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回归

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回归
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回归

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回归

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

传统的作文教学,错误地认为,作文无非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主要是看用词是否确切,句子是否通顺,段落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通篇作文是否成为一个整体。这样错误的认识贯穿于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作文教学的三个弊端:一是使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为了达到老师提出的用词准确、句子通顺、段落清楚、前后连贯等要求,学生不得不咬破笔尖去生编硬造,不得不东抄西看去七拼八凑。久而久之,使学生从心理上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恶作文课,提起作文就头痛。二是使学生感到作文高不可攀,自己一辈子也学不会,也写不好,于是干脆不想学,不想写。三是学生过于讲究作文的形式,忽视了作文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小学生的作文走向“形式第一”的极端。

怎样克服当前作文教学中的弊端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代教育家朱熹的这句名言不仅道出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求得发展。对于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

从几年来的作文实践中,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便是指导学生从

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也就是向“生活作文”回归。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小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从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写成作文。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的。

一、向“学校生活”回归

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是小学生感受最深的生活,因为小学生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学校生活之中。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完全是、也应该是小学生最丰富的写作源泉。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自办手抄报,课文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作文会诊等等。活动后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感受,使他们在亲身体验并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写作文。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很容易做到“言之有物”了。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自办手抄报以后,先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口头介绍自己办的手抄报,然后以《看,这就是我(们)的手抄报》为题写作文。由于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办手抄报、介绍手抄报的过程,因此,大部分都能顺利地作文,不少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内容充实。有10多篇作文在我校红领巾广播站播出,有2篇作文在我校校刊《新芽月刊》上发表。其中,田园同学的《看,这就是我们的手抄报》后来还在《小学生作文辅导》上公开发表。

二、向“家庭生活”回归

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从小学会自理,长大适应社会,我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结合少先大队部组织的“跨世纪雏鹰行动”,我经常引导学生在家中做到“四会”:即会做简单的饭菜,会招待客人,会整理房间,会自我安排学习。然后以此为素材写作文。于是,《第一次捣蒜泥》、《第一次包饺子》、《今天我当家》、《我的房间变了样》等一篇篇反映学生真实家庭生活的文章便出现在学生们的笔下。

三、向“社会生活”回归

有些小学生很怕作文,问他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内容可写。这虽然和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丰富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小学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够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动脑筋去想。为了克服这个弊端,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并指导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并用自己的脑筋去想。这样,学生就会常常发现一些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迫切地想把自己这些新意思说给别人听。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教师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体,介绍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作文内容怎么会不充实、不生动?思想感情怎么会不真实、不丰富?

10年来,我校《新芽月刊》已出版106期,发表学生习作2000

多篇,其中有860多篇优秀习作在全国各地少儿报刊公开发表,很多学生收到了一生中的第一笔稿费。一次发表的机会,一笔小小的稿费对成年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巨大的精神鼓励呀!这一次小小的成功,将成为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动力。孩子们的作文在全国发行的报刊上公开发表,更增加了大家写好作文的信心

[1] [2] 下一页

,激发了全校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今,在县直一小,已经形成喜读善写的良好氛围,许多同学具备了能说会写的能力。

几年的作文教改实验证明: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新芽月刊》为发表园地,走生活作文的道路,做到“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发展语言,又发展个性,达到“练笔”与“育人”的和谐统一,走出了传统作文教学的低谷,开创了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作文教学导入方法

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核心。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为学创造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磁场”。诱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过程、并在修改过程学会写作。 正如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品德的表现。”“国外早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呈正相关的,特别是幽默的艺术语言,则更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记得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师”第一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心理学家追踪调查发现,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有幽默感的老师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伤人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老师会自解嘲,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教化学生,所以幽默的老师通常是受欢迎的。 我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写作就是从幽默开始,力求用语言的魅力黏住学生,唤醒学生作文的热情与兴趣。例如小学课本中要求写一个最熟悉的人,我是这样的说的:“同学们,你们觉得跟老师很熟悉,可以写老师,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看,老师只是一个普通人[一边说一边比画],你们可不要把老师写成一个头顶生角身长六腿的怪物呀。同学们听我讲都笑了。接着我顺势引导同学们怎样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自己最熟悉 的人。实践的结果也证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的效率奇高。课堂与教材是交往的媒介与渠道,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课堂上找到二者交往的最佳契入点——笑,

在师生间架设起沟通之桥,让老师从学生眼里走进学生心里,再由老师带着学生进入作文世界。 创设情境法、游戏法 魅力语言导入,让孩子回味生活:曾经上六年级时,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父母的爱,在习作开头我是这样导入的:你曾无数次的享受过父爱、母爱、师爱和友爱,但是当你尽情沐浴在这流淌的大爱中时,你有真切的感受过、体验过这是怎样的爱吗?大爱无声、真爱无痕,让我们从平时生活学习的细节中去找回这真正的爱,去感悟、去咀嚼、去品味这饱含真情的爱吧!(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渲染,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记忆、点燃孩子情感的火花,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今天当我从妈妈手中接过那张崭新的五元人民币时,我没有了往日的欣喜与激动,眼中莫名的蒙上了一层水雾。泪眼中妈妈拿钱的那只手愈发的清晰——那只手硕大无比,手指粗短,手背上的纹路纵横交错,真像一只男人的大手!此时此刻妈妈挥动着厚重的大刀剁看猪肉的情景充斥着我的脑海,无论严寒还酷暑妈妈总是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只为给我和弟弟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学习生活。这是怎样厚重的一份哎呀?想起我以往的任性、对妈妈的顶撞,我后悔不已!忍不住抱着妈妈哭了起来! 图片导入法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课前导入 甘肃省环县车道初级中学张俊杰 写作是要有动机的,学生之所以头疼作文,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写作动机,不明白为什么写?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加大力度深入引导,力求让学生融入到“写”的这个境界中。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题材、题目、范围、要求等,都要有不同程度、深度或尺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的情景之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兴趣导入,情景导入,悬念导入,时事导入,材料导入等。 一、兴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最终来源于需要,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写作动机。”(余文寿郑金洲主编.

中考不同题型作文的应试方法_作文教学

中考不同题型作文的应试方法 中考不同题型作文的应试方法 (一)命题作文 童年回忆—— 青春剪影—— 心香一瓣——“忘不了他(她) 难忘时刻—— 走向未来—— 生活感悟—— 山光水色—— 世相写生—— 温馨情怀—— 友谊之花——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作好考前训练,练好应考本领,有很重要的

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 1.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

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而就是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 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

立足生活经验 开展作文教学

立足生活经验开展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4-05-04T11:43:43.7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正贵 [导读]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青海省民和县新民乡中心学校(810800)李正贵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 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 1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 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 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 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我们多年的努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部分学生作文省、县举行的作文大赛上频频获奖。我们的做法同时也得到上级教研部门肯定,受到家长的好评,更重要的是为我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作: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难点: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 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如: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最好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生活化:作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一、从“立意本源”走向“生活本源”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作文命题都是教材或教师预先设定的,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确定的中心去寻找或编造生活素材,这也就是所谓的“立意本源”。正是深受“立意本源”的影响,所以导致学生的习作被异化为精神的侏儒。学生只是揣摩命题者的心思,任意编造故事、虚构情节或套用《优秀作文大全》之类的现成的素材,去渲染自己内心一点儿也没有的“高尚情操”。如高考作文,为了表现战胜脆弱,每一百份考卷中,不惜编造父母双亡,自己却能坚持学习的竟有30多篇。下面不妨来看看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师节前夕,一位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我的小学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为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他是这样启发指导的:由老师“带病上课”想起红烛精神;由“冬夜灯光”想起老师繁忙的工作情景;从“雨中赠伞”想起老师关爱的美德;从“补课”想起老师的工作责任心…… 这样的作文教学,表面上关注了生活,实质上抹杀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给学生生活画定框框,设立中心,规定类型,学生习作难免会回到套话、假话的老路上来,从而写出“千人一面”和近似“千篇一律”的作文。虽然这位教师有了作文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但习作指导仍是在亲近中走向了背离。我

们应该看到,由于学生生活经历、直接体验、情感取向、价值判断的差异,学生视野中的老师,必然是各不相同的。用教师视野中的“老师形象”去引导学生构思作文内容,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强调的仍然是立意的本源。所以教师应该是组织学生回忆各自的小学生活,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选择习作的材料,领悟表达的中心。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种色调,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作文课堂。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生活本源”的理念呢? 1、淡化主题,提倡写真。 在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上,过去“立意要高”的衡文标准,必然导致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比如:写助人为乐的一件事,“五子登科”纷纷亮相(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票子、扶瞎子),写“梅花”就是象征“革命烈士”。不少教师也一再利用范文分析,耳提面命,让学生明白:人物精神一定要升华,事件要写光明……笔者认为,提倡写真,学生笔下的东西才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笑语和泪珠”(冰心语)。事实上也只有真的才是最美的,最有魅力的,最能感动人的。 2、贴近生活,立意求真。 作文教学强调“生活本源”的理念,绝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要从熟悉的生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也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宁夏吴忠市郭家桥中心学校王霞 内容摘要:遵循写作规律,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现状,让教学从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教学。从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使生活贴近学生。从强化文体教学到强化心理感知,真正体验有情的生活。从走进现实更走向真实,追求理想的生活。使作文教学更有效。 [正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指出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写作的规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来自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脱离生活从文本到文本,由模仿开始到模仿结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人为本,使写作更自然,更科学,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就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 一、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 从立足文本形式,脱离学生实际的范文模写,到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内容上入手,给学生一定创作空间。古人学文,先养气,苏辙云: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如果养成了浩然之气,则“文不难而自至”了。养气就是生活实践。课堂尽可能给学生生活的多种形式,让生活引领课堂,不无裨益。 1、关注生活有助于创作开展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生活也是松散无章的。课堂关注的是生活中的焦点。关注学生切近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屠格涅夫说道:“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完全忠实于真实性,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研究,避免一切印象与虚伪。”可以设置一个敏感的话题,如理解。结合口语交际的形式,在活跃的气氛中丰富了表达能力也使写作有了着眼点。而创作由此生发开来,写出学生对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感悟。而对于文体的学习可

小学作文“景物描写”写作指导

小学作文“景物描写”写作指导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 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 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 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 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 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 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 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索与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索与研究《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索与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10年10月我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高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校五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五(1)班有有43人,五(2)班有4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五(1)班有52人,五(2)班有5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五(1)班有3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五(2)班有2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五(1)班的学生有37人选择虚构,五(2)班的学生有3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五(1)班和五(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谈初中作文教学及中考应试技巧

例谈初中作文教学及中考应试技巧 发表时间:2018-10-18T14:48:30.490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作者:邢应贵[导读] 作文是语文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其作为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让许多同学都担心起来,怕写不出好文章,影响语文成绩。 安徽省庐江县庐城镇罗埠学校 摘要:作文是语文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其作为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让许多同学都担心起来,怕写不出好文章,影响语文成绩,甚至还有人得了“作文恐惧症”。尤其是考试的时候,考场气氛紧张,没有老师指导,又有时间限制,不少同学在作文时,都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发生了严重失误。如何才能写好作文以及考场上的作文呢? 关键词:作文;技巧 一:要沉着冷静,树立自信。 心理紧张会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压抑,轻松自如才能文思泉涌。虽然讲起来容易,写起来不易,但只要同学们善于调控自己,坚信“我一定能行!”,就不会紧张了。遇到陌生的题目时,也不要害怕,更不能慌了手脚。近年来,各类考试的题目变化较大,一般不会被老师猜着。但总的变化规律是越来越贴近儿童生活,命题越来越主观,决不会使大家无法下笔,只要我们冷静下来,一定能找到突破点。同时我们也可这样想:“我难写,别人也难写,鹿死谁手不一定呢?”也就没有担心的必要了。二:要细心读题,明确要求。 有的同学为了抓紧时间,只粗略地浏览一下作文题目就匆匆下笔。尽管写得很精彩,但却因为走题而失分太多。因此,作文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每一条要求,分析每一条要求,直到真正读懂,才可动笔。倘若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目任选。那么大家一定要避生就熟、扬长避短,选择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题目写。审题先要抓住题目的中心词,先想本意,再延伸想象,看看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立意和材料让自己好下手写。例如,在写《快乐的假期》时,大多数同学第一反应就写发生在假期的一件事,而这篇作文还可写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好书,所以我快乐;我学会了一项技能,所以我快乐等等。然后,再把书的内容介绍分析一下把学习过程描绘一下,不也一样能紧贴题意,表明主旨吗? 三:要立意新颖,精心构思。 明确要求之后,就是文章中心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形式的安排了。在往年的考试中,普遍存在着内容虚假,缺乏真情,立意、形式老套,缺乏个性的现象。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要有新颖的立意和精妙的构思。这需要做到: 1、选材要贴近生活。 同学们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并感受最深的写作材料,要用真实的事例、真挚的感情来打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深受感染。切忌选大而空的材料,自己很难把握其主旨含义,到时候说不出个道道来。 2、立意要新颖。 同学们在立意时要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绝不能人云亦云,要表现有时代气息的新思想,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些作文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得了高分。在一次写《我喜欢的文具盒》的作文中,大多数同学都写了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而有一位同学却写了它是谁买的,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让人读来清新可人,其中意味更是高人一筹,新的思维方式让他的作文获了高分。 3、构思要巧妙。 同学们在构思文章时要别出心裁,采取新的角度、别具一格的写法来安排材料,使自己的考场作文不落俗套。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学过的作文知识,借鉴各类范文,组织作文。然后,要集中思想,一气呵成。选好材料,构好思路后,就要集中思想,一气写下来。不要左顾右盼,写写停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用其它字或拼音代替;遇到写不下去的地方,不要老是纠结其中,可变换一种写法。总之,不要在细小地方花过多的时间。在写作中,要善于掌握时间。一般说来,考场文只能比平时快。有些同学往往在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开始考虑得周到,也写得仔细,可到后来时间不够了,只好草草收场,显然不能考出好成绩。只有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才利于写出最佳的作文。 4、力争开好头、结好尾。 除了卷面,开头是老师对你作文的第一印象,好的开头可以一下抓住读者的心,印象分也就上去了。结尾更不容小觑,写好了可以锦上添花,事半功倍。如记事作文的开头,可以用情景描绘法开头,倒叙式开头,写人的作文,用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开头,再加上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名言警句,文章的“档次”就上去了。结尾尽量要把前文的内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就较经典的名家名文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参考文献 [1]关明科.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的“自主互评”法[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3):94-95.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上传: 徐翠平更新时间:2013-1-11 11:59:47 写作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的教学思想为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叶圣陶老先生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加强对学生写好“生活作文”的研究尤为重要。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一、课题的提出 1、《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困扰着我们。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弥漫了孩子的笔端。原本应该才情飞扬的写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变成了令人厌恶、恐惧的难事和苦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生命的回归。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感受,来自于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情感。语文教师有责任解放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开拓视野,找回写作的乐趣。 2、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一九三四年一月亲手创办了我省苏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农村小学——西桥工学团。他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从定义上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国教育界也越来越认识到生活教学的重要性,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的生活实践逐步引入了课程中,生活进入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生活教育的研究也不断引向深入。 3、作文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作为能够形成学生世界观和培养学生主体个性有效手段之一的写作教学,理应体现“生活教学”的思想。虽然生动的、富有启发的讲授在某一写作教学时仍然十分有效的,但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针对当今作文教学弊端,加强对学生“生活作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4、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社区资源,如何引领学生开拓写作的源头的活水,从整体上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这样的课题急待实施。另外,从我校师资上看,近年来,青年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有钻劲、业务好,在我校领导的栽培与扶持下,科研意识增强,能力不断提高,为本课题的实验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学校确定重点对“生活作文”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加快作文教学改革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作如下的界定: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是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作文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三、理论依据与实验假设:

作文应试技巧之一改头换面

作文应试技巧之改头换面 陆丰市碣北中学曾燕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累丰富材料的习惯。 2、教会学生如何应试作文的的方法,以便提高学生中考作文分数的能力。 3、让学生树立考场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应试作文的的方法,并能在实际当中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场白:重点强调写好作文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文的话题。板书:作文应试技巧之改头换面。 开场白:面对中考,大家此时此刻争分夺秒的目的,就是打中考这一仗。考个好好成绩。对语文而言,占有半壁江山的作文就显得举足轻重了。作文写得怎样,关系着语文成绩的高低优劣。而应试考场之中,要在一个小时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写好作文,实属不易,除非天纵英才,聪明绝顶。那么到底有没有好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高分呢?而且轻松自在,游刃有余。这就是今天我们探讨的一个话题。(板书)作文应试技巧之改头换面 二、参照范文,思考问题(理论指导) 1、这三篇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 (内容:1、讲叙了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三个片段:友情、亲情、师生之情;2、都是与“笑”有关。主题: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来面对人生。) 2、这篇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 (看标题:笑容是收藏的,笑容是表现出来的,笑容与人生的因果关系。结论:从不同角度来叙述笑容。)3、从中给我们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启示? 指导:内容有什么联系?标题有什么联系?结论:同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标题,开头结尾灵活变通,就能够把合并在一起。这就是套用技巧,这就是本文所重点探讨的作文应试技巧之一改头换面。 有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能够灵活运用这种套用技巧,首要条件就是要丰富的题材。积累的题材越丰富,就能够伸手摘来,就地取材,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这也是为什么老师要求同学们坚持写读书笔记的最主要的原因。对于这样的应试技巧,可能被认为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小聪明,但我想说,这样的技巧方法,不仅在考验着我们的考场的应变能力,也是考验自己丰富题材的积累沉淀。希望大家平常多练笔,积累丰富的题材,才能在中考取得好的成绩。] 4、这样的作文应试技巧关键讲究什么要求?(扣题) (指导:看一下开头与结尾处的言语表达与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仿写范文,实践练习(实践活动) 以“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示例: 笑容伴我成长 开头:成长中有了笑容,如同人们心中种了一朵花,带给人们以温馨芬芳,怡人心志; 成长中有了笑容,如同人们心中洒满阳光,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空灵亮堂;成长中有了笑容,如同人们心中淌着一泓清流,洗濯人们心灵上的尘埃,纯净透澈。而我的成长过程中因有了笑容这伴而变得舒心精彩,少了一些烦闷和阴暗,多了一些开朗和阳光。 结尾:微笑无时不在,成长过程中有了笑容,才让我处处都充满了自信和温馨。我的人生也因有了笑容为伴而变得更加的精彩无比。

小学作文教学怎样行之有效

小学作文教学怎样行之有效 发表时间:2016-10-20T11:13:30.23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作者:张翠玲[导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绵阳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绵阳 621000)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得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 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总之,我认为,只要在习作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上几点,作文就再也不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习作的“拦路虎”。

贴近生活实际 积累习作素材

贴近生活实际积累习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学生视野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差,大部分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农村作文教学中,学生埋怨作文难写,为之头痛;教师感慨作文难教,为之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致使学生缺乏习作素材。那么,怎样贴近生活实际,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走进自然积累素材 农村学生的生活范围狭窄,如果只是闷在教室里,坐井观天,冥思苦想,就很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农村学生虽然生活范围狭窄,但农村连绵的群山,广阔的田野,弯弯的河流,清澈的小溪;蓝天中飞翔的小鸟,水中嬉戏的鱼虾,草地上肥壮的牛羊……这一切都为农村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美丽的大自然不但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在指导学生完成《春天来了》习作时,我先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原野里,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学生走出

了校园,感受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素材。有的学生写道:“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藏在花蕾里。”有的学生写道:“春暖花开,争奇斗艳,好像飞舞的彩蝶。”学生亲身感受到春暖花开、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五彩缤纷的春天,把春天写得精彩纷呈。 二、参加活动积累素材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教师可根据儿童节、新年等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舞台;利用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利用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利用植树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为学生积累了习作素材。也可以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竞赛,如拔河、登山、书画、歌咏等竞赛活动。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如老“老鹰捉小鸡”、“盲人摸象”、捉迷藏等游戏,并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寓教于乐。我在指导学生完成《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习作时,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活动——“贴鼻子”游戏。在“贴鼻子”游戏中,调皮的学生把鼻子贴到额头上,滑稽搞笑的样子,逗得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在这欢快的气氛中,我引导学生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素材。大部学生的习作写得都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策略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策略 目前的应试作文教学,与真实生活隔绝、和现实应用割裂,成了在封闭真空中进行的应试技艺的训练,丧失了基本的教育伦理。写作脱离了生活的现实需要,作文屮“无我”、“假我”,却又过分追求“立意高、选材精、结构巧、语言美”,其结果只能是陷入了“虚假文本制作”的无意义写作的困境。 于是我们呼吁要“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可充实、真挚、个性必须植根于真实的生活需要之屮。只有具有生活体验、生命感悟的写作,才能让作文教学走出虚假、空洞的泥潭,也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生活化作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生活化作文教学”内涵及意义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对象,通过拓展活动形式,科学冇效 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以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完善人格的教学策略。它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训练过程突出对现实世界的体验积累,表达方式贴近生活,写作目的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学生全妞发展。生活化作文对解决写作教学中存在着的动机缺失、内容空泛、表达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是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生活需要、心灵需要、成长需耍的写作,是最本质意义上的写作。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具体的写作语境 木真的写作应是基于生活的,是在具体真实语境下的表达。同样是书面表达,多数人喜欢发短信、网络聊天,却讨厌作文。因为前者出于我们真实的情感交流的需要,具有真实的写作语境和交流目的。 生活化作文无论是对生活琐事的叙述、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还是对社会时事的品评,都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的。同样是写奇异果,给妈妈留的吃了家里的奇异果的便条,为家乡特产奇异果写的宣传简介,以及以奇异果为中心创作的小说、诗歌,就会因不同情境而不同。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有目的地写作,才会更主动、更积极,这才是写作的本真状态。 (二)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写作即交流”,写作时如果缺乏读者意识,就会束缚了表达的主动 性,写作就成了被动的苦差事。所以,生活化作文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如果是记叙,多想想:通过我的文字,读者能否再现与我所见的景象高度吻合的形象、场景?我的叙述节奏对于读者來说是不是快了?如果是发议论,就多想想:我的论述条理是否清楚?我的论述能否足以支撑我的观点?读者会对我哪方面的论述产生误解等等。有了读者意识,学生就更关注用读者视角去看问题,用心揣摩、选用相应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持久的发展。 (三)强化活动体验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作文是对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叶老特别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