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拇指畸形为成熟型,若仅行赘生指切除,术后效果一

绝大多数拇指畸形为成熟型,若仅行赘生指切除,术后效果一
绝大多数拇指畸形为成熟型,若仅行赘生指切除,术后效果一

绝大多数拇指畸形为成熟型,若仅行赘生指切除,术后效果一定不佳,以前我们对此认识不足,有3例成熟型只切除赘指,未纠正主指内收畸形,术后外观功能恢复不佳。经过失败后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2.2.1 主干拇指的选择 赘生指多在桡侧,但也有少数长在

主指尺侧,根据术前X 线摄片、患手外形、习惯用指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儿童以外形位置较佳为主干拇指,成人应以功能发挥较好为主干拇指。

2.2.2 肌腱、软组织及关节囊的处理 拇指内收畸形严重

者,除了松解尺侧挛缩的侧付韧带和关节囊外,还应将桡侧关节囊重叠紧缩缝合,以纠正拇内收畸形。另外,外展拇短肌往往附丽于赘指指骨基底部桡侧。切除赘生指时,先剥离该肌

腱后,重新附着于主指掌指关节的桡侧及该处伸肌腱上。

2.2.3 骨变型患者的处理 骨变型患者的掌骨往往向桡侧

成角畸形。对此类患者其软组织处理同其它类型相同外,通过楔形截骨,骨突修整等方法来纠正关节的偏斜,恢复掌骨的正常轴线,对于小儿严重的骨畸形患者等到骨生长发育终止时再行关节重建。参考文献:

〔1〕 Robert A ,Chase.Atlas of Hand Surgery -Volume 2.〔M 〕.Canada :

W.B.Saunders Company ,1984;400~409.

〔2〕 蔡林方.复拇指畸形的分型及手术治疗的术式〔J 〕.中华手外科杂

志,1998,14(3):135.

(收稿:2000208226)

?经验交流?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严重感染2例分析

Tw o C ases Analysis of Serious Infection with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R eplacement

张云昌 黄德清 付志厚 张 铎 韩晓贞

ZHA N G Y un -chang HUA N G De -qing FU Zhi -hou et al.

摘 要 目的:提高对全髋置换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严重性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根据本院2例临床资料,对发生脱位感染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第1例病人脱位虽然整复,但感染未能控制最终行髋关节离断治愈。第2例病人脱位及感染均未控制,肿瘤复发全身衰竭死亡。结论: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行闭合复位,复位困难或晚期脱位者可切开复位。如发生感染,应早期切开引流,应用抗生素,感染严重者应及时将假体取出,彻底清创或关节离断。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脱位; 感染;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318.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1)01-0081-02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济南市250031

作者简介:张云昌(19512),男,山东淄博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例1 患者男性,71岁,因左侧特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左髋反复肿痛、流脓7月余入院。患者于1995年2月12日骑自行车不慎摔倒,跌伤左髋部,当即感左髋部疼痛,不能活动,送某医院就诊,X 线拍片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同年2月30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2年后感左髋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又去该院复查,拍片发现置换的人工股骨头下沉,收入院。于1997年5月30日行下沉人工股骨头取出,改用特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历时6h 30min 结束,术中曾发现少许脓性肉芽组织。术后第3d 拍片示人工股骨头脱位,即行左股骨髁上牵引,术后

11d 在全麻下行闭合复位,复位虽然成功,由于整复时反复挤

压、牵拉,手术切口中份处溃破,有脓血性液体溢出约60ml ,左髋肿痛加重,体温39℃,±WBC 17.8×109/L ,考虑深部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体温逐渐下降,但患处仍肿胀、隐痛,有脓性液体溢出,窦道形成,换药时探查窦道深达假体,虽经大量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置管冲洗治疗7个月感染不能控制,窦道

不愈,1997年12月18日转来我院。行窦道造影显示感染范围广泛,于1997年12月30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左髋感染病灶清除,置管持续引流冲洗手术。术中见感染病灶位于人工股骨周围,其中人工股骨头颈部及股骨下端聚乙烯套管周围与自体股骨结合部脓腔较大,即将坏死肉芽组织脓液清除,共清除脓液约300ml ,置管冲洗,术后16d ,大腿肿痛消退,切口愈合出院。术后3周时左髋又出现肿痛,溃破流脓,再次收入院。经山东省骨科学会济南学术会议讨论一致认为,如此严重感染再靠引流换药,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是不能控制的,只有将假体取出,右髋关节离断才有治愈可能。1998年3月11日行左髋关节离断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半年后门诊复查可持拐自由行走。

例2 患者女性,33岁,因右臀部疼痛3月余,于1996年

10月28日入院。患者3月前骑自行车时不慎颠碰右臀部,当

即感右臀部右大腿根部内侧酸痛不适,未引起重视,但疼痛逐渐加重,不能久坐,按腹股沟淋巴炎治疗无效,来院门诊,拍片以:右坐骨恶性肿瘤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好,走路跛行,右坐骨结节内侧,右侧会阴部压痛,右髋活动略受限,4字试验(+)。X 线片示右坐骨骨质破坏,CT 扫描示右坐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巨大软组织肿块阴影。穿刺活检病理

报告坐骨骨肉瘤。于1996年11月4日在全麻下行右坐骨骨肉瘤切除灭活再植,右侧特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经过顺利,术中输血9200ml,回病房后输血800ml,术后持续皮牵引,病人右髋部一直隐痛,不敢活动。体温38℃~39℃,术后12d时感疼痛加剧,右侧会阴部溃破,大量陈旧性血性液体溢出,约400ml。术后16d时右髂嵴中份处皮肤溃破,脓血性液体溢出,两处窦道形成。考虑为术后负压引流不畅所致,即于1996年11月22日在局麻下行右侧会阴部及髂嵴处窦道切开,病灶清除,重新置管引流冲洗手术,术后髂嵴处窦道很快愈合,但会阴部窦道未愈,脓性液体自管流出。术后38d病人坐起时,右髋突然一声弹响,当即感右髋剧痛,不能活动,右下肢呈内收外旋位、缩短畸形,拍片检查发现右侧人工股骨头向后上脱位,即在基础麻醉X线透视下行闭合复位,由于该型人工关节系双极双动关节,虽经反复整复脱位之股骨头亦不能复位。术后6月时灭活再植的骨质吸收,局部肿瘤复发,双肺转移,窦道每天150~300ml±脓性液体及坏死肉芽组织流出,再次扩创将固定钢板螺钉、骨水泥取出,虽经反复换药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感染不能控制,病人因全身衰竭于1998年2月8日死亡。

讨 论

(1)人工关节脱位原因及处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约有0.2%~6.2%的患者发生脱位。Alikhan〔1〕报道英国Birming2 ham等3所医院在677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142例发生脱位,占2.1%。Nicholson报道929例中20例脱位,占2%。Coventry报道2012个全髋置换术60例脱位,占6.2%。沈伟才〔2〕报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率1%。Whittaker报道脱位率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绝大多数发生在术后1月内,也有少数患者在术后2~3年发生脱位。一般而言,造成置换关节脱位的原因主要为手术技术不熟练,人工关节安装位置失当,髋部软组织切除过多造成局部肌肉平衡失调,人工关节制作工艺中的误差等所致,其中每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造成脱位。本组第1例病人由于年老体弱,长期不活动骨质疏松,2次手术组织切除过多是造成脱位的主要原因。第2例病人由于肿瘤较大,恶性程度高,为了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术中必须切除部分正常组织,由于大部分肌肉筋膜被切除后,最后只剩下皮肤和灭活的骨髂为支架,加之装入的特制全髋关节假体,使维持关节稳定的因素遭到严重破坏,髋关节周围肌力平衡失调,病人坐起的杠杆作用原理导致脱位。

手术后,一旦发现脱位,可立即行闭合复位,多数患者可获得成功。尤其是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或曾做过关节手术,疤痕组织较多者,可在局麻下复位。对于复位困难或晚期脱位的病人可行切开复位,针对脱位原因给予矫正。为有效的防止术后发生脱位,术中应正确掌握角度,将人工关节安装在正确的位置,术中软组织剥离要适当,尽量少切除软组织,力争缝合关节周围的组织,术后患肢维持在外展中立位,避免过早的内收屈曲。

(2)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及处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它是造成全髋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许家铭〔3〕报道人工股骨头置换84例,发生并发症35例次,其中感染病人3例,占3.6%。Charnley〔4〕报道582个髋中,22例感染,占3.8%。其中早期感染占1.6%,晚期感染占2.2%。Patterson报道感染率为8.15%,早期占2.99%,晚期占5.16%。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此类感染如同其他感染一样需要具备3个基本条件:(1)细菌;(2)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3)人体防御细菌侵入的反应能力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局部组织切除,假体及骨粘固材料的置入,异物的存在,这就大大增加了感染机会,增加了细菌的毒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一旦发生感染,不论是浅部或深部感染均应积极处理,即使是早期浅部感染,如处理不及时也可导致感染蔓延。对于切口浅部感染化脓者,应早期引流并应用有效抗生素,仍可获得良好结果。而发生在深部感染者多数人认为应及时将人工假体取出,彻底清除病灶,创口内置管冲洗,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仍有治愈之可能。本组2例病人虽经数次切开引流置管冲洗感染亦未能控制,足已证明感染、脱位这类并发症在全髋置换术中的严重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Alikhan M A,Brakenbury P H,Reynolds Iss.Dislocation Following toal hip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Br),1981,63:214.〔2〕 沈伟才,过邦辅,蔡体栋,等.金属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的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1981,1(3):148.

〔3〕 许家铭,章锦,孔繁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的处理〔J〕.中华外科杂志,1986,24(2):117.

〔4〕 Charnley J,wrightington,England.The long-termresults of low-friction Arthroplasty of the hip perflmed as a primary intevention

〔J〕.J Bone Joint Surg(Br),1972,54:61.

(收稿:2000204205 修回:2000207228)

先天性拇指内收畸形治疗

先天性拇指内收畸形治疗 治疗: 治疗时机的选择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的拇内收畸形在婴幼儿时期即可进行手术治疗。其他的先天性拇指内收畸形,常在1岁之后进行手术,这是由于出生后到1岁的婴儿,拇指呈内收样,为正常现象,但仍宜早期进行矫正。在手术治疗前首先应确立诊断,应确诊是否为真正的先天性拇指内收畸形。先天性扳机拇指畸形,也可呈现拇指屈曲及轻度内收畸形,呈握拇状,应予区别,而先天性扳机拇指有自愈的可能。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拇指内收畸形的治疗 这种治疗是针对拇指的指骨及掌骨、掌指关节发育尚可,具有功能修复的可能性来进行治疗。治疗包括两方面,即开大虎口,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缺乏或挛缩的矫正,以及挛缩肌肉矫正和动力功能的重建。 1.皮肤、皮下组织缺乏或挛缩的矫正目的是开大虎口,矫正挛缩,修复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 虎口开大,即第1指蹼加深后常有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需进行修复。修复方法首选的是第1指蹼区Z成形,即对偶三角皮瓣转移,此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其次是示指背旗状皮瓣转移,也是较好的选择,即在示指近节指背设计蒂在近端的旋转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还可选用第2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移植加深第1指蹼的方法,这是修复虎口区皮肤缺损的较好选择。 2.挛缩肌肉矫正和动力功能的重建为加深第1指蹼,有时需要切断部分拇收肌的

止点,切断拇收肌的横头,以便矫正畸形。如果仍不能取得近乎正常的虎口,还可以切断拇收肌的部分斜头。遇有拇长屈肌发育不良或拇长伸肌发育不良的情况,可选用环指指浅屈肌腱或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的方法进行修复。遇有掌指关节不稳定的情况,可进行掌指关节侧副韧带的修复或重建。 伸拇肌腱发育不良性拇指内收畸形的治疗 此类拇内收畸形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即开大虎口,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缺损的修复,及动力功能重建。 1.开大虎口及修复皮肤、皮下组织缺损方法同上。 2.拇指动力功能重建这类拇内收畸形的动力功能重建,是指进行发育不良的伸拇肌腱动力重建。可采用肌腱转移来恢复伸拇指的功能。常用的肌腱移植和转移的方法有示指固有伸肌转移、肱桡肌转移加游离肌腱移植、桡侧腕长伸肌转移加游离肌腱移植等。 屈肌挛缩性拇指内收畸形的治疗 开大虎口、解除挛缩及进行动力功能重建。 1.开大虎口、解除挛缩对这类畸形来说,开大虎口、解除挛缩是主要的。开大虎口及局部皮肤、皮下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同上,但在解除挛缩的手术方面,则主要目的是切断或延长挛缩的拇短屈肌腱,轻者只需切断拇短屈肌的深头,即可矫正畸形,甚至无须作第1指蹼加深,就可矫正畸形。 严重的屈肌挛缩的拇指内收畸形病例,在矫正屈肌挛缩方面,需切断或延长拇短

绝大多数拇指畸形为成熟型,若仅行赘生指切除,术后效果一

绝大多数拇指畸形为成熟型,若仅行赘生指切除,术后效果一定不佳,以前我们对此认识不足,有3例成熟型只切除赘指,未纠正主指内收畸形,术后外观功能恢复不佳。经过失败后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2.2.1 主干拇指的选择 赘生指多在桡侧,但也有少数长在 主指尺侧,根据术前X 线摄片、患手外形、习惯用指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儿童以外形位置较佳为主干拇指,成人应以功能发挥较好为主干拇指。 2.2.2 肌腱、软组织及关节囊的处理 拇指内收畸形严重 者,除了松解尺侧挛缩的侧付韧带和关节囊外,还应将桡侧关节囊重叠紧缩缝合,以纠正拇内收畸形。另外,外展拇短肌往往附丽于赘指指骨基底部桡侧。切除赘生指时,先剥离该肌 腱后,重新附着于主指掌指关节的桡侧及该处伸肌腱上。 2.2.3 骨变型患者的处理 骨变型患者的掌骨往往向桡侧 成角畸形。对此类患者其软组织处理同其它类型相同外,通过楔形截骨,骨突修整等方法来纠正关节的偏斜,恢复掌骨的正常轴线,对于小儿严重的骨畸形患者等到骨生长发育终止时再行关节重建。参考文献: 〔1〕 Robert A ,Chase.Atlas of Hand Surgery -Volume 2.〔M 〕.Canada : W.B.Saunders Company ,1984;400~409. 〔2〕 蔡林方.复拇指畸形的分型及手术治疗的术式〔J 〕.中华手外科杂 志,1998,14(3):135. (收稿:2000208226) ?经验交流?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严重感染2例分析 Tw o C ases Analysis of Serious Infection with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R eplacement 张云昌 黄德清 付志厚 张 铎 韩晓贞 ZHA N G Y un -chang HUA N G De -qing FU Zhi -hou et al. 摘 要 目的:提高对全髋置换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严重性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根据本院2例临床资料,对发生脱位感染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第1例病人脱位虽然整复,但感染未能控制最终行髋关节离断治愈。第2例病人脱位及感染均未控制,肿瘤复发全身衰竭死亡。结论: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行闭合复位,复位困难或晚期脱位者可切开复位。如发生感染,应早期切开引流,应用抗生素,感染严重者应及时将假体取出,彻底清创或关节离断。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脱位; 感染;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318.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1)01-0081-02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济南市250031 作者简介:张云昌(19512),男,山东淄博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例1 患者男性,71岁,因左侧特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左髋反复肿痛、流脓7月余入院。患者于1995年2月12日骑自行车不慎摔倒,跌伤左髋部,当即感左髋部疼痛,不能活动,送某医院就诊,X 线拍片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同年2月30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2年后感左髋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又去该院复查,拍片发现置换的人工股骨头下沉,收入院。于1997年5月30日行下沉人工股骨头取出,改用特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历时6h 30min 结束,术中曾发现少许脓性肉芽组织。术后第3d 拍片示人工股骨头脱位,即行左股骨髁上牵引,术后 11d 在全麻下行闭合复位,复位虽然成功,由于整复时反复挤 压、牵拉,手术切口中份处溃破,有脓血性液体溢出约60ml ,左髋肿痛加重,体温39℃,±WBC 17.8×109/L ,考虑深部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体温逐渐下降,但患处仍肿胀、隐痛,有脓性液体溢出,窦道形成,换药时探查窦道深达假体,虽经大量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置管冲洗治疗7个月感染不能控制,窦道 不愈,1997年12月18日转来我院。行窦道造影显示感染范围广泛,于1997年12月30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左髋感染病灶清除,置管持续引流冲洗手术。术中见感染病灶位于人工股骨周围,其中人工股骨头颈部及股骨下端聚乙烯套管周围与自体股骨结合部脓腔较大,即将坏死肉芽组织脓液清除,共清除脓液约300ml ,置管冲洗,术后16d ,大腿肿痛消退,切口愈合出院。术后3周时左髋又出现肿痛,溃破流脓,再次收入院。经山东省骨科学会济南学术会议讨论一致认为,如此严重感染再靠引流换药,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是不能控制的,只有将假体取出,右髋关节离断才有治愈可能。1998年3月11日行左髋关节离断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半年后门诊复查可持拐自由行走。 例2 患者女性,33岁,因右臀部疼痛3月余,于1996年 10月28日入院。患者3月前骑自行车时不慎颠碰右臀部,当 即感右臀部右大腿根部内侧酸痛不适,未引起重视,但疼痛逐渐加重,不能久坐,按腹股沟淋巴炎治疗无效,来院门诊,拍片以:右坐骨恶性肿瘤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好,走路跛行,右坐骨结节内侧,右侧会阴部压痛,右髋活动略受限,4字试验(+)。X 线片示右坐骨骨质破坏,CT 扫描示右坐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巨大软组织肿块阴影。穿刺活检病理

儿童复拇畸形WasselⅣ型的新分型及治疗体会

儿童复拇畸形WasselⅣ型的新分型及治疗 体会 【摘要】[目的]阐述儿童先天性复拇畸形Wassel Ⅳ型的新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5年8月~2008年1月治疗的73例80拇先天性复拇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男性45例(62%),女性28例(38%);平均年龄1.83岁。对病例作Wassel分型,其中的WasselⅣ型进一步新分成4个亚型,根据不同的分型和畸形程度进行个性化治疗,包括单纯多指切除术,合并各种皮瓣、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矫形手术的多指切除术,改良的Bilhaut手术,少数大龄患儿还可行截骨矫形术。[结果]65例术后平均随访9.6个月,对治疗结果用改良的Tada评分进行评估,优61拇,良12拇,中6拇,差1拇。[结论]先天性复拇畸形的治疗,应该根据畸形的分型和严重程度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对于畸形严重的Wassel Ⅳ-4型近节指骨重复型,在疾病的早期即行合并各种软组织矫形的多指切除术,手术效果优良,有效避免再次骨性手术。 【关键词】多指;分型;治疗 先天性多指、趾畸形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疾病,部分还会伴发心血管或泌尿等其他系统的畸形,其中复拇畸形发病率高,畸形类型和严重程度多样,对手部功能影响重大,其诊断和治疗是儿童骨科医生要关注的重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8月至2008年1月收治73例80拇先天性复拇畸形,男性45例(62%),女性28例(38%);平均年龄1.83岁。根据患肢的X线片进行Wassel分型:Wassel Ⅰ远节指骨分叉型2拇(2.5%),Wassel Ⅱ远节指骨重复型7拇(8.9%),Wassel Ⅲ近节指骨分叉型5拇(6.3%),Wassel Ⅳ近节指骨重复型54拇(67.5%),Wassel Ⅴ掌骨分叉型4拇(5.0%),Wassel Ⅵ掌骨重复型7拇(8.9%),Wassel Ⅶ拇3节指骨型1拇(1.3%)。其中Wassel Ⅳ型的54拇又进行新的分型,进一步分为4个亚型(图1):Ⅳ-1多指发育不全型12拇,Ⅳ-2拇指尺偏型28拇,Ⅳ-3分支型7拇,Ⅳ-4汇聚型7拇。 1.2 治疗方法 手术之前须评价拇重复水平,即行Wassel分型,对发病率最高的WasselⅣ型进一步分型;还要评价每一部分的发育程度、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骨骼轴线的偏离程度及拇内收畸形的严重程度。在治疗原则上如果两个拇指发育有差别则切除相对外观发育差,功能欠缺或3节指骨的拇指;如果两个拇指外观和功能差异不明显,常选择切

大拇指畸形如何矫正

大拇指畸形如何矫正 大拇指畸形是我们都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很多爱美的朋友就更难接受这样的事实了,大拇指畸形会影响到我们的形象,让很多爱美的朋友失去了自信,甚至是不愿意和别人主动的接触,总是特别的自卑。那么到底怎么可以矫正大拇指畸形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拇指畸形矫正的方法。 1.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如鞋跟不要太高,鞋头要宽松一些,使足趾在里面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其感受不到任何压力,尤其 不能穿尖而瘦的高跟鞋。 2.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延缓大脚骨恶化程度。 3.每日用手指将拇趾向内侧掰动,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加剧。 4.借助一些矫形器械,如拇外翻矫形器(分日用,夜用矫形器)长期配戴拇外翻矫形器,对拇外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当以上保守治疗不能有效地矫正时,应采取手术治疗,这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拇外翻畸形不是很严重时,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手术方式,如软组织的手术(肌腱,韧带的松解术),

即使配合一些小的骨性手术(如Akin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达到完全矫正的目的。 6.当大拇大脚骨畸形较严重时,尤其合并有第Ⅰ跖骨内翻时,手术方式较为复杂,相对来讲创伤偏大,病人痛苦也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是它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完全有效地矫正畸形,并且能够彻底消除由拇外翻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上面就是对大拇指畸形的矫正方法的介绍,现在可以 矫正大拇指畸形的方法是有很多的,我相信大家总是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让自己摆脱大拇指畸形的这种情况,也可以让你重新的拥有信心。对于矫正的方法我们最好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好。

多指

多指 什么是多指症 多指(polydactyly)症或多趾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但多指并伴发多趾畸形者,较为少见。多指多见于拇指和小指,其次在中、环指,极少见于小指,部分患者有家族吏。赘生指(趾)形态和结构可以是一个球状的小肉赘,也可以是发育接近正常,具有指甲、骨、关节、肌腱和神经血管束的手指。 多指是怎么引起的 在目前来看,多指症的病因不是固定的,根据患者个体的不同而不同,非常复杂。导致多指症的原因多为遗传因素,约2/3具有家族遗传病史,且有隔代遗传的家族史。 多指症是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数字异常的手和脚。是先天畸形多种病征的其中一种,或是独有的病征。若是独有的话,很多时都是与单一基因的突变有关,而非多因子性状的突变。不过,不同基因的突变均会引起多指症。 先天性多指、趾畸形多为单侧性,双侧受累仅占10%左右。复拇畸形确切病因不明,大多为散发,提示该病与环境因素有关,与遗传因素关系不大。例如母亲在怀孕早期4-8周,胚胎肢芽分化时遭受病毒感染,药物,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致手指分化障碍而产生畸形。例外的情况是当重复拇指伴发三节拇指时,有些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环境因素也与多指并指也有一定关系,有相当一部分的多指并指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这部分多指并指是开展人群预防的重点。孕期吸烟、孕期接触农用化学物质、孕前职业接触有害物质增加胎儿患多指并指的风险,孕期从事化工职业工作是胎儿多指危险因素。其次,孕母本身的预防保健也十分重要,目前认为母亲年龄过小(14~19岁)而怀孕生产是多指并指的危险因素,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将增加胎儿患多指和(或)并指的危险。孕母改善膳食对预防多指和(或)并指有一定作用。膳食中水果类摄入频率较低将增加胎儿患多指的风险,孕早期多吃肉、蛋类将减少胎儿多指并指患病风险。还有研究从卫生经济的宏观角度指出年人均收入高的家庭能减少胎儿患多指并指的风险,有宏观研究报道多指发生率与家庭收入呈负相关,其原因可能也与这些家庭更重视卫生保健有关。 综上,遗传因素可能是多指或并指先天畸形最主要的发病原因,除此之外,孕前工作环境、孕母年龄、孕早期膳食、环境因素、家庭经济状况与子代多指并指先天性畸形有关。因此,多指并指先天性畸形的预防既要考虑遗传因素,又要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多指的发病率 如果夫妻一方或双方有多指并指家族遗传史,其子代由遗传因素作用引起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0.18%,近年来通过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目前已经定位了4个多指畸形基因位。 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0.30‰—1.90‰。 每500个小孩就会有1个出现多指症。非洲裔黑人小孩会较多患上轴后多指症,黑人男孩出现轴后多指症差不多是白人的10倍。一项研究发现每1000个白人男性中,就有2.3个

如何预防多指畸形

如何预防多指畸形 多指畸形一目了然,多数可在分娩时发现而诊断,在组织的重复现象中包括多指症和镜手。多指畸形中,多生的手指可以是单个或多个、或双侧多指;多指畸形分为桡侧多指、中央多指及尺侧多指三类,以桡侧多指最为多见,其次是尺侧多指,而中央多指很少见。多生的手指可发生在手指末节、近节指骨,与正常指骨或掌骨相连,也可发生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一侧。 (一)发病原因 病因未明,部分病例为遗传因素,且有隔代遗传现象。 (二)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如某些药物、病毒性感染、外伤、放射性物质的刺激等,特别是近代工业的污染,椎间孔镜都可成为致畸因素。肢芽胚基分化早期受损害,是导致多指畸形的重要原因。拇指多指畸形即是由于外胚层顶脊的发育异常,拇指侧顶向近位延长及其退缩迟缓所致。 二、多指畸形早期症状 有的多指可以是某个手指重复发育的结果,有相应的掌骨多生,形成一手六指、甚至重手畸形,但较少见。多指的外形和结构差异很大,可以仅是皮蒂相连的皮赘直到一个完全的手指,甚至难于分辨正常指与多指,以致造成手术决定留舍方面的困难。多指生长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多指与手的桡侧或尺侧缘呈直角。多指畸形可单独存在,或与并指等畸形同时存在,如复拇指畸形;也有的多余3或4个手指,形成“镜影手”畸形。尺侧多指可伴有多种其他畸形,如并指、三节指骨拇指、脊柱畸形、指甲发育不良等。中央多指多伴有并指畸形,双侧性多见,命名为多指并指,中央多指并指常属于分裂手畸形的一种。对多指应行X线检查,明确其骨关节情况,为手术提供依据。

分类:多指畸形根据其发生和解剖部位主要分为三型:轴前型的拇指多指(又称桡侧多指、轴前多指,复拇指畸形)、中央型多指与轴后型的小指多指(又称尺侧多指、轴后多指)。拇指多指的分类,目前臭氧治疗仪多采用以病理解剖形状异常为基础的Wassel分类法,共分为七型,即末节指型、近节指骨型和掌骨型三种,每种畸形又根据重复指的分离程度,分为有骨性连结的分叉型和有关节连结的复指型两种,再加上3节指拇指型共7型,其中Ⅳ型最多,约占47%,Ⅶ型占23%,Ⅱ型占15%。此分类法简明扼要,符合病理和解剖学规律。小指多指的分类多采用Stelling-Twrek分类法,将其分为三型:Ⅰ型为赘生指,Ⅱ型为存在部分骨性结构,Ⅲ型为包括掌骨的完全性多指。中央多指少见,是示指、中指和环指的重复畸形,以上三指很少是单指复指畸形出现,而总是含有复杂的并指畸形,最常见的多指是隐藏在中指和环指的并指畸形中。 临床上根据赘生指所包含的组织成分不同,可分为三类:①软组织多指:多指仅有软组织赘生物,没有骨、肌腱等组织;②单纯多指:多指中含有指骨、肌腱和血管神经束与正常手指相连,是一个功能缺陷的手指;③复合性多指:多指为真正的重复,不仅含有指骨、肌腱等,而且包括掌骨孪生。 依据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诊断明确。

骨膜外固定法治疗拇指锤指畸形

骨膜外固定法治疗拇指锤指畸形 发表时间:2010-12-29T15:22:36.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作者:张江涛 [导读] 探讨拇指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修复固定方法 张江涛(河南省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099-01 【摘要】目的探讨拇指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修复固定方法,避免指间关节长期固定后导致关节僵直,避免反复穿针固定对指间关节关节面的损害。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7月我们共收治24例拇指Ⅰ区指伸肌腱损伤且不合并撕脱骨片的患者,均采用骨膜外固定的方法固定修复伸指肌腱。结果术后3个月均得到随访。患者拇指伸指功能满意,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指过伸5°~屈70°,无肌腱再次断裂及指间关节僵直、未遗留远侧指间关节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的表现。结论不经过指间关节行骨膜外穿针固定拇指Ⅰ区伸指肌腱损伤的修复,促进伸指肌腱的愈合,避免术后远侧指间关节僵直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助于伸指肌腱修复术后患指功能的康复。【关键词】骨膜外固定法锤指畸形拇指 Ⅰ区指伸肌腱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锤状指即手指末节伸肌腱止点断裂,屈指深肌腱牵拉末节指骨屈曲成锤指畸形,多为戳伤致伸指肌腱近止点处撕脱断裂或合并有末节指骨撕脱骨折,部分患者因锐器切割或挤压可导致伸指肌腱Ⅰ区断裂,合并关节囊损伤可致指间关节脱位。开放性损伤者能够及时就诊,闭合伤者多因疼痛不明显而延误诊治。由于此区肌腱结构特殊,伤后愈合能力差,易再次出现肌腱断裂。此区肌腱损伤治疗方法较多。2008年8月-2010年7月我们共收治24例拇指Ⅰ区指伸肌腱损伤且不合并撕脱骨片的患者,均采用骨膜外固定的方法固定修复伸指肌腱,实践证明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6-40岁,其中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9例;左侧拇指10例,右侧拇指14例;本组患者均为新鲜损伤,且肌腱断端距离止点至少有0.5cm的长度,可供肌腱直接缝合修复。术前均行X线检查证实末节无撕脱骨片。 1.2 手术方法 1.2.1手术方法锐器切割伤或重物挤压伤致肌腱断裂,应行一期彻底清创;闭合性损伤取远侧指间关节背侧一宽S形切口,横边位于远侧指间关节平面,长约10mm,纵边沿尺桡侧向远近端延伸约3mm,避免损伤甲根皮缘坏死,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显露肌腱断端,用5/0肌腱缝合线“8”字缝合法修复断裂的拇指长伸肌腱。 1.2.2 固定用一枚长度约10cm-15cm、直径1mm的指针弯成轻度弧形,凹面贴紧拇指末节指骨,凸面朝向掌侧自甲下2mm紧贴骨膜穿针,指针不通过指间关节,利用指针的弹性张力维持指间关节过伸位,指针远端顶拨末节指骨,维持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伸指肌腱无张力位固定,注意指针插入的长度应足够维持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 1.2.3 术后治疗术后根据伤情行抗感染治疗,Ⅰ类切口给予青霉素或先锋五号抗感染治疗,应用3天停药;污染切口术后选用头孢二代积极预防感染;术后患者常规口服养血止痛丸。用拇人字石膏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于过伸位,术后2周拆线,术后5周拆除石膏并拔除指针后指导病人行功能锻炼。首先行拇指主动屈伸功能锻炼,禁止被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6周配合蜡疗、中药熏洗、作业疗法指导行功能锻炼;8-10周进行力量训练,10-12周可进行正常手部活动。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住院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4d,2例开放性损伤出现感染,部分皮缘坏死,换药后伤口愈合拆线。术后3个月均得到随访。患者伸指功能满意,示指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过伸5°-屈70°,中指欠伸5°-屈60°,环指欠伸5°-屈60°,小指欠伸10°-屈50°,功能良好,无肌腱再次断裂及指间关节僵直、指间关节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的表现。2例患者因术中反复穿针,术后出现近侧指间关节屈曲稍受限,考虑为反复穿针损伤屈指腱鞘后导致屈指肌腱轻度粘连所致。 3 讨论 Ⅰ区指伸肌腱位于末节指骨背侧基底部至中央腱止点之间,此区损伤多为手指戳伤致远侧指间关节突然屈曲导致伸指肌腱断裂,锐器切割伤或重物挤压伤致伸肌腱断裂,临床表现为锤状指畸形,此区肌腱损伤治疗方法较多。临床上常用的有肌腱直接缝合修复;或肌腱近止点处不锈钢丝抽出缝合纽扣固定;或行肌腱与指骨的加强固定。术中常常给予指针固定指间关节于末节过伸位,近侧指间关节固定在屈曲位,5-6周肌腱愈合后拔除指针,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术后常常出现拔除指针后导致指间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伸指肌腱在过伸位与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粘连,指间关节屈曲受限。用骨膜下穿针固定指间关节于过伸位,避免了反复多次穿针固定指间关节导致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减少了关节僵直的发生机会。早期功能锻炼应主动屈伸指间关节,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及时间,避免过度暴力扳压手指,避免肌腱的再次断裂。 参考文献 [1]金凤华,孔令震,阚世廉,等.锤状指的保守治疗[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5,11(增刊):19-20. [2]刘志刚,路来金,于家傲,等.伸指腱器终腱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4):253-255.

Ⅳ型复拇指初次术后畸形的矫治

Ⅳ型复拇指初次术后畸形的矫治 目的探讨小儿WasselⅣ型复拇初次术后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自2002年2月~2011年12月Ⅳ型复拇初次术后残留畸形35例患者(37指),以McBride 为基本理论依据治疗掌指关节软组织畸形,对于掌骨头关节面偏斜者,行掌骨头近端“V”形截骨。通过多个”Z”样皮瓣可矫正拇指桡侧软组织缺损。结果35例37指,术后进行6个月~5年随访,按TAM评定法优良率为100%,拇指外形及功能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Ⅳ型复拇初次术后畸形通过良好的手术设计及方法仍然可取得较好疗效。 标签:复拇指畸形;掌指关节;软组织缺损 复拇指畸形是先天性多指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生率为0.08‰~0.18‰[1-2],治疗目的是改善拇指的外形和获得一个良好的功能[3]。拇指在手部功能中约占将近一半的功能,可见,复拇指畸形患者对于改善复拇指的功能是非常迫切的。本科从2001年3月~2012年3月共治疗Ⅳ型[4]拇指多指畸形简单切除术后后遗畸形35例共37指,以Mc Bride方法[5]为理论基础来治疗,术后拇指功能和外形得到明显改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5例共37指,均为拇指多指畸形简单切除术后后遗畸形,男患者19例共计20指,女患者16例共计17指,患者年龄2~12岁,初次手术时间患者年龄:1/12~7岁。第一次手术与到我院手术时间为18个月~10年,平均(78±9)个月。 1.2 临床表现 拇指大小及形态不良,末节指骨桡偏,横向直径变小,掌指关节处桡侧膨大,掌指关节不稳定;指间关节屈曲活动时畸形更加明显,拇指末节不能用指腹做对掌活动,拇指伸直时力量明显下降。 1.3 手术方法 在拇指桡侧做多个“Z”样皮瓣,切口远端达到末节指骨近端,近端达到第一掌骨中段,皮瓣前后端近拇指掌背侧中线位,画线后切口皮肤,筋膜,因肌腱,神经,血管变形防止切断上述组织;显露原初次术后残留的拇长伸肌腱残端,将缩回掌骨头的拇短展肌和大鱼际肌止点作为一个整体剥离,修整掌指关节多余的骨性组织,并使掌指关节面对位对线良好;将拇收肌腱在拇指近节指骨止点转位于掌骨头尺背侧缝合。复位掌指关节,将原初次术后残留的拇长伸肌腱残端缝合于现有的拇长伸肌腱上,掌指关节恢复到正常的对位、对线关系,拇短展肌和大

多指畸形的概述

多指畸形的概述 (一)发病原因 病因未明,部分病例为遗传因素,且有隔代遗传现象。 (二)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如某些药物、病毒性感染、外伤、放射性物质的刺激等,特别是近代工业的污染,都可成为致畸因素。肢芽胚基分化早期受损害,是导致多指畸形的重要原因。拇指多指畸形即是由于外胚层顶脊的发育异常,拇指侧顶向近位延长及其退缩迟缓所致。 (三)临床表现 多指畸形一目了然,多数可在分娩时发现而诊断,在组织的重复现象中包括多指症和镜手。多指畸形中,多生的手指可以是单个或多个、或双侧多指;多指畸形分为桡侧多指、中央多指及尺侧多指三类,以桡侧多指最为多见,其次是尺侧多指,而中央多指很少见。多生的手指可发生在手指末节、近节指骨,与正常指骨或掌骨相连,也可发生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一侧。有的多指可以是某个手指重复发育的结果,有相应的掌骨多生,形成一手六指、甚至重手畸形,但较少见。多指的外形和结构差异很大,可以仅是皮蒂相连的皮赘直到一个完全的手指,甚至难于分辨正常指与多指,以致造成手术决定留舍方面的困难。多指生长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多指与手的桡侧或尺侧缘呈直角。多指畸形可单独存在,或与并指等畸形同时存在,如复拇指畸形;也有的多余3或4个手指,形成“镜影手”畸形。尺侧多指可伴有多种其他畸形,如并指、三节指骨拇指、脊柱畸形、指甲发育不良等。中央多指多伴有并指畸形,双侧性多见,命名为多指并指,中央多指并指常属于分裂手畸形的一种。对多指应行X线检查,明确其骨关节情况,为手术提供依据。 分类:多指畸形根据其发生和解剖部位主要分为三型:轴前型的拇指多指(又称桡侧多指、轴前多指,复拇指畸形)、中央型多指与轴后型的小指多指(又称尺侧多指、轴后多指)。拇指多指的分类,目前多采用以病理解剖形状异常为基础的Wassel分类法,共分为七型,即末节指型、近节指骨型和掌骨型三种,每种畸形又根据重复指的分离程度,分为有骨性连结的分叉型和有关节连结的复指型两种,再加上3节指拇指型共7型(表1),其中Ⅳ型最多,约占47%,Ⅶ型占23%,Ⅱ型占15%。此分类法简明扼要,符合病理和解剖学规律。小指多指的分类多采用Stelling-Twrek分类法,将其分为三型:Ⅰ型为赘生指,Ⅱ型为存在部分骨性结构,Ⅲ型为包括掌骨的完全性多指。中央多指少见,是示指、中指和环指的重复畸形,以上三指很少是单指复指畸形出现,而总是含有复杂的并指畸形,最常见的多指是隐藏在中指和环指的并指畸形中。 临床上根据赘生指所包含的组织成分不同,可分为三类:①软组织多指:多指仅有软组织赘生物,没有骨、肌腱等组织;②单纯多指:多指中含有指骨、肌腱和血管神经束与正常手指相连,是一个功能缺陷的手指;③复合性多指:多指为真正的重复,不仅含有指骨、肌腱等,而且包括掌骨孪生。 依据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诊断明确。

先天性拇指畸形及其相关的综合症-LWWJournals

先天性拇指畸形及其相关的综合症 Ashbaugh Heidi BS等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partments of Orthopaedic and Plastic Surgery, University of Miami, Florida. 摘要:新生儿上肢缺损畸形的发生率为3.4%,其中拇指缺损畸形占16%。胚胎学研究表明,手部的发生发展始于胚胎第5周,这一时期也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发生发展的时期。因此,患有手部先天性畸形的婴幼儿可能同时存在心血管、神经和造血系统的异常,需要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尽管40%~50%的先天性手部畸形病因未明,但已有几种畸形被检测到与某些特异的基因突变有关,另一些则是多种致畸因素的结果。本文总结了可能与拇指畸形伴随出现的相应综合症,以利临床医生诊断。

Attached original abstract of paper: Congenital Thumb Deformities and Associated Syndromes Ashbaugh, Heidi BS; Gellman, Harris MD Abstract Upper limb defects occur in approximately 3.4 per 10,000 live births. Major thumb defects represent 16% of these upper limb defects (Tay SC, Moran SL, Shin AY, et al. The hypoplastic thumb.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6;14:354-366). Embryologically, hand development begins by the fifth week. This occur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rdiovascular, neurologic, and hematopoietic systems. Therefore, congenital anomalies seen in the hands of infants may indicate significant anomalies in these other systems, requiring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valuation. Although the cause of 40% to 50% of congenital hand anomalies is unknown (Gallant GG, Bora FW. Congenital deformitie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J Am Acad Orthop Surg 1996;4:163-171), several others have traced this to specific genetic mutations. Others are due to a variety of teratogenic effects (Sadler TW. Langman's Medical Embryology. 10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Chapter 9, 2006:125-142). For the clinician, this paper has been organized to identify possible corresponding syndromes that may accompany specific thumb deformit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