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资料

工程力学资料
工程力学资料

2018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力学是现代工程科学的基础,其理论和方法是推动众多工程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力学专业强调理论和工程实 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力学数学基础、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卓越的创新思维、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全面的合作精神,铸就具有领导素质的在力学及相关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船舶海洋、机械、土木、交通、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型研究人才"或从事工程实践的"创造型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

1. 在计划学制内修读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要求;

2.系统掌握力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力学数学基础;

3. 具有运用力学专业知识(基本原理、分析手段、测试技术、数值模拟方法等),以及利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等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4. 具备全面的个人素质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谈判;

5. 胜任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关键岗位;

6.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专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7.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深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材料力学(甲) 弹性力学 工程流体实验技术 工程热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理论力学 流体力学 现代固体力学实验技术 有限元方法 振动力学

推荐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50+6+8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力学类

交叉学习:

辅修:25学分,在专业必修课程中选择25学分修读,其中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两门课程必选。

双专业:45学分,修读专业必修课程中的全部课程,计35.5学分,并在专业选修课程选修9.5学分。

双学位:61学分,在修读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修读实践教学环节8学分和毕业论文8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6

2.5+6学分

(1)思政类 14+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

371E0010形势与政策Ⅰ+1.00.0-2.0一(秋冬)+一(春夏) 55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2.0-2.0一(秋冬)

55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3.0-0.0一(秋冬)

551E00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3.0-0.0二(秋冬)/二(春夏)

551E004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0 4.0-2.0三(秋冬)/三(春夏) 371E0020形势与政策Ⅱ+1.00.0-2.0四(春夏)

(2)军体类 5.5+3学分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

03110021军训+2.0+2一(秋)

031E0020体育Ⅰ 1.00.0-2.0一(秋冬)

031E0030体育Ⅱ 1.00.0-2.0一(春夏)

031E0010军事理论 1.5 1.0-1.0二(秋冬)/二(春夏) 031E0040体育Ⅲ 1.00.0-2.0二(秋冬)

031E0050体育Ⅳ 1.00.0-2.0二(春夏)

03110080体质测试Ⅰ+0.50.0-1.0三(秋冬)/三(春夏) 03110090体质测试Ⅱ+0.50.0-1.0四(秋冬)/四(春夏)

(3)外语类 6+1学分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6+1学分,其中6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为“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2018 年4 月修订)(浙大本发〔2018〕14 号)。

1)必修课程 +1.0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

051F0600英语水平测试+1.00.0-2.0

2)选修课程 6学分

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

051F0020大学英语Ⅲ 3.0 2.0-2.0一(秋冬)

051F0030大学英语Ⅳ 3.0 2.0-2.0一(秋冬)/一(春夏)

(4)计算机类 2学分

学校对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以下计算机类通识课程中选择修读: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

211G0230计算机科学基础 2.0 2.0-0.0一(秋冬)

211G0200Python程序设计 3.0 2.0-2.0一(春夏)

211G0220Java程序设计 3.0 2.0-2.0一(春夏)

211G0260程序设计专题 2.0 1.0-2.0一(春夏)

211G0280C程序设计基础 3.0 2.0-2.0一(春夏)

(5)自然科学通识类 23学分

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821T0150微积分(甲)Ⅰ 5.0 4.0-2.0一(秋冬)

821T0190线性代数(甲) 3.5 3.0-1.0一(秋冬)

761T0010大学物理(甲)Ⅰ 4.0 4.0-0.0一(春夏)

821T0160微积分(甲)Ⅱ 5.0 4.0-2.0一(春夏)

761T0020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二(秋冬)

761T0060大学物理实验 1.50.0-3.0二(秋冬)

(6)创新创业类 1.5学分

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

(7)通识选修课程 10.5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下设 “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科技创新”“生命探索”及 “博雅技艺”等6+1类。每一类均包含通识核心课程和普通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修读要求为:

1)至少修读1门通识核心课程;

2)至少修读1门“博雅技艺”类课程;

3)理工农医学生在“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四类中至少修读2门;

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5)若上述1)项所修课程同时也属于上述第2)或3)项,则该课程也可同时满足第2)或3)项要求。

2.专业课程 80.5学分

(1)学科基础课程 22.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81C0130工程图学 2.5 2.0-1.0一(秋冬)

081C0251工程训练 1.50.0-3.0一(春夏)

061B0010常微分方程 1.0 1.0-0.0一(夏)

061B0270数理方法(甲)Ⅰ 4.0 4.0-0.0二(秋冬)

061B909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二(秋冬)

061B0280数理方法(甲)Ⅱ 2.0 2.0-0.0二(春)

061B0070计算方法 2.5 2.0-1.0二(春夏)

081C0191机械设计基础(甲) 3.0 3.0-0.0二(春夏)

101C0030电工电子学及实验 3.5 3.0-1.0二(春夏)

(2)专业必修课程 35.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61C0060理论力学 5.5 5.0-1.0二(秋冬) 26120450材料力学(甲) 5.0 5.0-0.0二(春夏) 26120460工程热力学 2.0 2.0-0.0二(夏)

261C0080材料力学实验0.50.0-1.0二(夏)

26120021弹性力学 4.5 3.0-1.5三(秋冬) 26120030振动力学 3.0 3.0-0.0三(秋冬) 26120440流体力学 6.0 4.0-2.0三(秋冬) 26120041计算流体力学 2.0 2.0-0.0三(春)

26120260工程流体实验技术 2.0 1.5-1.0三(春)

26120270有限元方法 2.5 2.0-1.0三(春夏) 26120480现代固体力学实验技术 2.5 1.5-2.0三(春夏)

(3)专业选修课程 6.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6190150科学计算导论 1.5 1.5-0.0二(夏)

26120120塑性力学 2.0 2.0-0.0三(春)

26190170生物力学基础 3.0 3.0-0.0三(春夏) 26190070断裂力学基础 2.0 2.0-0.0三(夏)

26190040空气动力学基础 2.0 2.0-0.0四(秋)

26190050流体计算软件及应用 1.5 1.0-1.0四(冬)

(4)实践教学环节 8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6188011认识实习 2.0+2二(短)

26188030计算程序设计训练 1.0+1二(短)

26188040科研专题讲座 2.0+2二(短)

26188022生产实习 3.0+3三(短)

(5)毕业论文(设计) 8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6189020毕业论文(设计)8.0+10四(春夏)

3.个性课程 7学分

个性课程学分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发展学分。学生可利用个性课程学分,自主选择修读感兴趣的本科课程或用于转换境内、外交流学习的多余课程学分。

本专业学生的个性课程修读还需满足以下要求:

(1)通识选修课程认定不得多于2学分;

(2)需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至少1门;

(3)本专业推荐修读以下课程: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C0020数据结构基础 2.5 2.0-1.0二(秋冬)

081C0220工程材料 2.0 2.0-0.0二(春)

26120421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2.0 2.0-0.0二(春)

081C0060工程材料实验0.50.0-1.0二(春夏)

11191150人工智能概论 2.0 2.0-0.0三(秋)

26190010力学史 1.0 1.0-0.0三(秋)

07120460计算生物学导论 2.5 2.0-1.0三(秋冬)

26120232自动控制原理 3.5 3.5-0.0三(秋冬)

86120080机器人学 3.5 3.5-0.0三(秋冬)

26190030复合材料力学 2.0 2.0-0.0三(春)

26190021飞行器飞行动力学 2.0 2.0-0.0三(夏)

26190220流体机械原理与设计 2.0 2.0-0.0四(秋)

26120250力学综合创新实践 2.00.0-4.0四(秋冬)

26190230飞行器设计基础 2.0 2.0-0.0四(冬)

4.第二课堂 +4学分

5.第三课堂 +2学分

6.第四课堂 +2学分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力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程力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39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4分) 1.在分析两个或多个构件之间互相作用时,要注意________力与________力的关系。 2.作用于平面内A点的力F=10kN,如图示,向距A点为100cm的O点平移后,得到主矢量 的大小为________和主矩大小为________。 3.设有一个力F,当力F与________轴________但________时有力F在X轴上的投影F X=0, 力F对x轴之矩m x(F)≠0。 4.由平面假设所得到的轴向变形时,截面上的计算公式σ=N/A中的σ是________,这个公式 不仅适用于________变形,而且也适用于________变形。 5.已知主动轮A输入功率为80马力,从动轮B和C输出功率为30马力和50马力,传动轴 的转速n=1400转/分,那么,各轮上的外力偶矩的大小分别为m A=____ ,m B=______, m C=______。 6.图示结构中固定端A的反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示各结构是静定还是静不定,及其静不定次数。图(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 ________。 8.力的可传原理只适用于________体,而不适用于________体,因此不适用于研究力对物体 的________效应。 9.若截面对于y轴和z轴的惯性积I yz=0,则此对轴称为________轴,若此对轴又通过形心,

则称此对轴为________轴。对称图形中含有对称轴的一对坐标轴必为________轴。 10.图示是梁的左段,A点力2P为反力,B点作用力P,C点作用力偶Pa,此时截面C的剪 力Q C=________,弯矩M C=________。 11.矩形截面弯曲剪应力公式为τ= S I b Z Z * ,其中S*z是所求剪应力的点,画平行于中性轴的横 线________截面面积对中性轴的面积矩,因此S*z是________量,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________。 12.用积分法求图示梁的变形时,以A为原点写出AB梁的微分方程________及边界条件 ________、________。注:B点为弹簧支撑,已知弹簧的位移λ= P C ,P为作用在弹簧上的 力,C为弹簧的刚性系数。 13.单元体是由三对________的面组成,由于单元体极其微小,可以认为它的每个面上的应力 是________分布的,而且在________的面上。 14.图示折杆ABCD,在自由端A作用水平力P1及铅垂力P2,请分别写出各段的变形,AB 段为________变形,BC段为变形,CD段为________变形。 15.压杆稳定的欧拉公式适用于________范围内,用柔度λ来表示则λ≥________。 16.动荷载、动应力是指荷载随________不断地变化,或构件在荷载作用下随________不断运 动。但只要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________定律仍适用于动应力、动应变的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

工程力学答案整理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能量平衡分析 1-1夏天的早晨,一个大学生离开宿舍时的温度为20℃。他希望晚上回到房间时的温度能够低一些,于是早上离开时紧闭门窗,并打开了一个功率为15W 的电风扇,该房间的长、宽、高分别为5m 、3m 、2.5m 。如果该大学生10h 以后回来,试估算房间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解:因关闭门窗户后,相当于隔绝了房间内外的热交换,但是电风扇要在房间内做工产生热 量:为J 5400003600 1015=??全部被房间的空气吸收而升温,空气在20℃时的比热为:1.005KJ/Kg.K,密度为1.205Kg/m 3 ,所以89.11005.1205.15.235105400003 =?????=?-t 当他回来时房间的温度近似为32℃。 1-9 一砖墙的表面积为122 m ,厚为260mm ,平均导热系数为1.5W/(m.K )。设面向室内的 表面温度为25℃,而外表面温度为-5℃,试确定次砖墙向外界散失的热量。 解:根据傅立叶定律有: W t A 9.207626.05 )(25125.1=--? ?=?=Φδλ 1-10 一炉子的炉墙厚13cm ,总面积为202 m ,平均导热系数为1.04w/m.k ,内外壁温分别 是520℃及50℃。试计算通过炉墙的热损失。如果所燃用的煤的发热量是2.09×104kJ/kg ,问每天因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根据傅利叶公式 KW t A Q 2.7513.0) 50520(2004.1=-??=?= δλ 每天用煤 d Kg /9.3101009.22 .753600244 =??? 1-11 夏天,阳光照耀在一厚度为40mm 的用层压板制成的木门外表面上,用热流计测得木 门内表面热流密度为15W/m 2。外变面温度为40℃,内表面温度为30℃。试估算此木门在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 解: δλ t q ?=,)./(06.0304004 .015K m W t q =-?=?= δλ 1-12 在一次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实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t w =69℃,空气温度t f =20℃,管子外径 d=14mm ,加热段长 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试问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多大? 解: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rlh q -=π2 所以 () f w t t d q h -= π=49.33W/(m 2.k) 1-13 对置于水中的不锈钢束采用电加热的方法进行压力为1.013Pa 5 10?的饱和水沸腾换 热实验。测得加热功率为50W ,不锈钢管束外径为4mm ,加热段长10mm ,表面平均温度为109℃。试计算此时沸腾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_知识点_及典型例题

作出图中AB杆的受力图。 A处固定铰支座 B处可动铰支座 作出图中AB、AC杆及整体的受力图。 B、C光滑面约束 A处铰链约束 DE柔性约束 作图示物系中各物体及整体的受力图。 AB杆:二力杆 E处固定端 C处铰链约束

(1)运动效应:力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效应。 (2)变形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和尺寸改变的效应。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 (1)力是矢量,在图示力时,常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注意表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在书写力时,力矢量用加黑的字母或大写字母上打一横线表示,如F、G、F1等等。 5、约束的概念:对物体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装置。 6、约束力(约束反力):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约束力的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处 7、主动力: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除约束力以外的其它力。 8、柔性约束:如绳索、链条、胶带等。 (1)约束的特点:只能限制物体原柔索伸长方向的运动。 (2)约束反力的特点:约束反力沿柔索的中心线作用,离开被约束物体。() 9、光滑接触面:物体放置在光滑的地面或搁置在光滑的槽体内。 (1)约束的特点:两物体的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视为光滑接触面约束。被约束的物体可以沿接触面滑动,但不能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压入接触面。 (2)约束反力的特点: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通过接触点,指向被约束物体。() 10、铰链约束:两个带有圆孔的物体,用光滑的圆柱型销钉相连接。 约束反力的特点:是方向未定的一个力;一般用一对正交的力来表示,指向假定。()11、固定铰支座 (1)约束的构造特点:把中间铰约束中的某一个构件换成支座,并与基础固定在一起,则构成了固定铰支座约束。

(建筑工程考试)工程力学自考试卷()

02391# 工程力学(二)试题 第 1 页 共 15 页 浙江省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程力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391 本试卷分A 、B 卷,使用2000年武汉大学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 卷,使用2000年浙江大学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 卷;若A 、B 两卷都做的,以B 卷记分。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汇交力系、空间任意力系的独立的平衡方程的数目分别为( ) A.2,3,3,6 B.3,3,4,6 C.3,4,3,6 D.2,3,4,5 2.已知力F 作用在直角折杆ABC 的自由端C 处,方向铅垂向下,如图所示。AB 部分长度为l ,BC 部分长度为l /2,A 端为固定端,则力F 对图示x 、y 、z 轴之矩的值分别为( ) A.21F l ,F l ,F l B.F l ,0,2 1F l C.21F l ,0,F l D.2 1F l ,0,0 3.点A 作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 A =V A (t);点B 作圆周运动,其速度为V B =V B (t)。已知两点速度的数值恒相等,则必有( ) A.两点加速度的数值恒相等 B.两点的法向边速度数值恒相等 C.B 点的切向加速度与A 点的加速度恒相等 D.B 点切向加速度的数值与A 点加速度的数值恒相等 4.图示机构中∠α<45。,则滑块A 的虚位移δr A 与滑块B 的虚位移δr B 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 ( ) A.δr A <δr B B.δr A =δr B C.δr A >δr B D.比值δr A :δr B 与∠α值无关

工程力学在材料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在材料中的应用 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是干什么的? 工程力学一般包括理论力学的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有关内容,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构建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理论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这里我们只对工程力学在材料中应用进行讨论,即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到机械中的各种机器建筑中的各个结构小到生活中的塑料食品包装很小的日用品。各种物件都要符合它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才能够安全、正常工作所以材料力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机械常用的连接件如铆钉、键、销钉、螺栓等的变形属于剪切变形在设计时应主要考虑其剪切应力。汽车的传动轴、转向轴、水轮机的主轴等发生的变形属于扭转变形。火车轴、起重机大梁的变形均属于弯曲变形。有些杆件在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几个方面的变形如车床主轴工作时同时发生扭转、弯曲及压缩三种基本变形钻床立柱同时发生拉伸与弯曲两种变形。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极端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问题所涉及的温度高达几千度到几百万度压力达几万到几百万大气压应变率达百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秒等。在这样的条件下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很难用实验方法来直接测定。为了减少耗时费钱的实验工作需要用微观分析的方法阐明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在一些力学问题中出现了特征尺度与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可比拟的情况因而必须从微观结构分析入手处理宏观问题出现一些远离平衡态的力学问题必须从微观分析出发以求了解耗散过程的高阶项由于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大批新型材料的出现要求寻找一种从微观理论出发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配方”或预见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促使了工程力学的建立。工程力学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迫切要求能有一种有效的手段预知介质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及其随状态参量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分子物理和统计力学的建立和发展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已经比较清楚为从微观状态推算出宏观特性提供了可能 材料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因此,制成杆件的物体就应该是变形固体,而不能像理论力学中那样认为是刚体。变形固体的变形就成为它的主要基本性质之一,必须予以重视。例如,在土建、水利工程中,组成水闸闸门或桥梁的个别杆件的变形会影响到整个闸门或桥梁的稳固,基础的刚度会影响到大型坝体内的应力分布;在机电设备中,机床主轴的变形过大就不能保证机床对工作的加工精度,电机轴的变形过大就会使电机的转子与定子相撞,使电机不能正常运转,甚至损坏等等。因此,在材料力学中我们必须把组成杆件的各种固体看做是变形固体....。固体之所以发生变形,是由于在外力作用下,组成固体的各微粒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的缘故。在材料力学中,我们要着重研究这种外力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变形固体具有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但在外力除去后又能立刻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大小的特性,我们把变形固体的这种基本性质称为弹性..,把具有这种弹性性质的变形固体称为完全弹性体.....。若变形固体的变形在外力除去后只能恢复其中一部分,这样的固体称为部.分弹性体....。部分弹性体的变形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随着外力除去

工程力学(一)

工程力学(一) 一、判断题 1、理想桁架的各杆均为两端铰结的直杆,虽然仅在两端受约束力作用,但是有剪力和弯矩产生。错误 2、等直杆受力如图,扭矩图在B、C截面连续。错误 3、低碳钢的拉伸实验和压缩实验中,都会出现颈缩现象。错误 4、杆轴及荷载均在同一平面内且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刚架,称为静定平面刚架;杆轴及荷载不在同一平面内且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刚架,称为静定空间刚架。正确 5、梁受力如图,其AB段的剪力图为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直线。正确 6、组合图形既可以是图形跟图形之和,也可以是图形跟图形之差。正确 7、当圆轴的扭矩沿杆长连续变化时,可以用公式计算扭转角。错误 8、对于实际压杆,如以临界力作为轴向外力的控制值,这是不安全的。正确

9、图示结构中,BC杆件为梁杆。正确 10、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但有方向和作用线。错误 11、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可表示为。错误 12、图示铰接链杆体系,按W=2j-(b+r) 公式计算自由度时,该体系的支杆数r=6。正确 13、同一平面图形对该平面内任一轴的静矩可能为正、可能为负、可能为零。正确 14、任一杆件或体系中一几何不变部分均可视为一个刚体,一个平面刚体称为一个刚片。正确 15、材料的力学性能只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结构,与应力状态、温度和加载方式等因素无关。错误 16、实际应用中,不能把极限应力直接用于强度计算的控制应力,而是把许用应力作为构件工作时允许产生的最大应力值。正确 17、力偶作用在自由刚体上,一般使刚体产生转动,但有时也使刚体产生移动。错误

18、受力图上只画研究对象的简图及所受的全部主动力。错误 19、在作用有已知力系的刚体上,撤去某一平衡力系,则原已知力系对该刚体的作用效应不改变。正确 20、在线弹性变形的前提下,梁的变形与荷载成正比。正确 21、对同一物体作用效应相同的两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正确 22、两刚片用一铰和一链杆相连,且链杆及其延长线不通过铰,则组成内部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正确 23、应变分为线应变和切应变。正确 24、静定平面刚架内力图的基本作法是杆梁法,即把刚架拆成杆件,其内力计算方法原则上与静定梁相同。正确 25、对于工程中常用的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国家标准规定,试件卸载后有%的塑性应变时对应卸载点的应力值作为名义屈服极限。正确 26、悬臂梁受力如图,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均为平直线。错误 27、桁架中内力为零的杆称为零杆。正确 28、悬臂梁受力如图,1-1截面的剪力和2-2截面的剪力相等。正确29、平面图形的形心一定跟该图形的重心重合。错误 30、平面弯曲时,梁的转角是以横截面绕中性轴转过的角度表示。正确 31、工程力学课程中的刚体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错误 32、铰链约束的约束反力作用线通过销钉中心,且作用线方位能预先确定。错误

全国2012年1月自考《工程力学(一)》试题

════════════════════════════════════════════════════════════════════ 本套试题共分6页,当前页是第1页 - 全国2012年1月自考《工程力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215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三铰拱连接如图所示,右半拱CB 的B 铰处的受力图的画法是( ) A .一个力,在铅垂方向 B.二个正交分力 C.沿BC 方向,力矢方向斜向上 D.沿BC 方向,力矢方向斜向下 2.不计重量的三个杆件连接如图所示,判断二力杆( ) A .三个杆件都不是 B.其中有一个杆件是 C.其中有一个杆件不是 D.三个杆件都是 3.在刚体上的同一平面内作用有大小均为F 的六个力,则该力系可简化为( ) A .平衡 B.合力偶 C.合力,通过OA D.合力,通过DB 4.库仑摩擦定律max s n F f F 仅适用于( ) A.两接触面光滑时 B.粗糙时,未到滑动临界状态 C.粗糙时,到达临界平衡状态 D.粗糙时,滑动状态 5.承受轴向拉、压的杆件,若截面增加一倍,则杆件的( ) A .应力增大,变形减小 B.应力增大,变形也增大 C..应力减小,变形不变 D.应力不变,变形减小

════════════════════════════════════════════════════════════════════ 本套试题共分6页,当前页是第2页 - 6.图示木榫接头受力F 作用,尺寸如图所示,其剪切面积A=( ) A .ba B.bc C.bh D.ch 7.图示空心圆轴承受扭转变形,扭矩如图所示,沿半径分布的切应力有下面四种表示,正确的是( ) 8.横力弯曲时,梁截面上的内力既有剪力,又有弯矩,则截面上应力应该是( ) A .中性轴上切应力最小;上、下边缘正应力最小 B.中性轴上切应力最小;上、下边缘正应力最大 C.中性轴上切应力最大;上、下边缘正应力最小 D.中性轴上切应力最大;上、下边缘正应力最大 9.两根不同材料制成的梁,其尺寸、形状、受力和支座情况完全相同,则两梁的( ) A .应力相同,变形相同 B.应力相同,变形不同 c .应力不同,变形相同 D.应力不同,变形不同 10.当冲击物G 突然加到被冲击物上时,此时产生的冲击应力是静载荷下的( ) A .1倍 B.2倍 C.5倍 D.10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填错、不填均无分。 1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的几何条件是________。 12.运用合力矩定理计算力F 对O 点之矩M O (F)=________。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下列习题中,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 1.1 试画出下列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 解:如图 (g) (j) P (a) (e) (f) W W F F A B F D F B F A F A T F B A 1.2画出下列各物体系统中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以及物体系统整体受力图。 解:如图 F B B (b)

(c) C (d) C F D (e) A F D (f) F D (g) (h) EO B O E F O (i)

(j) B Y F B X B F X E (k) 1.3铰链支架由两根杆AB、CD和滑轮、绳索等组成,如题1.3图所示。在定滑轮上吊有重为W的物体H。试分别画出定滑轮、杆CD、杆AB和整个支架的受力图。 解:如图 ' D 1.4题1.4图示齿轮传动系统,O1为主动轮,旋转 方向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两齿轮的受力图。 解: 1 o x F 2o x F 2o y F o y F F F' 1.5结构如题1.5图所示,试画出各个部分的受力图。

解: 第二章 汇交力系 2.1 在刚体的A 点作用有四个平面汇交力。其中F 1=2kN ,F 2=3kN ,F 3=lkN , F 4=2.5kN ,方向如题2.1图所示。用解析法求该力系的合成结果。 解 0 00 1 42 3c o s 30c o s 45c o s 60 c o s 45 1.29 Rx F X F F F F KN = =+- -=∑ 00001423sin30cos45sin60cos45 2.54Ry F Y F F F F KN ==-+-=∑ 2.85R F KN == 0(,)tan 63.07Ry R Rx F F X arc F ∠== 2.2 题2.2图所示固定环受三条绳的作用,已知F 1=1kN ,F 2=2kN ,F 3=l.5kN 。求该力系的合成结果。 解:2.2图示可简化为如右图所示 23cos60 2.75Rx F X F F KN ==+=∑ 013sin600.3Ry F Y F F KN ==-=-∑ 2.77R F KN == 0(,)tan 6.2Ry R Rx F F X arc F ∠==- 2.3 力系如题2.3图所示。已知:F 1=100N ,F 2=50N ,F 3=50N ,求力系的合力。 解:2.3图示可简化为如右图所示 080 arctan 5360 BAC θ∠=== 32cos 80Rx F X F F KN θ==-=∑ 12sin 140Ry F Y F F KN θ==+=∑ 161.25R F KN == ( ,)tan 60.25Ry R Rx F F X arc F ∠= = 2.4 球重为W =100N ,悬挂于绳上,并与光滑墙相接触,如题2.4 图所示。已知30α=,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_该力系的合力为零__。该力系中各力构成的力多边形_自行封闭__。 一物块重600N,放在不光滑的平面上,摩擦系数 f=,在左侧有一推力150N,物块有向右滑动的 趋势。F max=_____180N_____,所以此物块处于静 止状态,而其F=__150N__。 刚体在作平动过程中,其上各点的____轨迹形状 ______相同,每一瞬时,各点具有___相同____ 的速度和加速度。 在考虑滑动摩擦的问题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主动力的合力与接触面法线间的最大夹角称为__摩擦角__. 某简支梁AB受载荷如图所示,现分别用R A、R B表示支座A、B处的约束反力,则它们的关系为( C )。 R B =R B D.无法比较 材料不同的两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面上,已知物块A重,物块B重,物块A、B 间的摩擦系数f1=,物块B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f2=,拉动B物块所需要的最小力为( A )。 A.0.14kN 在无阻共振曲线中,当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幅B趋近于( C )。 A.零 B.静变形 C.无穷大 D.一个定值 虎克定律应用的条件是( C )。 A.只适用于塑性材料 B.只适用于轴向拉伸 C.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 D.应力不超过屈服极限 梁的截面为T字型,Z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弯矩图如图所示,则有( B )。 A.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位于同一截面C B.最大拉应力位于截面C,最大压应力位于截面D C.最大拉应力位于截面D,最大压应力位于截面C D.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位于同一截面D 圆轴扭转时,表面上任一点处于( B )应力状态。

工程力学自考试卷.doc

02391# 工程力学(二)试题 第 1 页 共12页 浙江省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程力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391 本试卷分A 、B 卷,使用2000年武汉大学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 卷,使用2000年浙江大学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 卷;若A 、B 两卷都做的,以B 卷记分。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知W=60kN,T=20kN,物体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f=0.5,动摩擦系数f ′=0.4,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A.25kN B.20kN C.17.3kN D.0 第1题图 第3题图 2.系统在某一运动过程中,作用于系统的所有外力的冲量和的方向与系统在此运动过程中 ( )的方向相同。 A.力 B.动量 C.力的改变量 D.动量的改变量 3.均质杆长L 、重Q ,均质圆盘直径D=L,重Q ,均放置在铅垂平面内,并可绕O 轴转动。初始时杆轴线和圆盘直径均处于水平位置,而后无初速释放,则在达到图示位置瞬时,杆的角加速度1ε( )圆盘的角加速度2ε。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4.低碳钢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 )。 A.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阶段 B.弹性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C.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断裂阶段 D.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02391# 工程力学(二)试题 第 2 页 共12页 5.若图示梁B 端的转角θB =0,则力偶矩M 等于( )。 A.PL B.PL/2 C.PL/4 D.PL/8 已知: 6.图示矩形截面悬臂梁中,A 点的应力状态为( )。 7.图示受自由落体冲击的两立柱,具有相同的弹性模量E 和横截面面积A ,其最大动应力MAX ,d 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MAX ,d σ)a =(MAX ,d σ)b B.( MAX ,d σ)a >(MAX ,d σ)b C.( MAX ,d σ)a <(MAX ,d σ)b D.无法确定 8.实心圆轴①和空心圆轴②,它们的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受相同扭矩作用,则其最大剪应力有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 A.τmax2>τmax1 B.τmax2<τmax1 C.τmax2=τmax1 D.无法比较

6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答案

6-9 已知物体重W =100 N ,斜面倾角为30o (题6-9图a ,tan30o =0.577),物块与斜面间摩擦 因数为f s =0.38,f ’s =0.37,求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并问物体在斜面上是静止、下滑还是上滑?如果使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求施加于物块并与斜面平行的力F 至少应为多大? 解:(1) 确定摩擦角,并和主动力合力作用线与接触面法向夹角相比较; 0.38 300.577 20.8 o f s o f t g f tg tg ?α?α ====∴= (2) 判断物体的状态,求摩擦力:物体下滑,物体与斜面的动滑动摩擦力为 ''cos 32 N s F f W α=?= (3) 物体有向上滑动趋势,且静滑动摩擦力达到最大时,全约束力与接触面法向夹角等于摩擦角; (4) 画封闭的力三角形,求力F ; ()()() ()sin sin 90sin 82.9 N sin 90o f f f o f W F F W α??α??= +-+= =- 6-10 重500 N 的物体A 置于重400 N 的物体B 上,B 又置于水平面C 上如题图所示。已知 f AB =0.3,f BC =0.2,今在A 上作用一与水平面成30o 的力F 。问当F 力逐渐加大时,是A 先动呢?还是A 、B 一起滑动?如果B 物体重为200 N ,情况又如何? (a) (b)

解:(1) 确定A 、B 和B 、C 间的摩擦角: 12arctg 16.7arctg 11.3 o f AB o f BC f f ??==== (2) 当A 、B 间的静滑动摩擦力达到最大时,画物体A 的受力图和封闭力三角形; ()() 1111 11sin sin 1809030sin 209 N sin 60A o o o f f f A o f F W F W ????= ---∴= ?=- (3) 当B 、C 间的静滑动摩擦力达到最大时,画物体A 与B 的受力图和封闭力三角形; ()() 2222 22sin sin 1809030sin 234 N sin 60A B o o o f f f A B o f F W F W ????++= ---∴= ?=- (4) 比较F 1和F 2; 12F F 物体A 先滑动; (4) 如果W B =200 N ,则W A+B =700 N ,再求F 2; () 2 2212 sin 183 N sin 60f A B o f F W F F ??+= ?=- 物体A 和B 一起滑动; 6-11 均质梯长为l ,重为P ,B 端靠在光滑铅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梯与地面的静摩擦因 数f sA ,求平衡时θ=? W ?f

工程力学(一)知识要点

《工程力学(一)》串讲讲义 (主讲:王建省工程力学教授,Copyright ? 2010-2012 Prof. Wang Jianxing)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设置、性质及特点 《工程力学(一)》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等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要求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主要的各种公式。在考试中出现的考题不难,但基本概念涉及比较广泛,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 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一门专业基础课,且部分专科、本科专业都共同学习本课程; 2.工程力学(一)课程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内容而编写,全面介绍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材料力学。按重要性以及出题分值分布,这几部分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二、教材的选用 工程力学(一)课程所选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机械类专业),该书由蔡怀崇、张克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三、章节体系 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体系进行,依次是 第1篇理论力学 第1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 第3章力矩平面力偶系 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5章空间力系重心 第6章点的运动 第7章刚体基本运动 第8章质点动力学基础 第9章刚体动力学基础 第10章动能定理 第2篇材料力学 第11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12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13章剪切 第14章扭转 第15章弯曲内力 第16章弯曲应力 第17章弯曲变形 第18章组合变形 第19章压杆的稳定性 第20章动载荷 第21章交变应力 考情分析 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 《工程力学(一)》历年考题的分值分布情况如下:

工程力学含答案

1. 一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是等值、反向、共线。 ( √ ) 2. 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个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 ) 3. 理论力学中主要研究力对物体的外效应。 ( √ ) 4. 凡是受到二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 × ) 5. 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 √ ) 6.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7.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8.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9.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0.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作用在刚体上两个不在一直线上的汇交力F 1和F 2 ,可求得其合力R = F 1 + F 2 ,则其合力的大小 ( B;D ) (A) 必有R = F 1 + F 2 ; (B) 不可能有R = F 1 + F 2 ; (C) 必有R > F 1、R > F 2 ; (D) 可能有R < F 1、R < F 2。 2. 以下四个图所示的力三角形,哪一个图表示力矢R 是F 1和F 2两力矢的合力矢量 ( B ) 3. 以下四个图所示的是一由F 1 、F 2 、F 3 三个力所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的力三角形,哪一个图表示此汇交力系是平衡的 ( A ) 4.以下四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 ) (A )力在平面内的投影是个矢量; (B )力对轴之矩等于力对任一点之矩的矢量在该轴上的投影; (C )力在平面内的投影是个代数量; (D )力偶对任一点O 之矩与该点在空间的位置有关。 5. 以下四种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B ) (A) 力对点之矩的值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B) 力偶对某点之矩的值与该点的位置无关。 (C)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一个力的作用来与它等效替换。 (D) 一个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相互平衡。 四、作图题(每图15分,共60分) 画出下图中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和整体受力图。题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F 1 F 2 R (A) F 1 F 2 R (B) F 1 F 2 R (C) F 1 R F 2 (D) F 1 F 2 F 3 (A) F 1 F 2 F 3 (B) F 1 F 2 F 3 (C) F 1 F 2 F 3 (D)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四版[北京科技大学及东北大学]习题答案解析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北京科技大学与东北大学) 第一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1-1:用截面法求下列各杆指定截面的内力 解: (a):N 1=0,N 2=N 3=P (b):N 1=N 2=2kN (c):N 1=P,N 2=2P,N 3= -P (d):N 1=-2P,N 2=P (e):N 1= -50N,N 2= -90N (f):N 1=0.896P,N 2=-0.732P 注(轴向拉伸为正,压缩为负) 1-2:高炉装料器中的大钟拉杆如图a 所示,拉杆下端以连接楔与大钟连接,连接处拉杆的横截面如图b 所示;拉杆上端螺纹的内 径d=175mm 。以知作用于拉杆上的静拉力P=850kN ,试计算大钟拉杆的最大静应力。 解: σ1= 2118504P kN S d π= =35.3Mpa σ2=2228504P kN S d π= =30.4MPa ∴σmax =35.3Mpa 1-3:试计算图a 所示钢水包吊杆的最大应力。以知钢水包及其所盛钢水共重90kN ,吊杆的尺寸如图b 所示。 解: 下端螺孔截面:σ1=1 90 20.065*0.045P S = =15.4Mpa 上端单螺孔截面:σ2=2P S =8.72MPa 上端双螺孔截面:σ3= 3P S =9.15Mpa ∴σmax =15.4Mpa 1-4:一桅杆起重机如图所示,起重杆AB 为一钢管,其外径D=20mm,内径d=18mm;钢绳CB 的横截面面积为0.1cm 2。已知起重量

P=2000N , 试计算起重机杆和钢丝绳的应力。 解: 受力分析得: F 1*sin15=F 2*sin45 F 1*cos15=P+F 2*sin45 ∴σAB = 1 1F S =-47.7MPa σBC =2 2F S =103.5 MPa 1-5:图a 所示为一斗式提升机.斗与斗之间用链条连接,链条的计算简图如图b 所示,每个料斗连同物料的总重量P=2000N.钢链又 两层钢板构成,如c 所示.每个链板厚t=4.5mm,宽h=40mm,H=65mm,钉孔直径d=30mm.试求链板的最大应力. 解: F=6P S 1=h*t=40*4.5=180mm 2 S2=(H-d)*t=(65-30)*4.5=157.5mm 2 ∴σmax=2F S =38.1MPa 1-6:一长为30cm 的钢杆,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杆截面面积A=10cm2,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试求; (1) AC. CD DB 各段的应力和变形. (2) AB 杆的总变形. 解: (1)σAC =-20MPa,σCD =0,σDB =-20MPa; △ l AC =NL EA =AC L EA σ=-0.01mm △ l CD =CD L EA σ=0 △ L DB =DB L EA σ=-0.01mm (2) ∴AB l ?=-0.02mm 1-7:一圆截面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已知 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试求各段的应力和应变. 解: AC AC AC L NL EA EA σε===1.59*104 ,

工程力学一

工程力学一(复习) 如图示,质量为m 的物体下落时,带动质量为3m 的均质圆盘B转动,不计支架和绳子的重量及轴上的摩擦,BC杆长l,盘的半径为R 。求:固定端C的约束力。(注:达朗贝尔原理求解) 图示小车沿水平直线行驶,匀质杆A端铰接在小车上,B端靠在车的竖直壁上。已知:杆长L ,质量m ,车的加速度a,。试用达朗伯原理求解支座A、B处的约束力。 均质连杆质量为4 kg,长600mm 。均质圆盘质量为6Kg ,半径r = 100 mm。弹簧刚度系数为K = 2 N/mm,不计套筒A

及弹簧的质量。如连杆在图示位置被无初速释放后,A 端沿光滑杆滑下,圆盘做纯滚动。求:(1)当AB 达水平位置而接触弹簧时,圆盘与连杆的角速度;(2)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均质细杆OA可绕水平轴O转动,另一端铰接一均质圆盘,圆盘可绕铰A在铅直面内自由旋转,如图所示。已知杆OA

图示为一曲柄连杆滑块机构。曲柄OA 长为m 2.0,绕O 轴以匀角速度rad/s 10=ω转动,通过长m 1的连杆AB 带动滑块B 沿铅直导槽运动。当曲柄OA 与水平线的夹角045=θ、且与连杆AB 垂直。试求此瞬时:滑块B 的速度、加速度。 在图示平面机构中,弯成直角的曲杆OAB 以匀角速度ω绕O 轴转运,并带动顶杆CD 沿铅垂导槽滑动。已知曲杆OA 段长为r, O 、C 、D 三点在同一铅垂线上,试求当φ=30°时顶杆CD 的速度。

图示运动机构,已知:以角速度ω,角加速度α转动,当 45 φ。 = 求小车的速度和加速度。 图示构架,各杆自重不计,力F=50kN,求:EF杆和AD杆所受力的大小。 已知桁架中1、2、3、4、6、8、9杆的

全国2014年4月自考工程力学(一)试题02159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程力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215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平行四边形中,各力的作用点都在点A ,能够与1F 和2F 平衡的力R F 的图为 2.下列关于平面力系的主矢与主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主矢的大小、方向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 B .主矩的大小、转向一定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C .当平面力系对某一个点的主矩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何一点简化的结果为一个合力 D .当平面力系对某点的主矩不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何一点简化的结果均不可能为一个合力 3.如图所示,由矩形板和两根等长直杆组成的三个系统均在同一铅垂平面内,自重和摩擦不计,铅垂力P 和力偶M 均作用在板面内,图(c)中θ≠90°,则在图示位置

A .三个系统均能平衡 B .仅图(a)系统不能平衡 C .仅图(b)系统不能平衡 D .仅图(c)系统不能平衡 4.点M 沿图示已知螺旋线自内向外以匀速率v 运动,则点M 的加速度大小 A .等于零 B .保持不变 c .越来越大 D .越来越小 5.如图所示,1、2分别代表两条不同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1的刚度大,2的强度低 B .1的刚度大,2的强度高 C.1的刚度小,2的强度低 D .1的刚度小,2的强度高 6.如图所示的单圆锥销钉连接结构,圆锥销钉的剪切面积为 A . ()34 h d D + B .21π4 d C .2π42 D d +() D .21π4D 7.校核低碳钢受扭圆轴的刚度时,其单位长度扭转角超过了许用值,为使圆轴满足扭转的刚度要求,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大圆轴的直径 B .减小圆轴的直径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二)》(02392)实践答卷 1、工程设计中工程力学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静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分析作用在构件上的力,分清已知力与未知力;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建立已知力与未知力的关系;应用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确定全部未知力 2、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就是什么? 答:1拉伸或压缩:这类变形就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的一对力引起的。在变形上表现为杆件长度的伸长或缩 方向相反、力的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引起的。在变形上表现为受剪杆件的两部分沿外力作用方向发生相对错动。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剪力。 力近似相等。3扭转:这类变形就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都垂直于杆轴的两个力偶引起的。表现为杆件上的任意两个截面发生 沿着杆件截面平面内的的切应力。越靠近截面边缘,应力越大。4弯曲:这类变形由垂直于杆件轴线的横向力,或由包含杆件轴线在内的纵向平面内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引起,表现为杆件轴线由 面上,弯矩产生垂直于截面的正应力,剪力产生平行于截面的切应力。

另外,受弯构件的内力有可能只有弯矩,没有剪力,这时称之为纯剪构件。越靠近构件截面边缘,弯矩产生的正应力越大。 3、根据工程力学的要求,对变形固体作了哪三种假设? 答: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项同性假设。 4、如图所示,设计一个三铰拱桥又左右两拱铰接而成,在BC作用一主动力。忽略各拱的自重,分别画出拱AC、BC的受力图。(20分) 答:(1)选AC拱为研究对象,画分离体,AC杆为二力杆。受力如图 (2)选BC拱为研究对象,画出分析体,三力汇交原理。 F NC F C C F NC’ F NA B F NB 5、平面图形在什么情况下作瞬时平动?瞬时平动的特征就是什么? 答:某瞬时,若平面图形的转动角速度等于零(如有两点的速度vA VB 而该两点的连线AB不垂直于速度矢时)而该瞬时图形上的速度分布规律与刚体平动时速度分布规律相同,称平面图形在该瞬时作瞬时平动。 瞬时平动的特征就是: 平面图形在该瞬时的角速度为零;平面图形在该瞬时的各点的速度相

自考《工程力学》模拟试题③

Hao 自考网校免费试听.自考名师.课件更新.报名演示.学习卡.最权威的师资阵容 最及时的在线答疑 全程视频授课,反复观看不限次数自考365网校数百门课程全面招生! 基础班+串讲班祝您成功每一天! 郭建华韩旺辰郝玉柱张旭娟孙茂竹白薇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程力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215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刚体 B.变形体 C.任意物体 D.由刚体和变形体组成的系统 2.如图所示,不计自重的杆AB,其A端与地面光滑铰接,B端放置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受主动力偶M的作用,则杆AB正确的受力图为( ) 3.当点在固定圆环上作圆周运动时,如果法向加速度的大小越变越大,则点的速度的大小 ( ) A.不变 B.越变越大 C.越变越小 D.变大、变小无法确定 4.在平面图形上,A、B两点的速度A v、B v的大小均不为零,方向如图所示,则在以下所给出的速度分布情况中,正确的是图( )

5.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质细直杆OA ,一端与地面光滑铰接,另一端用绳AB 维持在水平平衡位置。若将绳AB 突然剪断,则该瞬时,杆OA 的角速度ω和角加速度α分别为( ) A.ω=0, α=0 B.ω=0, α≠0 C.ω≠0, α=0 D.ω≠0, α≠0 6.正应力计算公式σ=A F N 适用范围是( ) A.材料的比例极限之内 B.材料的屈服极限之内 C.材料的弹性极限之内 D.直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 7.低碳钢的极限应力是( ) A.σe B.σp C.σs D.σb 8.挤压强度条件是,挤压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 ) A.许用挤压应力 B.极限挤压应力 C.最大挤压应力 D.破坏挤压应力 9.影响圆轴扭转角大小的因素是( ) A.扭矩、材料、轴长 B.扭矩、轴长、抗扭刚度 C.扭矩、材料、截面尺寸 D.扭矩、轴长、截面尺寸 10.对称循环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特性r 等于( ) A.-1 B.0 C.0.5 D.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____________法则确定。 12.在一般情况下,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O 简化,可得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等于原力系的____________,其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