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最基本的20个细节

现场管理最基本的20个细节
现场管理最基本的20个细节

现场管理最基本的20个细节

现场管理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20个最基本细节:

基本细节1

细节:在所有电源插座上方都标识出插座的电压。

目的:防止低电压的设备被误接入高电压。

基本细节2

细节:在所有门的前面和后面标识出开门应该是“推”还是“拉”。

目的:可以极大的减少门被损害的机会,也非常方便平常的进出。

基本细节3

细节:紧急生产的产品的指示单用另外的颜色区别出。

目的:容易提醒优先安排上生产线,优先进行检验,优先安排包装及优先进行出货等。

基本细节4

细节:凡是内部有高压的容器,全部应该进行牢固的固定,比如灭火器、氧气瓶等。

目的:可以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基本细节5

细节:生产线有新人进行作业的时候,在新人的手臂上标识出“新人作业”。目的:一方面提醒新人自己还是个新手,另一方面,可以让线上的QC人员特别“照顾”他。

基本细节6

细节:工厂有人进出但又需要一直关闭的门,可以在门上装上能够“自动”关闭的杆杠

目的:一方面可以保证门一直处于关闭的状态,另一方面门被损害的机会较少了(不会有人用力开关门了)。

基本细节7

细节:在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仓库前,对每一种产品的最高、最低库存都作出规定,并标识出目前的库存量。

目的: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真正的库存情况,防止库存过高,也可以防止有时候需求的产品却没有库存。

基本细节8

细节:生产线的开关按钮尽量不要朝向过道,如果实在需要朝向过道的时候,也最好能够加外盖进行保护。

目的:这样可以防止过道上来往的运输工具误碰撞按扭,引起不必要的事故。基本细节9

细节:工厂的控制中心除了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外,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

目的:防止无关人员的“好奇”造成的重大的事故。

基本细节10

细节:电流表、电压表、压力表等依靠指针指示数值的各类表,用醒目的记号笔标识出正常工作的时候,指针应处于的范围。

目的:这样就比较容易的知道正常工作的时候,设备是否处于正常。

基本细节11

细节:不要太轻信设备上显示的温度,定期利用红外线温度仪进行重复确认是必要的工作。

目的:避免因设备温度误差而造成大范围的品质不良。

基本细节12

细节:首件不是仅仅指当天生产的第一件,下面所列出的在严格意义上讲,都是“首件”:每日开机后之首件、换件生产后首件、机器故障修护之首件、模治具修护或调整后之首件、品质问题点对策后之首件、作业人员更换后之首件、作业条件重新设定后之首件、停电后之首件等。

目的:可以防止各环节不良品的漏网之鱼出现。

基本细节13

细节:锁螺丝的工具都带有磁性,这样可以方便进行取螺丝

目的:万一螺丝掉在工作台上,也非常容易利用工具的磁性吸起

基本细节14

细节:接收到的工作联络单、协调书等,如果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无法完成的话,应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并说明缘由,提交回发出部门。

目的:可以让发出部门第一时间了解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策。

基本细节15

细节:在生产线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相似的产品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线、不同的车间进行生产。

目的:这样相似产品混起来的可能就减少了。

基本细节16

细节:给包装、销售、业务员等产品的彩色图片。

目的:减少他们认错产品的机会。

基本细节17

细节:实验室内的所有的工具都悬挂在墙壁上,并在墙壁上划出它们的形状。目的:这样,工具一旦被借出,就非常容易知道了。

基本细节18

细节:在统计分析报表中,每隔一行就要阴影作为底色。

目的:这样的报表看起来清楚多了。

基本细节19

细节:对于一些重要的测试设备,每日的“首件”利用特别选定的“不良件”进行测试。

目的:有时候可以清楚的知道设备的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

基本细节20

细节:对一些有重要外观的产品,并不一定要用铁制的检测工具,可以用一些自制的塑料或者木制的检测工具。

目的:这样产品被划伤的机会就减少了。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讲解学习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

中司(政)字[2018]022号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 何谓现场 1.现场包含“现”与“场”两个因素。 2.“现”就是现在,现时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性。 3.“场”就是场所,地点的意思,强调的是区域性。 4.“现”与“场”结合在一起,就是赋予了一定时间的特定区域。 5.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现场就是生产车间。 走进现场 1、现场的“三忙”现象: 忙乱: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无功效。(瞎忙) 盲目:由于太忙,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没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人们思想麻木,意识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糊里糊涂。 2.现场最关注的是产量:

分析现状----找出瓶颈---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量(显示能 力) 3.现场的功能:输出产品。 4.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 人员(Man):数量,岗位,技能,资格等。 机器(Machine):检查,验收,保养,维护,校准 材料(Material):纳期,品质,成本 方法(Method):生产流程,工艺,作业技术,操作标准 环境(Environment):5S,安全的作业环境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现象(表现出的特征)。 3.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 4.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它排除。 5.标准化以防止再次发生。 生产活动的6条基本原则 1.后工程是客户 作业的好坏由后工程的评价来定 不接受不合格,不制造不合格,不传递不合格 2.必达生产计划 年计划、月计划、 每日、每小时按计划生产----生产计划的保证 3.彻底排除浪费 浪费是指:不做也可以的事,没有也可以的物

一套完整的工厂车间现场管理指南

一套完整的工厂车间现场管理指南 一、车间管理职能 a、制订计划 计划是任何经济管理工作的首要职能;是一切现代化大生产的共同特点;是各项工作的指南;是动员和组织企业职工完成用户需要的产品的重要工具。 车间管理的计划职能首先是制订整个车间的活动目标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它能使各道工序以至每个职工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把各个生产环节互相衔接协调起来,使人财物各要素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生产系统。 有了计划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和目标;有了计划就有了检查工作改进工作的依据;有了计划就有了衡量每个单位每个职工工作成果的尺度。 车间不参与对厂外的经营活动。车间制订计划的依据是企业下达的计划和本车间的实际资源情况。车间除每年制订生产经营和目标方针外,主要是按季月日时制定生产作业计划,质量成本控制计划,设备检修计划。 b、组织指挥 组织指挥,是执行其他管理职能不可缺少的前提,是完成车间计划,保证生产,使之发展平衡,并进行调整的重要一环。 车间组织指挥的职能: 一是根据车间的目标,建立完善管理组织和作业组织,如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选择和配备,劳动力的组织和分配等。 二是通过组织和制度,运用领导艺术,对工段班组和职工进行布置调度指导督促,使其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使相互之间保持行动上的协调。 c、监督控制 监督就是对各种管理制度的执行,计划的实施,上级指令的贯彻过程进行检查督促,使之付诸实现的管理活动。控制就是在执行计划和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把实际执行情况同既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的管理活动。

d、生产服务 由于车间是直接组织生产的单位,因此生产服务作为车间管理的一项职能是十分必要的。 生产服务的内容: ?技术指导,在生产过程中,要经常帮助职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包括改进工艺过程设备的改造和革新等; ?车间设备的使用服务和维修服务; ?材料和动力服务等; ?帮助工段班组对车间以外单位进行协调和联系; ?生活服务。 e、激励士气 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其基础在于车间生产现场职工的士气。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车间负有直接激励职工士气的职责。 激励士气,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地吸收职工参加管理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车间任务的完成。 车间管理的全部职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履行这些职能的有车间主任副主任工段长班组长及车间职能人员。 二、如何管理车间 a、企业文化的推行者 一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积极推行者。一个国家,有着其他国家没有的国粹;一个民族,具备其他民族所不同的民族精神;就是个人,也有其与众不同的精神支柱! 如此,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民族才能长久不衰,个人才能坚韧不拔。作为一个企业,其精神支柱其灵魂就是“企业文化”。 纵观世界五百强企业,无不非常重视和积极推行公司的企业文化。要想做好生产车间管理,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首要工作就是要积极推行公司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熏陶员工激励员工。

生产现场管理的20个基本细节

生产现场管理的20个基本细节 现场管理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下面20个最基本细节,必须掌握: 1. 在所有电源插座上方都标识出插座的电压,防止低电压的设备被误接入高电压。 2. 所有的门都在门的前面和后面标识出开门应该是“推”还是“拉”。可以极大的减少门被损害的机会,也非常方便平常的进出。 3. 紧急生产的产品的指示单用另外的颜色区别出,可以容易提醒优先安排上生产线,优先进行检验,优先安排包装及优先进行出货等。 4. 凡是内部有高压的容器,全部应该进行牢固的固定,比如灭火器、氧气瓶等。可以较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5. 生产线有新人进行作业的时候,在新人的手臂上标识出“新人作业”,一方面提醒新人自己还是个新手,另一方面,可以让线上的QC人员特别“照顾”他。 6. 工厂有人进出但又需要一直关闭的门,可以在门上装上能够“自动”关闭的杆杠,一方面可以保证门一直处于关闭的状态,另一方面门被损害的机会较少了(不会有人用力开关门了)。 7. 在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仓库前,对每一种产品的最高、最低库存都作出规定,并标

识出目前的库存量。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真正的库存情况。防止库存过高,也可以防止有时候需求的产品却没有库存。 8. 生产线的开关按钮尽量不要朝向过道,如果实在需要朝向过道的时候,也最好能够加外盖进行保护。这样可以防止过道上来往的运输工具误碰撞按扭,引起不必要的事故。 9. 工厂的控制中心除了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外,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防止无关人员的“好奇”造成的重大的事故。 10. 电流表、电压表、压力表等依靠指针指示数值的各类表,用醒目的记号笔标识出正常工作的时候,指针应处于的范围。这样就比较容易的知道正常工作的时候,设备是否处于正常。 11. 不要太轻信设备上显示的温度,定期利用红外线温度仪进行重复确认是必要的工作。 12. 首件不是仅仅指当天生产的第一件,下面所列出的在严格意义上讲,都是“首件”:每日开机后之首件、换件生产后首件、机器故障修护之首件、模治具修护或调整后之首件、品质问题点对策后之首件、作业人员更换后之首件、作业条件重新设定后之首件、停电后之首件、收工前之首件等。 13. 锁螺丝的工具都带有磁性,这样可以方便进行取螺丝;万一螺丝掉在工作台上,也非常容易利用工具的磁性吸起。 14. 接收到的工作联络单、协调书等,如果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无法完成的话,应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并说明缘由,提交回发出部门。 15. 在生产线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相似的产品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线、不同的车间进行生产,这样相似产品混起来的可能就减少了。

《生产现场管理》课程标准

《生产现场管理》课程标准 2016年8月编写 一、适用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层次3学年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知识,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内容有十一章,包括现场管理、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成本管理等内容。 2.课程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初步解决生产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该学科知识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30学时。 四、学分 2学分。 五、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获得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增强企业管理的基本意识。包括掌握现代企业及管理的基本特征;生产现场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基本内容。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有关企业管理的一些现象,具备初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思想、了解基本方法,增强企业管理意识,培养作为具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 六、设计思路

(一)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设计提出了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以获得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工作过程知识是根据职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工具、手段与对象结合,并指向目标的职业行动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注重对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任务学习模块中,基础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生产现场管理实践方面的知识,力求简单实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 遵循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辅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理解知识 要求掌握和理解生产现场管理涉相关技术、知识,对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多种有针对性的典型例子来讲授,并善于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再辅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动画技术,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下就把所学的内容理解和接受。 2.总结提炼 教师对每一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进行总结和提炼,提出反馈建议,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的措施,帮助同学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 1.现场教学 将实际的工作环境融入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现场教学方面,有些学生在学校接触不到的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老师到现场与技术人员一道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工作任务录相,回校制作成多媒体的课件,再结合实际进行学习。现场教学方法使学生亲临实景,容易掌握知识要点、提升工作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2.讨论式教学 在本课程学习中,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将学生首先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自己的资料搜集设计一套方案,并说明自己方案,最后教师进行评议。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只是教学的接受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种重要的个体行动。 (四)课程内容选取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和定位的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指向工作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的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 何为现场 1.现场包含“现”与“场”两个因素。 2.“现”就是现在,现时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性。 3.“场”就是场所,地点的意思,强调的是区域性。 4.“现”与“场”结合在一起,就是赋予了一定时间的特定区域。 5.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现场就是生产车间。 走进现场 1、现场的“三忙”现象: 忙乱: 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无功效。(瞎忙)盲目: 由于太忙,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没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 1.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人们思想麻木,意识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糊里糊涂。 2.现场最关注的是产量:分析现状----找出瓶颈---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量(显示能力) 3.现场的功能:输出产品。 4.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人员(Man):数量,岗位,技能,资格等。机器(Machine): 检查,验收,保养,维护,校准材料(Material):纳期,品质,成本方法(Method):生产流程,工艺,作业技术,操作标准环境(Environment):5S,安全的作业环境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现象(表现出的特征)。 3.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 4.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它排除。 5.标准化以防止再次发生。 生产活动的6条基本原则 1.后工程是客户 作业的好坏由后工程的评价来定不接受不合格,不制造不合格,不传递不合格 2.必达生产计划 年计划、月计划、每日、每小时按计划生产----生产计划的保证 3.彻底排除浪费 浪费是指:不做也可以的事,没有也可以的物 4.作业的标准化 有标准作业书,作业基准书,不是标准化,标准化是作出规定,遵守而且改善这个规定,不停地进行改善---遵守---再改善的活动才可称为标准化。 5.有附加价值的工作 管理的目的是谋求更大的附加价值(利润)现场要有大局观,辨别生产瓶颈,采取最优对策

现场管理五要素:人、机、料、法、环

现场管理 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班组长注意的,也是工业制造 中所讲的五要素:人、机、物、法、环。 所谓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 生产管理 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的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形式。(见《工业心理学 》人物性格特征) 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物,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所以你在生产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仓库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产半成品或成品的进度情况。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能纵观全局的人;能够为大家着想的人。 法,顾名思义,法则。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他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ISO9001: 2000 7.5.1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 环,指环境。对于某些产品(电脑、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ISO9001:2000 6.4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音响的调试时,周围环境要求应当很静。食品行业对环境也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产品的卫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现在对工业制造企业也有了ISO14000. 随机读管理故事:《销售心理》 某富翁娶妻,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女孩A买了

车间现场管理

车间管理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利润空间不断缩小。GLOBE作为生产制造性行业,属于人员密集型操作。在自动化不高、所需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强化车间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安全生产和质量合格,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怎样加强车间的管理?我们知道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求细、实、恒、升。那么针对管理提几点建议: 首先管理思想要统一。我们知道人员管理是一个单位管理的精髓,是管理更深入的体现,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定要高度重视人员管理工作。尽管如此,我们仍有人轻视人员管理,感觉自己与效益、质量无任何关系。试想,作为一个基层管理人员,有了这种想法,那又如何去管、怎样去管?怎么能管理好?我们要让我们公司的全体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人员管理做好了,其他一切自然就能做好。 二是讲究管理方法和提升管理能力。我们有的部门管理人员对现场比较重视,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成效不大,主要原因是管理方式差。尽管制订了完善的制度,但执行力度差,不能长期坚持,甚至有的车间发现员工违规了,工段班组的管理人员还去求情,认为这样就可得到员工的支持、树立威信。其实,管理者忘记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有时自己做了错事遮遮掩掩,怕丢面子降低威信,发现别人做错事时,又当老好人不敢批评,保持无原则的和气,为自己留后路,只要管理人员的权利,不负管理人员的责任。 三是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办公室到车间到班组长都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但个别管理人员工作不刻苦,责任心、危机感、奉献精神及创建百年大业的使命感仍然比较缺乏,表现在对工作敷衍马虎,只是满足于安排布置工作,但不管工作的实施情况如何。例如,公司检查所发现的现场问题不少,但就是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只会考核扣绩效;下次检查,同样会发生,原因何在?首先是思想懒惰,推脱责任,只是应付上一层检查;其次,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到一线了解实际情况,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时由于各车间生产实际状况不一致,现场保持难易也就大相径庭,这并非是我们放低了卫生标准,而是不同部门的考核标准不同。为此,公司在5S方面可增大对各个部门的检查力度,责任到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做得不好的,坚决予以曝光,绝不姑息。好的进行表扬并适当给予奖励。除了科室人员要具备服务意识外,还要不断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一个企业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而这些方方面面工作的好坏直接反应一个的形象如何。好的企业我们也见过不少,也了解了很多。说实话我们与好的企业之间还有差距,怎样缩小之间的差距,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几点愚见: 现场管理: 一、人员的管理。 1、对于新来的员工,来到车间难免存在紧张的心里。作为班组长首先要消除新人的紧张心里,使他尽快的融入班组当中去。然后在进行解说和示范,而不是草草讲讲了事,这个这样做,那个那样做。培训了几分钟,好了,“会了”,“会”“做吧”。 2、发出指令不可抽象,往往我们班组长会下达一些莫名其妙的指令,让员工不知如何去做。做任何指示我们应

工厂车间管理的最基本的20个细节!

工厂车间管理的最基本的20个细节! 现场管理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下面20个最基本细节,必须掌握 细节1:在所有电源插座上方都标识出插座的电压。 目的:防止低电压的设备被误接入高电压。 细节2:所有的门都在门的前面和后面标识出开门应该是“推”还是“拉”。 目的:可以极大的减少门被损害的机会,也非常方便平常的进出。 细节3:紧急生产的产品的指示单用另外的颜色区别出。 目的:可以容易提醒优先安排上生产线,优先进行检验,优先安排包装及优先进行出货等。 细节4:凡是内部有高压的容器,全部应该进行牢固的固定,比如灭火器、氧气瓶等。 目的:可以较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细节5:生产线有新人进行作业的时候,在新人的手臂上标识出“新人作业”。 目的:一方面提醒新人自己还是个新手,另一方面,可以让线上的QC人员特别“照顾”他。 细节6:工厂有人进出但又需要一直关闭的门,可以在门上装上能够“自动”关闭的杆杠。 目的:一方面可以保证门一直处于关闭的状态,另一方面门被损害的机会较少了(不会有人用力开关门了)。 细节7:在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仓库前,对每一种产品的最高、最低库存都作出规定,并标识出目前的库存量。 目的: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真正的库存情况。防止库存过高,也可以防止有时候需求的产品却没有库存。 细节8:生产线的开关按钮尽量不要朝向过道,如果实在需要朝向过道的时候,也最好能够加外盖进行保护。 目的:这样可以防止过道上来往的运输工具误碰撞按扭,引起不必要的事故。 细节9:工厂的控制中心除了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外,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 目的:防止无关人员的“好奇”造成的重大的事故。 细节10:电流表、电压表、压力表等依靠指针指示数值的各类表,用醒目的记号笔标识出正常工作的时候,指针应处于的范围。 目的:这样就比较容易的知道正常工作的时候,设备是否处于正常。 细节11:不要太轻信设备上显示的温度,定期利用红外线温度仪进行重复确认是必要的工作。 目的:避免因设备温度误差而造成大范围的品质不良。 细节12:首件不是仅仅指当天生产的第一件,下面所列出的在严格意义上讲,都是“首件”:每日开机后之首件、换件生产后首件、机器故障修护之首件、模治具修护或调整后之首件、品质问题点对策后之首件、作业人员更换后之首件、作业条件重新设定后之首件、停电后之首件、收工前之首件等。 目的:可以防止各环节不良品的漏网之鱼出现。 细节13:锁螺丝的工具都带有磁性,这样可以方便进行取螺丝。 目的:万一螺丝掉在工作台上,也非常容易利用工具的磁性吸起。

施工现场管理基本知识

施工现场管理基本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现场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施工项目管理及其内容 (一)项目的概念 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限定资源、限定时间、限定质量),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事业。 (二)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施工项目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投标、签约阶段 这个阶段从承包商作出投标决策至中标签约为止,是施工项目周期的第一阶段,也可以称为立项阶段。 2、施工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施工单位与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到工程开工为止。主要内容是进行施工准备,使工程具备开工和连续施工的基本条件。 3、施工阶段 这是指自开工至竣工的实施过程。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务,达到验收、交工的条件。 4、验收、交工阶段 项目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和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达到使用的要求,经过验收合格,正式移交给建设单位。其目标是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对外结清债权债务,结束交易关系。 5、保修阶段 这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最后阶段,即在合同规定的责任期内进行售后服务、回访与保修,其目的是保证使用单位正常使用,发挥效益。 (三)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

项目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建立高效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项目组织机构,这是项目成功的组织保证。 2、施工项目的计划管理 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施工项目总体目标进行计划,对施工项目实施的各项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即系统地确定项目、任务、综合进度和完成任务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内外关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高效率地规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从而使施工项目在合理的工期内,以较低的造价,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3、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 包括: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施工现场目标等。 4、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 包括: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生产要素的管理就是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5、合同管理 它规定了双方的经济关系,确定了工程实施和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工程施工过程中解决双方争执的依据,是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涉及施工项目管理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目标实现。因此,必须从顶目开始就加强合同的管理。 6、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对施工项目的技术、经济、施工、人事等信息,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使信息处于及时、准确、适用、经济,使信息流和物质流接近同步,缩短管理周期。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概念 施工现场管理有两种含义,即狭义的现场管理和广义的现场管理。狭义的现场管理是指对施工现场内各作业的协调、临时设施的维修、施工现场与第三者的协调及现场内存的清理整顿等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广义的现场管理指项目施工管理。 第二节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一、平面布置与管理 现场平面管理的经常性工作主要包括:根据不同时间和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场地;做好土石方的平衡工作,规定各单位取弃土石方的地点,数量和运输路线;审批各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对清除障碍物,挖掘道路,断绝交通、断绝水电动力线路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

学习园地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 何谓现场 1.现场包含“现”与“场”两个因素。 2.“现”就是现在,现时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性。 3.“场”就是场所,地点的意思,强调的是区域性。 4.“现”与“场”结合在一起,就是赋予了一定时间的特定区域。 5.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现场就是生产车间。 走进现场 1、现场的“三忙”现象: 忙乱: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无功效。(瞎忙) 盲目:由于太忙,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没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人们思想麻木,意识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糊里糊涂。 2.现场最关注的是产量、质量: 分析现状----找出瓶颈---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量/质量 3.现场的功能:输出产品。 4.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 人员(Man): 数量,岗位,技能,资格等。 机器(Machine): 检查,验收,保养,维护,校准 材料(Material): 纳期,品质,成本 方法(Method): 生产流程,工艺,作业技术,操作标准 环境(Environment): 5S,安全的作业环境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现象(表现出的特征)。 3.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 4.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它排除。 5.标准化以防止再次发生。

现场如何确保优良品质呢?避免失误的5原则: a、取消此作业 b、不要人做 c、使作业容易化 d、检查 e、降低影响 2.现场的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最佳方法,就是剔除过度的资源耗用 a、改进质量:工作过程的质量,合理的5M b、提高生产力以降低成本:不断地改善 c、降低库存:流动资金、储藏、搬运、质量隐患、新产品 d、缩短生产线:合理的生产线工人 e、减少机器停机时间 f、减少空间 g、现场对总成本降低的作用 3.交货期: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 4.现场实际作业应把握的内容 a、生产作业计划的合理性、生产计划与实际困难、计划调整的影响 b、人员状况、员工的技能、缺料设备故障引起的停产、不良品对策及处理 c、零部件/工装夹具/生产辅料是否齐全、生产是否正常、工作方法可否改善 5.现场的基本方法 深入一线、信息畅通、了解生产能力、注意员工状态、时间/动作研究 6.现场的注意事项 异常处理的制度化、现场教育、解释、工作职责明确、公正评价员工 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 1.日常管理的要点 a、重视所有管理项目 今天抓品质,明天弄设备? b、决定重点管理项目 原则:“不给下个工程或客户添异常”,决定重点项目 “应该做怎样的程度为止”,管理水平的设定 c、管理的习惯化 量化及明确一些日常工作,管理习惯化 2.日常管理的进行方法 P- D- C- A管理循环 如作业管理,目标为生产计划的达成、生产率的提高。 P(计划):达成生产 D(实施):实行计划—作业设定 C(检查):检查目标与实绩的差 A(行动):采取对策或者改善

现场管理的几个基本方法

现场管理的几个基本方法 现场管理,简言之,就是生产现场的基础管理、综合管理。现场管理有那些特点由那些要素组成有那些基本的管理方法下面就现场管理的“一个定义、五个特点、五大要素、两个基本观念、九个基本方法”作简要介绍。 1 现场管理的定义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和管理者)、机(机器设备)、料(原料和零部件)、法(工艺和监测方法)、环(环境)、资(资金)、能(能源)、信(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以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作业。 2 现场管理的五个特点 现场管理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群众性、规范性和动态性五个特点。 基础性。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与协调性管理、作业层的控制性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工作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现场管理的水平。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又可以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加强现场管理要从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基本素质的提高来开展。 系统性。现场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人、机、料、法、环、资、能、信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现场有机的转换过程,向环境输出各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反馈转换中的各种信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改善。系统性特点要求生产现场必须实行统一指挥,不允许各行其是。各项专业管理虽自成体系,但在生产现场必须协调配合,服从现场整体优化的要求。 群众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不能见物不见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现场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

最新现场管理基础知识.

现场管理基础知识 目标 1、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 (1) 2、具体工作职责 (2) 3、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3) 4、拉长工作循环的P,D,C,A (4) 5、拉长工作的五个手段 (5) 6、生产中的4M认识 (6) 7、工作要求的6S (7) 8、控制和驾驶部属的十种方法 (8) 9、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愿望 (9) 10.领导者要具有人群关系知识 (10) 11.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 (11) 12.如何对部属下达任务 (12) 13.如何指责和指正员工 (13) 14.如何领导好女性部属 (14) 15.成功的领导者应具有下列的才能 (15)

序言: 制造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作为企业现场基层管理人员-拉长其管理工作成败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现场拉长的具体工作职责因不同岗位而有不同分工但其主要工作目标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法,领导下属去完成既定的产量定额,质量定额及成本定额;一句话,即用最快的速度最优秀的质量最低的成本去完成既定的工作指标,下面具体畅叙拉长工作职责用方法。 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 1、熟悉产品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以便现场指导下属 工作及时检验下属工作成效。 2、熟悉产品的工时定额,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生产能力,以便合理 进行劳动分工有计划的组织按排生产。 3、掌握生产工具,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及各种硬件实施的操作使用 技巧便于现场指导及监控下属操作。 4、熟悉公司现有管理制度,公司运作状况,使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 规范化的管理管道,使所有生产行为均有章可遁,有法可依。 5、熟悉各部门职能,便于沟通联络,及时取得相关支持。 6、熟悉公司生产计划,质量政策及物料流程,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运 作,达到高效,优质,低耗的工作目标。 二、具体工作职责: 1、执行上级指令,准时完成上司交待的工作任务。 2、参考来料计划,生产计划,出货计划,提前做好产前准备,合理组织资源,安排生产。 3、掌握生产进度,按时填写生产工作进度报告及做好相关工作的记录。

现场管理最基本的20个细节

现场管理最基本的20个细节 现场管理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20个最基本细节: 基本细节1 细节:在所有电源插座上方都标识出插座的电压。 目的:防止低电压的设备被误接入高电压。 基本细节2 细节:在所有门的前面和后面标识出开门应该是“推”还是“拉”。 目的:可以极大的减少门被损害的机会,也非常方便平常的进出。 基本细节3 细节:紧急生产的产品的指示单用另外的颜色区别出。 目的:容易提醒优先安排上生产线,优先进行检验,优先安排包装及优先进行出货等。 基本细节4 细节:凡是内部有高压的容器,全部应该进行牢固的固定,比如灭火器、氧气瓶等。 目的:可以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基本细节5 细节:生产线有新人进行作业的时候,在新人的手臂上标识出“新人作业”。目的:一方面提醒新人自己还是个新手,另一方面,可以让线上的QC人员特别“照顾”他。 基本细节6 细节:工厂有人进出但又需要一直关闭的门,可以在门上装上能够“自动”关闭的杆杠 目的:一方面可以保证门一直处于关闭的状态,另一方面门被损害的机会较少了(不会有人用力开关门了)。 基本细节7

细节:在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仓库前,对每一种产品的最高、最低库存都作出规定,并标识出目前的库存量。 目的: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真正的库存情况,防止库存过高,也可以防止有时候需求的产品却没有库存。 基本细节8 细节:生产线的开关按钮尽量不要朝向过道,如果实在需要朝向过道的时候,也最好能够加外盖进行保护。 目的:这样可以防止过道上来往的运输工具误碰撞按扭,引起不必要的事故。基本细节9 细节:工厂的控制中心除了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外,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 目的:防止无关人员的“好奇”造成的重大的事故。 基本细节10 细节:电流表、电压表、压力表等依靠指针指示数值的各类表,用醒目的记号笔标识出正常工作的时候,指针应处于的范围。 目的:这样就比较容易的知道正常工作的时候,设备是否处于正常。 基本细节11 细节:不要太轻信设备上显示的温度,定期利用红外线温度仪进行重复确认是必要的工作。 目的:避免因设备温度误差而造成大范围的品质不良。 基本细节12 细节:首件不是仅仅指当天生产的第一件,下面所列出的在严格意义上讲,都是“首件”:每日开机后之首件、换件生产后首件、机器故障修护之首件、模治具修护或调整后之首件、品质问题点对策后之首件、作业人员更换后之首件、作业条件重新设定后之首件、停电后之首件等。 目的:可以防止各环节不良品的漏网之鱼出现。 基本细节13 细节:锁螺丝的工具都带有磁性,这样可以方便进行取螺丝 目的:万一螺丝掉在工作台上,也非常容易利用工具的磁性吸起 基本细节14 细节:接收到的工作联络单、协调书等,如果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无法完成的话,应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并说明缘由,提交回发出部门。 目的:可以让发出部门第一时间了解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策。 基本细节15 细节:在生产线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相似的产品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线、不同的车间进行生产。 目的:这样相似产品混起来的可能就减少了。

现场管理五大要素ME

现场管理五大要素(4M1E) 4M是指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1E是指:Environments(环境),故合称4M1E 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机、料、法、环现场管理五大要素。 所谓人(Man),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 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的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形式。 机(Machine),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物(Material),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制度(一)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对生产现场的有效管理,确保生产现场人员和作业符合要求,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生产,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保证产品达到预期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部所有人员。 3.职责 3.1生产部车间主管对车间所有事务负总责,对本车间的所有生产事宜进行安排,并不定期地对生产现场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定期考核; 3.2生产车间组长全力配合车间主管组织生产,协调人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及时排除生产异常,并对本小组的物料的整理整顿等工作负责,当天生产情况及时汇报 3.3 操作人员必须根据工作安排尽职尽心做好本岗位工作,树立产品品质意识,确保产品质量,维护现场工作及设备保养等工作。 4.内容: 4.1 严格按照生产部下发的生产指令任务单安排各项生产制造事宜。 4.1.1各项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材料、人员、工装、设备等,均需妥善安排,以避免停工待料; 4.1.2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生产; 4.1.3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产量、进度、物料、人力等均应予以适当控制,保障生产工序平衡; 4.1.4 操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工装、设备及工具之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意外事故的防范处理方法。 4.1.5各种工装、设备及工具应严格按照使用要求使用,并根据点检计划进行检查、保养,确保遵守使用规定。

4.2生产现场管理 4.2.1定置管理 4.2.1.1人员定置:规定每个操作人员工作位置和活动范围,未经负责人同意,严禁私自串岗和脱岗; 4.2.1.2设备定置:根据生产流程要求,合理安排设备位置; 4.2.1.3物料定置:根据生产流程,确定零部件存放区域,状态标识和流程图; 4.2.1.4工装定置:确定工装存放位置和物料周转要求; 4.2.1.5工具箱定置:工具箱内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 4.2.2 定置管理实施要求 4.2.2.1有物必有位:生产现场所有物品各有其位,分区存放,位置明确; 4.2.2.2有位必分类:生产现场所有物品按照生产流程和检验状态,逐一分类; 4.2.2.3分类必标识:状态标识齐全、醒目、美观、规范; 4.2.2.4按区域定置:认真分析绘制生产现场定置区域,生产现场所有物品按区域标明位置,分类存放;不能越区、不能混放、不能占用通道; 4.2.2.5个人物品、茶杯等物品不得放在设备及产品上,应放在指定的区域,并且使用后,必须立刻放回原位; 4.2.3质量管理 4.2.3.1 各车间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文件》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 4.2.3.2对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4.2.3.3认真执行“三检”“三不放过”制度(自检、互检、巡检),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 4.2.3.4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绝不流入下道工序。4.3 生产现场工作纪律 4.3.1禁止在车间做其它与工作无关之事, 4.3.2禁止在非指定场所抽烟,, 4.3.3禁止上班打卡后外出办私事,违者按旷工论处。 4.4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4.4.1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培训教育,使其熟悉工装、设备及工具之正确使用方法和意外事故的防范方法。 4.4.2生产现场油、电、机械传动等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部位,必须有醒目的警示标志、标牌;对易燃品(如助焊剂、天那水、酒精)存放区,必须按照过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法规的规定,配备安全防范设施。 4.4.3操作人员要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确保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严禁违章作业。

现场管理五大任务

现场管理五大任务 一车间现场管理概念的内容 车间生产现场,就是存在于车间的各个工作地所有要素的集合,,其中包括人,物资,生产组织管理,工艺方法,各种信息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称。车间现场管理就是要对所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协调,使其运行达到最佳状态。车间生产现场所有这些要素的运动可以概括为物流和信息流。现场管理的目的就是对这两个流进行合理的导向,生产数量多,质量优,成本低的产品。 在条件相近的不同车间,由于现场管理水平的差异,往往输出的结果又很大的差别,反映在产品的质量高低,生产效率的高低。因此,车间领导重视车间现场管理,要深入现场,联系实际,实施有效领导。 现场管理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可以归纳我“五大任务”,四大要素,三大危害。 车间现场的《五大任务》是质量,成本,产量,安全,职工积极性。 四大要害是职工,设备,原材料,制造方法 三大危害是勉强(要求不高,要求不严格),多余(设备,人,技能,材料过剩),浪费(人,财,物,工时). 现场管理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是标准化管理,吧现场各项工作程序和要求标准化,全体人员按规定作业。二是异常管理,即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与标准不一致的异常现象管理上。以标准化为目标,从标准化出发~发现异常现象~追查原因~改进管理~标准化循环。这就是现场管理的全部内容。 二车间现场的管理方法 (一)车间现场标准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 作业程序标准化,指从产品的工艺流程到每个人的操作都要制定有标准的规程的程序。使人机紧密配合。工人按规定操作,工艺按规定流程移动,这就是标准作业。标准作业是现场进行有效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依据。它包括生产节拍,工艺流程,标准在制品量三部分 生产节拍是工序定员定产的标准。 工艺流程是工人加工产品的作业程序。为了避免无效劳动和原材料浪费,防止生产不均衡,不合理现象的出现,需要详细的现状。使作业人员在实践基础上加以总结,并制定出标准作业程序,予以推广。 标准在制品数量是控制过量生产,防止无效劳动和浪费的最佳在制品数量。 2 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化 对车间生产现场来说,产品质量控制决不能靠事后检验来控制,必须制定标准化的产品质量自动控制,调节,反馈系统,使每道工序的每个作业人员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出本道工序。为达到这一要求应该; 制定质量标准,贯彻质量标准,形成标准作业 建立工序质量管理点,实行质量等级三自检制度 形成严格的生产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不不合格品消灭在发生之前。 3 产品生产同步化 生产现场要实现均衡,连续生产,就必须保持生产现场的每道工序同步生产即同步化节拍生产。这要求后到工序出现异常,前道自动停止作业。各工序只储备标准在制品量,不超量制造,消除工序无效劳动和产品损伤现象。 产品生产同步化实验步骤是; (1)测定工时,编制作业指导书和作业组合表,以此进行制定标准操作,定员。(2)革新工装器具,使之适应标准要求,消除无效劳动和零件损伤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