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校本课德育渗透校本教案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德育渗透校本教案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德育渗透校本教案

小学六年级德育渗透校本教案

一、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全球变暖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酸雨危害与防止。

2.技能训练点:

通过课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大气污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地球为什么会出汗?大气出现了什么问题了?请大家先讨论一下,然后请同学上来回答。

板书:一、全球变暖

(根据我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课下自己查阅资料,讨论,然后,派代表上来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1.主要成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自然原因。

2.严重后果: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世界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3.解决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过度: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下降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看来,科学家真的要“补天”了。

板书: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材料)1989年,来自美国、英国、挪威和德国等的200名科学家对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进行了考察,发现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也相当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臭氧层的破坏不仅存在于两极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洲、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西伯利亚、澳大利亚等中纬度地区上空也连续出现臭氧量减少的现象。

我国科学家近来也发现,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的大幅度下降现象。

提问:臭氧为什么会减少?臭氧层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应如何去保护臭氧层?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主要成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2.严重后果: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

3.解决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材料)1。嘉陵江大桥锈蚀速度每年为0.16毫米,远远超过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大桥每年0.03毫米的锈蚀速度。1982年6月8日晚,重庆市下了一场大雨,市郊1300多公顷水稻突然枯黄,好象火烧过一样,几天后局部枯死。大家想一想:以上想象的原因是什么?(酸雨)

板书:三、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提问:什么是酸雨?

生答:一般把ph植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材料)据有关资料刊载,在北美和加拿大绵延数千里的森林正在消亡,成千上万的湖泊正在干涸,酸雨正落在广袤的荒野上;在瑞典,4000个湖泊因酸雨太高,鱼类无法生存;在美国佛蒙特州和纽约州,60%的高海拔红云杉已消失。

据上述材料并联系“雨”中垂钓分析: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治?

放录像,学生讨论,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主要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2.严重后果: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类健康

3.解决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是根本途径;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有效措施。

提问:作为当代青年,你应该为防止大气污染问题做点什么?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迫切关心的大气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当代青年,同学们也要积极投入行动。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论文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德育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的任务之一。作为数学课不仅要传播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笔者根椐自己的教 学实践,认为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大致可以从显性的、隐性的、理性的三个方面展开。 一、巧抓情境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新旧教材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新教材增加了更多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巧妙利用情境图,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资源,将是新教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亮点。 1、以故事形式妙用情境图。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就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然后编一个故事。学生都争先恐后编出了非常有趣的“小猪帮小兔一起造房子”的故事。教师适当点拨,如果没有小猪的帮忙会怎样呀?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2、以讨论形式领悟情境图。 有很多情境图,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在教学《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又如在教学《8、9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让学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们平时又应该怎样做?使学生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总之,情境图都是以学生平时易于接触的事物为对象,不失时机地抓住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由用数学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品教育与用数学相结合,是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出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思品教育素材。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灵武二小徐晖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一、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抵抗弯曲》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程序进行,先用薄材实验再换成厚材,循序渐进,寻找规律。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校园搜索大行动”的单元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

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电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电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 三、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

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渗透 自古就有“欲立其业,先树其德”的说法,可见德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放在首位。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很多人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却忽视了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因特网上计算机病毒肆虐、垃圾信息和网络诈骗等,造成了消极后果,这些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容易被忽略的。可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只有适时的德育渗透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更美好。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都应认真思考: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下面是我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生体会。 一、养成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每次开学第一节课,我都在班里讲述几个小故事,如:一个马钉葬送一个国家(一只失修的马蹄损坏一个马蹄铁,一个损坏的马蹄铁伤害了一匹战马,一只受伤的战马葬送了一位将军,一位失败的将军输掉了一场战争,一场输掉的战争牵连了整个国家。)因小失大,细节决定成败方面的故事。在同学们理解认同后讲述上机制度:1、每次课前必须准备好书和鞋套,听老师安排排队轻声进微机室;2、爱护公物,填好上机登记册,相邻的互相提示填写,以免遗漏;3、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同一个文件夹中,不能随便删除他人文件; 4、下课需要关机时要安全关机并且摆好键盘和凳子。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做好了却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不会乱坐位置,并会把自己的东西自觉地放到以自己班级+姓名为名的文件夹中,这样既保持了前后节课的连贯性,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文件,也防止了误删他人文件。放学最后一节课的习惯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自觉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教学设计 麻章中心小学全引娣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3、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4. 结合教学内容和课题,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呼吸过程的活动 三、【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细木棒 五、【教学过程】 1.引入(2分钟) ⑴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哪三大要素? 学生回答:空气、水(前一阵大家知道霍乱很厉害,就是由于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引起的)、食物。 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健康需要新鲜空气》。(出示课题) (能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从水的饮用牵引到空气的呼吸,比较自然地引出今天所学习的课题。导入简洁、自然,并能有机地渗透不干净的水会传播细菌。) 2.体验呼吸(5分钟) ⑴我们每天都在呼吸,那么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吗?请一名学生演示呼吸?大家仔细观察,他是用什么在呼吸?运用了哪些器官? ⑵一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后回答。 (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体验中与想象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己。) ⑶用感觉器官体验呼吸。 ①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呼吸呢?下面我们大家用手放在鼻子、嘴巴前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你有什么感觉?(有热气、吐出来、吸进去等) ②释呼和吸

③吸反证: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来进行比赛,看谁的时间长,老师要提出要求:如果你坚持不住就停下来,因为如果大脑缺氧3—4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 ④学生体验没有呼吸的感觉。 ⑤反馈。 (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来体验呼吸,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呼吸,特别是能用反例来证明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随机渗透情感的体验呼吸对人的紧密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缺少呼吸会伤害人的身体健康。) 3.认识呼吸器官(6分钟) ⑴我们的呼吸是不是只靠鼻子,还有哪些器官参与?深呼吸一口气,用手摸摸看? ⑵生交流。 ⑶出示课件,教师讲解人体的各个呼吸器官。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身上指出来。 ⑷同学们知不知道在呼吸时肺是怎样的?请学生数一数一分钟呼吸多数次?(课件演示) ⑸出示资料:如果我们按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吸进500毫升空气计算,相当于一个盐水瓶,那么一昼夜进出体内的空气有多少瓶? ⑹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昼夜我们呼吸的次数达28800次,吸入的空气大约14400升,是我们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 (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并了解与感受人一天所需获取的空气量及其相对的空间。) 4.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⑴你知道刚才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呢?用什么来证明?你有没有证明过?想不想做这个实验? ①我们吸进去的空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这好办,那么怎样收集我们吐出了空气呢?老师给你一个水槽、一根管子、一个集气瓶,该怎么做? ②学生讨论。(3分钟) 交流汇报。(3分钟)学生反馈讨论情况, ③实验指导:分工、做实验。(6分钟) ⑵学生分组收集气体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好实验记录。 ⑴生汇报、交流。实验中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4 分钟)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7-04-26T14:27:08.690Z 来源:《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4期作者:张艳华 [导读]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山东省栖霞市藏家庄中学265300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学校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所以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一、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任务来完成。 二、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 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年级校本课程上册教案

学而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本则论语 教学过程: 一、板书内容 二、新授 1、教师领读 2、生自由读 3、各种方式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齐读 4、出示注释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5、指名解释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6学生试背 执教日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本则论语 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段丽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段丽 发表时间:2019-10-17T09:40:44.0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作者:段丽[导读] 乳山市畅园学校山东威海264500 小学科学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意味着科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德育、美育等多方面的重任。因此,在深入挖掘科学教材内容、寻找智育与德育结合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学生极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聪明”“好胜”“要强”“以我为中心”“散漫”,缺少应有的团结合作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也没有爱惜、整理器材的好习惯……这些德育问题无疑成了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教育任务。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我粗浅地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有渗透 小学科学在具体的教材编写中就渗透有大量的德育内容。如:讲授生活中的材料单元中《纸》这一课,当学生从书本中了解了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后,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又通过课件展示了解到造纸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和水,同学们又感受到纸张来之不易,从内心发出要珍惜、节约用纸的呼声,并借此内容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发出节约用纸的倡议。 教材中还有大量认识小动物的学习任务,如:《蚂蚁》《猫和兔》《它们都是鸟》《多样的动物》等等。我们经常会把小动物带进课堂学习研究。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知道它们的身体构造,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而且要让学生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要珍爱生命、关爱周围的小动物。一个对小动物有爱心的孩子,必定会爱他的父母、老师、同学,爱他的班集体,将来也定会爱家乡、爱祖国。 二、注重探究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方法上,绝大部分内容都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特别要重视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以起到事半功信的效果。 1.在探究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爱情器材、整理器材的好习惯。 对这些“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爱惜实验器材,觉得今天敲碎一支试管或烧杯,明天从家长那里拿钱来赔偿便了事了,针对学生这种不良的思想状态,教师不能放松,切不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反复对学生讲清爱护器材的意义,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器材。教师要以身作则,平时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学生养成爱惜器材的好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还会发现,在每次实验课后,虽然器材没有损坏,但实验桌上器材摆放乱七八糟,由此可见孩子们缺少整理器材的良好科学实验习惯。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在实验中爱惜器材,实验完毕后整理器材的好习惯。这些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也是我们科学课更好开展的基础和有力保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相互评价、共同进步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实验课后,小组之间根据实验纪律、仪器摆放、合作交流等方面互相评价,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发放流动小红旗,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会非常爱惜器材,也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实验结束,学生能自觉协助老师清理或清洁实验器材,整理放置好实验器材,渐渐地就会发现学生的实验习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实验课后,实验桌上实验器材摆放井然。当然,这些行为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 2.在探究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就成了一条虫。”这句顺口溜,对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来说都有刺心的酸痛,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深思:我们的教育在哪个环节上出现了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呢?我们不仅要扪心自问。究其原因: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缺乏是我们长期教育中过于追求功利所致。新课程改革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与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不仅是种行为表现,而是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和行为的综合体,给学生提供了协作交往与实践的情景与机会,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由于目前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以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们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智取瓶中球”的比赛,让同学们在玩中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其次,设计一些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探究项目,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共同探究、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共同讨论实验结果,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自身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只要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永久效应。但目前我们的社会现实与学校的德育在很多地方存在着矛盾,如进重点中学、大学更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社会上很多人做了好事自己受伤却得不到社会相应的保障等等问题,都是造成当前学校德育事倍功半、成效甚微的状况。这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极力配合与统一,为学校德育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样才会使学校德育及各科德育渗透工作成为有效之举。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教材共三章:“布粘画”“沙粘画”和“立体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多留心、要精心、有耐心、有爱心、怀有一颗感恩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的情操。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教材内容课时安排总课时数教学进度评价办法总学分备注第一章布粘画 《美丽的植物》1课时线条优美 《活泼的动物乐园》1课时制作精巧 《生活用品》1课时符合要求 《漂亮的建筑》1课时突出制作特点 《多彩的人物》1课时表现事物特征 第二章沙粘画 《校园一角》1分甲—10分 《美丽的田野》1乙—8分 《我爱我家》1丙—5分 《我的理想》1丁—5分以下 第三章立体画 《迷人的花卉》1 《动物王国》1 《卡通人物》1

第一章布粘画 【教材说明】 本美术校本课程教案章包括六部分内容,由《美丽的植物》《活泼的《生活用品》《漂亮的建筑》《多彩的人物》《风景如此美妙》组成。 布粘的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结合学生周围事物,生活实际,对其讲 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布粘技巧的教学,了解布粘艺术的形象美,立体美及动感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培养目标】 1.在学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 【教学建议】 建议本章教学用6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活泼的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在剪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1.画图形象,让人易辨动物。 2.裁剪时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剪刀。 3.裁剪线条要匀称,根据图画线条要相应对称。 教学重点、难点:1.裁剪的动物要形象。 2.粘贴时有先后主次之分。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碎布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学生踊跃发言)今天我们就用布粘画的形式 把它们呈现在纸上,展示以前学生作品,传递欣赏,(学生啧啧称赞)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做的很好,心 动不如行动,我们下面开始吧! 二、绘图、裁布。 1、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巡视指导。 2、把你画的小动物从纸上剪下。 3、按照图画用布裁出动物的轮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四肢、尾巴等。

德育案例

盐田河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教育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盐中、实力盐中、魅力盐中”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李玉怀 副组长:周义兵魏洲余海明 成员:周改平周建文刘杏波夏旺平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中心花坛前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雷锋、“4610”、安全文化、疾病预防等宣传牌;大门右侧悬挂规范性鎏金的“盐田河中心学校”校牌;校内林荫大道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宣传栏;教学楼命名“博学楼”外墙书写“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教学楼过道张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女生宿舍楼前有16国学典故画;食堂前有8副成语故事卡通画;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和安全创卫标语;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校园择地安装运动器材。各楼房分别命名,如:教学楼命名“博学楼”,女生宿舍命名“惠智楼”教师宿舍命名“师源楼”等等。 (2)班级环境布置。大胆将“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搬出室内,张贴在各班教室张贴栏,便于师生查看,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正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两侧设有“四册一薄”专栏和远教、饮水设备,教室后主墙面为“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小学生科学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科学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7-07-05T15:43:27.87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作者:付艳飞 [导读] “教之道,德为先”,大量的事实证明:“有知识,并不等于有德行。” 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实验小学115100 摘要:实践证实,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要的。但我们应该渗透哪些方面的德育内容?又该怎样进行渗透?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此文中就此谈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教育 “教之道,德为先”,大量的事实证明:“有知识,并不等于有德行。”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当下,习主席强调教育要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更是在那熠熠生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它发扬光大,所以我们的工作是任重道远的。如何把它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去,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探索,在所教的学科中去实践,达到德育教育和所教学科的完美结合。 一、课堂教学,点滴渗透 在讲解资源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了现在资源面临着严重枯竭的问题,一些矿物资源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一天天地减少,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有的矿物只够开采几十年了,如铁一百年,锌、锡四十年等;还有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也是有限的,也逐渐面临着枯竭。课堂上引导学生怎样节约用水,学生说出各种方法,如淘米水可以浇花,洗澡打肥皂时水龙头要关闭,暖水瓶里的水凉了也不要倒掉,可以洗东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从这些问题中引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对他们进行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节约资源,不浪费资源的教育,合理地回收利用资源,了解生活中离不开资源。钱是你的,但资源是社会的。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保护资源的活动,在教学中渗透这样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明确目标,挖掘文本 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为了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享受生活。德育在科学学科上能渗透进去又能体现出来的就是“求真、求善、求美”。在实践中我们就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必须要有德育先行这个意识,尽量把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在一起。 记得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和学生讨论问题,有一些问题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经常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比如同学们都认为一样重的物体会同时落地,凭借以往的认知经验同学们都会这样认为。于是我就让同学们自己动手亲自验证。同学们准备两张一样大小的纸,一张平展,一张揉成一团,从空中抛落,当落地的一瞬间,大家都“啊”的一声,发现揉成团的纸先落下了。这时我就适机让学生总结,刚才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同学们这时恍然大悟地说老师刚才我们的猜测错了,虽然两张纸一样重,但一张改变了模样,减小了空气的阻力,落地的时间就不一样了。看来有些问题我们不能从经验轻易做出判断,有些经验并不可靠,我们不能完全凭经验做事。从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不能凭自己表面认知去轻易对某个人某件事下结论。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我又给学生讲了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几年前,我班上有一位李同学丢了一只好看的笔,向我告状说王同学手里有一只和他一模一样的笔,王同学偷了他的笔。王同学以前有过拿人东西的习惯,在我的印象里不太好,于是我就把他叫到跟前,狠狠地批评了他,并把笔要回还给了李同学。王同学也为此痛苦流涕,我也为我的判断确信无疑。可是第二天,丢笔的同学告诉我他那支笔找到了,我当时心里一颤,我误解了我的学生,凭着经验轻易就给我的学生贴上了小偷的标签,太草率了,我向我的学生道歉,深深地歉意。通过这件事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经验有时是好的,但不一定是可靠的,以后在你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凭经验轻易下判断。如果你是一位教师,你容易冤枉学生;如果你是一位警察,你容易出现冤假错案。 三、巧用语言,重在熏陶 教师丰富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更专心地进行探究活动。特别是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研究哪里的灰尘多这一问题时,学生做完实验以后,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了空气污染的图片,并配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的解说内容指向性非常明显:由于人类自身原因,空气中混入了有害物质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学生引导到对雾霾的关注,从更高层面引起他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既渗透了环境教育,又促进了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形成。因此,科学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外,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陶冶情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分工合作,奖评结合 如在教学“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实验过程中,我发放完实验器材镊子、花朵以后,各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这时问题来了,第二组的某某跑过来,气冲冲地说老师某某不让我拿镊子,就他自己用。第四组的一同学也跑到前面,向我告状,某某自管自己玩花,不给大家看。实验才刚刚开始,就出现了不合作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扰乱了学生的探究,但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了机会,因为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品质既是科学课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又再一次落实了组长的责任,让他管理好本组实验时的纪律,让组长再选出记录员、汇报员、整理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合作共赢,这样明确了目的,就避免了你争我抢的局面,实验秩序井然。实验完毕以后,由各组汇报,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哪组同学合作的好就奖励一面小红旗。让学生明确合作万岁,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避免了纯粹的德育说教,激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

小学六年级校本课德育渗透校本教案

小学六年级德育渗透校本教案 一、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全球变暖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酸雨危害与防止。 2.技能训练点: 通过课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大气污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地球为什么会出汗?大气出现了什么问题了?请大家先讨论一下,然后请同学上来回答。 板书:一、全球变暖 (根据我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课下自己查阅资料,讨论,然后,派代表上来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1.主要成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自然原因。

2.严重后果: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世界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3.解决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过度: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下降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看来,科学家真的要“补天”了。 板书: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材料)1989年,来自美国、英国、挪威和德国等的200名科学家对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进行了考察,发现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也相当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臭氧层的破坏不仅存在于两极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洲、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西伯利亚、澳大利亚等中纬度地区上空也连续出现臭氧量减少的现象。 我国科学家近来也发现,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的大幅度下降现象。 提问:臭氧为什么会减少?臭氧层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应如何去保护臭氧层? (学生讨论,回答)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迷信教员德育任务总结范文篇一 年光荏苒,光阴似箭,光阴就像清风划过,正在没有知没有觉中,这学期的任务已经靠近序幕,正在过来的一学期中,有很多播种,也有很多慨叹,上面就本学期任务,做一下小结: 一、培育先生迷信探求的认识,让先生勇于探求 爱因斯坦已经说过:一个成绩的发生凡是要比它的论断的患上出更加紧张。成绩的提出是迷信探求的开端,也是先生探求兴味的地点。因而教师应正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主动地鼓舞先生斗胆勇敢地发问题。二是要正在迷信教授教养进程中建立必定的情形,展开多样化勾当,给先生供给一个杰出的成绩情况,让先生乐于发问题。对于他们所提的成绩,教师要本着维护先生的求知欲动身,允许堕落,切不成加以讪笑、讽刺、挖苦。 颠末一段工夫的锻炼,先生多数能依据某一天然景象或者天然事物提出响应的较得当的成绩,并对于成绩的论断停止斗胆勇敢的猜测。 二、分离先生理想糊口,使先生乐于探求 每位迷信课的教师都应有这个看法:迷信课的进修内收留已经不只仅是教科书,而是先生糊口四周宽广的天然情况以及人文情况,因而迷信课教授教养要充沛应用普遍存正在于黉舍、家庭、社会、年夜天然、收集以及各类媒体中的多种教导资本,将先生的探求勾当置于

宽广的布景当中,协助他们不时扩大对于四周天下迷信景象的体验。 3.精确领导以及锻炼,使先生擅长探求 迷信课程必需给先生供给充沛的迷信探求时机。正在这一点上,因为尝试正在迷信教授教养中的位置以及尝试自身的特色,它请求咱们必需强化尝试教授教养。这次要是由于: 、尝试能激起先生的进修兴味小先生对于尝试最感学趣,这类兴味,常常成为他们进修的间接能源,成为喜好以及志趣,致使开展为惊人的勤劳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兴味喜好以及求知欲是儿童取得常识、技艺以及开展才能的条件,也是取得常识、技艺以及开展才能的后果。 正在察看与尝试中,能够充沛发扬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的感化,靠眼看物体的外形、色彩、巨细、远近;靠耳听物体收回的声响的上下、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喷鼻、臭等气息等,让孩子亲身往探求此中的奥妙,感知此中的奇妙,来满意他们的兴味。先生生成就猎奇、好动,这些理论对于他们最有吸收力以及凝集力,以是尝试是激起先生进修兴味,变更他们的主动性、自动性以及发明性的紧张办法以及无效道路。 、尝试能增进先生才能的进步进修迷信,必需有必定的尝试才能。包含尝试计划、尝试*作、尝试察看记载、收拾整顿记载材料等方面的才能。这些才能是不成能仅靠教员的解说来取得,而必需正在响应的理论勾当中,才干失掉开展,只要经过尝试才干培育先生的尝试才能。

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早期人们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与学校教育都是重才智而轻德育。而近些年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供大家参考。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1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德育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活动重点: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活动准备:课前,每位学生熟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好。这节《争做文明小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有关行为规范的。你们知道什么是行为规范吗?你们对行为规范有哪些了解呢?现在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知识竞赛,看谁对行为规范知道得最多。好吗? 二、开展竞赛,加深理解。1、行为规范有哪四大部分? 2、《小学生守则》有几条?分别是什么? 3、在学校,同学们应该怎样相处? 4、请说出五种文明礼貌用语。5、在升降旗仪式上,应该怎么做? 三、借用故事,升华情感。1、请一名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2、教师讲《程门立雪》的故事。3、学生谈听完故事的感受。4、师总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像《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许多历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们。我们作为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五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2 教法与学法选择 教法:讲述、讨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

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小学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是小学生了 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上学的意义。 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白学校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不同的。 学习难点:使学生更快的适应小学生的生活。常规教育的养成非常重要。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图说话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校园生活多麽美好,让学生快乐成长!科学课的上课要求!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档案馆“今天,我上学” 师:请同学们观察五副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生:进行回答。第一幅图看到了妈妈带小女孩去上学。 第二幅图看到了小女孩在看书学习。 第三幅图小女孩在学习数学课。 第四幅图小女孩在上音乐课。 第五幅图小女孩在上体育课。 第二部分:咨询台 师:祝贺你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 师:学校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 师:你的学校生活是怎样的? 生:进行回答。我长大了我是一名小学生了! 第三部分:活动区“玩一玩”

师:谁画的课程表又快由好? 生:通过语文是一本书,数学是一个三角尺,美术是一支毛笔,心理健康是一个桃心加一对树叶,自然是一个地球仪,劳动是一把扫把,写字是一支铅笔,班会是一朵小红花,活动是一只企鹅,思想品德是一朵小红花,音乐是一个五线谱,计算机课是一台电脑,体育是一个足球。 师:画课程表请把对应的图案画到课程表里。 生:画课程表。 第四部分:实践园 悄悄话小屋:开学那天,我是怎样度过的? 生:进行回答。 板书: 1、我是小学生了 课程表 课后反思: 在第一周我们主要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以游戏来吸引他们。学生普遍坐不住,需要隔几分钟进行坐姿等常规教育。 第2课看谁做得快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拖拖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做时间的主人。 二、学习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