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新进展(精)

心肺复苏新进展(精)
心肺复苏新进展(精)

心肺复苏新进展(1)

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有研究证实: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如果在4min内进行有效现场心肺复苏,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min,成功率仅为4%。因此,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近20年来,心肺复苏技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进步,1999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肺复苏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大会在美国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与心肺复苏指南2000相比,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进一步在循证的基础上,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普及使用。为了让广大读者掌握心肺复苏新动向,现叙述如下。

1 基本生命支持

1.1 心脏骤停的识别

能否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检查颈动脉搏动来确定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是很困难的。据文献报道,10秒内只有16.5%的受试对象能准确判断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情况。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对于非医护人员简化了检查脉搏的过程,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作出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新的改进除根据以上判断外,还包括若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为心脏骤停,即应做CPR。急救人员应该询问旁观者关于倒地病人生命体征表现,特别应注意临终呼吸的识别,并将其作为心脏骤停的标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建议在行CPR前不再要求非专业急救人员将检查颈动脉搏动作为一个诊断步骤,只检查循环体征。但对于专业急救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而且检查颈动脉所需要时间应在10秒钟以内。

1.2 清除呼吸道异物

以往心肺复苏中认为开放气道前应常规用手指清除口中及咽部异物,但在实际临床观察中发现心脏骤停患者中,口咽部有异物者所占的比例很小,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若常规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的话,必将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影响复苏效果。因此,心肺复苏指南2005中明确提出,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仅在口咽部能看到固体物质,怀疑阻塞气道时才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

1.3 开放气道

2005指南指出:无论患者是否受伤,非专业急救者均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患者气道。不推荐双手推举下颌法,因为非专业急救者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很困难,同时,它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打开气道的方法,而且还会引起脊髓移动。当没有证据表明患者头或颈部受伤时,专业救护者可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如果专业救护者怀疑患者颈部脊髓损伤,应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来打开气道。在CPR过程中,第一位的是维持患者气道开放,并提供适当通气。因此,当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不能打开气道时,应使用仰头举颏法。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使用人工脊髓制动而不是使用制动装置。

1.4 检查患者呼吸

在气道打开后,通过看、听、感觉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对于非专业急救者,不要自信能检测到正常呼吸;对于专业急救者,如果不能在10秒钟之内检测到适当的呼吸,应先对患者进行2次吹气。对于非专业急救者,不愿意或不能给患者紧急吹气,则应立即开始胸部按压。

1.5 人工呼吸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提出:当检查发现患者没有呼吸时,立即给予2次紧急吹气,每次吹气超过1秒钟;在CPR过程中,各种通气方式包括口对口、口对鼻、面罩通气和高级气道通气,均推荐持续1秒钟,以使患者胸部起伏,每次吹入气量成人约为800—1200ml,儿童吹气量以胸廓上抬为准。当进行了进一步气道干预(如气管内插管和气食管联合插管等)后,2人进行CPR的吹气频率为10—12次/min,有脉搏而无呼吸者,每5秒钟吹气一口(10-12次/min)。不管是否进行高级气道干预,每次吹气时间应超过1秒钟,每次吹气应该可见胸部起伏。在紧急吹气过程中,每2分钟评价1次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钟。由于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过程中可能传播疾病等因素,口对口咽导管通气或简易呼吸器已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对于不愿意进行口对口或口对导管人工呼吸的救护人员,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中提出可单纯进行胸部按压。

1.6 判断病人有无脉搏

对于非专业急救者,如果意识丧失的患者没有呼吸,就可假定为心脏停搏。

对于专业急救者仍需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脉搏,但检查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钟,如果在10秒内不能确定脉搏,就开始胸外按压。

1.7 有效的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些研究提出应把心肺复苏的ABC 程序改为CAB,才能进行有效复苏。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中未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和速率、胸腔完全恢复状态,以及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则强调进行CPR时,要有效的胸外按压才可能产生适当的血流,要求急救人员应“用力和快速地按压”。按压位置位于剑突下切迹两横指以上,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有研究表明,高频率按压与旧频率按压相比,可增加心输出量,提高主动脉和心肌灌注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提高24小时生存率。胸部按压深度至少4—5cm,每次按压后应让胸部完全回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1,达到有效按压。研究提出,旧的5∶1或15∶2的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由于复苏过程中多次中断胸部按压,影响了心输出量和血流速度,不利于复苏成功。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提出,单人对婴儿、儿童或成人进行CPR时,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

30∶2,双人对婴儿、儿童仍为15∶2,每2分钟或5个CPR循环后检查复苏效果。对于心胸术后早期或胸腹已经开放时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应考虑开胸心脏按压。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读书人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1.8 除颤

成功电除颤取决于从室颤发生到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理想的除颤时间应在发生室颤或心脏骤停2分钟内进行。除时间因素,仍需选择适当的能量。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对成人首次除颤电能为200J,若首次无效,再以200-300J行第二次除颤,无效时,再以360J行第三次除颤。经过3 次连续除颤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强调

若现场有AED的条件,应尽快使用AED电击除颤,且只需除颤1次,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AED最大特点是电击除颤自动化程度提高,可由非医务人员和初级救生员操作使用。若确定患者意识丧失、无脉搏就可将AED置于患者胸壁上,AED能识别出VT或VF,并可自动除颤。研究表明,每延迟除颤1分钟,除颤成功率减少7%—8%。若不能立即实施电击除颤,可进行1次心前区叩击和1.5—3.0minCPR。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提出,不论是终止短时间还是长时间室颤,非递增和递增能量双向波除颤都是安全有效的。复苏过程中应优先评估是否需要除颤,在除颤器到达前进行CPR,尽量不中断胸部按压。

2 高级生命支持

2.1 高级气道的建立

已确定或怀疑患者有颅底骨折时,使用气道装置首选经口气道。气管插管曾是过去心肺复苏中建立气道进行通气的金标准,对有些患者不宜行气管插管或急救人员经验太少时,可选择的气道导管包括喉罩气道(LMA)、食管气管双腔导管(ETC)和咽气管导管(PTL)。新的研究表明,气囊面罩给氧和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心输出量指示方法,能早期指示插管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气囊一面罩可每次提供通气容量约

1600ml,但这远远超过CPR 所要的潮气量(10ml/kg,700~1000ml)。如过度通气会引起胃膨胀,其次是反流与误吸。几项研究显示,急救人员可用球囊一阀装置或面罩,在非气管插管情况下调整适当的潮气量(6~7ml/kg,

500ml)。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建议使用喉罩通气,指南认为与面罩相比,喉罩通气更安全可靠。

2.2 优选给药途径

目前认为静脉仍是复苏最佳给药途径,中心静脉给药快于肘前静脉给药。护士必须在3分钟内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浅静脉留置套管针以操作简便、输液快速的优点普遍应用于临床,但静脉通道未建立前,可迅速通过气管给药,能快速有效地吸收。

2.3 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

(1)肾上腺素: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建议,肾上腺素

1mg标准剂量仍为首次剂量,用药间隔不超过3—5min,以后每次1mg iv。(2)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1mg无效时,可考虑用血管加压素40IU。(3)碳酸氢钠: 主张延时、慎用,最近研究发现,心跳骤停后最初10分钟,主要是呼吸性酸中毒,而不是代谢性酸中毒,主张在心跳骤停超过10min或常规CPR10min 后,待有效循环建立,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才考虑间歇使用。(4)镁:心脏停搏时的镁治疗未能改善自主循环重建或出院生存率,镁可能对缺镁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或扭转性室速有效。(5)阿托品:用于治疗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的心动过缓及结性房室(AV)传导阻滞,单次静脉注射1mg,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给药。(6)胺碘酮:是最新的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它适用于复发性VT和VF的治疗,还可抑制室上性心动过速。⑦利多卡因:是抗室性心率失常的选择用药。利多卡因的首次剂量为3mg/kg,复律成功后以2-4mg/kg持续静脉滴注。近年来,内皮素、脑保护药、溶栓药等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也成为复苏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刘桂花,于京华,钟燕莹,等.2231例急症抢救与影响因素分析.急诊医学,1997,6(2):69.

[2]刘玉群.成人心肺脑复苏的护理现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13):73-75.

[3]樊子梅,谢曹.心肺复苏的最新进展——第六届WOLF CREEK会议纪要.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6):404-405.

心肺复苏新进展(精)

心肺复苏新进展(1) 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有研究证实: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如果在4min内进行有效现场心肺复苏,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min,成功率仅为4%。因此,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近20年来,心肺复苏技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进步,1999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肺复苏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大会在美国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与心肺复苏指南2000相比,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进一步在循证的基础上,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普及使用。为了让广大读者掌握心肺复苏新动向,现叙述如下。 1 基本生命支持 1.1 心脏骤停的识别 能否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检查颈动脉搏动来确定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是很困难的。据文献报道,10秒内只有16.5%的受试对象能准确判断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情况。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对于非医护人员简化了检查脉搏的过程,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作出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新的改进除根据以上判断外,还包括若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为心脏骤停,即应做CPR。急救人员应该询问旁观者关于倒地病人生命体征表现,特别应注意临终呼吸的识别,并将其作为心脏骤停的标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建议在行CPR前不再要求非专业急救人员将检查颈动脉搏动作为一个诊断步骤,只检查循环体征。但对于专业急救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而且检查颈动脉所需要时间应在10秒钟以内。 1.2 清除呼吸道异物 以往心肺复苏中认为开放气道前应常规用手指清除口中及咽部异物,但在实际临床观察中发现心脏骤停患者中,口咽部有异物者所占的比例很小,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若常规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的话,必将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影响复苏效果。因此,心肺复苏指南2005中明确提出,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仅在口咽部能看到固体物质,怀疑阻塞气道时才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 1.3 开放气道 2005指南指出:无论患者是否受伤,非专业急救者均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患者气道。不推荐双手推举下颌法,因为非专业急救者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很困难,同时,它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打开气道的方法,而且还会引起脊髓移动。当没有证据表明患者头或颈部受伤时,专业救护者可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如果专业救护者怀疑患者颈部脊髓损伤,应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来打开气道。在CPR过程中,第一位的是维持患者气道开放,并提供适当通气。因此,当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不能打开气道时,应使用仰头举颏法。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使用人工脊髓制动而不是使用制动装置。 1.4 检查患者呼吸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1、现场环境安全,我已做好自我保护。 2、判断意识:用轻拍重唤的方法判断伤员有无意识:拍打伤员双肩,同时大声呼喊“先生(女士),先生(女士),你醒醒”。 3、无意识时,应高声呼救:“这有人晕倒了,我是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帮我拨打急救电话,现场谁会救护的请帮忙。” 4、把伤员翻转成复苏体位,将伤员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5、判断呼吸:一听是否有呼吸声;二看是否胸廓起伏;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判断时间10秒钟,以四位数计:1001、1002、1003…1010。完全打开衣服(女士的文胸、男士的领带、裤带) 6、胸外按压:吹两口气后,进行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深度:4~5CM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或右手中、食指沿一侧肋弓向内上方滑动至胸骨下端,左手掌跟靠紧食指,放于胸骨上。 按压方法:一手掌根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顺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掌心翘起(掌根始终不要离开按压位置)。同时以髋关节为支点,身体前倾,腕肘肩关节垂直进行按压。 7、打开气道前,先检查伤员口腔中有无异物,如果有,清除口腔异物; 8、打开气道:仰头举颏法,使伤病员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或鼻孔朝天(成人气道打开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 9、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吹气两次,一次吹1秒钟,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3~4秒(吹第一口气后,要抬头换气,看伤员胸廓恢复原位后再吹第二口气)。吹气方法:仰头举颏打开气道;捏紧鼻孔;张大口包紧其口唇;吸气后立即吹气。

(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 10、按压与吹气比是30﹕2,即按压30次,吹两口气。 进行5个周期(约2分钟)后,暂停10秒钟检查呼吸脉搏。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可以更好地提高按压效率。 11、当心肺复苏成功以后,应将伤员翻转为复原体位,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如果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再次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成功的有效体征:面色由苍白或青紫转红;脉搏、呼吸恢复;瞳孔由大变小;眼球活动,手脚抽搐;开始呻吟等。 12、心肺复苏可以终止的条件: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有专业医务人员接替抢救;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长CPR时间,如触电、一氧化碳中毒、溺水,尤其是溺入冰水中。禁止在有呼吸心跳的人身上操作。

现场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

现场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单人) 【适应症】 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 【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禁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判断:确定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 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应在5~10s内完成。 1.1方法:抢救者可轻拍或轻摇患者的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你认识患者,则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 1.2注意点:严禁摇动患者头部,以免损伤颈椎。若现场有亲人或旁人提供患者意识丧失的可靠信息,可省略以上步骤。 2.判断有无脉搏由于颈动脉为中心动脉,在周围动脉搏动消失时仍可触及脉搏,且可在不脱衣服情况下检查,故十分可靠和方便。对婴幼儿或住院患者可检查股动脉。应在5~10s内完成这一检查。 2.1方法:抢救者一手臵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保持气道开放;另一手的示指、中指轻臵患者喉结处,然后滑向气管旁软组织处(相当于气管和胸锁乳突肌之间)进行触摸颈动脉搏动。 2.2注意点: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免造成头部供血中断;不要压迫气管,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检查不应超过10s;颈部创伤者可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 3.呼救及招人协助:一旦确定患者已昏迷,应立即呼救,招呼最近的响应者。 3.1方法:大声叫“来人啊!救命啊!” 3.2注意点:协助者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向急诊医疗救护系统求救时,应讲清事故地点、回电号码、患者病情和治疗简况;绝不可离开患者去呼救。 4.将患者放臵心肺复苏体位: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上,使头、颈、躯干无扭曲,平卧有利于血液回流,并泵入脑组织,以保证脑组织血供。 4.1方法:翻动患者时务使头、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防止扭曲。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颈部,抢救者一手托住其颈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 4.2注意点:抢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将患者近侧的手臂直举过头,拉直其双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状。 4.3抢救者的位臵应跪于患者的肩部水平,这样抢救者不需移动膝部就能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且有利于观察患者的胸腹部。 5.畅通呼吸道凡意识丧失的患者,即使有微弱的自主呼吸,均可由于舌根回缩或坠落,而不同程度地堵塞呼吸道入口处,使空气难以或无法进入肺部,这时应立即通畅呼吸道。在抽掉患者枕头的同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5.1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颌法):抢救者一只手的小鱼际肌放臵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往下压,使其头后仰,另一只手的示指、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开放呼吸道徒手操作法。但操作时应注意手指不要压迫颏下软组织,以防呼吸道受压;也不要压迫下额,使口腔闭合;有假牙者不必取出,因举颏可使牙托复位,有利于人工呼吸。 5.2双手抬颌法:抢救者位于患者头侧,双肘支持在患者仰卧平面上,双手紧推双下颌角,下颌上移,拇指牵引下唇,使口微张。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因此法易使抢救者操作疲劳,也不易与人工呼吸相配合,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予应用。 5.3仰头抬颈法;抢救者跪于患者头侧,一手臵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另一手放在颈后,托起颈部。注意不要过度伸展颈椎;有假牙须取出,以防松动的牙托堵塞呼吸道。 6.实施人工呼吸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不同的人工呼吸方法。 6.1口对口人工呼吸: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抢救者用按于患者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紧鼻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0-11-02T16:12:44.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成穗莉 [导读] 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成穗莉(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001)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99-02 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有研究证实: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如果在 4min内进行有效现场心肺复苏,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min,成功率仅为4%。因此,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近20年来,心肺复苏技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进步,1999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肺复苏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大会在美国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与心肺复苏指南2000相比,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进一步在循证的基础上,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普及使用。为了让广大读者掌握心肺复苏新动向,现叙述如下。 1 基本生命支持 1.1 心脏骤停的识别 能否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检查颈动脉搏动来确定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是很困难的。据文献报道,10秒内只有16.5%的受试对象能准确判断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情况。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对于非医护人员简化了检查脉搏的过程,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作出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新的改进除根据以上判断外,还包括若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为心脏骤停,即应做CPR。急救人员应该询问旁观者关于倒地病人生命体征表现,特别应注意临终呼吸的识别,并将其作为心脏骤停的标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建议在行CPR前不再要求非专业急救人员将检查颈动脉搏动作为一个诊断步骤,只检查循环体征。但对于专业急救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而且检查颈动脉所需要时间应在10秒钟以内。 1.2 清除呼吸道异物 以往心肺复苏中认为开放气道前应常规用手指清除口中及咽部异物,但在实际临床观察中发现心脏骤停患者中,口咽部有异物者所占的比例很小,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若常规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的话,必将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影响复苏效果。因此,心肺复苏指南2005中明确提出,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仅在口咽部能看到固体物质,怀疑阻塞气道时才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 1.3 开放气道 2005指南指出:无论患者是否受伤,非专业急救者均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患者气道。不推荐双手推举下颌法,因为非专业急救者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很困难,同时,它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打开气道的方法,而且还会引起脊髓移动。当没有证据表明患者头或颈部受伤时,专业救护者可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如果专业救护者怀疑患者颈部脊髓损伤,应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来打开气道。在CPR过程中,第一位的是维持患者气道开放,并提供适当通气。因此,当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不能打开气道时,应使用仰头举颏法。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使用人工脊髓制动而不是使用制动装置。 1.4 检查患者呼吸 在气道打开后,通过看、听、感觉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对于非专业急救者,不要自信能检测到正常呼吸;对于专业急救者,如果不能在10秒钟之内检测到适当的呼吸,应先对患者进行2次吹气。对于非专业急救者,不愿意或不能给患者紧急吹气,则应立即开始胸部按压。 1.5 人工呼吸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提出:当检查发现患者没有呼吸时,立即给予2次紧急吹气,每次吹气超过1秒钟;在CPR过程中,各种通气方式包括口对口、口对鼻、面罩通气和高级气道通气,均推荐持续1秒钟,以使患者胸部起伏,每次吹入气量成人约为800—1200ml,儿童吹气量以胸廓上抬为准。当进行了进一步气道干预(如气管内插管和气食管联合插管等)后,2人进行CPR的吹气频率为10—12次/min,有脉搏而无呼吸者,每5秒钟吹气一口(10-12次/min)。不管是否进行高级气道干预,每次吹气时间应超过1秒钟,每次吹气应该可见胸部起伏。在紧急吹气过程中,每2分钟评价1次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钟。由于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过程中可能传播疾病等因素,口对口咽导管通气或简易呼吸器已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对于不愿意进行口对口或口对导管人工呼吸的救护人员,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中提出可单纯进行胸部按压。 1.6 判断病人有无脉搏 对于非专业急救者,如果意识丧失的患者没有呼吸,就可假定为心脏停搏。对于专业急救者仍需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脉搏,但检查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钟,如果在10秒内不能确定脉搏,就开始胸外按压。 1.7 有效的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些研究提出应把心肺复苏的ABC 程序改为CAB,才能进行有效复苏。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中未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和速率、胸腔完全恢复状态,以及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则强调进行CPR时,要有效的胸外按压才可能产生适当的血流,要求急救人员应“用力和快速地按压”。按压位置位于剑突下切迹两横指以上,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有研究表明,高频率按压与旧频率按压相比,可增加心输出量,提高主动脉和心肌灌注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提高24小时生存率。胸部按压深度至少4—5cm,每次按压后应让胸部完全回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1,达到有效按压。研究提出,旧的5∶1或15∶2的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由于复苏过程中多次中断胸部按压,影响了心输出量和血流速度,不利于复苏成功。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提出,单人对婴儿、儿童或成人进行CPR时,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双人对婴儿、儿童仍为15∶2,每2分钟或5个CPR循环后检查复苏效果。对于心胸术后早期或胸腹已经开放时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应考虑开胸心脏按压。 1.8 除颤 成功电除颤取决于从室颤发生到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理想的除颤时间应在发生室颤或心脏骤停2分钟内进行。除时间因素,仍需选择适当的能量。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对成人首次除颤电能为200J,若首次无效,再以200-300J行第二次除颤,无效时,再以360J行

心肺复苏术操作规程

急救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现场环境安全 2、呼救、看时间 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 3、判断意识 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4、判断呼吸心跳 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5-10秒,计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5、摆复苏体位 患者取取去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 6、人工循环(C) 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 7、开放气道(A) 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

8、人工呼吸(B) 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 9、四个循环 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 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 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 11、复苏后整理 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报告操作结束。 心肺复苏重难点 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按压幅度5-6cm之间,连续按压3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 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术(2019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心肺复苏术(2019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术(2010 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 1、发现患者意识不清,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来快速判断患者的是否心跳骤停,并快速建成患者是否呼吸停止或处于濒死喘息,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2、根据《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 如果只有一名施救者在场应该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 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轮 30 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压和通气之比为 30: 2。 按压方法: (1)按压部位在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胸骨下半部);(2)双手掌跟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按压;(3)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幅度至少 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 (4)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 100 1 / 5

次。 4、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成人): 用仰头抬颌法首先打开气道,是下颌角与耳垂垂直地面 70-90 度,形成气道开放,用人工气囊面罩覆盖患者的鼻子和嘴进行吹气,吹到看到患者的胸部隆起,吹起时间为 1 秒以上,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 开放气道的 4 种方法: (1)仰头提颈法: 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五只并拢、掌心向上,放在病人的颈项部,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 此法严禁用于颈椎受伤者。 (2)仰头推颌法: 一手掌放在前额,向下压,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固定于病人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推举,收头部充分后仰。 (3)仰头抬颌法: 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中、食指尖对齐,置于下颌的骨性部位,并向上抬起,是头部充分后仰,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 (4)推举下颌法: 医护人员站或跪在病人头颈部,双手中、食指并拢,分别固定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提起,此方法适用于颈椎受伤的患者。 5、气管插管后使用高级气道通气: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有研究证实: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如果在4min 内进行有效现场心肺复苏,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min,成功率仅为4%。因此,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近20年来,心肺复苏技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进步,1999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肺复苏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大会在美国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与心肺复苏指南2000相比,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进一步在循证的基础上,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普及使用。为了让广大读者掌握心肺复苏新动向,现叙述如下。 1基本生命支持 1.1心脏骤停的识别 能否快速识别心脏骤停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检查颈动脉搏动来确定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是很困难的。据文献报道,10秒内只有16.5%的受试对象能准确判断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情况。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对于非医护人员简化了检查脉搏的过程,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作出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新的改进除根据以上判断外,还包括

若病人仅有临终呼吸应判为心脏骤停,即应做CPR。急救人员应该询问旁观者关于倒地病人生命体征表现,特别应注意临终呼吸的识别,并将其作为心脏骤停的标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建议在行CPR 前不再要求非专业急救人员将检查颈动脉搏动作为一个诊断步骤,只检查循环体征。但对于专业急救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而且检查颈动脉所需要时间应在10秒钟以内。 1.2清除呼吸道异物 以往心肺复苏中认为开放气道前应常规用手指清除口中及咽部异物,但在实际临床观察中发现心脏骤停患者中,口咽部有异物者所占的比例很小,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若常规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的话,必将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影响复苏效果。因此,心肺复苏指南2005中明确提出,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仅在口咽部能看到固体物质,怀疑阻塞气道时才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 1.3开放气道 2005指南指出:无论患者是否受伤,非专业急救者均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患者气道。不推荐双手推举下颌法,因为非专业急救者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很困难,同时,它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打开气道的方法,而且还会引起脊髓移动。当没有证据表明患者头或颈部受伤时,专业救护者可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如果专业救护者怀疑患者颈部脊髓损伤,应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来打开气道。在CPR过程中,第一位的是维持患者气道开放,并提供适当通气。因此,当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不能打开气道时,应使用仰头举颏法。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使用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现场心肺复苏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一般称为ABC步骤。 A:患者的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 B: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 工具/原料 ?救护人员,患者 方法/步骤 1.步骤一: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1)意识判断:当发现一个到底的患者,首先 必须判断其 是否失去知觉。有以下几种方法:喊话并排其肩膀;呼救(请现场的人或附近的人协助抢 救,打120急救电话或通知就近的医疗单位);患者体位(当患者呈俯卧状态时,应先将 患者双手上举,再将外侧(远离抢救者侧)下肢膝盖弯曲后驾在内侧(靠近抢救者侧)肢体 上,然后一手护着患者的颈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的胸部,小心、平稳、慢慢地将患者转为 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另一个方法是先将患者内侧下肢交叉在外侧肢体上, 再将外侧上肢抬肩伸直靠于头侧,一手绕过患者内侧的上肢托肩,另一手置于患者髋关节 处,将其整个地翻为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 (2)打开气道: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

舌根后坠而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在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必须打开气道,保持气道通 畅。 打开气道的方法有: 仰头抬颌法;操作者站或跪在患者一侧,一手置患者前额上稍用力后压,另一手用食指置于 患者下颌下沿处,将颌部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再通过看(胸廓有无起伏)、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感觉(面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三种方法检查出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无呼吸应该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 2.步骤二: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是向患者提供空气的有效方法。操作者置于患者前额的手在不移动的情况下,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以免吹入的气体外溢,深吸一口气,尽力张嘴并紧贴患者的嘴,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以中等力量,1~1.5秒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入约为800毫升的空气,吹至患者胸廓上升。吹气后操作者即抬头侧离一边,捏鼻的手同时松开,以利于患者呼气。如此以12分/分钟的频率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有自主呼吸为止。 3.步骤三: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压差,维持血液循环动力,并将人工呼吸后带有氧气的血液供给脑部及心脏以维持生命。方法如下: (1)判断患者有无脉搏。操作者跪于患者一侧,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位,另一手以食指和中指尖置于喉结上,然后滑向颈肌(胸锁乳突肌)旁的凹陷处,触摸颈动脉。如果没有搏动,表示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 第一步:确定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先找到肋弓下缘,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肋骨下缘向上摸至两侧肋缘于胸骨连接处的切痕迹,以食指和中指放于该切迹上,

三基三严培训——操作(现场心肺复苏术)

科室: 姓名: 评委签名: 总分: 【操作方法】(90分) 1、证实: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抢救。(10分) 2、体位: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10分) 3、畅通呼吸道: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10分) 4、人工呼吸(30分) 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①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 ②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③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④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⑤吹气频率:12~20次/min,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⑥吹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500~600mL。 5、胸外心脏按压(30分) 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2)按压方法:①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双臂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④按压频率:传统惯用80~100次/min。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问答】(10分)场心肺复苏术适应证? 答: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日期:年月日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步骤一: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 (1)意识判断:当发现一个到底的患者,首先必须判断其是否失去知觉。有以下几种方法:喊话并排其肩膀;呼救(请现场的人或附近的人协助抢救,打120急救电话或通知就近的医疗单位);患者体位(当患者呈俯卧状态时,应先将患者双手上举,再将外侧(远离抢救者侧)下肢膝盖弯曲后驾在内侧(靠近抢救者侧)肢体上,然后一手护着患者的颈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的胸部,小心、平稳、慢慢地将患者转为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另一个方法是先将患者内侧下肢交叉在外侧肢体上,再将外侧上肢抬肩伸直靠于头侧,一手绕过患者内侧的上肢托肩,另一手置于患者髋关节处,将其整个地翻为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 (2)打开气道: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舌根后坠而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在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必须打开气道,保持气道通畅。 打开气道的方法有: 仰头抬颌法:操作者站或跪在患者一侧,一手置患者前额上稍用力后压,另一手用食指置于患者下颌下沿处,将颌部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再通过看(胸廓有无起伏)、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感觉(面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三种方法检查出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无呼吸应该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

. 步骤二: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是向患者提供空气的有效方法。操作者置于患者前额的手在不移动的情况下,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以免吹入的气体外溢,深吸一口气,尽力张嘴并紧贴患者的嘴,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以中等力量,1~1.5秒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入约为800毫升的空气,吹至患者胸廓上升。吹气后操作者即

医院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比赛试卷答案

医院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比赛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分为80分。) 1、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4~5Cm B、大于5 Cm C、5~6 Cm(正确答案) D、越深越好 2、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频率为()。 A、100~120次/分(正确答案) B、不低于100次/分 C、80~100次/分 D、60~100次/分 3、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 A、15:2 B、30:2(正确答案) C、15:1 D、持续按压,不用通气 4、心肺复苏时主张早期电除颤,除颤后判断除颤效果的时机为()。 A、除颤完毕立即进行判断 B、除颤无效,立即再次除颤 C、勿须判断,避免按压中断 D、除颤完毕后立即行5个循环胸外按压,再进行判断(正确答案) 5、2015版心肺复苏的步骤为()。 A、A→B→C B、B→A→C C、C→A→B(正确答案) D、以上都对 6、CCF是指胸外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所占的比例,其最佳数值尚不确定。2015指南建议CCF数值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不低于()。 A、60%(正确答案) B、65% C、55% D、70% E、75% 7、胸外按压时尽量减少中断,电除颤时中断时间应控制在()。 A、10S之内(正确答案) B、15S之内 C、20S之内

D、30S之内 8、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正确答案) B、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C、心尖部 D、胸骨中段 9、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时,最常用开放气道的方法是(): A、仰头抬颏法(正确答案) B、插管型喉罩 C、托颌法 D、气管插管 10、心肺复苏时若高级气道已建立,则按压与通气比例为()。 A、30:2 B、15:2 C、持续按压不中断,通气频率固定在6秒钟一次(正确答案) D、持续按压不中断,每分12—16次通气 11、在死亡边缘的患者BLS 的初期黄金时刻为()分钟。 A、1 B、2 C、3 D、4(正确答案) 12、胸外按压时要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秒。 A、7 B、8 C、9 D、10(正确答案) 13、胸外心脏按压的要点有()。 A、位置准确、用力按压 B、快速按压、持续按压 C、快速按压、持续按压、让胸廓充分回弹 D、位置准确、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持续按压、让胸廓充分回弹(正确答案) 14、电除颤时能量的选择:单相波()J,双相波()J。 A、350;200 B、340;150 C、360;200(正确答案) D、360;150 15、现场CPR应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不可轻易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如符合下列条件者,现场抢救人员方可考虑终止复苏。下列哪个条件不是终止CPR的条件? A、感觉患者救不活(正确答案) B、患者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

现场心肺复苏术具体步骤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就是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 举凡溺水、心脏病、高血压、车祸、触电、药物中毒、气体中毒、异物堵塞呼吸道等导致的呼吸终止、心跳停顿,在医生到来前,均可利用心肺复苏术维护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不致坏死。 心肺复苏ABC A步骤 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 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B步骤 口对口吹气,也就是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 一次吹气后,抢救者抬头作一次深呼吸,同时松开左手。下次吹气按上一步骤继续进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 注意

吹气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同时观察病人气道是否畅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C步骤 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胸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4厘米至5厘米(小儿为1厘米至2厘米)。 注意 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B、C步骤应同时进行,按压30次之后做两次人工呼吸,通常一个抢救周期为三轮,也就是按压90次、人工呼吸6次。 经过30分钟的抢救,若病人瞳孔由大变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复苏成功。 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有医务人员到场;心肺复苏术持续一小时之后,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心脏跳动、呼吸不恢复,表示脑及心脏死亡。

心肺复苏术考核试题

心肺复苏术考核试题 1.关于心肺骤停的现场急救程序,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C A 判断意识-现场判断-判断呼吸和脉搏-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转运 B 现场判断-判断意识-判断呼吸和脉搏-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转运 C 现场判断-判断意识-胸外心脏按压-判断呼吸和脉搏-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转运 D 判断意识-现场判断-判断呼吸和脉搏-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转运 2.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C A 15:2 B 5:2 C 30:2 D 15:1 3.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 C A 100次/分 B 80—100次/分 C 至少100次/分 D 80次/分 4.人工呼吸的吹气量与每次的吹气时间是( A A 500—600ml;1秒 B 1000ml;1秒

C 700—800ml;2秒 D 1200ml;1秒 5.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是( D A 4—5cm B 4cm C 3—5cm D 至少5cm 6.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是( D A 胸骨的上半部分 B 乳头连线的左侧 C 胸骨下,剑突上 D 胸骨的下半部分,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 7.心肺复苏时,何时开始胸外按压( D A 当你发现病人没有循环后 B 当你给与两次通气后 C 你重新评估病人的呼吸后 D 当你发现病人没有反应后 8.下列哪些属于“生存链”的环节( A\B\C\D\E A 早期识别求救

B 早期CPR C 早期电除颤 D 早期救治 E 心脏骤停后的救治 9.关于判断心脏骤停的“三无证”具体指哪些( A\C\D A 无意识 B 无血压 C 无脉搏 D 无呼吸

心肺复苏现场培训总结

篇一:心肺复苏术培训小结 心肺复苏术培训小结 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时,“心肺复苏术”是最有效的紧急救护技术。为了让医务人员能正确的掌握心肺复苏术,我院开展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在三楼会议室给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 这堂课不仅让医务人员加强了医疗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听课仔细,操作认真,不少同志还在下课后自觉留下来继续练习,表现了高度热情的学习积极性 篇二:心肺复苏培训总结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及考核总结 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能力的成功率,医教科组织于2014年11月02日在宿舍楼地下室、示教室给全体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本次参加培训人员应到134人、实到88,病假1人、进修4人、培训率92%。 xx县人民医院医教科 2014年11月02日 篇三:心肺复苏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计划,信息,小结 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计划 为深入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增强全校师生安全意识,促进广 大师生了解掌握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灾难和意外伤害的能力,根据中国红十字总会、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县教育体育局等文件精神。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救护培训计划。现将本园心肺复苏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 主义精神,促进校园文明和谐,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二、应急救护工作的目标 在全园范围内对师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的培训,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应急救护小组,对应急救护小组进行心肺复苏和常见救护技术常识的培训。 组织机构: 组 长:康璐(园长) 副组长:郭芳(教务主任) 肖艳(后勤主任) 成 员: 李文静 (中一班班主任) 姜燕茹 (中二班班主任) 巴丽努尔(大一班班主任) 马书婷 (大二班班主任) 布力布力(食堂组长) 阿吾恩 (保安组长) 三、培训时间: 2014年5月9日下午—5月10日下午全园教师们分两批进行学

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急救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现场环境安全 2、呼救、看时间 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 3、判断意识 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4、判断呼吸心跳 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5-10秒,计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 5、摆复苏体位 患者取取去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 6、人工循环(C) 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

7、开放气道(A) 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 8、人工呼吸(B) 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 9、四个循环 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 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 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 11、复苏后整理 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报告操作结束。

心肺复苏重难点 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 1,按压幅度5-6cm之间,连 续按压3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 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6、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二、心肺复苏成功指标 扪及大动脉搏动,有自主呼吸,有气体逸出,有胸廓起伏,测收缩压在60mmHg以上,散大的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存在,患者面颊、口唇、甲床紫绀减轻,有挣扎动作,有尿量。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 要点: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 超过6厘米。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

最新心肺复苏演讲稿

徒手心肺复苏术 A.徒手心肺复苏术 一.现场急救处理 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或急重病人在未到达医院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你可曾知道: ?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与抢救。 ?猝死人员有35 – 40 % 如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 二.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1.突然的意外事件:如触电、溺水、自缢、严重创伤、烧伤。 2.急性中毒:常见的有天然气、石油液化气、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药物和部分金属中毒等。 3.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严重的心律失常、各种心肌疾病等。 4.严重代谢紊乱:如酸中毒、高血钾症、低血钾症、脱水等。 5.严重感染和休克:如败血症、过敏性休克、出血性休克等。 时间就是生命! 2.心跳、呼吸骤停的危害: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搏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CPR成功率 1分钟内>90% 4分钟内60% 6分钟内40% 8分钟内20% >12分钟2-5% 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

3.心肺复苏的原则 ?1)立即进行(15-30秒内) ?2)就地抢救 ?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步进行(强调早期心脏按压) 1)基础生命支持(BLS) (CAB) C人工循环 A开通气道 B人工呼吸 徒手心肺复苏简易三步骤: 现场评估 ?在现场救助伤者,首要的问题是评估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如有危险,应尽可能解除。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设置路障,在 火灾现场需防止房倒砸伤。还要注意到意外事故的成因,防止继发意外发生。 判断呼吸心跳停止 ?1.意识丧失: ?2.呼吸停止: ?3.心跳停止: 确认四周环境的安全后 检查意识反应 检查呼吸 将脸颊靠近伤者口鼻,距离大约3厘米. ?观察:胸腹起伏 ?聆听:呼吸声 ?感觉:呼吸气流,如伤病者没有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L:Look/Listen/fe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