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压力和压强

6.1密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①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们的质量及体积成正比。

②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平时习惯上讲的“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的可变性

密度在某些条件下(如温度、状态、压强等外界因素)改变时,将会发生变化。

4、公式:V m =ρ,式中m 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用千克;V 表示物体的体积,单位用m 3;ρ表示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知识点解读:(1)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征,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2)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及质量成正比,及体积成反比。

(3)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2121ρρ=m m 。

(4)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及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2121ρρ=m m 。

(5)不同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

1221ρρ=V V 。

5、单位:

国际单位:3,常用单位:3。

换算关系:13=1033。 13310-3

水的密度:333cm /g 0.1m /kg 100.1=?=水ρ

6、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及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密度通常会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对于气体,它的密度还跟压强有关。

7、密度的应用

(1)测量物体的质量:对于不方便测量质量的物体,只要查出组成物质的密度,然后测出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就能算出物体的质量,例如大理石石碑的质量。

(2)测量物体的体积:根据公式ρm V =,查出组成物质的密度,

称出物体的质量,便可算出形状不规则或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

的体积,如形状不规则的铁质螺钉。

(3)鉴别物质:只要测出某种物体的密度,将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物质密度对照,就可以知道物体是什么物质,或者物质的纯度。如鉴别戒指的是否是纯金就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6.2压强

一、压力

1、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并且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指向物体的受力面。

2、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①重力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并不都是重力产生的,方向也不一定及重力方向相同。

②压力和重力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③压力的方向垂直被压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若物体放在水平方向面上,则压力及重力的方向一致;但若不是水平面,则二者的方向不一致。

④力的作用点不同:重力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

二、压强

压强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为了更直接的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

1、定义: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注意】压强是

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大就表示压力作用效果明显,压强小就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不明显。

2、公式:压强=受力面积压力??? ?

?=S F p 【注意】这个公式即使压强的定义式,又是压强的计算式,也是压强的决定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的压强计算(包括气体和液体)。

3、在压强的计算公式中,S 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是指物体表面上受到压力作用的面积,而不一定是物体的表面积或底面积。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2。

三、压强的增加及减小 根据公式??? ??=S F p ,改变压力F 的大小和受力面积S 的大小可改变

压强的大小。

6.3液体内部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1、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因而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而对容器的侧壁以及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压强及固体压强不同的原因:将水倒入杯中,由于水受到重力作用而对杯底有压强,如果把杯子去掉,由于水有流动性,水就会流散开,说明是杯子阻碍了水的流动。从而可以看出水因具有对杯壁以及其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具有固定形

态,因而不具有这样的特性。

二、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4、在不同液体中,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5、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容器的形状、液体的体积及质量无关。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

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gh

=,p表示的是液体的压强,ρ表

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g是常量

四、连通器

1、连通器:几个底部相通,上部开口相通的容器组成了连通器。

2、原理: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的液面总是保持水平。

6.4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应用范围:(1)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也适用于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问题。(2)物体所受浮力大小

只跟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及其他因素无关。(3)公式中的排V 是指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浸入液体的那部分

体积。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时,物排V =V ;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

中时,物排<V V 。(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

可以从改变液ρ、排V 入手.(5)物体自身的密度及浮力无关,同样

体积的铁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二、浮力

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大小:测出一个物体的重力,然后将其浸入液体中,读出拉力的大小,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即示浮F -G =F (示F 为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即弹簧的

示数)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1、浮力是由于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的合力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四、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还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及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五、物体的沉浮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数值向上的浮力浮F 和竖直向下

的重力G 的作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沉及浮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当物浮>G F ,物体上浮,最后成为漂浮,此时重力及浮力平衡,即

物浮G =F ,漂浮时物排<V V 。

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当物液<ρρ时,物浮<G F ,物体下沉

当液ρ>物ρ时,浮F >物G ,物体上升

当液ρ=物ρ时,浮F =物G ,物体悬浮

注意:(1)物体沉浮及密度的关系:当把实心物体浸没于液体中

时,浮F 液ρ排V ,物块自身重力物G 物m 物ρ物V ,由于是浸没,所以排V =物V ;当液ρ>物ρ时,有液ρg 排V >物ρg 物V ,即浮F >物G ,物体会上浮,并

最终成为漂浮。同理可得:当液ρ<物ρ时,物体下沉;当液ρ=物ρ时,物体悬浮。

(2)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只及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及物体上浮还是下沉无关。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大于物重G 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上浮;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小于物重G 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下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F 浮等于物重G 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

六、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的更多的水而浮在水面上。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单位为吨。

2、潜水艇:是靠充、放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而上浮和下潜过程中其体积不变,故所受到的浮力不变。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靠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来实现其升降。

4、密度计: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其刻度上大下小,可以直接读出所测液体的密度。

5、盐水选种:饱满的种子的密度较大,而不饱满的种子的密度较小,要实现盐水选种的目的,首先要配置一定密度的盐水。

6、热气球:大型热气球主要有气袋、钢索、吊篮、喷嘴、液化气储罐以及各种仪表组成。

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实现沉浮的。

6.6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取一支注射器,把活塞推至顶端,用橡皮帽把它的小管堵住,在活塞的下端吊起较重的物体,活塞也不会掉下来,表明有大气压存在。

2、大气压强的产生: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包围地球

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层的气体和固体、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就产生了大气压强。

3、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

1、托里拆利实验精确测定大气压:给长约一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注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倒立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放开堵住管口的手后,玻璃管内水银面比槽内水银面高出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再用刻度尺测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用液体压强公式: 即可算出大气压强。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上方是真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大气压强变化而变化,和管内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等因素无关。

2、气压计

(1)定义: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叫做气压计。

(2)常用的气压计有两种:福廷气压计(常用于实验室)和无液气压计。

(3)用途:除测量大气压强外,汽车轮胎、飞机机舱及太空站内等的气体压强也都需要气压计。

(4)标准大气压:由于大气压强的值是变化的,人们通常把960毫米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也就是1.013×5

10帕的大气压强叫做1

个标准大气压。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1、大气压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离地面越高,大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因为大气压越小。

2、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因而高山上不易煮熟饭,只有采用高压锅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3、大气压还随天气的变化,一般晴天比阴天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四、大气压强的应用

1、吸盘挂钩、用吸管和饮料,注射器吸药液等,抽水机是大气压的重要应用,由于大气压的值是有限的,所以把水压起的高度也是有限的,抽水机不能无限高度地抽水,理论上讲抽水机的抽水高度约为10.3米,但实际上由于密封等一些因素,抽水机的抽水高度只能在7—8米范围内,离心式水泵也是一种抽水机。

2、气体压强及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就减小。

第七章电路

7.1电流电压

一、电荷

1、原子结构

(1)原子是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2)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及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性,即呈中性。

2、摩擦起电

(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原因: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物体也呈中性。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他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

3、电荷

(1)磨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用毛皮磨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电荷及其单位

(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用Q表示,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物体带电是因为得失电子,因此电荷的基本单位是电子,物体所带的电荷量Q应该都是电荷量的整数倍。

(3)库的电荷量相当于6.25×18

10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5、自由电子

金属中有些电子可以移动,人们把这些可以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

电子。

二、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量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条件:①要有电源;②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2、电流的方向: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即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

3、电流的公式: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表示电流的大小,即t Q I ,I 表示电流,Q 表示电荷量,单位是库仑(C ),t表示通电时间,单位是秒(s)。

4、单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11库/秒。电流的单位还有毫安、微安,1310毫安=610微安。

三、电流表及其使用

测量电流的仪器是电流表

1、认识电流表

(1)作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2)符号:A

(3)量程:每个电流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0.6A 、0-3A )。两个接线柱公用一个“—”接线柱,标有“0.6”和“3”的接线柱都是正接线柱。当用“—”和“0.6”两个接线柱时,其量程为“0~0.6安”,每一小格表示0.02A ;当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

量程为“0~3安”,每一小格表示0.1A。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的那部分电路中,要测量哪一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就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中。

(2)电流表的“+”、“—”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预先不能估计被测电流的情况下,可用“试触法”判断被测电流是否超过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级上。

四、电源及电压

1、定义:电源就是给用电器提供电压的装置。

(1)用电器工作时需要消耗电能,因此,也可以说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2)要在一段电路中形成电流,这段电路的两端必须要有一定的电压,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的持续电流的原因。

(3)电压是电位差,只有某部分电路两端存在电压,所以电压只能是电源两极、电路两端或用电器两端存在电压。

2、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3、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国际上通用字母U表示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比伏特大的单位是千伏()、比伏特小的单位是毫伏(),他们的换算关系是:1千伏=3

10伏,1毫伏=3

10 伏。

5、常见的电压值:不大于36伏电压是安全电压,不会使人触电;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是2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是220V。

五、电压表及其应用

测量电压的仪器是电压表

1、认识电压表

(1)作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大小

(2)符号:V表示

(3)量程:常用的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两个量程公用一个“—”接线柱,标着“3”和“15”的为正接线柱。当用“3”和“—”两个接线柱时,量程为0~3V,每个小格表示的是0.1伏;当用“15”和“—”两个接线柱时,量程为0~15V,每个小格表示0.5V。

【注意】若选用不同的量程,当指针的位置相同时,读数正好为5倍的关系。

2、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要测量哪一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必须把电压表及这部分电路并连起来。

(2)电压表的“+”、“—”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连接电压表时,电压表的“+”接线柱要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接线柱要接在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注意】

①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②应选择合适的量程,在事先不知道电压大小的情况下,可以用“试触法”;

③读数时,应按量程读数;

④不能把电压表串联接在被测电路中,否则造成电路开路,不能测的准确值。

7.2欧姆定律电阻

一、电阻

1、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符号为R。【注意】①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说明该导体的电阻越大。

②不同的用电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般不同,即电阻不同。

③常用的短导线电阻一般忽略不计,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相当于短导线,电压表的内阻非常大,相当于很大的电阻。

2、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比欧姆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Ω3

10Ω,1Ω6

10Ω。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物理 本试题中所有 g=10N/kg 1、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 丙感觉无风, 由此可以判定三人中汽车速度最快的是 ____________;当他们停止蹬自行车后, 自 行车仍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 ________ 。 2、如图所示,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若把婴 儿车视为杠杆, 这时杠杆的支点是 ______________ ;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 母亲向上抬起扶把, 这时婴儿车可视为 _______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水对甲、乙两容器底 的压 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 F 甲 _______ F 乙;P 甲 ____ P 乙(选填“>”、“<”或“=”) 4、如左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 ,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 cm ;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重力为 _______ 。 5、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 _______ ;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 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 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6、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此天平的称量(即称量范围)是 _________ g .若将此 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体的质量, 物体应放在 _______ 盘。 当加人一定量的砝码后, 发现天 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 ,直至天平平衡。 100分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四.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压力和压强 6.1密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①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②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平时习惯上讲的“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的可变性 密度在某些条件下(如温度、状态、压强等外界因素)改变时,将会发生变化。 4、公式:V m =ρ,式中m 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用千克;V 表示物体的体积,单位用m 3;ρ表示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知识点解读:(1)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征,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2)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3)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2 121ρρ=m m 。 (4)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与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2 121ρρ=m m 。 (5)不同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1 221ρρ=V V 。 5、单位: 国际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310-g/cm 3 水的密度:333cm /g 0.1m /kg 100.1=?=水ρ 6、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密度通常会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对于气体,它的密度还跟压强有关。 7、密度的应用 (1)测量物体的质量:对于不方便测量质量的物体,只要查出组成物质的密度,然后测出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就能算出物体的质量,例如大理石石碑的质量。 (2)测量物体的体积:根据公式ρm V =,查出组成物质的密度,称出物体的质量,便可算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3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如冰化成水 3.晶体熔化:A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B 特点:(1)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铁水变成铁棒 5.晶体凝固:A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B特点:①放出热量;②温度不变。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1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医用酒精消毒时感到手凉)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如雾、露水、各种“白气”。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是吸热过程。如用久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冰 冻衣服变干、干冰升华(舞台白烟、人工降雨)等 2.凝华:①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②凝华是放热过程。如霜、窗边冰花、灯管变黑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 物体的内能 1.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热量: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二.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单位: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吸收 的热量、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 物理意义: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后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2.物质的吸放热计算公式:Q =cm△t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课堂作业本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课堂作业本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5A6B7A8A 能力提升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能力提升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 J。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4、70,比热容,热量。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6C7B8B9C10A11B12B13C14、6.3*104J。15、65℃ 探索研究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17、7.072*105J。18(1)0.46*103J/(kg ·℃)。(2)铁 第十三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1(1)分子(2)间隙(3)无规则运动(4)引力,斥力。2小于,分子间有间隙。3间隙,斥力。4扩散,无规则,温度。5内,热传递,电。6、455.4。7做功,热传递。8ABFG。9、4.2*105。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知识点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1.在生活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可能发生变化。 2.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一温度叫冰的熔点。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0。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一温度叫水的沸点,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的100。C。 3.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固体属于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由硬变软再变成可流动的液体的是非晶体,晶体可直接由硬的固体变成流动的液体。 4.在利用熔化图像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时,持续上升的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呈阶梯式上升的是晶体的熔化图像。 5.晶体的熔点会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液体的沸点也与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低的地方液体的沸点低。 6.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能够继续吸热。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条:(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7.对于同一种液体而言,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8.物质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的物态变化叫做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9.使液体沸腾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2)液体能够继续吸热。 10.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是(1)—————————————————————————————————————(2)——————————————————————————————(3)————————————————————————————————————。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制冷”和“致冷”不是一回事,注意不要写错字。 11.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共有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结)和凝华需要放热。 12.无论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都要放热。 13.在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14.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注意开源节流,避免水危机的出现。水体可以自净,也可以进行人工净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与化学共用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以下说法最符合事实的是:( ) A.家里电冰箱的功率约为800W B.我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380V C.教室里一只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AD.12月份主城区的平均气温可达20℃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能增加,木板能减少 D.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确的是( ) A.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 B.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C.如果家庭电路中不安装保险丝,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 D.三脚插头的“长脚”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4.如图1所示的四个图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1 A.图甲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B.图乙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图丙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D.图丁用来演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5.小明想设计一种能反映并可调节高低的电热毯电路,其原理是: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触片,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增大,产热加快,温度升高,反映温度高低的“仪表”(电压表)示数变大,在图2的电路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图2

2121R R R R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6.在图3(a )(b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若电流表A1、A3的示数相等,则电阻R 、R1、R2的大小关系是( ) A. R=R1+R2 B.RR2 D.R= 7、明同学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他找来额定电压均为12V 的L 1、L 2两只灯泡。将两灯串联起来,按照图4所示的电路开始了实验探究,闭合开关后,看见灯L 2微微发光,灯L 1几乎不发光,则关于两灯的电阻R 1和R 2、两灯的额定功率P 1和P 2的大小关系成立的是(不考虑灯丝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 A .R 1>R 2,P 1>P 2 B .R 1<R 2,P 1<P 2 C .R 1>R 2,P 1<P 2 D .R 1<R 2,P 1>P 2 8.如图5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 ;当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V ,在15s 定值电阻R 1产生的热量为60J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电源电压为10V B . R 1的阻值为18Ω C .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9Ω D .R 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4﹕3 二、填空作图题(第14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9.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围存在则磁场,第一个 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而英国物理学家 利 用逆向思维,通过十余年的探究,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如图6所示闭合开关,若导体ab 不动,左右移动磁铁,电路 中 (选填“有”或“无”)感应电流 10.“55度,一个幸福的温度”目前,“喝水神器”——神奇 的“55度杯”在朋友微信圈中非常盛行,这款水杯是高科技产 品,往杯里倒入热水或凉水再经一分钟的摇晃后,能变成55摄 氏度适宜饮用的温水。据介绍,该款杯子的物理原理是在不锈 钢夹层中贮存了一种传热材料,它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 的固液转换。当水温高于55℃时,能够快速把热量传递到杯壁 并贮存起来,使水温降到55℃;当水温低于55℃时,该材料会缓慢释放热量,传热材料为纯物理相变(物态变化)环保材料。若杯有0.5 kg 温度为95 ℃的开水,小田同学摇晃了一分钟后便开始饮用。请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热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 解答: 11.如图8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 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 ,金 属箔开一定的角度, 金属箔开的瞬间电流向是

最新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上)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欲望较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个别同学的独特的学习方法更是值得推崇,学习较自觉,只有少部分同学较懒惰,但发展潜力仍然较大,很有希望带出好的成绩来,学生对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公式掌握较模糊,基础不牢,导致一些简易的题型也无法答对,但这几班学习中还是有个别的尖子生有培养前途,其余大部分学生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仍然有信心把他们带好,带出好的成绩。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为为本,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务处指导要求,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学习,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更多的学生提高物理科成绩而不懈努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过关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过关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B.10 ℃C.40 ℃D.100 ℃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 3.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第4题图) 4.如图是邵阳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

现象 5.深秋,屋顶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液化C.熔化D.凝固 6.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第6题图) 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8.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上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液化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升华现象 9.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冰棍是水凝固形成的 10.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试卷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沪科版中学生九年级试卷。 全套试卷共14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十二章使用(1份) 2. 第十三章使用(1份) 3. 第十四章使用(1份) 4. 第十五章使用(1份) 5. 第十六章使用(1份) 6. 第十七章使用(1份) 7. 第十八章使用(1份) 8. 第十九章使用(1份) 9. 第二十章使用(1份) 10.期中达标检测卷(1份) 11.期末达标检测卷(2份) 12.中考模拟卷(2份)

第十二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B.10 ℃C.40 ℃D.100 ℃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 3.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第4题图) 4.如图是邵阳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 5.深秋,屋顶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液化C.熔化D.凝固 6.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第6题图)

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8.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上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液化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升华现象 9.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冰棍是水凝固形成的 10.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 (第11题图)

九年级上册沪科版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图3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物理试题(沪科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吃冰棒解热 B .深秋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霜 C .夏天湿衣服晾干 D .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2.如图1所示为内燃机的能流图,则内燃机的效率可表示为( ) A.%100?=E E E E E 4321+++η B. %100?=E E 1 η C.%100?=E E E E 431++η D. %100?=E E 2 η 图1 3.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 A.汽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熔化吸热 4.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 .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D .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5.图2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将小灯泡和电流表的位置对换,则 A.小灯泡不会发光 B.小灯泡会被烧坏 C.电流表示数不变 D.电压表示数不变 6.下面图3中的四个电路图中哪一个与右边的实物电路相对应( ) A B C D 7.图4中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L 1和L 2两灯组成并联电路,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应是 A .S 1、S 2断开,S 3闭合 B .S 1、S 2闭合,S 3断开 ( ) 图 2 能 内 气 废有用机械能失损热散失 损械 机E 能内气燃E 1 E 2E 3 E 4

(完整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班级姓名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A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 B物体的温度由C t?1降低到C t?2时放出的热量: 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 (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二.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 J/(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