型,一脚稍前,双臂自然张开。 (2)坐姿:上身与站姿相同,不要架腿身体要有重心感。 学生练习,师指导纠正。

3.持笛方法: 看视频记口诀 方向左右均可,指肚按孔,手指要自然弯曲,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笛孔,大小拇指自然贴放在笛身,持笛方法因人而异,总之原则上以自然,灵活,舒服,松弛为标准。 学生练习,师指导纠正。 4.风门 看视频记口诀 风门是吹笛子时上下唇肌中央椭圆形气流经过的空隙,它的大小是随着吹奏高低音时速度而变化的,风门的形状句口形的主要因素。 学生练习,师指导纠正。 5口风 看视频记口诀 口风为气流得速度,它的缓急影响着高低音。 学生练习,师指导纠正。 6口劲 看视频记口诀 口劲上下嘴唇的用力大小,吹奏低音口劲松,高音则较紧。因此掌握好风门、口风、口劲之间的关系是吹好笛子的关键。 学生练习,师指导纠正。 六、拓展欣赏 观看名家演奏名曲《沂河欢歌》《姑苏行》 七、课堂小结: 学习笛子首先必须了解笛子, 切误盲目乱吹, 要有系统的练习和科学的方法。 对笛子的演奏基本知识了解才能更好的学好笛子 八、应用与实践: 课后熟记老师所讲内容,认真练习。做到发音准确,音色饱满,无杂音,沙音。

竹笛演奏比赛活动方案

竹笛演奏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培养我校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把握住人生的每一个音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展示我校竹笛演奏教学的成果;为了使同学们在充实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能够体验艺术的美,培养更高、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并能展示个人才艺,特举办竹笛比赛。 二、活动时间 2013年6月14日下午 三、活动地点 容光中学操场 四、活动参与对象 全校师生 五、机构设置 活动主办:容光中学 活动协办:总务处、教务处、政教处 六、活动形式及内容 1、独奏,合奏,重奏均可。 2、每人演奏一首乐曲,演奏时间3分钟左右。 3、选手伴奏带自备 七、具体实施人员 1、会场摄像:张珊宝

2、音响灯光:何凤福(负责音乐收集)张珊宝(放音乐) 3、后台保障:唐宗林 4、总联络:阮雪颖 5、纪律保障:各班班主任 6、主持人:张选择、马俊 7、评委:李大江宋明亮张其林梁建 令狐雪芳刘越凯唐伟章冯云霞 9、统分:王道伟余婷汪俊李玉梅 八、评分标准及设奖 (一)评分标准 1、比赛曲目要求健康向上,适合当代中小学生演奏,格调高雅、旋律流畅,并有一定艺术性的器乐作品。尤其提倡选奏我国优秀的民族乐曲(1分) 2、服装整齐大方,体现师生风采,精神风貌好(1分) 3、演奏方法正确,姿势自然,气息连贯、指法科学(2分) 4、有一定的演奏基本功,音色良好、声音和谐、节奏准确(2分) 5、演奏完整、流畅、清晰,处理有创意,速度稳,普及率高(2分) 6、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情绪,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2分)(二)计分办法 评分采用十分制。计分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按分值高低顺序排名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