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课程改革目标

101课程改革目标

101计划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和核心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该计划旨在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用两年时间推出一批计算机领域的名课、名师、名教材。针对12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程分别组建一个由1所学校牵头、10所到15所学校参与的课程建设团队,对课程的内容、讲授方式、实践平台进行全面建设,引领带动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101计划课程改革的资料获取更多具体信息。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新课改是我们在考试中经常会考察的一部分内容,无论大家对教育学了解不了解,都应该听过新课改这个名词。而今天我们就讲一下,新课改这部分知识点中经常会考察到的一个知识点: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对新课改的具体目标这部分知识点,首先需要大家把这个新课改的具体目标背下来,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六条,分别是: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这六条目标需要大家背诵下来,一方面它本身就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另外它里面的一些具体内容也可以拿出来考察,比如新课改课程结构的特点等。所以大家需要背下来这段话。怎么背呢?这可能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这里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背诵的口诀,背诵起来可能会方便点。那就是目容方能构评级。什么意思呢?就是目是具体目标,容就是内容,加强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方就是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就是功能,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构就是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评,就是评价,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级,就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这样背起来是不是就方便了一点呢?

当然除了把具体目标背下来,还需要大家掌握里面的具体内容。比如有时候会问,新课改的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什么?这个就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这个知识点仅仅记住这个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家去理解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的含义。什么叫均衡性呢?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简单来说就是调整课时比例。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以及增设综合时间活动三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开发一些综合性课程。而选择性的意思是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20%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简单点说,就是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这些需要大家理解,在考试中会给你一个描述,问你体现了课程结构的什么特点,需要做出判断的。 当然关于新课改的具体目标的考点还有很多,比如新课改的核心目标是什么?那就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另外也会考察到,新课改倡导的评价方式是什么?就是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工作的改进。 总之,新课改的具体目标这部分的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大家一定要花心思去记住。当然,它考察的深度也可能会很深,今天我们就先简单的说到这里哈。 牛刀小试: 新课改的课程结构特点有哪些( ) A.综合性 B.选择性 C.均衡性 D.多样性 答案:A.B.C 解析:新课改的具体目标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因此答案选A.B.C。

解读英语新课程改革

解读英语新课程改革 南雄市一中马修明2004 .10 《英语课程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及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力求从教学的目的、目标、理念、内容、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教师是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主动者和执行者,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达到职业水平,必须发展个人的创造性。 一、引子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速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了。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发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改革目标。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7次改革所无法比拟的。 《纲要》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它以“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及“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九个部分纲领性地规范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内容。 2001年7月,经教育部同意,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7科18种课程标准正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次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于2022年正式开始实施。此举 旨在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将就该纲要的目标、内容和影响进行 探讨。 一、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 发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创 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 二、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优化 在课程设置上,将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果。核心 课程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入更多与现实 生活和社会需求相关的内容,如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 养等。此外,还将鼓励学校开设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方法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 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将更多地发挥 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加强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3. 教材更新 教材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加 快教材的更新与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材内 容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 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 考试评价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推动考试评价的改革,减轻学生的考 试压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法将更加多样化,注重对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综合性评价活动,如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三、影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学生方面,他们将获得更为全面的教育,培养了解社会、 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更好地面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挑战。 其次,对教师而言,他们将更好地发挥专业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2013年9月 根据湛江市教育局[2013]101号文《关于印发“湛江中小学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通知》,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学科研强校的目标,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湛江市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为指导,引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积极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协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真正成为造就创新人才的殿堂。结合我校前几年实施的湛江市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的科研成果,结合各学科实际,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积极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四环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有效教育和高效教学。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工作,使全校上下确立现代课堂教学意识,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实施,促进均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全面开展课堂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逐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逐步成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适应未来”一流特色学校。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特成立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兴 副组长:陈养、唐家蔼 组员:谭再、林红连、陈田、袁小聪、陈丽娇、范小玲、陈球、吴月养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重点针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指导课程改革的实施。

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101计划

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101计划 【实用版】 目录 一、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 101 计划的背景与意义 二、计划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三、计划的实施与预期效果 四、计划的启示与对未来教育改革的展望 正文 一、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 101 计划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传统的计算机本科教育体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教育部门推出了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 101 计划,旨在推动计算机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我国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计划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 101 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与国际接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计算机本科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加强实践教学,增设实验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

与产业实践,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4.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完善学业评价、课程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制度,提高教育质量。 三、计划的实施与预期效果 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 101 计划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的积极响应。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加大投入,改进设施,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水平,使计算机本科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预期效果包括: 1.计算机本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3.为我国计算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四、计划的启示与对未来教育改革的展望 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 101 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其他专业领域的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未来教育改革的展望: 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教育部101计划 12门课程及牵头院校

教育部101计划 12门课程及牵头院校 教育部101计划是一项旨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其 中包括了12门课程及其牵头院校。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评估,以期为读者带来有价值的信息和深刻的理解。 一、教育部101计划 1. 教育部101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101计划是教育部为适应人才培养需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 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行动计划。其意义在于通过对高等教育的重点 支持和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高素质的 创新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12门课程及牵头院校的选择标准和意义 教育部101计划中的12门课程及其牵头院校是经过严格考核和评审的,它们代表了不同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包括了工程、医学、文史哲、管理、法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体现了对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的 重视。这些牵头院校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和经验,能够在101计 划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对全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 建设具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 教育部101计划中的12门课程及牵头院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批 专业人才,更是为了推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在这里, 我们要对每门课程及其牵头院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 解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1. 工程类课程 工程类课程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和优势之一,因此教育部101 计划中特别重视工程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不同牵头院校的工 程类课程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机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领军 人才。 2. 医学类课程 医学类课程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育部101计划中医学类课程及其牵头院校的深入研究,可 以了解到我国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技术,促进医学科研水平的 提升和医学人才的培养。 3. 文史哲类课程 文史哲类课程在培养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教育 部101计划对文史哲类课程的重视,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

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的目标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就是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学生的多元需求,现有的课程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推动课程改革成为了时代的呼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建立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 首先,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驱动力。然而,传统的课程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入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和项目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其次,课程改革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变化如此迅速,学生面临着各种未知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透过课程改革,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让学生逐渐适应社会的多样性和变化性。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自如地应对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适应性。 最后,课程改革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课程往往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

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各种学科知识,更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多样性;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岗位和角色的需求。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革,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真正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01计划”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01计划”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01计划”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强突破。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实施系列“101计划”,推进基础学科和“四新”关键领域核心课程建设,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基础理科、文科和医科相关领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工科相关领域,生物育种等新农科相关领域,预防医学等新医科相关领域,涉外法治等新文科相关领域,建设一批核心课程,推动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建设。同时启动地方高校“101计划” 还有哪些985大学没有进入到“101计划”中 “101计划”33所大学中,29所是原985大学,3所211大学,还有1所双一流大学。10所高校未能进入选的985大学是: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两电一邮”则全部入选。 “101计划”的目标是什么 “101计划”目标是用两年时间推出一批计算机领域的名课、名师、名教材。

“101计划”实时数据 12门核心课程 650个编写关键知识点教案 256场次校内外听课场次 513人次参与课堂观察教师 “101”计划的含义 在计算机语言中,二进制数由“0”和“1”组成,是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在数学语言中,十进制的“101”是由“0”和“1”组成的最小的素数;在英语中,“101”用来指代“一个学科中最为基础的知识”。“101计划”就是关注基础学科本科教育的计划,它不仅着眼于计算机学科。 101计划12门核心课程是哪些 清华大学:计算机组成语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数据结构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统导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译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库系统 国防科技大学:软件工程

教师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

教师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课程开发和改革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教师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背景 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引导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三、课程目标设定 在制定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需求,有助于他们培养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选择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是制定课程的关键。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既要关注学科的基本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五、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对于课程的开发和改革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评价与反馈

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价与反馈来进行监控和调整。教师应该 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师资培训 教师是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的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对于课程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师资培训,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八、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需要支持合适的教学资源。学校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包 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 九、学生参与与反馈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反馈对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教 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并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课程。 十、与社会需求对接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应该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学生所 需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需求,将这些需求与自己的课程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十一、课程成果展示与分享 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案的成果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分享。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学术研讨等方式,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促进课程开发与改革的共同进步。

新课程概念等

新课程概念等 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 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考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 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 念。 7.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 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8.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9.课程不是教学的权威。 1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2/3时间的活动。 1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 1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 13.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15.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 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6.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17.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师要 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18.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 活的增删教材。 19.新一轮课程改革嗦遵循的主导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1.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2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所构成。 2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教育功能观的转变,教师观的转变,学生观的转 变,教学观的转变,评价观的转变。 2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由学科知识 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25.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 课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标准,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课标知识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26.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正确的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27.课程改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层面上展 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课程系统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各专业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一门选修课程。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千秋大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把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趋势,能够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今后胜任中小学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 1、理论和知识方面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二战”以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事实,知道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2、能力和技能方面 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二战”以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进程,了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概况,理解并掌握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把握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二战”后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 一、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一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教训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一、20世纪80年代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主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特点 第三节世纪之交以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趋势 一、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主要国家课程改革的实践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三)作业题 1、根据“二战”后美、法、苏三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述第一轮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经验与教训。 2、结合20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你认为哪些改革措施可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有益借鉴或重要警示。 第二章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

《服务礼仪》101追根溯源礼仪危机产生的原因

【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视频贯穿——看视频学礼仪 广告《尴尬坚持》 一、因服务不当产生的礼仪危机 教师通过分析书中出现的礼仪经典案例来逐一 引导学生理解以上“四不”原因 1、真丝手帕的含义 2、客人为什么投诉? 3、先开哪个门? 4、小龚的迷茫? 二、因游客主观需求产生的礼仪危机 了解客人对旅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满足“三求” 三、礼仪危机的实质 表象客户对服务商品的不满与责难 本质客户实际感知的服务与期望值之间 存在差距。 学生通过观看 视频,教师对 此广告视频的 创意创作进行 分析与解读。 在讲解知识点 的过程中,引 入案例,针对 性强,为学生 尽快理解知识 点奠定基础 明确认识, 不断学习, 贵在行动, 规范变习惯, 习惯成自然。 视频贯穿: 看广告视频 学礼仪 《尴尬坚 持》 主要通过视 频的贯穿与 结合,让学 生更能感性 理解融会贯 通礼仪的精 髓所在。 从身边小事 着手,从自 己着手,可 以把此知识 点更清晰 化,更贴进 生活 讨论分享之 后,学生对 此块知识点 掌握更全 面。 (一)不了解游客习俗 (二)不注重服务用语 (三)不遵循礼仪规范 (四)不讲究服务个性化 求全心理 求尊重心理 求平衡心理

项目十以礼服人——礼仪危机处理 任务一追根溯源·礼仪危机产生原因 学案 班级学生学号 导读:一封客人的来信 即将在你们酒店召开的某某会议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与会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税务主任、税务法律顾问和律师。因此,我选择你们的酒店来召开这样一个会议时经过慎重考虑的,我们十分看重酒店的服务水准和服务质量。当然,我也知道你们酒店刚刚开业,存在一些问题也可以理解,不过,我在此必须表面的是,我们从你们这里得到的服务与一家标榜自己为“六星级”的酒店及不相称。我希望你个人的承诺能够兑现,11月份召开会议的时候,服务标准够和你的许诺相符。 ……首先,客户服务的质量存在问题。我在通过电话和客房部联系的时候就遇到极大的麻烦,而且得到的服务也很难令我满意,比如说,要求送一个枕头,需要很长的世界才能送到房间里。服务也缺乏一贯性——有几天我们没有得到一样令人满意的客房用品,甚至没有人给我们送矿泉水和干净的毛巾,我们的一个枕头在三天后不翼而飞了。 ……尤其在4月24日,我丈夫遇到了一个非常无礼的客房服务员。他当时正在喂孩子,不希望有人打扰,因此要求这个服务员一会儿再过来打扫房间,没想到这个服务员很生气,而且提高嗓门说道:“我还有很多房间要收拾,你知道吗?”然后摔门而去。问题还不只这些,也是这个服务员,在这事发生前就有过一次类似的表现,那时孩子正在睡觉。糟糕的服务尚可忍受,但无礼的服务时不能容忍的,这件事让我的丈夫和当时也在房间里的父母非常气愤。我丈夫经常外出旅行,在所有的住房经历中,这是最糟糕的一次。

山香版新课程改革各章节要点总结

山香版新课程改革各章节 要点总结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本次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指1999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2002年开始启动省级实验区课程实验。 4.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一)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三)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5..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与根本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真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确)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考过单选)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 要建立一种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学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二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101智慧课堂

101智慧课堂——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解决方案 潍坊101网校 2018-01-10 101智慧课堂是隶属于101教育旗下的知名教育品牌。为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战略,以智慧教学为核心建设和应用目标,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育理念,为中小学学校提供的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解决方案。 101智慧课堂通过互联网,将全国名师的教育资源共享到学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秉承“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帮助学校构建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个性互动的智慧教育生态圈,实现学校信息化教学常态化的开展,进而推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探索信息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模式。

目前,101智慧课堂已经和全国25个省、近200城市、300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合作,为全国数以万计的学校、老师及学生服务。 以学为中心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改革 101智慧课堂作为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遵循以学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共享5000位名师智慧,帮助学校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该方案以课前、课中、课后的智慧教与学为重心,为学校提供智慧教学、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智能管理、移动教与学、家长督学等系列解决方案,构建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高效互动的智慧教育生态圈,帮助学校大幅提高教学成绩。 1.智慧教学解决方案 依托学生互动学习平台和教师高效教学平台,实现以“教学高效,学习主动、数据可视、互动个性”为特色的智慧教学,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减负增效,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优质资源解决方案 共享名师智慧,为学生提供优质名师课程,为教师提供优质备课资源,微课资源,和名校试卷资源;创新校本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案共享。 3.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创建师生在线跟踪系统,教与学大数据实时统计,深度全面的管理报表,教学管理智能、科学、高效。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走班制”成为了学校应对高考政策变化的特殊教学方式。101智慧课堂支持个性化走班制教学管理,解决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愿望,满足了学校自定义校本课程,实行分类、分层管理教学班级的迫切需求。 4.智能移动教学解决方案

高中课程改革教学课题参考指南

高中课程改革教学课题参考指南 第一篇:高中课程改革教学课题参考指南 附件2 2008年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教学研究 参考课题指南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管理 1.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条件、实施办法及策略研究 2.新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 3.新课程实验工作评估和反馈机制研究 4.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5.课程改革与构建特色学校实验研究 6.新课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研究 7.新课程促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途径的实验研究 8.普通高中新课程与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9.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与要求的研究 10.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与任务的研究 11.课程观和教学观现状的调查与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课程观、教学观的研究 12.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改革的思想与方法研究 13.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14.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策略与效益评价研究 15.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必要性、策略、措施与评价研究 16.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其对学校教育组织、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师生关系的影响研究 17.新课程条件下建立现代中小学管理制度的研究 18.新课程下学校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的研究 19.建立普通高中多种办学模式的研究 20.农村高中办学及发展模式的研究 21.示范性高中建设及作用的研究

22.关于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研究 23.在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研究 24.优秀校长的行为特征与培养、管理研究 25.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 26.课程管理与课程结构优化的研究 27.学校课程教学安排和组织管理的研究 28.指导高中学生选择课程内容和制订学习计划的研究 29.课程实施中学校和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30.学校教学常规与创新研究 二、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 31.课程目标分析及其实现途径的探索研究 32.体现课程多元目标的教学基本特征研究 33.课堂教学落实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34.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能力培养研究 35.学科教学贯彻课程改革思想理念的研究 36.课改背景下构建“理想课堂”、“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 37.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 38.基于知识综合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39.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研究 40.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 开发的策略研究 41.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典型案例研究 42.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4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和调控关系的研究 44.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机智典型案例研究 45.基于互动的(生成的、差异的)课堂教学范式应用研究 46.课堂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实验研究 47.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48.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 49.学科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