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一、委婉语概说

委婉语是一种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不同的表现,而汉语委婉

语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种。

委婉语不等于委婉和委婉修辞。“委婉”,用于行为,就是不直接去做,而用间接的方式

促成其事;用于表情达意就是不直接表述,用能够表示原事、体现原意、原情的方式、技

巧予以变通表达。

委婉语则是在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制约或作用下,为适应社会文化传统规范、风俗习惯

和交集主体的心理需要,表达者不直言其事或直说本意,而是选用具有与直白语所指或含

义相同的相关或约定俗成的语言手段和根据语境因素超常规地运用隐含本意的言语手段

(包括修辞手段与逻辑手段)来替换或转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委婉修辞是一种表达着为取得某种交际活动的成功,为接受者着想或追求美感而使用种

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系统性很强的语言现象,其中“典型表现形式”包括诸如“用典”、“讳饰”等十四中常见形式;“非典型表现形态”在诸如“比喻”、“借代”等十二种修辞

格中都有所反应,在赋、骈文、诗、词、曲、书信、奏表、散文等文体中表现得较为集中。而委婉修辞属于广义委婉语之列。1

二、委婉语的分类

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和手段各种各样,其类别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思考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一)委婉语的语言学分类

委婉语具有特殊的语义功能表现。可将其分为固定委婉语与临时委婉语两大系列,委婉

语也因此形成了一个由固定和临时两种具有不同语义特征和有机联系的语言系统。

1.固定委婉语

所谓固定委婉语,又叫语言委婉语,是指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

已经产生约定俗成含义、一听便知其意的委婉语。这种委婉语既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意义

的语言结构成分,又能反应出整个语言社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乃至价值观、道德

观等方面的内容。固定委婉语主要是由与直白语同义的词语构成的。固定委婉语具有规范

的形式,所谓规范(norm),根据R.R.K.哈特曼和F.C.斯托克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的解释,是指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形式。委婉语就是由人们的语言行为表现

出来并形成惯例规范的。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的专用于“死”委婉语词,据不完全统计就有

“物故、物化、逝世、去世、故世、谢世、仙逝、见背、寿终正寝”等。基督教徒在提及

上帝时使用Adonai(希伯来语,上帝),Dog,Dod或the All-knowing等委婉语词;民间在收获季节的早晨,忌说某些动物的名字,于是就讲“蛇、虎”等婉称为“长虫、大虫”等。

这些都是固定委婉语。

2.临时委婉语

临时委婉语,也称为言语委婉语,是指为适应社会文化传统需要和交际心理需要,表达

者现场临时突破语言的语法、语义规范,主要运用言语手段和逻辑手段进行隐含表达的一

种语言现象。如果说固定委婉语具有规范性,那么,临时委婉语则具有变异性。“变异”相

对于规范而言的。临时委婉语从语言结构形式上看是合乎语言的语法规范或规则的,但的

确是对语言的变异使用,而这主要体现在表达交际意图或题旨的语义上。固定委婉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约性”和“全民性”;而临时委婉语则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和“独创性”。

例如:

“哭啥子哟,死了,还不享福去了!”

……

我浑身颤抖了一下,我害怕,父亲会不会也打发我去“享福”。(京夫《娘》)2

例中,“享福”一词的含义本来是“生活得安乐美好”或“享受幸福”,但由于与上文

“死了”的组合关联,“死”的语义辐射到“享受”,“享受”就有了“死”的含义。这种组合关联造成语义变异,使词语或句子隐含了一种委婉语义,这就构成了临时委婉语。

(二)汉语语言委婉语的构成分类

语言委婉语又叫固定委婉语,言语委婉语又被称为临时委婉语。在委婉语的构成系统中,言语委婉语是对语言成分的创造或变异运用,它们中有些会逐渐固化,变成语言委婉语,

语言委婉语则是言语委婉语的一种积累,并构成一种规范表达。按照构成汉语语言委婉语

可分为以下几类。

1.语音委婉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避忌,一触及私隐不雅的语音,一触及与死相关不吉利的语音,就会产生刺激,让人感动不快。因此,人们往往用变音或避音的方法改读其音。

(1)为避不雅而变音

汉语中“鼻”古音为bī,今变音为bí。普通话中b声母阳平字都是入声演变而来的,而

只有“鼻”字例外,就是为避不雅之音而发生的音变。3

(2)为避不吉而变音

汉语中“徙”古音近“死”,按照古今音变的规律,今音本应为sǐ,同“死”,为避不吉,改读为xǐ。4

2.词语委婉语

现代委婉语分布广泛,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委婉词语的类型也有很多。有称呼职业的,描述体态的,说明疾病或诊疗的,表示生理或性爱的,表示称呼或人际关系的等等。

以表示生理的来讲,有“耳屎”婉称为“耳垢”,“大小便”婉称为“方便方便,走动走动”,“头秃”婉称为“谢顶”等等。

3.句式委婉语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一般不可能说一个词,往往要说几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为了取得委婉含蓄的表达效果,选择委婉词语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要考虑词语的组合形式、句子的表达方式是否得体,选择哪种形式把意思表达得含蓄、委婉很重要。为了达到

此目的,人们往往不直言其事,在句式上也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委婉表达格式。这种表达婉

转义的句式多用于建议、猜测、商讨类语义句中。

(1)疑问句式

疑问句一般是有疑而问,如果采用疑问形式,现实疑问程度较弱,则呈现一种猜测、建

2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3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1页

议及请求的意思,并不要求对方回答,就表示委婉语气。

如:你别玩电脑了,好不好?

你们开车来的,是吧?

你吃了饭再去,好吗?

例句中加入“是吧”,“好不好”,“好吗”来表示委婉,带有猜测、请求的意味。

又如,你存在的问题的确有点大,不是吗?

句中用反问的的句式来表达一种委婉的语气。

(2)祈使句式

用语气词“吧”“啊”的祈使句,语气比不用语气词的其实句轻一些弱一些,语调显得委婉和缓。常用的有“好吧”,“是吧”,“行吧”,“对吧”等。

如:给我倒杯水。

给我倒杯水吧。

给我倒杯水,行吧。

第一句其实句带有命令的语气;第二句加上“吧”,委婉了许多;最后一句,加上“行吧”,更加委婉,更带有商量、请求的意味。

(3)陈述句

陈述句是使用最普遍的句式,一般可以直接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性词语来表示委婉。

如:那也许是大家都没想到的。

大概这并不重要。

表达中往往加如“恐怕”,“大概”,“也许”,“好像”等来加以委婉达意。

陈述句中的否定句式表示委婉也比较突出。否定句式往往用间接的方式表达对他人观点、看法的不同意、不赞成。运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一般情况下可以舒缓交际气氛,较为顺利

地得到对方的认同,既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又可以尽量避免损害对方的自尊心和面子。

如:这戏还不差。

一场考试下来,分数并不低。

这种否定形式,是对正反对立的反义义项予以否定,不想说好、高等,却用“不”字否

定差、低等,通过否定形式,削弱肯定的程度,维护了现场气氛,因此产生了较好的效果。5

(4)复合句

复合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一个贯通全

句的句调组成。部分复句能用于委婉的表达,主要有假设、条件、转折、因果等逻辑关系

的复句。

如:如果时间许可,我一定会去的。

句中用假设委婉的表达当前否定的意愿。

又如,我看这建议很好,只是尚待进一步讨论其可行性。

句中肯定大局方式维护谈话气氛,用弱转的方式来补充说明对部分问题的不同意。

(三)委婉语的语义表现类型

从语义的情感表现来看,委婉语主要可分为一下四种类型:

1.语义的扬升

语义的扬升是有意利用夸饰的手法,对一些不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称,将原来表意不太好

的说成好的。在交际生活中为了满足交际双方的利益和心理需要,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们往往将一些令人不太满意的事物和现象尽量美化,使人产生一种美

好的感受。如在谈到某人胖时,人们便用“丰满、富态、发福”来表示,说到某人身体太瘦,便用“苗天、清秀”代替。6

2.语义的减弱

语义减弱是有意把原来可怕或过分的事物尽量用温和的方式来描述,将严重的失态尽量

予以“轻描淡写”的表达。这突出地表现在一些有关禁忌事物的委婉语上。最忌讳,最恐

惧的事是“死亡”,因而有关“死”的委婉说法特别多,其中不少便是采用了语义减弱的方

法来减轻人们的恐惧心理。如长逝、归天、过世等。

生活中出现的其他一些令人不快的事物或现象,人们也总会有意识地把话说得温和些。

如“失足青年”代替“犯罪青年”,“考试未被录取”说成“落榜”等。

3.语义的扩大

语义的扩大是使用外延较大或所指范围较宽的语词代指具体的或特定的事物,这样可以

使语言委婉。日常生活中,不直截了当地说不洁、不雅或其他不便直言的事物,因为如果

那样往往会令人尴尬、使人窘迫。比如,过去,人们常把与夫妇中的一方有暧昧关系的人

称为“奸夫、淫妇、姘头”或“情妇、情夫”等,现在则用外延范围广的词“第三者”来

指称。用“小心谨慎”婉指“胆小怕事”,用“后进单位”婉指“落后单位”,都是扩大了

词语的所指范围。这些委婉语与直截了当的话语相比,显然更婉转曲折,减少刺激性,增

强了话语的可接受性。7

4.语义的泛化

语言的泛化是将原来有其特定意义或所指的语词加以推衍或泛化来指称另一特定事物,这样就扩大了指称的范围。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等级森严,不同阶层人物的配偶具有特定

的称呼,如“天子之妃曰后,诸侯(的妻子)曰夫人,大夫曰孺子,士曰妇人,庶曰妻”。“天子有后,有夫人。”《礼记﹒曲礼下》可见“夫人”原是用于指称诸侯的妻子或指帝王

的妾,但现在“夫人”一词的意义得以引申,成了对别人妻子的雅称。只是一种不同时代

的泛化。8

三、结语

委婉语是个较宽泛的概念,从修辞上来讲几乎所有的修辞格都可用来构造委婉语9;从方

式和方法上来讲有语音手段、语法手段、文字手段、语用手段等;从委婉语的语言形式来看,它又包括单词、句子和篇章。委婉语的分类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结果呈现。当然对其委婉语的褒贬也不完全相同。语言的哲学就是艺术的哲学。10委婉语其实也是一

种艺术的表达,是人们审美天性的一种体现。至于运用委婉语的好处与坏处,其目的是好

是坏,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委婉语可以是对美的追求,也可以是虚伪的一种表现,就在于人们怎么思考,主要是在什么情境下说,怎么说,为什么说的问题了。毕竟事物都

是多面性的,很多判断也是不能绝对的。

6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

7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6页

8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6页

9李世孝,刘辰诞.委婉语构造手段中的修辞格手段[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增刊):10-12;9

参考文献:

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版

李世孝,刘辰诞.委婉语构造手段中的修辞格手段[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增刊):9-12页

[意]克罗齐:《审美原理》,朱光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使用委婉语的目的

使用委婉语的目的 Judith S. Neaman and Carole G. Silver 产生委婉语的动机就和人类情感变化一样多变和普遍。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恐惧和安抚神秘力量的强烈欲望主导着全人类,这极有可能是委婉语使用的首要原因。这些潜在的动机如今以微妙且无力的形式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在句子里加入这样的短语“knock on wood”①却从没想过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邪。我们也屈服于害怕所引起的其他形式,害怕违反社会和道德准则,我们称自己的爱人为COMPANIONS②,以此来伪装不依惯例或社会不容的人际关机的自然属性。对特定疾病的恐惧,比如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性病,癌症,心脏病,中风等等使我们创造出大量委婉语的新词汇。我们也因各种类型的DISABILITY③和外形的缺陷而产生恐惧,那个词本身就是个委婉语。尽管我们害怕这些缺陷,但我们同样害怕这些缺陷给我们带来的社会排斥。 现代委婉语使用的另一个动机是因为我们有避免冒犯别人的强烈欲望。由于害怕造成心理创伤,我们使用一些较为和善的词,比如,我们与其说DISCONTINUE ④员工不如“fire④”员工。我们急切地去避免挫败自己或他人的自我,因而经常创造委婉语来奉承他们,比如给人们,地方和工作冠以过分夸大的头衔。“professor”这个词属于服务员,魔术师,蛇油销售员以及学者这几类人的称呼,“institute”和“college”这两个词应用于自动机械师,电视维修师,理发师,干尸技师等等培训学校。 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感伤化是委婉语创造背后的一个经常存在的动力,正如我们用THE LITTLE WOMAN⑤指代“某个妻子”,用THE GOLDEN YEARS⑥指代“老年”。本着语言的直白坦率,如果这种多愁善感的趋势渐渐消失,最终将会被创造新委婉语的动力所取代。因为委婉语的本质属性就是变化,我们现在使用的委婉语当然是一个时期的变化,仔细观察我们在哪个地方会转变语言的注意力将会非常有趣。这注意力会是关于战争,电脑,人类情感变化还是迄今为止还从未考虑的主题呢?(选自和善的语言:委婉语百科全书)

委婉语开题报告

沈阳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A Pragmatic Study of English Euphemisms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系部:英语系 专业:英语(国际商务方向) 学生姓名:冯娜娜 指导教师:张楹 开题时间:2011 年 1 月 4 日

沈阳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指导教师张楹设计(论文)起止时间2010.11.22-2011.6.10 学生姓名冯娜娜专业、班级英语(国际商务方向) 071 学号06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不断增多,因此人们也就更加注意语言的使用技巧。人类在长期活动中,对一些必须表达的事物,因忌讳、礼貌、掩饰等心理的作用,不愿直言其事,以求吉避凶,免去交际中的不快,通常采取迂回婉转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完成交际。在这种表达的方式中,人们就广泛的使用了委婉语。委婉语是世界各种语言文化普遍运用的一种语言修辞现象。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以及和平年代人们保持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切身需要,相应地带动了委婉语的发展。 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主要采取顺应理论,包括说话人角色;对话双方的情感以及对人礼貌、受人尊重的心理需求;社会地位、性别、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以及该群体的道德观和价值体系;还有会话发生的物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及时地反映人们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同时又时刻受其生存环境的社会要素的制约,而委婉语就是语言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人们不断地社交活动中,它都有着无法估计的现实意义,它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融洽,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委婉语的运用换句话说,可以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它能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载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委婉语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使用的频率不断增加,涉及到社会及个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因此了解委婉语的使用手段和语用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动态 委婉是语言使用中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英语委婉语是一种用曲折的方法表达说话者思想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作为英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委婉语一直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多年来,语言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我国英语委婉语研究者邵军航和樊葳葳在《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中,对委婉语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他们指出委婉是一种心理现象,虽然构成委婉语的手段不同,其机制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表达方式有所区别:通过转移听者的注意焦点、分散听者的注意力,以使听者在头脑中唤起不同认知意象;阻断听者的理解过程,是被禁忌的概念所引起的冲击在听者努力修复理解的过程中减弱。美国学者Neaman和Sliver在词典

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来源:《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作者:刘瑞琴,张红 摘要: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中的使用历史由来已久。委婉语产生的主要的心理基础是“忌讳”和“文明礼貌”。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特别是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人们为了避免引起不快、减轻交际压力、对某些概念火事物总是避免直接提及;谈论到某些话题或使用某些词语时,大都采用不同程度的“回避”,以避免引起不快,不满或有可能损害感情或关系的语言。为了达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人们就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用一些模糊或听起来顺耳、令人愉快、彬彬有礼的词语。这种语言现象就是委婉表达法{euphemizing}.委婉语表达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策略,是交际双方表达情意的重要桥梁,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艺术。委婉表达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又应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交际活动中,可以说,委婉表达法与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密不可分。由此,在不同文化中产生了大量的委婉语{euphemism}.英汉委婉语的产生也是如此。 关键词:委婉语回避迂回曲折。 1.英语委婉语{euphemism}的定义 英语中的委婉{euphemism}一词,是从希腊语借用而来的。在古希腊语中,emus为“好”“听起来好”的意思,phase为“说话”的意思。两部分合起来的字面意思就是“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将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意思是“用一种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New Edition}中对euphemism作了比较详尽的解释:use of other, less exact but milder or less blun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words required by truth or accuracy: “Pass away”is a euphemism for “die”.“Queer” is a modern euphemism for “homosexual”.这段解释的意思是说,委婉语使用一些不太准确的、较委婉、温柔和或者不那么直率的词语取代另一些事实上就是那么真切的词语,如用pass away{去了}代替die{死},queer{奇异的}代替homosexual{同性恋的}。英语euphemism 就是用一种比较温和悦耳、婉转含蓄的说法,去代替比较粗鲁刺耳、令人不快、伤心或不宜直言的说法;或者是把话说得转弯抹角,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一些。例如: And ,it being low water, he went out with the tide.正是退潮的时候,他跟水一道去了。---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He went out with the tide是he was drowned的委婉说法。关于“死亡”,英语中有许多委婉说法:pass away, to be no more, to be gone, to go west, to fall asleep, to lose one’s life, to breathe one’s last, to meet one’s Maker, to go to glory等等,正像汉语中也有“作古”“去世”“逝世”“与世长辞”“不在了”“归西”“长眠”“停止呼吸” “升天”“会见祖先去了”等不同的说法。 In private I should merely call him a liar. In the press you should use the words:“reckless disregard for truth.”and in Parliament——you regret he“should have been so misinformed”. 在私底下,我就会干脆把他叫做撒谎者。在报刊上你却要用这样的字眼:“粗心大意地忽视了事实”而在议会里—你就要表示遗憾,因为“竟然得到了如此错误的信息”。——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2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3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4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 5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6 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 7 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 8 作家的病态心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9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 10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 12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3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 14 中法餐桌文化对比 15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 16 跨文化非言语交际失误分析 17 《简爱》中“愤怒”情感隐喻研究 18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 19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20 Pragmatic Analysis of Dialogues in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Viol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Observanc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21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 22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 23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24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Gift-giving Customs 25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26 血性意识—D.H.劳伦斯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27 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28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 29 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30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31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32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 33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34 谁在说话?——论作者-叙述者和译者-叙述者在原本和译本中的叙述声音的不同处理 35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 36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37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38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39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40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41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

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 【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各种社会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探讨了委婉语的特征和语用功能,展示了委婉语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委婉语; 社会因素; 语用因素; 语用功能; 交际过程 一、委婉语的形成与发展 委婉语是与所有时代相联系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委婉表达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历史时期,委婉语的应用受到使用者和语境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特征。委婉语在古代的时候就产生了。而到十八世纪委婉语的运用出现了高峰。随着中产阶级的数量急剧增加,委婉语也大量出现并且加速得到加速发展。委婉语随社会而变化,也有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不少英语委婉语经人们的长期使用,成为了固定表达,并且成为了英语词汇,被人们广泛使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交流的语言。 二、英语委婉语的特征 1. 含蓄性 委婉语的最大特征就是含蓄性。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故意用一些礼貌用语或一些缓和的语气词,或以曲折,隐晦,回避,淡化的方式成功的实现交际目的。如:Don’t you think it is better to have a rest now?这句话体现出礼貌暗示的特点。 2. 习惯性 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语言心理习惯,语言使用的倾向要受语境的制约,而且这种倾向在具体的语境中还会有所改变。任何语言的心理习惯都是人们对他周围的社会文化认知的结果,并形成一定的规律。虽然委婉语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但熟悉英语的人很容易就听出言下之意,而且能被大众接受。不少英语委婉语经人们的长期使用,成为了固定表达,并且成为了英语词汇。而且随着使用的广泛和普遍,这些表达方式越来越体现出口语化的特点。 3. 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委婉语。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沉淀各异,委婉语也必然也存在相当的差异。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英语中的委婉语也体现出它特有的民族性特征。比如在西方人的眼里,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一切与私生活有关

浅谈语言及文化中的委婉语和禁忌语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种辩证关系,每一种语言都是其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既服务于文化又反映了文化的需要。这篇文章仅谈论语言中的两个小方面-委婉语和禁忌语,并以此来研究他们如何在多方面反映文化。因此本文着重于讨论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定义及其他们的关系,委婉语的交际目的以及委婉语的语用特征。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委婉语的使用,以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现实感。关键词委婉语禁忌语交际目的语用特征每个国家的语言是其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化对语言也有种内在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所以语言和文化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文章就从研究委婉语和禁忌语来看语言如何影响文化,以及常见的禁忌语及运用委婉语的目的和语用特征。一、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定义及其关系 Taboowords (禁忌语)这个词最初用于波利尼西亚,当时禁忌语和宗教有着一定的联系,宗教仪式中的一些语言是神圣的,在其他场合就是禁忌语,如果使用就是亵渎神灵。后来禁忌语就定义为: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的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禁忌语在说英语国家里同样存在,但一些禁忌语和宗教是没有联系的。比如,性,性器官,排泄物。说英语的人都避免(fuck)性交,(prick)性器官等类似的词语。一些人甚至把 breast (乳房),也称作为禁忌语。(Shit)粪便,(fart)放屁,这样的词一般也是受过教育的人所避免的。禁忌语的存在就促进了委婉语的产生,因为委婉语能很好的代替禁忌语。所以委婉语和禁忌语是同一交际中的两个方面。委婉语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比喻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委婉语广泛用于工作,报纸,杂志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另外,委婉语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委婉语和禁忌语对学好语言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委婉语这个的单词来源于古希腊。前面一部分eu 意思是good(好的),后面一部分phemism意思是speech(言语),所以整个单词euphemism 的意思就是(好听的言语)。委婉语是一种用无害或悦耳的词语替代那些较直接或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饰手段。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比用portly(发福的)和full figured(丰满的)来代替(fat)肥胖。二、使用委婉语的目的无论是在写作还是在说话中修辞都是一种工具,而委婉语作为一种比喻语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想使用这种语言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在现实的表达中,我们使用委婉语就是想突出它的目的性,或者是想表达一种语用效果。常见的禁忌语及使用委婉语交际有以下三个主要目的:(一)第一种目的——避讳委婉语的产生与古代社会中某些原始信仰遗存下来的语言禁忌有关。人们由于对不理解的神秘力量的恐惧而形成了一些消极的防范措施,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语言禁忌。为了避免想象中的不利后果,在某种场合不讲某些话,而采用避讳的说法或词语(委婉语)去代替。语言禁忌的内容多是人们生活中充满偶然的、无法把握的东西,如未来命运、生死、吉凶等。由于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或畏惧,或者因为神灵神圣不可侵犯,或者认为神灵太神奇可怕,所以使用委婉语。英语世界中的人不敢擅自使用上帝的名义,便用jeepers (天呀)和gosh(天哪)代替Jesus (耶稣或主)和God(上帝)。无论西方东方,“死”都是人们很忌讳的一个词语。在英语中,人们一般不直截了当地说die(死),而是把die委婉语,例如(pass away)离去,(toanswer thelast cal 了)应答最后的呼唤,perish (谢世),expire(断气),emit thelast breath 呜呼哀哉,endone's days (寿终正寝)。fall asleep(睡觉)、rest (休息)、depart (去了)、jointhe(great)majority(加入群体)、be gone(走了)、go to heaven(进天堂)、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进入上帝的怀抱)、jointheangels (加入天使的队伍)、begonetoabetter land (去了圣地)、quit theworld(离弃了世界)、depart fromthewor- ld (离开世界)、breathe one's last(最后一口气)、go to another world(去了另外一个世界)、go to one's home(回老家)、trou- blesbeover now(结束苦难)等等。我们用这些委婉语不仅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而且不会对听者心理造成害怕和痛苦,可以说文解字 318 安徽文学 2008 年第期 8 使听者心里更加舒服。如果我们直接说某人(die)死了,不仅表

委婉语认知开题报告

委婉语的认知角度 学生:张娥 指导教师:潘正华 教学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专业方向:语言学 1课题来源 本课题:委婉语的认知角度,作为多年来对隐喻研究这一大课题的一个新的小分支,来自于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之一,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题。 2 课题的目的,意义,所属领域和研究现状 2.1 课题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委婉语的认知角度着力于研究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发展和生成动力,并通过分析具体语境中委婉语使人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委婉语的生成过程及其意义,以便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能够选择应用合适的委婉语。使委婉语更有效的服务于人际交流。 委婉语作为一个修辞格,我们倾向于采用“替代”说,因为从语言层面来看,委婉语就是“用一种在使用者看来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替代’可能会令听者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委婉语的运用能反映出心智主体选择性地使用喻体来替代本体的思维过程,突显了主体的意向性。由此看来,委婉语具有显著的认知意义,人的认知能力影响到对委婉语的创造使用,反之,委婉语的创造使用对人的认知能力会有积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委婉语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委婉语的本质和构成机制,对于主动地,自由地,准确地运用语言有积极地意义。 2.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语言中的润滑剂,在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委婉语的产生与使用是与人类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及理论对英语委婉语委婉效果产生的内部心理机制的探究无疑是在研究英语委婉语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1980年,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发表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而委婉语作为隐喻的一个分支也由此成为国外众多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学者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也日趋高峰。陈原(1983)在其专著中专门探讨了委婉语。束定芳(1989)运用语用学理论较全面的论述了委婉语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李国南(2001)曾用符号,思维和所指自然的关系来说明委婉语是怎样达到委婉效果的。21世纪后,国内涌现出许多从认知的视角来研究委婉语的文章,如:王永忠(2003)的《范畴理论和委婉语的认知理据》,邵军航,樊葳葳(2004)的《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以及刘越莲(2010)的《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等等。他们均从认知的某一方面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据有关学者调查, 国内有关语言学的刊物发表的有关隐喻的论文已近百篇,其中关于委婉语的论文占去大半。随着国外有关隐喻研究的迅速发展,以及认知观隐喻

英语委婉语的分类

英语委婉语的分类-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根据英语委婉语所使用的内容对其做出分类,以便英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英语委婉语分类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禁忌是人们对语言的迷信和崇拜,认为语言与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不吉祥的话语能招致不吉祥的事情发生,这就使人们对不好事情的禁忌心理转化成了对语言的回避。既然有语言的禁忌,那么委婉语的产生就很自然了。例如,“死”的委婉语有“逝世、长眠、安息、归天、殉职、捐躯、牺牲”等。英语中“死”的委婉语也有很多,如be called to God、be called home、pass away、final sleep、in heaven、rest in peace 等。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使人更易接受。 二、委婉语的概念 英文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说法)。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中听的言词都是委婉语。委婉语涉及民族、历史、文化、心理、语境等方面,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三、委婉语的分类 1、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委婉语。有一些禁忌事物像生、老、病、死、葬、等,如果直接表达会给人粗鲁、生硬、刺耳的感觉。反之,如果用典雅、含蓄、的方式间接表达,那就不会使人不悦。例如,在西方年龄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人一旦变老就意味着对社会无用了。于是,人人讳言“老”,故老人(old people)常称为the elderly、senior citizen、venerable people、get on years等;怀孕(pregnancy )会用awkward、eating for two、an expectant mother、 full of heir等来表示。 2、与礼貌相关的委婉语。委婉语还常常用于不能说或不想说的话语中。当人们不愿直接说出来,使用委婉语是为了表示礼貌,为了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称。如身体缺陷,肥胖的(fat)常用big、plump、stout或over-weight;清瘦的(thin)用slender或slim;丑陋的(ugly)则是ordinary、homely或plain;聋的(deaf)说成hard of hearing;如厕是do one’s business、 ease oneself、powder one's nose、wash one’s hands等。 3、与政治相关的委婉语。近年来,委婉语更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人们在社交活动,政治事务、商贸合作中广泛使用,而且不断产生一些新的委婉语。如穷国(poor nation)说成developing nation;穷人(poor people)用low income;失业者是forgotten man;流浪者为shopping bag lady;在美国称黑人为African American,印第安人为Native American,墨西哥人为Mexican American,一方面显示大家平等,另一方面皆冠以美名以便于各民族的团结。 4、与职业相关的委婉语。为了将传统意义的“低下职业”体面化,生活中必须使用一些行业相关的委婉称呼语,如服务员(waiter或waitress)称为dining-room attendants;售货员(salesman)说成customer’s

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相似性研究

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相似性研究 摘要:从语用学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揭示出英汉委婉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相似性,都具有避讳、雅化、礼貌、掩饰及淡化和夸张功能。 委婉语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思想的语言在英、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极为广泛,是进行语用研究的很好语料。英、汉委婉语作为一种文化限定词,虽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委婉语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交谈中凡是涉及到说出来有可能令人感到难堪、不悦甚至反感的言语,人们通常都采取曲折、委婉、含蓄的说法来表达,让交谈双方能从心理上淡化甚至消除某些不愉快,从而达到容易接受的目的。从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来讲,英汉委婉语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避讳功能、雅化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及淡化和夸张功能上。一、英汉委婉语避讳功能的相似性委婉语的产生源于语言禁忌 (Language Taboo),语言禁忌源于人类最初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困惑和误解。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因对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火山地震以及人和物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不理解,故幻想创造了神,认为神是万物的主宰、祸福的根源。因此,神灵不可亵渎,与神灵有关的东西都应被尊为灵物,被列为禁忌,不可冒犯。英语中,God(上帝)、Satan(魔王撒旦)等均有婉称,汉语中有国讳、圣讳、官讳或家讳。疾病与死亡为人之大忌,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忌讳疾病与死亡,所以在交际时都尽量回避这些字眼,以婉言称之。 (一)有关“死亡”的委婉语 人们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大量存在。如:pass away(逝世), be no more(不在了),dep art(去世),be gone(走了),join the majority(会见老祖宗去了),go to west(归西了),go to glory(升天了),go to meet one maker(见上帝),to be at peace(平静了),the final departure(最后离去),final sleep(最后一觉),to go to one S long home(回到永久之家),to have found rest(得到安息),in heaven(在天堂),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等。与之相对,汉语中有:“去世了”“仙逝了”,“到极乐世界去了”,“逝世”,“谢世”“过世”,“下世”,“不在了”,“走了”,“过去了”,“离开了我们”,“毙命”,“归天”,“长眠”,“与世长辞”对特殊人物还有专门的术语,如:和尚死了叫“圆寂”,皇帝死了叫“驾崩”,诸侯死了用“功甍”,妻子死了叫“断弦”,为了守节而死叫“玉碎”,执行公务而死叫“殉职”,为正义而死叫“牺牲”等。“死亡的委婉说法还有: to 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 出席最后一次点名to be written off 被勾销 t0 fall 倒下 to fire one s last shot 射出最后一发子弹

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其应用

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其应用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1)委婉语的特点;2)委婉语的几种表达方式;3)夸张性委婉语和缩小性委婉语在社 会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委婉语特点应用 一、委婉语的定义 在一定的文化中,参与交际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 回避谈论某些话题或避免使用某些词语,人们不愿、或 不能、或不敢随便谈及那些话题或使用那些词语,于是 就用一些模糊的或听起来顺耳的说法或词语来代替,这 些词语或表达法就是委婉语(euphemism)。委婉语的应 用非常广泛,美国学者休·劳森(Hugh Rawson)曾说:委 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致我们中间没有谁 ——即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 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euphemism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 (= good, sounding well,好听的)和词根pheme (= speech or saying,话语或说话)。euphemism字面意义就是“用好 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即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or in a pleasant manner。《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1979)对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语言 与语言学辞典》认为委婉语是:用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 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 表达法。 二、委婉语的特点 1.时代性。同一个事物,同一个意思,在不同时代往 往有不同的委婉表达法。几百年前,英国上流社会可能 是神经过于敏感,也可能是假正经,一般不直接提及“裤 子”一词,以避免想入非非,或想到某些行为。于是他们 在交际中就用了如下一些关于“裤子”的委婉语: indescribables(不能够描写的东西);one-must-not- mention-' ems(决不可以提及的东西);unspeakables (别说出来的东西)或sit-upon' s(供你垫着坐的东西)。 如今看来,这些表达荒唐可笑,是不会有人再如此这般 使用了。“怀孕”一词在许多文化中都有避免直接提及的 委婉表达法。据有关学者统计,英语中曾先后有如下一 些委婉表达法。(陈原,1980) She has canceled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 (1856)(她取消了她所有的社会交际。) 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1890)(她处在 很有兴味的情况中。)

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由George Blunt 在16 世纪80 年代提出。在希腊语中,委婉语原是指“好兆头”或者“吉祥的话”等。直到现在,对委婉语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而言,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用一个无意冒犯的、令人愉悦的表达来代替另外一个直接的、使人不快的表达,也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2]。为了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和效果,人们往往尽量避免提及一些粗鲁无礼的或人们避讳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 37.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着认知语言学科的发展,从转喻的角度来剖析委婉语的构成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Lakoff&Johnson 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1],为委婉语构成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2] Neaman, J.S. & Silver, C.G. Kind Words—A Treasure of Euphemism [M]. New York: Facts on File. World Publishing Corp, 1983. Rawson Hugh认为委婉语是使用温和、惬意或迂回的词汇替代粗鄙、痛苦或无礼的说法。 5 Rawson,H.,1981,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Other Double-talk,Crown Enright(1985)认为世界因受到阻碍而停止运行,人类因不用委婉语的表达方式而充满敌意。Enrigh, D.J. 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 New York,1985 Hudson(1980)认为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几乎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诩言谈最为直截了当的人,每天都在使用委婉语。 Hudson, R. A.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从本质上说,禁忌语因为禁忌而产生,委婉语由于禁忌语而存在。但是由于时事的变迁,自然物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一、委婉语概说 委婉语是一种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不同的表现,而汉语委婉 语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种。 委婉语不等于委婉和委婉修辞。“委婉”,用于行为,就是不直接去做,而用间接的方式 促成其事;用于表情达意就是不直接表述,用能够表示原事、体现原意、原情的方式、技 巧予以变通表达。 委婉语则是在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制约或作用下,为适应社会文化传统规范、风俗习惯 和交集主体的心理需要,表达者不直言其事或直说本意,而是选用具有与直白语所指或含 义相同的相关或约定俗成的语言手段和根据语境因素超常规地运用隐含本意的言语手段 (包括修辞手段与逻辑手段)来替换或转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委婉修辞是一种表达着为取得某种交际活动的成功,为接受者着想或追求美感而使用种 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系统性很强的语言现象,其中“典型表现形式”包括诸如“用典”、“讳饰”等十四中常见形式;“非典型表现形态”在诸如“比喻”、“借代”等十二种修辞 格中都有所反应,在赋、骈文、诗、词、曲、书信、奏表、散文等文体中表现得较为集中。而委婉修辞属于广义委婉语之列。1 二、委婉语的分类 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和手段各种各样,其类别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思考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一)委婉语的语言学分类 委婉语具有特殊的语义功能表现。可将其分为固定委婉语与临时委婉语两大系列,委婉 语也因此形成了一个由固定和临时两种具有不同语义特征和有机联系的语言系统。 1.固定委婉语 所谓固定委婉语,又叫语言委婉语,是指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 已经产生约定俗成含义、一听便知其意的委婉语。这种委婉语既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意义 的语言结构成分,又能反应出整个语言社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乃至价值观、道德 观等方面的内容。固定委婉语主要是由与直白语同义的词语构成的。固定委婉语具有规范 的形式,所谓规范(norm),根据R.R.K.哈特曼和F.C.斯托克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的解释,是指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形式。委婉语就是由人们的语言行为表现 出来并形成惯例规范的。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的专用于“死”委婉语词,据不完全统计就有 “物故、物化、逝世、去世、故世、谢世、仙逝、见背、寿终正寝”等。基督教徒在提及 上帝时使用Adonai(希伯来语,上帝),Dog,Dod或the All-knowing等委婉语词;民间在收获季节的早晨,忌说某些动物的名字,于是就讲“蛇、虎”等婉称为“长虫、大虫”等。 这些都是固定委婉语。 2.临时委婉语 临时委婉语,也称为言语委婉语,是指为适应社会文化传统需要和交际心理需要,表达 者现场临时突破语言的语法、语义规范,主要运用言语手段和逻辑手段进行隐含表达的一 种语言现象。如果说固定委婉语具有规范性,那么,临时委婉语则具有变异性。“变异”相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3)

第22卷第1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1V ol.22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2004年第1期)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 o.12004 收稿日期:2003-06-23 作者简介:徐长扬(1945-),男,湖北宣恩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法。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徐长扬 (湖北民族学院大外部,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均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既有相同之点,但更有不同之处。委婉语作为语言客观存在的一部分,折射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族心理的历史沉淀和深层构建。研究英汉委婉语,对研究修辞学、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等都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1(2004)01-0106-03 引言 在社会语言交际过程中,由于说话的环境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各异,人们在遇到难言之隐或令人难堪的场合时,往往不直截了当地道出个中真由,而用委婉、含蓄、模糊的方式把它烘托出来,以达到恰当、轻松自如、大方得体地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的目的。委婉语这一修辞手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发展,并为社会语言交际服务的。英汉文化中都存在着委婉语这一语言现象,它们既有相同之处,但更有相异之特点。 英语中的委婉语(euphemism )源自希腊语,由 词头“eu ”(good )和词干“phemism ” (speech )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 )或优雅说法(good speech )。汉语中的委婉语解释为:语言婉转,态度诚恳,即用一种不能明说,即用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由于委婉语的特殊修辞风格和它作为现实生活中语言交际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当今社会,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喜欢直言不讳,他们讨厌装腔作势,特别是在口头交际过程中如此。但是,在较正式场合则尽量使用委婉语。从总体上而言,委婉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各个领域。本文仅从委婉语中最有代表性的政 治、人们的心理因素和生理现象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及官方语言中的委婉语 1.汉语委婉语分讳饰和婉曲。讳饰指表达观点时,不直接说出犯忌讳的事情,而采用委婉修辞代替的方法。如在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云淡天高》中有这么一段夫妻谈话,一位即将退休的省人大副主任的妻子为了给刚从部队转业的女儿安置一个满意的工作,对其丈夫说:你革命一辈子,你这只蜡烛总是照别人,你这只蜡烛现在已经快耗尽了,能否让女儿也沾点光。其委婉意思是叫其丈夫凭借地位走走“后门”。婉曲指运用委婉曲折的说法表达本意的修辞方式。如:2003年6月,中国主席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布什就台湾问题时指出:……中方希望美方恪守承诺,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语言委婉曲折,令人深思。毛泽东同志是一名伟大的语言大师,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此处毛泽东同志没有直说司徒雷登“处境孤立”和“灰溜溜滚回美国”,则说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和“夹起皮包走路”。语言委婉,回味无穷。  6 01

浅谈-英语委婉语特点其应用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其应用 中文摘要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些不能直截了当说出来的话。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有些词语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讨厌或令人害怕,如果直接表达出来会给人一种粗俗、轻浮、无礼的印象。因此在一些场合为了避免难堪,或减轻对人的感情伤害,人们创造了委婉语。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在很多领域,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委婉语,这和世界上多数地区是一样的。本文着重介绍了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人们使用这些委婉语的原因。 关键词 英语委婉语;特点;应用 Abstract In every society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that are supposed to be unspeakable. A fair number of words make someone embarrassed、unhappy、dislike or fear when used in munication. If we express the meaning in the direct way, we will make such impression which is vulgar, frivolous, and impolite. In order to avoid the embarrassment or ease the sting of harsh words, man has created euphemisms. In western cultures, many of the fields that people tend to euphemize widely are not different from anywhere in the world.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修辞手法-委婉语

6. 委婉语 EUPHEMISM 1. 定义 Euphemism: A figure of rhetoric by which an unpleasant or offensive thing is described or referred to by a milder term (CD); A polite, tactful, or less explicit term used to avoid the direct naming of an unpleasant, painful, or frightening reality (WED);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avoid saying another word or phrase that is more forceful and honest but also more unpleasant or offensive (CIDE). 英语Euphemism (委婉)一词源于希腊语euphemismos,意即good speech (吉利话或好的说法)。作为一种修辞格,Euphemism (委婉)指的是以较文雅、悦耳或温婉的说法来代替粗野、刺耳或直露的说法。它能借助语音、语法、词汇及其他修辞手段,得体地表达生活中那些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厌恶或令人恐惧的事物。其主要修辞作用是在语言表达上减少刺激性和敏感性,从而起到一种缓冲或美化作用。 英语委婉语数量众多,其运用范围涉及到社会生活诸领域,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表达方式 1)有关疾病、残疾、衰老、死亡的委婉语

疾病 soft in the head头软了( 实指疯mad ); the big C大写的C、long illness长期之病 ( 实指癌cancer ); Hansen’s disease汉森之病 ( 实指麻风病leprosy ); irregularity不规则 ( 实指便秘constipation ); heart attack心脏状况( 实指心脏病heart attack disease ); problem skin皮肤有问题 ( 实指粉刺acne ); mental hospital / mental hospital精神病院 / 精神健康中心( 实指疯人院madhouse ); look off colour气色不好 ( 实指身体有病 ); social disease社会病 ( 实指艾滋病 )。 残疾 在学校里,把disabled students (残废学生)婉称为special students (特殊学生);把the crippled婉称为the handicapped (走路不方便的人);把blind students (盲学生)婉称为visually retarded students (视力有毛病的学生);把deaf (聋)婉称为hard of hearing (听力有困难);把stupid students(愚蠢学生)婉称为slow learners (学得慢的学生)或under-achievers (智力不发达的学生);把He is dull (foolish)(迟钝)婉称为He is a bit slow for his age;把foreign students外国学生)称为international students,以避免把他们看成外人。 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