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

2017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

考研政治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少丢分,不同于主观题,选择题的考察对你知识把握的精确度要高,选项有近似和细微差别,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2.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辩证法

D. 科学的实践观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 实践

B. 运动

C. 静止

D. 时间和空间

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

A. 时间

B. 空间

C. 绝对运动

D. 相对静止

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

A. 变化

B. 增加

C. 创新

D. 运动

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 形而上学的思想

C. 诡辩论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

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对抗性和兼容性

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法的观

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 纯粹偶然的现象

C. 人的主观错觉

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结论是:

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机械论观点

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19.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 17 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 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眼见为实”,对“眼见为实”的哲学评价正确的是:

A. 它肯定感性认识的正确性

B. 它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正确的间接经验

C. 它证明了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D. 它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2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 选择论

B. 反映论

C. 建构论

D. 创造论

2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 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 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24.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 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 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的辩证法。对真理相对性的正确理解:

A.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可以是真理

C.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很多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A. 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D. 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

28.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

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30.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B.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必然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化上

D. 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优越,其优越性表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

31.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 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 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32.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

A. 违背了历史的辩证法的错误观点

B. 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 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D. 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错误观点

33.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

A. 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 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

34.“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这一观点:

A. 简化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性

B. 否认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性

C. 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D. 是“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35.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是:

A. 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观点

B. 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C. 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

D. 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

36.“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

A. 都正确表达了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B. 都否认杰出人物发挥作用从属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

C. 前者是唯物主义命题,后者是唯心史观

D.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主义命题

37.“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辩证法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决定论观点

3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39.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 自然经济

B. 简单商品经济

C. 发达商品经济

D. 市场经济

40.“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 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 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 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4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 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B. 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 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 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C.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45.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的效率,它特指的是:

A. 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 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 个别劳动的生产率

D. 社会劳动的生产率

46.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

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 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商品交换的实现

C. 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47.马克思认为:“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这句话说明了:

A. 货币的本质

B.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一回事

C. 货币的基本职能

D. 只有货币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4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其特点是:

A. 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B.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C.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 可以是支票或电子货币

49.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是通过:

A. 市场机制的作用完成的

B. 政府的宏观调控完成的

C. 资源的有效配置完成的

D. 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的

50.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根据是资本不同部分:

A.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 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 周转速度的不同

51. 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200 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 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 80 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 300 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 300%

B. 200%

C. 150%

D. 100%

52.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家为了提高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通常会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B.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C.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D.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垄断市场和价格

53.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

值的本性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结果

D.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没有关系

5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句话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C.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D.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

55. 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中:

A. 不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加

B. 可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加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同步增加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同步下降

56. 某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 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 4/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 万元,其剩余价值率是:

A. 20%

B. 80%

C. 100%

D. 120%

57.垄断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根本经济特征,获取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A. 通过垄断组织实现的垄断资本统治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B.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C.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D.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8.垄断资本的统治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 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企业

C. 跨国公司

D. 国际康采恩

59.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结果

C.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加强垄断统治的结果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结果

60.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共产主义同盟的创立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61.“人的依赖性关系”和“物的依赖性关系”分别是指:

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原始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资本主义社会和原始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2.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

A. 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

B. 经济斗争

C. 暴力革命

D. 政治斗争

63.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这说明:

A. 无产阶级革命不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一定会失败

B. 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

C.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同一时期发动革命

D.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一起同时发动革命

64.列宁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论”的依据是:

A. 俄国的特殊国情

B. 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的产生

C. 无产阶级的新变化

D. 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6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 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B. 支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C. 镇压阶级敌人

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6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本质和核心是民主集中制

B. 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C. 是全部人的民主

D. 其原则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没有历史联系

6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共同富裕

C. 公有制为主体

D. 社会和谐

6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A.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B.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C. 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6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A. 先进性

B. 组织纪律性

C. 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D. 无产阶级

70.“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表明: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立场

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下载文档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多选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多选模拟试题及答案 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空想社 会主义 D. 欧洲人文主义 2.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国化是: A. 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 程中逐步实现的 B. 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C.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指导和使用于中国实践,从而丰富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过程 D. 对中国传统哲学批判继承的过程 3.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A. 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展,片面扩大了精神的作用 B. 社会没 落反动阶级的拥护和利用,使其得以保存和广泛流传 C. 人们在理解过程中的主观性、直线型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 D. 片面夸大概念理性 4.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 世界统一于存有 C. 万物皆在我 心中 D. 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5.黑格尔认为:自然界仅仅观点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仅仅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所以,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 发展阶段同时地和一个挨着一个地展示出来,并且注定永远重复总是 同一的过程。黑格尔这个观点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主观辩证法 D. 形而上学

6.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有方式,这是因为: A. 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B. 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C. 实践构成了人的特殊生命形式 D. 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7.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在: A. 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 B. 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 C.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D.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 8.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认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0.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1.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现象的有: A. 冰─水─汽 B. 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C. 团结─批评─团结 D. 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A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D表述错误,现象表现本质的。只有B与题干相符,所以答案为B。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前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后一句'自由'倒

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体现出来的是唯意志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20% B.50% C.100% D.200%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部分。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表示:m′=m/v。此题中资本家投资100万,一轮生产后总资本达到了120万,说明剩余价值是20万。购买劳动力支付10万,也就是指可变资本是10万。所以剩余价值率为 20/10=20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答案:A 、【解析】这是2016年考纲的新增考点“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者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金融资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本

政治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政治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 ( ) 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 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 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 2.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着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 ) A颠倒了事物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B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 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 D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 A. 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 B.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 C. 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勤思考研解析】材料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出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所以答案为D。 4.《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A. 剩余价值理论 B. 价值规律理论 C. 劳动二重性理论 D. 商品二因素理论 【答案】C 【勤思考研解析】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022年考研政治试题—马原单选题(含解析)

2022考研政治试题—马原单选题(含解析) 单项选择:马原单项选择 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白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缘由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此题考点:运动和静止的联系。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靠。相对静止离不开肯定运动,是肯定范围内的肯定运动的结果;肯定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动身点。由于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表达出来,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晰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猜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分千差万别的详细事物,并对其进展讨论。。

其次,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肯定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肯定运动。任何事物都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最终一个方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他熟悉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因果联系 B.必定联系 C.主观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D 【解析】此题考点:联系。 该题是考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由于“羊吃草“不必定引起“割羊草“,AB错误;C 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表达的就是本质联系,D为正确答案。 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由于无论谁穿()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考研政治马原多选试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多项选择试题及答案 间隔考研只有100天左右了,大家复习的如何?下面,就和一起来看一看考研政治马原多项选择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是: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D. 欧洲人文主义 2.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国化是: A. 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立的详细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B. 中国坚持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C.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指导和运用于中国实践,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D. 对中国传统哲学批判继承的过程 3.唯心主义产生和开展的根源: A. 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开展,片面扩大了精神的作用 B. 社会没落反动阶级的拥护和利用,使其得以保存和广泛流传 C.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观性、直线型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 D. 片面夸大概念理性 4.以下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 世界统一于存在 C. 万物皆在我心中 D. 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5.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开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因此,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开展阶段同时地和一个挨着一个地展示出来,并且注定永远重复总是同一的过程。黑格尔这个观点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主观辩证法 D. 形而上学 6.实践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A. 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根底 B. 实践创造了人的根本特征 C. 实践构成了人的特殊生命形式 D. 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7.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在: A. 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 B. 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 C.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D.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 8.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认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抽象和详细的关系 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0.以下格言或成语中,表达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1.以下例子中属于否认之否认现象的有: A. 冰─水─汽 B. 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考研政治马原试题

考研政治马原试题 2023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 A.马克思主义视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相识 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阅历的科学总结 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 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D.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 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B.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志向是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B.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正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比。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逝世已101多年了,作为一个宏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它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B.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广博学问 C.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021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马原真题选择题解析

2021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马原真题选择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解析:本命题的意思是自己思维想到的就存有,想不到 的就不灵、不存有。这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夸大了意识能动 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所以,D选项是准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 要求,不选。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 富脑袋”。这个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能够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能够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解析: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或精神、思维对物质 具有能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先有物质,后有精神; 物质不能代替精神,精神不能代替物质;通过实践,物质能够变成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质。B选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准确选项;AD选项 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C选项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 因为物质的力量与精神的力量不能相互代替。

3.世界上不变的是变。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C 解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 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 件性。所以,C选项是准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 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个评论所蕴涵的哲 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答案:B 解析:“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指说了过头的话,故所包含的哲理就是度。所以,B选项是准确选 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5.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 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 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个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 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 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 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 考研政治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少丢分,不同于主观题,选择题的考察对你知识把握的精确度要高,选项有近似和细微差别,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2.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辩证法 D. 科学的实践观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答案】.D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理解。(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3) D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观点。A选项是人本主义的观点,B选项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共同观点,C选项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故无论采用正选法还是排谬法,正确选项只能是D。 2.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 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 【答案】C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中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理解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广延性。物质运动和时空是不可分的,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2)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包括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非欧几何证明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两者互为函数。当粒子在光速运动的条件下,就会出现“钟慢”、“尺缩”的现象。题干所说的是“钟慢”实验,说明的是时间的相对性。 (3)四个选项都是时间的属性或特点,但只有C选项是符合本题要求的正确选项。 3.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D

经典考研政治选择题50题(含答案

经典考研政治选择题50题(含答案) 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D [解析] ABC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其中A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伟大发现之一;B尽管不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C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但是,马克思变革旧哲学,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使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由此可见,D选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单选题 2、二月革命后,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文献是 A.《四月提纲》和《国家与革命》 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国家与革命》和《和平法令》 D.《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考查。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国内人民内部有一定的骚动。正当人民不知道何去何从之时,列宁同志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对人民作了及时的指导。《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为无产阶级取得并建设国家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 单选题 3、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是考查对“一国两制”含义的理解。“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不变的是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生活,改变的只是主权的归属。正确的答案是B。 单选题 4、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马原选择题100道【完整版】

马原选择题100道【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

分享 马哲选择题100道答案版〔完整+官方答案〕来源:王妙余的日志 红色选项表示答案。 50—79 珺花已经找好答案啦~~ 经过反复屡次修改,现在的答案是:已经以某一位善良老师给的答案为准了~~ 1、〔2021年考研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开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根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根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2021年考研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5、〔2005年考研题〕广阔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2006年考研题〕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原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在以下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成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成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11、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纯粹偶然的现象 C、人的主观错觉 D、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12、〔2021年考研题〕有一那么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认的因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